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技化范文

时间:2023-12-13 16:46:59

建筑科技化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房屋建筑科技管理的内容

科技管理就是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基础,按照科技自身的规律以及特点,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和管理各项科技活动,使科技活动在时间和地点上能够用最合理和经济的手段完成既定的科技目标,科技管理一般包括宏观的科技管理和微观的科技管理活动,房屋建筑的科技管理属于行业的科技管理,是中观的科技管理活动, 房屋科技管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科技规划管理,主要是对房屋科技技术路线和目标和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规划和使用,以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具体计划,是科技管理活动的统筹。2)科技经费管理,主要是对某一项目的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3)科技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对项目确立前的范围、组织、成本、质量和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的管理。4)科技成果的管理,是对科技活动的结果的管理,是科技管理活动效率和效益的最终体现,主要是对各种科技活动的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5)科技人才的管理,主要是要建立长远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把人才当成科技活动的核心。6)科技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为科技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系统的支持。

房屋建筑科技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管理活动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科技管理的内容是管理科技,科技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管理活动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第二,管理效率不容易测定;第三,科技管理的人员较为复杂,包含了研发的人员、实验、工艺等等人员;第四,能使用过于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管理活动要具有创造性。

二、房屋建筑科技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房屋建筑科技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房屋建设的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管理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当前管理水平低下,成果商品化率低的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顺畅。以前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部门推动,自从市场化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房屋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是凭借着当初的垄断地位进行运行。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不能够像其他产品一样能够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方式。

2、科技管理规划混乱,不能够保证市场的需求。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水平现在还较为落后,主要是在科技管理的规划上项目的立项不能够体现一定的超前性,而是被动的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够开发出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是随着近些年来了在建设结构更负责,外形更独特,高度更高的一些建筑,但是在这些房屋建筑的科技管理上还欠缺经验,在管理规划上不尽人意。

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过一些单位的努力,我国也在房屋科技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对一些结构力学的改进,提高了房屋的抗震的能力,但是由于科技成果交换的中介不够发达,以及对科技成果特别是一些理论成果验证的限制,再加上成果的转化上存在一些障碍,同时,我国还没有完善对房屋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房地产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4、科技人员素质不能够使用开发的需要,由于我国培养机制的问题,科技开发

三、提高房屋建筑科技管理水平和促进房屋建筑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房屋建筑科技的管理水平,以促进科技成果投入实际生产中,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1、发挥政府在宏观科技管理中的作用,加大政策指导的力度。政府要制定好政策,指引房屋科技发展的方向,比如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发展,政策要鼓励房屋建筑在节能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以指引房屋科技开发在节能的财力和电器等方面的投入的力度。

2、加强对新科技的推广力度,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中介结构,实现科技开发机构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实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对接,促进科技的产业化,同时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他们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上的产学研联盟。

3、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完善好内部的管理体制,合理分配人财物的资源,保证科学管理体制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开发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保证在现在的房屋建设环境下看到希望和前途。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保护,保证产权所有人能够有一定的收益。

文献综述:

[1] 张庆滨.提升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力的阻碍与疏通[J].学术交流.2009年第8期.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科技管理 ;商品化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made many achievements, bu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complexity as well as to the building of modernization degree of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such as in response to various natural and emergency situation,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 of the buil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peopl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on as people demand chang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housing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time service lif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mmercialization of

一、房屋建筑科技管理的内容

科技管理就是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基础,按照科技自身的规律以及特点,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和管理各项科技活动,使科技活动在时间和地点上能够用最合理和经济的手段完成既定的科技目标,科技管理一般包括宏观的科技管理和微观的科技管理活动,房屋建筑的科技管理属于行业的科技管理,是中观的科技管理活动, 房屋科技管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科技规划管理,主要是对房屋科技技术路线和目标和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规划和使用,以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具体计划,是科技管理活动的统筹。2)科技经费管理,主要是对某一项目的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3)科技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对项目确立前的范围、组织、成本、质量和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的管理。4)科技成果的管理,是对科技活动的结果的管理,是科技管理活动效率和效益的最终体现,主要是对各种科技活动的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5)科技人才的管理,主要是要建立长远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把人才当成科技活动的核心。6)科技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为科技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系统的支持。

二、房屋建筑科技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房屋建筑科技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房屋建设的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管理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当前管理水平低下,成果商品化率低的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顺畅。以前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部门推动,自从市场化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房屋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是凭借着当初的垄断地位进行运行。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不能够像其他产品一样能够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方式。

2、科技管理规划混乱,不能够保证市场的需求。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水平现在还较为落后,主要是在科技管理的规划上项目的立项不能够体现一定的超前性,而是被动的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够开发出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我国的房屋建筑科技是随着近些年来了在建设结构更负责,外形更独特,高度更高的一些建筑,但是在这些房屋建筑的科技管理上还欠缺经验,在管理规划上不尽人意。

