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14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1

¥建&施工企业中提出理论假说和有关的假设条件是最主 要也是最复杂的一步,从一定抽象程度上的合理简化是这一步 骤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理论 模型的意义在于能较具体地描述出一定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明确表示各种主要变量同时发生作用时的相互 关系,并能由此度量单个的或综合的变量相互影响的大小和方 向,从而加强研究的分析力度,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 本管理。模型的建立,是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数据 的反复验算达到的。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的提出并非研究的终 结,对其作出检验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

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应用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 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 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这就要求建 筑施工企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 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 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 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 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 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 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 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将其纳人盈余管理的范畴反 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盈 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包 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目的剖析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建筑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 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综合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 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 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 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可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 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 盘。因此,委托——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 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 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 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 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 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 机会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 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 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 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 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 加报告利润的动机。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 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 果却是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 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 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 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 的。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 进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 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 现。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筹资目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 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面对社会进行集资时,《公司法》对企业 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合法集 资。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 法地获得集资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 获得较高的资质定价。再如建筑施工企业准备配股的时候。中 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 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 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建筑施工企业便会积极 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其次,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 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 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 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 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 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 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 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2

一季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呈现快速增长。建材行业2011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其中水泥行业净利润增速可达到166%,预计增速可超过100%的企业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江西水泥,塔牌集团,主要为东部、南部区域水泥企业。

业绩区域分化。除东部、南部区域业绩增速较快外,我们预计西部区域业绩可能同比上升或减亏的企业包括青松建化、天山股份等,同比略有下滑或亏损企业包括祁连山、冀东水泥,基本持平企业为亚泰集团。各区域水泥企业业绩分化主要原因为,季节效应在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地区受气温影响,施工启动较慢,一季度淡季效应更加明显;南部地区春节结束后气温逐步转暖,需求逐步复苏,淡季效应较北方减弱。玻璃行业业绩高增长,主要受益于浮法玻璃价格高位运行,同时南玻A受益太阳能业务复苏,金晶科技受益纯碱价格一季度高位运行。

看好二季度盈利走势。市场主要分歧依然集中在盈利能否延续,悲观的看法认为行业盈利一季度已到高点,担心后期需求走势,以及资金面是否有支撑。我们认为后期盈利依然会呈现环比向上趋势。从盈利角度来看最关键为企业价格协同机制已经形成,在需求短期受到影响情况下,可通过自主调整的方式限制产量,从而维护价格,因此我们对于二季度盈利形势持续乐观,行业表现也依然将持续。从推荐逻辑来看我们依然认为2011年为供给向好拐点,行业供需向好趋势持续。

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上调的尖峰集团、栋梁新材进行简要点评。

尖峰集团(600668)

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公布2010年年报,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0.05%;实现营业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66.54%;实现利润总额1.71亿元,同比增长92.9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79.68%,实现每股收益0.39元。

水泥+医药双主业向好助推利润大幅增长。公司确立了以水泥和医药为主导,以通信、商贸为辅的发展战略。去年受益水泥+医药双主业均取得良好效益,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其中,从收入水平来看,基本与2009年持平,而利润增长却接近翻番,这一方面得益于产品毛利率的提高,由2009年的15.26%提高到了2010年19.60%,且三项费用控制较好;另一方面得益于参股的水泥公司和医药公司(天士力集团)盈利增加贡献给公司的投资收益。

中东部水泥价格提升盈利改善,关注公司以权益方式进行产能扩张的独特优势。公司水泥业务去年收入5.1亿元,主要以浙江尖峰水泥有限公司为整合平台(控股93.91%),去年该子公司贡献净利润5459.73万元,其水泥产能主要来自其控股的湖北大冶尖峰(2010年熟料248万吨),去年下半年湖北和浙江本地水泥价格大幅提升提高了吨毛利水平,下半年水泥的毛利率比上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19.85%。此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该公司水泥业务除自建控制以外,还积极通过参股合资,以权益投资的方式快速扩张产能。公司拥有浙江金华南方尖峰水泥有限公司35%的股权(权益法)和南方水泥3.31%的股权(成本法,利润来自去年分红),这两家公司去年分别贡献净利润3621.38万元和3156.15万元。合计水泥业务以投资方式分得的净利润占公司整体净利润的49.38%。

栋梁新材(002082)

进入新一轮扩张期

两大主导产品齐头并进。栋梁新材目前主营产品有两大类:建筑型材和PS铝版基。公司生产建筑铝型材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产品信誉良好,与同行业相比品牌优势明显。建筑铝型材2010年产量7万吨左右。公司建筑铝型材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100%。公司的另一大产品是印刷PS铝版基,2010年产量5万吨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几十吨工业型材产能。

建筑铝型材:规模继续提升,产品高端化趋势明确。由于扩产,预计2011年公司建筑型材产销量有望增加2万吨,同比提升30%。同时新建的5万吨型材项目主要是扩大高端产品产能,由此未来几年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比较明确。按照我们的预测,公司型材吨毛利有望从目前3000元左右上升至3500元左右。

PS版基:成本和规模优势巩固业内龙头地位。公司因为稳定的生产能力、较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连轧工艺、较低的生产成本稳居PS版基市场龙头地位。目前公司已经形成5000吨CTP版基产能,领先于同行业。与竞争日趋激烈的PS板相比,升级产品CTP板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对CTP版基布局提前,先发优势突出。

化工行业:价格上涨幅度有限

在投资评级下调的25只股票中,化工行业有3家公司入围而名列榜首,具体原因何在?

