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0:34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1

【关键词】传媒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

文化传媒产业是生产和传播知识、信息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产业。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文化传媒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传媒企业实现利润目标的关键是盈利模式的合理选择和运用,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也需关注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问题。

一、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传媒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文化内容等的提供与传播中的垄断地位,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传统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采取资讯产品收费和广告相结合的模式。广告收入占了传统媒体利润中的很大比例,而资讯等产品的价格较低,甚至是免费的,因而收益占比也较小,比如不少电视节目就是免费播出,再用广告收入弥补制作成本,进而实现盈利。然而,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二)新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逐步改变了文化传媒产业依赖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除了内容产品付费和广告收入外,平台利润分成、增值服务以及通过衍生品开发获取收入等逐渐成为传媒产业新的盈利模式。可以说,当前文化传媒产业是通过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方式盈利的。[1]比如,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就包括内容销售、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而微信的服务基本是免费提供的,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平台利润分成以及游戏收入等来获取。其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具体可见表1所示。

(三)盈利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应对

首先,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互联网与移动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媒体收入下滑明显,而移动内容及增值服务、网络广告以及网游收入等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收入总额。针对此种状况,大多传统媒体都完成了经营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也形成了多样的盈利模式。比如,数字期刊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直接销售、在线销售数字内容以及建立在线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搜索等增值服务。然而,不少传媒企业并未构建出清晰的盈利模式,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自身优势也并未充分展现。

其次,新盈利模式的创新要更加注重其成长性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互联网世界从不缺少盈利的办法,这些盈利的办法很可能会演变出新的盈利模式。[2]因而传媒企业需要整合好自身拥有的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的内容文化,提高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忠诚度,引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趋势,保持其持续盈利的能力。比如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广告这一盈利模式出现问题,事实上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而且不少新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广告商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方式。

二、文化髅讲业盈利模式构建的原则

在盈利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其盈利模式构建的优势和短板。简单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短板在渠道,而新媒体大多优势在于渠道,内容则是短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费群体的规模及依赖性是其盈利模式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盈利模式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注需求,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消费群体规模的大小及依赖性的强弱是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文化传媒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利润空间的不断拓展,就需要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文化产品。

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专项市场调查来间接掌握市场信息,也可以直接深入市场考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产品的需求已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由大众到小众细分的趋势。因此,文化传媒企业需要细分市场,圈定核心目标消费群,研究客户群的消费习惯、消费规律、审美情趣、生活喜好、话语体系等。比如微信的成功就在于其同时满足了使用者与他人保持交流、沟通的需求;信息获取、储存、收藏和传递的需求;自我展示的需求,以及公司的营销、宣传需求等。

(二)强调文化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内容设计与生产是构成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原创能力和内容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信息提供的数量和速度。

要想将内容生产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首先是要有创意和创新。创意的核心在于开放思维、人才培养与制度激励。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内容的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也很广泛。而凭借着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内容,依靠衍生品盈利的模式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次,创意内容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是内容为王的关键,也就是说,创意内容的评判者是消费者,因此强调内容需要建立在考察、分析甚至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比如有些大制作的电影,其内容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没有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而相反,有些制作成本很小的电影,却由于作品内容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反而叫座又叫好。

三、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构建

当前,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内容付费、平台利润分成以及衍生品开发等都是较多采用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也需要把握自身的资源、要素优势、经营理念、战略布局等。结合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我们将从基于用户价值创造、价值链定位的角度来考察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

(一)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

消费者的规模和忠诚度是实现盈利的基础,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全面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来盈利。

1.细分市场,圈定核心消费群体

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需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而要想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首先了解核心目标消费群,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消费群的消费习惯、信息接收习惯、偏好等,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内容创意过程和价值创造中来。对核心消费群进行有针对的营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核心消费群向一般消费群体和边缘消费群、盲从消费群扩散,扩大消费者的规模,逐渐形成一个以核心消费群为中心的消费群体。

2.打造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出现,同质化的文化传媒产品已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将资源集中起来,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比如传统媒体利用其在内容专业化与深度解读方面的优势打造出的栏目或产品就会受到专业人士等消费者的喜爱,这也是诸多新媒体目前无法达到的短板。

3.利用长尾效应,提高持m盈利能力

长尾理论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面向众多的潜在消费者,通过细分市场来整合自身的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消费的小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文化传媒产业的长尾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长尾效应使得非热门的小众栏目、题材、电影、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等获得盈利成为可能,因此,文化传媒企业利用长尾效应,积少成多,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者规模,提高其持续盈利的能力。

