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4:50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1

一、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从周秦到中唐,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875年。大量的医药史实,被分散地收载于甲骨卜辞和各类典籍之中,为医学史的创立,准备了丰硕的史料基础。司马迁的《扁鹊仓公列传》是为医学家传记之滥觞。

中医药学,从“神农尝百草”的年代,发展到周秦之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造就了不少着名医家,撰述了不少医学着作,医学也有了初步的分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客观上已为医学史的修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是,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各个学科之间还缺乏明确的界定。因此,在非医学的着作中,记述着不少医学的内容。在商周的甲骨卜辞中,有关疾病的卜辞,就记述了当时的病名和治疗的内容,以及原始病历的史料。_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述了近卯种-药用植物的产地、形状、采集,以及防病治病等内容,瑢科学与神话于一炉的奇书《山海经》,记载了140种药物,其中植物药59种,动物药83种,矿物药4种。还提了两种可供避孕的药物,可以说是最早的避孕药记载。《周礼?天官》中记载着医事制度等内容。曹植的《说疫气》记述了东汉建安22年疫病流行的情况。还有文集、笔记等,或多或小,都有有关医药内容的记载。

这些大量的医学史科的积累,和医家传记的收载,理应导致医学史学科的创立。但是,中国医学史学科,却以艰难的步履,迈过千百年的岁月,几经沉浮,始告创立。这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传统思想不无关系。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上,只知道尊孔读经,热心仕途,而轻视科学技术,视医学为末技,把医家列为百工之列,称为“医工”。不屑于为末技医工修史立传。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在正史中无传,.就是一个例证。不少医药史实,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湮没,难以查考。有如扁鹤.的祖籍,.千百年来争论不定。然而,中医学毕竟与中华民族的生存休戚相关。因此,史官修史不得不收载一二。文人着述,多有记述。其目的,或为自身文体的需要,或为表示作者见闻的广博。但是,在客观上,却为医学史的研究保留下了大量的可贵的医药史料.

医学发展史表明,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家的活动。因此,医学家传记的研究,,在医学史研究中最先得到注意和重视。《扁鹊仓公列传》的问世,就是明证。它虽然仅仅是两位医家的合传,还不足以称为医学史研究的专着,但是,它毕竟掲开了医学家传记研究的序幕,标志着以医学人物为中心的医学史研究的萌芽,形成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特点。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国医学史的研究。

二、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从晚唐到明?正德年间,公元875年至15订年。仍以医学家研究为主。但是,"E已从个别的列传,发展为众多医家的合传。其代表作有:唐?甘伯宗的《名医传》,明?李濂的《医史》。同时扩大了研究的范围,留意于专门史钭的总集。有如疾病史。

医家传记的研究。最早的专着应为唐?甘伯宗的《名医传》。甘氏生于中唐时期,《名医传》约成书于晚唐.,可惜早失。据范行准的考证,《名医传》最早着录于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11年),王尧臣撰的《崇文总目》中,载有“《名医传》一卷,甘伯宗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惟作七卷。_据熊宗立的《医学源流?自跋》称“唐甘宗撰历代名医自:三皇始而迄于唐代,绘列成图”?原书是图在文前,赞在文后,共载医家116人范氏认为在张旲《医说》中保存着《名医传》的原本,诚如郑樵所说“名亡实存”。这种有图有赞的文体,已较仅是记述而不评论的文体,在医学家传记研究中前进了一步。

《名医传》的问世,表明医家传记的研究,已从个别的列传,发展为众多的合传,标志着以医家传记为中心的中国医学史研究初步形成,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医学史研究的进程。范行准曾对《名医传》的流变作了探讨,认为《名医传》,'曾改名为《历代名医录》,或改名为《名医大传》。飞历代名医录》后又改为《历代名医图》由其演变流传的约有四类。1.依仿《历代名医》之名的,有宋?党永年的《神秘名医录》。2.沿《历代名医》之称的,有宋张晃的《医说〉〉卷一《三皇历代名医》。宋*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二卷。元?陶宗仪的《辕耕录》卷二十四《历代医师》。明?熊宗立的《历代名医图姓氏》。3.据《历代名医录》而充医家姓氏的,有宋?许慎斋的《历代名医探源报本之图》。

