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广告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05:29:39

新媒体广告设计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1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呈现的特点

(一)广告的内容设计更加互动化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确定未来的广告行业会怎样发展。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广告行业必定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互动体验。当今社会,无论是广告设计或是其他行业,互动性都是十分明显的,广告作为一种刺激消费者欲望的前线产品,其首当其冲地与消费者发生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体验尤其重要,它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印象与期待值。而互动性广告正是顺应时展而诞生的产物,在广告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的互动与交流。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和信息反馈者,一方面,能够让广告受众感觉到更多的被尊重感;另一方面,生产商能够从消费者对广告的反馈信息中收集到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吸引受众的广告内容。同时,网络时代也令消费者能更加方便地参与互动广告,只要与网络接触,就能够感受到创意广告的服务。

(二)广告创意设计更加追求个性化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内容形式多样、种类复杂、数量巨大,每个人接触到的广告数不胜数,但能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的只有几个,更多的广告则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平庸、无个性的广告就代表着失败,因此,广告创意一直是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目标。现代大部分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这也同样影响着他们对产品的态度,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正是随着人们消费态度进行改进的。新媒体能够实现现代消费市场的细分和最大程度的精准传播,并能够针对一些当前的消费群体和群体消费观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广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广告的效果。现代广告设计不能仅仅追求同化创意来博取消费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市场需求,按照受众的需求分类,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引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现广告价值的最大化。

(三)广告的视觉传达更加人性化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性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广告设计方面同样也不例外。“科技以人为本”,现代广告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广告行业人性化设计成为一种新的特性。人性化设计是当前乃至未来发展的任何时期都需要考虑的一种设计思想,其要求广告设计者以人为本,尽可能增加一些人性化设计的元素,包括人的情感、情绪、情趣、情调等方面。让消费者在领略广告的设计之美的同时,产生精神愉悦和情感效应。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广告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一些广告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低,甚至对广告产生厌恶感。因此,广告行业不能仅依靠文字和图片来吸引受众,广告设计只有在创意设计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人性化设计才能让受众对广告更加满意。

(四)广告的表现更加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盛行的时代,广告设计有着诸多局限,其中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广告的版面设计问题。同时,承载广告的媒体也只是报纸、电视等单一的传播形式。而如今新媒体时代,在新兴技术支持下,广告版面已经不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网络,手机媒体的兴起也为广告宣传提供了更有利的平台,广告设计形式也显得越来越多样化。广告表现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广告在新的载体传播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下,广告更加灵活多样,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广告所表现的形式也各有千秋;另一方面,广告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下展现出全新的表达形式。传统广告往往是直白的表现出广告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近年来,广告往往采用植入的方式,让人们在接受其他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这就是将广告与其他文化相融合的过程,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能够让受众更加认同。

(五)广告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

新媒体是在新兴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以数字平台进行搭建,可以说任何一种新媒体都要以数字技术作为依托。人们逐渐接受新媒体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广告的全新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广告出品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宣传方式和发展机会。每一种新兴媒体的出现都能催生一个新的广告形式,广告设计在不断接受新事物和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更多元化的广告形式。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的优势

新媒体环境给广告设计带来很多优越性。首先,极大增强了对消费市场的针对性。对于广告来说,精准对投放到目标消费市场是极其重要的,无目标地随意投放只会导致广告费用的浪费。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来,对于一些垃圾广告也是极其厌恶的。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由于很难进行市场细分,在广告宣传时往往是采用大面积撒网的方式,缺乏指向性,广告效果甚微。而利用新媒体,广告可以实现精准的投放,通过精确的数据进行消费市场的定位,定向发送符合消费者偏好的广告,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其效果也大大增强。其次,广告的互动性增强,能够与受众进行深度沟通。由于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口和地区的巨大差异导致各个地方的消费偏好各有不同,各个年龄层和不同性别也会产生不同的消费偏好。因此,对于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很难进行了解。传统媒体下的广告受众一般是被动的接收者,广告者无法掌握受众的反馈情况,对于广告的效果评估也很难进行。新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能够使商家与消费者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使广告也更加具有灵活性。

三、广告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多元文化传播成为主流,更加注重广告的美观调和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告除了表现商品信息之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广告设计时不仅会考虑到本企业品牌的文化,还会渗透一些当下流行文化。很多广告设计师已经认识到,单单依靠广告的商品信息是无法使广告形象植入消费者脑中的,唯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才能长存。同时,广告承载的信息量也更加巨大,对广告制作的精良程度也要求更高。人们经常能在街头看到很多广告牌,制作精美的广告牌不仅对宣传商品信息极其有利,也会被看做是一种街头艺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一些粗制滥造,品位低俗的广告牌,不仅对宣传商品无益,也拉低了整个街道的品位。因此,很多网络广告开始以一些小动画故事的形象进行展示,一方面,传播了一些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人们对该品牌印象,人们也乐意接受这样的广告形式。今后的广告也必将承载更多的责任感,关注社会文化,关注人们生活,引导人们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

(二)新旧两种广告形式相融合

目前,市场上的广告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人们已经习惯的广告形式,另一种是以新的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广告新形式。传统媒体比如电视,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媒形式,人们比较熟悉的广告也一般是通过电视来进行投放。但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门户网站也逐渐成为广告商青睐的重点。网络广告通过点击率能够计算广告投放的效率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分析受众的类型,在这一点上,相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但是任何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传统媒体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被新媒体所取代,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广告都会同时依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载体进行传播。因此,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潮流。传统媒体广告内容通过新媒体形式展现出来,表现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有趣,更加具有互动性,也能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四、结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广告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一些严峻挑战。广告设计一方面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设计出更具创意的广告内容,推动社会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信息接收和传播的过程中弥补现有的不足,力争有更加完美的表现。广告设计要在借助新媒体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努力追求创新,设计出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广告内容。同时,广告设计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唯有如此才能使现代广告实现长足发展。

作者:许倩 单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娜.新媒体环境下的户外广告媒体创意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郑姗姗.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杜菁玮.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4]曹家毓.我国新媒体广告和传统广告在交通工具中的发展与比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2

