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引导范文

时间:2023-03-22 01:53:06

视觉引导

视觉引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觉感受;感觉准备;感觉防卫;新闻图片

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与2010年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尽管面对争议,“金镜头”委员会经过调查,给出了新闻真实的官方调查结果,但是关于图片真实性、新闻真实性、记者者道德与职业操守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回过头看,面对同样的一张图片、同样一篇新闻报道,如何在众读者之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读后感,要在普遍与个例中寻找共同的根本原因,就需要从人类自身最基本的视觉感受角度去研究。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了一次涵盖5个问题的问卷调查:(1)是否见过这张图片?(2)是否了解与图片有关的新闻?(3)你认为图片上的“白衣老人”在干什么?(4)对这张图片的第一感觉?(5)对这个新闻的第一感觉?

1记录式照片真实性的判断与知觉体验记忆有关

照片的交流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大类:认知类、心态类和情感类,其中记录式照片主要是被表现物体或景象的翻版,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就是认知,即让观看者看到景物、事物是什么样子。新闻类与纪实类照片都属于记录式照片。

以《挟尸要价》为例,经过问卷调查,当完全没有接触过此图片与新闻的读者阅读完图片,第一反应或者是第一句评价认为是“可能是假新闻。”或“这不是真的吧?”占82%,了解此新闻的读者第一反应是“据说是真的。”占70%,剩下30%则对官方调查结果表示怀疑。由此可见,记忆中的体验在真实性的判断上,对读者起到了影响。当面对一个没有知觉体验经历的事物时,人们会不自觉的倾向怀疑其真实性,这一过程与事物自身的真实性无关。

在《挟尸要价》事件中,当时读者在阅读完这张图片后,对于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转而对于该报道的真实性表示出怀疑,这个过程从人类视觉感受角度来讨论,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读者没有相关视觉体验经历,这个反应是完全符合人类心理特征的。

2感觉准备影响感觉

感觉准备,就是一个人在观看所想看或者要看的事物时所需要的一个条件,以便更好的感受它,而不是对它作出反应。简而言之,感觉准备就是人在感觉前的准备。一个人为了更好的理解某事物,他必须将该事物与自己记忆库中现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记忆中没有相机这个种类,当人们把一台相机拿给他看时,他就无法像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理解它。

抛开《挟尸要价》这个题目以及相关的报道文字单看图片,一个“白衣老人”站在船头,船边挂着一个落水的人,在往岸边驶去。由于抛开了题目与报道文字,图片内容简单,刺激相对明确,沟通性较强,读者准备理解所需的感觉输入就相对较少,有58%的未接触过该新闻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我们熟悉的“白衣老人”将落水的人打捞上船,正准备靠岸,伸手示意岸边的人避让这样一个景象。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合乎人们生活经验与常识的,也就是说,是符合人们视觉体验记忆的。

3感觉防卫让人具有倾向性

所谓感觉防卫,就是人运用感觉系统来避免威胁性刺激的一种心理过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注意到,人们用来抵御威胁以保护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其中包括抑制、投射、反应、注视以及后退。所有这些行动均有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否定或歪曲现实;第二,无意识的进行。感觉防卫就是抑制中的一种形式,用来防止不愉快的情景变成有意识的现实。

《挟尸要价》新闻本身而言是一个负面报道,反应了社会的阴暗面,而“挟尸要价”这种行为本身就冲破了人类道德底线。当整个事件经由一张图片表现出来时,这张图片所附带的信息是负面的,会带来威胁性的刺激,引起人们的忧虑、不安以及愤怒。而人们就无意识的采取一系列保持自尊和防止焦虑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感觉防卫,认为自己感觉到的不是现实,图片所带来的威胁性刺激都是虚假的,整个新闻也是虚假的。

4文字对于感觉的引导

《挟尸要价》争议最大的就在于其文字部分,由于图片本身只能够反映这个事件其中一个时间节点,所搭载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要还原整个事件仅仅依靠图片是无法实现的,就需要辅以文字来进行说明,而文字本身对于读者就起到了感觉引导的作用。相关事件报道在2009年通过《华商报》刊发时,并没有引起相关的争论,经过2010年“金镜头”奖之后,整个事情的争论才渐渐扩大开来,相关文字叙述就是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在2009年刊发时,图片是与新闻稿相互配合,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个再现,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闻主体身份出现,新闻内容包含了一系列亲历者的采访,比较充分详实,由图片来补充说明和再现新闻现场的景象,并没有使用《挟尸要价》这一图片名。而在“金镜头”评选中,新闻图片被简简单单的附上了《挟尸要价》这一题目,以及短短几十个字的说明,在这里,图片成为了整个新闻的表现主体。

这里就需要了解图片与视频在给与人感觉准备上的巨大差异。图片所展示的是摄影师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所发生在镜头之前的情景。读者无法从图片中了解在拍摄之前与之后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图片的内容来想象。而新闻与纪实图片都追求“决定性瞬间”,要求摄影师在高潮发生的瞬间按下快门。而读者在直接阅读图片时,将直接接受“决定性瞬间”所带来的直接刺激。对于缺少相关感觉体验的人,是基本没有任何感觉准备的就直接面对强烈的刺激,就会导致读者直接作出反应而不是更好的去理解整个事件。视频则可以通过对于事件整个过程进行描述来解决感觉准备不足的问题,从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发生到最后事件平息。

所以图片本身仅仅是这个事件中的一个瞬间,依靠那短短几句说明无法再现整个新闻事件。在缺少相关文字叙述的引导下,感觉防卫就会突现出来,引发了“假新闻”的争议。

5结语

由2010年“金镜头”奖最佳新闻图片《挟尸要价》所引发的争论,事件本身就是基于不同读者间的视觉感受的不同,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心理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当官方给出相关调查结果后,依然会有大量怀疑与讨论的原因。视觉感受更多的源自每个人不同的视觉经历,所以充实视觉经历,提升自己的视觉记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长见识,就能让自己拥有充分的感觉准备,不再被那无意识的感觉防卫蒙上了眼睛。

参考文献:

[1] 陈伟.法律与道德的理性反思及其批判―以“挟尸要价”行为分析为切入点[J].辽宁大学学报,2010(02).

[2] 陈力丹.“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记者, 2010(10).

