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3:12

病理学

病理学范文第1篇

《中华病理学杂志》(CN:11-2151/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病理学杂志》以广大病理医师、基础医学工作者和各临床科室医师为服务对象,报道病理学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病理诊断经验,反映我国病理学乃至医学领域中的重大进展。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综述、讲座、技术交流、新技术与病理诊断、学术动态、临床病理讨论、读片讨论、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等,反映了我国病理学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欢迎广大学者投稿和购阅。

病理学范文第2篇

《诊断病理学杂志》(CN:11-388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病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 学习困难 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大部分优质生源就读普通高中,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医学类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医学相关知识很少,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病理课程的设置多在一年级下学期,该门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有解剖、生理、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等,还有与普通课程也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等。由于涉及课程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弄清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主要原因,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作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如果只注重教而不重视学,学生不想学,不用心学,则再好的老师,再妙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教师唱“独角戏”,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1解决思想顾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明确学习目的。

受社会观念的影响,中专毕业生就业成了新的难题。他们认为即使学得再好,能力再强,中专文凭还是太低,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要求。因此大部分中专生一入学就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荒废学业,不求上进,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认为顺利就业靠的是父母、亲友,学习成绩好坏并无大碍。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当前,虽然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但社会还是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而且劳动者的需要量远大于有丰富知识的科研人员。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掌握好专业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即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只能是“滥竽充数”,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特别是他们大都将成为工作在医疗战线最前沿的护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微小的失误都可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如果在学校中没有学会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不懂得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那么他们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就可能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深重的伤害。当他们知道学有所用,学习自然就有信心,就会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习,明白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样他们对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就会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认真学习。

1.2摆清基础与临床的关系,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教学上花精力,还要在入门教学上下苦功,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学科。

笔者曾经在学生中调查过,大约90%的学生都有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如果他们喜欢某学科老师,就很乐意上这门课,听课时特别认真,该课程就学得好。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给学生建立好第一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集团效应或首因效应。因此病理学科的入门教学笔者从不马虎。

第一堂课上绪论时,笔者会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影响、应用。如讲述发生发展时指出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现代医学,而且在古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像宋慈《洗冤集录》中的法医诊断,还有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狄仁杰断案等情节多从尸体解剖入手,这些都与病理知识有关。现在病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它为医学诊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肿瘤病人越来越多,良恶性肿瘤的确诊对病人及医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离不开病理知识。每次手术切除的标本都必须送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诊良恶性肿瘤。接着带领学生参观大体标本陈列室。形态各异的标本吸引着学生充满好奇、疑惑及探询的目光。[2]通过一件件他们很熟悉的身边事物,把每位学生都带入境界,使他们不再觉得这门课那么陌生,感到病理是发生在身边随时可以碰到的,在今后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无形之中就把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达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

1.3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多沟通。

在学生中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平时还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具体困难,并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有些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其他一切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不然,笔者在平时课间或课外时间都会与学生交流一些关于他们对学习、生活、就业、理想等方面的想法和看法,并对他们的一些困惑或误区作出指导和帮助,渐渐地,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学生与老师沟通多了,思想贴近了,上课就能认真听讲。

2.从教师自身入手,变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方法拘泥不变,就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非传道授业的老师。因此,病理老师还应依据课程特点在教学方面有所改进,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教学生掌握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课程中重、难、疑点明确直观,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确定可行的教学方法。因为老生的经验之谈造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难学学不好,产生畏惧心理,所以上课之前,首先要消除他们的顾虑,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要以重点为主,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内容少而精学起来就不难。

每堂课分两部分内容进行讲述,第一部分是教学重点,在课上要特别点出,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记号并且记住。第二部分是难点疑点,多在讲课前提出,启发学生思考。讲课时以重点为中心围绕疑点、难点展开,必要时分组讨论提问,最后老师给予纠正、总结、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学而不会。

2.2“温故知新”,进行新旧知识联系教学,课堂上运用恰当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加上大部分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生理、解剖、组胚知识没有学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习。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医学课程,它不是独立学科,每门课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病理生理学就是以生理知识作基础。有些学生学完生理课之后就忘了,这就给病理生理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病理生理课,笔者多采取边复习边讲新课的方式教学。

每堂课结束,布置学生课后复习与下堂课有联系的生理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上《生理学》课本,当讲到相关的生理知识时,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复习,然后提问。如讲病生缺氧这章时,布置学生课后复习生理学呼吸章节内容,课堂上让他们再看看复习过的内容之后提出问题:呼吸的全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紧接着提问部分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其过程主要为:

复习了呼吸有关内容后,马上转入正题,呼吸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机体发生缺氧。第一环节是与外呼吸有关,而外呼吸的结果是使大气中的氧可以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若外呼吸功能障碍则会造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这种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外呼吸顺利进行需要“原料”和”机器”,原料主要是空气,机器部分涉及呼吸肌、呼吸道、肺、胸廓等方面。因此低张性缺氧的病因包括两方面:①与“原料”有关多为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造成;②与“机器”故障有关它可导致外呼吸功能障碍,其中通气障碍主要由呼吸道、胸廓、呼吸肌病变引起,换气障碍主要由肺病变引起。第二环节为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此过程可以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比做一辆辆汽车。他们把氧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所以“汽车”的好坏和路途是否通畅决定了氧能否到达组织细胞。从这两方面着手分为:①血液性缺氧,病因是血红蛋白减少或变性好比“汽车”太少或出故障不能承担有效的运输能力;②循环性缺氧病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可看做道路堵塞不畅,或太狭窄或其他有关路径问题使能通过的“汽车”即血液减少。第三环节与内呼吸有关指的是组织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如果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氧化营养物质,即组织用氧障碍,其结果造成机体能量生成不足,与前两环节因氧摄入不足无法对营养物质进行充分有氧氧化导致能量生成不足,则其最终结果是一致的。这种称为组织性缺氧。凡能造成组织氧化过程障碍的如组织中毒、维生素缺乏、细胞损伤均属此类。

通过复习生理学呼吸的内容,把缺氧各个类型与之对应起来学习,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记忆,免去死记硬背。而且复习了生理学已学过的知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以往对病理这门课,很多学生反映内容多,繁杂难懂,背了又忘,通过理解记忆,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容易多了。因为课时有限,教师给学生复习旧内容时必须把握好时间,分清主次,以上新课为重点。此外,课程前后内容也可结合复习,如各论讲述肝炎、肺炎、肾小球肾炎时可以在学新课前复论炎症内容,这样前后结合学习,既巩固旧知识,又学到新知识,避免遗忘。

2.3依据病理学学科特点应用形象直观教学手法,配合临床病例讨论教学。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病理侧重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不仅名称多概念多,而且抽象难懂,采用直观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讲课时应用大体标本挂图多媒体动态图形指导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病理切片。[3]讲解各种器官的大体形态改变,及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再尽量配合实物标本。如学到肝硬化时把正常和病变的肝脏大体标本同时展示比较教学,讲槟榔肝时拿中药槟榔和槟榔肝标本进行参照教学。各论中各种病变类型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达到直观鲜明的效果。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对一些病变的发展过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复杂抽象内容简单化。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血栓形成过程,以及栓塞中各种栓子的运行途径。[4]动画模拟炎症渗出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出凝血过程、休克过程机体变化等。特别是病生的教学应用多媒体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病理作为医学基础学科所接触的多是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无味,造成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理论课尽可能结合病例,采用病例讨论教学,以临床具体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活跃课堂气氛。

2.4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观察。[5]实验课除观察大体标本及切片外,尽可能开展培养动手能力方面的实验。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每位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为以后的药理实验做准备,步骤上增添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项目,要求每位同学先练习静脉注射直到都熟练掌握了,再进行空气注射,最后作解剖。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变化,实验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临床,教师布置课后思考题:静脉输液时大量空气进入人体会导致什么后果?要求他们用所学知识给予解答。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学会动物捉拿法、仪器设备使用法,还学会怎样观察,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现象。这为今后的临床课乃至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培养了观察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习兴趣。

3.教学互动。

教与学是互动的,如果只有教而不检测就不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然后解决问题,追求教学合理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与学都是盲目的,所以课后要及时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方法有很多,如阶段考试、课堂提问等。笔者多用课堂提问,这样每次上课既能复习已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做准备,又能知道学生对所学内容哪方面掌握不够,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之逐渐成熟适应学生,便于接受,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华鹏,高娜.浅谈新形势下中等卫生学校专业课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3-54.

[2]王艳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27.

[3]李长富,杨清成,李定昌,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1-42.

[4]孟桂霞,刘立新,杨黎明,等.专升本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8-19.

病理学范文第4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CN:34-107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主要刊登人体病理学的研究论文,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及国内外学术动态。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技术交流、综述、讲座、病理读片、病例报道等栏目。

病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试改革;病理学;行程性评价

考试改革是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本校病理学教研室进行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改革, 建立新型的分阶段多形式的综合考试模式, 以取代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 改单纯知识考核为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考核。这种综合考试模式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 使教、学双方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为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1.传统考试方式的现状

