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31

早期启蒙教育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感知;表现行为;游戏法;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被无数研究者反复证明,而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都对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教育的实施意义、原则、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如何有效开展音乐启蒙教育需要所有研究者积极探究、不断尝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相关研究,目前通常将儿童音乐教育划分为“经验感知、情感体验、行为塑造”三个层次。在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教师、家长和相关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引导训练,为其创造音乐体验空间和机会,激发其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其音乐表达方式和技能。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游戏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袋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

一、多元游戏活动深化音乐感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论证同样适用于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都是从生活开始的。而天真无邪的儿童,其日常生活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儿童在游戏中去发现、去领悟音乐的美。优秀的教育者本身就应当善于观察和探索,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将各种音乐现象、常识、行为表现等介绍给儿童,引导其发现音乐韵律的优美,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感知音乐。比如在家庭中,家长则可以通过各种生活情境,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音乐观察与领悟机会,木筷敲打茶几的声音、踩踏楼梯的节奏、媒体中宣传的音乐家、玩具中的打击乐器等都是适宜的音乐启蒙教育载体,通过这些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材料、活动等可以使儿童“身临其境”并且主动控制环境与活动,获得音乐相关感知。在生活情境中,成人应当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感官刺激,在游戏中提供相应的背景音乐,大森林中小动物的欢快,三只小猪的活泼,巫婆的阴冷恐怖等等,都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而这种无意识的渗透,可以使得儿童在“浸入式”的音乐环境中,不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领悟。

二、作品分析交流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的价值和影响是多元的,它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修养和内涵,而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情感的体验与感悟逐步获得的。儿童的情感发展处于敏感而迅速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音乐敏感期”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儿童的情感发展提供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作品分析法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情感体验方式,可以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提供有益帮助。所谓“音乐作品分析法”实际上可以概括儿童主动分析、探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并促进自身情感升华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法。成人可以选取音乐海洋中轻松、自然、积极、简约、有趣的经典作品作为儿童分析的对象,在成人的引导下,要求儿童阐述自己对于该作品的体验和感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不可急于求成,不能奢望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长期的引导和锻炼,儿童可以逐步形成对于经典音乐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并产生浓厚的兴趣,陶冶情操。

三、多元途径塑造审美表现行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儿童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音乐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人都应当喜欢音乐,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启蒙教育仅仅是被动地让儿童去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成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塑造儿童的音乐行为,鼓励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音乐需求。利用游戏发掘和探索打击乐器的材料,通过生活情境模仿成人的音乐活动,借助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音乐情感表达,把握各种机会对音乐行为和现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广义上的音乐审美行为表现。当儿童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之后,还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创造活动,比如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节拍创作和表达,小组游戏合作完成“交响乐”,家庭歌唱比赛等等都是音乐启蒙教育的良好选择。

音乐对于儿童来讲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除了声音和动作之外,还可能是颜色、是味道、是触觉,儿童会用自己都有的观察方式来表达音乐的主题,发现音乐的美之所在。成人需要为儿童提供所需的材料、环境、机会和情感交流,为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谱写华美的乐章。

参考文献: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一、游戏与幼儿数学教育

建构学说源于皮亚杰认识论。近年来随着人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得到了深入具体的探讨,日渐形成了数学意义下的建构学说。那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呢?它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在“模拟招待客人”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

二是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三是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两点:第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第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玩具是游戏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教育课堂的操作教具。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玩具应更多的满足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二、生活与幼儿数学教育

1、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数学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棵树、一朵花。数学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与客观事物结合,便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孩子眼中,以往他们看到的树、房子、汽车等具体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数学的概念,就可能变成2棵树、3栋房子、4辆汽车,习以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义了,他们也得以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世界。数学融入了他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了他人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幼儿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着数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店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也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3、欣赏数学故事、数学儿歌。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生活化的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欣赏数学故事《骄傲的“0”》、《快乐的明天》,让幼儿了解9与10的关系,正确理解时间概念;通过欣赏《猪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数歌》、《拍手歌》来学习1-10的数数,此外还有《开汽车》、《一只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

4、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小小统计员”,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项报告与记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识、运用、迁移。这项活动的作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记录好当天本班小朋友们的出勤人数,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时在天气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气,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幼儿在记录班出勤人数的时候,发现某个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体育;智育;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30-03 文献标志码: A

目前,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应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积极抓好体育启蒙教育。体育启蒙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是儿童形成最基本体育技能和后继体育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儿童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良好铺垫;但体育启蒙教育概念尚未提出,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内容偏少。

