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11 08:52:36

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范文第1篇

《趣味数学》杂志的创刊目的是改变孩子们对数学的普遍观念,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杂志的内容旨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期杂志都会介绍不同主题的数学问题和概念,如几何、代数、统计学等,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趣味数学》杂志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会提供一系列数学谜题、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等活动,激发孩子们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杂志还会讲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为孩子们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杂志的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它会结合生活实际,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数数食物、测量、计算交通时间等。通过与生活场景结合,杂志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除了杂志内容之外,该杂志还定期举办数学竞赛和活动,提供数学培训和辅导等服务。杂志会组织数学竞赛,为优秀的数学爱好者提供锻炼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杂志也与一些学校和机构合作,提供数学教育课程和师资培训,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和方法。

《趣味数学》杂志得到了家长、教师和教育机构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它不仅提供了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内容,也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环境。通过杂志的引导,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杂志致力于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础。

趣味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有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快乐的,知识是有用的,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更愿意学习,实现我们教育的价值。

一、趣味数字,在认识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感知数、应用数是我们教学的关键。但是数字教学看似简单,教好却很难,即理论很简单,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算理,而是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运算时借位、进位时总出现一些错误,于是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爱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是个大科学家,你想成为大科学家吗?那么我们现在算一算,爱因斯坦的生日可以看成数字1879314,我们将数字随便排列得出一个新数字,如9371481,那么用大的减小的,得出的差是7492167,将差中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得出和为36,再将和的各位数相加结果为9。我跟学生说你的生日这样算一定也为9,如果不是9,我就倒着走。一时之间学生的学习气氛高涨,都赶紧去尝试,但试了之后,结果真的如此。这时我说看样大家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不是靠出生日期的,关键还在于多学习、多探索,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在练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

二、趣味字母,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不仅仅是算术,由数到式是一个飞跃,也是代数的精髓。数学中用的字母很多,但不是随意的,相当于多有特指。如π指的只是圆周率,这是一个定值,无可替代。其它的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像公式中的a、b,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任意数,可我用你也行不用你也罢,我用c、d一样可以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由于习惯使然,有一些也是不可更改的,如h一般表示高,s、v、t一般表示路程、速度、时间,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等等。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字母的特指性和通用性,实现学生由具体数到字母的跨越,这是我们教学的思考,也是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教学时,一开始有好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数与字母的联系,这时我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温习了一下幼儿园时都会唱的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这时我提问当有n只蛤蟆时有几张嘴,几个眼睛几条腿?这时学生由规律很简单的就可以得出结果,由此实现了由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飞跃,为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在此教学中,学生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强大功能,并由此回扣原来学过的运算律,更加深了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但它最神奇也是最实用的还是在方程中,通过设未知数x或y并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构建成方程,比我们原来用算式来解应用题要简单的多。由此可见趣味数学重在应用,会应用并为我所用才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三、趣味1+1,在应用中实现数与形的结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构成了我们基础教学阶段数学的基本框架。数学的趣味性不只体现在某一块,更多的体现在它们之间的结合上。如数形结合是我们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让学生体验由数到形或由形到数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它数学思想的重要作用,让思想指导我们的具体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形成思想。

如在学习分配律时,我让学生制作了两个长方形,一个的边长为a、b,另一个的边长为a、c,我问,它们的面积和是什么?一部分学生的列式是ab+ac,说明的理由是两个长方形分别的面积加在一起;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列式是a(b+c),说明的理由是可以把它们合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在学生说明列式理由的前提下,我问学生这两种列法都对吗?学生一想是都可以呀,由此我写出了等式a(b+c)=ac+bc,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分配律。并且再让学生利用具体的数来验证,通过验证更加证实了式子的正确性。用图形来解决数或用数来解决图形问题是我们常见的问题,只有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通,才能达到知识的融合,也就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趣味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有趣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也才能实现我们教学的效果。趣从何来,可以是数学小故事,可以是由生活实例改编成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趣中生理,乐在其中,只有让学生徜徉在学习的乐趣中,才能使学生有再发现、再探索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海东.趣味数学 乐在其中[J].发展,2011(05)

[2]石俊雅.趣味数学课堂[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5)

趣味数学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37-02

数学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科学之一,早在人类文化的启蒙时期,就已经有了数学的萌芽。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学习是很枯燥乏味的,有烦人的数字、符号、公式、定理,还有许多让人无从下手的题目。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得的这些知识有何用处,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尤其对于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经常因为学不会就不愿意学,而不愿意学就更学不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使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必须彻底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命之秘,日月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尝试将生活数学和趣味数学引入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学习并不乏味,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面针对初三“概率初步”的学习,介绍如何利用生活数学、趣味数学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一、生活数学的利用

