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1:57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1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快速扩张,设计教育也呈爆炸式增长。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应用性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也不例外,不仅那些地处发达地区和信息前沿地区如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校、专业学院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内陆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地方高校也开设了视觉传达专业。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模式陈旧等原因,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对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较高的品牌专业,则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现状

尽管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师资队伍不强、生源质量较差、信息获取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设计氛围不够、专业实践弱化等。这些就是当下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这些地方高校大多处于经济相对落后或欠发达的偏远城市,其办学实力、生活条件和环境氛围相对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而,很多知名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地方高校任教,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也有很大困难。普遍存在的现状是骨干专业中年教师偏少,老年教师和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居多,形成了“头大脚大,中间小”的师资年龄构成。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专业教师流失情况十分突出。一些好不容易成长起来,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老师,要么遭遇其它高校“挖角”,要么主动“出逃”,使得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人才极度欠缺。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生源质量较差受制于办学实力和区域弱势,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进校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成绩上还是在文化水平上都存在一定欠缺。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办学水平的束缚,使得该专业在地方高校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被社会认可。仅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排名处于倒数十名之内。如何积极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谋求专业教学水平提升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获取滞后尽管说随着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以及交通网络的全方位构建,使地方高校在同外界的联系上不再像从前那么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同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方便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视觉传达专业“关门办学”的传统格局。但是,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在对信息的获取和对外交流方面,地方高校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距离成为地方高校快速获取前沿资讯以及同其它高校联系的重要障碍。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对前沿资讯、最新流行趋势和潮流反应十分敏感的一个专业。如果不对最新前沿资讯有充分的把握,对最新流行风格、潮流有高度的接受和分析能力,视觉传达专业就很难紧随市场步伐,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四)教学模式陈旧地方高校由于信息获取滞后,对于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及办学走向把握较弱,教学模式陈旧。一方面,大多数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简单移植传统美术教育或设计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对其进行变革创新,往往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由于受到视野局限,往往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最新发展要求,甚至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自身发展规律,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些高校弱化设计理论和文化创意类课程教学,单纯注重学生软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专门的“技术操作员”或“美编人员”,而不是真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五)设计氛围不浓厚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设计氛围不浓厚。由于地方高校身处三四线城市,要么为综合性大学,要么为传统专科性高校,大多数视觉传达专业都不是各个高校的主要专业和强势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往往被视作“偏门”或者“冷门”,是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专业。而地方高校所处的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也导致社会和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氛围不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设计氛围不强,往往导致对专业发展前景悲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难以形成专业特色。

(六)专业实践弱化专业实践弱化也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视觉传达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院校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都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快速提升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方高校,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则相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处于边缘地位,该专业很难建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难联系到专业性强、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空间的知名设计公司和广告传媒企业。此外,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也缺少学习、参与大型设计展览和学术论坛以及受教于杰出国内外设计大师的机会。总之,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导致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在有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由于生源减少,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下等现象,面临取消或停办的局面。如何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地方高校中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创新思路

当下,我们已进入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各种视觉传媒以视觉性、多样性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重要行业,而且前景较好。由此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大有可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应当积极把握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未来走势,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专业发展。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乃是视觉传达专业改造与发展的首要工作。没有好的师资,包括杰出的大师甚至领军人物的存在,视觉传达专业很难上层次,出水平。为此,要求贤若渴,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良好教学工作环境以及快速晋升的发展机会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甚至可以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或知名设计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地处湖北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为了积极推动该校设计专业发展,从设计教育走在前列的武汉理工大学引进了朱明健团队,并聘其为该校艺术学院院长。此举极大地促进了该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团队引进。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领军人物及其研究成员以团队形式整体引进。

第二,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招生问题也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地方高校要积极思考在现行招生体制和政策前提下如何拓宽招生渠道,争取更多优质生源,从而为教学层次提升打下较好的基础。比如,可考虑争取特招政策抑或自主招生等形式,破格招录一些具有一定创意天赋和艺术才华特长的好学生。生源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也有利于优良学风教风的形成。

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外联渠道。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本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因为,信息建设是地方高校改变封闭落后环境,积极与沿海发达高校、企业和市场联系的重要引擎。通过快速的网络交建设,使本专业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互通变得便利快捷。虽然身处三四线城市,但是本专业学生仍然能够与发达地区该专业学生进行联系互动交流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克服地域的限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了解最新设计发展动向。学院也要给专业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经费,推动教师走出去,通过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观摩作品展览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第四,改进教学模式,促成教学特色形成。教学模式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骨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凡是视觉传达专业办得较好,具有知名度的院校都十分注重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一般都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要花大力气搞好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充分调查研究,把先进教学模式吃透,同时积极分析自身的不足和特殊性,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盲目改革,对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并经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一旦实行就要避免大尺度的随意更改,否则不利于课程特色与专业特色的形成,也很难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注重软实力,加强设计氛围营造。软实力的提升和设计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因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办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设计欠缺发达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精心培育设计软实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力争获得话语权进而改善专业办学环境。同时,在专业内部也可以通过设计空间塑造、设计沙龙、作品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营造爱专业、爱设计的氛围,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第六,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实践教学偏弱的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探索与知名院校或设计公司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把学生送出去,与其他高校本专业学生“同台争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实验中心。甚至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或者研究所,不仅参与教学,同时参与社会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燕敏.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思考[J].艺术教育,2014,(04):165.

