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4:14

病理学教学

病理学教学篇1

    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自己编写英文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7];以章节为单位将教材分解,每位教师负责制作所分配授课章节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该章节的教案、讲稿,编写英文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这样可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充足的精力进行较少内容的准备。写英文讲稿时查阅大量英语原版专着,同时将经典的病例讨论翻译成英文,通过对临床知识的联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

    印度教学条件有限,普遍缺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例如在印度学习病理学,几乎所有的切片都要求绘图,学生几乎天天要去实验室。而且印度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留学生们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改革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8]。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讲解,并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9]。而现代教学强调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显得尤为重要。病理学作为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既要综合基础理论,又要联系临床知识。而且病理学各个章节间相互都存在着承上启下的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一味的讲解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而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教学,学生则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问式教学还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就可以直接转到下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则会做详细讲解。这种方法在实验课中尤为适用,先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病理改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然后再系统讲解。尤其使用2个貌似相同的标本为例,要求留学生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并陈述依据时,他们也像中国学生一样,争先恐后地回答,正确的一方欢呼雀跃。留学生纪律性差,如果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会中途退堂。全英语教学中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比较生僻的专业词汇。教学中尽量将相关内容和临床病例相结合,留学生课堂思维较活跃,习惯于和教师有积极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开始上课时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讨论复习前次课的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快下课时,针对下次课的内容留些与本次课有延续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0]。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

病理学教学篇2

病理学专业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不仅需要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为其学习基础,同时又为,病床医学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病理学内容比较繁杂、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医学生,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出几点行之有效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 加强高素质病理学教师队伍

病理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有基础理论又有临床知识,病理学教师扎实的各科医学知识以及精湛的讲授技巧,才能在授课中,使学生感到内容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自然而然地对病理课产生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外,平时还要不断学习,青年教师应向资深教师请教。授课之前旁听相应章节理论课,然后认真备课。教研组内要相互学习,互相探讨教学经验和教学进度。取长补短,广泛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更新知识。

2 开展多型式病理学教学

对于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反映知识结构的层次,尽量使讲授内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并适时适量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信息含量更高,并且多媒体教学能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病理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逼真、直观,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

对于实验课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观察病理大体标本,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大体标本或切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异常和病变进行描述与诊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指导某个特殊的病理变化或特殊的病理细胞形态等。

3 加强临床病例联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增加临床病理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选择与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关的病例。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病例,根据问题先做出回答,才能在讨论课上热烈讨论,使学生在恬跃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病例讨论时,可以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学生对讨论过的内容记得牢,并且有助于提高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教师要放下面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开始时有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胆怯而羞于提问。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的解答要耐心明确,逐渐地同学们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师生的双边互动也越来越融洽,师生双边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合临床,开展病理学临床教学,临床教学可以提前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深入临床,教师可以一边取材一边讲解,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并作好记录,提示同学们肉眼重点观察病变组织的部位、大小、颜色、质地以及与正常组织的区别,再结合送检单上的病例临床资料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内容丰富的,临床教学,不仅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病理学知识的热情,临床教学使学生在学基础医学阶段就接触到丰富的临床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临床医学专业兴趣,使他们提前增加了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全科医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4 加强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习病理学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只有掌握正常机体的解剖学,组织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领会病变器官的解剖及组织的异常变化,只有运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异常变化的发生机制,病理学又是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教师应该运用病理学知识为医学生阐述临床疾病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过程和结局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5 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人体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在正常状态下,各局部互相联系。协调活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有些病变出现于某局部,但它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往往是全身性的,相反某些疾病是全身性,它的主要病变又常表现于某局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使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教学篇3

关键词 病理学 改革 教学 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06-02

随着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模式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结果。医学教育的改革自然也势在必行。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能否学好病理学,近则直接影响学生后期临床课的学习效果远则影响到将来的临床工作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组教学内容,适应专业需求

