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3:06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住院时适时修剪,加强产妇的健康宣教,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择新生儿368例,男189例,女179例,顺娩200例,剖宫产168例。孕周在37~42周,无产伤,无窒息,无产前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清理呼吸道后,各项评分好就会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断脐。我院采用在距离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cm剪断脐带,挤除残血,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残端,覆盖好无菌纱布,脐带布加压包扎,脐带一般脆性大,在剪脐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情况来结扎,切忌过长过短,24h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日常护理适时修剪 脐带脱落前护理,我院采取出生24h后暴露脐带残端,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1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然后用75%酒精2次消毒脐带断端。预防感染并且保持干燥并针对脐带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住院时适时修剪可促进创面愈合,出生第48h后根据脐带情况给予修剪,先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残端及周围皮肤,在结扎下方用无菌剪刀沿脐根呈浅锥形一点一点剪掉,再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这样修剪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减少脐炎发生。

2.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和焦虑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传统观念不同所以做好宣传至关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脐带情况,耐心解释脐带护理要点,教会产妇观察脐带,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重要性,及时更换尿布以免尿液浸润脐带,通过有效的宣传能解除家长的思想顾虑,也能减少脐带发炎的几率。

2.4 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是监督 让每一位护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工作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学习,并委派责任心强,操作技术好的护师担任质控员,监督每一项工作及指导,经常总结工作,讨论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个案。严格把关随时监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脐带发炎的几率。

3 小结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89-02

新生儿的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做好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新生儿脐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修剪脐带残端,局部创面用脐带包包扎(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新生儿脐带护理包)。疗效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5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4例,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均在7~10分,体重均在2 500 g以上,并且无宫内感染。

1.2方法

1.2.1新生儿脐部结扎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用0.5%碘伏溶液消毒脐带根部,然后用消毒气门芯在距脐根部1.0~1.5 cm处结扎脐带,在离结扎部位0.5~1.0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脐血,用2.5%碘酒烧灼脐带断端,观察组用脐带包包扎,对照组用纱布包扎。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每日沐浴后用碘伏消毒脐残端、脐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再用脐纱包扎脐部,等待自然脱落,下午再次消毒。观察组除常规消毒外,应用脐带包包扎脐部,并且在48~72 h后用钝头剪刀沿着脐根部呈浅圆锥形慢慢修剪残留脐带,对留下的创面用脐带包包扎。每日进行观察,脐带包每日更换。

1.3观察内容

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潮湿、黏液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脐轮及脐周皮肤颜色,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时间。对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出院时指导护理方法进行电话随访,产后42 d来院复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黏液性分泌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脐部观察结果比较、新生儿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比较详见表1、2。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观察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比较(例)

3讨论

新生儿脐部在正常情况下经过断脐、包扎处理后,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变硬,一般在1周左右脱落,创面在10~14 d才能完全愈合[1]。大多数新生儿脐带是在出院后才脱落,直至愈合。由于产妇和家属缺乏新生儿脐部护理知识,往往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易导致新生儿脐部的感染。我院自2006年3月采用脐带包包扎、护理新生儿脐部,并配合修剪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脱落、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3~7 d脐带全部脱落,94.6%在7~14 d创面愈合,并且脐部渗血、潮红、黏液性分泌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脐带完全脱落,创面基本愈合。从而减少了出院后由于产妇和家属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对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进行修剪,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黏液分泌物聚集以及脐带长期不脱落形成自然的感染灶而引发的感染。修剪脐带时,要注意掌握修剪的时间和方法。修剪脐带时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选择修剪脐带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48 h左右,对于粗大含华通胶质多的脐带,干枯慢可延迟1~2 d再进行修剪,以避免创面大,局部发生出血[2]。修剪脐带的方法是应用钝头剪刀从不同方向沿脐根部呈浅锥形慢慢剪掉脐带,切勿一下剪平,避免脐带残留。修剪后对脐部要加强护理。记录修剪时间,认真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如脐部出血可用脐带包加压包扎。每天沐浴后要将脐部消毒处理干净,脐部有黏液分泌物,用75%酒精擦净脐部,保持局部干燥并用脐带包包扎;脐轮周围红肿,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湿敷1~2 d红肿可以消退;并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新生儿脐部经过断脐、包扎、再次剪脐,3~5 d时间脐带就能完全脱落。如果长时间不能脱落,游离的脐带是细菌繁殖的场所,局部易出现脓性分泌物,异味,脐轮周围皮肤红肿,而发生脐部感染;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严重时可威胁新生儿生命[3]。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选择最佳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院采用的新生儿脐带包包扎、护理脐部并配合修剪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脱落、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在出院前新生儿脐带就能完全脱落,创面干燥,出院后减少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脐带问题的担忧。在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降低围生儿感染率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玉香.2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66.

