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2:57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1

关 键 词:视觉信息传达 图像 文字

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

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

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视觉信息如果没有形成对受众的记忆,其传达就等于失效,而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

有时图像的识别可以不受国籍、民族和语言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加广泛。例如:一些公共指示标志和广告图形,能够让不同语言和国家的人迅速识别。

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诱人的食欲、喜庆的气氛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

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丰富的表现性、层出不穷的创造性和美的视觉感受使其成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语言。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图像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视觉信息传达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传达信息,文字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合图像,增强设计作品的整体诉求力

设计主题的多样化和表现对象的不同需求,决定了设计中文字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坚挺粗壮的黑体字、清雅俊秀的宋体字、天真童趣的卡通字,传达出的是不同的意趣。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图像所能负载的内容,强化了设计作品整体的视觉诉求力。另外,设计作品中的文字还有利于受众对信息主次的区分,使观看活动主次分明有序地进行。

2.作为设计画面的主体,从“表述”走向“表现”

在今天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中,文字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图像的意味,文字从单一的“表述”走向“表现”。设计者通过优秀的文字设计,丰富了文字单纯的阅读传达功能,使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突出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了视觉信息传达与个性风格、识别印象、审美意味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例如,有些广告作品甚至不用图形,仅以文字设计作为广告画面视觉信息传达的载体。

3.引导观众解读图像,并起到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

图像的内涵和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义和不准确的。所以,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对图像常常具有命名和统摄作用,它指称了图像是什么,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明白图像所代表的意义。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误读及解码的不准确。

三、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比较

笔者想借用麦克卢汉关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对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作一比较。麦氏认为,冷媒介的特征是:低清晰度、参与程度高、包容性强、与真实相似。热媒介的特征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有排斥性。

据此,笔者将图像归入热媒介,文字归入冷媒介。图像在使视觉信息形象化、直观化的同时,其高清晰度和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向受众眼前,从而排斥了受众的思考,抑制其想象力。与图像相比,文字给人的直接刺激要小得多。文字符号的非直接性为受众的联想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正因为如此,以前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一旦通过图像将其形象固定化,“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总的来说,文字对视觉信息的传达是间接性的。文字特有的意境美和韵味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即使在一切都倾向于图像化的今天,文字在视觉信息设计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文字不同,图像将一切对象视觉化、直观化。它长于再现,拙于表现;长于展示,拙于叙事。因此,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感官审美),文字体现的是一种距离鉴赏。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图像消除了观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受众不再受自身文字水平及文化知识的限制。的确,有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说明,单凭图像就能够达到其信息传达的目的。但在更多时候,图像的指向性并不是唯一的,需要用文字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事实上,这种图像与文字同时并存,来共同说明和传达主题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体现在图像与文字所构成的设计作品外在的结构顺序方面,也表现在作品内在意义的关联方面。

因此,图像和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工具,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设计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二者如何形成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取长补短,作到“1+1>2”,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琏年等编著.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3]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人体的延伸:媒介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2

关键词:水彩;表现技法;北方;多层渲染;平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63-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高职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建筑装饰专业中的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企业实际应用当中较常用到的一门知识学科。所以应当格外重视。现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常用两种表现技法:快速表现技法和水彩表现技法。

快速表现技法即马克笔表现技法和马克笔混合(混合彩色铅笔或透明水色)表现技法。由于在初级应用中(一般指设计员、绘图员的工作范围)主要为快速表现技法,所以教学中一般都很重视,在课时量中也占较大比重。

但是对于水彩表现技法,由于初级应用中基本不用,对于学生的快速就业好象作用提升不太明显,所以重视度往往不够,课时量也较小,有些学院甚至取消。殊不知水彩表现技法对于建筑装饰的高级应用却十分重要。往往成为衡量一个设计师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一个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师在重要建筑设计中往往都用水彩进行建筑设计效果表现。一幅好的水彩效果图往往会成为一个设计师的代表作,也会成为这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历史纪念与凭证。因为水彩表现技法中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不是别的技法可以代替的,很多世界著名建筑的效果图都为水彩绘制。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目标只定在培养初级的设计员级别,应当从长远着想,把学生培养成即可完成初级工作,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扩展性,为以后成为设计师或更高目标做好准备。那么,学好水彩表现技法就成为必需的教学目标。

由于我现在就职的高职院校处于北方地区,由于水彩材料和技法的特性,对于气候,尤其是空气湿度有特殊要求,所以教学教法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并能充分利用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适当进行教学与实践内容与技巧的创新,必会对整体教学水平有极大的提高。现将这几年在表现技法课程和课余教学思考中的教学调整与创新内容提出,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建筑装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分析南北方地区水彩表现技法的优劣性

1.南方地区:教学优势:空气湿度高,水彩教学中衔接过渡效果容易,易于进行渲染教学,也利于教学演示和学生实践,画面容易出效果。

教学劣势:湿度高导致水彩敷色不容易干透,在未干的时候上第二遍色,可能导致边缘边界不清楚的问题,影响效果。

2.北方地区:教学优势:空气湿度低,水分干燥速度快,色彩的衔接边缘边界清楚,造型立体感强,适于建筑中方形体量的表现。

教学劣势:对于渲染和晕染的效果则难度较大,不容易出效果,对于圆形体量的建筑造型表现有困难,对于天空的效果表现有困难,需要进行教学调整和加强。

现针对北方地区水彩建筑表现技法的优劣势,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要求,对教学中相应教学部分进行以下教学调整和改革:

一、针对北方地区的教学优势,加强教学效果。深入学习干画法,即多层渲染法。

多层渲染法是水彩最传统的技法之一,也是非常适于在北方干燥地区进行教学和实践。在教学中尤其注意强调多层渲染法的精髓及要点:

1.多层中的每一层要求清薄透明,色彩淡而准确即可;指导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就出效果,一次就达到最终的色彩效果是错误的;告诫学生这样的后果只能是画面色彩强烈过度,失去水彩基本的透明特性,效果差强人意。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练习过程,首先应当在理论教学阶段进行教学演示和说明,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清、薄、透明”,什么是“每一层”的效果要求,让学生在演示中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实践要求。其次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勤加指导,按教学内容严格要求画面效果,尤其在第一层敷色时更要注意,当学生第一层敷色效果正确,后面的练习过程就简单多了。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层敷色结束后,一定要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步敷色。由于学生性格一般偏急,所以常常在一层敷色结束后还未干透就敷第二层色,结果导致色彩溢出或边缘边界错误,影响最终效果。

在练习中把握教学节奏,稳定学生心态,宁可多等一会儿也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北方湿度低,这一教学过程还是很好完成的。如果在南方地区,则这一过程会有难度,需借助吹风机等工具才能完成。

3.在多层渲染法的教学实践过程后期,则更加注重整体效果的调整和完成。这就对学生的整体美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和大关系出发,注重画面一开始的视觉感受。尽量保持整体素描和色彩关系,不因小的细节描述而破坏大关系。

二、调整学习中美术效果和建筑制图形式之间的关系,寻求其中的平衡。以使画面关系达到最佳。

由于建筑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美术学”中画面效果与“建筑学”中严谨的结构透视制图结合的学科。简单说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所以对美术绘画水平和建筑制图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二者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会出现二种偏差,太注重美术效果而忽视其他,则画面视觉效果好,但结构比例不经推敲,失去建筑的严谨性,从而失去了表达建筑本身的实际意义。太注重建筑结构透视关系而忽视其他,则会线条死板,色彩和笔触没有生气。画面效果僵死,同样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效果。

因此要引导学生即要注重美术绘画中的笔触、水彩特性等生动效果,也要注重建筑制图中的严谨要求。学会利用多种制图和美术工具进行绘制;充分发挥水彩的色彩特性,发挥各种工具的独到功能,使自己的建筑表现技法水平有长足进步,达到学校教学和社会企业专业要求的双重标准。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3

(一)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动性

互动指的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者变化的过程。传统艺术设计互动指的是艺术设计者和制造者以及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媒体主要是两者互动的一个中介,只是传输信息,所以制造者或者使用者被动接受艺术设计作品,此种互动带来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很小。可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媒体自身就具备交互性,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发展成为人-机-人、人-物-人等不同形式的互动。多种互动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下的互动方式,促使艺术设计者和制造者或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转变为“艺术设计者-作品-制造者或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制造者和使用者不再被动的接受艺术作品,而是主动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中,主要是通过反馈的形式参与作品的创作。此种互动转变了制造者或者使用者的角色,他们的参与也增加了艺术设计者的灵感,促使艺术作品更加完美,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加广泛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媒体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在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视觉传达主要是传达信息,因此媒体和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是互动的,媒体可以体现出设计,也限制了设计;设计受限于媒体,也推动了新媒体的产生。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是不同的,转变了传统媒体的视觉传达形式,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由单一媒体的视觉传达转变为多媒体的视觉传达,由静态化的视觉传达转变为动态化的视觉传达,由二维平面的视觉传达转变为三位视觉传达,甚至四维视觉传达,由印刷设计产品转变为虚拟平台的产品。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促使艺术设计发展到超越时空的创作思考领域,新媒体的数字化特点可以简便改写或者决定新的表达方式。此外,多样性的数字媒体更加完整的传达和呈现了创作者的观念想法以及情感。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多样化的艺术设计手段提供了新的艺术设计思维

艺术设计的出发点是艺术,可是艺术设计也会接触到技术问题。传统艺术设计主要以手工书写或者绘制的方式完成艺术设计,此项工程是巨大的,需要长期完成。在进行设计时,各种设计工具和繁琐的创作程序,此外手工书写速度较慢等都会限制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可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例如虚拟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促使艺术设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也解放了艺术设计者的思维。”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促使艺术设计人员的思维任意游历于各种和创作主题有关的虚拟情景中,然后找准创作点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艺术作品。数字媒体大大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手段,也为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创作思维。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的思考

在没有出现数字媒体时,艺术设计是高高在上的,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完成艺术设计。可是在出现数字媒体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大众也能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设想,所以数字媒体被广泛应用和传播。当前,人们对同一种想法也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多元化的表达和互动形式增加了艺术设计者的灵感,进而更加具体和生动的诠释了艺术设计的内涵。可是,在艺术设计中应用数字媒体有优势,也有劣势。数字媒体依赖数字技术,不是说掌握了数字技术就能进行艺术设计,这种错误的观点促使一些艺术设计人员重视技术,忽视艺术内涵,对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艺术设计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手法。此外,艺术设计具有创造性,研究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4

