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3:29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05-01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与系统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枯燥乏味,很难将抽象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数学课堂高效运转。

一、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生对于故事中可爱的人物和动人的情节具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将故事改变成与教学内容有效搭接的形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

在教学“乘法口诀表”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纯粹的数字运算可能会感觉比较枯燥,通过死记硬背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故事,将乘法口诀表的内容设计于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表,这样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设计了孙悟空摘桃子的故事:

美猴王孙悟空要下山去摘桃子,一共有5只猴子,每只猴子想要3个桃子,问美猴王一共需要摘几个桃子?学生对于孙悟空的故事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一下子就能吸引其注意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就会积极思考。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是6只猴子呢?每只猴子如果想要5个桃子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更浓,这样学生在趣味故事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表。

可见,运用趣味故事来开展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当然趣味故事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应只是局限于一种人物设定,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趣味游戏,强化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但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属于应用型学科,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很难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运用方法和规律。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数学的应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融入其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内化为具体化的游戏内容,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教学“一百以内加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三人一小组,规定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跳绳总数为最终成绩,按照成绩进行排名”的游戏环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结果。此时,教师利用个人抢答、小组竞赛和竞技游戏,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趣味口诀,深化数W记忆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证长时间集中,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段内很难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编制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识记,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深化相关记忆内容,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如下的顺口溜,让学生先理解,教师再解释,最后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借助顺口溜或快板等形式的趣味口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记忆,这与传统刻板的“死记硬背”教学相比较,学生理解和背诵起来更加轻松愉快,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更加主动。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和知识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趣味教学的内容,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及理论性较强,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及逻辑能力较差,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鉴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趣味教学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手段、技术及观念,为小学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种抽象式的思维模式,数学思维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就目前我国小学生整体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言,存在不足之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快乐的学习。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目标下的产物,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趣味性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式,发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学习的动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互动,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轻松、良好的氛围。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愿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的参与教学讨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三)有利于教学创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趣味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小学教学目标。趣味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及讨论教学等是现代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的集中体现。趣味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的尝试及教学方法研究

(一)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实践,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利用教材,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收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发挥,趣味教学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反馈所学,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趣味性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轻松的环境,提高了学生W习的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讲授1~10数字正数、倒数时,教师可利用火箭升空倒计时的视频,与学生一起倒数,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生好奇心加强,普遍贪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通过具体的游戏活动,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数学概念及规律,在积极参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出来,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例如,小学教学中讲解有关分类的知识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水果入盘”、“带小动物回家”等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区分不同事物间的属性,在有效归类的基础上实现游戏与分类数学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竞赛教学的方式是实现趣味教学的又一手段,小学生普遍喜欢相互比较,具有明显的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竞赛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数学故事比拼、数学运算比赛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具体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实践与实践生活的有效结合,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主,展开相关知识。例如,教材中在“加减法运算”中设计的小红吃苹果的故事,就是数学教学结合生活的例子。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间以互相提问的方式,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可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利用教学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积极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而批评则是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不断改正与完善的有效措施。趣味性课堂中教师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的具体评价应具备激励性,为学生发挥个性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学生犯错误后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改正,趣味教学课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趣味式教学的方式有效的发挥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教师应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及理念,充分发挥趣味教学寓教于乐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芹.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6,08:76.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工科实验;创新能力;寓教于乐

作者简介:黄飞腾(1984-),男,浙江温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翁国庆(1977-),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X1206)、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改项目“《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教学改革”、浙江工业大学校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XZ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0-0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创新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环境。工科实验作为大学学习进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繁多的娱乐活动过多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宝贵精力,其中网络游戏更是让学校和家长头痛的症结。这些娱乐活动,或满足好奇心、或满足好胜心、或满足荣耀心,总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甚至导致学生沉迷其中。让大学工科类实验充满趣味,转移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趣味教学法与大学工科实验课程结合的教改探索方案,分析了改革难点,提出了“设计趣味教案、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引导归纳实验结论”的改革思路,并通过对多门工科实验进行趣味教学实践,检验了教学改革效果。

一、难点分析

趣味教学法是由心理学理论发展出来的一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和主动探索,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与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原是作为企业培训的一种高级训练方法,该培训方式是从MBA案例教学讨论发展而来的,通称为“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让受训者通过参与管理游戏接受培训。[2]而管理游戏教学法就是趣味教学法的一种早期应用。当前趣味游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管理、经贸、法学等文科类课程中已得到初步运用,如管理游戏、模拟炒股、模拟法庭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管理类课程与趣味游戏的成功结合,体现了趣味教学法与大学课程和谐相融的可行性。

