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台湾美丽京沪

时间:2022-09-14 02:41:01

暮春四月。“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1911-2011)”相继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亮相。作为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从台湾前辈画家刘锦堂、张秋海、陈澄波、郭柏川、杨三郎到“渡海三家”的张大干、溥心畲、黄君璧,及至李仲生、席德进、刘国松、欧豪年等140位艺术家的近170件各类媒材美术作品,囊括了水墨、胶彩、版画、油画、水彩等形式,全景式呈现出1911年至2011年之间的台湾百年美术史。

3位祈祷的台籍妇女,中立者左手掌心一只张望着宝岛台湾的眼睛、葱茏的绿色凝脂疑沉,交错出嘉义公园犹如出离现实的幻象之美、着重构图且色彩浓郁的台南红墙庙宇、以敏锐的感性描绘后印象派的玉山雪景……一幅幅画作中的人物、宝岛村镇和美景,传递出台湾百年美术史的艺术符号。

首次台湾百年美术展

对许多人来说,最熟悉的台湾美术作品,自然是“渡海三家”张大千壮阔生动的气韵,溥心畲超逸空灵的气息,黄君璧意趣生动的气象。近些年随着两岸美术交流的频繁与热络,刘国松、陈正雄、江明贤等台湾画家也逐渐被大陆美术界所熟悉。但总体来讲,大陆民众对台湾美术发展的了解并不多。

4月2日,由中华海外联谊会支持,全国、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台声杂志社协办的“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名誉会长张克辉,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全国组书记粱国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执行长苏进强、董事长林博文,中华台北奥委会执行委员吴经国,以及本次画展策展人廖仁义,部分参展画家出席并为开幕式剪彩。此次画展展出的作品,创作时间从1911年至2011年跨越百年,不仅梳理了台湾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也展现了台湾美术百年来发展的成就。正如全国组书记梁国扬在开幕式上所言,“两岸渐次开放至今,两岸文化交流日趋热络,画家、艺术家在两岸之间互办画展难计其数,几成风尚。仅全国参与和主办的画展就有数十起之多,但大多是个展、联展,或区域性的展览,成体系成规模的大型画展始终付之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本次画展是台湾百年来重要名家代表作首次集中在大陆展出,是两岸美术界一次集大成的交流,规格、规模堪称空前”。

“这次画展得到了两岸各界支持。”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执行长苏进强表示,画展不仅得到了包括连战、宋楚瑜、谢长廷等岛内政界人士的支持,也得到了全国等大陆相关部门的肯定。由两岸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令人欣慰。在他看来,此次参展的画作,不仅只是色彩的涂抹与线条的勾勒,而是包含着历史人文社会的内涵,呈现画家内心世界与时代的图像。通过观看展览可以回顾台湾近代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多面向也在图像中展现出来。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记者表示,此次展览由台湾民间组织发起举办,得到台湾多家收藏机构和个人的倾力相助,使得许多作品首次跨海。这种展览模式无疑也拓宽了两岸美术交流的通道。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廖仁义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本次参展的作品,都是画家创作生涯之中最能代表个人特色的作品。这些作为台湾画坛最具代表的作品,展现了不同流派和风格,极具代表性。此次活动是两岸艺术家交流的良好契机,但它并不是一个句点,而是一个起点”。

隔海相望但文脉相传

从历史发展角度观察台湾美术发展的视野,使得此次展览涵盖了台湾几代艺术家的作品,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手笔,也有中生代、新生代艺术家的多样探索,从中可见艺术家们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无疑,“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可看作这种文化传承所结出的硕果。