1. 1 考试内容、方法单一

传统的考试模式使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方式。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有实验课的课程,理论课考试占总成绩的80 % ,实验课成绩占20 %。无实验课的课程则多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单评一次期末考试就能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1] 。一次考试定终身,促使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不能合理地考察学生平时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的指挥棒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取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对于医学生,学业的负担原本已高于其它专业的大学生,为了突击考试,短时间死记硬背或部分学生采用作弊方式,这样往往也能取得好成绩,而那些思维活跃、方法灵活的同学,往往考试的分数并不高。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存在的弊端已经显现,考试的命题注重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主观性自由发挥的试题较少,简单的选择题就可完成试卷的大部分内容,这样的考试充其量是在知识点上与书本更接近,而在检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偏离了科学评价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培养[2] 。

1. 2 现行考试方式的负面效应 医学生面对门门课程结课的一次次性闭卷考试,如兵临城下。教师的严格监考,巡视组的时时出现,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极大,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场合,视同对手,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提下,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如此不协调。从病理生理学应激的角度来看,现今如此多的心理疾病的发生,抑郁症、神经衰弱的高发,心身疾病的出现,不能不说与如此的应试有关。

2. 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考核制度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考试还是“ 指挥棒”,它直接引导着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采用和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考试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3]。为此我们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考核制度,目前考试方法基本方式为多形式分阶段的综合考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2. 1 理论课结束后的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一环, 占总成绩的60%。试题由题库选调,题型以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为主。题量较大,覆盖面广。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考核同学整体掌握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情况。当然,为了拉开层次,另有部分为较高层次的应用性论述题,书本中没有现成论述,得综合分析,尤其要理论联系实际( 临床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才能整体观察同学们的基础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

2. 2 课堂提问, 占总成绩的10%。在备课期间设计了每一章的题目,既有针对重点、难点的题目,更多的是以应用性知识为主,紧密联系医学及生活实际的问题,甚至是病理学专有名词的英语等等。这种形式虽不会针对每一个人但会尽可能覆盖多一些人,在最终统计成绩时针对是否及格、是否优秀的同学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 3 分析病例,写出详细诊断报告, 占总成绩的10%。主要是分析典型病例,通过病例内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理由,必要时给予多个病例,进行综合诊断。实验课中,现将病例发下,同学们自己思考,结合理论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讨论,写出报告。教师介绍报告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格式、技巧,提出要求,报告要内容科学,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层次清晰,用词准确。字数不限,独立完成,不得雷同,课程结束后上交报告。在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实际上就是复结理论内容的过程,并能够理论结合临床,建立临床思维,为将来临床课打下基础。

2. 4 行程性测验评价, 占总成绩的20%。在整个学期至少有3次行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理论、实验、病例讨论,综合考评每阶段的学习情况。由于内容都是刚学完的知识,同学们的知识掌握较好,出题可灵活机动,与临床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的能力。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考试的导向功能,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改革和完善考试的模式,对我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素质培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 行程性评价考核制度在病理学中的特点

3.1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病理课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功能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临床医学在对疾病诊治时,往往必须借助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因此,病理学不仅与基础医学中的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3.2 在思维方式上,在学习基础课时学生面对大量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信息,主要以听教师讲授为主。而临床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病人,疾病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机械地套用书本知识是远远不能解释的。做一个临床医生要有良好的直觉、分析、假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应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内容之后,学会分辨知识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掌握逻辑思维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4]。训练学生尽早完成向临床医师的角色转化,也是病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考试也应配合这一任务。

病理学范文第6篇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发展,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应具备各方面素质,成为综合性医学人才。相关资料表明[1],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65%,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创新精神与科学气质差者占80%,无课外阅读习惯者占90%,这显然不是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把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旧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新观念,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综合技能,培养他们如何进行科学思维及广泛应用知识的能力。然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人格。天津大学宗文举等[2]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的教师“应该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副能够鼓动人心的口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颗热情的心、年青的心,有着温和的性格及强烈的责任心等”。因此,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更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病理学实践课是培养医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笔者采取了以下操作方式。

