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勘察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14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勘察;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工程岩土勘察工作关系重大,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问题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当前国内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不齐全

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野外、室内勘察测试过程中的工程资料信息收集、整理,需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该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质量。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很多工作人员对统计概念、理论认识不清,尤其在岩土参数分析与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值分析不到位、剔除等现象,使得变异系数逐渐增大,对工程拟建场地分析缺乏合理性。实际操作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岩土参数标准值理解不准确现象,尤其是工程岩土勘察时,对所有岩土参数均使用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如原位测试所得到的土层强度、室内测试土层强度指标等,均需要提供标准值、特征值。一般而言,用土的一般物理指标来统计其平均值和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即可有效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1.2 勘察方案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以致于勘察报告不准确

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勘查工作量不准确现象非常的普遍,而且未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片面的去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部分工程岩土勘察方案只是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成本预算,以致于实际勘察过程中,出现了工作粗糙问题,难以有效满足高层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要求,这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言,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工程岩土勘察报告中经常不明确具体的工作条件,也没有具体分析研究,缺少新理论支持的老套内容,很可能会导致设计施工工作方面的问题。

比如,某公司综合项目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厂房勘察工作,但后来仔细研究任务委托书才发现,该工程项目主建筑是两座高炉,其中包含着37个建筑物。从规模上来看,该建筑工程项目属于大型工程,其最大单柱荷载可达25000kN。在对其进行勘察后,确定该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为基岩。基于以往的勘察经验,我们感到非常轻松地认为以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其进行勘察是非常简单的,钻探至基岩、基础持力层底进入中风化基岩3至5米。然而,在提交资料时才发现问题,局部勘探孔深度明显不足,虽然是按规范操作的,但局部荷载却非常的大,仅端承桩的承载力都无法有效满足设计要求,还需利用基岩摩擦力,局部桩进入中风化至少10米深度,桩端持力层厚度应当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如此一来,原先我们的勘探孔深度明显不足。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其勘察方案设计不科学、不合理,仅凭原来的经验去操作,很可能会导致勘察结果出现误差、勘察报告不准确等现象。

2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是由主楼、裙楼以及相关附属设施构成的,主楼地上部分共有48层,其高度可达168米,基础埋深大约为12米;此高层建筑的裙楼、酒店共计4至8层,其高度可达12至24米,基础埋深大约6米,基底压力大约在80至150kPa之间,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0平方米。该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除应当明确勘察要求外,还应当重点解决如下问题:野外钻探过程中,需全断面进行采芯操作,以便对该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全方面分析与论证。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当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桩基设计方案,预估单桩承载力及群桩视为实体基础时承载力和沉降计算。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及其施工过程中,必需提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同时,还要判断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

勘探点布设:该高层建筑工程勘察过程中,主楼地段共布设5个勘探点,其深度在90至110米之间,钻孔深度为单个钻孔的深度。原位测试手段有标准贯入试验,静探4点,其每点深度大约在30米左右;波速试验共有3点,其深度一般控制在100至110米。对于该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其裙楼地段共设有17个勘探点,深度在15至25米之间,原位测试手段有标贯、波速以及静探等。在抽水试验操作过程中,主楼、酒店各布一个30、15米深的抽水井,垂直、平行地下水流向设6个观测孔,其深度控制在15至25米之间。

室内试验过程中,为计算出该区域地基承载能力、对边坡稳定性、支护设计进行全面的验算和论证,建议选做直剪、静三轴试验以及固结不排水试验。实践中,为提供准确的抗震动参数,根据不同时代、岩性实施动三轴试验;为全面了解地基土应力历史,建议选做高压固结试验。

3 加强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思想重视,制订针对性勘察规程

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虽然有全国统一规划和准则,但是实际勘察操作过程中,因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勘察方案。比如,就地基土承载力来说,有的区域高一些,而有些地区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

3.2 加强勘察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岩土勘察监理机制

实践中,应当对勘察合同、纲要进行全面的审查与管理,避免越级、盲目勘察行为的出现。同时,还要加强工程现场的勘察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可行的勘察旁站制度,避免打假孔、编录不规范以及取样不准确现象的出现。加强对现场的勘察审查,尤其要对勘察报告勘探孔数、质量以及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方案选择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的评价分析的现象发生。

3.3 加强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信息化建设

实践中可以看到,岩土工程建设事业正在朝着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岩土工程项目,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加强勘察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勘察的科学性及工作效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勘察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制作图件、分析指标统计数据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勘察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我国岩土勘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生国,钱凤珍.分析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2(27).

