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1:50

电子合同的概念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1

【关键词】化学素养 概念教学 策略方法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基本概念有二百多个。如何让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牢固地掌握每个化学概念,是摆在每位中学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若每个概念清晰明了,思考问题和推理时思路就流畅,若学生在化学概念的掌握上有缺陷、有漏洞,则在思维上就会受阻,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会准确定义,揭示概念内涵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给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把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的属性。下定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即: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要准确下定义,要使学生建立一个概念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即种差)。并且要使学生明确该事物所属类别(即邻近的属)。例如:在使学生建立同位素的概念时,首先使学生明白其区别于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1)用英语26个字母随意写出多种原子:11A、612B、816C、12D、1736E、1939F、917G、613H、1940I、13J、1737K、614L、1224M、2040N……告诉学生目前人们发现的原子种类有二千多种,其中稳定的约280多种。(2)再让学生对上述原子进行分类:①按质量数相同分类:1940I与2040N;②中子数相同分类:1939F、2040N、1737K;816C、614L、917G;③按质子数相同分类:11A、13J、12D;612B、613H、614L。问学生那种分类最有意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按|子数相同分类最有意义,这样可以把二千多种原子分成一百多个小组。(3)让学生分析同一小组的原子在组成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得出结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这样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明确了。接下来明确“邻近的属”:学生不难明白,上述事物所指对象均为原子,不是分子或其他的什么微粒。这样就可以给同位素下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此外,“种差”有好几种:①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这种定义可以叫做“性质定义”。如: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种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电离,反映电解质区别于其他化合物的本质属性。②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情况,这种定义可以叫做“发生定义”。很多化学反应的概念定义均属于此类。如: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给化学反应下定义一般说明反应物是什么,生成什么,反应物如何变成生成物的。③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作用。如: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掌握重要特征,加深概念理解

1.内涵与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例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外延指的是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如“电解质”的外延反映的是包含的物质范围主要是酸类、碱类和盐类。

人们在使用概念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内涵,而且要明确它的外延。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说明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是什么对象,包含了哪些种类,适用范围有多大。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就是对这个概念进行划分。概念的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作为标准,将一个属的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的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方法有:①一次划分;②连续划分;③二次划分。学习概念一定要上学生懂得每个概念的划分。如:

其中:包含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二次划分。

2.发展和变化

概念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得到补充和修正。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概念。原子的概念从德谟克里特提出,经历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布丁模型”、奈冈的“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的“分层模型”、西奇维克的“原子核模型”,以至于发展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再如,在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也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限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只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和学习它。到了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均有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要求也提高了,提高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角度,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它(原电池、电解池知识的掌握可反映);但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由于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掌握在高中要求低,所以,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回到初中要求,要求从得氧、去氧、加氢、去氢角度判断反应类型层面。所以,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有发展和变化的眼光。

三、分清概念关系,深化知识联系

1.重合关系:例如,有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实验室与最简式,乙酸与醋酸等。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2

(新疆伊宁市第九中学 835000)

【摘 要】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提供更好的方式方法,供同行们参考。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平时在听课评课及对同事们在概念教学教学的长期观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等来完成此过程。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http://

关键词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化学概念,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深刻领会概念中的字和词

要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 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 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分解概念,注重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

(2)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

(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

(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1)一定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3)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 晶体虽然不导电,但(1)它是化合物(2)NaCl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 是电解质。而NaCl 溶液和Cu 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3、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http://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 侯希才.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 教学与管理,2004(06)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3

关键词:数据分析方法;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

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这是概念的适用范围。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各种判断题、选择题的综合检测得到体现,概念的正确掌握能从根本上解决计算题、实验题及综合题等。只有学好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正确而有效地学好化学知识。

一、运用数据分析,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的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在教学中依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材料或通过实验所得数据及推理演算,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相关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从而感受数据分析的实际价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用Ki表示。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或弱碱,所以在化学上,可以用Ka、Kb分别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用HA表示弱酸,则其电离方程式为HA H++A-,则电离常数Ka=[H]*[A]/[HA],电离平衡常数描述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应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概念抽象难以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去学习,因为学生对于课本上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理解总是基于表面,没能真正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数据,分析Ka与电离度α的关系,比较Ka与电离度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电离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K=cα2,其中c为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教师通过设计一组具体数据,让学生从电离常数可以算出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比较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区别,可看出Ka是常数而α不是常数。Ka随温度而变化,α随Ka而变化,因此α也随温度而变化,Ka不因浓度改变而变化,但α却随浓度而变化,Ka不因溶液中其他电解质的存在而变化,但α却因溶液中其他电解质离子的存在而变化。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CH3COONa),则因同离子效应而使平衡向左移动,α将减小。在室内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是1.8×10-5,学生对这一数据并没有什么印象,但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它的电离度α=1.3%,学生得出每1000个醋酸分子室温条件下只有13个醋酸分子发生电离,987个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通过数据的分析转换,学生容易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利于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

