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3 17:25:24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1

    “我是来听批评和建议的。”昨天下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述职报告,并接受了委员的评议。这是张欣庆自2001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以来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作述职报告。

    局长述职坦言六大问题

    当天下午,张欣庆以两个鞠躬开始了50分钟的述职。在述职报告的第一部分“履职情况”中,张欣庆着重从就业、社保、劳动关系、职能转变、接受人大监督五方面展开报告。

    在张欣庆的述职报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部分共列出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就业和社保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尚有2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在全市140万农村劳动力中,只有35万人参加了农民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25%,且待遇水平偏低;二是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技术工人队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短缺。据调查,在十五期间,本市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应占职工总数的40%以上,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应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0%以上,但是,目前这两方面的数据仅为30%和12%;四是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进度较慢,目前有15.5万人实现社区管理服务,仅占退休人员总数的10.6%;五是养老保险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单一国家保障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六是就业政策中的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主要体现在小额担保贷款落实不到位,部门地区开发新岗位不能满足需要等。

    将尽快把农民工纳入社保

    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张欣庆称,加快建设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主要内容。

    张欣庆说,要尽快将农转居、农转工和外地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出台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年内颁布《生育保险规定》,以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坚持城市居民低保待遇标准正常调整制度,并继续向退休时间早、待遇低的老职工倾斜等。

    局长对话 医保报销限额拟涨至7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全面推开

    首次述职“感觉还行”

    新京报:张局长,据了解,这是你第一次向市人大作述职报告。

    张欣庆:是的,这是我2001年3月29日上任以来的第一次述职报告。

    新京报:会不会觉得有点紧张?

    张欣庆:应该说,还行!不觉得紧张,只觉得咱们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吧。这次主要是来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成绩都已经过去了。今天来到这里,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来听批评、建议,甭管是多尖锐,甭管是多大的反应,都能够虚心接受。

    医保起付线将提高

    新京报:在你的述职报告中,你提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水平较低,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劳动部门准备搞企业补充保险,能否详细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张欣庆: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搞一个企业年金计划,主要是为目前的社会保险提供补充保险。目前,我们正在着手搞这方面的工作,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即尚未解决税前列支的问题,因此一下子还不能实施。

    另外,为了解决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差的问题,我们准备提高医疗保险的起付线,最高报销限额从原来的5万元提到7万元。这个标准我们正在论证之中,明年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农民工欠薪要治本

    新京报:据了解,今年1到8月份,本市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3亿多元。目前已进入第四季度,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峰。请问,今年在解决工资拖欠方面有没有新的举措?

    张欣庆:现在,我们在西城区试行工资卡制度,采取源头上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按月领取工资,并按季结算的办法。另外,对于拖欠工资的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当然,这个工作不是劳动局一家做的,与市建委一起做。

    另外,工资账户预留制度也正在建设之中,即企业先交一部分钱到账户中,一旦企业出现拖欠工资现象,就从该账户拨付给职工。但这不是治本的办法,治本的办法是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打击非法承包行为,建委方面的力度也比较大。目前两家建立了联席会制度。

    农村社保正全面推开

    新京报:在刚才史炳忠委员和刘宝善委员评议你的述职报告时,都提到应该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与城区同一标准的社保体系,你认为目前实施起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欣庆:农村社会保险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新的制度,在大兴、通州搞了试点,效果非常好,已经有农民领到了养老金。目前11个郊区县已经制定了改革方案,正在相继推开。

    至于委员提出的在农村社会保险方面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提议,我们会把建议向财政部门反映,并做好协调工作。农村社会保险制度需要财政的支持。

    相关资料: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该局是北京市综合管理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总体规划、基本方针、政策和总体改革方案;统筹规划本市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工作,管理社会劳动力;对全市职工工资进行宏观管理;综合管理城镇社会保险工作和社会保险事业机构,制订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的保险政策等。