[2]施利明.探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8).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思路分析

高层建筑建设初期,需执行岩土勘察工作,以对施工场地概况具备清晰的认识,使施工方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且具备可行性特征。然而,具体工程实施中,岩土勘察总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预期勘察目标,且各类问题频发。施工单位需采取针对性方法,对该过程进行完善,使高层建筑工程处于常规实施状态,安全性与效益性兼备。该工程问题的论述及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层数比较多,为使使用空间充足,并且提升该过程中的便利度,建筑工程需要具备较大跨度。因而,基础荷载偏大。具体工程实施中,荷载越多,对地基承受力的要求越高。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考量,必须保证高层建筑埋深,以确保其结构设计满足抗震要求,而且能够抵御风荷载。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多为箱型基础和筏型基础,基础埋深往往在建筑高度1/15左右,或以上。工程设计中,为使造型更加美观,外形种类呈现多样化特点。加之,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地下室层数日渐增多,将小区地下连成一体[1]。

2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思路分析

2.1工程概况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其具备主楼、裙楼和附属设施三部分内容。主楼地上46层,高度162m,基础埋深在10m左右。该高层建筑裙楼和酒店位于4至8层,高度10至22m,基础埋深约为4m,基底压力为80-150kPa,总建筑面积为78000m2。勘察高层建筑岩土工程时,除却了解基本勘察要点之外,也要注重考量如下问题:实施野外钻探时,要全面落实采芯操作,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和论证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方面。实施桩基施工时,要确保桩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用正确的方式,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估,且群桩视为实体基础时,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方法。无论是建筑工程上部结构,还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具体施工中,都要对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具备全面了解,继而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与此同时,也要在具体工程界面内,判断基坑开挖是否会使地下水位降低,会否对建筑结构产生干扰。

2.2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要点

(1)勘探孔布置。对该高层建筑工程实施勘察时,将主楼地段勘探点数量设置为5个,使其深度在90m-110m,钻孔深度与单个钻孔深度相同。原位测试方法有标准贯入试验,静探4点,各点深度在30m左右。测速试验中的点数一共3个,深度为100-110m。该工程界面内,裙楼地段勘探点数量为17个,深度15-25m,有标贯、波速和静探等多种原位测试方法。执行抽水试验时,在主楼和酒店部分设置抽水井,将其深度分别控制为30m和15m。在地下水流向平行处和垂直处设置5个观测孔,深度以15-25m为宜。实施踏勘工作,要考量实际场地及总平面图情况,将同一结构对不同地貌单元部分的单体跨越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可以使勘探点布设数量增加。参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对拟建项目大轴力、大高差变化部位实施重点关注,使勘探点布设密度增加。沿着拟建物周边对勘探孔进行合理布设,并在核心筒和凹凸变化部位,对勘探孔看行单独布设。假使建筑工程中包含外扩地下室,需要对主楼和勘探孔布置进行全面考量[2]。(2)孔深控制。实施桩基勘察工作时,依据具体要求,对探孔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同一建筑单体背景下,需要依据同一桩型和持力层标准,实施孔深控制。如果需要应用不同桩型或持力层对孔深进行控制,可将持力层埋深较大桩型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如果建筑工程中包含外扩纯地下室,可依据主建筑情况及具体标准,实施孔深控制。如果轴力比较大,或地下室有水池等,可增加孔深,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实现预期工程目标,将后期各类工程弊病降到最低。(3)原位测试要点。执行高层建筑现场测试工作时,除却动探、标贯等常规指标外,还要实施多样化现场测试方法,对场地岩土层分布状况具备清晰的认识,使设计过程中各计算指标提供、拟建筑物桩型及持力层选择等,更加便利。依据实际工程要求及相关规范,开展现场波速试验及地脉动测试工作。针对超高层建筑,除却上述测试工作之外,也要将地震安全评估工作落实到位。倘若拟建地包含软弱土层时,可应用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辅助测试方法,也可应用物探方式,对孤石问题进行准确探查。(4)室内试验与评价。高层建筑轴力大,常含地下室,因而,对室内试验要求比较高。为对该区域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和支护设计等指标进行全面验算和论证,可选用静三轴实验或固结不排水试验。通常情况下,除却固结试验之外,也需要实施高压固结方法,为满足部分工程需求,甚至可将其压力控制在1600kPa。该过程中,也要对土的以往应力状况进行考量,对先期固结压力和压缩指数等具备清晰的了解和认知。三轴试验在剪切试验中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也包含动三轴试验和无侧限抗压试验等。不仅要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实施常规性评价,也要对高低层建筑差异沉降情况进行分析。

3加强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方法

3.1制订具体勘探规程

实施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已有既定的标准。但是,具体勘探操作实施过程中,受水文地质环境影响,需要依据具体实验状况,对针对性较强的勘察方案进行有效制定和实施。例如,地基承载力,部分区域比较高,而部分区域则又比较低,为使工程建筑更具安全性和规范性,该指标建议能够适用于大部分情境中。在另一些区域使用,则又会产生一些限制性因素。

3.2监管勘察市场,构建完善的监理机制

具体工程实施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全面审查勘察合同及相关纲要等,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以免出现越级情况或勘察行为过于盲目。对工程现场实施勘察和监督。构建完善的勘察旁站制度,以免出现打假孔、编录不科学、取样不准确等状况。实施现场勘察工作时,将勘探孔数、质量、数据分析和结论等,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并对基础方案进行有效选择和论证,在评价场地稳定性及给出施工建议时,需进行严格把关,以免勘察报告中,仅有单一的工程情况描述,无深入评价、分析及可行性建议等。

