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2:19

免疫学的定义

免疫学的定义篇1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与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新生儿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指标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均给予对应及对症治疗,并给予人免疫蛋白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变化,并于治疗3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IL-4、NK高于治疗后及病毒感染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IFN-γ与同组治疗后及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均可降低机体CD3+、CD4+、CD8+、CD4+/CD8+水平,促进IL-4、NK水平增高,适时给予人体免疫蛋白,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病原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健全,防御机制不成熟,受环境、生殖道污染等影响,易引发感染性疾病[1]。相关文献显示[2],新生儿感染已成为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外,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为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特对医院收治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所有患儿均出生30d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新生儿感染,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新生儿免疫缺陷疾病、食物不耐受、先天性疾病、混合感染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儿。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日龄、出生孕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新生儿感染后,据患儿临床症状、血常规等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并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取分泌物、痰液等进行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治疗。两组均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81;厂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0%3ml/支),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400mg/kg后静脉滴注,7d为1疗程。

1.2.2检测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置于肝素钠抗凝一次性试管内送检,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均由同组护理人员完成。细胞因子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进行,稀释、混匀、离心、洗涤等,均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免疫细胞检验采用美国生产免疫散射速率比浊仪检测,试剂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配套试剂,并计算CD4+/CD8+值。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7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以确定不同病原体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及人免疫蛋白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免疫细胞包括CD3+、CD4+、CD8+及CD4+/CD8+;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

1.4评定标准

据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定,治疗3d患儿咳嗽、腹泻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量恢复正常,心音正常为有效;治疗3d后,患儿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但仍有轻微临床症状,尿量偏少为显效;治疗3d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伴有少尿或无尿,心音低顿为无效[4]。总有效=有效+显效。

1.5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指标资料以(珚x±s)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比较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IL-4、NK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FN-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治疗后IL-4、NK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治疗后各项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经3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防御机制不健全,受外界病原体侵袭后,易引发感染,且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重症者可形成败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5]。相关文献显示[6],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以上新生儿死于感染。目前临床尚无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有效方法,仅在新生儿感染发生后或预防性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虽可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也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如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易损害机体正常菌群,甚至引发真菌感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7]。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免疫力主要来源于母体获得IgG,随着母体获得IgG水平逐渐下降,自身合成功能发育不完全,防御机制不健全,故分娩后3个月内是新生儿感染高发期[8]。临床较多学者将着眼点侧重于新生儿感染的治疗,但缺乏相关数据支持,并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甚至可能暂时缓解症状,影响临床治疗[9]。故笔者认为,监测新生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及时给予调整,有可能成为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提高新生儿感染治疗效果,降低新生儿感染病死率新方法,然何种致病菌可对新生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影响、影响程度,尚无统一定论。人体细胞免疫系统主要为T淋巴细胞,包括CD3+、CD4+、CD8+等,其中CD3+水平代表外周成熟T淋巴细胞水平,CD4+代表淋巴因子水平,CD8+代表免疫抑制情况[10]。CD4+与CD8+是机体免疫细胞核心系统,且相互抑制、调节,保持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D4+/CD8+越高,免疫功能越好,反之则降低,免疫功能紊乱[11]。且T淋巴细胞可产生特定细胞因子,包括IL-4、IL-17、IFN-γ、NK等,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特别是IL-17在肠道炎症中具有诱导肠道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及趋化因子作用,以缓解临床症状[12]。

参考文献:

[1]李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419-420.

[3]邵志英,张彬彬,朱敏蓉,等.C反应蛋白检测指导新生儿感染用药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04-1705.

[4]郁凌飞,徐秋英.免疫球蛋白对感染性肺炎患儿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7):4650-4651.

[5]唐云芳,姚钧平.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608-610.

[6]董焱.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和轮状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74-77.

免疫学的定义篇2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免疫功能;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15

Study of combined diagnostic value of 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 on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children ZENG Hai-lian, LIU Guo-li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aom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mbined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 in diagnosis of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children. Methods There were 200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children a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group, and 100 health examination children as health group. Detection were made on CD3+, CD4+, CD8+, CD4+/CD8+, immunoglobulin (Ig)A, IgM and IgG level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ealth group had higher CD3+, CD4+ and CD8+ levle [(65.83±7.24)%, (41.32±4.74)% and (25.27±3.13)%] tha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group [(52.72±4.83)%, (32.45±3.21)% and (20.13±2.35)%],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health group had higher IgA and IgG level [(1.16±0.25) and (9.21±1.63) g/L] tha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group [(0.58±0.13) and (7.87±1.21) g/L],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 shows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children.

【Key words】 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Immunoglobuli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mmunologic function; Value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手足口病大流行于我国部分区域, 与以往相比本病发生率与重症发生率明显提升, 为此卫计委提出需对本病医疗救治与防控予以重点部署[1-3]。诸项研究表明手足口病会引起机体多项免疫指标异常, 本院现选取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与健康小儿100例, 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作为手足口病组, 均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及急性感染病症患儿, 其中男88例, 女112例, 年龄7个月~9岁, 平均年龄(2.8±2.1)岁。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小儿100例作为健康组, 其中男43例, 女57例,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4±2.2)岁。两组小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测定两组小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手足口病患儿确诊后抽取静脉抗凝血2 ml以检测, 两组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同时应用软件主动获取分析数据与结论, 将外周血中细胞百分数计算出来, 包括CD3+、CD4+、CD8+及CD4+/CD8+。而后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抽取空腹状态下2 ml静脉血后将血清分离出来, 应用BECKMAN-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检测指标包括IgA、IgM、IgG。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比较 健康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手足口病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健康组IgA、IgG水平高于手足口病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传染病, 因多种肠道病毒诱发, 患儿多数症状轻微, 主要特征为口腔、手足或臀部出现疱疹或皮疹及发热等[4-7]。肠道病毒有极强的传染性, 且有较大的隐性感染比例与复杂的传播途径及较快的传播速度[2], 易导致流行或爆发, 为此临床高度关注。

