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城建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3 11:41:49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1

(一)领导机构情况

我镇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及时成立了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镇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成员为镇各办(中心)、辖区全体村(社区)负责人。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镇党政办同志兼任。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已先后5次研究创文工作,根据我镇实际,结合创文各项指标,通过各种宣传显著提升了全镇的知晓率、参与率,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工作推进情况

我镇属于建城区外市辖区乡镇,负责乡镇和行政村(社区)两个点位类别,包含镇机关1个、场镇**个、村(社区)**个,共**个点位。到目前为止,**个村(社区)和场镇已完成创建,镇机关未完成,主要是未完成无障碍卫生间改造,预计本周内前完成。镇机关和场镇主要做法是:

1.利用场镇电灯杆新增**副道旗宣传广告,做到在场镇内每隔50米能看到**处公益广告,在显著位置有**种以上公益广告。

2.在镇政府门口设有指引牌,告知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无障碍卫生间位置。

3.在镇政府机关显著位置设精神文明宣传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达**处以上。

4.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有1米间隔线和***处公益广告。

5.在文化站新增管理制度和**处公益广告。

6.在政府门口梯道设无障碍通道救助电话指示牌。

7.政府院内设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二、存在问题

1.政府卫生间由于年久不易改造成无障碍卫生间。

2.场镇停车难,由于面积局限,不能开发更多停车位。

三、下一步打算

1.将社区办公室驻地卫生间增加无障碍设施改成公共无障碍卫生间。

2.完善文化站相关软件资料。

3.结合区上下发的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

中共****镇委员会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2

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建制镇为依托,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1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土地的必然选择。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地组织开展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村庄还没有修编或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二是原有乡镇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乡镇、村庄规划编制目标

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在年年底完成以下规划编制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市域范围内乡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乡镇规划是小城镇和村庄建设的基本依据。在规划修编过程中,要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现状,科学预测,充分论证,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长远性。要对现有乡镇规划成果进行重新审核,凡规划期限不到2020年或期限到2020年但内容深度达不到规划要求或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都要进行修编或调整完善。其中,市区的镇等7个镇的总体规划,不仅要完成修编任务,还要完成上报市政府审批的工作。

(二)全面完成市域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应在乡镇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村庄的经济与发展,自然与资源条件,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和传统风貌,塑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空间形态。

三、乡镇、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

乡镇、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市城镇体系规划、各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乡镇性质与规模、发展方向、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以及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及规划实施的措施等。对建制镇的工业园区、居住小区、旅游景点、主要道路、广场等重点建设地段及重大建设项目,还应编制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村民公寓建设规划的内容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执行。

四、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

各县(市)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

市区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由各城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经各城区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各城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其中东津镇、尹集乡、卧龙镇、欧庙镇、伙牌镇、牛首镇的村庄规划需经各驻地规划分局审查同意后,报区政府批准。

五、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市政府已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各地要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组织,加强督办,不折不扣地完成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要具体落实规划编制责任,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整个市区的乡镇总体规划的督查、审查和报批工作;各城区、开发区建设局主要负责辖区乡镇规划的组织、协调、审查和上报工作;各县(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本辖区的乡镇总体规划的督查、审查和报批工作;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本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二)加强检查考核

各地要加强对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编制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调度,确保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在12月15日前,各地要组织考核组对本辖区内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

市政府将于12月底组织考核组对各地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对未能按期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的地方,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三)保障工作经费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3

四川省党代会报告对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部署,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要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强调要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因此,准确把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科学内涵十分重要。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方法论原则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抓住关键环节,锁定关键问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城乡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基本框架。

在“新型”上下工夫。工业化要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生活业,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抢先形成产业领先优势,有效缓解经济持续增长、人口与就业、资源能源供应、生态刚性约束等多重压力。城镇化上要坚决避免“空心城镇化”、“片面城镇化”、“粗放城镇化”、“无序城镇化”、“被动城镇化”等不良倾向,坚持以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智能升级、社会良治、宜居幸福的“交集最大化”。

在“互动”上做文章。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一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必须坚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良性互动起来,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新型城镇化,真正做到“两化”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使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相协调,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在“统筹”上用力气。当前,四川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这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隐忧。这就要求必须以城乡之间获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定位、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切实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加快推进城乡“从异化走向同化、从对立走向统一、从二元走向一元”;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重大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文化”上求品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着眼于四川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全局,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把文化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思想先导和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文化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坚持用文化力量驱动新型工业化、用文化特色彰显新型城镇化、用文化创意振兴农业现代化、用文化纽带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突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着力重点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纲举目张,力求重点突破。在工业发展上,要着力变“单兵作战”为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在城镇发展上,要着力变“单点辐射”为城市群带状延伸;在新农村建设上,要着力变“单体结构”为综合体形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瓶颈制约。

把产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工业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正是提升工业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按照“一园一主业、各园有特色”的思路,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的关联度,促进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降低平均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共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园地和区域工业发展的引领辐射高地。

