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1:41:29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1

一、启发想象——品味文本的形象生动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真烂漫,充满着想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来品味文本语言的形象生动。这样,学生在品读想象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与文本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深入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获得丰富的语感。

[案例扫描]《二泉映月》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在课文中作者对二泉映月的风景进行了描写。你们觉得作者的描写美吗?

生:作者在课文中的描写很美。

师:那么,那一些词语写出了二泉映月的美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些词语。

(教师大屏幕给学生呈现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但是学生在读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美感来。)

师:同学们,我怎么没有通过你们的朗读感受到二泉映月的美呀?来,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再来读一读这一些词语。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对呀。刚才我就感受到了二泉映月的夜色美了。来,再来试一试第二组词语。

生:一泓清泉。

师:真不错,你刚才朗读的声音就像是“一泓清泉”。此时,你们看到了什么?来,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月亮沉浸在泉水中,就像一面圆圆的镜子。

师:想象真丰富。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静影沉璧。

……

[案例分析]想象对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者是显而易见的。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想象品读,这样,学生在想象品读的过程中对词语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象加工。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体验是形象的,是丰富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个性体验——品味文本的意境深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因为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人通过阅读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悟。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是小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有效材料。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品读的方式品味文本的意境深远。

[案例扫描]《望月》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在教学《望月》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掌握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以后,接着让他们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划描写美丽月色的词句,并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对这一些句子的理解。

生:月光是亲切的。在课文中有这样两个词我觉得把月光写活了——安详、清辉。“详、清辉”写出了月光像母亲一样抚摸着,多亲切呀。

生:月光是宁静的。你们看,月光“隐隐约约”的,在夜空中是多少的宁静,给人以一种特别心静之感。

生:月光是调皮的。它有时“闪烁”有时“跳动”,不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吗?

生:看来,月光不仅具有静态美,而且还有动态美。

师: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你的概括也很到位。读书就是这样,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理解。

[案例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月光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的意境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月光的宁静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月光的亲切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月光的动态美。

三、深入对话——品味文本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文本中,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而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让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文本的丰富情感。

[案例扫描]《虎门销烟》教学片段

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给学生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这个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生:我觉得“礼炮轰鸣”、“震惊中外”这两个词语最能够打动我,因为从这两个词语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当时销烟的隆重场面。那时,在场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都是十分兴奋的。

生:“群情沸腾”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激动心情。

生:“抛”字中看出了当时运鸦片工人的思想,“抛”字表达了工人对鸦片的痛恨。

师:是呀。这是中国人期待已久的时刻,当时的人们非常激动,作者也非常激动,我们也非常激动。

[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他们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的侧面感受到了当时销烟时人们的激动心情,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2

论文关键词:)(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之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二、观图学文,品词析句

1、观图学文, 品味“安静

A、播放“第二自然段”课文朗读。(按课件“第二自然段”按钮)

B、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画出来;这段话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并标注出关键词。

C、师生互动交流。

答案预设:霞光:“淡淡”、“银鳞”、

小河:“静静”

小船:“停满”、“悄悄”、“轻轻”

拱形石桥:“遥遥相对”

(学生每说出一个词,让他再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

(有个别词语,学生没找到,教师应范读它所处的句子,并把相应的词语重读)

D、分析结构:(教师系统分析“总——分’关系图)

E、朗读指导。师:作者把具体的景物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呈现给了我们,假如现在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们该怎样去读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轻声读或小声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段文字主要是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既然是“安静”,该怎样去读?)

