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服务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7 17:23:25

民航服务特点

民航服务特点篇1

关键词:《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改革;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9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对外经贸往来的扩大化,民航运输业得以飞速发展,民航服务人员的需求呈增量增长,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试图针对航空服务专业高职教育《民航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这门学科教学的更好发展。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内容涉及到服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学科知识,是一门培养学生有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民航服务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课程。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今,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设计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学环节与实际岗位情境不能密切联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民航服务心理学课堂设计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民航服务岗位工作特性紧密联系,其课堂内容应对特定的民航服务岗位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今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内容远没有想象的有用、有趣,而是非常抽象、枯燥,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学后无用的想法。在民航服务心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得不明确。现在绝大多数服务心理学的章节体系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讲述较多,而对民航服务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如何运用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讲述较少,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解决航空服务实践问题能力的训练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不够,培养目标相对于人才能力需求偏离较明显。

2.课堂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重讲授、轻自学。教师在民航服务心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运用讲授法虽然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单一的以讲授法为主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课程学习处于被动地接受心理学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课程考评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目前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主要考核依据是期末一次性开卷、笔试的考核成绩,多为笔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试方法缺乏设计;考核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考核。考核形式单一直接导致学生认为平时学不学习、听不听课都不会影响期末成绩,考试前只要把所谓的复习重点看一看、背一背,就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样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等考试结束,课本一扔就什么都不会了。由此可见,这种考核得出的评价分数根本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对学生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围绕高职教学目标开展课程改革措施

1.合理建构课程内容,突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十文件精神中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部分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扩大会议做出了解读。其中,“突出特色,开发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我们作课程总体设计也需要紧密围绕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突出职业特色,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发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以此作为构建课程框架和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解构,笔者认为,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在内容取舍方面应采取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侧重知识应用,兼顾学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对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增加和强化,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应能充分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航空服务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兴趣培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因人致宜,因目标而异,没有一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方法,但要适合学生个体需求和长远能力发展,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贵在得法。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不同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才能真正学好。笔者认为,这是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点内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适宜采用几种教学方法灵活组合,这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优化。①案例教学法。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应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和民航实务相关的案例精选出来,通过启发式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互动性地分析、判断,老师适当引导,提炼,共同得到案例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笔者通过长时间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显示,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知识传授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极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学生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②情景模拟法。所谓“情景模拟法”重点在于找到一些发生频次较高,具有典性的航空服务工作情境,例如在航空服务工作实际中,服务员如何与旅客保持良好的互动;模拟飞行过程中飞机出现故障,如何才能尽快安抚旅客情绪;如何疏导长途旅客不良情绪等。教师联系服务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结合实训场所设计模拟航服活动场景,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代入角色将帮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最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争端的技巧。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拓展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有的知识难点。③任务小组法。在教师引导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某一个问题,以任务小组为单位,组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相关的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主题注重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航服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的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任务小组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的气氛;启发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服务心理知识的领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锻炼其合作意识。④社会调查法。在学习服务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机场和航空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参观及社会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航服现场优秀员工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资料。例如,对不同类型乘机旅客的心理需求分析、影响乘客情绪变化的因素、乘客在机场各个环节办理业务时的不同心理需求及典型性处理案例等内容的学习。⑤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所谓PBL指基于问题的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挂钩,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激发学习者的高质量思维状态,最终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设计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小组,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复杂的或真实性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PBL教学法重点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小,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学习活动推动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协调、鼓励和反馈,更好地支持学习小组开展学习。PBL方法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未来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改革中PBL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3.改革考试方式,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环节中考核工作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作为课程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它具有检测、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现今,期末的纸质考试形式仍然是学生评价考核最主要的方法,其考核结果必然存在片面性。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应采用复合型考核方式,将期末理论、形成平时考核有机结合,实现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的综合考核体系。实现课程培养的重点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考核形式也必然由结果型考试向过程型考试的转变。

总之,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课程的全面综合评价,促进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向莉.民航服务心理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民航服务特点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民航服务英语;实训体系

民航业的快速、多样化发展,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民航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原来单一依靠民航系统院校培养,发展成为多层次的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而民航作为一个高端的服务业,对航空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与日俱增。在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高要求下,航空服务中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民航服务英语教学背景

民航服务英语,作为民航服务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将英语应用知识与民航乘务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课程。它与基础课程中的综合英语有很大区别。综合英语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民航服务英语是一门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专门化、方向性课程,它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媒介学习和掌握民航乘务知识,了解和熟悉民航运营情况,获取英语交际口语会话能力,以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为乘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民航服务业工作环境里越来越多的出现外籍商人、游客等乘客。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航企业需求和招聘中国乘务人员。这种发展和需求,要求乘务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和对外交往的实际能力和以英语为媒介来沟通、处理一些通用性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民航服务业务。因此,空乘专业民航服务英语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其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英语技能,全面加强学生民航乘务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解决民航乘务相应问题的能力。

二、民航服务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对社会、航空公司及航空培训中心等实际情况的调查,民航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集知识、理论、实践操作于一体,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空中乘务服务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机上服务流程。民航服务英语课堂既属于知识学科,又属于技能训练,但它主要还是侧重于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多参与英语语言交流实践,提高英语语言沟通交流的实际能力。我们知道,语言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景和环境。否则,交际活动的效果就难以实现。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景中进行语言交际,学生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理解具体情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实效。

