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民族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3:06

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篇1

关键词:民族文学艺术 语言艺术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民族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和多种社会需求,一个民族本质上的特点充分蕴含在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之中,“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①所谓的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人格类型、民族性以及社会性格等概念,就是指民族性格。 

民族文学艺术可分为语言艺术(指神话、童谣、故事、谚语、文学等)、表演艺术(主要指音乐、舞蹈)、造型艺术(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服饰等)和综合艺术(指戏剧、电影)等几大类型。每种艺术形式代代传承和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记。 

 

一、语言艺术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间接反映。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文学所具有的民族性格是受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神话传说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以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文学为例。在蒙古族文学中,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自然景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形态,“毛毡帐裙”“食唯肉酪”的传统生活方式,使蒙古族文学散发着清新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一种刚健雄浑之美。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只能归属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范畴,也只能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萌生、发芽。反映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格。 

文学作家在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时,总会把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个文学作品渗透着本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审美习惯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理的《死魂灵》《钦差大人》等众多作品,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众多文学大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个性鲜明,人们既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又能够捕捉到该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性。 

 

二、表演艺术 

 

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同,因此不同种族、文化和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会形成迥然各异的表演风格,不同民族突显出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1.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它同歌唱一样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世界各民族的舞蹈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民族风俗和民族生活的描绘和积淀,反映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等文化现象。 

在舞蹈形式的表演艺术中,朝鲜族舞蹈独具特色。鹤在朝鲜人民心目中是善良、纯洁、长寿的象征,是图腾崇拜的艺术形象。崇鹤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充分展示出舞者典雅、飘逸、潇洒的风格,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境界。另外,朝鲜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长期的反入侵斗争和抗暴斗争历练了朝鲜族人民勤奋团结、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就形成了内韧外柔、柔中蕴藏着刚劲的民族性格。 

塔吉克族是中国古老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的艰苦条件下,因此塑造了他们淳朴乐观、不畏艰辛的民族性格。正因为如此,塔吉克人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并且把对鹰的崇敬和喜爱之情融入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舞者展开双臂,像雄鹰般的勇猛矫健;身姿的起伏舒展、快速变化又表现了鹰起隼落的跳跃和扶摇直上的连续盘旋。塔吉克族舞蹈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民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印刻着民族所独有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语言符号。 

2.音乐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表演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音乐中体现的丰富情感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劳动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成为表现民族心理的特定符号。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素材主要是以民间玛祖尔舞曲为基础的,表现了“人民的灵魂”。玛祖尔舞的音乐节奏通常是强烈多变的重音,它可以落在小节的任何一拍、两拍甚至有时落在小节的所有三拍上,最常见的是重音在第二拍。这些好像“顿脚”一般的强烈重音,活现出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风格,形成鲜明的音乐气派和风格。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叶,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发展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强力五人组”。在音乐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传统外,主要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形式,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体现自己民族的审美心理、美好夙愿和民族性格等。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民族音乐家,才使俄罗斯民族音乐由自立走向世界,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人类共同的、世界性的民族艺术。

三、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又称美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感性形式的艺术,故又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服饰等。造型艺术带有显著的民族性格,集中反映了本民族对美的追求,在其作品中无不印着本民族精神的烙印。 

1.绘画、雕刻 

绘画、雕刻艺术在再现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时表现力尤为突出,传递了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理心理诸多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民族审美情感,昭示着生命之光、民族之魂。 

狩猎游牧民族用极具民族风采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民族独有的情。素有“世界屋脊上的民族”之称的藏族,其绘画追求流动卷曲的纹样,浑厚朴拙的造型,强烈对比的色彩,奔放刚劲的线条,充分显示出人对生命之渴望和对大自然的膜拜心理,强化着民族审美情感。另外,蒙古族用动态美的审美心理来刻画造型,(转第133页)(接第141页)捕捉大自然中奔腾跳跃、雄伟健美的生命瞬间;用放纵粗犷的笔触,凝重简练的线条,厚实雄浑的墨色来泼写民族精神和抒发真挚情感。 

艺术的民族性篇2

关键词: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世界性;辩证统一关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77-01

一、艺术的世界性的含义与内容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正如黑格尔所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并且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正如所说:“有没有人性这东西?当然是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二、艺术的民族性的含义与内容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灵魂和核心。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是要表达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艺术活动的民族性根源于民族生活的特殊性。世界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的特殊性,艺术活动的民族性是其集中体现。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

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的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

