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3:06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1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工司,广东广州511462]

【摘要】基于对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标签及法规的研究,探讨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及法规对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中国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的措施,以提高中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

关键词 标准;生态安全;纺织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19

中图分类号:F74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6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绿色,关注健康,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纺织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1]。为顺应这样的消费潮流,世界各国的纺织品安全技术标准与法规亦在不断更新,采购标准日趋严格。对国际纺织品贸易趋势和生态纺织品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带来了对纺织品环境标志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准较高,尤其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另外,高额的申请费用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此,环境标志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即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观点则认为,环境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对引导和促进纺织业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环境标志产品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主题的新型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应该倡导。

为让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适应这一绿色消费的趋势,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保持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必须加快速度缩小国标同国际标准的差距。

1生态纺织品概念及标准

1.1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1.1.1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

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既是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另外,良好棉花,再生涤纶,再生尼龙等都是生态纺织品的可持续性发展原材料。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1.1.2狭义的生态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目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的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1.2生态纺织品标签及法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监管。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2]。

扎根于苏黎世的TESTEX乃一所独立的瑞士检测及认证机构。自1846年起,TESTEXAG组织成为私营企业,业务集中于纺织领域上,并遍及全球。它的成功有赖于妥善管理经营、对于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标签签发OEKO-TEXStandard100证书;对纺织品生产工厂签发StepbyOEKO-TEX证书;对衣服及防晒纺织品签发UVStandard801证书;对纺织业所用染料及助剂签发Eco-Passport证书;对纺织品提供TESTEX‘品质保证’标签。其中,OEKO-TEXStandard100的检测项目达21大类。

欧盟REACH法规议案是2003年3月17日公布的,被人们视为迄今最严厉的“技术贸易壁垒”之一。该法规是一个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制度,规定了42个检测方法,用来全面评估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它不仅适用于化学品,还针对染料、颜料、助剂、中间体以及下游产品,纺织服装是其重点检测产品之一。

美国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签署生效消费者安全改进法案(CPSIA/HR4040),使其成为法律。CPSIA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它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另外,2011年8月21日,美国华盛顿州生态管理部公布《华盛顿儿童产品安全法案》(CSPA-RCW70.240-Chapterwac173-334WAC),要求投放到华盛顿州的儿童产品(包含零部件和原材料),若含有的CHCC(ChemicalHighConcerntoChildren,儿童高关注物质)超过特定标准,需按时间和次序向生态管理部进行CHCC申报。

2011年,六大品牌联盟联合路线图,承诺于2020年之前,在供应链中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ZDHC)。这个ZDHC小组现在拥有18个全球著名服装品牌公司、3个协会成员以及与其固定接洽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团体。目前,ZDHC为有害化学品优先减排建立了框架,为优先减排化学品逐渐消除制定生产限用物质清单(MRSL),创建了一份物质研究清单,并完成了数项相关基准研究,同时在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等20多家工厂进行测试,分析了150多种物质。从2015年开始,在其成员供应链中推行应用生产限用物质清单(MRSL)。

1.3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

我国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2003年11月27日的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发展到现行的产品标准有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HJ/T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

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OEKE-TEXStandard100标准中的有害物质的考察范围逐步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列入REACH法规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SVHC)保持一致,而我国相关标准在此方面的更新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大生态纺织品中相关项目的检测研究。

2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

2.1中国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

2008年8月12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Chelsea&Scott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SunSmarties童裙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为600条。召回原因为,该童裙上的金属气眼表面涂料的铅含量超标,违反了联邦含铅涂料标准。同年9月1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JLAHome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斑马条地毯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数量2900块。召回原因是该地毯没有易燃品警告标签,不符合联邦《小地毯和垫子的表面易燃标准》的要求。

由此可见,纺织品生态安全问题是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中遭遇的主要技术壁垒之一。

2.2产生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纺织行业污染较为严重;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标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生态纺织品开发力度不够,有害原料应用较为普遍,没有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某些纺织企业的不法的逐利行为;生产技术落后;质量标准的不完全国际化。

3解决纺织品贸易中生态安全问题的措施

3.1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当今,消费者不仅想要高品质、对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同时,对于所购买产品生产过程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感也愈加重视。企业要想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得提高环保意识,使用环保原料,保证清洁生产,达到节能降耗。

3.2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为了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应在研发无害物质的纺织品方面加大力度,这是一项维护人类生命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伟大工程[4]。优化纺织产品结构,积极推行生态纺织品发展战略,纺织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设计按照全流程“绿色化”要求进行管理,防止被列入禁用和限用范围的有害化学品被带入纺织品。引导企业加大质量研究,突破质量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质量竞争能力。

3.3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强纺织标准体系及生态纺织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建设。按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新和完善我国的纺织服装标准体系,使我国的技术标准要求与国际接轨,加快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建设。

4结语

在纺织领域,过去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问题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已经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是以产品质量的生态标准和安全认证为特征的“绿色贸易壁垒”。但是,它符合WTO的贸易准则,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益。因此,不能简单看成是贸易技术壁垒,而应该看成是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汝勤等.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延,陆维民.检验检疫概论与进出口纺织品检验[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万融,刑声远.服用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检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2

