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0 16:58:21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教学方法;趣味性

一、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对游戏有一定的兴趣。想要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实施游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教师在对“胸接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要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游戏,运用胸接法进行传球,对传球失败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可以让他们表演一个小节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分组教学法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

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如,教师在对“传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分组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的学生由1号到最后一号站好,每个学生之间间隔2米,然后进行从1号学生开始传球,哪一组学生最快、最顺利地完成则赢得小组胜利,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对“垫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实际的练习而不是传统的说教来进行授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号,分别站在足球教学场地的四个角,每个角有一个学生练习垫球,当一个学生失败后另一个学生马上补上,看哪个学生进行的时间最长,通过这样实际联系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对小学数学足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意义,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

参考文献:

[1]戴雅芳.对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4(04).

[2]李凤河.新课改下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成功教育,2013(16).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2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条,文雅的说法是“此树婆娑,生意尽矣”,通俗的说法是“没兴一起来”。梁启超演讲“教育(家)”之“趣味”的20世纪20年代,旧式教育(科举考试)的流弊尚存,而新式教育(现代西方分科授学)的新弊已现。旧弊与新弊,其共通之处是远离趣味甚至摧残趣味。梁启超将当时学校教育的“摧残趣味”归结为三:一是注射式教育,二是科目太多,三是拿教育做敲门砖。一、三两条是科举教育的流弊,第二条是西式教育的新弊。科举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授者是强行灌输,在受者则是死记硬背,梁启超将二者的关系比喻为大人嚼饭给小孩子吃,小孩子吃大人嚼过的饭,还有什么滋味?还会生出丝毫的趣味?科举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拿八股文去敲魏阙之门,门一旦敲开,敲门砖便弃若敝屣。一位敲门者会与敲门砖发生恋情?会从敲门砖中感受到趣味?

从现代文理分科的层面讲,旧时八股文属于文科,或者说属于文科之中的议论文写作。因而科举教育“课目单一”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20世纪初,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等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1],以新式大学教育取代旧式科举教育,其中课程设制以“多门”取代“单一”。1902年《钦定高等学堂章程》中的“政科课程”,一个星期的课程类别多达17门,授课时间高达36学时。[2]当然,从教育的通识性及多样性层面而言,现代教育课程设制的“多门”,可以救科举教育的“单一”之弊;但就教育的“趣味”而言,科目太多又会生出新的弊端。趣味的培养是要往深处引,知之愈深,趣味愈真。一个学生,一周上36节课,而且是在17个不同的类别中穿梭转换,既是走马观花,更是疲于奔命。这就像《围城》中的方鸿渐,“兴趣广泛,心得全无”,而“心得全无”之后,自然是“趣味萧条”了。

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演讲,距今已近百年。相较于梁启超的那个时代,今天的大学教育当然有很大的变化;但就“趣味”这一关键词而言,梁启超当年所针砭的三大病症今天依然存在,只是说法稍有不同。比如,“注射式教育”今天称之为“满堂灌”,“科目太多”即为“学生负担过重”,“拿教育做敲门砖”则是“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笔者在大学生活了40年(前10年当学生,后30年当教师),对大学教育的“趣味”问题真正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念本科时,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必定是闭卷。动笔之前,先将试题浏览一遍,便可预知这门考试我会得多少分:题目摆在那里,自己准备过的,将已经背熟的答案默写在试卷上即可;自己没有准备的,只好硬着头皮胡诌,最后的分数可“算”而知。默写完毕,走出考场,马上将试题连同答案忘得一干二净。待自己十年媳妇熬成婆,又用同样的方法去考学生,虽觉得很没有趣味,却也无法改变,无趣又加上无奈。我将这种教育模式概括为“三写”式教学:先是上课“听写”,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然后是课外“抄写”,整理课堂笔记,到期末总复习时还要做各种模拟题,甚至一遍遍抄写标答以加强记忆;最后,就剩下走进考场“默写”一通了事。如果说今天大学里的“三写”与我们当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高科技的引入,比如,用手机拍照替代“听写”,用复印机拷贝替代“抄写”,而应该“默写”的时候却在“抄写”或者“听写”。有一次监考,学生退场后,教室里一片狼藉,各种写满标答的纸片和用过的教材散落各处。面对此情此景,不仅无趣,甚至无奈。

这还不是最高级别的“摧残趣味”。试以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道程序――撰写毕业论文为例。梁启超说教育的最大趣味,就在于能将学问与职业统一;对学生而言,则是将学问与学业统一:学问是一件最有趣味的事,因此到了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应该是大学生活最有趣味的阶段,至少比“三写”有趣味。其实不然。先看毕业论文的生产程序:第一步,教师提供题目,越准确越具体越好,准确、具体到学生拿到题目就可以直接动笔;第二步,学校提供统一的论文制作模板,学生用教师的题目,用学校的模板,在上面填充文字即可;第三步,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包括学生陈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分,整个过程5到10分钟(一位);第四步,结果是预知的:没有不通过的答辩,没有不合格的论文,因为不能影响学生就业,而就业是大学的头等大事。学生拿着用毕业论文换来的学位证书,走上就业之路。再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生态和心态: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时段,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哪里还有做学问的兴致,更何谈学问的趣味?