(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

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民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我认为: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事实证明,为世界各国所共赏的中国艺术作品,绝不是亦步亦趋模仿洋人的作品,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而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就是深刻地表现人类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只有这样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共赏的艺术。

譬如,日本的和服是最具有民族性的,日本人从小参拜神社时就开始穿和服,以后每当遇到节庆等节日都要穿和服,和服是西化后的日本至今都保留着的民族服饰,但它并不具有世界性。谁都知道:世界上只有日本人才穿和服。这一事实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也可以说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包容又相互制约着彼此,这种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发展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无意义。我们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艺术。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并不具有世界性。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趋地跟在其他民族艺术后面接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并不拒绝污泥提供它的养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前辈两个肩膀上,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巨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待其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我们应提倡创造性的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在世界艺术大舞台上,有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篇3

[关键词艺术 民族性 国际性 对立统一

一、艺术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及其关系

艺术的国际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关于艺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国际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国际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国际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二、艺术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

1.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藐视新生民族和弱小民族的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像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国际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作为民族特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那么,是否存在艺术民族性的标准?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

2.保持民族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艺术国际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国际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国际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中西融合不是将一瓶红墨水、一瓶黑墨水倾注在一起的黑红不分、非此非彼、非驴非马。就艺术而言,这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艺术之营养,正如人吃猪肉、羊肉,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猪、羊一样,这种吸收、借鉴,绝不是外表的摹仿、复制、克隆,而是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艺术,强我们的身、健我们的体,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吸收了东方乃至非洲原始艺术的精华,但西方艺术没有被东方艺术淹没。我们今天吸收、借鉴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必须具有明确目的,即为了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被称为“地球村”的信息时代,若要求一民族艺术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艺术丝毫影响,像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倾慕,实在太难;如果要求艺术家在艺术荟萃的大花园中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他民族艺术的奇花异草毫不动心,也实在难为我们的艺术家。“物以稀为贵”那种他民族拥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正如人们常常不满足粗茶淡饭而追求饱眼福、饱口福一样,吃腻了大鱼大肉的贵族会对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断的喜新厌旧和怀古中人类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艺术;人类也会在新一轮喜新厌旧和怀古中创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艺术。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对待西方艺术、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齿,也不必趋之若鹜。西方各种艺术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济世良药。

三、结语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无意义。我们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之艺术。同样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并不具有国际性。我们的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构成一个大部队。我们不必裹着小脚、拖着长辫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趋地跟在他民族艺术后面接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并不拒绝污泥提供给它的养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辈两个肩膀上,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巨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我们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国际性也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苏联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184.

[3].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建国以来文集.

[4].新民主主义论.1940.

艺术的民族性篇4

1、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即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其具象性体现在民族艺术作品采用的是本土的传统的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如中国水墨画、欧洲油画、波斯及印度的细密画等。这些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外在形式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并与之产生互动共鸣。民族艺术的抽象性体现在不论是以何种手法及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它都能表达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信仰和审美情趣等抽象的概念——这是需要穿透表象,剖析内在价值才能感受到的一种“风土人情”。

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也许其外在形式容易被识别认知,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情感、审美价值却难以被解读,也就是它不易于被外界渗入和欣赏。中国的水墨丹青一直被视作最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之一,它流动的特性与丰富的层次,唤醒了设计师追求浑然天成与自然相依的归属感。水墨既是一种画作,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特质,情感的诉求方式;人们欣赏水墨的创作手法,却不一定能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其包含的浓厚文化情感,是东方大国所独有的禅意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融于民族性之中,却又高于民族性。艺术的世界性产生是民族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逐步被世界认可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艰辛,首先某种民族艺术必须要自身强大,饱含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成为民族的信物,国家的代言,然后在国人宣扬下走出去,慢慢的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欣赏、研究、尊重和运用。当外界可以真正理解它的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它的价值的时候,它的民族性就上升到了世界性的高度。

艺术的世界性就是民族性升华的一个过程,是对民族性的认知、理解、接纳、尊重并运用的过程。中国水墨画就是一门既有民族性又具世界性的艺术,它发源在中国,强盛在中国。经过一代代的优秀画家、设计师(如齐白石,徐悲鸿,靳埭强等)的不断努力,传承和发展,现今它已经被世界欣赏、接受并运用——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可以见其身影,它成为了整个人类的艺术财产。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剖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互区别却又相互联系,不能脱离而谈其一。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情感,发展历程,审美特征,所以它自然而然产生了个性化的东西——这就是民族性。而共性是指个性之中的共性,及普遍性是包含在特殊性之中的,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没有艺术的民族性就不会有艺术的世界性,艺术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进行传达的,艺术的世界性是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寻求的共性,只有在艺术的民族性上谈艺术的世界性才具有意义,离开了民族性的世界性,是一种空洞,没有内涵,没有情感的世界性,它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感染力,没有生命力,不能被历史所铭记,不能流传下去,它终究会被人们所遗忘,被历史所吞没,这就等于没有世界性,是对世界性错误的定义,是对世界性的桎梏。