【论文摘要】 欧盟REACH法令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国内尚有许多纺织企业不知其为何物。该法令的实施将导致我国纺织品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出口竞争力,部分纺织品甚至退出欧盟市场,增加了对欧贸易风险,其他国家可能纷纷效仿欧盟,引起连锁反应。因此,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宣传REACH法令的力度,纺织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注册工作。 【论文关键词】 REACH法令 纺织品 注册 欧盟化学品管理新法令《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法令),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令强调化学品对人类、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欧盟市场上的3万多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实行包括生产、销售在内的整个周期的监管。 纺织业从原料生产加工到服装成品,每道程序都与化学品密不可分。例如,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纺织纱线、面料印染过程中使用氧化剂、催化剂、染料等;纺织品在后续整理工艺中,使用功能性化学整理剂等,以获取防皱防缩、阻燃等功能。因此,REACH法令的实施将对我国纺织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REACH法令的主要内容 1.注册 当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每年超过1吨时,生产者或进口商应当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ECA)提交注册申请,如果申请注册的生产厂家或进口商的化学品年生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0吨时,对申请注册的所有物质还应当进行化学品安全评价并编制化学品安全报告。对于比较危险的物质,生产者必须提交比较安全的替代物的替代计划,当没有替代物存在时,生产者必须提交研究计划研发替代品。注册期限为:200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分阶段物质的预注册;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000吨的化学物质,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吨的致癌物、有机突变或有繁殖能力的有毒化学物质,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000吨的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0年11月前完成注册;产量或者使用量每年超过100吨的化学物质及对环境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3年6月前完成注册;产量或者使用量每年超过1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8年6月前完成注册。2009年1月1日起,未注册或预注册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2.评估 ECA首先对每份注册申请资料审核其完整性,然后将注册申请资料转交给该物质的生产或进口国家的主管当局。主管当局审查注册资料后,对技术文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要求有关注册人或下游用户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成员国主管当局在完成对技术档案资料的评估后,起草适当的初步决定,并将评估意见传递给欧盟委员会、ECA和其他成员国主管当局。ECA根据各方提出的修改建议对初步决定做出修改,由成员国委员会就修改的初步决定达成一致意见。最后ECA将初步决定报送给欧盟委员会,并根据规定的程序由欧盟委员会做出最终决定。 3.授权 对于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如致癌物质、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的物质,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相当严重和不可逆效应的物质,它的使用和上市销售必须得到欧盟委员会批准。只有当这种物质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能够被适当控制时,才可以获得批准。如果注册申请人不能证明风险被适当控制,却可以证明其使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性,而且目前没有适当的替代品或替代技术时,这种物质的使用也有可能获得批准。 4.限制 如果欧盟委员会认为某种物质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将限制其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进口。 二、REACH法令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 REACH法令对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国纺织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采用国际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工艺,因而 REACH法令的实施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短期来看,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纺织品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出口竞 争力 欧盟估计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注册评估费用约8.5万欧元,每一种新化学物质的评估费用为57万欧元。如果纺织企业自己申请注册纺织品中的化学品,如此高昂的评估费用必将大大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即使纺织企业无须自己申请注册,那么上游生产商也势必将这一代价转嫁给下游的纺织企业;与注册、授权相关的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也将耗费一定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未获得欧盟委员会授权,纺织企业还需考虑对替代物质进行购买或研发等工作,这方面的支出也可能很大。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和利润都较低,高昂的测试、注册、评估等费用,将导致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2.部分纺织品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国内有些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不直接出口到欧盟,这些企业没有积极性到欧盟注册,造成使用了上游化学品的纺织企业,其产品在销往欧盟的时候,由于使用的化学品缺乏相关数据,或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而失去欧盟市场。