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2:57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1

大学毕业时一位同学给我的寄语是:“你的急躁,是一阵强悍的风,自有女性降温;你的刚烈,是骏马长嘶,亦需女性套缰。”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就找了一位温柔娴淑的女孩做妻子,可是她的温柔并没有使我火烈的性格降温,反而使我觉得两人性格不合,吵闹不休,直吵到两人要分手。

烦恼中我把心思转向了我久违的书橱。书,静静地走进我的生活,溶入到我的生命里来。也记不清什么时候,我把读书当成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起来,一杯白开水,一本书成了我必备的精神早餐;晚上,我也要读着书进入梦乡。心灵空虚时,书是我心灵最美的鸡汤;心灵受伤时,书是熨贴我心灵最好的药方;心里茫然无措时,书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读书,我必给自己以定期定时的安排:早晨,我一般读些散文、诗歌,那是我最为精美的精神早餐;白天晚上“课余饭后”,我喜欢读些教育教学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教艺;寒暑往来,那是我最为快乐的读书时光,我会读一些古今中外大块头的名著,用书香人生蕴藉我那日渐枯竭的心灵,提高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文学素养。时间长了,读书成了我人生最大的嗜好,一天下来不读书,心里就感到缺了些什么。

读书,我必握一支笔,获益颇深处用笔划下,并在自己的随笔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在这里,我穿越时空,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我躬自省思,笔记本上与自己的灵魂坦诚对话;在这里,我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心灵与思想俱飞。

读到好的诗歌散文,我必把它带进课堂,用最新的雨露去滋润莘莘学子的心房;读到好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我必“挟泰山以超北海”,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然后写下自己理论与实践结合后的感触与体会;心领神会处,我必拈起秃笔,感受思考与写作的喜悦和芬芳。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的教育生活随笔垒积起来已和我一般高了,其中有许多都是读书后获得的人生感悟。渐渐地我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和写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数十篇文章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成为全市的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渐渐地我学会了理智宽容,懂得了爱,夫妻恩爱、同事邻里和睦:书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的人生。

常听同事感慨:“唉,忙并碌着!”是啊,“忙碌忙碌,越忙越碌”是我们为数太多的教师的人生轨迹。他们在忙忙碌碌中耗费青春,失去自我,越来越显得庸碌平常。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冰心语)。教师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红尘滚滚,世风不古,作为教师我们应永远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上海师范大学的商友敬教授认为“教育之所谓‘立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为此,教师需要广博的、独立的阅读。”“阅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是的,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要有充实而高尚的灵魂。读书,让我们的灵魂不断得到陶冶,不断变得洁净;读书,让我的教艺不断进步;读书,让我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读书,让我们远离教育倦怠,给我们的教育理想不断注入腾飞的动力。

岁月染白我们的双鬓,却洗不尽我们内心的风华。教师朋友,愿我们共度书香人生!愿我们共同拥有一方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乡村学校;晨读自主管理;模式;十报告;课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心话题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校园建设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变化的最大理由是国家投入加大,加之乡村校园本身的自然条件就优越:宽敞明亮,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我们每一位乡村学校的师生,都应该珍惜这前所未有的校园盛况。我们学校就是一所贵州山区的乡村百年老校。近年来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村寨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研究》,我们把其中的《乡村校园晨读自主管理的模式》和《村寨儿童阳光晨读》确定为总课题组的应用实践项目。新课改的核心是突出学生实践,走出教室,走出教材,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发挥乡村学校的自然优势,推进整体实践晨读管理的模式,促进校内外晨读管理朝着趣味化、人性化、自然化方向发展,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学生学习面貌自然、和谐、向上的奋斗目标。

一、走出封闭——享受晨光

多少年来,早读课,教师和学生一直被关在教室里嗡嗡嘤嘤地读书。老师们觉得这种形式才算重视“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其实,被关在教室里,教室里书声一片,这种氛围不仅会对学生记忆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会损害师生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让早读课变成兴趣性、自主性晨读呢?“走出封闭,享受晨光”是我们全校首先推崇的模式。每当晨光洒满校园的时候,各班学生按照学校事先的安排,开始晨读。1.划分晨读区域。根据校园面积大小,给各班圈定固定的区域,进行自主使用管理。各班把教室和室外区域确定为本班晨读的两个阵地。晨读开始以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晨读地点。2.晨读前的培训。这种分散晨读与室内封闭晨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针对这种晨读,各班要建立和完善《晨读管理制度》,明确每天早上的晨读任务,学生根据各自的记忆特点,走出教室,分散晨读,可大声读,可默读,可轻声吟颂。3.校园晨读面貌。每当早读钟声响起后,校园里一片书声朗朗,有的在教室里深情朗读,有的背靠大树默念。在操场上和教室里,随处都可见教师,或帮个别学生指指点点,或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用功的同学。这种种神态谱写了一曲《乡村校园晨曲》。

