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范文

时间:2023-03-01 13:52:17

高考美术

高考美术范文第1篇

素描是绘画艺术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独立单色手绘画种,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方法和流派。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西方美术史上很多素描大师,曾留下大量的素描作品,如安格尔、鲁本斯、伦勃朗、列宾、门采尔等等。他们的情感通过素描这种最质朴的造型艺术手段记录下来。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是造型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十几年了,每一届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学校老师也这样认为,把文化课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不容乐观,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在素描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的非常突出和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在提供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注重多元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必须做到: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看自己的习作,这样容易发现毛病。

多想,是指多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功到自然成,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工夫,才能达到召之即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三、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每一次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在他们作画的过程中,不能给他们修改过多,当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多次,仍未见起色,老师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

四、做到耐心与爱心兼备

素描训练的每一环节力求进步都是相当艰难的,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能保持一种清醒;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时间一长甚至感到乏味或单调。素描本身是锻炼学生毅力和恒心的苦练阶段,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该对他们充满爱心,引导突破各个难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喜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从心理上多予以关怀、沟通,多次帮助其修改画面,讲清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力求更大的进步。

高考美术范文第2篇

以前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美术怕影响文化课成绩,现在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差而学美术。这和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我经常听到高中学校领导这样说:“这个学生成绩太差了,让他学美术去”、“你学什么美术,只有差生才学”等等,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爱好,学生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美术,使有天赋、成绩好的同学不敢涉足于美术课堂,与艺术失之交臂。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差生实行“一刀切”改学美术,学美术已经成为成绩差的学生考取大学的捷径了,由于美术高考文化分数要求低,为了提高升学率,让成绩差的学生学美术也是近几年来美术考生急剧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每年有多少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我依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不完全统计了一下,2008、2009年大概各有50万人左右。其中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当属山东省:16.1万多人,占山东参加高考人数的20%!湖北省2006~2009年以来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数分别是:2.71万、2.56万、2.64万、2.6万。湖南省2006~2009年连续四年参考人数都在三万以上。中国目前参加美术高考的人数之巨,当属世界之最!这样的现象与我国近十几年来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现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经济状况能够承担的情况下;在“美术专业就业好”这个昨日黄花的虚幻现实下;在“美术院校文化要求低,好考!”的片面认识下。众多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升入大学的救命稻草!报考美术类专业也就成了某些学生考大学的所谓“捷径”!

当然,我们不否定在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中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确实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天赋。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在升学的压力下,家长的安排下,老师的暗示下,一些利益获得者的劝说下,对文化课学习的逃避心理驱使下,许多本身没有什么美术天赋的孩子选择了这样一条荆棘丛生的艰难道路——美术高考!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得不面对的悲哀——有多少孩子也许有着别样美丽梦想因此而沉沦!

目前,全国高校美术专业在湖南省的招生考试时间基本都是从当年的元月初开始到三月结束。许多考生为了应对美术高考,尤其是转向晚的、学美术迟的学生不得不在高二刚刚结束就停止文化课学习,远离学校,统一到长沙参加美术高考强化训练。近几年来,美术高校盲目扩招,使美术考生急剧增多,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很多省份实行了艺术类专业统考,但还有一些省份没有实行统考(比如山东),即使实行了省内统考,其成绩也不被省外院校所采用!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美术高考方式也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很多美术高校为了省事和减少考试费用,大多数学校考默写、画照片。因此,出现了很多考生只会默写而不会写生、只会画头像而不会画静物、只会画照片而不会画模特等现象。有些美术高考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学生“背画”,把机械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不惜牺牲学生的前途为代价。这样的考生,即使是考取高校以后也得从头再来,给高校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据笔者调查走访部分学生,由于最初选择学习美术是迫于无奈,为了能够上大学读书,只有一搏,所以在大学几年几乎是浑浑噩噩过来的,现在踏于社会感觉力不从心。面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许多多的悲喜现状,家长和孩子也只能是在被动的大环境下进行主动的选择。

众所周知,高中制定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等九个模块的教材。但却没有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美术专业教材出来。但是,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有美术高考生,而高中的美术专业学生和老师却没有相应的美术专业教材可循。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很多学校的学生到了高三,又要放弃文化课去学专业,进了培训班,抓了专业又丢了文化课。很多学校没有给美术专业的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发展的高中美术教育!