明?熊宗立的《医学源流》。明?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明?李梃的《医学入门》卷首《历代医学姓氏》。清?陈梦雷的《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此外,属于名医合传的范畴,还有宋?赵自化的《名医显佚传》,已佚。宋.魏了翁的《医学随笔》,收录历代医家,上自三皇的僦货季,下迄宋代的刘翰,计142人。所录医家仅有姓名而无事绩,但其人数超过二十四史的记载,可资研究历代医学发展的参考。

《医史》,明*李濂撰,十卷。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刊行。该书采录历代名医,自医和至自李杲,见于史传的55人,又采诸家文集所载,从宋代张扩至张养正,几十人6其中张机、王叔和、王冰、王履、载原礼、葛应雷六人。史无记载,李氏为之补传。毎传之后,各附论断。李氏自序称“医史者,佘辑前史所载方技列传,以为学医者之正宗也”,可见其编写的目的。李氏以《医史》命名,表明作者已认识到医学家与.医学史发展的关系,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而称为“学医者之正宗”。该书内容,虽然仍为医学家传记。但是,已能根据医学发展中的贡献而立传,不因袭前人。对于贡献大而又正史无传者,都为之补传,如张机等六人。各传之后,附有论断,均较前人为胜9标志着以医家传记为中心的中国医学史学科的形成。并对后世医学史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医学专题史料的搜集^李昉等修纂的《太平御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它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类书,采用典籍1690种,还有不着目录的诗词文赋等,保留下桊汉以前部分佚书的内容,卷七百三十八至七百四十三,《疾病部》一至六卷,为有关疾病的论述,采撷广泛,内容丰富,.惜未加整理编次。但是,这部分有关疾病史料的总集,可以说是开创了后世疾病史研究的先河。

这一时期,甘伯宗《名医传》专着的问世,表明医学家传记的研究,再也不是史书、文集等附属的内容,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它促进了后世研究医学家传记的发展。同时扩大了研究范围,有了专题史料的搜集,突破了单纯研究医家传记的格局。李濂的《医史》,已将医学家传记的研究与中医学发展进程相结合,而且有述有评,形成了以医学家传记为中心的中国医学史学科。

三、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从明.嘉靖(公元1521年)至193年。医学史的研究,已从单纯的医学家传记的研究,深入到探索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如郑文焯的《医故》。.特别是第一部较系统的中国医学通史〈<中国医学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史学科的成熟和确立。开展了专科史的研究,注意到介绍西洋医学史。凡此无不表明,中国医学史作为-门学科正在日见成熟,而且建立了组织,创办了刊物。

学术研究。郑文焯的《医故》,刊行于1891年,书分上下两卷。在《原医篇.》中,论述了医之定义、巫医关系、本草命名,探讨了本草、内经、难经等着作的版本源流,考订了古今剂量的异同,’提出了医之门户分于宋,考定了孙思邈的生卒年,凡此等等,已突破专事收载医学家传记的格局,涉及医学发展规律的考察。或考竟源流,或订正错讹,或直抒己见。无论是从撰写的体例,史料的选择和应用,史实的分析和议论,均较前人略胜一筹,表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i因而,该书在中国医学史学科的创立过程中,是一部不能忽视的医史专着?

《中_度学卑》陈邦贤撰,1919年写稿。由上海医学书局出版,商务印书馆印行第二版,日本医史学家山本成之助将该书译成日文出版,改名为《支那医学史》。1957年,商务印书馆再次出版修订第三版。该书以朝代为纲,从各个历史时期,考察医学发展的历程、医学成就、医学人物、医学着作,以及西洋医学的传入、疾病史等。特刖是,收载了太平天国、北洋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医学医政史料,使该书成为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中国医学通史,标志着中国医学史学科日见成熟。

专科史的研究。何霜梅的《中国药物学史纲》,为第一部药学专史。丁福保的《西洋医学史》,打开了学习西洋医学史的窗口。表明医史学界已认识到研究中国医学史必需了解西洋医学史,并加以相互比较研究。

这一时期的医学史专着,主要的还有:王宏翰的《古今医史》.(1697年),,陈梦雷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考证》(1723年),.丁福保的《历代名医列传》(1909年〉,王吉民的《中国历代医学,,之发明》(I928年),许明斋的《历代名医传略》(1卩16年),王吉民、_伍连德的《中国医学史》,(英文,1932年〉等。