梁启超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其“趣味”应该是最真最长的。就职业这一层面而言,所谓“最真最长”的趣味,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全日制、全天候的,上班与下班,职业生涯与业余生活,涵泳于、笼圈于 “趣味”;二是全过程的,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弥纶于、整合于“趣味”;三是良性循环的,问学与诲人,利己与利他,条贯于、赠答于“趣味”。

福柯说“人受制于劳动、生命和语言:他的具体存在在它们之中发现了自己的确定性”[3],人首先要活着,然后要工作,要说话(包括书写),人只有在这三种状态中方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并进而确证自己的价值和乐趣。然而,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讲,这三项活动并不是统一的,至少不能统一于“趣味”。上班时间不得不做一些没有趣味的事,只能等到下班后去寻找趣味,所谓业内无趣业外补。或者反过来,本职工作太有趣味了,下班后反觉得无趣,但又不能24小时上班。而教育这种职业(比如大学教师)大多不用坐班:就时间而论,没有上班与下班之分;就空间而论,只有到教室上课与在书房做学问之别,而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教书与问学,其实都是做学问;而“学问”则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四大趣味之一。 梁启超给“趣味”下的定义很有趣味:“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他排比的例子更有趣味: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梁启超是做过大官的大学问家,他当然知道“做官”与“做学问”哪件事更有趣味。有官做的时候,梁启超只能在下班后做学问,趣味是不连贯的,是业余性质的。20世纪20年代,不做官了的梁启超,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地做自己的学问,全天候、全日制地享受学问的趣味,只嫌24点钟不能扩充到48点;不光是自己享受,还要“野人献曝”,让别人也享受。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做清华的专职导师,还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大谈学问和教育的趣味。品味当年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文字,目睹当下一些迷恋于做官,忙碌于做官,或者蹉跎于做官,甚至委顿于做官的学者,真不知是何滋味。

当然,学者想做官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的文化向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问题是,学问一旦成为手段,趣味便可能丢失甚至被杀死。因此,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的第一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梁启超承认,有所为去做学问也可以引起趣味,比如学生为了学位证书,学者为了著作版权;但到了趣味真正发生的时候,必定是无所为的。学问是趣味的主体,趣味是学问的目的,趣味之于学问,恰如康德关于“美”的定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此,真正的学问是有趣味的,有趣味的学问是美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是基础是出发点,“好”是过程是缘由,“乐”才是原动力。按梁启超的说法,学问这件事,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到“乐之”,其“本体”和“对境”只能是学问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非如此则无趣味可言。而我们这个时代名利俱收的学问,其问学者或“好”或“乐”的大多是与学问不相干的各种目的,又何来趣味可言。

梁启超说“生命是活动,活动是生命”,而生命这种活动,无外乎两件事:所做与所说。所作与所说的完美统一,是“趣味”之真谛所在,故稚童是有趣味的,童心是有趣味的,有童心的文章是有趣味,故卓吾先生要喟叹“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人世间有一些职业,所做与所说是不能统一的,比如官宦,比如商贾。而教育这种职业,所做与所说是应该也可以统一的。借用孔子的话,教师的所做是“学而不厌”,所说是“诲人不倦”;“学”是利己,“诲人”是利他。“学”与“诲”,“利己”与“利他”,又是互为因果、互为赠答的。而教育的趣味,正在于学与诲、利己与利他的相互赠答之间。教师拿到课堂上“诲人”的,应该是自己做学问的心得和收获。就大学的专业课教学而言,一位不好好做学问或者学问做得不好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师,至少在学生眼中不是一位有趣味的教师。梁启超曾讽刺不做学问的教师,“拿着几年前商务印书馆编的教科书上堂背诵一遍完事”,甚至长期使用“几年前在师范学校里听的几本陈腐讲义”。百年前的喜剧,仍在今天的课堂上重演:教师拿着商务印书馆或者某个不入流的出版社的教材,在课堂上背诵甚至朗读;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惊讶地发现导师新开的研究生课程与几年前本科生的旧课并无多大区别。不“学”的教师,“诲人”时除了照本宣科和炒炒剩饭并无他途,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教师自然是既“厌”且“倦”;年年听,月月听,日日听,学生自然是既“倦”且“厌”了。梁启超说“厌倦是人生的第一件罪恶”,故不学而诲人的教师是有罪的了。反过来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是有趣味的,而且这种趣味因着自己的既“学”且“诲”而成倍增长,即如老子所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亦如梁启超所说“教学生是只有赚钱不会蚀本的买卖”。