    委员评议 “解决农民社保迫在眉睫”

    当张欣庆述职报告结束后,先后发言的10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普遍对张欣庆任职3年多来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从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加强女工保护等多方面进行了评议。

    高佐之委员说,“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迫在眉睫”,建议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纳入区县指标考核范围,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史炳忠委员则建议,应尽快在乡镇一级建立社保机构,将养老、合作医疗等一并划入,实行人员、资金统一管理。同时应尽快出台《征地补偿办法》的配套措施。

    “目前,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民养老制度条件成熟。”刘宝善委员认为,目前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允许展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政府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个契机。刘宝善委员认为,应创建没有城乡差别的基本养老制度。具体来讲,要优先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然后逐步推开,在该项制度设计中,应将养老与低保、医疗救助统筹考虑,互相补充,无固定收入的农民与失地的农民应是解决的重点群体。刘宝善委员表示,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补贴方面,应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

    议案办理 工作时间将纳入集体合同

    在昨天下午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作了《关于贯彻〈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孙安民透露,本市已开始多个贯彻《劳动法》的配套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并拟通过多种途径减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负担。

    议案要求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据了解,在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吴秀萍、石定果、包玉良、吴伟庆、李宗范、高斌、沈梦培等110名代表对本市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提出7件议案。上述代表在议案中主要反映了要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等问题。市人大将7件议案合并为一项交予市政府办理。

    《集体合同条例》列入立法规划

    针对代表们提出的上述问题,孙安民副市长在办理报告中指出,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地方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目前,本市已将《促进就业条例》、《集体合同条例》、《社会保险条例》、《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列入地方立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进行调研工作。

    女工保护等内容纳入集体合同

    二是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将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由事后处置移到事先预防。在《集体合同条例》的立法中,将工资分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女工保护等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内容纳入集体合同中,强化集体合同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

    年内将出台企业年金实施办法

    三是建立与首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孙安民表示,本市力争在年内出台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办法。同时,要充分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坚持向养老水平偏低的人员予以政策倾斜。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本市还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主要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及提高住院报销比例等两个途径,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论证之中。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2

一、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渐增长,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让养老成为了一个问题。相比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等问题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重。要保障农村老龄人安度晚年,就必须有一个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解决好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不仅是保障农民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中国农村老人应对农村新形势的必要条件。

(二)、研究意义

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矛盾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同时,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也对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亿万农民发出国家将为他们建立由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一信号,使他们老有所养。农民无后顾之忧,就会敢于消费,这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无疑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统筹。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首先,它将极大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其次,它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次,它将有效化解一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使它们能够集中有限财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要,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如何应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很多探讨,同时也给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以此为背景,对学术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的理论研究,大多专家和行业内人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刘昌平(2009),认为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来说,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作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在实现城乡两类制度有效衔接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创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城乡两类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

刘生龙(2009)认为,能否在2020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和全面覆盖任务十分艰巨。中央财政只需拿出财政收的1。8%左右就可以实现全国农民的养老保险。但这还不仅限于财政问题,还有如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配套,基层社保人员的缺乏等问题。现在对有关养老保险费用的预算只是粗略估算,经济增长速度,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补贴标准等任何一方面变动都可能对测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老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比较

闵小宝(2009),认为“老农保”制度是以自我储蓄为模式,而“新农保”以“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国家给予补贴政策扶持”的一种新型制度。老制度中政府缺位,而集体经济由于它的脆弱性导致形同虚设。最终使老政策破产。而新制度由于引入政府,实行普惠制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如果农民不参保,连基础都拿不到,这就促使农民有动力参保。

朱俊生(2009),认为新农保最大特点在于筹资与制度模式的积极变化。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并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最大亮点在于:强调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重要责任,明确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这是与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和最大区别。

3、社会养老保险终究会取代家庭养老,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徐勤(2008),从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出发,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她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消弱应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养老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形式下,只有发展社会才是解决家庭养老保险的途径。