诸多研究表明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多项免疫功能指标异常, 临床当前对细胞免疫功能予以准确判断的方法主要为测定T细胞亚群, 且诸多证据表明在肠道病毒感染免疫发病机制中T细胞发挥介导作用[8-12]。T细胞中CD3主要指外周血成熟T细胞总数量;CD4与CD8作用在于免疫调节T细胞, 其中CD4主要发挥诱导性T细胞亚群(Th细胞)辅助作用, 其增加代表细胞免疫增强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增加;CD8则主要是对T细胞增殖、抗体合成及分泌作用予以抑制, 为抑制性T细胞(Ts), 其增加提示机体出现免疫抑制。CD4/CD8比值主要将Ts、辅T细胞(Th)间平衡状态反映出来, 可评估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性, 若比值降低则提示免疫功能被削弱[5, 13-15]。本组手足口病组CD3+、CD4+、CD8+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

体液免疫系统在肠道感染病毒中主要作用为防御病毒感染c监视免疫功能, 为特异性免疫主要内容[16]。其中IgA主要为分泌型抗体, 为局部感染预防因素, 作用突出;IgG、IgM则代表免疫应答反应。在血清蛋白中补体为正常成分, 其组成包括多类蛋白质, 密切关联于机体免疫系统, 在机体自稳功能与免疫应答中有所参与, 会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机体出现疾病时会波动。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患儿IgA、IgG水平均下降,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现象, 与报道一致[6]。

综上所述, 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良江, 薛彦锐, 吴婉杰, 等.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观察. 医药前沿, 2013(22):177-178.

[2] 严绍文.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0):4708-4709.

[3] 农少云, 梁娟英, 杨晓泉, 等.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1):1287-1288.

[4] 段荩 林智平, 徐汉云, 等.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江西医药, 2012, 47(10):913-915.

[5] 郑福萍. 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外医疗, 2013, 32(34):35-36.

[6] 陈杰, 武玲.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10):1369-1370.

[7] 袁圣福, 李洁, 祝伟宏. 肠道病毒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2):3112-3114.

[8] 陈大宇, 覃培栩, 郑敏. 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7):928-929.

[9] 刘虹, 王春妍.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5(3):503-504.

[10] 李国兴, 朱丽虹. 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55-57.

[11] 厉波, 季海生, 杨爱.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临床研究.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 22(6):40-41.

[12] 徐媛媛.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及体液免疫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1):1420-1422.

[13] 陈大宇, 黄献文.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5):476-477.

[14] 雷树勇, 苏国生, 陆爱权, 等.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5):629-630.

[15] 周艳丽, 苏雪姣.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5):559-560.

[16] 刘辉辉, 许亮, 刘洋, 等.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干预的研究. 中国医疗前沿, 2013(5):37-38.

免疫学的定义篇3

目的: 研究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天然佐剂对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icr小鼠分成9组, 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 hav抗原组、 hav抗原+铝佐剂组、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50 μg组、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100 μg、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200 μg、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300 μg、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500 μg、 hav抗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1 mg组, 皮下免疫小鼠。分别在4、 8、 12 、 16周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av igg水平。结果: (1)空白对照组在4、 8、 12 和16周未见抗hav ig生; 各实验组抗hav igg水平在8周时达到最高; 12周和16周时各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逐渐下降, 尤以铝佐剂组下降明显; (2)与hav抗原组相比,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各免疫组小鼠血清抗hav 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 与铝佐剂组相比,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明显增强特异性抗hav igg水平(p<0.05或p>0.05); (3)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安全无毒, 无过敏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能够明显增强灭活hav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具有强的免疫佐剂作用。其免疫佐剂效应优于铝佐剂。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危险信号 佐剂

免疫佐剂对辅助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持久高水平的免疫应答十分重要[1], 透明质酸(hyalouronan acid, ha)是从动物组织提取的一种黏多糖, 由(1?β?4)d?葡糖醛酸和(1? β?3)n?乙酰基?d?氨基葡糖双糖单位重复连接组成。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而广泛分布于细胞外基质, 它是构成皮肤、 玻璃体、 关节滑液和软骨组织的重要成分, 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表明,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内源性危险信号, 与tlr?2作用后, 以依赖于myd88、 il?1r相关激酶、 tnfr相关因子?6、 蛋白激酶cζ、 nf?κb的方式进行信号传导, 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2]。因此我们推测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可能具有免疫佐剂的特性。本研究中以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疫苗佐剂, 与hav抗原混合后皮下免疫接种小鼠, 观察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对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以探讨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疫苗佐剂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icr健康小鼠(spf级, 雌性, 6~8周龄, 质量18~20 g),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并按实验动物中心的方法饲养。酶标仪(bio?rad microplate reader model 550)购自美国bio?rad公司。抗hav igg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kpl公司, 酶标板购自美国ebioscienc公司。灭活hav抗原和al(oh)3佐剂均由本室保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相对分子量(mr)为10000以下)购自江苏镇江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 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5 μg/l。

1.2.2 免疫动物 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9组, 分别设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 hav抗原200 μg免疫组(hav)、 hav抗原200 μg+300 μg铝佐剂免疫组(haval)、 hav抗原200 μg+50 μ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1)、 hav抗原200 μg +100 μ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2)、 hav抗原200 μg +200μ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3)、 hav抗原200μg +300μ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4)、 hav抗原200 μg +500 μ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5)和hav抗原200 μg +1 mg透明质酸免疫组(havha6), 每组6只。免疫途径为皮下免疫, 共免疫1次。