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在教师积极讲解的基础上,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取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流,营造一种既融洽又活跃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资源,将书上的“死”资料变成经过动脑加工的“活”知识。在教学点评中,要多鼓励和褒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交流训练环境,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胆小、不善于独立表达的学生,要多提供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克服说英语胆怯、怕出错、怕人笑话的心理障碍。

在空乘专业教学中,采用英语情景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不同的真实性和准真实性教与学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范例,从而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生动性、形象性及趣味性,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给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在课堂上,设计空乘服务中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如:航空公司工作、航班介绍、航空旅游问讯、电话订座、座位再确认、订座变更、候补旅客、出票与客票变更、票价、遗失客票补开与退票、办理乘机手续、旅客乘机时证件查处、旅客座位选择、乘机时行李处理、行李服务旅馆、包机业务等。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真实的情景再现于课堂。通过给学生提供英语会话中的关键语线索,让学生体会英语会话的逻辑性和空乘服务人员交际语的职业特点,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无话可说的窘境,帮助学生有效使用职业语言,提高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展示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成果、体现教学成就。围绕民航乘务英语特定语言项目和教学目的,教师应设计各种不同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有效完成语言学习,最终达到学习并掌握语言交流的目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发和修正学生的学习策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和现场表演。具体步骤如下:

1.课程规划

一次完美的航空旅行是从乘客预订机票开始,至乘客下机后顺利拿到他的行李结束。民航服务英语课程可以根据未来工作场景,把民航乘务工作任务分为数个模块,涵盖民航乘务服务所需的相关英语知识,涉及民航乘务服务的全过程,是民航乘务服务技能与英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运用。课程可围绕中外民航服务的基本常识和知识展开,努力兼顾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并使他们有机地结合。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统一的效果。根据航空服务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空中乘务员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处理未来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情景创办准备材料,解释角色、背景,并分配角色,要求学生做课前准备。

2.课前准备

老师通过描述所创设的情景过程来开始一个主题下的情景角色扮演课。学生被分为几个乘务组。每一组同学在担任本组乘务员的同时又扮演其它乘务组的乘客。可以让学生课前先研究角色和情景,从而让学生完全融于所扮演的乘务员或乘客的角色,在扮演乘务员角色的同时感知作为乘客的感觉,从而领悟如何为乘客服务才能让乘客更舒服,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才更有利于和乘客沟通,让乘客满意。这样就能让整个乘务模拟过程朝既定的方向前进,以达到学生牢固把握语言的预期目的。

3.课堂操作及课程情况汇报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扮演者的行为。适当在表演中插话,以维持学生的表演情绪,使表演得以顺利进行。表演结束后,各乘务组乘务长对本小组乘务员表现进行点评,全班同学进行互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课程情况汇报是整个乘务情景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汇报最终对各种服务能力和语言交际行为加以考查,以利总结提高。教师应该总结乘务角色扮演中的关键的事件问题和本次模拟情景中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表扬和建议以便下一次的提高。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感受所得,利用教学评估表来确定这门课程模拟情景教学的成功与否。鉴于空乘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知识讲解中,只靠单一模拟情景舱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多媒体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机上安全演示,单一的情景设置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显得苍白无力。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通过引入图片,实播航空公司安全须知录像,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民航服务英语实训体系构建途径

1.加强校内实训

民航服务专业英语教学应走出课堂,多进行实践教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我们应给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多在模拟舱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动态真实的服务环境中进行英语交流,将课本知识活化为实践应用,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提升英语会话能力。同时,强化职业技能,为就业服务打好基础。总之,民航服务专业英语教学要突出口语能力的培养。我们应从培养方向和行业特点出发,加强研究观察,运用有效方法,广泛调动学生积极性,修正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促进教学质量,为民航业输送合格人才。

2.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课程进行实习实训指导

以职业性、技术性、科学性、探究引导性、先进性、艺术性为原则,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实习网络教学资源。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目标。

学校教育目标应与职业目标始终保持一致。教学中,要加大与航空公司的联系,就读期间掌握机上广播词的应用以及熟练掌握机上服务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未来工作所应该具备的技能,让他们明确学习是“为工作而学习”。这样,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才会有正确方向。

我们要着眼解决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在高职高专的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学中,既要加大对其英语教学的强度,又要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加强实习实训机会和时间。要把民航服务英语课程建设好,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遵循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掌握完备的民航乘务技能,充实自己,把就业目标定位于世界各大航空公司,扩大就业渠道,成就人生辉煌。

参考文献:

[1]崔澍.民航乘务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

[2]丁大勇.我看专业英语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

[3]黄晨.浅谈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科技信息》,1994 年。

[4]刘佳颖.正确的跟读方法对提高空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民航服务特点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航空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54-02

航空服务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极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要系统论证航空服务专业专业面向和定位,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必须重构课程体系。笔者就“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谈点浅见。