4.做大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

在达到一定消费者规模的基础上,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采用广告、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和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利用品牌的强大影响力,采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在某一文化产品中重复获取利润。利润乘数盈利模式是指企业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服务,重复获取利润的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则是指通过增加公众对自己产品的认同、信任和信誉,开发出各种衍生品,延长产业价值链,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的模式。因此,致力于打造知名的文化传媒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已成为文化传媒企业的主要经营策略,也是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实现的关键。

(二)基于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

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是指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因此将业务集中在这些环节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文化传媒产业的关键盈利点在于内容和渠道环节,因而对文化内容的创意开发和对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的掌握与控制是目前文化传媒企业盈利的根本。

1.以内容为重,增强盈利能力

在文化传媒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内容能否获得更多关注,是维持企业盈利的核心。比如对于网游而言,游戏的内容与可玩性决定着游戏产品的影响力,后续更新内容的丰富程度更是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再比如报纸的内容生产决定着报纸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决定着其他环节的盈利状况。

有效的利润屏障对采用内容为王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至关重要。为了保护文化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最佳位置和利润,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利润屏障。首先,文化传媒企业应广纳优秀创意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作氛围和制度保障,鼓励创作自由,实现内容的创新。其次,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为避免内容创新价值的流失,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其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

2.以渠道为重,保持其优势地位

新媒体领域中还存在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比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这类文化企业提供的是信息以及交流、分享和互动的平台,其中腾讯为人们提供即时通信平台,百度作为搜素引擎,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帮助,而阿里巴巴则为人们提供商品和交易的相关信息等。[3]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渠道制胜的文化传媒企业要保持其渠道优势地位,需要对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持久和稳定的渠道关系,同时与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交流,保障内容和渠道的高效结合,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才能保证文化内容无缝地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内容的深层次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才会成为可能。

3.加强营销环节,促进盈利的实现

目前,文化传媒产品的营销模式有系统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除了前面提及的整合营销及品牌营销外,系统营销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系统营销是将文化传媒产业内外的多个产业构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以产业链的形式整体运作,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群化的营销目标。由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文化传媒产品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心理需求,而系统营销正可以通过实施强项带动策略打开局面,然后再从产业链条延伸、产品衍生环节获取利润。

总之,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盈利模式已被多元化、系统化的盈利模式所取代。文化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合理配置,才可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利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与共时双重视角下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批准号:13CGL155);河南社科联项目;郑航青年基金]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张蕊.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J].青年记者,2014(8下).

[2]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辩[J].当代传播,2016(2).

[3]陈建群.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产业新格局[J].新闻知识,2015(7).

(作者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讲师)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2

1 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三大族群,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众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或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或者手机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下面我们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1网络广电煤体发展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网络广电煤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谷歌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受到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功上线,四大门户网站紧接着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频道,使优酷网和土豆网等网络视频网站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但是,网络视频行业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良视频泛滥、传输延迟与画质模糊、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的盗版现象普遍等问题。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日趋成熟。世界上主要广播电台都都很看好廉价的网上空间,在国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实现了网上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厚爱。虽然网络广播兼有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的优点,但在我国的受众群体还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缺陷,发展前景不明。

1.2手机广电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电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手机广电媒体的主要现状是手机电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的发展势头不够。虽然手机电视发展较快,但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发展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内容比较匮乏和同质化、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淮同时存在,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订制费用以及数据流量等接收使用费用。我国的手机广播业务在2003年开始出现,由于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我国手机广播的发展步履维艰。

1.3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我国数字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数量达6千多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接近40%,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存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用户规模庞大、盈利空间充裕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分散、内容匾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急需创新市场推广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但从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总体上看,仍然面临着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利益博弈、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成熟。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到电视产业。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具有内容多样,可随时随意点播,同时,网络视频画质更优,内容更全面,即时性更强,以上这些优点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传统电视产业;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到电视频道的生存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广电新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广电信号的压缩传输,原来一个频道的带宽可以承载四个以上频道,因此,广电行业需要重新整理频道,重新审视立台特色;三是新媒体功能的增加带来电视节目形态急需进行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信息和娱乐功能为主,而新媒体的功能更加强大,除娱乐和信息功能以外,还有资讯和通讯的功能,因此,迫使电视节目依据这些功能,不断改变自身角色;四是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决定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盈利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通过抽选部分用户进行测定的,所统计到收视率直接影响到盈利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受到挑战,公众的收视行为更为自由、多样,移动收视和公共场所收视等方式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需求,数字化以后广电频道的主要收入分别来自内容销售、节目收视费、应用服务费、政府补贴、广告费等多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广告。

