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1:57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1

关键词:蒙太奇 视觉传达 设计思维

检 索:.cn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在法语的解释中意为“构成、装配、升高或爬下”。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导演按照影片的主题思想,将不同的镜头创意性的拼贴剪辑合成,以达到能够使受众观看的内容更有深度,信息更为概括,内涵更丰富的影片。由于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对艺术表现的冲击力以及对艺术内涵的提升,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领域被广为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与蒙太奇灵动性的结合,更是将凝炼在这种蒙太奇表现形式里的视觉形象感性的刺激传达给信息接受者,而具体的、具象的视觉形象在蒙太奇影响下形成有节奏的概括性的视觉语言,从而产生丰富的内涵以及超具象的视觉传达设计感染力。

一、蒙太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蒙太奇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蒙太奇表现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已经无处不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中的蒙太奇。

1.广告设计中的蒙太奇

蒙太奇融入到广告设计中,为广告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这种融入了蒙太奇手法的广告更有感官功能刺激性和感染力,并能以此激发人们的联想,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例如,万宝路牌香烟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卷烟王国的龙头老大,得益于李奥・贝纳创造的万宝路牛仔形象广告(图1)。在这个经典的广告场景中,将原本两个主体之间没有本质联系的“骑着马的牛仔形象”与“万宝路香烟”艺术性地结合在一起,暗示出万宝路香烟可以彰显“勇敢”、“年轻活力”、“男子汉气概”的特征。这则广告中,正是巧妙运用了隐喻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同一时空中场景的相连镜头在表现 “牛仔形象”与“万宝路香烟”两个不同主体时,随着画面主体的变化,使相连镜头之间产生呼应的逻辑关系和紧密的联系感,引起观众的联想,并且凭借蒙太奇手法成功地打造出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万宝路香烟。

2.包装设计中的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在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在画面和包装体形状的空间展示上,在视觉元素的置构与包装体整体形状的空间展示的结合下,蒙太奇手法赋予了包装设计高度概括的信息传达价值。

日本顶级包装设计师佐藤卓在设计“乐天木糖醇口香糖”的包装中,在画面的表现上将口腔的简化视觉形象与口香糖这原本没有本质联系的两种主体艺术性地组合在一起,运用隐喻蒙太奇手法,暗示口香糖可以保护牙齿、保护口腔(图2)。于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使乐天木糖醇口香糖保护牙齿的特性用极度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给了大众,并符合包装设计信息明确性的特点。包装设计在蒙太奇适当的艺术渲染和大胆隐喻的表现形式下更突出了产品的特征和个性,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3.招贴设计中的蒙太奇

蒙太奇与平面招贴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蒙太奇表现方法更是世界设计大师级人物的钟爱,蒙太奇对招贴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

保罗・兰德在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的海报招贴设计中灵动的运用了蒙太奇的拼贴手法,用5个方形色彩块面创意性地拼贴在一起,并用5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飞鸟身体的一部分,组成一个自由自在的飞鸟形象,生动活泼的传达出享受快乐的涵义(图3)。保罗・兰德并不是采用多么高贵、精致、复杂的视觉形象来设计这幅招贴,而是把视觉形象进行了色彩与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分解,然后又结合流畅的节奏感将拆分的视觉元素艺术性地拼贴在一起,让视觉传达设计达到了集视觉趣味、超强感染力、独特吸引力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冈特・兰堡的《土豆》系列招贴也将蒙太奇的部分与整体借用空间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图4)。在他的《土豆》系列招贴中,将土豆经过切块拆分,然后给切块的土豆涂上不同颜色,最后对具有不同色彩轮廓线的切块进行重构,使空间蒙太奇在这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视觉表现力。

福田繁雄的《F》系列招贴也受到平行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的深刻影响,将不同时空发生的两个或多个以上的视觉元素并列表现,借助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视错觉手法,相互烘托,形成对比,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图5)

(二)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就像电影界有了蒙太奇,电影界的视觉表现形式摆脱了枯燥的平铺直叙,迈向了内容更为丰富和画面更有活力的影视天地一样,视觉传达设计告别了单一的表现形式,融入了蒙太奇技法(拆分、拼贴、重组等)并在蒙太奇的影响下,使人们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更为开阔、深刻、灵动的同时,也引领视觉传达设计在变化中达到新的表现高度,并赋予视觉元素新的价值。正如C.M.爱森斯坦在他所著的论文选集中对蒙太奇影视观点中说过:“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一起,就会从那种并列的状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1]这种经过拆分或不同的视觉元素间的组合或重构,把单个视觉语言表层性的传达意图引向了深层次的涵义,这对视觉传达的主题进行更深刻的阐释和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蒙太奇式的创造性思维,改变了客观的物质世界原有的顺序、结构、因果等现实性的逻辑关系,与此同时人的主观的精神意识得以表达,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正是理性的汲取了这种艺术性创造思维。

结合蒙太奇的种类概括性地介绍一下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蒙太奇影响下的高概括性聚合设计思维(也称顺向思维)

蒙太奇影响下的引导性思维:

电影艺术中,重复蒙太奇和积累蒙太奇中的引导性是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然后选择性重复或积累式的表现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画面等,产生强调指示性的效果,激发观众的注意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表现应该捉住人们的心理动态,有选择、有重点地传递信息,创造出有视觉趣味性以及能够形成强烈印象的视觉元素,以使这些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引导着我们的欲望,让视觉传达艺术承载着精巧的设计来获取人们情感的反馈。