建立组织。1935年秋,由壬吉民等发起组织“医史委员会”.,1936年2月宣告正式成立,1937年,更名为“中华医史学会”,会长王吉民。

创办刊物。I936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创办“医史专号”,共计9期,其中中文5期,英文4期。

四、发展时期

这一财期,自1M8年到现在。又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次繁荣。1的8?1S49年9月在医学史界前辈的驽力下,I947年,创办了《医史杂志》,

自1M7年至W48年,共刊行了3卷5册。召开了第二次学术会议,创建了第一个医学史专业博物馆。主要的着作t李涛的《医学史纲》,李延安的《中外医学史概论》范行准的.《明季西洋传入医学》、《中国医学预防思想史》等。由开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歧视、消灭中S的政策,使医学史的汽也举步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使中医事业得到新生和发展,医学史的研究也得到重视和复苏。随着《医史杂志》的复刊,各种中医杂志也多开医史拦目,活跃了学术空气,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探讨医学起源、医家评价等问题。医史专着日见增多。1950年,中央卫生部决定医学史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科目,举办了医史髙级师资进修班。各省市相继成立医学史分会,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

3.停滞不前。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中华大地掀起了“文化大革命”浪潮,带来十年浩劫,造成学术界万马齐喑,医学史的研究也停滞不前。

4.全面发展。1977年10月到现在,十年动乱结束后,给学术界带来复苏的生机上,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医学史学术会议”(后改为第四次),标志着医学史界的再次繁荣和发展。在组织上,各省1市、自治区相继成立医史分会,现有14个,还成立了少数民族医史组。还有其他专业的和个人的研究会。如李时珍研究会、药学史学会等,每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医史论文不断增加,约500篇左右。着手编赛《中国医学通史》,医史着作,不断问世。加强了医学史教育,培养了医学史研究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医学史界也加强了中外学术的交流,1992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国际中国医学史学术会议。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2

【关键词】院史馆;档案;作用;收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始创于1936年,历经80年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生动客观反映我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提升医院文化建设内涵,搭建对外宣传交流平台,特设立泉州市第一医院院史馆。院史资料、实物的挖掘和收集对医院院史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院史馆展馆档案的定位

我院院史馆定位为一座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发挥区域核心作用的三级甲等医院院史馆,故不能忽视档案收集和挖掘的工作的重要性。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创建于1936年,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历经了蹒跚起步、艰苦创业、整顿提高、达标奋进、世纪腾飞等阶段,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兢兢业业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为泉州当地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坎坷奋斗史中,医院规模不断扩增、医疗水平逐步提升,社会影响力愈发彰显。而这一切都记载渗透在医院的医疗实践中。从院史馆中的大量文件、图片、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中能够反映出我院全体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

二、院史馆档案的作用

(一)院史馆档案的内在作用。1.传承历史文化的平台。院史馆的档案可以让人重温医院发展的坎坷历程,倾听医疗工作者的坚定足音;感受前辈先贤的医德崇高和医术精湛,激励后辈的奋发与创新。2.展示发展成果的平台。展示辉煌发展成就,激发全体职工探索进取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也使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同时,凝聚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了医院事业的长久发展。3.宣传介绍整体形象的平台。一所医院的发展,不仅是规模业绩的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其为当地人民群众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一所医院的形象,不仅在于高楼广厦和先进高端的设备,更在于医务工作者身上所彰显的医者仁心。院史馆的核心内涵,就在于表达这种努力,传承这种精神。4.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院史馆档案可为医院在对外交流合作中起到借鉴作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院史馆档案在对外交流中,有助于医院承担文化交流与借鉴作用。5.院史文化研究的平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院史馆档案管理人员认真严谨地对医院历史文化档案的挖掘和研究,展示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医院发展、决策、育人、服务民众的重要参考材料。