二、童谣引领——体会幸福

如何让晨读产生别有一番的趣味性?不至于让学生枯燥无味,甚至于产生厌读厌学情绪?“童谣引领,体会幸福”,这是我们校晨读推行的另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多在雨天和冬天进行。早读钟声一响,利用各班接通的广播,由值周教师或一名学生干部引领全校学生齐读一首童谣,当童谣声嘎然而止时,各班进入自由晨读状态。晨读结束的最后两分钟,全校继续整齐地朗读童谣,如“老师教我一二三,我帮老师洗衣衫,老师教我四五六,我请老师吃狗肉,老师教我七八九,我请老师逛广州……”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晨读状态,轻松愉快地结束晨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乡村校园晨读充满诗情画意!

三、助理教学——学会自主

助理教学法,是我校课题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创设的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相关著作在全国出版公开发行推广。下至一年级,上至六年级,班班都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小小助理员”。这些“小小助理员”会紧扣教师布置的早读任务,指挥全班同学进入良好的晨读状态。这种晨读的显著特点是学生指挥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一股强大的晨读势态,真正起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作用。

四、晨读日记——感受成功

教学的最大收获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感受读书学习的成功。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全校中高年级推行晨读日记。写晨读日记的操作过程是:1.要求学生在教师布置的晨读任务后面写批注型日记,日记可以写阅读的体会,可写读后感,也可以写其他;2.每周各班交流一次晨读日记,教师及时总结后进生的成功点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表扬;3.每半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晨读日记大展评,大面积调动同学们的晨读积极性。让晨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读的咏味,感受记忆的悟性规律,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村寨晨读——孕育村庄文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在逐渐减少,农村局部地区出现人烟萧条现象,这就意味着乡村文化开始出现衰败的现象。为此,我们学校于2012年开始向国家教育部申报了《村寨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把《村寨儿童阳光晨读》作为其中的一项目重点来实践。学校课题组集中全校语文教师,在学校所辖的村寨里,调查研究,根据村寨自然人口相对集中的情况,选择了三个点作试验。我们利用课题经费,在农家院子里的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了学生图书室、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等,教师分片承包,定期到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召开家庭教育培训会,学生学习读书引导会,引导乡村孩子们在寒暑假,利用学校创造的助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村寨儿童阳光晨读制度》,清晨的阳光下,他们三三两两,手捧书本,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石梯旁诵读着课本或学校近期安排的教育内容。如今年我们学校要迎贵州省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验收,为了让义务教育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于是这个村寨儿童活动中心的王光莲、官平勇、罗勇等老师在村子里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编创了几首童谣,让学生在村子里诵读。村子里的学生每天清晨在院子里读着“城市学生玩电脑/乡村孩子少不了/城市学校图书多/乡村学校放不了/城市有的乡村有/你有我有大家有/小康路上阔步走/在家门口读九年/长大懂事去县城/县城高中质量高/节约成本奔小康……”(《童心向党孕育机制模式研究》子课题实践)这声音在村子里成为一幅文化繁荣的风景画!村子里的群众都说好听。并全说他们都理解了,那声音就是党的声音,那画面就是党的阳光谱照……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阅读 幼儿园 迷你图书馆 习惯 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阅读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自主阅读,心理学家罗宾逊和毛森等人研究证明:早期阅读与幼儿后来的读写水平关系极大,可使他们终身受益。为了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我们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幼儿早期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阅读目的性弱。在中班进行为期一周阅读观察,对每天走进阅读区的人数及翻阅次数做了详细观察记录:第一天,走进阅读区的人数还比较多,以后逐渐减少;同一天,一个幼儿重复翻阅图书的现象比较多,以后也逐渐减少;每天都有部分幼儿走进阅读区却不看书,只是无目的地转一圈就出来了。从中发现:幼儿阅读目的性不强,多数是因好奇走进阅读区,等好奇心获得满足,就不想去了。其次是阅读持久性差。在集体阅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同一本书,自由阅读,对幼儿翻阅图书的时间做了详细观察记录:翻阅图书的幼儿坚持6~8分钟的占少数,大部分幼儿随便翻翻,并没有认真看进去;持续阅读4~5分钟的幼儿占多数,虽然有一定的阅读持久性,但情况还不理想;持续阅读,幼儿个体阅读持久性短。再次是阅读层次较浅。统计中大班幼儿喜欢的图书,性别特征明显的图书受他们喜爱:男孩子特别爱看动作性较强的,如《奥特曼》《机器人》等;女孩子特别钟情于带有故事情节的,如《小红帽》《小公主》等。