受产能过剩影响,我们预计,进入旺季后多数化工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下调的双环科技进行简要点评。

双环科技(000707)

公司短期估值偏高

双环科技公布201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7.67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394%。实现每股收益0.137元。

四季度业绩显著回升。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3000万,四季度单季度净利润约3300万,业绩显著回升。主要原因为受限电和下游玻璃行业补库存等因素影响,四季度纯碱价格快速上涨,从1300元/吨迅速上涨至2300元/吨左右,导致毛利率由三季度的16.67%提高至20.61%。

煤炭成本大幅上涨。2010年四季度开始,国内无烟粉煤的价格同样快速上涨,山西无烟粉煤价格从7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850元/吨,导致公司合成氨成本上升,四季度公司营业成本9.86亿元,环比增长31.7%。

资金压力较大,营运效率稳定。2010年公司出资5.09亿元收购重庆宜化的少数股东权益,资金开支较大,资产负债率提高10%至67.34%。公司销售费用大幅增长38.72%,管理费用保持平稳。公司存货增长100%以上至2010年的8.93亿元,主要原因为产品价格上涨、对重庆索特盐化并表处理以及房地产项目增加存货1.98亿元。

2011年业绩继续改善。在保障房建设推动下,纯碱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的盈利仍然处于底部回升的过程中。2011年浮法玻璃行业产能同比增长15.8%,与纯碱产能增长基本同步,我们判断纯碱均价相比2010年将有明显上涨。公司地产项目进入收获期,按照每平米净赚1000元测算,该项目在未来2-3年可以贡献净利润3亿元。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持有的房地产除了满足自身使用外,也用于赚取租金等获取增值收益活动。为了规范和管理好此类业务,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而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更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首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空间进行阐述,说明企业实施盈余管理需注意的问题,最后解读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审计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空间

1.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既可选择公允价值也可选择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虽然我国的房价在近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公允价值远大于历史成本,如果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来对以前取得的房产进行计量,企业的资产便会增加同时资产负债率降低。公允价值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价值,它只是将企业的隐性价值显现出来,这种方式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财务风险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此外,这种模式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直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在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企业的报表利润。

2.将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相互转换进行盈余管理会计准则规定,闲置建筑物只能当做固定资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核算,而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来做核算处理。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会因过高的折旧和摊销削减利润,企业可能会出现在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时与关联方签订租赁合同,将建筑物的状态由闲置转为租赁的现象,这样便可将其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3.规避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进项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可转回,这个规定使企业不能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但企业却可以改变资产用途来规避此规定。例如:企业将自用的资产转变为出租的资产,即使该资产已经计提减值准备金,但因用途发生改变,按准则规定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可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计入损益。同样的道理,当资产用途再次变化时,投资性房地产也可转变为固定资产以此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

4.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差异调整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公允价值依赖于最近市场发生的交易价格、活跃市场的报价及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以上信息均无法获取则需采用估值技术。估值技术受主观判断影响很大,且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出现相同的房地产因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企业则可利用价格上存在的弹性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盈余管理的实际案例

例:某百货公司在当地同一地段收购了A、B 两处办公用房,这两处办公用房的单价相差竟达到了每平方米2000元。单价差距巨大的原因为:A处房产使用的是协商价格,而B处房产使用的则是评估价格,因为两者都是商品的实际交换价格,所以也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操作上的弹性空间,百货公司收购的A房产面积为28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相差2000元计算的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就可以达到5600万元。

三、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

(一)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现状1.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而内部审计准则中缺乏相关操作细则。

2.会计准则在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标志和原则上的规定不够明晰,如未明确计划长期持有或计划短期持有是否为划分或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标志或条件,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是否准确、合理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等,其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关注度不高,甚至忽略这些内容,职业谨慎不够。

3.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为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工程造价、土地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组成,缺乏土地、建筑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4.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式,在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定、计量模式转换时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较大和期间内变动较频繁的单位,为了追求盈余空间,一般通过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业务起步较晚,评估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判断,形成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下,企业的盈亏既包括真实收益及亏损,也包括尚未变现的预估收益及亏损,净资产也包含着尚未实现的预期增值。合理判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首先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在审计工作态度上要做到客观、独立、公正;在工作能力上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学习知识的多样性;在工作方法上要敢于创新,面对新的、复杂的审计环境要使用有别于过去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循环的划分以及审计证据获取应当不同于过去的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水平。

2.制定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制定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减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等,通过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提高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质量。

3.采用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注重通过信息的收集来检查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价格的准确性,避免利用公允价值粉饰报表及利润造假的现象。检查是否将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按一种模式计量,防止出现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模式计量,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形出现。检查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将自用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关注是否将公允价值大于和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分别计入资本公积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其差额是否计入当期损益等。

参考文献:

[1]陈益云.投资性房地产中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J].会计师,2010(3).