但是,大学工科类课程与趣味教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却很少。由于工科类课程内容偏重数理逻辑和实际操作,设计一套既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又能包涵工科专业知识的工科趣味教案和过程,将是首当其冲的难题。首先,既要使教学游戏本身具有吸引学生的趣味性,又要涉及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留有发挥空间供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其次,设计工科教学游戏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趣味性越高的教学游戏,往往需要更多的辅助设备和教学资源,对工科教学设施的要求也必然增加,需要提供实物或仿真模拟设备。另外,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工科课程趣味教学法改革的突破点是“做中学”。通过深入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游戏联系在一起,甚至构建成大型教学教案,然后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游戏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实践课时及实验室设施开展趣味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可适当开展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深造,传播趣味教学法这一新型教学观念。

二、改革思路

趣味教学游戏的实施是改革的关键。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学游戏提供选择,教师需要从教学趣味游戏的整个流程进行创新教学。因此,工科课程创新趣味教学法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设计趣味教案

策划和设计教学游戏方案要明确目标,要将工科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游戏过程中。策划者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并从中主动学习知识。例如,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是一味地讲解和示范,可将该仪器的使用设计成一项比赛游戏,让学生们竞比掌握使用的准确度和速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游戏道具可利用课程实验室原有设备,或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辅助设施,这样既可满足游戏内容符合课程要求,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游戏策划可适当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行教学游戏设计,以及设计成就、排行等趣味参数,利用学生对荣耀的向往达到鼓励作用。

2.组织调控趣味教学过程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需要对趣味游戏内容进行调控,防止教学游戏偏离目标,影响学习进度。例如,只带小型实验的工科课程,应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组织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完成趣味游戏,或在竞争和合作中体验欢愉;而附带大型实验的工科课程或短学期课程设计,则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级别,由浅入深的安排游戏任务,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适宜难度的教学游戏。游戏过难或过简单,均不易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归纳实验结论

引导是游戏教学法的特色之一。游戏教学中不需过于强调纪律,取而代之的是游戏规则,教师的引导是指引学生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朝教学游戏目标(即实验结果)前进。通过游戏规则的奖惩机制来约束学生,防止出现教学事故,归纳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实验结果。设计教学游戏规则需要涵括大学生的基础德育要求,如尊敬他人、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对实验结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总结,留有余地和扩展空间,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和后续自主创新。

三、趣味教学案例

设计趣味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完成趣味教学游戏,是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下面列举了一些趣味教学的设计案例。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的工程教案,往往将知识点应用到设计题目中。[4]据此加以设计,就能获得该课程附带实验课的趣味教学游戏,如表1所示。

“电力系统分析”大型仿真实验,学时两周,则可以设计成连续任务型的大型趣味教学游戏,如表2所示。

四、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趣味教学法在大学工科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根据浙江工业大学近两年来五门试点工科实验的教学数据统计,开展了游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试点教学实践,范围涵盖了信息、机电、生工、建筑、健行、成教六个学院。其中32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另外32个班级采用新型游戏教学法授课,将整个课程设计成游戏教学方式。趣味游戏教学模式由课程的必学知识和技能构筑主线游戏任务,并通过支线任务来带动学生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同学间相互竞技、互相指导以及排查思维陷阱和检测故障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如表3所示。

通过分析表3数据可知,各工科实验在两种教学模式下得到的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相差在10%以上,表明工科类课程趣味教学法的试点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此外,对以上各个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调研报告显示,游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课程建设能提出一些与实际贴切的问题和中肯的改良建议,或发表一些源自内心的体会和心得;而传统模式下的学生对建议、心得等话题大多轻描淡写或流于形式。调研中还发现游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课程的扩展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对实验设备与电子产品的设计、维修、内部结构等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

五、结论

工科实验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工科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将趣味教学法与大学工科实验课程结合的教改探索方案,分析了改革难点,提出了“设计趣味教案、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引导归纳实验结论”的改革思路,列举了多个趣味教学案例,并对多门工科实验进行了趣味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数据和调研报告分析,验证了大学工科实验和趣味教学法结合的可行性和良好教学效果。由于该工科实验趣味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推广性,容易在大范围内形成辐射并产生良好影响,为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田心铭.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10):11-13.

[2]宋子慧.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尝试[J].文教资料,2007,(11):45-47.