[3] 施特勒贝尔.摄影师的视觉感受[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

视觉引导范文第2篇

对于新闻版面,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的要求是:“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

这实际上是中国新闻奖对报纸版面的评选标准,当然,这个标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原则,具体评选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细化。同时,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不断吸收全国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中进行业务创新和探索的成果,又反过来引导和促进新闻工作者的实践和创新,这一点在报纸版面评选中体现得更是十分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报纸版面的设计思路是重内容、轻形式,重品读、轻视觉的,简言之是“内容优先于形式”。从前些年版面获奖作品来看,内容丰富、分布均衡,形式端庄、风格稳重的设计特点似乎最受青睐。而最近几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视觉效果,许多报纸的版面编辑适应这一特点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推出了不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体现时代精神、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报纸版面。从这些版面上,我们看到报纸版面的设计理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种以“形式引导内容”、“视觉传递内容”为基调的版面设计理念,其基本手法是一个版面只集中地突出一个或两个主题,同时运用“重彩”、“大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种从设计理念到具体方法的创新有效地提升了报纸版面的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近三年,一些主题集中、活用图表、视觉效果强烈的版面作品,在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的评选中屡获大奖,说明“形式引导内容”、“视觉传递内容”的版面设计理念受到新闻媒体和新闻学专家的广泛认可。

下面试举几例分析。

1.2010年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中国日报》9月9日6、7通版(图1)

这个获奖版面是一个跨版设计,内容为记者亲历国庆阅兵村,其主标题为:多年的筹划,多月的训练,只为那一日的绽放(Years of planning, months of training,…DAY OF GLORY)。

作者用10幅精彩的照片和简短的文字,形象、精炼地反映了阅兵村战士们为国庆阅兵所做的努力。在整体布局上,为突出展现阅兵村战士们的艰苦训练,特别使用了一张战士布满汗水的脸部特写照片作为底图,突出展现了战士刚毅的表情、坚定的目光和鼻尖欲滴的汗水,视觉冲击力很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版面在设计理念上非常明显地体现了重彩大图、“形式引导内容”的思路,以整版的战士面部特写作为底图,不仅吸引读者眼球,而且让战士的目光引领读者阅读整个版面,取得了“视觉传递内容”的良好效果。在其他照片的选择和运用上,注重以图叙事,以情动人,既有集体训练、整齐划一的宏伟场面,又有战士们互相帮助、亲如一家的感人细节,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阅兵村战士艰苦训练中的生活情节。特别是版面下部最右边的一幅照片,反映一位战士正在处理脚上的伤疤,照片只集中展现了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撕开脚上的纱布,却给人以强烈震撼。

这个版面的文字运用也很讲究。版面左侧以黑色为背景,文字主颜色用白色,但使用黄色重点标出了标志性数字,以类似图表的形式言简意赅地说明了阅兵筹备过程中的细节。整个版面图片多而不乱,视觉冲击力强,文字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

2.2011年版面一等奖:《中国日报》12月4日1版(图2)

这个版面在设计构思上勇于创新,据说是由设计者从家中拿来各种谷物、豆类,自己动手用谷物、豆类拼出了一幅中国地图,然后拍成照片完成设计,整个版面形象生动地诠释了“FEEDING CHINA”(中国粮食生产)的主题。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尽管它似乎打破了传统的以新闻照片、图表和内容为主的设计模式,但仍然是遵循“形式引导内容”、“视觉传递内容”的设计理念,利用“重彩、大图”体现主题。

粮食问题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问题。作为一个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国家,粮食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巨大。《中国日报》在报道中国粮食生产问题时,在版面设计上兼顾视觉冲击力和报道内容的严肃性,创意独特,设计新颖,文字与图片布局合理,图片形象地表达了内容。该版刊出后即引起国内外读者和设计界的热烈反响与好评,并在国际新闻设计协会举办的2012年度全球版面设计大赛中荣获“Award of Excellent”奖项。

3.2012年版面一等奖:6月25日《河南日报》4 -5版“龙・舟”特刊(图3)

2012年6月24日,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深海潜水方面双双获得突破性成就: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020米,创下世界同类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两项伟大成就在同一天取得,值得全国人民自豪,更值得新闻工作者大书特书。然而,如何将这两个新闻事件通过版面结合表现成为一个整体,对当天的报纸版面编辑设计无疑是一个挑战。

非常事件需要非常处理。《河南日报》在这天的版面处理上展示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将4 -5版打通,并且由传统的横连版变为竖连版。这样编排既可将神舟对接放在版面上半部分,又可将蛟龙入海放在下半部分,既具有一定象征意味,又符合常理,同时也便于阅读。二是在具体版面设计上,以贯穿整个版面的S型线条作为视觉引导,将上下两部分串联起来,并将版面分隔组合为4个部分,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显得十分灵动。S型线条上半部分仿佛是神舟探空的轨道,同时介绍神舟探空的历程回顾,下半部分犹如蛟龙入海的路径和关键节点。一条S型纽带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相关背景。三是标题与图片运用上有创新。版面正中以6位英雄的组合照片配大标题形成视觉焦点。整个版面共有3条大标题,其中《太空驾神舟九霄云外揽天宫》的大标题与《大海斩巨浪五洋深处腾蛟龙》的大标题分别居于版面的右上与左下,分别反映天宫神舟对接和蛟龙入海,既平衡了版面,又突出了主题,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字修辞的对仗之美,为版面设计效果增色不少。

4.2011年版面二等奖:《海南日报》12月30日C2-7版(图4)

这是《海南日报》策划的年度国际事件盘点“2011国际焦点・悬念”版面,它以典型的重彩、大图、活用图表的版式呈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个版面以一幅约占版面四分之三宽度的简明世界地图为背景,以5横8竖共13条红线,仿佛是地球的经纬线,在世界地图上勾勒出版面的“脚手架”,也寓意“环球时事经纬”。 5横8竖鲜红色线条划出了45个方块,将大大小小的资讯放置其中,化纷繁庞杂为井然有序,处理手法别致。用放大镜突出2011年西亚、北非问题为全球年度热点;又用10个小放大镜,提出10个国际悬念带入2012全年。整个版面设计对照片、图表、字符、线条、色彩等版面元素的运用充分、恰当,令人过目不忘。

上述四个版面都是近年我国新闻界的报纸版面设计的精品,也是体现“形式引导内容”、“视觉传递内容”的佳作。我们学习研究这些作品,不仅要注意学习借鉴其设计制作手法和技巧,更应该学习它们体现的版面设计理念,更好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研究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不断拓展我们的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多具有强烈冲击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版面作品,使我们的传播内容能够更好地入眼、入脑、入心。

视觉引导范文第3篇

回过头看,面对同样的一张图片、同样一篇新闻报道,如何在众读者之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读后感,要在普遍与个例中寻找共同的根本原因,就需要从人类自身最基本的视觉感受角度去研究。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了一次涵盖5个问题的问卷调查:(1)是否见过这张图片?(2)是否了解与图片有关的新闻?(3)你认为图片上的“白衣老人”在干什么?(4)对这张图片的第一感觉?(5)对这个新闻的第一感觉?

1记录式照片真实性的判断与知觉体验记忆有关

照片的交流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大类:认知类、心态类和情感类,其中记录式照片主要是被表现物体或景象的翻版,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就是认知,即让观看者看到景物、事物是什么样子。新闻类与纪实类照片都属于记录式照片。

以《挟尸要价》为例,经过问卷调查,当完全没有接触过此图片与新闻的读者阅读完图片,第一反应或者是第一句评价认为是“可能是假新闻。”或“这不是真的吧?”占82%,了解此新闻的读者第一反应是“据说是真的。”占70%,剩下30%则对官方调查结果表示怀疑。由此可见,记忆中的体验在真实性的判断上,对读者起到了影响。当面对一个没有知觉体验经历的事物时,人们会不自觉的倾向怀疑其真实性,这一过程与事物自身的真实性无关。

在《挟尸要价》事件中,当时读者在阅读完这张图片后,对于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转而对于该报道的真实性表示出怀疑,这个过程从人类视觉感受角度来讨论,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读者没有相关视觉体验经历,这个反应是完全符合人类心理特征的。

