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马背110”

时间:2022-06-07 01:25:56

草原“马背110”

部级贫困县,全县境内没有一条常年性河流,生产生活用水全部源于冬季降雪和夏季冰川融雪,一年之中100多天都在刮闹海风……这就是中国西部边陲、新疆吉木乃县。在这个部级贫困县,有一个全县最贫困的乡——别斯铁热克乡,在这里,常能看到身穿迷彩服的男子骑着骏马驰骋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巡逻。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当地群众最熟悉的风景线——“马背110”。

穷山盗贼“逼”出招

别斯铁热克乡面积1171平方公里,人口仅3000余人,绝大多数居民是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这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由于气候寒冷和干旱缺水,只适合种植苜蓿等饲草料。

哈萨克族是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每年开春和入冬,牧民赶着牛羊,辗转一千余公里,在冬牧场和夏牧场之间迁徙,称之为转场。骆驼、马匹等大畜则常年在野外散放,因此被盗现象也就时有发生。

别斯铁热克乡多山地,很多区域汽车、摩托车难以通行,马匹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交通条件的落后,给公安机关侦查办案带来不少困难。为加强治安防范,乡派出所本着自愿的原则,把各个牧业村的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组织起来,由民警带队,组成巡防队伍,定期不定期的在草原上骑马巡逻,防止散放在野外的牲畜被盗。这个做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也受到了广大牧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拥有成员20名。“马背110”应运而生。

雷厉风行的抓捕员

牲畜是牧民的命根子。“马背110”的首要职责就是打击和防范牲畜被盗。

2009年8月,牧民阿勒泰汗向“马背110”报案称:自己在夏牧场发现几个陌生人,看起来有点鬼祟。“马背110”接报后,立即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展循线跟踪,锁定目标后,从将几名陌生人控制在一处低洼地带。经民警询问查实,这几人果然是想伺机盗窃牲畜的。

2010年5月,“马背110”在巡逻时发现无人看管的一峰骆驼和两头牛,因一直未能查找到主人,就暂时看管起来。历经一年的时间,经多方查寻,确定失主是另外一个乡的牧民阿达力汗,当阿达力汗牵着丢失一年多的牲畜时,感激的握着“马背110”队员的手说:“我怎么也没想到,丢了一年多的牲畜又给送回来了,‘马背110’真是名不虚传!”

在“马背110”成立之前,曾经有过一年内发生70余起牲畜被盗案件的记录。自从2008年“马背110”成立以来,牲畜盗窃案多发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2008年当年发生牲畜盗窃案5起,2009年3起,2010年至目前是0起。期间,“马背110”还替农牧民找回走失的牲畜50余只(头)。随着农牧民的需要,“马背110”的职能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从当初的仅是防范牲畜被盗,逐渐成为乡里的“安保六员”:抓捕员、护边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救助员,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日夜坚守的护边员

吉木乃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别斯铁热克乡辖区内有9公里的边境线,巡逻护边是“马背110”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巡逻护边中,他们从来不含糊,把守护边境当成了一种责任,遇到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他们一天24小时三班倒在边境线上巡逻,仔细查看铁丝网有无损坏,有无可疑人员出现,严防边境牲畜被盗、偷越国境等边境袭扰案(事)件的发生。只要发现边境线上的“风吹草动”,就在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近年来,“马背110”共向派出所反映各类情况30余条,该乡未发生一起人畜越境涉外事件。

勤勤恳恳的宣传员

哈萨克牧民无固定的生产生活点,集中进行法律宣传很不现实。“马背110”就在工作中充当法律宣传员,利用自身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马背送书,给牧民送去法律书籍,召集牧民以阿肯弹唱等富有哈萨克族特色的活动宣传普及法律常识。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牧民储存的草料容易起火,他们就带着防火宣传图册奔赴在草场间。大草原上没有桌椅板凳,他们就召集牧民席地而坐,听法律、说防范,几年下来,上万本普法宣传图册送到了牧民手中,为提高牧民法制观念发挥了很大作用。

“千里眼、顺风耳”的信息员

每名“马背110”巡防员都有自己的通讯工具,时间久了,他们电话号码就被农牧民熟知牢记。因地广人稀,牧区许多区域手机信号不能全部覆盖到,对此“马背110”就依靠群众,群众就是他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哈萨克族是一个传统的马背民族,人们生产生活、走家串户都离不开马匹,牧区有什么事情,大伙通常都是骑马互相转告,很快就能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每当牧民有困难时,“马背110”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从而保证第一时间找到需要帮助的牧民。

“马背110”的成员遍布各村,巡防组把全乡四个行政村分为20个片区,在平日不巡逻时,以信息员的形式一人包管一片,好比是农民承包的责任田。

“马背110”活动区域在牧场,他们时常和农牧民坐下来拉拉家常,哪家的羊儿又下了几个羊娃子、哪家最近来过什么人、牧场上有没有生人出现等等,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马背110”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同时,哪家有困难,哪里有急事,“马背110”就及时贴靠上去提供帮助。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牧民们在“马背110”身上看出了实在,慢慢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他们说的话群众“听得进”,办的事让群众“信得过”,解的结让群众“心里服”。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不时因为草场纠纷发生摩擦,发生类似的纠纷时,“马背110”就会出面进行调解。

2009年7月,辖区两个村的100余农牧民因草场纠纷聚集在一起,闹得不可开交,眼看一场混战就要上演。“马背110”获悉后,立即随同乡干部赶赴现场,先稳住形势,接着查实产生纠纷的原因,协调草原监理所、乡司法所等有关部门重新对草场进行了精确丈量界定,划分结果令两村村民都十分满意,很快便签定了调解协议,一场群体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自从有了“马背110”,牧民们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草原上的欢笑也更多了。

风雪中的救助员

2011年11月12日晚上,一个“闹海风”肆虐的风雪夜,家住冬牧场的帕提古丽正在土坯房屋里围着火炉照看自己3岁的孩子。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由于不堪积雪重压,房顶沿着墙角开始坍塌,帕提古丽一把抱住孩子往外跑,可还是晚了一步,母子俩被封堵在了房里。此时,“马背110”正好在附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拼命呼喊“快来救人!”。“驾!”大伙不约而同地扬起了马鞭,火速赶到现场。分组施救,墙壁固定,清除积雪……当“马背110”抱着孩子、背着帕提古丽出来的那一刻,围观的牧民们爆发出一阵掌声。

这里冬季寒冷而漫长,每到10月底闹海风就开始肆虐,而此时也正值牲畜转场。转场之路异常艰辛,全乡10多万只(头)牲畜稍不注意就可能被“闹海风”围困,牧民们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因此,必须抓住时机,迅速转场。转场前,“马背110”提前查看路线,制定救助方案,保证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开展营救。2008年至今,他们克服救援机械无法到达的困难,采取马匹牵引、徒手挖掘等措施,共救助农牧民120余人次,解救被困牲畜7500余只(头)。

“马背110”的20名巡防队员,都是“义务兵”。经济条件非常拮据的乡政府和派出所,除了给他们配发巡逻迷彩服等必需品,别的无以为报。“马背110”的力量来自大草原的辽阔宽广,来自草原民族的朴实善良。

这里的土地依旧干涸贫瘠,这里的人们依旧充满渴望。有句话叫“富地方出经验,穷地方出精神”,“马背110”,是祖国西部边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戈壁刨金 别样青春 下一篇:“白色革命”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