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8:51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1

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入林草部门,草原的功能由原来的为畜牧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变为以生态修复保护功能为主。但目前草原工作转型发展存在“三个尚未”问题。

一是生态属性尚未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尚未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识,群众参与草原保护建设积极性不高,即使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中也缺乏草原保护方面的指标。如我国草原面积3.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比森林(全国2.08亿公顷)、耕地(全国1.35亿公顷)面积之和(3.43亿公顷)大,草原发挥着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草原仅仅是畜牧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其生态功能被严重忽视。

二是草原资源家底尚未澄清。不少地方草原与林地、湿地、耕地等地类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地块重叠、数据交错问题。虽2017年进行了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工作,但草原与林地、湿地、耕地等交叉重叠等问题从根本上未得到解决。

三是科技体系尚未完善。草原日常工作包括草原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评价、草原禁牧、草蓄平衡、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需要完备的理论认识和较强的技术支撑。林草部门中涉草专业人才缺乏,力量较弱。以草原生态修复为例,目前林草部门对草原生态修复方面的科技研究仍处在空白期,缺乏科研设备和科研人才,无法做到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研究,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着草原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2

用大数据锁定目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商业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形态等方面引起了颠覆性变化。如何利用数据资源开发产品、提升效益、促进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伊利集团与蒙草公司虽然对大数据应用不一,但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其核心意义。

伊利集团主要用大数据精准定位产品研发和市场细分。在伊利调研时,对营养舒化奶、巧乐兹、金领冠等产品给予了肯定,并强调一定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更了解、更放心。为此,伊利集团整合了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数量庞大的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与百度、苏宁、天猫、唯品会、同程旅游等展开深入合作,在建立互联网生态圈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消费者行为,研判消费者需求,通过绘制精准的用户需求画像,细分市场,以提供适宜的配套产品。

曾被点名表扬的伊利安慕希产品在2016年荣获了4个营销类大奖,该产品继2015年增长460%之后,在2016年上半年零售额再次同比增长131.4%,全年销量预计超过80亿,华丽的销售数字背后,与伊利集团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宣传是分不开的。

蒙草公司主要用大数据处理基础信息。在蒙草公司调研时,对蒙草因地制宜的生态科学实践给予肯定,并指出“在生态建设中我们要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国情、地情的路”。要摸透自然规律,并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生态修复道路,离不开土壤和种质资源的两项大数据战略资源。蒙草公司每到一处,首先要对当地的土壤结构、退化状况、原生物种、局地气候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记录到自建的草原生态普查的记载资料及草原生态研究数据中。

天空上,卫星为蒙草公司提供了详细的遥感图像。公司的团队成员中,有专门负责遥感地理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读取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数据判读,即可得出当地植被覆盖的大致情况。地面上,有蒙草公司的采样人员,他们将采集到的土壤、种质等样本送到相应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蒙草公司基于采样信息储备,再结合卫星图像,就可以在一张遥感地图上得出进行精准生态修复的技术依据。

用科技创新赢得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开始让位于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制造”开始向“智造”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去提供更多符合规律运行,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伊利集团的科技研发主要投向“更适合中国人体质、更适宜婴幼儿需要”的产品;而蒙草公司则将主攻方向定为“更顺应自然规律,更符合国情地情”的种质。

“更适合中国人体质、更适宜婴幼儿需要”的产品。在伊利集团调研期间,细心听取了舒化奶、金领冠等优质产品的介绍,并在之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汇报会上表示,伊利基于国人体质的需求不断创新,研发出的营养舒化奶和婴幼儿奶粉等产品值得肯定。舒化奶是一款应对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症”的有力产品,金领冠则是一款基于母乳研究研发的更适合中国宝宝需要的奶粉。

“更顺应自然规律,更符合国情地情”的种质。在蒙草公司调研时指出,要依托科研、依靠科技,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路。多年来,蒙草公司凭借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抗旱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积极投身乡土植物保护及应用技术研究,深入探索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生态修复、草地畜牧业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打出了响亮的绿色品牌。

以调研时关注的“万亩草原”修复工程为例,在修复前,蒙草的科研团队就对那里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修复方案。修复后的效果也着实可观:干草产量为331.23公斤/亩,国内同类对照样地为17.75公斤/亩;固碳含量为543.11公斤/公顷,国内同类对照样地为54.81公斤/公顷;草原稀释氧量为4125.81吨/年,国内同类对照样地为221.08吨/年。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

在我区考察时,提出了内蒙古要先行先试三项改革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当年9月,自治区即通过了《自治区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及重要改革举措和工作项目分工》等重要改革文件。在落实这项改革要求上,伊利集团和蒙草公司分别作出了有效探索。

“牛二代”训练营。长期以来,我国奶农无法从奶业中真正受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水平不高,造成产品质量不高,以致于像伊利集团这种持有严苛检验标准的企业无法收购,出现了产供销方面的脱节。伊利集团认真查摆问题,积极提出解决方案。伊利集团认为,我国集约化规模化牧场比重在不断提高,高学历的“牛二代”正在逐步参与到牧场的管理事务中来。基于此,伊利集团积极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奶农实际需求进行密切结合,把培训的重点从侧重传统技术转向以综合管理为中心,传授现代牧场的财务管理、业务运营、人力统筹、战略发展等知识,确保在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导师队伍等国际化的基础上,与中国标准化集约化牧场的具体实践实现有机结合,把培训的对象从聚焦牧场管理人员转向潜在的牧场经营管理接班人。

不仅如此,伊利集团还积极帮扶奶源基地转型升级,截至2015年,伊利累计为近1500户牧场提供金融扶持,融资金额近25亿元;此外,以滚动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突破30亿元。

建立“牧草银行”。在我区,夏季容易出现旱灾,冬季则容易出现白灾或黑灾。一旦遇到灾情,牲畜的牧草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同时,由于受生产条件限制,牧草长势旺时,牧民无法有效进行收割,许多时候,草就白白烂在了地里。蒙草公司基于此,联手中国银行股份公司,建立了“牧草银行”。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3

[关键词] 草原保护 建设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74-01

1 草原的基本情况

库鲁斯台草原位于塔城市西南约30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36公里,土地总面积38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15万亩。其中:天然放牧场25.8万亩,天然打草场45万亩,芦苇草场15万亩,是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新疆第一大优质草场。是塔城市重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在库鲁斯台大草原上,汇集了10余条支流的额敏河自东向西南流过,滋润着这片大草原。与塔城、裕民、额敏相邻的南湖草场,由于地势低洼平坦,额敏河经过此地流速减缓,形成了号称“地球之肾”的大片湿地。南湖草场上芦苇丛生,繁茂的水生植物和牧草引来成群飞禽走兽。每年4至6月汛期,南湖草场更是水草丰饶,一派水美、草绿、莺飞、鱼肥的醉人风光。自阿拉湖逆水而上,来南湖产卵的鲤鱼、黄鱼、东方真鳊、鲫鱼等,激流勇进,形成蔚为壮观的鱼汛。

2 草原退化的原因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的乱开滥垦、超载过牧,库鲁斯台草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萎缩,逐渐向荒漠化发展。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增加到了225%;草原沙化面积增加了2350%,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触目惊心;由于库鲁斯台草原核心区内存在着乱开荒、乱打井、乱捕鱼、乱采砂等“四乱现象”,截至目前,库鲁斯台草原内共开垦草场55万亩耕地,打了1519眼机电井,过度消耗使草原生态系统难以平衡。库鲁斯台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已让当地的农牧民感觉到了资源耗竭和环境的危机,生态红色警报频频响起。