把城市群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实践证明,城市群的高效发展,不仅使城市各显所长、互补互助,更重要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拓广了空间、增强了活力。当前,四川城镇化进程总体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极大地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抓住国家建设成渝经济区的重大契机,准确把握“产城一体”要求,按照“宜居、宜业、宜商”取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省域城镇体系。在推进城镇化中,尤其要防止依赖土地财政求发展的倾向,统筹考虑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人口聚集和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同推进。

把新农村综合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农村综合体是四川在总结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特别是灾后重建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上,探索出的一个全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新农村综合体绝不是单纯的修房建屋和风貌改造,而是一个人口聚居性、设施配套性、功能复合性、产业规模性、城乡融合性等有机统一的农村新型社区,昭示了现代城乡新形态的未来趋势。要坚持以集中居住为主要居住方式,以规模经营现代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促进产业与新村互动相融,探索和建设城乡结合、灾区振兴、拆迁安置、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抓住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关键环节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质上就是以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与城镇两大空间、城市与农村两大领域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汇聚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能量,重新构建四川经济社会版图。只要抓好了资源要素配置,就抓住了实施总体战略的核心和关键。重点是坚持“一个先行”、深化“两个改革”、加快“两个构建”。

坚持“一个先行”,就是发挥科学规划体系的引领作用。规划是推动发展的“指挥棒”和“作战图”。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首先要从规划入手,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的思想,准确把握“新型”、“互动”、“统筹”、“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地抓好战略性的顶层设计、系统性的全域规划和针对性、操作性的详细规划。坚持做到多规衔接,以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为基础,加强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统筹和无缝对接。

深化“两项改革”,就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制度改革是根本,是有效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改革,最关键的是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和产权权益。实践证明,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坚决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农民土地财产的增值空间,增强农民转为市民的主动愿望,从而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营造更多的土地可利用资源。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当前,中小城市(镇)要切实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政策条件;大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户籍准入制度改革。在发挥大中城市作用的同时,重视抓好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让更多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安居乐业。

加快“两个构建”,就是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关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重点是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民和农民平等享有的问题。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村变为现代农村。全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对接。关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重点是解决城乡一体化中有序良治的问题。要积极构建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让群众自主决策、自我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切实改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形成实施总体战略的强大合力。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意义

四川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一个总揽全局的总体战略来部署,引领该省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对省委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坚持和深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符合中央精神,顺应现代化发展规律,抓住了事关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和关键环节,是一项事关该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将对该省未来发展、对科学奠定该省现代化基本框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顺应四川省发展阶段性规律,把握历史机遇的必然抉择。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是四川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进展,经济总量迈上了2万亿大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四川省已经成功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回顾我省发展历程,“十一五”以前,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进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十一五”以后,全省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快于全国,GDP年均增速比全国高近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年均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以上,四川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一方面,这得益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另一方面,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结果。

当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正在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经济增速开始趋于稳定。四川省则刚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即将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各项指标看,该省与全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全省人均GDP仅为全国的76%,城镇化率低于全国9.44个百分点,四川省与全国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四川省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未来5-8年该省都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该省还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四川省必须把握好这些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

其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四川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和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是制约四川省科学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由于过去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走的是一条城乡二元分割的工业化道路,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脱节,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这一矛盾在四川省尤为突出,2011年该省的城镇化率仅为41.83%,而按照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应该达到50%以上。较低的城镇化率使得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薄弱,大量农民工尚待完成市民化过程,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阻碍了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能有效解决四川省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四川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四川省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努力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之间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4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总结近几年的城乡规划工作,今天我召开自治区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城乡规划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李建新厅长对全区的城乡规划工作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都同意。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9%城乡综合实力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规划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城乡规划不断完善,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稳步实施,新疆沿边境城镇发展带战略规划》铁路沿线暨石化产业带城镇发展规划》和《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87个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完成,详细规划覆盖比例不断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0%以上,所有建制镇和59.2%集镇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29.9%以上的行政村编制了建设规划,13个县完成了以村庄布点为重点内容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了以村庄整治工作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面建立了规划建设项目“一书两证”许可制度、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建立了规划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开展了自治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大了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宣传力度,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逐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2个。

区城镇体系趋于合理,随着城乡规划工作的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全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城乡规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区存在随意调整城市总体规划、随意变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现象;二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于城乡建设发展需要;三是严格执行规划的措施不力,违法建设问题仍较为突出;四是工业园区的设立、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不规范;五是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城乡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城乡规划工作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区城乡规划工作健康发展。

就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下面。

一、充分认识搞好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合理配置利用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维护城市建设过程中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不仅涉及到宏观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而且直接关系到城乡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规划工作,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优化各种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城市、乡镇、村庄有序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城乡发展活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当前,区正处于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做好规划工作,不断提升规划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实现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的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规划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措施、新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提升我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切实转变规划编制方式。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要求。充分依托本地规划编制力量,重要项目适当引入先进地区具有相应资质的高水平编制机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原则,认真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对规划论证、评审等环节的技术把关。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充分吸纳群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组织修编城乡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随意进行规划修改的要追究组织单位和编制单位的责任。

二)督促市、县人民政府落实城镇总体规划,完善城镇总体规划的审查、审批工作。自治区将建立城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制度。保证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强制性内容和城市长期发展目标的有效落实。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县城总体规划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州,各地州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修改认定制度和审查工作规则、审批程序,指导所属县市切实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边境口岸、城乡规划区外独立设置的工矿农林牧场区要抓紧编制和上报总体规划。

