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0:53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1

花桥乡乡村建设现状

花桥乡位于浦江县西部山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9亩,全乡辖18个行政村,共0.95万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发展水平与县其他乡镇较滞后。为补齐突出短板,乡党委深度挖掘乡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游、农家采摘游、民宿体验游、红色文化游,把绿色生态融入旅游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增长。经调研,目前已初步具备依托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基础。

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存在发展瓶颈:

山区乡镇,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资金短缺,后续的维护和提升难以开展,对于如何有效的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感到无从着手。百姓在享受美丽乡村成果的同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意愿比较迫切。

建议:

1. 精准规划,加强对山区乡镇在美丽乡村发展的指导。在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乡镇要精准定位,明确精品线或重点村的规划、投入,全面打造和提升精品线、重点村,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村庄,实行差异化定位发展,协同功能配置。

2.尽快制定山区乡镇美丽经济的发展规划。切实做到美丽乡村的规划与本地的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有效提升集体经济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3.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把美丽生态、美丽乡村发展为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健康休闲产业,把农家乐、民宿与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一体化推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2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传承;研究;现状

一、乡村文化内涵

一谈到文化,首先会想到文化的涵义,因为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它包含的范很广,当提及美丽乡村文化时,美丽乡村的文化又有那些呢?接下来本文会解释乡村文化的涵义。

其实,乡村之所以称为乡村,不仅因为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具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乡村是产生先进文化的土壤,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谈到很多古老而传统的文化都是在乡村中,那里淳朴的村民一直遵从宗族的遗留下来的训,保持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使群众建设美的环境、拥有美的心灵,共享美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市场文化。

1.文化传承对旅游文化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从世界旅游业趋势来看,乡村旅游比例不断上升。就美国举例,至2030年美国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GDP将占全国的50%,因为城市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将达到90%,除了乡村旅游业的效益以外,还推动了三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乡村旅游业文化除了包括农、林、牧、渔业以外还包括农耕文化、森林文化、垂钓文化、休闲文化等。

2.文化传承对饮食文化的意义

注重饮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时尚。不少人从过去的温饱阶段、讲求色味香阶段,向保健阶段迈进。而乡村所提供的土鸡、土菜等有机产品对身体是有益的。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有健康食品也有对人们身体有害的食品,有害食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的污染,又有饲料添加剂添加过量的问题。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都是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水果蔬菜都是不打农药的,生物都是放养的,所以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可口,这些条件都为发展饮食文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文化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意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展现会让人们回忆起岁月的沧桑,让人们深入其中细细体会美丽乡村的美好,还可以让年轻人接受到传统的教育,内心有不忘本心的意识。民俗文化的保留不仅有入乡随俗的意识,还可以融入农村的文化,感受乡村的气息。

4.文化传承对于市场文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提高,美丽乡村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市场经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所以在美丽乡村中人们可以利用旅游业来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收取一定的住宿费。也可以利用饮食来发展经济,在饮食中可以收取一定的餐费,建设一些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水果采摘园等等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带来的市场经济,对村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每件事物都会有其两面性,美丽乡村建设同样也是有利有弊,接下来谈一谈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问题有以下:

1.物质文化遭到破坏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出现与自然景观,空间肌理等相冲突的时候,虽然会努力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或多或少会影响农村的原貌,有些地方由于保护重视程度低,片面一村貌整治或者经济发展为目标,大拆大建,严重影响对历史风貌的原样和文化价值,而且建起的楼房与原建筑或者旁边古老建筑出现不协调的场景。

2.农耕文化渐行渐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渐渐淡出农业生产生活,农业用具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也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知道传统的农耕用具和耕作方法。许多原来随处可见的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去保护这些古老文化防止流失而不是用现代化取代。

3.民俗风情经历变迁

乡村中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异常丰富,风土习俗众多。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民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中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乡村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邻里间和睦的关系,乡里间的节庆活动都渐渐消远,大部分非物质类民俗在民间实际生活中正在被逐步抛弃。

四、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文化传承内容比较狭隘,文化传承选择的渠道较少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单个的建筑保护占主要的方法,这样比较单一,政府支持较少,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文化传承渠道

2.传承方式缺乏探索性

在文化传承方式中,主要把眼光集中在了古城古镇以及物质遗产上忽略了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集中在环境的改造,村貌的整治这些外观而忽略了内在,没有真正理解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实际上这样只是注重外观忽略内在是对文化毁坏,对村貌进行整治很多会毁坏一些古建筑,这种历史文化资源是无法修复的。

3.传承路径没有得到规划的保障

在文化传承中使得一些路径没有得到确切落实,由于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不够方法失当等问题加上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乡村文化传承路径也不顺畅,虽然总体规划中会提到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和实施,缺少是实际性指导乡村文化保护和管理也不到位,需要通过规划来完成规划体制,使文化传承的管理与规划更好的融化。