[2]王秀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探析[J].新闻传播,2014,(17):97.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2

1改善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市场相联系,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大量的实践和客观实例的分析论证,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提出目的性的研究课题。

1.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艺术类的教学中除理论课外,专业课基本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锻炼设计创意能力,这是从艺术类视觉传达方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学生面向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项目设计课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团队中去。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市场调研及销售市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及在设计中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

“协作”是“参与”的手段,“参与”是“协作”的途径。为什么我们重点提出来了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整体协作能力,奠定了交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论基础。教师选择课题,学生分小组织研讨,建立与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协调能力的加强,摆脱学生个人的思维局限,让设计的思维在集体的协作关注下得以完美呈现。使整个教学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性优势式教学模式

个性优势式教学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展现其个性设计优势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个性优势教学。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所显示出其稳定的个性优势,预示着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突出与众不同个性的部分,发现其闪光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采取鼓励、启发、肯定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其个性才能的舞台。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向实践转化,突出个性。在学生讲评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1.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造式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思维方法。创造式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内,不再受现有知识及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知识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并且多年不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造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突破书本上的知识用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通过创造式给出其不同的方式方法,起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从教学上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研究的目的

重视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艺术的学生服务于经济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更贴近市场,更好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只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模式,采用多学科渗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的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试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扩展,是为了学生不仅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技能,还具有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潜移默化为设计创意与制作提供最好表现力。

3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3

对于电视纪录片中的情境设计,通常情况下,要求拍摄者还原历史原貌,也就是说要实现“情景再现”。但是要实现过往的历史再现,必须注意情境设计,为此,拍摄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注意用尽量真实的情境设计补充纪录片中的细节真实。电视纪录片中情景的再现是对过往事情的回忆;而要实现过往的叙事,就必须处理好细节,影像作为最直观的一种叙事形式,可以通过细节的影像张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然而,在实际的电视纪录片播放过程中,其中某些情境设计的细节,往往又是最容易受到观众质疑的地方。比如,在95年上映的《南京的血证》中,诸如日本军用车的型号、服饰等与历史不相符合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犯了历史性错误,而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对于人们对纪录片中细节的追究,很多人认为大可不必,但是,纪录片作为一种历史的再现,本就应该注重情境的设计,真实才是电视纪录片赢得较好口碑的最根本保障。所以,在电视纪录片的情境设计中,如果出现的情境设计的失误,不但会误导一部分观众,而且可能会颠覆历史纪录片的观赏价值。历史的细节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不曾亲身经历,为此,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设计来弥补情景再现在细节上的不足。实际上,用情境氛围取代影像细节的方法,只是情景再现弥补自身在细节表现力上不足的缺憾的一种方法。大部分的情景再现都不会有太多的细节,因此其在叙事表达上就处于劣势。但是情境真实的方法则将这种劣势转换为优势,让情景再现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影像表述的魅力———以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阐释了历史,另一方面又不会陷入缺乏细节的叙事尴尬中。这是属于情景再现独到的叙事方式,也使得情景再现有别于真实记录的叙事模式。

二、用情境设计弥补信息不足

即使是最为精心细致的情景设计也不可能改变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劣势。因为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的内容并不细致,而且可以使用影像表达的信息就更少。为此,情景设计需要在影像传达的优势上下功夫。电视纪录片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信息,人们观看的最主要目的也是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不应该只关注形式,而忽视内容。信息内容是纪录片成功的基础。记录历史的纪录片通过影像的细节和位置的结果来吸引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情景设计必须弥补自身在信息传达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视觉冲击力。与现实题材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不同,情景设计的镜头需要更加精确的艺术表现,电视纪录片的情景设计需要设计出一种影像的意境美。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拍摄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实现历史场景再现,在很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中也存在很多通过数码特技创造出的符合历史的“影像奇观”。这些利用高科技建立在审美情趣上塑造出来的情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今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弥补了情景设计中所固有的信息缺失的缺陷。所以,在电视纪录片中的情景设计,是一种可以被感知、被体验的历史再现,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

三、正确处理情境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电视纪录片中的视觉元素不断增加,诸如动画、数码特技、字幕、电影化的演员扮演等都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然而,这种视觉元素的多元化,并不代表着电视纪录片的影像传达效果更好,很多创作者只是单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而忽视了影像拍摄的整体效果。导致很多电视纪录片拍摄完成之后,画面意境宏大,但是却信息内容不足。在中国,很多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中依然存在过度追求情境再现中简单的铺张,以刺激受众视觉的现象为此,为了创造出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还必须要重视影像语言符号,将情境设计与影像化语镜相结合,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视觉效果而放弃了影像传播。

四、注重情境设计中的叙事结构

虽然今天的电视纪录片在情境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对具体细节的设计,而这种设计类似于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段落练习,属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将情景设计中对某一个具体的情境规划结构上升为一种叙事结构。现阶段人们还没有将情景设计的手法作为完善电视纪录片结构样式的方法。在进行情景设计的过程中,光影、意境、演员动作的设计等等是拍摄者的思考重点,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情景设计与叙事结构相联没有更深入的思考。但是,电视纪录片的受众是各个层次的人,他们中既有对历史毫不知情的人,也有对这一方面历史深有研究的学者,在这样的复杂多样的受众面前,电视纪录片不仅要通过情境设计给受众以视觉上享受,而且还要给人们展现整体的历史结构,但是,如果仅仅简单的运用文字的叙事结构,并不足以体现出情境设计在表达影像语境中的作用。因此,未来如何进一步的丰富影像叙事结构,还需要电视纪录片拍摄者的探索,只要能够不断发挥影像手法的表现力,减少拍摄中的失误,就必然会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拍摄者必须充分理解情境设计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情境设计来弥补情景再现在细节上的不足,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弥补了情景设计中所固有的信息缺失的缺陷;另一方面创作者还必须要重视影像语言符号,将情境设计与影像化语镜相结合,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视觉效果而放弃了影像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4