蒙太奇影响下的洞察性思维:

在影视艺术中,洞察性在抒情蒙太奇中的体现尽管每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通过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仍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激起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反映,启迪观众思考。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洞察性的从一种视觉现象中抓住它概括性的、本质的、代表性的视觉语言,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同时摆脱多余的以及转瞬即逝的视觉因素的倾向。

(二)蒙太奇影响下的强冲击力发散设计思维(也称逆向思维)

蒙太奇影响下的变通性思维:

在影视艺术中,变通性几乎贯穿于蒙太奇所有种类中。例如交叉蒙太奇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借用这种剪辑技巧引起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打破传统写实的传达方式,变通地根据已有的视觉形象,运用新颖特别的、简化概括的视觉形象,或捉住视觉元素固有的特征加以强化;或通过夸张、对比、置换、同构、特异、替换、交叉、错综等形式重新置构视觉效果。

视觉元素间的蒙太奇构成了视觉形象的完整性与独特性,但要注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将所要表现的视觉形象和对该现象实质的概括后的视觉元素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蒙太奇影响下的转喻性思维:

在电影艺术中,转喻性在隐喻性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含蓄而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某种寓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指将视觉元素之间性质交换过程的确立,“其中一个具有这种性质,另一个突然从其他领域被转义的赋予了这个通常是与之无关的性质”、“最后,作为概括而组合成的形象,是把各个转喻合一的综合整体”。[2]经过蒙太奇转义后的视觉形象能够衍生出独特的意蕴和张力。

蒙太奇影响下的再创造性思维:

在影视艺术中,颠倒蒙太奇中的再创造性极为突出,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经过剪辑重新组合,实现对情节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效果。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通常为打破人们正常思绪的反向或倒转秩序,即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将视觉元素原有的秩序打散,可以借助这种再创造性思维将各个视觉形象进行内容与结构概括性的巧妙配置,使原有的视觉元素经过内容与结构的变化后辩证地重构为独特的视觉语言,获得新的意义上的解读。

三、蒙太奇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一)蒙太奇是艺术的共通性

普多夫金在《蒙太奇》中就曾这样总结性的说过:“蒙太奇的本性是各种艺术所固有的东西”。[3]可见蒙太奇思维是各种艺术的共性,蒙太奇思维也一定存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并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再者,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在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是一种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呈现出来,凭借艺术种类的互通性也决定了蒙太奇作为这种媒介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中独特的表现手段。可见,这种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成就了蒙太奇对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影响,并使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获得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从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创作中的价值和内涵。

(二)视觉传达设计与蒙太奇表现形式相辅相成

如果说视觉传达设计本身是一种不加修饰的视觉语言的描述,拥有较简化的内容和意义,蒙太奇则是对视觉形象的元素和符号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的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深层次的诠释,为视觉传达设计积淀出崭新的乃至非同凡响的价值和涵义。而蒙太奇的价值也恰恰可以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在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设计艺术中,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广泛运用蒙太奇手段,将视觉形象中的视觉符号通过拆分拼贴、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分割构成、肌理构成等,将视觉元素创造性地向大众传达更有深度的视觉语言。并且在视觉传达艺术作品中,蒙太奇表现形式和构成形式的运用并不只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形式综合性的穿插补充,以达到视觉语言生动、高效、深刻的传达效果。蒙太奇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运用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了这些表现形式与视觉形象中的视觉元素的构成能够相辅相成,从而使视觉语言取得新的突破。

结语

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在理性的浓缩着蒙太奇式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让视觉传达设计更本质地传达设计理念。于是“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文化就变成了概念的文化。”[4]

不可否认的是,视觉传达设计融入了蒙太奇思维和表现手法后,创造性的让视觉元素间增进了联系感,无形中赋予了视觉传达设计深刻的涵义和张力。但是应该杜绝那些只顾新奇而不考虑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而随意拼凑起来的作品,而是应该凭借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完善和丰富视觉传达中的视觉语言,引领视觉传达设计融合蒙太奇这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传达给人们更有艺术价值的设计思想与深刻的设计内涵。[5]

注释

[1] (俄)C.M.爱森斯坦,魏边实、武菡卿、黄定语 译:《爱森斯坦论文选集》,348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 (俄)C.M.爱森斯坦,富澜 译:《蒙太奇论》,43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3] (俄)多林斯基・普多夫金,罗慧生、何力、黄定语 译:《普多夫金论文选集》,152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4] 周月亮、韩俊伟:《电影现象学》,90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2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创新性;社会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

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

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

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

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

(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

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

(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

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

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舞台,2013,(11).

[2]饶简元.如何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J].大舞台,2012,(06).