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过一些单位的努力,我国也在房屋科技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对一些结构力学的改进,提高了房屋的抗震的能力,但是由于科技成果交换的中介不够发达,以及对科技成果特别是一些理论成果验证的限制,再加上成果的转化上存在一些障碍,同时,我国还没有完善对房屋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房地产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4、科技人员素质不能够使用开发的需要,由于我国培养机制的问题,科技开发

三、提高房屋建筑科技管理水平和促进房屋建筑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房屋建筑科技的管理水平,以促进科技成果投入实际生产中,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1、发挥政府在宏观科技管理中的作用,加大政策指导的力度。政府要制定好政策,指引房屋科技发展的方向,比如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发展,政策要鼓励房屋建筑在节能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以指引房屋科技开发在节能的财力和电器等方面的投入的力度。

2、加强对新科技的推广力度,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中介结构,实现科技开发机构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实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对接,促进科技的产业化,同时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他们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上的产学研联盟。

3、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完善好内部的管理体制,合理分配人财物的资源,保证科学管理体制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开发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保证在现在的房屋建设环境下看到希望和前途。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保护,保证产权所有人能够有一定的收益。

文献综述:

[1] 张庆滨.提升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力的阻碍与疏通[J].学术交流.2011年第8期.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3篇

【关键字】工业建筑;科技;走向;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近些年国家对城市建设的付出力度的不断加大,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出现了勃勃生机,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建筑工程向深、大、难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同时应该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合理控制施工技术中的安全措施,使得建筑工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我国国内新型科技的使用现状

1.1建筑装饰工程科技的革新和走向

近些年来,国内的建筑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非常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工程科技在科技与环保理念之下,同样获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末,国内的装饰工程科技开始与外国的先进科技不差上下,但在可持续走向的过程中碰到了瓶颈时期,导致装饰工程科技最终于国内当下阶段,造成国内装饰行业得不到快速的发展进步。

自21世纪以来,装饰行业的企业市场理念开始加强,针对国内日益提升工业建筑的准求,企业的眼光投在了盲目追寻世界上先进科技上,引用和选用了先进的工程科技。譬如:背栓系列、石材干挂科技、组合式单体幕墙科技、点式幕墙科技、金属幕墙科技、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科技、木制品部品集成科技、石材毛面铺设整体研磨等。在先进科技的作用下,导致高科技因素在装饰行业蜂拥而至,不少的工业产品直接在装饰工程中所使用,金属材料装饰、玻璃制品的装饰、复合性材料的装饰、木制品部品集成装饰等先进科技的出现,从根本上使得装饰工程发生变化,时代感越来越强,产品精度高,工程质量好,工程工期短,无污染的独特优势导致他们在装饰工程中得到获得越来越多的展现契机。这些先进的装饰材料和工程科技,在工业建筑中为工业生产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接连和固定是装饰工程作业必然会濒临许多方面的矛盾,各种高性能的黏结剂的出现完全使得传统的模式得到变化更新,在确保使用强度的前提之下,弹性黏结消除了钢性黏结的弊端。免漆饰面工艺与环保油漆的使用,本质上改变了现实中油漆作业造成的化学污染的情况,免漆饰面的形成,现场全部取消油漆工的作业,从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反映工程水平的提高与走向。环保油漆的运用,不光造成工程工作者的身体安全获得了保证,而且成功预防了由油漆造成的有害气体而延误工程竣工时候的正常运用,同时材料的耐火性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建筑自身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获得了提升。

1.2更多的新科技新材料在混凝土工程中的使用

1.2.1清水混凝土工程科技

因当下国内人口在不断的增多,每个人所占有的空间在不断的降低,为了得到更为优越的居住环境,高层建筑走向变成必然。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投入开始增多起来。清水混凝土科技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科技中的一项新科技,它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质朴自然,展现了人们重归于大自然的科学认识。

除此之外,遵从装饰所达到的效果分为3类: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科技是混凝土科技的一项全新科技,因其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使得整个工程建筑变得简便快捷,减少了工程建筑成本,使得整个工程的速度也增快了不少,同时也减少了工程竣工之后的维修费用问题。这种类型的工业建筑工程提升了整个建筑的稳定度,减少了工程成本,对当今的工业建筑是有益无害的。

1.2.2混凝土工程的新材料——钢纤维砼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走向,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为了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建筑呈现出艺术美感。标志性的住宅和工业建筑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工程科技的要求就提高了。为了使建筑的艺术感和实用性都能得到体现,我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研究出了钢纤维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另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因而它使构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结构抗震性有极大改善。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工程科技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

1.3新型防水工程科技在工程中的大区域使用

1.3.1防水混凝土结构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程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1.3.2防水材料的更新走向

运用防水材料达到防水效果的传统作业方式是沥青防水,现在通过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走向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防水工程在向冷作业方向走向,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它是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经特有活性物质和微硅粉改性而成,以此为基础,我们已经开发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等多种产品。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大区域使用。通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验证,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持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自我修复功能,整体防水性强,能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而且环保无毒,不产生危害气体,工程简单,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任何复杂环境尤其是水位经常波动、变化,以及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如溢洪道、水池、地铁隧道、地下室等结构,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优越性能更加突出,解决了一般防水材料无法解决的难题。