【关键词】城市雕塑 人与环境 人文景观 语言形式

北京,这个被称为中国政治、文化、艺术中心的城市,在它的诸多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安置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作品(中国大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也皆是如此)。这是一种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而发生的艺术、文化及社会现象。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的城市雕塑既是在城市建设改造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对生存空间的装饰美化、人文景观,更是地域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雕塑是人文艺术作品,传达了人的思想情感,若将其安放在城市公共环境里,便多了一份功能:媒介工具——人和自然之间的媒介,人改变自然环境的工具。城市雕塑,进而环境艺术,体现出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么,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说法,也就是“天与人”的关系。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时代性、历史性的问题上,艺术家非但不能置身事外,反而责任更为重大。

一、城市雕塑与环境,与城市新空间

城市雕塑是环境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环境艺术,是基于人类对其生存空间环境有着不断改善的理想而发展起来的,通俗的说,环境艺术作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行为等多重需要。艺术家以环境艺术方式创造的人工自然,应该是以保护、改善、优化人们现有的生存空间为前提。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空间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还关联到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学科。具体到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可以最形象、最生动地传递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居民的精神品位、审美时尚和文化内涵的个性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国民对生存及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逐渐解决了居住问题之后,对于城市现代化的研究,也必然涉及到探讨重新构架都市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的繁荣,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空间的认知和重视。城市雕塑是文化空间、人文景观、人工自然,它创造艺术化的人工环境,人们参与其中并通过看、听、闻、触摸等知觉活动,同时感受到艺术创作、现代文明与自然精神相交融的审美情趣。城市雕塑是人和自然,人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媒介工具、情感传达。

作为都市环境中的视觉对象,城市雕塑往往成为了特定空间内的视觉焦点和视觉象征。不论是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或是功能性雕塑,当它们处于环境之中时,必然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并切实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根据城市雕塑的“质量”优劣区别,这种影响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这里所说的“质量”并非单指作品的加工制作质量,更主要的是指作品的设计内容、精神层面,也就是说包括形而下和形而上两方面。

不同的公共场所,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背景,优秀的公共雕塑作品必需注重环境意识,它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作品与环境互为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悦目景观,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然而,很遗憾,我们同样能看到许多劣质城市雕塑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内,这些“菜雕”(特指设计内容或加工水平较差的雕塑)非但不能美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反而会起到破坏作用。劣质城市雕塑一般出自非专业人士或者低水平设计者之手,而投资方的行为目的往往是急功近利、附庸风雅的,他们并不懂得公共环境艺术的设计理论和作用,“菜雕”极其恶劣的破坏了自然、城市环境,丧失了城市雕塑应有的生命力和内涵,同时也伤害着公众的视觉和心理,劣质雕塑只不过是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舞台化景观,缺乏深层面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必然会对这种伪文化现象进行抨击,并协助相关部门组织起开放性的同时又是专业水平的城市雕塑评审机构,目的无非是使人文景观更好的与环境相和谐,尊重公众,尊重自然。

二、城市雕塑的语言形式特征

“从天人合

一、融汇自然并联系受众心理的诸角度出发,环境艺术中的城市雕塑语言形式应具有三个特性,即公共性、文化性与多元化特征”。

1.公共性。 城市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下,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属性,并与之相协调;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体现雕塑与人、雕塑与环境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公众精神。

2.文化性。 城市雕塑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塑造、加工,表达雕塑家对世界的看法、自己的观念与认知,并融进历史的、传统的、地方的(或反历史、反传统的)因素,体现人对自身的肯定,体现出雕塑家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

3.多元化。城市雕塑对具象、意象、抽象概念的新界定,并存在交叉,多种材料与多种加工手段的复合运用,高科技的引入,静态与动态,实体与空间,硬质与软质并置,雕塑变得可看、可玩、可用。

“中国的城市雕塑发展到今天,不再是艺术家单纯的对环境有所要求,而是更大程度上环境对艺术家的选择与接纳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公共空间及景观设计的一些基础的硬件性的东西已基本到位,势必就要给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普遍性的方向问题是:共在空间——环境艺术作品与人的共在、与人文环境的共在、与自然环境的共在。

人创造并改造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影响人,改造人。好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提高并完善人的品格和修养,两者的关系是互动的。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基本仍处于“量化”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会走到质的时代。城市雕塑设计者也必将从提供单纯的点缀装饰性的初级审美转变为: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文化意境、人文关怀,并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的“共在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林振德.论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语言形式.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5

传统绘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是现代艺术设计灵感来源和设计思维的基石,现代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人文价值的继承和再创新。在现代艺术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中,始终与传统绘本体化画一脉相承。在传统绘画人文精神的熏陶下,设计师将艺术审美与生活服务融合起来,实现设计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19世纪以来,一大批具有印象派色彩、立体主义的形态建构等现代艺术的艺术理念的西方传统艺术的现代艺术大师实现了设计理念在包豪斯设计学校的传播,使得设计形态逐步摆脱了简单模仿自然的样式,更加趋向主观的再创造。

1.1西方绘画艺术的引领

一方面,现代艺术的变革起源于印象主义,先后经历了印象、新印象和后印象主义的初期探索阶段,使人类对于物象的感知和表现方式产生了新的理解,从而使艺术设计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印象主义对现代设计的色彩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现代设计的色彩语更加炫彩夺目,也是人们对于设计的审美追求有了新的理解增强了艺术设计的视觉信息传播力,使得设计内容过多地开始强调自然生态中人类自身;另一方面,作为现代艺术的视觉传达形式的两种类型之一的再造自然型,具有强烈的主观抽象的表现特点,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以人为本,面向人类自身服务的艺术设计理念。