[2]吴嘉樑.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空间与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3]谢获宝,张亮子.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1).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4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公允价值概念首次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4号(APBStatementNo.4)以来,公允价值计量一直都是国际会计界研究与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到目前,公允价值已成为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得以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也一改以往尴尬和羞涩的处境而成为计量会计要素的基本属性之一,而且在5种计量属性之中,公允价值因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使用次数仅次于历史成本而成为最活跃的计量属性之一。据统计,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

准则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公允价值,约占具体准则数量的45%。会计准则是具有“经济后果”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不仅关系到企业资产和负债等要素的计量,而且影响着公司各会计期间盈余计量的准确性,而公司盈余又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风向标”。由此可见,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高低不仅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参照,也是衡量准则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

后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国内外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和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研究对象也由最初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劣问题的争论转而研究公允价值在准则中的应用效果等问题。如Barth通过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1]。Nelson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同时还发现贷款、存款、长期债务与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异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2]。然而,同样以美国上市银行1992和1993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Eccheretal却发现证券投资、贷款、长期债券及其他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只是相关性研究期间在呈现减弱趋势[3]。Venkatachalam进一步提供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的证据[4]。KhuranaandKim以美国银行1995~1998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度与其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那些规模较小和信息环境不够透明的银行来说,历史成本比公允价值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5]。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关于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其对象主要集中于金融行业。这一方面是由于发达的金融服务市场的存在使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可操作性较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使然。

在我国,公允价值基本尚属引入期,学者们主要对公允价值的内涵[6,8]、公允价值的性质[9]、公允价值的可靠性[10-11],以及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12]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实证研究方面,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其中,邓传洲通过对B股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后的股价反应进行检验,提供了B股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13]。然而由于B股公司的特殊性,上述结论并不能说明A股公司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后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否得以提高。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全面实施,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将会逐渐增大,鉴此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的盈余信息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准则制定机构及时了解准则制定质量、准确把握准则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信息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对会计盈余的影响提供借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证券市场会计研究中,信息观和计量观是财务呈报理论研究的两个主要流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信息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于其能向投资者传递影响其决策的信号,如果会计信息的披露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预期的调整,就说明会计信息是有信息含量的。因此,按照财务报告信息观的逻辑思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途径就是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下,充分披露公司的信息,即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充分,股价就越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毋庸置疑,在将历史成本作为唯一或者主要计量模式的传统会计发展阶段,信息观主张通过充分揭示信息来提高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决策有用性是符合当时需要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因其更好的决策相关性特征成为一种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计量工具的时机日趋成熟,财务呈报的信息观逐渐被计量观所取代。

计量观主张通过引入新的计量手段,将以前由于计量手段限制不能进入公司财务报表的资产和负债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并通过对表内项目更公允地计量和确认,向投资者提供更真实的盈余信息,降低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与信息观主张通过充分揭示和补充信息来提高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决策有用性不同,计量观主张通过改进计量技术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即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其资产和负债,从而使企业能够提供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信息,进而影响投资者决策。依照计量观理论,新准则中较大范围地使用公允价值,将一方面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另一方面也使损益表中的盈余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1:公允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较调整前更强。

此外,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地位的明确,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调整额也在利润表中予以单独的列示,因此,该调整额在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指标好坏的同时,也成为影响股票价值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公允价值调整额具有价值相关性。

(二)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使用价格模型对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假设H1,本文采用相对关联研究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1)如下,旨在通过对公允价值调整前后的会计盈余的线性回归拟合优度进行对比,判断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后的实施效果。

Pit=α0+α1×BVPSit+α2×EPSit+εit(1)

式中:Pit为公司i第t期期末的股票收盘价格;BVPSit为公司i第t期期末的每股账面价值;EPSit为公司i第t期的每股收益,并分别使用公允价值调整前的每股收益BEPSit和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每股收益AEPSit进行替代。

其次,针对假设H2,本文采用增量关联研究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2)如下:

Pit=β0+β1×BVPSit+β2×BEPSit+β3×FVAit+εit(2)

式中:FVAit表示每股公允价值调整额;其余变量含义同上式(1)。

通过观察式(2)中回归系数β3是否显著判断公允价值调整额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若β3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公允价值调整额具有价值相关性。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

样本选择标准有:(1)金融保险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两个行业①;(2)2007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沪两市上市交易的A股公司;(3)2007年年报和中期报告中公允价值变动额非0。最终的样本包括金融保险业(以下简称为“金融业”)25家公司和建筑及房地产业(下文简称为“房地产业”)33家公司。

在数据整理和处理方面,本文的会计盈余使用季度盈余指标,数据主要通过逐份查阅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获取,股价信息通过查询大智慧软件获得,并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逐一核实,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完成。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说明:在样本公司中,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中分别有11家和1家公司在2007年上市,本文无法获取这些样本公司2007年全部的季度盈余信息,因此,两个行业的样本实际观测值分别为72和128个。

由上表1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调整之前,金融业的每股收益最小值为-0.237,表明公司每股亏损约0.23元,在公允价值调整之后,金融行业的每股收益最小值增加至0.01元,表明金融业内公司的公允价值调整额具有一定的“扭亏”功能。在房地产业内,公允价值调整之前的每股收益最小值为-0.718,调整之后的每股收益最小值为-0.049,该行业内的公允价值调整额呈现一定的“减亏”功能。

①本文选择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两个行业的原因是:第一,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第二,公允价值在这两个行业应用比较集中。