3.3实施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技术工艺水平的提升,使岩土工程建设工作更加规范,且具备制度化和标准化特征。现如今,岩土工程项目日趋复杂,以往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不具备适用性,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实施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全面融合及应用,提高勘察效率,使其实施过程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用以岩土勘察资料分析和论证中,进行图形制作及各类统计数据和指标分析等,以对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专业化模拟,对其发生和演化过程具备清晰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正确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诸多相关技术指标及要点,实施过程要求较高。施工单位要依据具体工程概况,对高层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思路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岩土勘察方法,有效消除各类工程弊病,保障其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万明,刘惠清.基于高层建筑特性下的工程岩土勘察思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231.

[2]刘在乾.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分析及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05):103-104.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3

[关键词] 岩溶区 岩土勘察 高层建筑 基础形式

[中图分类号] P642.2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32-2

1前言

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现代社会精细的分工,往往导致各专业间的生疏,设计者不懂地质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勘察者能否提供合理的基础形式建议,对整个设计及工程建设有着引导性的意义。

由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荷载大,一般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高层建筑的基础方案采用桩基较多。柳州市区覆盖层浅,下伏基岩以白云岩为主,属岩溶区,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居多。本文择取柳州市某工程场地,对岩溶区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选择作出分析评价,为今后开展类似建筑地基勘察提供参考。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位于柳州市区内,为简化分析,不考虑场地气象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同时不再对场地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进行赘述,不对涉及地下车库的基坑工程、基础形式等作分析评价。

2.1地层特征

工程场地覆盖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和第四系溶蚀残余成因(Qcl)的红黏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大埔组(C2d)的白云岩。各地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杂色,呈松散~稍密状,以黄褐色红黏土为主,层厚1.0~4.0m,广泛分布于地表,γ=18.5kN/m3。

②硬塑状红黏土,棕黄色夹棕红色,层厚4~12m,场地内均有分布,fak=180kPa,γ=17.8kN/m3,a1~2=0.22MPa-1,Es1-2=10MPa,Es2-3=13MPa,Es3-4=16MPa,Ck=50kPa,φk=18°。

③可塑状红黏土,局部为软塑,棕黄色夹棕红色,层厚0.5~10m,场地内均有分布,fak=150kPa,γ=16.5kN/m3,a1~2=0.40MPa-1,Es1-2=6.8MPa,Es2-3=8.8MPa,Es3-4=10.9MPa,Ck=15kPa,φk=13°。

④白云岩全风化层,灰色,灰黄色,呈砂土状,层厚约0.5m,仅场地局部揭示,fak=200kPa,γ=19.0kN/m3。

⑤白云岩强风化层,灰白色,岩体较破碎,风化裂隙较发育,呈砂夹碎块状,层厚0.5~8m,场地大部分范围内分布,fak=400kPa,γ=22.0kN/m3。

⑥白云岩微风化层,灰白色,岩体较完整,厚层,块状,层面埋深8~23m,fak=10000kPa,γ=27.0kN/m3,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50MPa。

本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共布置钻孔21个,其中基岩钻孔10个,间距16~24m,深度为钻入完整基岩(白云岩微风化层)6~8m。所揭示地层特征参见图1:《地层分布代表性地质断面图(一)》。

施工勘察阶段根据设计拟定的桩基础进行逐桩勘察,一桩一孔,孔位布置于桩中心,共计51个钻孔,间距2.2~8.1m,深度为钻入完整基岩(白云岩微风化层)≮6m。所揭示地层特征参见图2:《地层分布代表性地质断面图(二)》。

2.2岩溶发育特征

详细勘察阶段施钻的10个基岩钻孔中仅1个揭示溶槽,遇洞隙率为10%,岩溶形态以岩面起伏及表层风化溶蚀为主,判析场地岩溶中等发育。

由于岩溶发育具有不均匀性,详勘勘察阶段钻孔间距较大,而施工勘察阶段钻孔间距小,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场地岩溶发育情况。根据施工勘察成果,工程场地内白云岩风化溶蚀强烈、溶洞发育,遇洞隙率为70.6%,线岩溶率为16.8%,综合判析岩溶发育程度为强烈。岩溶发育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⑴场地基岩岩面起伏较大,钻孔揭示岩面最大高差达14.88m;

⑵表层白云岩风化溶蚀呈砂土及碎块状,裂隙发育,钻孔揭示全~强风化层厚度最大达7.8m。

⑶溶洞发育,洞高以0.2~4.0m为主,少数4.0~8.5m,部分呈串珠状发育,顶板厚度0~11m不等,充填物以软塑~流塑状黏土为主。

3基础方案分析

根据详细勘察成果,工程场地可采用筏板基础,但场地覆盖层厚度不大,下伏的微风化白云岩承载力高,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加之筏板基础工程造价较高,因实际力学状态较难精确分析,不同设计人员设计的筏板基础(如厚度、配筋等)相差悬殊,从而给工程造成浪费或隐患。故建议拟建高层建筑采用桩基础形式,以微风化白云岩为桩端持力层,采用受地下水影响小、施工进度快的冲孔灌注桩。

