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3-12-18 17:27:40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1

【关键词】破解;会计专业教学;困惑问题

1教学中的困惑

1.1教师的困惑

(1)实践难行: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在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实践操作亦可弥补不足,促其上进。应该说,将学生置于企事业单位财务或管理岗位上,以切实的环境加以锻炼是最好的上进机会,但它们处于保密考虑,通常会拒绝学生于门外。教师在校期间能解决的,无非是通过模拟实训进行,而模拟实训毕竟又存在诸如实训教程设计不合理、实训软件不配套,学校缺少综合ERP实训室等限制因素,因而导致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而获得弥补或增强技能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又有困惑:会计专业的实践实训怎么突破其限制因素呢?

(2)不能全部教会学生理论:无论是财务会计部分还是管理会计部分,其理论性都较强。多数教师为避免教学过于抽象化,通常会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但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述若干遍而学生仍旧迷茫不解的现象,譬如最简单的会计学原理,教师辛辛苦苦讲授完,学生真正能入门的并不多,至于其他的会计类课程,情况也类似于此,故而教师们困惑:老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怎么就教不会至少没有全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呢?

(3)教材不顺手: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新”,应能跟得上国家的政治、经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教师们普遍困惑的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法律环境日新月异,比如税收法律不断调整、改革,而学校所用教材普遍滞后,教材难以顺手。

1.2学生的困惑

(1)会计怎么是一项技术?会计专业的教师通常会告诫学生,会计不只是学理论,而是将其转换为技术,转换为可操作的技术。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学习三年或四年或更多年会计,不都是在理论层面吗,怎么能是一项技术呢?此困惑实际说明,学生尚未懂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为没有接触过实账或会计具体工作,其尚难理解会计技术的真正内涵。

(2)想学学不会: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有这样的感慨:对于会计知识及技能,我们是想学而学不会。究其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灰涩难懂,教材例题普遍过长、过于复杂,故而学生困惑:我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甚至累得疲惫不堪,但就是难以全局把握,难以融会贯通,为什么想学而又学不会呢?

(3)激情只有一时片刻:学习会计,需要有激情,有想认真钻研、深刻把握它的激情。在激情之下才能产生欲望与动力,但多数学生反映说:对于这样一个内涵庞杂的学科而言,激情经常会被困难或挫折而浇灭,因为难以系统地、综合地把握它,激情便只有一时片刻而已了。

1.3学校的困惑

(1)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受限:根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会计类专业未来主要着眼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就一般院校而言,因学生自身思想因素(如在校期间没有考证的考虑)、素质因素(如功底差,考会计类证书而无果)影响,也受国家制度因素(如考取证书相应的条件限制)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因素(如鼓励还是限制学生考证,是否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等)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其层次难以达到更高水平,如没有职称或职称较低能,结果是学生将来就业受到较大压力,遇到较大阻力。

(2)难以共享社会资源:无论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科院校,还是以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仍以从事会计或相关职业为荣,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讲究学生是否有会计经验,是否有真才实能,而另一方面,多数单位通常不愿意给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学生这样锻炼的舞台,故此成一矛盾。学校拟借助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往往又会被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等理由而拒绝,故而学校难以共享更多的社会资源。

2破解困惑的方法

2.1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较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较为熟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把握培养方向,较为熟悉会计专业的前沿,这就为相应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可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自主提高自身素质,也可外派教师积极参与,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借经”;让教师到一些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学习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同时,学校积极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2)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教学,但仅依赖于多媒体展示也有弊端;教师不闻不问学生的反映,只顾唱“单口相声”,其授课的吸引力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教师满脸怒容,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应在因人、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幽默一些,互动一些,亲近一些,朋友一些……轻松情景式、讨论式的教学,结合采用动态教学法、颠倒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则效果会大有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均具有可塑性,在此之前,学校、教师需要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便是对其正面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会计学科、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知“学贵有专”,能“持之以恒”,这样,其激情方能永久。

2.2创新实践模式

在校期间,不能真刀实枪地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始终困惑着学校、教师及学生,这也是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学校可想法设法创新实践模式。作者认为,校企合作办专业,理论部分在校内进行,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去,互惠互利,不失为一个途径。学校创造条件地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譬如寻找社会上的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会计培训机构、会计实账实训机构、会计速成班等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模式,能为学生找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与舞台,其职业判断能力自然得以提高,学以致用也真正落到实处,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学生就业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高校须积极获得政府支持,双方紧密合作,广泛收集信息,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也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学生只有就业了,学校也才算是完成了培养任务。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压力,但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拓思路,困惑终能被破解,会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卢恩平,王笑艳.关于对高职电子表格财务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6(10):221~222.