樊梅林(2000),中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终究要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取代。他从农村社会养老现实需求及供给条件出发指出,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养老方式必然由家庭向社会过渡,其中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花是养老模式变迁的内生动力,政府则为强有力的外生动力。

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大多走的是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很小,所以西方国家面临的农村问题很小,因而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往往是被纳入到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研究的也必要性的分析。

戴维斯.费里德曼表示关注面对市场导向的增长而减弱家庭联系,伴随着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降低,将使老年人处于生活的边缘。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2007),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其他地区一样向核心家庭过度,将附加给老年人以沉重的成本。阿历克斯.英克尔斯(2000),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组对照起来,其社会地位随着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或者说传统的社会制度向现代化社会制度的转变二下降,在现在社会,老年人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处于收入下降的人生阶段,在家庭经济活动或者资源交换过程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的逐渐小型化,家庭养老不堪重负。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保障老年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国际助老会政策发展与宣传部主任史迪文基德(2009)认为,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和其它正规行业的工人一样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原因在于农民也是正规行业的劳动者,针对农民群体的税收征缴制度很完善。因此,农民和其它行业的人员一样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农村人口,享受养老金的办法是通过全民的,或接近全民的非缴费型的养老金制度。中国只有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如非缴费型)为农民提供养老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成功。

3、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一)主要内容

对新农保制度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农保建立的背景,目的,意义,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方面。新农保制度是对以前农村保险制度的一个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在总体上有很好的前景,在各方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新农保制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宣传,资金筹集以及资金增值的问题上,怎么在今后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二)写作提纲

一、文献综述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一)全国各地发展速度不一,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速

(二)村民初步具备了社保养老意识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村民加深了政府在养老问题上的责任的认识

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筹集难度大,财务可持续性低

(二)制度衔接存在问题

(三)保障水平低、参保率不高

(四)缺乏健全的法律规范,制度不稳定

五、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及借鉴

(一)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

(二)对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的启示

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一)合理提高农保水平,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二)明确农保法律地位,保证农保工作有法可依

(三)做好转移衔接工作,满足城市化进程需要

(四)拓宽养老基金来源渠道,确保保险基金增值

七、参考文献

八、结束语

4、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明,李丞北.试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2011,(06).

[2]张蓉蓉,苏伟.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政府责任的探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

[3]胡文卿.关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4]张建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与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5]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关于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对策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10.2

[6]吴冰.政策主体视角下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研究.2010.15

[7]杨敏,张河川.对我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保险的思考[J],社会学研究.2010

[8]孟娇.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02).

[9]赵玉芬.完善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D].2010年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10]王丹.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D].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11]战梦霞,杨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J].特区经济.2010(2)

[12]王梓西,杨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障碍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6).

[13]李文政.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14]高爱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出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15]李智,黄飞.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05).

[16]张敏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研究[M].2009

[17]于姗姗.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出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02).

[18]董文成.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问题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05).

[19]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

[20]徐祖荣,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长江论坛,2007(4)

[21]许文兴.农村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L.RANDALLWRAY:ReviewofPoliticalEconomy,Volume18,Number3391—411,July2006.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3

2016调研报告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调研报告提纲: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没有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市有47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24个、建制乡23个)、3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李石、大南),614个行政村,613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3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572个),共有农民党员26513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30小项,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24小项,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19个小项,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按照倒排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XX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5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3000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675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576人由普通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40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1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人成为村主任,有40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XX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6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4大类16小类共6248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0次,培训13000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兑现奖惩,对连续3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XX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XX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262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1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为7090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5岁以上的党员为12877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个别村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258个,占全市村数的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XX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213-02

一、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而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数量占到总数量的六成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水平以及社会保障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有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农村集体保障三 种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毛泽东主席说过:“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意义重大。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可以让农村老年人更加幸福的生活,农村老年人有尊严生活的理想才可能实现。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稳进步。