1.2.3 血清抗hav igg水平检测 分别于免疫后4、 8、 12和16周对小鼠尾静脉采血, 血样37℃放置1 h后, 4℃过夜, 分离血清, 用elisa试剂盒检测抗hav的特异性igg水平, 具体操作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1.2.4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安全性检测 (1)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异常毒性试验: 实验组选用icr小鼠10只, 雌雄各1半, 每只小鼠皮下注射5 mg低分子量透明质酸, 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 连续观察7 d。(2)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刺激性试验: 取icr小鼠2只, 分别在一侧后肢股四头肌注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5 μg/l) 1 ml, 另一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取icr小鼠2只, 分别在一侧后肢脚掌注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5 μg/l) 1 ml, 另一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8 h后处死, 解剖观察局部组织变化。(3)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过敏试验: 取icr小鼠10只, 雌雄各1半, 皮下注射50 μg低分子量透明质酸, 2周后再尾静脉注射50 μg低分子量透明质酸, 立即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 如方差齐, 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而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安全性 (1)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异常毒性试验: 试验期内所有动物均未出现松毛、 缩团、 发抖等异常反应; 进食、 饮水、 粪便和精神等均正常。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均健在且质量增加, 说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安全无毒。(2)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刺激性试验: 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48 h后解剖观察局部组织无充血、 水肿及硬结等异常变化; 小鼠后掌注射48 h后解剖观察局部也无异常变化。表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剂量为5 mg时安全无毒性。(3)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过敏反应: 小鼠在过敏试验中未出现蜷缩、 竖毛、 流泪、 喷嚏、 搔鼻、 抽搐、 痉挛、 呼吸困难、 水肿及休克等过敏反应。

2.2 不同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增强效应 初免后4、 8、 12、 16周检测抗hav igg水平, 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检测不到抗hav igg, 各实验组小鼠在4周内均产生抗hav igg; 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到第8周达到抗体滴度的峰值, 此后逐渐下降; 但是不同剂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体水平仍然明显高于hav单独抗原免疫组以及铝佐剂组。不同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在同一时间的抗体水平不同, havha4、 havha5和havha6组在8周时产生的抗hav igg的水平较高, 分别为1∶(359.19±2.25)、 1∶(320±3.46)、 和1∶(285.09±3.10); 且havha5和havha6组的抗体水平能够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 至16周时两组的抗hav igg水平分别为1∶(160±1.55)和1∶(113.13±2.25), 而其他实验组抗hav igg水平均已明显下降。提示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免疫增强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与免疫剂量成量效依赖性。

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免疫效应与hav抗原单独免疫组的免疫效应相比较, 结果显示, 4周、 8周、 12周和16周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单独免疫组, 在4周时havh6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最高, 为1∶(201.59±3.10), 约为hav抗原单独免疫组的7倍, 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havha1组、 havha4组、 havha5组、 havha6组与hav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至12周和16周时, 所有剂量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与hav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这些结果表明,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能够增强hav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具有免疫佐剂效应。

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免疫效应与铝佐剂组的免疫效应相比较, 结果显示, 除havh3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在4周时低于铝佐剂免疫组以外, 其他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在4、 8、 12和16周时均要明显高于铝佐剂组。虽然在4周和8周时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铝佐剂免疫组, 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在12周时结果显示, havha1组、 havha4组、 havha5组和havha6组与铝佐剂组的抗hav igg水平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而havha2免疫组、 havha3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与铝佐剂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至16周时, havha2组、 havha3组和havha5组与铝佐剂组的抗hav igg水平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其余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的抗hav igg水平与铝佐剂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不仅具有免疫佐剂作用, 增强特异性的抗hav igg水平, 而且其佐剂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和一定时间内优于铝佐剂。

图1 不同时间小鼠血清抗hav igg水平(略)

ap<0.05与hav组; cp<0.05与haval组.

3 讨论

目前铝佐剂是惟一批准应用于人的疫苗佐剂, 但是铝佐剂存在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而细胞免疫很弱, 与ige型过敏性疾病有关等弊端等[3]。理想疫苗佐剂应该是既能增强体液免疫应答, 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且无毒副作用[1]。因此, 研究开发新型疫苗佐剂, 以替代铝佐剂成为疫苗佐剂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 细胞损伤释放的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具有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 增加共刺激分子如cd86和cd83等的表达, 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 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4, 5]。提示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可能作为有效的内源性免疫佐剂, 增强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

为了探讨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疫苗佐剂的可行性, 本研究中采用灭活hav抗原和低分子量透明质酸进行不同剂量配比, 通过免疫小鼠观察了抗hav igg水平的变化, 并对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佐剂与铝佐剂的效应比较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证实,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联合灭活hav抗原进行免疫, 有效地诱导了抗hav igg的产生。与单独灭活hav抗原组相比, 不同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其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单独免疫组, 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免疫佐剂效应; 与铝佐剂组相比, 不同剂量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组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增强效应在不同时期显示优于铝佐剂或与铝佐剂相当; 且本研究结果还提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剂量的增加, 抗hav igg的水平逐渐增高, 即其抗hav igg水平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呈量效依赖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成分, 属于内源性危险信号分子, 具有无毒安全性高、 结构明确、 易于生产和价格便宜等特点, 符合理想疫苗佐剂的特点。本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安全无毒。

综上所述, 本实验以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新型疫苗佐剂,能够有效地增强灭活hav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而且不同剂量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免疫增强效应显示相当于或优于铝佐剂, 且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免疫增强作用持续时间要长于铝佐剂。因此, 通过本研究提示,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人用疫苗佐剂。同时, 随着许多重大疾病如hbv、 hiv、 肿瘤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开发新型治疗性疫苗迫在眉睫, 而寻找一种佐剂能够协同疫苗抗原诱导产生ctl免疫效应, 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策略。因此,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进一步研究低分子量透明质酸是否能够诱导强的ctl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1] 周 伊, 齐 旭, 肖菊香, 等. 新型佐剂swzy对弱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瘤苗的免疫增强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 22(4): 526-529.

[2] scheibner ka, lutz ma, boodoo s, et al. hyaluronan fragments act as an endogenous danger signal by engaging tlr2[j]. j immunol, 2006, 177(2): 1272-1281.

[3] 王 健, 冷 静, 王启辉. lps辅佐hbsag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机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 23(6): 559-561.

[4] shi y, evans je, rock k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 danger signal that alerts the immune system to dying cell[j]. nature, 2003, 425(6957): 516-521.

[5] hu z, yang xy, liu y, et al. release of endogenous danger signals from hifu?treated tumor cells and their stimulatory effects on apc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5(1): 124-131.