2现代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

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现代建筑科技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

筑科技的走向呈现出一系列重要走向。剖析和揭示这些走向走向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建筑科技的进步。

2.1高科技化走向

新科技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是科技运动的现代特征,是建筑科技高科技化走向的基本形式。这种渗透推动着建筑科技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迅速拓展,出现了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驱动电力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科技化走向。建材科技向高科技指标、构件化、多功能建筑材料方向走向。在这种走向中,工业建筑的工程科技也随之向着高科技方向走向,利用更加先进的工程科技,使整个工程过程合理化、高效化是工业建筑工程的核心理念。

2.2生态化走向

生态化使得建材科技奔向开发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形成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建筑材料方向走向;追求建筑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未来运行,一定要兼顾到对生态环境形成的不良影响,争取选择那些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科技器械,提升建筑物的运用时间,争取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相统一。在这样的走向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工业建筑工程科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使用高科技材料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走向,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的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工程的考虑之中。

2.3工业化走向

工业化是当下建筑事业的走向方向,它试图将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到建筑活动,以准化、工厂化的系统科技改造建筑业的陈旧生产模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能够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使得建筑的高效率提高,为以后的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一体化提供了条件。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不是单一方面存在的,但是最终是由当下生产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外界环境的要求决定的。只有满足这样要求的建筑工程科技才可为工业建筑提供最好的需求。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将奔向高科技和一体化的走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嗣信、吴链. 我国钢筋工程工程现状及其走向[J].建筑科技,2006(05)

2 马维生.我国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概況[J].经济管理,2009(05)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科技;影响

随着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建筑领域的施工应用材料以及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的保障下,对建筑的整体发展就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对建筑的改革优化有着促进。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建筑材料和科技的研究,对保障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1建筑材料以及科技的发展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材料以及技术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基础内容,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充分保障,才能有利于施工的顺利性。在材料以及科技的不断优化发展下,对材料的使用种类也不断的丰富,这对建筑的风格多样性就有着促进。通过多样化的材料以及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的美观性以及舒适和安全度等也有着呈现,能够让人们对建筑艺术的美的体验能多样化。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复合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和智能材料等,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这些材料的应用基于其自身的优势,在耐高温以及耐压等方面都有着良好性能,不仅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对建筑的美观性也有着呈现。而在建筑施工的技术方面也不断的优化,新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也有着应用,在这些方面对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促进作用。

2建筑材料和科技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和趋势分析

2.1建筑材料和科技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

建筑材料以及科技的发展,对建筑的发展也有着诸多影响,首先在对建筑的安全性影响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对木材以及石材等材料进行的应用,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下,对合成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的应用就比较突出,这些材料随着技术的升级不断的优化,在生产的成本上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新的材料由于在加工中没有注重处理,就有着有害性,在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加工后的材料,在应用风险上就比较大。当前人们对新的材料应用的安全性愈来愈重视,注重建筑的环保性以及安全性,在建筑施工中,对建筑结构的施工方面通过框架结构对传统混凝土结构就有着替代。这样就能在施工的工期方面大大缩短,在对建筑的安全性方面也能有效保证。

再者,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对建筑的美感方面也有着很大影响。建筑的施工中,不仅要注重建筑的质量安全,还要能充分注重建筑的美感。在建筑施工材料的多样化方面,材料种类的丰富也使得应用过程中对建筑的美感也有着突出。在材料的质感以及特色等方面,都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如在对瓷砖以及木质地板的材料应用上,瓷砖能够给人明亮以及现代的美感,木质结构的地板就能够在自然以及素雅的美感上充分的体现。还有是对玻璃结构材料的应用,就能够在光感方面充分的体现,能够在建筑的艺术形象上得以升华,将建筑的美感能够淋漓尽致的呈现。

另外,建筑材料以及科技在对建筑的工程造价层面,也有着积极影响。能够在对建筑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在成本上能有效降低。在以往的建筑材料应用中,为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就对墙体进行加厚,这样的方法就在材料上造成了很大浪费,成本也有着增加。而在当前的新材料以及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处理,通过新保温材料的应用,在保暖的效果上就能良好呈现,并能在成本上得以节约,在环境上也能优化。还有就是对新的材料应用对太阳光进行采集就能达到照明的目的,对电能也能有效节约。

当前的一些新材料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将生态环保节能型的装修材料得有科学化应用,能够对建筑的生态化施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生态环保型的装饰材料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以及产品的生态化,在对资源的可利用方面充分的w现,这也是在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地方。将一些新型的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加以科学化的应用,就能达到能源资源节约的目的,对建筑的质量保障就比较有利。如将竹能型的灯具以及节水型的部件在室内装修中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