另外,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适应欧盟新化学品政策对纺织品的要求,严格控制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资金、设备、人才、生产工艺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短期内难以做到。 3.增加了对欧纺织品贸易风险 虽然化学品的注册还有一段时间,但一旦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纺织品中化学品超标,欧盟进口商就以REACH法令为借口,向我国企业提出毁约、退货、降价处理、理赔等要求,从而增大了对欧盟出口产品的贸易风险。 4.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 欧盟REACH法令的实施有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国家纷纷仿效欧盟做法,加强化学品管理。例如,美国已在2003年启动了立法提案,日本在2003年5月28日宣布未来将要建立商品检验注册制度,其做法与REACH法令非常相似。绿色壁垒的迅速蔓延,将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遭受更大的障碍。 三、中国纺织业应对REACH法令的策略 1.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宣传REACH法令的力度,指导国内纺织企业应对 虽然REACH法令已经实施,但国内尚有许多纺织企业不知其为何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纺织品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宣传REACH法令,组织专家研究REACH法令关于化学品注册程序、资料数据要求、化学品安全评价及安全报告编写等规定的细节,分析其对纺织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导其应对工作。行业协会应当组成服务联盟,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行业动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必要时邀请欧盟专家、法律人士和政府官员向企业介绍这一新政策,提供书面指导文件和安全评价范例说明,让企业了解其实质内容。 2.企业提高纺织品质量 企业应对REACH法令的根本办法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这就需要我国企业树立起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观念,努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动态跟踪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加强产品设计、新材料替代研发工作,从设计开发、流程设计、供应商评估、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符合REACH法令的要求,使生产更精细化,产品更绿色化。 3.加强与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纺织企业应加强与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沟通,了解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成份,是否允许用于纺织品的生产之中,产品是否可以出口至欧盟。如果纺织品中含有不能使用的受限制化学品,则企业必须寻找其他不受限制或符合限制条件的替代化学品;如果无法替代,则这部分产品只能放弃对欧盟的出口;如果产品中含有高度受关注物质,企业也应尽量寻找替代产品,争取只进行注册,以避免许可申请程序和许可不被批准带来的麻烦。纺织企业还应向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了解其产品是否向欧盟出口或在欧盟生产、是否准备在欧盟申请注册。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尽量使用准备向欧盟申请注册的上游企业的产品,以免除本企业的注册程序。 4.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工作 对于上游企业不愿意到欧盟申请化学品注册,而纺织企业使用了其化学品、纺织品又出口到欧盟的,纺织企业只有就自己使用的化学品到欧盟申请注册。为此,纺织企业应熟悉REACH法令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的内容,充分了解REACH法令对本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尽快与欧盟客户进行沟通,对输欧产品进行摸底,了解输欧产品的总数量,主动与上游企业联系,搞清自身的产品是否包含在REACH化学物质清单中,是否需要注册,何时 必须完成注册,以及注册所需数据和信息等等。企业还必须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工作,主要是对输欧产品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进行分析,如果出口利润高于包括注册费用在内的总成本,并且技术上能满足欧盟的要求,企业应该积极为2008年6月1日预注册做好准备,否则,可以考虑放弃欧盟市场,而转向其他国际市场。在打算注册的化学品中,还应考虑注册的先后顺序问题。 5.选取合适的“惟一代表人” 纺织企业在向欧盟办理注册前,应考虑是请进口商办理注册,还是选定“第三方”作为自己的“惟一代表人”。欧盟当地的进口商有地域、语言、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他们对于相关规定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如果我国纺织企业在欧盟的进口商比较固定,可以通过他们了解REACH法令的相关信息,并委托进口商办理注册手续。我国政府和纺织品行会协会也可以考虑在欧盟国家内设立专门机构,作为“惟一代表人”,接受国内出口企业的委托,履行REACH法令具体事务。 6.积极做好预注册准备工作 欧盟规定只有参加预注册才能享受注册过渡期的好处,在准备注册的过程中,企业可以继续制造和向欧盟出口该物质。预注册还可以方便信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减少企业成本。因为欧盟为了避免重复试验和补偿企业的检测投资,REACH法令引用了知识产权的定义,要求其他企业在为其产品进行注册和评估提供信息时,必须向首次生成测试数据的企业支付知识产权费。因此,我国纺织企业在注册前,应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咨询该物质是否已有人预注册。如果已有人预注册,则应考虑如何与其协商共享数据事项;如果没有人预注册,则应考虑同行企业联合预注册,成为化学物质注册的发起人,以分摊成本,互通信息,共享成果。在预注册阶段,纺织品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协调相关企业,了解国内同行里哪些企业愿意去预注册,并把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尽量由那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资料相对丰富的企业牵头,分享信息,一起预注册。 参考文献: 梅建等:欧盟化学品管理政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6,(7) 罗永娥:浅析欧盟REACH法规及其可能的影响[J].西部皮革,2007,(4) 郭方:REACH法规及应对策略[J].中国涂料,2006,(7) 刘丽萍杨雪芬: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欧盟化学品新政策[J].中国检验检疫,2004,(6) 杨波:论欧盟化学品新政策和我国纺织品贸易[J].纺织学报,2005,(4)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3