新媒体又可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常见的新媒体形式有数字影视媒体、触摸式媒体、数字化传统媒体等,它利用网络、数字等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局域网、卫星等渠道,向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提供信息与服务,由此可见,新媒体形式多样,种类多,同时从现在市场看来它还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随着各种新媒介的相继出现和普及,社会相对稳定的传播体质和结构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新媒体参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原因分析

目前广告业变化巨大,以前的广告比较简单明了,目的是为了说服客户去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公众不会对这些广告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清楚广告商想通过这些广告得到何种回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抓住观众的眼球越来越难,尤其是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印刷品、广告牌、电视等媒体的老式传播方式在这种广告业的形势下开始分崩离析,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与自由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受众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成了主动选择接受信息的角色,受众会更青睐于新颖的广告形式,他们可以自主的,轻而易举地跳过不感兴趣的广告,基于广告业现状,加之电视广告和印刷品广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现在的市场需要广告能够灵活变通、富有创意,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有效吸引客户,成为广告设计创意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先进技术的发展让原先的设计有更多形式的发展成为可能。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现代广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表现手段变得更多样化。其中它能够将传统媒体中相互分离的元素如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显示,基于这些元素的结合,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范围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并且这样的设计能够涵盖人类全部感官,使受众拥有不同的视听感受,加深广告对客户的影响力。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笔者这里从新媒体时代广告的特征方面入手,将广告设计具有创意和启发的形式进行总结。

1.新媒体技术下以高技术性的手段表现广告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广告图形中很大一部分设计都变得极其精细、抽象,是一种用传统手绘方式很难绘制的有机图案。例如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使用矢量图作为广告创作的元素,既能够体现其原创性,相对于以往的摄影图片和图库图片又更具有表现力,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再只限于图库,或者是摄影图片,利用计算机创作的矢量图片可以任意倍数的放大或缩小,但画面的品质不会随之受到影响,这类图形相对传统手绘图形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结合夸张的色彩,营造一种时尚、前卫的氛围,让广告在现代社会能够很快地吸引目标受众,完成诉求。

2.更注重用户的感受以互动的形式表现广告

新媒介背景下的广告设计相对于传统媒介下的广告设计来说,其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介传播的方式是单方面的向受众提供广告信息,受众群体范围较大,信息的接收方处于被迫和被动的地位,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这种被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变为由需要信息的接收方主动去寻找信息,更加强了广告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很多广告商会将产品植入到网络游戏中,由于用户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与道具或者一些虚拟形象发生接触,将广告植入到道具中,让用户参与游戏的同时直接与产品产生互动,通过这种由用户本人来自主选择、接触、控制和使用的广告形式,将产品信息在用户主动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输送给用户;新媒介互动性广告形式让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得到了空前解放,让受众有更多的选择性与参与性,并且是在一个多媒体的环境下,使得这种交互设计给受众提供更多方位的感官体验,目前网络上有很多运用这种互动形式来制作的广告。例如,在奥迪的官方网站,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奥迪的车型、车型配置、产品价格、多媒体体验等,还可以配合鼠标的控制对车的外观和内部的结构进行360度展示,数字技术让一个主题能够有多维度的互动展示,这种展示让受众对产品有更深入、客观、且清晰的了解;这种人机互动方式,让用户能更全面的了解产品,体验产品的品牌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互动方式也不仅仅停留在人机互动方面,更有人人互动和个性定制互动的方式,互动的传播方式能够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望,让消费者更有兴趣去了解产品,这些新媒体下的互动广告设计不是简单的传达信息,还能更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意愿,在这种广告形式下能更有效的吸引有共同意愿的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建立与消费者的忠诚度的加强都是有效的。

3.以动态化的方式表现广告

在新媒介广告设计中,广告形式除了继续沿用二维和三维的静态表现方式,另外新媒体动态化这一特点在广告设计中被运用地更为广泛,这种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印刷媒介的范畴,将各种用来传递信息的动态元素进行有机地组合,在新媒介中动态元素主要有动画、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其中音频在多媒体技术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除了用来传递信息外,还能配合动画或视频文件,用来增强整个广告的表现力,背景音乐和动画在广告中的运用可营造出一种感染观者的更具表现力和情节感的氛围,观者在浏览广告的同时,会被这些动态元素唤起某种特殊的情感,从而能加强对该广告的印象,动态广告可以作为局部的视觉元素出现,在页面的某处滚动播放,也可以是将文字图形以闪烁的样式在网页页面的小面积范围出现,或特定者采用全屏形式,在打开网页的同时在网页中央弹跳出广告动画的形式等。例如,日本三得利墙植广告,就运用了动态元素,并以全屏的形式展现,打开网页,背景音乐是蝉鸣声,广告主色调设置成土黄色,给人炎热的感觉,此时画面会提示“你是否知道‘墙植’是什么意思?(Doyouknowwhat‘Midorie’is?)”受众如果点击“不知道(NO)”,整个画面就会以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上种满植物,接着网页的广告文字都会变成绿色,整个搭配又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新媒体背景下这些动态元素和视觉语言的丰富与革新,给已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让受众有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和体验。

4.以非线性的方式表现广告

非线性是一种相对于线性编辑来说更为便捷的剪辑手段。线性编辑意味着叙事方向的单一性,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则是从任何一点开始,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非线性”既是数字媒介的技术特征和编辑手段,也是视觉传达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设计师都在探索最适合这个时代的视觉表现形式,以便让信息在这个时代环境下能更有效的传播,通过掌握受众所熟知的视觉符号,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视觉表现形式,非线性的表现形式就是基于对现代社会环境和人群需求的理解而产生的,此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中得以发展和普及,超链接等方式的存在允许接收方可以在任何时刻跳转到更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上,一个页面跳转至另一个页面只需点击即可,这种便捷的方式让用户可更自由且更快地得到连接的广告详细信息。

四、结语

传统的广告设计遇到了一个全新时代,设计师的创意与想象在新媒体背景下得到了更有效的实现,新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介广告信息传播的枯燥性、延迟性以及非互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运用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无线技术后,改善了受众群体对广告信息冗杂和质量低不感兴趣的劣势,让受众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形成了市场、受众,市场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信息的冗余,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网络是高新技术的象征,会有很多待开发提高的地方,现有的广告形式不是全部,如果使用广告形式老套,广告的受关注度定会下降,因此设计师应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新的广告作品。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3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设计;沉浸;交互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15-02