[2]崔娜.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6(7):24~25.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2

【摘 要】排列组合是生活中常会用到的数学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陆陆续续地接触过一些,因为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们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排列组合无论是从思考方法上还是解题方法上,都显得比较特殊,它不但抽象、还比较灵活,同时又有很强的概念性。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思维不够严密,那么就容易犯“重”或“漏”的错误,要做到不重不漏,不但要掌握好该知识点,还要拥有严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思维

从这些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有关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在理科试题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部分,特别是与概率或概率分布相结合考查。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还是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全面地考虑各种情况。在备考复习时,教师都会系统地对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或题型进行专门的复习,比如说常见的相邻和不相邻,分配和不能排或必须排的问题。但从平常的测试和一些课后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总感觉有困难,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困惑。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该知识并没有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所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将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设计概要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本质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学习知识,只是掌握了一点简单形象化的知识,是很难应对各种灵活多变的问题形式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如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整体上感知并理解排列及组合的概念。再进一步学会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和组合数公式。不是记住公式就是掌握了知识,要深刻理解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才算是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在学习了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后,就可以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进行总结,总结所学的知识,总结推导的方法,总结思维的方向,总结解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要再简略地进行总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比如说要先合理地进行分类,再进行分步,在解决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再按事件的实际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分步,这样就容易做到“不重不漏”,克服了不重不漏,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小问题了。又比如说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元素,那么这类元素就要先安排好,再处理其他的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出错率,要让学生从形式上理解方法该如何使用,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使用该种方法。

二、学生常见困惑的原因分析

在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和困惑当中,尤其又是以“重复”计数更为严重。对于这些问题,能仅仅是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吗?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困惑时,都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自己太过粗心,这样并不能让学生找出真正的原因,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学生还会继续犯相同的错误,学生心里的困惑还是没用得到解决。从教学实践中以及学生的一些作业和测试的反馈中可知,学生出现“重复”的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因为对计数的分步不合理,由于对知识方面还存在困惑,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自然就很难用合理的分步去把整个事件搞清楚。

比如,5个不同的小球分到3个不同盒子,每个盒子至少一个,那么一共有多少种分法。在这道题中,很多学生是这样分步的:先在每个盒子中放入一个球,共有60种方法,再把剩下的两个球放到3个盒子中,共有9中方法,所以总共就是有540种方法。这种重复计数的方式非常普遍,也是教学中一个容易忽视的盲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多讲两道例题就可以的,而是要从本质上去理解知识。在这里,学生只是关心完成这件事情的相关的可行办法,而没有注意到这两步之间是否存在影响,还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前面选出来的小球和后面选出来的小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有意义的顺序,如果不分析和理解好这个顺序,那么出错就成了必然的了。

三、反思及方法

教学就是一个思维的碰撞和形成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角度,得出来的结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各种不同的思维和看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并提倡学生多交流合作。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可能教师也只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尽快解决问题。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是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反思,从各方面综合起来分析原因,帮助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回归到排列组合原理的本质,分布计数的原理就是把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也可以采用穷举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机械和死板,但很多时候它却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最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理解和运用上,否则一旦遇到形式比较灵活的题目,就不能自如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了。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还是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和原理,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学会举一反三,消除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参考文献

[1]闫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2]徐文强,李秀青.浅谈如何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3]刘银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心得和策略.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7期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16-01

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读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一种浪费。在语文课之外的时间,他们很少拿起语文书。理科班的多数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数理化上,文科班的多数学生则把精力放在了政史地上。每次考试,语文分数总是比其他科目要高一些,这就更加促使他们不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大力气。话又说回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学生身上,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本人心中一直有一些没有妥善解决的困惑,这些没有解决的困惑就是本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方面应该负起来的责任。把问题分析好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所以接下来本人将对心中存在的教学困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目标与现实不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写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大纲写出了教育者的期待和目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你真的用这些美好的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生,便会发现很多美好的因素已经在学生身上悄悄地减弱。这个时候其实你特别想帮助这些学生。

当你作为语文教师真的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传授于学生时,你却发现学生对那些知识和能力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埋怨你,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生学得那么辛苦呢?这么辛苦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这种无以复加的轻视让你无法忍受。于是你便陷入某种困惑的圈子里,这些学生到底怎么回事?这种困惑比你上课无法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还要难受。