每年到了1~3月间,各大考点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是背着画板提着画箱的学生。考试像是一场战役。院校报名点排起的长龙是前哨战,家长们各自的神通是技术战,考场上真刀真枪的比试是白刃战,考试后不时出现的黑幕是间谍战……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但很少学校开设美术考前班,大街上却到处都是,这种奇怪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有关教育部门和专家思考吗?有关部门规定不准私自办班、培训,可每年元旦前后、暑假期间,美术培训班遍地都是,打着各种各样的广告,有美术教师、大学生、教授……但真正办得好的寥寥无几,大多是以赢利为目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管理者不力,学画不成倒成了玩电脑游戏的高手,谈恋爱的专家,彻夜上网不进画室的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毁了学业,毁了前程!

高考美术范文第3篇

中国名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及早打算。虽然高中课程多、作业量重,但每天都有课外活动时间,这段时间可用50分钟,中午时间除午休半小时后可用40分钟,晚上第二节自习后可用一小时,把这些“闲杂”时间集合起来每天就是2.5―3小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完全可以解决高一、高二学生的美术基本功问题,到高三再集训5―6个月,冲刺高校美术专业可谓“水到渠成”。

有了时间保障,如何使学生从“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即解决“质”的问题?

首先,进行信心教育。我们无论做小事或大事都要有信心,这样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有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它、战胜它。比如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国家领导人及时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表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战胜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同时国家不断采取很多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现在的中国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温总理讲:“人的信心比金子还珍贵。”这句话道出了人的信心的重要性。徐悲鸿先生早年学画历尽磨难,有一次他想跳江结束生命,但经过一番思索,他战胜了内心的怯懦,毅然决定赴法国学习,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八年后学成回国,将西方油画技法运用于传统中国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样式,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座高峰,这也是坚定的信念带给徐先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使有志于艺术事业的同学们振奋精神、信心百倍地迈进美术课堂,为明天成为艺术家做积极的准备。

其次,进行开阔视野教育。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落在自己的脚底,做井底之蛙,我们课前应准备几幅自己的作品并搜集一些高考学生的作业,或网上搜索一些高校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观赏、启示、教育学生,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开始的水平和大家一样,只是他们不断地积累勤奋地磨练,才有了很大的成就,“天才出自勤奋”。达・芬奇也是从画线条、圆圈始一步一步走上艺术巅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再次,学习基本的素描和色彩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彼此相辅相成。比如说素描里的“透视”,对于这个专业术语,同学们一开始都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比如近大远小、视点、视平线,感觉很乱,但经过画图、实践分析、实景观看,同学们慢慢地明白其中的原委,并逐步地把它运用到素描和色彩的造型中。素描和色彩的基础理论很多,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机器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部装进他们的肚子里,否则,消化也是问题,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理论投放,在高中前三学期可教授完毕这些理论知识,并引领他们积极地运用于实践练习中,留出近一年的时间供他们感悟和提高。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步骤与技能。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说,初练书法,首先要临与摹,再写、默、创;对于绘画亦是同样的方法,几何体、静物、人物、色彩等都只有经过临摹、写生、默写、创作,才能领会绘画的方法、技巧,并运用于实践练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有了时间、知识点、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下一步主要看同学们的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只有反复地练、反复地画才能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思考、解决,实现良性循环,使自己快速进步,达到由量到质的跨越,这是不是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任何时候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毕竟教师的知识、经验、审美、趣味等艺术修养是经过了多年的锤炼,眼光敏锐,看问题比较透彻清晰。比如画素描静物,有的学生画得立体感不强、很模糊、没有层次,或画面很脏、很乱、很花,他们有时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甚至感觉良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指点纠正,分析其原因并解决问题,如“脏”的产生是笔触过重太腻,局部处理与整体画面不谐调统一;“乱”、“花”是结构处理不明确,层次模糊,画面无序无韵,只有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纠正才能使画面趋之完美。教育学生只有多实践多感悟多品味,才会不断进步,在画面上自然地产生美的元素、音乐的符号。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一次改画、一次示范……都能使学生恍然大悟或有拨开重云见天日的感觉。高中生已能独立思考和感悟一些事情,因此在给学生指点的时候不能采取“大棒政策”,要“点到为止”,多给学生启示和激励,对学生不能要求太高。教师对课程安排及知识点的传授一般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如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百倍的信心迎接明天的挑战呢?我认为把他们的作品拿出来展览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都作一次展览,使学生彼此相互了解,作品优秀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就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下次他会画得更好,而画得不理想的同学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会努力弥补和他人的差距……总之,通过作品展览,同学们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展览也为学生提高自己的水平提供了契机。还可以搞作品比赛活动,这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另一个途径。

