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1 11:25:44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篇1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感受“蒙古草原狼”身上的精神魅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对动物身上表现人性的理解,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文章。

教学方法

引导提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带“狼”字的成语?

(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不堪、鬼哭狼嗥、狼心狗肺、狼奔豕突……)

这些成语中“狼”这种动物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凶猛、狡猾、贪婪、残忍……)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姜戎笔下那遥远而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去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和草原狼。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落实基础字词。

2.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小说情节。

开端:陈阵忘记老人的叮嘱从小路返回大队,危险迫近。

发展:单人匹马遭遇狼群,强作镇定企图迷惑群狼。

高潮:面对草原狼的狡猾,陈阵急中生智,击打马镫吓退狼群。

结局: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人瞠目结舌。

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1.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陈阵震惊,让我们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蒙古草原狼”的形象。

精彩语句赏析:

“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狼群留给陈阵最初的印象,可见其阵容与气势。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把狼咄咄逼人的杀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式。”

(本句用“即将出鞘的军刀”来比喻群狼跃跃欲试、迅速投入战备状态的样子,可见狼的敏捷、凶猛、机警以及狼的战斗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浓墨重彩地刻画出狼王的形象,通过对毛色的描写突出狼王的与众不同,它英俊、凶傲,用“簇拥”一词来表现狼王高高在上的地位,有威信,也可见整个狼群的团结)

“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t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狼群向山坡集体回望的描写把草原狼多疑、谨慎、机警的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群狼“尖碗形的长耳”像精准的“雷达”突出了形势之严峻,群狼“静候狼王下令”可见狼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团队的纪律严明)

“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作者运用“一阵黄风”、“忽地”等词语突出了狼群的行动敏捷,它们戒备人类,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本句在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狼群有序撤退的情形,临危不乱,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即使是撤退,这一强大的团体仍然保持着它们的风范,令人惊叹)

……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概括总结出狼的特点。

(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团结等)

2.人与狼的对峙不仅是技术上的比拼,也是心理上的较量。在狼的这种种表现面前,年轻的陈阵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结合文中对陈阵进行描写的语句加以赏析。

精彩语句赏析:

“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振颤的铮铮声。”

“陈阵觉得自己正在穿越一张巨大的狼口,上面是锋利的狼牙,下面也是锋利的狼牙,没准他正走到上下狼牙之间,狼口便咔嚓一声合拢了。”

(这两段话将陈阵遭遇狼群时的恐惧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运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将大脑因害怕而产生的感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下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蹬。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从天而降”、“疾雷”、“轰”、“一热”、“狂喜”等词语表现出陈阵获得脱身之法时的惊喜,不由自主地“颤抖”更是将这种惊喜描写到了极点)

……

根据对这些语句的分析总结出陈阵心理的变化。

(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

3.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草原环境的?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

明确:陈阵处在苍凉、寒冷、孤寂的草原之上。此处环境描写,既形象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暗示将要有险情发生。

四、品读课文,深入分析

1.文章中人狼对峙,险象迭生,陈阵最终狼口逃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陈阵脱险的原因。

明确:

从陈阵方面分析:克服恐惧心理,镇静沉着,能找准对方弱点,抓住有利时机。

从狼方面分析:性格凶残却多疑,尚不饥饿,忙于开会。

从大青马方面分析:训练有素,经验充足,临危不乱,从容镇定。

总之,整个脱险过程是伴随着人与动物互相支撑、斗智斗勇而发生的。

2.作者在小说中安排陈阵不仅是靠个人的冷静、勇敢和机智逃离狼口,还有大青马的帮助,毕利格阿爸教他的抵御狼的办法。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毕利格阿爸的御狼经验和大青马的勇敢机智,是草原人与大自然、与草原上的王者――草原狼,在无数次的斗争中得来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草原、对狼、对草原人、对游牧生活的难忘和赞美之情。

3.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作者是如何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到紧张、不安从而被吸引的?