新媒体广告是指体现在以数字传输为基础、可实现信息即时互动、终端显现为网络链接的多媒体视频上,有利于广告主与目标受众进行信息沟通的品牌传播行为与形态[1]。新媒体广告包括互联网广告、博客广告、播客广告、手机广告、互动装置广告等。新媒体广告的设计必须处理好沉浸与交互这一两难问题。

一、矛盾:沉浸VS.交互

沉浸(immersion),指精神专注时的一种心理体验。美国学者赖安(Marie-Laure Ryan)在《作为虚拟现实的叙事》中将沉浸分为空间的沉浸、时间的沉浸和情绪的沉浸。

空间的沉浸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蛋糕效应”的沉浸,另一种是场景逼真的沉浸。“蛋糕效应”之沉浸,更多依赖于体验者的记忆碰巧与所经历的事件相交叉。赖安解释说,“就像掉进茶杯中的一块蛋糕的气味勾起了普鲁斯特的童年的回忆,一个词、一个名字或者一个图像也常常把读者带入珍爱的风景中——或者是进入一个起初憎恨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喜欢的地方”[2]。场景逼真的沉浸,重在场景真实感的营造,而这又离不开细节的展现。

时间的沉浸是体验者对活动时间结束时知识的渴望。悬念,就是用的最广泛的引起时间沉浸效果的技法之一。一般来说,时间沉浸是体验者对活动过程的介入,随着时间的推进,潜在的事件得以明晰,疑团得以化解,在这当中,时间的流逝对于体验者来说是揭开迷雾的过程。

情绪的沉浸,原来是指读者与他们喜爱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或喜或忧皆因剧中人物人生的起伏转折,正如一位读者描绘的她在看狄更斯作品的经历,“我在情感上真正地介入了那类人。我不是在看场景,我不是在看发生的事情,但是当那个穷孩子陷入到困境要求再得到一些时……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致我不能再看下去”[3]。本文中情绪的沉浸指广告中的人物、事件等引发用户的情感投入,使其专注于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目前,交互(interaction)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广泛应用在信息科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交互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广告学领域,交互一方面是指新媒体具有的互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指用户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必须根据用户的行为适时作出反馈,本文重在分析后者。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交互和沉浸是不同的体验方式,交互强调体验者个体意识的存在,沉浸则是自我意识的搁浅,它们能否共存于同一作品之中?

二、统一:新媒体广告设计

沉浸与交互统一于优秀的新媒体广告作品,而这也应该成为判断新媒体广告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不言而喻,交互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纸书的鲜明特征。正如新媒体研究专家罗伊·阿斯科特所说:“新媒体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交互)。……网络与数字科技最主要特点就是为促使观众(使用者)和作品进行互动并介入参与作品转化与演变。……在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天涯远方的数据库以及信息档案、渗透到异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在面对和评析一件新媒体作品时,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作品具有何种特质的连结性与(或)互动性?它是否让观者参与了新影像、新经验、以及新思维的创造。[4]”由是,新媒体广告应该突出其具有的新媒体优势——互动性,而这正是传统广告所无法达成的。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广告如广播、电视广告等主要采取推送的方式,使受众被动接受广告,常常会遭到受众心理的抵制。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得受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转化为主动参与信息的生成,从传播效果上来看,更有利于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基于此,本文也将广告学中的受众称之为用户。

不仅如此,新媒体广告还应该有促使用户沉浸其中的召唤能力。依照赖安对于沉浸的分类之法,本文从空间的沉浸、时间的沉浸和情绪的沉浸三个方面来考察新媒体广告。在设计新媒体广告作品时,应该做到沉浸和交互的融合统一。

三、例析:新媒体广告作品设计举隅

新媒体广告设计者可以在互动场景营造的氛围中植入品牌标识、产品信息,也可以吁请用户体验品牌故事的展演。这类广告以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以释放为直接目的。这里以沉浸的不同类别为例,来分析新媒体广告设计如何达到沉浸与交互的统一。

空间的沉浸,设计者应该着力于营造场景的逼真。在似曾相识或者身临其境的场景中,消费者更能激发起主动性,探索其中的奥妙。如宜家(IKEA)手机互动广告,同时也是一个增强实景技术运用的作品。该广告要求zT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用户下载宜家的苹果APP[5],然后选择相应的家具,开启手机的摄像头,就可以查看家具放到实景中的效果。传统的家具购买,是否适合自己的家装风格,只能靠消费者在头脑中的想象,而宜家的这一广告无疑弥补了这一不足,消费者zT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在购买前就可以切实感受这个家具放到家中是否合适。再如碧浪互动装置广告《世界上最大的T恤》[6]。设计者在户外设计了一件悬挂起来的巨大的白色T恤,众多用户举着瓶装番茄酱、酱油、果汁、芥末油等,纷纷往T恤上泼溅,T恤上瞬间溅满各种污渍,这一场景的设计,就像是我们平时不小心把污渍弄到了衣服上,而这些污渍又很难清洗。可是,有了碧浪,我们就不用担心,巨大的户外装置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只要手持碧浪产品如洗衣液,T恤上的污渍一扫而光。此活动成果显示:一个月内销量提升113%,品牌关注度提升300%,超过100万美元的免费公关价值。

时间的沉浸是读者对活动时间结束时知识的渴望。在用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时间不知不觉在流逝。以法国维珍电台(Virgin Radio)youtube创意广告《越吵越好》为例来看[7]。法国维珍电台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电台,如何才能把该电台推广到全世界呢?为此,广告设计者针对年轻人都喜欢音乐,并且喜欢在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的时候,把音乐声调的很大,这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以为这样就能存在于绝对自我的世界。为此,设计者们提出了“Louder is Better”(越吵越好)的创意。这一广告作品由三段交互视频组成。第一段交互视频是少年用把车内音乐声调的越来越大的方式来挑衅母亲,接着在视频的最后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点击观看另外两者交互视频。用户和视频交互的方式是通过调节视频下方的音量按钮进行交互,此时严肃的内容随着音量的增大开始变得有趣、可笑。士兵正在训练和医生、护士正在手术,这本来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在用户和视频的交互下,士兵们做起了各种滑稽的动作,而医生和护士则更是跳起了街舞。这一广告形式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营销效果是:一周内观看视频的用户达到100万人,视频获得10万次转发和分享,三周后80%的观看过此视频的用户想去听维珍电台的节目,67%的人愿意和朋友、同事一起分享该视频。

