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验范文

时间:2023-03-16 16:49:53

病理检验

病理检验范文第1篇

结尸体搬运、生前抢救、尸体腐败及解剖、切片制作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常见人为现象及难辨尸体现象,并提出相应干

预措施以期得出合理的鉴定结论。

【关键词】法医;尸检;人为现象

【中文图书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308—03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nsic pathologic analysis.guo shoo币 l,, n chen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orensic patholosy ofhuaxi preclinical and forensic medic&n college ofsichuan university,610041.

【abstract】 e correct and objective conclusion after forensic pathologic autopsy is often influenced by the ambigu—

ous or dificult—identified postmortem phenomena and artif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requent artifact and postmortem

phenomenon which have been made during transportation,rescuing,putrefaction and autopsy and,slide making and observ—

ing,then suggests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in order to make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key word】forensic medicine,autopsy,artifact

尸体剖验是法医病理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其

操作直接影响鉴定结论,并最终对案件的定性起到

重要作用。尸体解剖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均很强的

工作,不仅要求操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且要对尸

体解剖操作、各种尸体现象、人工假象等有充分的认

识,才能准确、客观的完成尸体检验工作。当前,由于

对尸体上各种现象以及尸体剖验中的人工现象认识

不足,导致鉴定结论出现分歧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

就对尸解中人为现象进行评价,以供同仁参考。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主要有以下3

种情况:

1.尸体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损伤:常表现为双肘

外侧的皮肤擦挫伤,主要是尸体碰撞冻尸冰柜所致。

其次为双足跟擦挫伤,主要是死者身长过长,双侧足

跟嵌在抬尸板上。甚至有搬运尸体时掉落造成颅骨

骨折,头部剖验时无生活反应,仅见单纯骨折。此类

损伤缺乏生前损伤特征,分布部位特殊,易于做出正

确的解释

2.抢救过程造成的损伤:死者在临死前抢救造

成的损伤,电外科手术所致烧伤误认为枪弹伤遗留

痕迹【lj,心肺复苏造成侧胸壁、上腹壁擦挫伤易被误

认为意外或故意伤害。[21胸外按摩主要造成肋骨骨

折、胸骨骨折,甚至心脏破裂肺大泡破裂.胃破裂或

气管插管导致咽喉部的损伤。raven,kathy等[31人在

50例进行复苏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的尸检材料

进行统计分析,其中74%气管插管产生直接损伤,

包括口腔损伤(28%),咽后壁损伤(16%),会厌损伤

(22%),梨状隐窝损伤(12%),喉头和气管粘膜损伤

(64%),舌肌出血(14%),颈部皮下损伤(4%)。医源

性损伤均为濒死期形成,均有生前伤的特征。其分布

及表现均有特征性 但是在一些医患纠纷案例中,易

于引起医患双方的争论。

3.尸体现象:腐败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口鼻血

性液体溢出被误认为是中毒,或粘膜出血被误认为

机械性窒息,腰背的尸斑被误认为是打伤,阴囊皮肤

皮革样化被误认为擦挫伤,因尸体仰卧时间过长出

现小脑扁桃体压迹而诊断为小脑扁桃体疝。由于腐

败产生的大量气体导致组织内压或腹内压明显增高

致新近愈合创口再度裂开 、小肠经膈肌疝入胸腔。

[作者简介]郭少蜂(1980一),女,汉族,山西省长冶市,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434525/85501553;

e-mml:gshaoeng20__@126.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解剖腹部时.误把胆囊中胆汁死后浸润周围组织误

认为胆汁性腹膜炎.把小肠因坠积尸斑节段发紫或

变黑误认为肠坏死。或粗暴取脾脏导致脾门破裂误

认为外伤性脾破裂。高坠死者颈部骨折及

软组织挫伤出血发生率较高『5j,易被误认为机械

性窒息,可通过案情及进一步解剖明确。

二、尸体解剖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假象

解剖头部时,由于用力扳颅骨致头顶部硬脑膜

下桥静脉破裂,去处颅盖骨后顶部硬膜下可见少量

出血。解剖颈部时,损伤血管(颈外动脉、颈静脉)导

致出血。解剖胸部时,解离胸锁关节前应先检查胸

腔,防止因取下胸骨时的血液进人胸腔而被误认为

是胸腔积血。解剖时损伤颈动脉或主动脉,导致脑底

动脉环或冠状动脉内出现空气泡,易误认为脑、心空

气栓塞。上述现象一旦出现,对于观察和解释工作造

成干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可以有效避免。

三、组织学检查过程中的人工现象

主要是在大体标本的取材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时

对于一些人工现象和尸体现象的分辨。

1.取材部位:取材部位对于组织学诊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取材部位的大体分布状况缺乏

了解,容易做出错误的组织学诊断。如双肺背侧血液

坠积区域取材,显微镜下显示为肺间质淤血水肿:心

脏室间隔近中心纤维体处可见纤维间质穿插分隔心

肌纤维,易被误认为瘢痕灶。心瓣膜粘液性变易误诊

为粘液脱垂;小肠血液坠积部位,显微镜显示水肿充

血,血液细胞漏出,易误诊为坏死性肠炎。

2.显微镜观察:对于各种生理、病理表现缺乏足

够的了解,影响病理诊断。显微镜下少量炎细胞出现

诊断为脑膜炎、心肌炎、支气管炎;或在同外界接触

的组织中发现淋巴组织诊断为支气管、胃肠炎、肝

炎。年龄增加,窦房结有脂肪细胞增多,诊断为脂肪

浸润;冠状动脉内膜略增厚,诊断为冠心病。或脑血

管壁因切片制作原因诊断为脑血管瘤.或脾切片过

染,诊断为脾出血。或脑血管高度淤血掩盖血管壁,

而诊断为多灶性挫伤出血。

四、预防及干预措施

尸体检验中各种干扰因素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有些则可以避免。根据案件尸体处理程序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讨论:

1.尸体搬运:尸体由法医或者其它人员如殡仪

员搬运,在采取措施移动尸体时有可能在尸体搬运

部位形成一些损伤或印痕。曾报道2例在尸体运送

· 309 ·

过程中由于抱尸体颈部或者用细带样物悬吊尸体颈

部搬运,造成的甲状软骨角骨折。后询问殡仪员明

确。闾其次在移动腐败尸体尤其是高度腐败膨胀从

有限空间内移出时,造成体表擦挫伤甚至骨折。记录

尸体移动前的征象,小心移动尸体,必要时与殡仪员

了解情况可以避免错误诊断。

2.掌握基本尸体现象:尸体现象的发生难以避

免。关键在于对尸体现象的识别.结合案情了解死者

生前抢救情况合理解释尸体现象。腐败尸体组织发

生降解,产生腐尸体特有的尸体现象尸绿、腐败巨人

观、腐败气泡、腐败静脉网及内脏组织的极度自溶腐

败,皆是腐败尸体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组织降解组织

学观察和描述受到显著影响,通常意义不大。对于腐

败尸体不能明确的现象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治疗

情况『4、7j及结合案情调查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尸体解

剖中发现胆汁浸染周围组织、内脏血液坠积形成肺

脏背侧淤血,心脏底面及侧面颜色深染.肝脏后面及

小肠节段性淤血等内脏尸斑,当这些部位出现病变

或损伤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区别。经过抢救的死

者,咽喉部、气管、颈部及胸部遗留不同程度的擦挫

伤甚至骨折,气管插管在咽喉部形成的损伤形态表

现为瘀点到挫伤不等.胸外心脏按压导致皮肤挫伤、

肋骨骨折刺破心脏和肝脏表面.通过遗留有特殊印

痕、住院病历及损伤部位衣着比对【 1可以鉴别损伤

与复苏。此外心肺复苏可造成颜面部及结膜出血点;