设计观察指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生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实物标本的观察,只有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懂得形态改变的实质[3]。为了使学生对形态结构获得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学会观察大体标本成为病理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们在医学学习生涯中,病理学是他们接触疾病的第一门课程,之前学习的都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组织解剖结构,再者,我们给同学们呈现的大体标本均经过10%福尔马林液长期浸泡,颜色、质地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一些变化,故而同学们乍一看到这些大体标本,很茫然,不知从何看起。对此,笔者在实践课伊始,即告知学生:经过10%福尔马林液浸泡的标本,较新鲜组织颜色变浅、体积稍小、质地变硬,出血灶则变黑,并制定精确、客观指标,使学生直接按具体的指标去观察。这些指标的设置,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观察思路,消除学生观察标本时无处下手的困惑,降低了观察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采用类比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病理实验课堂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类比式教学法,即把相同或相似的病变标本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点[4]。比如把胃溃疡病和溃疡型胃癌标本同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其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二者相似不相同的变化。经分析得知: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增加,或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导致胃黏膜缺血、坏死,从而形成溃疡,此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由于胃蠕动的方向性,可见溃疡贲门侧较深,幽门侧较浅。又由于溃疡有瘢痕形成,牵拉周围黏膜组织,使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而溃疡型胃癌则因癌组织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此溃疡不规则,比较浅,底部凹凸不平。由于癌组织浸润生长,常破坏血管,故常见癌肿及周围黏膜继发性出血。再比如:把2个鼻息肉的标本展示给同学,一个标本颜色灰白,质地较硬,而另一个标本则色白有光泽,质地稍软,切面见囊状结构。让同学们分析解释同一种病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外观质地?经分析,同学更深切地体会到疾病变化的多样性。二者同为一种疾病,都为增生性炎症,但增生的细胞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经此训练,既让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从机械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今后护理工作不单纯是打针发药,更重要的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及预防工作。鉴于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给学生展示一个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标本,学生们按前述指标观察标本后,提问“肺动脉血栓栓子主要来自于什么部位?”学生回答后,再问“什么情况下,下肢深静脉容易形成血栓?”当学生考虑到下肢静脉炎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形成血栓时,接着又问“临床应怎么预防?”此时引出临床应注意抗凝治疗及尽早鼓励病人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背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及时应用下肢静脉泵或穿弹力袜等,以防止血栓形成。这样,通过步步引导,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制定出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工作的相应护理措施。再如:当同学们观察一个脑出血标本后,问“一轻症脑出血患者,总担忧着脑中的血块取不出来,情绪低落,不积极配合治疗时,应该怎么做?”问题一出,学生们可能很迷惑。这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手臂或下肢不注意碰伤至皮下出血时,皮肤瘀斑的消散情况。此时,学生们就会想起少量流出血管的血液最后可通过溶解吸收而消失。由此学生就可用此知识向患者解释,解除病人忧虑,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用此方式教学,既体现了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注意的是:教师在设问时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病理学范文第7篇

瓜黑星病菌、枯萎病菌和蔓枯病菌的三重PCR检测高永洋 王楠 高观朋 王伟 (343)

水稻白叶枯病菌北方菌株的分子鉴别和致病型分析阙海勇 陈华民 王继春 蒋军喜 吴茂森 何晨阳 (351)

基于抗原表位策略的苹果茎痘病毒抗血清的制备李丽丽 杨洪一 董雅凤 高源 (357)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激活蛋白PeaT1在烟草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及其特性郑建华 杨秀芬 石庆华 曾洪梅 邱德文 (364)

玉米衰老相关蛋白基因ZmSA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张志明 刘丽 王静 赵茂俊 潘光堂 (373)

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宏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及特征分析张祺玲 田雪亮 谭周进 陈国华 谢丙炎 (381)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小麦持久抗病品种N.Strampelli的抗条锈病基因分析和微卫星标记陈洁 胡茂林 张亮 王睿 李强 周祥椿 井金学 (388)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抗瘟性相关防御酶和内源水杨酸的变化张智慧 聂燕芳 何磊 李云锋 王振中 (395)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2008年我国主要麦区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监测杨鹏 张荣 段霞瑜 周益林 (404)

黄瓜根分泌物中的7,8-苯并黄酮及其对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王宏乐 李世东 郭荣君 (411)

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作用研究马志卿 李威 王海鹏 张兴 (419)

研究简报

进境玉米种子携带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与鉴定龚海燕 张永江 张治宇 陈洪俊 高必达 朱水芳 (426)

广东番茄上检测到Tospovirus病毒饶雪琴 刘勇 李媛媛 吴竹妍 (430)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三基因盒(TGB)序列对比分析孙现超 赵文军 青玲 杨水英 (433)

藜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RT-PCR检测陈青 李桂芬 董菁 陈红运 廖富荣 陈洪俊 朱水芳 (438)

湖南柑橘衰退病调查分析及弱毒系筛选李芳 邓子牛 韩健 严佳文 舒广平 戴素明 (442)

阔叶十大功劳炭疽病初报谭海文 黎起秦 叶靖平 袁高庆 林纬 叶云峰 (446)

植物根结线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牛俊海 卜祥霞 薛慧 赵海娟 郭仰东 简恒 (225)

病原学

兰花褐斑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丁翠珍 赵文军 寸东义 陈红运 朱水芳 (235)

毛葡萄穗轴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史国英 胡春锦 罗掉爱 吴宗立 卢盈馨 付岗 黄思良 (242)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构建与鉴定刘铜 刘力行 刘志诚 侯巨梅 高士刚 周斐红 陈捷 (250)

化学合成的几丁寡糖及其结构类似物诱导烟草对黑胫病抗性研究姚艳平 徐同 张勇民 (258)

小麦抗条锈反应中活性氧及细胞质钙离子的作用龙书生 曹远林 康振生 (265)