改变基础医学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对教学内容加以重组。删减与其它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增加一些前沿病理研究动态、最新的病理学科研成果和病理生理学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等。如,病理解剖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 、 基本机制及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而各论阐述的是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后期专业课结合,临床专业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病理变化决定临床表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手段;护理专业则开设有外科护理 、儿科护理 、内科护理等课程,病理生理学内容侧重的是病理变化与生命指征的关系,根据对生命指征变化的了解和熟练掌握,做出恰当的护理措施,达到更好地服务患者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病理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复杂、各种病变形态描述繁多、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特点。传统的讲授法和板书已明显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高科技的结合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目前仍是普通大专院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积极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由发病机制推出病理变化,最终用病理变化去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互动教学,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要灵活运用问题提出的方式,然后方能以问题为基础顺利展开教学过程。比如通过导入式提问导入新课,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独立的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发言能力;小组讨论则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彼此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各组辩论时,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会随着辩论的节奏活跃起来,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授课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辅导,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逐步分析,对比学生的分析结果加以评价,同时确定下一步研究分析的方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保证让其不至偏离正常轨道过远。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系统可以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等为一体,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变静态画面为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我们能够形象直观并且生动有趣地表现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先是让学生观看渗出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让学生对渗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入问题讲解渗出的概念。提出问题:血液中的物质渗出的机制是什么?白细胞的渗出过程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逼真的动画效果与视觉效果的结合,配合教师的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记忆深刻。

(四)病例教学法

在病例讨论课前,由教师精选出一些典型、实用的临床病例,并要求同学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和学习,不但加深了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数字切片系统的推出及应用

数字切片(Digital slides)又称虚拟切片(Virtual slides),是指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把传统玻璃切片进行高精度、无缝拼接,生成全视野的数字切片,生成的数字切片可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不同倍率观察(如10祝?0祝?40祝?00椎龋⒖稍谝欢ǚ段冢?一X)进行无级倍率连续浏览[3]。它没有传统玻璃切片易碎不易永久保存的缺点,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切片可以帮助我们动态观察各种病变的发展过程,直观的演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变化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数字切片还能完成由低倍到高倍、由整体到局部的连续观察,有利于学生掌握局部和整体的位置关系。

三、改进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课考核方法

(一)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时增加正常对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对以往教学切片的制作进行了改革,即

在普通病理切片上加贴相关组织的正常组织切片制成复合切片。针对我们的现状,学生在观察大体标本时 ,如能同样增加与正常组织、 器官的比较,在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时 ,增加与正常组织切片的对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直观并迅速的找到病变部位,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强化了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Motie显微形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

这种新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对学生观察的病理变化实施同步观察,学生也可以通过配套的语音装置向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发现或遇到的问题,教师均能及时给予解答或解决,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综合性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复制一些疾病模型,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医院提供的临床标本,开展综合性实验,除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崭新的标本更直观更精确的掌握人体脏器的病理变化,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病理实验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是通过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较低的不良后果。合理的病理学考核应该包括理论考试加实验考核。而实验考核又可分为大体标本的观察、病理切片的诊断以及难度适宜的病例讨论等组成部分。只有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测评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要做到这样,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我们要多向资深教师请教以吸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时刻关注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必要的进修等。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先进的思想、端正的教学态度、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宁淑玲.病理教学中病例教学法[J].中等医学教育,2001,(19).

[3]危晓莉,姚根有,周韧等.数字切片库联合数码互动改革病理学考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9).

病理学教学篇4

医学

【关键词】病理  教学  方法

医学

        病理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仅在整个医学和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一门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为人类认识疾病、防治疾病开辟了新的前景。因此,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病理学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向前,这种发展对病理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医学

        1  教师注重自身素质

        1.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使课堂教学淋漓尽致   教师应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实验技能,同时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在当今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还应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一个新档次,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完整性。当一位病理学教师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的临床知识,多彩的社会知识,在授课中会胸有成竹,应用自如,信手拈来,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神圣的崇拜之情,也是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1.2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对于病理学这门涉及相关知识较广的学科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培养,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炼性及艺术性,而机械地将书面上的语言搬到课堂上,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心生厌烦,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病理教学中,将病理学中一些枯燥无味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准确的描述,严密的逻辑推理,巧妙、灵活、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课堂生动活泼,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血栓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把血流速度的缓慢比作一个水流缓慢的水渠,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就容易血栓形成。在讲炎症时,可以把细胞渗出过程比作穿过铁栅栏围墙的小孩,白血细胞穿过血管壁时作变形运动。 2  尊重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尊重每一位学生,使课堂教学平等互助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学生全方位情况的眼睛,留心学生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学生主动性会大大削弱,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通过这种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1重视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的观察,力求融会贯通,使学到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步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