1 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呼唤开发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伴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及旅游服务产业链已成为最活跃、吸纳劳动力和专业人员最多的行业群之一。中国民航2008年旅客运输量一亿八千八百万人次,排全球第二。“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计划增加运输飞机136架,预计到2020年运输飞机总量增加到4000架。保守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企业至少需要增加技能型人才约7.6万人,每年对空乘人员的需求将达到3000人左右。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航空货运、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现代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航空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急需一批懂得航空服务业务的新生力量。另外,近几年随着国内民航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各大航空公司也纷纷进驻中国,各大外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民航业衍生的航空服务企业等都有急需大量的外向型的基层管理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我国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若以每架飞机需30名左右的空乘人员计,加上相当数量的自然减员,未来20年我国空乘人员缺口将超过10万,市场呼唤大量高素质的民航服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经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中乘务员,“大学专科”将成为主要的学历要求。业内企业期望本专业高职毕业生集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于一体。懂技能、会操作、通外语,的空中乘务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热门人才;业界专家预测,武汉地区空乘人员缺口接近1000人/年。这些都为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空乘服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依托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从区域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来看,武汉市内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省旅游学校、武汉工商职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等7所,年输出学生约1200人。人才培养数量基本吻合空乘人才需求,但由于院校培养条件的差异,导致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针对企业旺盛而迅速“升级”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空乘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相关院校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开始起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专业在校企结合上对航空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已取得了成果,但对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还缺乏整体的调研与推广性的成果,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也需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研究。

2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

按照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各阶段、各方面工作,努力争取达到或接近评价体系,构建适合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体系。

2.1 本课程设计特色

2.1.1 设计理念特色

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1.2 设计原则特色

(1)行业“零距离”。在本课程体系设计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商讨确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等。

(2)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仿真)工作情境,聘请行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四位一体”,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二课堂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制定严格的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提高实训教学课时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特色。

(3)职业生涯可持续。课程体系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养成“严以律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修养身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3 职业岗位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活动频繁,各种会议旅游、会展等活动的增加,航空服务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对航空服务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本专业既立足于当前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又兼顾到了未来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职业面向包括:航空乘务、地勤服务、候机服务、机场餐饮及宾馆服务、民航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2.1.4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深化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素养,形成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采用情境教学。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深入岗位工作第一线,通过对完整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其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能力的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以此归纳出工作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

2.2 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2.2.1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重点是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能力培养,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比例,占到全程教学计划的50%以上。通过民用航空法、航空概论、航空旅游地理、民航职业道德、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旅客心理学、空乘服务礼仪、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民航旅客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导游业务、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岗位专业技能。同时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形成体系,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备之中,校外实习训练基地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2.2.2 实施双证教育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办学的特色。

2.2.3 创新教学模式特色

本课程体系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和行动导向原则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培养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观玉.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陈玉华等.民航服务专业校企全程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民航服务特点篇4

可以说,民航是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代表,其宗旨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航空服务。如何从消费者、空乘人员两者的需求出发,提升民航的服务理念,提高民航的服务质量,对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民航服务质量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民航服务质量民航服务质量是指能够满足消费者规定和潜在需要的一切总和,其衡量标准是消费者的满意度,其在现实中的量化体现则是消费者的投诉量。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更为快捷的航空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民航投诉量的数据和消费者维权暴力事件的发生,展现给我们的是民航服务质量的水平欠缺。要使民航成为服务业的排头兵和重要力量,就需要提升民航的服务理念,提高民航的服务质量。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学中行为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旨在通过满足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来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融合,从而完成社会化。本文引述的需要层析理论是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并不断完善的。这一理论在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同样,在现代服务业中,这一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三)民航服务质量提升与需求层次理论间的关系服务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服务质量的提升正是民航乘务人员能否及时快速的满足乘客上述需要的过程。如民航在运行途中遇到气流颠簸或其他突况时,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得不到保证,会产生较为激动的情绪或行为,需要有人及时进行安抚和劝导;在机上长途飞行过程中,消费者吃饭、睡觉等基本生理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有人及时为其提供快速的服务;针对不同民族、宗教、不同生活习惯,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决定着这些消费者不同的受尊重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航服务质量的水平能否提高也与民航乘务人员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有关,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工作中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危险性、乘务人员自身身体素质的局限性、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文化和团队意识灌输的欠缺和重复体力工作给乘务员带来的自我实现的不满足等因素都直接制约着乘务员能否以正确的价值定位、良好的工作状态、较高的工作素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从以上两个角度来说,需求层次理论为民航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参考标准,而民航服务质量的提升也为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需求理论视角下民航服务业在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需求层次理论看民航服务的不足,可以从消费者、空乘人员和航空公司三个主体的需求满足程度来研究。