[3]赵文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0).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3

1.1印刷时代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真正的平面设计始于19世纪,机械化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是形成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极大的促进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尤其是照相制版印刷和石板印刷的发明及发展,催生了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初期,艺术改革运动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官,平面设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海报风格及各种宣传画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刷术是平面设计的原动力,也是平面设计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直接原因。平面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由印刷制作而成的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广泛性和渗透性。平面设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广泛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纸质包装、书籍封面、商店广告等,它是现代社会向人类提供多种视觉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特定时期还兼具着一定的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播的职责。

1.2传统平面设计面临的困境

首先,传统的平面设计在现实空间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在平面设计上的视觉停留时间极短,只能受到瞬间感染力的影响,这就极大的缩短了纸质媒介作为视觉载体的有效期。其次,印刷平面设计的批量生产容易导致生产过剩,纸质媒介的有效期短,使传达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成为过期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当前建立节约型社会主流趋势相违背。最后,传统的纸质平面设计只能实现单向度的信息传达,无法与受众形成及时有效的互动,信息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其传达效果大打折扣。平面设计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为人们创造艺术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毫无生命气息的设计产品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兴趣,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生命力、情趣化和富含一定意境的设计。

1.3视觉传达概念的提出

受传达和交流需求的影响,平面设计正在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替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最早于1960年的日本东京设计大会中提出。会议参与者意识到视觉影像随着影像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开始独立存在,需要一种能代表设计的新名词,视觉传达概念由此开始被提出。视觉传达不仅包括平面设计,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新型传播媒体,极大的拓展了平面传播媒介的范围,原有印刷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涵已经无法涵盖新媒体的创造性,美术设计范畴也难以容纳诸如影像设计、网络设计、动漫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等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由此产生。视觉传达设计的起点为设计,中心为传达,信息传递的方式为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以清晰、条理和具有一定美学水平的设计传播信息,从而提高视觉传播的效率,可以说视觉传达是一种复合型的设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面造型,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随着传播媒介功能的扩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并逐渐由注重设计者个人的表现过渡到关注受众者的视觉感受及信息感受。设计者已经完成了从商业艺术家到平面设计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正面临的是由平面设计师到视觉传达者角色转变的重任,新时期的平面设计将突破领域的局限性,逐渐走向交叉、综合、融合的新时代。

2视觉传达概念下平面设计的再生

2.1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随着设计环境的不断变迁,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的称谓都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在未来设计行业中,将会出现更为广泛的行业定义,使视觉传达设计里包含更为全面的信息,涵盖生活中各行各业,使设计深入到各个领域。设计者原研哉曾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因此,设计者的主要工作不是设计实践,而是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1.1合理配置媒体资源

设计若只依靠传统的媒体,不仅其发展将受到影响,还可能遭到社会的淘汰。网络的兴起及发展,并没有完全取代报纸,电子邮件和手机的发展也没有减少邮政物资的数量,因此媒体种类的增多会促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就是要把不同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2.1.2设计信息的传达

现代设计产品信息的表达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信息表达,而是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将解读工具授予客户,使其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阐述。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发展趋势为对信息过程的整合和视觉翻译者向信息传递者的演变。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还是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依靠设计职能来实现。无论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都将成为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是视觉载体范围的扩展,同时也为平面设计再生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平面设计的社会价值。

2.2平面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2.2.1数字化市场

数字化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是由新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主要力量,新技术的出现,为平面设计开拓了新的市场,也促使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服务的诞生,如电子邮件广告、在线广告、广告搜索、博客、手机市场等,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市场具有的特征如下:消费者是设计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过程将观众的喜好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消费者对设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注重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新媒体的选择和检索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2.2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指设计本身不需要调节或者变动,就可最大程度上适用于多数人产品的设计,设计者的作用是帮助消费者改变或者协调环境和产品。通用设计是交流设计的一部分,是未来设计的新动向,该设计的主要原则为设计多样化的力量为人们所用,其次使用方法简介直观。如公共场所自动人行道及电梯的图画说明设计等。

2.2.3可持续型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化、资源都具有可持续再利用的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也应该将产品和设计材料进行谨慎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能使用恰当的方法传递环保意识,可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3总结

平面设计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经济活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纸质平面设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呆滞的画面设计已经毫无吸引力,具有生命力、能激发人的感知和情绪的设计才是视觉传达概念下的设计。新媒体的出现既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是传统平面设计新的表现手法,设计者只有合理利用各项媒体资源,才能创造出用户满意的设计作品,传统平面设计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4

1.1互补的哲学思想考源从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构成宇宙万物的十组对立”,到赫拉克利特的“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永恒的活火”以一条河流的“流变”初步表达了“相反相成”或“对立统一”的意蕴。赫拉克利特说:“他们不了解相反者如何相成。对立的力量可以造成和谐,正如弓之于琴一样。”他所说的“对立”,更真实的形态是“转化”。他不仅明确提出了相反相成,还指出只有对立才能创造和谐。赫拉克利特不仅仅是西方哲学的始祖,也是这一理论的奠基者[3]。在中国,被称为“中国哲学的师祖”的老子常以相反相成的言论对事物的概念进行高度的概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思维方法是相对的,语言是正言若反。但是在表述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时和它的另一面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依存、包含、融合、渗透,达到一致。在同一个概念判断中,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论语•子罕》中孔子曾提出“叩其两端”。它是指遇到问题时,需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齐物论》中庄子也曾说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笔者认为把互补理念诠释得最为精妙的是《易经》。《周易•系辞》中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之说[4]。阴阳在对立互补的关系中成为一体,相互对立、互为根基、相互消长,到达极致后便是相互转化。客观地说,这就是一种互补的辩证思想。这种“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论宇宙观,成为两千多年来指导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思想。由此看来,中西方哲学思想开始之时,先哲们不约而同地都尝试用互补的观念去诠释事物的概念和表达他们的思想。在哲学思想中互补是以两者共存为前提,相反更是相成,在相互对立、运动、消长、转化的过程中达到相互补充,从而变得更加完整。互补是一种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观念。