[31口对口人工呼吸使得颈部肌肉挫伤,甲状软骨、舌

骨骨折极为少见,与机械性窒息(扼颈、勒死)不同。

3.详细了解解剖目的,分清主次,采取适宜的的

解剖步骤:尸体解剖主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双方争议

的焦点即为解剖的重点所在。在分离器管前进行常

规脏器检查,避免出血后影响观察视野。疑为机械性

窒息或者颈部受伤。为避免血液对颈部出血及骨折

的观察,采取胸腔、腹腔、盆腔、颅腔最后解剖颈部的

顺序,使血液流尽以保持颈部干净。胸腔积血的检查

应在解剖锯断第一肋和分离胸锁关节之前进行。避

免颈部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胸腔造成干扰。怀疑气胸

者则应在切肋软骨之前进行气胸实验。打开胸腹腔

后先进行脏器检查,胰腺是否出血、肝脾是否破裂、

肠管是否坏死等。对于怀疑空气栓塞者,如尸体尚未

腐败则可以在剪破血管前水下检查是否有气泡溢

出.如水下检查胸腔内肺动脉空气栓塞。[81对于特殊

身份如潜水员还应考虑到减压病,记录潜水深度及

溺死水深。[91

4.尸检操作规范谨慎:如外科手术一样,尸体解

· 31u ·

剖也应按照规范操作,不能因为操作对象是尸体,无

关生死即动作粗糙或幅度过大,致使脏器损伤或延

长扩大原有损伤尤其是肝脾质脆的器官及原有骨折

部位。尤其是遇到腐败尸体,也应详细检查并记录而

不应草草检查敷衍了事。

5.正确提取、固定尸体检材,制备高质量切片:

常规采取内脏器官联合取出,保持各内脏器官血管

之间的联系便于观察和病变联系。但在某些情况下

因条件限制,原位取材,既要保证重要脏器不遗漏又

要尽可能减少对脏器的人为损伤。提取的尸体检材

应立即用10%福而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应大于尸

检标本体积十倍以上,肺脏及脂肪组织可用重物或

在固定物表面覆盖纸张,使脏器完全浸没于固定液

中。大块或者全器官标本规范切开后再予以固定。避

免因固定液浓度及量不足影响切片染色。组织取材

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各取一部分形成对照,并对具体

取材部位进行详细记录,切片观察中出现损伤疾病

无法解释的现象时.考虑是否由于取材部位尸体现

象影响所致。

6.积累经验,提高组织病理观察能力:组织病理

学观察是法医病理中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具备

基本的组织病理观察能力外。还应了解尸体组织切

片因自溶及尸体腐败影响的特点。常规he切片观

察结合特殊染色及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致死性疾

病的组织学变化要形成量变最终发生质变,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独立死因但应观察粥样硬化致

冠脉狭载程度。镜下易混淆的组织学现象,出血及炎

症改变属漏出性或者是渗出性。某些器官中正常散

在淋巴组织或与外界相通腔道内少许炎细胞均不应

认为是炎性浸润。

五、小结

法医病理检验不同于单纯的病理学剖验需要与

案情相结合,某些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软

组织广泛挫伤致挤压伤综合症,病理剖验除观察广

泛的皮下、肌肉出血外,重点在于肾脏的检查和提

取,而在部分法医检案或者送检的会诊组织中出现

未提取肾脏器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明确损伤的严

重程度明确死因。尸体剖验中硬膜外及硬膜下出血,

较为明确而直接的观察是在解剖开颅及剪破硬脑膜

时,难以留取确切的组织学证据,即使是照相或录像

也需准确及时方可记录留取证据,案情与尸检结论

相吻合需通过照片比对。诸如此类在做出鉴定结论

时要慎重考虑,理由充分才可下确定结论.否则只作

死因分析。在尸体解剖前进行全身或系统的影像学

检查对于发现细小骨折及出血血肿较有帮助,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msct(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和m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高敏感性,将二者相结合

尸检前对颈部检查有助于发现微小肌肉出血及骨

折,㈣mr/ 在检查颅内血肿具有优势,从而与尸体

解剖相互补充。『l1】但是鉴于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条

件未能得到普遍开展。

总之,法医尸检中的人为现象需要具体分析不

断积累经验,客观合理认识尸检中常见人为现象,减

少法医尸检中操作所致人为现象的发生,积极采取

干预手段保留证据,提高对不同尸体现象尤其是易

混尸体现象的识别能力,才可能作出公正合理的鉴

定结论。’

参考文献

[1] i revercomb ch,stewart ce,bux rc.artifact from an electro—

surgical ground pads].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7,18

(3):293-294

[2】hart a p,azar vj,hart kr,et a1.autopsy artifact created by

the revivant autopulse resuscitation device[j].j forensic sci,

20__,50(i):164-168

【3】 raven kp,reay dt,harruf rc.aitifactual injuries of the

larynx produced by resuscitative intubafion [j].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9,20(i),pp31-36

【4】byard rw,gehl a,andem s,tsokos m.putrefaction and wound

dehiscence a potentially confusing postmortem phenomenon

am j forensic med pat hol,20__,27(i):61-63

【5】de la grandmaison gl,krimi s,durigon m.frequency of la—

ryngeal and hyoid bone trauma in nonhomicidal cases who

died after a fall from a height[j】.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__,27(i):85-86

【6】zollinger u,pollak s.simulation of strangulation findings by

postmortem rescue and transport measures[j】.beitrage zui"

gerichdichen medizin,1989a7:479-86

[7】 james r.gilbert j,byard r.post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 and death-etiologic factor or putrefactive artifact?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9,20(i):66-69

[81 adams v,guidi c.venous air embolism in homicidal blunt

impact head trauma:case reports[j】.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__,22(3):322-326

[9] brown cd.kime w.sherrer el.postmortem intravascular

bubbling:a decompression artifact?[j】.j forensic sci,

1978,23(3):5i1-518

[io1 aghayev edackowski c,sonnenschein m,et a1.virtopsy

hemorrhage of the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 by

blunt force to the neck in postm ortem muhislice comput·

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__,27(i):25-29

『1 11 hart bl,dudley mi-i,zumwalt re.postmortem cranial mri

and autopsy correlation in suspected child abuse.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6,17(3):217-224

病理检验范文第2篇

病理分型:淋巴瘤治疗的灯塔

不少人以为淋巴瘤是“瘤”而不是“癌”,大概不要紧。事实上,淋巴瘤又叫恶性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组织恶变而产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不是一种单一的肿瘤,而是数十种不同类型或亚型淋巴肿瘤的总称。不同亚型的淋巴瘤诊断要靠病理检查来明确,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措施和预后也不完全相同。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就像是航道上的一盏灯塔,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淋巴瘤种类繁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淋巴瘤各种类型、亚型多达60多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将这么多的肿瘤类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又通常可以分成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这两大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全国多家肿瘤中心针对国内3万多例淋巴瘤病例的流行病学统计研究显示,在中国,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分别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66%、21%和9%。此外,还有少数的淋巴瘤病例由于种种原因而在诊断时难以明确归类。这数十种淋巴瘤亚型中,又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而在中国人人群中,这种淋巴瘤的发病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1/3。