明确: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陈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描写刻画来吸引读者的,陈阵的绝望和抵抗的交叠牵动着读者紧张的心弦。另外,从环境的渲染,对狼群的刻画上,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五、了解作者,推荐阅读

1.今天我们能够阅读到如此精彩的小说,是因为有了作者的苦心创作,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作者姜戎及他的作品《狼图腾》。

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受父亲影响,读初中的他,就阅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红与黑》、《约翰・克利斯朵夫》、《简・爱》等著作。1967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1978年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次年4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动笔写《狼图腾》。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这部书中。

2.文章荐读:姜戎《狼图腾》、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及其他有关“狼”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

六、作业

阅读姜戎的《狼图腾》,了解图腾文化,品味图腾精神,完成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草原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边读边批,体会作者对祖国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关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

1、出示词语:广袤 草梗 桅杆 黑黝黝 声嘶力竭 驯顺 岛屿 逍遥

2、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

二、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草原景物特点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特点

1、自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作批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它多么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呢?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板书:草原——辽阔)

(3)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自读、齐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地读,边读边想象边感受。

2、学习第2段。 

(1)自读课文第2段段,并勾画出比喻句。 

(2)汇报交流。 

(3)说一说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4)引导学生谈一谈感受,并谈一谈比喻句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

3、学习第3段。

(1)齐读课文第3段。

(2)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3)从这一段中,你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交流感悟:句中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一堆堆巨石,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辽阔)

3、学习3——7段,感受草原的美丽。

(1)思考问题:同学们,这几段课文写了草原上的那些景物?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草原——美丽)

(4)你能读一读吗?

(5)品读这几段课文。

(6)交流批注。学习批注方法。

三、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

(1)读完课文,我们都被草原这辽阔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了,请大家把刚才画出的句子再读一读,再次感受塔木钦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草原的辽阔和美丽的?

(2)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塔木钦草原辽阔和美丽的特点。

四、回顾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集体交流。

3、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文充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4、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尝试着自己说一说文章的表达特点。

五、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草原教学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5-02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参考直接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情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在精神和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是教师,但完成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总的大的框架,它是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评价的依据。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②能有表情地、自豪地演唱这首歌曲。③能感受到蒙古族少年骑马跑动的韵律,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的陈述

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过程一般是由导入教学、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新知识、纠错拓展、总结规律、升华认识等环节构成,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说,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步骤。

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导入,首先播放课前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其次,观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蒙古舞基本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蒙古风情。最后,教师问:我们在多媒体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教师: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地方很美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①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律动音乐,教师模仿蒙古舞动作,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慢慢引向对美丽的大草原的想象上,使学生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风格旋律特征,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②通过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蒙古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教学展开和深入就是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首先是听一听(听歌曲)。播放范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学生聆听,感受歌曲。通过多次的听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进一步地理解乐曲,激发了学习欲望。其次是念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通过念一念,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铺垫。最后是唱一唱。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心里跟唱;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中,七度、八度音程是教学难点,要由教师的手势来引导,通过多次模仿唱歌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练习唱歌曲。

具体到拓展步骤就是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另外,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欣赏其他草原的歌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一般都认为是教师“教”的方法,实际上应该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很少单一使用。对音乐课而言,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体验感受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欣赏法、演示法等。我们经常使用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等都是演示法。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就可以通过课件多次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观赏教师的舞蹈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熟悉歌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实践性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练习法。例如,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正演唱错误的地方,再由学生进行集体学唱;最后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练唱注意改进。这个教学方法的意图是使练习做得更好,完善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是语言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为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为辅来完成。主要为讲授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谈话法、讨论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做教材分析,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词内容选用的是民族羽调式,节奏明快,目的是表现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通过这样的讲授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四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从导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认识《我是草原小骑手》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在新课标下,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多见,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确定整改方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中,笔者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的音乐特点,学会歌曲。反思的语言不在多少,目的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这一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基础音乐新课程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在教学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内容讲解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评价等方面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改进教学设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反思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

