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2-27 17:23:25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1

千年药膳溯渊源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他们发现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药用价值。那时的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阶段,人们并没有能力将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正是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具体说到“药膳”二字,曾任中医食疗药膳研究中心主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继林告诉我们,中国自文字自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但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一句,很好的告诉了我们药膳二字的含义。令人奇怪的是,自此之后直到80年代以前,遍寻史书却再也找不到有关药膳的任何资料,反而是食疗二字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据刘继林教授介绍,无论是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的食医,还是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有关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汁汤等类似食疗的方剂,提到的文字都只是和食疗相关。而药膳的再一次出现,则是由现代药膳学创始人彭铭泉教授提出。在古代“食疗”、“食治”、“食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膳,被定义为在中医学和烹饪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经过烹饪加工制作出来的能防病、治病,且色、香、味、形兼具的美味保健食品。

也因此,虽然药膳这一理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看上去有些年轻,却有着上千年药学著作的理论作为支撑,药膳与养生仍然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辨证施膳,因地制宜

所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说到养生,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药膳同样如此。无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南盆地,无论是喜辣还是喜甜,无论是气候分明还是四季温暖如春,代表着各地区的药膳在展现着当地不同文化积淀的同时,却从未改变他们养生的初衷。

煲汤最有特色的广东,气候炎热潮湿,因此广东人所煲的汤都以清补为主,银耳、罗汉果、甘草、黄芪等,都成为了清热、生津、润肺的主力军,双雪煲鸡是其中的代表。银耳是广东汤品的常备之物。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着“菌中之冠”的美称,更有典故记载银耳曾治好了慈禧太后久治不愈的痢疾之症。故事不见得真实,但其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等功效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气候同样潮湿的四川,大家的印象中的“药膳”,更多还停留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一些民间小偏方上。药膳师蒋勇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每当咳嗽不见好转时,妈妈便会将琵琶叶洗净,配以蜂蜜进行熬制,在加入麦芽糖一起熬水来喝,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说到高大上的药材,就不得不提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无疑寒冷了许多,但也许正是如此的环境,才让这儿的人们拥有了人参、鹿茸等具有极高温补价值的药材,为当地的人民滋补出了一层暖意。其中的人参,别名又叫黄参、棒槌、血参等,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

中华药膳,其实是中医思想“能食不医”、“能养不医”的体现,除了调养疾病,主要的目的是补充营养,而这些营养都需要靠酵素的作用,才能转化为人体吸收的直接营养素。健和生物集团所引进的台湾五色蔬果酵素粉,与传统药膳不用,它从近30种的蔬果中提取了植物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酵素,隐约带来了一股食疗养生的新方式,那就是经过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能更简单直接的服用。

过去,许多人一提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便认为高血脂就是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的问题,高血压就是肾上腺素的问题,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的问题……但如果深究其原因,则极可能是因为人体内酵素减少及酵素缺乏导致。酵素的出现,让人们能更方便快捷的针对自己身体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合自己体质的蔬果酵素,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

以上诸多例子,当然不能概括我国药膳食疗的文化与功效,但不管各个地区有着怎样的差异,对症施膳、辩证施膳都是人们共同的初衷。

小食材大养生

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神农本草经》就收载了许多治病与养生皆宜,或者说是药膳同源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莲米等。而这些只要有心便能作为食材储备的食物,当随手从你的冰箱或厨房拿出,幻化成一道道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时,无疑是一件养身又养心的美事。

家中常备的红枣,是女人的最爱。中医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而且日常服用也十分方便。除了洗净生食以外,还可在煮粥时放入几颗,不仅能让粥充满红枣的香甜,还能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又或者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对治疗胃寒、胃痛很有帮助,再放入桂圆,则升级成为补血、补气的养生茶了。

生姜,这一看似普通的调味品,《论语》中竟有提及,“不撤姜食,不多食”,提醒人们要多吃姜。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每天清晨吃两片用醋泡了一周的生姜,以此更好的养护心脑血管外,还可将子姜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达到开胃和中,止呕的作用。

再来说说枸杞,虽然其个头小小的,但它食疗的功效却不容小觑,有着很好的养肝,滋肾,润肺的作用。除了煮粥煲汤时可以顺手放入几颗,平时配以其它食材作为茶饮,更能潜移默化的改善身体状况。比如枸杞和决明子搭配而成的枸杞决明子茶,只需开水冲泡便可饮用,却有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还有枸杞茶,同样的开水冲泡饮用,一样有着养肝明目,疏风清热的功效。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2

HACCP作为一种食品卫生监督技术和方法,已得到WHO的认可和推广,被认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控制系统。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欧盟均已采用[3],近年来也逐步被我国广大食品卫生工作者广泛应用。在饮食卫生保障和监督管理中,HACCP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之一。因此为了保证疗养院饮食卫生安全,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疗养院餐厅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并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疗养员因食物中毒而导致的伤害。

1 实施HACCP管理的理由[4]

1.1 食品的性质和加工因素。HACCP管理方式对于食品从原料购进、贮存、制作到成品的各个阶段,防止可能发生的危害都非常适用。疗养院所供应食品的性质(酸度、水分活度)和食品的加工各环节一样面临着病原性微生物和有毒产物危害的可能,因此同样属于HACCP管理的适用范围。

1.2 疗养员的易感性。住院疗养者的机体状况不同于普通人,并且老年疗养员偏多,他们一般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对食源性疾病的易感性普遍较强。所以住院期间饮食供应的安全性因其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和疗养员的心理健康而应特别受到关注。

1.3 食物制备量较大的因素。食物制备的量是另一个决定选择进HACCP评价的要素。疗养院的食品制作不同于家庭,具有制备量大、供应定时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制备和供应的间隔中,食品极有可能未在可以避免细菌生长的条件下存放,而且间隔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上述三种因素的存在,为将疗养院的饮食服务过程列为进行HACCP管理的首选地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 疗养院集体用餐危害分析

