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1:26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1

—临夏市花木盆景观赏石产业联合会花卉种植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及市委主题教育安排部署。10月14日上午,临夏市科协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调研课题,由张俊同志和学会部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临夏市城郊镇瓦窑头村花木盆景观赏石产业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

一、联合会基本情况

临夏市花木盆景观赏石产业联合会由临夏市花卉盆景协会、临夏市观赏石协会、临夏市西郊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临夏市花木盆景艺术有限公司、临夏市八坊盆景文化艺术协会组成,成立于2018年,现有办公人员10人,联合会成立时间虽然短暂,但运行模式已近7年,该联合会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农户+协会+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发展花木盆景种植产业。到目前为止,联合会已发展会员153户,示范带动周边301户农户发展种植培育。

二、经验做法

(一)努力规范组织管理,提升协会的实力,顺利实施种植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一步完善联合会《章程》,建立健全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以“民办、民管、民经营”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下,团结、动员和组织农民及专业户遵纪守法,增加收入,增强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党支部按照“支部领导,协会组织,合作社生产,党员、能人带动,规范运行”思路。联合会依托能人效应,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辐射作用,劳动农户共同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面,从原来单一的小范围种植转变成以种植为主导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辐射带动附近农户200户,解决300余人的就业问题,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374元,联合会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协调会员单位积极吸收精准扶贫户,为50多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依靠技术脱贫增收。2018年,联合会获得甘肃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资金20万元。

(二)创新种植发展模式,适应市场变化 

协会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种植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做到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转型发展,确保产业始终保持持久活力。一是依靠互联网保障信息通道,反复研究论证市场需求导向,严格按市场需求进行配置产业生产。近年来,停止了一些市场需求弱化的花卉,果断引进了市场看好的名贵玉兰、培植石榴桩、红豆杉、龙柏球等花卉盆景植株。二是联合会重视科普引导作用,全面提高会员的种植技能,走访90多户农户,征求农民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9次,包括电子商务、种植培训等300人次;三年来共组织召开村级现场培训会、技术师范会34次,参加培训人员2500余人次,分发技术资料1700余份。三是及时更新科普知识,学习新的科普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运营模式,将联合会花卉产品营销加入电商平台,拓展服务范国,实现了农商对接,在全市各大型花卉市场及营销点建立营销专柜,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全方位向市民提供休闲观光体验服务, 全面提升了种植产品质量、农户经营标准、协会服务功能。

(三)加强党建引领,助力精准扶贫 

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每个党员主动联系2个贫因户结对子进行产业帮扶,强化贫因户脱贫的信心,鼓励学技术,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真正实现“造血”产业精准扶贫;二是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定期查找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定期督查完成阶段性帮扶工作任务;三是定期聘请农业农村局、科协领导干部上党课,重点学习焦裕禄、扬善洲等党的好干部先进事迹,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宗旨意识。

三、不足之处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联合会前期建设投入与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相适应,但随着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就产生了协会硬件建设与现代科技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关键是联合会党支部引领农村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不足,导致党员政治理论素质水平整体不高,弱化了党的理论指导实践效果。

四、意见建议

(一)全面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督促联合会定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农村党员学习意识,引导其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 生物药业 发展现状 对策 景东

一、景东县生物药业发展现状

景东野生药用植物药材资源比较丰富,被誉为天然药材宝库。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县农办组织的一次景东药材资源普查的资料显示,景东有常用的药材110多种。由于人为的破坏和人工种植技术落后以及产业发展对接等原因,景东目前还没有一种药材形成大宗的产品。外地药材商贩到景东收购,农民采收出售的品种主要有:龙胆草、粘皮、大血藤、鸡肚子树根、南板蓝根、石斛、山乌龟、茯苓、雷丸、杜仲、金银花、佛手、红花、草果等品种;农民采挖来街上零星出售的南药品种有:草乌、何首乌、虫娄、脱腰药、高脚岩七、山红参、白芨、半夏、鱼子兰、申麻、伸筋散等品种。现将重点调查的三个南药品种,石斛、虫娄及茯苓的种植情况概述如下:

1.石斛的种植情况

景东野生的石斛品种较多,有密花石斛、紫花石斛、大花石斛、普通石斛、铁皮石斛、鱼尾石斛、球状石斛等品种。石斛属于林中附生植物,由于石斛的种子需要在隐蔽的大树上或者岩石上依附于地衣、苔藓等植物才能萌发生长,因此,在野外环境中难以大量的繁殖。景东森林植被普遍遭到严重破坏,壳斗科杂木树的数量在逐年减少,石斛的寄主树已经很少,所以,目前在野外森林中已经很难找到野生石斛。2012 年,全县种植石斛种植石斛125亩,产量3.4吨、产值187万元;主要分布在文井、锦屏等乡镇,农户种植效益明显。

2.重楼的种植情况

景东的重楼品种主要是:华重楼、滇重楼、大理重楼、五指莲、多叶重楼五个品种。过去在景东的山区、半山区的树林下的清沟边生长的野生重楼较多,近几年由于重楼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及重楼的价格一直在涨,人为的采挖较为严重。因此,野生重楼的数量已经很少了。目前,景东种植的重楼面积大约在种植重楼234亩,产量32.8吨。合计产值786万元。属于种植试验阶段,经济效益还很不明显。

3.茯苓的种植情况

景东的自然气候适宜于茯苓的生长。目前,茯苓有野生和人工种植两种,野生茯苓的个体比较小,品质没有经过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而人工种植的茯苓面积小、产量少,没有形成规模。全县种植伏苓5600亩,产量750吨、产值375万元;除以上三种外,还有金银花种植700亩,产量15吨、产值180万元;杜仲种植110亩,产量11吨,产值22万元;草果种植1000亩,产量28吨,产值126万元;龙胆草种植705亩,产量162吨,产值405万元;板蓝根种植1048亩,产量241吨,产值168.7万元;桔梗260亩,产量9吨,产值637万元;佛手种植250亩,产量750吨,产值1500万元;;鸡血藤种植80亩;八角种植 50 亩。

二、景东县生物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景东县虽然具有许多发展生物药业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受认识、体制、机制、资金、人才、技术、加工和市场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要做大做强,建成我县的一个重点特色骨干产业,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野生生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宏观规划和指导滞后。至今,我县生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目标,对生物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的宏观指导不够,技术支撑力度不强,投入不足。

2.国家推行药品种植、生产,流通实施GAP、GMP、GSP认证管理,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一是我县没有一家企业或个人通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严重制约着我县规模发展生物药业的种植、销售。二是没有生物药业龙头企业,无稳定的销售市场。

3.中药材基地建设滞后。目前,我县所有种植的药材只是以协会或个人为主零星种植,没有形成依托制药龙头企业,且通过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弱,生物药业产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市场挑战。

三、生物药业的发展前景

植物药在全世界的应用历史已经相当久远,随着科技发展,化学药物的出现曾一度将植物药挤入市场的边缘。人们在衡量、取舍化学药物速效和严重毒副作用所带来的痛苦时,植物药又一次以其回归自然的理念走到药物学家和患者的面前,目前植物药市场发展加速,全球市场容量巨大,全球植物药市场发展速度为10%~20%,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发展速度为15%~20%,全球药品销售额预计2012年将高达7000~8000亿美元,2020年后有望成为世界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占主导,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已有几十种天然植物药被列入欧盟国家的医学药典。无论从经济实力、科研技术、法律法规,还是从消费观念来讲,欧盟都是西方最成熟的植物药市场,也是中药巨大的潜在市场,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毗邻云南的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对中药材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从云南省情况看,省委、省政府实施打造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以云南道地药材和民族药为基础的优势中药和民族药产品,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程度高的天然药物产业基地,规划到2015年,全省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万亩、药材种植、加工产值达500亿元。随着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云南生物药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建立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楚雄民族药道地药材、滇西北高山药材、西双版纳南药为主的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了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等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支撑平台,培育和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200多户,对我省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引种驯化和规范化种植,形成了三七、灯盏花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势药材品种。2007年全省种植中药材174万亩,生产药材及提取物原料7335万千克,实现农业产值27.3亿元;生产中药材提取物的企业73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5户,加工药材5000多万千克,附加值6.3亿元;有昆明园部级中药材市场和文山三七交易市场两个药材市场,全省常年贸易的药材1 000多种,贸易额30多亿元,中药材产业产值达33.6亿元,与2002年17.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4.2%。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省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云南省已将生物产业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