【论文摘要】 欧盟REACH法令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国内尚有许多纺织企业不知其为何物。该法令的实施将导致我国纺织品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出口竞争力,部分纺织品甚至退出欧盟市场,增加了对欧贸易风险,其他国家可能纷纷效仿欧盟,引起连锁反应。因此,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宣传REACH法令的力度,纺织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注册工作。 【论文关键词】 REACH法令 纺织品 注册 欧盟化学品管理新法令《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法令),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令强调化学品对人类、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欧盟市场上的3万多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实行包括生产、销售在内的整个周期的监管。 纺织业从原料生产加工到服装成品,每道程序都与化学品密不可分。例如,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纺织纱线、面料印染过程中使用氧化剂、催化剂、染料等;纺织品在后续整理工艺中,使用功能性化学整理剂等,以获取防皱防缩、阻燃等功能。因此,REACH法令的实施将对我国纺织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REACH法令的主要内容 1.注册 当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每年超过1吨时,生产者或进口商应当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ECA)提交注册申请,如果申请注册的生产厂家或进口商的化学品年生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0吨时,对申请注册的所有物质还应当进行化学品安全评价并编制化学品安全报告。对于比较危险的物质,生产者必须提交比较安全的替代物的替代计划,当没有替代物存在时,生产者必须提交研究计划研发替代品。注册期限为:200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分阶段物质的预注册;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000吨的化学物质,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吨的致癌物、有机突变或有繁殖能力的有毒化学物质,产量或使用量每年超过1000吨的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0年11月前完成注册;产量或者使用量每年超过100吨的化学物质及对环境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3年6月前完成注册;产量或者使用量每年超过1吨的化学物质,应于2018年6月前完成注册。2009年1月1日起,未注册或预注册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2.评估 ECA首先对每份注册申请资料审核其完整性,然后将注册申请资料转交给该物质的生产或进口国家的主管当局。主管当局审查注册资料后,对技术文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要求有关注册人或下游用户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成员国主管当局在完成对技术档案资料的评估后,起草适当的初步决定,并将评估意见传递给欧盟委员会、ECA和其他成员国主管当局。ECA根据各方提出的修改建议对初步决定做出修改,由成员国委员会就修改的初步决定达成一致意见。最后ECA将初步决定报送给欧盟委员会,并根据规定的程序由欧盟委员会做出最终决定。 3.授权 对于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如致癌物质、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的物质,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相当严重和不可逆效应的物质,它的使用和上市销售必须得到欧盟委员会批准。只有当这种物质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能够被适当控制时,才可以获得批准。如果注册申请人不能证明风险被适当控制,却可以证明其使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性,而且目前没有适当的替代品或替代技术时,这种物质的使用也有可能获得批准。 4.限制 如果欧盟委员会认为某种物质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将限制其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进口。 二、REACH法令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 REACH法令对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国纺织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采用国际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工艺,因而 REACH法令的实施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短期来看,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纺织品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出口竞 争力 欧盟估计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注册评估费用约8.5万欧元,每一种新化学物质的评估费用为57万欧元。如果纺织企业自己申请注册纺织品中的化学品,如此高昂的评估费用必将大大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即使纺织企业无须自己申请注册,那么上游生产商也势必将这一代价转嫁给下游的纺织企业;与注册、授权相关的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也将耗费一定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未获得欧盟委员会授权,纺织企业还需考虑对替代物质进行购买或研发等工作,这方面的支出也可能很大。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和利润都较低,高昂的测试、注册、评估等费用,将导致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2.部分纺织品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国内有些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不直接出口到欧盟,这些企业没有积极性到欧盟注册,造成使用了上游化学品的纺织企业,其产品在销往欧盟的时候,由于使用的化学品缺乏相关数据,或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而失去欧盟市场。另外,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适应欧盟新化学品政策对纺织品的要求,严格控制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资金、设备、人才、生产工艺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短期内难以做到。 3.增加了对欧纺织品贸易风险 虽然化学品的注册还有一段时间,但一旦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纺织品中化学品超标,欧盟进口商就以REACH法令为借口,向我国企业提出毁约、退货、降价处理、理赔等要求,从而增大了对欧盟出口产品的贸易风险。 4.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 欧盟REACH法令的实施有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国家纷纷仿效欧盟做法,加强化学品管理。例如,美国已在2003年启动了立法提案,日本在2003年5月28日宣布未来将要建立商品检验注册制度,其做法与REACH法令非常相似。绿色壁垒的迅速蔓延,将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遭受更大的障碍。 三、中国纺织业应对REACH法令的策略 1.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宣传REACH法令的力度,指导国内纺织企业应对 虽然REACH法令已经实施,但国内尚有许多纺织企业不知其为何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纺织品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宣传REACH法令,组织专家研究REACH法令关于化学品注册程序、资料数据要求、化学品安全评价及安全报告编写等规定的细节,分析其对纺织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导其应对工作。行业协会应当组成服务联盟,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行业动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必要时邀请欧盟专家、法律人士和政府官员向企业介绍这一新政策,提供书面指导文件和安全评价范例说明,让企业了解其实质内容。 2.企业提高纺织品质量 企业应对REACH法令的根本办法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这就需要我国企业树立起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观念,努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动态跟踪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加强产品设计、新材料替代研发工作,从设计开发、流程设计、供应商评估、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符合REACH法令的要求,使生产更精细化,产品更绿色化。 3.加强与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纺织企业应加强与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沟通,了解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成份,是否允许用于纺织品的生产之中,产品是否可以出口至欧盟。如果纺织品中含有不能使用的受限制化学品,则企业必须寻找其他不受限制或符合限制条件的替代化学品;如果无法替代,则这部分产品只能放弃对欧盟的出口;如果产品中含有高度受关注物质,企业也应尽量寻找替代产品,争取只进行注册,以避免许可申请程序和许可不被批准带来的麻烦。纺织企业还应向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了解其产品是否向欧盟出口或在欧盟生产、是否准备在欧盟申请注册。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尽量使用准备向欧盟申请注册的上游企业的产品,以免除本企业的注册程序。 4.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工作 对于上游企业不愿意到欧盟申请化学品注册,而纺织企业使用了其化学品、纺织品又出口到欧盟的,纺织企业只有就自己使用的化学品到欧盟申请注册。为此,纺织企业应熟悉REACH法令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的内容,充分了解REACH法令对本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尽快与欧盟客户进行沟通,对输欧产品进行摸底,了解输欧产品的总数量,主动与上游企业联系,搞清自身的产品是否包含在REACH化学物质清单中,是否需要注册,何时 必须完成注册,以及注册所需数据和信息等等。企业还必须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工作,主要是对输欧产品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进行分析,如果出口利润高于包括注册费用在内的总成本,并且技术上能满足欧盟的要求,企业应该积极为2008年6月1日预注册做好准备,否则,可以考虑放弃欧盟市场,而转向其他国际市场。在打算注册的化学品中,还应考虑注册的先后顺序问题。 5.选取合适的“惟一代表人” 纺织企业在向欧盟办理注册前,应考虑是请进口商办理注册,还是选定“第三方”作为自己的“惟一代表人”。欧盟当地的进口商有地域、语言、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他们对于相关规定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如果我国纺织企业在欧盟的进口商比较固定,可以通过他们了解REACH法令的相关信息,并委托进口商办理注册手续。我国政府和纺织品行会协会也可以考虑在欧盟国家内设立专门机构,作为“惟一代表人”,接受国内出口企业的委托,履行REACH法令具体事务。 6.积极做好预注册准备工作 欧盟规定只有参加预注册才能享受注册过渡期的好处,在准备注册的过程中,企业可以继续制造和向欧盟出口该物质。预注册还可以方便信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减少企业成本。因为欧盟为了避免重复试验和补偿企业的检测投资,REACH法令引用了知识产权的定义,要求其他企业在为其产品进行注册和评估提供信息时,必须向首次生成测试数据的企业支付知识产权费。因此,我国纺织企业在注册前,应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咨询该物质是否已有人预注册。如果已有人预注册,则应考虑如何与其协商共享数据事项;如果没有人预注册,则应考虑同行企业联合预注册,成为化学物质注册的发起人,以分摊成本,互通信息,共享成果。在预注册阶段,纺织品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协调相关企业,了解国内同行里哪些企业愿意去预注册,并把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尽量由那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资料相对丰富的企业牵头,分享信息,一起预注册。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4