军队的统帅只有站高望远,才能运筹帷幄。同样,高中美术辅导教师也要站高望远,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美术人才。同学们除了在画室里每天定时画几幅作业,过一段时间搞一次展览,这都是在本学校里做的,能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与大自然和社会相接触?我作为一名辅导教师作了这方面的尝试,效果比较明显。在高一、高二(上)这段时间里同学们打牢了较好的素描、色彩基本功,高二下学期我就经常带着美术班的同学们到校外写生,环境的变化也刺激了同学们的胃口,他们不仅心情好,而且作画特别认真,水平提高较明显。其次,带领他们观看名家画展开阔视野,带领他们到兄弟学校看他们的“竞争者”的作业,这样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这些方式,同学们的眼光和水平都提高了很多,特别是当他们看到“竞争者”水平之高,就会思考如何缩短差距,面对即将到来的美术高考。

在基础学习阶段,解决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基础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色彩表现力,那么,在提高和冲刺阶段,学生的各种能力就会有质的转变和飞跃。在高三短短五个月的集训时间里,教师要针对高考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的放矢的全天式的操作训练,从素描石膏胸像、人物的头像、半身像写生、默写到色彩静物的写生、默写,每次科目的方法、技能训练,必须严格地以高考的模式进行,直至有质有量达到高考的教学要求为止。不这样练习,学生的信心、能力就不能得以保障和发挥。只有平时多磨练,在高考时学生才能放松地进行考试,发挥最高水准,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美术范文第4篇

几年过去了,现在的美术类高考热是否还依然热着呢?随着快速的作坊式的美术高考培训,考上大学之后的学习,毕业以后发现美术类学生就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学科专业的设置不合理,就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在校学的,毕业用不上;学生对就业期望值太高等原因使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也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比较于文科、理科生毕业也没有什么优越感了。

那么,热了这么些年,怎么这么快就要冷下来吗?其实不然,事物的发展总有它的规律,它的过分的热,必然会导致它的畸形发展,会有它的问题。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从高中说起,美术班的学生都是中考什么样的学生呢?原来高考要求学生300多分,中考录取学生也是300多分。现在中考的300多分,去除实验和体育成绩,剩下的文化课的成绩也就是200多分而已,这样的学生,你让他学三年美术,高考考350分左右,有点勉为其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化课差不多学的美术,但是专业课不专业,半路出家,因为文化高考有困难而学的美术专业,高二或更晚才学的美术,只是想着为考一个学校。这样的情况往往专业也不行,文化也耽误了。就算最后这样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也会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而出现在新的专业课中的跟不上。

再说它的考试,因为也是扩招,显然考试的竞争力很大。很多的学生在考外省考试的时候,某一院校本省只招收几名学生,但考生们确几千的去报名。还有考试形式的单一性。前些年河北省美术统考,色彩就是默写,考试时只要背过部分衬布、静物、水果等的画法就能去考试了。这些简单的考试形式,应对式针对性的作坊式的培训形式就会有。那么可想而知,美术类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后新专业的学习,需要原来扎实的基础课,才可能有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成就。