3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媒体节目内容资源的共享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广电媒体是以丰富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媒体通过交流、合作,使大量的资源得到共享。二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渠道和接收终端融合。从当前广电媒体的现状看,广播电视业务多种多样,有无线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多媒体业务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交互电视等。这些业务不是传播模式的不同,而是运营模式的不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势必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用户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融合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自开展多网融合业务。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让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终端都成为新一代的信息、通讯、广电媒体。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形态新媒体都存在着政策限制造成新媒体运营的自主性不强;内容匾乏、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包括视频网站在内的不少新媒体都未能实现盈利;可应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媒体今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广电业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3

[关键词] 传统媒体 盈利模式 创新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于以 网络 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在当前媒体的大竞争 时代 ,传统媒体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传统媒体要获得进一步 发展 ,就必须在盈利模式的理念和措施上有所创新。

一、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正面临“拐点”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遵循着“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商,通过收取广告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 内容 ”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广告收益。 目前 ,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介,其广告收人占经营收人的90%以上。而美国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广告、发行或节目收人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单一广告盈利模式必然会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限制和威胁。由于广告投放深受 经济 形势的 影响 ,因此对“广告收入”的高度依赖,势必使传媒经营的风险增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风险正在成为传统媒体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

1.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导致媒体间广告收入差距拉大

过去,由于我国广告业发展还不成熟,加之媒体之间竞争并不剧烈,使得我国传统媒体利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媒体也借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前我国总体的广告市场投入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媒体数量的扩充,必然会导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减少。

另外,由于创新不足,媒体数量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强势媒体,依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广告市场上占有着比较多的份额。据尼尔森媒介 研究 的最新报告显示,2007年三大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的广告投放总额达4415亿元。而电视媒体仍位居

三、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方向

目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媒体已经逐步意识到广告、发行等传统盈利模式已很难满足利润的高速增长和跨越式 发展 的需要。因此,创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和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已成为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适当提高“一次售卖”的获利比重,缓解媒体经营的成本压力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媒产业要想盈利,首先就要能够制做出有价值的、能够对受众产生较大 影响 力的“ 内容 ”。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良性的互动的关系,将促进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继续依靠“二次售卖”来获利,另一方面要在拥有高质量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 经济 承受能力,适当提高“一次售卖”在收入中的比例。例如,上海的《新闻晨报》历年来发行量和广告额不断攀升,但每天的发行亏损却在80万元左右。在对市场仔细 分析 后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把报纸的零售价提到7角。如今该报日均发行量达5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增收2400万元。报价的适当提高,将使这些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办好报纸提供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2.注重活动营销策略,提高媒体品牌的增值盈利能力。

活动营销,也叫事件营销,是指新闻媒体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借用 社会 关注的焦点,策划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或事件进行创收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和过程。从美国《财富》杂志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年度经济人物”,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系列峰会,“活动营销”在媒体营销和增加创收方面开始扮演重要角色,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新盈利模式。

3.实行多元经营,扩展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

多元经营是指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探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许多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涉足其它行业,多元化发展已触及房地产、 金融 、贸易、物流、it、办学等高端行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在系列化和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多元化发展。它旗下不仅有南方广告有限公司、南方报刊发行总公司还有南方房地产公司和南方新发展顾问公司等多家 企业 。这些企业利用南方报业的影响力在各自的领域内谋求更大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实现了报业集团对相关产业的开发,并大大增强了媒体的实力。

4.进军新媒体领域,开拓传统传媒盈利新天地

数字新媒体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竞争,也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新方向。面对数字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许多传统媒体采取跨媒体的方式,通过与新媒体的嫁接,使自身发展成一种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平台。而这种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也就多提供了一种收入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大力进军新媒体,从经营网上视听业务的东方宽频到经营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文广互动,从经营iptv的百视通到经营手机电视的东方龙,文广的触角延伸到电视、电脑、手机三大终端。

总之,由于形势的变化,传统媒体正面临空前的挑战。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创新盈利模式上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 文献 :

[1]钟慧:主流媒体广告投放增15%[n].文汇报,2008-2-14(10)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4

处在中国无线互联网潮头的WAP网站与3G门户,似乎总在不经意间针锋相对。上个月,空中网高调宣布开通NBA手机官方网站,将以免费方式向手机用户直播下一赛季的NBA比赛。而在此前不久,3G门户网才刚刚宣布以收费方式进行英超联赛的手机视频直播。