四、景东县生物药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景东县生物药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景东光、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无公害食品、药品的好地方。发展南药有着得天独后的自然条件,要紧紧抓住云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打造云药产业发展战略的规划要求,将南药种植作为景东今后的一个产业来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生物药材产业,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生物药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实施,要把发展生物药业作为一项新兴特色产业来培植、发展。一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二是明确职能,加强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职能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宏观指导。三是加强协作,探索发展的新模式。针对药材种植要推行GAP认证管理,应积极主动加强与制药企业沟通协作,依托当地最具优势的生物药材资源,依靠企业的技术及人员,科学、规范的发展规模化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互惠互利。

2.我县生物药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2.1建议县人民政府聘请专家,组织开展景东药材资源的调查,撰写景东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报告及景东种植南药的规划实施方案。

2.2种植南药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也就是要有一个制药厂为依托,建议县人民政府向上争取,把景东列入云南省南药种植基地,列入普洱市的药材种植重点县,争取资金及政策的扶持。

2.3在县创新办茶办设立药材种植生产办公室,建立一支服务队伍,做好对外协调和农户种植药材的技术指导,增设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药材方面出现种植、管理、加工等技术问题。

2.4建议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南药品种繁殖基地,为农户繁育种子或者联系种苗供给。

2.5制定扶持政策,扶持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户,带动全县农户种植药材。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美化运动;花卉博览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然而,尽管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但并没有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形式,因此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其基本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对现有村落进行改造和整治,提高市政设施和卫生水平,使乡村人民过上城市的生活,这种模式在大城市周边,例如北京、上海等比较普遍;另一种是依托城镇或中心村,把乡村零散的人口集中到城镇或几个中心村,统一进行市政设施建设,这种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周边比较普遍,其本质上还是各地新城运动的延续和变异。

这两种模式背后,各有其经济动因。无论上述哪个模式,目前都很难在全国广泛的推广,并且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新农民的新就业问题。有没有一个新农村建设模式,不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或者只需要政府前期的一点财政引导,就可以使乡村地区实现自我更新和循环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新农民的就业问题呢?我们在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花卉博览园的规划过程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1 项目概况

青州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因其位于古青州辖域而得名,黄楼镇位于青州市区东部13公里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辖50个行政村,人口4.1万。黄楼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花卉产业,最初是少量村民自发的种花和卖花,到后来政府伺机引导,目前花卉种植和交易产业已颇具规模,并且享誉长江以北,有“江北花卉第一镇”的美誉。规划中的黄楼花卉博览园以黄楼镇镇区为核心,往南北两侧拓展,覆盖了黄楼镇的大部分地区,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个博览园,而是一个花卉产业园。

2 规划思路

整个花卉博览园规划以新农村产业经济为内涵,乡村美化运动为方向。该园以花卉种植和交易为核心,辅助发展旅游、展示、信息、商务、休闲娱乐、居住等功能。花卉博览园的规划建设,一方面紧紧抓住花卉经济这个产业内涵,围绕花卉种植、交易、展示、旅游等进行功能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通过花博园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休闲娱乐、教育和居住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乡村美化运动,通过滨河休闲长廊、景观大道、花卉主题公园、特色新村等的建设,全力打造一个景观优美、环境怡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型乡村产业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3 整体布局

根据功能集聚、特色发展的原则,整个花卉博览园分为五个功能区:特色旅游区、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花卉种植科研区、核心区和特色花卉基地。

3.1 特色旅游区

在长深高速以西、胶王公路以北区域,此区域离镇区较远,目前村民以种植粮食、蔬菜和花卉为主,弥河沿岸湿地环境较好,目前已开发了一些旅游和休闲的项目,此区域利用长深高速以西的花卉种植基地和弥河沿岸自然资源,以弥河湿地和花卉种植基地的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合局部人造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形成特色旅游区。保留现有村庄,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同时积极吸引青州当地及周边文人、画家、书法家和其他艺人入住,打造特色村落,形成画家村、书法家村等主题村落;依托花卉种植基地,发展花卉休闲旅游,形成世界名花园、花鸟鱼虫园、盆景园、奇石大观园等特色休闲区;利用弥河沿岸的生态资源,通过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建成弥河湿地公园。

3.2 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

在长深高速以西、胶王公路以南区域,此区域也离镇区较远,当地村民有种植苗木的传统,并且在一些苗木基地,已经形成一些农家乐休闲度假的场所。规划进一步扩大苗木种植,并融合当地民俗风情,发展民俗农家乐休闲度假。继续发展当地传统的经济效益好的苗木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良苗木品种,结合农村路网建设,对苗木种植进行合理分区,特色发展;结合苗木瓜果等种植基地,发展主题休闲度假,形成迎春报喜、桃园春色、银杏唤秋、桂花飘香、松涛依旧、金玉满堂、腊梅傲雪和银瓜逸香主题景观;在苗木种植区内的村庄,结合当地种植环境进行改造,并适当引进当地一些民俗活动,如民族舞蹈、民族饮食、民族节日活动等,建设特色民俗村落;在胶王公路南侧,利用工业搬迁,建设一个农家乐示范区。

3.3 花卉种植科研区

在长深高速以东地区北部离镇区较远的地区,目前花卉种植已颇具规模,并且有仙客来科研基地等花卉研究场所,规划在现有花卉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往北延伸,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根据未来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品种,优化布局,集中种植,便于规模管理和经营。同时,花卉种植区内的一些村庄,由于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或者吃住在花卉基地,大都已经成为空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花卉种植区内的一些零散村庄和空心化严重的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并建设若干新村,原有村庄点占有的土地可以释放出来,进行花卉种植或科研。

3.4 核心区

在原有镇区及附近区域,目前是黄楼镇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和花卉交易市场区,该区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成为花卉博览园的核心区,要形成集花卉展览展示、交易、商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种植体验等的综合服务区,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原镇区政务、医疗、文教、餐饮、娱乐、购物等生活服务功能。核心区是整个花博园的点睛之笔,是提升花博园档次,打响花博园品牌,展示花博园形象的重要功能区域。为此,在核心区内规划有花博广场、珍奇园、商务中心、拍卖中心、星级酒店、花博馆、花卉物流中心等重要节点。

3.5 特色花卉基地

在长深高速以东南部区域,目前已经形成若干个花卉优势品种和花卉基地,根据现有的花卉基地分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形成若干个集中的特色花卉基地,包括仙客来基地、杜鹃基地、大花蕙兰基地、蝴蝶兰基地、凤梨基地和时令草花基地等。

4 示范节点

为了体现花博园的内涵,展示花博园的空间形象,在花博园的一些关键节点上,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出花博园的一些亮点,主要设计了民俗村、农家乐示范区、商务中心、珍奇园、花博广场和花卉物流中心6个节点。

4.1 民俗村

民俗村位于农家乐生态苗木园区内,以现有村落为基础进行改造。通过规划前的调研工作,发现青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回、满、蒙等33个民族,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市内有清真市等古迹。民俗村以少数民族的饮食、歌舞、生活习俗等为题材,对现有村庄进行改造,沿村庄内部的主要干道,新、改建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包括清真寺、苗家木屋、四合院、蒙古包等,引进少数民族的饮食、手工艺、歌舞表演等,形成一个集民族餐饮、歌舞表演、手工制作、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村落,吸引青州内外游客。

4.2 农家乐示范区

农家乐示范区位于胶王公路南侧,弥河东岸。利用弥河环境综合治理之际,将弥河东岸工业全部外迁,工业外迁后留下的土地建成农家乐示范区。农家乐示范区充分利用弥河沿岸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的休闲社区。利用弥河沿岸洼地,引弥河之水,在示范区内部形成人工湖泊。围绕中心湖进行建筑和景观布置,形成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