首先运用HACCP系统进行危害分析,找出主要潜在的危害因素与食物中毒发生的关系,然后确定关键控制点。

2.1 食品原材料采购及储存。易购进不新鲜食品和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的肉类及其制品以及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伪劣食品,在采购时未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检验报告单等,且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2.2 食品粗加工。食品粗加工往往荤、素菜混池清洗,混用刀、砧、盆、布等现象。另外由于蔬菜使用量大,往往先切后洗,漂洗不充分,导致吸附在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超标。

2.3 食品制作过程。由于多为大锅炒菜且菜量多,因而会在加工中出现翻炒不均,导致部分菜肴(禽肉)烧煮时间不够,有害细菌杀灭不彻底。特别是芸豆、扁豆等含皂素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蔬菜易因加工不彻底而引起食物中毒。另外,凉菜间卫生设施不齐全,达不到“五专”要求。

2.4 食品用工具及容器。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往往缺少理想的洗刷、消毒设备,不易清洗和消毒, 从而导致消毒餐具时化学消毒液的浓度不够、消毒时间不足,刀具、砧板、抹布不洁或未消毒。

2.5 食品从业人员[5]。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卫生知识贫乏、加工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习惯差、工作时吸烟、工作衣帽不及时清洗、无证上岗等,极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 确定关健控制点和关健限值

3.1 食品原料的采购及储存。餐饮单位的原辅料采购是确保饮食卫生安全的第一关。因此,疗养院餐厅在进行食品原辅料的采购时,必须严格建立分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所用的食品原料的品种及相关卫生标准,了解各种原料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向供货商索取必须提供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查看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掌握必要的感观检查方法,以销定购,先进先出。购进的食品原料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并派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清理、检查。

3.2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6]。食品在粗加工时,肉、禽、水产食品所用的刀、砧、案、盆、池等应与蔬菜用的分开。蔬菜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浸、三切、四炒”的原则,防止熟食与生食、直接食用食品与待加工食品的交叉污染,在烹调食品时加热要彻底,禁止采购熟食、凉菜、卤味制品等直接入口又极易受到污染的食品。自制凉菜必须达到“五专”的加工条件,且要保证切拼前的食品不被污染、切拼过程防止污染,凉菜加工完毕应立即食用。

3.3 食品用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建立健全餐(饮)具清洗消毒卫生制度,配备专人对餐(饮)具及食品用工具、容器进行消毒。消毒时做到先洗净后消毒,并且严格达到卫生要求。对熟食间的刀、砧板、抹布、案台等工具要做到及时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另外,从业人员的手也应经常清洗消毒。

3.4 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体检,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5 防止投毒与二次污染。食品在采购、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被投毒。要尽量缩短烹调至进食的时间,己烹调好放入备菜间的食品要做到专人管理,做好防蝇、防尘、防变质工作,防止二次污染。

3.6 餐厅负责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疗养院的饮食保障是疗养员早日康复的关键,因此院领导及餐厅管理责任人员应提高食品卫生意识,把疗养员身体健康、饮食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及《餐饮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对餐厅卫生设施的投入,改善餐厅集体用餐的卫生条件,确保疗养员的饮食卫生安全。

4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对上述每一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尽可能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续观察和检测,并按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实施监控计划,做好记录用于事后评价。对于无法连续检测的关键限值,也要有一定的间歇频率来观测CCP的变化特征判断每个CCP确实都在控制之中。

5 纠偏措施

对每一个CCP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纠偏计划,当监控过程发现危害偏离关键限值时,要立即采取纠偏措施使之得到及时纠正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做好纠偏行动记录,杜绝今后再次发生。

6 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保持系统

将所有与实行HACCP计划有关的信息、资料、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记录、检测监控记录、纠偏行动记录、验证程序记录等文件完整有效地归档保存。HACCP记录至少保留三年[7],由资料室统一管理。

7 讨论

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是保障疗养院饮食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发生的一项有效手段[8]。HACCP系统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当餐厅工作人员经系统培训后,一旦掌握并付诸实施,工作必然做到有条不紊,并且可以对防止食物中毒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疗养院餐厅实施HACCP系统,对保证疗养员饮食卫生安全、防止群体食物中毒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3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涉及到民生的各个方面。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为发展云南省特色健康服务业奠定了基础,结合我省民族医药特色优势,探索发展我省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相关对策,以资为云南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业;民族医药;云南;对策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12-02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1]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优势,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探索体制创新。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为发展云南省特色健康服务业奠定了基础,结合我省民族医药特色优势,探索发展我省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相关对策,以资为云南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1我省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必要性、重要性

发展具有云南民族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业是云南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多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为特点的医药体系所决定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气候宜人,人文、生态环境友好,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同时还是植物王国,拥有中药资源6559种,居全国首位药用植物6157种、动物372种、矿物30种,民族药1300余种,天然药物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之首[2]。生息在这片热土上的25个少数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经验乃至医药理论,在不同的人文背景、气候环境中孕育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医药,形成了傣族医药、藏族医药、彝族医药等多元一体的民族医药体系,具有“区域分明、和而不同、医文结合、医药结合”的特点。在这个民族医药体系中蕴含了丰富地各民族养生防病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健康服务业中具有医疗和保健等多方位的价值。民族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的需求,符合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总结梳理各民族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及防病治病的方法,并且加以规范和进行推广,对于民族医药民间有效经验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健康旅游中融入民族医药的防病、养生和治病方法是发展云南特色健康服务业必不可少的内容。旅游活动是展现文化的一种方法,而旅游者出游的目的是体验和感受一种异域的文化。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要展现的就是各民族特有的文化,而民族医药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中融入民族医药内容能更好得展现云南的特色。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不同民族养生的简便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播和发扬。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的民族医药优势资源,将在云南发展健康服务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景广阔。

2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建议

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省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健康服务业,多措并举发展我省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提出如下建议。

2 1加强民族医药医疗机构建设,提升预防、保健医疗服务能力

2 1 1建设我省民族医药医疗服务网络根据《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3]:“实现每个州、市均设有1所州市级中医(民族医)医院,且80%以上达到三级甲等中医(民族医)医院标准。”的要求,采取政府或社会投资等灵活方式建设民族医药医疗机构,尽快建设各州市县民族医院,使得每一个州市县都有民族医院,每个州市县都能提供较高水平的民族医药服务。