二、概念的界定

(一)迷你图书馆

所谓迷你图书馆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贴近幼儿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索能力,集开放的、门类齐全的以及借、阅一体的微型图书馆。

(二)幼儿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在这里指由幼儿自己进行的一种管理班级书籍的活动,通过管理图书,更好地培养幼儿借阅、阅读和交流的技能。

三、理论综述

早期阅读是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早期阅读已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首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早期阅读的研究,并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美国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而且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在对6岁儿童的阅读研究中发现,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儿童的求知欲往往比较旺盛。与同龄人相比,他们不仅善于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自己充满信心。由此,早期阅读开始引起了幼儿教育界的注意。到了80年代,早期阅读更成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儿童智能开发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将与其以后学习生活的成功密切相关。①由此可见,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形象有趣的图形色彩、惟妙惟肖的声音表现,尽早地帮助孩子进入知识的海洋,启迪孩子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可,但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其实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种能力发展的初期,幼儿的阅读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成人的支持和帮助来完成的。②那么,作为幼儿启蒙的主阵地,幼儿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创建迷你图书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研究对象与目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七班幼儿为对象,研究的时间是2013年3月――2013年12月。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阅读特点、阅读内容及管理能力现状的研究,尝试以创设班级迷你图书馆为切入点,制定借阅规则、制作标志等,开展具体的行动研究,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五、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迷你图书馆的设置

1.图书馆空间选择和环境创设

(1)空间选择。根据班级的实际面积创设,理想的迷你图书馆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安静、光线充足、在幼儿视线范围内和空间适宜。一般在午睡室,靠近窗户、光线充足的角落创建迷你图书馆,并且最好设置在幼儿视线可及的位置,唤起幼儿对以往阅读过程的美好回忆,促使他们更加频繁地进入图书馆阅读。切记不能在表演区、娃娃家等比较嘈杂的区域附近设置图书馆。

(2)设施设备。座位――可爱、舒适的小椅子,厚而软的地毯块或大枕头;书架――根据需要摆放各种类型的儿童书架和储物柜来陈列和储存图书;辅助材料――图书馆登记册、故事磁带、手偶或毛绒玩具、图书之外的其他文字材料。总之,要完善设施,创设良好的环境。这能为幼儿提供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延长持续阅读的时间。

2.迷你图书馆图书的提供

(1)幼儿园定期向班级提供不同类别的书籍,同时根据教学主题需要,为幼儿提供具有特色的图书,如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等。

(2)教师可建议幼儿每学期初为班级提供一本适合的图书,以供大家借阅。

(3)自制图书。教师可组织幼儿动手自制图书,如将旅游回来、参观回来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制作成书,并将其分为“新书上架”“我推荐的图书”“主题小秘密”“自制图书”“杂志、画报”“班级特色书籍”等几类。

(二)迷你图书馆的管理

迷你图书馆和区域活动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与众不同,我们应鼓励幼儿参与迷你图书馆的布置、规则制定、标志制作以及图书修补、借阅等。

1.幼儿负责借阅

迷你图书馆应由幼儿负责借阅工作,根据借阅人的要求进行图书的分发和收还,具体要求:将书进行分类、编号,每本贴上一个专属小标签(编号),借阅时,要求借阅人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借阅登记卡。

2.幼儿制定规则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比较弱,制定适合幼儿的图书馆借阅规则,也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杭州市图书馆,让幼儿观察图书馆里的一些规则及要求,并请幼儿讨论“迷你图书馆”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将规则制定权交给幼儿,同时在活动中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了迷你图书馆的借阅规则:每周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整理、借阅工作;借阅图书的时间为下午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每位幼儿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并在借阅记录上登记好借阅人姓名及借阅时间、借阅数目。