病理活检:诊断淋巴瘤的利器

虽然相当多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并非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淋巴瘤引起的。是不是淋巴瘤,要靠从患者身上切下一个完整或部分的病变淋巴结,做成病理切片观察,并辅以一些辅助研究,才能确诊。

从患者身体取出活组织、加工成切片观察的检查过程就叫活检。病理活检不仅能区分是否为淋巴瘤,还能判断淋巴瘤的具体亚型,以指导临床对症治疗、获得最佳疗效。

部分淋巴瘤发生在身体深部的淋巴结或者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这部分患者较难通过开放小手术获得标本,但可以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或者各种内窥镜活检的方法获得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淋巴瘤种类繁多,形态改变复杂多变,良恶性病变有时又十分容易混淆。要作出精准的诊断,需要病理医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诊断经验。这种高难度的工作,非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专科病理医师往往难以胜任。因此,一旦怀疑淋巴瘤,建议患者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病理检验范文第3篇

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都要同步进行骨髓组织活检;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先做骨髓穿刺涂片,当诊断有困难或有疑问时再做骨髓活检。这主要是因为骨髓组织病理学与一般的外科病理学略有不同,用常规病理的石蜡包埋技术,细胞往往不容易识别,因此一般的病理科不愿意做。一些医院把这一技术放在血液实验室来做,进行塑料包埋,细胞容易识别,而且能与骨髓涂片相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随着WHO淋巴系与髓系肿瘤分类在国内的推行,骨髓的组织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指标或条件,因此,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骨髓组织活检技术,这需要一批有相关知识的检验人才。根据黄斌论等对浙江省2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发现,有12家开展了骨髓组织活检技术,因此,希望在医学检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强临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开设血液病理学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在淋巴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目前在国内是由检验技术人员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这也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有很好的血液病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切片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在与临床医师交流时,为相关疾病提供准确信息,继而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血液病理学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课程主要有病理学和血液学检验。在病理学中,血液系统疾病一般设置2学时左右,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对分类复杂的骨髓肿瘤及淋巴瘤的诊断显然是不够的;血液学检验虽然有大量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骨髓形态学知识,但一般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对组织学形态特点一般设为自学内容;对淋巴组织肿瘤的学习一般安排0~4学时不等,但没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将与血液病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热点传授给学生。因此,开设《血液病理学》介绍各种贫血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淋巴及骨髓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基因诊断等热门的专题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

2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血液病理学的教学实践

2.1开课时间大连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方向),血液病理学为其必修考试课。学生完成课程到医院实习后,临床医生反映学生对血液病知识掌握较好。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进行教学大纲修改,经专家认证批准后在医学检验专业增开血液病理学,课程类型为考查课,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应落后于血液学检验开课时间,此时学生已对血液疾病有了很好的概念。血液病理学教材为自编讲义,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血液病理学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主要内容:骨髓活检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内容及诊断要点;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正常淋巴结结构;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及鉴别。实验课主要观察骨髓组织活检切片及淋巴瘤切片,其中2次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一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另一次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92人、2010级98人已完成血液病理学课程的学习。

2.3教学效果2个年级190人平均成绩为75.79分,教学效果满意。通过教学反馈,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血液病理学,能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和临床检验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复杂的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实习及工作后的效果还有待于长期观察评价。

病理检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师制 病理检验技术 教学

[作者简介]马桂芳(1969-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病理及病理检验技术;崔玉宝(1975- ),男,安徽含山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尘螨、储藏物螨类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江苏 盐城 224006)兰建云(1971- ),女,湖南长沙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肿瘤病理。(江苏 盐城 224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88-01

众所周知, 一张优质的切片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与保证,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就没有一流的诊断水平。所以,病理检验技术与病理诊断同等重要。因此临床对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我们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针对病理检验技术这门课程,我们运用“双师制”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所谓“双师制”就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教学,从而建立起一支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

一、“双师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地方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迫切呼唤。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外已经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职教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独到之处,“双元制”的特点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按照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的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学生通过企业培训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接近实际,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既保证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因此,“双元制”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秘密武器。

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不适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行业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义务。因此,现在有不少医学类高职院校都提倡专业教师双证书制度,双证书的执行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充实理论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具有双证书的教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职业资格证是有了,却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环境;再加上目前医院的临床学科专业发展非常快,时间一长就跟不上形势了,所以有不少学校把专业教师定期下临床参加专业实践作为一项硬性规定,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双师资格的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但对于一些专业教师短缺的专业或学校来说,实行“双师制”教育模式或许是一种创新样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支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这种校企合作关系,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病理检验技术课程实行“双师制”的具体实施

1.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制定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标准。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新方法、新试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病理检验技术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岗位,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们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如介绍病理检验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新进展,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对教材上陈旧的教学内容做坚决的删除,如医院病理检验科的切片机已广泛使用一次性刀片,所以教材中原有的磨刀技术章节在教学中就不再讲授,也取消了磨刀的实践课时。同时增加了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等。

2.实践教学由我院专业教师和附医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病理检验技术的学习主要侧重病理学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教研室已具有全套的病理技术设备,如全自动脱水机、全自动染色机、干燥箱、石蜡包埋机、病理切片机、摊片机、烘片机,染色操作台等。在实践教学中,由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兼职老师首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医院兼职教师和我院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生操作中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分析演示练习巩固这样一个流程,最终是学生熟练掌握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常规病理技术。

3.引入行业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核。病理检验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过硬操作功底的实干人才。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考核,除加强对学生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还引入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通过实践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常规的病理检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学生能独立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固整套操作技术,最后以学生自制而成的切片作为实验考核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会制作切片,还要用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如制作切片时切片要平坦无折叠、切片无气泡无污染物、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等,最后判断学生做出来的是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还是丁级片。引入行业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为学生顶岗实习乃至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行校企结合的“双师制”教育模式创新样式的作用

1.实行“双师制”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让业界人士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中来,不仅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降低办学成本,而且能缩短学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在高职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多年养成的良好的职业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将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本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紧密结合,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后在医院的磨合期,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及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建立在“紧密型合作”基础上的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合作关系,保证了高职教育的顺利发展。

2.实行“双师制”能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实行双师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师资等短缺问题。从病理检验这门课程来看,医院病理科拥有丰富的组织及细胞学标本,可以将那些剩余的有典型病变的标本取回学校实验室给学生做病理切片的制作,也可以将剩余的胸、腹水等取回给学生做细胞学制片。我们还可通过医院一些典型患者储存的石蜡块做一些切片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用,这种校企合作为我们教学所需的标本等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行业一线的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大大缓解了我院由于师资不足带来的压力。让业界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解决了资源、师资短缺问题,而且通过在这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为我院老师到临床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及学生的临床见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实行“双师制”将全面提高师资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实行双师制将全面提高师资质量。一方面,通过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提高我院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院校合作”使我院教师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了解到医院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有助于我们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最终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含量以及掌握和应用这种科技和先进工艺的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临床一线的老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医院,既为他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又加强了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这样的双赢是学校和医院都期盼的。

[参考文献]

[1]方萍.谈高职生病理检验技术的教学方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3).

[2]王晓平.校企结合“双岗制”职业师资队伍培养之路[J].职业教育,2011(11).