2、合作交流,探究“热闹”

师: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先画出本段中的重点句,接着圈出具体的景物和关键词,最后思考应该怎样读)(学生汇报交流,那么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依然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

A、播放“第三自然段”的课文朗读。(按“第三自然段”按钮)

B、出示“合作提纲”(课件)。

C、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作一点拨)

D、汇报结果。

答案预设:人多:“路不宽,但人很多”(教师出示反映“人多”的图片)

物丰:“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土特产”。(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利用课件系统分析)

F、朗读实践(读这段文字,应大声朗读。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应从“热闹”一词入手加以引导)。

3、自主学习,诠释“忙碌”

A、播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朗读(教师按“第四自然段”按钮)。

B、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C、学生自主学习。

D、成果展示

答案预设:学生:“学生……上学”(出示图片)

妇女:“妇女……从集市上回来” (出示图片)

店铺:“两旁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出示图片)

农家姑娘:“农家姑娘……去上班”怎么写论文。(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依据课件分析)

F、朗读拼比。(读本段应读紧凑些,体现出“忙碌”,如果学生表现不理想,教师应从“忙碌”入手去解释。)

4、总结全文,感悟意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浏览了江南水乡,感受到了小镇的安静、热闹和忙碌,欣赏完这番景象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小镇的早晨,你会怎么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的文字幻灯)。

三、诵读释情,拓展延伸。

1、诵读释情。

师:是的,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同时也是忙碌的。安静的美让人回味无穷,热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忙碌的美更让人追逐向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同读,在朗读中感受江南小镇的美吧!

2、拓展延伸。

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即“总—分”的方法,现在也请同学们仿照这种方法,观看图片,以“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为重点句,写几句话,尽量写具体,写完整。(出示课外活动图片)。

【板书设计】:

安静:霞光、小河、小船、拱形石桥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多、物丰美

忙碌:学生、妇女、店铺、农家姑娘

【教后点评】:

1、迁移运用,恰到好处。“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在教学“安静”这一特点教学内容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在教学“热闹”时,教师出示了“合作提纲”,让学生互助合作,探究新知;而在教学“忙碌”时,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诠释知识)(学生汇报交流,这种“帮”、“扶”、“放”教学策略的结合,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朗读,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的美景;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对小镇以及对祖国的情怀……可以说,朗读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传递着知识的脉络,引燃了学生的激情 。

3、学以致用,突出工具性。课堂结尾,教师提供了四幅校园活动场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完成“写话”任务。这一小小设计,既落实了训练重点,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言可写,消除了刚习作孩子胆怯的心态,更为以后习作增添了信心,此乃一举多得也!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3

    1.片段教学导入要发挥特长,注意承前启后。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比赛中有一位老师用视频《奶茶生意好》导入,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在景区门口各自开了一家奶茶店,最近喜羊羊的奶茶店生意特别好,其他几只羊都在琢磨如何赶超喜羊羊,由此开始了《竞争前进的动力》片段教学,《喜羊羊》动画片家喻户晓,在初中生中有很高的知名度,用喜羊羊开店导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同样也吸引了评委老师。另一位老师用歌曲视频《爱拼才会赢》导人,同时还为学生清唱了几句,适度展示了老师的特长,抓住了学生的心,也调动了听课老师的情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片段教学虽然不是完整的课堂,但它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承前,也应该启后,不要把它当做是一个孤立的内容来看待。首先要注意所选片段在教学内容中的位置,如果是属于章节的第1段,最好有承前环节,有一个简单的复习上节课内容的环节;如果是中间,就要说“前面我们刚才学了XXX内容,下面我们学习XXX”,同时,片段内容讲完后,还可以有启后的交代,如“具体怎么做,我们后面再讲”;如果是课文的后面,讲课结束后,可以有一个整课总结的环节,讲这些代表着老师对课本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代表着老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2.片段教学语言要简练激情,条理清楚。片段教学是讲给老师听,语言就更要简练、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抓纲张目,通俗易懂。音调要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多彩更能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有一位老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无法正确表达本节“什么是竞争”、“为什么要竞争”、“应该如何竞争”的逻辑顺序,音调平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评委老师昕得要打瞌睡,得分就很低。另一些老师,虽然逻辑清楚,知识点都有讲,但语言贫乏,表达没有感情色彩,情绪无法调动,知识显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比赛的成绩。有一位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在讲竞争的道理时娓娓道来,讲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时,声色俱厉,批评错误的行为;在讲应该如何正确开展竞争时,大声疾呼,树立正确的竞争观,根据教学内容,展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生动的语言让知识得到落实,激情的表达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获得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赏和肯定。