三)加快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大力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法》以及自治区《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突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法律地位。要积极开展喀什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备案制度,提高规划编制覆盖率和编制质量。要严格执行“无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出让土地、不得批准建设”规定,设市城市和县城近期开发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必须达到100%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的规划条件内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条件。

四)完成《新疆沿边境城镇发展带战略规划》铁路沿线暨石化产业带城镇发展规划》都市圈规划》和《新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要做好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地区和城镇密集地区的规划引导。各地、州、市、县(市)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加强区域研究,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合理布局,对城市和乡村、地方和兵团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统筹安排。

五)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乡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安排城镇建设、村庄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抓紧编制(修编)各类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各类专业规划,六)加快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各地要依据修编后的城镇总体规划。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城乡规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把规划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市长、县长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总责,要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规划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规划、解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把抓城乡规划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城乡规划重大失误行政责任追究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抓规划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是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健全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规划管理机构,特别是要充实县(市)和乡镇规划管理力量,加强县(市)和镇、村的规划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乡镇要授予部分城乡规划许可权限,落实规划管理主体,完善管理体制。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对各级领导和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城乡规划业务知识,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城乡规划管理队伍。

三)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结合发展电子政务,改进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城乡规划相关信息,构筑城乡规划公共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并积极为社会各界和公众提供规划信息服务,

四、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一)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年开始施行。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于今年开始施行。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学习,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规划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要严格遵循城乡统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等基本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把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作为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用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制度。自治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开展以来,要加强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依据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规定。对进一步加强我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健全城市规划监督机制,保证城乡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扩大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范围,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检查体系。要加大城乡规划督察力度,对违反规定调整城乡规划、违反规定审批城乡规划和违反城乡规划发放“一书三证”特别是违反法定程序擅自变更规划等突出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

三)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都要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来进行,要坚持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包括兵团、驻疆部队和中央驻疆单位等)都要服从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和自行其是城乡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不得下放和肢解规划的行政管理权,已经下放和肢解的要立即纠正。要加强城乡规划行政执法,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综合调控职能,从建设项目的源头开始加强规划监管,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规划依法顺利实施。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总体规划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rea" and Master Plan of Small Towns/Chen Zhicheng,Hou Lei,Lan Guisheng

[Abstract] Traditional master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is based on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level theory.It places emphasis only on the planning of the township zone and ignores the planning of the township area as well as ignor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Of the "five coordination" strategies,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rea is based on the new idea of urbanization and advocates the pattern of network development for urban-rural areas.This idea can be best presented in the master plan of small towns as planning the towhsip and the town area at the same time,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pace,coordinative governance of regional space,integrated coordination of urban-rural traffic,etc.

[Key words]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rea,small town,master plan

城乡矛盾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各学科长期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规划层面而言,小城镇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地域空间,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因此,笔者拟以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参与的大量小城镇总体规划实践,在对小城镇总体规划传统思路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新发展观为指导,对城乡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与界定,提出城乡发展应相互协调与融合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使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路与时俱进,克服传统规划产生的弊端,适应城乡发展的新趋势。

1、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1.1对象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其不定性导致了人们对小城镇范围的理解存在分歧(目前人们只在小城镇包含建制镇这一点上取得统一认识),这些分歧主要有两方面:①是否包括小城市;②是否包括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由于本文主要涉及到对城乡关系与总体规划的研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小城镇与乡村直接联系的紧密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随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相继开展,总体规划中的小城镇主要是指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建制镇。因此,本文将小城镇界定为:对周边农村区域有确切影响的建制镇,不包括小城市及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

1.2范围

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乡村人口非农化和乡村地域综合化发展,以及城市发展生态化和城市地域空间的扩张,城市与农村的分界日趋模糊,城镇和农村地域相互渗透的作用增强,形成了连片的城市化区域,即城镇密集区。这些地区城镇与乡村差距不大,因而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出现了将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合二为一的做法,即明确镇区规划区范围为小城镇功能区范围,覆盖小城镇的整个行政区域,如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小城镇。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乡村相对比较贫困。本文讨论的城乡关系与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是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城乡二元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而言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包括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两部分,镇区规划区为建制镇辖区,镇域规划区为建制镇行政区域。

2、传统规划思路

2.1规划特征

目前,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以镇区规划为重点。在规划内容上,总体规划侧重于镇区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用地功能的组织、总体结构的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市政公共设施的安排等方面,涉及面比较广。镇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村镇体系的等级、职能和规模及相应的市政公共设施规划,而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则深度不足。就成果而言,无论是规划说明书还是规划图件,镇区规划都要比镇域规划详尽得多。规划审批与实施也主要围绕镇区规划展开,镇政府的资金也基本投向镇区建设,镇域规划形同虚设,只是被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完成,镇域规划蓝图成为镇区规划的“附属品”。镇域规划不被重视,使得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空间资源没有起到合理配置的调控作用。

总的来说,现状小城镇总体规划具有几个特点:突出镇区规划,弱化镇域规划;与广大农村腹地结合不紧密;忽视城镇与农村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2.2规划动因