水墨这一元素,作为中国最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器物”已经广泛运用在世界艺术的方方面面。因为它的情感价值,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了世界财富,以古老著称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国际时尚潮流中不断彰显迷人的魅力。如:MaxAzria山水画礼服,结合水墨艺术与面料印染,结合东方的禅意美学和西方的裁剪创意,使得礼服荡漾的无穷的诗情画意;卡地亚在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向人们展示了它的精彩杰作,采用中国元素,熊猫及水墨竹子的腕表,呈现出一幅细腻精美的中国画;AnandaKhalsa以中国水墨风格为主的精美配饰,是东西方艺术、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最传统的也能最时尚,越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才是越具有世界性的艺术,只有在世界艺术的舞台,才越发能彰显民族艺术的魅力。(图1)

图1山水画礼服,熊猫腕表,AnandaKhalsa配饰

二、如何发展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当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即能反应一个民族独特的思想情感,使他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情调,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文化情感,都能被人们所欣赏、接受时,它便具有了世界性。但是只有解决了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兼具世界性的问题,才能使其成为全人类的财富,我们更好的创作艺术作品,才能创作出更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1、艺术的民族性如何发展

民族性中的人文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本质最灵魂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而那些外在的形式,创作的手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始终保持内在的基础上,继承民族固有的传统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立足现今,进行必要的筛选,摒弃,创新,使其更能“古为今用”。只有这样,在不断的继承,创新中才能更加的符合现今的需要,才能使其得到发展,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对待民族艺术,我们自身应该不断的继承,摒弃,创新。

作为中华文明集大成代表的水墨艺术有种灵性,充满着诗意,充满着智慧,既传统又现代,到处为现代设计更添光辉。中国水墨正是通过一代代画家,设计师的摒弃传承,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饱满,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步。如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薄涛先生纯正中国元素的“水墨乾坤”系列作品以国宝“画魁”为魂,创造性地将水墨丹青请进了各类织物,把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向世界演绎纯正的中国元素。再如靳埭强先生的水墨设计作品,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延伸其意与现代海报完美结合,彰显水墨的禅意美学。只要水墨艺术的精神价值没有变,那么她既可以是极简的挥墨,也可以是繁复精致的工笔,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另一方面,对于外来艺术应该持着敢于接受的态度,民族艺术应该在保留灵魂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艺术中有益的部分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个过程把握的是一个度,不能过,如果过了,我们就丧失了自己的东西,丧失了民族性。如图2所示,这组国画作品是青年艺术家曾建勇的《大队长》,它摆脱了传统国画的形式及题材的束缚,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在他的画中可以一一为我们呈现,传统的绘画语言悄悄的在改变,他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观念,中西合并,激发了对水墨这种绘画材料的玩味的同时,让西方的绘画形式来丰富了我们自己的艺术形式,使其更多元化,更国际化。

图2曾建勇《大队长》

如图3所示,这组瓷器作品完美的结合了中国水墨画精神和欧洲雕塑美学,使瓷器上形成了立体的花纹,却不失中国画的雅致及韵味,这是中西合并完美的诠释,我们不仅要自身跟着时展,我们更需要放眼看世界。

图3融合水墨艺术精神的瓷器

总之,只有自身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乐于接受外界好的艺术形式为我们自己所用,才能永保民族性不被淘汰,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遗忘,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2、艺术的世界性如何发展

艺术的世界性本身是优秀的民族性的升华,没有艺术的民族性就不会有艺术的世界性,艺术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进行传达的,艺术的世界性是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寻求的共性,所以艺术的世界性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性的发展,我们要从艺术的民族性中概括世界性,又要在世界性的要求下去完善原先的民族性,不能只看得到艺术的世界性而不再寻求民族性的进步,这样就看不到其中的差别,就使得整个世界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变得单一化,一般化,趋同化,如果只看重艺术的民族性而忽视世界性,这样就看不到艺术的联系,更不能了解世界的变化,这样的民族性将会慢慢被历史所遗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把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发展联系起来,从民族性到世界性,从世界性再到民族性的循环往复中,才能使认识一步步的提高,使其一步步的完善,始终相得益彰。

