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歌曲范文

时间:2023-12-13 12:19:15

草原歌曲

草原歌曲篇1

关键词:草原歌曲 产生之初 时代特征

草原文学是“在内容上反映草原游牧生活、抒发草原游牧民族思想感情、表现北方骑马民族的性格特点,在形式上适应畜牧业生产,便于游牧民族人民理解、接受、传播、继承和发展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草原文学”的这一概念,不能简单套用于草原歌曲。本文所指的草原歌曲是:唱词以“草原”为中心的各种具有草原“符号”的特性名词为标志的,曲调具有蒙古族音乐的典型旋律特征,以描绘草原景象,歌唱草原人民生活的一种歌曲形式。它在某些方面延续和发展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形态,在创作、表演、传播、传承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产生初期即表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转型决定了草原歌曲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征

1.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以及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建立。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使我国成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共御外敌,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同任务,各民族间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认同。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旧社会制度下的王公贵族退出历史舞台。1946年4月1日为宣传革命思想,在张家口组建了内蒙古文艺工作团,团员包括从延安派来的周戈、张凡夫、陈清漳、刘佩欣等文艺工作者和内蒙古地区的孟和佈彦、孟和、宝音和希格、那苏图等。 可见,当时内蒙古文工团便是由本地区音乐家和内地音乐家,蒙古族音乐家和汉族音乐家共同组成的。“文工团的宣传任务就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指导思想的,当时创作的第一首歌曲《蒙汉人民团结战斗歌》就是以《讲话》为指导思想创作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蒙汉民族团结一致,建设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产生的歌曲艺术,明显体现这种蒙汉民族团结的政治诉求和时代特征。”

2.内蒙古文工团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必须响应党的号召,必须充分体现新的时代面貌,有利于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以及蒙汉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过去的民间音乐显然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文化需求。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专业团体——内蒙古文工团活跃于内蒙古各地,深入广大农村和牧区,宣传形式以蒙汉结合的歌舞演出为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了大量革命歌曲(见表)。这些歌曲在宣传新中国政治思想和革命意识的同时,体现出草原歌曲的鲜明时代特征。

3. 新的草原歌曲艺术形态与蒙古族固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易于被蒙古族人民群众接受的文化形式。1948年9月15日开幕的“那达慕”大会上,呼纳盟歌舞团演出了蒙古剧《牧民吉墨彦》、《敖哈木西热勒》、《血案》及蒙古舞、鄂伦春舞、鄂温克舞和歌曲《内蒙古需要平等和平》等。甘珠尔草原“那达慕”大会的形成据传系1781年即清乾隆四十一年,在呼伦贝尔建庙落成典礼上约定每年农历八月一日至十五日为集会时间,各地商户在此交易买卖。 “那达慕”大会的传统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自1948年的“那达慕”大会开始,呼纳盟文工团介入,并在“那达慕”上开始演出新型歌剧、舞蹈和歌曲等,使蒙古族与汉族交融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与“那达慕”这一蒙古族固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具有了时代的新印记。

4.早期草原歌曲的产生是出于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草原歌曲的诞生是社会主义新文艺路线在内蒙古地区的具体体现。根据笔者统计,1948~1949年,《内蒙古日报》刊登了不少歌曲新作。

从歌曲曲名看,产生初期的草原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政治倾向,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服务。1948年,纳文慕仁盟(后撤销建制,并入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召开工、农、牧、猎代表大会,代表们送给“文工团”绣着“穷哥们的文工团” 的锦旗。可见,当时的内蒙古文工团新形式歌舞音乐深受各民族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喜爱,应和了民众建设新社会的愿望和要求。

5.草原歌曲的产生,应和了新的欣赏群体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新的社会制度的形成,并不能完全改变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在聚居区蒙古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民俗活动。草原歌曲想要渗透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就必须选择一种能为民众接受的形式,与蒙古族传统民间歌曲的结合是最直接、最自然、最易于为聚居区的民众接受的方式。另外,自治区成立之后,蒙汉民族混居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尤其随着城镇的大量出现以及发展,新的城市音乐文化开始形成,而针对这些新的市民群体,蒙汉元素交融的草原歌曲无疑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感,能够被蒙汉两个民族接受,从而出现这一跨区域的共享体裁。