(二)院史馆档案的外在作用。1.凝聚员工干事创业精神。作为医院文化的载体,院史馆档案展示了医院的文化理念、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以及医院前辈先贤、历代同仁的美好往昔,以此激发全体职工以医院为荣、热爱医院和振兴医院的热情,达到彼以医院为荣,医院以其为傲的精神共鸣,增强对医院的认同感和职业的自豪感。2.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院史馆可为各级领导、国内外访问学者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医院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获得医院更多地政策技术支持,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兄弟医院可以通过院史馆中的文件档案、图片档案、声像档案等档案和实物,多方面了解医院,为医院赢得更多的合作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展现海外侨胞奉献精神。在医院这80年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广大海外侨胞捐钱捐物,他们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对对院史馆中海外侨胞捐赠的声像档案、文件档案等收集,可以展现海外侨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愿望和无私奉献精神。收集和整理这些档案纪念,是院史馆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4.接受新闻媒体访问。院史馆作为对外展示的平台,将接受各级、各类媒体的访问。并通过新闻媒体,展示医院的文化、传播医院的形象,为医院发展奠定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访问前,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院史馆中的各类相关档案材料和实物,了解医院的相关情况,以便有准备地梳理访问的方向,更好地提出访问的题目,从而达到最佳采访效果,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三、院史馆档案的收集工作

(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泉州市第一医院的院史馆建设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院史馆所迈开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院众多新老职工的关爱和期待;医院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反映了各级领导的心血和汗水。目前院史馆有3名工作人员主要在负责收集院史馆的档案,领导的一次次亲临指导,一句句殷殷叮咛,都让院史馆的档案管理人员深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二)各方力量的鼎力支持。我院院史馆人员主要是在院领导和工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工作。在人力方面,为了更好地做好院史馆档案的收集,我院专门招聘了两名本科应届毕业生和从临床借用一名护师来专门负责档案和实物的收集。在物力方面,我院邀请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来策划院史馆布展方案,计划在城东院区建立泉州市第一医院的院史馆用来保存相关的档案材料和实物。泉州市第一医院院史馆将位于餐厅三楼,计划建设面积1643平方米,框架结构。由序厅、领导关怀、流金岁月、辉煌成就、大展宏图5个部分组成。在空间布局上采用“大空间、小格局”的处理手法。强调布展空间的次序、节奏和体量,突出独立展区的完整性和相邻展区的连贯性。

(三)档案收集工作的概况。泉州市第一医院从2014年开始进行院史馆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民国到上世纪80年代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档案材料工作还在陆续进行中。自泉州一院建院至今,始终是政府主导的公立性质,这在中国医疗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因医院隶属关系发生了多次变化,并且多次更易院址。为了确保我院院史馆的相关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我们先后到龙岩市档案局、泉州市档案局、泉州市卫计委、泉州市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查阅资料。

我院从龙岩市档案局了解到,从1938年开始,我院还承担了临床教学的工作;从泉州市档案局和泉州市建设局查找了庄静宗院长在泉州府文庙为穷苦患者诊病,在庄静宗院长的不懈努力下,我院由龙岩市搬迁到泉州市,从而开辟了泉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

在泉州市档案局、泉州市卫计委我们还了解到,我院在办公环境有限、经费紧张、人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引进新技术、建设新科室。上世纪80年代妇产科巡诊,院妇产科临危受命,挺身而出,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认真总结,终于使大批住院患者手术成功。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消除了广大妇女的误解,挽回了党和政府的声誉,促进了当地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3

    药历是与病历并行的有关病程的记录,反映了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全部信息的文件。药历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疾病史、用药史、辅助检查及治疗全过程的用药记录,疗效分析与药历小结。通过药历的追踪记录、系统分析,能发现许多药物的应用不合理现象,如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同厂家同种药物引起生物利用度差异造成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等,为群体药物动力学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数据,是临床药师为病人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2〕等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药物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时间分析的综合记录。

    1.1开展血药浓度监测(TDM)我院监测药物有抗癫痫药物(包括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丙戊酸钠)及茶碱、地高辛等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我院是浙南唯一一家省属儿童医院,因此癫痫病人很多,有些病人来院就诊时,对病史用药史交代不清,还有些病人曾经江湖游医诊治,所用药物不但没有厂家、批号、成分也不明,这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医师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尤其是一些出现了药物中毒反应的病人,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能够帮助医师很快了解病人是哪种药物中毒,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2进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医院用药品种繁多,所以药物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医师用药不当或输液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新药增加较快,医师来不及详细了解药物性能就开处方,也是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药师深入临床能及时发现、判断并收集ADR病历,及时妥善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DR发生率。并对收集到的病例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及因果评定后,按时向省、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及时向临床反馈ADR的有关信息。定期对收集的ADR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在5育英药讯6予以报道。