        3.2重视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充实,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善于总结和改进实验方法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梁振君 韩清.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病理学教学篇5

关键词:病例;病理学;教学质量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用于讨论的临床病例主要有两种:一是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临床出院病历、临床尸解病例及临床外检的病案等;二是医学文献的个案报道、临床病理讨论、病案集等。应对收集到的病例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整理并分类,将其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用于教学。

病例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引导预习针对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常有不知从何下手、应着重于哪些内容、预习的广度与深度应如何把握等问题,笔者在讲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一次课布置预习内容的同时,将典型病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能通过病例引导预习新课内容。例如:患儿,男性,7岁。因眼睑浮肿、尿少3天入院。10天前在外玩耍时,右膝关节皮肤严重擦伤,2天后局部皮肤化脓,随进行局部消炎处理,10天后出现上述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0/90mmHg,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2/HP;24小时尿量400ml;尿素氮11.2mmol/L,(正常值<9mmol/L,肌酐192μmol/L<178μmol/L),均高于正常。B超检查:双肾对称增大。遂住院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基本好转,上述症状消失。病例讨论的问题是:(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例的病因能否从病史中找到线索?(3)为何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能否用病理知识解释?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病理生理等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应用课本知识理解、分析病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来学习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病例出来后,即有学生问,什么是管型尿?尿蛋白(+++)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学好病理知识非常有利。

导入新课在讲授某种疾病之初,应用病案作为引入,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当引入的病案有深刻印象或悬念时,便可转入主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某学生20岁,淋雨后突然发病,寒战,体温39.5℃,三天后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被急送入院。然后,切入主题——“肺炎”。

课堂举例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病案,通过启发、讨论、推理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吸收率,使学生所学疾病深刻烙在脑海里,可采用教师口述,边讲病案边教授理论的方法巩固知识。口述病案以教师亲身经历的病例为好,这样可以讲得具体而生动。所举的病案可以是诊断治疗成功的病案,也可以是误诊或死亡的病案。例如,在讲述“肿瘤”的良、恶性区别时,介绍一例因恶性肿瘤误诊而致患者死亡的典型病例,说明区别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若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会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危及生命;而把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又会使病人因受到不适当的治疗而遭受不应有的痛苦、损伤和精神负担。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医疗作风。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过去多为问答题、思考题,近几年来多为选择题,上述方法均可应用,但对不同专业,可根据教学进度选用单个或综合的病例。例如:患者朱××,女性,40岁,已婚,1年前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最近有迅速生长的趋势而来院就诊。外科查:在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触摸到一鹅蛋大小肿快高出皮肤,表面溃破,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乳头凹陷,皮肤呈橘皮样外观,右腋窝淋巴结肿大。病例是妇女乳腺肿块,让学生根据病案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确定还应做哪些检查,并预测其检查结果,作出最后诊断。还应继续追问引起乳房内肿块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答案是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这样能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推理、鉴别,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多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章节,是病理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讨论,巩固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由理论到临床、从临床看理论进行正向和反向思维活动。可取的办法是教师将所选病例打印出来,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病例,并根据病例资料充分准备以便课堂发言讨论。由于课堂讨论人数多,时间紧,因此,必须强调发言质量和重点。课堂讨论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结合的方式,或者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这样,参与发表意见的学生会多一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使学员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力争通过课堂讨论,达到一人发言,大家补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受益的目的。

考核病理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要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其价值,病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型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其中可有完整的病例分析,也可有小的临床病理判断题或选择题,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