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草原歌曲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时代特征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是以蒙古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放牧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虽然东部地区出现了农业生产方式,但是仍以畜牧业为主。这种传统经济形态具有一定的封闭性。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开始出现城镇,并围绕城镇出现了工业、商业,使内蒙古地区的民众层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市民阶层以及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使得他们要有符合自己诉求的新的文艺形式,而代表着“新”与“先进”的新兴草原歌曲无疑与市民阶层的这种要求是相吻合的。

草原歌曲篇2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呵咿/草原万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为了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向包钢。”歌曲共分三段,最后一段结尾时唱道:“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歌曲源自电影《草原晨曲》,是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一部故事片。由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女导演珠兰琪琪柯编剧,珠兰琪琪柯和长影厂朱文顺联合导演。歌曲“草原晨曲”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歌。作曲是达斡尔族著名作曲家通福。

火热的建设生活,催生了好的经典作品

电影《草原晨曲》是一部优秀的黑白故事影片,主要描写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蒙、汉人民建设包头钢铁基地的故事。

解放初期的包头,只有个旧城池和周边的一些农村,人口不足10万。随着第一支勘探队的到来,于1953年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资源,经全面勘测规划,国家重工业部随即在北京西城区大茶叶胡同19号院成立了“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牌匾同时也悬挂在包头旧城区。于此,包头,这座边塞小城,成为共和国未来蓝图上的三大“钢都”之一。

1955年,包头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火热的建设工地引来了无数英雄儿女,也包括从大草原上走来的牧民,他们告别了绿色的草原,告别了可爱的家乡,投身到建设包钢的工人大军,投入包钢的怀抱。1958年,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来到包钢深入生活,作家的心被创造的激情深深打动,被那火红的年代所打动,被那火红的建设工地所倾倒,于是他与珠兰琪琪柯合作,创作出了电影剧本《草原晨曲》。

1959年,《草原晨曲》摄制完成,电影的画面是在包头拍摄的,纪录了当时并不繁华的城市景象。电影拍摄完成的当年,也是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的大喜日子,当年10月15日,敬爱的总理亲自来到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在《草原晨曲》电影中,有一首主题歌,那就是人们传唱的与电影同名的《草原晨曲》。歌曲优美动听,曲调欢快高昂,内容积极向上。歌曲描写了牧区的牧民们告别草原家乡,千里迢迢来到包头,为包钢生产建设做贡献。随着影片的上映,这首主题歌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成为当时的走红歌曲。尤其在歌曲的产生地包钢,几十年来,人们不断传唱,钢铁大街上的大喇叭也不断地播放,人们在上下班的路上也会随着喇叭哼唱。那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强音。

因为有了《草原晨曲》,人们更加熟知了包钢。因为有了包钢的建设与发展,使包头地区百业兴旺,才有了闻名中外的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现在的包头,在城市建设、绿化美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天的包头,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整洁,真像歌曲中所唱的“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2004年,在包钢建厂50周年之际,有关方面一致决定,将《草原晨曲》定为包钢厂歌。

几位少数民族艺术家的通力合作,让歌声插上了翅膀

电影《草原晨曲》的两位编剧都是蒙古族。其中,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玛拉沁夫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入党。从1946年起就开始从事文艺创作。1951年创作成名作《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1952年将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传唱至今的《敖包相会》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同样也是玛拉沁夫作词、通福作曲。这以后,玛拉沁夫经多年酝酿创作,于1957年推出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一举奠定了他中国“草原文学”流派开创者的地位。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已出版多部著作集,现有《玛拉沁夫文集》(6卷本)存世,其中包括由他创作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1952)《草原晨曲》(1959)《沙漠的春天》(1976)《祖国啊,母亲》(1977)《冰山融化了》(1980)等。

另一位编剧兼导演珠兰琪琪柯也是才华横溢的蒙古族女才子,她能歌善舞,不光蒙古舞跳的好,小提琴也拉的不错,还能搞创作。几十年来,她为内蒙古文艺事业尤其是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离休前的行政职务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兼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厂长。

《草原晨曲》这首民族风格浓郁的著名电影插曲,能传唱至今,更不能不提到它的作曲者通福。

通福是达斡尔族,生于1919年,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莫和尔图嘎查人。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理事、副主席等职。通福从小就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敏感和喜好。他从唱片上学会了《空城计》、《霸王别姬》等京剧唱段。1935年,通福就读并毕业于莫和尔图国民优级学校。后考入扎兰屯师道学校,1940年毕业。翌年,赴日本学习提琴和钢琴。