4.3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位于市场区和镇政府驻地之间,是花博园内接待游客、商务办公、居住、餐饮休闲、展览展示、拍卖交易等活动的场所,由四星级酒店、商务办公楼、拍卖中心和花博馆组成,是花博园对外形象展示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4.4 珍奇园

珍奇园位于景观大道北端,由入口广场、温室、展区、生态餐厅、风筝广场、名人广场等几部分构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型博览园,是花博园对外展览展示的平台。

4.5 花博广场

花博广场是青州市一年一届花博会举办的场所。迄今为止,青州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花博会,但花博会的固定举办场所却一直没有,花博会每次都临时在交易大厅举行,等花博会一结束,就要把花博会的展台撤掉,每次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花博广场作为花博会的固定举办场所,位于景观大道南端,由迎宾广场、演艺广场、花之长廊、服务区、休闲区和主题景观区等几大功能区构成。

4.6 花卉物流中心

花卉物流中心位于市场区东侧,是花卉物流服务的场所,包含停车、装卸、仓储、信息、办公、餐饮和商住等功能,是完善花博园功能,提升花博园档次的重要功能节点。

5 结束语

青州黄楼花卉博览园的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既不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援助乡村建设,又不需要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来到城市,村民大部分还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着种植产业,或者从事与花卉相关的服务产业,它不但能很好的解决本地村镇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由于花卉种植和相关服务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还能解决周边一些地区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结合花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村庄的改造和整治,使村民提高了市政、卫生和文化生活水平。由于花卉产业附加值高,村镇居民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也起到了富民的作用,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难得的一次一举多得的谋划。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4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因其外形独特,营养丰富,市场售价极高,是近年来各地正在开发的新、特、优农业项目。2005年10月,贵州省送展的火龙果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7年初,“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被写进贵州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应当说,这也为提振火龙果产业化市场营造了利好的土壤。

政策与科技“联姻”的“酵母”演进

2008年8月7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到罗甸县专题调研火龙果种植情况时,对省果树科研所在火龙果科研培植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种植火龙果不仅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农民收益,带动经济发展。贵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在露天种植火龙果的省份,罗甸等10多个县市是火龙果宜种地,当地党委政府要抓住有利条件,加大对火龙果产业的扶持,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科研部门要做好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工作,努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每取做到每村配备一名科技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切实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据省果树科研所党委书记、所长蔡永强介绍,2001年以来,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红皮白肉和红皮红肉两个品系火龙果在罗甸县试验种植,成功筛选出适合贵州省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多个品种。亩产可达三千余公斤,产值上万元,是精品特色水果和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治理的良好经济作物。

近年来,省果树科研所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的精神,致力于精品火龙果研发。截至目前,省果树研究所在火龙果方面的研究项目就达十多项。火龙果种植技术在全省4个市州地10多个县(市)进行推广应用,为形成规模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科研成果通过有效转化。正成为农村群众开启致富大门的一把把“金钥匙”。

火龙果产业规模呼唤拓展

罗甸县星兴种植场老板杨权,是火龙果科研项目的首批受益者。2003年,他得到省果树研究所的扶持,示范种植7亩火龙果,成功之后去年又扩种了160亩。2007年,他的火龙果每公斤卖到了10至14元还供不应求,7亩火龙果赚了10万元,尽管2008年受到凝冻灾害的影响,但还是实实在在赚了一笔。

2008年8月以来,全省适宜地区加快了火龙果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形成火龙果产业带。省果树研究所承担了苗木培育和种植技术指导工作,建立了育苗基地,培育火龙果苗木1 00余万株,逐步供给各生产基地。为了推动我省火龙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该所正在致力于精品水果研发,通过有效转化,为形成规模化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火龙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果名特优产业,谁能率先做大规模,谁就能赢得消费者,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在省果蔬站副站长向青云看来,眼下贵州省大规模发展火龙果产业可谓是优势独占:我省火龙果种苗繁育和种植技术不仅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且由于火龙果受地理条件和气温限制,种植地域相对狭窄,加上火龙果引进种植时间短,种植区域小,数量少,主产区集中在海南、广西等少数省区,而贵州省的罗甸、安龙、关岭、望谟、册亨、贞丰、兴义等地均为亚热带气候,气候资源独特,适合火龙果种植,产业化前景相当广阔。

目前,省农业厅已把发展火龙果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并纳入全省精品水果示范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促进火龙果产业化发展。根据规划目标,全省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火龙果5万亩,每年新增5000亩,年新增果品产值7500万元,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

“洼地效应”背后尚需“反弹琵琶”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火龙果种植总面积还不到1万亩,总产量不足5万吨,仅2002年我国就从越南进口火龙果20万吨。近几年来虽然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市场缺口依旧巨大,价格里逐年上涨趋势。尤为重要的是,受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贵州省火龙果与沿海地区同类产品相比,在口感及酸甜度方面有较大优势,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目前,我省各地市场出售的火龙果大多来自越南,每公斤销售价在9至15元之间。省内出产的火龙果,平均价格均在每公斤10元以上,部分甚至达到每公斤18元左右,已成为水果市场的俏销果品,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分析多年来火龙果市场峰回路转的原因,省果树研究所负责人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他认为,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设立“绿色通道”,为火龙果开发突破市场“壁垒”减少了“通关”的程序和时间。

中国经济林协会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火龙果供需缺口很大,市场前景广阔,火龙果产业要乘势而上。

据中国食品产业网报道,贵州火龙果产业前景广阔。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拉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火龙果种植的激情。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工作,已着手安排火龙果规模种植计划。目前,省农业厅已把发展火龙果作为产业来抓,并纳入全省精品水果示范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促进火龙果产业化发展。今年,省农业厅拨出专项资金,在罗甸、关岭、望谟等地扶持推广种植火龙果2000亩,以此抢占火龙果市场先机。当然,政府和科技部门在为农民提供优质到位的多方支持时,更需克服先进科技服务不能进村下地的“软肋”,细化惠民补贴的流程。

市场是印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透过火龙果市场俏销的市场窗口观察,依然坚挺的供需缺口攀升迹象较为明显,已表现出稳步上行的态势。有专家分析指出,火龙果市场持续的刚性需求表明,火龙果产业化发展有着较为乐观的预期。

但透过这一“上升”路径,我们不可忽视“模糊需求”背后暗藏的风险。在开辟火龙果产业更大的消费市场版图时,逆势而涨的热销商机固然机不可待,但更要有应对出口下滑风险的整体思维。宠儿也有成长的烦恼,而如何找到解决之道,也是当前费思量的问题。

事实表明,贵州火龙果市场当下的“风光”仍存在虚旺的成分,因为悬在头上的那块“天花板”并没有被打破,如此,它必须为下一个“下降周期”做好心理准备。准确地说,就贵州市场与广西等地相比,其优势就显得相对式微,其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的落伍将是致命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市场的答案中寻求信心。这是一个远景的目标,只是不知道,当下市场“棋局”会否羁绊了拓展火龙果市场的政府雄心。

火龙果市场的“外盛”与“内虚”决定了贵州火龙果市场须得审慎扩张。面对政策护佑下的这块诱人的“蛋糕”,政府、农民、企业多方都得冷静而理性细读商机撬动背后的经济学,更要有应对杂牌搅局的定力,蓄势迎“牛市”。

“贵州火龙果产业前景广阔,但需要我们培育产品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营商环境!”省果树科研所所长蔡永强如是说。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 农业休闲园;实例;中小型园区;游赏项目;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7-02

在实践中接触到大量被归纳为小中型园区、占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下的农业休闲园区。为了保证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能容纳更多游客,提供足够休闲娱乐活动,游赏项目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规划案例对此作一些探索讨论。

1 小中型农业休闲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规划难点

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必须针对小中型休闲园区的共性特点和问题考虑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项目规划策略对应关系见表1。