纺织大国,当之无愧

记者:目前,中国纺织业在全球市

场处于什么样的态势?

高会长:我国已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纺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从以制造为主的产业,转变为参与全球产业链全过程的产业:从以出口为主的产业,转变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产业:出口则以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一般贸易为主,以OEM为主转变为以ODM为主。2010年生产总值已达47650亿元:化学纤维2010年3090万吨:纱产量201O年为2717万吨。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麻纺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达4130万吨,已经超过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一半。

我国人均年纤维消耗量已经超过15公斤,远远超过世界人均纤维消耗量。我国生产消费不断扩大,带来了进口增加,尤其纺织原材料进口不断加大,2010年进口棉花已超过300万吨,进口棉花已占我国用棉量的三分之一:我国羊毛用量的四分之三、亚麻用量的四分之三、化纤原料的40%都要依靠进口,带动了国际相关行业的发展。

201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06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三分之一,占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的41%,欧洲进口市场的40%。

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记者:一提起纺织工业,国人就

会认为它属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含量不高。事实是这样的吗?

高会长:这种看法很片面。只有传统的技术,没有传统的产业。事实上,我国纺织业是最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之一。几乎所有当今世界的高新技术在现代纺织业都有应用,同时纺织业的发展又推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进步。

目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技术,新型纺纱、织造与非织造技术,高新染整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型纺织机械以及信息化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步,多项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批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化取得突破,碳纤维、芳纶、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高强力、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和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等生物质纤维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正在进一步开发系列品种,扩大应用,多数技术及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先进装备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为特点的国产化新型聚酯及配套长短丝技术装备在行业中广泛使用,百万吨级新型PTA成套国产化装置已经研发成功,棉纺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批新的加工技术推动了产业发展,紧密纺、喷气、涡流纺、嵌入纺等新型纺纱技术的采用使纱线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产业用经编和立体编制技术进步大大拓展了复合骨架的加工领域,突破了风力发电叶片、卫星支架、火箭喉衬等加工难度极大的产业纺织品成型技术;国产土工合成材料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成功解决了高原地质裂缝、冻土隔断、保温、防渗等系列难题。一批批新型抗菌防臭、吸湿排汗透气、防辐射、抗静电服装和婴儿、老年人一次性尿布(裤)、妇女卫生巾、擦拭布、湿巾等卫生产品的推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先进生产技术与时尚创意的结合,明显增强了纺织服装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十一五”期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均增加了近2倍。

全行业整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先进技术装备投资不断增加,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则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退出,行业技术素质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全行业共引进国外先进装备近368亿美元,采用国产先进装备约4000亿元人民币;化纤行业共淘汰陈旧的小型聚酯装备约300万吨,淘汰落后抽丝能力约150万吨,印染行业74型染整设备基本淘汰。目前,全行业1/3左右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品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品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品牌认知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购买欲望增强。纺织企业品牌建设的内生动力明显加强,初步形成了一批以设计创意为主业的园区。我国纺织工业已经从纺织品加工制造层次转向承接纺织、服装产品设计和创意阶段,服装出口由OEM(加工生产)向0DM(设计生产)和OBM(品牌生产)转型,纱线、面料、辅料等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也得到市场认可。

向纺织强国迈进

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纺织产品的生产过程早已摆脱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几乎所有现代先进技术和高新材料在纺织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中都有体现。那未来十年,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高会长:总体目标是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纺织业强国。要坚持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重要支撑,以繁荣市场和扩大内需为根本出发点,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引领时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

记者:具体如何操作呢?

高会长: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纺织行业创新机制。开展纺织工程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学研究。探索具有纺织行业特点的产学研用新模式,在高新技术纤维、染整后整理关键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回收利用、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纺织产业技术联盟。

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部分创新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5%。支持纺织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强部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有效推广应用。支持骨干企业在海外设立或收购兼并研发机构。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纺织行业基础科学研究,开展纤维材料功能优化设计、成型基本理论研究,开展高性能纤维尤其是低成本高性能纤维产品的研究,开展环境友好型油剂、溶剂、特种化纤功能母粒研

发等精细化工研究;研究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征、成纱机理,功能性纱线、纺纱织造在线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纺织改性酶、生物酶漂白、等离子体前处理等前沿技术:开展机械结构运动力学分析、机械振动分析、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以及气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子、激光等基础理论在纺机行业的应用研究:通过跨学科理论研究,开展智能纺织品服装的研发与试制。