草原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饲草生产学;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改革

动物科学是一门专业口径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殊的要求。在动物科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专业课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饲草生产学》是研究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畜牧专业学生了解和学习牧草和饲料作物栽培、加工、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唯一课堂教学教材,具有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而又侧重于应用的特点。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饲草生产学任课教师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饲草生产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构建新的《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体系

(一)优化实验课程结构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在教学中将实验和课程实习合并设立为一门独立、完整、系统的课程即牧草栽培学实习,独立考核计分,以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实验课程结构体系

通过增加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实验项目如针对具体畜种的青饲轮供方案制定,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型、设计型综合实验项目,提倡学生探索性、开发性试验,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三)开设多层次牧草栽培学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逐步建立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实验课程新体系。如针对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产方向的课程,我们在饲草青饲轮供方面加强教学,而针对动物科学专业其他方向的课程,我们教学重点则在饲草栽培方面。

二、编制新的《饲草生产学》课程实验实习教学大纲

围绕学校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本着突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原则,从2007年起先后对饲草生产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两次修订。根据新教学大纲结合重庆地区三峡库区的生产实际和最新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方法改革

经过逐步探索,本课程已逐渐由原来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和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由单纯的讲解式向多元化发展,启发式、自学+重点讲解和答疑、案例教学、小型报告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激发了学生、教师的双向信息交流,教与学互动,相得益彰,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查阅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课堂教学

启发式:由老师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如不同饲草的营养品质和利用特点,并将其和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与式:有关理论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等延伸内容,老师先提出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留下作业,请学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老师就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

讨论式:有关牧草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等内容,如草产品、草种生产、种草养畜等,分组讨论、交换看法、老师总结。

(二)实践性教学

对于应用学科来说,现代化教育手段取代不了实物和操作。认不了、不会做、不熟练,永远是实践性环节要解决的问题。

实物标本教学:以牧草标本的实物为教材,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叶菜类饲料,对它们进行形态识别、解剖,可以了解其构造以及各部位的关系。

现场教学:牧草的生长发育习性,如茎叶特点、开花结实习性、物候期等,教师现场讲解,学生再分散观察记载。

实际操作:播种、分株移栽、施肥、灌溉、杂草防除、人工授粉等,不同的牧草植物方法可能不同,学生要参与其各个环节的操作。

四、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饲草生产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讲述了牧草和饲料作物的植物学基本知识,同时还涉及到各牧草和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和加工调制工作。尤其是后半部分,它是今后学生参与饲草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学校专门建立了用于栽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实验基地。先后引进了紫花苜蓿、白三叶、鸭茅等七十多种牧草。扩大学生对西南地区适生牧草的认识和了解。

五、建立饲草生产学题库,改革考试方法

学生成绩的评定既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察,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兴趣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健全考试制度方面,我们建立了试题库,实施了考试分离制度。由教学办公室随即抽题组织学生考试。考试结束后试卷密封抽调非任课教师阅卷,评定成绩。这样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体现了客观,公平原则,不仅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也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避免为考试而学习。同时也端正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的,促进了素质教育。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农业人才。通过饲草生产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改革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实验与开放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特别是转变学生实验思维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开发、设计能力和学生关注生产实际、社会热点的敏感性。达到既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高素质的需求,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何万领,李晓丽,王占彬,等.强化《饲草生产学》实践教学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11-14.

[2]胡自治,龙瑞军,张德罡,等.中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J].草原与草坪,2005,(5):23-26.

[3]王立克,金光明,王立新,等.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4).12-16.

[4]金光明,杨冰,许万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5):37-41.