[3]梁琳娜.游戏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1589.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4

一、在计算教学起始课,创设问题化情境,突出数学味。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倡导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列式计算掌握算理――回归生活解决问题。即在计算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在学生学习了算理与算法后立即回归生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以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的计算课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应用味,并努力想表达这样一种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特点:计算教学与数学应用的和谐发展。

提倡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刚开始学习这样类型的竖式计算,学习算理、巩固技能应该是教学重点目标。如果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到提出与本课时相关的问题,加上后面的计算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在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学习中所用的时间就不多了。像这样的计算教学起始课承担着太多的应用教学的任务,一味强调生活化,没有把握好情境的“度”,使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容易得到落实,丢掉了计算教学的本质,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教学时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情境干扰,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直奔主题,把情境因素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探究、理解、掌握算理,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巩固计算技能。这种情况下,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以问题情境为主,或者创设纯粹的数学情境,通过具有数学味和挑战性的情境直奔计算教学主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笔算乘法的必要性,然后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或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策略,紧紧围绕算理的学习和计算技能的巩固练习环节,突出本课时教学本质,达成教学目标。

二、在计算技能巩固课,创设生活化情境,渗透数学味。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中才能显现其真实的价值。只有计算成为应用环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才会更深刻理解学习计算的初衷,培养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师在计算技能巩固练习中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计算原型,并学会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学习计算的乐趣。

新教材中有关计算内容的编排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并具有数学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算理、应用拓展。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就设计了“乘火车”情境引入,旨在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笔算乘法的书写形式和算理,教师在这样的时机,可以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估算、交流等活动,感受乘法的生活原型和学习的目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并进一步激起学习笔算乘法的兴趣。练习时可以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算理,巩固计算技能,既有生活味,又渗透了浓浓的数学味,落实了数学教学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只是一个载体,除了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剥离出其中依附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尽快舍枝去叶,让学生立即进入数学学习之中,让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课堂的数学思考的效率。

三、在计算知识应用课,创设活动化情境,享受数学味。

把数学应用到广泛的生活中去,目的不在应用本身,依然是数学学习,因为“应用”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在计算应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从巩固计算技能的需要出发,妥善引导学生在计算知识应用中提升数学理解的质量,让学生在应用练习、综合小结、实践活动等过程中快乐地享受“数学味”。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应用练习最能够体现一堂课的“数学味”,但是,这种“数学味”往往会被教师、学生视为“枯燥的练习”。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设计出既有“数学味”又不失趣味性的活动化情境。这种活动化情境把需要完成的数学目标串联起来,并把生活化的场景逐渐转移到数学符号的表示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引发数学思考,巩固技能,开展小组交流和探究。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开放的活动情境,如游戏、操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在不失趣味性中继续巩固计算基本技能;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小医生、当小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出题的机会,参与批改作业的机会,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要我们给学生学习交流机会,学生就能享受成功;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有机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新课改提出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但现阶段,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设计作业形式、内容,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据笔者调研,传统的作业形式仍占大多数,内容单一、枯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仍没有得到重视,笔者在授课中,转变观念,在设计作业时,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使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为何要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体验数学趣味、拓展思维、提升自身能力。根据笔者调查研究,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运用传统的“题海战术”,通^对同一内容的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作业形式,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造成一系列的教学问题,这与最初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如何提升课堂效果,达到减负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对于数学学科作业来说,应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趣味性,达到“减负不减效”的目的。

二、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思路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维果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发展水平具有两个维度及一个区间:一个是儿童智力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儿童智力潜在的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智力现在的发展水品,而作业的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极大的。针对传统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枯燥乏味,提升作业趣味性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的分数时,传统教学方式停留在书本,笔者为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苹果带入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比如教授几分之几的概念,笔者现场将苹果切成了四份,并进行提问,要求回答对的前四位同学得到四份苹果,要求其中一位吃掉一份,提出问题:被吃掉的苹果是原来苹果的几分之几。

2.增强作业的生活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较为困难,导致做作业的兴趣不高,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建立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于身边,来自于生活。笔者在教授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时,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生日作为教学主体,首先由学生制作日历,其次让学生圈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并算算一年有几个月,看看自己的生日与父母的生日所在月份分别是多少天,来引入大月、小月的概念。