1 启蒙教育及智育启蒙教育

1.1 启蒙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1.1.1 启蒙教育的概念

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周易》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古代一般把启蒙的学塾称为蒙学,蒙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非常重视蒙学教育[1],他亲自编写《小学》和《蒙学须知》2部蒙学教材,这就清楚地划分了童蒙与成人阶段的教育。由此可见,小学阶段,亦即蒙学所指的蒙养阶段,其年龄在8~15岁之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和初中阶段,而当今研究的体育启蒙教育多指幼儿和学前阶段的教育。

1.1.2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启蒙教育是一种关注人早期学习知识能力、关注人早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卡尔·威特说:“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你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千真万确。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一颗苗树,要想茁壮挺拔,健康地成长,园丁早应成竹在胸,有科学、有计划地浇灌引导,并智慧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其已歪曲变形时再来扶持修整,或根本放弃,任其自然。艾尔维修曾说:“人刚生下来差异不大,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教育不同,有的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毒才,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孩子。”[2]反过来说,教育不得法,就可能毁灭一个孩子,所以,儿童启蒙教育相当重要。

1.2 智育启蒙教育

我国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更多地体现在智育和德育上,尤其是智育,例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就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而当今社会对智育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智育启蒙教育都是高度重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早期培养,从小让孩子识字、背唐诗、算数学题,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如思维训练班、英语启蒙班等。国家对智育启蒙教育也是科学化、系统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幼儿园到小学都系统地编写智育启蒙教育教材,并且按照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有层次地分科教学。这种分科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做到层层深入。

2 体育启蒙教育的提出与分析

2.1 体育启蒙教育的定义

结合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将体育启蒙教育定义如下:让儿童发现、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挥体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幼儿、儿童时期,运用体育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体育教育。

2.2 体育启蒙教育研究现状

同志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强调“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3]。由此可知,是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的。严复[4]也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他认为:必须重视孩子身体健康,以发展体育教育为重点。他首先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母亲体质对子女的影响,认为母亲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先天体质的好坏,认为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孩子智力和品德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关系他们未来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他吸收斯宾塞的广义体育思想,认为幼儿体育的实施应从身体养护和体育运动2个方面抓起,并以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为理论依据,来指导幼儿的饮食、穿衣、睡眠及体育锻炼等,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人处在儿童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他们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注意力和记忆力相对较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可塑性较强,有利于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以激发儿童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并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适应能力[5]。

体育启蒙教育重要性体现在可有效地促进孩子说话、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培养相当重要,为后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儿童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启蒙教育并没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者甚少。

2.3 缺乏体育启蒙教育导致的后果

2.3.1 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型、“豆芽”型体质数量有所增加,国民近视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通设施改变、活动空间减少、环境恶化、应试教育的影响,但缺乏体育启蒙教育是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启蒙教育,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他们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虚度在毫无意义的玩耍和游戏中,未能激发儿童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3.2 缺乏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提升的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素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体育课沦为“边缘”学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体育技能增长有限,体育人文知识简单肤浅,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形成,不利于其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继续提升。

2.3.3 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

由于对体育启蒙教育的不重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么根本没有开设体育项目的教学,要么只是进行了简单、粗糙的体育教学。虽然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行动指南,但因其过于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所以指导作用有限,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启蒙教育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一项简单的体育技能或许4岁在学,9岁在学,12岁还在学。正确的“走” “跑” “跳”等基本动作,原本小学阶段就应该完全掌握的,但到了中学,甚至大学都还不会,并且由于错过了关键年龄,已经没法形成正确的跑跳技术动作,严重影响到中学、大学阶段的正常体育教学。这样就迫使中学和大学阶段进行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导致效果甚微。时下兴起的“体育家教”热,一方面反映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重视,另一方面间接讽刺体育启蒙教育的薄弱和无力。

2.3.4 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列举了他在北京一所公园看到的群众锻炼的众生相:两位中年人面对大树做发力状,名曰气功;两位老太太竭尽全力把腿挂于树杈,说是拉韧带;一群老者聚集一起,张牙舞爪,这是太极。为什么群众体育和健身运动开展得如此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国民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科学的、系统的体育启蒙教育,这样的负面影响是终身的,它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人不具备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要实现全民健身,就得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3 建议

3.1 形成全面启蒙教育思想,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启蒙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绝不应把智育启蒙教育作为唯一的启蒙教育目标,不然就会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应当重视儿童的全面启蒙教育。体育启蒙,让儿童学会体育基本技能和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美育启蒙,让儿童学会美术的基本技能和形成审美能力;德育启蒙,让儿童学会做人;劳动启蒙,让儿童学会劳动;生活启蒙,让儿童学会生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要对自己“每天四问”,其中第一问就是:“每天问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这句话就道出体育启蒙对人生的重要性。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体育启蒙教育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说得多,做得少;因此,不能按教学计划开课,随意减少体育课节次,甚至停开体育课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让全社会、学校领导,特别是体育教育管理者,老师乃至家长都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改变孩子在体育启蒙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体育启蒙教育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和提高,让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得以体现。

