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6:33:40

早期药学论文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科研能力;药学创新人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a)-0144-03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ways to train research 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innovative talents

CUI Hongxia HAN Cuiyan GUO Li'na LI Li

School of Pharmacy,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topic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not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but also a foothold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s multi-level, multi-platform, and multi-stage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mak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as the main line, based at the principle of step by step, a new approach to fostering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researc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Training mode of "five one" is preliminary built, the key problem to ensure the new pattern implementation is effective solved. Initi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talents; Way

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1-3]。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培养药学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4-6]。

近年来,齐齐哈尔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并实施了以学生科研能力培育为主线,按照逐步深入的原则,从早期培养科研兴趣入手,引导参与科研活动,此过程中注重科研能力的逐步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实践能力,初步建成“五个一”的培养模式,即选择一名学习导师,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做一次学术汇报,获得一项学习、科研奖励。该模式可将药学创新人才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始终,以取得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 科研能力培育的三个阶段

1.1 科研兴趣培养阶段

1.1.1 早期参加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 大一年级本科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性较高,科研兴趣较浓[7]。要把握和引导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为主,组织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药学院每周三举办的科研讲座活动,如博士讲坛、院长讲坛、学长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药学专家学者做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通过我校近几年的引进人才和师资队伍培养,学校取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近百名,近两年来共有约40人次的博士进行讲座。通过博士讲坛精彩报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此外学校聘请了10多名客座教授每年来校进行学术讲座近百次,这些活动可使大学生能尽早接触学科研究前沿,了解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并将知识性、前沿性和趣味性熔为一炉,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求学生做听讲记录,每学期不得少于10次,定期检查记录本,并完成心得体会2篇。

1.1.2 完成“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为了培养专业兴趣而设置的[8]。由专业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等情况做出安排,形式可以是小论文或读书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材料的述评。选题是灵活的,可由学生根据学习所得设计出题目,也可由教师设计给出具体的或是某个范围的命题。根据论文题目,找出关键词进行相应的文献检索,并撰写课程论文。授课教师要参照科研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授课教师安排的“课程论文”,不少于两门课程,教师根据制订的评分标准进行批阅并将此论文成绩作为此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评选出优秀“课程论文”进行奖励。进行通过这一环节,培养科研兴趣及学习科研论文写作。

1.2 科研研究入门阶段

“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一种较为普遍而且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9-11]。我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学生可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导师,导师由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或各个专业课程负责人担当,每个导师指导2~3个课题组,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等,因人而异地帮助其制订系统培训计划,引导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1.2.1 定期举行文献研讨活动 在大二年级,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研讨活动。从事科研活动首先要有科研思想,科研思想的火花主要来源于对文献的研讨[12]。因此,对于文献获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生要熟悉,包括如何选择关键词及相关检索数据库、如何阅读文献等。文献研讨活动每月举行1轮,包括每篇SCI论文阅读3遍,第1遍读懂做PPT汇报,第2遍专门挑文献优点,第3遍专门挑文献缺点,由导师有计划安排文献内容,组内进行,每月组间交流2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PPT汇报语言表达能力。

1.2.2 开设药学自主设计性实验 药学院对实验教学进行认真研讨,并积极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立体化的药学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为此我校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学科实验进行整合,形成模拟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例如阿司匹林合成、分析、药剂制备、药效学检测,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科研过程充分结合在一起,先由学生自主设计,再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指导,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之后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大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兴趣高涨,可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该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更注重本科生实验创新过程而非结果,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渐进性启迪[13-15]。近两年每年有近200名学生参与,并评选出最佳实验方案给予奖励。

1.2.3 完成“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是在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锻炼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科研论文写作,并为毕业论文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16]。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确定选题,查阅相关文献后写出写作提纲。在此过程中导师应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整理思路,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学年论文的专业性较强,应是一篇较完整的论文,应对写作的规范性提出要求。此写作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科研过程,学生得到论文写作的“实战”训练。通过此阶段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及实验操作规范将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会有明显提高。

1.3 科研能力逐步形成阶段

1.3.1 积极开放性创新实验训练 充分发挥导师学术作用,促进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内容,让学生多接触、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的研究,用老师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感染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成立多个实验小组,形成一系列的实验训练项目,锻炼其思维和动手能力[17-18]。我校的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做实验,使实验室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创造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1.3.2 多渠道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学生在大三年级时,已经经过前期的科研兴趣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基本上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可以申请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做科研助理,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与团队成员沟通配合,完成科研任务。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在与团队中成员的共同学习和实验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此外学生也可利用在大二年级时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每个项目组可获得0.3~1.0万元的资助经费,然后进入药学院科研工作站或药学院省级重点实验中心进行实验研究。此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严谨性。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申请书撰写、答辩、中期进展报告、独立开展为期2年的科研研究、结题汇报。项目实行全程式管理,项目结题要求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渠道多个项目的训练,使本科生切实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了科研能力。