2.2.1理论意识

结合一些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现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路主要建立在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关于空间集聚的内核基础上。

(1)城市化集聚观。对于城市化的概念,由于人们认识角度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理解。人口学家Christopher Wilson在其主编的《人口学辞典》中对城市化所作的解释为“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地理学家则认为,城市化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社会学家则把城市化看成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产方式由农村社区转向城市社区,并由此引起各种社会关系变化的过程。城市化指标的测度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三是城市用地比重指标等。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从测度指标上都可以看出,城市化普遍被理解为要素在城镇空间的集聚,且城镇规模越大,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越高。

(2)增长极理论。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J·Boudeville和其他许多学者一起将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极”概念引入地理空间,他把增长极与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认为增长极是指在城镇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将原来为某种推动型工业的“极”与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这个“增长中心”相结合,提出投资应集中于增长中心,进而通过这个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的理论。

集聚理论具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空间集聚理论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区域推行增长极战略的效果存在差异。城乡二元化地区由于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效应,小城镇推进型产业与当地产业无紧密联系,基础结构落后,无适宜的外部环境。因此,增长极战略不完全适合贫困的乡村地区,如要在这些地区培育小城镇增长极,就必须同时重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与空间联系,否则容易造成增长极“飞地”经济的现象。

2.2.2政绩驱使

依照我国《城市规划法》,小城镇总体规划由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于受政绩的利益驱动,一些基层官员不顾发展规律,片面强调做大镇区规模,重“外延”,求“大”求“高”,不切实际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

2.3后果与弊端

由于空间所“关心”的主体为镇区,这就导致出现了小城镇的规模过度扩张,而农村地区则相对不景气,城镇经济发展以牺牲农村经济增长为代价等不合理和不协调的现象。很多地方出现了“盲目”的造城运动,镇区脱离实际,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大量占地较多的公用设施、超规模的基础设施(如宽马路、大广场)及大型工业园区,进而导致了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城乡二元化仍然突出,小城镇并没有起到规划预期中的对周边农村地域的扩散带动作用,这与总体规划的预期目标相违背。

3、规划新思路

3.1城乡统筹发展观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五个统筹”中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是从全局出发看“三农”,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实质是把城镇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镇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

(1)城市化新理念。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来确定城市化发展理念,城市化不只是一个人口转化、经济结构和地域景观空间变化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对人类社会进行整合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空间集聚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空间关联的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思想,城市化侧重于改善城乡地域系统的有机构成,不断优化城乡关联结构和构造一个有序的空间组织,使城乡发展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并为不同规模层次的城镇居民和不同聚落类型的城乡居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保障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城市化并非要将所有的乡村都变为城镇,不赞成为刻意追求城市化指标而忽视农村发展,而是提倡通过理性选择,促使城乡公平发展,保持城乡社会稳定,这也与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哲学观一致—改变传统城市化中只追求集聚经济效益的线性产业布局。

(2)城乡网络化。城乡统筹发展观,在承认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同时谋求城乡协调发展,力图使区域城乡互补性和协同性发展中的整体效应最大化,改善城乡发展中的空间结构关系,使人们增强城乡网络化发展意识,重视调控城乡发展的协同关系,提高城乡空间的组织化程度。其实施途径应该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均由不同容量、便捷的现代化交通、通信设施和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形成和谐的网络型城乡复合系统,使城乡居民在具备现代化和网络型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共享现代文明。这就是曾菊新所倡导的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2001)。其中心含义旨在使一定地域内的城乡之间的网络设施完备、产业内在联系紧密、要素流转通畅、组织功能完善,城、镇、乡网络系统共生共长,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3.2规划应对

3.2.1理念转变

目前,规划理念已从关注“空间变化过程”和“空间集聚过程”转到关注“空间关联过程”和“空间重组过程”,从城乡发展为线性因果发展理念转到城乡网络化协调发展理念(图1)。将小城镇与农村地区结合起来,把城乡统筹发展、网络化发展作为一个地区城乡有序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指导一个地区城乡发展全过程的基本模式。

3.2.2内容完善

对应城乡统筹发展观,小城镇应由侧重于镇区规划转变为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并举,同时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镇区规划,要立足于城乡区域,用区域的眼光对小城镇进行合理的定位,确定镇区适度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增长极(点);镇域规划,则要强化对广大农村地域的研究,对城镇与农村关联度及融合度的研究,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地域上。小城镇总体规划新旧思路比较见表1。

镇区作为镇域增长极,镇域作为镇区发展腹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镇区要依据镇域的分析研究,切合实际制定镇区规划;镇域要在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同时,突出城乡关系的融合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主要体现在镇域中,针对镇域规划现状,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产业空间统筹发展、地域空间统筹管治、交通设施统筹协调三大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

(1)产业空间统筹发展。

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发展实际上是指城乡之间多元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有机关联,主要内容有:①根据小城镇和乡村产业体系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结构模式,促进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协调化和城乡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②对城乡产业结构体系在空间层面上进行相应调整,促进城乡产业空间的有机融合与城乡空间产业的合理布局。

农业经济要求根据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按照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引导分散的农户从小规模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积极努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在空间布局上,建立农业特色基地、农业示范点、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区,对农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带。