3.2 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3.2.1 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儿童健康和基本体育技能的形成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儿童主体地位[6]。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把儿童体育基本技能的形成和体育兴趣的养成放在中心地位。在体育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优势。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健身指导员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3.2.2 注重体育启蒙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大计,重在教师”。毛振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现在所教的儿童,如果50年后依然无法获得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话,那么我们的儿童体育教学及儿童体育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警示我们,提高体育启蒙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7],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积极开展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适时搞一些培训或专家讲学;鼓励体育教师学历进修,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3.3 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启蒙教育的硬件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现有体育器材,大多为“两基”验收期间购置,本来配置标准就低的器材又历经长久使用(尤其是室外器材),多已损坏,造成体育器材严重不足,部分地区极度匮乏,致使孩子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程难以正常开设,这不仅不能适应“健康第一”的需求,也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再加之很多学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达标,体育场地不平整、简陋,这些都成为制约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硬件设施,加大对儿童体育教育的投入,是体育启蒙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3.4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全面实施体育启蒙教育

体育启蒙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让他们在体育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形成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为后继体育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为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形成作好铺垫。

学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8-9]:1)教师要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感情上给予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从而创造良好的接受氛围;2)多开展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游戏活动,缩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距离,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3)教师要根据每个儿童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4)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鼓励儿童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儿童都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熹.大学章句: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2].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04-01(3).

[3]涂纪亮.爱尔维修的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60-168.

[4]张成云,瞿静.严复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105-107.

[5]费战斗.论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81-84.

[6]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50.

[7]叶联生,张亮.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6):139.

[8]董广新,王凤贞,梁锦芬.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45-46.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刘建军. 音乐与智力[m].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7 p192-193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医药;高校;小学;协作

2011年5月,在我校中药系副主任史志超老师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模式的探讨”课题组,现将该课题所做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如下:1 立项背景和意义

1.1 中医药基础教育日渐薄弱,面临灭绝危机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却鲜有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的潮流冲击下,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正不断被削弱,民众对中医的信心和认识越来越淡薄。

1.2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 概而言之,本课题的开展有以下几方面意义:①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前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中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了解呈下降趋势,学校和社会对于中医在古代甚至现代为人们健康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宣传得不够。②此课题的开展是中医药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小学协作,开展小学生中医药启蒙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可为将来确立一个可推广的成功样本做铺垫,同时还可使我校标本馆等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在落实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还能扩大我校知名度,为我校生源后备力量的培养探索有效途径。③中医药教育从童蒙开始,不仅符合中医药传统教育的规律,也是不断扩大中医药影响的需要。早期教育是中医药成才的一个特点,大多数中医药学大家都是从小耳闻目染、家传师授,才养成良好的习医习惯和兴趣。少年儿童有很强的记忆和想象潜力,这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很大优势,如果能及早安排他们接触了解中医药知识,将来这批人由于早期接受了中医药基础教育,相信其专业思想牢固、基本功扎实,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也能成为名医。④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能形成互补、双赢的局面。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缺乏信心、兴趣和必要的常识,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从小学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反过来,通过与高校合作,有助于解决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的难题[2],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 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 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 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 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 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 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 确定合作伙伴 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 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 摸底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 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 评价和反馈 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

[1] 白宏太.京剧进课堂的文化意义[J].人民教育,2008(7):23-24.

[2] 刘军,冉小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论坛,2008(4):35. 按蠖嗍咝Q宰婀骋窖狈π判摹⑿巳ず捅匾某J叮杂诟咝6裕枰有ё攀纸饩稣飧鑫侍狻7垂矗ü敫咝:献鳎兄诮饩瞿壳靶ё酆鲜导疃ㄖ敖淌ε浔秆现夭蛔愕哪烟猓,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 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 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 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 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 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 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 确定合作伙伴 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 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 摸底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 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 评价和反馈 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

[1] 白宏太.京剧进课堂的文化意义[J].人民教育,2008(7):23-24.