4月26日,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上海海外联谊会支持,全国、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上海文化联谊会、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上海市、台声杂志社协办的“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展。当天,全国会长汪毅夫、全国组书记梁国扬、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海外联谊会会长沙海林,上海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丁志坚,全国副会长、上海市会长林明月,全国副会长杨毅周,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及台湾三三会会长、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台湾“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兼院长田弘茂、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执行长苏进强、台湾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林文程及台湾参展画家代表郑在东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正如全国会长汪毅夫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综观近百年来台湾美术发展辉煌成就,是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结果。其流变轨迹,有西方美术及日本美术发展的浸润,但始终未脱离中华文化的影响。‘渡海三家’赴台以来,在台湾画坛刮起传统水墨之风,深刻影响了一代代艺术家;台湾本土出生的美术巨匠郭柏川、陈澄波等早年也都曾在大陆教学、生活,这些宝贵经历在他们日后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其中可见台湾美术发展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两岸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能体现出比物质更强大的整合力量。台湾美术与大陆美术一脉相承,只是近百年来的疏离使两岸美术处于不同的发展境地之中,台湾的传统美术与大陆美术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现代艺术的发展则长时间走在大陆前面。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认为,“台湾美术的有容乃大、江河入海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包容精神的体现”。在一个社会群体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行动者,然而共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可以形成彼此心灵的“公约数”,从而能够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这些观念、情趣和方式自然属于文化范畴。“展览不仅展示了百年来台湾美术的发展变迁,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两岸的历史,看到近代史的一个截面。”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对此次展览如此评价道。

同根同源、同宗同文,同属中华文化的海峡两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持续不断的两岸交流在不停地弥补两岸疏离岁月所带来的差异,交流也为两岸艺术家带来更多的创作和互享信息的机会,为两岸美术的发展带来值得借鉴的经验。

多元时代的台湾美术

台湾文化中,除丁承袭中华民族的重要资产,也兼容并蓄地含括外来殖民统治者所有遗留的文化元素,虽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却也因特殊历史遭遇,形成多元丰富的文化面貌。台湾的绘画除了沿袭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因地理、政治等因素,在历史的轨迹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面貌。

4月3日,在展览开幕后的隔天,一场关于多元时代下的台湾美术的论坛悄然举行。作为此次“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的分支活动。来自两岸的画家、艺术评论家就“台湾美术的现代性探索”、“从传统到现代:台湾水墨的源流与递嬗”,“漂浮的当代性:台湾当代艺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和真垫的畅谈。

全国组书记梁国扬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论坛,搭建交流平台,让两岸艺术家有深入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有益于中华文化发展的火花。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执行长苏进强则期许,与会者借助论坛,探究台湾美术百年来发展背后的人文、历史和经济、政治等不同面向,并探讨如何使中华文化得以永续发展。

著名画家、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名誉教授江明贤在题为《台湾水墨画的传承与创新》的演讲中提及,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台湾水墨画在继承中华美术传统的同时,也进行水墨传统的反省与创新。他认为,目前两岸水墨画都面临着市场商业化泛滥等问题,两岸水墨画界应以更高的视野,共同携手眺望未来。本次画展策展人、台北艺术大学教授廖仁义则从中华文化体系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两岸艺术家有必要重新寻找中华文化自身的美学根基说起,他认为两岸不要湮没在“全球化”甚至是“全球西化”的美学态度中。在论坛中,有大陆学者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艺术的源头,但现在从事美术的年轻人爱走“欧化”路线,不懂书法等传统艺术,缺少“情怀”,呼吁两岸艺术界共同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廖仁义教授认为,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笔墨精神”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人格态度,若失去这种精神,只剩下外在的东西,会是当今艺术的一种缺憾。在他看来,对于西方艺术的养分,我们当然需要吸收,但华人世界有必要重新找寻自己的美学根底。

大陆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通过本次画展,我们能意识到虽然两岸经历了几十年的隔阂。但参展作品清晰的表明两岸的作品属于同一个根源。自20多年前两岸开始美术交流后,大陆对台湾作品风格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大陆的作品也受台湾影响。台湾美术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面向本土到拥有全球受众,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这些成果对大陆艺术家也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上一篇:两岸美术的昨天和今天 下一篇:陈澄波和《嘉义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