编制和修订纺织工业相关标准,提升纺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强化标准实施工作,建立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纺织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功能性原材料及纺织品、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工艺、技术、设备及其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完善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相关新标准,如CAD技术标准、服装用人体测量国际标准、色彩标准等。密切跟踪纺织品服装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建立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快速应对机制。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广泛利用材料、电子、生物工程和信息等先进技术,针对纺织装备、工艺、管理等进行改造提升,运用新型纤维、新型或特种纺纱织造、经纬编双层和多层复合织造、自动化在线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等技术,丰富产品品种,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力发展技术性、个性化、功能性、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等高附加值纺织产品。

针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组成部分的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纺机制造、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叶片用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智能纺织品、航空航天用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品、人造器官用仿生材料等,扩大纺织产品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

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全面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水平和质量稳定性,在国内外消费市场确立可信赖的产品质量信誉。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发展目标,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企业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设计师队伍,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吸收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时尚文化,提升自主品牌文化价值;的纺织品服装设计创意中心。

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根据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生产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强销售网络建设i加快自主品牌国际化步伐,鼓励具备条件的自主品牌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逐步建立服装、家纺自主品牌海外销售渠道,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品牌管理和品牌创新。明确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管理,提高品牌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宣传推广各环节的整合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侵权,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国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为企业自主品牌寻求法律保护。

提高行业国际化水平 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保持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市场份额,并通过质量、设计和品牌的提升,提高产品单价,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引导企业开发适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需求的产品,开辟新的营销渠道,提高向新兴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比重,鼓励探索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样化双边和多边贸易模式。

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和开拓市场渠道。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通过投资、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品牌收购、设立境外合作区、设置销售网络等,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纺织企业,推进跨国公司发展,实现企业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在投资和贸易环境更优惠的国家投资设厂,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和风险,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标准互认、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与国外纺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实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推动我国纺织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实现社会责任体系的国际互认。加强与贸易相关方的沟通理解以减少贸易摩擦。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产品研发和设计中心、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总体研发和设计水平。促进国际高端纺织科技与优秀人才的交流和培训。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5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纺织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及困境。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于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优质的自然资源的运用,同时强化产业品牌,推进产品升级优化,运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本文主要对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采取的措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纺织经济 纺织业 品牌建设 地域优势

一、前言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品加工生产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地区对于纺织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纺织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占有的比重也很大,与其他同类型的纺织生产企业比起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原料来源广、运输路程短,这也自然就降低了成本。然而,由于世界纺织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纺织行业中存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长三角地区仅仅凭借自然条件的优势已经很难在纺织市场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了。由于长三角地区的一些纺织企业中存在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缺点,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处于面临淘汰的边缘,同时也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外面的经济形势,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制定出切实可行、适合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

二、当前传统的纺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自然因素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纺织单位数量很多,市场运行不够规范合理,同时一些小的企业没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在同行业中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概括起来,总的原因有:第一,纺织也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的研发出新产品导致产品种类单一,同时,研发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增长缓慢。此外,由于纺织品的扩散面不够,出口额减小,就导致某一区域内的纺织企业相互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第二,一个区域内的纺织企业数量多,导致竞争的激烈程度更为突出。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得出,以苏北的一个地级市为例,该市2013年有大约4715家纺织生产企业。通过分析该地区的纺织企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域的纺织业主要有服装业、棉纺业、家用纺织品业、针织业、产业用纺织品业等,其中以服装业为最多,占到了整个纺织业的34.18%,棉纺业最少,为9.67%。在一个多数企业都不具有先进生产技术而企业数量又较多的区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很多方面的竞争,这样极为严重的竞争力度对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第三,多数纺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都差不多,没有显著的区别,使得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通过研究发现,纺织企业的产品主要是没有太多技术要求的服装业,而这些企业在服装生产上也没有品牌服装的生产,在成本低逐渐不能成为主要优势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盈利也都有所减少,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第四,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注重企业的技术、设备方面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也缺乏长远战略眼光,使得该区域的纺织生产市场逐渐不景气,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堆积,很多企业都开始削价竞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当前需要做到工作有:提高自主品牌意识,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强化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研发力度以及广告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范围。另外,由于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对于该区域的纺织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长三角区域纺织企业还要在当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打开贸易壁垒,扩大产品出口额,有效运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的扩大等有利条件,开拓出这一区域纺织产品的新市场。

三、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破解困境时需采取的办法

企业在提高竞争力时,要综合考虑到自身的长处,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使得企业在同领域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一旦在某方面具备了竞争力之后,必然会得到行业内其他竞争企业的注意。竞争对手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旦竞争对手采取比本企业更加有效的措施,就会降低企业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优势。所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经营管理在进行企业内部谋划时,应该综合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

(1)尽可能地用好劳动力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企业运用身边得天独厚的自然原料资源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借助国家对于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纺织业出现的各种新技术,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升级一些比较落后的产品,在多方面提高竞争力。

(2)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打破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局面

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企业管理者要勇于打破僵局,培养顾全大局的胆识及能力。在寻求可替代原料、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发展、创新自主品牌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发展中要考虑到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劳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企业的经营者要能够化解来自这方面的压力,尽可能的提高企业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技术,增加企业效益。

四、关于加快长三角区域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纺织业的转型期,区域纺织业的发展目标是以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作为支撑,以不断推进产品的高端化、高质量化作为着力点,加快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1)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优势,将企业不断做大

长三角地区由于种植了大量的优质棉花,每年都可以供应大量的纯天然纺织用棉。长三角地区还具备发达的交通,并且沿海具有国际港口,出口或者是内销都很方便,目前的发展重点是具备高附加值的衣服、家饰以及高科技的纺织品。当前我国的消费正处于转型期,消费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价格虚高的百货业和运行成本低的专业市场并存。同质产品的产异化主要是对于不同原料的使用,棉纺织业除了要生产现有产品外,还要加强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的优势。