对于公允价值调整额对每股收益的影响,表1显示,金融业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调整额(FVA)的均值为0.047,占调整前每股收益(BEPS)的比例为14%。房地产业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调整额(FVA)的均值为-0.005,约占调整前每股收益(BEPS)的5%,与金融保险业相比公允价值调整额相对较小。此外,金融业FVA指标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为3.66,而房地产业该指标为2.79,说明金融业FVA

指标波动性较大。

(二)实证检验结果

1.模型(1)的实证检验结果

本文对模型(1)分别采用公允价值调整前会计盈余和公允价值调整后会计盈余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PanelA是对混合样本的检验,PanelB是分行业样本的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调整前和调整后对混合样本进行回归的结果均通过F检验,DW检验结果说明残差之间相互独立,并无明显相关性。变量BEPS与AEPS的t值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允价值调整前后的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均具有统计显著性。调整后的R2在公允价值调整后较调整前有一定的增长,说明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模型(1)的拟合优度AdjR2高于调整之前。

在金融行业内,公允价值调整前模型(1)的拟合优度(AdjR2)为0.691,在对公允价值调整后,模型拟合优度提高至0.702,EPS在调整之前与调整之后的t值分别为3.012和3.435,该结果支持金融保险行业公允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较调整前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更强的假设。

然而,在房地产业,模型(1)的AdjR2在公允价值调整前为0.359,在公允价值调整后为0.337,较调整前有所降低,说明公允价值的使用并没有提高房地产业会计盈余信息的解释能力,因此实证结果不支持房地产业公允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较调整前的相关性更强的假设。

对于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为什么会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的实践应用差异所致。在金融保险业,由于大多数金融工具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较易获得,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可操作性较强。但是对于建筑及房地产业而言,“同楼不同价”以及“一房一价”使房地产项目的公允价值较难取得。据调查,在33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中,除1家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外,其他公司均采用成本模式,因此其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并不会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33家房地产公司的损益表中所记录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而25家金融业公司除了3家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主要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这样,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不是由于其主营业务类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从而导致房地产业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弱于金融行业。

2.模型(2)的实证检验结果

为进一步检验公允价值调整额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分行业对模型(2)进行回归后的结果如表3所示。

注:***表示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以看出,金融业FVA显著性水平为0.125,建筑及房地产业FVA的显著性水平为0.950,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会计盈余中所包含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的大小与股价波动的价值相关性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至于公允价值调整额对股票价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本文认为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其一由公允价值使用范围较小所致。截至2007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建筑及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共119家,其中有91家公司年报显示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但仅有2家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其投资性房地产,其余均选择了成本模式。而在公允价值使用条件比较便捷的金融保险业,主要由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公允价值调整额也仅占其调整前每股收益的14%,可见在上述两行业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仍然是比较保守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的大小对公司盈余的影响程度并不大。其二与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计量易受管理层操纵有关。在新准则体系中,考虑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没有形成活跃的市场,因此公允价值的使用被划分为活跃市场,无活跃市场,但相似资产有活跃市场以及运用估值技术三个层级,同时对后两者的使用条件作出了比较严格的限定,然而上述举措不能完全消除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因此居于信息弱势一方的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调整额的大小并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相对关联和增量关联研究方法,通过对公允价值调整前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允价值调整额的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对金融保险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两个行业2007年使用新会计准则后的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整体上看,新准则实施之后季度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有所提高,但是行业差异比较明显。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提高了金融保险业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金融保险公允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较调整前的季度盈余对于股价的变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但是在建筑及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却未找到类似的证据支持。

第二,针对公允价值调整额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无论是金融保险业还是房地产及建筑行业,其解释力均不显著,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价值相关性。

综合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股票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虽然关注金融保险公司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属性,但是并不会将公允价值调整额的大小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公允价值调整金额,信息使用者仅仅给予有限度的关注。

第三,针对公允价值调整额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无论是金融保险业还是房地产建筑业,其解释力并不显著,说明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价值相关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已经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于会计计量舞台,虽然股票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关注公司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属性,但是并不会将公允价值调整额的大小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公允价值调整金额,信息使用者仅仅给予有限度的关注。

(二)政策建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然而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75%的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运用了公允价值,为促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性趋同,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更广泛地运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积极培育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公允价值的运用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建立,要素、资产的市场价格是最客观、最可靠、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积极培育和完善包括金融、证券以及评估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体系,着力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提供道德和技术的支撑。

第二,建立专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估值、列报及披露等多个环节,而目前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问题分散见于多个具体准则之中,给使用者准确理解企业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保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建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估值、计量、列报和披露等问题作出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如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企业主体对公允价值的计价方法,估值依据等信息予以披露和说明,对已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未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应当说明原因,并分析这一举措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等,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MaryE.Barth.fairvalueaccounting:evidencefromInvestmentsecuritiesandthemarketvaluationofbanks[J].TheAccountingReview,1994,69(1):1-25.

[2]KarenK.Nelson.FairvalueaccountingforcommercialBanks:anempiricalanalysisofSFASNo.107[J].AccountingReview,1996,71(2):161-182.

[3]Eccher,ElizabethA.,Ramesh,K.&Thiagarajan,S.Ramu.FairValueDisclosuresbyBankHoldingCompanies[J].JournalofAccounting&Economics,1996,22(1-3):79-117.

[4]Venkatachalam,Mohan.Value-relevanceofBanksDerivativesDisclosures[J].JournalofAccounting&Economics,1996,22(1-3):327-355.