草原教学设计篇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明确生态系统能保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第二部分启发学生分析“森林大火”和“厄尔尼诺现象”两则资料,理解当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为了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生物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课的教学将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作为重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能说出生态系统组成和各种因素,已经形成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本节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能力,部分学生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已经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掌握了一些坐标轴的知识,能用坐标、曲线图等来表示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所以在设计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现在社会上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学生耳闻目睹,深恶痛绝。八年级的学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被认可。

4 教学过程

4.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的动画视频,提问:假如青青草原上没有了狼,羊儿们会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吗?根据七年级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常识,学生们立刻想到的是“不能”。教师再问:如果没有草呢?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视频以营造欢快的气氛,接着以趣味性的问题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草原的各种生物因素上来。

4.2 多重设问、深化理解

问题一:你能找出影响青青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吗?

问题二:假如青青草原上的生物只有草、羊和狼,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数量上它们能相互影响吗?

问题三:下图(图略)是青青草原上的草在一段时间内数量的变化趋势,你能根据草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羊和狼的变化趋势吗?

问题四:你能尝试用坐标、曲线来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羊、狼间的关系吗?

针对问题四,学生们对于曲线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小组认为草、羊、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有的小组则认为是相反的;有的小组认为是交错的;有的小组则综合了其他小组的见解。教师给予各个小组充分的展示机会,并且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补充、辩驳,在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攻破难点。最后,教师精讲点拨:三种生物的数量关系;三条曲线的峰、谷出现顺序是有先后的;各小组展示的曲线只是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草原上几种生物因素的变化关系等。

设计意图:几个经典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曲线作图的难度。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在亲自动手画图和讨论的基础上,在不断地争论中,在教师的精讲点拨下轻松攻克了难点。白板软件的绘图功能和回放功能在攻克难点时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利用。

4.3 比较分析、概括总结

教师用问题进行自然过渡,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那不同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没有区别?当学生比较食物网和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借助白板的探照灯功效,强调食物网的调节能力更强。

在比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越强;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越弱,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弱。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比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而且通过比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直观形象。

4.4 小小练习、巩固效果

课堂反馈也要与白板技术相结合,学生通过答题器进行选择,正确率、错误率展现在屏幕上,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识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答题器的应用既能增加学生答题的乐趣,也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当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4.5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也要依赖于环境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各种物质,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呢?

学以致用:设计公益广告,“保护环境,关注生态系统”。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通过学生们的广告设计,呼吁大家参与环保。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广告,在自主学习中增长了知识,在快乐的展示中情感得到了升华,在积极的探究中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5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反思

只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曲线由学生设计,学生讲解,学生质疑,这样激发了学生对于枯燥而又较难的知识的学习热情。最后的公益广告语设计,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展现,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草原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课程案例;烟草加工;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烟草工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对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相关专业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培养造就能干事、会干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满足时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1,2]。以烟草加工为特色的烟草工程专业(方向)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优势品牌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烟草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我国卷烟加工行业,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品质控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围绕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在制品质量控制等原理及方法讲授,注重提炼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过程,重在使学生掌握烟草加工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熟练运用化学化工等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在本科阶段各门专业课开设的基础上,面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如何避免授课内容与前序课程的同质化,实现基于已学习知识上的灵活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尤其是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兼具的专门人才,是本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总结本教学团队在授课中形成的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介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教学内容重构