[2]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2.

[3]王秀娟,吴素明.新生儿脐部早期处理和护理的方法[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14):83.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60-02

在妇产科临床上,新生儿脐部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脐部是新生儿比较脆弱的部位,如果护理的不科学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在实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够进一步减少和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的发生。因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新生儿110例针对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新生儿,将这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新生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新生儿有男婴60例,女婴50例,日龄在1~9 d之间,平均日龄为4 d。其中观察组55例新生儿有男婴35例,女婴20例,日龄在2~9 d之间,平均日龄为5 d。对照组55例新生儿有男婴25例,女婴30例,日龄在1~6 d之间,平均日龄为3 d。

1.2 护理方法

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剪脐不净,剪脐后创面较大。二是,脐部用物消毒不严 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三是,护理方法不当 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这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1]。对两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就是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消毒,并且在新生儿脐部 0.1 cm处,使用气门芯进行结扎等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首先,安排护理人员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和消毒[2]。其次,在新生儿沐浴之后需要采用高压灭菌毛巾擦干全身,在毛巾的选择上,采取1人1巾的方式。再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正确的换换尿垫的方法等等。临床护理时间为10 d,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期间,做好相关的记录。

1.3 评价标准

在护理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主要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脓液。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发生脐部感染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7.3%,无感染4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2.7%。对照组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发生脐部感染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2.7%,无感染4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7.3%。观察组临床感染率为12.7%。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分析表[n(%)]

注:P

3 讨论

在妇产科临床上,新生儿脐部感染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护理不及时,容易诱发新生儿脐部出血等情况,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出院[3]。因此,在临床护理方面,需要全面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减少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的发生率[4]。在该的临床中,主要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生感染的症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②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消毒液的合适与否也影响到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③加强各环节消毒,控制院内感染[5]。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上述3点,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新生儿加强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感染率为12.7%。这与许同梅等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6-8]一文中,通过对20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护理效果,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更低,这与该的临床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由此该研究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 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J]. 护理研究,2011,12(33):134-135.

[2] Suli Dong, Tang Hongyu two umbilical stump treatment effect observed. [J]. Journal of Nursing,2012,10(9):167-168.

[3] Li Yang, Huang Qun, He Hongyan. Causes of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progress [J]. Journal of Nursing. 2011,4 (7):123-124.

[4] Progress Huangcui Qin, Husan Lian, Pingpei Hua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method[J]. Nursing Research,2011,5(36):157-158.

[5] 赖香菊. 新生儿二次断脐后创面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44-45.

[6] 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2006,20(11中旬版):2969-2970.

[7] 梁伟民.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 6(2):255-256.

[8] 薛秀梅,戚亚兰,陈金梅.新生儿二次断脐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3).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4

新生儿出生后对脐部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个人安全与健康,临床有报道显示,超过60%以上的黄疸、腹膜炎、败血症、感染等都与脐部处理不当有关,因此临床中要做好新生儿的脐带护理,以减少各种意外或并发症,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为探析新生儿脐带护理中自然干燥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护理,临床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出生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护理,排除早产、畸形、感染、Apgar评分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脐带护理,研究组自然干燥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采取同样护理方法,75%乙醇对擦干净羊水后的脐带做消毒,在脐带搏动停止后血管钳夹紧、无菌剪刀剪断,脐带圈套扎,5%聚维酮碘消毒残端、根部及周围皮肤,并挤出残余血液,对断面做消毒清创处理,愈脐带敷好并及时更换,保证每天至少两次消毒。

常规护理:新生儿断脐带36h后利用纱布与脐带卷做护理,洗澡与大小便污染后及时5%聚维酮碘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并保持干燥,直至其自然脱落。

自然干燥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清水清洁,用洁净毛巾处理好腋窝、脐带断面及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包扎,穿戴柔软宽大透气衣服以避免残端摩擦,洗澡或大小便污染后要清水及时清洁,不用消毒剂。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自然干燥法前要获得家属认可,做好家属的说服教育,在现场自然干燥护理中要注意护理人员正确操作,同时考虑到新生儿出院时间要求,部分要加强对家属讲解与教育训练,以确保新生儿出院后同样能获得良好的脐带护理。患儿在院内时要每天记录两组患儿脐带感染情况与残端自然脱落时间,出院后未脱落者则要做后续电话、QQ、微信随访或跟踪,以便准确记录或提供指导。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如发热、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

1.4统计学

临床数据资料SPSS18.0统计处理,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7.54±1.88)d显著低于对照组(9.81±2.0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脐部感染脐主要以出血、红肿、肉芽肿为例,研究组感染率6.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一般而言,新生儿被剪断、结扎的脐带残端多数会在5-15天内脱落,在未脱落之前,脐带残端有血液残留且由于脱落时经常有胶质分泌物出现,因此很容易导致病原菌滋生或感染。临床中脐带的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尤其是脐带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包扎止血,若无渗血则保持干燥静待其自然脱落即可。