【关键词】民族文化符号;视觉传达设计;价值;运用;创新

视觉传达是根据人体视觉器官的认知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主要利用有吸引力的文字、图像、色彩等传递信息。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视觉符号形式的多样化,一股复古思潮逐渐兴起。民族文化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效运用民族文化符号的精髓,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民族文化符号中沉淀的文化底蕴也值得设计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创新是很必要的,有利于弥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缺失。

一、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创作,还被赋予了不同地域习俗、、民族风情等带来的不同文化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特征与精神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既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够让随处可见的、简单的视觉传达符号拥有文化价值。利用这种广泛的信息传递方式,设计产品能够将深刻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伦理内涵渗透到大众生活中,从而影响民众的思维认知方式、情感思想和价值理念。以龙图腾为例,其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因此运用这一符号的产品会给人们造成类似的认知。诸如此类民族文化符号中丰富的文化意义使其拥有了旺盛、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同时也利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商业价值

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受到了西方营销文化的较大影响,很多产品模仿西方式设计模式。虽然追求经济效益是产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批量生产成为实现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但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单纯进行模仿会使产品缺乏自身风格,缺少吸引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运用民族文化符号,能够在大量西方式设计模式的产品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使其成为具有独特色彩的亮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产品营销方面,带有民族文化符号的产品所传达的信息,更易于给大众留下新鲜感和好奇感。此外,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也能够增强本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对产品产生亲和力和购买欲望从而赋予民族文化符号一定的商业价值。但要注意的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民族文化符号,需要遵循理性和克制的原则,避免民族文化的低俗化和廉价化运用。

(三)艺术审美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产品信息的传达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而民族文化符号在其中的运用则赋予产品更高的艺术价值。以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八卦符号为例,其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文化含义,提倡人们应当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万物和谐共存,因此对八卦符号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人回归自然的艺术审美取向。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复杂,冗杂的信息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创新运用八卦符号的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做到返璞归真,用自然、简单的包装展现产品的魅力,给人们带来视觉审美上的盛宴。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艺术审美价值,使产品的视觉张力和表现力都得到提高。

二、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民族色彩符号运用

一方面,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所运用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设计者的自由组合利用下,色彩符号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对民族色彩符号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设计需要,还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传统色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惯性记忆,从而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的传统色彩符号有中国红、青蓝色等,中国红是希望、喜庆和热情的代表,通常被运用在重大节庆场合中。因此,在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若想要直观地表现出喜庆、喜悦的情绪,中国红无疑是最佳的色彩符号。另一方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民族色彩符号的运用还体现在对本民族特色物品的色彩运用上。例如,青花瓷的水墨色和青蓝色便具有十分典型的民族特色,青花代表着典雅、优美和沉静,这两种颜色的搭配运用能够使产品富有文化底蕴,使得人们对产品色彩所传达出的信息更易于接受。鉴于民族色彩符号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直观视觉效果与精神文化内涵,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能够给人们带来充分的感官联想和心理反应,例如人们看到水墨黑会联想到中国画等,这种联想有利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

(二)民族图形符号运用

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常见的基本元素之一,可识别度高、表现力强。因此,民族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尤为广泛。典型代表有戏曲脸谱、民俗面具和服饰、剪纸窗花等各种图形,将这些能够直接代表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图形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以戏曲图形符号为例,在美人蕉牌阿胶产品的设计中,设计师即采用了民族戏曲中“花旦”的图形符号,并将其作为设计主题,这种运用不仅给予了产品以独特的审美意蕴,还展现了食品的功能性,吸引了大批女性消费者购买。在《小红人的故事》这本书籍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了民间剪纸图形符号,让书籍的整体装帧设计呈现出自然淳朴的风格特点,赋予了书籍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此外,除了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经常运用民族图形符号之外,企业标志也不例外。以中国银行的标志为例,其以中国古代铜钱的图形符号为整体设计框架,内方外圆的形象简洁大方、古色古香,在传达古代传统观念和民族文化色彩的同时,也具备了更高的可识别性和代表性。

(三)民族文字符号运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字符号衍生出了丰富的形式,例如甲骨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文字符号形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形象性、表意性和装饰性,为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做出了较大贡献。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对民族文字符号进行一定程度拆分和组装,以不同的形态的组合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以2008年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为例,在设计时,设计师将书法艺术和传统印章糅合在一起,进行民族文字符号的变形、夸张,以篆体的“京”字表现出奥运健儿努力奔跑的姿态和精神,心思巧妙,与奥运会主题相呼应,呈现出浓郁的中华民族气韵。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变形的民族文字符号,如商场在宣传时会进行汉字的变形,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等。发挥文字强大的象征性,将其创作成为具有创意性且字形优美独特的形态,能够为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增添亮点。同时,民族文字符号具有一定的组合空间,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根据不同设计理念达到各种艺术设计效果。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运用民族文字符号,能够在完成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将凝结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结晶加以弘扬,增强视觉传达的效果,同时也赋予民族文字符号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意蕴。