WAP网站一直在期待3G,而手机视频被认为是3G服务的核心内容。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视频直播的收费与免费,体现的是无线互联网业界对未来无线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探索与分歧。

何以挣钱,内容为王

随着空中网等对无线门户的重金打造,新浪、搜狐等传统互联网巨头将门户内容搬入手机网络,甚至微软也于近期推出了重新设计的手机版MSN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成为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似乎已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但是,相对于成熟的传统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其核心的3G服务――手机视频的盈利模式成为制约无线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媒体的特性就是内容为王,因此,内容建设不仅关系到无线互联网市场应用的进一步推广,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

近期,很多无线互联网的建设者都十分注重手机视频的内容建设,将其视为吸引用户的“杀手”,纷纷引入用户关注的体育视频,这种内容建设出现了免费和收费两种模式。

上个月空中网与NBA宣布开通NBA手机官方网站,将在2007-2008赛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首次NBA手机视频直播,届时用户将可以随时随地观看NBA的比赛。而合作中最引人关注的是,NBA手机官方网站的所有服务包括视频直播都是免费的,除网络流量费之外,用户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而让业内人士关注的是,3G门户网与天盛合作通过手机的英超联赛视频直播,用户需要支付两个月50元、7个月150元或全年200元的收视费用。

分析师指出,国内众多免费WAP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也在逐渐扼杀无线互联门户的发展前景。空中网全面加强内容建设,同时联手NBA打造差异化的独家内容正是无线互联网门户谋求突破的重要举措。但是,分析人士同时指出: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为王”的门户成为无线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网站如何利用内容赚到真金白银。

SP式收费模式藏隐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7月18日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为4430万人,平均4个网民中就有1个使用手机上网,占1.62亿网民总数的27.3%,而在去年年底,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还只有1700万。

伴随新媒体的兴起,手机资讯凭借其随时随地的便利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拇指族”的青睐,无线互联网逐渐成为中国上亿年轻人的资讯和娱乐的第一来源。而伴随着业界的发展,无线互联网业界探寻新的盈利模式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扛着免费大旗的无线互联公司3G门户,终于开启了视频付费这种带有浓重“SP烙印”的新盈利方式。虽然3G门户总裁张向东极力阐明除了收费手机视频直播外,3G门户还将在手机平台上免费提供英超图文报道、赛事资讯以及独家的体育评论等。

在SP日渐式微,无线互联网企业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况下,业界似乎普遍对3G门户收费直播的“SP式”盈利模式持观望态度。而对吃惯了“免费午餐”的中国球迷来说,付费收看这一消费习惯上的转变也是一道门槛。

另外,由于手机屏幕和带宽的限制,基于手机的赛事视频直播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尚不及电视,因此对于以免费服务为特色的3G门户而言,此次收费方式的推出能否让习惯于免费的用户接受并买单还有待考证,易观国际分析师张燕玲表示。

媒体时代,广告盈利

传统互联网门户“内容为王、广告盈利”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新浪、百度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早在2006年,空中网总裁杨宁就曾经提出要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复制传统互联网的神话,作为一个成功的借鉴,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正在被移植入无线互联网。四千万活跃用户、五亿潜在用户、3G近在咫尺、传统互联网的成功……这一切,都在刺激着无线互联网行业的神经。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无线广告业带来利好。艾瑞分析师表示,无线互联网因其终端的私人化、随身随地性以及新媒体特性,正在成为广告业看好的个众营销新渠道。

另外由于可以获知用户的停留时间、阅读习惯、手机型号等数据,无线广告可以做到精确定位。同时利用手机的互动性,也容易判断出量化的无线广告有效到达率。业界对于无线广告前景十分看好,根据艾瑞的研究数据,2007年将迎来7亿人民币的无线广告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借鉴传统互联网门户的盈利之路:通过全面而免费的内容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广告盈利的模式仍是目前手机视频的最佳选择。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无线互联网的主流仍然是门户。毕竟用户的选择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所在。目前,制约无线上网最大的因素就是资费,其次才是内容。所以,免费提供全面和差异化的内容,通过吸引广告盈利的模式应当是无线互联网现阶段的主流,但是在无线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不排除VIP会员付费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领域也是如此。”业内人士称。

链接手机视频的“体育梦”

中国手机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其用户数量远远超过互联网用户,面对这一用户基础庞大的“第五媒体”,针对手机的内容服务势必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而无线互联网和3G门户都瞄准了体育这个“灼热”的领域。

