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范文

时间:2024-01-02 17:01:5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1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69-2

一、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

黑龙江农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增幅不大,基础设施近10余年来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每年防灾建设投入都仅仅用于维持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耗费上,而没有达到改善基础设施的抗灾目的,起不到有效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从减灾工程性措施入手,要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除涝面积,增加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和排灌面积,发挥水库防汛抗旱的调蓄功能。修缮和保护现有防灾减灾工程,对农村主要生产生活工程进行加固,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各种防灾工程的效益。应当增加资金投入机制,贯彻落实救灾防灾专项资金政策。抗灾防灾资金的使用要有重点,不宜遍地撒网;同时还应科学规划,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防灾抗灾工作结合起来。

气象灾害防御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针对台风、干旱、洪涝、低温冰冻、冰雹等常发的自然灾害,加强农业气象对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逐步发展防御灾害的信息系统,提高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和农业重大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二是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气象灾情普查和隐患排查。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和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着重开展农村雷电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编制农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加强农村雷电监测预警。制定农村防雷技术规范和防雷标准,定期开展农村防雷装置检测。加强农村雷电易发及高发区建筑物、农村中小学等人员密集场所、农村供电设施及易燃易爆场所等的雷电防护工程建设。三是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农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作业示范基地,完善各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建立跨省区、跨流域联合人工增雨作业体系,开展针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缓解高温及森林防火的人工增雨作业。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开展联防作业。四是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完善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的防御标准和措施,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的能力。五是全面推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制度。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密切配合,增加播出次数,实时插播气象灾害信息,稳定播出时间,确保气象信息和各种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手里,提前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六是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健全汇报网络,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上报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救援措施。

三、加强农业的生态保护,提高农业系统承灾能力

黑龙江目前正处于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尤其要注意农业经济中的抗灾防灾问题,应当摸索防灾减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模式。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坚持防灾减灾与环境保护工程优先的原则,将可能导致引起次生环境恶化和由此导致的生态灾害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各种防灾减灾法规,依法防灾减灾,加强防灾减灾执法力度,规范防灾减灾经济行为。提高抗灾能力,应当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树立减灾就是发展效益,减灾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农村公众自我防护与救灾的能力和意识。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做好抗灾减灾组织工作,加强重大灾害监测、预测和预报能力。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灾害预报和监测上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反应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有效防灾抗灾能力。

建立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立即建立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一套比较规范的生态、环境补偿办法,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抗灾投入上。与此,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地区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偿的力度,并能够切实地贯彻、实施到位。

农田的灌溉离不开水资源,要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黑龙江省水资源稀缺,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比开发水资源产生的效果会更好;要建立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当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合理地发展水浇地和种植水稻的工作,使该地区的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要杜绝一些地方为追求近期利益盲目开采地下水的行为,提高农民对水资源的正确认识,做到节约利用水资源;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和推进节水设施的开发与研究,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同时,也可以利用“天上水”、地表水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耕地的生态保护也要加大力度,对那些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区坚决退耕还草还林,促进生态保护;建立保护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耕地实行轮作制的种植、生产,提高土地的肥力,改善耕地的质量。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应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特殊生态功能区,用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到动物、生物之间多样性的协调,禁止捕杀鼠虫的天敌,使有害动物与天敌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数量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提高气象灾害信息服务水平,推广农业抗灾减灾技术

要在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的同时,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农网、手机短信等方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信息“最后1km”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特色服务,包括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发展面向不同产业类型和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气象服务模式等,不断提高气象灾害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要针对我市多发重发的气象灾害,大力推广农业抗灾减灾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灾害的防御水平。一是推广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水利设施建设,重点组织实施水库、当家塘和排灌沟渠、泵站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实施农田林网化,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效防御干旱、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二是推广行之有效的农艺技术措施,包括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对丘陵岗地易旱地区,大幅度压缩水稻种植面积,改为旱种作物,变对抗性为适应性,有效防御干旱灾害;选用耐高温(或低温)品种,适当调整播期,合理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喷施赤霉素、多效素,可明显减缓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的危害。三是推广行之有效的抗旱技术措施,包括推广水稻旱育秧、直播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地膜、秸秆覆盖,喷灌、滴灌和软管浇灌,喷洒抗旱剂等节水农业技术。