二、运用数据分析,准确化学概念的外延

化学课本中有许多数据,教学中并不要求具体记忆这些数值,但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形成学科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数据观念,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充分体现化学基本概念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例如,关于Ka概念外延的教学,我们应该清楚该概念的适用范围。

(1)根据Ka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通过Ka的学习达到指导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相同条件下,Ka越大,酸性越强。通过比较Ka,我们可以得出常见弱酸的酸性:CH3COOH>H2CO3>

H2SiO3;H2CO3>HClO;H2CO3>Al(OH)3。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醋酸溶液与碳酸钙的反应,还有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失效、水玻璃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等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都是高一化学课本中的重要反应,都符合“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基本原理。

(2)以Ka来判断盐类物质的水解相对大小。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我们可以判断出相同条件下醋酸铵溶液、氯化铵溶液、次氯酸铵溶液水解的相对大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利用醋酸Ka和氨水Kb数据的特殊性可知:醋酸铵溶液接近中性,进而可以探究Mg(OH)2沉淀溶于浓铵盐的反应原理。

(3)根据Ka1、Ka2判断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在25℃时,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碳酸Ka1=4.30×10-7,Ka2=5.61×10-11;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54×10-2 ,Ka2=1.02×10-7。对于酸式盐NaHA的水溶液, NaHA 中 HA-既可电离:HA- H++A2-,也可水解:HA-+ H2O H2A + OH-。酸式盐溶液由于NaHCO3溶液的Ka1Kh1而显酸性。

(4)根据Ka1、Ka2的相对大小判断物|的性质、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碳酸Ka1=4.30×10-7 ,Ka2=5.61×10-11 ;苯酚C6H5OH ,Ka=1.0×10-10; 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Ka= 6.3×10-13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容易得出酸性:H2CO3>HCO3->Al(OH)3-;H2CO3>

C6H5OH>HCO3-。这样就容易理解以下四个反应:

A.往苯酚钠水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足量CO2 : C6H5O-+H2O+CO2 C6H5OH+

HCO3-

B.往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AlO2-+H2O+CO2Al(OH)3+CO32-

C.往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lO2-+H2O+CO2Al(OH)3+

HCO3-

D. 偏铝酸钠水溶液与碳酸氢钠水溶液混合: AlO2-+HCO3-+H2O

Al(OH)3+CO32-

三、运用数据分析,拓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概念的水平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学会数据分析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化学计算题中,往往题目数据多、综合性强,但学生们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对知识准确迁移,因而觉得十分棘手。分析化学过程、融会贯通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基础。

在学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后,许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K、酸碱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Kw、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等一些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分析他们的异同,但是若能进一步拓展到酸电离平衡常数Ka与盐的水解常数Kh、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配合物的稳定系数Kw之间的联系,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25℃下,于0.010mol・L-1

FeSO4溶液中通入H2S(g), 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C(H2S)= 0.10mol・L-1) 。

用HCl调节pH值,使C(HCl)= 0.30mol・L-1 ,试判断能否有FeS生成。这样一道计算题融合了Ksp与Ka的计算,体现了概念的外延,拓展了学生综合应用概念的水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形成学科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予以论述,以供参考。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4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5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使得通过网络进行商事活动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合同在这种背景之下不断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了解电子商务合同的涵义和特征至关重要。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涵义

“电子商务合同”是由“电子商务”与“合同”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的,因此它属于一个集合名词。对电子商务进行准确理解是理解电子商务合同概念的基础。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我国学界普遍的认为电子商务,指的是一切以电子技术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①电子商务的这种概念符合中立性原则,是我国学界当前的主流观点。这里所称的电子手段,其实就是我国《电子签名法》中所称的“数据电文”概念。根据《电子签名法》第2条的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以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储存的信息。这表明我国在立法中也采纳了中立性原则,不直接对电子商务进行定义,而是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手段或媒介进行规定。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这种规定既符合电子商务的国际立法潮流,又能够从法律上为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广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当事人在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中会运用电子化的手段建立合同关系。从整个合同法的理论体系上来讲,电子商务合同既不是对传统合同理论的完全颠覆,也不属于一种新兴的合同种类。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合同只是改变了传统合同的订立方式或履行方式而采用了电子手段来订立与履行合同而已,因此电子商务合同在本质上仍然是合同。它既没有脱离合同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新的有名合同。

电子合同,如果单纯的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以电子方式订立或履行的合同。因此对电子方式内涵的不同界定,就会出现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种不同定义。