2感觉准备影响感觉

感觉准备,就是一个人在观看所想看或者要看的事物时所需要的一个条件,以便更好的感受它,而不是对它作出反应。简而言之,感觉准备就是人在感觉前的准备。一个人为了更好的理解某事物,他必须将该事物与自己记忆库中现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记忆中没有相机这个种类,当人们把一台相机拿给他看时,他就无法像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理解它。

抛开《挟尸要价》这个题目以及相关的报道文字单看图片,一个“白衣老人”站在船头,船边挂着一个落水的人,在往岸边驶去。由于抛开了题目与报道文字,图片内容简单,刺激相对明确,沟通性较强,读者准备理解所需的感觉输入就相对较少,有58%的未接触过该新闻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我们熟悉的“白衣老人”将落水的人打捞上船,正准备靠岸,伸手示意岸边的人避让这样一个景象。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合乎人们生活经验与常识的,也就是说,是符合人们视觉体验记忆的。

3感觉防卫让人具有倾向性

所谓感觉防卫,就是人运用感觉系统来避免威胁性刺激的一种心理过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注意到,人们用来抵御威胁以保护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其中包括抑制、投射、反应、注视以及后退。所有这些行动均有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否定或歪曲现实;第二,无意识的进行。感觉防卫就是抑制中的一种形式,用来防止不愉快的情景变成有意识的现实。

《挟尸要价》新闻本身而言是一个负面报道,反应了社会的阴暗面,而“挟尸要价”这种行为本身就冲破了人类道德底线。当整个事件经由一张图片表现出来时,这张图片所附带的信息是负面的,会带来威胁性的刺激,引起人们的忧虑、不安以及愤怒。而人们就无意识的采取一系列保持自尊和防止焦虑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感觉防卫,认为自己感觉到的不是现实,图片所带来的威胁性刺激都是虚假的,整个新闻也是虚假的。

4文字对于感觉的引导

《挟尸要价》争议最大的就在于其文字部分,由于图片本身只能够反映这个事件其中一个时间节点,所搭载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要还原整个事件仅仅依靠图片是无法实现的,就需要辅以文字来进行说明,而文字本身对于读者就起到了感觉引导的作用。相关事件报道在2009年通过《华商报》刊发时,并没有引起相关的争论,经过2010年“金镜头”奖之后,整个事情的争论才渐渐扩大开来,相关文字叙述就是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在2009年刊发时,图片是与新闻稿相互配合,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个再现,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闻主体身份出现,新闻内容包含了一系列亲历者的采访,比较充分详实,由图片来补充说明和再现新闻现场的景象,并没有使用《挟尸要价》这一图片名。而在“金镜头”评选中,新闻图片被简简单单的附上了《挟尸要价》这一题目,以及短短几十个字的说明,在这里,图片成为了整个新闻的表现主体。

这里就需要了解图片与视频在给与人感觉准备上的巨大差异。图片所展示的是摄影师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所发生在镜头之前的情景。读者无法从图片中了解在拍摄之前与之后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图片的内容来想象。而新闻与纪实图片都追求“决定性瞬间”,要求摄影师在高潮发生的瞬间按下快门。而读者在直接阅读图片时,将直接接受“决定性瞬间”所带来的直接刺激。对于缺少相关感觉体验的人,是基本没有任何感觉准备的就直接面对强烈的刺激,就会导致读者直接作出反应而不是更好的去理解整个事件。视频则可以通过对于事件整个过程进行描述来解决感觉准备不足的问题,从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发生到最后事件平息。

所以图片本身仅仅是这个事件中的一个瞬间,依靠那短短几句说明无法再现整个新闻事件。在缺少相关文字叙述的引导下,感觉防卫就会突现出来,引发了“假新闻”的争议。

5结语

由2010年“金镜头”奖最佳新闻图片《挟尸要价》所引发的争论,事件本身就是基于不同读者间的视觉感受的不同,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心理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当官方给出相关调查结果后,依然会有大量怀疑与讨论的原因。视觉感受更多的源自每个人不同的视觉经历,所以充实视觉经历,提升自己的视觉记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长见识,就能让自己拥有充分的感觉准备,不再被那无意识的感觉防卫蒙上了眼睛。

参考文献:

[1] 陈伟.法律与道德的理性反思及其批判—以“挟尸要价”行为分析为切入点[J].辽宁大学学报,2010(02).

[2] 陈力丹.“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记者, 2010(10).

[3] 施特勒贝尔.摄影师的视觉感受[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

视觉引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单目视觉 机器人 视觉检测 姿态识别

机器人柔性化系统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批量多品种加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工件三维模型辅助单目视觉实时定位是利用单目视觉的方法实现物体三维空间实时定位。

1 算法原理

1.1 物体定位

在物体定位及检测过程中涉及物体坐标系Om、世界坐标系Ow、像素坐标系、图像坐标系、相机坐标系Oc、机器人坐标系Ou,机器人末端坐标系Oe之间的转换。

相机的针孔模型成像涉及像素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图像坐标系、以及世界坐标系,假设(u,v),(XW,YW,ZW)分别是相机成像平面和世界坐标系上的一点,存在着以下转换关系:

式(1)中f为相机焦距,ax,ay分别为图像成像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尺度因子,u0,v0是图像坐标系原点在像素坐标系中的坐标, R,t分别为相机坐标系相对于标定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1.2 获取目标姿态参数

在物体实际姿态与OpenGL渲染模型进行匹配时,首先读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在球坐标系内以物体的几何中心作为物体旋转中心,每次以固定步长的角度在球坐标系中旋转后进行虚拟投影生成渲染图像。然后提取物体的最外层轮廓作为粗匹配的模板,并提取拍摄图像的外层轮廓进行伸缩不变性匹配。

获得物体姿态参数,从而得到物体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即矩阵。匹配过程中采用Freeman链码对物体的边缘进行描述,并使用成对集合直方图(pairwise geometrical histogram)进行边缘特征的表达,二者直方图采用直方图相交的方法进行相似性匹配能够获得较好的匹配结果。Freedman链码原理图与边缘的直方图表示如图1,直方图的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方式包括卡方、相关、直方图相交以及Bhattacharyya距离,其表达式分别为式2,3,4,由于各个姿态之间相差较小,需要用较为精确地相似性度量方法,所以使用Bhattacharyya距离的方式,其表_式如式4,根据得到d值得大小判断匹配程度,d值为0时完全匹配,d值为1时完全不匹配,取物体的任一位置在训练好的模板上进行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hattacharyya距离能获得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在精确参数求取时,采用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思想,将粗略估计的模板参数作为初始迭代参数,进行多次非线性迭代,便可得到精确的物置与姿态参数[10]。

采用3d打印的鼠标及其三维点云模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2 定位与图像采集

相机及机器人标定等参数可以保存到文件中,再次使用时可以重新标定,也可读取之前标定数据,视觉定位的数据显示在相应的图像中,在检测定位时可以根据检测任务输入检测位置坐标(物体坐标系中待检测位置坐标),完成特定检测任务规划。之后可以指定系统进入自动视觉定位与检测状态。

3 结论

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目视觉的定位以及机器人辅助检测系统,在零件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个性化生产过程的零件表面检测任务,为生产线零件的实时检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朱迪.基于特征点和方向向量的快速目标匹配算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2]Wang Zhongren,Lu Qingyan,Liu Haisheng. Visual recogIli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of randomly placed parts based 0n CAD model [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2015,44(S):230-235.