4.资金投入不够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由于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等原因,致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缓慢,进展程度并不明显。

5.管理者和农村社区居民ο绱逦幕建设认识不足

农村社会自古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小乡村里,使农民受现代文化的熏陶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同时,受近年来片面追求GDP发展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考核重经济而轻文化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轻视文化建设。而且,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的数量,对于成效缺少回访。

五、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的对策分析

1.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生命力所在,只有将文化植入乡村旅游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竞争力才会更有魅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才是可持续的。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乡村旅游生命力所在,让乡村旅游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文明风采,把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文化传承发在乡村旅游这个“活态”而自然的整体环境中。

2.文明创建,提升素质

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加大试点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竞赛,请村民当评委,加大参与度。加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所。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地方遗产名录

目前对于文化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实物的保护,或者对已经列入文化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对本土乡村文化所蕴含的风俗人情、礼仪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保护还是存在盲区,鼓励各类的文化进行申报,建立相应法律,进行法律保护。

4.加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是美丽乡村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市、县(区)、乡镇二级政府应提高对美丽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事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努力争取专项经费,用好经费;乡村管理人员可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拉动文化消费的双赢。

5.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

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扶持。通过大学生村官热,录取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美丽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带来工作新气象;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积极培训文艺精英,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等的奖励;还可以开展社区居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边建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1(10).

[2]刘秀英.农村建设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9).

[3]张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0(21).

[4]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J].中国乡镇企业,2011(06).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3

关键词:美丽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uhai,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ituation.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 Tourism planning; 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党的十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乡村,美丽乡村的突破口是乡村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尤其在城镇化的演进过程中,不断有城市居民希望逃离至少是暂时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环境。不断有城市居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去纵情山水,以寻找记忆中的田园牧歌;去休闲娱乐以洗去工作的疲累;去探幽访古,以开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

一、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蓬莱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是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美化农村环境,蓬莱市2012年初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小门家镇岳家圈村、北沟镇刘家村、村里集镇南官山村等10个村“蓬莱美丽乡村”。在此基础上,蓬莱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旅游报等单位专家,审议通过了由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片区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蓬莱美丽乡村"为目标,依托“外土内洋”的民居文化、时尚浪漫的葡萄酒文化、独具特色的乡土饮食文化和低碳宜人的生活环境,打造中西合璧、最具洋味儿的美丽乡村;以山海为形、以文化为魂、以葡萄酒庄园和村庄为载体,培育“滨海度假+葡萄酒体验+乡村田园”的复合型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休闲无忧、快乐幸福、绿色健康、浪漫飘逸、心灵回归”为内涵,构建中西融合、山海共享、城乡和美、快活慢享、动静结合的蓬莱生活方式,建设我国新一代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的新样板。美丽乡村建设为蓬莱市乡村旅游业注入了生机,使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但是,据调研情况看,蓬莱市乡村旅游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二)缺乏科学规划。

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三)缺乏特色产品及品牌。

我市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四)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

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对大力发展蓬莱乡村旅游业的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四)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五)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4

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立足优势、做大产业、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我镇大力推广机械插秧和工厂化育秧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和壮大绿化苗木、油茶、烟叶生产、食用菌、碧根果生产等农民增收支柱产业。截止2015年,全镇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6554.6亩,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80%以上。一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余亩,新增育秧工厂2座700平方米。目前,__锋帆现代农业已投入200万元对扬名300亩农田进行改造,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发展家庭农场8家。 2、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本镇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旅游兴镇。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着力将__乡村旅游示范带打造成为集生态涵养、湿地观鸟、湿地体验、科普教育和休闲度假为目标的生态湿地休闲旅游聚集区。如,我镇__文化村于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批准,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按照《__市__区__镇__古村落保护规划》的要求,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前期土方等基础工程的施工和规划中古民居、古戏台、大王庙、岳飞赛宝场、古牌坊、廊亭等项目的修缮复建工程的公开招投标,并已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底完成以上项目的建设工程,预计2017年完成规划中生态驳岸、环境休整、水电改造、垃圾收集、污水排放处理、旅游公厕、绿化亮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施工,并完成项目验收。2016年,我镇还申报了__园林和__养老中心两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正在向发改委、林业局等部门申报批复。2015年,__山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__山庄旅游观光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__山庄和__生态农庄分别获得“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先进单位称号。我镇获得“__省美丽宜居小镇”和“__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沙山村获得“__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3、提升对辖区重点上税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先后到____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__有胜竹木业有限公司进行走访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__液压坝今年已拿下近亿元订单,全年纳税有望突破400万元。__有胜竹木业有限公司由于遇到资金及技术两大短板,投资千余万元的企业目前处于半停厂状态,与江苏吴江的合作难以持续下去,该企业现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目前正在与山东、浙江客商商谈合作事宜,我镇将积极协调配合企业做好相关工作,力争企业早日步入正轨,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一是加大市重点的华电福新__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项目的对接力度,确保该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100兆瓦风电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二是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我镇今年乡级畅通工程计划13.5Km,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2.03Km,撤并村道路硬化2.596 Km,老村道加宽3.63 Km。目前,我们正在按公路部门要求,加快建设__至__山乡级道路路基,计划在6月底前完工。其余道路正在抓紧设计规划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三是__圩__小流域重点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批复下达。四是__河治理项目,已完成建设规划,待计划下达后,立刻组织招标实施。