2 规划实例

2.1 园区基本情况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现状共性为都是面积不大的山地农业休闲园区,占地面积(龙泉山庄计核心区面积,不计飞地果园面积)在6.67~13.33 hm2间;距离福州主城区行车时间均为1 h左右,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园区地形地貌均为沟谷相间的南方丘陵山地;周边山地自然环境景观美感度尚可,但不出众。园区之间又各有区别。

2.1.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自有温泉井一口。大樟溪支流横贯园区,将园区分为2个部分,溪流以南为平地,以北为山地。已建成投入的设施与项目较多,已建成温泉泳池、独栋温泉度假木屋、小型2层度假宾馆及其他温泉池及配套设施、停车场、农家乐餐厅。已投资近1 000万元,经济效益稳定,客户群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续投资意向强烈[1-2]。

2.1.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园地地形主要为一片顺山势而下的沟谷山地及谷边田地,一条无名小溪顺山谷纵贯整个园区,自然山地景观较好。园区入口至度假屋之间人工景观营造较为精致;园地种植中草药、果树,还有一些半野生状态茶叶;已建成设施有陈列活动室2栋及2层度假小屋1座。已投资数百万元,略有客户及经济效益,有后续投资计划,但方向不够清晰,资金压力较大。

2.1.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地形为紧靠水库的平缓山谷梯田,水库库面水域面积约3.33 hm2。田地原种植水稻和蔬菜,水库有多年投放的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大小不一。休闲设施建设几近空白。进行部分前期投入,资源利用方向不明确,资金压力大[3-4]。

2.2 对应资源因素的游赏项目规划

在对园区基础条件分析之后,针对各个园区自身实际情况,发现重点、特色资源,量身定做为其规划游赏项目与设施,既开展普遍性的共性项目,又发展其优势游赏项目。

2.2.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有大量过境公共交通,园区结构紧凑,有一定空余土地。交通规划策略:修建园区停车场,争取设立过境公共交通站点,开通园区公交专线等。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周边休闲气氛浓郁,夏季客源充足,但园区夏季吸引力稍差。自身温泉特色带来大量冬季客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温泉休闲服务结合住宿服务,目前中低档为主,住宿配套设施需要达到一定体量、数量,未来发展以中高档温泉休闲山庄形式为主。③农业资源因素:核心区种植面积小,飞地果园距离偏远。农业资源开发策略:核心区作为园区景观地和生态保护地保留,少量产品作为赠品和农家乐餐厅材料使用。不单独开发农业休闲项目。④自然资源因素:自然景观一般,但拥有温泉资源,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策略:围绕温泉资源开展层级开发,从普通温泉洗浴,到温泉保健再进一步发展为总体的温泉休闲度假;扩展周边休闲项目,如休闲屋配套的温泉加温小温室,进行反季节花卉、蔬菜种植栽培等,既可成为独特景观,又提供旅游商品。⑤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开发思路:围绕温泉资源开发,配套餐饮、住宿、运动健身、保健和旅游商品销售项目与服务,深度开发会议、聚会旅游等,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2.2.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到达村庄,园区内多为山地,缺乏空余土地,园区形状狭长,交通线路长。交通规划策略: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园区内部通过步行或电瓶车转运游客。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但受总体资源条件限制。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现有休闲住宿设施,完善各类服务。后期立足开发野外露营服务。限制总建设体量。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品种较多,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中草药种植有一定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开展认养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适度少量开展采摘、垂钓、摸泥鳅等休闲活动,结合北峰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绿色无公害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纵贯园区的溪流和周边自然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之一。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徒步运动休闲为开发重点,结合开展山林氧吧漫步、自然植物认知、野外露营、自助烧烤野餐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以徒步溯溪为源头的野外自助旅游休闲为主线,中草药认养种植等农业休闲为副线,结合开展运动保健、健康养生项目的深度开发。

2.2.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①交通因素:园区与村庄较为接近,但公路和园区间被溪流和水库阻隔且标高差异大,水域面积大,形状狭长。交通规划策略:溪边驳岸修建少量停车位,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公路和园区间修建浮桥通行,设立游船站点连接各水面休闲项目。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总体资源条件有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水库资源,少量开发邻水和水面住宿小屋。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农业资源开发策略:蔬菜以认养种植为主;水稻田结合开展稻鱼、稻鸭等生态种植模式开展观景、科学认知等活动,适度开展玩泥、摸泥鳅等和休闲活动;库区开展垂钓等休闲活动,结合开展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水库及周边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重点开发区。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利用水库开展各类休闲为开发重点,如垂钓、划船、皮划艇等,融入文化元素深度开发如龙舟体验等项目,延伸开发森林漫步、自然植物认知、自助烧烤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利用农、水资源,营造乡村和自然风味,以水域休闲开发为重点,带动餐饮、运动休闲、家庭户外活动、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充分满足一日游游客需求。

3 结语

从3个实例可以看出,小中型休闲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应立足园区资源条件,发现和挖掘特色资源或重点资源,并据此展开游赏项目规划,串联为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避免过度开发建设,节约资金,体现特色,提高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李继侠.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策略[J].现代园艺,2015(11):82-83.

[2] 林国华,陈志锋,钟珍梅,等.基于能值分析的休闲农业园区效益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3):699-703.

[3] 张凤云,黄玲,杨丽萍.山东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9):122-124.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办公建筑;可食用景观;栖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052-04

1 相关概念阐析

可食用景观(Edible Landscape):

1) 种植农业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2) 景观设计时综合考虑地方性、植被的景观性及景观的可食用性。

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

1) 城市中发生的农业行为;

2) 城市农业行为界面包括地面、屋顶、阳台、立面和公共区域等处;

3) 部分结合水产业(如养鱼);

4) 经济困难情况下,可结合饲养小型动物。

2 研究缘起

2.1 生活现象观察――母亲的菜地

1996年至2003年期间,母亲一下班就会去她的“菜地”――居住区附近一块闲置的土地――忙碌,菜地地形复杂,被居民自发分隔成不同形状,哪块菜地是谁家的不知何时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地里的蔬菜应有尽有。还有许多小生物,如蚱蜢、萤火虫(图1),小孩们都乐意在菜地里寻找它们的踪迹。2003年后,这片菜地转身成商业地产开发,居民们又开始在阳台上种植,或是从更远的地方寻找新的“菜园”(图2),哪怕是要驱车前往。此现象,有其存在的各类缘由:

1) 从产业构成方面分析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很多大城市,“白领”占据了城市就业总数的50%以上,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办公建筑之中,与其他生产方式脱离,生活方式相对单调;

2) 从食品来源方面分析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屡见不鲜,造成人们对食物来源的不信任;

从市场体系方面分析

新市场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成本上,更多表现在创新、风格及可靠等方面的竞争。劳动力供需双方则更注重能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司福利。

自然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内心深处渴望着蔚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清新的绿叶。城市办公人群脱离自然生产已久,但是依然不减对食物产出的追寻。可食用景观的导入为办公建筑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2.2 城市永续性观察――身边的食物

2.2.1 城市永续性

城市永续性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为人们提供食物。最早出现于农业产业,永续农业(permaculture)的概念由比尔・莫里森(BillMollison)于1970年代提出:永续农业即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他们自己的食物,然后为己所用。目前许多建筑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师合作,以永续农业为基础,设计整合建筑,人,植物,动物及水资源的场所。

方兴未艾的城市农业景观对城市的永续性具有非凡意义。如底特律城市广场的农业景观(图3、4),这里布置了超过200种的蔬菜水果以及草药和鲜花,提供了许多休息座位,鼓励公众使用这片空间。梅德洛克艾姆斯品酒屋和亚历山峡谷酒吧(Medlock AmesTasting Room and Alexander Valley Bar)的农业景观(图5、6)。该设计是将一个已废弃的20世纪20年代的加油站和不透水的土地改造成一个关注水文、反映生态的设计,包括一个品酒屋、一个有机花园和一个拥有有机酒厂和蔬菜农场的农场站。还有美国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农场(图7、8),不仅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课后学习的空间,更是一个教育圣地,人们在公共空间参与学习,种植,栽培,采摘。