设计将基础形式拟定为桩基础后,勘察方进行一桩一孔、逐桩钻探的施工勘察。两期勘察钻孔密度不同,相比详细勘察,施工勘察更为准确地揭露了岩溶发育状况。场地浅层岩溶发育强烈,岩面起伏大,风化层厚度大,溶洞发育,多呈串珠状发育,最大洞高达8.5m。

两期勘察的结果差异充分体现了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但同时强烈发育的岩溶对桩基础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⑴基桩需穿透较厚白云岩风化层及溶洞顶板,冲孔及成桩困难,溶洞较大处容易造成缺陷桩,导致桩长过长、施工难度大、工期加长及工程造价增加。

⑵岩面起伏大,溶洞发育的水平高度不一致,相邻钻孔差异较大,相邻基桩桩底标高差距大,勘察提供的建议桩底可能并未全断面置于完整基岩中。如图2中K4、K5孔,两孔相距仅4.39m,K4孔处基桩桩底标高需置于61.77m以下,而K5孔处基桩桩底标高可置于79.58m以下,两桩底标高相差约18m;考虑到两基桩距离近,K5孔处可能出现桩底未全断面置于完整基岩中,存在基桩侧向倾倒或塌陷的隐患,但若为安全起见,将其桩底放置于与K4孔处基桩桩底标高一致,需穿透基岩厚度达18m,施工难度较大。

⑶岩溶发育具有隐蔽性、不均匀性,而钻探的勘察方法往往是以点代面,并不能完全揭示基桩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桩底以下可能发育未勘探到的浅层溶洞,存在岩溶塌陷的潜在危险。

本工程虽已拟定为桩基础,但施工勘察揭露的岩溶情况显然使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比原计划大大增加,此时桩基已不是最合理选择。相比桩基础,筏板基础地基稳定,可跨越局部土洞或溶洞,减少岩溶区的隐伏危险,亦可增强地下车库的防渗能力;同时,从工程造价考虑,由于岩溶强烈发育,基桩长度较长,且岩溶的不确定性可能使部分基桩超出设计长度,增加基础工程投资,而合理的筏板设计可减少浪费,稳定基础工程投资。故本工程筏板基础优于桩基础,优先建议采用筏板基础形式。

4结语

由于场地岩溶的不均匀性,本工程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所揭露的岩溶发育情况差异较大,直接关系到建筑基础形式的适宜性。区域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既有工程经验可作为设计施工的参考。但与柳州市普遍使用桩基础形式的经验不同,本工程筏板基础优于桩基础。不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又具有其独特性,故岩土勘察不可盲目套用既有经验,应具体条件具体分析,做到评价准确、建议合理。同时,岩溶区建筑地基的岩土勘察应适当增加勘探密度,必要时采取物探等手段辅助勘察,做到更为准确地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⑴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⑵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⑶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选型

1 项目概况

本住宅小区规划用地面积9.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0万平方米。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1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初见水位埋深1.01~3.82m,相当于标高2.10~1.65m。静止水位埋深0.09~2.69m,相当于标高2.76~2.64m。该区域的表层地下水类型属于潜水型,主要来源于天气降水形成水源,排泄方式为自然蒸发,该区域的地下水位随季节产生变化,通常年变化量在0.43~0.96m之间。

通过地址勘察过程中对该区域地下水位的观测,并结合该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该区域的抗浮设计水位可以定位标高3.49m进行设计。

2.2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

根据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结果,场地地下水属CL-、SO42--K++Na+型中性~弱碱性水,PH值介于6.94~7.70之间。

2.3浅层地基土的渗透性

根据本次勘察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埋深20.00m以上各层土的渗透性主要为不透水或微透水性。

2.4标准冻结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5.1.7条,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60m。

3地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第4.1.7条规定,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场地地势平坦,地基土分布均匀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故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3.2抗压桩基础评价

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本次拟建住宅楼及公建均建议采用桩基础,由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相对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有利于本工程的快速施工,加上前期地质数据的勘察也表明,该区域适合使用桩基础进行施工,因此选择桩基础比较合理。

3.3抗拔桩基础评价

本次拟建地下车库1层,底板埋深约5.00m,本场地地下水位较浅,受水浮力作用较大,建议采用抗拔桩。抗拔桩桩端可置于埋深21.00~24.00m段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中或置于埋深24.00~32.00m段粉质粘土(⑨1)中,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用物性法对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以10号孔地层进行估算,抗拔系数取0.70。

4、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与常见问题

4.1施工准备步骤

4.1.1 分析设计资料,选择勘察方案和施工方法:

勘察方案的内容包括:勘察方法、勘察机具、勘察顺序、勘察工艺;

勘察方案的基本要求:切实可行,勘察期限满足工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经济合理,工料消耗和施工费用最低。