二、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一)制度演进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的财政处于极度困难时期,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质来建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人民政府认为建立“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是人民群众“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政府开始鼓励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大量农村青年流动到城市;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规模缩小,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二)现行制度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2月17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城镇居民医疗保补助标准再一次上调。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三、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1.传统养老模式受限,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碎片化

中国当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城市和农村的养老模式在资金来源,保障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在城市,大部分人老年人能够依靠退休金生活,这一点将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企业事业单位老年人养老公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得到确认和保障,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养老却面对很多问题。农村老年人不同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他们的收入是通过不停劳动而实时获得收益的,一旦停止劳动,也就失去了自养能力,更多依靠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

土地保障功能弱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以及营山县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统计图,土地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虽然随着城市化有所降低,但在居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例仍居首位,占24.35%。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呈下降趋势,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已大大弱化,广大农民也需要社会保障。以走访调研的营山小桥镇为例,该镇大批农村老年人都在做手工艺编织以作为生活来源的补给。

家庭养老受到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空巢现象严重。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7%的城乡老年人靠家庭供养。在农村,这一比例更大,占到47.7%。“空巢”现象持续冲击着家庭养老模式。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空巢率”急剧上升,乡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广大农村老年人面对着养老困境。

在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呈碎片化状况,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化明显,城市社会保障项目相当齐全,五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都已经全面建立,而农村则以家庭保障为主,辅之以单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与城市养老保障相比,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2.保障功能不健全

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除了物质生活的保障,也包括精神生活的满足。我国已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主要负责人。去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常回家看看或问候老人。然而,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该法条在实际中很难落实。此外,社会养老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国外成熟的社会养老不同,我们养老机构并不发达,养老模式并不完善。

(二)养老保险金额低,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保障功能弱

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所占GDP比例小,与城市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有待提高。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设立的每月55元为“起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随着时间变化,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已经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统计数据以及在营山县老年人基本生活费用调查所获数据,营山县农村老年人每月的生活费用在600-1000元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即使与调查对象反映出的最少的生活费200元都还有极大的差距,养老保险的实质保障功能很弱。过半数的农村居民(60.81%)认为当下的养老金并不能对基本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农村养老制度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社会的和谐, 家庭的幸福。然而, 我国目前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存在立法严重滞后, 尚没有一部统一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立法。在与老年人权利关系最密切的养老保险问题上, 现有法律没有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确定政策方向和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具体步骤。而现有的社会保障规范,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其他部门法之间也缺乏配套和衔接,极大地削弱了农村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效果,没有形成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在许多方面只能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推行。

(四)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问题

1.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在宣传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研究的社会保险制度所针对的对象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而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低,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之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宣传工作量大;所需人力物力多,但实际中又缺乏人力物力。这些问题都给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部门的宣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针对这两项政策的宣传情况我们分别采访了营山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了解到他们的宣传方式主要为展板展示,广播宣传,基层干部走访宣传以及村委会组织大会宣传。但这些宣传方式并没有使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真正了解这些政策,大多老年人都只是知道有这些政策,对具体的参保标准、补助方式等具体事项并不清楚。不了解具体的政策,导致部分老年人不支持、不理解这些政策,认为它们起到的保障作用不大,也就不愿意参保,这就使得保障政策的落实受到了一定阻碍。

在医疗保险方面,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可报销事项,报销比例等规定较为复杂,通过普通的宣传方式不能使农村地区老年人了解这些规定,他们不知道医疗费用可以通过报销这一渠道得到减免,致使大多数老年人生病时不去医院就医,而是去小诊所或者用一些土方法治病。宣传工作中的问题,使得政策未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也未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保障制度的宣传方式还需改进,宣传方式需要更加适应农村老年人本身存在的特点。