3.增加作业的实践性

小学数学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可充分考虑作业的实践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趣味,拓展学习思维,并提升其它学科的能力。在设计六年级比例尺一课作业时,笔者制作了一幅家乡的简易地图,与A4纸的比例为1:20,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将地图画在A4纸上,并展示学生的作品,结果发现有的同学画的非常好,有的同学却达不到目的,笔者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比例尺一课,通过自身预习解答笔者的问题。通过作业与实践性联系,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目的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利用作业将教学拓展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做到作业的开放性与合作性想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九红.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7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38-0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因而有的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如何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爱上数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情,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同时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笔者简单谈谈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虽然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物品,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超市购物,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营业员,其余小组成员当顾客,在“小超市”里模拟购物活动。在学生“购物”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样。通过购物、收银活动,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当然,选取小游戏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游戏。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由于学生天天和自己的座位打交道,对“位置”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例如,教师喊口令:脚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比一比,看谁的动作做得准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识,为认识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可见,将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习得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共有3辆车,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但是这3辆车的车轮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一辆车最先到达终点?该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展开,问题虽然设计得很简单,却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因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兴致勃勃地参与交流讨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三、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较差,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做一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模具、模型等,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准备9根与教材要求的长度一样的小木棒,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摆,看看是否能够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摆三角形,观察摆的结果。待学生完成动手摆三角形的任务后,再请学生们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摆三角形的体会。在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不仅掌握了摆三角形的方法,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发现了“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可以摆成三角形”这一规律,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除了挖掘数学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因素之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 生活素材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8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要求,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无法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之中,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在课堂学习之中,也更希望有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兼顾到知识性,也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之中。从教学实际来看,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生活经验有限,很多素材都不适合被使用,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必须抓住学生可接受的、可理解的、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连接的素材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学生的共同兴趣点

从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节课中的有效注意时间大约为20到30分钟,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枯燥、难度较大等,很多学生的注意时间还会随之降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并不高,学生只要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就能够很快弄懂,但是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生依然游离在课堂教学过程之外。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能够很快学懂,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共同爱好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找到学生的爱好,并且在爱好中缩小范围,找到他们的共同兴趣点。其次,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爱好融合进去,无论是内容的呈现上,还是课堂的组织环节,都要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点”。做好了这两个方面,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买文具》一课为例,本课要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小数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已经实际接触过小数,因此教师准备了一些学生使用的文具并标好价格,让学生来认读并解释其含义,学生认读之后,教师再引出小数的概念,最后教师还设计了“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数”的环节,学生踊跃的列举自己的见闻,教师则做好记录,再次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都没有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课堂时间大多都留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延伸课堂训练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效的练习既能保证学生的思考,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相反有些练习则由于难度、学生不感兴趣等因素流于形式,消耗了课堂教学时间。通过实践发现,如果练习题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之中。一方面,教师要对练习题进行延伸,不能局限于现成的题目,要通过挖掘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设置题型相符、表述有趣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另一方面,在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引导语,让课堂训练不枯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货比三家》一课为例,从本课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比较大小,而买货时学生都有过比较大小的经历,在课堂训练时,教师没有呆板的照抄训练题目,而是准备了丰富的物品,让同学们来扮演顾客购买,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一个商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投入到实践之中,每售出一件物品,教师都让学生现身说法,对比小数之间的大小,其他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如何比较小数之间的大小。由于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并没有进行统一,而是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掌握比较方法,最后再设计少量的比较大小抢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氛围浓厚,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无法有效参与课堂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之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状态每况愈下,单纯的约束和提醒并不能有效的扭转。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力而进行有针对的设计即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并组织相应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分层设计的教学目标也要相应的分层,后进生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完成上;另一方面,分层教学实施中不能忽略主要教学内容的落实。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竞赛、积分奖励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被保持,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区分,分别让各层学生画对称图形、表演对称图案等,并对分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学生完成之后进行讲解和说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之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不断的创新形式、激发思维,挖掘生活之中的趣味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之中获得能力、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胡春艳.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使用策略

小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阶段,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短时间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因为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难度较大,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趣味活动的使用能够较好满足这样的教学需求,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始终集中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下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中使用趣味教学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导致对自己进行错误的定位,把自己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接受能力能否跟得上教学节奏,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很难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使用趣味教学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数W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

趣味活动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设计好趣味活动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控制活动的进行,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从本质上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下阶段数学学习的高效性。因此,教师需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使得学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大小的比较》这个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我会设计相应的趣味活动,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程度,着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小组形式的分配,并且给学生一些数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在这样教学中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激发,同时对比较的知识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保证趣味活动使用的有效性。

二、增加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达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使用趣味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要了解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数学学习,这也是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有力保证。

趣味活动和生活的联系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积累素材,保证学生在趣味互动中不仅仅得到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这是学生下阶段高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在网上选取一些老师的教学视频观看,得到经验上的积累,使得自己在设计趣味活动时能够更加有效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教学时,我会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把趣味活动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我会给学生模拟出一个超市买卖的情境,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商户,另外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进行商品金额的计算,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所以变得更加投入,同时这样的趣味活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更好的氛围。

三、课外趣味活动的使用

学生仅通过课堂教学是比较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发现数学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趣味活动的使用中得到明显提升。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我会带着学生走出课堂,给学生一些饮料瓶,让他们指出瓶中各个成分的百分数,看谁举出的最多,这样的趣味活动使得教学变得没有那么死板,给了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外趣味活动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四、结语

趣味活动的使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这对学生下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方案保证趣味教学的有效使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以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吴天,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生物质炭化技术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