    1.3开展门诊窗口药物咨询服务我院在门诊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建立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直接联系,及时解答患者在用药方面的疑问及相关的药物信息,用药后出现的一些副反应等,对于前来咨询者建立咨询记录,用于统计患者咨询情况,了解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我科还以电话的方式向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药物咨询。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门诊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建立静脉药物配置(PIVAS)中心我院于2004年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目前,我院大部分病区的输液集中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输液配伍变化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某些药物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沉淀和浑浊等问题给予及时地纠正和解释。

    1.5定期编写5育英药讯6临床药师负责每季度编写一期5育英药讯6,内容包括最新用药信息、国内外用药动态、学科动态、本院新进药物的介绍、临床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通报等,并将其编印成册发放到临床各个科室供学习参考,同时将电子版传到医院的互联网上,以此增进与临床医师、护士的交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

    2.1医院现行的体制制约了临床药师制的建立虽然很多医院已在进行临床药师查房,但现行的医疗体制、医院运行机制和医疗保险制度决定了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提出建立临床药师制度,但却没有相应的法规来确定临床药师的地位。医院管理制度中也没有临床药师的岗位安排,没有相应的工作报酬及奖惩制度。这些使部分临床药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药学的发展。

    2.2临床药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有限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这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的,目前从是临床药师工作的,只有少部分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大部分是相关专业如药剂、药理等,这样在基础医学等方面知识的欠缺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另外,临床药师只能靠自己查阅手头的资料来提高自己,没有一个完善的继续教育程序或者专业化的培训来帮助临床药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4

山东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澡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踔厉奋发,薪火相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为国家、区域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6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世界前1%。学校基本完成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在最近武汉大学科学评价中心的“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山东大学列第七位,该中心评价山东大学是近两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大学。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即将启动建设的青岛校区约3000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分校)的办学格局。现有3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10200人(含威海分校和3所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3000人,研究生15000人,留学生1600余入。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46人,博士生导师759人。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山乐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特聘专家岗位28个,部级教学名师8人。2个创新学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创新团队入选国家“优秀创新群体”。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6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部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农学等12大学科门粪。拥有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74个,本科专业116个,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乐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上世纪末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山东大学十分重视本科教学。近年来,形成了“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篇文章,四种经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加强专业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综合、开放、研究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地区)”交流学习,拥有“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和“本校经历”。百年山大是海内外莘莘学子治学与成才的理想鼹堂。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5

当今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面对群体面广人多,医疗服务人员的历史观,在与患者的交流与接触的过程中,对患者历史观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力。因此,新疆医学生历史观现状,对新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不可低估。

鉴于此,开展了对医学生《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授课前后历史观的调查,提出对策,为新疆历史观教育战略布局提供有价值参考。

1 授课前医学生历史知识现状情况与评价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出题21道,包含新疆史知识、宗教史知识和民族史知识三部分内容。

从调查统计来看,南疆,民族男、女生多数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但对新疆历史知识普遍知道的少;汉族男、女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地方史知识方面,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一些,民族男同学要差些;民族知识,汉族女生较差;宗教知识,同学们掌握还可以。

北疆,汉族男、女同学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地方史知识,各民族男、女生掌握的普遍较差;民族史知识,汉族男、女生掌握普遍不好;宗教史知识,各民族男生、及汉族女生掌握得不好。北疆各民族的男生、女生同学的历史知识了解的普遍要比南疆的同学要差些。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医学三本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但他们将来是扎根新疆,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务人才,所以他们正确历史观内化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调查的对象都是理科学生,应试教育表现明显,普遍文科素质水平不高,提升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2 授课后医学生历史知识现状情况与评价

从授课后调查统计可以考出,很明显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南北疆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差距不大,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足见大学生对于新疆的文化历史知识渴求,学校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也暴露我们教育制度弊端及教育内容的不合理,使我们青少年学生求知欲被抹杀。