2.农村老年人参加保险的意识弱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中遇到困难,不单是相关部门在宣传、落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农村老年人自身的观念意识也制约了保障制度的实施。分析农村老年人主观心态和客观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中国农村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大多数的老年人对社会保险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子女才能负责自己的晚年生活,大多数人保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其次,农村老年人不了解什么是保险,这是因为农村老年人没有成熟的保险意识和未雨绸缪的远见,不能预见这种预先付费的保险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再次,客观方面的经济水平制约了他们的参保能力。即使是养老保险费中最低档次的100元对他们来说也是较大一笔数额,而参保100元的保险档次每月发放金额低,未能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起到实质帮助,这也更加削减了老年的参保意愿。

3.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较低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养老;养老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1-0084-03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发展不足,农村养老面临较大压力。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养老的积极作用,化解新型城镇化伴生的农村养老不利因素,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福利和获得感,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难题。本文以我国第一农村人口大省――河南省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初步探索。

一、新型城镇化下河南省农村养老的发展状况

我国农村养老发展变化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人口格局紧密相关。从河南省的情况看,改革开放初期,该省处于农村人口在城乡人口结构中占绝对主体、青壮年人口在人口年龄结构中占绝对主体的传统型社会,农村居民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形态,以属于社会保障范畴的集体“五保”供养等作为补充。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速,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青壮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凸显。1990年至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由15.3%提高到45.2%,提高了29.9个百分点,而人口老龄化率由8.8%提高到14.9%,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人口老龄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南省常住人口总体缓慢增长,农村人口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0年至2014年,全省年均增加7.8万人,农村人口则年均减少153万人。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2.7%;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802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3.9%;②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4年河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9%;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58万人,占到农村常住人口的16.6%,比全省老年人口比重高出1.7个百分点。③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的养老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应对快速老龄化挑战,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河南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不断扩大传统集体公益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等新型服务设施、服务组织规模,初步实现了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五保”供养等为补充的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向现代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初步转型。目前,河南省有农村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3315个、床位26.17万张,“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9%,以农村幸福院为主体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7706个,覆盖率达16.8%。④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化养老服务处于初创阶段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养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现代型居家养老模式尚未建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农村家庭传统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现代型居家养老却由于体制机制、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不完善。以农村幸福院为主体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虽已初步建立,但经费来源严重不足,服务对象覆盖面窄,服务内容过于简单。三是公立养老机构作用发挥有限。公立养老机构在硬件上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管理模式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人员队伍不专业,大多只提供“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服务。四是民营养老机构发育程度低。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出现了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但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服务内容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实现了城乡统筹,但资金来源有限、保障水平较低,每人月均养老保险金仅有78元⑤,远低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水平,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养老的多重影响

1.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老龄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凸显。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早、发展快。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减缓了城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从河南省的情况看,1998年,河南省农村与全省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比城市高0.1个百分点。⑥随着农村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减少、收入相对减少,农村居民养老、医疗等支出大幅增加,农民生活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农村居民“未富先老”。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外流和计划生育“少子化”的双重影响,使农村越过发达国家或地区“先经济发达、后人口老化”的历程,在人均收入较低、公共服务不发达的基础上,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阶段不匹配的现象,呈现出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三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社会影响更加明显。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多数已落户城镇并成为城镇常住人口,造成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突出,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普遍,严重削弱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也削弱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2.新型城镇化严重弱化了传统农村养老模式

新型城镇化改变了传统农村的人口结构、家庭经济结构和社区组织管理模式,对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一是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家庭人口和经济结构变化,弱化了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随着农村居民在城乡、地区间的流动加快,农村家庭生育率不断下降,“少子化”“空巢化”、小规模成为农村家庭人口结构的新特征,家庭成为经济单元,人口生产功能被逐步剥离,出现了农村老年人口经济上的养老供给和实际赡养中的生活照顾的分离,严重弱化了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二是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弱化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提供能力。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农村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经济实力和对经济资源的掌控能力不断下降,弱化了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传统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三是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村养老保障压力。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仍然固化着业已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造成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大量农村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镇社会,在“碎片化”的养老保障制度背景下,返乡养老人口退出劳动大军后缺少养老保险的保障,额外增加了农村养老压力。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需要建立新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3.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形成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的制度安排