工业经济要求改变目前主要局限于农村内部的农村工业化发展策略,依据产业关联效应,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传统工艺,以及有地区资源优势和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依照专业化的垂直分离组织方式,生产城市中大中型企业所需的零配件或配套产品,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小城镇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企业能对市场的需求做出适时快速的调整和变化,加上地方社会网络的植根性、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相同的文化背景,培育具有柔性生产特点的中小企业新产业区,形成一批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规划布局上,布置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利用横向联系形成新产业区;适当考虑在某些行政村规划农产品加工点,与交通和规划中的农业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以便利地获得原材料;利用交通联系,构建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轴等。

第三产业中要重点发展商贸业、信息通讯业,发挥其与乡村物资交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使小城镇成为商品集散地。同时注重对其他特色资源的整合(如旅游资源),并做出相应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2)地域空间统筹管治。

城乡地域空间统筹管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空间管治模式,具体包括引导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通过划分各项建设用地类型,对各类用地进行分区管治,针对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对策;将基本农田、水源、自然环境、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等不同的空间建设内容纳入到建设用地的分区管治之中,划定农田基本保护区,促进对镇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可将镇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敏感区和农业开敞区3种类型,依据镇域空间的特征和内部功能,对各类型空间进行范围界定,并相应提出建设管治要求及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使城镇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协调进行。

(3)交通统筹协调。

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网络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强调城乡之间的联系。罗杰·特兰西克在图底关系理论及联系理论中,认为城市空间是“图”,乡村及生态空间是“底”,认为“图”与“底”通过一些“联系线”可组织成一种关联系统和一种网络,这些“线”可以是交通线等实体要素,也可以是信息、技术、资金等虚体要素。可见,统筹城乡发展,道路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在更大区域内,规划建设与市区、县城的联系通道。市、县城区与建制镇镇区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有一定级别的公路相连,一般要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并尽量与重要交通干道、交通骨干线相连接;规划网络化的公路交通,加快小城镇镇域内道路的建设步伐,建制镇驻地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一般要有三级公路相通。

4、结语

小城镇总体规划尤其是其中的镇域规划,需要我们付诸实施,而不应该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层面。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是规划实施的关键。通过完善现有政策,出台新政策,强化具体措施,营造健康有序的小城镇发展环境。

针对现状规划的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几方面加以完善:①完善规划管理、执行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规划决策体制,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制度,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②合理利用资金,除投资镇区进行适度规模建设外,还应将资金投向城乡公路、通信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③改变政绩考评标准,在招商引资、发展镇区建设等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解决就业、抓好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标准;④改革制度,创新体制,建立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确保城乡各种联系要素顺畅。

[参考文献]

[1]Grabher G.The Embedded Firms:On the social-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tworks route[M].London,1993.

[2]Poter M.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1998,(11)~(12):77-90.

[3]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李 军,徐东辉,陈志诚.对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分析与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B):54-58.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6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2010年县城十大工程暨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县“两会”胜利落幕之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后面,张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

就县城十大工程和城镇建设工作先讲两点意见。下面。

一、2009年城建工作回顾

特别是县城建设继续沿着2008年的大干势头,2009年的城乡建设工作。围绕“陕南生态旅游重镇,西安绿色产品基地,秦岭山水宜居山城”县城建设总体目标,狠抓以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了规划刚性管理。08年完成县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一是完善了规划。2009年完成了县城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县河水体景观规划、县城绿化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云盖寺镇、米粮镇、结子乡及3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覆盖率明显提高。严格执行规划管理“一书两证”制度,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查处,有效地遏制了城镇规划区内乱修乱建的现象。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二是以2009年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县城建设全面推进。2009年度。全力以赴抗击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趁着2008年“乡村建设年”势头,继续实施“2009年度县城十大工程”建设,县财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拉动整个城镇建设投资3亿元,近年来城镇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为全县经济社会由低速开局、回升到趋于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一年来,紧扣县城十大工程建设这一重点,克难求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县城建设取得了新业绩。