水稻纹枯病菌PG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陈夕军 王友德 左示敏 童蕴慧 潘学彪 徐敬友 (276)

水稻白叶枯病菌双组分调控系统应答调节子基因gacAxoo的功能鉴定许景升 吴茂森 何晨阳 (282)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激活蛋白PeaT1诱导烟草对TMV的系统抗性张薇 杨秀芬 邱德文 曾洪梅 郭立华 毛建军 (290)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遗传分析王保通 李强 胡茂林 陈洁 井金学 (300)

研究简报

基于营养竞争原理的大豆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郭荣君 李世东 张晶 张旋 穆光远 王忠玉 (307)

苦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英文)袁高庆 熊英 叶云峰 黎起秦 林纬 (315)

来源于沿叶脉褪绿症状桃的PLMVd分离物群体结构分析与序列测定徐文兴 窦瑞木 王国平 洪霓 王振华 (317)

辣椒褐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初探孙俊 刘志恒 黄欣阳 杨红 王玉坤 (322)

不同抗性种质资源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姜雪 翟羽红 鄢洪海 刘志诚 陈捷 (325)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一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OPK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赵培宝 任爱芝 李多川 (329)

甘蔗黄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王勤南 高三基 陈如凯 刘绍谋 金玉峰 (333)

海南省木豆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车海彦 罗大全 符瑞益 吴云锋 (113)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大白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对黑腐病菌入侵的反应蔚丽珍 张鲁刚 贺少轩 惠麦侠 张明科 (122)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徐章逸 王国平 刘亚萍 王彩霞 洪霓 (129)

Ht2背景下玉米对大斑病菌1号小种抗性基因的表达差异研究王会伟 李洪杰 朱振东 武小菲 王晓鸣 (135)

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phlF基因对抗生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产生的影响周宇平 吴小刚 周洪友 何月秋 张力群 (144)

水稻矮缩病毒对3种内源激素含量及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吴建国 王萍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151)

2种单组份双生病毒与异源卫星DNA的互作青玲 牛颜冰 (159)

香蕉相似穿孔线虫Rs—tip-14基因克隆与特征分析邢丽梅 茆振川 肖罗 陈国华 杨宇红 谢丙炎 (165)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几种微生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及机理的初步研究蒋继志 孙琳琳 郭会婧 王海亮 桂春爽 宫卫波 李向彬 (173)

普通野生稻抗源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贺 黄大辉 刘驰 岑贞陆 张月雄 马增风 陈英之 (180)

流行学与生态学

应用ISSR—PCR分析福建水稻纹枯菌的遗传多样性李挺丹 彭世文 王宗华 鲁国东 (186)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万寿菊根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范志宏 郭春绒 王金胜 (195)

解淀粉芽孢杆菌YN-1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鉴定邓建良 刘红彦 刘玉霞 刘新涛 倪云霞 高素霞 李国庆 (202)

研究简报

土壤中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康振辉 黄俊丽 (210)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rDNA—IGS的初步分析王永强 樊荣辉 刘兵 李绍慧 郑大伟 张敬泽 胡东维 (214)

灰枣红点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牛晓科 崔建州 侯晓杰 陈谟林 冉隆贤 (217)

不同硅制剂水培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刘彩云 常志隆 张福锁 周益林 王荔军 段霞瑜 沈慧敏 (222)

小麦条锈菌水源11类群的RAPD分析及SCAR标记的建立郝保军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张勃 康振生 (1)

壶瓶枣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于占晶 侯晓杰 崔建少 冉隆贤 吕小红 (7)

苹果树腐烂病室内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韦洁玲 黄丽丽 郜佐鹏 柯希望 康振生 (14)

4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PCR检测裴光前 董雅凤 张尊平 范旭东 李丽丽 (21)

侵染西瓜的5种病毒ZYMV、WMV、TMV、SqMV和C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检测应用王威麟 张昊 于祥泉 吴云锋 张文波 张春平 (27)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水稻白叶枯病菌鞭毛基体基因fliExoo缺失突变分析傅本重 吴茂森 陈华民 何晨阳 (33)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冯团诚 王健华 刘志昕 (40)

欧洲小麦品种Mega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李洋 袁喜丽 姚强 贺苗苗 井金学 (51)

马铃薯Y病毒HC-Pro、CI、NIb和CP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比较研究刘静 陈雪梅 宋云枝 吴斌 朱常香 温孚江 (57)

马铃薯环腐病生防菌株P1的鉴定、防病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王瑞霞 贺运春 赵廷昌 田宏先 李荫藩 刘飞 (66)

红树内生细菌RS261防治辣椒疫病机理的初步研究柳凤 欧雄常 何红 胡汉桥 关秀琼 (74)

连作年限对番茄根围土壤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与自由生活线虫数量的影响时立波 王振华 吴海燕 刘静 (81)