免疫学的定义篇4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玉屏风颗粒;免疫球蛋白;补体

[中图分类号] R25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016-04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约占小儿肺炎的20%,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还可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损伤。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学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致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细胞因子等表现异常[1],导致病程长,病情迁延,且易重复感染并存在耐药性,敏感抗生素治疗前提下,探索免疫调节剂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有重要意义。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是中药免疫调节剂,本文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以探讨玉屏风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患儿68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3~6岁,平均4.12岁,病程1~2周,病原学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均为阳性(1∶80)~(1∶1 280),无其他病原学感染证据,排除其他免疫性疾病,未用大环内酯类、激素及其他免疫制剂治疗,入选时无肺外并发症,既往健康。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主要临床表现、X线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相关检验、治疗。选取我院门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6岁,平均4.8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阿奇霉素8~10 mg/(kg・d),静脉点滴,使用4 d,停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改口服用药1个疗程。观察组:阿奇霉素用法同对照组,加用玉屏风颗粒,5 g/次,1日3次,疗程为3周。玉屏风由广东环球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30036)。两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其他对症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

1.2.2 免疫学检测指标及方法两组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3周后采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检测,采用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补体(C3、C4),试剂盒由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仪器为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IMMAGE 800免疫化学仪。

1.3 疗效评价及判定标准

1.3.1 评价指标记录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治疗1周后统计发生肺外并发症病例数,主要累及肝脏、心脏、脑、皮肤等。

1.3.2 痊愈判定标准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正态性W检验和方差齐性Levene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不满足条件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特点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与健康组比较,外周血IgA、补体C3、C4水平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IgA、IgG、IgM、C3、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免疫学指标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变化

治疗后对照组IgA、IgG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3、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G、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 Ig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M水平低于对照组,C4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各指标更接近健康组。见表2。

2.3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在细胞外寄生,很少侵入血液及组织内。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各种原因引起肺炎的10%,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集中居住的高危人群中,其发生率占所有肺炎的20%~50%,可呈流行趋势[2]。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其主要引起呼吸道炎症,有关重症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可有神经、消化、循环、皮肤、血液、泌尿等多系统的病变[3-4],严重影响患儿健康,重者危及生命。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显示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肺炎支原体直接损伤机体细胞;二是人体心、肝、脑、肾、平滑肌等存在与支原体相似的抗原成分或引起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免疫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损害,引起人体组织病理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5]。Reddy等[6]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体液中IL-2受体浓度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亢进,IgA、IgG、IgM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而肖春燕[7]观察295例MPP患儿IgA、IgG、C3水平显著降低,显示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与健康组比较,IgA、补体C3、C4水平均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认为MPP患儿存在体液免疫紊乱,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资料IgG升高不明显,可能与采集标本时患儿病程短有关,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多于2周后出现IgG升高。

目前支原体感染治疗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多数患儿病情恢复,而少数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即使合理使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病情仍会进展或迁延,重者可危及生命,遗留后遗症。Wang等[8]报道,重症支原体肺炎可引起支气管闭塞,导致肺不张而长期不愈,需行肺切除治疗,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因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存在免疫功能损害,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与改善对治疗有重要作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学者重视。齐建光等[3]、Lee等[9]对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加用糖皮质激素,其他文献分别报道用干扰素[10]、丙种球蛋白[11]、脾氨肽[12]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均取得满意疗效,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但价格昂贵及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儿科的临床应用。

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是金元名家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的经典古方,为中医“扶正固表”的传统名方,具有益气固表、扶正止汗、祛风御风功效,20世纪前多用于小儿易感及止汗治疗,21世纪后西医学者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中药免疫调节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含多糖、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 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并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白术主要含有挥发油、果糖、甘露糖和白术内酯等, 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抗疲劳;防风主要含有酚类、多糖类等, 具有解热、抗炎和抗菌等作用,三味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炎、抗过敏、提高免疫作用[13]。玉屏风为国家基本中成药,收载于《中国药典》,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相互配伍,很好的发挥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的功能。梁月晴等[14]阐述玉屏风主要作用为①增强免疫功能:该作用途径较广,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增强吞噬细胞对入侵异物的吞噬功能,提高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不仅对体液免疫使IgA、IgG升高,IgE下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且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神经免疫有增强及调整作用;②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抗细菌黏附作用;③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④增强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近年来玉屏风免疫调节作用得到重视,儿科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赵红立等[15]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疗程8周,患儿IgA、IgG、T细胞亚群显著增高,显效及有效率(60.0%、28.8%)亦高于常规治疗组(33.3%、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娜等[16]用玉屏风颗粒(1次5 g,1日3次,每服20 d间歇7 d,疗程为12个月)与泼尼松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45例,患儿IgA、IgG水平及CD3+、CD4+细胞、CD3+/CD4+比值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继发性感染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0%、48.89%,显著低于单用泼尼松组78.05%、73.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黄建秋等[17]用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哮喘39例,疗程60 d,连服2个疗程,治疗后患儿IgE、C3、C4水平降低,IgG、IgA升高,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常规组的74.4%,免疫指标及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结果均提示玉屏风能使患儿体液、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提高,预防继发性感染,防治病情反复与复发,疗效满意,其在许多伴有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治疗及配合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对照组IgA水平升高,IgM降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IgA、IgM、IgG、C3水平更接近于正常同龄儿水平。由此推论,玉屏风颗粒可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受损免疫功能恢复。在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IgG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玉屏风治疗后的患儿其IgG水平更接近健康儿童水平,与多数文献报道不一致,原因可能是玉屏风存在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使细胞内环核苷酸(cAMP)升高者降低,降低者升高,cAMP参与免疫细胞代谢与功能的调节,通过细胞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使支原体感染后紊乱的免疫指标渐趋正常。本组患儿年龄3~6岁,于病程1~2周时服用玉屏风颗粒1次5 g,1日3次,疗程为3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现咳嗽时间缩短,肺外症并发症减少,治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副作用,疗效满意,这与玉屏风颗粒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可致体液免疫、补体系统功能异常,致机体多系统免疫损害,急性发病。早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重要的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玉屏风颗粒在小儿MPP治疗中作用显著,可提高并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免疫状态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强患儿抗病能力,预防复发,提高治愈率,且该药价格低,服用方便,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如何进一步明确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量、用法及量效关系等,都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1]刘坤鹏,陈兰菊.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107-109.