作者单位

视觉引导范文第5篇

设计中,视觉引导就是在一定的画面空间中视觉顺序的过程,它是各构成要素组合后对整体画面印象的反映。所以,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如何科学的运用这种画面阅读习惯,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注意,达到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广大设计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研究视觉引导是如何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的。

一、视觉搜索与视觉画面的位置

阅读者观看画面时产生视觉搜索的原因是因为视点的移动,即阅读者在观看视觉设计作品时,由于注意力的选择和视角范围限制,使阅读者必须移动眼球的视点,进而产生动态的视知觉。而版式构图的引导作用是利用观者的视点移动方式所产生的一种手段。在版式构图的形式美学中讲求其统一性,并须具备心理生理引导双重因素,以避免产生画面杂乱、画面涣散的情形。进行视觉扫描的目的是在于使阅读者以“适当的观看顺序” 将图像连贯起来寻求更意义的理解,因此版式构图的目的除美感的表现外,最主要在于建立阅读者在视觉上的秩序感,达到较快的画面搜寻效果,使视觉传信息传达的更有效率和更加快速地理解信息传达的意义。

二、视觉的焦点

视觉的焦点也就是视觉的中心,它不同于几何意义上的中心点。我们画一个长方形用眼睛的测量来找出长方形的视觉中心。并在此画面中画一个点,这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中心。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其交叉处画一点,这一点叫画面的几何中心。我们会发现画面视觉中心比画面几何中心要高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画面时,首先会把注意力放在视觉的焦点上,然后顺着阅读的方向与角度的倾斜来发现视线的进程。

在设计的处理上,表现在以强烈的形象与文字独自占据画面的视觉焦点,从而使平面广告设计的主题更为突出。另外在画面中,文字、图形的聚散,强烈比关系和特异的构成,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视觉的焦点。其次视觉的向心、离心的运动也是焦点视觉引导的具体表现。只是不同的版式构图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反映画面主题的图形和文字居于几何中心时,画面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表现为既庄重又呆板;当居于视觉的焦点时,有视觉心理的当平衡和舒适感;当偏左或偏右时,产生向心的移动趋势,过于边置也产生离心的运动感;当上下边置时,有上升或下沉的心理的感受。总之,在进行创意设计时,要合理运用视觉的焦点,使设计作品更加精彩动人。

三、视觉的关注点

在视觉版式构图中加强特定视觉元素间的对?统一关系,以达到突出且具有动感的效果,使其成为画面中的视觉重点所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关注点。因此可知对比手法的设计目的在于建立视觉重点。在文字辨识的研究中提及,当观者视线位置位于最佳辨识的位置时,可以有效缩短理解语意的时间,相同的视觉画面中,当阅读者的视线可快速的被引导至版面的视觉重点位置上,即视觉关注点,可缩短读者对信息搜索的时间。

四、画面的视线移动顺序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各种视觉元素不断的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由于形态和色彩的张力对视觉画面的刺激,引起视线的不断移动和变化,这种视觉移动顺序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由于运动的整体形式不同,主旋律也不同,就有不同的顺序安排。根据运动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视觉顺序、曲线视觉顺序和反复视觉顺序。直线视觉顺序是画面中有直线方向的视觉元素做视线引导,引领观者的注意,以达到宣传目的。

阅读者的视线移动具有离开起点后,向左及向上移动的倾向;依顺时钟方向移动;喜好水平移动的倾向。

阅读者的视线有 60%的时间停留在画面上方约55%面积上,其余40%的时间则停留在画面的下方的位置。

阅读者的眼睛停留在画面各位置的时间比?分别是左上方占40%、右上方 占20%、左下方占25%、右下方占15%。

阅读者的视觉动线起点位置大约位于画面中央上方偏左 1/3 的位置上。

根据视觉习惯,眼睛的运动在画面无构图的状况下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因此阅读者的视线由画面的左上方开始移动到右上方后,往下至左下方后移至右下方的Z型搜索路线为主。

结论

视觉搜索是由阅读者的经验、特征和导引视觉元素的方式呈现以及画面位置,以策略性的引导视觉移动进行搜索作业。在视觉画面的相关搜索作业研究中可发现,阅读者的视觉搜索路径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方向进行。

画面的平衡、统一、动向和对比的设计原则以及视觉重点即视觉关注点的建立,可引导阅读者以特定视觉次序的视线移动方式,达到有效信息传递的目的。

反均衡的心理张力与先前所提画面中不对称的平衡设计以及对比原则的应用原理相类似,可有效利用视觉元素间的位置、方向、空间、重心的关系,在版式构图中以不对称以及对比的配置方式建立起具有一定秩序性的和谐感,营造成阅读者的视觉张力和视觉刺激的效果,以达到引起阅读者注意与视觉引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敏,杨奕.版式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方新普.视觉流程设计. [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视觉引导范文第6篇

平面广告设计与视觉艺术都属于二维空间上的视觉传达,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广告的信息要想快速准确的传递给观看者,那么视觉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不能认为视觉引导只是广告中的辅助作用,其实视觉引导直接关系到广告的宣传效果,通常观看者的审美意识都不是很高,所以我们的视觉引导范围应该更加贴近大众,让多数人群感受到广告设计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说视觉引导是关系到广告的艺术服务是否达标。

二、平面广告设计对视觉的引导

首先,观看者的视觉在观看广告画面时会根据视点的移动随之产生视觉的收集,简单来说,也就是眼前的事物发生改变,观看者的思维和视线也会进行改变,当广告引起了观看者的注意时,应该控制广告的受视范围和视点,从而让观看者的脑子出现动态视觉。通过广告款式与结构的引导,利用观看者的观看方式产生购买的欲望,这也是广告的一种主要手段。款式构思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美学在广告中得以体现,还建立在观看者的阅读顺序上,让视觉表达更加有效和快速,在快节奏的生活或工作中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一点。其次,视觉的焦点也是指视觉的中心点。观看者在观看广告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建立视觉中心点,也就是视觉焦点,随后才是广告的观看,其观看的顺序是根据视觉焦点和观看爱好展开的。平面广告的设计是要把视觉焦点进行突出设计,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全面的展示出来,再围绕突出点进行随后的设计。另外,广告画面中,文字与图像的聚散都可以形成很好的视觉焦点,让观看者更快地找到观看中心。不同的心理感受是根据不同的版面构图和设计思路而产生的,广告的向心力、离心力造就了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视觉焦点的良好运用,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平面广告更加的吸引观看者,并且对广告进行了解。最后,通过视觉版面的构图,能够使用视觉各个元素之间的对立关系,表达出广告突出、动感的要素,让其中的部分元素成为广告的重点部位,也就是广告设计者们通常所说的视觉关注点。所以我们可以很好的使用对比手法,那么我们就能更容易的发现视觉关注点。当广告视觉中心点与观看者的关注点保持一致的时候,观看者理解广告的时间就会大大的缩短。在同一个视觉画面中,广告的重要位置要快速的吸引观看者的视线,这个重要的位置就是指关注点,由于关注点的存在而全面地减少了信息的搜索时间。