三、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趋势

(一)大众化与实用化

产品视觉传达设计所选择的受众是人民群众。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于消费品的购买动机往往是源自对实用价值的追求。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应当趋于大众化和实用化,避免华而不实、过于高端,并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同时,实现人民群众的审美的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应当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此外,在民族文化符号的创新运用中,还应当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审美理念渗透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抓住大众的购买心理,了解大众的审美诉求,力求包装设计简单却内蕴深厚,设计精细又极其亲民。用简明清晰的包装设计、亲近自然与生活的元素来展现产品的独特魅力。这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创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也应当遵循这一趋势。

(二)时代化与个性化

时代的变革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因此,设计师在创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时,一定要遵循时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能一味固守传统或是一成不变,而应当在变化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得具有传统气息的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彰显出独特的光彩。个性化趋势是相对于同质化现象而言的,要想让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中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应当另辟蹊径,不可一味依赖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而应在民族文化符号中挖掘出更具代表性和创意的设计元素,才能让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脱颖而出。结语当前,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图形、文字符号已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无论从文化底蕴、精神内涵还是艺术审美方面而言,民族文化符号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给设计者带来灵感,推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全球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步蔓延,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运用应当紧随潮流,渐趋大众化与实用化、时代化与个性化,摒弃严重泛滥的同质化设计,寻求创新发展。对传统民族符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帮助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实现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奎霞.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研究[D].延边大学,2012.

[2]戚琦.视觉传达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3]李谨男.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大众文艺,2016(20).

[4]胡思敏.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探究[J].艺术教育,2016(7).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5

关键词:演示型PPT;视觉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8-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目前流行的微课录制中,PPT课件都是一种重要的演示工具。本文从视觉化角度出发,分析课件设计的常见问题,分别从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文本的简洁化处理、结构的逻辑化呈现、版面的节奏化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给PPT课件设计人员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真正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

一、视觉化相关理论

视觉化也称为可视化,主要指运用各种视觉化元素把抽象信息直观化,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里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1]。

研究表明,70%的人是视觉型思维。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化”了的事物能够增强人们对表象、记忆、思维的反应强度,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调动多感官参与接收信息。而人们的视觉感知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的,如视觉感知的高度选择性、视觉感知依靠差异、视觉感知的简化倾向、视觉浏览的方向性等。因此,信息的呈现不仅需要视觉化,还要严格遵循人们的视觉感知规律。

理查德.E.迈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也指出:多媒体呈现中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依赖于必要的信息呈现,而且依赖于必要信息呈现对学习者如何在心理加工上引导[2],强调了信息呈现对人们心理加工的影响。

PPT课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信息载体,为实现促进学习,优化教学的效果,课件设计者就需要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出发,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对抽象的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恰当的视觉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想象联想,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记忆、理解、建构知识意义,提升传播效果。

二、PPT课件视觉化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学习者视知觉感知规律和特点的关注,PPT课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1.文本繁多,重点不突出

如图1所示,整个页面充斥着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缺乏必要的视觉呈现,学习者从中难以快速抓住重点。这种课本搬家式的PPT课件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视力检测表。不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建构知识意义,而且易导致视觉疲劳,引起学生对PPT的反感和抗拒。

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规律,忽视了视觉感知具有简化倾向的特性,缺乏对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其次,对PPT缺乏正确的认识,PowerPiont意指“重点、要点”,设计者却将之视为课本的电子化呈现工具,直接将课本内容搬到大屏幕上,缺乏对信息M行必要的提炼和节奏化处理。再次,没有关注到视觉的高度选择性,未能将视觉喜新颖独特、变化醒目、生动有趣的特性和PPT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动静变换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既没有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又没有发挥出PPT的优势,难以提高传播效果。

2.版式编排不当,逻辑混乱

逻辑是PPT课件的灵魂,PPT课件逻辑一般包括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整个PPT课件结构上的逻辑,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该包括封皮、封底、目录页及内容页,方便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PPT课件或者学习内容的结构。页面逻辑是页面中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或并列、或因果、或总分、或转折,设计者需要对内容深入理解,理清内在关系,选择相应的图形、图示进行合理的呈现。如图2所示,矩形、圆形的混合使用,杂乱的编排,没有呈现清楚内容的逻辑关系,容易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影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内容进行简洁化倾向处理,另一方面是忽视了视觉对结构化呈现的需求,版面设计也不符合人们视觉浏览习惯。

3.色彩搭配不合理,视觉疲劳

PPT 课件设计中,色彩,字体、字号的设计不仅为了使画面更美观,吸引眼球,使学习者愿意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主体,强调重点,使主要的信息一目了然。具体呈现是需要考虑视觉感知依靠差异的特性。色彩诱目性高,前景与背景色彩明度差大的视觉形象,容易引人注目。而如图3所示,杂乱的背景和颜色使人眼花缭乱,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学习者看不清,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认知负担,久而久之对PPT产生抵触和排斥。

三、PPT课件的视觉化设计技巧

相关视知觉理论研究表明,大脑偏爱形象化表达,偏爱结构化呈现,偏爱简洁的画面,偏爱有节奏的排版。本文将分别从形象化、简洁化、结构化、节奏化等方面提出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看法。