4.1.2 编制勘察工程进度图

编制勘察进度计划的步骤:

⑴研究勘察有关资料及勘察条件;⑵划分勘察项目计算实际工程数量;⑶编制合理勘察顺序和选择勘察方法;⑷计算各勘察过程的实际工作量(劳动量);⑸确定各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及工种和机械台班数量及规格;⑹设计与绘制勘察进度图;⑺检查与调整勘察进度。

4.1.3 勘察准备工作

要求勘察队伍进场后,立即进行勘察准备工作,如勘察机械及勘察材料的进场、测量放样、原材料检测及同时进行场地平整、水源、电源的落实、取土区的划定、临时工程的施工等工作。

4.2勘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4.2.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不扎实,缺乏科学真实的地质数据。此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管理疏漏不认真造成的,严谨的勘察数据时以后建筑设计、施工的有效保障,因此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精益求精,把岩土地质勘察工作做仔细做到位。

4.2.2岩土勘察时钻孔深度欠缺,由于岩土勘察时没有查清较深范围内地基中无有软弱层等情况,难免会造成以后建筑物主体负荷过大,造成基础发生沉降。

5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5.1.1.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基础工程建设。

5.1.2.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9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对建筑抗震属不利地段。

5.1.3.本场地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静止水位平均埋深0.49m,相当于大沽标高2.690m,年变幅一般为0.49~1.10m。该场地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大沽标高3.49m考虑。标准冻结深度为0.59m。

5.1.4.无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砼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砼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强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地下水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

5.2建议

5.2.1.本次拟建住宅楼及公建建议采用桩基础;地下车库建议采用抗拔桩基础。桩基础评价详见“地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5.2.2.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应结合试桩结果综合确定。

5.2.3.钻孔灌注桩因其单桩承载力与施工质量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理及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工作,施工应做好泥浆护壁及孔底回淤土处理工作。

5.2.4. 以粉质粘土(⑧1)为桩端持力层,沉桩较容易;以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为桩端持力层,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注意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局部顶板起伏对沉桩的影响;以粉质粘土(⑨1)为桩端持力层时,预应力管桩需穿透⑧2层,⑧2层强度较高,局部较密实,应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相匹配的桩身强度,可在适当位置试沉桩,以合理确定施工机械及施工控制参数;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以标高结合压桩力(贯入度)控制沉桩,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桩间距,施工时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防止产生挤土效应。

5.2.5.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5.10m,基坑开挖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及止水,降水可采用大口井降水体系,将水位降至槽底0.49~1.10m以下。

5.2.6.工程竣工后应对拟建物沉降进行长期观测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定义.岩土工程与岩土工程学.地基处理,2008,11(3):56-57.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建筑施工前,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及其控制

表1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当然,不同类型的工程由于其设计阶段划分不同,其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和勘察要求也会有所区别。例如:房屋建筑勘察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而管道工程的勘察一般分为选线勘察、初步勘查、详细勘察。虽

例如:在地震小区划的工作中,将土层中波的传播速度与土层密度的乘积可以测试出地震的刚度。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场地的烈度调整依赖于该场地上层的地震刚度。

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利用规定重量的穿心锤,从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判别土的性质。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地层适用性较广最适用于N=2~50击的土层;缺点是试验数据离散性较大,精度较低,对于饱和软粘土,远不及十字板剪切试验及静力触探等方法精度高。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主要由贯入器、触探杆和穿心锤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采用的SPT设备与国际标准一致,要求SPT的设备应符合以下的规定。例如:用质量为63.5kg的重锤,从76cm的高度自由落下,将标准贯入器击入被测定地基土中30cm时的锤击次数,即为该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波勘探和电法勘探。其中声波勘探是通过探测声波在岩土内的传播特征来研究岩土性质和完整性的一种物探方法,而重力勘探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它是以不同岩、矿间物理性质的差异作为基本的和必要的前提条件,以各种设备仪器为重要手段,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国民经济和国防有重大影响的一门技术科学。与此同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因此,熟悉了解精通各种方法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理勘探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其勘探精确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数控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未来岩土工程勘察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科研工作人员需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勘察精确度,保障施工的顺利和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耕远.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准备工作[J].中国建材资讯,2006(05)

[2]刘大海.岩土工程勘察若干术语辨识与探析[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1(04)

[3]袁铁铮.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诸多问题[J].吉林勘察设计,2006(02)

[4]孟丽娜.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2(04)

[5]刘方列.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

[6]胡之健.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华章,2011(10)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误区辨析;规范条文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勘察工作需要根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和拟建场地的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等情况综合确定。当前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误区主要有:忽视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的规定;往往缺少填土层的试验和测试数据,在经济上也可能导致一些工程建设不必要的浪费;取土数量没有很好地满足提供所需的各类岩土参数试验和统计要求等。为此,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探讨。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若干疑问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可操作执行的要求。但由于规范中的个别条款过于笼统或与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存在矛盾,导致不同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工作的可操作性。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简称“岩土规范”)的3.1.1条文说明对工程重要性等级的解释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建筑结构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等级,都是从设计角度考虑的。对于勘察,主要考虑工程规模大小和特点,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由于涉及各行各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故本条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其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为:30层以上的定为一级,7~30层的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定为三级。本文建议“岩土规范”继续引入“地基规范”的设计分级,并参照“高层建筑勘察规程”的勘察分级标准。