初三“概率初步”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利用树状图求某事件概率的问题。利用树状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能较方便地求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解答概率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讲课前引入一些与生活比较贴近的相关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将数学的严密性及实用性结合起来,体现概率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1]姐姐有一双皮鞋和一双靴子,还有两条不同颜色的裙子及三件不同花色的衬衫。姐姐十分爱美,所以她想知道,如果每天搭配穿一套,这些鞋子、衬衫、裙子可以让她不重复地穿几天?

分析:首先指出这是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可以先从穿两种颜色的裙子(分别用A、B表示)着手,画出示意图1。

接着选择不同花色的衬衫(分别用X、Y、Z表示),则A+X为A颜色的裙子配X花色的衬衫,其他情况依次类推。每一种颜色的裙子可分别配三种不同花色的衬衫,由此可画出示意图2。

用这六种衣裙搭配方式,姐姐还可以分别配上皮鞋(用M表示)或靴子(用N表示),由此可以画出所有的搭配方式,如示意图3。

把这个树状结构图画出来之后,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总共有12种搭配方式,也就是说姐姐如果每天穿一套,可以不重复地穿12天。

将利用树状图来解答概率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依。

二、趣味数学的利用

趣味数学对启迪智慧有很明显的作用。兴趣能激发创造,创造往往能产生成果,而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又能萌生新的兴趣……趣味数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掌握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

在讲完如何求概率后,可以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动手实验,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概率知识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验证“有限次重复实验的频率不一定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在学习中容易忽视的知识。

[例2]桌上放着6张扑克牌,全部正面朝下。已知其中有且仅有两张是老K,但是不知道老K放在哪个位置,随便取两张牌并把它们翻开,下面哪一种情况更为可能?

(1)两张牌至少有一张是老K;

(2)两张牌中没一张是老K。

注意:在这15对牌中有9对包含老K(5号牌或6号牌或5、6号牌)。既然每对牌出现的可能性全都一样,这就意味着,从长远来说,每进行15次尝试就有9次至少翻出一张老K。换句话说,至少翻出一张老K的可能性是,这个分数可化简为。由于“两张牌至少有一张是老K”与“两张牌中没一张是老K”涵盖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故翻出牌中没有一张是老K的概率为1-=。显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至少翻出一张老K的可能性比一张老K也翻不出来的可能性大。

这个问题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所学内容,学会数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增添学习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数学、趣味数学,把教学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数学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让他们终身受用的思想方法。

趣味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字:趣味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G633.6

1.前言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它的过程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师生情感,老师都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注重课堂教学的应用,单一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近几年中职进行了课改,通过趣味数学选修课,发现学生上课兴趣很好,非常喜欢,参与积极。学生在趣味课堂上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比普通课堂高,在教学课堂上就应该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根据趣味课堂的教学进行探讨。

2. 趣味数学课堂概述

2.1趣味课堂概念

所谓的趣味数学课堂就是把“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本课程让学生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学生生活,源于学生好奇之事,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会养成具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依据不同的途径进行探究学习,才能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2.2授课主要内容简介

趣味课堂从与“学校数学”完全不同的视觉出发,通过猜谜题、做游戏、解趣味题等形式引出各类数学问题,内容包括一笔画、幻方、九宫格、火柴游戏、奇妙的数字、丢失的数字、数字填图、数学魔术等。

2.3课程亮点概述

趣味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有趣的活动才能吸引人,才会记忆深刻,因此本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性质,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巧妙的解答,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引人入胜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的美,从而促进数学学科的学习。

3.趣味学习操作方法

老师要想更好地进行趣味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活力和生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努力构建一个趣味飞扬的数学课堂:

3.1设置问题情境 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的创设很重要,在进行选修课教学时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定,教师也要在学生进行研究时,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氛围,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鼓励和肯定,即使发现错误,也要用委婉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没有用心或者不想动脑的学生不能进行指责,而是耐心的进行引导,并且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比如给学生奖品或者写到黑板上进行嘉奖等。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外角和内角时,引入镶嵌问题情境创设,在讲课完成后,让学生研究多边形能不能镶嵌的原因,学生可能一时无从下手,无法产生兴趣,但是如果提前几天布置学生对公共建筑或者家中的建筑进行观察,采集信息,在课堂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镶嵌,正五边形不能镶嵌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寻找多边形镶嵌规律。随着问题组不断进行推进,学生也就会一直有探究的欲望。