2.2.2 办公建筑的永续农业

办公建筑是居住建筑以外,占据城市土地的第二大建筑类型,农业用地被迫迁移到城市边界,办公人群长期脱离食品生产,对与食品生产联系充满向往。办公建筑引入可食用景观,办公者不仅能吃到自己种植的食物,还能领略自然的能量,体验新的生活方式。诚如战国时代墨子所说“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常安”即居之“质”,“求乐”即居之“文”。其中的“求乐”应不仅仅是指乐趣,还包含宁静宜人的人生哲学。

3 办公建筑导入可食用景观的目的及策略

3.1 办公建筑导入可食用景观的目的

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便利的生活,丰富的食品。同时耕地被工业用地占领,城市与乡村分离。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白领”们开始寻求与食品生产的联系,如今的农家乐,草莓园,葡萄园,正在这种契机下兴起,发展。因此办公建筑中导入可食用景观的目的在于:

永续城市的呈现方式;

城市景观生物多样化;

为办公体系及城市提供新鲜食物;

为办公人群提供接触食品生产的场所,及生产行为指导;

企业或机关可食用景观的导入,形成城市永续发展的示范效应。

3.2 办公建筑中导入可食用景观的策略

3.2.1 可食用景观导入办公楼的技术策略无论是现存办公楼或是新建办公楼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可食用景观,见表1。

可食用景观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的技术因素包括:

1) 水、肥、植物、动物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2) 雨水收集;

3) 培养介质类型;

4) 植物种类;

5) 灌溉方法。

技术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及后续的管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Toronto)屋顶绿化创新测试(GRIT)实验室是目前为止最严格也最为全面的屋顶测试研究。事实上,它也许是唯一一个对屋顶绿化的实证研究。随着永续城市农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更全面的研究机构出现,以解决各类可食用景观技术问题。

3.2.2 可食用景观导入办公楼的管理策略

可食用景观导入办公楼的管理方式主要以专业景观维护管理和企事业自营两种方式。导入可食用景观的企业或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案,见表2。

4 案例分析

4.1 国内案例――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

国内对城市可食用景观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实际项目大多处在校园等研究性机构。然而同样可以看到由校园办公向社会办公的发展方向。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图15)旨在利用原有农业用地的肥沃土壤,采用当地东北大米稻及常见地区植被,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其特点包括:

1) 使用大面积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为校园带来学习工作的创新场所及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实践田野。

2) 在大面积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让书声溶入稻香(图16)。同时为校园带来学习工作的创新场所及农作物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实践田野。

3) 将农业与食品生产融入校园绿化(图17),对校园及到访者感受城市可食用景观的发展潜力。快乐的劳动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已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来访者。

这一项目在有效利用本土特点和节约能源的前提下并未损失环境品质。并由此可窥见国内可食用景观的兴起与发展。

4.2 国外案例――加州圣巴巴拉政府部门(Santa Barbara County GovernmentCampus)

新政府办公楼(图19)预算有限,但是创新的场地规划和景观设计(图18),实现了宏伟的生态环境目标。雨水过滤,气候控制,节水水乡,原生景观等措施,保证了前期低成本和后期低维护。其办公建筑与可食用景观结合的特点表现在:

1) 植物与被动气候

建筑南侧紫藤棚架,改善了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效益;北侧的葡萄藤(图20)四季景观迷人,夏季带来清凉,葡萄满枝,绿叶随风摇曳,为办公空间遮挡阳光,冬季让阳光进入建筑。

2) 花园里的花茶

花园里的有机植物,还有一些可泡茶的品种,有助于人们健康。

3) 微生态系统

各类地域性植物合理的混合种植,形成低维护度的微生态系统。

这个办公楼里容纳1800名办公人员。该项目说明有限的预算也能实现优良环境的创建,将环境和社会活动密切结合。用艺术,建筑,景观把工作场所与自然世界重新连接,可以在这里享受工作的每一天。

5 结语

自然不仅是可利用资源的宝库,同样是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最好典范。可食用景观应用到办公建筑设计之中,是试图形成生态可持续的办公场所,一个具有新鲜空气及良好气候控制的办公空间,一个与周围环境、大自然及社会都密切联系的办公居所。同时,能使人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人与自然的物质和精神纽带,重新发现工作的意义,重新发现自然。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俞孔坚,韩毅,韩晓晔.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05:12-16.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学出版社.2008.

[4]崔璨.给养城市――可食城市与产出式景观思想策略初探[D].同济大学.2010.

[5]曹林奎.都市农业概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图片来源:

图1,2作者自摄;

图3-11,18-23:引自gooood.hk;

图12-14:引自;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城郊农业休闲园;体验型;植物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100-04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xperiential Agricultural Leisure Manor in the Suburb

NIU Yan-l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changes of consuming concept of people, the experiential agricultural leisure manor in suburb comes to be the mainstream of consumption in the tourism market. Plants creates value for suburban experiencing agricultural leisure manor and plant design is the basic element to build a sustainable leisure manor in suburb.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y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the design model of plant from time, space and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 design would speed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encing agricultural leisure manor in suburb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leisure paradigm.

Key words: the suburban agricultural leisure manor; experiential; plant landscape desig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生活在钢筋水泥之林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到乡间原野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结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旅游经济的附加也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作用。植物景观作为休闲农业园旅游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场所,更要体现观光、休闲、体验、旅游等多功能需要。为此,立足于游客“体验”的需求角度,研究农业休闲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包括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和原则等内容,旨在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促进城郊乡村旅游质量的提升,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概述

1.1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的概念

体验型农业休闲园,俗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生态休闲度假村。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是指位于郊区范围内,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乡村自然、人文资源为特色,以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求知为目的,依靠农业生产、农事参与、生态养生为载体,集农田、森林、草地、果园、蔬菜、花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对于城郊农业休闲园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未达成共识,但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城郊,作为城市向农村过渡的地带,集聚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身份,既具有城市四通八达便利交通的设施优势,又具有乡村田园的自然特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是指以放松休闲、享受自然为目的的车程2 h以内城市周边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是与城市公园、市区植物园等相对应的概念。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30年来,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综合利用到深入挖掘三个阶段,实现了产业的不断提升。目前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有田园农业观光、民俗风情游、农家乐、村落古镇、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模式,大多停留在“参观+品尝”的层次,游客的参与、体验性相对较差。

1.2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的植物景观

1.2.1 植物景观概述 植物、水体、地形、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素材,植物要素是惟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软质景观要素。植物景观,一个休闲园林系统的整体设计,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以及运用植物题材来人工创作的景观。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利用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特征,创造出与园林主题、周围环境、理念创新等相适应、协调的具有生态、文化与艺术性的景观,也叫做“植物造景”[1]。是对农业休闲园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只是对植物景观单元素的设计,是对多种需求的统一规划,包括游客、动植物、高产值、审美等多种需要。

1.2.2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特征 植物具有时空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域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季节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植物也是一样,不同的地理特征对植物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呈现强烈的地域性差异。自然界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根据植物习性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按植物配置方式又可以分为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散点植等多种方式,按照观赏部位又可分为赏花、赏果、赏叶、赏枝等多种分类方法。

1.2.3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功能 体验型农业休闲园在各种园林中植物景观所占比例最大,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既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功能、艺术范畴,实现整体优化[2]。通过植物景观的合理设计,展现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区域特色,又能在时代的引领下与旅游业和谐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美丽乡村。在功能上,依据丰富的植物资源,因时、因地、因材制宜设计植物景观,实现农业生产、旅游观赏体验、景点过渡、美化环境、保持物种群落稳定和多样性、科普教育等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展。

2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实体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中的多个细节,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完美的的景观设计成果依赖于全面、客观、科学的理论知识,是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理论。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植物景观为设计对象,主要依赖于对生态学、美学和群落学知识的应用。