3.幼儿绘制借阅标志

在参观杭州市图书馆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图书馆内有些“请勿大声喧哗”的提示标志,于是他们提议是不是迷你图书馆中也要进行增添,除此以外,在幼儿的讨论下,还增添了图书类别标志和借阅说明的标志,让迷你图书馆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

4.幼儿动手修补图书

在图书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习借阅的方法,还应鼓励他们关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如书籍在借阅中容易打乱原来的位置,还容易破损,怎么办?教师可要求幼儿动手尝试修补图书和整理图书。虽然修补的图书比较粗糙,但是通过亲自动手,能使幼儿更加珍惜借阅的书籍。

(三)迷你图书馆的借阅

1.班内图书的轮流借阅

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幼儿可以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外,在午餐后和接送时间也可进行借阅活动。在借阅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也可互相交换图书,轮流借阅,以减少借阅程序。

2.班班之间的轮流借阅

迷你图书馆设在班级内,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同的书籍。为了扩大幼儿的阅读面,让幼儿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到迷你图书馆的魅力,我们可将班级之间的图书馆“流动”起来,每月定期轮流交换,让幼儿进行借阅。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们欣慰地看到迷你图书馆活动的开展,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去阅读并影响着家长,毫无疑问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实现了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的开馆目标。

1.借阅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由于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不同的幼儿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自迷你图书馆开馆以后,每天图书区总有幼儿光顾,他们从听教师介绍图书,到一人看书,到大班末期结伴看书。班上的孩子都进入了图书区,他们看书时那种专注的程度深深地感动着教师和家长。由此可见。迷你图书馆的创建得到了幼儿的喜欢,是一个有效的实践。

2.借阅活动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倾向于讲求自由与人权,但幼儿年龄较小,给予他们过多的自由,只会适得其反。而通过借阅活动的开展,幼儿在借阅书籍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借书和还书的乐趣,清楚了如何整理图书,懂得了如何爱护图书、如何修补,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感。

3.借阅活动使幼儿对文字产生了兴趣

活动进行到了大班时,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无形中也扩大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识记了更多的汉字。可以说,通过借阅活动,幼儿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借阅活动使幼儿了解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借阅活动使幼儿了解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以及评价他人。常常听到他们的表达:“老师,你今天显得特别精神”“你怎么这么严肃呢”“请不要打搅我,我需要安静”“我看到**的故事,我都感动地哭了”,通过这些话语,我们感受到幼儿通过阅读,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了思考。

(二)建议

1.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为什么说在迷你图书馆实践中要建议增加家长与学校间的沟通呢,这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注,也非常敏感。他们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往往会给我们的教育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基于提高我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增加家长和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必须要做的一个工作。学校的代表就是教师,我们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谨慎。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我们学校所开展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孩子的明天发展。坚持这一沟通原则,对于构建和谐的家长与学校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2.拓展幼儿阅读书籍的来源

阅读需要固定的读物,而一般幼儿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没有足够多的书供幼儿阅读。因此,拓展读物的来源渠道就成为了幼儿园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更多的读物呢?我认为可以发动幼儿,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读物带到学校来供其他小朋友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图书的不足,还有利于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交流的好习惯,可谓多赢之举。当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途径,如幼儿教育企业或者名人的赞助等。总之,学校在图书的获取上可以通过多元化募集。

3.教师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交流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交流,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动态。在迷你图书馆的创建方面,本班孩子身心方面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对什么方面的书籍感兴趣,平时都在关注什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蹲下身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耐心地与其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幼儿的需求,补充幼儿所需图书,更好地发挥迷你图书馆的作用。

4.注重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俄国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存在他的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在不断增长中,因此它的利息是人终身取用不尽的。”他还说:“坏习惯是道德上还没有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它不断生长起来的子息去戕害人们,去毁坏他的优良事业并使人们在道德上趋于破产。”这段话说得很精辟,一个人养成了某种好习惯将终身受益,形成了某种坏习惯则受害终身。而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笔者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否则待孩子形成了某种坏习惯再想纠正,就相当困难了。