1.2中国传统艺术的滋养

现代艺术设计的肌理技术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技术性,中国传统艺术技法语言的水墨材料体现了浓浓的东方传统文化的人性化精神情节。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完美的艺术意境,要求画品与人品相结合,工中带写,许多设计作品在素材选取、构成、色彩以及文字等构成元素上,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

2现代艺术设计本体化构建

2.1绿色设计

在当下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理念越来越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和谐统一。绿色设计理念也越来越成为评价现代艺术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引下,设计师应从尊重自然生态基本法则的角度出发遵循环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进行艺术设计;此外,设计师要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通过绿色健康的设计作品来引导人们的绿色审美理念,始终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总之,艺术设计出了要关注设计产品本身,也要更多地挂住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绿色设计理念和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为现代艺术设计开辟新的天地。

2.2低碳设计

低碳设计旨在降低空气中碳的排放,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本化灵感。低碳设计、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生存意识的主流,从而引发设计低碳的创意趋势。设计旨在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降低对空气中碳的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种艺术设计的人本性设计灵感,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拥有最大程度的满足感。

2.3非物质设计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技术设计的理念在于更多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现代艺术设计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和设计导向等方面更多地趋向人性化,向非物质的设计理念发展,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更为深刻的艺术设计理念中,面向人类的需求和发展,凸显艺术设计的终极追求,依托本体化设计导向,通过设计所产生的精神效应来抚慰人们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所产生的焦虑和不安,使人类超越物质的束缚,进而追求精神健康的体验。因此,现代设计艺术的非物质化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现代艺术设计本体化化溯源

3.1大众化

现阶段的互联网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图像视觉信息所传达的人类认知和审美世界。也正是由于当下图像信息设计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强烈的大众性理念,这直接表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思维导向和设计灵感来自大众文化,同时也致力于使现代艺术设计到达简洁、深刻、直接和精致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因此,大众性正是现代艺术的时代特征,同时也称为评价现代艺术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现代艺术设计借助各种各样的设计形式传递信息知识、表现艺术审美。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启迪人们的审美意识,洗涤人类的审美心灵,提升人们的审美艺术享受。

3.2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论是信息的传递容量还是信息的传递速度都在飞速地增长,使得原先的语言和文字媒介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传递的需要,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的视觉媒介应运而生。由于图像传播媒介不具有文字等的认知隔离和交流障碍,突破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传统的束缚,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成为符合人们交流习惯的交流媒介,也被大众和现代艺术设计界所广泛接受,迅速形成网状传播的设计优势。现代艺术设计通过设计图像将设计理念和图像信息以更加便捷并且覆盖全球的传播途径传递给更加广泛的受众,信息时代的图像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艺术理念和图像信息的全球性传播途径以强烈的网络覆盖力深受大众喜爱。借助这种网状非线性的方式,现代艺术设计更加便捷地服务于大众生活。因此,网络性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3.3多感化

艺术设计审美的受众是具有多感官的审美本体,多感官途径的艺术理念传达更具有高效的艺术审美效果。因此,现代艺术设计通过多感化的设计理念,彻底打破传达媒介的低劣化应用,通过多样的感官参与体验设计信息的传达,到达了直接、真实、直观的传达效果,一起传播范围更广泛、传播效率风高效的特点被大众和设计师所认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传达手段。借助多感官的艺术体验和外感价值的完美统一,使得设计作品的信息传播效率和接受范围获得了质的飞跃,最大化了艺术理念的传播效果。因此,多感官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也是时代大众审美和艺术设计理念的时代诉求和历史潮流。

4结语

现代艺术设计是在传统绘画艺术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实现以人为本的具有大众化、多感化和网络化特点的绿色设计和低碳设计思想。现代艺术设计以实现对人的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在人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再创造,并且不断追寻本体化的终极设计追求。人本化的设计艺术理念和追求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理念,艺术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认同和创造,实现人类自身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体现艺术设计的人本化思想,实现人类社会审美的健康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6

他双手递过来一张名片。一面印着他的本名:Giacomo Gardumi;另一面印着他的中文名字:贾柯木。这位欧莱雅集团前采购及品牌形象总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好多个年头,国际视野加上中国本土实战经验,让他对化妆品市场分销渠道以及化妆品店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推广策略有着深入的了解。

如今,中国的化妆品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据权威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店总数为15万家,而且还在以每个月25%~30%的速度增长。众多生产厂家、不断增长的市场消费量、蓬蓬勃勃的化妆品生产与消费态势,让化妆品销售终端的竞争日益激烈。就像一则法国谚语所云: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静物写生画那样艺术地排列。因为,终端品牌形象的美感能撩起顾客的购买欲望。正由于如此,在化妆品销售终端,品牌形象设计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零售终端品牌形象,从而拉动化妆品店的生意?Giacomo Gardumi以百货公司内的化妆品专柜作为参考,将化妆品零售终端的品牌形象设计原则概括为品牌整合和产品整合。“作为展示化妆品品牌形象的零售终端,百货公司或许是世界上最高档的零售渠道。在这个高档零售终端展示品牌,品牌形象传递应该围绕着品牌整合和产品整合进行,而在这两方面的整合工作中都应具备一些重要的特征。”

品牌整合

品牌整合必须具有独特性、可识别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个化妆品品牌而言,颜色、设计风格及公司图画组合成的整体应该是独特的,让顾客第一眼就能把它从竞争者中识别出来。同时,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品牌店内的设备配置和布局,应该保持一致的可识别性,保持品牌所有的关键元素。当然,品牌的整合需要多年的时间完成,因此,对于一些关键的元素应该以理性的方式修改,而不要冒险随意改动,否则将会模糊在消费者眼中的品牌稳定性。

这三个特性应该通过哪些方面具体体现?