2.2建筑材料和科技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以及科技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也会有新的发展进步,对于新的材料应用方面,在结构设计层面就有着新要求,新材料的应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功能的呈现。在建筑中的排水以及照明和通风等节能的作用发挥,都要能够满足实际的设计要求。在对新材料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建筑的功能优化。在将一些创新材料应用到建筑施工当中的时候,在对围墙的材料选择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创新材料的应用在保温的功能呈现上比较突出,能有效的防止热量耗损,对屋内的供暖消耗能源的问题能有效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化的材料应用就是比较重要的方向。绿色化的材料应用能够对实际的建筑施工要求以及环保等层面,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建筑的生态效果上也能良好呈现。创新材料以及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的美观性以及环保性的保障比较突出,可将新的材料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当中,这就能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建筑材料以及科技的应用下,对建筑的各方面都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下,对保障建筑的良好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建筑的材料技术的应用影响研究,就能进一步的深化建筑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李磊,张磬鑫,武凯强.浅谈拉萨市建筑材料使用现状[J].四川水泥.2016(08).

[2]吴梅芳.“七年分段培养”的中职段“建筑材料”课程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3).

[3]王杰.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全体员工恭祝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新年快乐[J].紫光阁.2014(01).

[4]秦迪.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J].黑龙江科学.2016(16).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5篇

给地球留下痕迹最多的是建筑,“秦砖汉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建筑史。敢为天下先的山东华元建设集团,以科技增效益,向旧建筑传统发起了挑战。

华元建设集团以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为创新点,以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为方向,先后投入科技创新资金3000余万元,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已自主研发部级科技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项目10项,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太阳能与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采暖供热的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节能建筑一体化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实现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节能省地的工厂化施工节能建筑新技术,被列入部级星火计划项目。实现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替代实心粘土砖的水泥轻质保温防水墙板,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实现工业废渣回收利用、质轻壁薄、调节空气湿度的粉煤灰高强石膏内墙板,被列入山东省火炬计划项目。实现全板式组合建造低层节能住宅、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节能住宅预制墙板结构体系,被授予山东省建筑技术创新奖。实现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水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的建筑节能一体化技术,已通过省建设厅建筑节能65%的示范工程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集团独立编制的《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板构造详图》已被确定为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

山东华元建设集团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同时,也加快了推广转化步伐。集团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已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已建成部级节能示范工程2个,省级墙改与节能示范工程5个,省级建筑节能65%示范工程1个,利用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产品,建造节能建筑62余万平方米。集团还以技术参股、专利实施许可、招商引资等方式,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并在以及山东省的诸城、潍坊、东营等地设立了新型节能建材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最让华元人备感自豪的,是被誉为建筑业革命的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节能建筑一体化系统。它是将太阳能空调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楼宇智能化紧密结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探索并加以实践、完善,成功开发出的一整套全新的建筑技术体系。它有别于一般建筑的被动节能,而是将建筑物内所有构成部分集成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多种优化控制达到节能目的,从而实现主动节能,完全能够达到建筑节能65%的要求。

这种技术系统,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双轻(轻板轻框)体系,以框架柱、预制梁、预制轻质墙板为构件,以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接点等效现浇方式进行组合,融合了水泥轻质保温墙板、粉煤灰高强石膏板、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等专利技术和产品。可分为建筑物节能和太阳能利用节能两部分,建筑物在按照主材选用的节能材料,结合相应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规范组装完成。该系统外墙采用专利――水泥轻质保温防水墙板。内墙采用专利――粉煤灰高强石膏内墙板或粉煤灰环保条板。楼板采用专利――大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叠合板。屋面采用倒置式楼面防水技术,铺盖专利产品――聚苯保温块,同时又消除了渗漏等通病。框架采用轻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框架。柱梁连接采用专利――工厂化施工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框架的梁柱连接器。室内采暖供热采用专利――太阳能智能化采暖热水系统,全智能化控制,实现了太阳能采暖、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有机结合。室内节水采用专利――楼房用节水集水装置。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节能建筑一体化系统优势明显。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建筑;安全;人文

建筑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及其表现形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还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科技的发展对建筑材料、结构、设备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向高空和地下都有所突破。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论等被引入到现代建筑中。建筑的设计计算机化,信息技术、网络通讯、办公自动化、自动报警系统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行业。科学技术对现代建筑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高能耗、高污染、趋同化、采光困难,建筑设计缺乏人文和历史考虑等方面的问题。