从联合传统体育媒体提供相关视频,到和相关体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相关体育赛事的直播,手机视频的体育内容日渐丰富。

准手机体育频道代表:TOM在线

TOM在线和《体坛周报》推出了“TOM体坛网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综合体育门户和强化各种专项体育垂直门户相结合的多层次“体育门户矩阵”,依靠全球范围的资讯生产能力,提供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全球体育资讯服务。内容形式则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由于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只是其中重要部分之一,因此称之为准手机体育频道。

手机体育视频直播代表:空中网、3G门户网

空中网与NBA合作开通NBA手机官方网站,将在2007-2008赛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NBA手机视频直播,用户将可以随时随地观看NBA的比赛。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5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

(一)电视。电视包括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盈利模式也相应有所区别。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1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要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提高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

数字电视作为大众传媒,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观众的不同需求,其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普遍服务,为大多数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其中包括为部分低收入受众免费提供基本收视服务;二是为较高收入群体提供增值服务。

在定价策略上,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是非线性定价策略和搭配销售的方法,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非线性定价策略的主要形式为两部定价,比如基本维护费加上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安装费加使用费等。搭配销售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上,运营商一般提供不同的节目套餐。观众对不同节目的评价不同,通过打包销售可以减少消费者评价的异质性,从而可以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数字电视运营商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预付费用的付款方式。消费者需要预先缴纳年度或月度的收视费,少罚多不退,通过这些有违《消费者权益法》和《合同法》的价格策略,运营商可以节省大量流动资金。

(二)广播。经营广播的过程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完整过程。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广播市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广播产品就是节目,价格就是广告的定价。定价原则考虑三个指标,即收听率:价格=每收听点成本×收听率。广告主会根据不同频率的听众结构有针对性投放。广播广告是三次转卖过程,首先把节目转卖给听众,再将听众转卖给广告客户,然后将广告时段转卖给广告公司及客户。近年来,广播电台一直进行着经营模式探索,经历了“独家―多家―联合承包―单频率行业―总台行业”的几个阶段。总台行业就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集中操作、分别核算的经营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是将广告市场划分为若干个行业,按上一年度广告完成额作为标底,对广告公司实行招标,价高者得到该行业的资格。取得资格的广告公司将任务额的5%~10%风险抵押金交给电台,完成任务给予返还,超出部分,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

(三)电影。电影的盈利模式包括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目前,我国电影在生产、发行、放映上的脱节,相互不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电影企业对放映的影片内容、质量,事先所知甚少。中国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对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这种电影理念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要实现电影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需要注重培养后电影市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电影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的成功。一般而言,美国电影总收入只有20%是票房收入,其余80%是影片后产品营销。从中给予我们启示:电影后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要把后产品开发当作电影运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后产品营销已迈出了关键一步。如,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的上映,摩托罗拉通过海报,将产品信息融入电影的前期宣传;宝马公司赞助首映式与国美电器合作,其片花广告在国美100多家连锁店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放映,最终影片还未上映便收回全部投资。

二、新传媒类传媒

目前,我国网络广告的总量还与报纸相去甚远,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已经连续数年保持高比例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到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0.91%。《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117.63亿元。

(一)互联网新传媒。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主要是信息;商务平台,支持在线交易,既有B2B,也有C2C。

(二)移动互联网新传媒。以手机媒体为例,手机报纸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向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前两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渠道,但这些收入极其有限,并且目前的手机报纸用户多为免费赠阅,收费用户较少。对于另一种“融合媒介”手机电视而言,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传输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参与互动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是只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商业模式。前者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的手机电视月租费、电视广告费、电视点播费等;后者的盈利方式与现在各种数据业务的盈利方式类似。在推广手机电视业务进程中,现在不能对终端用户收费,推广手机电视的各个链条只能依靠广告收入。

三、出版类传媒

(一)报纸与杂志。我国传媒市场仍是半垄断性的,业外资本难以进入,专业化分工不够,传媒产业价值链尚未完全形成;传媒严重依赖广告,经营模式单一。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指出,绝大多数报纸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超过70%,发行收入占比例小。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包括报纸和期刊在内的平面媒体广告在2005年年初开始出现了惊人的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其中尤以报纸的下滑最为惨重。虽然从2005年全年看,报业广告还是有所增长,但有研究者认为,与当年网络广告75.9%的增幅相比,报业广告的增长显然是明显放缓了。2006年全国报业增长幅度在2005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