大学教育的“趣味”问题非常复杂,牵涉方方面面,自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最应该关注此问题的,是作为“趣味”施授者或创制者的教师。细品梁启超专论教育趣味的三篇文章,似可见出任公的问题意识聚焦于“教育者的趣味”,其良苦用心则是期冀能以“教育者的趣味”来改变干瘪而萧条的现状,从而为大学教育创生或滋乳真的趣味。梁启超认为教育者的趣味,从消极的方面说是“不厌不倦”,从积极的方面说则是“乐”:教育家的财产就是这片“教育的快活林”。或许,做教育不如经商与做官那般有钱有权,也没有山珍海味与绫罗绸缎,但学问和教育的快乐,大到一项崭新的学术创获,小到一句独出心裁的课堂妙语,都是自体自足的真趣味,“南面王无以易也”。

所谓“快乐”,是由“趣味”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孔子讲“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其实也是教育(包括授者与受者)的快乐;孟子讲“君子三乐”,其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苏轼《上梅直讲书》,感叹孔门师徒之乐,虽周公之富贵、召公之贤,均不能与之相比:“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苏轼坦陈“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但师者的趣味及其快乐,与或富贵或贫贱并无因果关系。师者之乐,“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这是一种以趣味为目的的趣味,一种自足的快乐,一种“乐乎斯道”的快乐:“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多年以前,笔者在给自己一位学生的新著作序时,套用孔子“益者三乐”和孟子“君子三乐”的话语方式,提出“师者三乐”。人生在世,荏苒百年,免不了会衰老,会独孤,会烦忧,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生活在“教育的快活林”,体会着持续的彻底的圆满的趣味,享受着最丰富的快乐,这么一来没有趣味的事情也会神奇般地变得有趣味,结果是:老而不衰,独而不孤,烦而不忧――此乃“师者三乐”是也。

笔者属马,甲午耳顺,他人体貌之,皆曰“看不出”,并询问“有何健身之法”,答曰:只缘身在快活林。“教育的快活林”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永远青春做伴。问学并诲人于青春的校园,几十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师生同创青春版”。何谓“青春版”?就诲人之道而言,是指带“古”字的课目中蕴藏着现代价值和生活智慧,做教师的要将之讲出来,使古树绽放新花;就诲人之方而言,是如何用议论、叙事加抒情的方式,用诗性与理思相融通的方式,将传统文论及文化的趣味和真谛传授给青年学子,并使之融入他们的青春和性情。师生同创,授受相长,做教师的自然会“老而不衰”了。

像笔者这种年龄的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孩子大了,远走高飞,留下双亲相依为命。我自己,以及近处的同事、远处的同行,虽然早已“空巢”,却也并不孤独。原因很简单,身边总是有学生:本科生课堂的学生多达三位数,研究生课堂也有两位数;老生尚未毕业,新生早已进校;已经离校的学生,返回母校纪念毕业N周年时,总忘不了看望老师…… 独而不孤的趣味,更深一层的内涵是教学相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此多的学生与我同行,能做“我师”的该有多少。我曾让两位本科生同学编辑我的散文集,窃以为是给她们一次学习的机会;后来我无比惊讶也无比惭愧地发现:她们的散文比我写得好多了。我的普通话说不标准,尤其是四声混淆不清,每次上课,我总要发动学生纠正我的四声,做我的语音老师。梁启超将趣味比方为发电,越摩擦越出,所以需要朋友,需要朋友之间的相互砥砺,相互切磋。否则,趣味就会变弱,甚至停摆。常说亦师亦友,学生是忘年交,而且是无功利的。年年岁岁,这么多这么好的学生,“足以相乐如此”,自然是“独而不孤”的了。

教师也是凡尘中人,也有各自的烦恼人生,也要去应对一些没有趣味的琐屑之事。进教室之前,你还在为一些琐事烦心;可一旦走上讲台,面对那些略显稚气却是充满渴望的目光,和学生一并陶醉于斯,原先的烦恼便早已烟消云散。梁启超讲教育的趣味,反复强调教师的导引作用。做教师的,有责任引导学生到高等趣味的路上来,否则他们到校外找趣味,结果弄得人生无趣味。主张趣味教育的人,要有做“太子太傅”的使命感,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时,给他们一种终身受用的趣味。“教然后知困”,不学新知,何以诲人?只有学不厌,方能诲不倦。反过来说,将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今天叫“职业道德”),怎会厌倦?故只有诲不倦,方能学不厌。趣味这东西,是愈引愈深,一旦尝到甜头便可成为嗜好,所谓如痴如醉。此乃“烦而不忧”也。