3 政府出台的相关保护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1 科学制定规划,严格组织实施。塔城地区党委政府下决心整治修复“伤痕累累”的库鲁斯台草原。退地减水、草场禁牧休牧、牧民搬迁、机电井关停等遏制草原退化的实际性行动逐步实施。县市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和地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规划,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垦草原退耕还草规划、防沙治沙规划相衔接,与牧区水利规划发展规划相协调。

3.2 库鲁斯台草原修复工作的确立了目标是近期遏制,中期恢复,远期可持续发展。“这片草原会重现碧草青青的美丽景象,‘草原丝路’的生态屏障将重现生机。”地委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军兵地三方组成的库鲁斯台草原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职能完善、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共同推进库鲁斯台草原修复工程。地委成立额敏河流域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和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额敏河流域和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的事务。

3.3 突出建设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国家保护与建设草原的投入,主要用于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化草原治理、生态脆弱区退牧封育、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工程建设。要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前,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总结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经验,协同配合,重点推进天然草原的恢复与建设。在2016年的地委扩大会议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完成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综合规划编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持,力争库鲁斯台草原湿地保护规划纳入国家湿地保护范围。尽早安排落实库鲁斯台草原区域内生产经营主体和居民搬迁有关工作。

3.4 为了灌溉库鲁斯台草原天然草原,地区实施的生态基流下泄,盆地内的六大水库均已下泄生态基流,塔城地区今年计划修建4座收洪渠首,为改下流河道生态提供了基本保障。维持了塔额盆地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对新疆塔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推进草原的品种改良及推广

4.1 加快引进草原新技术和牧草新品种。科研单位要转变观念,加强技术引进与交流。当前要重点引进抗旱、耐寒牧草新品种,加强草种繁育、草原生态保护、草种和草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

4.2 水是库鲁斯台草原生态恢复的关键。目前,塔城地区已编制完成额敏河流域综合规划,计划实施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以有效解决库鲁斯台草原资源型缺水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现在,额敏河流域综合规划作为实施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前置条件已经通过国家相关部委的会签,上报待批。“一旦这一规划得到批复,将有力地支持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有效保障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恢复老风口生态林地下水位,进而恢复库鲁斯台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4.3 为扎实推进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保护,配合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做好地区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保护立法工作,地区决定成立《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保护条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保护库鲁斯台草原环境被塔城地委、行署提到了议事日程。在2016年1月3日召开的中共塔城地委扩大会议提出,实施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库鲁斯台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保障库鲁斯台草原让受伤的库鲁斯台草原在“疗伤”中恢复元气。

5 库鲁斯台草原发展前景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4

关键词 烟草;土壤铬;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性状;生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 S57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55-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的城市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如铬、铅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破坏了土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铬污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2]。

1 土壤铬的形态与来源

土壤中铬通常以六价铬Cr(Ⅵ)和三价Cr(Ⅲ)2种稳定价态存在[3]。六价铬多溶于水,通常以CrO42-和HcrO4-形式存在,其活性较高,土壤胶体很难吸附六价铬,因此其存在土壤中容易对植物产生毒害。六价铬在厌氧的条件下才能还原为三价铬。三价铬主要以Cr(H2O)63+、Cr(OH)2+、Cr(OH)2+等形式存在,活性较低,在中性或弱碱溶液中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铬,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并沉淀[4-5]。土壤中偶尔也存在极其不稳定的中间态四价和五价。而丁绍兰等根据不同铬提取剂提取情况,将土壤中铬分成5种:①溶液去离子水溶解的水溶态;②中性盐溶液的交换态,如CaCl2、NaNO3等中性盐溶液;③稀盐酸和硝酸溶液中的沉淀态;④有机结合态;⑤混合酸消解液的残渣态[6]。

土壤铬有三大来源,成土母岩是根本的自然来源。地壳中铬的丰度为200mg/kg,因成土母岩的不同,变化范围在100~500 mg/kg。大气的铬沉降、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风力扬尘等自然行为也影响土壤中铬含量。电镀、冶炼、制革、纺织、印染、制药等工业废弃物为土壤中铬的最主要来源,当用铬浓度大于10 mg/L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时,有0.28%~15.00%的铬为作物吸收,85%~95%的铬积累在土壤耕作层。土壤铬另外一个重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如肥料中磷矿石除含有营养功能的化学元素外,还含铬、铅等重金属,农药和农膜含有铬、铅、镉等重金属[7]。

2 土壤铬对烟草的影响

2.1 土壤铬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石贵玉等[8]研究表明,低浓度(50 μmol/L)铬对烟草组培苗生长有促进作用,株高、鲜重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铬处理则抑制生长,株高、鲜重都下降。宋 威等[9]利用不同浓度的K2Cr2O7溶液处理烟草种子,对烟草幼苗和根系进行观察发现,Cr6+浓度在0~9 mg/L时,对烟草芽长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r6+浓度达到6 mg/L时,烟草幼芽的生长达到最大值;当Cr6+浓度大于10 mg/L时,对烟草芽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整体呈现先增后抑的趋势。而根系从添加Cr6+时已经开始抑制,随着Cr6+浓度增加,根长呈直线下降趋势。Parr等[10]研究也发现,低浓度的铬对烟草生长有利,但高浓度的Cr可抑制烟叶75%的生长。贾洋洋等[11]通过3个烟草品种盆栽试验,添加0、30、60、90 mg/kg不同梯度的Cr6+,结果表明在铬添加浓度范围内,随时间变化,3种烟草相对于对照烟草株高变化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3种烟草不同部位的铬毒害效应浓度呈上部叶>中部叶>茎>下部叶的趋势。张玉涛等[12]采用盆栽试验,发现铬重金属处理的土壤中烟草的株高都显著低于对照,呈现抑制作用,烟草叶片干重随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根系的浓度与添加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曾淑华等[13]测定不同重金属铬浓度下、不同时期的烤烟K326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叶片数、节距、茎围、最大叶长叶宽)和生物量,发现随着铬浓度增加,烟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2.2 土壤铬对烟草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贾洋洋等[11]发现烟草移栽后54~74 d期间,对铬毒害较敏感。低浓度铬促进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浓度则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活性。在Cr6+胁迫下,POD同工酶主要体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在低浓度Cr6+的诱导下,酶的表达量增加,当Cr6+浓度较高时,酶的表达量降低。SOD同工酶除了表达量的变化外,还有酶带数目的变化。当Cr6+浓度较低时,同工酶表达被激活,出现新的酶带,一部分酶分子表达量增多;而当Cr6+浓度较高时,同工酶表达被抑制,新的酶带消失,酶分子的表达量减少[14]。

低浓度(≤50 μmol/L)的铬对烟草组培苗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50 μmol/L)的铬则抑制烟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活性下降,活性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升高[8]。当Cr6+浓度为150、200 μmol/L时,其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高于对照,但是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对照。若Cr6+浓度为800 μmol/L时就会完全抑制烟草的生长发育[15]。Cr6+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叶绿体片层中捕光Chla/b-Pro复合体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叶绿素的含量,最终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使光合产物积累量减少,阻碍植物生长[16]。

2.3 土壤铬在烟草植株中的分配规律

王晓敏[17]发现若在土壤中添加5 mg/kg铬时,以云烟85的根积累量最低,但是当土壤浓度增加至60 mg/kg时,以K326的根积累量最低。说明土壤浓度不同,这2个品种对铬的积累也不同。当铬浓度添加到 20 mg/kg时,烟草中铬的含量依次是根>叶>茎,但是其分配率较对照有所降低;当浓度增加至40 mg/kg时,铬的含量依次是根>茎>叶,且在叶中分配率逐渐降低。李正兵等[18]通过3年大田试验,调查分析了有机种植方式烤烟生长与产量变化,发现下部桔色2级X2F铬浓度