新型城镇化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形成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安排。一是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差距,化解城市内部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二元结构矛盾,现代文明成果将由全体人民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形成的农村养老难题。二是能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养老水平。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在21世纪初期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实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增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养老社会化水平。三是有利于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实现了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转移接续,在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中,农村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养老得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最终保障。四是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实现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全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均为农村发展养老服务业奠定了必要的公共服务基础。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

问题的对策选择

1.着力推进城镇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减轻农村养老压力的制度安排

积极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使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到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从根本上解决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住得下、能融入、不返乡,从根本上减轻农村养老压力。

2.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促进农村养老由剩余型福利模式向混合型福利模式的根本转变

适应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改革以家庭为主、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保障和救助的农村养老制度,根据农村老龄化的现状和我国财政实力,建立基于混合型福利模式的新型农村养老制度,重新确定政府、市场、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农村养老中的合理分工,由政府承担特殊困难群体养老救助和全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运转,由市场承担营利性的商业养老服务,由家庭、社区和公益性组织相互结合、共同承担非商业性农村居民养老服务,形成合理分工、有机合作的混合型养老模式。

3.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积极作用,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政策

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后,政府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全覆盖,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规划、扶持引导,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还应积极构建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与农村“五保”、优抚孤老供养、最低生活保障、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相配套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4.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机构养老的重要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适应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养老机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与农民居家养老相结合,形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主力军。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以农村幸福院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不断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开展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制试点,重点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医养结合型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5.充分发挥家庭、居民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营造养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高度重视农村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改造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养老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形成自我养老的观念和意识,发挥农民个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劳动年龄农民通过积蓄、理财、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自我储备进入老年后的养老资金。在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继续弘扬我国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发展养老事业、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注释

①2014年以前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2014年数据由河南省统计局提供。

②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2011年5月的《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③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2015年7月的报告《全国及河南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④⑥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民政厅2015年7月《关于报送河南省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有关材料的报告》。

⑤数据来源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7月的报告《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高辰辰.互助养老模式的经济社会条件及效果分析――以河北肥乡为例[J].河北学刊,2015,(3).

[2]梁誉.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理念与发展路径[J].老龄科学研究,2014,(5).

[3]全国老龄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xx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组织

了在线访谈、答记者问及记者追踪等。同时,针对农民疑问多的家庭联动机制政策专门在闽西日报、龙岩电视等媒体专栏进行宣传和解释答疑,有效地扩大了影响,为参保缴费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机制,扎实推进。

1.完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在执行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激励机制。武平对特困群体,在新农保政策规定为其代缴不低于50%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基础上,再补贴50%,实现政府全额补贴。上杭、长汀对特困群体再补贴10%,减轻特困群体缴费压力。上杭、永定对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计生对象中的手术并发症人员,县政府为其代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2.做好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建立服务机制。根据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择新农保合作金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岩新农[2010]3、5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达到了公平竞争,便民服务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市 1813个村(居),安装便利服务机具1731台,开通使用率达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险待遇。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指导意见》(龙政办〔2012〕118号),除厦门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全面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丧葬金补助制度。各县(市、区)认真贯彻,除武平、连城正在拟定提高保障标准外,其他县(市、区)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应

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制度。

(六)强化责任,注重督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上杭、新罗、长汀、永定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乡镇联系挂钩制度,协助乡镇做好工作。此外,各县还制定了不同奖惩措施对这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连城把新农保缴费参保率与年终财政分成挂钩;武平、永定对宣传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慢参保率不达标的乡(镇)、村责任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永定、漳平对排位后几位的乡镇,县(市)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长汀将各乡(镇)每天的参保缴费进度编发短信进行通报;新罗将各乡镇的进度制作成红、黄、绿色图标每周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工作极具长期性、复杂性。我市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养老金待遇偏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34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840元(每月7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