由此,我们可知时间的沉浸在广告设计中重要的是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悬念的设置,用户期待故事背后不同的事件进展,沉浸于探索重重悬念的乐趣之中。在探索之中、之余,品牌的相关信息、相关理念,也巧妙传递给用户。

情绪的沉浸,设计者应该着力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以瑞典邮政快递公司《绿色之声》为例来看[8]。设计者为了提高广告主的知名度,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并在网站上投放了80个用同样的包装纸包裹起来的礼物,而用户需要做的是选择礼物,然后采用摇动和倾听的方法,来猜测其中的礼物是什么东西,如果猜中了,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个礼物。用户可以调节礼物下方的音量按钮,甚至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发送给好友,请求他们的帮助。这一设计的创意点在于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并结合采用一般人童年时期喜欢的猜谜活动,唤起他们积极参与的情感反应。活动时间内,140240用户猜对了80%的答案,推广活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SnV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gc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

沉浸是指当事人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暂时忘却了周遭的其他事物,这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种状态。交互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真正的交互系统中,系统必须对用户的行为作出反馈。

沉浸与交互本来是一对矛盾,但是在新媒体广告设计中必须做到使两者能够互为补充、相互统一。交互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广告传播,沉浸避免了用户对广告的抵制心理,使他们专注于广告营造的氛围、探索其中蕴含的故事、激发其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这是当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广告主及其产品软营销的重要法则。

参考文献:

[1] 舒咏平.新媒体广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Ryan, Marie-Laure. Narrative as Virtual Reality: Immers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Media[M].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3] Nell, Victor. Lost in a Book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for Pleasure[M].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

[4] (英)罗伊·阿斯科特.罗伊·阿斯科特的新媒体艺术专栏[EB/OL]. .

[5] 宜家(IKEA)AR增强实景技术运用作品[EB/OL]..2012-09-21.

[6] 碧浪《世界上最大的T恤》[EB/OL].,2011-05-29.

[7] 法国维珍电台《越吵越好》[EB/OL].,2012-10-09.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4

互动式多媒体,就是多种信息媒介的集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多种信息媒介的单一的组合,而是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块,然后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处理与操纵,跨越支撑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今天的信息会的环境,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拥有了世人瞩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在数字多媒体发展的作用下,广告发展的策略从单一的品牌推广阶段往更为系统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变,已经重视与挑选地域媒体、行业媒体和更为合理化的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实施与推广的形式也变的丰富和科学化。数字化多媒体下的广告视觉传达形式已近加大受到了更多受众瞩目。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达基本是以媒体面对消费者单一传达,该诉求方式与表现形式就会面临制约。早期媒体报刊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等形式。这些媒体都会被时间和空间制约,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使各种以往没有的视觉形式的出现,视觉传达形式也变的多样化使其更具影响力。数字多媒体把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集合一体,把影音、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化科学的处理,全方面多样化的给消费者提供多向信息系统。比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传播上的方式更加与众不同,LED显示屏以多样的形式布置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稠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共汽车与出租车上,它们以丰富崭新的面貌,行使着各自的传达优势。

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媒体大量的投放在馆厅、政府、银行等企业中。这些新出现的广告媒体形式,不但使广告传播媒介多样化,也开创了新的广告传播形式,使其获得了不错的受众反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一线城市的商场大幅显示屏广告,不但屏幕尺寸巨大,还因不错的商业繁荣环境,在闹市区上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该地段的消费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以后的广告市场中,将有更多的优秀的传播形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广告设计》是我校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和广告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相对于以往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现状需要,当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媒体的消费习惯被颠覆时,面临新的媒体、新的内容和新的受众,作为以媒体为依附体的广告和广告设计教学,必须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地迎接新的挑战。我校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较晚,任课教师不多,造成课程体系知识架构不完善,课目设置不科学。

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如何培养新媒体时代所需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是我校广告设计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和挑战。我们的改革试图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格局和单纯的技巧、经验传授的模式,新传媒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体系建设,应该根据受众对新媒体和广告的心理需求,依据新媒体与广告的关系出发,着眼于一专多能型广告专门人才的培养,搭建较为合理的知识支撑架构。

以此作为《广告设计》的借鉴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对《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做相应调整,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图文对照,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构思,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针对我校《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新媒体时代分析研究《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进《广告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由于缺乏与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育相关的专业著述,该研究可以为广告设计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从新媒体与广告的关系出发,把在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贯穿始终,把核心课程、重点课程、辅助课程三个层面的教学进行层层递进。将每个层面的课程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广告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从实战中切身去感受广告创作的环境及创作的实际状态,开启学生的创意思维,并加强他们的团队作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执行力。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将会对我校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5

关键词:户外新媒体;创意特性;材料性

在消费过剩的今天,各种广告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以往那种对内容简单叙述的、广而告之的广告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广告的要求,现今的消费者只会留意能打动自己的广告信息。创意对于广告来说至关重要,怎样让消费者注意到并产生良好的记忆,在这中间由创意带来的独特的新意和趣味感是关键因素,这种新意或趣味可以转化为消费者良好的态度,并由此产生深刻的记忆,在他们需要解决生活难题时,第一时间在脑海中对广告产品做出反应。户外新媒体由于其位置、形式、媒介技术、分众性强等方面的原因,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创意上有着和以往其它媒体广告不同的特性。