蝴蝶兰软腐病中一种新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褚晓玲 杨波 (90)

3种甘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张业辉 张振臣 蒋士君 秦艳红 张德胜 乔奇 王永江 (95)

壳寡糖诱导烟草防御酶系活性变化及PR-1a基因表达研究商文静 吴云锋 赵小明 杜昱光 商鸿生 (99)

Clonostachys rosea 67-1液生孢子形成及其抗性研究张保元 孙漫红 张拥华 谢响明 李世东 (103)

2008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宛琼 丁克坚 段霞瑜 周益林 (106)欢迎订阅2009年《植物病理学报》 (10)

欢迎订阅《农药学学报》——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15)

欢迎订阅2009年《植物病理学报》 (29)

欢迎订阅2009年《植物病理学报》 (42)

《草地学报》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51)

欢迎订阅《农药学学报》——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75)

欢迎订阅2009年《植物病理学报》 (99)

《植物病理学报》稿约 (110)

番茄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刘微 刘淑艳 李玉 姜文涛 (11)

利用AFLP分子标记和无毒基因构建小麦白粉菌遗传连锁图谱徐志 梅丽宏 李志英 段霞瑜 周益林 (16)

烟草根黑腐病菌的PCR分子检测赵永强 张成玲 张薇 李璐宁 张广民 (23)

核盘菌中dsRNA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黄娟 李国庆 (30)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大麦Mlo近等基因系与叶枯病菌互作的细胞学研究罗臻 张敬泽 胡东维 (36)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菁菁 李进斌 刘林 李夏 李会芬 何霞红 朱书生 (43)

小麦-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研究王晨芳 黄丽丽 张宏昌 韩青梅 朱琳 冯浩 康振生 (52)

小麦品系ICA56抗条锈病鉴定及其抗性基因SSR标记 蒲宗君 陈国跃 陈华 郑科 魏育明 颜泽洪 杨武云 (61)

小簇麦易位系V912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侯璐 宋晓贺 路亚明 胡茂林 贺苗苗 井金学 王保通 (67)

偃麦草属E染色体组特异SCAR标记对Lr19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研究闫红飞 杨文香 陈云芳 孟庆芳 刘大群 (76)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研究王保通 李高宝 李强 王芳 史亚千 刘倩如 康振生 (82)

侵染云南花魔芋的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分离物的检测及分子鉴定罗延青 丁铭 方琦 董家红 王玲 李永军 张仲凯 (88)

进境豇豆种子携带种传病毒的检测与鉴定陈青 林石明 陈红运 廖富荣 余芳平 陈洪俊 朱水芳 (91)

水稻条纹病毒NS2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受侵染水稻和灰飞虱体内NS2检测熊如意 吴建祥 周益军 周雪平 (95)

香蕉线条病毒ORFⅡ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何云蔚 陈秀 阮小蕾 刘福秀 李华平 (100)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黄世文 王玲 陈惠哲 王全永 锋 (104)

植物寄生线虫分支酸变位酶基因的研究进展黄文坤 彭德良 贺文婷 (113)

西瓜种传镰刀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吴学宏 韩鲁明 陈倩 李怀方 古勤生 (118)

腐烂茎线虫种内不同群体形态及遗传分析黄健 戚龙君 王金成 李红梅 宋绍祎 王宏宝 林茂松 (125)

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张君成 陈志谊 王忠文 廖咏梅 蓝绍明 (132)

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TaAlaAT1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段迎辉 郭军 王淑娟 于秀梅 黄丽丽 康振生 (139)

转基因水稻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启动子缺失体P3的激发子诱导活性李云锋 胡川 曹燕 张智慧 王振中 (147)

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植物安全表达载体的构建丹 王荣 唐丽丽 刘爱新 孔维文 (153)

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致病突变菌株的筛选周惠萍 吴毅歆 辻元人 久保康之 何月秋 (160)

蚕豆萎蔫病毒2号分离物PV131和P158侵染寄主植物的细胞病理比较观察刘成科 李燕宏 王卫兵 洪健 周雪平 (168)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王子斌 左示敏 李刚 陈夕军 陈宗祥 张亚芳 潘学彪 (174)

应用HYSPLIT-4模式分析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王海光 杨小冰 马占鸿 (183)

玉米灰斑病空间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组建及传播距离研究薛腾 李海春 周如军 刘博 傅俊范 (194)

江西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蒋军喜 谢艳 阙海勇 (203)

柑橘类病毒CVd-Ⅲ的检测及鉴定马先锋 李芳 韩健 戴素明 曾柏全 邓子牛 (207)

海南长春花黄化病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车海彦 罗大全 符瑞益 叶莎冰 吴云锋 (212)

一个二粒小麦LRR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牛吉山 常阳 刘瑞 倪永静 (217)