病例教学法应用的效果

病案教学法强化了知识的多元性,使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展所学内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式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究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过程、病理生理机制,由此推出它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胆辩论,在不断的争论中使问题明朗、答案清晰,课堂气氛轻松,真正做到积极地学习。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解决问题,还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自我表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反馈调查的结果表明典型病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大多数学生认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和归纳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引导将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相联系。

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又有利于病理学教师自身的成长。病理学教学中病例讨论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体征、结局和并发症都逐一了解,使知识从被动传授变为主动获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临床病例讨论通过实例证明了病理解剖学的重要作用和病理诊断在医学诊断中的权威性,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病理解剖学的认识。在病例讨论中学生对临床和病理资料的了解和应用也有利于学生重视把病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病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病例教学的这几种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融合使用,灵活掌握。要有效地运用病例教学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于说明性或引导性临床病例,最好将有关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制成集图、文、声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而且这种直观的表达手法,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讨论的病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病例。病例内容应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内容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注意保证讨论的质量。

再次,在讨论中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观察、思考、分析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主要病变、死亡原因等,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注意病理学总论知识和各论知识的结合、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结合、病理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

病理学教学篇6

朱雨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病理学作为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适应当前我

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病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提升病理学教学的实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文章从

PBL 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入手,来探究 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 教学法;病理学教学;应用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病理学教学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的

要求,更新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众多教学方

法中,本人认为 PBL 教学法最适合病理学教学,PBL 教学法不仅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病理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PBL 教学法概述

PBL 教学法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著名的神

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首创,被应用于多所医学院校,并

取得了一定成果。PBL 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学生

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并且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

性思维的培养。PBL 教学法一经问世,就被许多医学院校所采用,

不仅仅是因为其实全新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该教学法可以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有效提升

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PBL 教学法的优势

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

要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传统教学模

式相比,PBL 教学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PBL 教学法符合病理学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都是“灌输式”、“填鸭

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教学模式呆板,不利于病理学的教学。PBL 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

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

进行点播指导。教学双方地位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了病理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PBL 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PBL 教学法通过带着问题进行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病理学

是一门专业基础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病理学教育教学

莫三句话往往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相脱节,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

学的病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PBL

教学法使学生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角色发生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

主动学习,能够很好的将病理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三、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学生们眼看得多、耳听得多,主动提问得少;

教师们灌输得多,启发得少。PBL 的精髓在于以问题为中心,以

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思维。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根

据每章节教学的内容,教师精选一个较典型的病历,按层次提问

法询问学生。教师将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要求每位学生针对问题

去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掌握基本理论和最新进展,在下次课堂

教学中安排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将各自查到的信息与大家共享,

并经过讨论互相补充,最终使每个问题得到圆满解答。

每次讨论会均由学习委员担任主持人,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轮

换推荐一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可补充回答。教师的作

用是引导大家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如何思考问题、查找文献,并

观察和记录各位学生的表现,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疑难问题进

行解答,与学生答成共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要点与方法,认

可学生在该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反应,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和要求。

四、病理学教学中运用 PBL 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有较为充分的教学准备

PBL 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教师在准备向学生传授新

知识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抛给学生的和本节课教学相关的一些列

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病理学教育教学工

作者还要对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如学生的知识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病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采用先用多媒体

进行授课,将新知识的主干内容传授给学生,然后抛出准备好的

相关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

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学相长。因为一个疾病

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涉及解剖、生理、生化、病理、遗传等各个

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与该疾病有关的基础知识

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选出典型的病例,设计出合理的思考

题,准确应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讨论结束后及时进行归纳和

总结,以强化记忆。

(二)注重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病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决定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病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PBL 教学

法的运用比重可以适当的增加,增加的幅度根据实践教学需要来

确定,同时也要考虑施教群体的特征,毕竟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是 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成功运用的

关键。如在案例讨论中,对典型病例,应多提问一些“为什么”、

“怎么办”,督促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牢固性,从而更能使

学生将护理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检验和

巩固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后或实践环节针对教学内容深

入医院病房,直接接触同类病患者进行见习,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病史采集、评估、书写护理病历,制定、实施护理计划,最后作

总结、评价,以实际应用考核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

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将 PBL 教学法运用到病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分析病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

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

到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起胜.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 PBL 教学法应用的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2).