    3.片段教学案例要精选新颖,导向需正面。片段教学与完整的一堂课一样,案例的选择不仅要注重少而精,更要选择一些新颖、与学生生活贴近或具有震撼力的例子,才可能打动评委,感动学生。在12位选手中,有6位选手使用了5个以上的案例,教学过程好像是故事会,案例太多,冲淡了教学主题,占用了学生深沉的思考时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1位老师只使用一个案例,她把喜羊羊的故事充分挖掘出来(美羊羊要偷工减料、懒羊羊歪门邪道、沸羊羊要创新与科学管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把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学过程简洁又富有启发意义,比赛得到高分。此外,因为是教学研讨或教学比赛,同一个课题讲给评委老师听,参赛老师选择的例子最好是比较新颖的案例,在这次比赛中,有4位选手使用了刘易斯的材料,这是发生在1991年的事情,学生还没有出生,对卡尔·刘易斯也不了解,这样就显得比较枯燥,如果老师说“请看视频,注意刘翔夺冠后是怎么说的”(赛后刘翔对自己的表现做出了评价:由于特拉梅尔跑得太快了,所以我就下决心要超过他,把全部力量都用上了,12秒92这个成绩我个人很满意,特拉梅尔跑得也不错,我希望可以跟他一起提高,争取下一站能够跑得更好)。刘翔,一个中国人都叫得出的名字,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这样的例子效果会更好些;有4位选手都使用了小组比赛传本子的游戏导人,同样的例子,在一个场合听多了,就好像是“吉米扬的汤”,喝到最后就变味了,效果适得其反。

    在这次比赛中,有几位老师列举了《三鹿奶粉》等例子说明竞争也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都没有点出这些不正当竞争最后都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事实,因为初二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叛逆期,看问题比较片面,极端,负面的社会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正确的知识传递难以到位,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所以,教学案例最好以正面例子为主,负面例子一定要正说。

    4.片段教学过程要体现课改理念,活动设计要得当。《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这次的比赛,大多数老师能虚拟情景,使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用转述的方式,预设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积极肯定学生的回答,激励学生的思考,贯彻了课改理念。但活动的设计要得当,有2位老师使用了小组辩论的教学方法,辩题分别是“竞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永争第一的利与弊”,讲下来总体感觉都不成功,因为片段教学是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配合,老师要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完成备课,还要设计出正反两面的理由与例子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转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难以体现辩论应有的激烈交锋,语言的生动性也大打折扣,影响了评委老师对问题的理解,效果不太好。此外,片段教学过程除了要做好预设外,也要注意使用模拟生成的方法,因为课堂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有几十种思想,不可能只有一种答案,精彩的生成可以为片段教学添彩,它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展示出老师的水平与实力。