三、各种视觉要素的合理应用

广告的设计往往是要综合各种不同的视觉要素,从而达到广告设计的最佳,不同的视觉要素也是指不同的设计方案和加工材料。现代化的社会中,单一视觉的广告很难得到关注,不同的色彩的融合、材料的反差、造型的独特着一些综合要素可以让广告信息快速得到散发,对观看者的视线和思维加以控制,让观看者产生区别和辨别的感觉,从而加深广告的印象。

四、结束语

平面广告中有视觉艺术的因子,但从本质上说,平面广告不是美术作品,而是一种商业行为,在做说服人的工作。平面广告设计对视觉的引导是功不可没的,这是一种直接表达艺术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广告的设计都要充满视觉引导的元素,保证视觉引导与广告创意之间保持着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视觉引导范文第7篇

网页国标作为网站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引导人们的行为操作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功能。本文从网页国标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阐述了要构建有效的网页图标视觉引导主要有四种设计方法:隐喻引导、分类引导、方向性引导、动态元素引导。此外,本文还就不同表现形式的网页图标的特点和视觉引导优势做了阐述。

关键词:

网页图标 视觉引导 设计方法 表现形式

中国分类号:J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48-03

网页是一种采用图像性的方式来呈现的互联网用户操作界面,其中图标的设计对于建立网页的界面逻辑结构和视觉表现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Patrick McNeil所说“图标是非常小的可视控件,它们的唯一用途就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大量的信息。”。浏览者从图标获取信息比从文字要快,语言不再是障碍,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解读。把信息解构重组后再用图形图像表达出来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浏览者的欢迎

一 网页图标的基本功能

在网页的浏览过程中,浏览者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已经浏览过哪些内容,又或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时除了网站的主导航外,网页中各种图标的存在是最直观、最便捷的引导和传达信息给浏览者的方法之一。国标相对于语言和文字,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和优势。浏览者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网页上的图标,他们会根据其形状和色彩进行相关的信息联想,于是图标便以图形、文字、色彩、语言多种形式存储起来。网页图标借助人们对视觉形象的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来传达具有特定内涵的信息,并引导人们正确便捷地操作网页。网页图标的这种优势使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水平的浏览者都易接受,也更便于浏览者记忆。所以网页图标的基本功能应是以图形化的方式构建视觉引导,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引导人们的行为操作和信息获取。

此外,网页图标图形化的设计不仅能以结构化的形式更好地让浏览者理解信息,而且还会给浏览者带来更加有趣的浏览体验。这种情感化的体验是更深度的内容加工和功能设定,能为网站的品牌认知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 网页图标视觉引导设计方法

目前网页的展示平台已不仅仅局限于PC端,还可以在移动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上进行操作,其视觉呈现和人机交互也变得更为复杂。但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的网页浏览,实验均表明,用户不会花很多精力来浏览网页,而只是会扫描―下界面,来寻找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内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导浏览者获取信息,网页图标必须建立有效的视觉引导设计方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说,真正影响用户的显性人格并非是理性,而是在各个生理时期形成的潜意识因子。由此可见,网页图标如果可以与人们现实生活经历中的潜意识因子相呼应,那么当浏览者看到网页界面时,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吸引,接受引导,捕获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设计的网页图标与其所传达的信息在浏览者的认知中匹配度更高。

(一)隐喻引导

“图标的视觉符号需要与它指代的功能相关,这样可以令使用者产生联想,从而激发使用者的形象思维,提高图标的使用效率。”。但是设计师在为网页界面设计图标时会遇到很多人机操作的抽象概念,比如上传、下载、分享、收藏、评论、提交等,这些概念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直接对应的物体形式,这就需要设计师运用隐喻。“从词源上看,‘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即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含义;或者用一个词来暗示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隐喻是语言学修辞的一种手法,是在某类事物暗示下的一种对另一类事物的联想、认知和体验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设计是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通过图形界面传达抽象信息的难题,使界面设计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设计师借用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化的,对于事物的知识(视觉、功能等)进行提炼,概括简化为网页图标的形状,让浏览者在网页场景中能够通过条件反射简单快速地对所获网页图标产生联想,对信息进行自然匹配,从而在网页场景中自然地做出反应。网页国标的隐喻引导选择的设计要素多是从功能出发,寻找与之可以在功能与操作信息上有关联性的事物进行隐喻设计,让各种设计要素以浏览者能理解并能帮助想象的方式沟通,让人们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隐喻引导可以帮助浏览者更快地理解图标的含义,提高操作效率,避免误操作。此外网页图标的隐喻引导,应具有跨文化的认同。如一个向下箭头的网页图标就是基于人们对方向性的普遍认同,引导浏览者在网页情境操作中对下载功能的联想和认知。信息匹配度高的隐喻引导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网页图标的识别度,还可以由于其易学性和易操作性能给浏览者带来使用过程的愉悦感。

(二)分类引导

视觉流程是网页界面设计的重要内容,“网页界面的条理性、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合理的视觉流程。视觉流程是视线随着页面各构成元素在空间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的过程。当浏览者注视页面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按照各个诉求内容一步一步地阅读,这条无形的视觉空间流动线就称为视觉流程。”。在网页视觉流程的建立中,网页图标是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图形化的视觉元素吸引用户选择和点击,从而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网页图标可充分利用其形状、色彩、大小及视觉元素的相似性或统一性进行分类引导,牵引浏览者的视觉和操作路径。如图1,当网页需要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中引导浏览者点击查看更多信息时,通过用一个“+”所做的网页图标在形状、色彩上的统一性可快速地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并通过联想在情景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认知,引发选择和点击行为。

(三)方向性引导

在网页的浏览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存在操作复杂和步骤较多的交互任务,浏览者如果没有清晰的视觉引导,会造成诸多操作失误。这种未知和不可控的情况总会令人不安,甚至导致心理挫败。相反,清晰的方向性可以提升浏览者操作的效率。因此为了增强浏览者的可控感,网页界面需要预先提供一些提示,让浏览者建立预期。网页图标可以通过带有方向性或数字类的图形进行视觉引导,建立明确的方向性,在陌生的网页浏览环境下为浏览者指引路线,如图2。同时还能告诉浏览者,要完成交互任务一共需要多少步骤,你所在的步骤是哪个,还有多少步骤可以完成。通过网页图标的方向性引导,可以让浏览者对网页的交互任务操作有个预期,并得到及时的交互反馈。

(四)动态元素引导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其所著《情感化设计》这本书中就提出“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让人感到愉悦。”。情感的愉悦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界面图标设计不只是只有功能的描述,还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6。在符合功能调性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一些特征化娱乐化的动态视觉引导往往能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动态元素的网页图标所带来的视觉关注和引导效果也会变得更加强烈。网页图标的动态设计多为形变,即对图标进行大小、形状、透明度、明暗、颜色的改变。在确定了动态设计的大体形态后,节奏速度以及执行的时间就是需要细抠的部分。网页图标的动态元素可采用具象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隐喻,用简单直观的形式提升浏览者的情感体验。但动态元素引导只是辅助表达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还是引导浏览者聚焦网页信息,所以最好是能与某一交互操作的提示相结合。如图3,在为网店设计的电子领券图标上加入了一只在招手的卡通爪子,动态元素的引导生动而信息明确,点到为止又抓人眼球。

三 基于视觉引导的网页图标表现形式

网页图标具有美观性而又不失实用性的功能,但每一个网站因为其行业和信息类别的不同,网页图标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不同表现形式的网页图标在视觉引导设计上的优势也各有不同。