梁启超自称“信仰趣味主义”,自己的人生观“拿趣味做根柢”,进而主张“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他自己也是“趣味主义”的践行者,我们看他关于“趣味”的讲演,实在是很有趣味。梁实秋认为任公是一位难得的好教授,有丰富的学识、流利的口才、动人的表情,凡是做过他学生的,莫不深受其影响,[4]故感叹:“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5]以梁公为镜便可看出,以教育为唯一趣味的师者,人生自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一个既有根底更有趣味的境界,梁公之教学也是对“趣味”作为大学教育关键词的最好诠释。

注释

[1]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51页。

[2]同上,中册第537页。

[3]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08页。

[4]张朋园著:《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151页。

[5]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槐园梦忆》,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教学法;趣味

众所皆知,中国的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英语大多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在繁重课业压力的同时学习母语之外的外语,这对于正处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困难。既然是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开始的“节外生枝”,我们从趣味性开启学生的学习思路与爱好,无疑是一个可行而高效的办法。

一、中学英语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趣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炉火纯青的教学技巧、活灵活现的教学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关的故事笑话、恰到好处的表演、灵活运用的身势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气氛等来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①讨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还得先从学生的角度开始谈起。学习母语汉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是接触一种新的文化的开始,对那些处于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是机遇,更是一次挑战。由于当下城乡差距比较大的原因,有好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到英语学习,直到上了初中才初次接触到英语。这部分学生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对于当然那些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们,也不乏有早已留下学习外语时感到惧怕的阴影。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而从趣味着手,是驱散孩子们接触新事物产生的心理焦虑的首要步骤。因为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能帮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找到和建立自我。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看,对他们来说学生是一届一届的,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循环往复,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重复性,他们总是做着单调、一致的工作,这就容易产生不思更新,甚至丧失教学兴趣和耐力的状况。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一旦失去兴趣,便丧失敏锐的嗅觉,以致于在教学过程中变得心烦意乱。同样的,把教学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而不是将我们的使命和志趣结合起来,长年累月的教学很容易就把老师磨成那些匠气十足的“教书先生”了。这对老师和他们的职业属性都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趣味教学有利于使师生们能够轻松体会到,英语学习和教学是从我们内心需要开始的,而非是一种排外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它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排遣他们心理的积压,建立和完善一个健康的自我。

从英语的科目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的角度来看,一旦中学英语教学没有开启趣味这扇大门,那我们的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死气沉沉,也就会加重师生之间的情感负担。缺乏趣味性也意味着在教学中师生的参与和投入程度不高,孩子们得到的满足感自然也就少了。难以快乐的孩子们也便不能敞开心扉,把自我的世界开放出来,这就消磨了他们的童真和童趣。尤其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成长期就遭受了外部世界的重压,这必然不利于他们良好性格和心理的养成。于是,当学习外语的时候,他们极容易认为这是大可不必的多余物。这与我们中学英语的设置教学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所以趣味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师生的互信,提高沟通的效果,而且也利于他们的个性培养,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

二、英语趣味教学法的几种实施方式

(一)从“内心真情出发”的互动学习法

这种互动学习法与以往的那种互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内心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知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老师谈起中学英语教学法,他们会习惯性地从交际的角度来讨论中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交际法的英语教学太过于实用和功利,因为它强调的依然是语用或者语义的功能。也即是说,中学英语交际教学法走的依然是把英语翻译解释后做意义传达的老路,这实际上还是在加重学生们去翻译、转换的学习压力。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本来是没有任何隔阂的,可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纠缠过多的话,我们很容易就会缚手缚脚,裹足不前。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课堂任务完成,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这过程中减轻孩子学习英语身心方面的压力,如果以实用交际的对话训练的思路来启迪孩子们,无疑是在为中学教学制造障碍。我们时常见到的那些动口读、动手写老套的做法,那些劳力费心的事情,只是自我闭塞后的外在反应。关闭的自我把自己捆绑在读与说的世界里,不利于交流与发散性思维,更不利于个性的培养。

因此,我们要启发孩子们从只会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中转变出来,通过趣味的引导把他们带到发自身心的动心的学习中去。我们所指的动口动手法是指那种古板的只靠着死记硬背去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而现在我们提倡的动心学习法其实虽然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能力的,但是我们反对提倡强制性的、缺乏良性引导的压迫式学习方法,而是以兴趣为中心式的培养学生自愿的主动的学习。毋庸置疑,兴趣是培养感知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趣味学习能够增强孩子们童心童趣的感受能力,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以致于达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而且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会取到活泛的自由气息,拓宽了人与人灵魂的伸张空间。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互相观察,互相促进,提升学习的效能,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互动性题材的教学强调的也是一个动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英语的互动学习里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灵动、有用的孩子们。