那么,在阅读上要培养幼儿哪些良好习惯呢?一要培养幼儿爱惜读物的好习惯。如给书包书皮,不在书上乱涂乱画,对书进行简单的修补,有秩序地安放自已的书报,不遗失自己的读物等。二要培养幼儿专心致志读书的好习惯。如看书时全神贯注,不边看书边听广播,不边看边玩,不因外界干扰而分心等。三要培养幼儿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轻易放过,习惯地用字典、词典查找,直到弄明白为止等。四要培养幼儿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边看书边用统一的符号在书上图、点、勾、划、批、注等,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培养幼儿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如不在强光下及光暗处看书、看报,不在车上及不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看书时眼离读物一尺,不过近也不过远,看1小时后注意休息等。除此之外,良好的读书习惯还包括: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就能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而在良好阅读习惯具体的培养途径和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如为幼儿准备一个专用书架或书柜,由他自己放置、管理和使用,使他们拥有自己的图书,可以随时取阅、欣赏。其次,引导家长常带幼儿买书。买书要注意时代特点和孩子的年龄特征,祖辈童年时代喜爱的书不一定都适合今天的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求,最好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挑选和购买一些书籍。再次,陪幼儿一起读书、一起谈论故事中的人和事,交流彼此的看法。最后,家长要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家长在陪伴他们读书时一定要做好表率,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格外爱惜书,使其感到书是很珍贵的,应该爱护,还要对儿童珍惜图书的好行为及时予以表扬。

总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除了创建迷你图书馆外,还有更多的途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坚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去反思,并不断地加以修正,就一定能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注释:

①林剑萍.上海市浦南幼儿园特色教育透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②黄娟娟主编.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

参考文献:

[1]林剑萍.上海市浦南幼儿园特色教育透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陈国鹏.婴幼儿智力培养[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3]何幼华.迈向新世纪的上海幼教教系列丛书[M].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4]黄娟娟. 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J].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

[5]徐立等.儿童语言训练新思维[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1.

[6]刘水平.阅读心理学[M].远方出版社,2005.9.

[7]琳达・瓦理查. 让孩子阅读适合自己的图书―― 欧美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管窥[J].出版发行研究,2009(9).

[8]张明红.在早期阅读中促进儿童的发展――第四届全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9(25)

[9](瑞士)皮亚杰(J・Piaget),海尔德(B・Inheader)著,吴福元译. 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

[10]陈春凤.关于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实施过程的质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1]张晓怡.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

[12]谢倩,杨红玲.国外关于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13]陈萍,陈仲庚,许政援.国外对儿童阅读能力与语言发展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3).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4

本年度,贯彻教育局和学校党总支对教育教学的决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了一些工作,在党员的“争先创优”活动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下面从三个方面做出总结。

一、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表率作用,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作用。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上班我去的早,首先把办公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打开电源烧水,让老师们上班时就能喝上开水。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爱好,有针对性的选定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让学生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长期的工作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宽厚待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青少年尽管有些叛逆,但都心存善良,自尊心很强。他们犯了错误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的与他们交流,要给他们反省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完善自我。

二、改革教法,乐为人师。

经过近三年的思考、探索,我确定了“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育人第一”的教学思想。教育我的学生要把书读好就要先好好做人。所带的班级,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我把《金正昆教授谈礼仪》引进课堂,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如何与人相处。我把凤凰卫视中的《傅佩荣教授讲〈论语〉》、刘墉的《世说心语》引进课堂,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我还结合时事要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由于我的课内容丰富、新鲜又贴近生活,学生大都喜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先进思想的教育。我所教的学生思想活泼,举止文明,社会评价好。

备课组里,我从事教育时间最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也乐意问我,我也乐为人师。学校组织賽课,我观摩了他们的每一节准备课,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学比武中,我组有三位年青教师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三、学而不厌多读勤写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 幼儿识字 阅读 误区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识字教学方法的讨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感觉到识字教学的难度。因为从汉字的特点上看,汉字是表意文字,形声字较多,从形态上容易辨别字义,给人以视觉美感,但是缺点是字形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学习识认比较困难,难学难用。应试的压力,使很多家长及早开始让幼儿识字,以便能够应对小学入学考试,但有的家长如果过分强调识字,而忽略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往往会走入一些幼儿识字阅读的误区。

一、识字不仅仅是老师的事,重要的是家长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许多家长从2岁起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亲子园,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学习应当依靠老师的教,因此许多幼儿园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注意“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及早给孩子上识字教学班,课后虽然也给孩子购买许多图画书,但是却更多地依赖外界教学。

从生理学上讲,孩子最佳的识字阶段是3~6岁。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根据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他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划分析字形和书写。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孩子有图案识别能力开始,就可以教他们识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Morrow和Smith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

幼儿对家长的亲昵和与生俱来的信任,是孩子进入识字教学的有利条件,家长经常在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孩子识字,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识字,家长的用心才是关键。