    最后,教学时间安排要合理,设计科学。片段教学比赛,先给选手30分钟时间准备,15分钟时间讲课。有老师在导人上用了“神九”、“蛟龙”、“奥运”等材料,花了5分钟的时间,在什么是竞争的讲解上又花了5分钟的时间,后面讲为什么与怎么办上只好草草收兵,教学重点、难点没有时间突破,严重影响了比赛的成绩。对教学内容并强求句句讲到,有些可以省略,但一定要讲在点子上,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丢失;有些顺序也可以根据个人讲课习惯进行适度调整,但不要超出所给出的范围。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电教设备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学校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这些电教设备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比如互联网的功能、媒体播放的功能、学习素材呈现的功能、学习资源管理的功能……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有效应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下面具体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电教设备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2.应用电教设备强化阅读的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以前,可以应用电教设备为学生描述语文文本的背景,向学生呈现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电教设备的声光效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融入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知识。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赵州桥》这一节课为例,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做好教学情境的创造工作,小学生就不会理解赵州桥是什么,没有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以前,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片段。多段体开始播放纪录片的视频。纪录片上说,赵州桥是我国的四大名桥之一,它为什么是世界四大名桥呢?因为它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古老的单孔敞肩桥,这座桥凝结了我国艺术家的智慧,劳动人民的心血,它是一座值得我们骄傲的桥。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包含深切的感情,这种深切的感情点燃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愿意主动融入学习情境。多媒体片段中呈现了赵州桥的正面、侧面、细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对赵州桥产生直观的印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简朴、大气、美观,看到了这样的桥,学生会很愿意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纪录片播放了赵州桥的视频以后,说明虽然它只是一座石桥,可是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经历了1400年的岁月,历史风雨的侵蚀、历经雷鸣电闪,至今它屹立不倒,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它的排水功能不逊色于现代桥梁。了解了这些资料,学生会对赵州桥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会想知道它是一所怎样的桥,拥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这样的桥能历经千年而不倒。当学生产生了学习情感和探索精神以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后续的阅读教学。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古典氛围中,这种氛围能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3.应用电教设备优化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呈现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用黑板为学生呈现知识点,应用黑板呈现知识点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黑板只能呈现教师书写的文字,不能呈现教学图片,把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教师反复挂画图、收画图会浪费教学时间;其次,黑板能呈现的内容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要呈现多个知识点时,只能擦掉黑板,重新板书,这就存在教师的板书不能被重复利用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可以应用彩色的粉笔及教鞭指出教学的重点,但是这种呈现的方法依然单一。如果教师应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就能突破以上的教学弊端,强化阅读教学的呈现效果。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节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春季的小兴安岭这一段的时候,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春季小兴安岭的图片。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一幅图片呈现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了课文回答,这是春季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从哪些特征可以看出它是春季的小兴安岭呢?学生经过阅读说出,春季的小兴安岭,树叶子是嫩绿色的。学生每说出一个特征,教师就可以应用鼠标指出图片上的特征。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学生疏漏了春季小兴安岭的部分特征,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学习课文,找到疏漏的季节特征。当学生学完春季小兴安岭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迅速切换夏季小兴安岭的图片,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对比春季的小兴安岭、夏季小兴安岭图片的时候,直观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地方。在应用以往的教学呈现方法时,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呈现板书、图片等,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呈现教学PPT、切换教学图片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迅速切换教学PPT和教学图片,让学生即时地做学习对比[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发挥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阅读教学的要点,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具有多元化展示的功能、重复性展示的功能、定向化展现的功能,它的展示功能非常强大,小学语文教师只要依照阅读教学的需求尽情发挥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就能用现代化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4.应用电教设备延伸阅读的教学

电教设备具有学习资源库的功能、录制音频、视频的功能,现代化电教设备可以把互联网资源作为一个学习资源库,这个学习资源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络上找到学习资料、图片、教学PPT等。现代化电教设备的录制过程简单,不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摄影技术,录制的效果清晰,便于播放、剪辑、转换。电教设备具有极丰富的教学辅助功能,教师可以应用电教设备的教学辅助功能延伸阅读教学,丰富阅读教学的活动。

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节课为例。这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写教学教案。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写出教案以后,由一名小组代表上课讲课,这一名小组代表教学的成果代表全小组学习的成果。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教师以往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为模板,通过改良、创新,作为教学模板。学生要在互联网上找教学资源、图片、PPT等,通过学习这类资源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各类学习资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写好教学教案做好准备;学生要通過现代化办公软件记录合作学习的过程,为整合教学资源做好准备。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可以贯穿阅读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类辅助功能。待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呈现自己的教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拍摄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可以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资料。当每个学习小组完成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评估哪个学习小组的教案写得好?为什么这一学习小组的教案写得好?学生在开展探讨活动的时候,可以以刚才拍摄的视频为依据,学生们可以共同推敲学习小组的教案,开展交流活动。当完成这一次的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拍摄的教案导出来,保存在移动硬盘中,这些学习资源既可以当作学生们学习的资料,又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的荣誉。这一名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非常成功,学生们表示非常期待下一次的阅读教学活动[2]。

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具有资源库的功能、录播放的功能,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电教设备,电教设备可以丰富阅读教学的活动、提供各类教学辅助功能、把教学过程全部保离下来成为珍贵的学习资源。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阅读活动中巧妙运用电教设备,就能让阅读教学活动变得趣味化,使教学活动变得高效化。