2 1 2充分发挥民族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民族医药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和方法,很多方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适用于在基层医疗服务中推广应用。民族医药拥有丰富的民族药用资源,就地取材方便廉验;多样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色方法,可以作为基层医药资源不足的重要补充。建议结合当地民族医药资源特色,在当地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卫生室增设民族医药服务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民族医药资源中的食疗方法也可以推广和普及,建议在当地卫生医疗机构中设立民族医药“食疗中心”,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配餐方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以傣族医药为例,傣医具有“天人合一、体质相异、整体恒动”的养生观,傣族根据季节不同,进行饮食调养,达到机体四塔的平衡,如傣族认为冷季是人体“四塔”偏衰的季节,在饮食上要选择甜味和辣味的食物[4]。所以,在此季节中,应该配餐中适当多加一些甜味和辣味的食物,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

2 2建立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机构与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建议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关于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建设与管理机制的研究,明确养生保健机构准入、设置条件,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二是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三是建立健全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2 3加快民族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文化 支持民族医药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民族医药健康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方法,鼓励开办专门的民族医药健康节目或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风气。

整合、完善名老民族医典型案例共享数据库和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文献数据库,推动基层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重点专科、民族医药文化科普等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 4利用民族区域特点,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旅游整合我省优势民族医药医疗资源、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民族医药保健养生旅游、民族医药医疗旅游。初步设想,在省内打造以滇西北、滇南、滇中为主的健康旅游路线,从民族养生、保健、食疗、文化各方面体现民族医药特色,具体路线如下:①滇西北民族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德宏—腾冲,该路线包括了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保护区,沿线有白族医药、纳西东巴医药、怒江流域(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等)医药、迪庆藏医药。②滇南民族医药健康旅游路线:思茅—红河—文山—版纳,沿线有傣族医药、壮族医药、哈尼族医药等。③滇中民族医药健康旅游路线:昆明—楚雄—玉溪,沿线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著名医家兰茂故居、云南白药集团、彝族医药等。

2 5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适合我省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保健养生产品和旅游产品。我省具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可以发挥相关学会、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种植有关中药材,研发保健酒、保健菜肴食品(如漆油鸡汤、天麻鸡、石斛菜系)等。

2 6建立民族医药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聚集区针对本省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发挥民族医药养生保健作用,依托我省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和医疗机构建设民族医药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聚集区,在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中融入民族医药内容,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做大做强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例如,以傣医药、彝医药、白族医药、藏医药、纳西东巴医药为试点,建设基于不同地区、民族的养老观念、风俗和特点的“省—县—村”三级养老服务模式。

2 7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民族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以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为契机,鼓励和扶持我省优势民族医医疗资源,如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德宏州中医医院到境外、国外拓展业务。可先采取在境外或国外合作开办中医药(民族医药)诊所、治疗中心的方式,条件成熟时,可开办医院。这些诊所、治疗中心、医院,除在当地提供民族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外,还可辅助开展民族医药医疗旅游工作,组织客源到云南来进行民族医药医疗保健旅游。

总之,我省在民族医药优势资源基础上发展健康服务业既可以彰显云南健康服务业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可促进民族医药养生、防病知识的传播,对云南民族医药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S].2013.

[2]郑进,张超,马伟光,等.云南民族医药是天然药物发现性研究的摇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0):70-72.

[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S].2014.

[4]王婧.傣族饮食中的傣医养生观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1):74-75.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4

[关键词] 营养平衡; 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13-01

1 糖尿病概况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6.4%,将近3亿人患有糖尿病[1]。在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我国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另外还有15.5%有极大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患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可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了[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异常,而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3]。临床表现为烦渴、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高血糖,糖尿。久病可引起心血管、肾脏、眼、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导致脏器功能缺陷或衰竭。病情严重或急性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糖尿病的中国传统中医名为“消渴病”,目前概念是由于气阴虚弱为本、燥热炽盛为标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甜、乏力、体重下降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后期可因瘀血阻滞及阴阳两虚而变证百出,常兼有失明、痈疽、肺痨、水肿、胸痹[4]。在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中已经明确多食肥肉而少进谷物引发糖尿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另外传统中医学对心理因素也极为重视,在《黄帝内经?灵枢?五变》中,记述了性情“刚暴”导致发病的情况。原文:“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表明焦虑,生气可为糖尿病的诱因。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5]认为,骨骼肌紧张度不够,导致人体摄取血糖能力下降,是造成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均表明糖尿病与我们日常生活习惯,营养摄取及利用有紧密关系。

2 糖尿病与营养失衡

2.1 糖尿病与能量代谢失衡 随着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据报道,超过理想体重50%者比正常体重发病率高达12倍。腹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原本就比其他部位低,而腹部肥胖患者,主要是脂肪组织增多,这种增多,只是细胞体积增大,但脂肪细胞数目并未增多,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数目相对减少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加重胰岛素抵抗。如此呈现糖代谢紊乱与β-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从而使葡萄糖清除率明显降低,导致高血糖,引发2型糖尿病。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2.2 糖尿病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失衡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和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正常人体所需热量的65%-80%来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粮谷类和薯类食物中含量较多,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并可迅速氧化,给机体提供能量,氧化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如神经组织细胞及某些抗体和激素的形成,都离不开葡萄糖的参与。每克葡萄糖氧化可提供4千卡热量,是人类最理想,经济的能量来源,全身细胞及组织都能利用。多余的糖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储存起来。糖还有抵抗脂肪生酮作用,参与脂肪酸的彻底氧化,防止酮体生成过多;糖代谢供能还能节约蛋白质,有利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而肝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作用也增强,至肝糖输出增多是发生高血糖的主要因素。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因口渴而多饮水。为了补充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