5、加大落户未开工项目的跟踪力度。一是我镇多次邀请__酒业投资人来__就落户情况进行对接,对制约落户的经营许可证迁移与省、市、区部门进行咨询和沟通,正在按要求办理,__酒业公司法人表示只要许可证迁至__,

立即开工建设,产品的设计也在同步进行。二是去年12月份注册的五加门业,落户高新区,由于场地等问题一直没有开工建设,今年我镇配合高新区与投资人进行沟通,4月份还专程到北京五加门业总部就落户问题及有关政策进行交流,现在喻总就落户一事来高新区进行磋商。三是对今年1月份注册成立的渔光互补项目制约落户的用地问题与林业部门和__保护局进行协调,争取早开工早建设。 6、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管理创新为保障,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便利、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的美丽村庄。截至到2015年和平美好乡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新风。1、新引进工业项目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从一季度企业纳税情况来看,目前我镇辖区只有鸿叶集团吴田分公司和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是上税大户,其他企业多以第一产业为主,缺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带动效益。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2、在谈招商项目落户难,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规模小、实力弱,加上旅游产业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难已以产生经济效益。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商贸和农业企业,收入来源基数不大。

3、发展环__旅游业品牌推销力度不强。我镇水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还开发出一批“__”“__”“__”等农产品商标,并取得了10余个绿色农产品认证,但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宣传等因素影响,旅游促销力度仍不够大,各类旅游项目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导致旅游知名品牌不够响,市场效益并不明显。四、下步工作安排为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重点项目对接推进力度。一是安排专人加强跟踪对接华电拟投资建设的100兆瓦风能发电项目、科信风力发电建设项目、天康集团渔光互补项目、北京五加门业项目、__酒业建设项目,结合去年年底外出招商捕获的项目信息,由主要领导率队外出招商,重点走访温州、滁州等有意向外迁企业。二是客商夏总拟在我镇投资坚果种植,我们现正帮助他与先期已落户我镇的合肥洽洽食品公司联系,促成他们在技术和种苗提供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客商夏某将完成投资注册工作,下步将着力开展山场流转等工作。三是继续搞好__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____景区__园林绿化有限公司、__市林下生态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使企业投产达效。 2、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的力度。密切加强与国地税部门的协调联系,认真排查税源,加强征管,坚决堵塞征管漏洞,真正做到应收尽收。积极落实财税支持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植税源,依靠优惠政策吸收税源。

3、深入开展主要经济指标摸排。做好规模以下企业列统工作,对所有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新增长点数据库。对预计2016年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规下企业和新建项目纳入数据库管理,跟踪调度,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4、狠抓旅游发展不放松。一是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借助网络旅游营销平台,鼓励引导区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加强与周边重点旅游景区联线营销,对__旅游品牌进行整体策划、创意、包装和运营,大力发展湿地观鸟、生态休闲、渔家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形式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推动旅游形式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结合型转变,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扩大旅游消费,拉长旅游产业链。二是完善旅游配套产业。认真落实__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整合现有的九华佛缘度假村、__山庄、__农庄、__生态园等资源,以水为依托,以农庄果园为背景,加快推进沙山村古村落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和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观鸟设施修建、湖面及湖岸景观开发、水上景观项目设计、岸上设施项目建设、“渔”景观营造、鹤文化与水文化主题农庄与游乐园建设,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乡村度假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旅游工艺品开发。三是推进旅游多元发展。充分利用我镇生态优美环境等资源,把农业生产、特色产品生产、农艺展示与文化体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有机融合,形成一批以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垂钓休闲等休闲农业与农家乐为主的,具有自身特色且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精品村。不断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星级农家乐等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5、稳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四大基地”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油茶、碧根果、水产养殖等为核心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二是通过采取“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深入抓好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四是积极推进锋帆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大力发展储藏、烘干、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努力提高全镇农业发展增效带动水平。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5