五、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信息技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接收,它们之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各负其责,同时,肩负着数据集成、行情分析、信息和信息接收工作。通过信息加工系统,再借助有专业素质分析能力的专家队伍,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及时、高效地进行甄别、整理、分析、加工,分类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的资料档案,政府的相关部门再进行分析预测,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预警对策;预警信息的监测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农业部门和农民进行,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情况,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接收系统,向市、县及乡镇部门传达信息,建立气象灾害信息服务网络。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健全农村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组织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损失。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突出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气象、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要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加强乡镇气象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专门人员,配备服务设施,确保乡有分管领导、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协理员,促进气象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应急组织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张波主编.农业灾害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冯秀藻,陶炳炎主编.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2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60

1 气象灾害分析

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一些极端天气情况,如暴雨、暴雪、干旱、冰雹、低温、大风、冰冻等,种类很多,每种灾害一旦发生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1 干旱

我国是缺水的国家,所以干旱在我国十分常见,常常会遇到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偏少的天气情况,从而形成干旱灾害,按照国家的标准,干旱可划分为正常、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五个级别,正常级别实质属于不旱的状态,但其他四个级别呈逐渐严重的上升趋势,如果发生特旱,土壤水分已经是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不仅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也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1.2 暴雨

由于我国的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往往大旱过后便会有大涝,遭遇暴雨天气,遇到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河流暴涨,泛滥成灾,对周边的农田及房屋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在一些山区还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暴雨天气是干旱的相反方面,是水量多到极致的一种灾害情况。暴雨灾害在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按级别可分为3个,在50.0~99.9毫米之间为“暴雨”,在10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降水量过多,一是流水过后对农田的冲刷比较严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根系不稳,作物易发生倒伏和根部,严重的直接冲走,遇大风则会加重倒伏现象;二是农田积水严重,长时间不能排涝会导致作物出现烂根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

1.3 冰雹

冰雹主要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形成水蒸气聚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开始下降,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形成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也就是冰雹。冰雹的发生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由于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很多时候来不及防范甚至无法防范,发生过后,农作物植株或果实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减产,严重的会颗粒无收,对于人身及畜禽安全也会产生伤害。

1.4 大风

大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强对流天气变化,冬春之交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易形成大风天气,再有雷雨时会有大风天气,另外在海洋地区会形成台风天气。常见的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大风居多。按风速和风力划分,一般风速大于17米/秒,风力大于8级的都被称为大风,大风的破坏力巨大,对于农舍、庄稼、树木以及通信设施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所过之处会导致作物严重倒伏,特别是伴随暴雨的大风,破坏力更大,在一些风沙严重的地区,形成沙尘暴,飞沙走石,伤害人畜。

1.5 连阴雨

连续5天以上的降水,累计降水超过30毫米的气候就属于连阴雨天气,这样的天气灾害是慢慢形成的,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变大,而且云层较厚导致光照明显减少,对于一些喜光作物影响最大,光照不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会减慢生长发育或延缓成熟。对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如果发生在播种期,会影响播种,使作物错过最佳生长期,产生欠收减产的情况。

1.6 潮寒

这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小时内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

2 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2.1 加强重视,统一领导

农业生产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行为,气象的变化直接导致作物生长条件的变化,极端天气非人力所能抵抗,只能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顺应天气变化,尽可能保持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发生大的改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是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减轻灾害产生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诸多的环节,非一个部门或个人能力所及,所以在防御方面,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实行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好各部门,实行有机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力量,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才能有效地对气象灾害进行整体防御。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干旱地区要兴修水利工程,保证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水多时储水,水少时调水抗旱,而多雨地区要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开挖沟渠,保持排水通畅。大风的地区要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调节生态。

