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秘笈”

时间:2022-10-17 03:15:28

高考“秘笈”

进入五月,随着高考这场“决战”的日益迫近,考生们也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学校、家庭中连空气都弥漫着“大战”前的气息。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考生的实际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不太可能再有一个大的飞跃了。可能此时很多家长都在考虑这样一件事情: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那几天?答案很简单:顺其自然,把高考当做普普通通的两天。总结成三句话就是:考前不送,考中不等,考后不问。

考前不送,耳根清净

考前不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考场,父母不要跟着。当然,这样做是有前提的,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您平时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或者孩子主动提出来请您陪他去考场,那么父母还是送的好。

对于考前不送,有些父母恐怕不能接受:“高考这么重要的考试我们不跟着,万一路上出什么事耽误考试怎么办?再说不跟着我们也不放心啊!”

但您想过吗,陪同考生一起奔赴战场的家长们,心里往往比孩子还焦急。这种情绪会通过表情和言语流露出来,一路上免不了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别紧张”、“好好审题”、“别忘检查”……要知道此时此刻考生的心里面已经被对考试的期待和恐惧装得满满的了,家长一路上唠叨的这些话只会更加重他的紧张感觉,总提醒孩子“不紧张”、“别紧张”,其实反而都是在不断强化紧张。与其这样帮倒忙,还不如孩子自己平静地去面对更好一些。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直把孩子送进考场不算,甚至还用相机或摄像机拍下了自己的孩子进入考场的镜头,简直不是考试,而是生死离别!

各位家长朋友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参加考试的是您,会不会觉得不堪其扰呢?

考中不等,风平浪静

如果说考前不送还有商量的余地,考中不等就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了。每年的高考那几天,如果碰巧路过任何一处考场,都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六月的烈日下,学校的大门外面挤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三五成群地交谈着。一双双眼睛急切地注视着考场方向,望眼欲穿,恨不得自己能冲进考场帮孩子答卷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时考生的心情吧。参加高考的孩子大多在十七八岁,大部分已经懂得孝顺、体贴父母了,当他坐在考场里面,知道自己的父母在考场外面的烈日下暴晒、眼巴巴等待自己出来的时候,他能无动于衷吗?他又怎么能有心思安心地答题?还有的孩子因为惦记爸爸妈妈,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刚写完就匆匆忙忙交卷。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朋友。与其在考场外面“死守”,不如回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给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这样对考生的帮助也许会更大。

考后不问,波澜不惊

与考前不送、考中不等相比,最为关键的莫过于“考后不问”了。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父母千万不要追着孩子问“考得怎么样”、“题目难不难”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别的同学这样的问题,或者急于让孩子与同学对答案,估分。

客观地讲,考试的结果如何,在成绩单下来之前谁也不能准确估计――人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更不要说考试还有作文这样的主观题目呢。多少年来,高考战场上爆冷门、出黑马的事情有的是,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要是考完一门就急着问孩子考得怎么样、让孩子跟同学对答案,搞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某道大题的答案跟别人都不一样,到底谁答对了,谁答错了?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人为制造出恐慌情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下一门的考试发挥。

再说,万一孩子考得确实不理想,他心里面肯定不会好受。要是这时候父母再一口一个“考得怎么样”、“能得多少分”地追问,只会进一步强化考生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尤其不能再埋怨,甚至训斥孩子,否则,不仅于事无补,搞不好还会导致考生心理的崩溃。父母们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的感受比起下一门考试的结果,比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哪一个更重要呢?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父母都能够看到您的孩子金榜题名!

上一篇:细说镍铬烤瓷牙 下一篇:青春痘病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