1945年,通福由日本回国。次年,他带着小提琴参加呼伦贝尔自卫军文工团。他创作了《团结之歌》《呼伦贝尔家乡》《沙漠之歌》《内蒙古青年进行曲》等歌曲。50年代初,他调到内蒙古歌舞团工作,先后创作《前进吧》《牧民之歌》《雁舞》《猎人舞》《摔跤舞》等歌曲、舞曲。

从1952年开始,通福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这期间,他创作了电影歌曲《敖包相会》《草原晨曲》,为纪录片《前进中的内蒙古》《飞跃的内蒙古》《阳光普照鄂伦春》《今日内蒙古》等配乐作曲,其中《敖包相会》和《草原晨曲》,成为飞越国界的传世佳作而享誉中外。

1979年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谱写了《青城之歌》《新呼伦贝尔》及大量活泼的儿童歌曲。1981年,他调到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工作,他又创作出《小黄马》《等着你》《乌珠穆沁的姑娘》《巴尔虎小伙子》等歌曲、弦乐曲及达斡尔歌曲和儿童歌曲。此时,他着手整理过去创作和改编的100多首歌曲,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自治区第二届“萨日纳”文艺评奖中,获音乐创作的最高奖――“金驼奖”。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通福夫妇到北戴河旅游,创作出歌曲《日出》。它以大合唱的形式,体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红日升腾的壮丽景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为他的音乐创作添上了一个完整的休止符。两年后,他因病辞世。

草原歌曲篇3

我从草原来古筝演奏教学视频

我从草原来歌词

我的马牵山外

听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我的马牵山外

迎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Rap 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我从草原来创作背景

《我从草原来》的灵感来自于凤凰传奇的三张专辑。律动的节奏性旋律融入朗朗上口的流行元素,广袤草原的环保题材和女主唱玲花的民族豪情,堪称是凤凰传奇继《月亮之上》后内蒙音乐的强劲回归,必将口口相传再次引爆流行狂潮。除了延续,《我从草原来》也大胆创新,首次以“民族、古典、流行音乐语言三位一体”全新创作理念取代了民歌翻唱改编式的作品。这种所谓的“新民乐”,不同于传统原生态民歌单一的地域色彩,而是从民族民间的歌谣中汲取灵感,并大量借鉴了欧美蓝调说唱乐的特点。在新歌中,玲花的唱腔日臻丰满成熟,催生并焕发出了作为内蒙人的音乐新感悟。民族流行风席卷大中华,这首歌曲也是玲花作为内蒙歌手的真实写照。

据透露,《我从草原来》的出炉耗时三年。三年前,最初玲花在制作人的录音棚里听到了这首歌曲的demo小样,立刻被歌曲的旋律吸引,而这首歌曲是为内地某位即将复出歌坛的天后级歌手“钦定”的专辑主打歌。但玲花在听到小样后爱不释手,并确定这是她想要的内蒙感觉。经过公司的多方洽谈,孔雀唱片以多次谈判的诚意,不惜重金买下了歌曲版权。

原本,《我从草原来》已经确定收入凤凰传奇去年的《最炫民族风》中,并作为BONUS曲目随碟附赠。但由于歌曲的风格与专辑的时尚定位略有差异,最终成为遗珠。今年凤凰传奇在筹备亚洲巡回演唱会时立刻想起了这首歌曲,将这首歌曲定位今年的五周年纪念单曲加压轴派台曲目。凤凰传奇并未因为歌曲的周折而降低单曲的品质,相反亲赴日本为《我从草原来》缩混压碟,公司也给予了近七位数的投入支持。而最主要的是,凤凰传奇希望自己的每首作品都能够真正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以推陈出新的“民族流行“风格,让《我从草原来》成为“能经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对于这首收歌难度远超《月亮之上》《自由飞翔》的作品,凤凰传奇的女主唱玲花寄予了特别的期望和特殊的感情,“从听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问世,一共花费了近三年时间,我相信这首压箱底的作品一定能得到听众的喜爱,为了一首真正的好歌,多久的等待都值!