1 现代建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材料、结构的不安全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安全性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高科技对建筑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的隐患。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材料尤其是人工合成材料不断面世,这些新材料往往具备自然界原有的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质特性,如高强度、很强的韧性、塑性、粘性等,并且色彩多样。然而事实证明很多材料是具有毒性或放射性的。建材、设备对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之深。办公楼、写字楼内的空气污染也非常严重,此外,由于一部分新建成的写字楼急于早日投入使用,而采取了一些快速的装修方法以及凝结、固定期短但却具有一定毒性的装修、装饰材料。这种情况致使很多写字楼内的工作人员长期遭受不明的胸闷、头晕的烦扰。建筑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引起白血病、呼吸道疾病、孕妇畸胎、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1.2 建筑的高能耗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能源消耗的加速。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在满足更多人居住需求、给人们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在从各个方面不停吞噬着自然界的能源。建筑耗能在所有的产业能耗项目中都排在前列。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建筑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2%左右,其中,建筑在使用中因采暖、空调、照明、家电、炊事及高档建筑换新风所用能耗占27.45%;建筑在建设中的能耗占13%。而且我国每年新增建筑中超过80%的房子是高能耗的建筑,普遍存在着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系统热效率差等问题,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城的推荐,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仍处于上升趋势。

1.3 建筑的单一性和格式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使人们享受到现代化的服务设施。但是却不得不以精神享受上的妥协为代价。愈加单调、格式化的建筑外貌,与其日渐复杂、多元的功能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无论是商业的、公共的、还是私人住宅的,形式都出现越来越类似的趋向。建筑的单一化和格式化现象特别突出。建筑标准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材料和施工手段等,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加快了完成建筑产品的周期,对于满足强大的居住需求、工业建设需求有着巨大的优点。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交往增加,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同化,所以建筑也在趋同化。建筑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根据本地、本国特色的形式加工,但是基本的形式、结构依然是国际化、现代化的。因此,应该将建筑、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突破其趋同化的怪圈。

1.4 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特殊问题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行业有存在其特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滥用科技的噱头与浮夸人文现象严重,炒作成为常态,房价严重透支了人们未来的收入,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成为腐败滋生最严重的行业,权利寻租在房地产行业最为突出,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地位的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消费者维权难,伪劣施工、偷工减料等现象严重,社会各方力量在该行业形成多方博弈。

2 解决科学技术对现代建筑影响的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建筑的材料、结构,进而改变了建筑的形式。建筑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对建筑带来了负面影响的同时,但是,如果利用好,科学技术,也能减少科技对建筑的负面作用,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建筑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度实现建筑以人为本。

2.1 通过现代科技使现建筑能够创造更舒适的生存空间

建筑尤其是住宅,是安置人类灵魂的地方。建筑就是一个人们在其中寻求庇护、安全、生存、舒适的所在。舒适的生存空间是建筑的生命和灵魂。舒适的生存空间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筑外部空间,一是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包括建筑本身的立面形式、色彩、细部处理以及建筑所在区域的周围环境包括绿化、生活娱乐设施、基础公共设施等等。内部空间包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及个人的室内空间,其中主要是室内空间。舒适的生存空间应该能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从不同的方面感到舒适。例如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外立面、较大的楼间距,大面积的绿化,芳香怡人的花卉,适当的水域,富有诗意的雕刻和塑像,区域内部方便的人车分流交通路线和停车场所,适于运动的户外健身器材设备,适合人们交流的公共场地,物美价廉的便利店等等,舒适的室内空间包含这样几个要素:合理的空间设计,优质恰当的室内设备设施,舒适的温热环境及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由科技带来的建筑的弊端,还是要由科技来解决。提高舒适度,保证舒适的生存空间离不开科技的应用,同时还要有人文的因素。

2.2 运用科技实习建筑的节能和自然化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重返自然家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现代化的科技条件,使得人们可以择林而居,重返自然。。当科技逐渐为人们提供了电力照明、制冷采暖设施、煤气、方便的厨卫后,郊外居住生活便成为可能。当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车发明以后,更为人们选择在远郊居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在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条件下,只要有因特网连通的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使人们获取世界先进信息的手段、速度是基本相同的,能够接受的教育、医疗等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真正的回归到大自然中。人们还可以在城市内部通过建造绿色建筑来达到回归自然的目的。多建设节能建筑,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节能和环保。

2.3 运用现代科技通过建筑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建筑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感觉和生命尺度的空间感受。人们的行为、心理、情绪等亦直接受建筑素的影响。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解决了人们生存居住的大问题。现代建筑还更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居住安全。如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结构、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防盗门窗、红外线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除了建筑内部设施要在采用科技的基础上加入人文的考量外,对于建筑本身也应如此。如建筑形式的美观,内部结构的人性化设计等。

总之,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在居住、安全、方便、舒适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人类社会在前进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带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一步步在提高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建筑工作者逐渐在建筑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人类的建筑必将会更加舒适、宜人。

参考文献

[1]郑佰来.韩伟东.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论意义与实施[J].中华建设.2011/11

[2]叶子易.胡永红.城市建筑特殊生境的绿化技术及其模式[J].绿色科技.2011/11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科技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解决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切实地提高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合理科学地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企业服务。然而,目前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手段,有利于推进我国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进而实现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1.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程序十分混乱,使得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由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都配备了相应的档案管理设备,这为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归档管理工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1]但是由于归档设备仅能够存放在建筑企业个人的手中,使得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档案管理设备的性能,容易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录入重要的科技档案材料,为科技档案的有效归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科技档案资料管理资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一些原始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资料很难全部保存下来,使得科技归档管理人员对部分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失去了合理的控制。