1独特性

1.1内容表现上的独特性

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在广告内容的表述上都要有独特的见解。现今我国的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内容的表述上一般都是对其他媒体广告的平行移植,信息内容上的重复很难使消费者产生兴趣,使得广告毫无竞争力可言。户外新媒体广告由于自身形式上的特殊性,在广告主题、内容的创意上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广告。户外新媒体广告要寻找到独特的信息内容来进行表述,要寻找到能让产品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具有吸引力的新信息[1]。首先,由于户外新媒体广告在信息内容的表述上与传统户外的平面方式不同,它在信息内容的表述上具有更加多维化的特点,这使得户外新媒体广告在信息内容上更倾向于产品自身。因此,户外新媒体广告在信息内容上不仅要能表现其他产品无法替代的消费利益点、产品生产背景以及产品的附加价值,还要能够表现同一产品和服务中不同的特点以及借助心理作用形成或创造出的不同价值,从而凸显其独特性。其次,户外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分众性,它在信息内容上往往更具针对性,因此,在广告信息内容上还要注意研究消费者的特征,特别是消费者和户外媒体的相关行为的研究。消费者因为种种原因,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致使消费者在产品的选择、购买和使用上会存有很多不同。这就要求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内容上以消费者的特点为基础,重点研究消费者和户外媒体接触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广告进行内容上的创意设计,这一点和传统广告对消费者的研究是有所不同的。结合消费者的特点,通过他们和户外媒体接触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广告内容。在广告的信息内容上要有独特的观察角度,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在广告的创意上应该更具针对性,运用独特的表述方式与产品在其它媒体上的广告进行区别,使消费者感到新鲜,这样传播效率才会高[2]。

1.2媒体形式和广告设计结合上的独特性

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使用某一种媒体新技术,也不是所有的户外新媒体都适合刊发同一种广告。户外新媒体虽然其技术和形式都比较新颖,在其运用上也不能一如既往,我们要有区别的来看这个问题。对于户外新媒体广告的创意来说,在对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关键在于依据不同户外环境的特点以及户外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开展广告的创意设计,从而对广告在内容上进行独特的表述。也就是说,在户外广告的创作中,要将广告内容充分融入到媒介环境当中,利用独特的形式表述引发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思考。在创意中要结合每种户外新媒体的特点,使广告信息在内容表述上有别于其他户外媒体广告,凸显其独特性。在广告设计与户外新媒体的结合上,一方面,在媒介技术的应用上,要根据广告内容和户外环境特点来区别对待,另一方面,在户外环境的选择上,要依据广告信息内容的特征,利用现有户外媒体资源或是对户外环境有针对的开发和运用。将广告信息内容、媒介技术和位置的环境特点结合来看,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依据每种户外新媒体各自的优势,有区别的进行广告的创意设计,通过独特的广告信息内容,使户外新媒体广告各具特色。

2多维性

户外新媒体广告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户外空间利用上的广阔性,在其创意上突破了传统户外广告的二维性,逐渐向多维性的方向发展,维度的增加会给广告在创意上带来更大的思想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由于传统户外广告多是以二维平面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表现方式严重限制了创意在思维和表现上的可扩展性,无论创意多么新颖,表现多么合理,最终还是局限在二维的世界里。随着消费者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对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是广告表现上的视觉新颖、刺激,关键在于广告形式上的求新求变。如今的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拘泥于简单的二维空间里,而是多种空间的综合应用,正好顺应了大众对广告的要求。三维立体的总比二维平面的要吸引人,动态的总比静止的要吸引人。维度是一种空间单位,几何学中认为一维是点,它只代表位置;二维是面,具有长与宽的特点;三维是立体,在长宽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是一种空间状态;四维是时空交错,在空间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的概念。随着维度的不断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广告的创意设计来说要考虑的方面也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三维在空间上的延伸使得在创意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除了点线面以外,还有体积、结构、材料等更为实际的物质属性。与此同时,维度的变化使得广告在观看范围上也发生了变化,二维平面只能在固定的某一个方位上观看,而三维立体将观看的面积扩大为四面八方,随着观看角度的不断变化,物体在各个角度、距离、方位上所呈现的面貌是不同的。因此,伴随维度的增加而新添的这些元素,为户外新媒体广告的创意设计无论在手法上还是思考的范围上都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广告的表现形式增添了新的血液。户外新媒体广告创意的多维性,就是要求在具体的创作中考虑广告所处的时空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纳入到信息传递的具体方式之中,相比传统户外广告创意的平面化,户外新媒体广告更多的是关注创意设计和媒体以及所处空间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广告的创意设计上,将由维度变化所带来的诸如体积、位置、角度、肌理、时间等种种因素有效地结合于创意设计之中。

3未完成性

斯蒂芬•R•阿克(StephenR•Acker)依照传统的社会技术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传播系统的创意设计方法---“社会开放性设计”,他强调社会开放性设计谨守一个“未完成原则”[3],它的含义是:系统设计的完成不在于它将如何被使用,而应由用户决定与完成它的功能。也就是说,只有消费者切身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当中,才能使信息设计在功能上具备完整性。对于户外新媒体广告来说,尤其是具有动态参与特征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和环境模拟再造使广告具备交互体验的特点,在广告的创意设计中运用未完成原则,将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参与体验作为创意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当消费者和广告发生关系,广告内容才具有其完整性。动态参与类的户外新媒体广告都需要消费者亲自动手,因为它们都是未完成的,都是半成品,等待消费者去完成它。这就好比平时我们吃的火锅,它和其他直接可以吃的饭不一样,端上来的只是一锅油和一堆配菜,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参与到火锅的具体烹制中,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味觉带来的。其实人类在和外界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动态互动参与的性质,比如吃饭必须用筷子、手或者刀叉的辅助才能吃到嘴里。格式塔心理学指出,人类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上,都具有对完整形象追求的心理特点,如果对象物是不完整的,都会依据生活积累所产生的经验对其进行处理,无论在感官上、心理上还是体验上体现其完整性。所以,具有动态互动体验的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创意设计上要利用人们对事物完整性追求的心理,通过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研究,结合产品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环境和适合的信息交互技术,运用未完成的手法使广告自身具备半成品的特征,等待消费者去完成它。随着大众身处户外的时间越来越长,户外媒体早已成为商家进行广告的选择重点,户外新媒体由于其多维的特点,在广告创意上运用未完成的手法,让消费者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创意带来的乐趣,在互动体验中获取广告信息。