[2]Hemmers CMR. Mycoplasmal pneumoniae infection [J].Curr Infect Dis,2001,14:181.

[3]齐建光,张韶杰,陈永红,等.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6):719-722.

[4]马爽,杜文莹,曹平生,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95-2396.

[5]Harjack M,Ostojic J,Djakovic R,et al. Juvenile spondy loarthropathies associated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J]. Clin Pheumatol,2006,25(4):470-475.

[6]Reddy SP,Rasmussn WG,Basernan JB,et al. Serological evidenve of four commercial immunoglobulin G(IgG)and IgM-specific enzyme immunoassays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umoniae infection [J]. Pathologic Biologic,2002,50(9):530-537.

[7]肖春燕.29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46-1247.

[8]Wang RS,Wang SY,Hsieh KS,et al. Necrotizing Pneumonitis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iae in pediatric patients?:report of five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Pediatr Infect Dis J,2004,23(6):564-567.

[9]Lee KY,Lee HS,Hong JH,et al. Role of 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J]. Pediatr Pulmonol,2006,41(3):263-268.

[10]郭继文.罗红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6(7):203-204.

[11]陈海英,刘向婕.免疫调节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66-367.

[12]谭国明,杜启鹏.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免疫学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19-20.

[13]巩昌镇,马晓北,金哲峰.玉屏风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9:147-157.

[14]梁月晴,解建平,都宏.玉屏风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5):23-24.

[15]赵红立,纪树萍,黄慧桃.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药,2004,5(11):61-62.

[16]林娜,刘运广,郭瑜修.玉屏风颗粒对儿童肾病综合症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06-2008.

[17]黄建秋,朱永先.玉屏风散佐治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体液免疫调节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87-588.

免疫学的定义篇5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a)-0040-03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PENG Jieya1 HE Yajun1 ZENG Xiaodan2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220, China; 2.Laboratory Medical Science,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8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 cell subsets (CD3+) T cells, T lymphocytes (CD4+), T lymphocytes (CD8+) and CD4+/CD8+ ratio digestive tract tumor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D3+, CD4+, CD8+ cell percentage and the ratio of CD4+/CD8+ in different typ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and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chemotherapy CD3+, CD4+, CD4+/CD8+ ratio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CD8+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lon cancer and stomach cancer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CD3+, CD4+ percentage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chemotherapy (P < 0.05), the percentage of CD8+ was lower (P <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 CD3+ percentage was higher before chemotherapy (P < 0.05), the percentage of CD8+ was lower (P < 0. 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CD4+ and CD4+/CD8+ ratio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digestive tract tumor, detecting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to understand the immune dynamic, in determin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ssess the prognosis monitoring, etc., all have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igestive tract tumor;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T-lymphocyte subsets

T淋巴细胞是一种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了解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胞免疫检测指标被用来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于判断癌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T淋巴细胞包括两个主要亚群(CD4和CD8)。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两个T细胞亚群之间,保持一定的数量比例,维持平衡状态。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该平衡状态被破坏,严重影响两个T细胞亚群之间的数量比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本研究通过总结各类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各类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各类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 d及化疗后15 d均检测T淋巴细胞含量的166例成人患者资料,其中,男108例,女58例,年龄46~82岁。相关肿瘤类型均得到病理学形态证实。胃癌21例,结肠癌100例,直肠癌45例。按《临床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中的消化道疾病诊断,经每周期方案化疗结束后15 d可经相关检验验证取得疗效。另以30名正常人(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名,女14名,年龄19~74岁。

1.2 方法

各类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 d及化疗后15 d均检测T淋巴细胞含量。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EDTA-2K抗凝,取患者新鲜抗凝血标本100 μL,放入样品测定管,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匀,室温下避光孵育20~30 min,加入溶血素,溶血完毕后上机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BD Facs calibur,上机获取10 000个淋巴细胞,对CD3+、CD4+、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测分析。本次实验所有检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CD3+、CD4+、CD4+/CD8+比例均较低(P < 0.05),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CD3+、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比较显示,结肠癌和胃癌患者化疗后CD3+、CD4+百分比较化疗前均增高(P < 0.05),CD8+降低(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患者化疗后CD3+百分比较化疗前增高(P < 0.05),CD8+百分比降低(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CD4+、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1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化疗前比较,*P < 0.05,**P < 0.01

表2 不同病理类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x±s)

注:与同类型化疗前比较,#P < 0.05,*P > 0.05

3 讨论

肿瘤与免疫的关系复杂,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均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外周血T细胞亚群是经研究证实能较好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指标。免疫学机制中,CD3+体现总细胞免疫状态。CD4+称为辅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一起参与免疫应答,以达到抗肿瘤作用。文献报道[3-5],CD3+、CD4+淋巴细胞减少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CD8+通过自身及抑制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负向作用,抑制CD4+细胞和B细胞功能,从而抑制抗体形成及细胞免疫反应,CD8+细胞增多有利于肿瘤持续增长,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又可诱导和激发CD8+细胞,进而促进肿瘤增殖。CD3+、CD4+细胞能促进效应细胞抗肿瘤作用,CD3+、CD8+细胞主要为抑制性T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研究证实,在肿瘤或其他疾病进展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常呈现紊乱,其中一个明显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在数量上和功能上发生改变[6-7]。在消化道肿瘤形成中,由于肿瘤细胞会产生一些免疫抑制因子,使得CD4+减少,CD8+反应性增多;同时,由于增多的CD8+细胞可能是以抑制性T细胞(TS)居多,这变相对CD4+细胞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使CD4+/CD8+比值下降。正常生理状态下,CD4+/CD8+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实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稳定。若T细胞总数或CD4+/CD8+ T细胞比值发生异常时,反映机体正常T细胞亚群状态被打破,视为免疫调节紊乱,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易发生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呈现下降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CD3+、CD4+百分比较低(P < 0.05),CD8+较对照组升高(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肿瘤患者确实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与国内外报道相符[8-9]。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说明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对识别和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引起机体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化疗后CD3+、CD4+较化疗前有所增高(P < 0.01),趋于正常,化疗后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增高(P < 0.05),与文献报道相符[10-11]。提示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2]。CD4+/CD8+比值用于反映患者淋巴系统的机能状态,但目前对于肿瘤患者化疗效果、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8+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同时,不同肿瘤类型可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临床中通过比较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客观地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评价疗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CD4+在化疗前后的变化不如结肠癌和胃癌CD4+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明显,说明直肠癌化疗对CD4+的影响不显著,这与部分文献报道[14]不符。探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本次研究病例中有部分患者已接受多周期化疗疗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低,且细胞活化能力较前减低,同时或许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年龄有关,更与其选择的化疗方案,如FOLFOX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或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方案的不同、疗程次数、疗程长短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患者中,化疗后CD4+/CD8+比值虽有增高,但直肠癌和胃癌化疗前和化疗后CD4+/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部分文献报道不符[15-16]。究其原因主要为CD4+化疗前后变化值不明显所造成的。另外,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CD4+和CD4+/CD8+比值在化疗后均高于化疗前,提示化疗改变了体内的免疫状态,而T淋巴细胞增高提示化疗后肿瘤负荷减少,能一定程度恢复细胞免疫调控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的变化,对了解机体的免疫动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为免疫调节治疗和免疫增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aue AE,Faist E,Fry DE,et al.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New York:Springer Verlag,2000:3213.