【关键词】 杭州古村落;文化空间保护;社区发展;模式;途径

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民俗学者、社会学者等关注的热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日益加剧,愈来愈多的古村落日渐成为空巢村、老人村,也有村落因开发旅游业需要,将原住民从古村落中迁出,出现古民居博物馆化、商业化的状况。从遵循活态保护的视角看,这些无疑是对古建筑的毁坏。作为农村社区,古村落如何依靠自身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社会、和谐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的合理传承,是当下古村落社区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又急需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新叶村概况

新叶古村位于杭州建德市南部大慈岩镇,为叶氏聚居村。新叶村山清水秀,马头墙,粉墙黛瓦,是典型的皖南建筑风格和江南风韵。新叶村现在还保存了180余栋古民居,街巷整洁,古色古香,被誉为“中国露天建筑博物馆”、“中国东南农耕文化活化石”。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评为“杭州十大美丽样本”。

新叶村建有抟云塔、文昌阁、土地祠。抟云塔始建于明代,是村子的风水宝塔,因为有祈求文运之功能,也被村民称为文风塔,后同治年间又在塔脚下修建文昌阁,同为祈求文运之所。后来,在文昌阁北面修有土地祠,为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场所。这三个文化空间的组合,反映出农业社会时期民众“耕读传家”的朴素生活理念。

新叶村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新叶三月三”、“新叶昆曲”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同时,有三项列入杭州市级名录,八项列入建德县级非遗名录。邻近的李村、上吴方等古村落,因地缘相近、文化习俗相近,共同组成以新叶村为主的古村聚落,拓展了古村落的文化空间和保护区域。

当地政府采取走市场化的古村落保护策略:立足村落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开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带动市场,以消费促进保护,走开发与保护并举之路,并于2010年开放旅游。但新叶古村由于旅游景点少,宣传不到位,且自身缺乏特色,旅游开发并不成功。直至某电视台在村子里取景做了一档亲子类娱乐节目后,新叶古村旅游才有所改观。节目带来了旅游标签,让新叶村声名鹊起,但对游客而言,古村有没有内容可看?值不值得一游?能不能引起游客的共鸣感?都是摆在新叶开发旅游面前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农村社区与古村落的发展模式

社区(community),社会学家对其解释众多,但在其构成要素的认识上,还是保持一致:即要有一定数量的人、一定的地理空间(包括地域,设施等)、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组织,就是生活在共同地域的人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与现代城市社区区分而言,指生活在农村,具有村落认同感、归属感的人群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有明显的乡土情结和乡土意识。

新叶村,既是传统的农村社区,又是古村落。它拥有冯骥才先生所说的大量遗存,也符合刘沛林先生对古村落的界定:“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

农村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城镇化之路,就要谈到近几年该领域的新概念―“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结合村落实际状况、文化环境,避免千村一面,拆旧建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

2013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制定的美丽乡村创建总体目标指出,要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1]2014年2月,农业部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主要有新城建设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和现代农业型模式等。[2]给现代农村社区创建美丽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范式。

在浙江的村落保护过程中,形成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3]:一是安吉模式(生态+文化),即立足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美丽乡村和靠山吃山的旅游产业,利用并做强当地的民俗文化反哺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永嘉模式(古村落保护+生态旅游),因永嘉境内层峦叠嶂分布了众多的古村落,利用当地先天的自然条件,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村落,发展旅游;三是龙溪模式(公共艺术+创意农业),用公共艺术的方式,通过栽花田、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让乡村更美丽,让农业有创意,让农民更富裕。四是萧山模式(乡村节庆+民宿产业),通过打造当地的各种节日,带动节日经济发展。

而在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上,也总结发展了多种保护模式。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博物馆式,就地供人参观。其二,化散为整的保护,把优秀的建筑集中起来保护,如山西王家大院。其三,划为历史街区,对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保护,如苏州平江府路。其四,建立新村,原有的古村不拆,就近建一个新村,以供村民现代化的居住和生活,温州永嘉苍坡村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其五,原生态式保护,强调保护原有的生活样态。其六,搞旅游开发,综合运用村落文化资源吸引游客。

农村社区融入现代化建设,有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可以依靠自身丰富的资源,打造自身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古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多是走旅游开发之路,无论是苏州的周庄,还是丽江、大理。杭州新叶村也正在走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并举的发展之路。

三、新叶村的旅游开发策略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提升、面上改观”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村旁屋边环境治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

二、工作重点

重点围绕“点上出彩、线上提升、面上改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工程”、“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工程”、“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和“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工程”四大工程,突出抓好2016年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和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吸纳安吉经验,对有旅游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村,重点打造,加大投入,倾斜项目,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若干个3A至4A级景区。管护提升18个已建省级中心村,推进东、西两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着力整治100个左右自然村,重点打造龙阁村(株木店至青龙)美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生态示范带。扎实抓好农村环境卫生全覆盖常态化管理工作。