(二)自我实现型教学法

在此我们强调自我实现型的教学方法,意在对那种任务型中学英语教学法的一些反思。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但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打消汉语与英语学习之间的隔膜,寻找到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强调的是通过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实现的过程。不仅通过英语学习排除自身的学习障碍,还可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增强自身的信心,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敞开,勇敢发言、大胆质疑、求知心强烈。由此可见,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②自我实现是从个体的自我启发式教学开始的,强调自我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重点在于强调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而在自我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和别人交互学习的动力。自我实现的英语教学是从内而外充实自己的过程,能够有效的帮助中学生们在互动学习中不断地自我助推。

此外,互动性的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实现意识也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教师是教学中发起的那一环,他们的自觉意识对学生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先要身体力行的为自己的教学定下目标,这个目标又并非全是应试教育方面的,而是那些提升我们综合素质的指标。教师一旦有了自我的目标并且去努力实现,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正能量的显示。任务型教学法下的孩子们记忆里只剩下那些简单的字词,语法框架下的句子。而自我实现型教学法的孩子完全会归结到自己的趣味性的知识里。趣味影响下的自我实现型教学方法是从思维上转换从汉语转换到英语思维上,或者就在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开启创造型英语的思维。

(三)情景、情节、故事型教学法

我们看欧洲和美国那些国家的电影,常常发觉他们不长于花很多时间来描写和刻画电影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们强调精炼的、快节奏的情节型叙述。我们学习英语,首先要从精神上融入到他们的文化观念中去。我们中国人的电影善于从心理上去描摹和抓捕到现代人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时喜欢通过习得语用功能和语言意义来获得满足的主要原因。而英语世界的文化他们强调干练,从外部情景来完善,通过情景的外部世界描述,试图达到一种英语领悟式学习。虽然我们的古典文化常常强调情景交融的文化影响,可在现实的文化生活中,我们主要还是受着主情文化的影响。偏于感性的我们对看待问题缺乏基本的物质属性、现实性,在语言学习中我们也难免会这样。

在电子资源这么丰富的网络时代,我们在课堂里运用电子课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影像资源、电子图书值得我们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分享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一个情景,让同学们在这些情节和故事中提起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课堂课外分享与学习英语世界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轻松领悟到异地文化的风采。例如他们的文化艺术,比如音乐、绘画、科技造物方面的影像资源,也有利于帮助孩子们从情景方面找到落脚点。孩子们的学习肯定要轻松得多,这种趣味性教学又可以让学生从纯粹的心理空虚转换出来,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结 语

通过以上几部分的讨论,我们发现中学阶段的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英语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是因为自己没有确定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我们试图把英语学习好,可是我们的归属点却常常落在强调交际法的语用之上。由此,我们在面对英语学习的时候,常常最先开始的就是试图懂得英语的意义,把意义掌握了再认真的学习英语。于是开始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英语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学会了才去开口说,所以我们的学习都不是发自身心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任何主动学习的兴趣,更没有什么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样便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低下。”③我们既要身心疲惫地靠着强加记忆来完成学习,又要靠着自我的封闭状态的苦练试图增加学习的效果,这显然是一项徒劳而无功的工作。

因此,在这里我们才着重强调不走通过意义转化来实现学习之老路的趣味性学习法。有评论者则提出更高的前景,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趣味,应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或用一些与人生观和理想有关的名人故事和名言来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趣味之芽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参天大树。”④趣味首先打开的是我们思维的视野,从文化欣赏的角度开始,关注我们自身的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①蒋明敏. 课堂趣味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文学教育,2011(8):140-141.

②③赵志灵. 浅谈中学英语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1,(18):15.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教学模式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概述

1.高中化学教学特点

高中化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也是不小的。很多学生都抱怨高中化学难,学不好,不单单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也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就是教学难度大,教学手段相对较单一,教学创新困难。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教学模式一直都比较单一,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只是很多创新都不太实际,而且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者要认清化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努力通过改革教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让学生的成绩达到一个普遍的提高。

2.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引起的,在我国所有的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来说,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普遍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者能够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现状和普遍情况,从而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是普遍存在的,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更迫切地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得到一个长足的进步。

二、趣味性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趣味性教学概述

趣味性教学,中心就是趣味两个字。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趣味性的呢,当然是要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有积极性来学习,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趣味性教学,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减少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和工作量,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但是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需要一线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创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趣味性教学方案和模式,为教学工作服务。趣味性教学要求把学习的趣味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并把感受到的趣味性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接受更多的知识。

2.趣味性教学的现状和启示

趣味性教学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来说,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应用仍然不够广泛。很多的老师仍然坚持用讲课灌输式的方法来教学,教学效率低下,没有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其中,老师教学思路死板守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在实行趣味性教学之前,先要把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传授给老师,让老师明白趣味性教学的好处,这样老师才会把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出来。趣味性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老师,特点是趣味性,好处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了教学工作量,提升了教学效率。我国趣味性教学现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先让老师的思想中有“趣味性教学”这个概念,并且把具体的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教给老师,才能让趣味性教学在教学中具体应用起来。