2.1 景观生态学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其本质是农业生态。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斑块、廊道以及本底特征,从功能、结构、景观等角度合理选择、规划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使得植物景观的设计既要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又要促进人居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必须依托乡村自然景观,如地形地貌(森林、湿地、梯田、坡地、湖泊等)、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历史人文等特色的背景规划,又要与当地村镇、居民相融共生,以保证生态设计[3]。

2.2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是美学理论研究景观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讲求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基本规律。追求审美是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核心,也是决定休闲园旅游功能的关键。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从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多角度追求植物景观设计的美感;如根据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等特征来合理搭配不同植物,以形成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视线角度不同视觉感受的体验。

2.3 植物群落学

植物群落是指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定的植物会有规律的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植物群体,在环境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包括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维护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因此,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之前必须尊重和保护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既能充分保证各植物要素良好生长,又能发挥植物造景和生态效益,满足旅游者追求自然生态的功能,同时也促进当地生态和农业园区的持续发展[4]。

3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植物的个体美,还要注重一定的时空背景,不仅要营造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要注重植物的适应性、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具有地方风貌的代表性,其宗旨都是为了反映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和整体景观效果,因此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中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3.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满足人的需求,既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够得到满足,又有当地居民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满足[5]。以人为本,既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愉悦身心,又要帮助游客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实现游客与植物景观之间的融洽。安全第一是农业休闲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植物景观设计既要保障旅游者的安全,又要保持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多样性。既包括植物选材及种类搭配,寄生、共生、附生等,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又包括空间结构布局与地形相适应,引进植物与乡土植物搭配合理,保持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提高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3.2 生态自然、返璞归真原则

“生态自然、返璞归真”强调城郊农业休闲园中的植物设计必须有别于都市喧嚣、污染、钢筋水泥的环境,为旅游者营造放松身心的自然淳朴的乡村氛围。生态强调植物景观设计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健身追求不只是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体现在原生态的田园野趣,在植物物种选择上要注意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搭配[6],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保持植物群落原生态的自然美和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3.3 文化为魂,体验为心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还要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继承和保护,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融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使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性。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乡村旅游,是“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大自然、深生态、活文化、真生活的完美体现。从走马观花到反复驻留,从一种好奇到一种心灵感受和生活状态,从最初视觉景观的营造,到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从游离生活之外的景观旁观者到与休闲项目融为一体的参与者,从大众到个性,运动、文化、游乐、养生、科考、感受自然、体会农村生活等不一样的体验带来同样的愉悦。

3.4 以旅富农,以农兴旅

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郊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适当的旅游经济距离、优美的乡村环境。城市稳定的顾客群对城郊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通过合理规划植物景观,包括观赏类植物、品尝类果蔬、苗木基地的苗木销售、农业休闲体验园的其他服务等项目,促进城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分化和转移,增加城郊农村收入。城郊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有足够的资金完善旅游所需的相关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反过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环境发展来看,通过合理设计植物景观,能够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和群落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绿色、健康的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 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旅游植物景观设计内容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利用其色彩、季节性展现艺术美,利用其寓意和扩展意义传达社会美,利用其吸附、净化功能体现生态美,植物的观赏特性犹如音乐中的音符,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是情感表现的语言。植物景观正是通过这些跳动的音符向游客展示视觉美,甚至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7]。城郊旅游主要以散客周末、节假日为主,淡旺季区分不明显。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一年四季利用不同的、别出心裁的植物景观特色吸引、保持游客的注意力,维持城郊体验休闲园稳中发展的接待率是植物景观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知识的理论,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植物群落学、环境心理学、休闲学等依据旅游者的体验、休闲、生态的需要,其植物景观设计内容见图1。

4.1 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

农业休闲园主要的造景要素就是植物,包括果蔬、花卉或者其他观赏性植物。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美学与生态的原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植物景观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通过展现不同的季相特征来创造四季变换的视觉美感。因此要求对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考虑季节性,将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避免出现时空上的断层现象,使游客感受植物景观时空变换的动态美,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目的,创造出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4.2 植物景观的地域特色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体验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方式成为新的时尚。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而转变,要在充分挖掘植物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赋予其文化内涵与体验意义。利用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所以植物景观的设计必须体现一定的地域特色。如槟榔、棕榈展现的是一派南国热带风光,白桦林则体现了北国风景,在长久的植物景观发展历程中,受各地文化的渗透,逐渐蕴含一些地域性,如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加拿大的枫树等都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蕴含着地域性。在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的物种选择上,应以具有农业生产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农业植物以及富有野趣的乡土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使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内植物景观设计达到生产、生态和生活“三生一体”的效果。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自然、人文条件差异悬殊,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可塑造功能,是展现地域特色的有效载体。

4.3 植物景观的意境创造

中国的植物景观中,尤其是人起决定作用的景观,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人的情感。同时,我国有很多将植物赋予特殊含义的植物景观,尤其是在古代园林中表现突出,借助植物特有的形、色、香等特点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志向,赋予植物人格化的寓意,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8]。即所谓“梅之独傲霜雪、竹之虚心有节、兰之幽谷清香”的说法。粗质型植物给人的“强壮、坚固、刚健”的空旷情调,细质型植物“柔软、纤细”的感觉等都是借助植物景观设计的意境创造。

4.4 植物景观的体验强化

久居都市钢铁水泥的森林之中,人们渴望生态和自然的回归,从盆栽、绿植,到全生态的餐厅、运动场所等,越来越多的生态元素都需要考虑植物景观的设计。目前城郊农业休闲游主要在“观光+品尝”的层次,如何在保证原生态为主,不影响生产、生活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动态景观的设计,是植物景观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通过体验植物景观的图案制作,设计植物迷宫,开展空中游览、寻宝、逃脱、解谜等活动,通过增加项目的趣味性与游憩方式的多元性丰富游客体验内容,充分利用植物景观发挥“创意元素”,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5D设计直接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季节、不同空间的大地艺术,将植物景观装饰风情创意餐厅、休闲吧等创意景观设计,通过植物景观模型DIY等活动,提升休闲园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5 植物景观的空间变化

植物景观以其柔和的线条和多变的造型,作为营造园林空间结构的主要部分。不同形体特征的植物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空间构造功能,如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等[9]。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要素除植物外,就是地形要素。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植物景观设计的成败与场地内的地形条件是密不可分的,轻松改变和塑造地形,富于变化和塑造微地形。在设计过程中有助于设计人员推敲地形和植物群落的相互关系,以便营造出植物与地形巧妙配合的植物景观。在组景上通过植物景观设计的疏密、高低、远近的变化形成帷幕、屏风式的空间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特色搭配。通过障景、抑景、添景、夹景、漏景、框景、对景等借景手法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景,增加变化,依景借的距离、视角、时间、地点可分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来美化人们视线、视野的改变产生“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空间效果,使景观具有层次感和流动性。将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组景,既可以美化建筑物的不和谐棱角,又可以装点小品的视野,还可以过渡水景的视觉[10]。

5 小结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空间正相对缩小,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现代都市人都希望能够从快节奏、多污染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理论的科学指导,还需要实践的艺术设计。作为软化景观中硬质要素的植物景观,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原则和内容,是顺利进行植物造景的基础。利用植物造景,实现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梦想,在生态中享受休闲、体验;利用植物造景,在艺术中提升农业品味,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利用植物造景,完成农业的产业转型和旅游业的模式创新,促进城郊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莹莹,边远红.植物景观设计探微[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27.

[2] 屈仁超.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3] 刘雪松.城郊型农家乐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4] 张旭光,黄文斌,刘梦绥.休闲农业庄园植物景观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85-286.

[5] 邹馥蔓.景观设计人性化―城市景观设计[J].美术界,2010(12):103.

[6] 张佳娴.长沙地区休闲农业庄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 王淑芬,苏雪痕.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5,21(2):41-45.