4材料性

在户外新媒体广告中,材料的运用对于其创意表现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特性之一。人类造物离不开材料,正是材料的发现、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与自然相融合,从创意设计的角度来说,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既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过程,又是对人类自身的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依据材料的构成方式,材料可以分为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两大类,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性。同样,户外新媒体广告也会因使用材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给人以不同的视觉认知和心理感受,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成型工艺,也会改变户外广告的形态及使用方式。由于户外新媒体广告位置上的多维性以及媒体技术上的需要,在材料的要求上都要高于其他媒体广告。在户外新媒体广告的创意设计中,材料是构成其造型的物质基础,它除了具有材料的功能特性外,还具有其特有的质感特征,这些特征本身就隐含着人类心理对应的情感信息,在体现出不同材质美感的同时,赋予广告创意全新的意义。传统户外广告由于其创意表现局限于平面空间内,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多以面材为主,常用的象纸张、亚克力板、PVC灯箱片等等。户外新媒体广告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媒体户外广告在创意上具有多维的特性,这种多维不仅仅是思维上的多维,关键在于空间环境利用上的多维性,因此,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再局限于平面材料的使用,而是平面、立体材料的综合运用,只要是在空间范围内能够有效表现广告创意的材料都可以加以利用。第二,媒介技术的更新使得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形式上各具特色,而媒介技术往往是通过和各种材料的结合得以展示的,正是由于材料的运用,才使得技术在具体使用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说,户外新媒体广告是户外空间环境、媒介技术和材料的结合体[4]。材料的软与硬、轻与重、粗糙与光滑等特性以及加工上的难易程度都是影响创意的因素,不同的创意结合使用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因此,户外新媒体广告在其创意设计上,依据信息内容的要求,结合环境和媒介技术正确地使用材料,在对广告的创意表现辅助加强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触觉感受。

参考文献

[1]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2]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新媒体激变[M].中信出版社.2008.

[3]梁峰.交互广告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刚,沈虹,马澈,孙美玲.创意传播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6

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一方面需要以新媒体时代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对此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模式。

1.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广告设计教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将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广告设计中知识运用的不同程度,进行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以及辅助内容的划分,在保障学生基础扎实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拓展。如广告设计教学知识中,核心内容是广告设计的专业课程。对于此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单位进行现场观摩或者短期实习,利用学生的亲自体会,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重点内容主要是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广告课程、广告营销课程以及广告设计心理学课程。对于此部分内容,教师可聘请相关单位的设计人员到课堂讲解,传授学生与社会紧密相关的广告设计知识,以社会实践为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广告设计新形势。辅助内容主要是广告设计专业中部分开拓性、发散性的知识章节,如文学修养、传媒学等,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同时举一反三,引入更多的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知识。

2.丰富广告设计的教学手段

广告设计教学手段的单一,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广告设计的兴趣,因此,促进广告设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性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笔者通过分析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证明“校外实践”“校园工作室”型的教学手段是有一定效果的。“校外实践”这一教学手段以建立学生广告设计实训基地为核心内容,如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手段的实践性。“校园工作室”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带领下,由学生自行成立校园工作室,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广告业务能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此两种教学手段的共性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培养其专业能力和合作理念的同时提高其团队意识。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设计比赛

校内外的设计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生广告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设计过程的可贵,而且广告设计实践性非常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设计比赛,能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感受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行业的魅力,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比赛中学习,为走上社会积累更多的广告设计经验。

二、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为保障广告设计教学保持新鲜性和创新性,教育工作者要对其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深入探索,致力于寻求更适合现代媒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更多的广告设计人才,充实新媒体广告设计人才队伍,为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将高校的广告设计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媒体行业。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7

关键词:融合;广告;跨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47-03

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削弱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平面媒体赖以生存的两个终端――受众和广告客户的消费偏好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消费者,他们同时也成为了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新媒体挤占了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发展空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娱乐等功能和方式,还使广告设计的传播形态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广告产业链上的各种元素通过在网络终端上的交错融合也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并快速进入到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对传统广告设计行业的重组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传播形态的转变

(一)设计策略的差异性表现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设计传播的规模和数量也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骤增,由此而引发的生存挑战愈演愈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争占更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在传播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通过设计策略的差异性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里主要指的是广告媒体策略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为消费者接触各种媒体习惯的不同,如电视、网络、报纸等通常都有相对固定的观众,传播策略的差异能使广告信息送达不同类型的顾客。

(二)广告传播不再受时空维度局限

由新媒体技术引发的的传播变革让消费者和广告受众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维度的局限,随时随地可获取到需求的讯息和内容。这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的传播往往被局限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束缚。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广告作品的产出和集结将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对广告媒体交互功能的需求。

(三)广告传播能把握精准的投放对象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环境,可以把受众曾浏览的广告信息记录和进行分析,从而让广告商对其进行精准的广告营销。广告传播能精确把握投放对象,可以说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1活动的跨越式发展。

(四)广告传播媒介和手段的多元性

网络上出现的微博、微信、社交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信息和交互平台广泛成为了广告信息输出的端口,从而使广告传播的手段和媒介呈现多元性。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人才的需求变化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模式是以互动反馈的模式为主。新环境中媒体广告的强烈互动性使广告传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传播。在此种业态环境下,一方面为广告创意人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和岗位能力的迁移,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设计师要适应和改变。

新的媒介融合环境对广告设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主要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从业人员的多角色化和传统广告从业人员的精细化分工产生冲突和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的人才需求变化。作为一个以智慧为营生手段的行业,从业者除了应具备传统广告技能与技巧,还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及传播应用技术,并需要注意完善各项广告技能在媒介环境中的适用性。

三、跨界融合的广告人才培养

(一)跨语言融合能力的广告人才培养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的业界市场不再局限于中国国内市场,其全球化日趋明显。主要体现在在华跨国广告业投资的扩大和实现全球行业标准化的举措,在实现对国内目标市场广告份额的攫取方面。就在华跨国广告企业而言,其人才结构已经转向主要依靠本土化的本地人才,其广告产品的表现和表达也已经开始追求国际性认同与中国本土民族性认同的协调一致。在这种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广告竞争市场当中,具有跨语言技能,跨语言融合,并具有全球意识和知识架构的广告人才对于中国的广告企业来说是最缺乏的人力资源。而具有国际化的跨界思维方式、进而能进行设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广告人才是未来适应新的广告业环境发展的需求。