三、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思路方法

1.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趣味性教学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而高中的学生面临着考大学的考验,学习成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更关系到学校的生源情况。所以,趣味性教学对高中整个的教学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化学这种缺乏趣味性的学科,趣味性教学的实践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构建及举例

(1)在化学课之前启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化学课堂之前,可以讲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名人故事、逸闻趣事等,也可以多向学生提一些高深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原理等。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和趣味性,来提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原理和日常生活中很多可以用知识来解释的现象,来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渴求度。这种带着不理解和好奇心的学习过程,才更加具有效率,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先问学生,关于太空船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问题,关于什么金属放在手里就可以融化的问题,关于什么金属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问题,什么金属是最轻的金属的问题,什么金属的硬度最大等等的类似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金属学习的热情,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效果。

(2)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化学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觉给人的冲击,往往比听觉和嗅觉更大,也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所以一段精彩的化学知识视频以及视频引人入胜的文辞,给学生带来的震撼是很大的,能够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图像性的记忆,这对于学生的知识记忆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同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在甲烷的分子构成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通过形象的画面语言来介绍甲烷分子各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力,可以把原子画成小人,分子力就是小人和小人之间的绳子,通过互相拉扯来达到平衡,从而表现甲烷分子内部各原子之间的力量组成。也可以通过绳子的断裂和新的绳子的连接来表现两个分子之间化学反应的围观过程。这样的教学实践是非常有效果和意义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兴趣提升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3.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点相信在很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了,高中一般都是有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但是,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课是取法管理的,很多学生去了不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实验,而是自己胡乱玩实验器材,到头来什么都学不会,这样是不可以的,也是失败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在化学实验课中,老师要做到实验前对学生的降解,实验时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以及实验后学生的实验结果统计提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能减少实验的危险性。当然,也可以在实验课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或者先通过书本知识产生一些猜想,然后在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学生的学习记忆会尤其深刻。实验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中都有实验课的原因。

比如课程讲到金属钠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一些和钠相关的实验课,例如钠和水的反应等,然后通过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总结

高中化学的知识严肃性,决定了需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趣味性来学习化学,学习的效果无疑会水涨船高,也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求知的欲望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向才是素质教育应该体现的,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更应该遵循这样的教学方向。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就完美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的核心思想。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概论》;高等出版社,1990.4.

[2]刘健.加强实验创新 开发学生们的潜能[J].化学教学,2003,(6):5~6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记忆法;教学模式

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九级目标的要求,学生要掌握4500左右的单词和固定搭配,而词汇需要逐个记忆与理解,大量的生词使学生难以招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而不能将词汇记忆负担全部压在学生身上。

笔者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习、研究并采用多种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记忆压力。

一、读音规则法

每个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都有规律,由此我们可以依据发音规律写出单词,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语音基础好、发音准确的学生。

比如,单词congratulation虽然较长,但是可以根据发音规律将其分为 con-gra-tu-la-tion 五部分便可轻松记住。

二、构词规则法

高中英语词汇存在大量的派生词和合成词,这就使得构词规则法很有用武之地,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词缀意义的教学。

例如,否定前缀un-、in-、 im-、 il-、ir-、 dis-可以构成unlike、informal、

impossible、illegal、irregular、dislike;词缀fore-表示“时间或位置在前面”,可以构成foresee、forehead等词,等等。

在讲授这类词时,教师可以先画出词根,然后依次将词缀添加进去,从而形成了一组派生词,例如,employ、employer、employee、employment。同时,还要解释各个词缀的意义和列举其他例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派生词。

通过这种方式,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就不再是孤立的,单词间的多方联系被挖掘出来,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单词的乐趣。

三、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将该词的同义词、反义词、音似词、形似词等进行归纳和总结。

比如,evident、obvious、apparent、

distinct互为近义词;absent和present、innocent和guilty、optimistic和pessimistic互为反义词,每次教授新词时,都将其近义词、反义词提出来以增加单词的出现率,从而帮助学生记住这些高频词汇。

同时,英语中存在很多拼写和发音相近的单词,比如,attract和attack、effect和affect、explore和explode、attitude

和altitude,教师应对其进行比较和区分,帮助学生厘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四、趣味记忆法

为了提高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开发一些趣味记忆法。比如leisure(n. 休闲),记忆该词时,我们可以戏称为“lei(累了)就(sure)一定要(休息休闲)”;又如,out of question(没问题)和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两个词义容易混淆,有学生提出“the (这)不可能/没问题”,借助这种趣味记忆,全班学生都立刻记住了这两个词组。