5.结语

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不活跃、学习过程单调、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些教学问题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佳。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应用电教设备突破以往阅读教学的弊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呈现学习的要点、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的要点,充分发挥出电教设备的功能,就能应用电教设备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5

然而,笔者在教学与观察中发现很少有教师思考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问谁以及问后如何评价的问题,这就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对江苏省徐州市某小学6位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所侧重的统计分析,指出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问题的反面以资借鉴。这六位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且分别执教于一至六年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中以A、B、C、D、E、F加以代称。

一、提问方式的统计分析

教师A是一位工作五年的青年骨干教师,教授小学三年级英语。所听课程为PEP小学英语“We Love Animals”,是一节普通的新课教学。教师没有特意准备,笔者也没有告诉对方去听课的目的,是非常真实自然的一节课堂教学。教师A的课堂提问内容具体如下:

(1)How are you today?

(2)Who is on duty?

(3)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4)What animals can you act like ?

(5)**,can you guess what is it?

(6)Can you do it?

(7)Is he/she right?(6次)

(8)Who knows it?(3次)

(9)Can you draw us a forest?

(10)There will be a sports meeting . Who will come?

(11)Could you please draw it here?

(12)Can you listen to me carefully?

(13)What are you doing?

(14)Can you read after the tape?

(15)Can you try?(3次)

(16)Can you read these words?

(17)Can you sit/stay there?

(18)Can you put the monkey/dog/duck/panda/cat/rabbit in the forest?

(19)Can you speak out the word and act like it?

(20)Now, who is missing?

(21)Who want to try?(2次)

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本节课的课堂提问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提问类型的设计不够科学,提问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强,提问质量整体不高。教师A在课前没有对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复提问现象严重。其中仅“Is he/she right? ”一句就重复了6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第二,开放型问题比例偏少。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提问不能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得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假设、推测等思维过程才能回答。这种提问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根据J.Dillon和Call的研究,开放型问题应占本节课所有提问数量的30%以上。然而,在本节课上的21个提问中,开放型问题3个,占14%;封闭型问题6个,占29%;是非问12个,占57%,开放型问题比例明显偏少。第三,反复使用是非问。所谓“是非问”是指问题的答案在是与非之间选择的一种问答。其特点是把所问的内容用陈述式陈述出来,借助语调的变化,把平直语调转换为上升语调。这种问题本身对学生的问答方式具有明显的规范性、限制性。因此,过多地使用这种无效问题只会增加教师的提问数量和提问的随意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第四,有效问题数量过少。加里・D・鲍里奇认为,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而无效提问只会阻碍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本节课有效提问仅占33%,其余多为组织课堂的教学用语,有效提问比率过低,不利于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等待时间的统计分析

所谓“等待时间”是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提问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理解提问,回忆相关信息,组织答案,甚至是鼓足勇气举手回答。等待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学生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针对等待时间的问题,笔者对教师B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统计分析。教师B一堂课共计提出21个问题,给学生留出了不同的等待时间,其中17个问题的等待时间为1到3秒钟;两个问题在提出之后,立即指定学生回答,没有留下等待时间;两个问题的等待时间为3到5秒钟;没有一个问题的等待时间在5秒钟以上。以下是部分等待时间以及学生回答的记录:

(1)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等待时间:2秒钟)

学生A:嗯……

(重新指定学生)

学生B:I read a book.

学生C: I play basketball.

学生D: I play the piano.

学生E: I ride my bike.

(2)Look there, what’s that ?

(等待时间:0秒钟)

回答: Volleyball.

(3)Can you play baseball ?

(等待时间:1秒钟)

回答: Yes, I can.

(4)Who can show us how to play baseball?

(等待时间:3秒钟)

许多学生:I can.I can.