1.3.3 完成“毕业论文” 在大四年级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实现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在此过程中要把好指导关,并强化过程指导,使学生独立完成选题、开题、研究、撰写论文,使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 确保实施效果的关键问题

2.1 完善学生科研奖励机制

药学院在激励学生科研积极性方面已经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如在药学院每年的“奖教奖学”上得到体现,可获考研优先推荐及的版面费报销,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学生自行申报并获批的科研立项可获得药学院科研工作站的资金资助,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但仍需更完善的措施来激励,把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作为学生评优的依据[19],将学生科研活动成效作为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之一。例如可根据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次数及记录质量作为奖学金评定的资格审查项目,或者将逐步纳入必选课程进行学分制管理[6],强调过程的管理的重要性,加大激励措施。

2.2 构筑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撑平台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学;中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63-03

毕业论文是评价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根据本校药学(中药学)类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能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完成一篇调查性(综述型)或实验性(研究型)科研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以此培养初步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探讨当前就业新形势下毕业生论文的质量,笔者对近年来本校药学(中药学)类各专业的毕业生论文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于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及中药资源与开发等药学(中药学)类5个专业的本科生学制均为4年,均在校已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后在第7学期第19周起开始实习20周,且实习岗位和就业单位所涉及的领域和工作性质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择本校近4年上述5个专业2009~2012届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抽查药学(中药学)类5个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内容涉及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等药品的生产管理、药品仓储管理、药品质量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及药品研发等方面。抽查近4年内各个专业论文共116份,采用描述性统计,从论文性质和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论文的质量(书写规范性、基本要素、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毕业生论文的性质及领域

毕业生论文的性质及领域统计结果具体见表1。

在所抽查的116份各专业毕业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共81篇,占总数的69.83%,内容涉及药品的生产、仓储、销售、调剂及研发等领域,其中药品销售领域的综述最多,药品检验领域无综述型论文;研究型论文共35篇,占总数的30.17%,内容涉及药品的生产、检验、调剂及研发等领域,其中,药品研发方面的研究型论文最多,而在药品仓储和药品销售方面无研究型论文。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最多的是药品研发方面的论文,共35篇,占总数的30.17%;其次是药品销售方面的论文共28篇,占总数的24.14%;第三是药品生产方面的论文,共18篇,占总数的15.52%;第四是药品调剂方面的论文,共15篇,占总数的12.93%;第五是药品仓储方面的论文,共11篇,占总数的9.48%;最少的是药品检验方面的论文,共9篇,占总数的7.76%。

2.2 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质量评分见表2。尽管均能够达到及格以上的水平,但在各自类型的论文中,综述型论文在书写规范、基本要素和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3个方面优秀率均不高于15%,总评成绩高于80分的优良率为53.09%(其中优秀率为12.35%,良好率为40.74%),另中等以下的及格论文占12.35%;而研究型论文在书写规范、基本要素和专业理论运用及学识水平3个方面优秀率均高于28%,总评成绩高于80分的优良率为88.57%(其中优秀率为34.28%,良好率为54.29%),且全部在中等以上。

3 讨论

3.1 论文的性质和领域可反映出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

从调查结果可知,各个专业的综述型论文的数量大约是研究型论文的2.3倍,综述型论文明显比研究型论文多。毕业论文的撰写与实习岗位所做的工作有关,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实习生的实习岗位。由于实习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学生为了在实习时找到工作单位,常常选择实习单位时就考虑到了今后的就业。由于近年来药学(中药学)类毕业生在药品销售领域实习和就业人数最为普遍,故近年来到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习的毕业生越来越少,而到社会上从事非研究工作尤其是药品销售类的实习和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造成很多的毕业生对研究型论文无从下手而选择撰写综述型论文。

目前,这种就业去向状况可能会提高毕业生短期内的就业率,但其就业质量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就业环境的恶化,许多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不得不草率择业。因药品销售等工作的性质,大学4年所学的很多专业知识运用较少而逐渐淡忘。这固然与就业变化的新形势和社会新需求有关,但也需要多引导学生做长期择业计划。

3.2 论文的质量评分可反映出论文撰写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调查结果可知,各种优秀论文所占比例不到20%,良好论文比重较大,占论文总数的40%~55%;总体上综述型论文的质量比研究型论文要差,且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包括:

3.2.1 学生缺乏正确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本科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专门开设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或毕业论文的课程。平时在校参与科研的学生比较少,系统完整地参与科研全过程的学生更是不多,单独书写科研论文实践的学生也就寥寥无几。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很多实习单位无专门的论文书写指导老师,尽管学校会对所有学生指定校内指导老师,但由于学生长期在外实习,校内的指定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不熟悉,且学生经常在论文答辩之前的较短时间内才回校求教指导老师,许多学生甚至都没有当面向指导老师请教过;同时每个老师也经常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多时间来认真指导学生。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常常书写不太规范,论文格式尤其如此,缺乏英文摘要、正文序号不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不对且比较陈旧,甚至一些专业名词术语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比较常见。

针对此问题,建议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开设约1个学分的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科研论文)的课程,由专业老师承担授课任务。

3.2.2 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许多学生长期在校外实习,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分散论文写作精力等原因,极易使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在实习的平时不去思考如何写好毕业论文,而是在提交论文前的较短时间内,才应付式地匆匆忙忙写论文。只求容易写,资料好找,导致选题不到位、题目内容陈旧,甚至采取抄袭,从各种学术期刊或互联网上摘抄,东拼西凑,使论文质量受到影响。在进行英文摘要部分撰写时,一些学生英文译文不是通过自己逐字逐句翻译,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翻译,这也使毕业论文质量降低。

鉴于此,要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重要性认识的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找工作、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早期经常性地对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本学科科研发展的动态、成果,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让他们知道科研能力是本科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行为,才能收到较好成效[1]。通过强化宏观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除了是毕业并取得学位所必须之外,也是提高自身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毕业前夕集中接受综合性、全方位的知识、能力训练的关键环节[2]。

3.2.3 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把关欠严厉 目前,同许多其他学校一样,本校对所有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定了校内的指定老师。由于老师人数有限,每个老师常常需要同时指导多个学生。学生往往又在答辩前的短时间内找指导老师指导论文,常常导致指导老师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论文把关不严。学生论文东拼西凑甚至大段大篇抄袭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果指导老师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核查,一方面直接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不高,另外一方面可助长学生不重视论文之风,引起恶性循环,今后毕业的学生论文质量就会越来越差。

解决此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论文指导导师制,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导师选拔制度,明确指导老师的责、权、利,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指导老师的待遇。在现有条件下,指导教师一定要始终坚持勤能补拙,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读几遍,多看几遍,大到通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3]。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以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有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及有助于规范学生的科研活动[5]。由于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中,注意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6]。

3.2.4 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欠严格 由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大多会考虑自身的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也多会优先录用在本单位实习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甚至在校成绩常常不会过多考虑。因此,实习生在回校进行论文答辩时,许多学生已经联系好就业单位,学校也常常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就业率至上的原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也常常对论文的要求不太高。除非是完全抄袭或明显不规范的论文,不管学生答辩的表现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准予通过论文答辩。对于完全抄袭或明显不规范的论文也常常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力修改,最终也会准予通过。因此,实际上近几年来没有出现真正因为毕业论文的问题而不能毕业的学生。由于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欠严格,很多学生在实习之初就有“论文答辩易通过”的想法,导致他们不重视论文撰写而使论文质量下降。

针对此问题,学校应在学生实习之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格规定准予论文答辩通过的条件,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毕业论文不予通过,将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进行公布,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重新修改再行答辩,延期毕业。只要按规定严格执行出现有几个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就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在以后的毕业生中就会有个强烈的警示。这在短期内会对那些不重视毕业论文、质量太差的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今后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良吉,许亮文,李宇阳,等. 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6-57.

[2] 阎莉,卫智权. 强化壮医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 中外健康文摘,2009,8(27):223.

[3] 金越,孙慧君. 关于本科生毕业课题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0.

[4] 王志萍. 谈谈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32-133.

[5] 马风云,袁长蓉,唐魏峰,等. 导师制活动对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 护理杂志,2010,27(6B):950-953.