首先是LOGO标志。作为零售终端识别品牌的第一要素,LOGO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同一个专柜中,LOGO 通常使用同一种字体和比例,而且在同一个专柜中,LOGO 仅使用两种字号,一种大字号用在专柜的顶部,有利于传达一种强烈的、良好的品牌价值感;另一种小字号,用于地上摆放的柜台上。如果使用了太多种形式的LOGO ,会让顾客感觉品牌比较廉价,反而降低了品牌的品质。

其次是品牌颜色。每个品牌都会持续地使用自己在终端卖场上的视觉标志,将之恰当地展示在柜台设备上,因此会使用少数几种关键的色彩。通常会有一个主色,这个主色严格地与品牌的属性相联系,还会有少数几个辅色。比如护肤品品牌,最常用的颜色是白色,常与粉色及浅蓝搭配,体现其纯净、柔和、自然美。而化妆品品牌,最常用的颜色是黑色,然后是深蓝或红色,体现其优雅、知性以及具有修饰美的作用。比如巴黎欧莱雅是一个以护肤为主而且化妆品产品线很广的品牌,它的主导色是白色,但在特定产品的展示专柜上,黑色也被运用为一个颜色符号。但是,就品牌颜色变化而言,比如说2007年美宝莲100%的彩妆品牌展示柜台和2009年美宝莲彩妆和护肤品牌展示柜台相比,视觉感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一些细微处做了改变,比如将之前的宝蓝色换为较深的蓝色,在灯光的明暗上稍有些不同。

再次是设施设计风格。在店内形象中,关于柜台的转角有两个主要设计风格:直角和圆角。直角设计近几年来是一种主导风格,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仍然会非常流行。比如常见的直角面的联结转角,一个嵌着一个,而在两个面之间常常用较明亮、较空旷的空间加以隔开。至于圆角设计风格,则是由圆角组合成的展示平台,通常被称为“有机形状”—因为这种形状呈曲线状,而且往往连续而不中断,延续着整个柜台,就像是一个生命体。这种圆角风格曾经一度流行,但现在开始走下坡路。

最后是品牌图像。公司的视觉形象也会出现在柜台上,它与具体产品不相关联,但却代表了品牌整体性的全球化价值观。作为品牌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的视觉形象不能经常变化,一年中变化不能超过一次。比如,美宝莲的视觉形象:以纽约高楼为大背景的蓝色主色背景像,在大背景上是三位不同肤色的活力女性,从而传递出美宝莲的品牌价值—国际性、潮流性和时尚性。再比如羽西品牌的视觉形象,是在非常亮的背景下,展示了一个拥有白皙皮肤的亚洲女性形象,她穿一件白色衣服,知性而又恬静,传达了羽西的品牌价值—亚洲的、中国的护肤专家,展示羽西品牌纯净而传统的价值观。

产品整合

相应地,化妆品零售终端的产品整合必须具有吸引性、清晰性和灵活性。

除了产品具体的属性外,一个产品首先应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它看起来必须是突出的、原创的、与众不同而且饶有趣味的。因此,吸引力是产品展示和产品形象的首要要求。不同的美学呈现方式给人们带来非常不同的感受。若是一副图像采用了阴暗晦涩的色彩,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突出的颜色,而该图像中的商品陈列只是按照立柜一个个规矩地摆上去,那么给人的感觉将会是生硬、单调而又无趣;而展示柜若是采用较鲜艳突出的颜色,之后根据一定的作用、主题陈列产品,那么,人们一看就会感到很有生气,感到兴奋,而且会被深深吸引住。

一般来说,通过框架展示和视觉上的传播信息,消费者能很快判断出产品能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该产品。比如,若是品牌将传统的化妆品(包括用在指甲、眼睛、脸、唇部位的产品)不分作用和主题地摆在一块,会让人觉得混杂错乱,消费者很难将各种产品功能区分开来。因此,产品的组织结构应分得比较清楚,要能较清晰地凸显不同的产品类别。比如,关于唇部、眼部、指甲、脸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品,要有结构层次地进行板块展示。

由于化妆品的分类和内部的排级经常变化,任何推广规划设计都要具有灵活的可变动性,要根据产品的更新换代变更相应的内容。顾客有时会观察到,有的化妆品展示柜让产品展示丧失了灵活性,比如他们采用固定架的结构,架上的各组合部分采用很宽的红色边线,这会造成架子之间强烈的隔离感,会把展示空间生硬地隔成几个部分。相反,若是使用可以调整的架子,加之利用架子上边不同的颜色,展示空间便可以在不同的产品种类之间自如分配。

具体而言,化妆品零售终端的产品整合又有哪些体现方式呢?