2.3 糖尿病与蛋白质代谢失衡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是人体内酶、激素、抗体、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免疫反应,维持血中胶体渗透压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等。食物蛋白质在胃肠道的各种蛋白酶类作用下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最终在小肠中吸收。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能量供应不足,动员蛋白质分解供能。由于胰岛素不足,肝脏和肌肉中蛋白质合成减慢,分解代谢亢进,易发生负氮平衡。同时胰岛素不足时,糖异生作用增强,肝脏摄取血中成糖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转化成糖,使血糖进一步升高。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患者肌肉渐见消瘦,疲乏无力,抵抗力减弱,易感染,体重减轻。严重者血中含氮代谢废物增多,尿中尿素氮和有机酸浓度增高,干扰水和酸碱平衡,加重脱水和酸中毒。

2.4 糖尿病与脂肪代谢失衡 脂肪作为食物烹调加工的重要原料,可以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由于糖代谢异常,大量葡萄糖从尿中丢失,引起能量供应不足,机体动员体脂分解供能。脂肪分解供能过程中会产生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正常人血液循环中仅有微量酮体,并不积聚为酮血症。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使酮体氧化利用减慢,过多的酮体积聚而产生酮血症和酮尿。大量的酮尿加重多尿和脱水,严重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脂肪代谢异常会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形成高胆固醇血症,且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形成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成为引起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为防止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需要适量地供给碳水化合物,减少体脂的过多动员氧化。为防止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必须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2.5 糖尿病与维生素代谢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的重要酶类的辅酶,B族维生素参与糖类的代谢。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旺盛,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如果供给不足,会加重糖代谢紊乱。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硒能帮助消除积聚的自由基及清除过氧化脂质的作用。因此,充足的维生素对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

2.6 糖尿病与矿物质代谢 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在这些元素中,已发现约20种必需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和生物代谢所必需的,约占人体体重的4%-5%。含量大于体重0.01%者称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镁和硫7种,含量小于体重0.01%者为微量元素,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被认为是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引发锌、镁、钠、钾等从尿中丢失增加,可出现低血锌和低血镁。锌和镁均参与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并与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这些矿物质缺乏被发现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视网膜病变有关。

2.7 糖尿病与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指存在于植物体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根据水溶性不同,一般可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可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使血糖不致因进食而快速升高,因此也可减少体内胰岛素的释放。另外,可溶性纤维可以减缓食物由胃进入肠道的速度,延缓胃排空,还可吸水膨胀,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能量摄入,达到控制体重的作用。膳食纤维有吸附胆汁酸,脂肪的作用,可降低这些物质的吸收率,达到降血脂的目的。而且,可溶性纤维在大肠中被肠道细菌代谢分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丁酸,丙酸等),可减弱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所以膳食纤维对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及血糖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目的和原则 由上述讨论可知糖尿病与各种营养素摄取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均相关。结合国内外实际经验,提出糖尿病“五套马车”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及中药治疗)和病情监测,其中饮食治 疗则是“驾辕之马”,是指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最为重要。所以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采用科学的饮食,供给病人足够的营养,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和尿糖;有利于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有利于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配合药物和锻炼等,形成综合治疗,维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并延长寿命。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核心问题是能量平衡,即对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具有三条基本原则:总的能量平衡、营养素平衡及食物分布的平衡。制订饮食计划也得考虑三个基本问题:总热能需要量,所需热能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素所占比例,以及病人一天中食物的分配方式。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种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平衡膳食模式给出了非常有用的,实践性很强的食物分配方式,有待于大力推广应用。根据此宝塔模式,我们可以把日常需要的各种食物分成以下五大类。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位,每天应该吃400-500g和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00g(鱼虾类50g,蓄,禽肉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每天应该吃奶类及奶制品100g 和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6]。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饮食治疗和膳食养生的传统,传承至今的食疗食补验方不胜枚举。而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为发端的“调营理卫”,“医食同源”的数千年传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饮食之道”。古代医学通过实践,把食物如同中药一样归纳为咸,酸,苦,甘和辛五种不同的性味,研究每一味食物具有的不同医疗作用,食物除味之外还有气,即寒,热,温,凉四气。每种食物都有四气中的一种。在了解各种食物的五味四气属性后,就可以按照各自身体的情况和不同病症来选择适体,疗疾的食物。宝塔营养平衡模式结合中医食疗理论将会对糖尿病及其他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及控制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4-14.

[2]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许曼音.糖尿病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挤术出版社,2010,5:12-20.

[4] 张延群.消渴病定义及辨证分型规范化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01).

[5] Reaven GM,Lithell H,and Landsberg L.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The 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Sympathoadrenal System[J].N Engl J Med,1996,334:374-382.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5

"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那么,如何使"食"具药性,"药"具食味,就是药膳的奥秘所在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一起跟着真正的内行来看药膳的门道吧。

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它既有药物的防病治病作用,又兼具中国美食色、香、味、形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寓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作用于一体的天然饮食--"绿色" 药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膳素有延年益寿、养生防病作用独到之功。药膳使药性变得温和,更适合老年人的机体状况,又使吃药变成一项"美差"。因而,药膳备受老年人的青睐。当然,这种"青睐"还要源于知己知彼,才更靠得住!

理 论 篇

说出药膳一、二、三

药膳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的原则,研究药物如何更有效地与食物结合,运用营养学、营养卫生学和烹饪学等相关知识,使之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康复、延长寿命的目的。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辩证关系。饮食调养一为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二为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也包括食疗内容。

药膳按其工艺来分,有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糖果、蜜饯等;米面食疗食品有糕、饼、馒头、包子、馄饨、汤圆、面条、粥等多种类型;饮料类有汤、饮、酒、浆、乳、茶、露、汁等。加工方法分为炙、蒸、煎、烩、炒、烧、煮、炸、炖、爆、溜、蒸、渍、腌等多种烹调法。

药膳与老年养生保健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生理特点是脏腑功能日渐低下,气血阴阳不足,机体功能紊乱,而药膳的作用恰好表现在能够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药膳所用药物药性平和,无明显偏颇。所以药膳在养生保健、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品种广泛的滋补膳食也为中老年朋友所喜爱。