通过以上记录可知,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等待时间,有的学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有的则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对此要给予高度重视,区别对待。此外,由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各个学生所需的等待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情要有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因人设问。对于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或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等待时间。据Orstein的研究,当等待时间只有一秒钟时,学生将无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质量难以保证,而将时间提升至三秒钟时,学生的回答相对延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回答的准确率有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反之,学生的回答就会较为机械化,没有创造性,甚至回答不上来。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能够降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概率,得到更多可能的答案,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还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暗示:这个问题很重要,老师在等待我的回答,我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适当的等待时间是3~5秒钟。当然,具体问题的等待时间还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类型去设计。

三、提问模式的分析统计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问答互动中会形成不同的提问模式。在课堂教学观察过程中,笔者从提问模式着眼,对C、D、E、F四位教师的师生互动进行了统计归纳,结果发现这几位教师最常用的提问模式为IRE提问模式,只有教师C间或应用了IRF提问模式。

(1)教师C的提问片段

(片段)

教师C:What time is it?

学生A:It is 11:25.

教师C:Are you hungery?

学生A:Yes.

教师C: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学生A:I’d like to eat some pork.

(片段B)

教师C: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学生B:I’d like to eat mutton.

(片段C)

教师C: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学生C:I’d like to eat small potatoes.

(2)教师D的提问片段

(片段A)

教师D:Is he shorter than Marshall?

学生A:Yes.

(片段B)

教师D:Mike is older than Sam. Well, how many years is Mike older than Sam?

学生B:One year.

教师D:That’s true.

(片段C)

教师D:Who is thinner, Marshall or the boy?

学生C:The boy is thinner.

教师D: Yes.

(3)教师E的提问片段

(片段A)

教师E: What’s this?

学生A:It’s a dog.

(片段B)

教师E: What’s this?

学生B:It’s a baseball.

(片段C)

教师E: What’s that?

学生C:That’s a mouse.

(4)教师F的提问片段

(片段A)

教师F: Who is your monitor?

学生A:Li Yupeng.

(片段B)

教师F:What’s your name?

学生B:My name is Feng Liangliang.

教师F:Nice to meet you.

学生A:Nice to meet you.

(片段C)

教师F:Can you read it?

学生C:Good morning.

教师F: Good.

所谓“IRE提问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以提问后评价结束提问行为,或者不进行评价,直接进入下一提问环节。这一提问模式下,教师所问的问题大多为有正确答案的展示性问题。这种提问模式过于简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机械的交流,不能实质性地调动学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此相对,IRF提问模式也包括三个部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续提问(initiation-response-follow up)。但是这种提问模式下教师所问的问题大多为没有固定答案的参照性问题,师生模仿真实对话环境,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后续提问,学生继续谈话,或教师重新指导学生回答。这增加了学生信息输出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对话,延伸课堂话语,鼓励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采用IRF的提问模式,多问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参照性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多信息输出的机会,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通过对一至六年级六位英语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比例较低,无效问题太多,重复现象严重;提问后等待时间不足;提问模式不科学。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希望本文能够引起众多小学教师的注意,反思自身的课堂提问行为,探讨研究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进一步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点燃每一把生命的火把。

参考文献

[1]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课题质疑;引领教学;案例

课题质疑不但能够让教师充分有效地引领教学,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一、课题质疑引领教学的重要性

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小学生正处于求知阶段,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其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表现得明显不高。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课题质疑,便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就会想“为什么这篇课文会取这个题目?”这样便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小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带着疑问,小学生便会主动地去阅读课文,这样便又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性。下面就从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两个实质性案例进行分析。

二、课题质疑引领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可爱的草塘》一课中,教师便可以围绕课题“可爱的草塘”对学生提出疑问,如,“作者为什么把文章的题目取为《可爱的草塘》?”“草塘到底可爱在哪些地方?”“你们见过草塘吗?如果见过,阅读这篇课文后进行比较,看看你们见过的草塘可爱,还是作者描写的草塘可爱?”之所以对《可爱的草塘》提出多方面的课题质疑,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此课题质疑提出之后很明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当中去。

案例二: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题的图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中出现了五个军人,其中一个倚靠在光秃秃的大树下,大雪飘洒在他单薄的军衣上,其余四个军人向他敬礼的时候,他微微地扬起了左手……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取名为‘丰碑’,这和图片中的人物动作与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在《丰碑》一课中之所以结合文中的图片对课题提出质疑,是因为图片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丰碑》故事的主要内容,但学生还没学习到这篇课文的时候,便不知道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因此提出质疑能够非常快速地使学生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军需处长无比崇高的精神,去发现他为什么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去认识文章为什么会呼吁“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激昂心声。