三、结语

艺术的民族性篇5

1、悠久的历史

任何一个艺术种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史中都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脉络,这其中皆包含人类对于大自然改造与征服过程中对于艺术的基本认知与探究。在从实用到艺术的逐步发生与发展中,无不体现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艺术积淀。

古老的中华先民对漆的发现和使用可谓是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漆最早的国家。有文献记载:早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时,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髹其内,这可谓是最早关于漆器的一些记录了。以我国所出土的文物实考而言,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髹涂朱红色的漆碗,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七千余年。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使用便非常普遍,近年来,如河南信阳战国墓、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漆器,种类丰富,并装饰有精美的图案或画面。这时期漆器造型手法多变,漆色已发展为多色的彩漆,并利用金、银、铜、玉、贝等多种天然及人工材物来镶嵌装饰,以显示其奢华性、贵族性。随着制作漆器材料的丰富和制作技艺的发展及在日常的生活中实用性的大大需求,到了唐代漆器才较为明显地在民间开始使用,直至宋代则普遍起来。宋代已产生了漆行、漆器店等商业行为,大量出售漆材、漆器。漆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色彩、图案、装饰体现了人们对精神审美愉悦的无限追求,也是创作者审美理想的物化之体现,“所谓物化,是自己随物而化,主客合一的极致”。所以到明代时期漆艺的发展达到了繁盛阶段,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出现了漆艺、雕漆的高峰。据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中记载,此时漆艺的装饰之技艺繁华富丽、无可比拟。

漆器、漆艺、“漆画”无论我们是从实用的或艺术的角度去探究的时候,都会发现深藏于形式之下的所散发的民族与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它是中华大地民族深层内在心理与精神本质及审美心理的体现。

2、早期的“漆画”

这里我们所关注到的漆画,作为艺术的形式而言,其并未具有真正的绘画独立性,在漫长的中国漆艺发展历程中,漆画几乎一直依附于漆器及其多样性的形体之上。在与漆器的结合中,中国古代漆画的艺术形式多变、表现内容丰富,诸如神秘的抽象性、生动的写实性、宗教的寓意性等艺术特质在悠久的漆艺中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如马王堆汉代漆棺画、长沙南郊黄土岭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锦瑟、浙江宁波的明代竹编五彩描金漆盒,这些漆艺代表的不仅仅是器物的本身,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审美观照及民族的审美本质及其审美的倾向。所谓美的观照即“向某对象的心的作用,在究极上,乃是现实意识的基本构造之自身”我们在对器物本身视而不见的时候,依附于其上的漆画本身已经具有了作为绘画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及审美的独立性,生动的场面、饱满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等诸种艺术表现元素的体现与独立的其他绘画艺术相比不分上下,只是由于与器物的结合而未能成为独立的漆画艺术作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独立的漆画艺术的出现与崛起,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漆艺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外来漆画艺术的影响与融合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当代漆画艺术在发展中的“境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当代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所说:“开漆画独立之先河的是越南。中国漆画的独立便是在越南磨漆画的刺激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下,在当代中国漆画家创造性劳动中完成的。”

3、漆画的独特性

漆画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

漆画材料的独特性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材质、技法是漆画最基本、最物质性的构成因素,是漆画艺术表现作品的关键。

漆液、矿物颜料、漆板这些材料是漆画独特之根本。漆画材料涵盖之广,是其他绘画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大自然造物力量之神奇给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如金箔、银箔、蛋壳、沙子、植物叶、螺钿等等。这些丰富的可以为漆画所采用的物质在漆画中他们表现出来的审美语言是不同的。与此同时漆画材料的创新及延展性也是其他画种所难以比拟的,不同艺术家在漆画创作中随观念的改变、题材的变化、画面效果需求等往往会自觉地寻求不同的、新颖的材料来展现自己艺术作品的特质。

不同材质的属性决定了其展现的美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漆画的创作中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加工、创新代表了个体的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追求,尤其是对材料选择和加工的主观性、偶然性更增加了漆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当然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统领整个艺术创作的根本。总之漆画材质的属性美与材质的独特性是漆画艺术的一大特点。

漆画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其表现技法的独特性。

丰富的、变幻莫测的漆画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工艺具有偶然性表现形式及表现效果,构成了漆画艺术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