(一)民航工作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民航工作人员作为民航服务业的服务从业人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需求、社会需求中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是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但是根据民航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机场工作人员和空乘服务人员的需求都不同程度的无法得到满足。民航工作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民航工作人员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较为直观的体现就是近年来航空公司辞职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就空姐网的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很多人都表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其辞职的最主要原因,高空作业不仅对人的身体是一种考验,同时对心理也是一种考验,由于高空作业而产生的职业病近年来在不断增加。加之近年来空难事故报道的不断增加,对空乘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安全也是极大的威胁。2、民航工作人员的归属需求得不到满足。民航工作人员作为民航公司的职工,在工作中渴望能够得到工作和职位的归属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能分配不均衡,与乘客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权利。例如在航班延误中,与乘客直接面对的工作人员往往不了解航班延误情况处理的最新进展,且没有处理乘客安置方面的具体权利。加之目前航空服务业中,空乘人员的过饱和状态使得各航空公司的换血速度较快,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情感联系较少。所以,员工在面对工作突发状况时,缺乏对本职工作的归属感。3、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正因为民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归属感,即社交需求中的归属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交需求上一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在我国空中乘务人员的投入量较大,相对比航空公司的上升空间较为狭窄,因此大多数空乘人员普遍从事的都是较为基层的服务工作,长此以往的定式化、不具有挑战性的服务工作极大的泯灭了空乘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二)顾客需求得不到满足近年来屡次发生的民航纠纷和暴力维权事件,主要是因为民航在服务中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和尊重需求。其最直观的表现:一是消费者投诉量的居高不下,二是从投诉内容上所反映出来的消费者安全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投诉较集中的三个问题:航班延误、行李运输和预订、票务与登记。这三个问题都是与民航服务质量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是否得到尊重。其中,行李的运输问题,如在运输途中行李的丢失、损害,加之在出现类似问题时缺乏相关的补偿机制和统一的补偿标准使得许多旅客面临着严重的财产损失,特别是当前行李赔偿当中按照公斤数来进行赔偿的原则,使得不少“丢了西瓜赔芝麻”的现象发生,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民航总局在2011年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再受调查者中有近21%的旅客发生过行李丢失的事件,但得到补偿的仅为17.7%,并且在这17.7%的获赔者中,有43.6%表示对赔偿金额表示不满,这一问题造成了消费者对自身财产安全的极大不信任,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对于航班延误,目前多数航空公司和机场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并不能让旅客得到满意,正是在此类事件发生后消费者无法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善的服务态度和合理的赔偿待遇才使得乘客的乘坐安全和按时登机和在航班延误后得到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导致暴力维权和纠纷事件常有发生。

三、提升民航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的对策

需求视角下分析的民航服务业,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民航工作人员需求得不到满足和民航公司需求得不到满足三个方面。

(一)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民航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领域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民航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能够有效规范民航领域的运营行为,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民航竞争市场环境。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也可以提高民航公司的服务质量,提高民航公司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所以,政府行政机关要加大对航空运输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民航服务中对处理旅客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的检测标准,督促航空公司切实解决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其中,特别是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和行政监督审查标准上的划定上加大力度,目前我国还未有一部通用且全面的飞机延误、行李丢失等方面的赔偿标准和检查法规,未来如果要避免暴力维权的情况出现,充分满足消费者、工作人员和航空公司的需要,法制建设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角度优化民航服务结构优化民航企业的服务结构,需要民航管理者和从业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提升民航的服务质量,推动民航盈利能力的提升。具体实施中,要细化不同层次客户的特点,对症下药,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民航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例如,对于高端客户,应该重点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五大需求层次中对尊重的强烈需求。在提升服务针对性的同时,要不断总结和分析,提高顾客对民航公司的忠诚度。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飞机作为出行工具的人会越来越多,逐步加大对个性化服务的推广力度,有助于增强乘客获得尊重的满足感,提升乘客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投诉率。只有从日常服务和特殊情况服务两方面入手,优化民航的服务结构,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民航的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推动民航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

(三)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增加员工归属感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和完备的员工培训体系,能够使企业的员工队伍时刻保持良好态势。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贴心的服务,为民航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美洲航空公司就非常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他们认为公司如果有一支快乐的员工队伍,那么就可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航空公司在重视顾客的同时,必须能够正确地对待员工。只有坚持旅客利益和基层员工利益兼顾的原则,才能使员工更加具有责任感,才能提升航空的服务质量。

(四)提升民航企业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在我国民航服务业还不尽完善的今天,处理好航班延误等突发事件,是展现民航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在提升民航企业处理紧急事件能力时,应该提倡全员服务的思想。也就是说,民航内部所有工作人员、部门、组织都要围绕航空运输开展服务工作,特别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更要做到,层层之间相互服务,后方为前方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一线员工直接为客户服务。增强突发事件发生时,员工全方位的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要建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长效机制,防止由于投诉纠纷而引起的不必要争端,从旅客的需要出发,在诸如大面积航班延误等突发事件面前,切实保障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得到切实可行的安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从消费者、员工的需求层次角度出发,民航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理念仍有很多问题兹待解决。改善民航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理念更是重要之举。特别是,在航班延误后,要有及时的信息、及时的旅客安抚与保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快速的妥善安置。基于需求层次角度的服务水平提升,是提高民航服务质量、赢得乘客忠诚度的可靠之举。民航公司只有从需求角度出发,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员工培训力度,创造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和改善航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只有这样,我国的民航事业才能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民航服务特点篇5

关键词:发展战略;幸福航空公司;SWOT分析

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是从幸福航空公司面临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调整各个方面,全面解析幸福航空公司当前发展战略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构建思路,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重构,提供前导性研究支持。

1.优势分析

第一,政策环境良好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快车道,2010年GDP总量已跨过40万亿大关,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1999年总书记在西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将西部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基本国策来抓,从中央层面实施了较大的扶持力度。2009年国务院将西安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批准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航天基地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申请,推出以建设大西安为引擎辐射整个关中――天水一线城市带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带建设规划。同时,民航总局在2010年开始试点民用航空旅游业的发展,而西安-蒲城-阎良-秦岭一线作为先导性产业发展试点基地,已然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陕西省、西安市也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地方中观层面,以及企业发展政策层面,当前阶段,是西安航空业企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时期。

第二,区位优势明显

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西部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先,西安本身就是我国传统的航空航天产业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力资源。其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阎良飞机城和国家航天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蒲城等地民用航空旅游业试点发展,为西安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使得幸福航空公司等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发展根基。再次,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城市,不仅具有对西部航空市场的强大辐射力,同时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航空市场中关键的战略高地。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市为中心基地,天然地享有坚实的产业积淀和人才支持,同时又获得了西部航空市场广阔的战略发展纵深,也为未来幸福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后走向全国和迈向国际提供了天然地地利条件。