本课题用小学语文中《可爱的草塘》和《丰碑》两篇课文作为案例,对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教学课堂当中运用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为小学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方法 导学案 课堂效率

作为作文教学,不像阅读教学有现成的课例子,有蓝本利于操作,现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比较重视的是口语交际,但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探讨都不是很到位。鉴于这一点,近几年我先后承担了两个作文课题的研究,其中一个部级课题已结题,另一个市级课题也在结题筹备中。在不断的深入实践中,参与研究的教师们觉得急需找到一个载体,让它来承载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想要传递给学生的某种思想,训练意图,方法探索等等,在历经几年的一次次不停步的探索中,终于以阅读课的学案为模式,完成了对作文教学导学案基本框架的打造。

标题点亮眼睛:例如:“巧用修辞,扮靓作文”;“心手相连,爱满人间”;“恰当表达,合理谋篇”;“精心选材,细致描绘”等等。下面是副标题:破折号+“人教版”+某年级语文+上(下)册+某单元+《 》(单元训练课题)+“写作教学导学案”,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写作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本位思想,直指作文写作方法。通常下设两三点,一为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全员达成:二为中等目标,半数以上学生通过努力达成:三为提高目标,是对写作尖子生的训练目标。例如我设计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写作教学导学案的目标确定是:1.运用描写,使文章具体生动;2.恰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真情实感,突出中心;3.合理安排开头结尾过渡,学习谋篇布局技巧。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的确立:往往从目标中分化出来,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有必要的话交代学习媒体或学习方法。

接着是预习导学的设计:通常是结合本节课所要探讨的方法有一两个前置性作业或为了解授课班级学生学情的小段练笔等等。

课堂学习过程我们基本是五个环节:

一、展示交流:对预习导学进行展示,大多数情况是在小组课前交流推荐的前提下,来了解学习程度的。

二、合作探究:这个内容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包含写作方法的语段,通常有两个来源:大多数来自文本,也有来自授课教师在其他资料中的精心选择。通过探究学习的方法,提炼和归纳写作方法,例如:写记叙文的六要素,写人记事中的描写方法,还有某些表达方式的专门运用或根据单元训练需要掌握的写作技巧等等。

三、运用方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当堂写一个小片段或者修改课前预习导学中写就的片段,完成后小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然后由学生互评,自评,在老师的点拨下总结提高。

四、分享师文,内化写法:学生分享老师写好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下水文,并在交流点评和分析中内化学到的写作方法。

五、活用写法,妙笔成文:在段落训练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尝试运用本堂课的学到写作方法,课下进行全篇写作的训练。

学后反思的设计:说说自己这堂课学习的得失,并分为“我的收获”和“有待提高”两个方面理论上做一下小结。

之所以将这个载体起名为导学案,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学案,也是教师引导的方案。作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真正做到了老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有据可循。

导学案在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已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强有力的抓手。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且教且思;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5-0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课《葡萄沟》,描述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风土人情,那五光十色、娇艳欲滴的一串串葡萄,让我们读着、读着就不由得直流口水。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更让我们觉得可亲可敬。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只要教师能真诚地注入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是不成问题的。现结合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断进行诊断与分析,以探寻有效教学之策。

一、案例与描述――场景呈现,课堂的不足之况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领略了日月潭早晨、中午的不同美景。这节课,我们又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游玩,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总是用美味的水果招待客人。想知道是什么水果吗?

生:(七嘴八舌地喊) 葡萄!

师:(装作没听见)下面我们来猜个谜语:“远看玛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

生:(又齐喊)葡萄,葡萄。

【教学片段二】

师:课文中有一句描写葡萄的句子写得很美。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是啊,写得真美,请大家欣赏课件图片,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葡萄?

生2:有紫色的,有绿色的。

生3:有红色的,还有深绿色的。

师:是啊,这么多种颜色,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我们一起品读欣赏葡萄的美丽吧!