1.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文字、图形、图像、图表作为PPT课件中的基本视觉表现元素,其信息传播效果往往表现为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吸引学习者眼球,而且易于激发联想,增强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在PPT课件中,对信息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的主要方式为图像的使用、图示转换、图表归纳、图标运用。

俗话说:“一副好图胜千言”。文字的抽象性特征,使其意义会因人、因环境而有所不同。人的大脑偏爱图形,对图的理解速度远远快于对文字的理解速度。因此,在文字和图传播效果的较量中,图占据着先天优势。抽象的文本以恰当的图表现出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抓住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如图4所示,右图将“与众不同”的意义更为直观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在形象化过程中,图的选择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图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图像传达的一定是文本的关键核心意义;其次,保证图像传达信息意义的科学性,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再次,选择高质量的图像,避免图像模糊失真不清晰。

2.文本的简洁化处理

简洁即美,人们的视觉具有简化倾向。在浏览幻灯片时,人们的视线会快速扫过页面,搜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演示型PPT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应避免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搬到PPT上,这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简洁化处理,以突出重点。简洁化处理应遵循减法原则,主要操作表现为提炼关键信息和删除无关信息。

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抓住主题的同时,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不会出现一边读PPT文字一边听讲的两难局面。如图5所示,把长达四行的文本内容简化为大大的一个数字,一目了然,再配以教师的解说,让学习者迅速把握内容要点,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删除无关信息是指为使画面简洁、重点突出而删除多余的文字、色、效果。大胆删繁就简,保证要点清晰,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3.逻辑的结构化呈现

大脑偏爱结构化的呈现,恰当的结构化呈现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把握PPT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如图6所示,PPT课件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指整个PPT课件的整体架构,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包括封面、封底、目录页、内容页,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课件的主题、目录及各模块的内容。目录页主要表现课件内容框架,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呈现,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页面逻辑指一个页面内内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有并列、因果、总分、转折、包含等,这些复杂逻辑关系采用恰当的概念图、组织结构图等图示的方式来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SmartArt是PPT软件自带的一种视觉化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逻辑关系。

在结构化呈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内容意义,厘清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图示表达。不同的图示表达不同的逻辑关系,切不可随意乱用。在设计逻辑时,需先定大逻辑,即PPT的篇章逻辑,再考虑每个版块的小逻辑。金字塔原理为文本逻辑结构化提供了一种主要方式,即先从结论说起(即中心思想),要点再一一呈现,结构化思考,图示化表达。应用金字塔原理能够降低文字密度,增加内容的条理性,使页面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握重、难点,有助于保持记忆。

4.版面的节奏化处理

当一个页面信息内容较多时,版面的节奏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不当的页面,难以突出重点主次。学习者需要耗费过多的认知资源去探寻关键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内容,精心设计版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文字的字体、大小、排列都直接影响着PPT的版面构成。一般来说,版面的节奏化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聚拢分块。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将大篇幅的文本内容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汇聚。再通过加大段落间距、留白、加辅助线的方式进行段落层次的分隔,经过聚拢后的页面清晰、简洁、舒服。

其次,提炼关键词。提取关键词,并通过加粗字体、加大字号、改变颜色等方式来突出强调,让关键词与正文内容形成强烈的差异对比,以实现突出和强化的目的,最后再配以相关的图像。色彩选择需考虑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使用范围,如对比色表现反差、矛盾、对比、冲突,邻近色表现和谐、统一、近似、流畅,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恰当使用。

再次,对齐。通过对各元素的上下左右对齐处理,使凌乱无序的画面变得整齐有序,主次分明。

如图7所示,经节奏化处理后,画面赏心悦目,主次分明,能够吸引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加工。

四、结束语

在基于PPT课件的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课件,以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是每个课件设计者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策略,希望对PPT课件的质量改善,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天敏,杨凤梅.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对PPT课件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2]严谨,郭涛,米文丽.大学课堂教学PPT课件设计与使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3]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

[4]张萍.多媒体CAI视听表达心理策略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9(2).

[5]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周宁,张玉峰,张李义.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榆译.金字塔原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10]雷纳德.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1]王怀新.谈在PPT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6

一、孵化器品牌定位

1.市场领导者。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孵化器一般拥有充裕的孵化资金;服务功能齐全;政策优惠;声誉佳;影响力大;管理人员素质高。作为市场领导者,要想继续保持领导地位,就要有一套系统的品牌定位策略。这包括: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继续扩大在行业内影响;求新求变,勇于开拓,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2.市场追随者。市场追随者一直追随市场领导者开拓市场、模仿领导者的经营模式。市场追随者不一定向市场领导者挑战,而是根据自己的实力甘居次位。常用的品牌定位策略是“固定会员俱乐部”,例如孵化器品牌如果不能在某些属性方面排第一,可以宣称自己是“几大品牌之一”。当领导者尚未建立领导地位之前,追随者就应当紧随其后,及时发现和占有有利的市场空间。一旦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形成之后,追随者就应立即将自己的品牌与领导者的品牌拉在一起,形成的平起平坐的品牌定位。

3.市场挑战者。在孵化器行业中,当居次位的孵化器也有很大实力时,往往倾向于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攻击市场领导者,以增强对行业的影响。市场挑战者一方面要力求创新,实施服务品质调整,采取多品牌策略、品牌扩张策略,进行密集广告实战推销,以提高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对市场领导者的品牌优势和劣势了如指掌,以便选择攻击点。竞争者的品牌定位不同,势力各异,决定了挑战者应对的定位策略也应不同。