高考美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高考;现状

一、当前美术高考热的现象――报名火爆,美术高考其实不易考

近年来,艺考生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美院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该校报名人数高达9万人,最后只录取1665人,竞争最激烈的专业录取比例达到了100∶1。广东近三年参加美术科统考的人数也在增长。2011年有3.7万,2012年有4.3万,2013年有4.6万。广东美术考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已远远超过录取人数的增长率。由此可以说,美术高考并不“易考”。与美术高考相对照,很多省份普通高考的录取率达到70%以上,甚至更高。如此看,当今美术高考倒确确实实成了独木桥。

二、当前美术高考训练的现状――教学模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单一化

在我们美术教师间有个笑话,学校在动员学生报专业时一般都是理科好的报理科,文科好的报文科,文理科都不太好,身体好一点的报体育,文理科都不太好,样子、声音好一点的报音乐,剩下的都可以报美术。过去学美术的人并不多,都是兴趣和爱好报考美术院校。现在学美术的学生因为兴趣和爱好的少之又少。由于现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一般来说很多美术考生从接受专业美术培训到美术高考大都只有一百多天左右,甚至有一些学生参加两、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就参加高考。还有很多学校的美术备考,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阅卷要求、教师喜好等,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导致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美术本是一门充满创造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临摹。

三、当前美术院校教育的困惑――美术扩招大大降低了生源质量

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学校领导问我:“钟老师,你觉得我们学校这几年的美术生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会不会太多了?”我想:这也是很多高中学校碰到的问题。我的理解是,有更多的人上大学当然是好事情,但不是说越多人报美术越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物质文明发展了,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是相对滞后的。于是9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高校不约而同地大规模开设艺术专业,导致艺术类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艺术类学生可以上大学。但上了大学是否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呢?大部分考生由于文化课较差,考其他院校没有把握,他们只想通过短时间的冲刺训练,就能考上大学。因此,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艺术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扩招和专业设置的混乱,一些无视艺术教育和自己的办学水平、教学师资、教学条件的高校,一味地关注生源数量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利益,忽视了生源质量和社会效应,学校硬件配备不到位,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毕业生的素质滑坡就成为必然了。

四、就业――兴趣不等于出路

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有日益增大的趋势,美术类人才就业一般分成两大类,美术设计类和“纯艺术”类。近年来艺术设计、动漫产业、网络游戏、广告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壮大,为美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由于报考艺术类的考生逐年增加,一些非热门的艺术专业学生过于饱和,而社会的需求量并不大,每年的毕业生大大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许多学生在求职时只得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另寻出路。“纯艺术”职业之路起步更为艰难。据统计,学美术的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玩“纯艺术”的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的就业需求情况调查也显示,绘画、雕塑等专业传统就业领域(画院、美术馆、雕塑院、美术院校等专门机构)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相对饱和,对专业人才要求有较深的精英情结,对人才专业水准要求极高。因而,传统造型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在“纯艺术”职业之路起步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并不是给美术高考生泼冷水,而是在轰轰烈烈的美术高考中,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一边是高校不停地扩招,一边是令人担忧的生源质量;一边是报考火爆,一边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一边是各类培训机构疯涨的培训费用,一边是背后为了孩子上学苦苦支撑经济的家庭。而每位考生也要认清当前美术高考的现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要有走捷径的心理,而教育主管部门、考试中心、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时展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能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民族审美素质担当一份责任的美术人才。

高考美术范文第6篇

我觉得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一方面因为文化课考分相对较低,有些文化课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临时起意选择美术类。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成绩中上,希望通过美术考上更高级别的学府。更值得深思的是个别学校也把美术高考作为获得学校升学率的一个捷径,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时往往极力鼓励学生去报考美术类院校。这样做真的明智吗?美术是否是高考的捷径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学校方面