3 烟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法泛指应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治理铬污染。与化学还原和化学清洗相比,生物修复可以在不破换植物生长环境的情况下治理铬污染,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等优点。微生物修复为向原土壤添加驯化的高效微生物,控制环境条件,通过生物还原反应,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从而修复被污染土壤。主要从活性污泥、污泥消化池以及土壤中都分离出了对六价铬有耐受性质和还原能力的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等[20]。Valerie等将含铬泥土与链霉菌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发现当泥土中六价铬浓度为1 800 mg/kg时,经过培养后去除率达到100%,而且发现少量Cu2+的可促进六价铬的还原[5,21]。

植物修复主要为单纯植物修复、添加化学调控剂的植物修复[22]。韩志萍[23]研究表明,芦竹能够对铬产生富集作用但不具备超富集植物特征。张学洪等[24]认为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是一种典型的湿生铬超积累植物。郑艺梅等[25]发现,黄豆在100 mg/kg三氯化铬溶液中浸泡培养后,其含铬量为普通黄豆芽的50倍以上。李廷轩和马国瑞[26]研究发现,籽粒苋与烟草间作烟叶中铬的含量降低了12.75%。徐胜光等[27]发现适量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钠均可抑制小白菜对铬的吸收,增施硝酸钙会提高小白菜铬含量,但降低了小白菜产量。

4 参考文献

[1] 张大为.污染对蔬菜的危害和影响[J].农村科技开发,2004(7):21.

[2] 李圣发.土壤砷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环境,2011,39(3):429-434.

[3] KOTAS J,STASICKA Z.Chromium occurren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methods of its speciatio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0,107(3):263-283.

[4] 许友泽,成应向,向仁军.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5):127-129.

[5] 邓红艳,陈刚才.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2,40(3):466-472.

[6] 丁绍兰,李桂菊,章川波,等.施加含铬污泥土壤中铬含量及其存在状态的测定[J].中国皮革,1999,28(23):26-27.

[7]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8] 石贵玉,秦丽风,陈耕云.铬对烟草组培苗生长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7,27(6):899-902.

[9] 宋威,张芹,李桂玲.烟草种子对铬胁迫的生理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97-2899.

[10] PARR P D,TAYLOR J F G,BEAUCHAMP JJ.Sensitivity of tobacco to chromium form mechanical draft cooling tower drift[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76,10(6):421-4231.

[11] 贾洋洋,吴敏兰,李荭荭,等.铬对3种烟草的毒害效应及毒害临界值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1):59-66.

[12] 张玉涛,杨兴平,李琳,等.重金属Pb、Cr、Cd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697-1702.

[13] 曾淑华,刘 峰,周昌贵,等.铬胁迫对烤烟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3):526-531.

[14] 宋威,张芹,李桂玲,等.铬对烟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61-63.

[15] 陈耕云,石贵玉,徐美燕,等.重金属Cr6+对烟草组织培养的影响[J].河池学院学报,2006,26(2):28-30.

[16] ALBERTE R S.Water stress effectson the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of chlorophyll in Mesophyll and bundle sheath chloropl as ts of maize[J].Plant Physiology,1997(59):351-353.

[17] 王晓敏.贵州植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烟叶安全的影响评价[D].贵阳:贵州大学,2009.

[18] 李正兵,郭怡卿,欧阳文,等.有机种植方式对卷烟原料质量安全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826-830.

[19] 鲁黎明,顾会战,彭毅,等.不同品种烟草对重金属积累的动态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4):40-43.

[20] 周加祥,刘铮.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4):52-56.

[21] VALERIE D.Utilization of supernatants of pure cultures of Streptomyces thermo carboxydus NH50 to reduce chromium toxicity and mobility in contaminated soils[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3(3):156-160.

[22] 黄慧,陈宏.植物修复重金属汞、镉、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26-329.

[23] 韩志萍.铬铜镍在芦竹中的富集与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5):106-108.

[24] 张学洪,罗亚平,黄海涛,等.一种新发现的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J].生态学报,2006,26(3):950-953.

[25] 郑艺梅,叶华,华平.黄豆发芽过程中铬的生物富集效应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6):101-103.

[26] 李廷轩,马国瑞.籽粒苋―烟草间作对烟叶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38-140,143.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5

关键词 砷;土壤;污染现状;植物修复;产后处置

中图分类号 X53;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90-04

Progress on Soil Arsenic Contamination and Its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DUAN Zhi-bin HU Feng-qing * AN Ji-ping WANG Ji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31)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contamination situation and hyperaccumulator exploitation of soil arsenic,the enhancement of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 were discussed.Meanwhile,different disposal technologies of hyperaccumulator we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In addition,prospects of hyperaccumulator technology in soil arsenic contamination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arsenic;soil;contamination situation;phytoremediation;disposal technologies

砷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世界性的环境化学污染问题,由于砷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和使用,砷毒害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砷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湖南、云南、广西、广州、贵州等省份,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矿山开采冶炼使土壤受到严重的砷污染[1-3]。土壤中砷会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壤砷污染研究及其修复技术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自从首次发现砷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蜈蚣草后,其修复砷污染土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多数集中研究蜈蚣草对砷的吸收和富集机理上。本文在综合分析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砷富集植物开发、提高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效率的技术途径与强化措施以及植物产后处置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 国内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土壤环境中砷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土壤母质、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而以人类工农业生产以及矿山开采冶炼等活动造成大量砷进入土壤环境的人为因素通常是造成土壤砷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土壤砷污染因其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摄入超出限量值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时会引发“三致”效应。

目前,全球有数万个砷污染区域,最高土壤砷含量可达26 500 mg/kg[4],澳大利亚就占有超过10 000个土壤砷污染场地,其中有几个污染场地土壤砷浓度超过9 900 mg/kg[5],墨西哥拉姑内拉地区土壤砷浓度也高达2 657 mg/kg[6],造成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浓度加深的重要来源是采矿和冶炼活动“三废”的排放(表1)。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年产砷矿渣50万t,已囤积的砷渣超过200万t,约有2 000万人生活在土壤砷污染高风险区域,土壤砷中毒事件屡见报道[11-12]。由表1可知,我国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采矿区土壤砷浓度严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随着砷污染范围逐渐扩大,我国城市城郊菜地土壤砷污染研究受到广泛重视[13]。陈智虎等[14]对贵阳市近郊菜地土壤砷污染状况调查发现,个别菜地出现无污染向中度污染变化现象,张竹青等[15]对荆州市郊区蔬菜基地砷污染现状研究发现,蔬菜中砷污染是源于含砷农药喷洒。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也都比较系统地对郊区菜地土壤中砷含量进行测定(表2)。食入土壤砷污染的农产品是当前危害局地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形式,我国土壤砷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2 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

目前,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修复砷污染土壤具有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而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经济有效、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其他传统修复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1 砷富集植物的开发现状