(教师正想叫大家齐读时,突然冒出几个声音)

生4:老师,没有白色的啊。

生5:也没有暗红色的。

生6:是哦,我也没看见……

【教学片段三】

师:假如老师是游客,你是维吾尔族的孩子,你打算怎样招待我呢?

生1:我会摘下最甜的葡萄招待你。

生2:我会把葡萄炸成汁请你品尝。

前面两个学生精彩的回答正是教师预设的答案。教师正暗中得意时,一个学生说:“葡萄好吃别贪吃,要慢慢享用啊!”

生3:我们的葡萄不是白吃的,吃完要唱歌的!

生4:小姐,好吃你就多吃点!(连广告词也出来了)

二、诊断与分析――且教且思,课堂的尴尬之扰

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潜心钻研文本,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上述课堂教学的尴尬之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导入显得呆板、低效

正如授课教师在课后反思时说,精心设计的开场白,本来以为很精彩,可在实施过程中,却震惊地发现,自己的课堂显得那么的做作,那么的呆板。当教师问道:“想知道是什么水果吗?”学生已经异口同声地答出来了,可是教师准备好的谜语还没有猜呢,他只能装作没听见。无奈之下,还是自编自导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后,再引出课题。这就没有凸显出环节的自然与和谐,略显尴尬。

(二)信息技术使用效果不大

为了让学生感受葡萄的美,教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多彩的葡萄图片,让学生先看图说说葡萄的颜色,然后品读句子。谁知句子还未品读,下面已有学生大声喊出“没见到白色的、暗红色的葡萄”,片刻尴尬后,教师略显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是因为葡萄太多,被遮挡住了。”然后再继续让学生品读句子,读出葡萄的五光十色及美丽,但学生的朗读也始终没有预设的那么投入。直观形象的课件、插图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有时候教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可是对学生来说所起的作用不一定大,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原因可能是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时机不是很恰当,也有可能是多媒体课件图片与课文情境不完全相符。

(三)创设情境前反复研读文本的力度不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中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教师创设了“假如老师是游客,你是维吾尔族的孩子,你打算怎样招待我”的情景,可是学生的回答并不都尽如人意,有些答案令教师哭笑不得,十分尴尬。课后细细想来,这不能怪学生的顽皮,根本原因是教师自己预设的问题不够精当,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让学生反复研读文本段落才是关键。

三、感悟与收获――有效之策,让课堂焕发活力

在上完《葡萄沟》这课后,执教老师回想起这三个教学片段,确实感觉留下了遗憾与失落。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前的引入、多媒体的使用、课堂问题的生成等都要经过认真思考、仔细揣摩。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冲破尴尬,让课堂焕发活力呢?

(一)课前导入,灵活运用,自然和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片段一在引出简单而有趣的课文情境后,明明早已让学生预习了课文,教师根本不必再安排猜谜语了。当教师问“想知道是什么水果帷保学生回答是“葡萄”之后,就可以直接出示“葡萄”这个词。随文识字后,让学生说说对“葡萄”这种水果的印象,再引出课文,这也许更能凸显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与和谐。

(二)信息技术,紧扣文本,事半功倍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直观形象的课件、图片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教学片段二中,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扣紧课文插图,丰富葡萄的多彩的颜色,既让学生在视觉上看到葡萄是色彩斑斓的,又要符合文本段落的语境。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才能凸显效果,学生在品读时才会入情入境,读出葡萄的五光十色及美丽。

(三)读中感悟,注重有效,少走弯路

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多读,从读中感悟。在教学片段三中,创设问题情境之前,要引领学生反复研读描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的句子,再给学生自主演示的机会。学生深入了文本内容中,回答时才不会跑偏,也会少走许多弯路。面对课堂中三个学生的另类回答,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这可不是维吾尔族的孩子呀!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维吾尔族孩子好客的语句,读一读,再回答问题。”这样适时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能使学生的回答更贴切。

我们都知道,课堂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如何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师要尽量做到:课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准备充足完善的预设;课中关注动态生成,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因势利导,既让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价值的想法,又要合理调控,机智地驾驭课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且行且思,不断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上一篇:医保住院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定点药店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