中等学校方面:学校的目标更多的关注在升学率和入出口上,那么相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如何能考上更高级别的高校呢?美术就成为了途径之一。一方面学校通过进行美术培训可以做为学校的特色教学,另一方面,因为美术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高校招生数量也比较多,就业也比较灵活。所以学校更乐于鼓励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美术这条途径升学,同时也可以增加学校的出口率,本来成绩只能上三批本科或者专科的,通过美术高考可以达到二批本科或者国本的分数线,相信这是学校鼓励高考美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等学校方面: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艺术类院校的报考人数平均每年以20%时速度递增。中国有1700余所高等院校,其中80%设有艺术类专业,其中有八成设的是美术和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益的驱使,美术高考前要进行美术加试,各个美院收费不同少则300多则500,那么五万考生仅报考费,学校收入就达七八百万元,加上昂贵的学费,这也是普通类院校急于扩增艺术系的一个原因。

二、家长方面

在我辅导过的学生中,确实有一些从小喜欢绘画,立志从事绘画事业而进行美术高考的,但近几年有出现一些学生对绘画毫无兴趣,只是因为家长听说绘画能赚钱,就决定让孩子学美术的。

现在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后马上面临的就是失业问题。因此有一些家长不再关心专业问题,一门心思的只要孩子能上大学,不论专业是否孩子喜欢、将来就业前景如何,所以选择文化课分数相对要求少,招生数量又多的美术做为升学捷径。

三、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被保护的太好了,太过于依赖父母、学校,很少去思考自己的未来,都是被动的等着安排。倒三角型的家庭关系使得我们大部分的孩子缺乏主见,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可能有的孩子并不喜欢美术,但是家长的决定,分数成绩不理想、怕考不上大学的自尊心作祟等一些因素就成为了学生选择美术做为高考升学的一个捷径。

这三点就是美术成为高考捷径的全部吗?显然不是,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的竞争压力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方面是出现现在将美术作为高考捷径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看看美术是否是高考升学的捷径。

这件事情要长远的来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就我们现存的教育体制,高考中美术高考确实为一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同学提供了上大学的一条捷径。但是从长远打算来看,学生在选择美术高考之前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首先,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高校招生数量也比较多、毕业后就业相对灵活这是美术高考的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报考美术专业需要巨大的花销,一个美术考生从学习专业课开始到报考结束,至少需要一万元。而那些从小就开始学画的考生,花费还不止于此。

其次,以高考集训为例,每个月学费最少1800左右大概集训5-6个月,还不算学生的日常开销、住宿、纸张颜料等。因此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要量力而行。

再次,就业方面在2000年以前,计算机还未普及,以设计类人员就业为例,设计一张环艺图(手绘)价格在2000-5000元不等,这还是新从业人员的设计价格。现在计算机普及,设计一张环艺图(电脑设计,手绘被淘汰)价格300-1000左右,更有的公司免费进行设计。所以就业前景并非想象的那样乐观。

目前来看,美术高考看上去很美,假如对美术有兴趣、文化课成绩也不差,考美术的确算得上是“捷径”。但假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差,即使美术专业很优秀,考上大学还是很难的。假如学生本身不喜欢美术,会学得很痛苦,未来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也很难有好的发展。作为高校中学费最高的专业之一,这种考前及考上后都需要的高投入,是否真是一个能有相应回报的“长线投资”?还是希望家长们为孩子的未来要三思而行。学生学习美术要依据自身条件、天赋,一些想走“美术捷径”的人更要慎重选择,切忌盲从跟风。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关键还要看孩子是否真正热爱这门艺术,是否具备在艺术方面发展的潜质。

高考美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考美术;美术教育;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37-01

一、高考美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考美术成为一种狂热的现象。全国各地美术类高考生人数不断攀升,并且艺考热高温不减,每年的二三月份,各大美术高校考点开始人头攒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推理。随着学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辅导班,辅导老师的出现,学生的文化课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寻找上大学的捷径。而且,高校方面招生规模扩大,美术类院校逐年扩大招生,其招生人数是过去的几倍。非美术类院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类大学,大都新增了美术学或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考生应运攀增。很多学生想借助美术来达到自己上重点学校的目标,有的人甚至为此通宵达旦的排队。