2、勘探点数量及各类型勘探点比例

“岩土规范”的4.1.20的1条“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能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该规范的 4.1.17对高层建筑指出“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但对其它建筑没有指出控制点的要求。而“高规”指出“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一方面“岩土规范”与“高规”在控制点数量上面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岩规对控制点比例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

3、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如何理解“每个场地”,若单栋建筑物,每个场地是指该单栋建筑物所在场地,若为二栋、三栋或为一个小区呢?勘察单位大都将每个场地视为一次勘察的范围。土性指标的变异性,用空间场中少数几个点的取样得到的力学性质去预测整个空间场地性质,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点数越少,空间场地越大,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所以不考虑一次勘察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性质和高度,将其理解为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大于等于6件(组),就算满足要求,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一些勘察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在施工操作中,勘察单位往往断章取意,将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变成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这就更加可笑了。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岩土规范”12.1条指出“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取样试验进行腐蚀性评价”,所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是指有专门研究论证,并经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认可,或地方规范规定,并非个别单位意见。12.1.2-4条又明确规定了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但对有环境水污染的地区,应查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规定“上海市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在地下水有可能受环境水污染地段,勘察时应取水样化验,判定其有无侵蚀性”。各地执行各自的地方规定、规范的条文。

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建议

1、建议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

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这是因为取样钻探可以直接观察岩土结构和特征,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连续获取定量的数值,各有特点,互相弥补,从而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目的。这也是规范强调的内容:①每层土取到6件原状土试样,达到了条文的要求,但实际上多取样,提高了成本,这同条文强调须考虑经济效益的要求不符;②按规范要求布置一定的取样钻孔,控制取样深度;③在多个持力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一个持力层,通过深度控制取样或以中间报告的形式来解决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达6件以上;④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控制取样深度来达到要求;⑤是针对浅基础的,当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单独应用,如冲洪积、冲湖积盆地的粉砂地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取样宜扰动,而采用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既能保护原状性质,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低。

2、根据情况合理执行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

分三种情况进行阐述,第一种情况是如果经过详细勘察工作,查明了场地暗塘的回填物性质、埋藏深度、厚度及分布范围,则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完全避免。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第二种情况是不论场地地质条件简单与否,均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持力层和设计技术参数,可以合理取用地基承载力,从而避免浪费。第三种情况是应及时进行补勘,补勘日期不要提前,补勘原因可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3、科学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还需要增加以下内容:(1)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评价;(2)桩型、桩长、单桩承载力估算及影响;(3)饱和粉砂土的评价、防治建议;(4)场地地震效应;(5)对基坑开挖、支护等建议;(6)结论与建议。勘察依据建议用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的写法,这样做,既符合条文要求,又符合我国技术标准的含义。

4、建议对土取样测定来判定腐蚀性应按情况区分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大家较为重视,即使没有取水样,也可以根据区域水质资料分析,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多被忽视。土溶于水(在室内试验时,土还是通过水的浸泡测定其含量),所以只要测定地下水中的含量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没有必要对未被污染的土取样测定来判定地基土的腐蚀性。而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就应该取污染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从而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才有意义。

此外,勘察单位都能做到实测地下水位,满足要求,而对深部承压水实施较难,大多数勘察单位做不到或甚至不做。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中,对于深部承压水水头不测也没有大的关系,而深部承压水如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较大时,应该有承压水头资料,这可通过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对于基础影响不大的,如基岩裂隙水,可以不测地下水位。对于要专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那么必须按条文要求做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勘察工作形成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数据可靠,确切反映场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勘察工作在执行时易于被忽视的勘察条文要求,要求勘察从业人员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建筑物特点等灵活把握,避免教条理解;并在规范的框架下,根据工程的具体特性和当地的实际经验,合理地确定勘探方法和工作量,使岩土工程勘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何镇彬.张卫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5).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7

[关键字]建筑工程 加固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75-2

0引言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是采用钻探、坑探、野外测试、物探等现代地质勘探手段和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测,从而获得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地质条件,在此地质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基础设计,最后进行施工建造。地质勘察结果和在此基础上的基础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对建筑物工程的地勘工作必须获得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这样才能保证相应工程的基础设计方案符合该地质条件,从而保证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勘探手段

1.1钻探技术

在地质勘察中需了解地质内部结构,因此钻探技术在地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钻探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如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影响较大。人、设备和环境是钻探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和对钻探结果的不利因素。因此,钻探成果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2坑探