1.2互补的方法原理认识互补一词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哥本哈根领袖玻尔为解释光现象的波、粒二象性而提出的。所谓量子力学的本征特色就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所显示的由互补性这一观念来表示的那种关系。不论这些现象看起来显得多么的对立,它们在一起就表示了关于原子客体的所有知识[1]。这种科学创造方法具有互补性、协同性、思辨性、综合性的显著特点。我国学者刘大椿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在多重视角下对方法论思想作出了互补的理解[5]。阐释方法论之间的互补性,或者说,它是互补原理在方法论研究中的应用。由此可见,互补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有许多启示,它还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在设计研究中,采用“互补的理解”必将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

2互补设计方法

互补设计方法试图建立一个互为关系的设计思维模式,这种关系看起来是对立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互补性。换言之就是在互补视角下,互斥思想之间会呈现出某种互补性,辩证地思考这些问题,人们的创新思考会更加全面彻底,更加深入[6]。设计中运用互补的目的是融合相互排斥或对立的概念,结合各种逻辑方法、思维方法,形成多种方法的集合,从而尽快达到科学创造的目的。

3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3.1设计思维的运行过程基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着眼于设计创新概念问题,解析“全面观察——理性分析——直觉归纳——对应联想——想象创造”以及在各阶段不断的“系统评价”所构成的设计思维模式,笔者发现“问题认知”与“形象转译”是设计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互补视角”指导设计认知阶段,即通过正向与反向视角、求同与求异视角、自我与非我视角、有序与无序视角、传统与未来视角引导创新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运用“互补方法”完成视觉形象转译与生成阶段,即通过从直白与隐喻看设计主题的诠释、从具象与抽象看视觉形象的构建、从精确与模糊看视觉形象的表达、从静态与动态看视觉形态的呈现、从单向与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设计思维具体的运行过程见图2。首先,由“问题”导入,在创意阶段全面观察,特别是在“互补视角”下进行观察与分析。这是在互补的设计认知结构模式下,通过全面的观察,积累大量的信息材料,寻找和发现问题“;理性分析”是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本质的认识,更进一步的观察,提出设计问题“;直觉归纳”,即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设计概念。然后,通过“对应联想——想象创造”实现设计概念的转译与视觉形象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互补方法”能够使得视觉信息的表达呈现多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在互补中寻求跨界、协同与融合。在整个思维过程中需明确“谁”对“哪些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了“什么”,效果“如何”,再由此进行系统的设计评价。

3.2设计思维的互补规律在设计思维过程中,从思维的方向和路径的角度来看,发散思维(水平思维)与收敛思维(垂直思维)互补为用[7]。发散思维使人们尽可能打破固定的习惯、思维定势、已有的观念,获得众多的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观点与方案;收敛思维帮助人们认识本质,集中精力使创意从想法到现实,并从中找出一条通向设计目的的最佳途径。对于视觉认知形象的收集、加工、转译、生成这一过程,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理性思维)的辩证统一,“设计目标”作为评价体系时刻指导着、约束着思维的导向,共同协作实现整个创造的完成。

3.3互补设计方法的特点

3.3.1叩其两端互补设计方法要求人们叩其两端地进行思考,在创意阶段以“互补视角”来进行观察与分析,由此突破单向思维的局限,使得创新思维更加深入与全面。

3.3.2反经行权在方法上从对立面(反面)进行思考,促使大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清除通向创新之路上的障碍,突破思维的壁垒。

3.3.3相反相成从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看,在视觉形象的转译与生成、视觉语言的表达、视觉秩序的构建及视觉媒介的选择上,在相互对立排斥的方法中勇于跨界、协同、融合,这需要设计者在对立矛盾之间找到设计方法的平衡点。

3.3.4和合共生以“互补理解”的角度看待视觉传达设计,基于科技的发展、视觉媒介的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也在转变中摸索自己的新方向:由印刷走向数字化媒介,由纸张走向屏幕,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平面走向非平面,由逻辑、线性视线走向自由、跳跃性视线,从信息的单向传达到信息的交互传播,由孤立单一的设计需求到多元协同的设计合作……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也在传统印刷媒介与现代数字媒介之间寻求互补与融合,从而达到和合共生。

4结语

通过互补的理解,笔者认识到:互补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人类看待与思考问题的方式,叩其两端、相反相成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转化与协调;作为一种科学原理,互补指导着人类更完整地认识世界,平衡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动态的思维方式,互补的视角可以为设计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认知模式;作为一种方法论,互补不仅仅是取长补短之手段,更具有协同性、思辨性、综合性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从对立排斥到转化融合,形成多种方法的集合,从而尽快达到科学创造的目的。在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中,采用互补设计方法可以突破单向思维的局限,使得思维更加全面,并使得人们的认识及创新更加深入,在相互对立排斥的方法中勇于跨界、协同、融合,从而准确、快速、有效地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创意产业;课程设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市场价值与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主要涉及广告传媒、视觉艺术、影视表演等领域。面对新的时展诉求,作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却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1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概况

视觉传达设计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的图形设计。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在国内使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之后几乎遍及所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全国高等院校。2013年,据教育部初步统计,国内已有逾千余所高校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十万余人。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以形式主义美学占主导的教学传统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之间矛盾突出。为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要,课程设置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意视觉能力的表达,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2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原则