病理检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胎盘 病理检验 产褥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14.6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c)-076-02

The value of placental pathology in the prevention of puerperal infection

ZHAN Cai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153rd Hospital of PLA,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placental pathology in the prevention of puerperal infection. Methods: 124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admitted for postpartum placental pathology, and the incidence of puerperal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Among 124 patient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lacenta, 28 cases existed inflammation, accounting for 22.58%; 21 cases occurred infe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hospital perinatal, accounting for 16.94%, including culture breeding, membranes, intrauterine distress patients. Among 28 cases of placenta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inflammation, 20 cases occurred infection, the perinatal infection was prenasal, accounting for 95.24% of patients with puerperal infection. Placental inflammation and perinatal infec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χ2=4.00, P

[Key words] Placenta; Pathology; Puerperal infection

产褥感染属于产科常见疾病,指产妇分娩和产褥期内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1],通常好发于分娩后3~5 d。产褥感染主要与贫血、胎膜早破等造成孕产妇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有关。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产后胎盘病理检验结果与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旨在探讨胎盘病理检验在防治产褥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4月住院分娩的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3~34岁,平均(28.3±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1.3)周;行剖宫产者68例,自然分娩者56例;初产妇107例,经产妇17例;产前胎膜早破者26例,宫内窘迫8例,羊水胎粪污染12例。产时发生会阴裂伤10例。

1.2 方法

所有产妇根据其意愿选择生产方式,分娩前签署胎盘病理检验知情同意书。分娩后将胎盘送至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所有孕妇分娩后住院7 d,观察7 d内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做好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经胎盘病理检查后,124例患者胎盘炎症情况如表1所示。病理检查结果示胎盘存在炎症反应28例,占22.58%。

表1 124例患者胎盘炎症情况

2.2 产褥感染发生情况

12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产褥感染者共21例,占16.94%。其中产前胎膜早破26例中发生产褥感染14例(53.85%),占发生产褥感染的66.67%;宫内窘迫8例中发生产褥感染3例(37.5%),占发生产褥感染的14.29%;羊水胎粪污染12例中发生产褥感染3例(25.00%),占发生产褥感染的14.29%。

2.3 胎盘炎症与产褥感染的关系

胎盘病理检查为炎症反应的2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产褥感染,占发生产褥感染患者的95.24%。如表2所示,胎盘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有相关性(χ2=4.00,P

表2 124例患者中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情况(例)

3 讨论

防治产褥期感染是围生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无菌接生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严重性产褥感染目前较少发生,但在产妇有难产、贫血、慢性疾病、营养不良、产道损伤、胎膜早破等情况时容易导致产褥感染[2]。这些影响因素与产褥感染互为因果、相互促进。难产、产前贫血、慢性疾病等使孕产妇产后出血、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宫内感染,并进一步造成羊膜腔感染,从而致产妇胎膜早破等,因而产褥感染往往同时又是宫内感染、难产等的常见并发症[3]。

本文通过对胎盘进行病理检验了解胎盘炎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观察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旨在将胎盘炎症反应情况与产妇产褥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研究结果看,124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示胎盘存在炎症反应28例,占22.58%;在住院期间内发生产褥感染共21例,占16.94%;且其中主要为发生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等患者[4],提示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为发生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而胎盘病理检查为炎症反应的2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产褥感染,占发生产褥感染患者的95.24%。胎盘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有相关性(χ2=4.00,P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

[2]黄玉梅.产褥感染14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11):169-170.

[3]董彦亮.细菌性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20.

[4]马丁,鲁秋云.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8-170.

[5]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

[6]马秀菊,肖文霞.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9-70.

(收稿日期:2010-10-19)

病理检验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病理;尸体解剖;检验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不断增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疾病无法通过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在生前得到确诊,为此,需要通过尸体解剖以查明其死因,特别是对临床诊断存在异议和死因不明等原因则引发的医疗纠纷,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尸体解剖检验的重要性

1.1死因查明 在确定死者是到底是由于何种原因、何种损伤或者是何种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就必须要进行死亡分析,通过其在死亡过程中作用的不同,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死亡诱因、辅助死亡、根本死因等,若是按照损伤或者疾病发生机会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死因和绝对死因。其中,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在这里通过临床案例来进行具体的说明:如脂肪肝患者由于过度饮酒而引发酒精中毒而死亡,其中,脂肪肝为辅助死因、酒精中毒则为直接死因。而且,在临床上,一个人死亡可能会由于一种疾病或者损伤而死亡,也可能会由于多种疾病或者损伤而死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明确谁主、谁辅。虽然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很多疾病均可以采用现代化手段而得以诊断和治疗,如免疫检查、无创生化、CT、X线、MRI等诸多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段,还有脏器穿刺活体检查、介入检查、内窥镜检查等活体检查方法,可是在实际的诊断与治疗中,这些方法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将病灶的严重性、特性、发展趋势等准确显示了出来,特别是无创检查,要想从显微水平去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明确患者死因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而通过尸体解剖,能够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检查,加强对疾病的全面了解,从则为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提供参考和依据。

1.2诊断确定 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发展中,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有着一业的差别。经过近几十年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20世纪90年代北京甲等医院临床诊断与尸体解剖的符合率将近达88%,但是其他城市的符号率却相对更低,以杭州市为例,其符合率只有73%左右,也就是说,每3个病例中有1例存在分歧,整体确定诊断现状不容乐观,即便是对于国外水平较高、国外条件较好的医院,却也仍旧存在着9%~11%的漏诊现象和6%~39%不符率,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其诊断确定率会变得更低。

1.3责任明确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医疗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医患者纠纷不断增多,尤其是利益纠纷,而在处理这一类的事件中,存在着一个过错责任,若医疗者有错,就必须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若责任,则不应承担责任。而通过尸体解剖就可以明确责任过错,通过患者死因的明确,澄清双方责任,明确是非,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一例患者在某日早上9点来求医,医护人员为其注射安痛定,但于晚上24点死亡,为此患者家属则认为这与医疗治疗有关,后经过尸体解剖,患者属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两肺出现弥漫性出血,并且医生注射药物无关,为此,不构成医疗侵权,则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医生的合法权益。

2 临床病理尸检现状

根据近来临床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用于病理学研究、明确死因诊断和医学研究为目的的尸体解剖检查率在不断下降,并且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据数据分析,其已经从原来的10%的尸检率降至目前的2%,甚至于有的尸检率达到0,也正是由于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尸体解剖检验率的不断下降,医疗纠纷的法医病理学尸检大幅度上升,因此,需要针对临床病理尸体解剖检验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充分提高病理医师的积极性。另外,经临故总结发现,即使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死前诊断不明,也极少有医生向患者家属提出尸检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社会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不断增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由患者家属提出尸检的比例却不断上升,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临床病理学的发展和医疗纠纷的解决,而且会影响到医疗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3 原因分析

目前造成临床尸检率不断下降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如病理尸检费用的负担、医疗纠纷增多、等,以下作具体分析。

3.1尸检费用承担 当前造成尸体解剖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尸检费用承担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执行院方病理尸检,患方出钱的制度,但是诸多患者家属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的费用。