最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简单的来讲,就是指交易当事人在商事交易活动中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方式而订立或履行的合同。《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对EDI作了比较权威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计算机之间使用预先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的电子传输”。EDI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处理信息的模式与体系,它利用公司间独立的网络,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而并不需要互联网这个交易平台。这种以EDI为基础进行的以数据电文形式所订立的合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采用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电子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当事人更多会采用互联网订立合同进行商事活动。因此这种定义是最为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指的是商事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借助于网络或者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订立的合同。这种概念下的电子商务是当前形势下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前途最为广阔的电子商务活动形式,也是当前电子商务活动的主流发展方向。但这种定义也明显不妥,因为电子商务出现于互联网之前,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电子商务主要以EDI、电报、传真、电传等方式进行。只是在互联网出现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事活动成为了电子商务的主流而已。这种定义与“中立性原则”不相符。因此,从狭义上定义电子商务合同也不妥当。

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简单说就是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或履行的合同。②不难发现,这种定义和《电子商务示范法》中的电子商务定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理论界普遍的支持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的定义。笔者也赞成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其一,从广义上对其进行定义符合国际普遍认可的电子商务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中立性原则。其二,从广义上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定义不但可以更好的反映商事交易活动的公平交易理念,而且其具体实施可以全方位的体现在具有开放性的通过网络而进行的商事活动之中。其三,采用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还能够把采用EDI方式和互联网方式以及传真、电传等方式订立的合同都包含进去,在外延上具有全面性。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电子商务合同下了个定义,即电子商务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以数据电文方式达成的以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协议。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特征

由于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合同仍然是合同,所以电子商务合同自然也符合合同的一般性特征。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或者履行运用了电子手段,这便使得与传统合同相比,电子合同在外部形式上具有特殊之处。电子商务合同的这种外观表现形式上的特殊之处便是其与传统合同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第一,合同主体的确认方式并不相同。在传统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之间面对面的洽谈,彼此之间对对方的行为能力能够有直观的相对准确的了解。所以,对于传统的书面合同,只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之后,合同才能够生效。而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则是以EDI方式或在线交易等电子方式来实现的,交易环境几乎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合同当事人对对方的行为能力并不清楚。所以在电子商事交易实践中当事人之间必须借助于电子签名或电子认证等方式才能对对方当事人的身份或行为能力进行核实与判断。③

第二,合同的形式不同。对于传统的书面合同交易当事人通常采用纸质文件将合同的内容固定下来,然后通过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来对合同内容进行确认。而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无法把合同内容固定在纸质的文件中,它的内容只能以电子数据方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中,而且往往需要利用计算机才能显示出来,所以不同于传统的书面形式。

第三,合同的订立过程不同。传统合同在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一般会面对面磋商。而由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当事人之间并不需要像订立传统合同那样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而是彼此之间通过发送数据电文的方式达成合意来订立合同。因此采用电子合同从事商事活动又被称之为‘无纸贸易’。④同时在电子商务合同中,当事人往往会通过预先对电脑系统作出某种设置使得其能够自动的向他人作出要约或承诺从而实现自动交易。

第四,电子商务合同的交易和传统合同相比具有不稳定性。电子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他人截取或者修改,由于电子数据又被存在于磁性介质中保存,这使得数据被截取修改后没有痕迹。同时在电子数据的形成与传输的过程之中,一旦遇到网络瘫痪或黑客攻击等类似情况时有可能会造成电子数据的信息错误。这些都会使得电子商务合同的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结语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7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同理,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照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指出每个原子有共用几对电子的性质,交代各种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才表现出各自共用几对电子对的性质。顺势引导,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

三、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四、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11)尘土飞扬的空气,(12)清新的空气,(13)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五、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

电子合同的概念篇8

关键词:化学概念;化学概念图;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98-02

一、化学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是一种由概念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是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连线上的标注(关系标签)则用于说明连线两端的逻辑关系[1]。

从化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它整体的知识体系是以化学概念为基础,区别于其他理科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需要记忆的信息较多,且化学概念数目繁多又过于抽象,表象容易应用难。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采用传统的“填鸭式”“一杆到底”等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是有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初期向学生强调化学是“文科”,只强调记忆层面,忽略学生的理解、逻辑、创造等层面的能力。让化学概念教学变得死板乏味,学生也渐渐丧失了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化学概念图将化学基础知识归类、结构化,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化学命题中的新概念时,新概念不断地与学习者头脑中的旧的概念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知识的结构化,可以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使学生对抽象的各种化学概念、定律的判断和推理得心应手[2]。

二、化学概念图的有效性

研究证实,概念图教学策略更适合于科学课程,而在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的教学中则效果不理想[3]。而化学概念图作为一种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或评估工具;或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或作为有意义学习的策略,这些方面都表现出有效性,即既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个人技能,又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师生达到共赢的双面发展,有效地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提高的媒介。

(一)化学概念图对学生学习的有效促进

化学概念图教学中强调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重要作用,更能使学生获得对化学学科内容的概念化、系统化理解。那么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化学学习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呢?