案例教学是集知识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基于紧贴生产实践的案例设计重新规划课程内容是实施好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4]。烟草加工技术涵盖从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方法及相关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打叶复烤技术、制丝技术、烟梗加工技术、再造烟丝技术、卷接包等技术过程,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工艺过程已在前序课程中有所涉及。围绕着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以课程案例设计为导向,挖掘提炼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问题,从而深化串联、合理重构课程内容是前期所做的重要工作。笔者所在学校烟草加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已经过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卷烟企业生产实践等教学活动,对烟草加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从生产实践中导入案例,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加工技术共安排32学时,笔者将主要课程内容划分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片烟尺寸调控、制丝特色工艺、切丝新方式及控制、叶丝干燥技术原理及方式、烟丝配送及卷制、卷烟材料研究与应用、卷烟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主题内容,在每部分的主题知识介绍中,均设计了来自于生产一线及前沿进展的教学案例。下面简要介绍两则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课程案例。传统的卷烟制造工艺流程介绍方式,是按照原材料的加工顺序,逐一介绍各工序的工艺任务、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内容。本课程授课中综合考虑烟草加工过程各工序,提炼其中涉及的共性基础问题,以使学生把握规律,抓住加工过程的本质。例如,笔者总结了热风润叶、松散回潮、加香加料等工序中涉及到的相转移/吸湿性基础问题,提炼了打叶风分、风选除杂、烟丝配送等环节涉及到的多相流动问题,从共性物理过程理解各工序的加工原理,为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烟草加工过程提供了思路。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一步思考烟草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的哪些共性基础问题,并举例阐述。在讲解打叶复烤过程中片烟尺寸调控手段时,以某卷烟企业在细支烟卷制过程中卷接质量问题频现引入,提出是由于烟丝结构与规格不适宜造成的,使学生思考烟丝结构与片烟尺寸的关系,并基于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认识,给出打叶复烤过程中能够调控片烟尺寸的可行途径;同时,在讲解片烟切丝过程时,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切丝即是将片烟制成适宜于卷制要求的叶丝,其初心应围绕“适宜于卷制要求”开展,并且不应使烟丝色泽转深,此谓不改烟草“本色”,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初心本色,作为一名学子应怀有怎样的初心使命。经过连续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烟草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创新意识,开阔了学习思路,训练了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程案例的教学方法改进

围绕设计的课程教学案例,在课程授课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改变“满堂灌”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和吸收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采用问题启发式、师生探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互助小组,对于部分案例的教学实施,可提前一周将相关案例资料发送给学生互助小组,例如以“国产卷接设备发展历程及趋势”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文献,课堂时间开展20分钟左右的PPT展示,并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国产卷接设备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装备制造的蓬勃发展与成绩得来的不易,凝结了国人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精神。这种以小组任务为驱动、师生探讨式教学方法既督促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升华,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积极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

3基于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优化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反馈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传统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将本课程的考核扩展为平时课堂参与度、案例任务达成度、过程作业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连续两学年的考核及学生反馈显示,培养出的学生对烟草加工技术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明显提升,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课程案例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得到彰显。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紧贴生产实践及行业前沿热点设计课程案例,将案例教学引入研究生烟草加工技术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同时兼顾思政元素在课程案例中的精准嵌入及彰显,通过以案例任务为驱动、师生互动探讨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后续将继续优化课程案例,更好发挥案例对课程思政的承载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2]王昌松,熊翠蓉.浅谈如何提高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化工传递课程教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7-10.

[3]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7):222-223.

[4]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37-39.

作者:张果 李皓 魏涛 刘春奎 张峻松 梁淼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

草原教学设计篇7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在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课程教材的主要变迁及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拓展专业知识面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草业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S 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5)03-0109-04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草业科学、动物生产及其邻近专业的本科学生介绍草原、草地和草地资源概念、草地成因与分类理论、草地资源评价方法和调查技术、草地规划理论[1,2],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几个主要农业院校均在草业科学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设立草业科学专业历史较长的院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计划中均设立了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部分农业高校对该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下设的草业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了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而是通过草地资源学、草地管理学和草地环境评价来体现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教学内容,而且比原来的内容有了较大延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是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下设的草业科学专业没有开设该课程,通过草地资源学、草地遥感学、草地管理学3门课程综合体现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教学内容[3,4]。

从以上这几个主要院校的草业科学专业归属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的开设情况看出,随着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的影响和草产业的缓慢发展,草业科学本科教育也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草地资源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其目的从过去注重草地生产变为生态优先,以实现草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急需转变,与时俱进地开展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和创新型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服务。

1课程教材的主要变迁

1964年,任继周院士在甘肃农业大学创建草原专业,并为本科生开设了草原调查与规划课程。1985年,任继周教授主编的《草原调查与规划》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而且后来使用年限超过了20年[1]。这本以任继周教授任主编的教材,不仅系统地展示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的学术思想,而且确立了近50多年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引领国内草业教育和研究的地位。