3.2医疗纠纷增多 根据当前形势,目前临床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在各大医疗机构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部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目前的医疗诊断水平与技术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疾病无法通过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在生前得到确诊,为此,需要通过尸体解剖以查明其死因,特别是对临床诊断存在异议和死因不明等原因则引发的医疗纠纷,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加上疾病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在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仍旧有诸多疾病无法确定,尤其是一些体征不典型,症状不明确,重叠交叉的病情,病情难以治愈,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现象,若是医生主动提出尸检,一旦尸检结果与病情诊断不符合,就会发生各种医疗纠纷行为,甚至于一些家属以法律诉讼以维权,必然会使得医院处于一个极其被动的地位。另外,法院在处理这一类的案件中,通常还会采用消法以及民法中的相关条例进行调整,只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那么院方必须要给予赔偿,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和医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自然导致尸检提出率下降。

4 相关对策

4.1凡临床死亡病例需医生要均应该争取尸检,尤其是对于涉及医疗纠纷者、事故纠纷以及死因不明的患者,更应该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同意尸检,以明确患者死因,从而减少以下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4.2制定健全的尸检制度,比如要求例行尸检者,要由院方和临床主治医生签署《尸检同意书》、《尸检委托申请单》以及知情同意书等,由患者家属以及科室以上的主任签字,经过院方的医务处盖章后,到病理科进行规范的尸体解剖,但是在尸检前,要求病理科医师与经治医师之间做好沟通与联系,确保病理科医师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要求主治医师与经治医师必须同时在场,同时严禁其他无关人员和死者家属的参加,确保现场的严肃庄重。

4.3确保保证尸检费用承担的合理性 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医疗纠纷中所产生的尸检费用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医生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并且在尸检前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以保证尸检费用的有效承担。

4.4重视尸检,作为医院工作中,常常会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诊断治疗结果与预期结果和目不一致的问题,甚至于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结果大相径庭,同时,也会出现误治、误诊等现象,而重视尸检结果,根据尸检结果来对临床诊断进行验证,从而获取治疗结果,并且从中补充原来的认识和纠纷不正确的认识,并且从这些病例中寻找规律,总结临床经验,以客观、正确、公平解决医疗纠纷问题,提高医疗治疗水平。

4.5注意事项 初检医师于解剖后1个月内完成组织标本检查及诊断,交上级医师复诊。尸检结果以病理报告为准,尸检报告必须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审签,并归病案中保存。尸体解剖需注意的问题:①是实施对象。只能对涉及刑事案件、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②是实施主体。限于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设置的法医科施行;③是实施步骤。先进行体表检查,再进行常规术式,解剖完毕后必须进行恢复外观。

5 结语

总而言之,尸体解剖可以客观、公正、正确地为现代医疗事故纠纷提供有效的参考,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医疗工作者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探索医疗真理,了解和掌握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一旦患者死亡,不论其是否会引发医疗纠纷,医院以及各级医疗机构都应该加强高度重视,,主动、积极地争取尸体解剖,以明确患者死因,给患者家属一个明白、合理的交代,安慰他们的痛苦,并且可以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和麻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医院和患者及家属双方式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喻观培,张兆祥. 临床病理尸体解剖检验的现状及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07:57-59.

[2]刘瑜,董小黎,刘国贞. 浅谈病理尸体解剖教学改革[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0:142-143.

[3]朱少建.我区法医病理学检验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S1:1-3.

[4]徐长苗,黄光照,戴佳丽,等.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中的法律意义[J]. 中国司法鉴定,2012,06:134-136.

[5]金铁峰,刘双萍,李柱虎,等.尸检示教在5年制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01:77-78.

[6]胡志红,汤自豪. 病理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J]. 九江医学,2009,04:66-69.

[7]徐德,周洪亮,薛林,等. 攀枝花地区126例尸体解剖资料分析[J]. 西部医学,2010,04:749-751.

病理检验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程序严格 准确性 真实性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深入,人民越来越重视医疗事业和与医疗事业相关的事件发展情况。其中,医疗纠纷的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但是有些时候医疗纠纷的情况复杂、责任关系混乱,加上一般的病理学检验又不能达到“服众”的效果,最终导致社会影响的扩大化,极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一、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优势

(一)程序严格

同一般病理学检验相比,法医病理学检验需要经过的审批程序较为严格,需要一些信息作为证明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法医病理学鉴定申请。此外,法医病理学检验过程中经常会有国家司法部门人员进行跟踪监督,以保证法医病理学鉴定的流程和技术操作严格符合规范标准。因此从病理学检验鉴定程序上来说,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的程序比一般的病理学检验鉴定要严格很多。

(二)结果准确

执行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的人员是经过专业培训,且进行与医疗纠纷相关的病理学检验鉴定的人员,简单来说其技术是专门服务于医疗纠纷中的病理学鉴定。而一般的病理学鉴定人员大多属于兼职鉴定人员,其身份大多在平常时期是一般医护人员,因此在医疗纠纷中的病理学鉴定中其专业性远不如法医鉴定人员。结果上的准确性也就无法保证。

(三)结果真实

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人员是有专门部门进行管理,不易受到社会舆论压力的侵扰,现实中一般也不会接触到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双方,不容易受到人情的影响。其鉴定行为是为了明确医疗责任、解决医疗纠纷而服务的。因此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结果真实性就比一般病理学鉴定的真实性要高。

二、法医病理学鉴定开展方法

(一)检验鉴定前

首先,要明确检验鉴定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涉及到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的对象是尸体,即出现医患事故的尸体,也是医疗纠纷的直接关系人之一。明确检验鉴定的对象,能够帮助法医鉴定人员开展下一步的数据收集。

然后,以检验对象为中心进行数据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能够帮助法医鉴定人员了解尸体生前的生活状态,从而能够做有利于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判断。并且法医鉴定人员在有一定信息凭依的基础上可以对尸体的死亡原因进行简要推断,从而在检验鉴定时进行有针对的病理学鉴定。

最后,根据已知的信息数据,进行病理学鉴定使用药物、器械的准备工作,使鉴定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利于鉴定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二)检验鉴定中

1.体表检验

体表检验有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需要对尸体进行影像记录,一方面可以对尸体的第一状态进行记录,方便前后对比的同时可以作为永久性证据进行保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的影像学鉴定技术,通过网络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尸体死亡成因、死亡机制分析。并且现代影像学分析技术可以做到不破坏尸体就进行病理学检验鉴定,是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的新技术。

然后,观察皮肤颜色,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尸体是否是由于中毒死亡,如果是中毒死亡则在接下来的检验鉴定中侧重于毒物检测和毒物确定。并且可以根据尸斑情况对尸体死后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判断,进而可以确认医疗机构是否有做过转移尸体、刻意掩盖事件的情况,是理顺医疗纠纷中责任关系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内容。

最后,检查尸体是否有外伤存在,如果有则根据外伤类型进行分类,将可能成为致命伤的外伤进行重点记录和鉴定。并且有些因中毒而死的尸体可能是由体外注射的方式进行毒物摄入,细小的针孔状外伤可能成为毒物注射的证据。

2.体内检验

(1)体内检验主要鉴定内容

①毒物分析:如果从皮肤颜色或其他体外可以直观判断是中毒致死的症状,这部分就需要重点进行。首先需要从体内进行毒物提取,通过化学检验的方法,确认毒物类型,是化学类毒素还是生物类毒素等。然后进行毒物分布检测,根据毒物在主要内脏和血管中分布量和分布量变化可以判断出毒物入体方式,并对毒物入体时间进行粗略估计,这是判断尸体生前一段时间内状态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对毒物取样保存,并且调查毒物获取渠道,根据毒物获取渠道的情况可以初步将医疗责任进行划分。