3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内化的研究对策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教育,是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为依托,授课后情况统计,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仅仅靠有限的一门课,有限的学时来学习,使学生达到认知、感知,进而内化,是难以做到的。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制定措施,找到较好的方法,才能更好提高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

3.1 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改进

应该关注不同学龄阶段历史观教育的特点、重点,不应把中国及区域几千年的历史一股脑地在几年中教完。

1)加强历史课的教学,规划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布局。新疆要根据区情制定历史观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历史观教育,改变现在各阶段历史观教育的内容过多重复的状况。“在美国,小学讲授历史故事和伟人轶事,中学学习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大学则以美国历史为必修课,偏重对美国历史的理论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历史观教育上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及新疆区情从总体上规划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布局。

2)改革高考制度,落实全面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学时代就是青少年积累知识的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打破文理分科的界限,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奠定基础。

3.2 改进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理念

1)充分发挥医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转变大学生“学”的观念,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摒弃“唯师是从”的习惯,让学生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2)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学中,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搞好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讨式学习,而不满足被动接受历史结论,提倡百家争鸣,殊途同归。

3)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现代化水平,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3 编一套适合新疆历史观教育的教材

历史观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工程,根据不同对象,根据教学规律,编写一套适合大中小学生及终身教育的教材。

3.4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

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扎实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有正确理论素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育于历史知识教学中。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6

徐震雷,男,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市,现任中国性学会秘书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执业医师(心理咨询),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专业方向是健康心理和性心理。1987年本科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毕业后留校从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和临床工作至今。

“在青少年青春期来临之前,教会他们性的知识”,这是周总理的嘱托。从那时起,作为中国性教育工作者,我们开展了当代的性教育,开展了以性知识教育为主的性教育。

性教育应在不同的时期适应不同的要求去积极推进。当青春期的问题困扰时,我们开展了青春期教育;当艾滋病来临时,我们开展了艾滋病预防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当少女怀孕人流等问题出现时,我们开展了生殖健康教育;当觉得青少年没有能力应对恋爱与性时,我们开展了生活技能教育;当觉得性是一种爱时,我们开展了爱的教育;当认识到性教育应当是一种青少年主动接受教育的过程时,我们开展了知情选择教育。我们还进行过性权利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格教育及生命教育等。

纵观整个性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国的性教育工作者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一段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历史,一段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一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历史,一段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历史。

历史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静下心来思索的阶段,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一个需要整合的阶段,一个需要指导思想的阶段,一个开始进行理论架构的阶段。

性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性,也包括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性。性不仅指的是与性有关的生理、心理、行为,也包括性别、性别角色、性别范式。

性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全面的性教育包括性的解剖、生理、心理、疾病预防、避孕、文化、道德、法律等知识教育,包括对性与爱的认识、性别角色、亲密关系、家庭、两性关系、两性交往等观念与技能的教育,包括认识自己、决定能力、责任、义务、权利等知情选择的教育。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7

【关键词】乡土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教育;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76-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着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药文化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每一寸乡土。乡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之中,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1中医药高专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

中医药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当地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中医药人才[1]。中医药高专院校的多数学生从故乡来,学成后又回到故乡去反哺于故乡。所以,中医药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愿意到基层去,能为本土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乡土中医药人才”,简称“下得去、用得上的中医人才”。

2中医药高专应加强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

在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影响下,加上学制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交叉教学,生源素质较差等原因,中医药高专院校很少注重给学生喂养优秀传统文化的食粮,易使当代青少年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就业就是一切”指挥棒的指挥下,有些中医药院校更是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2]。

医学是对生命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实践活动,医学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3],脱离人文关怀谈医学,学生就会成为医学匠人。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中医,也就学不好中医。乡土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4]。乡土文化的地域范围放大到全中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学习乡土文化入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论课时有多么紧张,不论技能是多么的重要,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对中医药高专来说是必需的。

3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途径

乡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乡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教学之始终,分阶段实施是一条有效途径。由于中医药高专教育学制短、课时紧张,乡土文化教育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安排,可通过开设课程,组建兴趣小组,建立专题网站进行辅导,举办学术讲座、文化节和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实现。如我校在中医药类各专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三峡文化与三峡中医药》这门课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中,前4个学期均开设,每学期32学时,教师和教学时间不固定,灵活安排,重在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3.1入学教育普及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乡情教育,强化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每个学生对家乡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但由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多数是零碎的片断,不够系统全面;多数是直观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学校结合军事训练的理论教学时间,用4―6个学时向学生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我校地处长江三峡库区,学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讲长江文化、三峡文化、讲三峡库区沿线城市未来的发展,顿时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对家乡产生了自豪感、认同感。