4.市场补缺者。孵化器行业有许多小型孵化器,它们的生存策略是寻求大型孵化器忽略或放弃的细分市场,并全力满足与服务细分市场的创业企业,以期占据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市场空缺。市场补缺者最主要的获胜策略就是定位策略。在激烈竞争的目标市场上,惟有采取此种策略方能否定市场领导者、市场追随者、市场挑战者的优势,进而取得有利的市场定位优势。市场补缺者一般采取专业化的孵化器品牌定位来提供有效的服务,获得长期而又稳定的发展。

二、孵化器品牌设计

1.理念识别设计。理念识别是指孵化器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等而与其他孵化器相区别。它是孵化器形象识别的灵魂,对孵化器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具有决定作用,并通过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表现出来。孵化器应树立以下理念。一是注重服务。注重服务就要充分研究、把握创业企业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服务需求等因素,只有这样,制定、确立并传播出去的孵化器理念才能为大家所认同、支持。二是注重质量。优良的质量是完美服务的基础,是孵化器利用核心能力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三是注重创新。孵化器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孵化器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而不仅仅是资金优势和孵化条件优势。这就要求孵化器必须致力于技术与管理创新,提高孵化器孵化力。

2.行为识别设计。行为识别是指在理念统帅下孵化器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的与其他孵化器的区别,它是理念识别的重要载体。孵化器的行为识别可分为内部行为识别和外部行为识别。内部行为识别是指在孵化器内部对本孵化器员工的传播活动,目的是使孵化器理念得到主体员工的认同。内部行为识别必须重视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上情下达、上令下行都必须快捷富有效率。外部行为识别是指孵化器在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公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目的是传播孵化器文化和经营理念,以求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为孵化器的经营营造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

3.视觉识别设计。视觉识别是指经孵化器理念、孵化器文化、服务内容、孵化器规则等抽象语言,以视觉传播的手段,将其转换为具体符号概念,应用于孵化器形象的展开。内容包括孵化器名称、孵化器品牌、品牌标志、标准字体、企业图案、宣传口号等基本要素和标识物、礼仪服务、建筑外观、旗帜招牌等应用要素。视觉识别设计时应注意三点:充分反映和传达孵化器理念;设计元素和风格应统一性;具有可实施性。

三、孵化器品牌维护

1.维持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是建立和维护孵化器品牌的首要条件。一是靠服务过程中管理的加强;二是靠服务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服务质量标准是动态的、组合的系统,根据创业企业满意的原则来制定,随着他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因此,服务质量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创业企业的需求变化。

2.完善品牌形象体系。孵化器品牌形象体系包括品牌公关、品牌营销、品牌广告、品牌创新、品牌文化、品牌管理等一系列完整的品牌策划体系。完善品牌形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要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外,还要建立品牌各种指标的测试体系。要对品牌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进行定期的跟踪测试,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

四、孵化器品牌发展

1.孵化器品牌延伸。合理的品牌延伸是孵化器品牌输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上海的孵化器如慧谷、杨浦等已经尝试品牌输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孵化服务的延伸有:一是向创业服务的前端延伸。孵化器将孵化活动延伸至研发阶段,实施预孵化,关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和形成产业的“种子”,并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早期就投入资金和服务,在实现技术成果产品化的同时,取得权益价值增值回报。二是向产业服务的后端延伸。孵化器针对产业链、价值链的薄弱环节或缺口进行培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关联与互动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 视觉设计 体验

检 索:.cn

旅游交通,是以旅游为目的的整个出行过程,它以旅游者为主要运送对象,使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客货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活动场所之间产生空间位移,从而实现正常的旅游活动。[1]随着旅游交通工具、旅游路线开发、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发展,关于“行”概念的乡村旅游不再只是强调简单意义上的交通线路,它既包含了景观路、生态路、文化路、交通路的四路合一,也包含了旅游路线设计的多样化。[2]研究以“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视觉设计,传递与受众的信息不仅仅只是传递,而需要更加充分调动、分析识别空间的感知交流。根据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设计出符合游客心理认知习惯的多元化导视系统,才能让“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更加人性化。

相对旅游交通较匮乏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大肆兴修高科技交通设施吸引游客实为不当之举。当务之急,应是根据自身特色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再规划与开发,打造出具有自身品牌优势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合适的形象定位、美学设计、视觉冲击为依据,扩展自己独立的旅游市场份额,使黔东南地区成为贵州省重点旅游品牌以及西南旅游市场的热点。打造精品“行”概念的视觉设计规划应坚持有聚有散,有紧有松,有重有轻的统一发展,明确贵州省“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是基于贵州省现有的基础交通设施与当地自然条件、文化资源相互整合并因地制宜发展的资源因素。

一、公共交通设施的导视系统一体化视觉设计

由于近年来政府的政策优惠与支持,贵州省的基础交通建设还是取得了相对性进展。基本成就包括: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网络形成并不断完善;内河航道发展迅速;民用航空快速发展。[3]随着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交通发展的逐步完善,原来的单一局面已逐步发展为有主干道、一般道路、高架桥、隧道等多样化形式。基于黔东南地区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前景,合理、科学的统一发展,促进视觉导向系统的一体化是首要。公共交通是旅游交通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实现交通方式、交通形式、交通导视等系统上的设计统一,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完整性不可或缺。由于硬通设施的基本识别性,因此导视系统在视觉设计中应以快速识别为首,特殊效果为辅。