看了“我从草原来古筝演奏教学视频”的人还看了

1.十年古筝演奏教学教学视频

2.后来古筝演奏教学教学视频

3.用心良苦古筝演奏教学视频

4.恋曲1990古筝演奏教学视频

5.春天里古筝演奏教学视频

草原歌曲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5-02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参考直接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情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在精神和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是教师,但完成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总的大的框架,它是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评价的依据。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②能有表情地、自豪地演唱这首歌曲。③能感受到蒙古族少年骑马跑动的韵律,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的陈述

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过程一般是由导入教学、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新知识、纠错拓展、总结规律、升华认识等环节构成,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说,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步骤。

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导入,首先播放课前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其次,观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蒙古舞基本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蒙古风情。最后,教师问:我们在多媒体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教师: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地方很美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①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律动音乐,教师模仿蒙古舞动作,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慢慢引向对美丽的大草原的想象上,使学生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风格旋律特征,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②通过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蒙古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教学展开和深入就是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首先是听一听(听歌曲)。播放范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学生聆听,感受歌曲。通过多次的听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进一步地理解乐曲,激发了学习欲望。其次是念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通过念一念,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铺垫。最后是唱一唱。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心里跟唱;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中,七度、八度音程是教学难点,要由教师的手势来引导,通过多次模仿唱歌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练习唱歌曲。

具体到拓展步骤就是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另外,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欣赏其他草原的歌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一般都认为是教师“教”的方法,实际上应该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很少单一使用。对音乐课而言,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体验感受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欣赏法、演示法等。我们经常使用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等都是演示法。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就可以通过课件多次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观赏教师的舞蹈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熟悉歌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实践性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练习法。例如,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正演唱错误的地方,再由学生进行集体学唱;最后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练唱注意改进。这个教学方法的意图是使练习做得更好,完善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是语言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为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为辅来完成。主要为讲授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谈话法、讨论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做教材分析,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词内容选用的是民族羽调式,节奏明快,目的是表现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通过这样的讲授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四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从导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认识《我是草原小骑手》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在新课标下,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多见,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确定整改方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中,笔者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的音乐特点,学会歌曲。反思的语言不在多少,目的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这一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基础音乐新课程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在教学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内容讲解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评价等方面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改进教学设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反思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

草原歌曲篇5

【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旋律明朗豪放、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家乡深深的挚爱。

【学情分析】

为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音乐中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柔美的声音准确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 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铝板琴、筷子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欢乐音乐课,快乐在进行,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我是今天的音乐向导,由我带领的X年X班快乐团即将出发,在出发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小的民族舞,你们来猜一猜老师今天会带你们去哪里?

师:大家猜出来老师跳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了吗?

生:……(蒙古、内蒙古)

师:同学们可真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走进大草原。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

师:蒙古人生活多姿多彩,他们热情好客,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他们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时候,他们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有摔跤、骑马、射箭等体育项目,一个个英勇的蒙古人都特别的神气,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不仅要享受大草原的美丽,当然要感受一下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

二、学习新知,培养兴趣

1.初听歌曲范唱、为歌曲打节奏,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草原人的乐趣?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拿出筷子为歌曲打打节奏。根据乐谱中的提示每听到每一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就像我这样打击一次…

师: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好不好? 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那就让我们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再听歌曲熟悉旋律,感受节拍(划出旋律线)

师: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好好感受一下,大草原中美丽的音符。和老师一起感受歌曲节拍、用我们的指尖划出大草原上的山山水水,划出优美的旋律线。你听…草原上的小牧民来啦!

3. 随琴用“la”音慢速的、轻声模唱旋律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几拍子的呀?你们想不想试着感受一下呀!接下来,请跟随我的琴声,轻轻地用“la”音模唱旋律。注意!我们要轻轻地,不要吵醒大草原上睡着了的小动物们。

4. 随琴唱谱(接龙方式)

师:同学们,大草原美不美啊。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草原上的音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大草原的乐谱吧!(师生合作,由教师演唱每乐句前三小节的乐谱,学生负责演唱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铝板琴】

5.有感情朗读歌词

师:刚刚同学们的旋律唱的非常棒,老师都好像在眼前看到了你们在大草原上嬉戏玩耍的场面了呢!但是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我们要把歌词填进去,大草原才会更美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有表情地、有动作地,读一读、演一演,我读一句你跟读一句。大草原上的小朋友可说了,谁的表情不丰富、动作不夸张,照相机可就要拍不到他啦!

强拍(拍手)弱拍(拍腿、骑马、硬手、耸肩)

6.填词演唱(解决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等难点)

师:在刚才的读歌词的过程中,老师觉得你们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骑着马儿自由自在地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让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唱一唱吧!