国际上筛选出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超过400种,而国内外文献报道砷超富集植物主要有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大叶进口边草(Pteris cr-etica L)、长夜甘草蕨(Pteris longifolia)、井边兰草(Pteris mul-tifida)、斜羽凤尾蕨(Pteris oshimensis)、紫轴凤尾蕨(Pteris apericaulis)、白玉凤尾蕨(Pteris cretica Albo-Lineata)、狭眼凤尾蕨(Pteris biaurita L)、琉球凤尾蕨(Pteris ryukyuensis Tagawa)、粗蕨草(Pteris.quadriaurita Retz)等(表3),这为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种资源。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又陆续发现一些耐砷植物,2011年Nateewattana等[30]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对土壤砷修复情况,结果发现纸莎草(Cyperus papyrus L)对砷的富集浓度范围在130~172 mg/kg;2012年王海娟[10]对云南和贵州几个矿区的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和测定后发现,密蒙花(Buddieia officina-lis Maxim)、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 L.)、小米菜(Amaranthus tricolor linn)和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4种植物地上部砷含量分别为607.68、702.70、381.65、369.55 mg/kg,并且这4种植物的富集系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均较高,因而可将其作为理想植物材料来治理当地矿区砷污染土壤;2013年陈丙良等[31]采集陕西大柳塔矿区土壤和矿区荆条(Vitex negundo var)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砷长期累积情况下,荆条能保持生长态势,并得出荆条可用于大柳塔矿区土壤砷污染防治的结论;2014年邹小丽等[32]通过温室大棚种植4种柳树,研究和探索其在淹水土壤环境中砷污染的吸收、转运和去除效果,结果发现,柳树在土壤砷含量不超过50 mg/kg浓度胁迫160 d后,4种柳树的生物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差异,均有较强的耐砷性,并且经过柳树修复后的湿地土壤砷含量明显减少,可以用作湿地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材料。以上报道的富集植物,虽没有蜈蚣草等蕨类植物具有超强吸收与富集砷能力,但其生境特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对当地砷污染土壤修复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2.2 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效率的技术途径与强化措施

2.2.1 磷肥调控。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周期性较长,陈同斌等[33]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成功地用于修复湖南郴州砷污染土壤后,又通过连续5年的植物修复田间定位试验发现,从长期来看,连续种植蜈蚣草过程中不施肥,有可能会因养分亏缺而影响蜈蚣草的生长,同时发现对蜈蚣草施磷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他通过盆栽试验又发现,添加400 mg/kg以上的磷时会促进蜈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含砷浓度以及砷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升高,并且随添加磷浓度升高而增加[34];而廖晓勇等[35]通过田间实例研究磷肥对蜈蚣草生长以及修复效率的结果表明,当对蜈蚣草施磷量为200 kg/hm2处理时,其地上部砷含量达到最大值(1 535 mg/kg),土壤砷植物修复率最高(7.84%);当施磷量为600 kg/hm2处理时,蜈蚣草地上部砷累积量有所降低,但可以促进地下茎储存高量的砷。因此,肥料施用量需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才能有利于促进富集植物对砷的高量累积。

有学者发现施用不同类型的磷肥也会明显影响蜈蚣草的生长和植被中砷浓度,廖晓勇等[36]又通过室内盆栽种植蜈蚣草,并对蜈蚣草施用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等7个不同磷肥处理,结果发现磷酸二氢钙是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最佳磷肥选择类型,砷的去除效率高达7.28%。因此,在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根据待修复土壤污染程度、土壤养分状况需要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才能有效提高富集植物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2.2.2 收割措施。在应用超富集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的试验中发现,刈割对超富集植物砷的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文学等[37]以蜈蚣草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收获次数对蜈蚣草生长、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数据显示在3次收获中,第2次和第3次收获的蜈蚣草的吸砷速率均显著高于第1次,并且蜈蚣草地上部含砷量分别高达3 214 mg/kg和2 384 mg/kg,均高于第1次收获。陈同斌等[38]与王宏镔等[39]分别建立了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井边兰草进行连续提取模式,即超富集植物通过根系将土壤中的砷吸收并转运、富集到地上组织中,等到植物生长几个月形成一定的生物量后,定期收割地上部分,保留地下部位,形成对同一株植物进行连续转移土壤砷目的。这表明适当的刈割次数并不会降低砷富集吸收效率,反而是提高修复效率的一种策略。

2.2.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40]。大量文献也已表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显示出了理想效果。杨倩[41]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施用砷酸还原菌(ARB)显著促进了蜈蚣草的生长发育,植物干重和砷累积量分别增长了约50%和113%,土壤的修复效率大幅度提高。国外学者观察到,接种丛枝菌根(AM)可以提高蜈蚣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强吸收和富集砷的能力[42-45],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AM真菌可以提高植物对砷的耐受性,促进增加植物地上部砷浓度,提高植物富集和转运效率[46-51]。廖晓勇等[52]把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sp.C13)与蜈蚣草联合应用到砷污染场地后发现,蜈蚣草生物量提高16%~17%,砷去除率比对照区提高约40%。杨志辉等[53]公开发明了一种用于砷污染土壤的菌株(Brevibacterium.sp.YZ-1)及其应用方法,该菌株对As(Ⅲ)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并且极大降低了环境中砷的毒性。筛选出的高效降解菌株与植物联合应用具有操作简便、降低成本、安全有效等优势,这给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带来良好的应用前景。

2.3 植物产后处置技术

超富集植物生物质产后处置与处理技术的研究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工程化与商业化应用。目前超富集植物产后处置主要集中在焚烧法[54-55]、堆肥法[56]、压缩填埋法[57]、高温分解法[58-61]、灰化法[62]、液相萃取法[63]等传统处置技术上,植物冶金[64-66]、热液改质法[67-69]、超临界水技术[70]等一些新兴的资源化处置技术也相继获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每种方法都存在其局限性(表4),在今后的生物质回收利用方面,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试验研究。

[19] 李其林,赵中金,黄昀.重庆市近郊区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质量现状[J].重庆环境科学,2000,22(6):33-36.

[20] 余光辉,温琰茂,徐中坚,等.广州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6):62-70.

[21] 蔡立梅,黄兰椿,周永章,等.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197-200.

[22] 胡留杰,曾希柏,白玲玉,等.山东寿光设施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形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201-205.

[23]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科学通报,2002,47(3):207-210.

[24] MA L Q,KENNETH M K,TU C,et al.A fern that hyperaccumulates arsenic[J].Nature,2001,409(6820):579-579.

[25] VISOOTTIVISETH P,FRANCESECONI K,SRIDOKCHAN W.The pot-ential of Thai indigenous plant species for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arse-nic contaminated land[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2(118):453-461.

[26] 韦朝阳,陈同斌,黄泽春,等.大叶井口边草:一种新发现的富集砷的植物[J].生态学报,2002,22(5):777-778.

[27] WANG H B,YE Z H,SHU W S,et al.Arsenic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fern species growing at arsenic-contaminated sites of Southern China:Field survey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2006,8(1):1-11.

[28] WANG H B,WONG M H,LAN C Y,et al.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arsenic by eleven Pteris taxa from southern China[J].Environment Pollution.2007,145(1):225-233.

[29] SRIVASTAVA M,MA L Q,SANTOS J A C.Three new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fern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6,364(1/3):24-31.

[30] NATEEWATTANA J,TRICHAIYAPORN S,SAEOUY M.Phytoremed-iation of arsenic in submerged soil by wetland pla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mdiation,2011,13(12):35-46.

[31] 陈丙良,刘志斌.矿区土壤砷污染对植物生长影响盆栽实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3):140-142.

[32] 邹小丽,周源.柳树对砷的吸收和转运及对砷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3):7-12.

[33] 陈同斌,李海翔,雷梅,等.植物修复过程中蜈蚣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动态:5年田间定位实验[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2):402-408.

[34] 陈同斌,范稚莲,雷梅,等.磷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极其科学意义[J].科学通报,2002,47(15):1156-1159.

[35] 廖晓勇,陈同斌,谢华,等.磷肥对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田间实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455-462.