坑探更多的是运用在山地场地,采用人工和机械进行剥土,对地质浅表部分开挖探井,适合地表浅层地质勘探时使用的一种勘探技术。这种勘探技术的优点是容易直接观察地质现象,能够直接开展实验、取样。但是其勘探深度有限,只能进行地质的浅表性勘探。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建筑工程的地质野外试验主要指通过地基处理试验、灌浆试验和触探试验等获得地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资料的一系列试验。如灌浆试验的进行可获得地层岩体的透水率、完整程度、断裂带、裂隙等的分布和发育状况等一系列力学特性。目前这一领域的设备和技术发展非常快,如灌浆孔浆液注入量已实现自动记录,并且灌浆记录仪已经从传统的一台记录仪记录一台灌浆泵工作状况,发展到一台记录仪可同时记录多台灌浆泵的工作状况。

1.4工程物探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勘探的是地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则是对勘探区物理场情况进行勘探。工程物探主要包括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直流电场勘探、磁场勘探以及重力场勘探和以波动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电磁波和地震波勘探。通过测定的物理场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地质体的构造、埋深、发育情况等,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资料数据。

2当前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质勘探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技术测定的数据资料也更加准确、可靠,这些进步都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质勘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了解地质构成,另一方面是了解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对基础处理方案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学指标则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基础处理方案和工程造价对建筑物的施工都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因此地质勘探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由于建筑场地的唯一性,勘探结果对各个不同的场地并没有可比性,因此选择一家专业规范的勘探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建筑的安全、工程的造价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2地勘部门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外业勘探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一些勘探单位为了业务,报出了比成本价更低的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外业勘探出现造假。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包括勘察工作概况、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及其变化特性、水质条件等情况,并应该对拟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以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建议,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但是有些地勘部门提供的报告错误百出,并一再简化,对该说明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指标。

2.3勘探方法不对

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勘探得到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土层的实际情况。如有些勘探部门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标准来确定承载力,由于两侧土层的深浅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若一侧深而另一侧浅则会得到不同的压力值,这时就很难界定需要用哪一侧的压力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往两侧土层的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会有一个夹角,不能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2.4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目前工程勘探的前期阶段一般由建设单位自己选择勘察单位,一方面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对地质勘探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建设单位为节省资金往往对勘探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求能够出个成果就可以。另一方面,地质勘探都是野外作业,整个过程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去监督,勘探成果是否造过假、力学指标是否精确都无法得知。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评价

3.1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并进行评价是全部勘察工作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它是在综合地质勘探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透过条理化、概化并进行适当的推断,同时联系各种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以及判断上升到理性高度之后得出的评价。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的标准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并且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各个不同地点均会有不同,各个不同勘探场所之间并没有可比性,因此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

3.2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运用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地基融为一体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建筑工程的地质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勘探和建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岩体的分类从原来的单一的从年代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名称作为依据,发展以多因子力学指标和岩体类型作为依据的综合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和准确。

(2)以地质背景作为根据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发展为建筑工程使用标准年限的频率概念,这样的发展使得地质工作人员摆脱了无法量化的抽象概,简化了地质工作程序。

(3)可使用基岩面的标准已经由风化程度的定性评价发展为按照建筑物类型、规模以及混凝土强度与岩体强度的比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不均匀的地基岩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力学特性会有所差异,地基反力的集中体现比均匀地基更为明显。因此为了避免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对不均匀的地基岩土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基础设计时沿基础纵横向而设分布钢筋外,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如下地基处理措施:⑴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基础应加大基础刚度。⑵建筑物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⑶同一建筑物基础不应置于岩土性质绝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⑷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单独柱基应沿基础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异明显的柱基或各柱基埋深差较大的基础。⑸对于桩基应设置桩帽(单桩)或桩承台(多桩)且沿纵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桩底持力层差异较大的桩基础。

5小结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有一些理论和具体操作守则尚不成熟,不能得到严格遵守,始终处于经验或半经验状态。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要更严谨,同时加固处理措施也要做到位,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工程事故。

参考文献

[1]徐天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2010,(7):35-38..

高层建筑勘察标准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分析在勘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一些问题解决对策。

1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特点

如今,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属于浅基础类,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是静荷载,在勘探这种建筑物地质特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勘察研究对象:岩石的分布情况、物理学性质、地形地貌、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动态特征。

(1)重点性分析土样和地下水。

(2)勘探布置原则为勘探点布置依据建筑物分布情况按方格网布置或者建筑物外轮廓布置,勘探深度应当满足建筑物地基以下的主要受力土层。

(3)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多样性。

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

1.2.1 查明地形地貌特征

对地形地貌特征的勘察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意义重大。根据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将工程场地划分为开阔平原场地、河谷地上的场地、溶蚀洼地上的场地、地形连绵起伏的场地和山麓或者河谷斜坡上的场地,五中场地有着不同的建筑条件,因而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勘探工作。

1.2.2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水文地质条件因素首先被纳入考虑范围。准确了解和掌握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帮助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开地下水的危害。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勘察对象有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季节变化幅度和绝对标高、化学成分、层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和埋藏深度。