(一)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工程

1.省、市级中心村建设

(1)合理选点,规划先行。按照“五个优先”和“两个结合”原则,重点围绕“旅游提速年”活动,6个中心村为2016年的市级中心村。立足村形地貌和现有基础设施,尊重群众意愿,编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推行“村口一张图”和“村口一张表”,方便村民知晓和监督村庄规划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探索实行聘任美丽乡村规划师制度。

(2)精心实施,打造精品。参照《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技术导则》,扎实抓好村庄各类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中心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同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抓好农房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沟塘清淤,特别要根据村庄实际,科学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散等有效的处理方式,突破污水处理这个难点。注重绿化美化,改观村容村貌。

(3)兴业富民,注重功能。推进兴业富民工程,立足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引导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抓好“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和农村计生、卫生设施建设,拓展乡村政务代办和便民服务功能,提升美丽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真正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4)巩固提升,完善管护。依照规划实施要求,全面完成2014、2015年度省级中心村在建工程及迎检软件准备,及早发挥效用,造福农民群众。对照省里验收标准,做好巩固完善工作,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收集整理好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软件资料。

(5)加强考核,实施奖补。由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以现场观摩方式对省级和市级中心村进行考核。省级中心村考核根据得分高低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和鼓励奖三名,分别给予奖励25万、15万、10万元和5万元;市级中心村考核根据得分高低拨付美丽乡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个人给予一定表彰和物质奖励,获得中心村建设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党政正职直接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个人。

2.县、乡级中心村建设

(1)加强县级中心村建设。根据三年行动全覆盖文件要求,2016年重点建设9个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2)推进乡级中心村建设。2016年重点建设9个乡级中心村,由乡镇自行组织建设,重点进行村庄、庭院、环境和卫生整治。

3.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

确定6个乡镇为2016年省级乡镇驻地建成区整治镇,通过两年时间建设,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全覆盖。重点开展“治脏、治乱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整治任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整治建设任务,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特色小镇。

(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工程

1.突出自然村整治。以“三清四修五化”为主要内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化,推进村庄整治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整治一个自然村,条件允许的可适当增加整治的自然村数。

2.强化集镇周边整治。以集镇整治为主体,推进集镇周边的环境整治,从整体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建筑材料、广告标牌、绿化改造、亮化改造、提升整体效果等“五治理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集镇建成区的整治效果和水平。

(三)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

围绕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局,依托全市美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打造东、西2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精品线路沿线中心村当作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注重功能配套完善,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升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加快旅游元素培育,结合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打造乡土田园,挖掘乡土风情,培育休闲养生产品,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休闲养生度假的体验基地、产业发展的载体,重点打造株木店至龙阁村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四)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工程

1.强化考核,加强督查。继续采取“2+3+1”方式,即全年开展2次暗访、3次季度明查、1次年终总查方式,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常态化考核。考核结果按2:4:4比例计算全年考核综合得分,全年考核成绩以综合得分高低为序,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6名,分别奖励15万、10万、8万、5万元;获得环境卫生一、二、三等奖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直接评为先进个人。在季度考核中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2万、1.5万、1万元,末位乡镇(街道)在季度通报会上表态发言,全年综合成绩后两位的乡镇(街道)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表态发言。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以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常态运行为目标,实行切合本地实际的公司经营或个体经营的市场化方式。加强市场化改革之后日常监管和月度考核,健全乡镇、村、组三级监管考核体系,根据保洁清运绩效按月兑现承包经费和奖惩,确保不因市场化而降低保洁效果。保障企业利润点,提高企业积极性,推进垃圾分类减量。

3.试点推进,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化。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简便易操作分类办法,便于组织实施。巩固市级示范乡镇——镇垃圾分类做法,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经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落实农业废弃物、工业品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要求,通过分类减量有效降低垃圾清运和终端处理负担。全市所有自然村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扎实开展农村“十星清洁户”评选活动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继续在港口镇山门村试点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即由专门的清运人员上门回收分类垃圾,对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处理。

4.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明确保洁员职责,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保洁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建立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保洁员应有的工资待遇,将工作业绩与工资、聘任相挂钩。广大保洁员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既要用自己的劳动赢得群众信赖,又要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处理办法,用自己的言行感化群众,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足额收取农户年人均12元的保洁费,将经费保障情况纳入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指标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清洁工程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制和中心村建设乡镇长负责制;分管负责人要抓好组织协调、具体建设等工作。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美好办要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注重研究谋划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相关事宜,加强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要继续参与和支持,尤其在资金整合方面继续向重点中心村倾斜。