漆画的创作周期较长,对于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其难度主要是对天然漆画材料的掌控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同我们熟知的水彩、油画有一定的差别,这也是材料的物理性决定的。漆画的表现技法非常丰富,有打磨、彩绘、镶嵌、磨绘、刻填、堆塑等多种表现形式,技法掌握的难度较大,需大量的实践方能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建树。在制作中不同的艺术处理技法会产生各异的艺术效果及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最终达到材料与技巧、漆性与画意的完美结合,这也许正是漆画艺术神奇之处吧。

二、当代漆画艺术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我们这里讨论的被边缘化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艺术自身发展中的自我自律及影响艺术发生、发展的他律性问题。简单来讲是指我们民族漆画艺术被边缘化的客观原因:即历史、经济、文化、地域等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漆画发展的多元因素。其次在漆画艺术发展中本身自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被边缘化的现实

中国悠久的漆艺自唐朝始传 入日本,这个在大和民族看来是“舶来品”的东西却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日本的本土民族发扬光大,“漆器”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也足以说明一个民族对于优秀文化的遵从与渴求,同时对于我们漆艺的原创者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一种对待文化“自觉与不自觉”的警醒。就像西方人提到陶瓷就能想到“China”一样。日本的漆画艺术同我们自身的漆画艺术之间产生的角色调换,难道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的问题吗?众所周知,最早最精美的漆器是在中国,而如今最会做漆的则在日本。

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年法国人维克脱尔·塔尔丢为越南漆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教学体系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越南的学生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元素与潜质,发掘、发展本民族自己的艺术。他们甚至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开始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越南真正的漆画艺术由此开始。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实践、成长中,漆画(磨漆画)在越南画坛中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国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这里不再探讨漆画艺术谁是源头、谁是追随者的问题,无多大意义,历史总是要发展的,我们不能总是拿着我们祖宗的荣耀来谈论今天的现实,这种鞭策也许是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的自我觉醒与创作动力吧。

2、目前国内漆画艺术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漆画艺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但是任何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演变必然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其中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偶然性存在,这其中包含有历史、地域、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代漆画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已经起步,但是几十年来了解与关注它的人可能并不多。漆画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既然存在了必然会经历发生、发展与衰变的一个基本规律。漆艺在我国的传统实用美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大众审美活动中多数人仍把它当美术工艺品一类来看待,这是存在的现实。对于一个从事非漆画艺术的其他艺术工作者来说可能对漆画艺术都知之甚少,更别说普通的百姓大众了。再者,在新时代艺术教育极大的发展中,漆画艺术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像国、油、版、雕等这些专业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教育在当今的市场化、功利化的影响下变的愈加现实,以至于漆画这个专业逐步被排挤于主流艺术之外,在其后的发展中也就相应地受到一定的影响,漆画艺术这种境遇的“尴尬”对于漆画艺术自身而言无疑是一种发展的阻碍,所以后来在漆画最初被纳入全国美术展览时引起很大争议。

另一方面漆画艺术比较强调材质的特殊性和工艺的复杂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其受到材质、技艺、制作等多方面的制约,同其他艺术类别相比不可避免地会把漆画艺术看做是更接近工艺美术的,而在电脑数字化急剧发展的现在,许多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被铺天盖地的新型艺术手法与技术手段所代替,在艺术与实用美术之间漆画不可避免地被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漆画的教育、普及、创作、创新。

三、对民族美术学科建设与艺术创作的启示

民族美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中华民族艺术的辉煌是多民族共同的艺术积淀之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排拒有融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展现了民族的深层精神特质及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不同民族所确立的审美模式是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审美模式是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特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的漆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语言中审美积淀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内涵。一个民族在艺术市场化、功利化急剧膨胀的今天应当从传统中汲取新的营养,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为民族美术建设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动力。漆画艺术发展的今天在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融合并存的民族文化中对民族美术学科的建设、发展、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1、时代契机

中国现代漆画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富的漆性肌理和新颖多变的材质表现,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漆艺特点和现代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美术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伴随着文化建设的繁荣与自觉,现代漆画艺术的文化价值正逐步受到重视,长期游离于主流绘画艺术门槛之外的状况正在改变。这其中体现了对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再认识与解读。

漆画作为独立绘画艺术参加美术展览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外组织的出国美术交流展(1963年国家对外文委组织的出国美展)、全国性的各届美展、对外漆画艺术交流展(1986年中国漆画展在苏联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1991年中国漆画展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和福冈美术馆等地巡展、1994年中国漆画又在汉城韩国文化振兴院美术馆参加了“1994年韩中漆艺交流汉城展”等),在这些大型、重要的展览中凸显了漆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艺术价值。1991年成立了中国漆画研究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漆画以崭新的、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了新的世纪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台阶。