(二)图书出版。图书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来自于销售图书本身的收入。我国的书价自1993年4月的图书价格改革,扩大了出版社定价自,除中小学课本、大中专教材以及党的文献外,其余书籍一律由出版社自主定价、自负盈亏。出版社推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图书成本的上扬,从而推动图书价格上涨。以前,出版社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如今,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负盈亏。

四、盈利模式探讨

总结以上分析可见,传媒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及收入来源见表1。(表1)

2006年《传媒蓝皮书》显示,“2005年传媒产业比2004年增长了11.9%,仍然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但和往年相比,速度已经开始降低了。前几年传媒产业的发展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一倍,都保持在14%以上。这说明,传媒产业的增长势头开始变缓了,但仍然很强劲。”2005年中国传媒结构的改变比较明显,在传媒市场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市场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蓝皮书指出,报业在2005年遭遇了“拐点”,进入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不少跌幅甚至在40%以上,平均跌幅在15%以上;同时,报纸的年轻读者流失,发行市场萎缩。与报业的处境恰成对照的是,互联网广告和广播影视增长强劲,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已达19亿元,比2003年增长75.9%;而2005年广播电视的收入也增长强劲,前三个季度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达324.41亿元。电视在国内的人口覆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95.59%,全国电视观众达12.38亿人。我国广播影视已初步形成了电影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电影产值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国产电影产量再创新高,故事片产量达260部,年增长幅度22.6%;电影票房持续上升,达到20亿元,年增长33%;电影投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多主体投资、多元化融资、多样化经营已经开始成为电影产业的基本模式;由民营资本、海外资本参与制作的影片超过国产电影总量的75%,合拍片数量达37部,占电影生产总数的14%;全年电影总投资额超过16亿元。另外,2005年底中国博客规模已经达到1,600万人,全球博客总规模突破1亿人。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互联网发展到个人化时代,并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6

关键词:传统媒体;竞争;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53-02

一、引 言

当今的中国市场显然已经不再是之前可以通过某种产品或者一个创意就能独步天下的时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观察的那样,中国市场在成长的过程中迅速进入了同质化严重的微利时代,那么谁才能赢得未来呢?而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得当的、运营良好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对于提供信息且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尤其是传统媒体行业,更加需要具备赢利的商业模式。

二、优化核心功能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信息,沟通受众,服务受众。而作为传统媒体要想与新媒体竞争,就需要优化自己独特的核心功能,而这种功能必须是传统媒体独具的,或者是不容易被复制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化的盈利模式。

(一)差异化内容

与网络的即时速度相比,传统媒体的任何抢先报道都将湮没于巨大的信息海洋,因此这里的差异化内容不是单纯地强调独家新闻,而是指要根据各种传统媒体自身的特性,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内容。《金融时报》中文网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就认为,《经济学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懂得杂志应该作什么。在网络速度下,杂志报道新闻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因此,专访、专栏和深度调查更成为杂志的差异化内容。而对于报纸来说,让报纸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印刷在纸张之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而非承载信息的新闻纸本身,因此报纸也可以做好深度报道,培养知名记者和编辑,在竞争充分情况下,记者与编辑的业务能力就成了核心功能,他们所呈现的新闻内容也是差异化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文摘报》的形式,发掘旧闻新读的价值等。对于差异化内容的制定,同样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如湖南视“快乐中国”定位下的一系列内容的制作,包括偶像剧,选秀比赛,同时还实现了内容的二次乃至多次售卖等……

(二)个性化增值服务

Web2.0带来的理念就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及可用性。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排他性,而是提供更多个性化增值服务,面对挑战,传统媒体就必须整合各种各样传统的和新型的介质,也即是媒介融合。要强化传受互动,让传统媒体真正影响生活。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新媒体的资源,如网络、手机等,建立和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纸上、纸下和线上开展读者活动,不仅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并在更深层次上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守望功能。通过长期互动,传统媒体可以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形成它独有的数据库资源,这也为广告营销等经营活动提供支持。比如现在的个性增值服务有试听、试阅读、试下载等,它们既可以让受众真实体验,又能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交流。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最能体现受众的需求,贴近受众的心理,谁能在受众碎片化的情况下,争取某一领域的受众最大化,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三、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