(一)拟物化网页图标

虽然隐喻性引导对于网页图标设计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不过有时根据网页整体的设计风格定位,拟物化的网页图标也是很好的选择。拟物是一种在设计中融入真实环境的模拟设计,是最直接的借鉴现实世界的表现形式,能让用户第一眼就认出这个是代表什么东西,用途是什么。拟物化网页图标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引入到网页设计中,让用户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操作网页,有效地实现图标与信息的自然匹配。拟物化网页图标主要从对象的形状、材质、颜色、环境光照等方面入手,在视觉设计方面表现得精巧而考究。拟物化网页图标不仅有较强的视觉震撼力及亲和力,还能减低浏览者的学习成本,有效引导浏览者正确操作。如图4中,逼真地放大镜让浏览者一眼就能判断在网页的这个位置可以进行信息检索。拟物化网页图标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但是拟物化并不意味着要100%还原物理世界的真实质感,而是需要通过强调提炼、概括和简化,突出与夸张本体的本质特征。如果过于追求细节处理,就会给浏览者造成视觉和认知上的负累。基于拟物化网页图标所要展现的细节较多,设计元素较为复杂,它更适合在PC端显示的网页中使用。

(二)扁平化网页国标

扁平化网页图标指的是借助于抽象的点、线、面、体来构成象征性或者模拟性的图形,这样的抽象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现图标所要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特殊含义。扁平化网页图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强化对网页信息的传递,弱化网页界面中无效元素的干扰,让浏览者的目光快速聚焦到所需信息上。如图5,右侧的几个单线条抽象图标的设计,可以在最小的屏幕空间中引导浏览者关注相关信息,如购物车、个人资产、关注品牌、收藏产品等。此外,在简化图标造型之后,扁平化网页图标的颜色也成了一大表现要素。通过色彩的相似、对比引导浏览者识别网页信息,并带给浏览者活泼、愉悦、生动的感觉。扁平化网页图标最大的优势就是给网页的内容展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其占用的屏幕空间少,也为浏览者的交互使用提供了更为简单的操作步骤,浏览者可以在所在的任何页面通过相关图标进行一些网站的快捷操作。扁平化网页图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尺寸变化对像素精度的影响,它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设备的屏幕,非常适合在跨平台的响应式网页设计中使用。

(三)文字类网页国标

文字类网页图标是采用有特殊含义的文字或者字母和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来引导浏览者关注信息。文字具有强烈的视觉记忆性。文字类网页图标通常采用简洁的图文表现形式,配以色彩的差异化使用以达到视觉引导的功能。如图6,天猫网站中的文字类网页图标,采用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将其做成类似中国印章的图形表现,令浏览者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在全站中任何位置再见到这样的图标,即使没有旁边的文字说明,也会对其功能非常明确。

(四)数字类网页图标

数字类网页图标可分为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网页图标。相对于汉字和拉丁字母,数字所表达的功能更加纯粹和单一,多运用在计数和排序时给浏览者视觉流程的引导。但在一些情况下,数字类网页图标会根据网站中的一些特定功能来呈现特定的信息。如图7,天猫网站中的数字类网页图标,简单的数字在网站中成为一种约定性记号,配以醒目的色彩使其中的信息更加清晰、醒目。四结语

视觉引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翻译教学;引导; 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06-01

1.翻译是一个综合的,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复杂认知过程,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

其过程是将原语义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标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标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组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即,分析,转换和重建。如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因此,译者除需具备双语语言,文化知识,审美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外,还须具备一种很重要,很独特的能力:转换能力。为了获取所需的翻译效果,译者要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新场景,同时还能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处理变化中的情景。从而将译文用目标语尽可能准确,完美地再现。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语句结构讲得头头是道,但翻译出来却是错误百出

这是由于语法规则学习在先,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受其约束,形成了固定的语法思维模式,难以透过表层结构,扑捉深层结构的意义造成的。因此,要做到脱离源语言外壳,进行意义的转换,首先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视觉来认识语言。译者需具备一种由不同技能,知识构成的宏观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与干预来获得。

3.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动态活动,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出发,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经验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研究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的关系

探讨语言的表达形式及其具体含义和发展规律,并研究与一切认知活动相关的语言从产生、学习到使用、理解的全过程,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解决语言推导问题。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教师从认知观角度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和干预,让学生对学习材料分析,归纳或转换,并在其过程中产生推理,演绎,组织和总结,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概念系统差异的主体认知,从而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借助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作为启发性手段或指导思路开展教学,并在产生,获得,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推导最有价值的关联意义,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我们可从词汇及语言理解方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认识,以增强语言联想,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4.1 加强词汇原型意义讲解,增强词汇学习效率:翻译过程中,词汇少是影响翻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扩大词汇量已成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引导教与学。即:以某个词的语义原型为基础或核心意义,进一步引导学生延伸或辐射出其它词义,词义的抽象程度随之不断提高。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如:head一词,可映射出多个含义:"个人""顶端""首脑""标题""硬币的正面""朝向""迎面击来的"等。因此,在讲解多义词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原型词义意义的讲解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原型词义的理解辐射出这个词更深层次的意思。这样做能让学生利用本身所具有的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探索掌握词汇意义,增强驾驭词汇的能力。

4.2 引导学生外延思路,增强语言理解:在翻译中,译者最困难的是从原语文本中抽取概念。意义,并将译文基于概念意义重组。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语义洞擦力,对原文进行深层分析,译者才能保障译文表达到位。

根据认知理论,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借助头脑中已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完全陌生环境下,也会尽力从某些认知模型中提取相似的经验来认识新环境及新事物。自动搜寻出与自然界最接近和最匹配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翻译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再范畴化的翻译策略,进行思路扩大化,外延化。对特定对象的成分,属性及其之间关系产生认知。这样才能灵活应变,根据源语篇的文本特征,创作出相应的译文。如: See-sawing between partly good and faintly ominous, the news for the next four weeks was never distinct.从那以后的四个星期内,消息时而部分有所好转,时而有所不妙,两种情况不断交替出现,一直没有明朗化。(see-saw 在英文中本来是"玩跷跷板"之意,但在这里如果直译,则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无法同后面内容联系起来。因此,这里我们应该透过原文的现象去认知原文的精神实质。将see-sawing 翻译成"不断交替出现"。)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及其规律,探讨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的关系,其观点为我们英语翻译教学展开新的视觉,对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引导和干预,才能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调整思维,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 Danks,J.H.Shrev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lsation and Interpreting, [M]

[2] 束定芳, 语言的认知研究 [J] 外国语言文学,2003,3

[3] 肖坤学,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作者简介:

视觉引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屏幕信息;图文重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41-04 [DOI]10.39690/j.issn.1009-8097.2013.01.009

引言

教师授课时运用激光笔的光斑、移动鼠标的光标或指点屏幕的手势来吸引受众视觉注意,这是一引导信息。这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是教学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有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投影机呈现的信息一起构成屏幕信息。目前,已经上线的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所呈现的屏幕信息绝大部分只有投影信息而不含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随着视频公开课上线门类的拓广,理工、医学等非人文学科的视频公开课上线已成必然,这些学科的投影信息都有信息量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屏幕信息中包含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不仅是受众学习所必需的,也是今后开发视频公开课应该表现的。对此,后期制作人员应该改变观念,认识到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对受众的重要性,从而通过非线性编辑等软件,以引导信息为依据,用制作图文的方法对引导信息进行重构,使远程受众能够在终端上感受到引导信息给学习带来的帮助。