[6] 王志萍. 谈谈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32-133.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综上所述,作为新的学位类型,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第一届研究生的培养即将完成一个周期,研究生培养效果将直接为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详尽的培养方案,用于指导中药学专业学位工作。同时,成熟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需要培养单位、教师与各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不断加大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的研究、推广和宣传力度,使企业、学校、导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和热爱专业学位,才能促进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医药学专门人才

近年来,作为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医学院校,桂林医学院以国家高等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办学定位,着眼于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特色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建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与载体,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结合的桥梁与纽带,专业调整与专业建设是社会、政府普遍关注并聚焦的话题[1]。在国家正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上,以国家特别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医改需求,努力服务社会和国家战略,准确把握定位的同时凸显学校特色。

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培养应用型医药学专门人才。根据学校“以医学学科为主,积极发展医学相关学科,实现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以及“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服务面向定位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校就专业设置进行调研和梳理,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围绕医药领域积极增设医学类相关专业,及时调整部分招生专业以优化专业结构。在充分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注意加快发展医药学类相关专业。2000年以来,我校陆续增设了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药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康复治疗学等本科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立足以特色创优势,狠抓专业特色建设。2003年临床医学专业获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007年及2010年,生物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分别成为第二批和第六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始终遵循“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生命线”的方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并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提出不同会议主题。近年分别围绕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专业认证、专业特色建设、课程考试改革等主题进行探索与实践,力求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同时还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每两年召开一次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实践教学研讨会,搭建各实习单位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学生学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校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等5个本科专业均已成为广西高校重点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点。

二、努力探索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综合素质养成

我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能力提高为核心,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标杆,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凸显专业特色。

1.拓宽专业口径。临床医学按“大专业招生、后期分流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PBL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实验室开放,开展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班试行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课程整合以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与临床部分课程整合,逐步实施“卓越全科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2.积极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试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加大形成性考核的评价力度,采用小论文、读书笔记、口试、课后讨论式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平时考核,并重视临床实践技能多阶段考核。对终结性考试的试题类型进行改革,加大主观题型比例,减少死记硬背的填空题以及猜测几率较大的判断题、单选题,增加分析应用、病例分析等论述题比例,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实施基础综合考试、临床综合考试以及毕业综合考试。理论考核分以客观题为主的试卷一和以主观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为主的试卷二;临床实践技能实行多站式考核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更加凸显,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在教学计划中注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开出一些特色课程。如:护理、临床医学专业加强沟通、礼仪、心理、法律等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德教育;生物技术与药学专业在加强沟通艺术、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的传授;生物技术专业引导学生选修医、药学课程以突显医药特色,药学专业则注意适当增加临床医学课程,发挥医学院校办药学优势。另外,通过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引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培养社会责任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培养社会责任心。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及预防医学等专业,普遍开展导医、护理、养老院义工、社区卫生宣讲等社会活动,还利用暑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开展见习和课外实践活动。药学、生物技术等理学专业,则鼓励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活动和到相关企业见习。

三、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用人市场需求,我校充分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接受调查的桂林市一线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生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责任心强,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备的药学和医学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清晰的临床工作思维和较强的临床药物应用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强,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能。这些要求反应出临床药学具有实践性强的工作性质。根据临床药师主要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特点,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为定位。同时,做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虽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但我校办学多年来已积累了多方面的医疗教学资源,所以我校应扬长避短,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一线临床药师与有关教研人员应一起确定临床药学培养的具体要求,完善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临床药学教育活动指向临床现实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

2.立足实际,借鉴先进经验,优化课程体系

(1)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时调整

我校的课程设置反应出临床药学教育已经慢慢由化学教育模式向生物医学-化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的比例比传统的药学教育有所上升。但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生物医学和药学课程的设置比例差别比较大。对我校临床药学方向的学生就课程设置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有67%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比例让他们在后续的临床课程中感到吃力。此外,有80%的同学认为本专业缺乏医药融合的课程,有68.2%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医学伦理课和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

对问卷作出应答的一线临床药师对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大体上表示认同,但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胚胎学在临床实践中很少用到,应减少课时比重。另外,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药学概论、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药学信息检索这些课程是临床药学的特色课程,应加大课时比重。此外,89%的临床药师认为医学伦理学、沟通技巧等人文课程很重要。

我校临床药学方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故课程选择方面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以学科发展和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我校应在课程选择方面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如减少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学时比重,有针对性地增加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课程的比重,压缩公共课程的学时,增设临床药学特色课程如案例教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等,增加医药融合的课程,如内科及药物治疗学。此外,应适当增设人文素质课、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等人才课程。

(2)合理重组课程

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把相关性的课程编制成一个系统、紧密的知识模块。国外许多医学院校已在这样的课程改革中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英国London大学每个学期只设一门大课程,依次是医药科学原理、药学的科学基础、治疗学的药剂学与药理学方法,药物开发、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践课程、药学实践。这些大课程将几门相关性强的课程有机组合,综合性很强。我校可以参考这种思路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制定一个详细的药学实践方案