[5]Khurana,InderK.,Myung-SunKim.RelativeValueRelevanceofHistoricalCostvs.FairValue:EvidencefromBankHoldingCompanies[J].JournalofAccounting&PublicPolicy,2003,22(1):19-42.

[6]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60-62.

[7]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7-14.

[8]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2):18-23.

[9]谢诗芬.公允价值、现值和现行价值关系辨析[J].财务与会计,2001(9):43-44.

[10]陈朝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会计计量[J].当代财经,2000(9):53-58.

[11]谢诗芬.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1):72-76.

[12]石本仁,赖红宁.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J].暨南学报,2001,23(4):54-61.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5

11月7日至11月11日券商集中推荐的股票前四名为:欧菲光、中国建筑、长江证券、大秦铁路,这4家公司分属上海A股、深圳A股。欧菲光通过收购进入苹果产业链,并依托技术与品牌优势有望切入其他手机产品产业链;中国建筑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码,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长江证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以及成立新公司等形式,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提升发展空间;大秦铁路随着冬季用电及取暖用煤的增加,有望借机提高业务量。

欧菲光(002456.SZ)

有8家券商看好欧菲光,属OLED概念。公司是以开发和生产数码摄像系统中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组立件、触摸屏等产品的精密光学光电子薄膜元器件生产商。10月3日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涨幅为8.88%,强于上证指数(5.54%)。11月10日公司股价收于39.59元,市盈率为61.4倍。公司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79.89亿元,同比增长75.36%;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80.02%。公司公告收购sony广州模组厂100%股权,通过收购,欧菲光有望进入苹果产业链,并依托技术与品牌优势有望快速向其他手机机型渗透,同时有望切入新客户手机产品的产业链。

目标价位区间:46.0~60.0元

中国建筑(601668.SH)

有6家券商看好中国建筑,属PPP概念。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10月3日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涨幅为29.98%,强于上证指数(5.54%)。11月10日公司股价收于8.02元,市盈率为7.6倍。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6702亿,同比增长9.63%;实现净利润247.7亿元,同比增长30.05%。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2831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公司海外项目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四季度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码,公司基建业务增速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目标价位区间:9.80~10.53元

长江证券(000783.SZ)

有3家券商看好长江证券。公司是中西部最大的全国性全牌照上市证券公司。10月3日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涨幅为9.89%,强于上证指数(5.54%)。11月10日公司股价收于11.67元,市盈率为31.4倍。公司8月9日公告称,将对香港业务进行业务重组,成立“长江国际金融”。同时,新公司上市前将不超过新公司10%的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预计分拆后上市,公司国际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空间。10月13日公告,拟出资30亿元参与设立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10月28日公告,拟以8亿元增资长江资管,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目标价位区间:13.80~14.20元

大秦铁路 (601006.SH)

有3家券商看好大秦铁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铁路网核心主干线为公司主体的股份公司。10月3日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涨幅为11.36%,强于上证指数(5.54%)。11月10日公司股价收于7.06元,市盈率为15.9倍。今年8月份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及工信部等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以及《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狠抓严治公路货运超载现象,将直接减少公路货运量利好铁路货运。随着冬季用电及取暖用煤的增加,直接带动全国煤运业务量回升,公司有望借机提高业务量。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6

【关键字】工程项目;股份制;改造

一、现状

日前西安市建筑市场近年来积极稳妥推进以大土木工程建设为特色的扩张型发展战略。探究西安市建筑市场近年来的成功发展历程,主要特点是具有其特殊发展时期的工程项目经营模式——经营承包模式和外部联营模式。

经营承包模式是基于建筑公司承揽的工程,然后引进外部承包人或内部承包人,按建筑规模缴纳诚意金,工程项目建设到一定进度(比如:工程进度出±0.000m),建筑公司向承包人退还部分诚意金,保留部分诚意金,作为工程质量和安全履约保证金;外部联营体模式是公司以外人员借助公司施工资质自行承揽项目,对项目自行经营管理,只向公司缴纳管理费的一种经营模式。两种模式下公司都要负责履行监管责任。

以上两种经营模式,确实为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此种模式下的种种弊端,开始显露,并且,逐渐成为阻碍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羁绊,为此,我们必须将目前的承包经营模式进行改进,努力去探寻一种新的、适合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承包经营模式已迫在眉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总包监管力度不够“坚挺”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掌握在“承包人”手中,公司只负责外部的监管,没能融入到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造成项目过程管理失控,长此以往,促使“承包人”手中权力过大,逐渐弱化公司对项目的管控力度。

(二)分包各自为政,容易出现管理“盲点”

由于“承包人”管理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其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能统筹安排施工组织及工序计划,同时忽视公司关于公司品牌、安全、质量的管理目标,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管理“盲点”,尤其是安全、质量方面,隐患较为严重,一旦出现事故,全部留给公司,一方面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公司的管理风险,造成风险与利润的不对称。

(三)用于投标的“专项资金”短缺

市场规则下,对项目标价(拦标价)要进行及时跟踪与沟通,尤其是一些优质项目,更应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研究跟踪,由此造成的费用又不能完全反应到公司账面上,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快速地将项目拿下。