当你精挑细选,给学生选好语文习题,并且反复交代习题的重要性,千叮咛万嘱咐你们一定要去做,做完了老师讲解,做了就会有收获,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你却发现这些可爱的学生表面上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实际上翻开他们的练习一看,居然是空白,此时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自尊其实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的。有时你会问他没做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其他科的作业很多,无暇顾及语文作业。

高中语文教学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同时又兼顾到高考成绩,真的是一道难题,语文老师要为这道难题不倦地思考。

二、课外与课内时间的矛盾

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量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对待语文学科又比较轻视,所以不管老师如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依旧是我行我素。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动用课堂那宝贵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时间。课下老师总是用心地为学生选择经典名著,课上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当堂阅读,当堂指导,当堂完成任务。本来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任务,移到课堂来完成,完成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时还难免会占了其他语文学习任务的时间。可是如果老师不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去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在课下又不会“动手”,老师总不能让高中生成为“阅读”吧?其实,课下的任务就是应该在课下完成,课上有课上的任务,然而据当前的高中语文现状来看,本来很简单的这个问题却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

三、代替与主动的矛盾

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成绩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是需要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积累的。字词的音、形、义,学生应该亲自己动手去分类、识记。可是,学生不去做,老师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办?教师只好越俎代庖了。最终的结果是教师费力不讨好,劳累了教师,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鼓励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学校要成绩,家长要成绩,学生要成绩,分数对于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试卷有它的特殊性,其中作文一项就占了六十分。虽然很多学生平时不愿写作文,但考试时,为了拿分数,也会写个千八百字。大多数情况下写够了字数,就能得到基本分。分数的获得一方面是阅卷老师高抬贵手,写的好的给很高的分数,一般的给比较高的分数,错的给一些鼓励分。这样做可能对学生存在误导,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重视语文学科,即使自己平时不努力,也能获得一个差不多的分数!本人所在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都不太高。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给分就可以解决误导的问题,但是这样问题又出现了,分数如果低,挫伤学生本就不高的积极性怎么办?尤其是在普通高中,上述矛盾还是体现的很明显的。鼓励与严格,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这恐怕不是一个好解决又很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4

一、弹性预设,构思生成 

学生提出疑惑、有所创新,是要有一个契机的,学生自身凭空创新是比较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预设的时候,就构思可以帮助学生有所创新的契机. 学生受思维限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会思维定式. 这种例题往往是答案唯一,思维层次较低,学生看到后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显然的就能得到答案. 这类型的题目显然有着它的作用,它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进一步熟练化. 但是这些题目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思考,单一的思维有些局限了. 而且仅仅靠这些题目是不够的,但是教师在课堂上都会列举许多这种类型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是这些问题不容易让学生提出疑惑,创新需要不断的思考,然而思考需要的时间比较多. 课堂上,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这些题目过多,时间占用率会太高,但是这些题目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兴趣,需要融入课堂之中. 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听的不认真,效率较低,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融入课堂,积极思考. 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方面,弹性预设,思考在哪些地方能够让学生创新、提出疑惑,进一步融入课堂之中.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B = AC,AD = 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DAB = ∠EAC.用问题“根据条件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而不是“求证:∠D = ∠E.”让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二、夯实备课,精心预设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主体,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方向,探索的效率非常低.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一节课的节奏非常不好,很可能到下课教师都不知道说了哪些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备课. 就如同想建好高楼大厦,如果地基打不好,建都建不起,更别谈建好了.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能够抓住重点所在,将课堂的时间合理的规划,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点,探索谈论的部分要留给学生. 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出来,所以在探索前,教师可以略微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数学内容,如果利用一些材料,教学起来就比较容易,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这些材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百分比的应用教学,教师可以用银行的利息为实例,在课堂前准备教学材料:一张被污渍盖住了部分项目的银行存单,并且复印多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让他们观察,并且把数据算出来. 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提升课堂效率. 

三、妙用错误,将错就错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维发育不完善,与教师思考的角度有些不一样. 教师在解决很多问题之后,对于知识的了解非常的透彻,但是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这些知识,不能将思维很好的转换,处理题目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在教师看来,这些错误或许很简单,但是学生如果不跳出思维定式的话,是不容易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的. 虽然“错误”有许多的弊端,但是运用的好,价值十分可观,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只需要稍微加以引导,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而不是立即打断,如果教师及时打断,很有可能让学生错过一次深层次探索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而且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自信心会提升很多. 例如在讲解运用等式性质时,如果一个2个式子相等,同除以一个数,那个数不能为0,这个知识点错的人很多.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mX = mY,从这个式子你们能得到什么呢?有些学生得出了X = Y,教师可以让他们再次思考,并且指出学生错了. 学生疑惑不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几个具体的数值去计算一下看看.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m = 0这个点,当学生最终想到0并且带入时,才会恍然大悟,对于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接着教师让学生联想思考有没有其他知识点与之相似. 接着教师根据错误的地方与学生提出疑惑的地方进行拓展. 