五、语境记忆法

语境记忆法就是通过创设一个语境,将一词多义、派生词、同义词、反义词等融入短短几个句子中,诵读这些句子就能帮助学生记住相关的词汇。比如,The flies kept upsetting Li Lei when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He was so upset that he upset the cup on the desk. 这个语境将upset 的三个不同词性和词义涵盖进去,体现了趣味性和高效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材料,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研究词汇的音、形、义,以便能将更多的词汇以某种联系串联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形成词汇链, 努力探究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模式;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研发高效记忆方法。只要灵活使用各种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词汇教学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鑫友.语言学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2]张 泉.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英语)[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趣味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33-01

从百度百科上我们很容易搜到“物理”的定义,其实物理就是各种事物的内在规律。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如打雷、闪电、车辆的机械运动、热力循环甚至是量子运动都囊括在物理学的范畴之内。物理学就是一把人类用来打开认识世界的钥匙,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本身就带有丰富的趣味性是实践趣味教学法的良好阵地。同学们通过物理来寻找自然规律、探究人类社会的奥秘进而促使整个社会进步,牛顿通过垂直坠落的苹果发现了地球引力、瓦特利用热力作用及机械运动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人都是利用了规律为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令这些规律浮出水面便是“物理学”所存在的意义。结合着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研究成果谈谈如何利用兴趣教学法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初中物理课堂。

1 兴趣教学法理论与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存在问题之分析

学习动机和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的,生动趣味课堂的创建不仅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加需要从学生内心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趣味教学法正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来自自身对于成功的追求外还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利用趣味教学来吸引学生兴趣是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的最佳法宝。对于趣味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结合物理教学认为实践趣味教学法应从改变教学气氛、教师语言、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标准这几个方面入手。目前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局限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虽有实验课程但是也主要以几件常见教具为主缺乏创新性。加上物理本身属于理工范畴,公式太多抽象思维要求强,考试难度大就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的桎梏。趣味教学法利用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多媒体教学手段打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无负担的学习物理,带有人性化的教学令物理课堂更加活泼生动。下面笔者就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趣味教学法打造一个吸引学生兴趣的物理课堂。

2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之途径解析

2.1 提高教师个人素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打造初中趣味物理课堂的前提

老师是每个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直接的传授者与最亲密的朋友,物理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整天陈词滥调、面无表情又怎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呢?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起一个师生良性互动的初中物理课堂其实就是要求教师主动把握学习进程,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充满乐趣的物理学习气氛。笔者认为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要放下“领导”姿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与互动。第二,改变固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的使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授课利用语言本身的趣味性去感染学生。最后,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历史故事令原本严肃的科学知识学科充满人情味。

2.2 贴近生活利用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按照我们国家初等教育的规定,一般都是在初二的时候才开始物理课程。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力与理解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思维”,因此,对于物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生活实例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更能令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比如,雪天后同学们经常会说周围的环境变得万籁俱寂,我便结合着物理中的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们思考是什么原因让阻碍了声音的传播。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各式各样的答案便泉涌而出。

2.3 拓展教学资源打造初中物理开放性课堂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

我们一定要坚信趣味的物理课堂一定是开放的、动态的、多元化的。物理的学习也并不局限在课堂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打造一个开放性的物理课堂也是创建物理趣味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践行着校内教学资源利用观,无论是教学时空还是教学措施甚至是教学材料都来源于校内,这令学生的物理学习局限到了一个很小的场所有碍于开拓性事业的培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更新对教学资源的定义,把人、事、物、文化以及教学系统外的资源都纳入到物理教学资源之中,给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作为物理老师我就经常带学生们外出“考察”、参观博物馆、听各种物理科技类的讲座,学生们物理学习资源获取途径越多他们的眼界就会越开阔,在课堂中也就能积极活跃的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趣味课堂便自然形成。

2.4 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增加学生个人成就感是打造生动物理课堂的有力保障

评分体系一直是学生和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桎梏。如何我们能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的多元化手段以及课堂整体效果等软性标准融入整个的物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则会令学生和老师感到如释重负。另外,我认为打造生动的物理课堂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感。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一定成绩便会更加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课堂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在这里我们建立教师们应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每个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参与度。学生们互相配合、相互讨论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每个人参与到成功汇总和展示上,教师起辅助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提高了自信心便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生的兴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共提出了四种打造物理趣味课堂的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物理课堂是构建趣味课堂的前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构建物理趣味课堂的重要方式,改变传统评价体系则可以有力保证上述措施的实施。无论是构建物理趣味课堂还是利用其他各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要通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从兴趣出发、从内心出发才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这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乃至全社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攀峰.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7-81.