(二)拓展资金投入机制。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渠道,通过财政奖补、部门帮扶、社会赞助、企业捐赠、农民自助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美丽乡村逐年增加机制,切实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财政经费。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在乡镇级平台上整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有效投放到中心村建设。探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守住不负债这个底线,杜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中心村活动场所、道路、水电、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及村庄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强化村民自治,明确责任主体,制定管理措施,确定兼职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保证持续、长久使用。探索以乡村投入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管护基金,专门用于村级公共设施管护,健全长效投入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每年至少检查两次,检查合格的省级中心村支付长效管护专项资金,每村每年5万元。

(四)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继续实施党旗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村民理事会建设,制定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健全村规民约,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十星清洁户”、“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和谐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三资管理,巩固和扩大“阳光村务工程”成果。积极开展普法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村,党风廉政、计划生育等工作出现问题的村实行一票否决。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总结提升2015年甲路镇甲路村和胡乐镇胡乐村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的经验做法,扩大范围,在今年建设的省级、市级、县级中心村全面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一”活动,即用好一个农家书屋、开辟一组宣传栏、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开展一个系列评选和创建活动、完善一套村规民约,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活动实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60%以上乡镇、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黔东南;旅游圈;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141-03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黔东南旅游圈是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即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地理上黔东南东接湖南,南接广西,位于云贵高原的边缘,辖内有苗侗壮土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圈内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区位于雷山北面,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示范项目。巴拉河源于雷公山,项目区的朗德、猫猫河、南猛、脚猛、南花、季刀、怀恩堡等村寨分布在巴拉河的两岸,苗族人口占98%以上。山水秀丽、田园风光、民族文化、历史遗存等为巴拉河流域的主要特色。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在中国,乡村旅游大规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是目前中国正在发展与成长的一种旅游形式。贵州省巴拉河流域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古朴淳厚而又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客观现实让巴拉河流域七个苗族村寨群落被选定作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同时也被作为贵州省学习和借鉴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国家乡村旅游成功经验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指从旅游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出发,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的优势、特色,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共享客源市场,逐步形成相对发达的旅游区域。黔东南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整体上速度相对缓慢,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上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旅游区域的协同发展。

二、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1.协同发展是巴拉河流域自身发展的需要。巴拉河流域山清水秀,以田园风光、原生民族文化、历史遗存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被列为全省九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区之一,成为中外游客热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流域内旅游资源与旅游项目同构化程度高,这种趋同性威胁导致开发尚局限在观光游览的基本层面上,各旅游景区创新能力差,效仿能力强,你有、我有、全都有,不具备长期垄断性,同时导致客源分流,恶性竞争。加之流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要达到旅游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单靠巴拉河一河之力很难实现,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优势互补,以形成集聚优势,形成大旅游区的联合开发,成为巴拉河流域的必然选择。

2.黔东南区域旅游一体化需要协同发展。旅游业是关联性和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各地相互支持与配合。随着贵州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巴拉河作为黔东南地区与湘西地区、华南地区连接的纽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黔东南乃至整个贵州省的关注。同时,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周边地区看,大桂林旅游圈、重庆旅游圈、成都旅游圈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黔东南作为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极,目前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正是顺应了黔东南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3.巴拉河在黔东南旅游圈中的中心地位。巴拉河流域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东南面,跨凯里市和雷山县,距凯里市12km,旅游区沿巴拉河南北延伸,长约20km,东西宽约6km,面积约120km2,涉及沿河的凯里市、雷山县的七个苗族村寨。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黔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保存完整,而且绚丽多彩、古朴厚重在黔东南民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但从整体上看,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与真正大规模、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发相去甚远。因此要将黔东南州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辐射整个贵州省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地,必须依靠巴拉河流域强大的协同辐射力。

4.乡村旅游是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最佳方式。黔东南旅游圈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其中凯里作为黔东南旅游集散地,从江以瑶族、侗族风情最为典型,黎平以红色旅游、侗族文化最具特色,锦屏以隆里古城、苗族村寨吸引游客,雷山以雷公山、千户苗寨闻名海内外,另外镇远的历史文化及其周边的舞阳河、杉木河、剑河的仰阿莎湖、盘溪瀑布群等自然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而且旅游资源分布集中,主要有三大特色区,即镇远周边,以自然风景为特色、凯里周边,以苗族风情为特色、黎平从江榕江周边,以侗族风情为特色。可见,区内苗、侗、瑶等族人文旅游资源与山、水、洞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组合度高,完全符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相似,都有原生态的民族村寨、民族风情、乡村田园风光,因而乡村旅游具有走协同发展道路的优势。