四、科学预设,及时反思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预设的不够合理,会让学生陷入困惑之中. 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反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融入进去. 教师也要从学生角度思考,如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只按照自己之前所思考的角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引导,不然学生不容易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由于每节课都要预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问问自己,自己创设的教案是否达到了要求,能够让学生产生疑惑,“生成”新知识. 如分析一个问题,学生能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从问题中分析出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形结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些题目,是利用函数方面的知识进行解决的,但是解决起来比较复杂,接着再设计一些图像类的题目,学生发现图形类的题目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便可能会联想,是否将函数与图形结合起来会比较简单呢. 这样一来就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会加以思考,深化知识点.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5

[关键词]学习需求;探索交流;生长点;碰撞点;困惑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83-01

很多课堂都存在着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刻。因此,教师应“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立足生长点――实现知识内化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学生自主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正向迁移。

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教师出示了几道题目:①2.68×4;②9.3×4;③3.6×2.3。①②两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对于第③题,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困难。

师:第③题的算式和前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3.6×2.3该怎样进行计算?

生1:把3.6×2.3看作整数36和23相乘,得828,由于这两个小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82.8。

生2:我同意生1的算法,但我认为积应该是两位小数,即8.28。

生3:3.6扩大10倍为36,2.3扩大10倍为23,所以得到的积扩大了100倍,要使结果正确,应将36×23的积缩小100倍,得到8.28。

生4:可以估算,将3.6看作4,将2.3看作2,结果大概是8。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新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聚焦碰撞点――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是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从追求形式层面的理解转向发现、创造层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思维过程,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让知识的本质逐步明晰。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以及水和沙子,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小组1:将圆锥形容器倒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形容器中,需要重复3次,因此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小组2:圆柱形容器里装满沙子后倒入圆锥形容器中需要4次,所以圆锥体积应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小组3:小组1和小组2都不对。我们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形容器中,3次不到,圆柱形容器就满了,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大一些才对。

小组4:我们赞成小组1的结论。将圆柱形容器装满沙子,可以倒满3个相同的圆锥形容器,因此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面对学生的不同结论,教师没有立即进行评价,而是让各小组将所用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拿到讲台上展示,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和底面的大小。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小组2和小组3所用的容器只满足等底或等高中的一个条件,而小组1和小组4所用的容器的底和高都分别相等,所以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此时学生意识到: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必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充当发现者、研究者的角色,巧妙捕捉W生思维的碰撞点,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掌握知识。

三、捕捉困惑点――促进能力提升

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困惑,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不会处理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捕捉学生的困惑点,并针对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一张桌子可坐6个人,两张桌子可坐10个人,三张桌子可坐14个人……现有n张桌子,可以坐( )人。”这道题时,学生都知道桌子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但却不知道如何列式表示桌子与人数的关系。很多学生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的影响,把式子列为“n+4”。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后思考:①根据画出的图形,你能说一说哪部分是不变的量,哪部分是变量吗?②这个变量与图形的次序存在着什么关系?如何用式子来表示它们的规律?

借助图形,学生很快找出了两端坐的人数和每张桌子两边坐的人数是不变的量,桌子数量(图形的次序)是变量,且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增加4人,所以增加n张桌子就增加n个4,从而得出规律:4n+2。

总之,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6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57-01

在我国教育领域异常活跃的今天,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之中,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着实感到了一些无奈和困惑。

一、教学困惑

困惑之一:新教学资源匮乏。

新教材的化学矢口识富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在教学中要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融入到对具体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探究活动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农村、街道、社区、工厂中进行实地调查学习,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很有限,特别是化工厂这方面的教学资源更是匮乏,在新课程实施教学中我们只讲纯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把化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来呢?