(2)运用好地域优势,发展新型产业

长三角地区除了具备优质的棉花原料外,还具有玉米、海藻、汉麻以及虾蟹类甲壳动物,这些可以进行生物质纤维的开发运用。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生物以及海洋资源,不断的加强对于生物质纤维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抓住当中的某个极具产业特色的产品,并加大研发力度,大量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起纺织研究机构服务平台

纺织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逐渐注重产业化、高科技化,同时世界各地的纺织企业都在不断开拓新的纺织纤维产品,研发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我们应该适应潮流,建起相应的纺织研发机构,培养或引进优秀的技术员工,掌握世界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运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建立起纺织业服务平台,并结合新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效益。

(4)充分发掘潜力,提高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力度

从1990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有三大高科技纤维,也就是碳纤维、芳纶及高强度聚乙烯纤维。长三角地区由于具有充足的原料,在这方面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碳纤维作为增强性的材料,与树脂、陶瓷、金属以及混凝土等混合,构成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将二者材料的优点结合起来,提高材料性能,其用途十分广泛。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具有分子量高、结晶度高的优点,它是所有纤维中强度最大的,同时还具有耐化学腐蚀、抗紫外照射以及很好的韧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防装备上,如防弹衣、防弹头盔、装甲车、高性能低质量坦克防切割手套等,此外在航空航天中、海洋捕捞中也有所应用。国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使得过滤材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正进入到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将会成为世界上过滤市场增加最快的地区,在制药、钢铁、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对于过滤材料的需求量都很大。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质资源,抓住时展机遇,努力开发过滤材料生产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并不断提高过滤产品质量,从而满足工业领域对于过滤材料的要求。

(5)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纺织业

依据联合国对于纺织业作出的预测,2050年全球的纺织纤维加工量会增加到25300万吨,较目前来看,数量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其中产业用纺织品会代替服装业,占到总量的67.4%。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不断调整纺织业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同时还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好国家对于沿海地区开发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机遇,提高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6)以品牌建设为主导,提高地域优势

纺织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好特色品牌效应。品牌建设就需要企业在生产中要求真务实,也就是要严格把握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能力。质量不是几个简单的物理指标,而是一个概括性的范畴,主要包括性能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功能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在今后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机会成本的降低,对市场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定位,运用好产品特点,同时站在一个新的视野上,全面推进纺织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洋.规范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J].对外经贸实务,2007(05)50-53.

[2] 刘 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业影响和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8(03)62-65.

[3] 张少兵.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华东经济管理,2008(03)18-21.

[4]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45-50.

[5] 唐少思,王 莉.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现状和对比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42-45.

[6] 葛 扬,韦 帆.日本东海地区和我国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类比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7.

作者简介:

杨舟琴 (1974-?)女,浙江长兴人,学历:大专,职称:经济师,总经理。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6

活动同期举行了“国家纺织新材料纱线产品开发基地”暨“纺织面料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纺织新材料产品创新中心”授牌仪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台儿庄区领导、联润领导以及企业参会代表共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授牌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基于企业需求,对行业宏观经济形势、流行趋势与产品开发方向进行了分析;对纺织前沿技术进步与企业开发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并对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活动共吸引了近150位高层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及技术人员参加。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在致辞中表示,基地成员日活动致力于传导围绕“科技与时尚”的前沿信息,为广大基地企业的产品开发工作持续发力。

“真正的商业洞察力是源于创新对于市场和人性的判断。希望企业基于雄厚的科技积累和蓬勃的创新动力,有效地将技术和创新进行结合,抓住市场需求痛点,推进实现真正的纺织产品开发强国之梦。”李斌红表示。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升对联润的经营理念、发展状况、主要产品及未来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表示未来将深入与行业平台和基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链共赢。

天竹联盟常务副会长、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岳福升对联润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发展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并表示未来将与联润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将新产品开发工作扎实落地,通过携手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将优质产品遍及到千家万户。

解读发展规划 指引企业方向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产业发展部主任、《纺织导报》主编董奎勇对《中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解读。

他首先介绍了“十二五”以来纺织行业最主要的变化,之后对“十三五”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对于纺织工业的“十三五”规划工作来说,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表现出的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重要原则,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主线和导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分析师陈小倩就《2016年一季度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讲解。2016年以来,面对依旧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纺织行业坚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态势基本保持平稳,产销、效益等主要指标实现增长,出口降幅呈现收窄趋势,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加强面料开发 做好优质纱线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纺化工程系主任蔡再生对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品开发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先对功能性纺织产品的开发要素和开发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对仿真丝纤维、超细纤维、异形纤维等高感性纤维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作了详细解读,最后对功能性纺织产品的功能整理进行了解析。“未来纺织产品的流行趋势将是融合科技、回归自然、多性能的面料。”他说。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科技信息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宝建对2017S/S SPINEXPO纱线产品流行趋势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根据2017S/S SPINEXPOTM五大主题――间隔白色系、糖果传奇、古巴&海洋、织锦、武士艺术,分别从色彩、灵感源、织物呈现效果、风格演变以及使用的关键纱线等方面,对2017S/S纱线产品的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2017S/S SPINEXPOTM四大专区――继续创新、活力生活、自然工房、红粉当道的应用进行了讲解。