对于气象部门,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以便能利用最新的科技设备和先进的测报技术进行天气测报。做到短、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提高测报质量和准确度,根据实际需要多种专业的气象预报,做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气象部门一定要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求,开展专项农业气象服务,完成短中期的测报工作,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根据气象变化,做出合理的安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稳定。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3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安徽颍上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44-01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东部,南临淮河,中贯颍水,该县是农业大县,对气象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颍上县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依赖性较强,气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该县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颍上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户对气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必须尽快建设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颍上县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护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气象服务信息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灾害预警准确率达到85%以上,农网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颍上县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介绍颍上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健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颍上县在建设气象服务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重点采取了以下方式:一是多站合一。依据《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的规定要求,在60%的乡镇建立气象工作站。二是多员合一。在60%的村设立气象信息员,同时加大乡镇及村干部担任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三是加强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及相关气象信息员的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和指导,实现了有标准、有制度、有服务、有管理的“四有”目标。四是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和应急响应预案体系,组织开展2次县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1]。

2 建设气象预警信息网络

颍上县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形成了乡到村、村到户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一是利用媒体气象信息。主要包括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前者有短信、彩信、电子显示屏、语音电话、网站、信息自助终端等,后者有电视、报纸、公告宣传栏等,新老媒体的联合运用,保证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真正实现了家喻户晓、无缝覆盖。二是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2]。在10个示范点建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并在10个示范点的村建设了多渠道信息接收手段,如电视广播、短信平台、声讯电话、农民信箱等,确保至少有一种途径能够将气象预警信息传达至各村的每一户。三是构建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可以借助手机和固话通知村气象灾害负责人及气象信息员。村级则建立起一套可以通知到户的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并由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及气象信息员,利用电子显示屏、高音广播喇叭、锣鼓及信息宣传栏等工具,向全体村民相关的气象预警信息,使广大村民提前做好预防措施[3]。

3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防机制

颍上县在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编制了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一是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并以调查中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同时,开展气象灾害种类的风险区划,据此编制详细、准确的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二是由县级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和防御指南,前者由乡镇发给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后者由村发放给全体村民。三是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科普宣传栏以及信息员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借此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四是积极与组织部门合作,开展一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工作[4]。

4 构建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定期反馈机制,于每年3月前,组织人员开展一次面向农业生产的调研活动,向上级提交调研报告,明确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借此提升服务效益。二是构建“直通式”联系[5]。依据县内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农事建议和气象灾害预警。三是县级气象局与各相关部门全面合作,开展联动措施,制订合理可行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的发送方式及流程[6]。

5 参考文献

[1] 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2013(4):62-67.

[2] 朱明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

[3] 范生晔,张锁铁,姚志平.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4(5):83-84.

[4] 李树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6):233-234.

[5] 贺宇.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学,2009(2):129-130.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4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建议;山东阳信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15-02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气候环境下所产生的社会与自然的生产过程,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部分都与自然天气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在生产这一过程中,因为天气异常或者由于天气变化所导致的农作物产量减产等行为,称之为农业气象灾害。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很多,由于这些农业气象灾害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还给农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只有充分掌握有关农业生产当地的气候变化,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控制,更好地防灾减灾。

众所周知,农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时需补充营养,但是这些条件的前提需要明确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变化,致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全球气候急速变暖,再加之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致使农业减产甚至颗粒不收。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气象服务工作,同时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防灾减灾的目标,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气象工作的服务水平。

1 阳信县气象灾害概况

根据近30年阳信县气象灾害记录资料分析,阳信县境内经常发生的自然气象灾害有干旱、涝灾、暴雨、冰雹、大风、干热风、连阴雨、霜冻、低温等。其中旱、涝灾害是阳信县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常频繁交替发生。有历史记录资料以来,1986―2015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出现概率43.3%,干旱平均6.0年一遇;洪涝每3.0年一次,是气象灾害中导致农业生产损失最大的灾害,且旱灾明显少于涝灾。2010年8月阳信县境内出现连续暴雨天气,累计平均降雨量321.5 mm,全县9个乡镇全部受灾,农田大面积积水,排水困难,内涝严重。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因抗灾能力差,倒塌严重。据统计,全县农田受灾面积34 680 hm2,绝产面积6 759 hm2;损坏房屋6 395间,倒塌房屋5 855间;转移人员7 488人;受灾人口136 000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 530万元。