首先,产品整合可以通过明星产品图画形象体现:明星产品视觉形象是化妆品专柜的中心,是一个最重要的魅力元素,它关系着品牌的中心内容,关系着产品整合的成功与否。明星产品视觉形象与产品整合的其他元素(比如形状、颜色和LOGO)密切相关,但是又高于其他元素。因为,顾客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明星产品图画形象,它在吸引顾客光临柜台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所以,强烈建议在各产品专柜之间,采用一个较大的明星产品图画形象。美宝莲、兰蔻通常都是采用这种做法。

其次,产品整合还可以通过产品展示方式体现。在百货公司专柜中,顾客通常可以发现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现货陈列。在百货公司专柜中,通常都不是自助式服务的,顾客不是自己拿起产品,而是由美导人员将产品递给顾客。在专柜中,各种陈列的物品同时有装饰功能,能提高产品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也能给柜台的周边环境带来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对于化妆品品牌,产品一般都色彩斑斓而且吸引人,因此,专柜应该设立一面展示墙。现货陈列有三种主要的方式,而且各有其优劣势。

现货陈列的一种形式是壁柜。尤其在彩妆产品种类里,壁柜最为常用,几乎所有高级自助商场及药店都采用这种方法。在中国的百货商店或是个人护理品商店(如屈臣氏),壁柜墙面十分常见;同时一旁会有美导师,在壁柜墙前还会有小的测试台,用于辅助销售。壁柜展示的优势在于:空间利用率高,而且一眼就能看见所有的产品,视觉冲击力强。而劣势则在于:品牌形象显得较为低档,给人的感觉比较脏乱;另外,一旦在架上摆满产品,那么图像信息说明的空间就很小;而且矮处的产品不容易被注意,易于被偷窃。

水平展示(Bergerie)是现货陈列的另一种形式。即利用一张水平的桌面,将大多数产品进行水平展示。在欧洲,水平展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妆品展示系统,尤其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它都是最重要的展示系统。而在中国,这种体系还不常见。水平展示的优势在于非常方便,十分具有选购友好性,因为所有的产品都摆在适合取放的高度。而且所有的产品都在同一个水平视线上,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劣势则是,通常十分凌乱,因为消费者往往不把产品放回原来的位子;而架子里挤满产品,这样就没有空间展示产品信息;空间使用效率不高,因为每个品牌产品都要占用很大一块地方。另外,水平展示产品的偷窃率也很高。

现货陈列的第三种形式是抽屉式系统。这是一种为展示特殊产品专门设计的“壁柜”。产品放在抽屉里,消费者可以自己打开抽屉。抽屉前摆设的位子便于顾客试用产品以及专柜人员进行产品信息沟通交流。抽屉式系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系统,包括中国,比如机场免税店,还有类似索芙兰的店内都能看到这种陈列系统。抽屉式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展示优雅的形象;有比较多的空间展示产品说明和图像等信息;而且由于货品是隐藏的,看起来整洁干净。但抽屉式系统也有劣势,抽屉式系统虽然看起来优雅但是比较冷调,让顾客缺少了看到货品琳琅满目时的兴奋感。而且,作为一个自助服务系统,它要求顾客有较多的动作,像打开抽屉、选择商品等。这个过程要花上几分钟,有一些消费者可能觉得比较麻烦,不愿尝试。

其二,试用吧。百货商场的专柜测试吧是一种最重要的销售工具,通过试用吧,消费者能发现一个品牌都有哪些产品,试用之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产品。但有的试用吧看起来十分枯燥,颜色沉暗,没有吸引力。这种感觉与化妆品的基本属性背道而驰,本来化妆品应该能让人感到兴奋,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要让试用吧的陈列第一眼看上去就极具吸引力。那么就需要注意结合巧妙的设计,以及对物料和背景颜色的选择搭配。试用吧要有吸引力和清晰性,不能把所有的产品挤在一块,这样不能给顾客传达出任何有帮助性的信息。试用吧的展示应将用于脸、眼、唇等的产品种类分开,而且让每个产品都在恰当的独立空间内得到很好的展示,让消费者能够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并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也就是说,要创造一些视觉分割感,清晰地界定产品的结构,让产品陈列本身就具有可读性,能够传达出信息。比如把产品系列分组,让它们以一种很严密而且和谐的方式展现,而且每个系列都有很清晰的产品种类标志。

讲到灵活性,有的试用吧明显缺少这一特点。比如结构死板,将展示吧分成几个相同标准尺寸的空间,而且在各个明星产品之间没有留下一些分隔的区间,也不在展示的产品区间使用任何色彩。而好的试用吧除了拥有通常的展示功能之外,还要有很好的灵活性,每个空间都能很好地展示特定品类的产品。

其三,荣耀展示。这是化妆品专柜中一个特殊设计的区域,用于展示一个单独的产品或系列。通常荣耀展示的是明星产品,或是促销期的套装或礼盒。荣耀展示一般包括落地荣耀展示、前桌荣耀展示和背墙荣耀展示等方法,而通常在设计柜台用具的时候,都会把这部分考虑设计进去。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7