随着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源自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偏重知识传授,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欠缺。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制定。

(1)科学化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统筹安排,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在课程安排上按照阶段划分、循序渐进,从强调手工技巧训练到注重创意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多元化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必须多元化。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市场意识。

(3)实践性原则。实践化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中实施实践化教学,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3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课程设置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级的在校学生,访谈对象是前几届毕业生。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本课题组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78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是94.9%。根据访谈问卷的梳理总结,我们发现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在课程设置方面,多照搬知名艺术院校课程结构,没有形成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专业课程设置,但忽视艺术史、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策划等理论课程。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高职称、资深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多为讲师。青年教师大多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市场经验匮乏。此外,一些工科院校实践环节较少,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根据本次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6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对视觉传达课程设置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本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多集中反映现有课程设置与市场契合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工作后不能尽快投入公司承担的系统项目工作。面对视觉传达课程的独特性,学生们希望加强对设计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材的选择多样化,以鼓励学生负责自身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作为准则。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提出希望改进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授课方法,可多开展主题讨论和案例教学。

(3)课程的评价与评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本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不认可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更倾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包括评定和评价两部分,主要基于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习态度、参与过程和发展认知等方面。通过对既定目标进行评判,进而决定是否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视觉传达课程设置构想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6

【关键词】图形 创意 海报设计 形式 表达

一、图形与表达

图形是视觉符号表达的形式语言之一,可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海报设计的含义。在文化与信息的传播中,图形起到不可忽视的传达与影响的作用。在图形创意中,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能直接影响图形造型和思维的表达,它的存在也使图形创意的形态造型与思维表达更加明确,表达的形式语言也更加鲜明和具有互动性。

(一)图形

对图形的研究,包括图形的定义、图形的功能分类两个方面。

1.图形的定义

图形是一种承载着特定信息的视觉符号,是运用载体传达线条和符号及含义的信息,它反映了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表达形式。图形的狭义概念是指一种具有创意性并能表达某种概念或阐释某种思想的视觉符号;一种是用形象和色彩直观、准确地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和含义并被大众所理解的视觉语言;另一种是不同于语言和文字,通过不同的造型手法进行视觉信息传播的视觉形式。图形的广义概念,主要是由平面、立体、动态等图形结构将图形运用到设计学的各个学科中,图形的来源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将大千世界作为创意背景去认知、解读图形语言的表达,进行形态发现和对造型的研究与斟酌,会创意出美的图形符号,更好地服务社会,引导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认知和解读图形的象征与含义。

2.图形的功能分类

图形能达到文字所不能及的视觉效果,更可以在视觉中体现信息的主体含义,即是视觉中心。其功能性明显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体现。第一是图形的传播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个性化的信息,它作为一个载体,在传播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目标受众群体和市场,通过图形的视觉语言准确传达出某种观念,或表达某种含义和诉求。在受众的理解与接受的基础上实现图形信息的传播与互动,体现着图形的信息价值和作用,达到预期的视觉传达效果。第二是图形的社会功能,图形在传播某种观念或某种文化价值,在传播了某种文化观念的同时,价值体现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状态。运用图形符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审美观念、行为准则和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概括的图形,使人们更容易记忆,最终成为一种识别的习惯和一种社会表象,文化要素融入信息传播的活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着社会的责任。第三是图形的审美功能,在理解不同文化的深层含义时,反映文化心理结构与时代精神的审美是图形的又一特征,针对不同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图形创意与审美的表达,注重图形外在形态的优美性和内在感情及性格的审美特征,这将有助于受众对图形信息传播过程中,审美造型带来的愉悦感和心理美感认知度的产生,用欣赏的思维与心态去阅读视觉符号信息传达的含义,是图形功能传承的目的。

(二)表达

对表达的阐释,主要以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为中心。

1.图形语言的表达

图形语言是以特定的造型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再加以个人的主观意识的融合。运用特定的形象,即具象、抽象、意象等图形语言要素为媒介。通过非固化的外部形式语言来传达人们思想与感情的诉求形式。它是形象化设计创意活动,是建立在形象要素基础上的图形语言结构,是感情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过程,使图形语言上升为理性的认知与表达的高度,成为抽象化、精炼化的符号语言。它借用逻辑秩序的手段来进行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构成图形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图形的视觉形象和寓意功能,就是“图”与“意”。“图”与“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可以表达“意”,设计师可以通过图形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并融入主观意识、观念、审美概念。“图”也可以产生“意”,受众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图形含义加以深入感受与联想,并通过丰富想象的思维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图形形象的寓意,使图形表达更加具备美的形式和极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2.绘画语言的表达

从审美角度分析,绘画语言是人类得到生存宇宙的启发而创造出的以自我为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它是对人们的智慧、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内涵和自我肯定与否定,表达出设计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和意识及情操的体现。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形式语言,然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绘画语言的表达。它包括表现形式的构成元素、构图、肌理、视觉心理、形式美的语序与规律等。因此,绘画是以画家的直觉感受去表达直观形象为特点的视觉艺术,绘画语言是产生在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无论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表达形式。可以说形式语言是创造者思想与感情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也是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传达的载体,运用的过程交织着画家的感情和理性、继承与创意等方面的因素融入。