第一,具体航空、公路、大型交通等视觉导向系统应遵循国家标准规定,在其字体、色彩、双文、位置、大小的运用上,尽可能的统一全省的硬通视觉设计。第二,加强完善公共类交通的完整性,易于游客快速识别认知。第三,信息口地方,如进出站口、购票处、询问台、休息区、洗手间等公共服务设施处要有明确的识别符合或文字标示。具体设计可以以颜色、字体、图形的变化来依次呈现空间下的布局,注意公共设施要以人的认知习惯为前提设计。第四,公共交通导视系统化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的信息转换为简单明了的有效信息并传达出来。因此有效进行层级设计是公共交通视觉导向系统的关键。第五,由于黔东南地区大部分以隧道、山路为主,因此公共交通视觉设计方面要注意足够的照明系统与危险信息指示。第六,公共交通设施导视系统的视觉设计中,指示牌应放置有利于人们视线所处的位置。其信息不用繁复设计,要做到简洁明了,视觉层次要鲜明的展示观点内容达到有效传递。

二、视觉为主,辅以多元化导向视觉设计

(一)精品走廊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普及,自驾游逐渐成为交通旅游出行的新增长点。黔东南地区独有的生态景致、特色的人文民族风情都可成为宣传热点。其独具特色的山水格局与丰富的生态景观,更是为自驾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车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步步不同景”更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

乡村自驾游旅游项目开发的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有效运用多种导向信息的展示,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是首要前提。第一,导视牌展示过程中,除常见的悬挂式外可利用周边环境特色形成特色摆放式:如立柱式、依附周边环境的附着式等。材料、尺度、色彩等方面可加入当地环境特色,使用统一化管理带来更好的视觉印象,起到对当地旅游风景的宣传和加深印象的作用。第二,自驾游需求的基本接待设施还有待加强,如公共区、休息区、功能区、停车场、汽车旅馆、加油站等设施需形成统一的导视系统。第三,政府因加强完善自驾游相关信息内服务,如媒体广告宣传。合理美观的自驾游视觉导视系统的开发,正确传递导向信息的同时又丰富了自驾游空间下的艺术视觉。同时也可利用自驾游机动性较强的特点引导部分游客向一些温冷或开放不完善的景点游览并增加宣传范围。

可开发地区:肇兴侗寨、凯里―黄平―施秉一线到镇远、隆里古镇等。

适合人群:精品走廊是围绕自驾旅游而开发的项目,其限制条件适合于有着丰富自驾经验的个人、家庭以及成员。

(二)步行者的时代

黔西南旅游部分景区由于地质原因以及基础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如何将其劣势转换为优势?当前,“绿色”“环保”“低碳”以成为全球旅游产业关注的一大焦点。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徒步旅游体验模式的污染无疑是最低碳环保。值得探讨的是徒步旅游发展区域大部分集中于乡村、山区地段,由于道路标识不清晰,造成游客迷失现象不断。正因如此,设置醒目的当地地面标识,通过夸张、鲜艳的色彩和材料应用于指示系统、警告标识等可为徒步旅游提供有力的实际需要。

第一,徒步探访、深林便道、山间小道等设计中可以独特的指示文字吸引游客眼球并传达正确有效信息。第二,徒步旅游中重要的景点信息需及时更新与修正。第三,除了官方标注公路的景点示意图,一些有文化代表性的山寨等地缺乏统一设计。因此发掘当地民俗下的特色风情的设计,可加大徒步旅游对游客的影响范围。第四,深层挖掘特色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如沿路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及回收系统,对环境污染有着专门的监管也是很有必要。第五,徒步旅游对于多食少动、工作应酬繁忙的肥胖中青年人以及老年旅游者,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它可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更好的实现减脂的效果也可以改善心脏营养,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因此,徒步旅游形式的视觉设计宣传点以“运动”“健康”为启发。

可开发地区:梵净山、徒步八寨一山、肇兴―唐安徒步穿越、加榜梯田等。适合人群:独步旅游其简单、自由的开放形式较适合于以独立并敢于接受挑战的旅游爱好者们。

(三)水上旅游

人们追求旅游的过程除了舒适感还有娱乐感。旅程中人与自然地互动体验、征服或融入,都会构成游客对旅游点满足与否的直观感受。只有集观光、游乐、参与、体验、互动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才能更好地让传统观光景区重新散发生命力。

随着越来越多大坝的建成,贵州省很快就会拥有大量的湖泊,成为群山、河流、湖泊聚集之地。这些湖泊的四周风景精美怡人,具有开发旅游的巨大潜力。第一,以原生态为导向标识系统与现代化交通娱乐设施项目进行融合。经过分析、设计形成整体的原生态视觉导向符号、导向标志,必定给游客带来独特的引导性信息,如水幕标识。第二,将自然风光的险、奇、秀、游融为一体,以系统化、人性化为原则构建统一的视觉硬件设施。第三,大力发展形象广告与标语,可发展山水相间的视觉设计既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也满足了游客对当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信息的了解。

可开发地区:舞阳河、杉木河、野洞河等。

适合人群:水上旅游项目属于安全系数较高并轻松的娱乐形式,因此较为适合以休闲为主的个人、家庭与团体。

三、保持本地特点,塑造特色的视觉系统

随着全球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户外旅游开始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方式。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优越的自然地势与无严寒、无酷暑的爽爽气候都是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理想条件。