[2] 刘军,冉小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论坛,2008(4):35.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启蒙;有效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劲烈。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整个国民科学素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显得意义非凡。

一 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启蒙教育,就是指在人处于幼儿时期时,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幼儿进行启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活动。人在幼儿时期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因素,幼儿在启蒙识字和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一方面,它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启动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在幼儿时期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启蒙教育能使孩子获得自我和主体意识,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接轨。

二 我国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幼儿的教育也有所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幼儿启蒙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经费不足。

幼儿启蒙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政府来讲,对学前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到今天为止,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学前教育财政拨款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虽然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边会提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但是倾斜多少是没有保障,因为没有数字在里边去督导政府,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经费投入不足。

2.师资匮乏。

在幼儿启蒙教育方面,不仅我国的研发队伍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师资队伍也是数量不足。在我们目前全国现在有超过14万所幼儿园,在教师队伍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素质低下。可见,幼儿启蒙教育这一块,师资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令人堪忧。

3.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一方面,在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创设符合孩子启蒙教育的课程、环境等,孩子的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足,导致幼儿启蒙教育效率低下。

三 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以上幼儿启蒙教育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提升幼儿启蒙教育质量的一些方法。

1.加强幼儿启蒙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幼儿启蒙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扶持幼儿启蒙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投入是他们的义务。在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对学前启蒙教育的投入也应增多。应保证学前启蒙教育财政拨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随着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应不断扩大比例。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也应包含这项内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总体上解决幼儿启蒙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2. 提升幼儿师资的整体质量。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研发,使其能满足幼儿启蒙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研发队伍的研发能力。其次,加大对幼儿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培养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幼儿教师。对于已经就业的幼儿教师,要不定式地进行再培训。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坚决不能让其上岗,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3.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在教师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教育的开始时期,位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给抓住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缓解幼小科学教育脱节现象,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7篇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 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贺文荣.“书学”考源与释义[j].书法赏评,2008年第3期.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8篇

>> 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浅谈幼儿英语的启蒙教育 浅谈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 谈幼儿中的启蒙教育 幼儿启蒙教育中赏识教育方式的应用 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影响 基本体操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 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 小班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浅析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几种方法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兴趣的探究 幼儿园开展棋文化的启蒙教育 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探讨 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家庭在幼儿德育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心理的自助启蒙教育探讨 浅析幼儿国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途径 浅谈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再谈现代幼儿的综合素质启蒙教育 再谈现代幼儿的综合素质启蒙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周边万千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好动、好问是幼儿期最显著的特征。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启蒙教育,抓住早期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性,顺利塑造幼儿人格魅力,是现在每个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践行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幼儿的启蒙教育呢?笔者借鉴别的教学案例和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拙见,供各位同行同仁商讨。 关键词: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兴趣教育

幼儿期的任何能力的教育培养,都是对他们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铺垫,决定着以后他们的学习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成功与否。幼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一个重要的指导老师,幼儿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既是他们的启蒙教育,又是他们的终身教育。

一、家庭良好的环境,幼儿的首要启蒙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就要在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尽职尽责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引导,顺其自然,使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自律能力”的一代新人。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首先接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将会伴随他的一生。因此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就需要父母们要注意:1.营造氛围,相互沟通。家长应有幽默感,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拉近距离,能让孩子愿意与你快乐地沟通。2.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洞悉新信息。还要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3. 爱严结合,培养习惯。严格要求,坚决施行,“己不正,不能正人”。

二、学校教师的指导,幼儿的关键启蒙教育

幼儿除了接受来自教育外,必然要精力的就是学校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导。为了幼儿的笑脸更加灿烂,为了幼儿的成长更加健康,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何老师教育的优势,才能真正推动幼儿启蒙教育的更好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系统性以及在集体中进行的特点。学校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人才、空间和办学优势,为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性,是相对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言的。学校教育可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限制和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还可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有意识的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教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通过与幼儿互相交流、沟通,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产生共鸣,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兴趣爱好的培养,幼儿的重要启蒙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各学科、各门类的艺术教育已在幼儿阶段普及。开展各种美术、体育、音乐等特长班的培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快乐成长。其中,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然后,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是幼儿大脑极好的营养品,调节大脑的功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因此,重视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再者,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总而言之,幼儿的启蒙教育关乎到幼儿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值得要注意的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推行,不只只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付之于行动。呵护外来孩子的心灵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经验,走进孩子的心灵,树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是我们与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华. 把环境教育作为师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 校长阅刊. 2006(07)

[2]王晓波. 学前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18)

ont-family:方正书宋简体;color:black;mso-bidi-font-weight:bold'>甘庆华.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11).