(二)宣传不够到位,参保和续保工作有待加强。

许多居民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读的情况。比如,实行家庭联动机制被许多子女认为自己交的钱是为了让父母领到养老金;年轻时不缴费,等到60岁时直接领取养老金;缴费标准每年只能缴100元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响覆盖面和续保率,目前城乡居民还有5%未参保,特别是41%的城镇居民未落实,20xx年已参保的居民中,有28%出现断保。

(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从城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且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层次、人性化,要求相关制度衔接顺畅、相关服务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台建设与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亟待衔接,基层服务网点还需加快建设,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目前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3万人的保险任务。

(四)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国发[2009]32号、闽政[2009]26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我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财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县集体补助到位205.2万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补助难以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新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于基层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此,必须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一是统筹县、乡、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责任目标,按工作量尽量配齐县、乡(镇)、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四是解决社区、行政村协理员报酬低(每人每月仅100元补贴)等问题,以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在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宣传对象上应有所侧重,宣传材料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宣传方式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重点要宣传参加城乡居民保的优惠政策,把政府补贴、补助的账算清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各县(市、区)要给予专项宣传经费保障。

(三)建立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部门多,联系面广,建立一个长效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相关的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职能范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联系,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会,及时研究

处理有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使养老保险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在制度衔接方面,应确保衔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衔接的公平性,衔接中应避免出现转换保障不公平现象,尽可能地遵重参保人的意愿、满足参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即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纳入社会保障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化管理,使经办更方便快捷、准确率更高,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参保、重复开户、重复领取待遇等问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五)严格坚持自愿参保缴费原则,避免出现强制参保缴费现象。

城乡居民参保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参保,但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习惯于提出一些指标要求,在执行中为了完成指标有可能造成强制参保、缴费现象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还会给政策的推进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过于看重参保率,一些地方的参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多且联系不上、中青年人员相对较多(该类人员参保积极性相对低)

等。参保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重要的是看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众对政策的实施是否积极拥护,有没有意见,参保人员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得到实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巩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上杭外仍处于二元状态,不利于制度的覆盖、保险关系转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解决好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补助标准、统一发放标准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让保障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市里对各县(市 、区)的工作情况和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城乡居民监督。三是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1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

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写法

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调研报告格式调查附记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7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社保部门在推动乡村发展道路中的前进方向。2018年,余庆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全力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坚持农村养老稳步推进,全面谱写“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现将我局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表现在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措施梳理如下: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做法

我局着力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在政策创新落实、银行代扣代缴、业务培训指导、基金运行规范等方面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一)实施代扣代缴。采取广发通告、电视广播、短信通知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保费代扣代缴有关事项,做到镇村有张贴,政策人人皆知。建立保费征缴进度指导业务,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乡镇和村组进行指导培训,参加松烟、龙溪等乡镇的干部职工会并进行业务指导,用课件的方式进一步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现场对干部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使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操作流程做到应知应会,心中有数,提升业务水平。

(四)保障基金安全。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和业务规范,我局实行每季度督查一次,由局领导带队对乡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进度、基金安全、业务经办流程、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循环督查,对督查出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对存在较大问题的乡镇实行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7月中旬,组成检查组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安全、代扣代缴、业务经办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发现各乡镇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乡镇限期整改,全力追回待遇112人,追回资金235610万元。

(五)强化责任落实。从2017年4月起,实行按月排名通报。对连续3个月排名在最后3名的,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庆县2017年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的通知》(余府办函[2017]15号)文件,启动约谈通报制度。同时,规定完成工作进度的时间节点,9月底完成总任务的70%;

10月底完成总任务的90%;