二、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自主阅读

幼儿识字的目的是什么?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会识字,就会很好地阅读,因此教育中常常重视幼儿单纯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如辨认图形、认字、拿着图片指认单个字等,这就走入了误区,即只重识字,而忽略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早期阅读的其他功能。因为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泼好动;尤其是2~4岁的孩子更是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孩子的机械记忆却较成人强,对于汉字的笔画、形状能够很快强记下来,但是如果这些字义不与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孩子即使认识很多字,可是当字联接成句时,孩子未必能够理解句意,进而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家长要明确,识字最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识字逐步走向阅读,为今后自主获取知识打下基础。

从识字转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结合幼儿识字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培养。

幼儿2~4岁,主要是机械识记,以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家长在教育时应该结合字大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进行识字阅读,如《嘟嘟熊》、《幼儿画报》等杂志。国内学者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幼儿的阅读由于识字很少,甚至不识字,他们需要成人的共同参与直接指导.常常是成人朗读、幼儿听赏。家长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提问、点拨,询问孩子对图画的理解,从而了解孩子对文字的掌握情况。当幼儿不能回答时,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要侧面引导,使幼儿在引导中逐渐找到答案,寻找到阅读的成功感。如果幼儿在听读中乱翻书页,家长不要中断阅读,而是孩子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如果孩子随意走动,家长仍然坚持朗读,观察孩子是否疲惫,是否还能回到阅读中来。

幼儿5~6岁,随着识字量逐步增多,思维逻辑性逐渐增强,家长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内容相对增多,语言精美流畅,情节集中,篇幅适当加长的故事、童话、小说等,如插图版《西游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书籍,也可以选择语言优美,带有故事情节的儿童诗,如《我给小鸡起名字》、《妹妹的红雨鞋》、《我是男子汉》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延伸幼儿的情感思索与经验。

三、方法无论多少,重要的是因“子”施教

在幼儿园、识字班接送孩子时,许多家长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家长听到别的孩子能说会道就积极请教教育方式,回到家中效仿,如果方法不奏效,就指责孩子不如某某孩子,使得幼儿丧失了阅读的自信。

1.环境法

在家中、小区附近等构建幼儿识字环境,引导幼儿轻松、自然的认读时间、空间中的汉字。如“安全出口”、“请勿吸烟”等,在认读中理解字意。缺点是随机性强,识字受环境限制。

2.游戏法

这是幼儿最喜欢的常用识字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和识字有关的游戏,如识字棋、识字转盘、找朋友等,识字的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缺点是需要家长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还要注意游戏的不断变化更新。

3.朗读法

通过日常的亲子朗读,使孩子不仅识字,而且掌握了大量的文字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对家长的语言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

4.作画法

利用孩子喜欢涂抹画画的特点,在识字、读篇的同时,让孩子把对字、句、文的理解画下来,用画笔沟通起汉字和字意。缺点是对工具、地点有要求,不能随时进行。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边做边玩中,让孩子逐渐说话,逐渐大声模仿朗读。有的孩子喜欢提问题,那么多带他到不同的环境中去,是扩大其词汇量的好方法。

在家长的教育中,要注意孩子的“反复性”,幼儿特别喜欢重复看听作品。有时幼儿昨天刚刚看过这个作品,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家长要隔几天再指导孩子阅读增强孩子的记忆。而且由于隔了几天后,孩子当时不理解的词汇,几天后再理解会给他带来新的刺激,理解作品时有新的体验。经过反复多次的阅读,幼儿渐渐熟悉作品的情节和语言,逐步提高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6

1 循序渐进,增加阅读的文本

幼儿不识字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读物的特殊性:不可能是白纸黑字的文本,而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图文并茂的图书。在这样的特殊读者,特殊读物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求我们――幼儿教育者,要用特殊的指导方法,引导幼儿从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作为一种前期的书写准备以及从口语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语言活动――幼儿早期阅读,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有一份整体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及要求。从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和积累,教师就应该通过早期阅读使幼儿逐渐从画面感知而转向文字感知,并逐步识别部分汉字,从而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随着阅读文本的不断增加,阅读文本中的知识量以及文字的积累,这些都是幼儿从早期阅读向正规而成熟的阅读过渡的关键。