一、视频课程常见几屏幕信息提取方法

在以往录制课堂教学视频中(主要是精品课程),有三投影屏幕信息提取并切入视频的方法:

1.拍摄法

用摄像机直接拍摄屏幕。这做法的好处是屏幕上的信息和教师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一并被摄入,受众从屏幕上除看到教学信息外,还可以看到教师发出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不存在画幅4:3或16:9)的差别。缺点是,拍摄出来的屏幕画面比较模糊、色彩暗淡、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不够明显。

2.VGA采集法

这方法利用VGA信号和视频信号的转换设备,将计算机输出到显示器或投影机的VGA信号多分出一路给转换设备,再将这已经转换成视频信号的投影信息插入教学视频中。这方法的优点是,投影信息画面清晰、色彩还原好、能真实表现,尤其一些动画也可以很好地表现。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类录播系统几乎都采用这方法。但这方法存在着三比较大的缺陷:一是教师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必须通过移动鼠标来实现,教师只能弯着腰来移动鼠标,严重地损坏了教师的正常教态(视频公开课希望教师站着讲授)。二是当PPT显示出一条线(由一个像素大小的点连成的水平直线)或字的横笔画,会因PC机的分辨率高于现行标清视频水平分辨率的缘故,使得一个像素连成的水平直线或字的横笔画出现丢失,这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的正确传达,让受众产生困惑。三是PPT为4:3画幅而摄像机为16:9画幅的情况下,使受众在终端看到PPT等投影信息时失去原有的图像比例。这些都可能对教学信息产生误解。

3.图片插入法

方法是将投影信息转换成JPEG或其他格式的图片,然后在后期编辑中将其插入视频。这做法的优点是,画面极为清晰,插入简单。缺点是投影信息中原有的动画及教师的引导信息难于实现,也可能存在画幅不一致的问题。如果在投影信息的图片中用图像软件对其画幅转换,将出现图像变形或遮挡。

上述三方法共同的、最主要的缺点是:缺少教师发出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在屏幕信息显示中的表达。这个缺点是由目前技术条件所限引起。

二、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在终端显现的必要性

“视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对视觉信息是分层次进行处理的……,对于观察者来说,并不是全部的外界环境信息都是重要的……,所以在分析复杂的输入景象时,人类视觉系统采取了一串行的计算策略,即利用选择性注意机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尽快地使当前所需的教学信息纳入受众视觉系统的选择性注意机制中,减少受众捕获所需信息的时间。

“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知,人们寻找信息的时间主要与两因素相关:一是反应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有关。刺激的性质对反应时间有直接影响。二是选择反应时间与刺激物的数量和差异程度有关。刺激物的数量越多反应时间将更长;刺激间差异的程度越小对刺激进行辨别的难度也越大反应时间就越长。教师发出视觉引导信息第一个作用是增加所授信息点的刺激强度。这自然缩短了学生对该信息点的选择反应时间。第二个作用是帮助学生从PPT画面上数量繁多的信息点中尽快找到所讲授的信息点。”教师发出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符合了人类视觉系统选择性注意机制。

显然,“利用……亮度极高且色彩夺目的激光笔、或极为形象的手势都是增大所授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的差异,缩短学生对该信息点的选择反应时间。”“因此,教师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对学生视觉注意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将非常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有效缩短学生对该信息点的选择反应时间,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到所需信息并对其理解掌握,对促进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视觉引导信息作为教学视觉信息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进行适时、准确地传达,对受众的学习是不利的。

在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方面,“视觉信息和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对学生的信息接收、加工、理解占90%以上的作用(高于特瑞克勒提出的83%,其原因是多了视觉引导信息)。”因此,视频公开课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知道受众将在什么时间点上对视频信息资源有什么样的要求;同时,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于合适的时间点上适时地提供这些资源给受众,即重现了视觉注意引导信息。

由于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定位于在校大学生和社会普通大众。因此,有很多非该专业的受众点播收看相关视频,在受众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投影屏幕展示的信息对部分受众而言深感陌生和困惑,这时若在投影屏幕的相关信息点上出现教师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不仅能有效地缩小受众之间背景知识的差别,帮助他们学习,更能在心理上缩短和这个专业的距离,受众会更喜欢这样的课程。

三、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视频图文重构

1.前期准备

视频公开课视频图文重构的创作阶段放在正常的视音频剪辑完成后进行比较合适。因为,一堂课录下来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对画面和声音编辑,如果先做好图文,则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入出点会因为视音频的编辑而出现错位。所以,在视频公开课视频图文重构之前应将视音频编辑完成,并请任课教师对视音频进行审查。这个审查是必要的,因为对视音频编辑修改都有可能造成时间长度的变化,最终导致重构的图文与授课内容不同步,也可能因视音频的改变而需要修改已经重构的图文。

2.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图文创作理念

教育视听资源的构建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从艺术层面上看,……是一创作,一新的思维方式。”它不应照着教师提供的PPT直接做成图文,而是需要制作者和教师在图文创作软件能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原先的PPT进一步理解、拓展,加进新理念的创作。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采用多方式来表达视觉注意引导信息,而不仅仅是光笔的单一色彩和单一光斑。二是通过后期的、与内容更贴切的重构,能更有效地引导受众的视觉注意。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有多不同的重构形式,从而比PPT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内容。参与重构的人员对视频公开课的内容绝大部分是陌生、充满好奇的,他在重构的过程中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看懂、理解了投影信息(如PPT),一般的受众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达到了视频公开课面向大众的目的。这图文比原来的PPT除了外观更丰富多彩、易于接受外,还更能让受众接受和理解、促进受众学习。

重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工作人员首先要考虑到受众需要这样的信息,其次要在不对原稿做出有歧义的改动后,对所重构的引导信息的构图、色彩、信息表达等美学工作有深刻的把握和正确的应用。

3.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出现时间点的分析

(1)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入点:教师刚讲述到他认为需要发出视觉引导信息时,会将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发送到屏幕的某一点上。我们称之为“引导信息入点”。

(2)中间阶段:当在讲述这个内容的过程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不一定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点上,这除与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相关外,还与教学内容、受众接收程度等有关。这个阶段称之为“中间阶段”。

(3)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出点:当教师讲述完这个内容后,一般不会对该内容再重复发出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随着讲述内容的推进,受众的视觉注意将会转移到其他信息点上。这个时刻,可称为“引导信息出点”。

视觉注意的入出点是我们重构图文的起止点,中间阶段则是图文重构式样展示的阶段。

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除了在教师有意的时候才发出外,有时教师把光斑投向屏幕并不是指向正在讲授的内容,而是习惯性地或机械性地将光斑随便投向屏幕,在重构引导信息时,应根据授课内容正确地分析、判断与选择。对与正在讲授内容不符的光斑,不要将他们认定为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给予重构。