随着这门课程的设立,教材建设也在不断发展。1991年,甘肃农业大学陈宝书教授等编著了《草原与牧草学实习试验指导书》作为该课程的实习指导书[5]。1994年,新疆农业大学(时称新疆八一农学院)的许鹏教授主编出版了《草地调查规划学》,1995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刘德福教授主编出版了《草地调查与规划实习指导》配合《草地调查规划学》使用。随着社会各界对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增强,2000年,许鹏教授在《草地调查规划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出版了《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2],此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突出了草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如对草地生态环境资源评价、草地游憩地评价等方法做了介绍。目前,这本教材在新疆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的草业科学专业广泛使用。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和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讲授的草地学,从课程内容看它是一门关于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和草地培育学思想的综合课程。是经过了牧草学、草原学到草地经营学的不断扩充而发展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包括草地植物与环境,草地植物群体与草地生态系统,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草地的饲用植物及有毒植物,草地类型、分布及分区,放牧地的合理利用,割草地的合理利用,草地的改良与保护,人工草地的建立,草地调查与规划。

2《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材中需要增补的内容

目前使用的《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材于2000年出版,使用年限已超过10年。这个阶段也是全世界草地资源研究、管理发生重大转变的10年。从全球范围来讲,随着草地资源生态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草地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功能被社会各界广泛认识。从草地资源管理来讲,从过去强调草地资源作为畜牧业生产资料转变到生态生产并举,我国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保护和提升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因此,目前使用的《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材需要增补以下内容。

2.1增加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内容

草地资源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随着自然条件和利用方式的改变,草地资源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故需要用动态监测的技术去实时掌握和了解。但我国目前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草地资源普查,因此必须通过开展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来掌握资源状况。而动态监测的技术与草地调查普查不一样。加之,全球对草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有许多新技术需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如3S(RS、GIS和GPS)技术[6]、农业资源快速评估技术(PRA)、草地植被快速调查技术等,这些技术也是对常规草地调查技术的一个补充。

2.2教材中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调查方法为主,增加实用性调查技术的介绍

草地资源中的植物资源和土壤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对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以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盖度、多度、频度、生物量为主。这些调查指标需要有良好的植物分类基础。这不仅对在校本科生有很大的挑战,就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他们也很难在短期内掌握。加之,样方法取样数量难以反映广袤的草原实际情况,国外在对草原资源监测中使用许多简单实用技术,如生物量估测法、步测法等反映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实际利用状况。因此,这些实用技术应该增加到教材中。

2.3鉴于与其他草业科学教材重复内容较多,需要归类整理

在教学中,学生常反映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与草地培育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课程重复[7-9]。如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讲授草地成因,草地培育学也讲授此部分内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讲授的草地类型调查与成图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有重复。这些重复内容不仅占用宝贵的授课时间,而且各自侧重不同内容,讲不深,讲不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应该测重讲授草地成因、分类、资源属性。而应将草地资源制图、遥感内容放在草地遥感教学内容中。

2.4增加草地资源规划方面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重调查轻规划,15章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与调查有关的内容占12章,规划方面的内容只有3章,内容偏少。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因此,该教材应该增加符合目前国际自然资源管理趋势和发展的理论,如综合生态系统管理、适应性管理理论等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完成草地资源规划的目的。

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内容改革

3.1重新定位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目标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目标应以通过讲授草地成因、分类、草地资源的生态属性、生产属性以及草地资源监测技术等,介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管理措施,注重草地资源管理理论的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和创新型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

3.2理顺草业科学课程关系,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等课程的基础。目前,甘肃农业大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在本科生3年级第2学期开设,而草地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3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对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认识不足,影响到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中3S技术的应用。在开设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学期草地培育学也同时开设。草地培育学主要讲授草地管理和改良,但是,学生对草地资源是什么都没有认识清楚,草地改良就更模糊。因此,应该将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开课时间提前到3年级第1学期,以保证学生有个坚实的基础。另外,对课程体系中涉及重复的内容应该合并或删减,以保证各门课程各有教学重点。