廉租房项目1个,2009年度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个,完成总投资1.49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756万元,中心广场一期、锦湖公园一期、乡村路桥建设等工程完工,有效完善了乡村功能,改善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品味。廉租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3.1万平方米,走在全市前列,市政府在县召开了全市廉租住房建设现场会。另外还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900户,已到位资金621万元,试点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天坤都市、龙鼎盛世明珠、锦鸿豪庭、世纪豪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完成投资17880万元,竣工面积94632平方米,其中被列入十大工程的天坤都市项目完成投资2100万元,为群众提供了充分的房源,也保证了县2009年度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为城镇化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镇村建设稳步推进。09年,三是统筹城乡。加大城乡建设统筹力度,突出县城建设,抓住重点集镇建设,积极配合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镇杨公路沿线村居环境综合整治,争取将云盖寺镇列入了陕西省陕南重点镇建设项目,争取到国家投资100万元,指导并实施了米粮镇、铁厂镇、茅坪镇、西口镇、杨泗乡集镇街道硬化改造,全县集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建筑业管理规范有序。房地产市场开展了小产权房专项治理和房地产领域违规变卦规划、调整规划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四是强化行业管理。规范了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建筑质量平安管理,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大建筑业强制性规范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工程质量合格率一直在高位运行。强化平安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岗位平安培训教育,建筑行业没有出现不安全事故。招投标管理、墙改节能建材管理、劳保统筹基金征收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管理,五是抓建设。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围绕创“国卫”目标,不时加强乡村建设,继续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转变管理方式,县城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县城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省市各级职能部门支持指导的结果,更是座的各位领导精心指导,各部门、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和各乡镇克难攻坚、大干苦干的结果,借此机会,谨向各位领导、各部门、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和各乡镇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看到城镇建设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近几年是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最大、城乡建设步伐最快、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最硬、人居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几年。还更要看到制约我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县城、中心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三个层面都存在规划滞后的问题,有的起点太低、规范不高、规划不细、不全面,甚至个别乡镇局部村还没有规划,这些都制约了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发展缓慢。纵向看,县城乡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横向与其他兄弟县区、大中城市以及突破发展的要求相比,发展速度还显太慢,差别仍在不时拉大。三是管理粗放。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城镇意识还比较低,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履职水平还亟待提高。四是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思维创新不够,满足于一般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大手笔精品亮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太少。五是执法不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管理缺位、人情执法、随意执法现象,许多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够到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六是经营不够。缺乏经营乡村意识和长效管理机制,乡村经营管理投入相对缺乏。上述问题,必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0年城镇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城镇建设工作能否取得效果,2010年是十一五”城镇建设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对于顺利实现“十一五”城镇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带动战略,以县城建设为核心,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体会议和县十六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老区暂缓、新区发展、老项目完善”县城建设发展思路,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注重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功能要素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全年城镇建设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城建规划这个纲领。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纲。

县的城乡建设规划已逐步形成体系,一要继续完善规划体系。经过近几年的修编、编制和完善。已经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8版)和部分镇村的建设规划,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了一部分,今年,要完成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街区、小区规划,要加紧跟进,以免形成规划跟着建设跑的现象。要加快县城至云镇、县城至王家坪的区域建设规划,与县城建设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规划。要加快完成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总体规划修编及5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需无条件执行的规范,二要树立规划的刚性指导地位。城乡建设规划一经编修、审批通过。各级各部门都要坚决执行,容不得半点含糊。县城规划范围内的规划管理由县城建局负责,各乡镇的镇村建设规划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建局要做好镇村规划的指导、监管工作。

严格依照规划来审批管理各种建设行为,三要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县城建局和各乡镇要明确规划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对那些不批就建、不批就占、批低建高、批少建多的违法违章现象,县城建局要敢于动真碰硬,该罚的要罚,该拆的就拆,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以确保县城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抓住县城建设这个核心。县城建设是整个城镇建设的核心。今年要紧紧抓住2010年县城十大工程建设这个核心。

其中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6个。一是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工程。投资5000万元,今年实施的县城建设十大工程。完成站前广场、客运大楼、停车场及辅助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48800平方米,由交通局、永安公司负责实施;二是涝巷街南段拓宽改建工程。投资500万元,拆迁建行家属楼,对24米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启动安排楼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三是污水处置厂工程。投资1500万元,启动污水处置厂厂区建设及附属设施建设,启动污水主管道建设,由水利局负责实施;四是垃圾处置场工程。投资800万元,启动附属设施建设,由市政局负责实施;五是中心广场二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二期广场1000平方米,完成综合写字楼主体工程,由城建局、龙鼎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实施;六是公园完善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绣屏公园西入园道路拓宽改造及锦湖公园C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由绣屏公园建设指挥部、城建局负责实施;七是过境公路建设工程。投资3300万元,完成水源至县河豆腐岩5公里道路建设,其中新建道路4公里,拓宽改造道路1公里,加宽桥梁2座,由交通局负责实施;八是宏华综合市场改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市场大棚扩建,新建冷库及货运配套设施,由商务办、秦鼎公司负责实施;九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560万元,完成二级客运站道路配套工程、后街西段道路、岭前西路北段道路、青山沟口桥、公厕建设及其它小区小巷道路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十是廉租房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青槐二期廉租房建设任务,实施大西沟和姚家湾廉租房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

县财政将投入3000余万元,今年这十大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7400万元,企业投资6980万元,共拉动1.75亿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力度是继去年之后最大的一年。这些项目主要突出了对县城功能完善、环境改善十分迫切的项目和民生项目,对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完善县城功能,改善县城环境和形象,早日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大家振奋身心,尽快投入到十大工程建设当中去,全力争取开门红。

(三)抓住城建管理这个重点。一个城镇发展的好坏。软件管理是关键。要坚持“硬件上项目、软件上水平”软硬齐抓的管理思路和“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管理工作原则,全面抓好县城和集镇建设管理工作。

要大手笔谋划,一是推进乡村建设中。大思路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乡村资源商品化、乡村建设产业化、乡村治理企业化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乡村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资本进行营运,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目的

要继续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拆迁安排上。发挥好条块作用,以块为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拆迁安排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合各类群体的拆迁安排方法,做到集体、个人利益两兼顾。

要继续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三是项目建设上。确保建设主体有资质、有能力、有水平,严禁层层转包、分包,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建设工程进度和质量。