困惑之二:教辅资料不配套。

教材破绽层出不穷,市场上教辅资料铺天盖地的习题更是糟糕。新课程的实施也有很长时间了,但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这给课程的改革带来一定的阻碍,如实验器材、设备、网络资源、学生用书等方面的图书资料都比较陈旧,特别是学生用书,大多数是改头换面,题海战术的性强,学生使用感觉难度大,无法配合新课程的教学,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现在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了习题教学,以识记代思考,以训练求巩固,以考试增素质的现象很严重。

困惑之三:地区之间教学差异性大。

地区之间教学差异性大,会造成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多方面参差不齐。一些乡镇学校实验教学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根本上没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如试管振荡都不会,大多数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干脆直接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倡过程性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是教师施教的中心环节,授好课是教学实践合理性在课堂中的具体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我们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

1、课前阅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课前阅读,既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增强发散性思维。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解题时的审题能力也大大提高。

2、引入新课创设问题,这是一种让学生思维活跃、行之有效的办法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激发的学习状态中沿教师架设的探究桥梁达到认知的彼岸,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的过程中学会探究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而且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和谐发展,同时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教师提出新的问题。

3、反思小结查漏问题

反思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不可否认的有不利于因材施教的一面,群体教学使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吃不了”,而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写“反思日记”把问题跃然于纸上。这样做既减轻教师一部分的工作量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定期地检查“学生反恩日记”并把这些记录分类整理成“教师反思日记”,提出解决的办法。如有的问题集中讲评,有的个别辅导,有的即时讲,有的延时讲。

4、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不要墨守成规,对于科学的教学思想、模式要敢于突破,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5、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

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师生对话活动中,学生会随时提出新问题,若教师的知识功底浅薄,则会出现冷场、尴尬局面。

6、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教学及应变能力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7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18-06

【作者简介】马天宇(1979-),女,上海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助理教研员,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办幼儿园的数量急速增加,幼儿园新教师的人数也持续攀升。有效帮助幼儿园新教师适应工作并加速其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1][2][3],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她们从事教学专业工作的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在角色适应、教育行为以及人际环境等方面存在不适应。如果这些问题和困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定位,甚至影响其职业发展生涯。本研究调查入职1年~5年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现状,分析困惑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揭示困惑解决关键期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本研究对象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入职1年~5年的幼儿园教师,考虑到样本的多样性,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357份。调查对象中教龄1年的占12.8%,教龄2年的占24.2%,教龄3年的占23.5%,教龄4年的占21.6%,教龄5年的占17.9%;女教师占98.6%,男教师占1.4%;大专教师占42.6%,本科教师占56.9%,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0.8%;学前教育背景占69.7%,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占30.3%;教师所在的幼儿园的类型中,市示范幼儿园占8.1%,区示范幼儿园占13.4%,一级幼儿园占39.8%,二级及以下幼儿园占38.7%;公办幼儿园占98.6%,民办幼儿园占1.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幼儿园新手教师的研究内容[4],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第一步,调查者设计开放性问卷收集新教师存在的困惑(实施前测);第二步,对开放性问卷中涉及新教师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完善问卷;第三步实施正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困惑和困惑解决方式三大类,其中教师专业困惑分为教育教学、日常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科研反思和人际关系五个领域。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每一题目进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并对类别资料做进一步卡方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困扰新教师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如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效果达成,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引导,对幼儿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得等(参见表1)。

1. 教育教学方面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依次是:独立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如设计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把握重难点)占8.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互动占7.3%;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占7.3%;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占5.6%,教学效果的达成(如目标达成、儿童经验提升)2.5%,组织幼儿开展户外(室内)体育活动占2%。

经卡方检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并积极有效地互动这方面,不同学历的教师有显著差异,专科教师的困难更大9.3%;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有显著差异,民办幼儿园困难更大。

经卡方检验,在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有显著差异(p=0.026

笔者在课堂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集体教学方面对教材的选择、理解和解读能力明显较弱,主要表现为无从下手、随意性大、教师们习惯于找现成的教案,甚至刻意回避需要准备教具的教学内容,有的一味完成教案的实施,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与回应。

2. 专业技能方面

新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困难依次是: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占5.6%;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占3.9%,

在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方面,男女教师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2

在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在这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3. 日常班级管理方面

新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方面的困难依次是:帮助个别幼儿很好地融入集体占6.4%,处理幼儿的突发事件占2.2%,把握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占2%,班级常规方面和一日活动组织占1.1%,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占1.1%。经卡方检验,男女教师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4. 科研反思等方面

新教师在科研反思方面困惑是: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占17.4%,撰写案头资料(工作计划、案例、反思)占2.8%。