(四)公司“微利”经营

公司一旦将项目拿下后,就以承包经营或外部承包的模式进行项目经营,公司仅收取5%左右的利润,该利润包含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对于工程中签证、材料认价、结算盈余收益全部未做二次分配,所有盈余由承包人全部拿走,造成公司“微利”经营的局面,同时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的终身责任由公司独自承担,使得权力与义务的严重不匹配。

三、项目股份制建议方案

(一)改进经营目标承包模式,加大责任目标的比重

继续保留目前的经营承包模式,但对承包人所缴纳的诚意金退还比例要进行调整,除留置一部分质量安全保证金外,额外再留出一部分作为项目运营股份。由项目承包人基于项目运营股份成立项目虚拟股份公司,建立自己的公司章程、组织结构及工作流程,负责外部合作关系管理、项目招投标过程跟踪及费用管理,完成项目经营目标,同时,以各承包人所缴纳诚意金中用于项目运营股份的金额比例进行收益分配,承担与收益对等的责任。

这样以来,在项目前期运作方面,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前期跟踪、信息传递及技术支持;而项目承包人(联合体)负责招标控制价(拦标价)的跟踪与运作,保证项目经营利润空间。总承包项目部主要负责保证公司规章制度的切实贯彻执行,以及合同履约管理。

在项目施工阶段,形成以“总包”为主,承包人参与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加大总包管理力度,严格对施工过程管理控制,避免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承包人首先借用自己的质量安全保证金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处理,若个人的质安保证金不足以弥补损失,则以联合体的项目运营股份来承担连带赔偿。

(二)项目责任目标(风险金作为股份模式)

由公司对项目进行直营管理,公司组织,公司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公司人员以股份的形式缴纳一定比例资金作为项目风险金,减小项目经营风险,其他经营性资金由公司融资,并对项目部进行经济目标控制。对完成指标后的盈余收益,由公司和项目团队进行二次分配。

公司逐步确立和加快自营项目建设,在主要大型项目、公建项目设立自主经营的责任承包模式,培养自主经营团队和优秀承包人,作为公司项目管理的核心力量。

四、结语

股份制改造已成为公司项目经营水平提升的内在因素,尤其是以自主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方式共存的经营模式,对拓展公司业务范围、拔升公司项目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技术管理及科技转化能力,起着中坚力量。同时,使得项目管理的风险与收益更加趋向合理,充分调动各管理层积极性,为公司的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1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分行业;IPO;多元回归模型

一、引言

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定价,简称IPO定价,是指获准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与其主承销商共同确定股票价格,按此价格把股票公开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对发行人而言,发行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其筹集资金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发行的成本,而且也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对承销商而言,发行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它的成本效益水平;对投资者而言,发行价格既是投资欲望转化为现实的决定因素,同时又是投资人未来收益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2013年11月30日,我国证监会制定并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于2014年1月份重启IPO,新股发行注册制开启后,企业股票发行价格确定等问题,将完全由市场主体决定,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发行价的制约将被很好弱化。因此,本文对于以往股票发行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对未来发行决策者对新股的定价和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公司股票定价的理论研究,西方财务管理界做过详细的定性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例如内在价值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而对新股发行定价估值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IPO 定价估值是IPO 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通常的方法有现金流量贴现法、经济收益附加值法、可比公司法等。Kim和Ritter (1999)、Purnanandam和Swaminathan(2004)等都使用“配比公司乘数”的方法对美国1980年-1997年的2000多家IPO公司进行了估值,却发现股票价值被高估。学术界认为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精度也是问题。其他实证分析中,Ritter和Loughran(2002)总结了1980―2001年美国股票的平均首日回报率为18.8%,证实了美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IPO抑价现象。Michael Adams、Barry Thornton和George Hall(2008)发现大规模IPO要比小规模的IPO抑价率低,发行量越小,越容易产生抑价。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发行抑价程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国内学者根据我国股票市场自身的特点,对我国IPO价格定价问题做了积极地研究。姚海鑫(2002)根据截止至2002年6月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1149家A股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分阶段建立了几个多元回归模型,指出各主要因素对新股发行价格具有显著性影响。王春峰、赵威和房振明(2006)实证研究表明询价过程中存在对信息揭示者的价格补偿和数量补偿,我国的新股询价制在揭示新股真实价值方面具有较好作用。曹凤岐,董秀良(2006)利用价值变量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了我国股票IPO定价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发行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杜枫(2006)将发行抑价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流通股数量、公司负债比率、中签率等12大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A股IPO抑价现象,并得出对抑价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岳意定、肖赛君(2006)结合上证指数和整个经济发展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2003及200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汇率、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等。陶冶,马健(2006)将IPO定价研究集中到行业中进行,以多元回归得到的主要因素作为聚类指标,以电力行业为例,建立行业新股发行定价的衡量体系。但是已有的研究多针对对2008年以前的股票市场的,对于08年以后IPO研究较少。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发行价格。单位:元。

(2)解释变量:

①股票发行数量:公司股票发行数量一般根据计划的募集资金金额和预计股票发行价进行测算。一般来说,在公司净资产、未来收益、行业地位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发行的股票流通股本越大,股价就越低,反之则越高。单位:万股。

②发行市盈率:发行市盈率指股票发行价格与股票的每股收益的比例。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③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指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简称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销售毛利率是上市公司的重要经营指标,能反映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获利潜力。销售毛利率有助于合理预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对公司股票发行价有普遍的预测作用。

④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单位:万元。

⑤营运资本: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是判断和分析企业资金运作状况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单位:万元。