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以致用、整合知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临床药学实践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仍在探索阶段,却要求学生在短暂有限的药学实践时间里,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并具备基本的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药学实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校临床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而一个合理可行、详细周密的药学实践方案时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了解卫生部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参考先进的药学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我校临床药学实践方案的制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药学实践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我校药学实践时间有限,包括医院主要科室轮回实习10周,后专题实习10周。明确药学实践的目标和重点才能充分利用时间,收获最好的实践效果。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学生在该阶段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具体要求。此外,还应建立严格完善的考核方法,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2)药学实践的时间安排

我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采用“4+1”模式,前四年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最后一年参加临床实习。这样的安排容易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且容易遗忘,而到了最后一年又难以迅速适应临床工作。通过调查可知,我校80%的本专业在校生希望学校能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医院见习,可以是每周一次或每学期集中见习2~3周。故我校可以参考美国药学实践的“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模式,在各学期间渐进安排实践课。

(3)药学实践基地的选择

临床药学方向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临床,选择合适的药学实践基本直接关系到其将来是否能很快进入角色,开展临床药学有关工作。因此在学生参与临床实习前,学校应遴选出合符要求的实习医院。通过多方面了解信息,个人认为有临床药学实践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同意接受临床药学实习生,临床药学开展工作至少包括参与医师正常查房和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至少1-2名临床药学实践经验达2年以上的临床药师。此外,可以把我校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实践基地有机结合。

(4)药学实践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

根据当地的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及实习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围绕药学实践目标与具体要求,安排相适应的药学实践内容,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实习单位可与临床实践机构合作,借鉴临床药师培训机构的先进经验,重新设置临床实践课程。特别是在论文撰写阶段,应与药学本科的论文要求有所区别。在临床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为了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更顺利,可在学生完成实践后,邀请院内、外的学术带头人就论文撰写的有关问题进行系统培训。

4.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我校临床药学各课程几乎采用课堂授课的授课形式,而美国高等教育普遍开设PBL讨论课,由学生掌握主动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虽然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全面展开PBL教学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老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专题,以问题为核心,开展小组课题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对我校临床药学学生就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药学需求脱节比较严重,大部分老师仍按照传统大药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授课。对此,有关老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渗透到临床实际中去,既讲基础,也讲科研前沿的最新话题,更要讲临床中的应用。

(2)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临床药学教育的实验课程设置,仍沿袭传统药学教育的实验设置方式,即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开设实验课。在问卷中有78%的同学认为在进行综合性较高的实验操作时,或者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部分还没讲到的知识时,感到无所适从,理论与实践的无关联和知识学习的断续性强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日本药学教育的实践课多在三年级统一、系统、集中开设的方式不适合我国药学教育情况,但受其优实验教学化组合的思想的启发,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最终目的均是培养应用型的临床药学人才,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同时,师生应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共同促进临床药学教学的发展。

5.展望

本校凭借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医药教学经验等优势,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临床药学发展的宝贵经验,根据临床实际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必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证药学;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循症药物评价;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91-01

1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与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药物治疗是临床干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循证医学理念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临床药学实践领域,循证药学应运而生。循证药学是指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领域中需要依据其专业知识与经验,并综合考虑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和病人的需求与偏好制定决策。国际药学联合会提倡传统与现代医药都要走循证药学之路,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用药逐渐替代经验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品使用的盲目性。

2 笔者拟通过循证临床药学实践与循症药物评价两方面的实施,谈一谈循证药学在安全用药中的应用。循证药学实践模式就是临床药师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学实践的过程,即基于临床药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检索、评价与应用高质良药物证据,并充分考虑到患者意愿与价值观,制定临床用药决策,检测与评价患者用药效果,促进合理安全用药。同时实施循症药物评价制度,对临床用药进行超越临床范围的循症评价,将进一步减少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2.1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步骤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包括五个步骤。理想情况下,所有接受药物治疗或者有药物治疗需求的病人都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对象,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可及性等影响,药师在药学实践过程中需要评估,优选用药需求与问题。

2.1.1 评价用药需求,确定用药问题

临床用药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首先需要团队合作,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包括与医生、护士、病人等。临床药师要善于搜集、分析与风险等临床用药过程中相关问题,包括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各方面问题,药考虑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病人生活方式、期望与偏好、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可借鉴PICOS的原则构建问题,以便明晰与优先用药中的问题。以高血压患者用药问题为例,我们可以采用PICOS模型将此药物治疗方案转化为明确的临床治疗问题,将问题分为5个部分:

・人群: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干预:使用普萘洛尔片30mg~40mg/d

・比较: 利血平

・结果: 心力衰竭与水肿的发生率

・研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或者对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性综述