要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四是日常管理上。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统分结合、高效运行”乡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主体作用,明晰责任、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积极营造卫生干净、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县城建局要联合市政局、电力局、林业局等职能部门,加强已经建成的公园、路灯、行道树木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功能正常。要制定出台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方法、城区公园管理方法、户外广告管理方法等一系列乡村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引导市民遵守,提升市民意识。

要创新理念搞设计,五是建筑业管理上。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平安监管、加强新墙材和建筑业劳保统筹工作,依法做好房地产交易和市场管理规范工作,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四)抓好镇村建设这个基础。城镇建设龙头在县城。也是城乡资源不时整合、共享共用的过程。一方面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县城功能和品位,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统一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多措并举,一是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集镇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方法,鼓励各乡镇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多措施建设集镇。杨泗、高峰等集镇建设已列入今年建设计划,要采取以工代赈、街户共建、社会捐助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促使集镇面貌改观。县城建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建设集镇积极性的维护,加强规划支持力度,协助各乡镇搞好镇村建设发展规划,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支持集镇建设。

要加大工作力度,二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去年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乡镇。尽快组织危房户实施危房改造,县城建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各试点乡镇切实做好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向上级职能部门做好汇报、争取工作,为我县更多的争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奠定基础。

特别是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要选好突破口,三是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城建、扶贫、农业、国土等部门和各相关乡镇要抓好西口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小区、磨柴路至塔云山、回龙至青铜关沿线的村居环境综合治理。用足用好中省市相关政策,加快集镇和农房改造,促使民族地区面貌有较大改变。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7

这次会议是我州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和全省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监管、村庄整治、规划全覆盖紧急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和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顶效楼纳村庄整治示范点和市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会前安排实地参观考察,目的是让大家理解我州实施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既在城市,也在农村,是城乡协调、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要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进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刚才,同志从部门工作的角度,总结回顾了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城镇化推进的工作重点和措施,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会议还传达了《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州政府与各县(市)、顶效开发区签订了目标绩效考核责任状。请大家按照会议的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我州城镇化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下面,我受鸣明州长的委托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针对实际,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而提出的两大战略。在今年月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深刻地指出“我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是造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已经成为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的一大焦点。……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最重要的载体和支撑。”年,我州的城镇化率为27.1%,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5百分点;今年我州城镇化率约为29%,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造成了城镇化严重滞后,反之,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实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矛盾,使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集约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从我州的情况来看,我州城镇化率仍很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根本途径。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加快我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和省相继对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我州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州城镇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我州城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城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年,全国、全省和我州城乡收入比为3.2:1、4.4:1和4.5:1,到年,分别为3.3:1、4.3:1和5.1:1,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我州属喀斯特岩溶地区,不少农村群众还居住在深山区和石山区,地处边远,居住分散,难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水平。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从我州的情况来看,尽管这几年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基础薄弱,城镇化存在和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规模水平很低,城镇体系不完善。在全州1.6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县级市1座,县城7个,建制镇65个,城市和建制镇仅占乡镇总数的0.77%和58%,城镇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46个。中心城市规模小,对州域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有限。二是城镇的产业带动和综合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城镇经济总量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期欠帐,难以承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城镇规划严重滞后和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规划覆盖率为68%,低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不到50%。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方法落后,脏、乱、差,两违清理整治任务艰巨,农村村庄整治任务更艰巨。

我州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全省、包括周边地区相比都存在相当差距,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城镇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严重不足。州委、州政府初步考虑,“十二五”时期,要坚持阶段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确保全州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2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18万人以上、力争达到1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力争达到40%;到2020年,全州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初步实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适应。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具有特色城镇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中心,加快市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商贸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和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按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进行规划建设市。二是强化支撑,形成兴兴安贞城市经济圈,加快推进兴仁、安龙、贞丰“撤县建市”步伐,推动顶效开发区融入城市建设圈并作为全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三是统筹兼顾,推动晴普、册望两个片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四个县城建设,力争县城规模扩大至5万人以上。四是多点突破,积极促进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以马岭、威舍、万屯、龙广、德卧、者相、大厂、鲁布格、巧马等交通条件好、产业聚集力强的中心镇为重点,建成一批四级明星城镇,以乌沙、屯脚、雨樟、巴铃、楼下、巴结等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一批五级重点小城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展“边缘区域”的各类小城镇。以城镇带、城镇群建设为突破点,逐步推进向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迈进,着力沿汕昆、晴兴、惠兴、望安等的城镇带,推进顶效、马岭、郑屯、万屯、和德卧、龙广、新桥城镇群加快发展。

(二)抓好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目标是:年底以前,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年底以前完成乡规划全覆盖,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近期规划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将城乡规划调控和管治范围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拓展到整个城乡空间。基本建立从区域到城市、从农村到小城镇、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善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期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紧完成、等重点城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别是随着外部交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形势的新变化,要着眼于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各类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作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充分研究县(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发展定位、城镇等级规模、发展空间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集聚,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设施,推进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管制和协调,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积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全面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旧城改造地区、城乡结合部、历史街区、近期建设地区、储备土地等要优先覆盖。各县市要认真执行《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州府发〔〕13号),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供应上,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规划和建设部门出具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用地性质等关键技术指标管制的,不得上报审批供地。三是加快推进村级规划成果的利用。我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已于年12月基本完成了1068个村、51个社区的规划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州新农村建设绘就了蓝图。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规划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农村各项建设。要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强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农村所有建设都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来办。要切实做到用地必有规划、建设必有规划,充分发挥村级规划对农村资源配置、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村庄建设等的引导、调控作用。