[36] 廖晓勇,陈同斌,阎秀兰,等.不同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29(10):2906-2911.

[37] 李文学,陈同斌,刘颖茹.刈割对蜈蚣草的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3):538-542.

[38] 陈同斌,韦朝阳.一种治理砷污染土壤的方法:中国,CN01120519.9[P].2003-02-19.

[39] 王宏镔,叶志鸿,蓝崇钰,等.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中国,CN200510100644.9[P].2006-0614.

[40] 吴佳,谢明吉,杨倩,等.砷污染微生物修复的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2011,32(3):818-824.

[41] 杨倩.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42] AGELY A,SYLVIA D M,MA L Q.Mycorrhizae increase arsenic uptake by hyperaccumulator Chinese brake fern(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5,34(6):2181-2186.

[43] LEUNG H M,YE Z H,WONG M H.Interactions of mycorrhizal fungi with Pteris vittata(As hyperaccumulator) in As-contaminated soil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6,139(1):1-8.

[44] LIU Y,ZHU Y G,CHEN B D,et al.Influence of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Glomus mosseae on uptake of arsenate by the As hypera-ccumulator fern Pteris vittata L[J].Mycorrhiza,2005,15(3):187-192.

[45] TROTTA A,FALASCHI P,COMARA L,et al.Arbuscular mycorrhizae increase the arsenic translocation factor in the As hyperaccumulating fern Pteris vittata L[J].Chemosphere,2006,65(1):74-81.

[46] 肖艳平,邵玉芳,沈生元,等.丛枝菌根真菌与蚯蚓对玉米修复砷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3):235-240.

[47] 赵中秋,崔玉静,朱永官.菌根和根分泌物在植物抗重金属中的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3,22(6):81-84.

[48] 夏运生,陈保冬,朱永官,等.外加不同铁源和丛枝菌根对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磷、砷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3):516-524.

[49] 白建峰,林先贵,尹睿,等.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2007,39(5):692-700.

[50] 白建峰.As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蚯蚓-植物联合修复研究[D].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7.

[51] 刘于.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富集砷的作用及机理[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52] 廖晓勇,阎秀兰,朱岗辉.一种强化植物修复砷污染场地的生物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中国,CN200910242389.X[P].2010-06-16.

[53] 杨志辉,柴立元,廖映平,等,一种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的菌株及其应用方法:中国,CN201410266798.4[P].2014-08-27.

[54] YAN X L,CHEN T B,LIAO X Y,et al.Arsenic transform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during incineration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2(5):1479-1484.

[55] LU S,DU Y,ZHONG D,et parison of trace element emissions from thermal treatments of heavy metal hyperaccumulator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6(9):5025-5031.

[56] CAO X,MA L,SHIRALIPOUR A,et al.Biomass reduction and arsenic transformation during composting of arsenic-rich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0,17(3):586-594.

[57] GHOSH M,SINGH S P.A review on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utilization of its byproducts[J].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5,3(1):1-18.

[58] KOPPOLU L,CLEMENTS L D.Pyrolysis as a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heavy metals from hyperaccumulators.Part I:Preparation of synthetic hypera-ccumulator biomas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3,24(1):69-79.

[59] KOPPOLU L,AGBLEVOR F A,CLEMENTS L D.Pyrolysis as a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heavy metals from hyperaccumulators.Part Ⅱ:Lab-scale pyrolysis of synthetic hyperaccumulator biomas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3,25(6):651-663.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6

关键词田庄水库;生态防治技术;山东沂源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18-01

田庄水库位于沂河上游,距县城4 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集发电、养殖、工业供水于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总库容量1.31亿m3,兴利库容6 840万m3,防洪库容60 44万m3,控制流域面积为4.24万hm2,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821 mm,多年平均径流深237.8 mm,多年平均径流量1.01亿m3。田庄水库自运行以来,在防洪、农业灌溉、工业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沂源县城发展的重要后备水源地[1]。

1田庄水库现状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24万hm2,上游形状为扇形,主要有徐家庄、南岩、大张庄、田庄4条较大支流汇入水库,流域平均宽14.5 km,河道干流坡降3.72‰,多年平均降雨量746 mm,多年平均径流量1.18亿m3,多年平均来水量8 257万m3,多年平均弃水量6 822万m3。根据1954年以来的长系列来水量资料分析,在不同保证率下来水量分别为:p为50%,来水量7 338.6万m3;p为75%,来水量4 112.7万m3;p为95%,来水量1 868.9万m3。www.lw881.com

田庄水库由于受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游企业污、废水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的污染,水库“三氮”含量超标,水体功能下降。通过对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的污废水的截污导流,水质有所改善。针对城市发展和现有水质现状,现阶段田庄水库可作为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2]。

2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田庄水库流域面积4.24万hm2,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到田庄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九五”以来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实施了国家“424水保工程”和“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态工程建设,使田庄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万hm2,发展生态林1.13万hm2,流域内平均森林覆盖率达33.4%。但是由于流域面积大、地质复杂、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面源污染尤为突出,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流域内存在着以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和以面广、量大的农药、化肥为主的面源污染,在近期内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难度较大,由于工业用水特别是冷却水对水质要求不高,田庄水库的现有水质基本能满足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3]。但随着沂源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多,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供水需求迅速增加,解决城市生活用水的根本途径是田庄水库作为城市生活供水水源。因此,田庄水库的水质改善与达标决定着上游的环境生态防护技术的可行与治理措施的实施[4]。

3田庄水库生态防护技术

为控制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源,要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日常排放,对现有企业按“节水减排、达标排放”的原则进行治理;对面广、量大的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应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并采取其相应的生态防护技术及措施。

3.1发展生态农业,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在距水域较近的鲁村及原沟泉乡等村镇采用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技术,建设农田林网,实施水土保持工程[5]。在原沟泉乡的山地区域主要实施3个方面的治理措施:①治坡工程。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沟边地边修筑等高沟埂,斜坡设置水平沟,陡坡开挖鱼鳞坑等工程;②治沟工程。主要包括修谷坊、建小水库、筑山塘、打坝淤地等;③林草措施。林种配置要因地制宜,做到乔、灌、草(本)相结合。同时,还要严格实施国家“424水保工程”和“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生态修复工程。

3.2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肥施用量

大力推广林果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全面推广高浓度复合肥、包膜肥、有机生物肥和各种有机肥料,以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的。

3.3积极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主要农作物上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工程,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

3.4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在全流域范围内禁止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还田、建设秸秆气化站、发展秸秆养菌、利用秸秆氨化养羊等生态技术。

3.5实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小型规模畜禽养殖场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开、饮污分离、种养结合、农田循环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其干粪用于生产有机肥,粪水通过发酵生产沼气,既能够防止粪便污染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

3.6全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

积极推广种草养鱼、种草养鹅、林地养鸡、庭院经济、立体种植、养猪场与农场相结合、养鸭与养鱼相结合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能促进农民增收。

3.7发展以沼气技术为主的有机生态农业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式生态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使用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从而有效地缓解农村人、畜禽粪尿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同时,沼渣和沼液还可以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发展有机农业,形成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生产,减少由于施用化肥而造成的污染。沼气发酵残留物也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农药,能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并且在环境中无残留。