一、市场意识与设计观念的转变

    全球经济正走向一体化,整个社会思潮,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世界各国科技的创新与展现,生物工程、计算机高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起了巨大的影响。书籍视觉传递是一门艺术,是通过特有的形式、图象、文字、色彩、向读者传递图书的科学知识信息,设计者必须根据社会审美意识和视觉心理,市场需求,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在设计手段上进行创新,并掌握市场经济运畴规律,赋于创新意味,与时俱进。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外国早有定义,在国内今天也逐步为大多数人认同,对市场经济而言,图书是“商品”,就有一个商品形象的竞争,尤其在当今时代竞争激烈,节奏飞快,人们往往只凭第一印象决定事物取舍优劣的环境中,书籍商品的视觉传递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图书的生存。图书的视觉传递强化了商品的概念,研究了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市场消费心理、社会时尚、审美情趣等市场运畴规律,在市场中优胜劣态,竞争日益激烈中脱颖而出。而不象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不考虑市场需求,不研究读者心理,孤立地单纯从图书出发,书籍装帧设计只限于“从属性”、“书卷性”。现代设计观念以融进了市场意识的概念。设计者运用高科技电脑设计手段,表达图书内容,展现最佳视觉广告艺术效果,将现代、后现代、超现实等各种手法用尽用好,用最能发现图书内容需求的装帧材料,传递视觉新感觉。以广告设计的手法介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将更有效地传递图书商品特性,使图书具有“广告味”,赋有更好的视觉传递效果。也可谓“笔墨当随时代”。作为图书商品,必须对图书从内到外整体设计视觉传递体现,充分体现了图书“文化与商品”的关系,让图书要在市场销售中醒目,图书的视觉传递正是体现了现代意识趋使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观念,是符合时代追求创新的特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优胜劣态,以质量取胜。创新是每家出版社所关注的问题,书籍的视觉传递,必须是图书整体创新,以提高设计视觉的冲击力,

    给读者强力传递着新信息、新感觉,又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风格的现代设计,在浩如烟海的图书的市场中醒目。

二、书籍视觉传递的“商品”特性

    书籍作为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陶冶人类心灵和精神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便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书籍视觉传递设计比书的内文更具有商品的特性,既保护图书,有传递信息。在国外,图书可在超市里销售,在国内,图书也进入了不少超市。书籍设计本身的辉煌,是经过人类几次工业革命而实现的,图书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制版印刷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不同于绘画艺术崇尚个性和艺术表现,它是现代设计的一枝,现代设计本身包含着商业性的功利、目的,存在市场促销的功能。如严格地把图书视觉传递设计与商品包装设计相比,图书的封面,护封、函套,腰封及环衬扉页,类似于商品的包装设计,职能是美化商品,促进销售,保护产品不受损伤。而版式、插图、开本、字体、纸张设计,类似于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书籍的视觉传递设计正是从这两点架构来进行考虑,仔细地研究不同层次读者的消费动机和需求,不同的图书有着不同的视觉设计要求。

日本装帧设计家原弘先生说“尽管说书是文化产品,但只要在书店里出售,就必须把它看成商品,因此,有必要把书的外观设计作为商品包装来考虑,将重点放在书籍外观的装潢上”。书籍视觉传递设计的本身也有二重性,第一是艺术设计,第二是工业设计,作为商品必须进行工业方面的考虑,对装帧材料、制版印刷工艺、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即工业性复制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设计师三者之间,在整体上进行统一的认识和实践),把艺术设计与工艺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国外书籍设计质量高的奥秘所在。

三、现代意识对书籍视觉传递的定位

    市场经济把图书出版推向了市场,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新思想、读者的物质文化需求出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美国史坦福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把在社会活动中的人划为九种不同价值与生活型态的群体。即生存型、持续型、追随型、模仿型、自我中心型、试验型、成就型、社会意识型、完成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型态(一个人的态度、信念、意见、期望、偏见和对时间、精力、金钱的支配方式)。因此,读者价值观不同,物质文化需的不同,所以产生文化市场需求选择的多样化,这就决定了图书视觉传递的多元化趋势。人类已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也已全球化,各民族的文化加快了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于本国文化之中。电子计算的广泛的应用,对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与制版印刷带来了革命和繁荣,书籍视觉传递设计迈入了精细化和个性化、多元化轨道,设计师们利用计算机、光盘图库,运用不同制版印刷工艺、各种纸张材料,不同设计造型手法去表现新视觉空间,新的观念,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加快信息表述的传递,对于设计手法本身赋予了强烈的商品竞争意味。在设计手段上充分利用具象、抽象、半抽象,现代、后现代形式互相渗透,注重视觉传递设计,运用置换构成,将无生命与有生命合成;变异构成,将物体不合理地变形,产生迷惑;视动构成,利用计算机制作数字图形;断置构成,将物体进行不规则地错位与排列,造成碰力感等手段。同时,要注重书籍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兼容“文化性”。图书封面设计是将广告的符号,如点、圈、角、线等来解释,视觉传递时给人以间隙与节奏感。书籍视觉传递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广告艺术,它必须是以图书内容作为统一协调的中心,设计上着重烘托主体和美与传达,注重设计定位,及对读者的定位,强调隐含价值。一件好的图书视觉传递设计,应具有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商品宣传),正如鲁迅所说,一切艺术是宣传,但一切宣传不等于艺术。图书的视觉传递设计要借鉴广告设计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设计,首先,要做到作品欣赏性(艺术性),要调动读者的审美情绪,否则广告性也失去意义。因此,要调动一切营造美的手段、形式、风格、根据现代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市场规律,从单一到多元,从古朴到现代,从国外现代设计到中国民族风格,散发时代气息。其次,作品的保护性(物质性),用各种物质材料去体现它于广告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关系,同时,恰如其氛地表达思想内容和实用价值,并保护图书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书视觉传递的“广告性”与“书卷性”相互辨证统一,“广告味”具有一定的视觉传递诱导性,诱发人们去购买图书的欲望,它和图书视觉传递的“书卷性”(文化性)统一,能相辅构成,相得益彰。图书视觉传递的设计是对读者的诱导,是视线的流动和渗透,是图书内涵的再现。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注重视感、质感、手感三方面,它包含着造型设计、材料运用、印装质量。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的设计风格各具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它最终是将设计通过工业生产来体现代设计风格,设计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懂得设计艺术如何过入工业技术先进设备去完善设计艺术思想,使艺术跨越工业性设计的障碍。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篇8