2.1.2 根据问题查找证据

根据第一步发现的用药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搜集证据。应多渠道搜集证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包括网络、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等,尽可能全面检出相关文献资料,作分析评价用。正确确定与应用拟检索的“关键词”与检索式。参考证据分级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实用性严格评价搜集到的证据。

2.1.3 证据评价:对查找的指南或文章的质量及结果有效性进行严格评估

遵循循证药学原则,对指南或文章进行内部有效性评估与外效性评估,判断它们的结果。

2.1.3.1 针对内部有效性评估,一旦我们选择了此证据中某篇最高级别的文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它进行评估,我们将重点关注在随机对照研究方面的严格评估上。利用检查表有助于发现研究的结果是否实际有效。大多数检查表提出的必要问题包括:是否对患者进行随机化分配,随机化分配是否隐藏, 患者、医疗人员以及研究人员是否对治疗不知情, 除了试验干预之外各组是否接受同等治疗 ,患者是否在其随机分配的小组内接受分析,是否完成了随访。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很困难,因为很多研究报告都不够详细。 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研究设计,以便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评估。现在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研究具有内部有效性,因为它符合上述六点的内容。

2.1.3.2 外部有效性指的是内部有效性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研究以外的患者。以一篇论文为例,这篇论文探讨的是三级病房对癌症末期患者的干预。它可能具有内部有效性, 但它的结果对治疗早期癌症患者的初级诊疗环境可能不适用。如果您没有注意到这些差异,那么这可能意味着您使用的治疗方法对您的患者无效甚至有害。另外您还应该记录患者对治疗的偏好。在结果分析上, 完成对研究方法的评估后,您必须着眼于研究的结果。在阅读有关治疗的论文时,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衡量该疗法的效果。您需要理解以下四种衡量指标的差异:相对风险与风险比、优势比、绝对风险降低、需治人数。

2.1.4 依据证据、病人期望与选择、临床经验,制定与执行用药方案

临床药师应结合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患者情况做正确的分析、判断,客观的评价与应用药物的疗效、相互作用、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证据,并综合考虑患者的期望与价值观,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药物防治方案,指导与监测病人合理用药。

2.1.5 监测与评价治疗结局和效果,不断改进

应监测与评价当前最佳证据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的治疗结局与效果。若成功可用于指导进一步实践;反之,则应具体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性的循证实践,以不断去伪存真,止于尽善。

2.2 循症药物评价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高质量地运用循证药物评价结果,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才是规范医生与药师用药的可行性解决途径。循症药物评价就是运用循证药学研究方法与理念,集临床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理学等学科方法,对药品安全性、疗效与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

循症药物评价的内容基于临床为题,但超越临床范围,涉及公共卫生需求与医疗保障、临床用药、社会、伦理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1)药物的比较有效性:同类药品的比较性,药品对不同人群特征、不同医疗环境的疗效。(2)药物的比较安全性:真实条件下的安全性(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严重程度、影响等)及危害。(3)药物的比较经济学特性:使用药品在各种条件下诊治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比较成本―效果;使用此种或此类药品所导致的成本变化对卫生医疗系统的影响与可行性。(4)药物的比较实用性:患者对药品本身特性与价格的可接受程度,即药品可能的使用范围与用户群。

3 总之,循证安全用药能提高医生、药师的安全用药意识与水平,由于使用最好的临床证据并结合当地条件所以能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抗生素耐药、药物滥用与浪费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可以使临床用药的风险―效益―成本达到最佳,同时使有限的药物资源高效使用,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1],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78万(62万~9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5.4万[2]。为探索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现状,采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BMDisc)作为检索库,检索1981-2011年艾滋病文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来自CBMDisc,CBM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以来18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年增长量约40余万篇,每月更新。覆盖范围涉及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检索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多种词表辅助检索,可获得良好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1.2检索策略

(表略)

1.3数据处理

在CBM数据库中,下载所有题录,将下载的题录导入noteexpress软件,对题录进行后,提取相关字段,将数据导出至excel2007,然后分别建立出版年、基金、第一作者及所有作者、出版机构、出版期刊、主要主题词数据库,最后将数据库分别导入SPSS17.0,形成频次表及分布图,并累计百分比。

2结果

2.1文献年代分布

共检索到34529篇文献,1983年出现第一篇文献。总的来看,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后文献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趋于平稳。由于数据库更新滞后,2011年文献收录不全,年代分布见图1。早期文献以译文及综述为主。1996年以前,综述及译文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50%以上,1986年开始陆续有论著发表。1993年以前艾滋病文献增长相对较慢,2000年以后文献量急剧上升,2002-2011年十年的文献量为26344,是总文献量的76.3%。