3.8加强小流域出口及库滨带的防护措施

在小流域出口及合适地段,通过生态沟渠、生态拦截系统的建设,可阻截大部分农田中养分的损失。但仍会有一部分养分进入河道。可利用现有河道建设生态型人工湿地或利用水面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充分吸收和利用农田损失的养分,净化水质,同时将水中富营养物质转化成有加工价值的生物量,及时转移出水体加以利用,达到清除水体污染物目的的同时增加收入[6]。在水库周围的库滨带应考虑到环境旅游景观的功能,根据宜草则草、宜树则树的原则,乔灌草结合,建生物栅栏,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景观效益,保证清洁水入库,实现水库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按照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及相关生态防护技术措施的落实,在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修复及生态工程建设,采取合理的化肥农药投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提高水库上游自然净化能力,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水库可持续发展。

整理

5参考文献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7

关键词:起凤公园;破损山体;生态恢复;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4203

1引言

破损山体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山体岩层松动,易造成山体滑坡、碎石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给周边人群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对破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不仅能重建生态群落,再造秀美的山川景观,而且在防治山体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固残坡积物以及增强边坡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改善山体景观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缩短自然生态恢复的演替过程,使植物群落实现良性的自我更新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5]。

2研究地概况

起凤公园位于大理市东部的海东镇开发区。海东镇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565mm,无霜期305d,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具有山地高原温凉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东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哀牢山北缘,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境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以及与之相间的谷地坝区和海岸地貌。起凤公园原为侵蚀、剥蚀的退化荒坡,现规划为公园,规划区西至东三路,北至海月街,南至蔚文街,西至沐月街,东至双月路(隧道下穿)。西侧紧邻洱海,内有大丽铁路从中穿过,在整个海东的开发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公园总面积171905m2,山体南北长577m,东西长470m,最高海拔2048m,最低海拔1968 m,相对高差约80m,多坡地,间有少量台地、陡崖,部分区域土壤受到侵蚀。公园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受到开挖边坡、农耕、过度放牧、风化等的影响,导致山体大部分地段植被覆盖率低,林地生态效益差,部分地方存在明显的生态和环境隐患。目前自然植被处于演替的初期,主要乔木有

3起凤公园立地条件分析

地形因子是影响公园立地条件的主要因素,在破损山体的立地因子中,与植被恢复相关的因子主要有破坏山体的外貌形态、坡形、土壤等因子[3,6]。外貌形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的突变。坡形因子包括边坡的坡度和高度2个因子。土壤中的土层厚度及土壤中砂砾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故选择了2个参考因子。从而选定破坏山体外貌形态、坡度、边坡高度、土层厚度、砾石含量等5个因子作为影响破坏山体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综上,将破损山体划分为迹地平台、摞荒地、道路边坡、峭壁4种立地类型(图2)。结合外业工作和室内分析获得的原始资料需要进行分级量化和均匀化,各立地因子的分级与量化标准见表1。

4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4.1迹地平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迹地平台位于山顶处,地形外貌较特殊多为5°~15°之间的缓坡,土层深厚,是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如凤舞广场、柏洁广场等。该立地条件类型根据设计标高造地,利用山体整地方式和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进行穴状整地,采用乔灌草混置模式为主[4]。乔木种植穴规格为08m×08m×06m,灌木种植穴规格为05m×05×04m,每种植一株乔木需要加入客土038m3,而灌木需加入客土01m3。凤舞广场的周边以绿色植物为背景,选用的乔木有凤凰木、蓝花楹、鸡爪槭等,凤凰木围绕广场中心,灌木有石榴、杜鹃、含笑、鹅掌柴等。地被植物包括紫花苜蓿、红花三叶草、红花酢浆草、三叶草等。

表1破损山体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中因子分级与量化标准

分级与量化标准立地因子立地类型坡度/°边坡高度/m土层厚度/cm砾石含量/%1迹地平台缓坡60少≤102摞荒地中等坡>15~≤30中高边坡>8~≤15中土层30~≤60中>10~≤303道路边坡陡坡>30~≤60高边坡>15~≤30薄土层5~≤30多>30~≤504峭壁急坡>60超高边坡>30极薄土层50

迹地平台摞荒地

道路边坡峭壁

图24种立地类型

4.2摞荒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在坡度较缓的地方,采用阶梯整形覆土整地技术。改造的平台为2~5m的宽度,深0.5~1m。随后进行表土覆盖,最后栽植相应的植被。坡度大的区域根据设计的需要,则采用小鱼鳞坑整地技术[8]。规格为0.8m×0.6m×0.6m,这样可尽量减少破土,利于保护原有植被。摞荒地缓坡区宜栽植黄连木+滇树+黄花夹竹桃+五色梅+火棘。坡度较大区以荒坡绿化治理为主,人工播草与封山育林相结合[9],大量撒播金合欢、木豆、水冬瓜、火棘、清香木、波斯菊等植物。这样既能够减小工程量,同时能够营造旖旎动人的自然风光,增加野趣之美。

4.3道路边坡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道路系统的建设伴随着大量边坡的出现,此类边坡大都坡度大,贯穿山脚到山顶呈带状分布。边坡岩石外露,土壤贫瘠,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采用混凝土框格或石砌框格客土复绿技术。当边坡坡率不超过1∶10时,坡高低于10m,且边坡稳定,一般用浆砌或干砌方格形规格为10m×10m-30m×30m,常用于路堤、路堑边坡的修砌。当边坡坡率大于1∶10时,或坡高大于10m时,一般用混凝土现浇框格客土技术,框格规格为20m×20m~40m×40m[7]。南坡面的凤凰台,坡度约为75度,坡高为60m,立地条件差,几乎都是的分化岩,植被恢复难度极大。然而其地理位置重要,是起凤公园的窗口,在该处设计凤凰展翅翱翔的立体图案,寓意“龙腾东海,凤起九天”的设计理念。该处在混凝土现浇框格客土的基础上,通过定点放线,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围绕凤凰一周,浇灌出凤凰的轮廓,通过锚杆固定于边坡上。在间距较大的区域,采用钢筋拉网,固定植物。绿化设计主要以彩色植物为材料打造腾飞的凤凰图案,所选植物为红花继木、金森女贞和马尼拉草及塑料马尼拉草。红色的红花继木塑造出火红的凤凰身躯,金黄的金森女贞围绕凤凰一周,展现金色的光环,翠绿的马尼拉草坪用做背景植物,衬托出展翅高飞的凤凰。同时在每条混凝土梁上粘贴塑料马尼拉草坪,便于养护及欣赏。植物方面,使用叶子花、红花继木和黄金榕种植成凤形图案:叶子花(中国红)和叶子花(春花色)按适当比例栽植成凤形,株行距3m×4m;凤眼的位置用3丛红花继木点缀;叶子花栽植一圈黄金榕,保护叶子花不受爬山虎和常春藤的影响。

4.4峭壁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峭壁的生态恢复采用挡土墙、空心砖堆砌、削肩缓坡,砌反坡墙、阶梯爆破、修建二级平台、喷锚种植攀缘植物复绿等技术经过整地与基质改良[10]。石壁上方栽植悬垂藤本植物,下方栽植攀缘性植物或挖穴种植灌木或小乔木,穴规格为0.8m×0.6m×0.6m,每穴施垃圾肥50kg左右,回填表土。坡度小于45°的裸岩或峭壁,可用灌草模式或草本模式,坡度大于70°的陡峭裸岩或峭壁,可用藤本-花灌木模式、爬藤-灌木和小乔木模式及植生带-藤本模式等,如黄花槐+余甘子+叶子花+长春油麻藤+南迎春。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5结语

通过对起凤公园5类立地因子调查分析,确定了4种立地类型,并以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研究分析各个立地类型与之相适应的修复技术及施工工艺,结合植被生态习性进行树种遴选和配置,是对破损山体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成,尚红.城市破损山体修复与绿化景观营建技术[J],园林绿化,2008(5):80~82.