令人可喜的是在中国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许多艺术院校也相继成立漆画艺术专业、漆画艺术工作室,为漆画艺术的后继人才培养及漆画艺术的发扬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漆画作为一个即传统而又新的艺术专业在民族美术教育中必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2、创新之路

中国的漆画艺术可谓是即古老而又年轻的。当代的漆画艺术家在传统漆画技法与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契合;传统文化积淀与新的艺术观念之矛盾;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创新;漆画艺术创作中的技术性与绘画性的关系;漆画艺术的传统文化普及与精英性艺术教育之辩证发展;中国漆画艺术现状与国际文化艺术全球化之关系;漆艺材料的运用和创新的可能性研究等诸多课题都为漆画艺术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空间。

其一是要在漆画艺术创作观念上的自觉唤醒与改变。技术和观念是一对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共同体。漆画艺术随时 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任何一个时代文化进步的表现。漆画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应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在辩证的艺术观之下,对传统的固守与绝对的放弃、“唯新是从”与“唯新是变”的观念都是艺术发展中的致命缺陷。摆脱旧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与拓展自我艺术发展空间是时代赋予当代漆画艺术工作者的任务,在漆画艺术的“多元化认识”与“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寻找新的漆画艺术发展途径与局面是极其重要的。

其二是在漆画艺术语言、形式上的创新。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由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材料、工具等特性决定的。漆画艺术极具特质的材料和丰富多变的技艺手法,以及那些特殊的、妙手偶得的视觉效果,共同构成了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蕴。这其中材料的特质与多样性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艺术家的艺术构思与时代审美结合中,以及在艺术手法与材料工艺的结合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漆画艺术作品来。漆画艺术在随时代的发展中,其工艺、技法、材料及表现的范畴大大扩展,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艺术表现语言与规律。

另外在漆画艺术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等方面的拓展也是很重要的。在注重技法、材料的同时,表现地域性、不同民族特点、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等诸多方面都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如中国北方与江南的地域特点、北方各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审美内涵与外显的不同都为漆画艺术题材与艺术技法的探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其三是深层民族审美心理之表现。民族心理认同是民族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特性之一,是民族气质之体现,“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在不同的民族中漆画艺术所表现的形式、内容、意蕴是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及审美趣味的具体体现。越南、日本、韩国及中国各族艺术家笔下的漆画艺术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是艺术自身的内在规则、规律,符合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漆画艺术发展的当下,走出“复制”窘境,建立漆画艺术独立表现体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文化与艺术的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是不同民族艺术存在的实质。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反对大一统的文化观念,如果只能求同,而不能存异,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所谓的发展,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技法、材料具有共性,而漆画艺术作品体现的民族情结却是独特的、无以替代的。当然我们所讲的民族情结具有一体性与多元性。如我国漆画艺术所展现的整体民族风貌是一体性,而在各民族漆画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所体悟到的民族审美心理,是其多元性,这是我们狭义范围的一体与多元。广义的一体多元是指“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体,各民族风格迥异的物质与各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是多元”。如当代著名的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李之卿、沈福文、雷圭元等,无论是外显还是内敛,其艺术作品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内涵却是永恒的。再如当代著名漆画艺术家钟志金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民族题材或现代题材,我们都能透过其作品感悟到一个民族艺术家深深的民族情结,这种民族情结是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烙印,最终物化为视觉形式而展现于艺术作品中。

艺术的民族性篇6

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更是其他文化所不可取代的一种文明的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艺术设计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对美的探究,然而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于民族性的探究,这不仅标志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与科技发展水平的肯定,还代表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精神发展、个性发展的殷切希望。由此可见,只有汲取民族文化,才能展现艺术设计的文化魅力,为艺术设计开展一片新天地。

一、发展民族性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艺术设计受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计算机的的迅速介入,让传统手工式的劳动被逐渐取代,大量的国际化图形和符号、众多的素材库被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造成了国际主义艺术设计趋向同一性现象,设计师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设计,而这极其不利已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二、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体现着世界的时代性、民族的人文性、社会的艺术性、甚至人类的创造性。除此之外,它还表现出了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民族情感,传递着时代性、民族性的特点。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史中的精髓,涵盖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无论是民族服饰还是风土人情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个性、独特的素材。现阶段,人们把艺术设计与人文内涵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讲,就是在艺术设计中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以此来寻找设计的精神源泉,增加发展艺术设计的原动力。