病理学范文第8篇

《植物病理学报》(CN:11-2184/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病理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 R3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 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 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 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4 讨论

随着近年医学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病理学教育日益凸显其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和桥梁的重要地位,而作为病理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病理学实验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的过程,因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理论课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甚至影响学生相应的临床课程的学习,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基本采取的是填鸭式教育,也即讲演法,此法优点明显,教育过程条理清晰,逻辑清楚,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都非常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教师也易于备课,但缺点就在于此法会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10-11],很少甚至不会进行临床思维,其后果将导致理论与实践衔接破裂,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笔者尝试将临床病理学引入到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重点着眼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和培养,并适当介绍本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甚至是包括病理技术制片的相关知识,充分扩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将使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闻科.互动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135-136.

[2] 臧盛兵.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42-44.

[3] 李祖茂,谢贤镛,王亚琴.病理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16-18.

[4] 危晓莉,姚根有,周韧.强化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2:102-103.

[5] 文彬,刘钧,李祖茂.病理学实验指导与考试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9-50.

[6] 张春庆,刘婷,于秀文,等.外科诊断病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52-453.

[7] 刘彤华,李维华,刘鸿瑞,等.诊断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34-835.

[8] 杨景,郭乔楠,卞修武.诊断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3-1084.

[9] 王哲,黄高,张传山,等.网络信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4):297-298.

[10] 林丽雅,谬婉红.病例启发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9):116-117.

[11] 王立.问题导入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内科,2011,6(3):280-282.

病理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病理住院医师;细胞病理学;规范化培训

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细胞学部分,是以组织学为基础,研究组织碎片、细胞群团、单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胞间比邻关系,并探讨组织来源的一门科学[1]。它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或诊断细胞学。它是根据细胞内异常状况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规律,从而提出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依据。对细胞样本的分析通常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对患者构成潜在危险的细胞,比如非典型增生细胞、癌细胞或感染细胞等各具特点,这些细胞的特征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正确识别,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细胞病理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住院医师,丰富拓展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专业素质[2]。我院为广西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承担着全省细胞病理医师的培养及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任务。为提高规培生对细胞病理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规培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提高规培生的学习效果,探索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引入细胞病理学带教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

住院医师规培从实质上来讲,其实是属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培训合格临床医师的模式,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临床规培生有部分是刚毕业的医学生,有部分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有的是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有的是临床各专业轮转到病理科的规培生。大家的水平不同,学习的时间不同,学习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对于每个人的培训内容及时间的安排及带教教师的配备都应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规培时间及教学大纲要求等,制订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

1.1问卷调查,量体裁衣

在规培生刚入科时,制订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历、专业、规培时间、是否从事过临床工作、是否从事过细胞病理检查工作、从事该专业年限或年阅片量,等等。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详细了解规培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据此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其他专业轮转的规培生,其规培时间只有短短2周,制订的规培方案以能够熟练掌握标本的收集、制片及常用的染色方法,熟悉细胞病理报告的工作流程、报告模式及报告的解读为标准。而对于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根据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其规培方案则在其他专业轮转规培生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细胞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染色的原理、液基细胞学的原理及操作等专业技能;完成细胞学检查初筛工作至少2000例;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进展,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而对于从事过临床工作,对细胞学有一定阅片基础的规培生,重在讲授最新的脱落细胞学理念、诊断分级系统及专业新进展,以更新其陈旧理念;加强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脱落细胞学诊断水平。通过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可使规培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知识,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2实行导师制,因人施教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最早在英国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开始实行,其强调要依据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3]。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足够了解其带教规培生的情况,能针对每个规培生的不足及特点给予及时解惑或肯定,规培生也能足够了解教师、信任教师,可以及时请教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可有效提高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4]。我科在选拔细胞病理导师时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及时准确解答规培生的问题,并有良好的带教技巧,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教学,中级以上职称且至少从事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3年以上。

2知识传授阶段化

细胞病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形态学学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的初筛、确诊及普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胞形态学观察,见微知著,对从事细胞学诊断的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规培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细胞病理学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所涉及的系统及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变化大,教师认为难教,规培生也感觉难学。为指导规培生在临床培训的短时间内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尽快掌握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对一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做出诊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对规培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教学,由简及难、循序渐进,夯实基本技能,提高诊断水平。

2.1细胞病理技术的学习

每个规培生在进行细胞病理学规培时,首先要掌握细胞病理技术,包括标本的收集、制备、固定及染色等,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要掌握瑞氏染色及巴氏染色的原理、操作技能及染色效果的评价。带教教师在规培生入科学习的第一天,应详细讲解细胞病理技术的各项工作,规范讲解技术要领,然后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让规培生大胆动手操作,直至他们能够独立、规范地处理各种临床标本,并能制备出优良的细胞涂片,此项培训时间为一周。