[2]苏金玲,姜希娟,李广斌,马东明,郭茂娟,卢斌,范英

昌.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

病理学教学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病理学教学

“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所研拟出,是当前管理学界、政府部门乃至于企业和大学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个案教学是对问题或情景的书面描述。个案教学不象其它形式的故事或叙述,并不包括分析或结论,而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故事的事实。个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参与者起到决断人的作用,让他们把次要的事实与相关的事实区分开来。在几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当中确定最重要的一种,以形成策略与政策建议。这种方法使参与者有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改进严密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大多数案例描述真实的情景。有些例子,数据是人为的,有时案例也可能是虚构的。我们并不要求案例是全面的或是包揽无遗的。大多数案例是在复杂环境中的特殊情况的反映。

个案教学的重点是做重要决断的主角。在实际生活中所展示的信息只是主角能够在现实情境中获得的,个案正是以此为依据。这样,在现实中重要的信息通常是找不到的或者找到也是不完整的,因为案例教学描述现实,它可能是令人沮丧的,真正的生活是模糊,案例反映那种现实。一个恰当的答案或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很少一目了然的。尽管个案教学法主要用于发展和改进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但是它的用处不止局限于这个领域,比如,个案教学法也用于教学医学诊断,教师的课堂技能,律师的法律决断。不管什么时候做决断必须主要基于技巧的分析、选择和说服,这时,这种教育方法才是有用的。个案教学法使参与者积极参与到以下过程中:第一,事实的分析和案例本身的细节;第二,策略的选择;第三,在小组讨论和课前就所选策略的精细分析和辩解。个案教学法并不提供一套解决方案,改进学生提出合理提问的能力和基于对那些问题的答案做出决定的能力。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性学科,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在医疗活动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突出,且病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临床课和将来病理医学事业上的发展。另外,病理学的建立又是以病理尸体解剖检查为基础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为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精选和编写典型的临床和尸检病例是实施病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选择的病例,应该表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如有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尸检病例,可以在课前安排尸检实教,通过尸检学生对病变的形态特征,有非常直观的印象,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可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记忆。开展课前的小组讨论,对于学生建立自信和掌握教材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增强了病例教学的效果。

另外,在课堂中增加了联系临床实际的应用性内容,将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个案教学法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病例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在授课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成为病例导入法。如讲“炎症”时,以常见病和多发病疖子为例,提出以下问题:疖子局部组织会发生什么的变化?为何会出现红、肿、热、痛?又如讲“栓赛”时问同学,病人住院治疗,需要注射药物时,护理人员为什么在注射时一定要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等等。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把所讲的相关内容与导入的病例的图片及大体标本展现给学生,我们把它称为病例展示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肿瘤”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生长在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颜色、形状、数目、大小的肿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欲望。最后,授完一堂课后给学生举几个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对病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主要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对该内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由此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案例的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对肾小球肾炎疾病的全面理解。

病理学教学篇8

关键词 目标教学 病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8

Abstract With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 to the do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nd 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knowledge become the total number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employment of the important way. How to apply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which has become a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in teaching need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pathology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arget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pathology.

Key words target teaching; pathology; application

0 前言

病理学是一门以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等为研究内容的基础医学科学。①随着医学理念与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较差。如何对当前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病理学水平成为当期众多医学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重点。

1 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医学院的教师为应对当前的教学要求也纷纷转变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式由课堂导入、教学目标展示、教学讲解、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组成。②对于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的病理学而言,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能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病理学教学,学生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标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2 在老师教学中应用价值

目标教学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外,对于老师而言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明确教学目标能帮助老师在教学时拥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保证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此外,目标教学要求老师要对课堂拥有良好的掌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观察学生的达标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老师的自身发展。对于学生病理学学习与老师病理学教学而言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目标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开展目标教学时要遵循目标中心、“教、学、练’为主、理论结合临床,反馈矫正及优化原则5个基本的应用原则。其中目标中心原则要求老师以教学目标为每节课时的中点开展教学,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标准,力求每节课堂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练”为主原则,即“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要求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加强学生的练习。理论结合临床原则通常应用在老师精讲、评价,学生议论等课堂环节,将教材内容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反馈矫正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矫正,帮助学生实现当堂的教学目标。③