药膳与老年疾病的治疗

老年人容易被外邪所侵而发病,容易产生瘀血、痰饮等,老年疾病特点表现为病情复杂且多缠绵难愈,以慢性病为多见。中医根据老年的体质特点和疾病性质,或以药膳为主,或以药膳为辅治疗疾病,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强调,医生当在洞察病情后,先试用食疗,食疗不奏效的,再考虑用药。宋代医家陈直在我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中写道:"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指出了药膳在老年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药膳增添晚年生活色彩

药膳融入了东方医学特色,富有饮食文化的艺术内涵。老人们闲来学做几手能滋补强身的家庭药膳,既可养生祛病,又可以给晚年生活增添几分色彩。同时还可与老友们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不但丰富了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

关于药膳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药膳"百病可医"

不可过分夸大药膳的功能,认为药膳能够医治百病。药膳的主要作用还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表现在对机体的调理,对疾病的预防,对慢性病以及病后的调养和康复等方面。在机体患病时,虽然可单独使用药膳疗病,但大多时候药膳要配合其他疗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若只进药膳,忽略或代替其他疗法,难免贻误病情。

误区二:药膳"众人皆宜"

看到某人服用某种药膳后效果很好,便盲目效仿,殊不知不但对自己可能没有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比如北京的著名特色糕点--茯苓夹饼,它就是一道药膳,适合于体虚、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气虚)者;而同样是体虚乏力,但中医辨证属阴虚、阳虚、血虚者则均不适宜。药膳施用时还要考虑到个人的体质情况,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误区三:药膳可长服久用

虽然药膳对机体具有调整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作用,多用的是一些性味平和、对人体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和食物。但药膳有药、食的共同作用,不仅能够补益,并且能够祛除病邪。除了常用的补益药膳外,还有用于治疗外感的发散风寒药膳,治疗气血瘀滞的行气活血药膳,治疗水肿的利水祛湿药膳等。这些药膳均不宜长久服用,以免给机体带来负面作用。

误区四:药膳只宜冬季吃

"因时制宜"是中医学的治则体系之一。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施以不同性味功用的药食,也是药膳的原则之一。比如同是补益,夏天可用凉补,而冬天可用温补等。

误区五: 好的药膳 必价格不菲,选材稀有

持这一观点的人可能受了药膳起源的影响。在过去,药膳只有那些帝王将相才能享受得起,所用的药膳原料也是那些诸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以及山珍海味等食物,这就导致一些人觉得"药膳肯定很贵"。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药膳研究的深入,物美价廉、适用于药膳的药材正日益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山药和百合就是其中的代表。

误区六: 药膳制作,谁都行

药膳是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机结合,其中蕴含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药的炮制理论、煎服法和食品卫生、烹饪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到药物之间、食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知识。随着近些年对药膳的研究深入,负责药膳制作的药膳师这一行业正在兴起,所以说,许多药膳虽然制作简便,但并非人人都行。

相关链接:

中国药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非常重视药膳的应用,创制了许多药膳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唐代是我国药膳学形成时期,其间我国第一部食疗药膳学专著《食疗本草》问世。以后历代医家、养生学家对药膳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我国药膳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实 践 篇

老年人选用药膳七原则

原则一:辨证施膳

是指根据自身的不适感觉或临床症状,明确疾病的证候之后,确立治则与治法,再选择相宜的药膳,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前面所举的"茯苓夹饼"一例,就体现了辨证施膳这一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施膳则是辨证论治理论在药膳中的具体运用。

原则二:保护胃气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而老年人之所以饮食量减少,正是因为脾胃功能逐渐减弱所致。在老年人运用药膳食疗的过程中,要做到时时养护胃气,在膳食中可酌加具有消导、温中、理气、芳香化浊作用的药物。《饮膳正要》所记载的食疗方,几乎普遍用草果、生姜、荜拨、良姜、莱菔一类药物,显然是立足于增进食纳,提高运化功能。

原则三: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施膳,如体质肥胖的老年人,中医学认为多属痰湿体质,宜多食健脾化痰祛湿之品;体质瘦弱之人,多阴虚内热,宜多食滋阴清热之品等。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施膳,如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宜多食发散、温阳散寒之品;东南地区气候炎热,宜多食甘凉柔润之品。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施膳,如春季宜食发散助阳之品,夏季宜食清热之品,长夏宜食健脾祛湿之品,秋季宜食润燥之品,冬季宜食散寒之品。

原则四:糜粥调养

药膳的剂型种类很多,如汤、膏、粥、羹、饮、菜肴等等,而其中粥类对老人尤宜。中医学自古就有"糜粥浆养"之说。粥类药膳不但便于吸收,更可增强老年人脾胃的运化功能,加强药膳的作用,正适合老年虚弱体质服用。比如《补遗肘后备急方》治疗水肿的茅根赤豆粥,《圣济总录》中治疗老年腰膝酸痛、足跟痛的枸杞羊肾粥等,滋阴润肺的天门冬粥(《饮食辨录》) 等,均为治疗老年虚损病的典型方剂。

原则五:以脏补脏

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谓之"以脏补脏",又称"以脏治脏"、 "以形补形"。如以猪心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以羊肝来补肝明目;以猪肾来补肾益肾;以鹿筋来强筋壮骨;以鹿鞭来补肾壮阳等。

特别提示: 一些动物的腺体和淋巴组织,如猪的肾上腺(俗称小腰子)、甲状腺(俗称栗子肉)等,对人体有明显的损害作用,不应食用此类脏器。

原则六:调节饮食

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更应注意饮食调解。主张顺应四季的变化,忌食粘硬生冷,宜少量多次,全面膳食,令"谷气长存";切忌偏食及"暴饮暴食"等。其次,合理的膳食剂型及良好的色、香、味、形,不仅能悦目而增进食欲,同样也起到调护脾胃的功能作用。药膳的剂型,应切合病情,做到干稀调济,软硬适当,并及时调整膳食种类,避免简单化。

原则七:注意配伍宜忌

药膳在制作、服用过程中同中药一样,也应遵循中医药理论,注意药物之间、药食之间以及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和饮食宜忌。

相关链接:

适宜老年人药膳的常用药物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6

【中图分类号】R24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28-01

慢性骨髓炎,中医称之为附骨疽,常脓水淋漓,久溃不敛。若治疗护理不当,则易形成漏道而缠绵不愈。近年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对36例慢性骨髓炎采取辩证施护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 辩证施护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53岁,平均26.9岁;病程1~6年,平均2.3年;发病部位;胫骨17例,股骨11例,肱骨7例,盆骨1例。有死骨者17例,形成漏道6例。

1.1.2 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8~49岁,平均23.6岁;病程1年,平均2.1年,发病部位:胫骨16例,股骨9例,肱骨5例。有死骨者13例,形成漏道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辩证施护组:

2.1.1饮食宜忌:《寿亲养老新书》云:“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指出食物疗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本病初由风冷外袭,或余毒流注,或直接外伤所致,然溃后脓水不断,则气血耗伤,邪着于骨。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骨,故其食疗硬健脾胃滋化源,益气养血,补肾健骨。宜食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吸收之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亦当食用。勿食过寒、热及油炸、烧烤食物。

2.1.2精神护理:本病以儿童居多,故要关心体贴,善儿疏导,讲明病愈后不留肢残等后遗症,仍和同龄人一样上学和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中青年患者,指出忧思、郁怒则不利疮口愈合,使其心情舒畅,遵医嘱、守禁忌,加快痊愈。

2.1.3生活护理:慎起居,勿受寒,忌,保精气,勤锻炼,增体质,继服药,防复发。儿童谨防受寒感冒而加重病情;成人要忌,保肾精。若骨质破不严重,可做不负重的行走锻炼,以增强体质。告之伤愈合后应遵医嘱,中成药半年左右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1.4创面换药护理:摄片有死骨可手术摘除。腐肉未尽而无死骨者,用祛腐生肌散干撒或捻药插入,外盖金蟾膏(《医宗金鉴》),视脓液多少,2~3日换药1次。若腐肉已尽,新肉将生之际,干撒或药捻用生肌散(自拟方)。外贴黄连膏或生肌玉红膏(此二膏《医宗金鉴》)。漏道形成者,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待漏道管壁脱落后,再按上述换药方法。

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换药。

3 结果

3.1护理观察标准

3.1.1痊愈:伤口愈合,未发现新死骨,功能恢复得正常;

3.1.2显效:伤口愈合,局部疼痛,活动时加甚;

3.1.3有效:伤口愈合复溃,但未有新死骨及漏道出现;

3.1.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3.2 结果:辩证施护组痊愈29例,显效3例,有效,无效各2例。总有效率94.5%。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

4 体会

4.1食疗助药疗之功效。食疗有助于疾病康复,慢性骨髓炎由于病程长,加之现今医疗手段,多用大量抗菌素和清热解毒中药。病至后期,患者多体质虚弱,饮欲减退,故用高营养食物,蔬菜可健脾胃,益气血,补肝肾,加强内服药功能,起到扶正祛邪之作用,效用不可低估。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7

[关键词] 恶性肿瘤;饮食治疗;肺癌;虚毒致癌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18-03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难治病,生存率低、死亡率高,我们主张恶性肿瘤的治疗应该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整体治疗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积极手段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针灸治疗。将综合整体治疗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运用到肿瘤的康复治疗中,是中医整体治疗理论延伸与创新[1]。肺癌的综合治疗也在此总体框架之中。

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机体具有一定的损伤,往往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诸多治疗方法中,中医食疗是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2],本手段可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它能够保证肿瘤患者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3],在远期疗效上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祖国医学的饮食治疗源远流长,《内经》记载的13首方剂中,有6首属于药膳配方[4],所占比例很大。饮食治疗、免疫疗法、针灸疗法和康复锻炼疗法都归属于扶正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则属于祛邪治疗[5]。随着对口服药物、针剂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的认识,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们逐渐把注意力投向传统医药、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对久服无毒的天然药物的食疗开始日益重视[6]。

在肿瘤的防治方面,笔者多年前曾提出“虚毒致癌”理论,运用本理论可以指导肿瘤的全过程治疗,尤其临床指导肿瘤患者饮食治疗方面疗效满意,现将“虚毒致癌”理论的机理和该理论在肺癌食疗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

1 虚毒致癌是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

关于肿瘤的病机可归纳为正气不足、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壅盛等方面[3],是肿瘤形成的主要病因笔者在通过研读古籍和现代研究资料,并结合临床,提出癌症的发病机制可以用“虚毒致癌”来总结,可以简化肿瘤的中医病机的阐述,有助于中医综合治疗的推广。

1.1 因虚致毒成,毒聚使癌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不足,脏腑亏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邪毒积聚是肿瘤的临床表现。《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有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张洁古《医学启源》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丹溪心法》有言:“肠胃不虚,邪气无从而入。”认为肠风、脏毒产生的病因首先是肠胃虚弱。李中梓《医宗必读》有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以看出,肿瘤之所以形成,是在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的基础上,是正虚和邪毒相互作用,使正气更弱,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内外各种致病因素使机体阴阳失衡是肿瘤产生的总因,具体表现为肺脾肾三脏正气亏虚,导致元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不化,日久成气滞血瘀痰凝,三因久存,积毒乃成,虚毒互结,终成积聚。

肺脏病变主要表现在气虚、气滞和情志抑郁,最终出现血瘀,《灵枢》中云:“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证治准绳》中说:“大怒未止,辄吃面,即时有此证。”气机运行失常,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血瘀,王清任言:“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凝聚。”《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系之间,络血之中,血泣行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说明血气凝滞,久则成结。《疡科心得集》有言:“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

脾肾病变主要表现在痰凝血瘀和阴阳失调,脾主运化水湿,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为先天之本,。如因饮食不节,醉饮无时,恣食肥腻,伤及脾气,或久坐湿地,或寒温失节,伤及肾气,痰湿之毒凝聚,是导致肿瘤发病的原因之一。《灵枢·刺节真邪篇》论及肠瘤说:“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指出由脾虚水湿不化,久则凝耐为痰,而为积聚。