[2]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7

关键词:趣味教学 教学策略 会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31-01

一、趣味教学的内涵

趣味教育最早由梁启超在国内提出,他所信仰的趣味主义体现了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境界,揭露了趣味教育的本质所在。趣味教育强调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情感能力,它提倡学习的乐趣,想方设法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这种最佳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实现的途径依靠教师丰富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在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现在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满堂灌,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往往通过文字概念、金额数字的简单堆砌,课堂上教师一人扮演着独角戏,而学生则兴趣索然,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无法很好的呈现。会计学科无论从其理论性、专业性还是严谨性来说,给人的感觉都是严谨又死板的,当你任意翻开一本会计类教材时,你都很难看到优美的语言和有趣的图画,取而代之的只有生硬的会计准则条例和各式数据表格,正因为此学生在课程中找不到兴趣点,学习起来就缺乏源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是传统教学的颠覆,它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运用创新的信息化手段,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寓教于乐,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探索新知。趣味教学法下,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三、趣味教学在会计课程中的运用实践

1.以贴近生活的情境作为案例素材

陶行知曾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当教师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时,学生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越是他们熟悉的、了解的,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用生活中鲜活的场景去唤醒书本中晦涩枯燥的专有名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新知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养成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会计要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含义,不妨以学生自身情况为例子:让学生自己罗列自己的财产物资、有无外债情况、父母给的零花钱数额、勤工俭学赚的钱、有可能的日常开销和私有存款,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类。自己的财产物资就是自己的资产,外债就是负债,父母给的零花钱就是所有者权益,勤工俭学赚的钱是收入,日常开销是费用,若有结余则是利润。从学生能够掌握的信息出发,在他们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同时渗透要学习的新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知不觉中去领会会计六要素的含义。再比如在学习会计科目时,学生很容易混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这三个会计科目,这时同样以学生自身来举例子,学生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拿到了学校发的奖学金,这是他的“主营业务收入”;如果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经营了一家网店,并且有了业务收入,那么这些进账就是“其他业务收入”;如果学生恰好在回家的路上捡到10元钱,这就是“营业外收入”,意外所得,具有偶然性。在教学内容中运用既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够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认同中掌握知识。

2.组织趣味活动作为教学策略

我们常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在灌输学生知识,这种方式往往不受学生欢迎,我们可以尝试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只作为辅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在组织趣味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例如在讲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首先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的若干组,称作原始组。每一组学习一种折旧方法,教师向每组提供对应知识的讲义和教学资源以供小组学习,学生在原始组共同学习之后,成为“专家”,之后离开原始组,再与其他三组的“专家”共同组成学习组,学习组的每一位“专家”将自己所掌握的一种折旧方法拿出来分享,教会其他学员,通过学习组的学习之后,每一位学员都成为“全才”即同时掌握了四种折旧方法,然后全部回归原始组,在原始组讨论过后,每一原始组针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出一张海报,讲明四种折旧方法的分类及各自计算方法。最后小组之间进行学习讨论,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优化海报、展示成果。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趣味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收获了学习成果。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3.模拟工作场景作为评价手段

会计每月的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具有连续性和依托性,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是分段讲授的,学生容易忽视企业在经营业务时的整体处理程序、理不清会计各岗位的分工职责。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ERP 沙盘来实现这些知识的整合,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和操作流程,同时通过参与模拟经营,体验角色扮演,在增加了学习乐趣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验性,使学生感悟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熟悉企业管理流程,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还能感受市场竞争的残酷。通过模拟职场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掌握。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笑着学《基础会计》[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篇8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

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不爱学到爱学,对思想政治课有一点兴趣,这就是了不起的教学成果,我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很大部分。因此趣味性应当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怎样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突出时代性。政治课程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常识、生活常识和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生活常识和经济常识和生活联系更是密切,因此课程中隐藏着许多的趣味性。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挖掘本课程理论本身特有的趣味性,还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这是由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缺少丰富生活实践经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讲课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个概念去说明另一个概念,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感到很抽象乏味。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特别是有些难懂的概念和原理,更应注意这一点。为此,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

(3)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形式多样化既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它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结合。形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形式和方法要尽量多样一点,不要总是一个调。学生注意的集中时间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有趣感,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趣味性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门的向导,基础还是靠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谈不上思想性。人们的习惯的认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学,有用;政治不是科学,只是空谈,没有实际用处。因此,我们一定要讲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怎样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经历下列过程:引导学生罗列体现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阶段——引导学生对事例分类或对阶段排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共同要素尝试对该概念或原理下定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析该概念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2)要重视证据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根有据,而且根据必须科学、真实、充分。科学真理都是有根有据的,我们一定要讲出概念原理的证据,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实例和数据证明,又要有理论论证;既要有事实论证,又要价值论证。学生都非常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他们相信的东西来证明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

三、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

上一篇: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农村征地工作中的几点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