1.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不规范,档案保管设备较陈旧

落后的档案保管设备和不规范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使得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还容易导致科技档案资料的分散和毁损。[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的不及时使得一些具有较强技术性和秘密性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材料无法发挥其有效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忽略了对建筑技术方案和建筑构造技术进行相应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一些建筑技术思维构造失去其利用价值。因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单位如果不认真落实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实现对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控制。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是影响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发挥的核心因素。档案保管设备的陈旧落后也容易导致科技档案的流失和档案管理程序的混乱。

1.3建筑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

在进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许多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只存有部分建筑设计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缺乏档案的及时保存意识,使得其往往忽略对建筑技术资料和设计方案的归档。归档内容的不完整性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数量比较少,很难反映建筑科技档案主体方面的情况,领导开会及视察的内容和建筑技术人员的设计方案等的档案资料保存和记录十分简洁,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的缺乏使得有些科技档案资料由个人长期保存,无法完整地将科技档案移交至档案室进行统一安全地保管,导致一旦出现机构调整或者人员变动,就会发生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失控和流失问题。科技档案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一些新档案人员对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缺乏清晰的认知,这不利于建筑科技档案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2.强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策略

2.1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筑企业应当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完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保管工作流程。同时引导科技档案人员对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认知度,适时地扩大宣传建筑科技档案管理流程,增强立档单位有关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意识,完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筑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应当主动了解本单位科技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现状,切身地与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投入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讨论过程中。同时还可以适时借鉴国外建筑企业有关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加大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科技档案的分类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积极发挥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规范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

建筑企业为了改善科技档案管理的混乱流程,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建筑单位具体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具体管理流程,使科技档案的归档流程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应当及时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积极落实好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完善科技档案的积累、收集、归档和管理等环节,引导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归档和保存工作,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推动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建筑单位为了加强建筑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积极组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定期的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这有利于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归档标准,熟练掌握优秀的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完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和改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建筑单位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归档对策,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建筑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落实。因而,完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我国的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有利于保障科技档案信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我国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世 . 建筑单位科技档案形成规律初探――科技档案本体论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13,(5):12-13.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8篇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设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工程建设为依托,科技示范为核心,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建设科技新体系;坚持以解决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组织科技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坚持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为重点,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科技实力不断提高,建设科技进步对建设领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一)完善科技体系,加快创新步伐

出台了《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市建设新产品(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城市交通信息研究中心、大学绿色研究中心、省建科院能耗监测中心等6个"市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围绕我市建设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初步构建了全市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城乡建设

积极开展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大气污染关系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研究、市主城区支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市大公交系统优先发展建设规划,基于道路修缮的城市道路评估与管理系统研究、省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在线监管系统研究等20余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研究,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制定交通规划、建设和维修城市道路、垃圾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城市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究,推动建筑节能

组织完成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工程示范》《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研究》和《高层建筑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应用研究》等一批省市级重大科研课题,为全面推动我市的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到"十一五"末,我市建成节能建筑约3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实施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2项(累计装机容量11.14兆瓦)。

(四)坚持科技引领,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150余项;开展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组织实施了各类部级示范工程25项,累计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近1.6个亿。;完成了市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示范工程100余项,金都城市芯宇项目、中节能绿色科技馆项目获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识认证。中国湿地博物馆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LEED绿色建筑"金奖"认证。

二、面临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形势分析

"十二五"是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建设科技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建设科技必须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要求,促进建设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

1、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五项重点任务,充分显示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科技的发展方向。

2、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求

2011年6月份国务院颁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不超过7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70%。完善和提升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3、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

中共市委《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我市要建设低碳城市,创建低碳建筑,即全面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打造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建筑。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建设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应用性开发技术前瞻性不足,指导建设生产不及时;二是建设科研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三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对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四是科研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力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载体,按照市委确定的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四节一环保"和低碳建筑、低碳交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打造低碳宜居城市,强化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保证作用,提高我市建设领域的技术水平。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围绕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于我市建设领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科技引领,加强自主创新,注重成果转化,全市建设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为打造"建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到2015年,在我市建设科技实现以下目标:

1、在城市交通技术、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施工技术、住宅产业化等领域培养一批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完善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2、建设一批对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建设科技基地。

3、培育1~2个部级产业化基地。

4、开展以建筑节能和绿色(低碳)建筑为重点的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00项,市级科研立项150项。

5、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项,完成国家工法20项,省级工法100项,

6、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5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50项、可再生能源(光热、光伏、浅层地能等)应用示范工程50项。

7、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建筑节能基本数据库"和"数字城管""数字质安监"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建设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对建设事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建设领域科技投入每年不低于3‰。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创新政策体制机制