第一句:感受蓝天、感受白云(轻柔、大气)

第二句:感受快乐、骑上小红马的喜悦(欢快、潇洒)

第三句:注意跨八度演唱的地方、挥动鞭子动作(潇洒、快活)

第四句:热爱家乡的美好心情(热爱、快乐)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来演唱,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我们随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再加上读词时候的小小律动,看看谁是草原上最帅气的小牧民!

三、课堂展示,才艺比拼

师: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唱歌的时候一定会是有舞蹈来搭配的。开动你的小脑筋,让我们为这首美妙的蒙古族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分组合作,来编一编好看的蒙古族舞蹈吧!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欣赏了你们的歌舞表演,老师很高兴。你们不仅唱得好听,会为歌曲伴奏,跳得也好看,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次快乐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来谈一谈(或者你有什么想对草原上的小伙伴说的吗?)   

草原歌曲篇6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鄂温克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绿出层次和生机的时候,著名歌唱家郭颂来到鄂温克大草原,应邀参加鄂温克旗的旗庆活动,由呼伦贝尔的著名作曲家那日松、剧作家词作家陶涛与作家刘迁作陪。他们看乌兰牧骑演出,参观赛马、摔跤、射箭,都是一腔激情、满面春风的样子。有一天晚上,他们几个人扎进一家小酒店喝酒,吃手把肉,显得格外激动。因为《草原晨曦圆舞曲》而被草原人熟悉的那日松对郭颂说,你的《乌苏里船歌》把赫哲族唱遍了全中国,这回该有一支歌,歌唱鄂温克草原啦。一听这话,郭颂猛然站起来,跟大家碰杯:“一定写首歌,我们共同合作。”

以后的几天里,郭颂他们走访了鄂温克大草原,了解民族风情,看生活变化,听民歌,积累素材。暖暖的阳光里,浓浓的草香中,他们寻觅着,仿佛整个大草原都铺进了他们的心中。回到海拉尔后,他们住进了呼伦贝尔宾馆,郭颂又请来了黑龙江著名词作家李秀田。那几天是激情燃烧的日子,写词的写词,作曲的作曲。交流、修改、再写、试唱,灯光不眠,紧张却很愉悦。听说几位作家、艺术家为鄂温克写歌,当时的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布特格其,特意宴请他们,祝他们成功。

创作基本完成时,郭颂匆匆赶到北京参加会议,把这首歌唱给鄂温克族人大代表听,征求意见,又请著名词作家曹勇润色歌词。最后,这首由陶涛、田秀、刘迁、曹勇作词,由那日松、郭颂作曲的歌,定名为《我心中的金凤凰》:

鄂温克草原我心中的金凤凰

草原啊,灿烂的太阳为你披上新装

蓝天上百灵鸟为你纵情地歌唱

牧场上乌拉仁花飘来醉人的芳香

深情的姑娘把清脆的琴弦拨响

天边的彩虹轻轻地飞落在你的身旁

鄂温克草原我心中的金凤凰

可爱的家乡我为你献出青春的力量

银色的夜明珠照耀你雪白的毡房

火红的拖拉机剪开你碧绿的衣裳

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迷人的美景

明天的草原该是什么神奇的模样

鄂温克草原我心中的金凤凰

快趁着明媚的春光自由飞翔

草原歌曲篇7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刮起了追溯历史、回顾往事的热潮,“红色经典”成为我们建国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与传统的震撼,也唤起了我们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

一弯银月,一片深情,《敖包相会》这首在国内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电影歌曲,不仅给我们描绘出草原夜空的辽阔、明朗,同时也诉说着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这首经典歌曲曾深深拨动了几代人的心弦,并且插上翅膀,从美丽的大草原飞向全中国,飞向全世界。

1951年,年轻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参加群众工作队,其间,在家坐月子的科左后旗农村妇女塔木与持枪逃犯斗智斗勇,最终夺过逃犯所持的步枪。

受这位英雄妇女的启示,玛拉沁夫以塔木为原形,写出了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歌颂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新人物和新时代的精神。

同年,这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

1952年夏天,一拨人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巴彦呼硕的敖包山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摄制组。电影拍得很顺利,只是主题歌还没写出。出生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查岗的作曲家通福已经构思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乐句,只是一时还没找到理想的歌词。他不得不按下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玛拉沁夫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编剧海默磋商,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海默徜徉在巴彦呼硕的敖包山上。头顶是一轮明月,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恩和森和乌日娜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闪现在眼前……此刻,海默的激情来了,一句句优美的歌词从天而降,跳在眼前。他捕捉灵感,掏出纸笔,一挥而就。他马不停蹄地去找通福。通福看后,兴奋地说:“天助我也!”通福在东蒙民歌《韩秀英》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采用男等女的形式分开唱。敖包相会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战胜敌人后相会的一个情节,也是插曲《敖包相会》男女对唱的镜头。