上式括号内为t统计量值,下同。

IT业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的判决系数值看,总的来讲,模型对所用数据拟合得还可以,对5个指标对股票发行价的解释达到64.6%.并且对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很理想。

从回归系数看,销售毛利率、市盈率、营运资本对IT行业的股票发行价的解释在10%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股票发行数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发行价有显著的负效应,固定资产的影响程度不大。

2.建筑业

2010年以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IPO的公司共有25家,对这25股票进行回归分析并加以修正以后,我们设定了以下回归模型:

i=1,2,3…20表示20支上市公司股票

Ei表示误差项

经过检验分析,发现变量之间存在异方差,因此选取为权数利用WLS得出回归模型:

建筑业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的判决系数值看,模型对所用数据拟合度非常高,5个指标对股票发行价的解释达到99.9%.并且对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达到了500000以上。

从回归系数看,股票发行数量、销售毛利率和发行市盈率对建筑行业的股票发行价的解释在5%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的正效应,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发行价有显著的负效应。

五、结论与建议

1.IT业

在所选取的五个因素中对发行价有显著影响产生负效应的是发行数量,产生正效应的是销售毛利率、市盈率和营运资金,这也符合大多数股票发行价影响因素的特征;固定资产对IT行业股票发行价的影响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IT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人才技术的要求较高而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对其公司的业绩影响不大,从而发行价受其制约较小。因此,建议决策者在对IT行业股票进行发行价评估时,应更多考虑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营运资金股票发行数量和发行市盈率:毛利率、营运资金、市盈率较大的企业发行价应相应的较高,而发行数量越多的企业发行价要下调。

2.建筑业

选取的5个解释变量对建筑业股票发行价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有显著的影响。制定建筑业发行价格时应该充分考虑这5大因素指标,股票发行数量越多、销售毛利率和发行市盈率越高,制定的发行价就应该越高,而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越多,价格相应的越低。

3.综合

通过对两个行业的对比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行业,影响股票发行价的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某些行业中对该行业股票发行价有非常显著影响的因素(如建筑业的固定资产)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就没有很大的影响(如IT行业的固定资产)。因此,发行价决策者和投资者在进行操作时,分清股票所在行业是关键。确定行业之后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清哪些因素与发行价有关哪些因素无关;哪些因素对发行价有正效应,哪些因素会使发行价下降。从而,使决策者更能定出科学合理的股票发行价,使发行价更能反映市场供求;使股票投资者对股票的选择有科学的依据,对股价有明确的预期,做到心中有数,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chultz and Zaman.Aftermarket support and under 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02):199-219

[2]Tim Loughran and Jay R.Ritter.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nternational Insight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1994.(02):165-199

[3] Purnanandam and Swaminathan.Long-Term Underperformance of New Issues:Is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Villai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04): 200-217

[4] Michael Adams,Barry Thornton,George Hall.IPO Pricing Phenomena:Empirical Evidence Of Behavioral Biases[J].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s Research.2008.(04):85-87

[5]Kenji Kutsuma,Janet Kiholm Smith and Richard L.Smith.Public Information,IPO Price Formation and Long-run Returns:Japanese Evidence.2007.(10)

[6]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研究[J].2006. 32(6)

[7]杜枫.对我国上市公司的IPO定价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08(2)

[8]姚海鑫.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问题的一个实证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3):2-10

[9]陶冶,马健.基于聚类分析的IPO定价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74-78

[10]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6

[11]王春峰,赵威,房振明.询价制度下新股发行价格"有偏调整"特征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06):69-73

作者简介:

建筑公司盈利模式篇8

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目前仍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Katherine Sc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利而有目的的干预对外会计报告过程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Scott提出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如果管理人员在一系列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会选择那些自身效用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章永奎,刘峰(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特定目的面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特别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会计原则或者会计方法内”。企业基于不同动因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两个方面的盈余管理来看如何遏制盈余操纵。

二、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定义进行盈余管理 在业务中,只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条件下才可以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但是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中出现的核心词“资本增值”却无法落实到具体增值多少,企业可以根据主观称该资产是为了增值,将该资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为后续利用该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伏笔。

(二)利用后续计量方法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首先,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满足的条件来看,在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能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那么当无法从市场取得公允价值时,采用的估值技术将带来很大的主观性。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估值模型的选择和关键参数的设定缺乏必要指导和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若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现在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价位很高的市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体现出企业丰厚的净资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则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实施并购重组。同时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条件下,投资性房地产每期公允价值的增加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在当期确认为收益,这都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并且,由于税法不将资产重估增值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无需计提折旧或者摊销,那么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本需计入费用类的这部分金额便无需再计,同时意味着增加了利润。例如海南航空在2009年通过董事会决议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根据准则进行追溯调整后,2008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447万元,减少营业成本44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7万元,最终减少净亏损999万元。2009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投资性房地产6. 8亿元,减少营业成本190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 9亿元。变更直接导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 1. 14亿元变为3. 34亿元。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海南航空的累计亏损减少了4. 52亿元。这一实例无疑体现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利润弹性。