4.视觉引导信息出现时间点的提取

在视频公开课的编辑工作中,我们无法从三个机位(“采用多机位拍摄,三机位以上”)的视频素材找到视觉引导信息的入出点,也同样无法从VGA采集法或图片插入法中找到视觉引导信息的入出点。即使在场的摄像人员也无法记住全场每个引导信息的所处位置和入出点。因此,这就使得采用摄像机屏幕拍摄法成为提取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所在位置及入出点的唯一方法。做法是在投影屏幕的正前方架设一台摄像机(我们称为屏幕摄像机)对着屏幕拍摄。当开始授课时,该摄像机与其他三个机位的摄像机一起开始记录视音频。它记录的内容是视觉引导信息和教师的同步语音,作用是在后期重构引导信息时作为参考。该摄像机的光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看清投影信息。音频信号可以采用机上麦克风记录。

5.同步时间入出点

同步需要一个共同的参照点。我们依据主摄像机和屏幕摄像机在同一时间点上记录的音频信息是同步的特点。在重构编辑时同步时间入出点的目的是,将屏幕摄像机拍摄的视音频与其他三个机位的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音频同步。视频公开课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图文重构需要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完成或用第三方软件开发,然后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插入。首先,把主摄像机位的视音频上载到时间线AV1轨道(学生机位和全景机位所占用的时间线本文不涉及,故不给与描述),切去开始时不需要的部分,选出音频信息中的某一句话做标记,然后把屏幕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音频上载到AV2轨,找到与AV1轨上做标记相同的那句话后也做出一个标记,再把AV1和AV2上的两个音频标记点对齐。这样就做到了时间入点的同步点,可以正常地对内容进行编辑。在编辑过程中,AV1删除的素材时间段,在AV2轨上也要删除相同长度和相同入出点的素材时间段,以免到视频的末端出现两轨不同步的问题(这方法也可以用于时间线两轨道上任意点的同步)。如果使用同一型号、具备红外遥控功能的摄像机,通过架设适当的机位,按动一只遥控器上的记录按钮,可以同时开始两台摄像机的记录。这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地同步第一个时间入点。

6.屏幕信息的重构与视频表达

在对齐了音频标记点并对视音频进行编辑完成后,我们可以根据屏幕摄像机拍摄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重构包含投影信息、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一起的屏幕信息。如图1所示。

目前,教师用光笔发出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光斑都是圆形,色彩都是单色,常用的有红色、蓝色、绿色,相比重构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以现有光笔所能表达功能类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画圈法:当教师对屏幕上的某一个具体信息点进行指点时,常常会在这点的周围用光笔画圈圈,引起受众对该信息点的注意。在视频的表达上可以采用闪烁的圆圈图文给予表现。

(2)直线法:当教师对屏幕上的某一段话要给予特别提示时,常会用光笔在这句话的文字下边来回移动。在视频的表达上可以采用相应的直线表现外;还可以用动态的文字给予表现等。

(3)圈区域法:当教师对屏幕上的某一区域要具体说明时,常会用光笔在这个区域画圈圈。这圈区域法与画圈法的表达是不同的。假设教师对地图上的某一个区域进行圈画,我们用视频表现时,可以在这个区域用不同颜色变化加闪烁的方式给予表现等。

屏幕信息重构的视频表现手法可以分为:

(1)色彩变化法:即教师对屏幕上的某点进行讲解,这个点的色彩可以随着授课进程而跟随改变。

(2)灯光加亮法:即在视觉引导信息所指的区域中采用加亮的办法给予突出显示。

(3)闪烁法:即教师对屏幕上的某点进行讲解,这个区域以闪烁表达。

(4)动画法:除了可以恢复原PPT所出现的动画外,还可以对PPT无法呈现动画的信息在重构中采用动画的方法给予呈现。

7.重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视觉注意引导信息在重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如下问题:

(1)根据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要求,教师的每句话都要做成SRT的外挂唱词文件,播放时播放器将自动运行SRT唱词文件(Windows Media Player不能播放外挂的SRT文件),在终端的屏幕上呈现出字幕。字幕将置于屏幕的下方适当位置,每屏只能有一行唱词,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因此,在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重构中,注意在画幅的下方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免字幕出现时,遮挡了重构的内容。

(2)重构的图文中应该避免与授课信息不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广告类信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缩短受众对有用信息点的选择反应时间。

(3)在引用的图片、著作等含有知识产权的作品中,要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4)重构过程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色彩与周围信息的色彩要有明显的色差区别,以增强对视觉的刺激强度。

四、结语

视觉引导范文第10篇

在网站设计中,立即吸引受众关注的视觉内容是通过刺激驱动捕获完成的,吸引注意力的内容也许是某处创意特别的动态效果,也许是突出的色彩,也许是形态别致的图标或文字……‘,embe:叽Lcom”是美国一家儿童安全教育论坛,它主要通过音频、动画、游戏等形式传播消防、、枪械匀匕童安全防护教育。

进入网站,立即会被右上角的大斑点狗卡通形象吸引,它摇头摆脑,口吐人言,用可爱的形象、动态的效果和柔和的声音吸引受众的视觉关注。网站界面关键的视觉关注点不宜过多,一般由一到三个视觉关注点组合成一个视线运动规律。

如按照视觉关注点的图形的醒目程度依次进行视线运动,或视觉关注点版面的边框或围绕图形外轮廓进行运动,形成对版面或图形的形态认知•视线运动规律中应关注受众的心理反应,有规律、有秩序的进行信息强化和传播。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视觉运动,产生视觉舒适感,轻松而无视疲劳,这对儿童受众尤为重要;产生视觉运动秩序,形成层次感和节奏感,营造趣味氛围才能使教育信息能被潜移默化的传播;产生视觉美感,保持视觉的均衡,给受众愉悦、快乐之感,延长受众关注时间。

二、合理运用界面设计中的视觉要素

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界面设计应以儿童受众的视觉感受为根本,在设计中尽量减勿匕童认知负担,帮助儿童建立“幻想园地”和“真实记录”。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要素构建出儿童可认知的“幻想园地”;用模拟训练的交互方式真实记录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互动体验。对刊匕童来说语言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网站中过多的文字会造成厌烦感,可以用趣味的字形,结合呼应的图形,搭配富有情趣的色彩,综合呈现信息。

这样以组合的方式运用视觉要素,可以让儿童受众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构建自己的“幻想园地”。观察和体验是儿童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儿童的观察与体验中进入视野的图形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色彩鲜亮、丰富、纯度高、对比强的颜色儿童识别力和对其吸引力更强。

以儿童为受众的网站应避免大面积的白色运用,用有情感表达的文字和趣味的图形丰富色彩表现空间。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提供儿童安全教育计划活动,页面采用了活泼的插画式标识、文字样式和色彩,很容易使儿童融入网站营造的氛围中。

儿童不喜欢成人的浏览方式,他们更容易被图片、声音、视频或其他非文字的形式所吸引,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更应该在交互体验视觉要素上进行关注。

三、结论

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的内容性质和受众特征决定了网站界面设计中视觉引导规律和视觉要素的重要性。网站的建设应该运用视觉引导规律使其产生舒适感、秩序感和美感;将视觉各要素合理的运用,使其卡通化、趣味化、多彩化、情感化;进而实现将教育性内容潜移默化的传达给儿童,使儿童有更广阔的儿童安全防护知识体验空间。

上一篇:舆论引导范文 下一篇:压缩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