[2]邓小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2).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9篇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8.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儿童国画;启蒙;教学

1 传统国画启蒙教育的方式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然而中国传统国画的教育大致属于师徒传授模式,主要通过一对一或对几的面授和临摹前人作品。在国画启蒙教育这一方面,更没有明显的教学体系和系统的课程组合。

(1)家教方式。中国古代的国画启蒙教育,起源于家族的传承,或者请好的画师在家中进行教学,这也成为国画传承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有一些共性:第一,受传统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是条件殷实人家的必修功课,家中必有擅长书画的人。这些人自觉承担了启蒙老师的角色。

(2)学校教育。国画作为学堂教育的正式课程,早期出现于清代。此时的图画启蒙教育比较注重技法画法,尚未形成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临摹前人作品为主,仍是中国传统的方式,受到西洋美术的影响不大。这种学校内部的国画启蒙教育,为以后的国画学校教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儿童国画启蒙教育的现状与辩思

随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国画教育处境堪忧,在美术教育领域,源于西方的素描、速写、油画、色彩等成为主流。中国画的启蒙教育更是被边缘化。通过调查了解,

2.1 国画启蒙教育的现状

(1)中国画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国画作为传统绘画形式,已纳入小学美术教材,但所占比重和学校重视程度均远远不够。具体现象是:大多数学校不开设国画课,教材内容也是应付授课,学生们对国画的知识掌握比较匮乏。能根据家长和学生兴趣需要,开设国画课或兴趣小组的学校,能办出成绩和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总体反映出,教育整体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强。

(2)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小学美术教师在国画教学上能力普遍偏低。由于书法国画等传统美术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断档,各师范类以及综合类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对国画素质培养的方式基本属于集中辅导和训练,不够系统。对国画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普遍不强,训练大多是限于用笔与用墨以及构图等层面。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没有建立起传承国画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兴趣,对国画启蒙教育的研究更是荒芜。

(3)目前两种儿童国画教学形式。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沿袭了国画传统图式的教学形式,以临摹为主。但小学美术教材所提供的范例毕竟有限;另一种是提倡让儿童学生自由发挥,接受了尊重个性教学的观点,但往往忽视国画传统技法。

2.2 对当前国画启蒙教育形式的辩思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画启蒙教育盛行的教学形式,不管是沿袭中国传统国画教学方法,还是提倡儿童自由发挥的观点,都存在观点上的排斥,前者仅立足于中国国画的自身的特点,而后者只关注儿童认知和个性特点,都存在片面性。

(1)传统中国画启蒙教育方式仍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鉴赏体系,前人总结与积累的教学方法与经验,非常有借鉴价值。然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古代的启蒙教育方式,也不能完全照搬西式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和氛围的教育理念和途径,建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在国画启蒙教学中,应该把传统图式临摹教学方式与儿童水墨教学有机融合,以互相弥补各自之不足。

(2)美术教师国画教学能力亟待提高。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意识很淡薄,同时也缺乏基本的国画教学知识和技能。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对此有所认识,但认为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笔墨技法过于深奥,儿童难以接受,致使教材中的国画教学章节被其他美术内容所代替。目前,高考考生在报考师范类专业之前,大多接受的是素描、速写、色彩等西式美术教育的集训。因此,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要强化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国画技法与鉴赏水平的提高。因为国画课是将来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课程。

3 儿童国画教育的现实实践

现代儿童国画启蒙教育应当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加强文化传承,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一方面要让儿童感受到传统国画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应启发儿童进行开放式的国画学习活动,鼓励儿童大胆创作,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1)重构学习内容。在现行幼儿园、小学美术教材的框架下,重组教学内容,使国画教学素材题材更宽泛,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简单易学,进而激发儿童学习国画的兴趣。这样能使儿童从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寻找符合自己审美需要的题材,便于学生进行各种自由表现。

(2)抓好基本训练。首先,抓好握笔姿势训练:先讲解示范握笔的姿势、再手把手地教儿童进行练习中峰、侧峰、卧峰等笔法,并随时提醒指正。其次,抓好蘸墨技能训练:水分和墨色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技法,应先让儿童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后抓好用墨技能训练:国画“墨分五色,妙在用水”,让儿童观察,直观上感受墨色的不同和用水多少的区别,在掌握好这些技能基础上,再进行作画练习。

(3)丰富表现形式。鼓励儿童用多种方式进行自由创作。儿童天性幼稚,单纯,心灵纯净,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用角审视儿童绘画表现。这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强调儿童画表现的自由性、淡化完全的临摹,给予儿童创作的空间和内心情感与体验表达的机会,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

参考文献:

[1] 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孔露苗.新理念下幼儿水墨画教学之策略[J].学前教育(家庭版),2008.

[3] 龙念南.儿童如何学习水墨画[J].学前教育(家庭版),2006.

上一篇:诚信道德教育范文 下一篇:建筑智能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