三、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对策

巴拉河流域主动融入到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整体中去,在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组合开发、人才培养以及形象塑造与宣传等方面加强配合和联动,形成产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市场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打破国界或区域限制,谋求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整合流域内旅游资源,实现黔东南旅游圈乡村旅游和谐发展。“合指为拳”1+1>2是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打破行政界限、整合资源、加大力度的一个方法。分门别类地对黔东南旅游圈尤其是巴拉河流域内所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彻底的清查整理,确立旅游圈乡村旅游资源的种类、等级、组合与分布状况等。在此基础上按照旅游区划必须遵循的综合性、整体性、相似性、完整性等原则,加强合作,统一规划,改变过去陈展方式单一,陈展内容雷同,各市县按照各自的特点做规划,使旅游规划缺乏统一性的局面。制定并完善整个旅游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站在全局的高度,注意协调好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黔东南其他各类规划、各县旅游规划的相互衔接,兼顾中长期,侧重短期,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在旅游资源整合中,淡化行政、地理区划,将周边市县的特色资源产品与巴拉河捆绑,整合黔东南旅游圈内的自然风景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美食文化资源,加大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力度,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调节开发节奏,重点分批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完善流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打通乡村旅游通道。巴拉河流域山地众多,且山山郁秀,原始森林莽莽苍苍,但同时交通条件相对薄弱,有些村寨暂无公路或仅有乡村泥泞小道相通。另外,除凯里市、雷山县城外,大多是农家乐的接待方式,住宿、餐饮设施也相对不足,因而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巴拉河旅游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首先,要加强交通条件的改善,纵向上继续沿河公路建设,连通流域内各主要旅游景点;其次,横向上做到村村有路,在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开发乡村绿色大道,并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花卉架设,使旅游者观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意境。加强对旅游接待户的厨房、客房、厕所的改造以及村寨等旅游景点的通讯、水电设施的改建,为游客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3.进一步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乡村旅游活动。从整个黔东南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时间不长,产品开发仍然停留在粗糙、浅层次阶段,并没有真正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各县乡村旅游产品大多是简单的产品复制,无法激起更多游客的消费欲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巴拉河流域应联合黔东南其他地区,在保留原有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乡村风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深度挖掘苗族、侗族、瑶族等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逐渐扩大产业链条,才能够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笔者以为,在体验旅游背景下,巴拉河流域可带动黔东南旅游圈开发具有乡野情趣的乡村观光旅游产品,让游客游览清山秀水、绿色田园、传统村寨等民族建筑;开发乡村体验产品,不仅仅满足游客感观上的享受与认知,更多的是参与一些乡村体验活动,如:传统的农事体验活动,种植蔬菜、采摘果实、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娱农家乐;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根据黔东南州的实际,在重点区域选择重点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利用黔东南州“百节之乡”的美誉,围绕芦笙节、姊妹节等开发节事庆典旅游产品,使游客充分领略黔东南主要民族的乡村风情和特色乡土文化。

4.加强巴拉河流域与黔东南旅游圈旅游协作的领导和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水平。巴拉河流域涉及凯里、雷山,要融入黔东南旅游圈形成大旅游,要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打破条块分割,进行旅游体制的整合,由州牵头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跨行业、跨部门、跨乡镇有关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全局性、宏观性问题的决策、协调,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推进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充分发挥旅游管理职能,加强领导和管理。

由于目前整个黔东南州缺乏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区目前人力资源状况亦不容乐观,这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是相悖的。黔东南旅游圈应建立一整套旅游教育和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国际援助项目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搞好软环境。首先可与凯里市旅游学校合作,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村寨旅游服务人员、风景区旅游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观念培训、行为规范培训、技能培训、危机处理能力培训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其次选拔有培养前途的旅游管理专职人员到凯里旅游学校、贵州旅游学校等旅游院校脱产或在岗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自学、短期进修旅游专业知识。加强与长三角等旅游发达地区的协作,一方面,派遣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考察修学,另一方面,聘请知名专家到黔东南来讲学,兼职顾问。充分利用新西兰政府援助项目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最后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机制,以优惠政策招聘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不分地区,激励鞭策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制度。

5.进行黔东南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树立巴拉河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巴拉河乡村旅游是黔东南乃至贵州省的一个典型示范点,但整体形象包装促销缺乏力度,乡村旅游宣传投入不足、手段单一,与黔东南旅游圈其他市县、部门、企业联合宣传的机制没有形成,要整合市场营销资源,提高旅游宣传的档次和效率。一要加大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把“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作为黔东南旅游圈对内、对外宣传的统一重要组成部分,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并积极探索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将形象推广与产品营销相结合,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打响“乡村旅游”品牌,提升黔东南旅游整体形象;二要完善促销手段,广泛运用网络、新闻媒体、客源地旅游社等多种形式,在提高宣传促销影响力上增强其实效性;三要加大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战略研究,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为黔东南乡村旅游产品做好促销定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炳汝,等.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R].无锡:江南大学&凯里市旅游局,2005.

[2]蒋丽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2005,(4).

[3]蒋丽芹.试论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8).