[8] 宋 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9] 赵 磊,杜新伟,王鹏飞,等.农业观光园植物配置中存在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90-3791,3794.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花卉旅游;乡村产业;第三产业;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2505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1,2],虽是国情决定的特殊性,但是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仍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3]。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寻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对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特有花文化,花卉被赋予了人格化内涵。中国地域辽阔,花卉品种资源丰富,为花卉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花卉景观

花卉景观是指由花卉组成的园林景观形式,花卉景观主要包括花坛、花境、花池和花台、花丛、花群等类型,目前花卉旅游项目中较常用花坛、花境、花海3种形式。

2.1花坛

花坛是指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4]。花坛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按照花坛表现的主体内容分为花丛式花坛(盛花花坛)、模纹式花坛、标题式花坛、装饰物花坛、立体造型花坛、混合式花坛和造景式花坛。按照花坛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可以将花坛分为一二年生花卉花坛、宿根花卉花坛、球根花卉花坛、专类花卉花坛、灌木花坛、蔬果类花坛以及混合式花坛等。按照空间形式可分为平面花坛、斜面花坛、高设花坛(花台)、立体花坛。按照花卉的栽植方式可分为地栽花卉花坛、盆栽花卉花坛、移动式花坛(花钵)。按照观赏期的长短可分为永久性花坛、固定性花坛(半永久性花坛)、临时性花坛(季节性花坛)、移动性花坛。

2.2花境

花境是指模拟自然界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以宿根花卉、花灌木为主,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成宽窄不一的曲线或直线式的自然式花带,表现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4]。

花境按照设计形式可分为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对应式花境;按照花境所用植物材料可分为灌木花境、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专类植物花境、混合花境;按照花境颜色可分为单色系花境、双色系花境、多色系花境。

2.3花海

花海景观是一种开满鲜花的自然景观或者园林景观,传统上是指由密集开花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组成,常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式,营造繁花似海的效果。随着发展的连续性,“花”的定义也越来越宽泛,花海景观定义扩增为观赏植物具观赏价值的部分大量集群式地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所营造出的景观[5]。

花海的类型根据运营模式可分为花海景^休闲型、花卉科普观光型、花乡生态度假型、主题花园游乐型和花卉产业博览型[6]。

3花卉旅游与花卉产业

3.1花卉旅游

花卉旅游以旅游市场为前提,以花卉资源为依托,是一项以满足人们观赏、游览、疗养、保健、科研、观摩以及学习花卉知识等方面需求为目标的新兴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旅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花卉生产参与型、花文化旅游型、花卉观赏游憩型、花卉保健疗养型、花卉科普教育型、花卉饮食购物型等[7]。

现代花卉旅游活动主要分为3类:①花卉旅游节庆项目。是指以花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其经济和社会效应在中国花卉旅游产业中占重要比例。②花卉生产基地改造的旅游景区。是指在适合花卉栽培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的旅游景区,花卉资源包括本地品种和外地引进品种,改造方式包括部分加工和全部更新。③花卉市场,是指面向个体消费者的花卉及园艺用品售卖交易的场所。

3.2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是指花卉生产与贸易业[8]。花卉产业除包括常见的花卉,如鲜切花、盆栽花卉、观叶植物、绿化苗木、草坪等产品外,还包括花卉种子和种苗、专用花肥、育花基质、园林机械等辅助产业,以及花卉产品直接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行业[9]。花卉产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近十多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7]。花卉产业方兴未艾,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中,花卉产业被列为第二位。

花卉产业形式主要分为两类: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花卉旅游营销发展模式[10]。花卉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指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较紧密,花卉旅游已经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特征。花卉旅游营销发展模式是指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不够紧密,花卉旅游仅表现为旅游营销措施,产业化特征不明显。

4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案例

花卉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为三种模式: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文化―花卉―旅游产业模式、旅游―文化―花卉产业发展路径模式[11]。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蔡妤,等:基于产业转型的乡村旅游花卉景观营造原则探讨园林与景观

4.1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基于已有花卉资源,结合花卉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的衍生物。

4.1.1荷兰Keukenhof公园郁金香花展

库肯霍夫公园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近郊Lisse小镇,自1949年第一次作为开放空间式的花卉展示公园以来,已有60多年的历史。每年3~5月,700余万朵的郁金香及风信子、洋水仙等球根花卉在这里竞相开放,公园占地32 hm2,园内步行道总计15 km,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花展。

(1)景观打造。库肯霍夫公园整体以英式风格为主,高大的乔木、蜿蜒的小径、青翠的草坪、幽静的水池,突出郁金香的景观观赏效果[12](图1)。荷兰每年大约培育30亿个郁金香球茎,自2006年起库肯霍夫每年布置不同的主题,例如2008年的主题为库肯霍夫中国年,2015年的主题为纪念荷兰画家梵高(图2)。

(2)产品打造。公园的主要营业收入除了门票和餐饮外,还包括花卉及特色旅游纪念商品。园中的花艺与插画等作坊,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以花为主题的创作作品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产品。

(3)节庆打造。库肯霍夫每年还举办艺术展览,以其大量的艺术收藏而闻名,在园中布置了数百座雕塑及艺术品,是荷兰最大的雕塑公园。

4.1.2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庄园

法国的是世界上薰衣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最富盛名的是VALENSOLE平原和LUBERON山区。目前已经形成了“花期―采后―加工―销售”等多环节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创意链条。

(1)景观打造。法国薰衣草种植面积达14000 hm2以上,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紫色薰衣草,宛如紫色海洋。

(2)产品打造。针对薰衣草的药用、美容、健身、养生等多种功效,开发了众多的薰衣草相关产品,提升其附加价值,薰衣草食用品、薰衣草干花制品、薰衣草精油及其衍生品、薰衣草工艺品等均为产业链中的重点产品。薰衣草产业链条的最高端――香水与化妆品、法国葡萄酒、法国时装并称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举世闻名,薰衣草产业已经成为法国创意农业的名片。

(3)节庆打造。每年的6 月到10 月,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节”及嘉年华陆续开始。瓦朗索勒是最经典的普罗旺斯小镇之一,每年7 月的第三个周日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薰衣草节,小镇的居民会穿着传统服饰,拿着薰衣草产品和农作用具在小镇上表演游行。

4.2文化―花卉―旅游产业模式

文化―花卉―旅游产业模式为基于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催生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产业。

4.2.1日本东京都恩赐上野动物园

上野公园位于日本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公园,面积达52.5万m2。上野公园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

(1)景观打造。园内樱花数目多达1200棵,代表性的樱花品种(染井吉野)。每年樱花花季时,上野公园樱花大道的绯红云朵,早已在鲁迅笔下化为国人对日本樱花的第一印象。花开时节在夜间灯光下观赏“夜樱”,是日本人赏樱的独特方式。

(2)产品打造。以樱花为主题的各种商品,包括樱花为原料制作的美酒和饮料、食用品、香水和护肤品、小饰品等。

(3)节庆打造。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樱花节”,也称作“樱花祭”,己有1000余年历史。在此期间,来赏樱的游客络绎不绝。

4.2.2中国河南洛阳牡丹

洛阳主要牡丹参观景点有“王城公园”、“西苑公园”、“国色牡丹园”、“白马寺”、“白园”等。宋代时期牡丹栽培中心移至洛阳,由于掌握了牡丹的习性,管理得法,宋代洛阳牡丹栽培远较唐朝长安普遍,不再是皇室贵胄的专有物。牡丹开遍洛阳,俨然成了洛阳的象征和代名词。

(1)景观打造。洛阳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图5)、厂矿、机关、学校、宾馆。中州大道两旁的花带中盛开的牡丹更使中外宾客一进入洛阳就感到“花城”的浓重气氛。

(2)产品打造。牡丹艺术作品,包括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作品,有历代的木、砖、石等雕刻作品,还有历代的银器杂件、刺绣等作品。至今牡丹画家不计其数,牡丹剪纸全国有名,牡丹食品、牡丹化妆品发展势头强劲,牡丹盆花已成为人们节日装点的首选,洛阳水席“牡丹燕菜”也广为人知。

(3)节庆打造。每年的4月15~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自2004年起,洛阳市利用洛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山水景观,逐步开发、形成了“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节会产品。