大风冰雹灾害是影响阳信县农业生产的第二大气象灾害。大风多发生于春季,其次为夏季,夏季大风多伴有雷雨冰雹发生。冰雹一般多出现在4―7月,且以6月最多。1986―2015年大风冰雹灾害发生几率为36.7%,在自然灾害中仅次于洪涝。

2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

2.1 干旱灾害

干旱是指降雨量少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使农作物处于缺水的状态下,无法正常地生长。这种现象存在的时间越长,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越大,会出现减产和绝收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给农民的经济损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阳信县干旱发生类型主要分为春旱、夏旱、秋旱、秋冬连旱等,其中以夏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春旱和秋冬连旱影响时间最长。

2.2 洪涝灾害

涝灾是影响阳信县农业生产的最主要自然灾害,这一灾害主要可以分成洪灾、湿灾以及涝灾3种类型。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众多,造成阳信县涝灾发生的最常见、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强降水,尤其是夏季短时强降水和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根据阳信县土壤结构和地理环境,短时强降水或持续性强降水一旦达到暴雨或以上量级,受影响农田中会出现大量积水,若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会造成局部或大范围农田发生内涝,致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2.3 大风冰雹灾害

大风冰雹灾害是灾害性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旱涝灾害更具影响范围广、局地性强、时间短、突发生明显等特点。由于天气系统的不稳定,在大气中形成强对流天气,经过大气的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的因素影响,加剧了风雹天气的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较为严重,出现时会对农作物的枝叶、茎秆和果实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且不利恢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阳信县大范围种植梨树,鸭梨生产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大风冰雹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往往致使鸭梨大范围落果、果实受损,影响鸭梨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1-2]。

3 防御措施

3.1 干旱灾害的预防措施

对于干旱的预防,气象部门应该做好中长期气候趋势的预测分析工作,加强对天气系统变化的监测,及时做好预警,给农民提供完善的农业生产建议。根据天气形势的发展,适时开展人工降雨(雪)作业,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另外,还应该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的形式,加强植被建设,对预防农作物旱情发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4]。

3.2 暴雨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暴雨洪涝灾害是夏季发生频率最高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预防暴雨灾害,一是要早预报、早预防,气象部门根据天气形势的发展及早做出预报,各部门及时做好准备,为提前防御打下基础。二是要做好天气跟踪服务,一旦县域内降水量接近或达到暴雨,气象部门应及时暴雨预警信号,并密切监视天气过程势态发展,第一时间为领导决策和农民防灾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三是要相关部门做好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洪防御机制,加强对农田内部水的排涝工作,注重排涝设施的维护,降低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4 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灾害防御体系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农业生产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政府相关单位要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统一部署,协调各个部门,联合协作,共同防御气象灾害,建立科学有效的防御体系。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能够做好提前的预案,进行有组织的防御、指挥。另外,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进行预防,做好监测工作,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在多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把气象灾害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4.2 掌握气象规律,调整农业布局

造成气象灾害的原因主要与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在预防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面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进行了解。气象工作人员要根据气象变化做好监测,及时对灾害发生进行测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灾害预警。在农业生产过程要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增强抗灾减灾的能力,保障农业高效和优质生产。

4.3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首先,对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明确在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与破坏力,明确预防灾害的重要性,在遇到气象灾害时,也能够快速合理地进行响应,达到预防灾害的效果;其次,增强气象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并提高防灾意识,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农业损失,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总效益。

4.4 建立农业灾害保险与补贴机制

由政府主导,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农业灾害保险的机制工作,联合商业保险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入,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统一协调,建立保险新模式,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为气象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因地制宜建立新型补贴模式,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稳定农业发展。