(2)开展本地中医药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医之情。中医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地方乡土文化中富含中医药文化。学校通过系统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学时开展1次本地中医药历史与来来的讲座,安排1―2次参观,如参观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中药园、中医药专业实训室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医药类专业新生参观校内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实训中心、中医文化陈列馆、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并讲解长江三峡地区中医历史文化,学生一开始便对中医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2深入探究乡土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以典型乡土文化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对本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知名人物、文化古迹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如以“长江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等三峡考古发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秘密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等。又如处于长江边,以“水文化”为切入点,从“大禹治水”、《易经》论水、五行之水、人体之水、自然之水等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去思考中医、去理解中医。

(2)扎实开展乡土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中医药高专院校要发挥学校人力、物力优势,对本地区中医药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老中医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如我校从2005年开展《三峡地区中医历史文化发掘与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形成三峡地区中医历史文化发展概论、老中医学术经验集成等成果,2009年获得了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校利用这些成果开发了《三峡中医药》校本特色教材开展教学,并邀请三峡有名的中医药专家到校开展学术讲座,一方面通过介绍名老中医高尚的医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修身养性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通过传授医家的学术经验,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苏绪林.浅论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J].卫生职业教育,2007,2(23):13.

[2] 仪垂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N].光明日报,2006-11-07(6).

[3] 张宗明.高等中医教育应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06.

[4] 王宁.乡土文化在南阳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0):117.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篇8

有些学科虽然不是哲学,但这些学科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实践和自由讨论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如我国植物生理学工作者在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群体概念引进植物生理学的领域,探讨了农作物生长中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形成了农业生产中的“群体”概念,这个成果对我们领会和理解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很有意义的。又如我国医学界在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旧的治疗方法,以及在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中,把主观能动性引入治疗学,提出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具体有效的医疗措施相结合的思想,这又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医学来理解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了解旧唯物主义(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医学上的影响。正如列宁曾经指出过的,各门科学的历史、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历史以及心理学、感觉器官的生理学等等,都“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哲学笔记”第328页)。当然,党并不要求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同志都成为各门科学史的专家,也不要求他们成为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但也不是仅仅要求他们能够背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而是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他们大体上了解人类认识的历史,大体了解上述这些知识领域。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有助于我们获得这些知识。

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讲的真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我们增长知识,即我们的知识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以至由错误到正确的规律,也就是我们的认识逐步接近和达到客观真理的规律。

我们要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作斗争,就必须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学习一点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东西,只学习正面的正确的东西,而不学习一点反面的错误的东西,那就没有比较,就会使我们思想简单化,从而不能更好地战胜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例如,我们要批判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就不能简单地说他否认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而要了解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他的社会历史观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宣扬所谓普遍的“人类的本性”、“人类之爱”,而这种观点是从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来的,他把人看作是生物学上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不是从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只有把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我们才能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贴标签式地把他批判倒,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思想。而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一些费尔巴哈的主要著作。所以,我们要真正掌握正确的东西。用正确的东西去批评错误的东西,并且把它批评倒,就必须接触错误的东西,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能犯错误,跟着错误的东西跑,但只要我们听党的话,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宣布某种学说、思想是错误的,这此较容易,但要找出这种学说、思想为什么是错误的,它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过去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理解得比较简单,一说到唯心主义就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一说到形而上学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发展,但仅仅到此为止,再深一步就不知道了。这样认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基本思想当然是对的,不过这只是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的共同点,即它的共性,但各派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毕竟不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唯心主义者在这个地方失足,有的则在那个地方失足,这就要求我们去熟悉唯心主义的各个派别,找出这些派别是在什么地方失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驳倒它,并从中吸取理论思维的教训,使我们自己不犯这样的错误。我觉得,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认真读一点唯心主义的书,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好处,这可以防止思想简单化,提高对于错误东西的识别能力。

上一篇: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