1.化学概念图能有效延长记忆时间

首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科学研究证明,在记忆的过程中,大脑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加工信息。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在通过改变脑结构而建立心理结构的过程中,经验起重要作用。人类各个记忆系统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必经的过程,但只有进入长时记忆才能成为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只有对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进行不断组织强化和重复加工才可将其变为长时记忆,这说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4]。这也就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而概念图的构图过程无疑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概念图将原有的众多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整体有序地展现出来,摆脱了原本无序的识记格局。例如图1“铜锌原电池概念图”,初步接触原电池的学生常常会将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弄混,即使在初步学习时记得住,时间久了记忆也会模糊。构成铜锌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就是一组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电路,电解质溶液在电池中,是电池内部的构成条件,沟通电池内电路,它起传导电荷,使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移动的作用。如阳离子移向电池的阴极,也就是电池的正极区,阴离子移向电池的阳极,就是电池的负极区。我们分析锌-硫酸-铜电池,在硫酸中,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移到正极的铜板上,锌离子进入硫酸溶液,并和氢离子一起移动到正极区,但锌离子的移动速度比氢离子慢,若没有这个运动,电池活动根本无法持续。即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原电池的负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在阴极上,也就是铜板上,大量聚集的电子,被电极附近的氢离子夺取,氢离子由此变成氢气,即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完成整个电池反应。

化学概念图将“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正极”“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这些无序零散的概念进行有序地整合,不但帮助学生清晰了概念,同时说明铜锌原电池包括电解质溶液,而之前学习的氧化还原又是原电池的设计原理,与前后知识相联系,构建了整体的知识体系,将信息纳入到大脑的最佳的联系和最方便提取的记忆结构中。

2.化学概念图能有效拓展记忆容量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仅为7±2个组块,非常有限。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化学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又间接地将难于区分的概念进行了分类,例如单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将抽象的化学概念清晰化、可视化、具体化、系统化,从而延长知识在头脑中的存储时间。化学概念图的这一功能高效率地利用了人类大脑,减少不必要的记忆负担,促进了知识的记忆和整合,而这两部分正是人类大脑所欠缺的部分。

3.化学概念图的层级网络结构符合人脑生理机制

脑科学的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人的大脑,这样一个并行分布、多层结构、广泛联系的神经网络系统来进行的[5]。可以看出,概念图结构特征充分符合这一人脑的生理机制,化学概念像神经网络系统一样进行上下级和并列式的层级网络排列。这种排列类似人脑对知识的储存,符合意义建构的实质,给予学习过程以清晰的脉络[6]。

化学概念图的形象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和经济性等诸多优点都证实了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有效性,使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预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很好地落实。与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等方面内容相互结合利用,解决了学生以往在具体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即学困原因之一就是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和命题框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导致的机械学习,顺利地进行概念“移植”。使学生顺畅地接受概念、命题,从而掌握知识。

(二)化学概念图对教师技能的有效提高

1.化学概念图能帮助教师有效全面地整合知识点

教师在一节化学课上可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许多化学概念等,细小繁多的化学知识点和层层级级的逻辑关系每一部分都不能遗漏,否则就会产生学生的概念厘清障碍,使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出现偏差,长时间累计甚至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学业成绩。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实验事故,结果不堪设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建立宏观的整体的化学概念图,其次呈现主要的化学概念,最后将显示某一章节的知识结构的小概念图链接进整个大概念图中(如“单质”链接“物质的分类”)。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全面地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同时形成教学知识点网络,也减轻了备课压力。

2.化学概念图能有效监督教师自我教学过程

1998年Beyerbach研究发现:新教师使用概念图策略教学时,能够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与自我概念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更清晰[7]。而化学概念图有利于组织教学材料,让教育者对所教授的材料首先做到心中明镜,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设计。化学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组织教学技能的提高。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概念层级帮助教师的教学设计层层相扣,便于教师备课、不容易出现知识点的遗漏,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结语

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大脑生理学等理论分析了化学概念图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原因,发现化学概念图对记忆的时长、容量以及概念图网络与人脑生理机制相符合等方面均有正向作用。通过化学概念图形成的以化学概念为核心的网络构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仅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洪林,康长运,刘恩山.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J].学科教育,2003(3):39.

[2]李思雨.高中化学概念图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孙爱萍.基于意义学习的概念图工具开发与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9(3):64-65.

[5]李哉平,成世钢.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19.

[6]李增玲,刘继和.概念图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3):431.

上一篇:机械制图的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制图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