[2] 张之南,沈悌.临床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21.

[3] 黄辉,俞红,林云璐,等.CD4+T细胞的抗瘤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23(1):51.

[4] 陈派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4):118-119.

[5] 杨小猛,赵丹,苏卓娃.CD30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0,39(20):2763-2765.

[6] 邵明海,王建华,丁维军,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142-143.

[7] 张国庆,赵宏,温新宇,等.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2):155-160.

[8] 冯利得.外周血T 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3):111-113.

[9] D'Acquisto F,Crompton T. CD3+CD4+CD8+(double negative) T cells:saviours or villain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J]. Biochem Pharmacol,2011,82(4):333-340.

[10] 王英丽,张阳,刘力华,等.手术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图书,2009,30(3):4363.

[11] 方治.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1, 23(6):660-661.

[12] Kim EY,Juvet SC,Zhang L. Regulatory CD4(-)CD8(-)double negative T cells[J]. Methods Mol Biol,2011,677:85-98.

[13] 孙林,温江涛,刘海红.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069.

[14] 查兵兵,刘军.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1):1032-1035.

[15] 段云,徐蓉生,武鸿文,等.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5):649-652.

[16] 唐述森,王海英,郝桂兰,等.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62-2164.

免疫学的定义篇6

[关键词] 抗体水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75-03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1]。为巩固和提高免疫规划效果,贯彻执行国家《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控制乙型脑炎、破伤风的发生,动态掌握本地适龄儿童接种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百白破疫苗后免疫状况,为今后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的科学依据,本区于2012年3月20日~4月20日开展了以上4种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3 491名荆州区1~15岁儿童,分为4个年龄组,其中,1.0~1.5岁儿童197名(男101名、女96名)、1.6~4.0岁1 050名(男510名、女540名)、5~7岁1 178名(男581名、女597名)、8~15岁1 066名(男601名、女465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对每个研究对象认真进行疫苗接种率调查,疫苗接种史判定以接种证为准,无证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视为无免疫史;通过预防接种证首页查看性别、出生体重、出生医院、户籍、所属乡镇。

1.2.2 免疫程序完成判定 我国儿童免疫程序规定:(1)麻疹8月龄初免,18~24月龄复种,可用单价疫苗,复种可用MMR或含麻疹抗原的MM或MR[2]。(2)脊髓口服疫苗基础免疫为3剂次,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续口服3次,每次间隔4~6周,4岁再加强1次[2]。(3)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程序为灭活疫苗儿童8月龄开始接种,间隔7~10 d接种2针,2周岁和6周岁时各加强注射1针;减毒活疫苗儿童8月龄接种1针,2周岁时加强注射1针[2]。(4)百白破疫苗儿童3、4、5月龄连续接种3次。每针间隔不能少于28 d,在18~24月龄时加强免疫1针。6岁时用白破加强免疫1针。凡未完成适龄程序中剂次的视为未完成接种。

1.2.3 检验方法 所有检测对象均采集末梢血20 μL,分离血清置于-20℃条件下保存待查。用武汉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4种疫苗接种后的IgG抗体,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血清1∶100稀释后与之反应,单孔定量,单位为IU/L。判断标准为≥200 IU/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不同疫苗接种率

本次共调查1~15岁儿童3 491名,无免疫空白,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达99.53%,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7.82%,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率达99.26%,百白破疫苗接种率达99.80%。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脑炎、百白破疫苗各年龄组间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抗体阳性率

在采集的3 491份标本中,各疫苗各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麻疹IgG抗体阳性3 121份,阳性率为89.401%,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3 169份,阳性率为90.776%,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乙型脑炎抗体阳性3 252份,阳性率为93.154%,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破伤风抗体阳性3 405份,阳性率为97.537%,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3.1 荆州区1~15岁儿童对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

从表2可以看出,本区1~15岁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为89.401%、 90.776%、93.154%、97.537%,均达到了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3]提出的免疫成功的≥85%的指标。

3.2认真落实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进行强化免疫,同时做好疫苗冷链系统及疫苗接种质量的监督与安全管理

本次研究表明,荆州区麻疹免疫力89.401%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4],且几个年龄组均未达到。小年龄组抗体水平不高可能与初免有关,但5~7岁儿童阳性率仅为88.540%,>7岁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更低(86.210%),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5],且与接种率并不相符,根据接种次数与免疫力正相关的理论[6],这可能是与接种质量有关,而影响接种质量因素包括冷链系统、疫苗本身质量、麻疹多人份疫苗剂量不准、接种技术(如酒精消毒未干及接种过深)等。去年本区麻疹病例均为大龄者,估计与此有关。为按期实现国家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病例的监测,及时有效地开展人群血清免疫学检测,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人群的免疫状况,认真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对免疫薄弱地区及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同时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及疫苗接种质量的监督与安全管理。