加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建立促进建设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建设科技成果考评机制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政策,加强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为支撑、政策法规为保障的指导原则,健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政策和制度上推动和保证我市建设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建设科技基地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础性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建设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建设科技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支撑力度,使建设领域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重点示范工程

以工程示范为抓手,开展以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交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节约型城镇建设、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住宅产业工业化、现代化促进和城市数字化系统工程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工程。

五、重点研究领域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重点技术领域,加强应用性开发技术前瞻性科技攻关,促进建设事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低碳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和关键技术、低碳生态城规划设计技术体系研究,建立低碳生态城管理支撑技术体系、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监测系统、城市碳排放数据库。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降低中央空调能耗的关键技术、绿色建筑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法、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与方法、建筑施工装备与机具开发和精致建造和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三)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人居适宜性评价与监测技术、居住区噪声、光环境控制技术、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规划技术、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与方法、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泥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研究。

(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和绿色交通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交优先与智能管理关键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技术、城市热岛效应控制与改善技术、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模拟预测技术、城市土地勘测利用关键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关键技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重要公共建筑的结构技术、城市给排水、燃气关键技术、城市防灾减灾集成技术和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技术研究。

(五)城市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城市和风景区遥感监测技术,数字园林技术、城市工程质量、安全和交易监管技术、建筑和房地产企业信用服务技术、城市地下管线运营与监控技术、网格化社区管理技术、城市建设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技术研究。

(六)城乡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政策、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技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一体化配置与共享技术、城乡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技术、城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技术和小城镇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研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管理

一是加强强科技工作领导,制定市建委年度科研开发计划、节能环保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及工程技术标准编制计划。二是理顺政府的科技管理体制,以服务促进管理。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优势,适应社会需求、协调科技攻关。三是改进科研立项、鉴定验收、评审奖励的模式。稳定科学研究队伍,做好基础科学研究,着重实用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四是搭建管理平台,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业技术管理和创新体系的研究,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等环节中,制定激励技术进步的办法,以体现科技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二)完善激励政策,加强科技投入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创造一个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性科技投入支持,根据GDP的增长,每年增加科技资金投入。三是加强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开发和应用资金,特级施工企业按照省级3‰、建设部要求5‰的营业收入用于科技进步工作,切实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四是鼓励建设系统科技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建设领域科技研究,申请各类市、省(部)级补助资金,积极推荐申报部级专项资金补助。五是实施激励建设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在建筑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二是实施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发挥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结合工程项目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多出科技成果,不断提高建设科技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交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态智能建筑;特征;技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类生存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城市化的建设当中,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理念新的要求与特征。而在生态建筑理念基础上融入智能化的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也成为时代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最新体现,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特征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所以,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种形式的建筑,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生态智能建筑的内涵

生态智能建筑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在生态建筑中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就可以完成的,是在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良性循环体系下的,拥有着“绿色”环境标志与“智能”技术支持的新型的生态建筑系统。可以说,生态智能建筑就像是一个被赋予了生命的建筑,它是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拥有网络信息技术、优化集成,并且突出智能、可调节的重要特性,能够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建筑物,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精密合理的设计下,拥有一个有序的循环系统,在建筑内外空间以及能源的利用上,都体现出节能环保、高效无污染、健康舒适的特点,达到一种生态的平衡。而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实质上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观念,目的在于达到建筑与人、环境的有机统一,使建筑冲破传统“物质”的限制,被赋予新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智能建筑限于人类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现实中并不能够别建设出来,它还是一种理论意识上面的存在物。而现在一些被标榜为生态智能化的建筑实质上尚未达到真正的生态智能建筑的内涵与标准,不过,随着人类经济、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将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真正的建设出来。

二、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

生态智能建筑这样的建筑观念在提出的时候就是有效结合了绿色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两种建筑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健康性的前提下,提高建筑自身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主要的特征包含有双重性,具体概括出来有:

首先,具有强烈的生态性。生态智能建筑其实就是生态建筑的一种发展延伸,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建筑的生态性,将建筑形成一个有效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系统运转都像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秩序井然,而且尽量达到无污染、高效低耗,保持建筑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伤害,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具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支持。生态智能建筑是一个与时代接轨的建筑理念,并不是为了生态环境而完全否定科学技术的功效,让人类生活倒退去保证自然环境,它是在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生态平衡的理念。而他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其实是一个网络信息化覆盖、高科技控制技术手段的集成,保证人类生活环境的舒适与环保。