第三,硬件技术先进

幸福航空公司自成立以来,订购选用的主飞机型是当今国产飞机中最先进的新舟60机型,该机型融合了国外先进机型设计理念,同时在我国航天工业数十年发展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航空航天天体环境设计而成,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航空性能。同时,驾驭这些主飞机型的飞行机师均来自东方航空等国内著名航空公司资深航天飞行员,具有丰富的航空作业经验,而且,幸福航空公司还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飞机维护技师队伍,对所用飞机定期进行专业保养和维修,确保了在硬件技术上具备对国内同类型区域民用航空公司的相对优势。

2.劣势分析

幸福航空公司目前发展战略是基于幸福航空公司作为西部航空业后起之秀的角色定位和历史发展情况而产生的。幸福航空公司当前经营发展战略劣势可以从组织管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以及资源整合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第一,组织层级较多,管理体系僵化

组织管理体系是幸福航空公司运营依托的主要管理、决策和执行体系,影响着幸福航空公司发展的模式选择。幸福航空公司目前组织管理体系采取的是国企传统的垂直式管理方式。这种组织管理框架,按国企领导级别划分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内部管理等级制度严格,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部门交相混杂分工不清,而且其中中间层级设置较多,工作岗位权责匹配度不高,各层与各部门间协调成本较大,整体管理框架过于机械僵化,针对员工和各级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极不健全。

第二,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少纵深

东方航空公司以在中国西部支线航空市场提供中短途航空交通服务为主要业务发展内容,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西安为基地,覆盖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四川和新疆等多地多个城市的地方支线航空服务网络。但就具体提品服务的形式而言,多为常规性的线路,没有充分凸显出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显得服务比较平淡,产品结构比较单调,和大的全国性航空公司存在同质性竞争,而且在服务上,目前强调的是在航服务,而较多忽视了航前和航后的服务。

第三,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幸福航空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基本沿用传统营销手段,以专业销售人员和机械营销方式为主,虽然不断提升营销理念,提出渗透营销概念并初步将之运用到公司的营销实践中,但总体来看,尚没有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渠道和手段体系。幸福航空公司2011年市场开发资金分布中,电视、广播、专业期刊、报纸、电话等渠道推广占比均在10%以上,而在网站建设、微博推广、博客推广和移动传媒推广上比例均比较低,特别是微博推广上甚至仅为3%,而当前航空客户群体中以网站和微博为信息接收渠道的比例已经超过70%,这种市场推广的渠道构成显然与当前航空市场和客户信息接收偏好是不相符合的。

第四,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

就幸福航空公司总体发展情况而言,无论其组织管理、还是产品服务,抑或市场营销等等方面,之所以存在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幸福航空公司本身在发展定位和战略格局制定上,囿于地方航空公司、特别是西部民用支线航空公司本身局限,无法从更为广阔的商业运营视角和长期市场发展动态过程去看问题,导致战略制定总体格局较小,战略基本视界较为短视。

3.机遇分析

第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国际港务区契机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潜在的机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必须要发展的就是航空等基础交通事业,西安已经明确要建设中国西部国际航空港和国际航空航天基地,因此幸福航空公司发展航空交通业务正当其时。此外,西安建设 灞国际港务区,将航空与物流两者结合为一体,积极拓展航空业发展的产业半径,更是为幸福航空公司将单纯航空服务拓展向航空物流综合服务进行产业链扩展提供了绝佳切入点。

第二,国家民用航空旅游业发展契机

国家民航总局于2011年推出民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西安-蒲城-秦岭一带已经作为初步试点基地,进行基于航空体验和超短线旅游线路的试点开放。这是一个相较一般航空交通等业务更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新领域,它将航空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航空旅游体验对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潜在重要客户群体产生强烈吸引力。

第三,航空市场网络化发展契机

航空市场网络化是互联网时代航空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同时移动网络使用者已逾3亿,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别是移动终端使用者中,大多数为年轻白领阶层,具有对航空服务和航空体验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因此,当今时代,航空公司要发展,必须在市场推广上加倍重视网络信息宣传和业务推广工作。

4.威胁分析

第一,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威胁

幸福航空公司当前最为主要的发展威胁来自同类型其他航空公司的同质竞争。幸福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成都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新疆公司等。这些公司与幸福航空公司均属区域性航空公司,均致力于发展区域性城际支线航空运输业,均已在西部支线航空市场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形成对幸福航空公司全方位的直接竞争威胁。

第二,其他交通工具竞争压力

随着交通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交通工具在速度和安全性上表现愈来愈成熟完善,构成了对航空运输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高铁在时速上已愈来愈接近客运飞机时速,其安全性能上几乎与飞机不相上下。最为重要的是高铁具有航空运输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在准点运行上几乎完胜航空客运。这就构成了对航空运输的直接挑战。

5.结论分析

综合以上SWOT战略分析,可以得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设计的前导线索,具体以战略矩阵形式分析如表1-1。

机会与威胁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政策环境良好

(2)区位优势明显

(3)硬件技术先进

\&(1)组织层级较多,管理机制僵化

(2)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乏纵深

(3)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4)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机会(Opportunity)\&SO战略\&WO战略\&(1)西部大开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

(2)国家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契机

(3)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把握它的机会?