根据黔东南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可开展的户外极限项目包括:宿营、探洞、野营、丛林探险等。针对此类旅游交通项目如何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呈现特色。这就要求对于极限营销项目的视觉设计开发从广告、标识、服务区、咨询区等都应从定位、设计、包装中突出个性。第一,认真分析市场潜力,准确地进行视觉定位包装,最好的方法是以点代面,以概括、夸张的设计先突出一部分极限主体发展,这样在二次推广中有较大的设计空间发挥余地。第二,可根据不用特色项目的开发需要,打出符合形象的文字、广告语、标识等,运用得体的编排方式达到最醒目个性的视觉表现力,以不同的设计标语具有不同的个性获得宣传变化。第三,部分森林、草场及饲养基地适合较为轻松的视觉系统表达,可以自由为主题设计,突出个性化却不失变化的可能。通常情况下,虽然会要求项目视觉设计满足现下项目的要求,但是小地区与总地区之间的统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地区之间的视觉系统不一致,甚至各自独立发展,则会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可开发地区:梵净山原始森林、黔东南环线行走户外探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等。

适合人群:极限运动属于刺激并富有挑战的运动,安全第一的前提局限于它的适合人群大部分为身体素质较高的成年男女。

结语

“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优化特色交通与旅游体验的融合,实现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统筹有助于实现贵州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目前来看,以黔东南地区为例分析的贵州省“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发展前景是有一定的可观性。只有系统的改善贵州省地区旅游项目中视觉设计的不足,明确本地区独有的特色,建立新颖的视觉导视系统,才能更好的适应于旅游市场的需求,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旅游交通品牌。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硕士点项目“黔东南乡村文化旅游‘色彩规划’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SSD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 卞显红:《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的作用探析》,《安徽大学学报》,2003。

[2] 王勃:《重庆市公共交通导识系统视觉识别设计研究――以市区公交车视觉导识系统为例》,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霍子文:《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特色交通系统规划探析――以桂林市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与缺点篇8

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形成一个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设计等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1]。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一 现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千余家高校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分布在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美术院校、职业学院及民办学院里,其中大部分院校都成立了视觉传达设计系(或教研室)。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扩招和现行的本科考试制度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不少考生是因为文化不行才开始学绘画考艺术院校。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应于时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相当一部分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和单向信息传达阶段,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三是重封闭式课程或课题教学,轻开放式社会实践。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生教学资源匮乏,大部分院校只解决了必不可少的计算机问题,专业的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是师资结构单一。大部分教师都是学平面设计出身,教育背景单一,忽视各学科以及各团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五是现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制约因素。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高校相继对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例如构建基于“平台+ 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但培养平台相对局限,学校教育与科研、企业脱节现象严重。高校普遍缺乏大型的交叉学科的项目组,即使有也没有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培养平台尚未形成。

二 协同创新为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思想来源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创新研究领域出现的协同学理论以及90 年代以来出现的创新网络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创新集群及创新环境理论[2]。协同创新指在创新系统内对创新各个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在系统内无障碍流动。它不仅强调创新,还强调创新活动中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同沟通能力,旨在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启发实现集体创新[3]。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师生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4]。

当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缺乏跨界意识和协同创新,导致本科生创新精神不足,实践能力较弱,协同沟通能力较差,就业领域单一等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体系。

三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以协同创新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搭建包含多学科交叉课堂培养、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多方向专业教师指导、多平台研发合作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5]。

1 多学科交叉课程培养体系

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调整专业布局,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课堂培养体系。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为四大板块,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及专业设计,并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增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市场营销、设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设计心理学、文案写作、材料学、信息图表设计、UI 设计、交互设计、可持续设计等课程,并在课程中强调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改变长期以来注重平面设计和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做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

2 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体系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一步推广项目教学、课题教学、假期课堂、参与设计竞赛等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构建部级、省部级、校级等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体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申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权威竞赛项目,例如“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金牍奖大赛”“靳埭强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之星”“中南之星”等比赛。通过参与多层次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展示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多学科专业教师指导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方面大力整合师资,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院与系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数字媒体技术系、动画系、工业设计系、工商管理学院互派老师上课。一方面大力实施导师制,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主动承担导师任务,以导师为带头人成立项目团队,通过科研项目带动教学研究,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学思想融于专业的科学研究之中,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同时引进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通过专业课、工作坊或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眼界,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多平台研发合作实践体系

一方面依托校内实验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知识整合、设计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与各级政府、高校、企业及国外高校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学校和企业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紧密对接,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条件。如将部分学生直接输送到企业基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都来源于企业实际课题,论文的写作要求围绕设计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指导制。

例如广东工业大学与越秀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广东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越秀区创意产业研究院),地点设在艺术设计学院所在的校区。广东工业大学和东莞市人民政府于2006 年11 月在东莞松山湖投资共建成立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目前已为400 余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新产品开发500 余项,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十佳设计机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了广东华南设计创新院,是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的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资源,整合国内、国际优质资源,面向广东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平台。该平台集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人才培训与技术交流于一体,是强大的设计创意产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6]。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均可进入以上三个平台进行毕业设计、实习或工作,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围绕具体项目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在联合研发平台中培养出跨界人才。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高校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位,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跨学科、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研这一创新平台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使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协同创新的设计实践中来,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有助于培养更多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和智力支持,最终促进国家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J].装饰,2002(33):4.

[2]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81.

[3]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111-114.

上一篇:药理学概述范文 下一篇: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