1.2.3 查明地质结构

岩土的成土特性、厚度变化、性质和产状都是工程场地的地质结构,其对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和建筑物稳定性措施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物的经济性和稳定性,需要选择适宜的地质结构,如果在建筑物所涉及的深度内发现不良土层,需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予以弥补。

1.2.4 查明动力地质作用

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很多地质作用的影响,例如泥石流、水库坍岸、滑坡、地震、岩溶等。因此,首先须查明如上地质作用的分布规律,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时,最大程度上避开有可能会发生地质作用的区域。

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地质勘察市场环境较差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地质勘察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地质勘察单位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和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恶化了市场的竞争,这中恶性行业竞争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参与者,地质勘察单位须做到从自身做起,帮助政府和社会创造公平、合理的行业环境。

2.2 对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主要有地质构成和土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对于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工程造价和力学指标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地下本身难以触摸,这些环境因素使得钻探勘察成了场地建设的唯一性判断依据,对于勘探成果而言,也较难找寻到其它可以相比的因素,所以,选择优良的勘察单位显得尤为重要,勘探单位不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还应做到严谨规范,勘察单位的勘探结果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和资金的节约意义重大。

2.3 勘探队伍管理混乱不规范

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技术与劳务逐渐分离,很多勘察单位不再使用自己的勘探设备。勘察合同签订后就联系外协钻机,即使有的单位有自己的勘探设备,由于工期过短,要在短期内完成外业工作也必须联系个体钻机参与工程。社会上的个体钻机越来越多,对个体钻机的管理混乱。个体钻机的钻探劳务费(钻探、取土样、标贯等综合单价)偏低,而钻机劳务成本增加,且钻探设备、耗材等不断涨价,钻探成本不断提高。个体钻机业者要利润就无法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作业。现场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超管钻进、不取岩芯或少取芯、开水扫孔钻进、不做标贯或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贯;取土样不规范或采用人工包芯样;甚至编造钻孔资料等。

2.4 对地质勘察报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

在当前的环境下,设计人员的思路往往容易受制于设计基础理念和建筑工程技术模式。设计人员仅仅把地质勘探报告看作是简单的参考性资料,在对其进行具体参阅和使用的时候,只关心自己所需要的各项水文地质数据,容易忽视地质勘探报告中的重要专业技术参数和建议,设计人员的思路也导致勘察人员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集中理论性和专业性,忽视可行性分析和具体的实用性分析,这就增加了勘察报告的阅读难度。总之,如今中国的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并没有充分结合地质勘察工作,这使得地质勘察本身也逐渐失去了意义,只是被看做一种必有的形式,造成各种资源的不同程度的浪费。

2.5 工程勘察行业监管力度不够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

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3 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现场踏勘和纲要编制工作

在进行现场地质勘察工作之前,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工程设计意图,认真做好建设场地踏勘工作,核实委托书及所收集资料是否符合,并根据拟建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选择合理的技术标准和适宜的勘察手段,有针对性的布置勘察工作,编制好勘察纲要。 3.2 提高岩土试验检测质量

工程勘察单位应规范现场岩土试样的取样、保管、送样,以及岩土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及测试等工作,确保岩土参数测试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岩土试验检测机构应认真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交客观、公正、准确的试验检测报告。

3.3 加强勘探队伍的管理和培训

钻探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地质分层的准确与否,原位测试、取土样的规范与否决定了岩土参数的准确与否,加强钻机管理,强调质量与责任挂钩。要求钻机按规范钻探、取土并进行原位测试,对钻探报表的真实性负全责。每个项目合同备案时,勘察单位应提供相应的进场钻机、机长、报表记录员资料同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查,确保钻探质量。同时勘察单位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勘察设计质量责任意识;提高勘察人员对勘察规范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强制性标准及条文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等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3.4 工程勘察质量控制和做好现场安全控制

工程勘察对于确保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保证好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如果地质勘察工作失误、失真,将会导致地基基础出现问题,一旦问题形成将会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工程勘察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勘探现场的安全控制,地质勘探施工作业流动性大,环境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因素复杂多变。加强对地质勘探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可以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地质勘探施工项目进行时应做好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充分管理准备。

3.5 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在外作业时的勘察质量,项目负责人在外测量期间,应随时检察验收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测试点、物探点和线等,并做好记录。在完全保证每一个工点、每一个工段都按照方案保质保量的完成勘察工作,就可以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要坚决避免因资料或数据采集不足而影响资料整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二次进场,这样就会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严重浪费。

3.6 做好勘察数据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将直接指导着项目的施工建设。作为勘察成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勘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震、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根据勘察的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提出在建设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或者隐患,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方案。

4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地质勘探行业中,很多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给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了便利,然而,勘察工作仍需做到细中有细。工程地质勘探操作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方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到每一个地质勘探作业员上,制定相应的现场操作规章制度,做好每一个工作,尽可能多的考虑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同时还希望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工程勘察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让勘察市场有个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穆海平.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科技信息,2010(19).

[2]杨永.工程地质性状与建筑工程基础.中外建筑,2001(02).

上一篇:建筑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