双语教学是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具有跨语言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广告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跨语言能力的培养,使从业者的语言能力延展而达到国际化视野下对广告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这种需求也是广告人才市场对广东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在高职阶段培养具有国际设计跨语言能力、国际化审美意识的人才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跨学科融合的广告人才培养

广告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广告学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相关学科的影响,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正是由于社会学、经济学、美学、统计学、市场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给广告学科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促使现代广告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告的知识体系与相关的学科知识应构成一个整体,在人才培养中可以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进去,这不仅仅是确定广告一科的知识,也必须体现了其他相关学科的方面,知识是贯通融合的,这就是学科融合。它不仅表现在广告学科体系内各设计专业之间,如网络新闻编辑、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等专业和广告专业都存在共通的审美表达。同时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如媒体移动广告的设计就需要传播学、计算机、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之融合。

现阶段高职培养的广告人才,应当能够全面掌握整合营销手段和熟练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培养综合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加大跨学科知识的比重,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三)跨媒介融合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的高职广告教学活动明显滞后于融合环境下广告实践对广告理论教学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理论研究多遵循传统广告教学的规律,设计教学上易形成惯有的思维定势。在高职的广告设计课教学中,还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单一追求软件操作的熟练和画面的视觉感,固有的思维造就设计的老套。随着媒介融合环境的形成,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受众每时每刻都在快速感受着多种形式的视觉语言,传统常规单一的视觉设计只能带来感官上的疲劳。如果还是局限于按照以往的培养模式所设定的内容,学生的设计之路将会变得越来越窄。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教学内容更新的重要性,也已经形成了一些针对移动媒体广告的教学理论,但相关的教学理论尚处于形成阶段,尤其在高职教育阶段,暂未形成严谨的教学研究体系,成熟的教材开发还有待时日。因此在媒介融合语境下,现有的广告理论教学中应尽快与新媒介广告相关理论相融合,在传统的广告教学内容中融入“新媒介广告”“新媒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法规”“设计思维表述”“新媒介广告摄影”等教学内容。对现有的广告教学内容进行“媒介融合”特性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并植入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如传播学概论、消费心理学等内容的植入以开发学生的逆向性、发散性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通过思维跨界的培养,从而实现设计能力的超越。

四、结论

媒介融合导致了当代广告产业和传播产业的一次大变革,但同时也是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只有根据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调整高职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快速提升高职广告教育的办学水平,真正为社会输送产业所需的广告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J].国际新闻界,2007(3).

[2]龚鑫,陈国祯.艺术设计创造性人才的多维培养体系[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4).

[3]刘英武.艺术设计人才的跨界思维培养[J].艺术教育,2012(9).

[4]刘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J].科协论坛,2010(10).

[5]吴佳.高职广告教育反思[J].艺术教育,2012(1).

[6]刘英武.艺术设计人才的跨界思维培养[J].艺术教育,2012(9).

[7]张巨才.把握三个基点,实现我国广告教育的创新与提升[J].中国广告,2006(10).

[8]戎青,郑丽勇.广告教育的焦虑:2010广告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0(10).

[9]郑苏晖,孔清溪.广告教育:变革期的反思[J].现代传播,2010(2).

新媒体广告设计篇8

关键词:互动性;平面广告;信息传递;媒介;设计方法

引言

信息爆炸时代,平面媒体以其覆盖性强、性价比高等优势成为广告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受众对于高效获取广告信息传播方式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为主的传统平面媒体,逐渐趋于传播效率减弱,难以引发受众关注媒介。互动性广告的出现使传播模式由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颠覆了传统平面广告的信息传播形式。同时,媒介的融合为受众带来多方位的感官体验。蓝晓辉[1]从材料、印刷、制作工艺、维度空间等方面分析传统平面设计发展的局限性,拓展平面设计元素创新发展考究范畴。赵浩等[2]从平面互动广告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独特性对广告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受众无意参与型和受众有意参与型创意,倡导应将更多的创意思维运用其中。董庆帅[3]以维度空间作为切入点,倡导设计表现多维化探究。针对平面广告由二维到多维、由静到动的新形式,举出案例验证该设计方法符合现代受众对于广告的心理需求,总结出多维空间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研究的意义。谭亮[4]分析了现阶段互动广告的环境媒介发展趋势和特征,以材料、设施、媒介等方面进行创新分析,为媒介的使用方法和展现形式提供参考。韦锦业[5]通过媒介融合视角发现互动广告发展的新契机,对广告的定位、创新及设计方法进行阐述。认为媒介融合下产生的互动创意将会提升互动广告领域水平,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周雅琴[6]等将互动设计理念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作为出发点,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论证平面广告互动性行为存在的可能性及互动元素的创新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追踪研究设计发展走向。互动性平面广告的出现推动了平面广告领域的发展,促进广告价值的有效传递,更注重创意策略与人性化的全方位提升,成为备受欢迎的广告形式之一;本文基于互动性要素的发展,针对互动性在平面广告的特征进行剖析。采用颠覆传统广告的创作思维,结合不同维度的优秀案例探讨推动广告创新的方法,为平面二维广告多元化互动发展提供参考。

一、互动的含义

互动一词最早出现在英文当中,即“interact”,解释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流、沟通。[7]随着时代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互动”一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科技媒体中,特指人-机互动。而中文释义中“互动”一词原本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并不仅限使用于人与人之间,任何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之间都可以使用“互动”一词。它既可以是行为动作的交互,也包含精神思想的沟通,借助不同的媒介实现各个领域的互动,形成不同学科交叉互动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从广告角度出发,互动性元素融入传统广告中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其中引发信息互动,转变单向线性传播方式。广告巧妙的借助媒介进行趣味性创意,深度挖掘产品特性与受众需求,运用双向互动的体验方式进行商品信息输送,进而令受众产生深刻印象;同时良好的广告体验,并非只存在于受众对产品本身价值的认可,深层信息输出将直接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反馈。