②解剖鉴定:通过解剖的方式可以深入了解尸体的状态,根据内脏组织状态可以判断尸体是突然死亡还是缓慢衰亡。如果是突然死亡,那么必然是外力所致,这条信息对医疗责任的归咎和医疗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2)进行体内检验时需要注意事项

首先,应当在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双方(一般是医疗结构和死者家属)的许可下进行,这是对于死者和人权的尊重,也是保证法医病理学鉴定在司法审判流程中程序和法律上都处于合理地位。

其次,应当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保障关系人员知情权的重要内容。

3.鉴定结束后

鉴定结束后需要先将鉴定结果进行社会公示,将医疗纠纷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归咎,平息医疗纠纷的社会舆论。同时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留。

三、结语

法医病理学检验有一般病理学检验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的医疗纠纷中法医病理学鉴定应当向大众化、普遍化发展。通过普遍化的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还原医疗纠纷的真相,确保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远新.医疗纠纷的法医病理检验分析[J].医学信息,2014,(05).[2]郑学斌.老年性医疗纠纷死亡案例40例的法医病理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7).

[3]方义湖,张可丽,于海胜.202例医疗纠纷的病理尸检的回顾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

[4]陈晓峰.法医病理鉴定参与医疗纠纷尸检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防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

病理检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交通事故;伤亡;法医病理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6-02

科技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加,目前交通工具使用率已经极大的超过了道路设施发展建设,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趋势,导致交通伤亡事故频发,死亡人数急剧上升。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驾驶,自杀、他杀伪造交通意外事故等也是交通事故情况[1],所以进行交通伤亡事故中的法医病理检验,能够对交通事故的原因、性质、死者死亡原因提供重要的线索及依据,具有必要性及重要性。

1提供事故原因、死亡原因证据

法医在交通事故中任务要求是:1、民警进行事故现场勘查及检查的时候给予配合,如:从车辆上提取一些生物物证等;2、对交通事故死亡者实施全身的尸体剖验;3、法医病理学者需要对存活人员进行身体及精神状态的检查。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按规定进行尸检及活体检验情况,通常只有一些特殊事故案件,若死伤者亲属要求,法医才实施尸体解剖及精神神经鉴定。一般依据当事人供述,证人的证言,现场勘查及尸体检测报告等推断事故原因及死亡原因。通过多年交通管理工作,个人也参与或独立处理了多起交通事故,从原因分析来看,发现97%交通事故都是由驾驶员违规驾驶引起,被害人通常死亡的原因都是因脑部受到钝性外力的严重损害,或者内脏受外力影响破裂引发血性休克死亡,一些较为明显的开放性损伤一般情况下不做详细的检验。这样的检测方式通常会使我们以为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发生意外情况造成的,无详细检查必要,事故按程序及规定时限办结即可,忽视了一些有疑问的地方,一旦事故当事人或死者亲属有疑问提出复议,没有细致采集证据便无法给与他们合理答复,造成公安交管部门在执行工作时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处理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交通事故不能排除故意杀人后抛尸或采用一些药物、毒物等将人昏迷、重伤后丢弃在道路上,伪装成遭受车辆碾压致死的交通事故情形。

(2)驾驶员饮酒、醉酒驾驶,大脑在酒精作用下引发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手脚不灵活等现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3)不能排除驾驶员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突发一些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等,造成意外情况发生。这时驾驶员已经死亡,副驾驶或目击者也不清楚事情真相,不明白车辆突然失控原因,因此需要对尸体进行剖验。若还按照目前处理交通事故的方式,极可能分析得到错误的事故原因。如果进行尸体剖析,就能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驾驶员主动脉夹层脉瘤向外膜破裂,造成大出血引发了事故。

(4)还有一种情况是肇事后,伤者当时很清醒,除了一些体表的擦伤之外并没有其他不良现象及反应,因此未作深入检查,却在数日后突然死亡。有一例案件:电动车和汽车擦刮引发车祸,当时骑电动车的老人摔倒在地,除了头部有轻微擦伤之外,并无任何异常,且还很清醒,司机将老人送进医院也未检查出任何问题,可14小时后老人却突然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经过病理解剖后发现老人死于脑血管瘤破裂出血,因此可以断定事故中受伤只是诱因而非死因。

2提供交通事故性质证据

交通事故一般都是因过失或意外引发的,但并不能排除一些犯罪人采取将人杀害后抛尸道路,或将车辆和受害者一同推下斜坡悬崖伪造交通意外,或蓄意破坏车辆零件导致车辆行驶中失控造成车毁人亡,或一些人利用车辆自杀,企图嫁祸他人等现象。因此法医到达事故现场后,不仅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同时需要进行尸体及伤者的损伤病理检查,对车体上血痕部位进行观察,研究车辆撞伤、擦痕部位,而且还要对伤亡者及肇事者间的社会关系进行详细了解,这样能更准确判断出事故的性质。如:进行伤者、尸体检查时发现某些伤口不是因交通工具造成,或皮肤与交通事故遗留轮胎压痕不一致,肇事车体无碰撞缺口、刮痕而车内零件有损毁迹象等,需要考虑是故意在杀人后伪装成交通意外情况还是蓄意杀人事件。

3提供重建事故发生经过的证据

通过检验伤亡者具体情况,与车体上血痕、毛发、受损部位等对比研究,可以对事发时车速、车类型、事故车辆行驶方向、行人身体姿势及行走方向、车辆及行人事故接触部位等进行判定。行人受到车辆撞击有以下四种损伤情况:

3.1直撞伤。汽车前端撞击行人形成的伤害称为直撞伤。对伤亡者进行检验,如表1。

3.3拖擦伤。车辆拖动伤亡者使其身体在地面拖擦时造成大面积损伤或深部组织损伤是拖擦伤。主要形成范围是身体突出部位,损伤表面呈刷状擦伤,一般位于体表一侧,能指出车行方向、形成机理。

3.4碾压伤。汽车碾压伤亡者身体造成的伤害即为碾压伤。伤亡者体表有明显的路面印痕或一些特征性损伤,可以判断出伤亡者被车底带动发生翻滚现象[2]。头部撕裂创多在耳郭的前后缘,可判断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未减速刹车,碾压方向是从头颅自前向后/自后向前。可通过皮肤、衣服上的车胎印痕判定轮胎花纹、磨耗程度及逃逸方向。碾过四肢则可能使肢体截断等。

4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明白,仅因为体表损伤作出交通事故引发致死的结论显得有些武断,很可能造成大错。因此需要法医进行剖验,进而加以判断,在交通事故伤亡事件中,法医病理检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春,刘燕,Deng Chun,Liu Yan. 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病理检验[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6):81-83

病理检验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59-1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院校中都属于重要的主干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面对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学习,时间之紧、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病理实验教学作为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理论十分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讲授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病理学实验课分为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两个部分,现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如下。

1形态学实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课中,形态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以往的形态学实验课包括组织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其基本过程通常是:先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实验相关内容录像,然后由教师对切片重点讲解,之后学生观察切片并画图;教师先对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自行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讲解的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验印象不深,达不到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调整。