2 创设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

为达到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与幼儿共同制定阅读规则;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书,知道一页一页翻书等;多开展师幼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增加互相之间的交流,感受共读的乐趣,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及有效师幼互动的形成;尽早发现幼儿阅读困难,提供支持性的帮助。为幼儿建构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心理的和人文的环境。它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如:如何加强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的互动;如何引导家长正确开展阅读活动;如何围绕开展阅读活动而创设的阅读角;教师如何系统地开展阅读教学;如何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自主阅读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如何全面、系统地评价幼儿的阅读效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去不断地提高。

3 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欲望

幼儿具有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一些小而具体、有趣又充满神秘感的悬念,在阅读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带入与悬念有关的情景中,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在阅读活动《会走的鸟窝》中,笔者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鸟窝怎么会走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利用悬念来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以探求真相。同时也引导幼儿懂得故事都是从书中看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又例如,小班的孩子经常会沉静在童话世界中,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和人一样会说会笑的,我们就经常将一本故事书变成一个“连续剧”,每天给孩子讲一集,在每集的后面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述。这样就牢牢地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书中来。

4 共同交流,感受阅读的乐趣

“启其蒙而引其趣”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兴趣将会引导、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或同伴的感染。而大班幼儿又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我们经常在班中开展“读一读,讲一讲”的交流活动,比一比谁先看懂故事,谁的故事讲得好。每次阅读活动后,都不会忘记小结幼儿的阅读效果。教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看了一本什么书?讲了什么有趣的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同伴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读物的理解,积累了书面语言,促进了同伴间的阅读经验分享,并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5 角色体验,树立阅读的自信

进入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一种“我长大了,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我们就充分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开展“以大带小”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看懂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我们还开展了“小小播音员”、“小小舞台”等活动,每天有一个个孩子勇敢地当起播音员,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或讲述身边一件有趣的事或播送一条班级小新闻,在小小舞台里,孩子们自编自演,尽情表现,有时还邀请部分家长来观看,孩子们就更起劲了。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长大的自豪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6 感受乡情,增强阅读的实效

要深入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早期阅读活动,以增强阅读活动的实效性和生动性,让孩子和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泉港北管音乐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泉港文化的精萃。笔者通过相关的剧照和录像影像中让孩子去充分感知北管的特点,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说明,这种突显阅读要素、生动地与画面相吻合,让孩子更加通俗易懂地理解这项古老的艺术。笔者还利用多种机会引导幼儿多看多说多听多接触童谣和民间故事,并让幼儿在慢慢接触地过程中学会唱闽南歌,这种从不同领域介入的阅读方式更加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我的小孩了解了不少泉港民间艺术,而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收获是,老师培养了孩子关注自身、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习惯,培养了孩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家乡的热爱。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

[2]凯瑟琳・斯诺.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

早期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一般来说,教幼儿说话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提起教幼儿阅读,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入学后的事。事实则不然,有不少幼儿早就把读的能力准备好了,只要我们加以适当地引导,就可以把幼儿读的能力开发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因此,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教师需要做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现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点早期幼儿阅读教学的肤浅认识。

一、在主题教学中走近阅读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幼儿教材,幼儿教学主要实施的是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受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因此在主题性教育活动中,笔者注重在新奇、富有动感、色彩艳丽的环境中,渗透阅读教学,这种环境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笔者先在幼儿面前出示一幅春天风光旖旎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写有“春天、春风、春雨、柳叶、桃花”等字的卡片贴在图中相应的地方。为了更形象,帮助幼儿提高认识阅读的兴趣,可以把汉字写在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的卡纸上,如将“桃花”写在粉红色的花瓣形卡纸上,“柳叶”写在绿色的叶形卡纸上。同样,在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把“小狗、小花猫、小肥猪、小白鹅”等汉字写在相应动物形状的卡纸上,再配以一些动物的叫声,这样声、形、色多维度阅读,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效果甚佳。

另外,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幼儿平时认识的字,渗透于绘本教材中,这同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阅读愉悦感。阅读自制的图书,运用自己认识的字,更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自己认识的字,能使幼儿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图书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平时,笔者还会经常性地奖励在阅读上表现比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一本小图书,允许他们带回家,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在主题性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幼儿,要引导他们用所学的字词说一到两句完整的话,循序渐进,及时鼓励,为他们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做准备。

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近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其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笔者认为要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基本宗旨。一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阅读区域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将班中的阅读角创设成一个“阅读小屋”,里面铺好了地毯,请幼儿带来了小靠垫,幼儿可以靠在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我们为每个幼儿都准备了精心挑选的故事书、图片,其中也有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爱看的图书。丰富的图书和惬意的环境使“阅读小屋”成了幼儿最喜爱的地方。但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获得的。因此,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我们还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翻阅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翻阅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先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迟接的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其实,想让幼儿在快乐中亲近阅读也很简单。