5. 人际关系方面

新教师的人际困惑相对较小,调查发现,94.1%的教师能与幼儿园的搭班老师和其他同事和谐地合作共事,9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赢得孩子的喜爱,84.9%的教师认为自己能与领导良好沟通赢得信任,其中最难的是与不同家长的沟通(46.8%)。这说明新教师在工作中能处理好与不同群体的关系,这样的生态关系圈不会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有意思的是,不同教龄的新教师与领导良好沟通有显著差异(p=0.042

不同专业背景的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第一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的困难更大一些。可能是因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与家长交流、社区沟通方面展现了明显的优势。

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时常会体验到挫败感、低成就感,有一成以上教师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符合当前的需要(非常不符占2.8%,基本不符合占7.3%),一般符合的占5.3%,基本符合占61.1%,非常符合的占23.5%。笔者在随机访谈中了解到新教师在工作之前认为幼儿教师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应该很轻松很快乐,可实际上幼儿园每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另外在我国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下,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并不能全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新教师普遍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工作热情减弱,甚至感到现实与理想有显著差异。

近七成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负担比较重,有7.3%的教师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问题较大。工作负担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在同样的工作量下,不同教师的感受不一。经卡方检验,不同教龄教师工作负担有显著差异(p=0.39

(二) 新教师希望的专业困惑解决方式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需要师傅引领、同伴互助、专家点拨等方式帮助解决教学实践中难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具有方便性、即时性、经济性的特点,而借助幼儿园外部资源(如专家带教、外出观摩、专业机构培训等),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精力(如路途奔波)。当优质资源稀缺时,新教师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调查显示,新教师最希望解决困惑的方式是:80.7%希望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79%希望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77.3%希望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68.3%希望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64.4%希望参加学历提升;62.5%希望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60.5%希望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平台(如开公开课、做项目);59.7%希望参加教育科研活动;59.4%希望制定并践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不同教龄教师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入职年限短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意愿最低(入职1年的90.0%,入职2年的98.4%,入职3年的96.4%,入职4年的100%,入职5年的98.4%)。笔者以为,入职1年的新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环境中熟悉教学规范,频繁外出学习可能会分散精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不同级别幼儿园的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对“获得交流展示平台”,不同性质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需求”,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

对“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地差异(p=0.001

对“参加学历提升”,不同学历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7

对于“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和“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不同类型的教师没有显著差异。

(三) 对新教师专业困惑和解决方式的分析

1. 不同教龄教师的困惑分析

由表2可见,新教师入职第1年是求生期,需要解决的主要困惑是:初步适应教育教学环境,达成教学效果,掌握教学技巧,获得教学资源和把握班级管理;入职2年~5年进入探索期,在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后,开始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并开始静下心来观察个别儿童需求。新教师困惑呈现出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趋势。

2. 不同教龄教师希望的困惑解决方式分析

由表3(见上页)可见,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期望得师傅专家的指导,4年以上新教师对师傅的依赖性降低,更希望走出幼儿园观摩优秀活动。入职第一年的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喜欢接受式(师傅带教、观摩、培训)的支持方式,而第二年后则偏好参与互动式的支持(比如教研组活动)等。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始终是教师困惑解决的重要方式,但其对新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提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及在幼儿园内开展的师徒带教和教研组同伴互助。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开始关注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标志其开始走向专业成熟。

四、讨论和建议

(一)对幼儿园新教师困惑解决关键期的建议

美国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 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 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研究显示[5],新教师在第一教学年更关注基本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第二教学年则对学科教学方法关注更多。笔者建议,新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所侧重地解决困惑:

1. 幼儿园新教师可以在短期内胜任教学实务

入职3个月至1年新教师处于懵懂期,往往觉得自己有很多困惑,解决重点应该放在熟悉幼儿园的职业环境、践行幼儿园一日流程、撰写班务计划等资料、熟悉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教学用语、教态和站位)、建立课堂秩序、创设环境、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教学实务上。

2. 教育实践智慧需要长期养成

2年~5年教龄的教师基本明确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强势与弱势,可以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生成回应机智、达成教学目标、敏锐地观察支持与引导孩子、把握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琴棋书画等专业技能、开展教育科研等。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长期困扰新教师的难题,缺乏在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是导致这一困惑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教师生活经验的丰富、知识面的拓展,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加深,对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也会逐步得心应手。

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和幼儿园可以规划新教师课程培养体系,对入职1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秩序建立、家园沟通、环境材料创设 、班务计划撰写等;对入职2年~5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教材解读与选择、师幼互动策略、突发事件应对、儿童观察与分析、对教育现象的思考研究等。