3.3教学内容中增加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和实用技术讲授内容

目前,农业部已出台了草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规程。此规程主要包括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两大部分。因此,应该将草地资源遥感监测,主要是3S技术的应用增加到教学内容中。此外,教师在讲授中,借鉴国外草地资源监测技术,将步测法、定点拍照法、生物量估测法、评估打分法等增加到教学内容中。

3.4增加国外草地资源大国有关草地资源的法律和政策等内容

我国早期的草地资源管理沿用前苏联的管理方式,虽然近几年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国外草地资源大国的管理仍然有差距。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不仅讲授草地资源的调查技术,更应该关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草地资源管理是关系到规划的基础。目前,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在草地资源管理上各具特色,如美国的放牧法案、澳大利亚的牧场管理委员会、加拿大的社区牧场等,这些知识对我国草地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教师在讲授中,应该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以利于培养学生对国外草地资源管理的认识和了解。

4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实践教学改革

4.1紧密联系草原管理技术单位,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目前,我国各省都有草原技术推广部门和草原监理单位,他们承担着草地资源的监测和监理任务。应该通过院校与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增加学生实践实习时间,将学生安排到这些单位的草地资源调查和监理任务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也利用学生较快适应毕业后工作需要。

4.2增加学生实践地点和实习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实践主要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牧区实习。全国有18个草原大类,各草地类型特点不同,利用和管理方式也不同。学生只在高寒草甸实习,难免认识有限。对温性草原、荒漠化草原等其他草地类型和畜牧业生产认识不足,影响到学生对我国草地资源总体认识,影响到学生择业和实际工作能力。建议增加学生实践经费,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在条件容许的范围内,安排教师带学生到本省甚至全国不同的草原牧区,了解各自的草地类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并要求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实践调查报告作为考核依据,为后期学生工作打好基础[10-13]。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草业科学框架结构与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4):1-7.

[2]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中国农业大学.草地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地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5]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吴咏梅,靳瑰丽,朱进忠,等. 适应新形势,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实习内容[J]. 草业科学,2006,23( 7):102-104.

[7]胡自治.草原分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牟新待.草原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0]马红彬,王宁.草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3):51-52

[11]杨智明,王琴,杜广明.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改的设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9):152-153.

[12]韩国栋,云锦凤,王明玖,等. 草业科学研究生教学改革思路[J].草原与草坪,2002(4):76-77.

[13]王明君,崔国文,李景欣,等.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6):167-168.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grass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planning course

HUA Li-min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system,

Ministry of Education/Pratacultur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Gansu Province/Sino-U.S.Centers

for Grazingland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of grass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planning is one of key subjects of grassland scienc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urs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teaching and studying were analyzed. Moreover,the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course reform were provided and the key point i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urse in classroom and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rough practicing in field.

草原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学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更换与变化上,无论多么优良的教学媒体单调而重复的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除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交替和变化外,还要不断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基础训练的教学中,我在计算机课件中设计了“基础篇”这部分内容,利用多媒体交互作用的这一功能,让学生在友好的交互作用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和老师抄写批改的负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并拓宽了知识面,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课文

我们知道在语文课堂使用课件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理解。如在教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

三、多媒体在丰富学生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其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我在编制杜甫所作《绝句》一诗的教学课件时,除生字学习、诗句分析、朗读训练、课堂练习四部分外,还设计了诗词欣赏,将杜甫的部分名篇(四篇)作为课后阅读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再配上与诗意相对应的图片、音乐,使得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好。这样设计的课件,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当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还要注意课件的知识量,知识量过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变“人灌”为“机灌”的现代注入式教学,学生无法接受,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多媒体技术能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以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一篇:对自己负责范文 下一篇:最好的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