(三)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进行盈余管理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因为无需进行折旧或者摊销,这一规定给企业增加了盈余管理的手段。体现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中。首先,当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一方面,无需计提折旧与摊销,减少费用,增加利润。特别是对于闲置的建筑物来说,本只能作为固定资产,并且每期还需计折旧或者摊销,如若将其出租,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且减去折旧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期间则不得转回。固定资产本不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转换,改变了用途,转销资产减值准备,这无疑增加了净利润。其次,当在适当的时候再次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所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给企业带来了利润收益,并增加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三、债务重组盈余管理分析

(一)利用债务重组范围界定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在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让定义变得模糊。一方面对于何为“财务困难”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让步事项”若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会导致债务重组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让步。

(二)利用关联方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上市公司的债权人多是大股东,那么利用这样的关联方来实现豁免债务或者少偿还负债使重组交易本身不具有公允性,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扭亏为盈,或者合法摘掉ST帽子的机会,这清晰体现了操纵利润的空间。

(三)利用债务重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一方面,新债务重组准下重组产生的收益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特别的,在转让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不仅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同时确认转让资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会为公司的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为盈余管理预留空间。另一方面,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费用的不配比原则,也不符合资本保全的原则,巨额债务重组利得可一次计入当期损益无疑成为美化报表的捷径。因此原本期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能期望其在短期内见效,而应将收益分在一个或者几个会计期间进行。例如2007年的沧州化工(600722)便从债务重组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债务重组收 益高达19.86亿元,是报告利润总额的2倍、营业收入的8倍:当年基本每股收益竟达2.68元,若剔除巨额债务重组利得,沧州化工2007年实际净亏损7.10亿元。同时,沧州化工控股子公司沧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3万吨PVC装置2007年一直处于停产状态;2007年5月老厂区年产6万吨PVC生产线也被迫停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可见,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大大改观了当时的报表,但这些漂亮的数字并没有任何经营上的实际意义。

(四)利用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在新准则下,一方面,非现金资产清偿某债务时,规定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另一方面,当债务转为资本时,规定以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些会计处理中引入的公允价值,如同在上述投资性房地产中讨论过一样,我国多数非现金资产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便会通过资产评估机构来估值,这无疑给了企业人为提高公允价值的机会,进而提高每股收益,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详细探讨了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措施,从每类资产或交易的定义应明确界定到会计处理中可待改善的部分,都可看出会计准则应严谨求真的重要性。同时企业也应该清晰认识到盈余管理只是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通过账面数字来提高盈利并不能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在不断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如何去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也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如此双管齐下,不合理的盈余管理现象相信会得到抑制。

(二)建议 一是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一方面,若将某资产作为出租的建筑物或者土地使用权而言,那么租赁协议各方面的资料应该充分地具备,不能有任何的缺漏,以经营租赁租入土地使用权转租后不能再划为投资性房地产。另一方面,持有并准备增值后的土地使用权,定义中也归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但是由企业管理当局仅作书面决议而没有硬性条件来界定很容易产生主观的盈余管理,模糊的概念应从定义中删除,建议该类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先划入无形资产,待出租时各类资料具备的情况下再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是限定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双向转换。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转换时,可以限定转换以后的本会计年度以及以后的两个不能再次转换,无法预料的特殊状况下除外,这些特殊状况将由相关权威部门作出界定。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限制企业随意转换,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明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定条件。在后续计量模式选择中,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模式。相应对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建筑,取得的租金收入是确定的,和市价不会有太大相关,这类资产建议使用成本模式。若使用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的取得一定要严格进行。否则不能进行模式转换。取得的公允价值与该资产成本模式下的账面价值差额占账面价值的比例超过某个值,如10%,方可以转换。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真实反应市场价格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随意进行模式转换。另一方面,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这一点也是企业在转换模式时想要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建议仍然在此模式下进行折旧或摊销,并以每年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提下一年的折旧或者摊销额,不仅使得遵从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也降低此处的盈余管理空间。

四是通过行政手段严格规范公允价值取得方式。如今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各种资产评估机构中获得估值,建议一方面,可以为某些类资产的市场指定一个专门对其估值的部门,如国土资源部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予以权威估值。从此处公布出来的估值作为市场上的标准估值,企业不得引用其他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同时,该部门也应该将其评估的各类详细信息进行公布,如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假设、评估模型的选择、评估参数的选择、评估的过程及结果等信息。企业应该提供详细真实的资产详细状况,如物业的名称、所在位置、基本概况、产权情况、抵押或担保的状况、价值类型的定义。若未形成稳定市场的资产类,财政部应对于其使用条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确定公允价值的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严格的规定,以制止因此而可能导致的盈余管理。

五是规范债务重组界定。债务重组定义中的“财务困难”建议量化到与公司的盈利状况联系起来,对于上市公司。若存在以下条件之一,则认定为财务困难。条件一是最近一年连续亏损,条件二是因为三年连续亏损,股票被暂停上市。条件三是最近一年期末股东权益为负值。条件四是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况。根据上述具体条款,在一定程度上来限定随意的债务重组。

六是降低债务重组利得盈余管理空间。财政部在2008年12月份的《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作出规定:“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关联方之间进行债务重组也可以借鉴此条,将债务重组利得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既体现了资产转让中的利润获得,又避免企业利用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非关联方之间,对具有使用寿命的非流动性资产产生巨额的债务重组利得,可分期将利得平均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一次性计入。这样可抑制企业利用短期扭亏为盈的可能性,造成漂亮的报表假象。

参考文献: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 下一篇:高层建筑勘察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