3.2转变观念,让真正意义的研究学习走入课堂

对于老师来说,课堂上需要讲的内容比较多,选修课虽然不是必修的课程,但是一堂课上需要讲授的东西也会很多,一些老师常常不重视选修课的讲授,一般是赶时间,赶进度,这样导致了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样长期就会导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老师也会觉得白费力气,吃力不讨好。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师生容易出现倦怠,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也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努力把趣味课堂进行融合渗透,真正的上一节趣味数学课,让学生和老师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激发起我们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

3.3充分重视趣味数学问题研究的过程

课堂探究受到课堂时长的限制,而且也受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所以难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的内容研究。因此,在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些结果和过程,根据课堂上时长和内容进行趣味授课。

1.备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研究的问题,对于研究问题的趣味性进行思考,找到一个适合的趣味研究课题;2.还要关注学生进行趣味学习时如何使用探究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交流的,活动结束后要对探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3.课堂上没有完成的趣味探究可以留到课下进行学习探究,并做好总结。

3.4结合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越碓娇萍蓟、多媒体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用更有趣更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学生能更直接地感知教学内容,也会获得更多的财富。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清晰的视角,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的演示,把书本中的知识用立体的方式进行展现,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理解,也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书本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放视频片段,可以把数学内容引导入学生课题学习,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

4.总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随着趣味数学的研究深入发展,产生了一些关于趣味数学的优秀著作,同时趣味数学也受到了许多学生的青睐。因此,趣味数学作为我们学习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不管是当成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对素质能力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趣味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时间久了,会在趣味数学课堂上激发起大家的学习数学兴趣,也会有助于我们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静.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践行研究.教学方法

[2] 梁振娜.诌议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做法.新课程研究

[3] 林祥华.趣味数学问题和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趣味数学范文第5篇

一、你身上的计算器

我们的手也能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简单计算的计算器.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倍数时,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倍数是7,这个算式是9×7.只要像图2所示的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于是便会得出9×7的答案是63.

二、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个打火机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不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比较细,因此它各部分的燃烧速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1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45分钟.

面对这种情况,难道就无计可施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用一种创新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那就是同时从绳子两端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半小时.

三、苍蝇飞行多少千米

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每辆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50千米.两车相距100千米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汽车甲开始向汽车乙方向飞行.它与汽车乙相遇后,马上掉头向汽车甲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汽车相遇.这只苍蝇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你不必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苍蝇怎样飞并不重要,只要求出这只苍蝇一共飞行了多长时间,则可求出它飞行的总路程,而它飞行的时间一定是两辆汽车相遇的时间,即1小时.所以在两车相遇时苍蝇飞行了60千米.

四、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试想一下,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你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2只,它们或许总是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你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2只的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

当然只有当抽屉里的袜子是2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取出4只袜子.同样的道理,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

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颜色是完全一样的.

五、抛硬币做决定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人们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硬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都是50%.这种看似公平的办法,其实并不公平.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次,如果你按常规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硬币,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要大些.

趣味数学范文第6篇

1.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 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2.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

2.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趣味数学范文第7篇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直接让孩子在学习中受用,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容忽视。

时不时听老师们谈及数学中的附加题、思考题、拓展题。说这些类型的题,一是没有规律可寻(即没有公式可用),二是即使有答案、也没有解题步骤及方法。说这类题教学既浪费时间,又难以给学生讲解清楚;说这类题一般不会考,即使考,占分比例也不会高,所以在教学中偶遇时要么绕道走,说这类题不作教学要求同学们能做就做不能做也不强求;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总之,不愿深究。

但我却不愿苟同,相反,我却会感到乐此不疲。很乐意在这些类型的题上去探索、去深究,因为引导学生去探究,就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情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学习,自然也就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渐渐地学生的潜能也就会被挖掘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难题就会主动出击,而不卡顿;这样,不但教学不会费时,反而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无论是什么综合例的附加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们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上课时的“听 说 读 写”入手,对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十分重要,终身受益。

譬如,小学三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的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的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经过思考有的同学还是能够回答:有32名同学。问及原因,都能说出因为李芳东面的2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26名同学,同样张林西面的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6名同学,所以,这一排一共有32名同学。【25+1+1+5=32(名)】当问及学生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学们都茫然了。接着,我告诉同学们,如果让张林与李芳调换一下位置,结果会怎样?同学们马上回答说:李芳的东面包括张林在内已经是26人,张林的西面包括李芳在内也已经是6人。如果我们不违背题意,保证李芳的东面有25人,张林的西面有5人,该怎么办,同学回答说:从李芳的东面26名同学中,除张林外抽出一名同学,同样也要从张林的西面6名同学中,陈李芳外抽出一名同学。于是,这一排同学一共只有30名同学。【25+5=30(名)】同学们一下子愕然了,怎么同是一道题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且都对。