3.3保持脊髓灰质炎高免疫水平,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本次研究表明,荆州区1~15岁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低于某地区报道[7-8]。且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呈“中高两头低”。小年龄组抗体水平不高而接种率不低可能与免疫剂次[9]和质量有关,低龄儿童疫苗成功喂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0],加之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保存的特殊性[11],所以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接种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工作中一要注意疫苗流通、贮藏过程中的冷链管理,二要注意接种时规范操作,三要考虑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本次调查儿童全部接种的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低可能与未进行加强免疫有关。使儿童保持高免疫水平是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的关键[12],根据本区调查现状,建议在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化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做好查漏补种,适时开展强化免疫为阻止脊髓灰质炎野生病毒传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坚实的保证。

3.4 继续做好百白破疫苗的接种

血清破抗测定列为接种率调查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13]。本区百白破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是肯定的,只要有计划地正确地实施预防接种百白破联合制剂,保持高接种率,并且加强成人免疫,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就能控制以至消灭相应的疾病。

3.5重视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型脑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型脑炎的高流行区,除新疆、青海和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乙型脑炎病例报告[14]。对适龄儿童开展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是降低乙型脑炎发病率的重要手段。本次调查显示,本区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效果是肯定的,但仍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刁孙东,孙凯,何勇革,等. 计划免疫[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0-136.

[2] 夏宪照,罗会明. 实用预防接种服务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1,291,360,380.

[3] 卫生部.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 卫疾发[2005] 373号.

[4]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 消除麻疹现场指南[S]. 2004.

[5] 邓美芝,李凡卡,罗会明,等. 麻疹流行后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前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研究[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 12(6):493-494.

[6]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38-448.

[7] 陈阿丽,李丽,刘天锡,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0~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J]. 宁夏医学杂志,2010, 4(32):351-352.

[8] 李晓梅,张合润,王玉梅,等. 北京市2007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6(15):245-248.

[9] 迮文远,陈海平,宋继萍,等.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0.

[10] 李艳. 正确服用小儿麻痹糖丸[N]. 中国健康报,2006-11-24.

[11] 傅左靖. 重视小儿麻痹症糖丸保存的特殊性[N]. 中国医药报,2010-09-01.

[12] 王庆华,陈丽娟,郭欣,等. 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调查[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454-458.

[13] 李立,刘文和,廖寿恒,等. 人血清破伤风抗体测定在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公共卫生,1992,8(10):441-442.

[14] Wang HY,Li YX,Liang XF,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mainland China[J]. Japa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2009,62:331-336.

免疫学的定义篇7

【关键词】 TPOAb检测;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抗体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8-0072-02

doi:10.14033/ki.cfmr.2015.08.03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主要分为两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血清中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含量上升,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的诊断中,TPOAb检测得到广泛的应用[3]。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再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以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的血清TPOAb浓度与阳性率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探讨TPOAb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诊治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40例Graves病作为试验A组,60例桥本甲状腺炎作为试验B组,再选取同时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性,年龄23~76岁,平均(39.8±9.2)岁;试验A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78岁,平均(37.3±10.4)岁;试验B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7~70岁,平均(40.2±11.6)岁。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在早晨进行空腹静脉血的抽取,样本量为5 ml,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时间为10 min,血清分离后放置于-20 ℃的环境中等待检验[4]。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中的TPOAb进行测定,仪器与试剂盒均是德国索林公司生产[5-6]。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本次探究涉及的数据资料,三组研究对象的TPOAb阳性率与浓度采用字2检验或F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TPOAb浓度与阳性情况比较

经相关资料分析,试验A、B两组患者的TPOAb浓度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血清TPOAb检测结果的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根据三组患者血清TPOAb检测结果进行工作特征曲线的绘制,以分析三组患者血清TPOAb所具备的特异性、敏感性、曲线下面积与Youden指数,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TPOAb和甲状腺的组织损伤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主要指的是甲状腺组织自身所具备的抗体,因此TPOAb可用作甲状腺组织损伤诊断的重要指标,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7]。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主要包括桥本甲状腺炎与Graves病,其中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水平一般在正常范围中,在病情后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会出现减退现象[8-9]。因此在传统检测中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使用TPOAb进行诊断的话,能够在早期确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患者,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而在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过程中,Graves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的曲线面积是0.988%,特异度是0.969%,敏感度是0.971%,Youden指数是0.929;桥本甲状腺炎与对照组比较的曲线面积是0.989%,特异度是0.917%,敏感度是0.997%,Youden指数是0.903,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证明TPOAb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探究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与同时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中的TPOAb进行测定。试验A、B两组患者的TPOAb浓度与阳性率分别是(23.37±10.27)IU/ml与65.00%,(37.99±13.11)IU/ml与86.70%,对照组是(2.53±1.27)IU/ml与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临床诊断中,可利用TPOAb进行,以保证患者早确诊、早治疗。受到甲状腺疾病病理与致病因素的多样化,对患者体内的抗体与激素变化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合理分析,以有利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诊断。若是患者的TPOAb阳性率较低,且以甲低为临床表现时,医务人员需要先考虑桥本甲状腺炎。TPOAb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武忠长,韩波.血清中TRAb、TPOAb检测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4):180-182.

[2]杨蓉,潘秀军.TGA、TPO-Ab、TRAb和TSH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5):541-544.

[3]陈成邦,劳德娟,邓云.香菇菌多糖片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免疫调节作用[J].当代医学,2013,38(19):83-84.

[4]苑林.IL-17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预警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0(15):1961-1962.

[5]刘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3(26):150-151.

[6]吴定昌,黄超林,肖婷.血清TGAb、TPOAb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9):2530-2531.

[7]马慧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多种抗体检测的临床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9):937-938,940.

[8]尹凤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与个体携带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73-1074.

[9]马尔江,胡那西别克.血清TGAb、TMAb、TPOAb对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

[10]赵媛,施秉银,徐邦强,等.ECLIA测定TPOAb与RIA测定TPOAb、TGAb结果的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21-1522.