2.2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标记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共6699篇,占全部文献的19.4%。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论文最多,达980篇;其次为全球基金(85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篇)、“973”和“863”项目(271篇)、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项目(173篇)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141篇),此前6位的基金资助的文献量约占总资助文献的50%。从1992年开始出现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至2011年,基金论文总体呈增长趋势。

2.3文献作者分布

(1)以第一作者发文共19648人,平均每人1.8篇,最高发文54篇。(2)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分析:合作率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合作程度,是科学计量学中常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合作率为一个学科在一年内出版的多著者论文数除以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合作度即篇均作者数,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3]。由于数据库的标引有误,1983-1988年论文均只有一个作者,因此在本文只分析1989年以后的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合作率还是合作度,都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

2.4文献发文机构分布

标引作者单位的文献共28783篇,发文量前6位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60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含北京协和医院,932篇)、复旦大学(455篇)、北京市佑安医院(355篇)、北京大学(325篇)、军事医学科学院(236篇),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0%左右。

2.5文献的期刊来源

34529篇文献分布在1510种杂志中,最多的发文2814篇,平均每种杂志发文22.9篇。发文量>100篇的杂志共56种,共发文17693篇,占总文献的51.2%。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依次为:中国艾滋病性病(2814篇)、国外医学(2582篇)、现代预防医学(741篇)、中国健康教育(598篇)、中国公共卫生(548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393篇)、疾病监测(383篇)、实用预防医学(367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57篇)、传染病网络动态(355篇),发文总量9138篇,占总文献的26.5%。

2.6主要主题词分析

抽取每条题录中的主要主题词,然后分别对1983-2001年的文献主题词及2002-2011年之间的文献主题词进行频次统计,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HIV感染”外,对前25位主要主题词排序并分类,主要主题词分布在流行病、治疗以及实验室研究三大领域。其中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3讨论

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可以反映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和未来的趋势,从而为选择科研课题、确定技术开发或技术引进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4]。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首次对我国艾滋病领域从1983年出现艾滋病文献以来至2011年的所有文献进行量变规律和词频规律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具有以下特点。艾滋病研究领域的论文逐年增多。在1993年以前艾滋病文献增长相对较慢,早期的文献以综述及译文为主,2000年以后文献量急剧上升,2007年后略有回落,说明艾滋病研究经历了一个萌芽、快速发展、成熟等3个阶段,研究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每年维持在3000篇文献以上的水平,也说明了艾滋病还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基金资助论文的发展趋势上看,基金资助论文占总论文的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艾滋病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公共卫生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参与和共同努力[5]。艾滋病研究的合作率高达70%~80%,篇均作者数最高达到4人每篇,说明艾滋病的研究涉及学科广泛、合作化趋势强。符合艾滋病防治的要求。#p#分页标题#e#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生物制药;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48-0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广泛重视,作为研究型大学借助其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多,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庞大、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本科生中已经广泛开展早期全面动员和全方位推进其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对本科生进行早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也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从学校的层面上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做法最早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创设“本科科研机会计划”,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上世纪80年代,UCLA也开始系统支持本科生科研,并于1997年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所颁发的“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就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90年代也加入了设立专项资金对本科生科研进行资助的大学行列。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发表了《大学研究与教育的重点》,支持对本科生科研的制度化。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目前美国不少著名高校都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成熟的本科生科研支持政策与管理模式。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6年率先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即清华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T”计划,是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1999年为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在小范围内进行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试点工作。目前,国内几乎所有“985”、“211”高校都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文件及配套管理办法,不少非“211”高校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二、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秉承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瞄准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学研合作,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为目标。

主要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现代生物药物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了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前沿,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与相关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具有实践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三、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特色

2010年,为了适应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武汉大学药学院获准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于2011年秋季招收本科生。

几年来,生物制药专业依托武汉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瞄准生物制药技术前沿,结合国家中长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利用本专业从海外引进的具有极强的微生物制药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同时联合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优势平台,逐步形成以微生物制药为本专业特色发展目标,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参与课题研究、、申报专利等,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素质训练

(一)树立增强科研素质的育人理念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和全面树立增强科研素质的育人理念,积极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在教师中倡导“以科研反哺教学,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推进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协同育人,不断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在学生中鼓励和引导本科生早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活动,将科研平台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平台。

(二)优化增强科研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教学质量标准。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宽广的多学科知识面,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确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创新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淡化学科界限;形成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论文实习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改革增强科研素质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开设了1门进展专题课程《生物药学研究进展》和一门全英文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与前沿性,结合实际应用及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大部分课程都安排了2~4学时介绍本课题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及当今世界在该学科方向的最新研究动向。