愕然之后,随之便是豁然明朗、惊喜。同是一个问题由于位置的交换,解题的方法与结果截然不同。从学生们兴奋的表情,跃跃欲试的举动。不难读出他们对新知的渴求,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经过数次的历练,我发现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不免动起了测试一下的念头,问:有一根木材,一分钟可以锯一段,要将这根木材锯成10段,需要几分钟?同学们稍加思考之后,即刻回答9分钟。问及原因,答曰:开始时,一分钟锯一段,最后一次可以一分钟锯两段。也就是说所需时间应该比要锯的段数少1.。所以,需要的时间是10-1=9(分钟)。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实验等活动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的探讨、探索,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的事情,现在花费一点时间,是为了今后更加节省时间。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善于去思考,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有利于迈出教学的低谷、提高教学效率。

趣味数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枯燥 兴趣 趣味 高涨

教研活动结束了,回来的路上,一位老师说:“今天听了三节数学课,真是累啊!”“别提了,真是太枯燥,太无趣了……”另一位老师说。听了同伴的话,我陷入了深思。现在的数学课还真是这样,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一练到底,数学课成了“讲、听、练”三个的“单音符”弹奏。其实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都是天生的,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探知欲望。学生进入初中,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有的学生数学课没上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一提起数学就头疼,甚至越学越讨厌数学。我不禁想问:是谁夺走了数学的趣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力。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们总担心讲得少,学生就学得少,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老师满堂灌,学生象容器一样被动接受。把学生的学习乐趣放在一边,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来一往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数学课堂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课后学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单调、枯燥、无趣、乏味、平静如水,很难产生教学“涟漪”。怪不得一位教授说,孩子没上学时还挺聪明的,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 上学后就变傻了,眼里只有老师,没有自己。

那么,如何改进现状,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学生一门妙趣横生的数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提出悬疑

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学习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知识的形成。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数学出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或问题,讲一个数学故事,善用新颖的导语和有悬念的问题,吊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胃口”,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冲动和欲望。

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壁虎遇难问题来导入新课:有一天壁虎在圆桶的下方,发现上方有一只蚊子,饥饿的它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最近呢?如果蚊子在下方,小壁虎在上方,你是这只小壁虎,有何高招?

这样富有情趣的问题,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数学的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特别后面这一问,巧设悬念,以疑激趣,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

二、寓教于趣,激活课堂

把学生引进了数学的大门,还要看能否留得住学生。这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用愉快的情绪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使学生对数学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将其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创设益智益趣的环境,情境交融。同时,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培养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采用讲故事创造求知氛围、做游戏创造教学情境、直观形象创造乐学情境等方法。

学习旋转后,在图案设计的课题学习中,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计算器上按出两位数“69”,这个电子数字可以看成一个中心对称图案,你还能写出多少个组成中心对称图案的两位数?三位数?题目一出现,学生就积极寻找。并与同学们交流.短短几分钟就找出了很多。有时为了争论一个图案而换不相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就连平常不闻不问的学生都踊跃交流和发言。

三、动手操作,数形结合

教学中,不怕学生懒动,不怕学生不动,就怕学生“无事”可动。要让学生会“动”,即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首先,鼓励动手,再动手,动眼,不会的动口、动脑。当然,不是盲目动手,而是根据要求,结合图形,动手操作。若能仔细挖掘题目中数与形的结合点,通过数形结合即可化难为易,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形中有数,数中有形,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及和谐美。数和形是有机整体,离开了图形的数学,就像鱼儿离开水。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激起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做到诱发主动性、感受性、渗透教育性。

学完对称,紧接着我提供了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用6个全等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些中心对称图案,请你用它们构造一些中心对称图案,并与同学们交流. 你能用它们再构造出既是中心对称图案又是轴对称的图案吗? 学生更加的活跃了。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作品,有些同学甚至有几个。这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喜悦。最后,学生把所有作品制作出成了一本画册,公示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所获得的成功与喜悦,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因为每个学生都在用心灵创造生活。