新技术的革新,已经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结构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果固步自封,对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那就面临着生存危机。麦克卢汉认为,一种媒体并不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体,只是把它逼到了最适合自身特质的角落中去了。因此传统媒体只要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优化自己的硬件设施,还是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逐渐消解了传统媒体把持信息收集与的权威,传统媒体的“按份售卖信息”的盈利模式自然也就变得无处发力。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平台(网络版)的改造,而是必须通过这一数字化实现产业价值的创新,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作为传统媒体的旗帜,纽约时报集团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研究它的转型路径,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布局的思路,总结它的实践经验,将对我国的传统媒体寻求未来的盈利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在内容上:1995年,《纽约时报》就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媒体公司,并将报纸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网站;随后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纽约时报》数码公司,负责纽约时报网站和波士顿环球网在内的50余个网站的业务,并设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供读者查阅;2005年纽约时报集团以4.1亿美元收购了生活类资讯网站,通过它来生产更加符合互联网价值规律的内容――“关于知识的知识”[1]。

在经营上:1995年的数字媒体公司是沿用传统媒体的团队与经营思路;到1999年初,公司以网上网下两结合的模式建立一个独立个体,组织6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纽约时报》及其网络版的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内部协调。工作组直接对“数字领导委员会”(由首席执行官和执行总编辑等高级官员组成)负责。经过磨合,公司最终又把所有的互联网部门合并成一个新的独立公司“数字纽约时报”;同时,《纽约时报》还成立了业内第一家网络研发部门,来研究互联网用户的喜好,以此满足广告主强烈的精准投放需求。

在收费策略上:《纽约时报》网站经历了从对国外免费到国外收费,再到国外免费,最后又转向了对高价值产品(如网站推出的“时报精选”)的收费模式。

根据2009年6月尼尔森公司的报告,它的网站位居全球新闻时事网站前五,并达到了持续盈利。

四、资本联姻传媒

媒体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媒体的经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资本的增值要求。媒体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本运营的过程,是对媒体的各种要素进行配置,促成其有效流动、优化结构的过程。媒体经营的目标即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一)资本运营

媒体的资本,指的是媒体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现如今,从“报业集团热”的背后可以看出媒体经营者对于重新配置资源强化竞争优势的心态,但是仍然不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扩大经营规模,既没有达到从规模数量型向优势高效型的转型,也没有实现从粗放型的发展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有大资本进行支撑,但是由于媒体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资金的积累非常有限,过程漫长。现阶段,我们已经借鉴国外媒体在资金积累上的办法,如媒体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外得到自己的资源;二是允许媒体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资本;三是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体产业运营。湖南卫视通过与盛大的合作,就是为了借助盛大的优势,拉长自己的产业链,占有广泛的受众,实现了内容的资本化,最终达到双赢。

(二)“微支付”

微支付,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宏支付而言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单高效,而且每一次交易的费用非常低,如网站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下载一段音乐、下载一个视频片段、下载试用版软件、手机提供铃声下载等,由于所需费用少,受众或消费者对此不敏感,而形成的一种成功的赢利模式。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rotegy Anolytlcs的一份虚拟世界战略服务研究报告中预测:微交易的收入规模将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亿美元。传统媒体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将信息内容进行专门化的制作,如《纽约时报》的做法,精选内容收费;也可以将信息的呈现方式由单一新闻变成富新闻,而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豆瓣网,用户在浏览评论,看推介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书的购买信息等,从而将人与书,书与书,书与网站,人与网站紧密结合起来,用户驻留的时间越长,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从这些附加服务中开发市场,提供衍生品,获取增值收益;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终端产品,如电子阅览器、手机等,实现增值收益,从而实现了内容的多次售卖,达到盈利的目的。

五、结 语

通过以上的初步分析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并不是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它们的关系更趋向于竞争与合作。而作为传统媒体,它需要做的就是在变动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传统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内容优势以及公信力优势,打造差异性的不可复制的内容生产力,在传媒行业里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稀缺资源,提升核心功能。同时,又要利用先进技术,与时俱进,改进自己的经营平台,开辟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优化配置自身的这些要素,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资本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7

【关键词】新媒体 电商发展模式 大众创新

Johnson研究发现商业模式由价值主题,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部分组成。本次对新媒体背景下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Johnson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当今商业模式创新中商业生态系统建设及开放创新两大趋势。

一、电商发展模式之价值主题创新

(1)价值主题设定。本次对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的价值主题设定为通过激发用户创新提升整个电商生态系统的价值。即围绕电商提供的产品、电商发展中的难题、电商上游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产品及需要进行创新的议题以用户兴趣、专长为市场细分标准进行产品创新或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机制创新。