临床脐带护理重点要注意保持脐带部分干燥,新生儿洗澡或大小便后要用干棉球或柔软的纱布擦干净,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要注意做好腋窝清洁,若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者鲜血渗出,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等情况,则要考虑脐炎,立即实施诊治。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直接相连,若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各类病原菌、微生物直接进入新生儿体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因此跟容易发生诸如败血症、黄疸、感染等危害新生儿生命,因此护理目标要以加快脱落、减少感染为目标,以保证新生儿健康。临床护理中自然干燥法的应用,比起传统脐带护理,操作更为简单便利,通过让脐带直接暴露加速水分蒸发保持干燥,消毒虽然可杀菌,但同时也会促使脐带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残端无法保持干燥,增加发生出血、感染等几率。在护理效果上,应用自然干燥法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几率也显著下降,比起对照组有多重优越表现,提示了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5

新生儿脐带护理要精心,如果发生脐周感染,很可能会变为全身感染

解开宝宝的衣服查看,我大吃一惊。这么严重的脐部发炎真是太少见了!以前只在公立医院见过家庭条件很差的宝宝发生过这样的脐部感染。宝宝的肚脐已散发出臭味,脐轮红肿明显,脐痂还未脱。

我拎起脐痂,用酒精棉球在脐窝里擦出好多脓。虽然是局部感染,但新生儿免疫能力低,很容易泛化为全身感染,比如败血症什么的,这个宝宝的情况必须口服5~7天抗生素。听我诉说完病情和治疗方案,宝宝的爸爸有些紧张。我问他是怎样给孩子护理脐部的,是每天都用酒精擦拭吗?爸爸很认真地点点头。又问每次擦拭肚脐会把脐痂拎起来,把脐窝也擦干净吗?爸爸有点茫然地看看我,说:“没有,我们不敢。那样会不会把痂拽下来?会不会让孩子肚子疼?”

看来,一个小小的脐部护理对专业人士是小事一桩,对新手爸妈却是大问题。

脐部护理要将脐窝也清洁干净

通常,护理新生儿的小肚脐每天一次即可,每天洗完澡后用棉棒蘸取75%的酒精涂在宝宝的脐窝内,要特别注意脐痂下面,有时脐痂很厚,可以拉住结扎脐痂的缝线,将脐痂轻轻提起,再用棉棒,将下面的脐窝处清洁干净。

最多见的脐部感染就是痂下积脓,由于脐痂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消毒护理,而出现感染征象。男宝宝小便易造成脐部被尿湿,被尿湿后用棉棒蘸酒精擦干即可,不需做其他的清洗,但一定要注意脐痂下的护理。

一般来讲,如果能够较彻底地清洁脐部,是不太会发生脐炎的。

新手父母要学会第一时间发现宝宝的肚脐问题,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

典型的脐炎症状很明显:脐带根部发红,脐窝内有分泌物,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脐周围皮肤会发生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再继续发展,严重时会引起败血症。

但有时脐部炎症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可能仅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宝宝烦躁哭闹或精神萎靡等,就医后医生一检查才发现,脐痂下积脓很多,没有及时就诊而造成了败血症。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脐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01-02

新生儿脐炎是急性脐蜂窝组织炎,其病原菌通过脐部进入血液循环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而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一般在出生3天以后,病情较严重,可危及生命。我科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新生儿脐炎12例,其中5例合并肺炎;4例合并败血症;3例单纯脐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病例中,入院时脐周均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症状表现:发热、咳嗽、拒乳、不哭、吐白沫。实验室检查:12例脐分泌物培养与血培养细菌相同,致病菌均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杆菌,12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一般护理

2.1 一般护理 脐炎的细菌易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故凡发现新入院的新生儿有脐部感染,均应马上做好血培养及脐部分泌物培养及其他检查,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针对病情做好相应的处理。新生儿肝脏的解毒功能及肾脏排泄功能不完善,故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能、剂量及配伍禁忌。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护好血管,必要时行头皮静脉留置导管,并严格控制滴速,为确保药量准确可先排气后加药。同时加强病房管理,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定时开窗通风,每日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2h,减少探视。

2.2 皮肤护理 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需正确处理脐部感染,先用3%双氧水洗净脐部,再用无菌棉签蘸上0.2%碘伏消毒,从脐中到脐周,2次/d。然后,根据脐炎的致病菌涂以抗生素,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洗澡1次,避免受凉,用柔软、舒适的衣服及时换,皮肤皱折处撒婴儿粉。做好眼部、口腔、臀部护理,有臀红者,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涂氧化锌软膏,直到好转为止。