综上所述,虚可以分为肺脾肾三脏正气亏虚,毒可以分为气滞、血瘀、痰凝三因,虚毒互结,互为因果,导致肿瘤的产生,也就是“虚毒致癌”。

1.2 虚毒致癌致阴阳严重失调

人体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肿瘤产生也是阴阳失调。《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人体的阴阳是以平为期的,阴阳失调就会百病丛生。《医宗必读·积聚篇》有言:“积之成者, 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的记载,肿瘤的发病机制是“虚毒致癌”,虚毒是在机体阴阳失调的基础上导致肿瘤的产生,同样肿瘤的存在又使机体阴阳的严重失调。

因此,针对其病机,主张中医治疗肿瘤要采取补虚解毒的标本同治方法。

2 肿瘤食疗的基本原则

祖国医学认为食物是有阴阳属性和补泻功效,食疗的许多食品是药品成分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7]。《千金方》认为“凡欲疗疾,先以食疗”,中医食疗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应该贯穿肿瘤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的全过程。有作者提出肿瘤分类食疗,将食疗分为三类:化疗时食疗、手术前后食疗和放疗时食疗[8],也有学者提出辨因(证) 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9]。

我们认为补虚解毒是治疗肿瘤的根本治则,标本同治治疗原则具体应用。补虚与解毒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补虚可以平衡阴阳、补益气血、调和五脏、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机体祛邪能力,解毒可以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其最终目的是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在肿瘤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借助食疗来改善体质基础。在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整体治疗中,片面强调食疗的作用是错误的,但是只注重手术、放化疗等祛邪治疗手段,不重视食疗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在杀灭肿瘤细胞时,也会损害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正气受损,食疗是疾病调护中重要的一环[10],如不加强食疗,最终会导致正气溃败,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临床食疗的应用不仅要洞察病情, 掌握疾病的变化,而且要了解患者的体质、 平日饮食的喜恶及肿瘤的病机特点[11]。有选择地合理搭配,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12]。

肿瘤食疗的目的是调节阴阳,延缓肿瘤的进展,减少复发,也就是治未病。有专家引入“治未病”思想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建立“转移前环境”,在转移前环境的认识主要包括正虚,“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气滞、血瘀、痰阻是转移的表现。食疗也是通过改变“转移前环境”发挥作用的[13]。肿瘤的食疗总体上是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调和阴阳这一目的。

因肿瘤特殊性,如因患者的情志不畅,容易伤及脾胃, 因此必须重视患者的脾胃功能[14,15],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丰富,要保证双高(即高热量、高蛋白)[16],并且要持之以恒。

3 肺癌食疗的具体应用

3.1 补虚食物扶正气

许多肺癌术前和术后患者有各种虚证表现或者合并虚证表现,与临床用药原则是一致,肺癌的补虚方面可以选用扶助正气、治疗虚损不足的食物,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失衡和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等。

肺主一身气机,脾脏是后天之本, 肾脏是先天之本,先天的元气有赖后天元气的滋养,保存元气和防止元气的受损,确保人体气机通畅,是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认为通过扶正类的食物调理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干扰素的产生等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能及时有效识别并杀伤突变形成的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补虚扶正气的食疗原则主要是益肺健脾补肾。可以分以下两类:

3.1.1肺脾气虚,中气不足 常见于肺癌手术后恢复阶段和化疗期间。治则为健脾益气。饮食以粥、面条等软质易消化食物为主, 宜进食[9]无花果、麦芽、山楂、薏苡仁、山药、扁豆、鸡金、瘦猪肉、鲫鱼、蜂蜜、银耳、香菇、牡蛎、芦笋、菱角等补脾之品;忌坚硬油腻生冷食物。此类食物中,山药健脾化湿,调补肺脾肾三脏之气,在恶性肿瘤的食疗中占重要地位;薏苡仁上清肺热,下利脾湿,薏苡仁甲醇提取物和-单亚麻脂都具有抗肿瘤增效作用[5];扁豆治脾胃虚弱;蜂蜜则补中气, 安五脏,和百药, 解百毒。

3.1.2 肾气不足,元气大伤 常见于肺癌晚期、化疗期间歇期和手术后。治则为补肾益气。饮食以泡饭、粥等软质易消化食物为主, 宜进食[9]韭菜、核桃仁、龙眼肉、鹿肉、牛肉、雀肉、长刀豆子、生姜等;忌坚硬油腻生冷食物。此类食物中,韭菜、雀肉有壮阳补肾的作用。

3.2 解毒食物攻癌毒

我们认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根治肿瘤的方法、这些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属于解毒治疗。我们认为解毒不仅要体现在利用中医中药将体内的癌毒祛除, 还应该避免内外之邪再次聚集,侵犯人体,重新形成癌毒。解毒食疗除了祛标实,主要是顾护脾胃功能,三餐饮食要规律,不暴食暴饮,不食甜腻辛辣、油炸、生冷食物,戒烟限酒等,减少不良因素对机体的侵害。

3.2.1 气滞不畅,血瘀停滞 常见于各期肺癌,尤其常见于疾病确诊早期。治则为行气活血。饮食易消化清淡食物,宜多食以下食物[9]:陈米、焦大麦、海带、魔芋、山楂、柚子、芥菜、蟹、橘、橙、;忌壅气、胀气、油腻食物,如南瓜、土豆、番薯、芋艿、肥肉、牛奶、豆浆、花生等。此类食物中,大麦和陈米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萝卜能健胃消食、化痰顺气的作用;魔芋化痰软坚。

3.2.2 水湿内停,痰浊凝滞 常见于肺癌晚期,也见于合并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时期。治则为理气化湿,化痰祛滞。饮食宜清淡化湿食物,宜多食以下食物[9]:海带、文蛤、冬瓜、赤小豆、鲤鱼、黄豆芽、薏苡仁;忌甜食、油腻食物,如肥肉、牛奶、豆浆等,偏寒湿者宜食温肾健脾、散寒化湿类食物,如芥菜、薤白、蒜等性偏温热食物。偏湿热者宜食清热利湿类食物如马齿苋、萝卜、薏苡仁、鱼腥草等。此类食物中,文蛤营养丰富,且能化痰利水,软坚消瘤,是水湿内停患者的食疗佳品;海带、海藻、海蛰、紫菜等均能消除癥积、痰饮。