1.1消除顾虑、解除恐惧心理上实验课前,我们先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病理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潜在的危害性,讲解规范的操作方法,解除了一些顾虑。然后,再讲这些标本的珍贵性(我们教研室的大体标本都来自尸检,是多年的积累),使学生爱护标本,并使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1.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我校自2006年开始,病理学形态学实验应用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每次观察标本之前我们都利用多媒体领学生复习相应组织器官的解剖、组胚相关基础知识,没有哪位同学因这些基础知识的不足而耽误了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实现了老师、同学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的顺利进行。

1.3注重组织切片与大体标本观察相结合病理学的重点内容是基本病理变化,而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和镜下,因此大体和镜下的改变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形态学实验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组织切片观察与大体标本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脂肪肝大体标本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触之有油腻感。当在光镜下观察脂肪肝病变时,可观察到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甚者肝细胞核被大脂滴挤向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我们可以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是由脂肪变性导致的肝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这样就把肉眼观察与镜下观察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脂肪变性。

1.4注重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病理改变是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例如,讲解门脉性肝硬化内容时,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改变是肉眼观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在光镜下观察肝脏内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使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破坏、血管改建,形成“假小叶”。然后再由结构的改变过渡到功能的异常,不断提示或提问学生,这种病理改变会引起什么样的临床表现,从而引出由此产生的门脉高压及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使整个学习过程一气呵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机能学实验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按照实验指导教学,学生按照指导做。有时为了确保实验的效果,教师代替学生操作,学生参考实验指导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后,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印象不深,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不清楚,更有甚者,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没有动过一根手指头,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2.1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每次机能学实验之前,我们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章节的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实验课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具体规范的操作录像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操作的重点和难点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我们再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总结。

2.2增加学生操作机会,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为增加实验操作机会,我们尽可能增加实验组数、减少每组人数,争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位同学都有操作任务,每位学生都能够切实得到了锻炼的同时,大大加强了他们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狗失血性休克实验中,我们首先强调这个实验的顺利进行需要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之后把麻醉、固定、气管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总动脉插管、输尿管插管、股动脉插管等操作机会分配给不同的同学,给每位手术的同学都配备一位护士。另外,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皮肤黏膜颜色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也由多名同学负责。结果,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病理检验范文第10篇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死亡的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案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病理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方法 对SLE尸体检验后的各系统所取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以肾、心包、肺、脑、脾和小血管为主,其他器官也可受到影响。结论 SLE本身为最主要的死因,其次为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主要导致多系统器官(主要为肾、脑、心、肺)发生严重损害或衰竭而死亡。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法医学检验;临床病理

Forensic autopsy examin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the studies of its causes of death and clinicopatholog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athology and histology,the clinicopathology and the causes of death due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forensic autopsy exa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Methods The histologies of necropsy SLE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routine HE staining and light microscope.Results Almost all organs examined showed different degree damages,especially in kidney,pericardiac, lung,brain,spleen and vein,but other organs may were affected.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death cause of SLE is SLE itself,secondly infe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SLE can cause serious damages or failures of many organs in human body,especially kidney,brain,heart and lung,and finally death.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forensic autopsy examination;clinicopathology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多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免疫血清学检查,大多数患者能在生前得到诊断。由于SLE的脏器损害与病变程度有关,临床只能对皮肤和肾脏穿刺,很少能取得其他脏器组织,所以很难了解SLE全身脏器损害范围及程度。所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SLE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病理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

1 案例资料

死者,女,63岁。2005年8月16日17时左右在家中死亡。据家属介绍,死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10余年,曾在某三甲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现家属要求进行法医学检验以明确死因。尸表检验:双侧颧部皮肤及双侧锁骨上下缘处皮肤检见许多点、片状红色皮疹。解剖检验:脑组织水肿,左侧小脑检见一大小为2.5 cm×2.0 cm×1.7 cm的陈旧性出血灶,周围已形成包裹。左、右侧胸腔分别有100 ml、12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心脏与心包无粘连,心包腔检见50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肝左叶下缘突出剑突下7.2 cm,肝右叶下缘突出右肋缘下3.5 cm,肝脏大小为23.5 cm×22.5 cm×10.0 cm,质地硬,表面可见大小相等的细小结节;肝左右叶交界区近膈面及肝右叶内侧表面分别检见大小为5.5 cm×3.0 cm×1.8 cm和1.0 cm×0.8 cm×0.8 cm的肝血管瘤,血管瘤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毒药物检:将死者肝脏、心血和胃及内容物经化学方法和GC-MS质谱分析法进行毒(药)物检测,结果未检出常见的毒(药)物。法医病理学诊断:(1)心包炎并心包积液(500 ml);(2)胸膜炎并胸腔少量积液(左侧100 ml,右侧120 ml);(3)狼疮性肾炎局灶增殖型;(4)左侧小脑陈旧性出血伴区域性脑水肿;(5)早期肝硬化,脂肪肝,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局灶性间质性肺炎伴灶性肺出血;(7)脾、肾及脑等器官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洋葱皮样改变并坏死性血管炎,以脾脏明显;(8)多脏器实质细胞变质性改变(苏木精小体形成)。鉴定结论:死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积液引起心包填塞致严重心脏功能障碍而死亡。

2 分析与讨论

2.1 本例SLE临床病理及法医学检验结果分析 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通常与多器官损害有关。临床病理改变由SLE直接引起和继发性病变所引起,两者在病程中常常重叠在一起。主要从以下器官出现损害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2.1.1 肺及胸膜 SLE经常伴有肺及胸膜的损害,法医尸检的发生率比临床高得多,国外报道SLE患者50%~83%有胸膜炎或胸膜纤维化病理改变。肺损害表现多样,有些是SLE原发性损害,有些属于继发性病变。Haupt等[1]认为SLE的特征性肺部病变为间质纤维化、血管炎、苏木精小体、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肺泡壁坏死、胸腔积液、肺泡出血水肿。谢秉煦等[2]认为苏木精小体为SLE特征性改变,排除全身和肺部感染后间质纤维化、血管炎、间质性肺炎、肺泡壁坏死和胸膜炎,可认为是SLE肺的原发性损害。本案例,肺间质找到苏木精小体,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所以其间质性肺炎、胸膜炎并胸腔少量积液是SLE肺的原发性损害。SLE胸腔积液外观通常为澄清的浆液样或血浆样,很少是血性的,胸腔积液量很少,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左右胸腔发病率相等,如果有大量胸腔积液,需要考虑有无其他病因,肺出血是SLE的潜在并发症,没有特异性[3]。本例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100 ml,右侧120 ml),为淡黄色清亮液体,符合SLE胸腔积液的特征,灶性肺出血为SLE的并发症。

2.1.2 心血管 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2%~98%,国内报道为54%~87%,心血管系统各个部位均可受累,SLE导致心脏损害的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心包、心肌、心内膜及其所属血管内膜有关。SLE的心血管临床表现(1)心包炎:可伴或不伴炎症渗出、心脏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炎最为常见,心包积液量大多为200 ml左右,极少数可并发心包填塞(<3%)。(2)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病;(3)Libman-Sacks心内膜炎:是SLE特征性瓣膜损害;(4)冠状动脉病变。SLE所致心脏损害病死率较高,仅次于感染及肾衰竭[4]。本例心包炎并心包积液(500 ml),其量比一般SLE心包积液量多,比较少见。未见心肌、心内膜及冠状动脉病变。