[2] 丰瞻.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山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8(4):23~25.

[3] 王富.淄博市周边破坏山体立地类型划分[J],山东林业科技,2008(3):41~43.

[4] 符亚儒.陕北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5):178~183.

[5]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以济南奥体中心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4).

[6] 李俊浩.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李传荣,董智.破坏山体的造林绿化及植被恢复[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8] 沈烈风.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9] 樊金拴,霍锋,左俊杰,等.煤矿矸石山植被恢复的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3):7~10.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篇8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900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滩涂面积24.6万hm2.沿海未利用的盐碱荒地93.3万hm2,土地后备资源颇丰.海岸带生物资源丰富,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有197种,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盐生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4类;拥有海洋生物800多种,游泳动物渔业资源85种,较重要的鱼、虾、蟹、贝类等近40种,其中,滩涂贝类29种,可增养殖的15种[2].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珍品的重要产区.海岸带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m3,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50亿t、560亿m3;拥有3条长56km,总地质储量达3.6亿t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也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增加10万t以上的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海岸带风能、地热资源丰富,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有多条河流入海,大量水沙入海对海岸塑造、陆架沉积作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拥有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等河口,港湾资源条件良好.拥有大小海岛89个,岛岸线长219km,占全省海岛岸线长的29.7%,海岛面积33.8km2,占全省海岛面积的24.9%[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防潮堤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弱,受风暴潮威胁较大,制约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大,岸线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科学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是受纳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致使滨海湿地和海洋受到污染,生态受损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受围垦、盐田、养殖等的生产活动影响,自然植被退化,景观破碎化,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五是自然灾害频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日益凸显.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2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选模式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构成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生态与有序转化的现代农业系统格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概括地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乃至生产、生活习惯条件,具体决定采取怎样的模式,勾画什么样的蓝图.在充分认识、分析该区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9类模式,以供选择[4-10].

2.1暗管改碱模式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多为荒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开发利用难度大.采用暗管改碱工程技术,可实现土壤快速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还可通过新增土地用于占补平衡,缓解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增加过快同严格保护耕地的矛盾,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该模式的工程技术要点是利用专业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排盐功能的PVC管道,实现开沟、埋管、裹砂、覆土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并通过灌溉淋洗,使含盐水渗入暗管排走,从而起到控制地下水位、土壤快速脱盐的作用.它与明沟排水的技术原理相同,都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淋洗土壤而渗入地下的含盐水排走,用以大规模改良盐碱地和盐渍型中低产田.由于排碱暗管均埋于地下,并可设计为宽深布设或浅密布设等不同形式的地下管网,因此不占用耕地并且排碱效果突出、均匀,优于明沟排碱.有条件的可将灌水渠系也改为管道模式,再植入节水灌溉系统,完成排灌模式的全面转换,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暗管排碱模式改碱见效快,效果好,经济效益高.通过暗管布设控制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利用自然降水和引黄灌溉淋洗土壤,可在1~2a内使盐渍土迅速脱盐,土壤含盐量可由10‰~30‰降为3‰~4‰.暗管排碱的另一项重大收益来源于节地.因为暗管布设本身不占用地上土地,原来的“农级”排水沟所占面积则成为新增耕地面积.如按农沟间距40m、深度1.5m,边坡1∶2计算,排水明沟占地大约是耕地面积的15%,在农沟布设间距较大的地块,沟道占地不低于10%.采用暗管排碱,再加上所改良的零星地、边角地和插花荒碱地,可新增土地面积15%以上.由于暗管排水的优越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农田明沟排水向管道排水的转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推广暗管排水系统.该模式非常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大面积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适用于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

2.2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是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6].2.2.1“间套轮”种植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换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高效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4].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可选择的典型的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有玉米与豆类间作、棉花与蔬菜间作、枣粮间作等,小麦玉米套作、麦棉套作、小麦玉米蔬菜套作等.典型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有禾谷类作物和豆类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水稻与棉花等旱作轮换的水旱轮作,大田作物和绿肥作物的轮作.2.2.2保护耕作模式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逐渐减少耕作,防止土埌结构破坏,并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栽培模式.保护性耕作通过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目的,是一项把大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技术,俗称“免耕法”或“免耕覆盖技术”.2.2.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旱作节水农业是指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把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7].

2.3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的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的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沼气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接术.比较适合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主要有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6].2.3.1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②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③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④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牛)—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2.3.2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主要有枣粮间作、杨粮间作、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等模式.2.3.3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的动物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或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比较适合采用的模式主要有林—鱼—鸭、林—牛(鸡)、果园—鸡(兔)等.

2.4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

该模式是以畜牧业为中心,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匹配组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防治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根据养殖动物生活环境不同,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可分为陆地畜禽养殖生态模式、水体畜禽养殖生态模式和水陆复合畜禽养殖生态模式三大类;根据规模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可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2.4.1复合型生态养殖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他动物(兔、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7].2.4.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少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需要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鸭)场生产模式等.

2.5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高效生态渔业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的合理结构,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确保水生生物、水资源的永续利用.2.5.1池塘混养模式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在人工构建的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规则,确保生物多样性,符合水体的养殖容量,合理利用水城、饲料资源,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以获得最大的经济、质量效益.池塘混养模式可分为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两种类型.(1)淡水混养模式.该模式包括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以及常规鱼类与名优特鱼类品种混养两种类型.常规鱼类指草、鲢、鳙、青、鲤、罗非鱼等大宗鱼类.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鲢(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草、鲢、鳙为上层、鲤鱼为中层、青鱼和罗非鱼为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充分利用生物特性,合理搭配品种进行混养.(2)海水混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海水鱼虾混养、鱼蟹混养、鱼贝混养3种类型.①海水鱼虾混养.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原于水体中的可能.②海水鱼蟹混养.通常由梭子蟹与鲈、鲷或对虾、青蟹与遮目鱼混养,梭子蟹为底栖动物,以动物饵料为食物,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海水青蟹与遮目鱼混养,青蟹是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生物.遮目鱼以植物食性为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遮目鱼对养殖青蟹不会构成威胁.③鱼贝混养.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类.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2.5.2海湾鱼虾贝藻兼养模式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域生物净化和自然净化规律,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食性、栖息不同和生物共生时相互作用、依赖、竞争等的生态特点,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及数量,根据海流、流速合理布区,在同一海湾中同时进行鱼类、贝类、虾类、蟹类养殖的模式,使海域资源永续利用.2.5.3基塘渔业模式(1)果基鱼塘.塘基种的果品种类很多.塘泥使果树生长茂盛,结果多.果树下养鸡(鸭),鸡(鸭)在果树下食虫松土,排放大量粪便,经雨水冲刷流入鱼塘,既可肥塘,又可促进塘鱼生长.塘泥肥,有机质增多,上基后又促进果树生长.(2)花基鱼塘.塘基种的花品种多,可有盆栽和基面种植两种类型,需要塘泥培育,塘水浇淋,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发育.暴雨或用塘水淋花后,花基和一些残肥随流水回到鱼塘,增加了塘水的肥力,有利于塘鱼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3)基围渔业模式.基围养殖主要构造在潮间带滩涂上,为便于潮汐纳水,一般建成“下埂上网”的养殖池,开展新对虾属类品种的养殖.2.5.4以渔改碱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低洼盐碱地带,为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通过深挖池塘、高筑台田,构成鱼—粮、鱼—草、鱼—鸭的种植—养殖结合的模式.修筑台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和淡水压盐,一般在条状台田上连续种植水稻3a后,土埌的盐分明显降低,可再种棉花、蔬菜等,也可间种刺槐、紫穗槐、枣树等.在无引黄条件的台田,可利用夏季雨水压盐,种植田菁、芦笋、紫花苜蓿、沙打旺等,逐渐改良台田土埌.在改造台田盐碱土的情况下,塘内引入黄河水养鱼、种藕,池水养鸭.可利用台田作物或牧草打浆喂鱼,也可用发酵的鸡、鸭、畜粪喂鱼,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5.5渔牧综合模式根据生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食性不同等特点,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使牧、渔、农成为互为利用的综合生态模式.(1)鱼与禽综合养殖模式.主要有“鱼禽混养”、“上禽下鱼”的养殖模式.“鱼禽混养”中的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需求耐低氧、食性广、抗性强的种类,一般是草胡子鲶、罗非鱼、鲤、鲫、草鱼等.“上禽下鱼”中的禽,可是鸡或鸭等,往往需要在池塘上构建禽舍,养殖鱼类同“鱼禽混养”的鱼类.该模式利用禽粪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被养殖鱼类所利用.(2)鱼与畜综合养殖模式.养殖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同“鱼禽混养”鱼类,畜可为牛、猪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属人、畜、禽、鱼共患,因此利用畜粪肥水之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3)牧、渔、农复合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三元”复合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两类.“三元”复合主要包括“菜猪鱼”、“猪草鱼”、“草鸭鱼”、“鸡猪鱼”综合养殖模式;“多元”复合主要包括“鸡猪蛆鱼”、“鸡猪沼鱼”、“草猪蚓鱼”综合养殖模式.