二、平面互动性广告的特点

(一)用户体验情感化。情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本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8]。由于传统平面广告过分强调功能上的信息输出,忽略了受众情感上的需求。随着广而告之传播方式的形成,受众逐渐对平面广告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此时情感化设计便应运而生。以消费者为中心抓住受众情感需求,满足广告功能的同时进行人文关怀及个性化体验。对受众进行本能层感官刺激,将广告传播带入双向互动模式。设计者将受众设定为广告的一部分,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其中,实现不同感官交叉互动。不乏趣味的交流互动,带给受众特有的情节触动。体验广告传播的愉悦性,增加产品好感度,间接进行品牌形象传播扩散,广告效果自然显著。

(二)设计形式多元化。设计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源于广告需求的多样性;传统平面广告呈现出二维空间固态化的设计趋势,主要依托单一的二维载体为设计模式。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新型材料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设计师开始尝试将多元媒介相融合,力求突破空间壁垒,增加广告视觉语言,促使设计形式走向多元化发展;创作者将媒介、产品、受众相结合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在准确传递广告信息的基础上丰富视觉元素,将媒介创新融入其中,呈现出人意料的广告形式,使广告充满张力,契合当代受众审美需求,为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关注。

(三)表现手法艺术性。平面广告以二维空间内的视觉元素作为表现形式进行广告诉求,视觉设计蕴藏艺术美感。但“互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不仅为平面媒体发展提供新思路,还为广告的艺术性提供灵感源泉,扩宽平面广告艺术范畴。将绘画、电影、音乐、雕塑、游戏等艺术形式与互动广告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广告艺术,具备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作品同时具备美感和协调感[9]。互动广告注重艺术情节展现,融入视觉形象、时间、场景、情节、气味等元素与载体相结合,在诉求广告目的的同时以最佳的艺术效果呈现。

三、互动性在平面广告中的设计方法

“互动性”作为连接广告视觉反馈和受众心理的关键因素,形式不同的广告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为力求受众最大限度参与互动,各种形式的互动广告无不着力于扬长避短,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力争“小成本出大创意”。平面互动广告借助材料、环境、新媒体等载体,以一种探索性广告的方式接触消费者传播广告诉求,深受消费者喜爱。文章归纳总结出三种设计方法。

(一)营造情景互动。情景互动设计指需要将广告主体之外的人或物合为一体,依据不同环境寻找创意灵感,力求恰如其分地出现“应情”、“应景”的广告。塑造情景互动广告往往具有特定环境因素,巧妙地借助一些公共环境中的场景与作品要素相融合,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力。以夸张,有趣的媒介创意对受众进行本能层感官刺激,吸引其驻足体验进行信息传递。整个互动过程无形之中将受众感受时间延长,加深产品印象。图1是一组情景互动的献血广告。为了鼓励人们献血,圣保罗公共基金会和FundaoPró-Sangue合作设计了这组海报。广告的表达方式新颖,很好地借助周围环境诉求广告目的。设计师巧妙地把充电线比拟成输血管,在带有手臂图像的海报上做氛围营造,设计一条红色的充电线从海报中伸出,看起来像是从那里抽血,并且交互行为产生的意识错觉告知受众,输血的行为被你所接受,无意识中传递出公益爱心的讯号。在使用充电设备时发生的互动行为发人深思,这种情境互动创意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是传统平面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二)突破材料束缚。受市场需求、受众审美的影响,广告需要增添多样性材料语言进行信息传递诉求;材料作为设计表现的载体,以其自身固有的特性和语言为平面设计发展另辟蹊径。传统平面广告材料语言匮乏,严重制约广告创造性的表现;现代广告将材料融入设计,使材料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在保持平面特性的同时进行多元“材料融合”,打破传统领域媒介单一模式。将不同材料媒介融入广告,激发材质美感,使受众产生别致的感官体验;材料语言的丰富冲击了平面广告二维空间展示法则,促使广告形式多元发展。如图2。泡泡糖创意广告,作品很好地将纸质媒体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也是二维与三维的完美呈现。将泡泡以特有材质用真实夸张的设计方法表现,进而对受众进行视觉刺激,吸引受众驻足观看。假如在大街上,忽然看到几张可爱稚嫩的面庞在用力吹泡泡,多么可爱童真的画面,从而引发共鸣,让观者不禁想到自己儿时的欢乐。这样一个夸张真实的场景还原,巧妙利用不同材质的叠加组合使广告更具张力,直接传达广告主题,使平平无奇的广告散发出极强的传播力。

(三)削弱空间界限。传统平面广告形式通常在二维空间内对信息进行展示设计,而近年来互动广告媒介发展呈现出立体化传播的特性。在保留平面广告形式的基础上,将时间、环境及广告客体之间的互动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整体[10]。设计者为谋求受众留下强烈的印象,往往会采用超常规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加入不同空间客体因素,形成广告形式由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创意设计,颠覆传统思维创意形式。展现形式的立体化、空间化逐渐削弱二维空间的局限性,给平面互动广告带来更大的展示空间;伴随科学技术的迭代,二维码、AR、VR等新技术不断与平面广告相结合,使媒介极具时代特性,符合受众当下对于广告新奇、有趣的期望特征,如图3。腾讯于2016年奥运会期间,曾推出“QQ-AR”火炬传递广告,以追踪当时奥运热点进行广告设计,将海报作为基础形式,投放于手机网页。受众将手机对其他媒介中的海报进行扫描后,通过手机媒介屏幕将呈现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广告画面,将奥运主场馆、主火炬和QQ玩偶全部立体化呈现,极大地刺激了受众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在玩偶喝完饮料后将火炬点燃完成全部信息传递。整个广告设计将新媒体技术与平面广告完美契合,受众由二维可视化直接转变成三维立体化交流,将感官冲击放大到极致,在新奇和惊喜中接受商品信息输送并产生无意识互动。海报与AR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将空间界限的融合推向市场,为平面互动广告的发展提供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结论

上一篇:时尚元素广告设计范文 下一篇:广告设计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