二、创意与海报设计

西蒙·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意识之外的升华。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海报设计,它最终是将设计师的各种意识升华展示给人们;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好的创意,虽然形式语言是设计师独创性的表达,但是海报创意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反映,而是要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体现特点的内涵,它具有独特的创意形式和表达方法,不仅要依靠设计师的个人阅历,还要借用绘画语言的效果,更要综合文化的多元素,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

创意的内容,它包括创意思维、创意表达两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1.创意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颖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与结合,但是发散思维和灵感思维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创意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其主要的创意思维模型是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一般创意思维涉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过程。创意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主观的意识、情感融入设计师所见所闻提取出设计的目的和宗旨,创意思维往往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相互参透、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

2.创意表达

图形创意的思维常常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思维的表达则完全是依附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即是依据形式美的原则与规律。通过具象、意象抽象、具象或结合的创意表达,将创意思维转化为可视的图形语言。

具象表达是现实创意设计最基础的方法,设计师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思维过程,将其创意思维付诸实践,转化为写实造型或风格的视觉形象。运用现实化的表达手法,更明了地体现设计师的想法。抽象表达通过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拆分、组合及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不仅仅是表达现实的事物,而且是通过对几何造型、分割构成等规律融入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创造。然而,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主要体现在形象的从繁到简、典型性与概括性,图形构成与升成的过程。从整体角度分析,在点、线、面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具象的生动、形象的性格化与抽象的理性寓意,得到新的具象图形和某种设计的构想。

(二)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包括海报的崛起、海报的要素,即图形的应用、文字的应用、色彩的应用。

1.海报的崛起

“海报”一词演变到今天,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如今,海报是为面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传达有关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化信息、报告会等视觉信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的设计。因为它同其他媒体一样,具有向受众传达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海报又是媒体的一种。但是海报具有在放映或演出场所、街头广场张贴的特性,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设计的海报,海报又是电影、戏剧、体育宣传画的一种,招贴也称为“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形式,分布在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因此,国外又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招贴相比其他广告形式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视觉信息形式,多应用在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海报中通常要传达清楚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详细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视觉形式语言要做到新颖美观和概括准确地传达视觉信息。

20世纪,海报的制作是众人皆知的宣传手段,无论是企业宣传某种商品,还是社会团体策划某种活动,在准备阶段都会向受众张贴一张相关的海报。相对单调的宣传页而言,海报所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因而也深受人们的注目。我国最早的海报出现在北宋时期,那时主要以商业海报为主。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60年代的宣传画,无疑都是特定时期海报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我国香港设计师和内地设计师海报设计作品的展览与传播,中国海报设计才真正被世人所关注。2003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对中国海报设计的发展动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即便如此,我国海报的发展与国际上的设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需要现今的设计师不断努力,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世界范围内分析,海报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历练与蜕变。或许有人会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海报将会被新的宣传媒体所替代,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海报设计与新型媒体的互融、互补性。由此可见,海报仍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传达作用。相信在未来,海报宣传仍然是一种主流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海报已经进入了数字设计与数字印刷的科技时代。

2.海报的要素

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特征。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媒体的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与多维化,而海报设计与表达则受到设计构思、方法、视觉传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意思维是优秀设计的开始和成功传达的保证。

(1)图形的应用

图形是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它可以是自然界中形状与形态的元素,也可以是人们长期观察和积累的视觉产物;它可以是独特的造型,也可以是个人情感、主观意识相结合后产生的独特创意思维结果。图形因其具有创新和特殊的造型,被融入到海报创意设计中。具象、抽象、意象是海报设计的主要形象因素,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信息都彰显着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具象、抽象、意象经常以相互融合的方式表达。具象图形是通过形式美的原则和设计手法来表达海报设计的主题是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一般是对现实事物的特征与艺术化的展示,在海报设计中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营造出不同的信息意境。抽象图形是利用造型元素的符号化,通过重复、发射、均衡、特异、对称等构图方式进行重组重构的排列,最终达到具象图形无法达到视觉符号化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高度概括化与概念化的表达形式。抽象图形不受任何对象和时空的限制,是一种极具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符号形象,相比之下具象图形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而抽象图形突破了具象图形繁琐的表现,拓展了图形的表现力,使海报设计中图形联想的延续性更加丰富和寓意深远。

(2)文字的应用

海报中的文字是表达创意主题和抒发感情的直观信息符号,具有举足轻重的引导和解读作用。不管中文还是外文,文字都是信息传播的直接载体。海报中文字性表达体现为文案和字体设计两个方面。文案具有清晰的表达海报主题的作用。字体设计是在文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海报内容的创意型设计。文字可以说是海报设计的核心,任何其他的视觉元素都是为其服务的,同时文字也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如果以字体设计为主的海报创意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应用字体独特之处吸引和感染目标受众群,相对文案来说不仅突出了主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形象的表现功能,极大地拓展了文字表达的空间外延,更加深化了字体承载的重要含义。

(3)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复杂而又直观的语言,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容易与人交流,兼有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观赏与阅读的效果,是海报最直观、最具有影响力的视觉诱导因素。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色彩内涵,能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生理及感情上的反应。同时,海报通过鲜明的颜色形象给人以美的传递。强化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选择,发挥了色彩在海报传达中的视觉引导作用。