一首抒情优美的《敖包相会》曲谱就这样问世了。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全国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大江南北。

今天,当我们重温《敖包相会》那动人心弦的旋律时,自然会想起这首歌曲的原唱者王树理和吴秀云。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五湖四海。回忆起当年挑选歌唱演员那一幕,年过八旬的吴秀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当年我和王树理都在长影乐团工作,这首《敖包相会》写出来后,导演和作曲把20多个歌唱演员都叫到会议室,挨个儿让大家演唱,选拔十分严格。经过筛选,王树理的声音比较彪悍,适合蒙古风情的特点,最终确定他为男生主唱,我的声音比较符合女主人公要求,也被选中,所以两个人有了合作。”这部黑白故事片上映后,获得了国家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王树理和吴秀云也一下子闻名全国。

草原歌曲篇8

蒙古草原走出的歌手

萨日娜来自于辽宁阜新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从小就受到了歌唱艺术的熏陶。据萨日娜回忆:“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唱一些很好听的类似摇篮曲的蒙语歌哄我和弟弟睡觉。慢慢地,从我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也就学会了那些好听的蒙语歌。”

蒙古族的血统不仅赋予了萨日娜嘹亮的歌喉,更赋予了她热情、善良、坚毅的性格。1980年,萨日娜以过人的表现,在上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了辽宁省阜蒙县民族歌舞团,从此开始了她真正的艺术之路。工作两年后,被团领导保送到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

然而,骨子里那种特有的“闯荡”感,在萨日娜身体里愈演愈烈。1989年,萨日娜偷偷以外出学习为由,在一位大姐的带领下,大胆地站在了内蒙古军区文工团招募独唱演员的考试现场。萨日娜自豪地告诉我们:“我那时什么都没多想,一心想当兵,就在其他考生都面试完了之后走进了考场,仍央求面试的老师再听我唱首歌。”令萨日娜没想到的是,正是她这种特立独行和火热的热忱打动了面试官,她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军旅歌手。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记得在一张蒙古音乐专辑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蒙古音乐就有这样的力量,即使你不能奋身而去、回归自然,也能够神游忘形,享受草原的芳草连天、清风送爽的绝美意境。”蒙古族歌曲总是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即使是用汉语吟唱,这种特征也依然明显且厚重。这种特有的曲风无论激扬豪放还是抒情委婉,无不带着草原的自由舒展与辽阔深沉,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那种琴声幽婉,芳草无言的优美意境。

一望无际的草原,随风飘来的长调歌声,都给萨日娜的心灵带来过永不磨灭的惊喜与震撼。而这种震撼也将影响她的一生,因为从那时起,做一个草原里走出来的歌手就已成为她注定的追求与使命。

仔细听萨日娜的歌曲,会发现她的歌声质朴、醇厚、高亢、嘹亮,既有蒙古民族特有的空旷灵动感,又有自己独到的混音,使得她不仅能够演唱蒙古族风格的歌曲,也能演唱一些创作歌曲和其他民族的歌曲,以及中外艺术歌曲。在部队的几年里,萨日娜活跃在许许多多的晚会和慰问演出的现场,1992年以《我那落地生根的故乡》在全军汇演中获得了银奖,被军民们亲切地称为从蒙古大草原飞出的“军中百灵”。

独特风格成就艺术之路

萨日娜曾先后在沈阳音乐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进修,吸纳声乐艺术营养,又在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教授,使演唱艺术日臻成熟。她能够演唱各种风格的歌曲,声音明亮流畅,行腔娓婉自然,歌声情韵协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的声音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演唱富于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的歌路也十分宽广,既善于演唱蒙古族民歌,又能演唱大型艺术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