在这种情况下,高考美术多种问题频出,似乎已经找不回当时单纯的学科本质。高考美术本就是很多考生的无奈之举,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上大学,所以对美术本身的兴趣并不高,而且本身也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速成”的教育方法在现代高考制度中是最常见的,但是却也是很不符合美术学科的学习规律的,这势必造成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美术教师本身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和研究生开办的辅导班,他们专业素养很高却不一定拥有高素质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美术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它需要自身的兴趣和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够真正掌握其实质,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速成”的教育方法对相关艺术文化知识重视程度不够,活生生把学生变成了“技术机器”。美术速成的教育方法强化了学生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抽出额外的时间进行美术学习又使得原本就不如意的文化课变得更糟糕,文化课分数低,入学门槛降低,高校就出现了“双差生”的现象,对整个高校学生质量都是一个挑战。

二、如何改善高考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改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认识

美术不是差生进入大学的垫脚石,也不是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保驾护航的利器,我们不应该忽视美术教育本身的意义。每一位考生都应该真心实意的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艺术有着积极的兴趣,在学习时感受快乐。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极端的煎熬中学习。这样美术教育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这样学成的学生才更具艺术才能和艺术素养,而不是成为艺术的附属品。

(二)培养学生的全面绘画素养

在现在的高考美术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会给出固定的考试题目和绘画要求,很多的美术老师和辅导者为了单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在高考前让学生练习绘画某些物体,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去画。虽然这样的应试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无法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学生缺乏全面的绘画素养,教师应该做的是按照绘画专题,分别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对视觉艺术的感觉,要求教师严格控制自己教的时间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的时间。素描教学要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要从最基础的几何形体入手,要从素描静物过渡到石膏头像再过渡到头像人像。色彩教学也要从最基本的认识感知入手再过渡到临摹写生。

(三)提高文化素质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自古至今,文学和艺术是一脉相通、相辅相成的。文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文学精华的一种体现。高考文化课门槛的不断降低,使得有些艺术生在高校发展缓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素质薄弱,从而造成对知识和事物的理解有限,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文化素质自然就成了制约他们发展和提高的瓶颈。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建设。高等院校对美术专业扩招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两个方面的力度,一是严把录取关,二是提高学科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真正做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化课的学习,对艺术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开始追求相应的美术作品鉴赏。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高质量的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招生考试体系,已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仲信生.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J].中国美术教育,2004(06).

高考美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高考培训;美术资源

一、美术资源整合操作,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美术高考培训要求教师在有限的、短暂的时间里,让一些美术基础较差,或是根本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达到能够应对和完成考试的水平。由于培训时间有限,使得培训的过程不能完全地按照普通美术学科的教学结构来进行细致、完善的课程安排。由于培训对象的缺陷,使得教学中日复一日,枯燥、重复、乏味的绘画练习生活会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反感,失去美术兴趣和绘画感觉。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若只是应付了事,机械作画,那么学生的美术兴趣和作画感觉会日益衰退,美术培训也最终会走向失败。

美术高考培训就是要将美术教学这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先通过资源的整体操作,浓缩成为精华,再通过短暂培训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最高的教学效率。首先,培训前期,巩固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根基,万丈高楼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教师可精心地设计几个研究性的课题,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浓缩其中。这样的方式,既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又避免重复练习,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其次,培训后期,点面结合。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技能之后,就要通过大量的模拟考试,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对时间的把控能力,培养紧迫感。培训过程中,要做到点面结合,针对一个点,设置专属课题,精讲精练。针对整个面,设置自主课题,泛化训练。教学评价也是结合集中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在保证美术教学的大方向下,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了解认识学生特点,保护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美术高考培训所针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学习美术的时间长短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弱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还是美术潜能、美术兴趣、美术感觉等等,所以在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习,有所提高,还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显然是不可取,也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在美术高考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得。例如,对于一些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提高目标和要求,保持学习动力,反之,则降低目标和要求,适当、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保持学习信心;对于一些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为弱,但却勤奋肯学的学生,应该加强基础锻炼,循序渐进;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应该妥善且全面地安排学习过程,并及时地检查、督促其学习,反之,则应该放宽政策,在教师适当监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统筹安排的能力;对于一些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来说,应该适当加大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不要用传统的美术思路束缚他,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三、师的教学思路方法,保护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美术高考培训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培训老师因为有事,离职一小段时间,让其他美术老师代课;或是两个不同教师教学的培训班的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时,出现分歧和迷茫,从而动摇原本的知识体系;抑或是家长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