三、海报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师融入主观意识和自我情感创意出独特的图形整合到海报设计表达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图形创意不单单可以表达海报表象的含义,还能表达出其更深层的内涵,也可以使海报更具有记忆性、传播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传达宗旨。

(一)形式语言的定义

形式语言是为了特定的应用而构成的设计语言。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它与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传达给受众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实物,还可以传达给受众它们存在的意义与意境,海报不仅是物质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与传递。

(二)海报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形式语言的特点为高度的抽象化,是一套演绎系统,具有转换的特点。形式具有语言特征,其本身有一定的内在信息,形式是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设计的特殊语言系统,而这种表象式的分割系统不能分割解决。现在设计以复杂、多元、混沌的状态呈现,形式语言也呈现出相应的状态。所以,当代设计师也要重新审视形式语言的发展趋势,使海报能充分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使现代海报设计不只停留在观觉的表面,而是要去关注海报内在的含义传达。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迭起,给图形创意设计在海报中的表达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数字化冲击着传统海报的创意思维与表达、传播与技术的方式。设计师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更完整和精确地表达出海报主题的形象、图形以及丰富的色彩与变化万千的字体。补充传统手绘方式不能表达的形态和色彩,海报表达更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设计师也可以在形式语言表达过程中寻找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思维,创意出特征鲜明的图形,使海报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使海报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形式美,而是要通过更丰富和生动的创意图形开发,使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具有更深层的寓意和象征。

结语

由此可见,海报设计进入了只注重表象,缺少注重内在含义的瓶颈时期。本文对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表达的研究,结合海报中形式语言的表达,阐述了图形与表达、图形的定义与图形功能分类、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以及海报设计与创意思维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创意思维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海报设计创意、形式语言等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发挥潜在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创意出具有独特性的图形造型,通过设计师形式语言的表达应用在海报设计中,使海报设计表达除了可以快速传播信息外,还可以使设计师和受众的内在意识形成共鸣,产生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注:本文为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图形创意知觉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035)

参考文献:

[1]王田明.招贴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志华.图形创意与应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成军.图形创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兆强.创意空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伊延波系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7

【摘要】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制作的目的指向是接受者的接受效果。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图像造型最基本的要素——线条,以手绘的方式呈现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爱好或习惯,更是个性风格的展现,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手绘,可以赋予图像以精神力量,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在增强与文化亲缘的同时,也给接受者更多的亲切感。同时,手绘线条尤其是书法式手绘线条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充分地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情趣和风格。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手绘方式;线条

从语义上看,任何以作用于视觉的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方式都可以称为视觉传达,它与书面语言符号的区别在于,后者虽然也可以以整体视觉的形象呈现,但它的信息传达却是借助语言结构并依赖语言结构所约定的特定言语信息以线性顺序逐一展开,而且这一由始至终的展开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视觉传达则一定是凭借整体视觉形象本身直接传达信息的。当然,这一整体视觉形象是由什么符号构成,符号间的组合关系即构图方式,会对信息传达起决定性的影响,这便是所谓的“视觉传达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还是中国陕西西安市半坡村陶盆上的人面鱼纹,都是人类早期代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传达出欧洲原始狩猎民族或与征服野兽有关的愿望,而半坡人面鱼纹则是以鱼象征多子,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地区中国先民带有北方农耕文化特点的生殖崇拜。

现代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源于近代工业文明,“设计”,一方面意味着制作者更为明确地传达意向指向;另一方面意味着其制作目的直指接受者的接受效果。19 世纪中叶,伴随大工业化进程,商业传媒崛起获得迅猛发展,首先为报刊、招贴、包装等印刷品进行设计的“平面设计”诞生并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手段的拓展,“平面设计”的概念得以扩展与延伸。伴随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的加入,“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开始流行(始于1960 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并逐渐取代“平面设计”,其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我们现在研究的视觉传达设计当然是立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但这一概念从起源、发展及其恒定不变的核心要素看,它显然保留着远古“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半坡人面鱼纹”这些早期人类代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几乎全部的基因——制作者、制作者主体意向的视觉造型表达、图像构成、作用于接受者的图形所产生的效果。其中处于关键环节的是图像构成,而图像构成最基本的要素正是线条,这正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一般认为视觉传达设计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文字、图形、色彩。其中文字、图形是可以传达明确意向的符号,是可以单独构成视觉传达图像的,构成它们最基本的要素是线条;相对来说,色彩的意向则是多向度的,一般很难传达明确的意向,常常是辅助、烘托、强化某种由文字、图形构成的意向。所以,我们可以说线条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基本的语言要素。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几乎全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手绘线条?上文所说的“野牛”“人面鱼纹”不是绘画吗?绘画与设计早已分属不同的领域,我们现在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中手绘线条的意义这一主题,不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吗?