2.1.3 肾脏 肾脏是SLE损害最常见和最早的器官,其发生率为53%~78%。按WHO形态学分类,将狼疮肾分为Ⅰ~Ⅵ型,轻度肾小球系膜病变型(Ⅱ型)和膜型病变型(Ⅴ型)可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肾功能,而弥漫增殖型(Ⅳ型)预后差[5]。本例属于狼疮性肾炎局灶增殖型(Ⅲ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主要为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有的肾小球肿胀呈环状或新月体状,部分肾小球囊壁纤维化,囊腔狭窄。狼疮性肾炎病变的发生主要基于肾小球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位于系膜区、内皮下和上皮下。其中弥漫增殖型及膜性病变型约半数病例在间质和肾小管基膜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间质反应明显,苏木精小体的出现更有诊断价值。

2.1.4 神经系统 SLE损害神经系统也多见。常见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谵妄、精神病、抑郁、昏睡、昏迷、休克、脑神经功能障碍、舞蹈病、脊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梅焕平等[7]研究认为SLE损害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中以头痛最为常见占38.3%,以后依次为意识障碍、抽搐及癫痫发作、精神病反应、呕吐、偏瘫、情感异常、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构音困难者占4.16%。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归纳主要为三方面[8]:(1)血管机制SLE作为一种结缔组织病,可广泛累及各种动脉,当脑动脉病变时,引起急性坏死性血管炎,造成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类似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同时心脏病变引起的脑灌注下降和肾脏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加重脑动脉病变,所以SLE患者常出现多发性脑梗死,甚至伴发出血。(2)细胞毒性:SLE患者血液中存在抗脑组织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脑组织中引起Ⅲ型变态反应,可直接或通过激活一系列细胞因子广泛损伤脑细胞和血脑屏障,引起弥漫性脑水肿,需同脑炎相鉴别。(3)无菌性脑膜炎,病理上几乎25%的患者出现脑膜炎,表现为脑膜刺激征。但查不出病原,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患者要考虑SLE脑病。可见SLE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SLE脑病的神经病理以血管玻璃样变性、内皮增生和血管周围胶质增生为特点的血管病,表现为梗死、出血、脱髓鞘改变、皮层萎缩,但无特异性。本例脑组织水肿,小血管内伴有微血栓形成符合其发病机制引起的临床表现。左侧小脑陈旧性出血灶,其出血的原因考虑小脑的小血管发生坏死性血管炎,引起小血管破裂出血。

2.1.5 消化系统 SLE累及消化系统的发生率为50%左右[9],SLE消化系统表现的发病机制,除药物、感染、应激等引起外,亦可由SLE本身导致的血管炎引起,组织病理可见小血管壁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沉着,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也可有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合并抗磷脂抗体者。导致消化系统炎症、溃疡、梗阻、出血、蠕动异常、腹膜炎及肠系膜血管栓塞,从而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SLE消化系统表现不具特异性。SLE患者可出现肝炎和脂肪肝的改变[10],其肝炎可能是:(1)自身免疫性肝炎;(2)药物性肝炎;(3)病毒感染性肝炎引起的。本例存在早期肝硬化和脂肪肝,说明死者生前肝功能有较严重的损害,是SLE直接引起还是继发引起难以确定,脂肪肝可能与肥胖、感染、中毒、治疗过程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SLE本身所致有关。

2.1.6 皮肤的改变 SLE患者约80%有皮肤损害,本例SLE患者双侧颧部皮肤及双侧锁骨上下缘处皮肤检见许多点、片状红色皮疹,考虑SLE引起的皮肤损害。

2.2 SLE的死因分析

2.2.1 国内外文献对SLE的死因分析研究 国内报道SLE住院患者病死率在11.11%~19.35%[11],20世纪50~80年代国内外均认为其死亡的三大原因为肾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狼疮[12]。过去10年内,国外报道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和心血管病变[13]。麦慈光等[14]研究认为SLE死因中SLE本身为最主要的死因,其次为感染和心血管疾病,这三个主要原因共占死亡者的91.1%。SLE患者于诊断后3年内(病程<3年)的病死率明显增高,多死于SLE本身,主要引致各个或多系统器官(主要为肾、脑、心、肺)发生严重损害或衰竭而死亡,其中肾衰竭最常见,是SLE本身的首位死因。其原因可能与误诊而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或治疗初未能给予足够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或维持剂量及疗程处理不当等问题有关。感染是第二主要死因,与SLE本身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进一步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抗御致病微生物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发生除了与SLE本身对血管损害外,还与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增加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有关。近年有研究[15]认为:SL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脏损害导致的心力衰竭,死亡的高危因素与肾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感染有关。

2.2.2 本例SLE的死因分析 (1)根据系统尸检结果,受检者全身体表及各脏器组织未检见机械性暴力损伤痕迹及其所致的挫伤、出血等改变,颈部未见缢痕、勒痕、扼痕、抓痕,口、鼻腔也未发现闷堵征象,本例由外来暴力所致的机械性损伤和机械性窒息死亡不予考虑。(2)根据毒(药)物检测结果,受检者肝脏、心血、胃内容物中未检出常见农药、杀鼠剂、安眠镇静剂及酒精成分,故由上述常见毒物中毒引起死亡的可能性可以排除。(3)本例检见浆液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胸膜炎、胸腔少量积液、局灶性间质性肺炎伴灶性肺出血、多脏器实质细胞变质性改变(苏木精小体形成)、狼疮性肾炎局灶增殖型、多器官小动脉洋葱皮样改变、坏死性血管炎及小脑出血等改变,上述这些病理改变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可以形成。结合委托资料及生前病史,本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可以成立。(4)本例还检见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改变,上述改变不是导致本例死亡的直接原因。(5)结合委托资料及生前病史,本例心包腔积液量达500 ml,足以导致心包填塞引起猝死。所以死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心包腔大量积液导致心包填塞而猝死。本例的根本死因是SLE,直接死因是心包腔大量积液导致心包填塞。在文献调查中,SLE患者心包积液量大多为200 ml左右,死于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非常少见。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比较明确,导致其死亡的原因一般也比较清楚,所以引起纠纷非常少见。笔者通过此案例分析SLE的临床病理及其死因,为今后法医工作者在检验SLE死者时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临床对SLE进一步认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Haupt HM,Moore GM,Hutchins GM.The lung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alysis of the pathologic changes in 120 patients.Am J Med,1981,71:791.

2 谢秉煦,李溢煊,黄振辉,等.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尸检材料临床病理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83,22(11):681.

3 费军.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受累的临床病理及放射学表现.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1):18-21.

4 Ricard C,Munther AK,Josep F,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uring a 5-year period-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of 1000 patients.Medicine,1999,78:165.

5 王玉岳,崔全才,詹阳.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尸检及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3):283-286.

6 Adelman DC,Saltiel E,Klinenberg JR.The neuro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 over view.Semi Arthritis Rhoum,1986,15:185-189.

7 梅焕平,李向红,唐福林,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5-7.

8 赵雪梅,邵自强,耿进朝,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5):241-243.

9 Sultan SM,Ioannou Y,Isenberg DA.A review of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heumatology,1999,38(7):917-932.

10 於强,梅振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脏损害.风湿病杂志,1997,2(2):14-15.

11 陶铁铮,张凤山,赵育松,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29(3):244.

12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0-206.

13 Bono L,Cameron JS,Hicks JA.The very long-term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Lupus nephritis and its treatment.Q J Med,1999,92(4):211-218.

14 麦慈光,张道友,叶任高.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2):114-116.

上一篇:道德哲学范文 下一篇:思想道德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