(1)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有利政策实现跨越式发展

(2)抓住西安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实现业务革新和产业链拓展

(3)抓住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利用硬件技术优势实现以小博大式市场扩张\&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劣势把握机会?

(1)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率

(2)丰富业务内容,激励业务创新,实现全程式立体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手段,积极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机制

(4)提升战略目标,树立公司发展远大抱负,以更宏大视野审视公司发展战略\&威胁(Threats)\&ST战略\&WT战略\&(1)航空业同业竞争

(2)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竞争

\&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健全公司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开展同业差异化竞争

(2)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半径,以优质服务和特殊产品,赢得与其他交通方式竞争优势\&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其劣势以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和市场推广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2)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坚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庄选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张维迎,李其.管理与竞争力[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作者简介:

民航服务特点篇6

民航客舱服务是特定空间与时间的文化场,也是审美化的新领域。在中国梦视野下,客舱服务面临新的起点。民族审美文化建构是实现中国梦在民航客舱服务领域的重要环节。以当代审美文化辅以民族视角,发现具有中华民族本质的美学精神,分析民航客舱服务中的民族审美理想表达。

【关键词】

审美经济;审美文化;客舱服务

建设企业的服务文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企业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审美与体验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民航服务业因其特殊的窗口地位,更应将文化作为企业制定策略、实施战略、展现营销、服务方式的核心。客舱服务文化是反映和表达航空公司服务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民航客舱服务文化更应彰显民族特色,传播和展现民族文化和文明形象,实现增量增利,提升竞争力。审美文化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审美文化是由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行为方式和观念体系三个基本部分构成的。对于审美活动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一种通过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两种形式的独特的人类行为方式进行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客体化审美观念,同时主体化审美物化的人工制品,进而形成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感兴。对于审美活动的观念体系来说,审美主体先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再从对客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觉开始,经过分析、判断、体验、联想、想像,情感上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的这样一个社会的审美意识过程,这个体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等。就“审美经济”而论,虽然还存在一些讨论,但目前学界已取得一定共识。“经济审美化”最早由德国学者格尔洛特教授于2001年在《审美经济批判》中提出,审美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其最大的差异在于“审美经济,超越传统经济却不凌驾于传统经济之上,将实用与审美和产品与体验相结合。它是一种以超越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核心的特殊的传统经济。在这种审美经济下人们进行消费的同时,更能够得到美的体验或情感体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审美经济形态。就“客舱服务”的界定而言一般也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将“客舱服务”界定为:客舱服务过程中,航空公司客舱服务作为舞台,服务产品作为道具,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服务好消费者为目的,创造吸引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味的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是在客舱中出现的,只要能作用于消费者参与、回味的服务,不管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本身甚至服务营销等等都应该进入广义客舱服务的界定。

民航客舱服务中的民族审美理想表达

审美理想是广义审美文化定义的首要组成,审美理想是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更是一种精神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它在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奋斗目标上得到集中的体现。审美理想则基于审美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伦理学强调的极具理性色彩的“理想”相比,审美理想则兼具感性色彩,是完整人性的集中表达。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民航各大航空公司的客舱服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理想也有表达,并且已经成当今部分航空公司盈利和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前文已谈到对现实伦理生活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现实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情感表达是中国汉族审美人生观的基本特性,“孝悌其为人之本与”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对家庭、宗族的伦理守望是中国汉民族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最大区别之一,而这一特性在客舱服务当中也有表现。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价值表现

关于价值的定义、属性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此按照哲学意义上的定义对价值进行表达。审美价值是客体基与对主体有利的本质和规定,对主体在感性需要的满足。严格说来,审美并无统一标准,“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但如果将审美价值置于民族语境当中,审美价值则相对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当然民族审美价值常常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并作用于主体的印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主体的内在情感与意志,甚至是道德思想,也往往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出来。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仁”严格说来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情感,但是这种道德情感及思想又往往会作用于感性形象“仁者乐山”表达出来。因此,只要作用于感性形象,并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出来,道德本身也就具有了审美性。当今民航乘务员的审美形象(外在)依然表现出一定的汉民族审美价值标准。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乘务员的妆容、着装、形体礼仪大多具有一定的汉文化民族审美特征。中国女性外在(妆容、着装和形体礼仪)审美标准传统,虽然经过长期的美学嬗变,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依然具有一定的接受度。民航乘务员的内在意志、情感、道德的审美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所谓道德的形象直观性是指,道德行为本身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从传统上而言,中国汉民族文化重视伦理道德,并认为一定的社会伦理情感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实际上,现代民航的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传统礼仪对建构客舱服务文化的重要性,但也需要认识到,我们已经见到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礼仪进入到了客舱服务中,但仍然没有意识到礼仪本身的精神内涵。任何一种礼仪行为都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价值理念的表达,中华礼仪本身基于尊重和仁爱,而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在民航客舱服务当中还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形象彰显