三、如何在艺术设计中把握民族性

(一)要掌握民族性的动态发展特征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色彩的个性化中。笔者将就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色彩的把握来阐述出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性的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现如今黑白两色被我们普遍接受,认为这是稳重、大方的体现,是百搭的颜色。但是在古代,仅有文人对它们较为喜爱,百姓们却是颇为忌讳,认为它们是丧葬礼仪的颜色,是不吉利的代表。又例如对于纯色与间色的喜爱,古人喜爱纯色而轻视间色,但是现如今,间色却被大家所追捧,认为是高档、文艺的颜色。

(二)要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的功能的关系

民族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对于设计本身又因为自然属性的缘故表现出自然性。所以对于设计者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功能的关系。例如在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色彩具有一定的风格功能。就红绿灯而言,绿色就代表着前进、动力,红色代表停止。黄色代表警示。色彩所反应出的情感联系,就赋予了设计作品的直观特点。所以我们在融入民族性设计的同时还要尊重设计本身的功能。

四、民族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艺术理念的不断创新,当今设计领域面临着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民族性这一严峻问题。对于民族文化的形式、内容都有了新的理念,体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对于传统书法、民族色彩的应用。同时,民族文化的色彩搭配、创作理念、表现手法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例如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它的构图、造型甚至视觉思维都值得现今艺术设计发展的借鉴与发扬。

(一)民族性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书法贯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软笔书法,再到硬笔书法的创新与转变,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或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的体现。正是由于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喜爱与尊敬之情,才使得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应用。我国2008年申办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是该应用的代表作品之一。将民族性传统书法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结合印章的形式,汲取汉字的民族特色与古典人文艺术,将华夏儿女对于奥运的喜爱、祝福之情融入在简单的笔画中。

(二)民族性传统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传统图案是指我国民间艺术中象征着吉祥的图案,是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经过历史的洗礼与传承的,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族性传统图案大都依靠谐音或是象征含义传递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寓意,例如蝙蝠象征着福梅花鹿象征着禄桃子象征着寿。我们将民族性传统图案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中,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民族性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含着丰富的设计元素。例如: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无论是白瓷还是青花瓷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精髓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涵盖着对民族性艺术的认可和对于民族情结的喜爱。同时,在民族性艺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过程中,碰撞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流行元素。

结语

艺术的民族性篇7

关键词:动画 美术 剪纸 民族 世界

要了解我国动画的民族性,首先要关注其他国家的动画的特点。美国动画:为了恢复动画艺术的本质,作品力求发挥作者的个性;UPA作品风格力求保持动画本身的趣味,单纯的任务线条随着声音活动,作品内容源于个人的自传回忆,有些是对食宿标准价值观的批判,有些从人性观点出发体现出他们民族的历史和政治文化。而法国动画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手法,利用变换的色调使物体活动起来再现了他们传统细腻的艺术。前苏联动画艺术家则以童话样式的动画片来反应现实生活。日本动画在创作理念、制作风格、叙事结构、动画语言的探索上显出特殊的气质和想象力。面对同一事物我们不难发现,对待它的方法却是各异的。这是因为他们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底蕴、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结果(动画片)。他们的动画片具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打上了本民族的深刻烙印。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那体现我国动画的民族性的东西又在哪呢?

中国动画曾在世界动画历史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充分说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全面了解中国动画的过去,对于今天的动画创作大有效益。既可从中借鉴优良传统,学到它的精华,还可找出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更具民族性的发展道路。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美术电影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赏。至1986年有29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7次,31部影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国外舆论界赞扬中国美术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认为它的艺术风格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中国动画史上)。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年)是中国动画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

1957—1968年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加成熟和完美,同时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并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创了发展剪纸片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如《牧笛》,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据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片。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上做了新一次尝试。1984年的《金猴降妖》将“民族英雄”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现代音乐相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

中国动画在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这种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来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力求表现温情世界。内容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得到了儿童家庭观众的喜爱。

在我国动画众多的表现手法中,剪纸片发挥了他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色彩明快,造型独特。在造型上巧妙的运用了剪纸的粗犷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特性,把猪八戒的贪吃笨拙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中国水墨画,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五代的时候就开始有画水墨人物画,到明、清时期,又有更大的发展,经诸家各派的不断演变,而独具一格。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墨动画片,继承了这种优异的传统艺术,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如《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片问世之后,受到国内外一致赞美。