(二)对幼儿园新教师主要困惑及解决方式的建议

1. 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效果达成的建议

设计与教学活动, 是每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幼儿园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本文的研究,集体教学活动表现出受重视程度高但提升难度大的特点,在解决此困惑时需要层层递进、有步骤、有规划的实现发展目标。

(1)师傅带教并进行过程评价:对3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幼儿园为其配备若干名在教学方面有特长的骨干教师进行带教,新教师观摩并模仿师傅的的活动;师傅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新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计划,通过观察新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 指出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新教师自我反思并行为跟进:新教师通过观察、模仿优秀教师的活动,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及时反思自己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技能。

(3)幼儿园集体研讨并诊断新教师发展重点: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对新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与反思,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并反复推敲,优化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调研,专业诊断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优势和不足,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帮助其扬长避短。

(4)新教师外出观摩并改善教学。为3年教龄以上教师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这些观摩不是简单移植优秀教师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形式和教学资源,而是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 对日常班级管理的建议

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幼儿教师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1)入职前,幼儿园利用开学前假期进行短期培训,明确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理清幼儿教师必须做的事情,从问题出发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引导新教师明确工作的方向。也可以通过观摩成熟型教师的半日活动,了解班级管理的操作策略,确保开学后幼儿园班级活动正常开展。

(2)针对新教师不敢在业务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现象,组成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自主讨论班级秩序建立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等班级管理问题,共同反思问题解决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3. 对获得丰富教育资源的建议

(1)幼儿园加大经费投入,购买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相应的幼儿操作学具、丰富的教具以减轻教师自制教玩具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的游戏、学习与生活。

(2) 建立教育资源库。幼儿园各年级和班级之间应加强联系,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收集、积累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源、操作材料、教育案例、外出学习记录等资料,在教学中合作备课、相互交流并共享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幼儿园可以加强与社区、家庭、其他幼儿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整合幼儿园周围社区的各种社会机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教育资源。

4. 对于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的建议

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直接教学相关,应以教师为本位,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所教的课程。[6]

(1)新教师反思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思考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经由对“片段”或“事件”背后隐含的问题的反思,将反思的结果用于改进未来的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智慧。

(2)幼儿园可以设立园级课题,鼓励新教师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从教师熟悉而擅长的日常工作出发,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开设一系列的关于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课程,指导新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5. 对于心理困惑的建议

相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新教师的心理适应表现得更为隐蔽,但对于其职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1)新教师需克服体力上的疲劳感、压力感、和人际关系烦恼,不断调试心理,妥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与幼儿互动、同事合作和领导沟通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逐渐建立归属感,只有在不断的研究、适应、变化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工作的乐趣,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

(2)自上而下的评价考核往往是新教师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幼儿园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缓冲期,采用发展式评价模式,在新教师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工作难度、降低考核标准、肯定新教师的点滴进步,以减轻新教师的外在压力。

(3)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加强对新教师心理援助,通过开展公益性心理健康咨询、培训、讲座、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给予新教师支持和建议,帮助其度过“求生期”。

【参考文献】

[1] [美]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课题组.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2010,(09).

[3] 李拉.初任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7/8):56-57.

[4]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编.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赵建玲.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支持与培训计划》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33.

[6] 姜娜,许 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概述[J].教育科学,2002,(04).

高考数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篇8

[关键词]新时期;研究生;生涯辅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4-0140-02

党的“”绘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驱动。开展研究生生涯教育,引导研究生关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能力培养是促进研究生为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生的特点及生涯发展困惑

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年纪较大且年龄跨度大,结构成分比较复杂,包括有工作经验的和应届生直接考入的,因此研究生的社会经历和思想特点更加复杂和多元。研究生社会经验相较本科生要更多一些,包括与导师参与课题讨论、校外实践等,因此他们辨别是非和真伪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对待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是也有相对理性、稳定、成熟的认识。但是,正因为研究生看待问题更加理性,因此他们缺少本科生的理想主义,看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从而更容易产生失落、焦虑、苦恼、不平衡等生涯发展困惑。研究生面临的生涯发展困惑主要包括学业发展困惑、职业发展困惑和社交发展困惑。

(一)学业发展困惑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有很大不同,考试及格、修满学分已经不是研究生的主要考核指标,承接导师课题、参与项目研究、公开等诸多研究实践性任务成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相对于考试来讲,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同时在学习方法上也更加强调“自主性”和“研究性”,需要研究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科研强度非常大,再加上高水平论文公开发表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博士因完不成数量而不能正常毕业,学业压力很大。