客舱的民族审美形象。客舱本身的民族审美形象已经成为客舱服务的一大卖点。2013年4月7日国航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六部金凤组在北京—上海(CA1501)航班的成功执行,它的主体设计元素是“祥云—瑞凤—陶土”,完美亮相于新航空内饰。首先“凤”也是国航的标志,寓意着祥云漫天和福运当头的祥云纹样错落有致地勾勒在机舱壁纸上。椅布织物设计传递祥和、优雅之感的灵感来自于汉代的凤纹图案。此外,新国航内饰中陶纹质色作为内舱地毯的纹样和色调,成功创意地为旅客营造了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和乡邻桑梓的归属感。整体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天地人”理念相吻合,将国航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追求和以人为先的服务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乘务员的民族审美形象。如果单从视觉着眼,乘务员的民族审美形象一般主要包括妆容、着装、姿态、形体四个方面。如今国内民航乘务员的着装民族审美形象也往往通过旗袍表达出来。以旗袍作为民族特色的服饰本身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创意。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航空公司将旗袍作为职业装(当然,乘务员着装应该以职业装为前提),并在设计上选择长期以来的典型模式作为范本,缺少对民族服饰与现代审美语境的契合,不免在视觉上出现单调、同质化倾向。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趣味

与审美理想、审美价值、审美形象不同的是,民航客舱的审美趣味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的内容当中。审美趣味与美感体验有关,一般说来美感体验来源于主体对于客观经验世界的直观,并且在直观活动中,见出人的本质属性。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成长教育、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主体(人)在对同一经验事物的体验上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民族当中又存在着相当同一的审美趣味。中国汉族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长期以来中国汉族的审美情怀已经与饮食水融。严格说来饮食与审美活动无关,但在汉族当中,以“饮”为例(并不排斥食),已经能够深刻反映民族的审美趣味。无论是魏晋名士的狷介还是唐宋诗人的风流,在他们的精神境界中饮与食也成为主体精神境界的核心物质载体。如今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大多也将饮食作为提升其服务质量的又一途径,然而“茶文化”却是中国汉文化的又一创造。当然,在客舱中的大多数乘客可能很难理解如唐代诗人灵一一般的“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的茶文化精神境界。而部分航空公司也只侧重于对茶艺本身表演诉诸于视觉、味觉的浅层次追求,对茶艺所表达出来的至高精神追求缺乏理解与感悟,而这也是具有民族审美趣味的茶艺服务应该关注和提升的方面。

结语

在全球经济审美化的背景下,民航部分航空公司的客舱服务不论是从服务内容还是从服务本身抑或是服务营销上来说都开始在有意无意当中顺应了这一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民航客舱服务文化更应彰显民族特色,传播和展现民族文化和文明形象,实现增量增利,提升竞争力.

民航服务特点篇7

关键词:民航业 旅游业 发展趋势

前言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2012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勾画了未来20年中国民航由世界民航大国向世界民航强国迈进的路线图。市场机遇、政策机遇都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民航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航空业的发展的契机十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地更需谋划发展的“大手笔”。

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商务和度假旅客在交通方式上改变观念,选择飞机出行势必带动民航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客机、大型运输机和专用飞机的不断问世,人们对出行和货物运输越来越多地选择航空运输的方式。尤其是按照时空快捷和舒适的要求,航空成为人们的首选交通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追捧。无论是长线还是短线的支线飞行,航空运输都独占鳌头,久盛不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成为航空业光荣的天然使命……

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无论是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均可通过民航客机、货机和专用飞机等多机种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运输飞行,是人类目前普遍选用的最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一种具有文化性质的经济产业,并有其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性、开放性、涉外性、关联带动性,以及脆弱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旺盛,前景诱人。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世,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人们从最初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为主,逐步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呈多样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旅游购物、休闲美食和商务洽谈比比皆是,形成购、娱、吃、玩一条龙。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中国,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这一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对于农业旅游而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内涵极为丰富,如山村水乡自然景观,田园生活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如农家乐,以及乡村居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相融合,形成了旅游业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因为如此,21世纪中国旅游将出现以下几个新趋势:1.世界遗产热。2.森林公园热。3.农业公园热。4.民俗乡情热。以上这些热点,使农业旅游达到了“观农园寻田园风光,乐民俗享乡村风情”的效果。三、民航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旅游产业属于民航关联产业,民航与旅游紧密合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民航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旅游对于民航增加客源又有着积极的拉动作用,许多热门航线都是旅游热点地区航线或由旅游包机执飞,民航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成为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可以说,民航与旅游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一种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正相关关系。第一,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机场的具备全球易达性和人流集散中心等特征,互动发展极为密切。一般区域旅游产业主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成为旅游目的地,服务对象多样性、产业结构较为松散;但是航空发达区域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该产业价值链高端,市场细分明确,产品服务主要定位于为高端商务及旅游休闲旅客提供旅游服务,能够充当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中心,位于整个旅游产业链最高端。第二,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代国际民航网络的建立和城市间的快速通达性,催生了全球旅游热的兴起。一是国际旅游日趋旺盛。随着航线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五洲,现代旅游开始真正崛起。以飞机为代表的空中交通工具在安全性、飞行速度及舒适度等方面具有了很大的改进,旅游业冲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新、马、泰游成为热门航线,跨洲际的国际旅游日趋旺盛。由此,人类进入全球性大规模旅游时代。

二是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在民航业的作用之下,旅游业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高端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国内的高端旅游者夏天到哈尔滨、长春、承德等北方大都市或旅游景点避暑和度假;冬天到海南岛避寒度假;有的进行跨洲际的避暑、避寒休闲度假。

同时,民航旅游业正在日益广泛地利用电子数字化技术手段,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交易与传统旅游业务的进一步结合,对民航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航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新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在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新经济初露端倪的历史时刻,实现民航旅游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综上所述,民航业和旅游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航空旅行的人数、旅游机场、旅游航线的不断增加;航空企业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网站等也有了更多的关联。民用航空的兴起,为旅游点之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也创造出新的航空旅游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中国民航业和旅游业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机遇,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强国和旅游强国。