免疫学的定义篇8

【关键词】 刺五加苷;衰老;白介素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功能下降已成为机体衰老的特征表现之一,引起衰老的因素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发生感染、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使正常寿命明显缩短。刺五加药性温和,自古就被视为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良药,汉代《神农本草经》已将它列为无毒、久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而无害的上品,苷类是五加属植物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虽然现代研究证实,刺五加提取物能调节免疫功能〔1〕,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抗动脉硬化〔2〕、抗疲劳〔3〕,提高机体对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作用,但未见刺五加苷(CG)对免疫衰老影响方面的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D半乳糖(Dgal)致衰老大鼠模型,研究CG延缓衰老的作用,并从免疫学角度探究其延缓衰老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CG由湖南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Dgal由Sigma公司生产,噻唑蓝(MTT)和二甲基亚砜(DMSO)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

DS671型天平(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仪:Beckman640型;高速式离心机(上海医学仪器厂TGL16G型);恒温水浴箱(上海天平仪器厂HWC52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MA型);XW90型振荡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酶联测定仪(美国Biotec公司ELX800型)。

1.3 方法

1.3.1 衰老造模的建立

采用清洁级SD大鼠40只(实验中死亡1只)体重为200~300 g,鼠龄3~4个月,雌雄各半,饮用清洁水,标准饲料喂养,腹腔注射Dgal生理盐水100 mg·kg-1·d-1,连续给药56 d。开始注射2 w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中浓度组7只外,各组8只,每日按照10 ml/kg灌胃。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②模型组:注射Dgal,生理盐水灌胃;③低浓度组:注射Dgal,3.6 g·kg-1·d-1CG灌胃;④中浓度组:注射Dgal,7.2 g·kg-1·d-1CG灌胃;⑤高浓度组:注射Dgal,14.4 g·kg-1·d-1CG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测定各项指标。

1.3.2 脏器指数的计算

脏器指数(g/100 g)=脏器重量(g)×100/大鼠体重(g)。

1.3.3 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测定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

1.3.4 血清IL2、IL6、TNFα浓度的测定

采用ELISA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CG对衰老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胸腺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高浓度组胸腺指数存在显著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低、高浓度组胸腺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中、高浓度组胸腺指数存在显著意义(P<0.05);各组大鼠脾指数间不存在显著意义(P>0.05),见表1。表1 各组大鼠免疫器官指数的比较(略)

2.2 CG对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对照组光密度值(OD值)为0.192±0.004,模型组OD值为0.134±0.003,低浓度组OD值为0.138±0.003,中浓度组OD值为0.143±0.003,高浓度组OD值为0.151±0.00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浓度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CG浓度组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高、中浓度组之间作用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2.3 CG对衰老大鼠血清IL2、IL6、TNFα浓度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2、IL6、TNFα浓度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浓度组IL2、IL6、TNFα浓度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中浓度组IL2、TNFα浓度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L6浓度具有显著意义(P<0.05),低浓度组IL2、IL6、TNFα浓度不具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中、高浓度组之间IL2、IL6、TNFα浓度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见表2。表2 CG对衰老大鼠血清IL2、IL6、TNFα浓度的影响(略)

3 讨 论

免疫衰老是免疫系统由基因严格控制的衰老过程,免疫衰老始于增龄导致的胸腺萎缩。衰老免疫学说认为,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其衰退可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杀伤力降低,整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机体衰老。脾作为机体重要免疫器官,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都与脾功能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中、高浓度CG组胸腺指数存在显著意义,表明其可以通过减缓胸腺萎缩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由于Dgal衰老模型组大鼠的脾指数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意义,因此CG对脾功能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是评价衰老机体细胞功能的指标,衰老时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下降,对细胞刺激因子的刺激应答功能亦下降。延缓衰老的药物可以使机体对“非己”抗原识别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增强,整体免疫功能增强,导致免疫防御功能增强,不易受感染,延缓病变和衰老的发生。本研究测定不同实验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发现CG具有提高衰老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IL2产生及IL2受体表达与衰老的关系,已引起老年医学和免疫学研究的关注〔4〕。IL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IL2浓度随增龄而降低,其合成减少、浓度降低是导致免疫衰老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免疫衰老的主要分子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高浓度CG具有提高衰老大鼠血清IL2浓度,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且该作用随着CG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

IL6是老年人感染与死亡的重要的预测指标,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它不仅在免疫网络中传导免疫反应信号,而在活化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IL6作为一种主要的免疫调节物,可以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是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IL6浓度异常升高可导致一系列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加速老年人的整体衰老进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等老年性疾病的主要原因〔5〕。本研究发现,中、高浓度CG具有降低衰老大鼠血清IL6浓度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TNFα是一个由T细胞和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诱导多种细胞增殖或凋亡,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炎性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6〕。TNFα浓度变化随大鼠月龄增长逐渐升高〔7〕,而且TNFα高浓度的鼠行为迟钝,寿命缩短。本实验研究发现中、高浓度CG可以显著降低衰老大鼠血清中TNFα浓度,延缓衰老进程。

Dgal衰老模型是利用连续注射大剂量Dgal,造成动物糖代谢紊乱而建立的,本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清IL2、IL6、TNFα浓度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意义,表明Dgal衰老模型可导致大鼠的免疫衰老。而CG作用组大鼠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清IL2、IL6、TNFα浓度都具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CG可提高衰老大鼠免疫功能,延缓免疫衰老,并且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参考文献

1 袁学千,王淑梅,高权国.刺五加多糖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32 (4):489.

2 睢大员,韩丛威,于晓风,等.刺五加叶皂昔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1):569.

3 张娅婕,甘振威,谢 林.刺五加茶抗疲劳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7):536.

4 Larbi A,Franceschi C,Mazzatti D,et al.Ag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human longevity〔J〕.Physiology,2008;23(4):6474.

5 Bruunsgaard H,Pedersen AN,Schrol IM,et al.Impaired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LPS) stimulation in elderly humans〔J〕.Clin Exp Immunol,1999;118(2):23541.

6 周建军,高云飞,王宏芳, 等.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J〕.科学通报,2001;46(19):163640.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下一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