11月底完成总任务的100%。2017年,完成缴费人数145000人,基金征收1674.52万元,提前完成市局1300万任务,完成率128.81%。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虽然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保障水平较低。养老金水平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保障程度。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偏低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为每人每月481元,其中基础养老金部分为430元。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只能达到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70元。尽管待遇人员可能还有其他收入,但对于60岁以上老人来说,70元/月的养老金只能充当“零花钱。

(二)中青年群体的参保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不高。44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率远低于45岁以上的参保率。其原因在于年轻人缴费距领取养老金要经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时间跨度大,面临通货膨胀和养老金贬值风险。同时,中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状况良好,财富积累较快,没有较强的养老意识和参保意愿。此外,低水平的缴费补贴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并不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城居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突破,为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使城乡居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待遇,建议从以下方面完善城居保制度。

农村养老开题报告篇8

“党的十开幕那天真的很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刻。”回忆起开幕现场的情景,陈杏芬特别兴奋。她说,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基层代表,能够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同志作报告,感到非常光荣。“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中央、省领导,过去都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他们。”陈杏芬告诉记者,同志在作报告过程中,全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激动地使劲鼓掌,很用力的,算下来有35次,每一次掌声都表达了我们党代表的心情。”陈杏芬说。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党代表,要学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心声。陈杏芬在去北京开会前也做了不少“功课”。5月13日,十党代表的名单公示后,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农村基层的声音、好的意见和建议带到会上,和其他代表一起交流。“我跑遍了市、区、镇、村,也走访了不少老党员、退伍军人和企业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结合工作实际,陈杏芬归纳了两个提案三个建议。会上,提案得到了很多乡镇干部的支持,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和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都在我的提案上签了名。”在分组讨论座谈发言中,陈杏芬一口气提了好几个建议,包括将村干部任期由3年延长至5年,从优秀村官中选拔乡镇干部,从机关选拔青年干部到村居任职,加强农民青年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干部提供更多上升空间等等。

她的发言得到了现场代表的认可和赏识。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明国也给予她极大的肯定,“明国书记说:‘30多年前我也当过大队书记,你讲出了我的心声,我挺你!’这句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想想过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杏芬说到这,眼睛有点湿润。“感谢党,感谢各级领导,给了我们基层代表这个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

十召开期间,每天晚上,陈杏芬都会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十报告。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这让她感到十分振奋。“作为农村基层代表,我最关注的就是民生问题。我特别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边远老区山区农村的扶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教育等。”对报告提出的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连续当过5届村干部的陈杏芬深有感触:“我长期在农村工作,见证了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以惠州为例说,60岁以上老人可领养老保险金,年满8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政府发放的津贴。她由衷地对记者说,做个农民是幸福的,当个支部书记是光荣的。

陈杏芬还介绍说,过去几年,惠州市通过加大民生财政支出投入,统筹城乡,建立了惠及百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户户有就业、村村通公交、收入年年有增长、中小学读书全免费、医保巩固百分百、养老保险全覆盖、三甲医院县县有,作为村干部,她本人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1999年我当村干部之初,一个月工资只有120元。如今,算上各种补贴,有1600多元了。惠州提出,争取到2015年,提高到2000元。”

十报告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陈杏芬认为,一镇一区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而农村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惠城区非常重视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支持鼓励农村干部读大学,我现在读电大都快毕业了,以后我也是大学生了!”

“大会期间,我也与其他基层农村干部代表交流经验,像南海里水镇北沙村委会沈小琴书记、丰顺龙岗镇马图村饶富通书记他们。南新村是省级贫困村,过去一直靠财政补贴,修路、办事都靠发动筹款,近几年在惠州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村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村集体经济仍然比较薄弱。”陈杏芬说,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让她感到自己的压力和责任很大。她说,目前南新村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提高村集体收入,“作为农村基层的带头人,如果不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就对不起信任自己的各级领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接下来,我要多与富裕村村干部交流,学习借鉴他们好的做法,争取更好地发展南新村集体经济。”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范文 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