[4]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

[5]杨桂华,等.农家乐经营手册[K].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6]粟路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3).

[7]罗永常.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4,(3).

[8]陈烈.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热带地理,2002,(4).

[9]刘良忠.烟台市与环渤海旅游圈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0,(6).

[10]宋金平,等.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10).

[11]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学刊,2005,(1).

[12]郭刚志.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之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6).

[13]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3).

[14]刘开萌.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开发规律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15]王旭.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当代贵州,2005,(6).

Research on Integrating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f Bala River

and Tourism Circle of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JIANG Li-qin, SU Ri-ya ,CAO Bing-ru

(Traveling Department Commercial Collage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 Rural touriam is a kind of deep experiencing tourism which based on rural place and integrate the rural environment, ecology, nationality with culture. Although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key regions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 Bala river does not exert its regional advantage and resource advantage fully,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ircle of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does not match with its abo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ertain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n integrating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f Balariver and tourism circle of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篇8

1、指导__温泉升级改造,已启动__温泉整体招商,对外招商公告。就__温泉提质已多次与建鸿达公司进行协调探讨督促,目前公司方正在做__温泉提质扩改方案。

2、__岛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启动生态农业园建设,完成樟树移栽,种植__园30余亩,并着手整理流转土地。

3、__景区旅游开发合同解除问题已初步解决,双方达成解除合同共识,目前正在协商补偿事宜。__景区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已与__的__山背梯田景区投资者、北京众和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对接。

4、__山滑雪场开发项目。就该项目开发合同多次征求开发商意见,目前已达成初步意向。

5、__友谊国际大酒店项目。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进行内部装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1、向市、省、国家旅游局申报旅游厕所建设计划和进度。上半年,我局共申报旅游厕所35个。其中2015年计划修建12个,2016年计划修建12个,2017年计划修建11个。其中__景区、__景区、__山__乡__村的旅游厕所正在修建中。

2、配合省发改委、省旅游局做好大__地区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前期调研工作。落实省大__文化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实地考察,__滩头古镇、__故居、__山—__风景名胜区、__温泉等被纳入相关线路。

3、配合省旅游局做好我县旅游公路摸底调查工作,为我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打下基础。共上报旅游公路6条。

4、配合省旅游局做好景区标识标牌摸底调查工作。对__故居、__温泉、滩头古镇、__山__旅游区四个景区景点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标志标牌的位置、数量和内容。

5、包装报送__地区开发重点产业项目旅游项目。

1、积极与省相关专家和省旅游局对接,着手开展__县旅游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2、今年,我县__村、__山村和__村纳入国家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目前,完成了三个村的旅游扶贫计划,明确专人、加强力量确保旅游扶贫村的工作开展。向市局上报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扶贫计划。

3、加强旅游资源普查。组织局部分干部到山界__乡老屋村、__铺镇长里村、__乡雷锋村、__镇易坪村、__村、__村等地进行乡村旅游资源考察。

4、配合省旅游局做好全国乡村旅游 “百千万品牌”推介行动,推介“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5名。为推动我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1、组织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2014年度__旅游好新闻评选活动,我县有两件作品通过市局初评。

2、组织参加长江经济带旅游推介会、第八届华中旅游博览会暨首届长江旅游博览会。组织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参加市局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推介活动。

3、指导乡村旅游点的培育建设,并大力宣传推介。考察__乡村旅游油菜花基地,指导__乡雷锋村、__镇易坪村、__村、__村的乡村旅游服务点建设,成功宣传了四个村的油菜花基地,吸引了6万多游客前往踏春赏花。

4、启动旅游信息化建设,更新政府旅游网站,着手开展规划及基础工作。

1、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与各旅游企业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组织开展春节、

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节前节后安全检查。修订印发《__县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指导星级酒店、旅行社上报2014年财务年报,2015年财务季报,上报__县旅游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情况报表。推荐__省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1名。

3、开展国内旅游问卷调查及新增床位数调查,指导导游证人员参加导游证年审。组织旅游企业参加__旅游监管结算平台推广动员培训会议。

4、完成《__县创建农家乐实施标准及奖补方案》的初稿。

1、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四大产业”发展政策,帮扶__镇__村油茶种植200亩,南岳庙镇乔家村双季稻种植200亩。

2、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2015年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

3、贯彻县政府推行“两清单”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突破难点,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__的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跟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7月份完成初稿。

2、在__、__景区指导扶持2家农家乐。

3、做好红色旅游点创建申报准备工作。

4、完成__山滑雪场项目合同签订。

5、推进__景区原开发合同的解除。

6、项目策划包装申报及旅游招商。

7、两大温泉提质升级改造对接。

8、“__风情文化旅游小镇”—__山乡创建工作。

9、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

上一篇:沟通技巧的优点范文 下一篇:对继电保护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