(四)搭建增强科研素质的人才培养平台

依托湖北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在开设基础实验的同时,增开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初步探索科学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系统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药学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习等环节的训练,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学习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

五、实施成效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从2011年起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个年级共82名学生。

学生培养质量高,专业成绩好,专业实践能力强,2011级毕业生共24人,其中6人赴国外名校读研究生,13人保送或考取至国内知名院校及研究院所读研,升学率达到79.2%,就业率100%,87.5%的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六级。

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美国iGM大赛中荣获铜奖1项,全国药苑论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项,校级9项。

参考文献:

[1]郭孝锋,陆伟,葆乐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念与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6,(3):52-54.

[2]The National Science Board. Stresses 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stitutional and Sponsoring Agency Responses[EB/OL].ERIC.(1994-07)[2007-04-06].

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

t_storageee_01/0000019b/80/13/70/6b.pdf.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9篇

王至婉,河南巩义人,呼吸一科(慢阻肺病区)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2014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91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工作,从事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师承全国知名老中医张磊教授、武维屏教授及部级知名专家李建生教授,经验丰富。201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大夫,王至婉认为,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不论贫穷富贵,以诚相待,耐心、认真、热情地对待每位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者仁心”。多年来,她坚持早晚查房,每天7点左右到病房,尤其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有时候甚至来不及换上白大褂,就先去病房巡查危重病人,查看病人的情况。如果为患者开了急查项目,即使到了晚上11点,她也要打电话到病房询问急查项目的结果、患者目前的病情等。她所做的一切赢得了病人的交口称赞,很多病人都说:“王主任是我见过起得最早,走得最晚,对病人最有耐心的大夫。”

从医多年来,王至婉擅长中药或中西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反复咳嗽、胸腔积液、重症肺炎等呼吸疾病,方法独到、效果明显。她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及宣教工作。她还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查询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高级研讨班,如一年一度的呼吸年会、医师协会等。努力做到中医最精,西医最佳;不断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熟练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她精湛的医术受到患者的好评,2015年10月20日,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来看门诊,胸闷、喘息,动则加重,在其他省级医院解痉平喘、化痰止咳治疗两个月,病情不见好转,身体逐渐消瘦,经过王至婉诊断,该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老人不愿意使用抗真菌药,要求中医治疗。三副药服过后,这位老大爷症状得到了缓解,他对王至婉说:“王主任,我本来都准备放弃自己了,谢谢您给了我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老大爷的胸闷、气喘症状大大减轻,咳嗽、咳痰的症状也得到了控制,恶寒症状明显改善。两个月后,老大爷送来了一面锦旗。王至婉既激动又感动,激动的是看到患者病情的好转,她说,大夫最大的成就感在于治愈病人,感动的是患者对自己的认可。

作为研究生导师,王至婉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体会病人看病的不易,反思自己的不足。”“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立场,体恤病人生病的心情与看病的不易,并时时进行自省,从而提高自己。作为科室主任,她带领全科室医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及科研水平,秉持“学习、进步、开拓、创新”的科室精神,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患者痛苦而来,满意而走。

从医20余年,王至婉获得了不少荣誉。2010年,她被郑州市科技局授予“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称号。2011年,她获河南省重点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河南中医学院学术骨干、河南中医学院创新人才。她还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呼吸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早期药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干扰素对脐血和成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

扩大骨髓腔的末节断指再植

肱骨下端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35例临床分析

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短P-R间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闭合性肝破裂的选择性非手术治疗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

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动力髁螺钉结合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2例体会

肛管直肠损伤29例诊治分析

羟乙基淀粉抢救创伤患者效果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69例临床分析

创伤性膈疝32例临床分析

特殊食管癌2例报告

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哈氏棒联合CD钩矫正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附50例临床分析)

经鼻点滴芬太尼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JL-GE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B超测量值拟合数学模型监测胎儿个体生长的探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三种超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研究

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早孕大鼠蜕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妊娠期胎盘组织中Fas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内分泌药物疗效观察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附86例临床分析)

卵巢黄体破裂致急腹症10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178例继发性闭经患者性激素测定分析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55例临床分析

药物流产后延续序贯用药对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多小切口加剥离治疗腋臭10例报告

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在宫颈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状癌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

终板切除对终板-钛网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PARP-1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冷冻预处理温度对胎兔许旺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

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体会

外固定器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塞来昔布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与早期活动的相关性(附16例报告)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分型与临床应用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疗效分析

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征文通知

上一篇:药学副高论文范文 下一篇:药学学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