广告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它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从根本上来说,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所做的设计。最早的广告设计应该是早期报纸的小小广告栏,它以平面设计的形式体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的形式空前繁荣,报刊杂志广告、店面广告、展示广告等等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争奇斗艳。

2广告定位的形式分类

不同的企业其目标市场各不相同,其销售策略,广告策略也不同。目标市场是广告宣传有计划地向指定市场进行传播活动的对象。在创建品牌之初是一个相对关键的时期,产品的所有广告投入都会按照定位进行策划,因此在制定广告策略时必须依据企业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限定广告对象、广告目标、媒价选择等。目前,从我国的广告市场定位来分应该为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受众定位等。

2.1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主要要求是需要向受众明确表明其企业的名称、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优势等,这些主要通过广告,产品以及企业的标识形象来传达。企业标识经过注册后会受到法律保护,其产品一旦成为知名品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影响力。因此,很多企业都选择使用广告、包括平面广告和二维广告,使受众逐步接受该品牌。

2.2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的作用主要是向消费者介绍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使消费者通过产品广告对其特点、用途、功效、档次等有直观的了解,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

(1)产品特色定位:将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而得出的个性作为设计的一个特出点,它对目标消费群体具有直接有效的吸引力。

(2)产品的功能定位:将产品的功效和作用展示给消费者,从而吸引目标消费群。

(3)产品产地定位:某此产品的原材料由于产地的不同而产生了品质上的差异,因而突出产地就成了一种品质的保证。

(4)传统特色定位:在包装上突出对传统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的表现,对于地方传统特色商品等具有非常贴切的表现力。

(5)纪念性定位:在广告宣传中结合大型庆典、节目、文体活动等带有纪念性的设计,从而争取特定的消费者。

(6)产品档次定位:根据产品营销策划的不同以及用途上的区别,将同一产品区分不同的档次,从而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消费者。

2.3受众定位

在广告设计中另一个要体现出信息就是消费群体,充分了解目标消费群的喜好和消费特点,广告设计才能体现出针对性和销售力。

(1)地域区别定位:根据地域的不同,结合他们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喜好、进行针对性设计。

(2)生活方式区别定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或职业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观念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其区别定位后在广告设计中具体体现出来。

(3)生理特点的区别定位: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对产品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护肤品就有了干性、中性和油性之分,香水就有了不同的香型等。

3广告设计的特点

由于广告主要通过视觉或结合听觉来感受,在范围上广告主要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企业形象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虽然它位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具备共同的广告特点。

3.1易于传播

由于广告是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因此广告的定义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的特点。通常广告会被专门放置在人流量普遍较大的公众场所,另外,由于报纸、杂志这类印刷品可在多人间传递和浏览,这也决定了像杂志广告,报纸广告这一类依附于印刷品的广告,可以随主体在受众中广泛传播。二维广告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一些媒体传播,这使它们更加易于传播。

3.2针对性强

由于广告本身是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为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广告应该面向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只有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广告设计,才能保证广告效果的最大化。如制作售楼广告时,设计师应直接瞄准购房人群制定方案,这样既能节约广告成本,又可提高广告效果。

3.3可存性强

由于广告中很大部分是平面广告,它们依附于平面媒体,主要以以纸为介质。它们既可以在多人间进行传播流动,也可以收集保存以备今后查询,有很强的可存性。而二维广告会在不同媒体上进行长时间、高密度的播放,这就使它们能够给受众留下长久的印象。

3.4报纸广告的特点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评论、副刊以及广告为主的,面向公众的定期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广告以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吸引着众多广告商,但是相应的,它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下面来对报纸广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介绍、了解它的优势才能更好地进行应用。

(1)报纸广告的优势1)受众广泛,便于阅读报纸的发行量很大,尤其是新闻性报纸,其覆盖面涉及众多读者,而且每份报纸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展对象,适合于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活动。2)受众稳定、信任度高报纸从内容上可分为新闻性报纸、专业性报纸和娱乐性报纸,从发行覆盖范围上可分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每一种报纸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有比较稳定的传播对象。3)版面空间大,信息量大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大、信息量大、可供广告主选择的余地也大,这是其它媒体不能做到的。4)传播迅速,具有准确实效性当前市面上的报纸,按照发行周可分为日报、晚报、早报和周报等,不管地方性或全国性日报每天都与读者见面,因此时效性强的广告能够及时刊登。

(2)报纸广告的劣势1)报纸广告要求受众群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充分使用这种媒介,这就大大限制了广告传播范围和效果。2)由于报纸出版频繁,读者在翻阅一遍报纸后,还未仔细阅读广告,大多就将报纸搁置一边,并且报纸广告与读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短,当天的报纸到第二天就成为了历史。3)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印刷报纸从表现形式、刊登条件的自由度等方面,都受到了电子报纸或网络报纸的巨大挑战。

4结论

上一篇: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