3.2.3 邪积日久,热毒内生 常见于肺癌晚期,多见于肺部感染者。治则宜清热解毒。饮食清淡寒凉食物,如绿豆、荸荠、芦荟、丝瓜、芥菜、马齿苋、雪里蕻、无花果、西瓜、苦瓜、菱、甘蔗、茄子、萝卜、薏苡仁、莼菜、河蚌、猕猴桃等;忌辛辣、热性、油腻食物,如韭菜、核桃仁、龙眼肉、鹿肉、牛肉、雀肉、长刀豆子、生姜等[18,19]。阴虚内热者宜进食养阴清热类食物如菱、甘蔗、生梨、西瓜、百合、猪皮、 鸭、鳖等。热盛者宜清热凉血类食物如冬瓜、番茄、黑木耳、藕、丝瓜、茄子、苦瓜、 马齿苋等。此类食物中,绿豆为传统的清热解毒药, 还中和解毒作用,对肺癌患者尤宜;菱可除烦止渴, 益气健脾;甘蔗、梨、西瓜具有生津的功效, 甘蔗、梨擅长润肺止咳, 和胃止呕,西瓜擅长清热除烦;百合能润肺清心,其中的秋水仙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肺癌接受放疗时常服此品尤为有益。

4 肺癌食疗的注意事项

4.1 辨证施膳要与药物性味相符

使用热性药物时,食疗要用热性食物,服平性、凉性药物时,食疗要配用平性、凉性食物,可以增强药效和食效。如果食疗与药物性味相反的食物,一般会降低疗效。

4.2 辨证施膳要与脏腑相符

每种食物有归经,对特定的脏腑作用较强,中医有“以脏补脏”的理论,是中医食疗的依据之一。在选择肺癌食疗食物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归经。

4.3 肺癌食疗要与顾护脾胃

肺癌食疗时,容易出现只想到调理肺气问题,过用养阴清肺食物,容易使脾胃受损。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或者情志失畅,易伤及脾胃,要重视患者的脾胃功能。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腐熟水谷,故膳食要避免过于滋腻,以免壅中困脾; 当然也要避免过用辛燥,以防伤阴耗气;还要注意调摄温度,适时进餐,调配食物的色、香、味、形,兼顾患者的饮食喜好, 以便保持良好的食欲。

4.4 肿瘤常规的饮食禁忌

肿瘤食疗还要注意饮食宜忌, 以防造成食药不相宜或食复增病的不良后果[20,21]。同时要要注意合理忌口,避免忌口的各种误区。

《食物本草会纂·日用家钞》还提出总的服药食忌原则说:“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烩腥臊,陈臭诸物,并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泄之物。”关于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我们临床中要多留意研究[22,23]。

综上所述,临床中运用“虚毒致癌”理论指导肺癌患者饮食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宜忌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伟达,吴焰林,郑东海,等. 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952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肿瘤杂志,2011,1(1):30-32.

[2] 林巧阳,官坤祥. 中老年食疗保健[M]. 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0:9.

[3] 贾英杰.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42-144.

[4] 范玉意. 黄帝内经饮食疗法探讨[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5(3):11.

[5] 骆建平. 癌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J]. 医学信息,2010,3(9):2637.

[6] 徐志祥. 食疗的起源及其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12):8-19.

[7] 徐力. 论中医干预癌症转移前环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 14(10):3-4.

[8] 丁伟英. 肿瘤患者的饮食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0):201-202.

[9] 李德琼. 肿瘤病人的中医食疗护理[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 28(11):55.

[10] 张泽渊,陈永坤. 浅谈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癌肿病人的饮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8):61.

[11] 周福生,许仕杰. 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J].中医药学刊,2006,24(5):776-778.

[12] 周辉堂,周宾堂. 试论药膳在临床营养中的发展优势[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14(2):61.

[13] 胡笑克,李毓,吴棣华,等. 薏苡仁酯对人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334-336.

[14] 杨柱,陈学习. 肿瘤的中医食疗理论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7, 29(5):263.

[15] 刘晓航. 中医药膳与康复医学[J]. 现代康复,2008,5(1):20.

[16] 曹华梅. 饮食干预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10, 17(9):895-896.

[17] 谭芳. 浅谈肿瘤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 19(3):64-65.

[18] 李浩,马丙祥,周建民,等. 中华药膳防治癌症[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

[19] 杨柱,陈学习. 肿瘤的食疗理论浅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5(11):71-72.

[20] 资静. 肿瘤患者药食结合治疗的临床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A):32-33.

[21] 翁维健. 中医饮食营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

[22] 张全忠,刘瑞雪. 浅谈肝炎病的中医辨证与机体免疫的关系[J].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5(5):81-82.

[23] 黄进,赵长鹰. 沈教授谈饮食疗法在中医养生与康复中的作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78-79.

食疗养生文化的起源篇8

唐朝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的就是“药食同源”的思想。

笔者的母亲患便秘十余年,每天都在“不方便”中度过。去年初有同事介绍一食疗偏方,用两匙黑芝麻调和一匙蜂蜜,每日一次,且佐以每日早晚各一小瓶含益生菌的酸奶,母亲坚持食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大为“方便”,且都成形,母亲解除痛苦后全家皆大欢喜。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之说,意即“食疗”。“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 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可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融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国食疗学”。“食疗”可称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中医食疗无疑是中国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一种表现,包涵了一种洞察万物涵养自然的大智慧。

我于是乎逢人便讲食疗的好处,自己有病也不去医院,就在网上扒一些民间验方,以至于今年过年时因一个小感冒乱吃单方而差点酿成险祸。

就此,我请教我的一位学中医的朋友,才知道虽然很多食物都是药食同源,但并非药食同性,也并非药食同效,食疗有不同于药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药疗,尤其是急症顽症等。

食疗其实更讲究因人而异,讲究依每人的身体状况用药,这便是中国哲学里的辨证法。《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今肉采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医也”便为今人建立了最早的食疗原则。

上一篇:喝水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民航服务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