家里请美术家教给学生补课等等。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绘画风格,不同的专业特长,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式,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对于不同的老师带来的不同知识和观点,方法和思路,难以融会贯通,最后美术学习只会高耗低效。

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管理,多开展一些高考培训教研活动,让美术教师坐在一起,商榷出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消除学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让家教老师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从而达成“统一战线”,让家教真正地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提高美术能力。只有这样,教师们思路统一,方向明确,学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愤图强,坚定不移地朝着成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程德敏.多媒体让名画不再“徒有虚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2).

高考美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考美术;教学;教师

高考,我国的一大重要考试项目。随着我国教育发展,高考一改再改,学科门类一拓再展。而美术生也随着高考的改革浪潮不断壮大,但量大质小也成为现今美术考生的一大问题。

回顾现今教育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系教学方式出现的问题。美术教育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种教学机构,即普高(特长生),中专(艺考生),其教学模式大致相仿,其一是文化学习(文科:语文、数学、外语),其二是专业课学习(素描、色彩、速写)。教学方式无外乎是雷同于文化科目学习,讲述、示范、观摩、练习等。然而美术课异于文化课学习,它不仅像知识的传授,更像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如果用文化课的常规教学方式的话,那么对于美术课来说就太单一了。

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依靠个人经验和思考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依据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和模仿,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在文化课中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是有效的。美术却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在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群体类似各个教师,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带的学生绘画是一种风格。美术本身就是个人性格的体现,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喜好、技能、知识,惯性的传授,几乎忽略掉了这一特征。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发展无疑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最严重的是创造能力遭到了禁锢。这样一个在成长中就没有创造力的孩子,在的成人后就基本丧失了这种能力,创新性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环顾现今美术教育,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A教师教B学生,B学生雷同于A老师,B学生成为教师,教C、D学生,C、D学生顺其自然的成为A老师的复制品!如果真的发展成这样,美术教学时相当失败的!教育不是机械的生产产品的过程!

与此同时,现今的艺考评分也并不科学,几乎没有一个相同的标准,一年换一个风格,教师每年带的学生录取率高低不同。为了追寻高考的脚步,教师换方法,学生换风格,乐此不疲。然而,好的美术作品,无论换了哪个时代都是好的作品。事实上不可不说的是,还是学生接触的太少,同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艺术风格,没有发挥出自身强项。如果美术教学仅仅为高考,不考虑学生个体因素,那么这种教育就注定是失败的。

现今美术大学毕业学生,就业前景也十分惨淡。真正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在高中专业学习之后能够寻找出自我发展,利用个人的专业优势就业和创业,但这类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美术毕业生则不同,他们专业不精,并无特色,毫无探究创新能力,早已经在高中的机械学习中丧失了美术热情,面对几乎饱和的人才市场,或者转行,或者失业,多年以后或许完全扔掉了美术。

这些都是令人深思的和反省的!

美术教育不能立足在教,不能单纯的以高考为目的。例行开元化多模式的教学,才是美术教学的发展之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旨,以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三个加入

(一)加入师生互动,教师跟着学生动,学生跟着教师走。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其自身优势,制定学生学习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完善自身美术发展。

(二)加入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刺激生活感受,达到丰富情感和抒发的目的。从听、看、想、触、味等方面,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

(三)加入课程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艺术的提高是方方面面的,有个人经历、有个人阅历、再或者是技能水平。所以单一的重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美术成果。同时也避开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加入人文、美术史、摄影等。

三个加强

(一)加强个性培养,主张自我探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刺激兴趣爱好。

(二)加强现有文化课程的教学,加强语文的写作能力训练,扩展情感抒发,生活感受,个人表达能力。加强数学学习,比例、几何学习虽然是初中学习内容,但在高中美术生学习中强化知识讲解,配合专业学习。实际上是美术专业课和文化课教材缺乏互动性。