3 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确定目标,进行课前备课

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要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前的备案。如以《血栓的形成》为例,根据教学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掌握血栓形成的机制、分类及诊断标准”。根据该目标开展备课,确定讲解“血栓形成机制”内容时所用的教学手段,如PPT展示,案例解析等,规定每个内容所占用的时间;确定哪些目标可由学生自行完成,如指导学生自学“血栓形成机制”;确定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目标,如“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等。此外,在目标的确定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确定小目标与大目标,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完成小目标,而学生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可完成大目标。④如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及掌握“血栓形成的机制”等基础的知识,而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可完成“掌握血栓形成预防及治疗方式”等额外的教学目标。

3.2 结合临床案例,开展情景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老师可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老师在讲解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时,可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实际生活中,住院患者为了补充营养,家属经常给患者熬鸡汤的事件比比皆是。因此老师可以“为了给患者补充营养,一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家属给其煮了一锅鸡汤,患者喝了之后却出现昏迷的情况,经抢救后无效死亡”事例进行教学。讲述案例之后,将学生提出“为什么患者在喝了鸡汤后会出现昏迷”“是不是每种类型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以鸡汤为食”“肝硬化患者哪种饮食方案最为合适”,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联系知识积累及肝硬化患者的特点进行思考,可采用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并举手回答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老师进行总结。通过结合实际开展教学的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容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⑤⑥

3.3 示范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拥有扎实的操作能力尤为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细胞老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以学生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老师可对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每一个阶段每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醒学生相关的注意事项。示范结束后,后学生按照老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操作,观察细胞老化的情况并填写相关的研究报告。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发现学生操作错误技术进行纠正,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3.4 开展小组学习,增强学生协作能力

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对其临床尤为重要。在学生学习以及今后走向就业岗位之后,学生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合作也是目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如以“肝硬化患者喝鸡汤后昏迷的原因”为小组学习的内容,学生可进行分组探究,组内成员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氨中毒”等,并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如组内成员有不同的猜想则进行不同的实验,将实验任务分配至每个小组成员,最后总结各个猜想的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的答案,并由组内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说明本组的研究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5 丰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达标

目标教学课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如讲授法、推理法、启示法、自学法及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根据病理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达标。如针对教学中的基础内容相对较多的课时,可采用讲授法或自学法,提高教学进度。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自学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针对于教材中的结论性内容,可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如在《风湿病的发病原因》的结论总结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推理。老师可适当给学生一些证据,学生根据所得证据从而推断出“风湿病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这一结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针对于其它章节关系紧密的教材内容,可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肿瘤》的学习中,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容较多,可启发学生以肿瘤的两大特征为学习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其它相关章节的学习。实践法是理论课与学习课都适用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可举出典型案例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能力。而学习课则可通过观察幻灯片、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⑦

3.6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达标

转变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评定内容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学习小组评价3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达标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学生自评内容为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而老师的评价内容为学生所定下的理论及操作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小组评价内容则为学生在完成小组学习目标过程中的参与性。将学生对目标的达标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参考项,有利于完善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达标。

4 结语

当前的教学理念“以能力为准”,因此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即将成为一线医疗战线的人员,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病理学基础,还要拥有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目标教学以学生病理学基础与操作技能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一线医学领域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注释

① 王燕嬉.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09-610.

② 姜玉荣,苏云,刘玉平.目标教学在产科带教护生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3.6(S2):83.

③ 宋斌.高职卫生学院目标教学实施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138):271.

④ 黄雪辉,刘品乾,全晓国,等.目标教学在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3.26(2):133-134.

⑤ Wang Y,Zhu XL,Peeroo MW,et a1.Pelvic solitary plasmacytoma: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Korean J RadiOL,2015.16(1):146-53.

⑥ 邱敏智,王利平,邝惠冰.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7):294.

上一篇:遥感技术在地震中的应用范文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