(三)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更不是简单的县变市、乡变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所以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努力实现以城促市、以业兴城的良性互动。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城镇构建框架、扩张规模和完善功能的经济基础。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我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抓好园区建设,抓好项目推进,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继续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要求的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镇就业、聚集城镇人口。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科技、信息、房地产等为重点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四)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基础,市场推动是根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目前制约我州城镇加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发挥好经营城镇的资金引导作用,使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的各级政府负担沉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不断加快我州的城镇化进程。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逐步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各县市政府要将财力主要投向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引导性资金上,以缓减财政压力;要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要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问题,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有序推进撤乡建镇、县城所在地镇改街道和村改社区工作,打破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推进制度创新。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建资金筹措机制,采取灵活手段,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用气等公用设施建设。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建设。

(五)抓好城镇科学管理。城镇管理与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两翼。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推进城镇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吸收其它优秀城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使要素流动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要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本上克服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城镇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要抓难点,继续做好城乡规划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州政府已成立了州“两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政府办公室设立成立了全州两违清理整治办公室,负责督促和指导“两违”清理工作,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项工作,要继续强化责任,形成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态度坚决,力度加大,措施加强,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抓基层,加强以社区、居民区为基础的城镇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关键,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州、县要及时成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城镇化工作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城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定期不定期听取关于城镇化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街道)也要尽快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扎实推进城镇化工作,做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发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要抓紧编制各项规划。发改部门要把加快城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会同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园林绿化等部门抓紧建立城镇化发展项目库。公安部门要认真制定落实户口迁移的各项政策,做好实施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抓紧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财政部门每年要从公共财政预算和城镇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住建、规划、统计等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建立与城镇化相关的统计制度,完善指标体系,将城镇化的相关指标逐年纳入年度统计报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新思路、新举措,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推进城镇化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州广大干部开展推进城镇化专题的大规模培训,使全州广大干部理解城镇化、支持城镇化,把推进城镇化各项工作变为自觉的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全州各级领导的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用1至2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州城建系统工作人员普遍轮训。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到城建工程一线锻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培训,支持鼓励城建行业各类技术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采取公开招聘、招考等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引进和储备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要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工作专题研究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专业部门,加强城镇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符合推进城镇化需求的各类人才。

乡镇城建工作总结篇8

*乡位于*县中南部,距离县城17公里,土地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辖13个村137个村民小组4177户1.9万人,*至平孟、百合、百南、百省、百都等乡镇公路贯穿其中。自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把*乡列为全县“三片一轴”工业区,并定为重点城镇来建设后,20*年*月以来,*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以易地安置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乡旧城的东面规划占地200亩分四期实施小城镇建设,规划并建设有易地安置小区(把原居住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农户搬到新区)、投资置业小区(有经济实力、有技术特长、有经营本领的农民“精英”进入新区投资兴业),新区现已建有新区农贸市场、乡政府办公楼、小型文化广场、派出所、农业推广站、畜牧站、敬老院等。规划有乡政府综合楼、卫生院、财政所、文化站、司法所、国土资源所、商贸交易中心、*停车场等在建或筹建项目。在实施小城镇建设中*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方针、农村生产要素和乡村工业向城镇集聚的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小城镇建设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镇在全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现。城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转入二、三产业的人口比例提高,城镇的示范作用、聚集幅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至20*年*月,城镇人口总数为0.5万人,城镇总面积500亩,新建城区面积达80亩,城镇住房人均居住面积16.47平方米。随着环境的优化,经过外引内联已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鑫隆冶炼厂、投资1500万元总装机容量352KW的昂村电站、投资600万元的方正页岩砖厂、投资1500万元的兰田木器厂、投资1500万元的德标金矿、投资300万元的东升木材厂、投资80万元的鑫宇矿选厂等企业先后落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显著减少。

二、*乡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乡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乡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由于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出现。集镇总体规划方案没有组织技术评审,规划起点较低,没有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

2、城镇人口0.5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发挥。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影响了*乡城镇化的进程。

3、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有:一是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于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比较重;三是城市基础建设多元化投融机制未完全形成,资金来源困难,投入不足。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缺乏。轻壮年人口大部分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6、城镇建设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员少,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规划适当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没有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没有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

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编制力度。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争取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合理调整乡村布局。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计划地逐步把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集中到城镇落户。

3、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和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逐步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政府批准,允许在小城镇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谷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部门审签的两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5、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根据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培育壮大乡镇民营经济,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小城镇内各类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进入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增强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区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小城镇实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资源优势,扶持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绿色食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加快繁荣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各种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开展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各种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强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需进行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负责组织实施,交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完善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外,其余全部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9、积极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水平。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单位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细则范文 下一篇:大二学生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