(三)加强审美训练,发觉不了美的事物,很难表现出美的感受。加入审美课程的训练,提供审美规则理论支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寻找美。

三个丰富

(一)丰富教学方法,常规的学校教学几乎固定在教室刻板的讲和练,应多做户外写生示范、讲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引申出课后学习方法。

(二)丰富学习活动,支持学生上台示范,谈谈自己的学习方式。加入合作练习,强化团体意识。

(三)丰富文化交流,开阔教师、学生的眼界,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明确自我定位。开展校与校,市与市,省与省班级绘画作品交流展出。

高考美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考集训 默写 设计课 心理辅导 家长职能

在近几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在当前的美术教学、特别是高考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中美术教学从业者反思。

在结合历届高考集训教学实践,对学生高考上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对美术高考集训教学进行了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课时安排应凸显美术专业课特点

对于高考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言,文化课与专业课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美术专业课程得不到充足的课时保障也在情理之中。但我认为,美术专业课与文化课在教学中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美术专业课在学习规律上的特殊性,学生需要用相比文化课长得多的时间来进入状态和进行持续强化练习。因此,我建议学校针对美术专业教学的这种特殊性,在课时设计上,特别是针对高一和高二阶段的专业课安排上进行适当倾斜,合理安排课程,尊重和凸显美术专业教学的特点。美术专业课程的合理和优化设计将使学生专业知识的“消化期”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期”整体前移,从而为高三阶段的集训教学减压。

二、联考牵制,“默写”成应届考生的短板

学校和学生都必须兼顾联考和外省院校测试这两项考试。由于这两项考试在考察侧重点和考试方式上虽有共同性(考察基本功),但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联考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人物素描、速写的写生和色彩默写能力,而省外的大部分院校则更侧重于考察学生默写能力。还有,有的美院会考到色彩头像、半身像、创作等。这样不仅分散了学生精力,而且压缩了学生练习默写的训练课时。因此,默写,特别是素描默写,成了多数应届学生考取外省院校的短板。面对很多外省院校比较刁钻的素描试题,学生考试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所以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更早的让学生接触默写,掌握、总结绘画中的规律。

三、侧重基础课程,“设计课”被边缘化

高中美术教学的另外一个现状是:素描、色彩和速写作为基础课程贯穿高中美术教学始终,而设计课所占课时极为有限。但从清华和央美等院校历年高考过线情况来看,由于应届生硬拼专业并不占优势,竞争强度大,所以不少人选择了“学设计”这条路。

单从高考的功利角度来讲,那些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又有绘画天分的学生选择“学设计”的确是一条避重就轻的捷径,而且也是提高学校专业升学率的一个办法。无论是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还是学生和学校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学校都应该改变设计课被边缘化的现状,认真、科学地研究和安排设计课程。

四、侧重教学,师生心理辅导不到位

进入高三年级,一方面学校课时安排紧迫,另一方面,高考临近,来自外界的压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考前心理辅导,使其能够从容、自信、积极地备战高考。

在这短短几个月内,美术专业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进度,同时还要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成绩,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心理辅导。本人曾经努力做过一些尝试,但专业课老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的精力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而针对美术考生,“心态决定一切”更为重要。

所以学校完全有必要专门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同时,专业课老师同样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心理辅导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专业课老师也存在迫切的心理辅导需求。

五、家长职能缺失

家长职能缺失可以说是困扰美术专业教学的问题之一。在配合学校教育和教学上,不少家长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一方面,平时疏于学生管理,不能与专业老师保持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在学生择校和人生规划上表现得异常强势、盲目和主观,与学生、老师产生矛盾和分歧。

尽管每年学校至少都要组织两次家长会,但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家长不曾与之谋面。家长把教育和教学的责任全部“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但却忽视了其自身与学校和老师沟通、配合,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上一篇:少儿美术培训范文 下一篇:幼儿美术作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