从题材上,我国动画片也在不断挖掘动画的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古典故事、民间传说、寓言都是丰富的题材。1964年的《大闹天宫》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这部动画影片,可谓经典中经典,即使现在看来也依然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超级大片。以及《鹬蚌相争》加之水墨表现更加深入人心。还如《镜花缘》根于中国古典白话而改编。《女娲补天》则是一部选自中国成语典故的动画片,以独特的艺术观点将女娲补天这段故事制成的生动的动画片。

在表现形式上同样也能看到我国动画的民族性,如:在一些动画中采用传统的皮影为表现形式,在音乐上运用了京剧的语言,力求生动表现动画的主题。再如前面所提到民间剪纸的形式、水墨形式、工笔画的形式等。动画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集工艺性、审美性、技术性、功能性、时尚性等于一身。挖掘动画的民族性因而要从不同方面去寻找。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看成是莫大的骄傲,以此来证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就应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新作品。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强劲走势,我们的认为就是给民族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丰富、弘扬和创新,在积极汲取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个性,不断地丰富民族文化的蕴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不断地赋予民族文化新的姿容与新的涵义,使民族文化在不断实现创新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动画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动画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

艺术的民族性篇8

提升动画作品的民族特性与艺术价值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1.1新媒体发展依存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现代科技的不断前进,推动了数字电影、数字动画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及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与青睐。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也应随时代需求不断更新与充实,汲取并创新民间艺术,促使其自身前进发展。 1.3中国民间艺术发展的客观需求民间艺术不仅需要保留其精华,更要借助动画等载体不断推广并丰富自我。具体来讲,我们应将民间艺术元素广泛的应用于动画影片创作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动画影片风格及形式的推陈出新,也利于民间艺术元素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推动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的前进发展。

二、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方法

2.1民间艺术与动画创作的关系中国民间艺术和动画存在着普遍而又广泛的联系。一方面,民间艺术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利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宣扬。具体来讲,民间艺术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将为动画创作注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元素。它可以借助动画这一载体向观众进行展现与表达,更好的表达并丰富自我。

2.2民间艺术与动画创作的契合元素

2.2.1通过传统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创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动画创作中,可以选取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对其进行了改编与修饰,通过故事寓意来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1。一方面,传统民间故事的运用使动画作品具有了中国意义的思想及内涵,便于作品主题的升华。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故事也通过动画这一表现形式得到了艺术性的再加工与再塑造,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

2.2.2通过皮影戏进行动画创作皮影戏是一种综合了戏曲、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对动画设计中的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2》的开篇部分便将中国皮影元素与动画创作相结合,良好的画面处理配以民族化的人物造型,很好的烘托了影片氛围及大环境,为影片的开篇叙述起到了增砖填瓦的作用。从该片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影戏对动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我们应加大皮影戏对动画创作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2.3通过民间剪纸艺术进行动画创作剪纸艺术早在建国初期便被创作者们引入了动画制作。1958年,在万古蟾的带领下,一批动画爱好者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我国又创作了具有水墨风格特点的《鹬蚌相争》等作品,也都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但在“大跃进”和“文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影响下,中国动画的发展一度滞缓,剪纸艺术在动画领域的创作与探究也陷入了尴尬局面。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剪纸艺术在动画领域的探究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民间剪纸艺术也成为了新一代动画创作者们的灵感来源。

2.2.4通过民间音乐进行动画创作在民族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乐器是其不可或缺的载体。笙、箫、笛子、二胡等,均能表达和体现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创作者通过对不同民族乐器的组合演奏,可以创作出震撼心灵的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作为动画影片的背景配乐,可以从听觉上营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环境,帮助观众置身其中,全方位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氛围。

2.2.5通过书法艺术进行动画创作一提到书法,更多的人认为它属于文人艺术的范畴及领域。可在我国民间生活中,书法同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遍布于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书法作品可以用来装饰和欣赏,在中国的传统春节中,人们用红纸书写春联,贴在家中房门及墙壁上,以增添节日喜庆氛围。鉴于书法的民族意味及特点,动画影片创作可以将其引入场景设计及后期字幕制作,以此凸显民族特色,为创作一部具有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锦上添花。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1.提高动画作品的价值及民族特性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良好运用将提高影片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及商业价值上。与此同时,具有民族特征的动画作品有利于保护并推广本土文化,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国际竞争上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2.有助于保护并推广民间艺术文化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推广3。民间艺术元素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它在动画创作中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开拓影视动画的创作空间,也利于保护并宣传自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上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范文 下一篇:生物质能的优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