2.3 饮食护理 患儿通过治疗后食欲渐增强,因母 乳中含IgA,能提高患儿对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抵抗力,故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如患儿吸吮能力差,可用滴管滴入口腔,注意避免呛咳,食具每次用后均做消毒处理。在进行喂养中观察患儿吸吮能力,大便性质,皮肤弹性,腹胀程度等,以了解营养状况及疾病转归情况。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以利毒素的排泄。

3 合并败血症的护理

3.1 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3.1.1 体温过高者,调节环境温度,解开包被,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体温过低者,置温箱或采用暖水袋保暖,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体温不稳定者,2~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3.1.2 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护士应熟悉所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已少用;头孢三嗪类和头孢他啶类以影响凝血机制,使用时要观察有无出血;用青霉素类药物,要现用现配,确保疗效。因治疗败血症疗效较长,故应保护血管,有计划交换穿刺部位。

3.2 保护性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3 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3.4 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

继续蔓延扩散。脐部有感染者,有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2%碘酊,每日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酒精消毒),拭去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破溃、鹅口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破损感染时,应给与及时处理。

3.5 营养不足的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耐心喂哺。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测体重1次,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3.6 病情观察

3.6.1 观察有无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面色青灰、哭声低微、频繁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面肌小抽动等。

3.6.2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气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等肺炎的表现。观察有无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速、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和体征。如出现上述并发症表现时,随时与医生联系,对患儿重新评估,按相应并发症护理。

4 加强健康教育

4.1 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指导家长如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方法。

4.2 家长须掌握常规的消毒方法,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及时更换。

4.3 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4 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4.5 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参考文献

[1]何爱云;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08年12期

[2]高卫英,赵文红,徐晓超;新生儿脐炎62例的病因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4期

[3]虞优娜;新生儿脐炎局部氧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年11期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7

(1)安静:

新生儿除了哺乳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因此婴儿房间应该保持整洁和安静,但是也无需刻意避免所有的声音,适当的声音刺激婴儿会渐渐适应,并且是婴儿听觉发展所必需的。

(2)保温: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父母应注意婴儿的体温,婴儿房间的温度宜保持在25℃~28℃,且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3)衣服:

婴儿衣服的选择,应以轻软、温和而不易褪色,并避免使用易燃烧之化纤面料为宜。棉织内衣没有刺激性,又容易吸汗,是最适当的衣服。衣服的样式须简单,太紧和太宽,都会妨碍婴儿的活动。

(4)换尿布:

婴儿解大小便时,马上换尿布,并用温水洗净屁股,再用棉巾轻轻拭干。

(5)洗澡:

每天要为婴儿洗澡,除提供清洁舒适外,还可借此观察身体有无异常现象,如红疹、瘀斑、外伤等等,并可增进亲子关系。

洗澡的时间最好在喂奶前半小时或喂奶后1 个小时,可避免吐奶,选在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约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左右),室内温度要暖和(约26℃~29℃),水的温度要适当,先放冷水再放热水(37.5℃~39℃),可用手腕内侧测试,感觉热不烫即可洗澡,时间约5~10分钟为宜。

避免洗澡水进入耳朵,预防中耳炎,洗后用清洁小棉棒清洁耳朵盖,但要谨防将棉花棒插入耳鼻孔深处。

洗澡时千万不要让婴儿单独留在浴缸中,以免发生意外。

(6)脐带护带:

目的:

预防脐部感染。

促进早日干燥及脱落。

观察有无出血及异常情形。

脐带通常在出生后7~14天脱落,在脱落前,每天洗完澡至少做一次脐带护理,但如果脐带潮湿或有臭味,就要多做几次护理,并保持干燥,当脐轮周围发红、脐部出血、脐带脱落伤口未愈而长肉芽、臭味时,均需找医师诊治。

脐带消毒溶液:75%酒精和95%酒精。

消毒法:

洗澡后先用小棉棒将脐部水分擦干,再用一支小棉棒沾消毒溶液,一手用拇指、食指轻压脐部周围将皱折处撑开,由脐部内面往外环消毒1~2次。

尿片要覆盖在脐带上面,避免常尿湿引起感染,若不慎尿湿需再做脐部护理。

(7)避免感染:

因婴儿的抵抗力很低,接触婴儿或准备婴儿食物时应先洗手,千万不要让婴儿接近有传染病的人,例如有伤风感冒的患者,并切忌亲吻婴儿的嘴,以免传染疾病。

(8)量体温:

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稳定,故其变化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低可至36.1℃,高可至37.7℃。

婴儿测量体温的部位为,若有特殊情形,如腹泻、囗有息肉时,改测量腋温。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1.9-5.2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44.6%。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方法,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4.4g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5.1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的顺序,以预防来自的细菌污染会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5.2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5.3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5.4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5.5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5.6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5.7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5.8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上一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 下一篇:艺术的民族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