(2)价值主题创新关键点。区别与之前的价值主题创新关键点在于通过企业的购物平台,搭建消费者交流平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交流讨论分析新产品使用感受以及对产品建议的机会,还直接开放企业创新窗口使用户直接参与不涉及商业机密部分的其余商业过程。

(3)价值主题承载平台。价值主题承载平台选用Timmers对商业模式分类之一-----虚拟社区平台,将传统的电商环境与社区推进功能相结合,但并不仅仅将虚拟社区作为电商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互动区域,虚拟社区功能还可根据Tapscott 提出的商业网络中以合作伙伴、顾客、供应商价值交换为基础的价值地图理论,将虚拟社区平台扩大为电商为合作伙伴如第三方平台、上游合作企业与消费者交流的中介平台,及虚拟社区包含整个电商商业生态系统。

二、电商发展模式之盈利模式创新

(1)根本盈利模式奠基。本次对电商发展的创新模式最根本盈利模式仍以流量为主,通过虚拟社区用户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合作连接其他自媒体进行分享,增加消费者横向交流,将更多潜在客户吸引进来,增加电商流量从而增加购买量。

(2)创新盈利模式增值。本次研究创新的盈利模式通过创新众包使整个电商生态系统增值。从一些产品环节创新议题到整个产品生命线逐渐众包给虚拟社区用户,通过创办比赛、商品奖励或者通过粉丝效益利用心理激励等激励机制鼓励用户,此外通过虚拟空间互动,使用户之间、用户和企业间建立现实世界里的“非交易依赖”也是该模式包含的激励机制。

三、电商发展模式之关键资源整合创新

(1)用户主导型关键资源整合模式。企业将顾客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对用户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采用用户主导型资源整合模式。模式主要为Enkel提出的“需求信息”模式即公司整合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及创新观念,顾客主动参与进产品创新早期阶段,或者用户通过“解决信息”即在创新观念转化为商品时表达建议,这两种模式中消费者都处于创新的主动地位,缺少企业引导,容易导致用户需求和企业其他资源不匹配的情况。

(2)企业主导型关键资源整合模式。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举办比赛如宝马公司创办未来企业助手系统、远程信息处理、线上服务概念竞赛或通过专业信息平台如威客-猪八戒网企业需求信息将企业放置于主动地位。但企业主导型模式缩小了用户思维发散的空间,用户也缺少对企业的归属感。

(3)关键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以往企业需求、用户需求的整合都是单向,笔者通过对电商发展模式创新,将顾客自发UGC与企业需求整合,使创新模式变为双向,消费者以自己的需要、专长、爱好为基础可以自发提出建议和创新想法,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信息。

四、电商发展模式之关键过程

(1)平台搭建及完善。电商发展创新模式中社交媒体的搭建不仅仅是平台的搭建,更是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且与线上购物平台连通,电商发展模式以购物平台为主,社交媒体为辅,常规功能(购物,产品简介等)所占比例大于60%。

(2)市场细分及渠道疏通。按照社区用户专长、爱好进行市场细分,将用户引入不同的区域。把握消费者进入平台的途径、特点,如通过优化搜索引擎、增加价格比较功能、与其他社交平台合作、心愿清单增加朋友亲密购功能、增加对众包创新的宣传,打通这些渠道能更顺利地将用户引流至购物平台和虚拟社区。

(3)数据利用。对用户在虚拟社区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再次转化为生产力。易观国际分析师阿毛晶认为社会化媒体和电商联手的价值提升一定离不开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就是典型的大数据系统[][],社交信息包含的商业价值,商业信息对社交内容的推动是互利过程,进行大数据收集、分析、利用是必要的。

五、结语

电商模式的创新应顺应新媒体、电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攻克大数据利用的瓶颈、规避社交媒体在创造价值时可能带来的风险,从宏观战略层面对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以企业利润的提高为第一目标,促进新媒体价值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收益。更具体、可行性更高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应结合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赖倩雯. “互联网+”划定新一轮经济加速路线图[N]. 新媒体观察, 2015-06-25.

[2]Surowiecki, J.The Wisdom of Crowds. Random House Inc,2005.

[3]Pratt, Andy C. "New media, the new economy and new spaces." Geoforum,2000.

[4]Flew, Terry. New media: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Kaplan, Andreas M., and Michael Haenlein.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ness horizons,2010.

新媒体盈利模式分析篇8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中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用大众化的盈利模式经营专业电视频道是错位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个误区并建立完整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的付费管理系统之后,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才能加快,才能出现真正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电视频道。

上一篇:孕婴护理专业培训范文 下一篇:室内空间设计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