2.6高效生态设施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代替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实现系统的高效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实现设施环境下的无害化生产,最终达到改善设施生态系统环境、减少连作病害和农药化肥残留、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目的[6].2.6.1设施清洁栽培模式通过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化肥用量70%~80%,使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连作病害进一步减轻;通过以生物、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的应用,可使农药用量减少60%~70%,蔬菜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膜下滴灌技术的配套应用,节水率可达70%.2.6.2设施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温室工程将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质能互补、良性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畜禽(鱼)在呼吸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CO2,为温室蔬菜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光合作用资源,同时白天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业的氧气还可改善畜禽(鱼)的养殖环境.畜禽(鱼)与蔬菜之间互为利用,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生态链.该模式目前有两种主要形式:①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畜禽呼吸释放出的CO2供给蔬菜作为气体肥料,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栽培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生的O2等有益气体供给畜禽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共生互补;②温室“鱼—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鱼的营养水体作为蔬菜的部分肥源,同时利用蔬菜的根系净化功能为鱼池水体进行清洁净化,互为利用.2.6.3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利用设施光温环境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将“果—菜”、“菇—菜”、“菜—菜”按照空间梯次分布的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型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有3种主要形式,①温室“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温室果树的休眠期、未挂果期地面空间空闲阶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生态栽培模式;②温室“菇—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通过在温室过道、行间空隙地带放置食用菌菌棒,进行“菇—菜”立体生态栽培,食用菌产生的CO2可作为蔬菜的气体肥源,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又有利于食用菌生长;③温室“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藤式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立体栽培,夏天还可利用藤式蔬菜的遮阳作用为喜阴蔬菜作天然的遮阳网,互为利用[6].

2.7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6-8].2.7.1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以设施农业(连栋温室)、组配车间、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转基因品种繁育、航天育种、克隆动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示范,并通过生态模式加以合理联结,再配以具有独特观光价值的珍稀农作物、养殖动物、花卉、果品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如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演示)和产品销售等内容,形成以高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2.7.2精品生态农业公园通过生态关系将农业的不同产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品种或技术,建立具有观光功能的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一般包括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瓜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精品生产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工具展示、利用植物塑造多种动物造型、利用草坪和鱼塘以及盆花塑造各种观赏图案与造型,形成综合观光生态农业园区.2.7.3生态观光村专指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的生态村,它不仅具有一般生态村的特点和功能,如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清洁管理,村民普遍采用沼气、太阳能或秸秆气化,农户庭院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开发,村外种养加生产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行经营管理,而且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具有较高的参观访问价值,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流,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2.7.4生态农庄一般由企业利用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经营性生态农庄,往往具备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

2.8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

该模式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2.8.1果蔬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冬枣、金丝小枣、鸭梨、香椿等特色农产品,从果蔬的品种选育、种苗培育、栽培、果蔬产品冷藏保鲜,到果蔬精深加工,直至高端果蔬精深加工产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生产基地覆盖周边地区农户[9].2.8.2粮油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特色粮油资源,从粮油作物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到栽培,重点培育孵化优良种苗生产的龙头企业,提升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含量,提升粮油加工技术科技含量,培育粮油及粮油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高技术加工企业,生产营养型食用油、营养麦片等精深加工产品,直至高端食品的物流、营销,建立标准化粮油作物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专业生产农户.2.8.3水产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海水、淡水生物资源,建立海、淡水水产品选育、种苗孵化、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集成功能性水产品和保健品精深加工、休闲即食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保鲜冷冻为主的高端食品加工技术,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水产品一部分直接进入物流平台,高端精深加工水产食品通过营销物流进入消费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养殖、池塘养殖和高效生态水产养殖[9].2.8.4畜禽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珍贵畜禽资源,培育龙头企业从品种选育、胚胎培养、畜禽养殖,到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直至高端畜禽食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工厂化畜、禽高效生态养殖.

2.9生物修复与重建型模式

生态修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重建是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其修复方法亦不同.根据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现推荐退化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两种模式.2.9.1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有着广阔连片的草地,但不少天然草地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利用技术,实行封滩育草、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补播牧草和分区轮牧的方式修复、改良天然草场.通过人工引种苜蓿和飞机播种沙打旺,重建人工草场.进一步实行草场林网化,开展草粮轮作、草林间作、牧草更新,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2.9.2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由于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水分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易受海潮侵袭,植物群落建群种少,群落结构简单,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加之不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该模式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采用芦苇补植、造纸废水灌溉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形成“芦苇修复或重建—芦苇造纸—造纸废水灌溉—芦苇处理造纸废水—盐碱类湿地生态修复—利用芦苇造纸”的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10].

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3.1加强沿海防潮堤建设

防潮堤坝是关系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线,必须作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新建和改造工程均按五十年一遇防风暴潮和防震标准设计建设,关键岸段堤坝按百年一遇标准建设.为防止防潮堤坝改变海陆交汇的生态环境,必须留足河流入海流路.要充分发挥防潮堤坝减灾、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建设、滩涂养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

3.2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

按照优先发展、强化保护的原则,明确岸线、滩涂、海湾、岛屿等空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的保护,重点加大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部级自然保护区、套儿河口海域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马颊河文蛤部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尽快制定完善沿海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加强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重点发展浅海滩涂增养殖、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种植,加强贝壳砂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实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完善沿海生态防护林屏障,实施泥质海岸带防护林封育试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原生态,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环境条件.

3.3防止海岸带开发的“同质化”和“人工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全面启动建设,实际上实现了区域内海岸带“发展规划”的全覆盖.随着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钢铁等产业遍地开花,海洋产业同构、布局趋同和低质化等问题明显.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做出规划,防止开发混乱无序、开发的“同质化”和海岸带的“人工化”.

3.4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

目前对海岸带管理实行的是分行业、分部门、分行政等级的管理模式,行业间发展矛盾重重,部门利益冲突加剧,加之海岸带地理位置特征,各种自然系统循环交叉相互影响.针对海岸带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必须建立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行业管理、分行政等级管理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实施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包括综合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法律法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

上一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 下一篇:生态修复可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