4.5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造成气象灾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环境的变化,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发土地资源,并利用我国水资源,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统筹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避免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环境出现改变甚至恶化情况的产生,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气象灾害。

5 结语

总而言之,需要认识气象灾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将科研和气象业务结合,同时依照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对相关农业气象工作展开相应的分析,从而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气象服务。另外,建立气象服务管理体系,做好对于突发事故或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农业生产本身会受到气象变化影响,所以需要加强气象灾害工作的监测和预测,重视农业生产中因为气象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增强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作物受灾情况的发生,保障作物的增产增收,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于璐,蒋慧亮,王春华,等.浅析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6(3):156.

[2] 李建朝.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4):296.

[3] 游立军,黄爱芳.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9.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5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山东庆云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03-01

庆云县位于鲁西平原的东北部,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易灾、多灾与灾情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成灾机理研究,认识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建立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从而减少农业灾害损失[1]。并结合有关农业生产气象信息库和服务保障系统,寻找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及集成方法,形成农业生产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4]。

1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1.1干旱

根据表1中干旱等级划分标准,1971—2000年庆云县干旱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庆云县春、夏、秋3季干旱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季节特征。庆云县的春旱和秋旱比较严重,1971—2000年,庆云县共发生中度以上春旱13次,其中严重干旱5次,特大干旱3次;秋旱中度以上共12次,其中严重干旱3次,特大干旱4次。二是显著的连季特征。几乎每年都有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发生,甚至出现了春夏秋连旱。

庆云县有记录可查的旱灾24年次,分别出现在24个年份。大约平均每2年就出现1年干旱灾害。其中春旱成灾13次,发生概率为28.9%;春夏连旱成灾5次,出现几率为11.1%;各个不同时期的旱灾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的可能。

1.2洪涝

庆云县夏季洪涝灾害频繁。据资料记载,1952—1964年连涝4年,马颊河多处决口,陆可行舟。该灾害往往是盛夏速降暴雨或大暴雨所致,或客水大量入境等因素而致。

由图1可以看出,1971—2000年庆云县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该区仍多发涝灾。1949—1994年庆云县有记录可查的涝灾有23个年份,出现机率为51.1%。其中,全年性降水偏多造成涝灾5次,出现机率为11.1%;大涝年出现2次,出现机率为4.4%;轻涝年有3次,出现机率为6.7%。

2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1建立灾害防御体系

目前,庆云县尚未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作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轨道,迫切需要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4]。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别,一些气象灾害的预警还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而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亟待加强。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综合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之间相应(上接第303页)

关系的判别,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御技术,建立一个防灾减灾的综合应变决策服务系统。

2.2庆云县农业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

2.2.1农业干旱灾害的防御。应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根据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及危害机理,重点发展利用气象信息的非工程性节水农业技术,根据气象条件、作物状况和土壤特性优化灌溉模型和灌溉日程表决策系统,采取土壤增墒保墒抗旱技术。

2.2.2农田涝渍灾害的防御。根据农业生产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针对农田涝渍灾害的致灾程度、综合影响、定量评估方法及重点发生区域,建立防灾抗灾与农业增产相结合的基础体系,包括农田排灌基础配套设施,建立防灾抗灾耕作栽培体系,构建耐渍、避洪的复合高效生态系统等。制订防灾抗灾、临灾对策和灾后应变措施,包括灾害判别、灾后补救、改种补种、促进成熟、损失弥补等方面内容。

3小结

庆云县有关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分析的层面上,缺乏对农业灾害成灾机理的深入探讨。目前庆云县的农民接受气象预警通道有限,对气象科普知识掌握不够,人员设备及部门合作也有限,农村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亟待提高。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研究,提高该县农业生态环境的气象保障能力,切实保障该县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整理

4参考文献

[1] 唐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29):9354-9362.

[2] 张星,郑有飞,周乐照.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j].生态学杂志,2007,26(3):418-421.