固然,绘画与设计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从功能上看,前者侧重于情感诉求,后者侧重于实用信息传达;从意向传达上看,前者模糊、多义,给接受者充分的自己解读和再创造的空间,后者表意明晰、确定,不希望也不会给接受者歧义解读的空间。但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学科划分上看,二者都属于“艺术”门类,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又常常被称为“艺术设计”。既然是艺术,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情感传达。

涂鸦手绘为所有儿童所喜爱,也是人类保留至今的原始本能冲动。当这种手绘出于集体或部族的某种仪式需要,包括线条、色彩以及所有视觉造型元素的整个图像都被赋予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在历史的演进中层层积淀,形成具有厚重的文化象征。在视觉传达设计造型中保留手绘元素不仅是对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尊重,同时也赋予了图像以历史的、民族的精神力量。既然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制作的目的指向是接受者的接受效果,我们便不能忽视这种精神和情感的力量。我们不否认设计中以机械制图方式所形成的陌生化在“吸引眼球”上的效果,但也不能否认,真正的心理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力量,包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任何文化创造,只有密切保持与历史文化的亲缘性才能真正获得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

差异性原则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所提倡的。“差异”不是完全不同,也不是颠覆,而是避免同类设计同质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自己鹤立鸡群从而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手绘线条正是这种最具个性化的视觉造型基本手段——线条的起始、收尾方式,线条中段制作时使用工具的不同、刻画运行的快慢、按压的轻重、笔触的不同角度等等因素都会因设计者不同的审美选择、不同的习惯,甚至不同的心境而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再加上承载图像的材质对线条的某些特点或强化或弱化,从而使需要传达的信息得以凸现。而且,手绘是人类最原始的、至今仍然保留着的本能冲动,手绘线条使接受者心里所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互动冲动是其他线条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图像造型最基本的要素——线条,以手绘的方式呈现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爱好或习惯,更是个性风格的展现,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手绘,可以赋予图像以精神力量,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在增强与文化亲缘的同时,也给接受者更多的亲切感。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提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返祖”。计算机强大的表现力是促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风格得以快速演变的保障,这都是传统手绘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所说的“手绘方式”完全可以计算机模拟。但我们要想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走得更远,尚需要真正的手绘体验。因为只有真正的手绘实践体验,才能对手绘线条的表现魅力有更多的理解,计算机才能更好地完成模拟。

值得一提的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国内外共同的趋向主要是侧重于图像构成和色彩传达,而更富有内涵、更能体现中国式的东方造型特征的手绘线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下,手绘线条不仅作为中国画表现的主要手段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情趣,还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书法式手绘线条,甚至对书法作品的直接借用,如:我们熟悉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2010 年上海世博会会徽都是这一创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这些都充分地显示了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化趋向。

【张任晨: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重点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空白意向

一、有关平面设计的了解

1 平面设计的概念

在中国史前人类的“比类取象”思维能力和对物“象”创造性再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发展形式之一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传达信息是这种平面中的创意与造形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不同的时代会赋予这一类活动以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这种视觉传达活动发展到今天,被称为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就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要素,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组合成平面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它包括CI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可以说,当设计出现时就会有平面设计的影子。

2 平面设计要素及法则

学习平面设计,要从点、线、面开始,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知识;此外,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规律,了解设计元素的概念。

通常平面设计的元素有以下四种。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下面以点、线、面的构成运用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平面设计的元素。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平面作品中都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组形、分离、接触、复叠、透叠、减却、差叠和重合等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一定的构成效果。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设计手法,例如渐变、近似、发散、特异、对比、空间、韵律、分割、平衡、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等。

二、空白意向在平面设计对视知觉的表达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看上去就不象是位于纸面以内,而象是悬浮在这个平面上方的空间之中。由于这条直线并没有把四周那些空旷的背景分裂开来,就象砖地上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把地分开一样,位于它下面的平面看上去仍然是一个未被分割的连续整体。我们还能注意到,在纸上划的这条直线越粗,它看上去就越象是悬浮在纸面上方的空间之中。当我们把这条直线加粗到一定程度时,它就变成了一片具有特定色彩的斑迹。”可以观察到涂在纸上的彩斑,看上去也是位于纸张所在的基底面上方的空间中,而不是位于这个基底面内。

我们所说的平面空间,在图形设计中,也被称作“底”。鲁宾第一个对图底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他总结出一系列的影响知觉默认为图或底的因素,指出: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而面积较大的面总是被看“基底”。阿恩海姆就这一点作了进一步补充,“在特定条件下,面积较小的面总是被看作“图”,而面积较大的面总是被看成“底”。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图与底都超过两个层次,而且也不仅图与底的关系这样简单。

三、空白意向在平面“图画类”设计中的表达

在绘画构图上,视知觉思维成为具有未定性的审美直觉力量。在哲学与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视觉与思维区分成两大互不联系的领域。事实上,由于视觉不仅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还会提供出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因此,视觉是思维的基本工具。作为知觉的重要组成,视觉在艺术创作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

在运用图底关系进行插图创作过程中,运用空白意向是一种常用手法。空白常用做插图的底,以突出非空白的图形。这时空白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不等于说可以忽略,它在画面中与实体形态相生互补。起着拉开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的补充作用。

四、结语

平面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可能就是空白,而对空白的不在乎往往就是大量的视觉垃圾充斥在我们现代城市乡村的原因。这也可能与设计者或者客户的意识有关,总认为花好多钱买的版面留下来不占满不是天大的浪费吗?这种意识是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这个版面,没有把这种空白当作空间的一部分。空白所表达的信息有时甚至比实体元素(图形、文字)还要丰富的多,并且这种信息的传达既是静态的,又是生动的,更具有强大的威力,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是统一的,在任何时刻时看得见的事件都取决于看不见的力量”。这就是“无”的魅力。归结一句话:这种空白是“虚实相间”的重要表现手段,这种手段对于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品位、营造意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艺术设计经典论著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版。

作者简介:

上一篇:人工降水的原理范文 下一篇:药理学概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