四、语言表达,幽默诙谐

课堂是严肃的,但严肃不等于死气沉沉;如果我们总是板起面孔、一本正经的讲,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沉闷难熬,甚至有压抑感, 久而久之,学生便讨厌这门课;相反,教师如果适度、恰当地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便会打破沉闷的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如杨明森在《教师美学》中说的:“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小说一样的情节,戏剧一样的高潮,相声一样的幽默,朗诵一样的激情。”其实,数学教师也可以这样做。

在讲到“分式的化简”时,学生不注意先确定正负性。这时,教师可幽默的进行启发:“要想走出去,得问你姓啥?是姓‘正’,还是姓‘负’,或是姓‘0’,不通名报姓者,休想走!”这样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答,远比强调一次又一次,甚至批评学生一顿效果要好得多。

一节课上完了,有时我会这样结尾,“本节课就此结束,欲知分式方程如何应用(下节课的内容),且听下节分解!同学们,休息吧!”学生会心一笑,一节课的疲惫随笑而走。

当然,要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很多方法和手段。无论使用什么,都要注意一个“度”的把握,适可为止。善于运用和适当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还学生一门趣味数学。做到:教学伊始,兴趣盎然;教学进行,兴趣高涨;教学结束,兴趣更浓。真正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爱上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自由在数学世界里翱翔。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浅谈数学兴趣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4)

[2] 左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途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3] 黄宣凤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3(21)

趣味数学范文第9篇

今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 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一定要用手电筒. 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a:2分;b:3分;c:8分;d:10分. 走得快的人要等走得慢的人,请问怎样的走法才能在21分内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2. 巧插数字

125×4×3=2 000

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里吗?

3. 温馨四季

春夏×秋冬=夏秋春冬

春冬×秋夏=春夏秋冬

式中春、夏、秋、冬 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4. 破车下山

一辆破车要走两英里的路,上山及下山各一英里,上山时平均速度每小时15英里,问当它下山走第二个英里的路时要多快才能达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英里?是45英里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呦!

5. 共卖多少鸡蛋

王老太去集市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篮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篮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

6. 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试卷上有6道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结果阅卷老师发现,在所有卷子中任选3张答卷,都有一道题的选择互不相同,请问最多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7. 丢番图的墓志铭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里包含一个有趣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过路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再过了一生的十二分之一后,他开始长胡须;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后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有了儿子,但可惜儿子的寿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再活了四年就结束了余生.

根据这个墓志铭,请计算出丢番图的寿命.

8. 怎样合算

45个同学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到一个风景点春游. 他们准备买票时,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游客购票:票价2元;50人或5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票价按八折优惠. ”很多同学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买票比较合算?”石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看谁能计算出来!”

9. 分苹果

秋天到了,小猴征征种的苹果都成熟了,他挑了最好的苹果装在6个箱子中,准备送给好朋友童童和欣欣,6个箱子中分别装有11、12、14、16、17、20个苹果. 因为童童小,吃东西少一些,所以他准备只把1/3的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箱子不能拆分,你知道征征是怎么分的吗?

10. 谁将取胜

第三届动物运动会上,老虎和狮子在1 200米的长跑比赛中成绩相同. 为最后决出胜负,裁判老猴让老虎和狮子举行附加赛. 这两头猛兽最后赛的是百米来回跑,共计200米远. 老虎每跨一步为2米,狮子一步为3米,但老虎每跨三步,狮子却只能跨两步.

据以上的“情报”,你能提前判断出谁将取胜吗?

11. 学生的编号

趣味数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游戏;运动;领域;日常生活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幼儿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安排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下面就从实践的层面对此项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中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满怀兴趣地学习数学。

为了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从中习得相关经验。建构游戏《造房子》中,为幼儿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组成,感知分成的排列规律。幼儿将三角形积木做屋顶,根据三角形积木上的数字,选择组成该数字的两个数的正方形立体积木做屋顶下面的柱子,搭成房子。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又如“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将碗、勺一一对应,餐后将碗、勺分类摆放,观察各种用具的外形、颜色。

二、将趣味数学结合在运动中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单个”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新的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知识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容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三、将趣味数学体现在各领域教学中

新《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教师应在各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内容与其它课程整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高。

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健康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贝壳、花朵、蝴蝶、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将趣味数学体现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时,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春天,在花坛里,可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受蝴蝶花纹的对称;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综上所述,确立整合的教育观,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游戏、活动、其他教学领域和日常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多元化的自主活动,这是一次课程改革的大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愿我们的实践能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赵一仑.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2005(11).

上一篇:高考数学范文 下一篇:竞赛规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