[3] 山东省德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德州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212-21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6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农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提升全社会抗灾救灾能力,现将市气象局《加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仅仅是气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更是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涉及到一方的安宁。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强调指出:“随着我国重大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突出,‘三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把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做好我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

二、注重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纳入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切实做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信息员队伍建设与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责相结合。在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时,可采取兼职方式,在村两委班子、学校内选取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每个村至少要确定有1名气象信息员。二是要把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与涉农技术服务机构相结合。要高度重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示范点建设工作,发挥好远程教育培训站、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农村基层服务站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采取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的方法解决机构问题。三是要把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建设与应急中心建设相结合。气象部门在建立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时,要征求水务、水文、国土、交通、林业等部门的意见,注意与防汛、防火等防灾减灾应急中心建设相结合,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雨情、墒情,为指挥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全面落实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各项工作责任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7

为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即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气温、日照、降水等要素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且高温干旱、大范围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在对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影响和制约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整体进度。同时,农村又是遭受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严重缺失,气象灾害威胁着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气象服务,有效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减少、减轻因气象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要把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实抓好。

二、深入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乡(镇)自动气象站维护工作。我市每个乡镇建设1个四要素的自动气象站,各乡镇政府要安排专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观测设备无灰尘、周围无杂草,确保仪器安全,积极按照气象部门安排做好自动气象站维护工作。

二是加强气象电子信息显示屏和农村气象大喇叭的使用与维护。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好乡镇气象电子信息显示屏和农村气象大喇叭,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支柱性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气象服务。

三、深入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三支队伍:一是领导队伍,每个乡镇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协助履行部分气象工作职能,并指导乡镇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二是保障队伍,每个乡镇分别明确一名乡镇干部担任气象协理员,负责协助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区域气象站、电子显示屏等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三是每个行政村分别招募、培养或设立一名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和气象灾情调查上报。

二是建成规范化气象信息服务站。按照有“固定场所、信息设备、信息员、定期活动、管理制度、长效机制”的“六有”要求,建成统一规范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

三是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升级、完善本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在每个乡(镇)和灾害多发村委会安装电子显示屏或高音喇叭,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个老百姓。

四是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管理工作。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对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进行评定,促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报告、应对能力,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鼓励各乡镇和中小学校、医院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申报认证。

五是认真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气象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结合我市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六是积极探索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在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基础上,开展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和农业保险风险评估工作,引导种养大户参加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四、加强对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篇8

二、认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

气象灾害普查是编制《防御规划》前提。只有摸清本区域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程度,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御规划》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涉及各行各业,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协调,精心组织。气象部门要牵头抓总,统计、民政、农牧、林业、水务、国土、地震等部门和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

1普查时间:

2普查种类:一是气象灾害资料普查主要包括:暴雨洪涝、大风、冰雹、雷电、干旱、雪灾、低温冻害、高温、地质灾害、林业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二是社会经济资料普查主要包括:全县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行政区面积、耕地面积、水利设施、河网分布、作物布局、植被覆盖、城防设施、交通路网等。

3普查方式:普查以乡镇为调查大单元,以行政村、社为调查小单元。各乡镇要根据历史记载发生的气象灾害,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出现时间、灾害损失等,向县气象部门上报气象灾害详细资料。统计、民政、水务、国土、林业、农牧、地震等有关部门要立足部门实际,向县气象部门提供全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的详细资料气象部门在查阅有关气象灾害记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乡镇和部门的普查资料必须于20日前报县气象局。

三、切实做好气象灾害影响分析和风险性评估

要在做好灾害普查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气象部门要按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各类气象灾害影响区域、影响行业、损失情况、原因等,通过解剖典型个例,具体分析气象灾害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等的影响。同时,要对城乡规划和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农牧业产业布局、市政设施建设等气象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

四、认真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写工作

县气象部门要根据乡镇和部门上报的具体资料,组织业务人员,认真编写全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总的要求是普查资料要全面,影响分析要准确,数据图表要详实,规划方法要科学,防御措施要切合实际,确保《防御规划》科学可行,成为指导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切实加强《防御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上一篇:艺术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配电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