参考文献:

刘鹏飞《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繁荣》【J】2010-2-10

项新伟《民航旅游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探究》【J】2009-2

民航服务特点篇8

【关键词】空域;制度;管理

一、空域的自然资源属性及划分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其本质就是有效性和稀缺性。由此可知,空域资源应当是一种自然资源。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国家自然资源的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空域是需要分类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和军事航空等不同空域用户对空域的使用需求,确保空域得到安全、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空域的分类是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空域内运行的人员、设备、服务、管理等进行一系列综合评价。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简称ICAO)建议把空域分为七类,分别为A、B、C、D、E、F、G类。

二、美国空域管理现状

美国航空业不曾有过军方统管空域的历史。自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以来,民用商务航空就一直是美国航空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的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始终设立在商务部下。1956年6月30日,两架大型民航客机在美国大峡谷上空相撞,机上128名人员全部罹难。1958年4月和5月,又接连发生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相撞事件,共造成60多人死亡,引发各界对民航安全的高度关注。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加强对空域的协调和管理。1958年,美国《联邦航空法》出台,联邦航空署应运而生,后改名联邦航空管理局(也就是FAA)并加入交通部管辖。该法明确规定,FAA的职责是监管使用美国空域的民航和军航,协调空域交叉使用,保障安全和效率。此外,FAA 也有责任设计一套统一的空中交通管制和导航体系,以供军航和民航使用。

军民航的统一空域使用框架从一开始就是美国空域管理的基石。虽然美国军方对20%的空域有管控权,但国防部与FAA之间的备忘录使得这些空域会在军方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也可以开放给民航,特别是在节假日等空中交通繁忙的时候。民航受限的特殊区域主要是在白宫、国会山这类重要地点上空所设的“禁飞区”、武器发射范围内所设的“限飞区”,或为一些军事演习设置的“军事行动区”。这些特殊区域约占美国空域的10%左右。即使是禁飞区和军事行动区,也不完全向民航关闭,只要有条件保障安全,即使军事训练进行时民航同样可以穿越。

FAA发言人曾说,美国的空域大多可供军用和民用飞机共同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商业航班其实可以使用所有空域,例外的只有当军方需要在某个特定时间使用某块特定空域时,才会关闭这块空域。若遇战争,美国总统有权要求包括FAA在内的其他政府机关将权责和设施等转移给国防部。

三、欧洲空域管理现状

欧盟的天空无国界。上世纪90年代,欧洲同样经历过航班严重延误的痛苦。1999年,欧盟有超过30%的航班起飞时间延误半个小时以上。当时欧洲的问题在于国家多、面积小、空域需求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空管体系,飞机穿越欧洲有时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变换一次雷达频率以便于和不同国家的空管人员对话。另一个问题就是军方占用空域的限制。“冷战”结束后,欧洲的空中军事活动大大减少,一些利用率不高的演习区域几乎停用,但历史遗留的军事布局仍在影响欧洲。

欧控组织提出的“空域灵活使用”原则通过三个层次体现。一是“战略”层面,反映在空域结构的设置、航路的规划、协调流程的建立上。比如,所有的军事“保留空域”在周末都不会安排军事活动,因此民航可以在周末安全使用这些区域。二是占用信息提前告知。每天下午军方会决定第二天是否会在某个“保留空域”开展军事活动。只要军方没安排,次日就可对民航开放。三是实时监测使用情况。空中导航服务提供商(ANSPs)负责对“保留空域”实时监测。军方使用完毕,就可向民航开放。

四、其他国家空域管理情况

加拿大空中航行服务的基础设施水平在世界上位于先进之列。加拿大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一直是政府职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对航空公司解除管制,采用了利用商业化手段提高空域管理效能的办法。加拿大空中航行服务公司是一家私营非股份资本公司,拥有并运营加拿大的民用航空航行系统,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信息服务、天气讲解服务、航空情报服务、机场咨询服务和电子辅助导航服务,运营着加拿大7个区域管制中心,超过100个机场塔台和飞行服务站以及7个飞行信息中心。这些单位每年管理着超过1.2亿架次航空器的起飞、降落和飞越。空中航行的安全监管责任由加拿大运输部下属的政府部门承担,空中航行服务公司负责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印度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国防形势复杂、经济增长需求强劲,印度的军民空管合作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与中国类似,印度军方过去对印度空域有主导权,印度35%的空域在军方控制之下,触发印度空域改革的是一起空难。1996年11月12日,从甘地国际机场起飞的沙特阿拉伯航空一个班机,与正准备降落该机场的哈萨克斯坦航空1907号班机,在首都新德里附近上空相撞,349人全部罹难,这是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中相撞事故。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是印度空军占用了新德里附近的大部分空域,故新德里无法区分进场和离场航线,只能使用同一条空中通道进场和离场,事故调查报告建议减少新德里附近印度空军专用空域。民航不断快速发展,2013年,印度国防部与民航部就“空域灵活使用”的框架最终达成一致。将在七对机场之间实行直线航行,并建立国家高级别空域政策机构,重新评估各利益相关方对国家空域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桂毅,隋东.航空发达国家的空域分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民用航空,2010(6).

上一篇: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范文 下一篇:个人社会责任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