4.3旅游―文化―花卉产业发展路径模式

旅游―文化―花卉产I发展路径模式的前提是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当地花卉文化,推广花卉种植栽培,助推花卉产业。

4.3.1日本北海道富田农场

富田农场位于富良野地区,农场规划12 hm2,是一个私家农场。富田农场是北海道最早的花田之一,原来仅仅种植薰衣草的农场,在这几年主人的打理下,增加种植了金盏花、罂粟花等,逐渐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彩虹花海(图6)。目前已成为富良野地区,甚至整个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农场,每年花季从4月开始,直至10月中旬结束。

(1)景观打造。农场划分了6个观花区域,花人之田,主要观赏加州罂粟、姬金鱼草、金盏花等;幸之花田,主要观赏不同品种的薰衣草;春之彩色花田,主要观赏冰岛罂粟、细香葱、东方罂粟等;秋之彩色花田,主要观赏鼠尾草、波斯菊以及醉蝶花等;彩色花田,主要以紫色薰衣草为主,搭配其他六色品种,宛如七色彩虹;传统薰衣草田,富田农场最初保留下来的熏衣草田。

(2)产品打造。花卉观光为主,延伸花卉产业链,加工制作花卉相关产品,如干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凌等这一系列产业链,在丰富园区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园区花卉产业的效益。

4.3.2中国台湾大溪花海农场

大溪花海农场位于中国台湾的桃源县,是台湾北部最大的花卉农场。大溪花海农场总占地95 hm2,已开发面积约17 hm2(图7)。大溪花海农场所属土地19世纪曾栽种过香茅,供生产香茅油,后改为种植绿茶。2011年左右,大溪花海农场的构想逐步产生,透过许多对于香草有心人士的努力与沟通,经过一年多的转作计划与环保工法的整理,正式成立大溪花海农场。

(1)景观打造。大溪花卉农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观花区域。“紫色梦幻区”,种植近2 hm2的薰衣草、鼠尾草等紫色香草花卉。“彩虹花田区”,种植各色花卉,而且四季都会更换不同的颜色和花卉。“风情万种区”,种植多年生的灌木植物。“天国之丘”,一颗树坐落在大片的花田里。

除了花卉外,在山丘上还有座“小牛仔牧场”,在这里不但可以和小马、小羊、小兔子等小动物们亲近、喂食,还有一个“小蜜蜂生态屋”,小朋友可以在那里亲眼看小蜜蜂们是如何酿造花蜜。还有南欧浪漫文艺风格的“梵谷之家西餐厅”,西班牙红色调且多功能的“香氛工坊”。在香氛工坊旁的是种满各类香草的“艾丽斯香草园”,兼具植栽教学及贩卖花卉盆栽的“花海育婴房”。

(2)产品打造。在大溪花海农场里除了有花海农场独家开发的欧式香包、植栽、手工饼干、熏衣草午安枕等DIY活动,还可以享用高级香草料理,或优雅的下午茶,也可以进行庭园烤肉等活动。

5乡村花卉景观营造原则

5.1花坛――点缀式

花坛通常具有几何形的栽植床,因此属于规则式种植设计,多用于规则式园林构图中;花坛主要表现花卉群体组成的图案纹样或华丽的色彩,不表现花卉个体的形态美;花坛多以时令性花卉为主体材料,因而需随季节更换,保证最佳的景观效果。气候温暖地区也可用终年具有观赏价值且生长缓慢、耐修剪,可以组成美丽图案纹样的多年生花卉及木本花卉组成花坛。

花坛景观季节时效性强,可以快速形成景观效果,但是苗木替换成本和养护费用较高,目前在园林中主要承担景观点缀功能。在乡村景观中,花坛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装饰重要节点:乡村景观中花坛适宜应用在重要的节点展示区,如园区入口、广场中央等,起到点景作用。在节庆期间使用,起到渲染节日氛围的效果;②融合地方文化:花坛的图案应结合地方文化,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③降低灌溉成本:植物宜选择较耐旱植物,减少灌溉次数;④优选色叶植物:为降低苗木投入量,可以选择花期长的植物材料,优先选择观色叶植物。

5.2花境――镶嵌式

花境的种植床呈条带状,或为直线或为曲线;花境内部的植物配置呈现自然式的斑块混交,立面上高低错落有致;花境内部的植物配置存在季相变化,每季至少有3~4种花为主基调开放,形成鲜明的季相景观;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一次栽植,多年观赏,养护管理较为简单。

花境景观丰富自然,季相变化明显,一年种植多年可用,养护管理相对粗放,符合我国崇尚自然、提倡节约型园林的需求,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内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园林景观中已经逐渐投入使用,但由于设计手法相对复杂,施工精细,在乡村景观中尚未得到有效推广[13]。在乡村景观中,花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保证多年可观:植物材料宜选择宿根植物,搭配低矮灌木,形成混合花境,降低苗木投入次数;②优选节水耐旱:花境应选择耐旱耐贫瘠植物材料,如赛菊芋、荆芥等,保证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养护的情况下正常生长,降低养护成本;③突出乡野趣味:花境适宜布置在节点区域的小路两侧,结合两侧地形,形成野趣园路,增加乡村景观的乡野趣味性。布置在节点道路环岛区域,依托岛状花境,形成道路转折处的视觉焦点;④营造特色景观:花境在道路两侧呈线性布置,形成节点性花廊景观。也可以直接采用花境形式布置园区,例如加拿大温哥华的布查特花园,打造乡村景观特色,形成常年可观的花境观赏点,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5.3花海――斑块式

花海的种植床一般呈现斑块状,种植床面积较大;花海的植物主要由单种花卉或者同属花卉不同色彩的品种搭配而成;花海内部植物材料花期集中,同品种或不同品种同期开放,形成壮丽的花海景观。

花海景观近几年来倍受国人青睐,但是当前中国的花海景观,无论从旅游还是农业角度而言,都是一个新兴产业,花海景观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方法尚处于模仿国外案例的初始阶段。

(1)融入地方产业。乡村景观中的花海植物宜结合当地的产业链,优先选择与农产相配合的植物材料,如油菜花、向日葵等,推行“亦农亦旅”的发展模式,避免出现“花开欢笑短,花落忧愁长”的“潮汐”现象。

(2)保证节水耐旱。花海景观面积较大,灌溉成本较高,应优先选择耐旱植物材料,可以满足“靠天吃饭”。

(3)延长观赏花期。最大限度的延长花海的观赏花期,通过配置不同花期的花卉品种、选择二次开花和多次开花植物达到延长观赏期的目的。

(4)高低复合配置。可以选取高低不同的两种及多种花卉搭配种植,此开彼落,延长花期,加强花卉群体的观赏效果,增加人工群体的生态稳定性。

6结语

乡村经济的转型和环境面貌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两大核心目标,花卉旅游是促进经济转型、改善乡村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花卉旅游以花卉景观为主体和骨架,各项相应活动开展为血肉,结合地方产业链,以提升乡村景观项目的生命力,推动新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娟,王健,任.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Σ叻治[J].北方园艺,2014(9):214~218.

[2]张培.现状、动力、趋势:我国休闲农业旅游近20年的发展轨迹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3):45~49.

[3]吕丹.花卉产业的建设与发展[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红河州人民政府,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红河流域发展论坛论文集――专题一:红河流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蒙自: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红河州人民政府,中国通信学会,2016:4.

[4]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2.

[5]符木,刘晶晶,方翠莲. 中国花海景观的缘起、发展和现存问题[J].园林,2016(2):12~15.

[6]高亦珂,符木,刘晶晶,等.中国花海景观的复合化模式[J].园林,2016(2):22~26.

[7]谢云,王小德,孟明浩,等.临安市花卉旅游业发展前景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5(2):65~68.

[8]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87~89.

[9]杨利平.浅谈花卉产业概况[J].农民科技培训,2012(3):23~24.

[10]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08(6):79~84.

[11]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旅游论坛,2014(1):27~31.

[12]蔡妤,郝培尧,董丽.植物在营造特色农业景观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2015(2):132~135.

上一篇:对生物学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多细胞生物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