三、在生活中贴近阅读

阅读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阅读教学因素,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阅读的机会出现。笔者利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机,和家长交流如何在园外、家中多渠道地为幼儿创造阅读的机会。比如为幼儿设置专门的小书柜,每天抽出时间为幼儿朗读故事,和幼儿共同看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内容等,这些配合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幼儿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家长在阅读中也得到成长。只要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可以随时随地接触阅读,做到阅读与生活同步,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幼儿在早期阅读的准备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8

一、循序渐进,树立好习惯

(1)运用经典,教导好习惯。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文化经典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我选择《弟子规》这本书来熏陶学生的思想,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内容广泛,对于指导孩子的言语和行为非常具体。我利用早读时间和语文课前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并结合所学的内容,具体指导孩子的言行。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在行动上都以《弟子规》为准则,特别是在文明礼貌、孝敬父母等方面都有进步。

我班杨思源小朋友在日记“读《乌鸦反哺》的感想”中写道 :“天冷了多穿衣,天热了少穿衣,保护好自己,别感冒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她的妈妈在互动平台上点评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事后,我问杨思源怎么会那样写,杨思源说:“《弟子规》里不是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吗?”我们班很多孩子都能在《弟子规》中找到言行的准则。如借同学的东西要明讲,因为《弟子规》中讲道“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吃饭时不能挑食,因为《弟子规》中讲道“对饮食,勿拣择”;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尽量做到,因为《弟子规》中讲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2)言传身教,滋润好习惯。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喜欢把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道德榜样和个性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以身示范,人格感化,是养成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①参与并指导学生,培养好的卫生习惯。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所以当地面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每次下课后,我都会清理我的讲桌;中午吃饭时,我会陪在教室里与孩子们一起吃,饭前先洗手,吃饭时不说话……这一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着做。每当放学后打扫卫生时,我就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在劳动中我指导学生怎样用扫把,怎样把地扫干净,怎样拖地,怎样摆桌椅……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劳动能力 。②与学生同早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并不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早晨到校要读书”,而是每天早晨都会早早到校并进入教室,指导孩子们摆放好学习用品,然后端着书指导孩子们读书或者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早早来学校后应该做什么。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养成早晨到校,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榜样示范,培养与人相处的好习惯。针对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早晨到校孩子们对我说“老师好”时,我也会对那个孩子微笑着说声“XX好”;当向孩子们借书或铅笔时,我会说“请”字,归还时我会说“谢谢”;讲课走动时不小心碰掉了孩子的笔袋或书时,我会弯腰捡起来并对孩子抱歉地说“对不起”;班级中有学生不舒服生病了,我会及时地送上我的问候……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多了一分礼貌,多了一分谦让,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3)常抓不懈,养成好习惯。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学校的一切常规对他们来讲是一片空白,他们还没有养成常规习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就像一张空白的画纸,要怎样在画纸上画好第一笔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新生熟悉和遵守一日生活常规,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天要训练什么项目,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第一次训练才能有目的和有效果。如果老师都不知道自己要下达什么指令或者边下达指令边修改,学生就会不知所措,第一次的训练必定失败。如老师训练刚入学的新生候课习惯,先要让学生学会听上课铃声,还要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如何轻手轻脚地走进教室,摆什么课本,怎么摆放课本等。学生的第一次习惯训练到位了以后,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大功告成了。好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三周时间,要时时训,天天练,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相继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集体。

二、激励评价,激发好习惯

小学生的是非观念不强,要靠老师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刚入学的新生对好习惯的要求不仅在反复的训练中记牢,更重要的是用经常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来巩固。

(1)把握好激励评价的内容。激励评价首先要确定类别,突出重点,在低年级一般可以分为:礼貌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锻炼行为习惯。针对刚入学的学生,评价的内容不要虚,要实际一点;评价的内容每次不要多而散,要少而精。激励评价的名称要适应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喜欢。如训练学生文明礼貌,就确定为“文明礼貌之星”,开展跳绳体育锻炼活动,就评选“跳绳能手”。每个学期要有训练计划和激励评价方案,每周要有一个训练内容和要求。保证每周有训练内容,确保刚入学的学生能通过老师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以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上一篇:光电探测技术范文 下一篇:商业空间设计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