2.2细胞的阅片诊断

细胞的形态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再到恶性病变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大,给识别增加了难度。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应给规培生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其对细胞的认识先从正常的细胞形态着手,认识了正常的细胞形态,再到非典型增生细胞形态,再到恶性肿瘤细胞形态,采用逐级递进的对比学习方式,这不仅让规培生学得轻松,还让规培生对自己更有自信,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长短进行了调整,如让规培生先从相对简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女性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学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开始学习,再学习相对较难的针吸细胞学。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3.1手把手标准示范

细胞病理技术大部分内容是标本的接收、标本的制备及标本的染色等。临床脱落细胞标本多样,各类标本送检的要求,如送检的量、送检时间、送检时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同,标本的染色方法不同等,使这部分内容较难学。因此,对于新入科的规培生,带教教师会一边耐心讲解(包括一些操作的原理、技巧及注意事项等),一边手把手标准示范,直至规培生能掌握技术要领,才让规培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旁边“离手不离眼”地监督规培生的操作。这样的带教方式,规培生感觉心里踏实,自信大胆,学习效果更佳。

3.2一对一镜下讲解

对于大部分规培生而言,细胞形态学是枯燥抽象的,即使“熟读万遍书”还是对细胞的形态没有清晰的认识,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针对细胞的特点,教师运用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体会对细胞的形态进行镜下讲解,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具体,也更形象化,帮助规培生对细胞形态的掌握。

3.3多镜头下的病例讨论

运用多镜头显微镜下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灵活引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学习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的特点时,课前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标本,师生一起多镜头显微镜下共同阅片,让规培生边阅片边说出自己的镜下所见以及诊断意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及要点等,同时向带教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对规培生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同时也及时指出错漏或不足之处,并再一次讲解本次内容的相关知识,让规培生加深对本次内容的掌握。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培养规培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多媒体理论小讲课

教师每周至少给规培生进行一次多媒体理论小讲课。小讲课的内容可以是规培生此学习阶段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抑或是某个典型病例或是有争议的疑难病例的学习。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小讲课,加强了规培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了规培生的诊断视野及诊断思路,激发了规培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阅片能力独立化

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这个培养目标,由带教教师指导规培生掌握阅片的流程、如何书写规范的报告术语及清晰图像采集后,给规培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显微镜下标本的初步判读,每天要求完成20~30个标本的初步诊断,然后带教教师对全部标本复片,对规培生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打分,着重指出规培生的进步和不足,并重复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这样的培训,不仅能让规培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增强规培生的阅片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更让规培生积累了很多临床诊断经验,是规培生树立信心必不可少的锻炼,为今后独立完成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报告方式规范化

能识别各类细胞的形态并不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的最终目标,能识别细胞并能准确出具细胞诊断报告才是。病理诊断报告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决定治疗方案,预测患者预后,甚至是保险赔付的依据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认为,病理诊断报告是一种很严肃的医疗文书,应当具有相对统一的报告格式和严格的用词规范。因此,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教会规培生学会阅片,更要让其学会如何规范书写诊断报告。

6考核体系多元化

根据细胞病理学学科特点,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阅片考核3个部分。理论考核设置10份考卷(考卷每年更新一次),规培生学习结束之后,由规培生随机抽取一套理论试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规培生的标本制备能力:由规培生从接收标本开始,独立完成所有的技能操作(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离心、制片、染色等),操作完成后,监考教师综合规培生的操作过程(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及流畅性等)及其制备出来的细胞涂片效果(细胞涂片要求:细胞分布均匀无重叠无杂质,细胞着色鲜艳,核浆着色分明)打分,总分100分。阅片考核:准备一套考核专用细胞涂片,有妇科宫颈涂片10张,其他各类临床脱落细胞等10张,这20张涂片中,有正常的阴性涂片,也有各类阳性涂片,要求规培生在2个小时内阅片完毕并出具完整的诊断报告,教师从规培生的诊断结果及其诊断是否规范化进行打分,总分100分。经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规培生的学习效果。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推行,反过来也促使规培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能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6]。综上所述,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医师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细胞病理学整个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传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和考核方法等,能提高规培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规培生的操作技能及阅片技能,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达到细胞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芳.细胞病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张策,房慧莹,焦明丽.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6):54-56.

[3]张东阳,陈涛,姚晓慧.本科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分析与探讨[J].科教导刊,2020(11):75-76.

[4]徐倩,姜玉琴,余童,等.“全程导师制”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5):2149-2152.

[5]李萍,马薇,庞玉艳,等.临床病理专业细胞病理学课程体系构建及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6-7.

[6]汪少华,黄丛改,刘顺燕,等.细胞病理学临床教学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3):2087-2089.

上一篇: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