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和白云,乌兰牧骑驰骋千里草原的演出生活,赋予了萨日娜一种草原音乐文化的内涵,从她圆润柔美,热情奔放的歌声中,你可以领略到草原的美丽和奶茶的芳香,甚至是一种深刻的孤独。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受教于金铁霖老师的那段经历,至今让萨日娜难以忘怀。萨日娜说:“记得拜师之初,自己一次次地往中国音乐学院跑,就是为了能听金铁霖老师的课。可是金老师的课基本都被排满了,我根本没有机会。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唱水平,我就从传达室那里问到了金老师的琴房地址,然后每天都在那里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终于遇到金铁霖时,萨日娜不顾一切地跑到这位音乐巨匠的面前,严肃地行了个军礼,然后认真请求他能够听自己唱歌。听完萨日娜的演唱后,金铁霖便被其纯净的嗓音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所打动,即使在自己的课表被挤得满满的情况下,依然带萨日娜走进自己的琴房。在金铁霖教授的帮助下,萨日娜找到了自己的声线特点,由此不仅能够演唱蒙古族风格的歌曲,也能演唱一些创作歌曲和其他民族的歌曲。

经过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训练后,萨日娜的演唱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于1995年调入总政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从此走上她个人艺术的巅峰。 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萨日娜已经在歌坛获得过许多奖项:在第二届中国民族声乐大赛上,她的参赛作品《黑段子坎肩》获得银奖;在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她录制的音乐电视《军柳》曾获全国MTV大赛二等奖;她主唱的电影《悲情布鲁克》主题曲《永恒的爱》获得了国际戛纳电影节艺术奖;她录制的音乐电视《为祖国干杯》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台“蓝天杯”广播电视新歌奖银奖;她为慰问5·12灾区群众而创作的《信赖的目光》曾获全国新人新作品演唱比赛艺术奖;她首唱的歌曲《草原在哪里》更是她的成名曲,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萨日娜以她细腻而又宽广的歌喉、豪放而充满真情的演唱诠释着蒙古民族对大草原的依恋,并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一时间,少数民族音乐似乎成了这些年歌坛的主流。

打造最动人音乐饕餮盛宴

萨日娜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的“一笔龙”更是风姿回旋气势了得,得到书法界高度赞誉。古人常说:“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书画本来就与音乐相通,作为一位艺术家,拉苏荣老师曾经评价萨日娜:“在北京这样的繁华都市中,依旧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民族特色,她做到了。”谈及萨日娜的得意画作《鹰》,萨日娜则认为这幅画作正是传达出了一种坚毅不屈的性格,亦如蒙古族人民的天性,如此豁达坚韧、豪迈不羁,让她不断努力,飞得更高。据了解,萨日娜曾在2008年的“双拥晚会”上不幸受伤,卧床100余天。尽管如此,5·12汶川地震慰问演出,她还是深入一线,为军人和灾区民众唱歌鼓舞,“当时我的伤还没有痊愈,看到他们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特别感动。”她的坚毅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刻,萨日娜正蓄积能量,全力为自己的独唱音乐会做最后的准备。

7月17日,萨日娜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以“祖国,赛白努”为主题的萨日娜独唱音乐会,届时,萨日娜将用自己独有腔线的歌声为现场观众演唱十多种风格的内蒙民歌和其它创作歌曲,而我国著名维吾尔族男高音歌唱家、舞蹈家克里木,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将作为特邀嘉宾,在音乐会上倾情献唱。

萨日娜向我们解释道:“‘赛百努’是蒙语里问候的意思,这次演唱会其实就是一场对我们祖国的颂歌。”据萨日娜介绍,此次独唱音乐会她将演唱蒙古族民歌《黑缎子坎肩》、《送亲歌》、《祝酒歌》等曲目,还将演唱近年来音乐界创作歌曲《父亲》、《母亲》、《祝福祖国》等。音乐会上,萨日娜还将演唱她自己的成名曲《草原在那里》和歌颂草原的歌曲《我的根在草原》,以及东北民歌《买饭勺》、创作新民歌《茶山新歌》等各种风格的作品,以展现自己全面的演唱技巧。此外,音乐会上还将听到萨日娜用蒙古长调与传统的呼麦相结合演唱的民歌《褐色的鹰》。可以想象,整场音乐会将会把观众带到辽阔的草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萨日娜也将用她纯净的歌喉展现一位年轻军旅歌唱家特有的风采和独具风韵的魅力。

为了使这次音乐会色彩更浓更完满,萨日娜的同胞弟弟齐铁钢届时也会在音乐会上演唱。作为一名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齐铁钢曾多次参加国家或其它一些大型文艺演出,并多次在机关组织的演唱中担任评委。作为弟弟,齐铁钢的亲情助演,自然会倍加温馨而感人。

上一篇:象征手法范文 下一篇:酵素的作用与功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