第三,具有可持续性。因为生态智能建筑发展的主题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它的出发点就是可持续发展观。所以,生态智能建筑在建设的时候,无论是采用怎样的高科技手段,都是在不断的降低能耗,维护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比如采用太阳能等技术手段,就是为了在建筑内部运行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自然的破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这些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四,多学科、多目标的综合。就像之前所说,生态智能建筑是有机的结合了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双重的建筑理念,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很多学科,比如生态环境学科、建筑学科、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法律等等。而建设的目标也是多重优化,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将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管理等都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来进行整体优化,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三、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形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智能建筑所运用到的技术已经涉及的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为了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创建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而目前生态智能建筑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还是欧洲,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有:纳米技术、光电转换技术、光学纤维技术。不过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新技术、新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态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去,而为了更加形象生动的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解析,我们就举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它在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技术,初步完成了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标准。而它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基本成熟并且十分可靠的技术系统,主要技术手段体现在建筑的智能化玻璃幕墙和置换式的新风系统上面。它的智能化玻璃幕墙主要是采用双层玻璃墙,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安全因素,所用的玻璃是特制的,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而置换式的新风系统则是在形式设置与材料上面下了双重功夫,完全符合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之后的生态智能建筑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其次,在国内深圳市的蓝牙水晶也是现阶段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之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日照遮挡、建筑容积率等相关问题,并将生态节能放到了设计环节中重要的部分,采用了十种生态智能的高科技技术手段来维护建筑的高质量。其中,涉及到光电转换技术与光学纤维技术的技术系统有: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智能采光照明系统、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以及第三代窗箱式装配玻璃幕墙等等。

总而言之,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开始逐渐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建筑建设中去,体现出节能高效、舒适健康的智能生态化的时代特点,而集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高科技手段创设出来的生态智能建筑理念开始成为人们建筑设计未来前进的方向,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博,杨欢欢,李小利.浅谈智能绿色生态建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建筑科技化范文第10篇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在这种条件下,建筑设计的方法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建筑设计中,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方法论主要为:功能设计论、形态设计论、环境设计论、手法设计论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这五种方法论可以统筹结合共同使用,当然也可以突出某一种方法论。不过,这五种方法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或者说,这五种方法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阶段存在明显的不同。功能设计论主要强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施工前期,根据建筑施工的功能意图,来不断强化建筑功能的实现。如商品房的施工中,房屋的首先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因此在功能设计中会更加的人性化。形态设计论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往往将眼光停留在建筑物的外部形态方面,通过新奇创新的外部形态来提升建筑物的吸引力。当然由于注重外部形态设计,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的设计理念往往会稍微降低。如大楼、钟楼等设计。环境设计论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内涵是相对丰富的,在建筑设计中,既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同时也包括建筑物外部的环境,甚至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提升生态平衡,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手法设计论是指在建筑物设计理念中,同样具备双重的含义。如果简单的理解“手法”二字,那么在建筑物设计中,涉及到具体的细节该如何设计,就是所谓的手法设计论。但如果将“手法”二字扩大化来理解,在建筑设计中,任何设计方法都可以作为手法设计论的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借鉴发展的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路,加上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来进行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设计工作的严谨性,也可以增强设计人员在造型处理等问题上的把握。

二、科技影响下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

建筑行业作为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作为与科学技术进步相对密切的行业,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建筑设计方法或者理念自然容易受到影响。不过,建筑行业毕竟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任何建筑物的使用者都是人,如果在建筑设计中过分的追求科技元素,而忽略了人的具体使用功能,那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将会大大降低。可见,在科技影响下,建筑设计方法仍然要凸显中人的作用,在满足人的具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变革。

1、建筑设计趋于柔性,既迎合科技又充分体现功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更加希望通过建筑设计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设计的方法势必会在科技大潮中发生变革。但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设计方法论在变革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因此,科技影响下,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出现了柔性设计的理念,这种设计方法,既迎合了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柔性设计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设计方法。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等等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准。柔性设计在实践中,能够满足人们对这些科技元素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体现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及构建,确保建筑物的科技、安全、人性。

2、建筑设计趋于无形,通过三维效果来提升精确度在建筑设计中,受科技进步的影响,设计的方法和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往往由设计师通过详细的实地验证,然后通过绘图等方法来进行设计,这种平面化的设计难以满足人们浏览建筑物的整体构造,而仅仅是通过相关的数据或比例来粗线条地理解建筑构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法也在不断提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虚拟设计,既能够省略画草图的繁琐以及人工作图中存在的误差,同时还能够立体化的展现建筑物的整体格局,特别是三维效果的引进,通过立体化的浏览角度,放大化的细节处理等,能够将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及内部结构全部呈现出来。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虚拟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建筑设计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仿真设计传统的建筑设计基本靠人直观的描绘或重点设计来体现,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效率较低,准确度也难以保障。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建筑设计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更是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与提升,使建筑设计的水平更高。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仿真设计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对建筑物的局部特征或者整体效果等进行仿真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而且便于人们直观地观测建筑设计成品的效果,根据仿真设计中的模型来检测设计水平,来验证设计方法。

三、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与进步,当然在建筑设计中,仍要注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仍要注重发挥建筑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建筑设计的方法创新,不断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与精确度,将柔性设计、虚拟设计、仿真设计等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强化建筑设计的水平与质量。

上一篇:生态景观绿化范文 下一篇:工业智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