(二)职业发展困惑

本科生有较大一部分人毕业后会选择深造,但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都会走向就业之路,因此就业压力基本上是每一个研究生都要面对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更看重能力和经验,只将学历作为一种参考,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当前职业选择更加多元,而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来讲在专业学习上更深入,在職业选择时更难以舍弃专业。研究生受限于自己投入多年的时间成本,往往屈服于短期的利益。这也是导致国家紧缺行业、艰苦地区人才短缺的一个原因。

(三)社交发展困惑

研究生处于一个人生的特殊阶段,常被人际交往遇到的问题所困惑。主要有两个原因:(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对硕士研究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指导,过分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没有给予足够的、必要的社会交往方面的指导。(2)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特点有关,现在的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是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方式,每个导师带一个或者是几个研究生,使他们脱离了班级制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形成以导师为中心的“师门”交际团体,其他的社会性交往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导致了对“同门”以外人际关系的冷漠,容易降低人际信任度。

二、开展研究生生涯辅导的意义

(一)有助于挖掘自身优势,认清客观形势,适应社会需求

虽然相较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范围仍然有限,对自身实际和工作环境仍然了解甚少。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变化迅速,所谓“热门”与“冷门”变得难以预测。先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现在又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也在悄然兴起,众多行业在新时代下纷纷转型……未来的行业发展还会发生很多变化,这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开展研究生生涯辅导能够打破研究生对“工作岗位”的刻板印象,全面了解工作的能力技能需求,探索真正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工作模式等。

(二)有助于较早明确职业目标,做好求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

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较少,极易在求职过程中犯错而导致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开展研究生生涯教育,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职场,了解用人单位的喜好与发展方向,较早明确职业目标,做好求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研究生还可以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如个人简历的制作、面试的目的流程、面试常见问题处理等,帮助他们充分准备面试,学会如何在面试中展示自己。

(三)有助于理性地做出职业选择,把自己放在适合的位置

据统计,全国共有55.6%的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信心,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心理上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期间也没有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元价值观满天飞、新事物层出不穷,给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带来很多困惑。面临地域选择、岗位选择、企业选择,他们容易缺乏判断听从舆论或大众导向,选择“大家认为好的”而不是“适合自己的”。因此,开展研究生生涯教育有利调整就业心态,树立职业自信,以适应社会发展、职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需求,避免职业选择的单一性和盲从性。(四)有助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指出:“高校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研究生生涯教育以研究生个人发展为入口,引导和启发其主动探寻和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合理路径,有助于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处理各方面信息和局势。因此,研究生生涯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鼓励其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大潮中。

三、如何开展研究生生涯辅导

(一)要以“学科發展”为推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认同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一种教育形式,研究生在专业学科上需要掌握更加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作出创造性成果。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科研能力。因此,开展研究生生涯规划,不仅要帮助研究生做好学业规划,更要帮助其树立专业自信、了解对口行业发展趋势、培养研究生服务学科长远发展的热情。高校教学、科研和就业部门要形成合力,把生涯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1)要找准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准确切入点,解读专业发展前景。如针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邀请重点企业的专家和校友进校开展主题讨论,与研究生分享当前国家发展形势下各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自豪感。(2)讲述行业前沿好故事,弘扬专业创新精神。如开展“讲述专业好故事”“科技前沿瞭望”等活动,通过校友、行业专家等前沿科技研究等故事,深入浅出地传递专业前沿知识,帮助学生拓宽专业创新视野。

(二)要以“个人成长”为核心,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促进研究生个人成长,不仅包括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等。特别是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还要培养研究生的就业新观念、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事业心和冒险精神。因此,高校开展研究生生涯教育,就要指导研究生在做学问的同时提升个人综合职业素养。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必须通过建立一支由职业指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导师、企事业单位四级联动的职业规划指导队伍,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1)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课程浸润成长理念。在课程设置中,结合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融入就业观念引导、行业专业解读、职业素养介绍等内容,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成长成才观,明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2)推进研究生个性化生涯辅导,满足其成长需求。定期邀请校外专业生涯咨询师、企业人员等帮助研究生有针对性地解答个人生涯困惑,帮助其澄清自我特点和成长需求。(3)开展特色活动,思考个人成长价值。可以针对研究生所关注的求职热点、职业困惑等开展“生涯工作坊”,以案例研讨、实战体验等形式启发研究生思考成长价值。(4)加强实习实践,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提升职业素养。

(三)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强化就业价值引领

上一篇:煤化工概述范文 下一篇:网络空间安全管理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