活动期间,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瑞雪,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纺织高级技师(副高级工程师)钟军,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振峰分别对色纺纱产品的应用性开发、普适性柔顺光洁纺纱技术及其应用、差异化纱线的新趋势、新型纤维流行趋势及应用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析。

同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开发事业部项目专员、《纺织导报》编辑陈佳进行了《推广卓越能效管理经验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题分享。

在成员日活动现场,联润设立了展示专区,对企业的优质纱线、面料和成衣产品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驻足观看,询问交流。本次展示不仅使参会者对联润的产品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众多企业对差异化纱线的浓厚兴趣。

走进联润 感受科技魅力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7

色纺纱在整个纺织行业是一个很小的新兴分支行业,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且在国内发展起步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品种,华孚色纺把它做成了引导时尚潮流趋势的“黄金”产业。

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在我国纺织行业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华孚色纺仍然深耕色纺纱领域,坚持一根纱做到底,逆势而上,成为棉纺织行业中的一枝独秀。

那么华孚色纺是怎么做到的?又是凭借哪些本领笑傲江湖的呢?

“另类”的华孚色纺

8月的浙江绍兴上虞,虽已立秋,但炎炎夏日的气息依然没有散去。伴着徐徐微风,《纺织服装周刊》记者来到了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孚色纺)位于上虞的研发生产基地。

与大多数传统纺纱企业的发展思路不同,华孚色纺的发展似乎更加“另类”。

在产品生产上,华孚色纺选择了研发颠倒传统生产流程的色纺纱,而正是色纺纱这个另类品种让华孚色纺名扬海内外。

在自主品牌建设上,华孚色纺以超常规的思路率先走向国际,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孚色纺的另类还体现在战略兼并的扩张模式上,这种少见的扩张模式大大壮大了企业的规模与实力。

时至今日,另类的发展思路不仅使华孚色纺赶超了强劲的对手,也奠定了华孚色纺在当今色纺纱行业的“霸主”地位。

颠倒流程的产品

上虞生产基地是华孚色纺五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进行新型纱线生产,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五颜六色的纤维正在从一台台纺纱设备上变成一根根色彩艳丽的纱线。

这与传统的颜色单调的纺纱工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颜色鲜艳的纱线产品就是色纺纱。”该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

所谓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

但是在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流程中,一般都是先纺纱、后染色,也就是纺成纱线后纱线染色,或是纱线织成布料后布料染色。然而,色纺纱技术的出现,将这个流程颠倒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色纺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被引入中国大陆,而恰恰正是那个时候,色纺纱的商机被刚刚从政府部门“下海”不久的华孚色纺董事长孙伟挺看中。

“我最开始是从熟悉的‘两纱两布’(白纱白布、坯纱坯布)开始做,当时竞争十分激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一个朋友说,有一种叫色纺纱的纺织品,盈利较高,很多企业拿着现金却买不到货。”孙伟挺说。

在对色纺纱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后,孙伟挺把色纺纱确定为企业重点发展的主业,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华孚生产的色纺纱主要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环保、时尚和科技。”华孚色纺研发总监朱翠云介绍说,在环保方面,华孚色纺纱先染后纺的生产工艺,较传统工艺实现节水减排50%以上。如生产一件普通的衣服,用色纺纱可节约4公斤水;生产一吨面料,用色纺纱可节约50吨水。如果全球都采用色纺纱,每年将可节约出80个密歇根湖。

在时尚方面,色纺纱在同一根纱线上显现出多种颜色,色彩丰富、饱满柔和。用色纺纱织成的面料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颜色含蓄、自然、有层次。这种自然、返璞归真的风格受到了欧美等国家生活品质较高的消费者的喜爱。如今,华孚色纺生产的色纺纱产品已经成为了引领时尚潮流的重要元素,为国际品牌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创意灵感。

而在科技方面,色纺纱工艺先将纤维染色再纺纱,工艺改变以后,能够做成由棉、麻、绢、绒、丝、化纤等多种原料混纺而成的纱线。这种流程的颠倒突破了技术的极限,一方面解决了染纱染布的缸差问题,色纺只要颜色确定,就可以做到批量无限;另一方面还解决了各种不同化学特性纤维混纺的染色问题,不仅达到了各种纤维随意化混纺优势互补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使多组分新产品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

据了解,作为纺织业中的朝阳产业,目前色纺纱整体产量只占纱线总产量的5%左右,按全国纺纱产能一亿多锭规模计算,如果未来纱线产业形成色纺、色织、色染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色纺纱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万纱锭,未来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超常规的品牌新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开始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Made in China”在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中崭露头角。但在那个时候,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做品牌,更别说一个小小的纺纱行业。

但华孚色纺却是个例外。

1994年12月,华孚进入色纺纱行业,正式注册华孚品牌,由此走上了超常规探索工业品牌化的新路。

色彩是色纺纱的主要特点,而要想使自己的品牌在色纺行业占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做色彩的引领者。对此,华孚色纺组建流行趋势研究团队,解读社会流行心理,在对市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新型材料、各款新颖色彩、各项新创工艺,每年分春夏和秋冬两次流行色咭,为色纺行业注入独特

与大多数传统纺纱企业的发展思路不同,华孚色纺的发展似乎更加“另类”。在产品生产上,华孚色纺选择了研发颠倒传统生产流程的色纺纱;在自主品牌建设上,华孚色纺以超常规的思路率先走向国际;在扩张模式上,华孚色纺选择了战略兼并扩张模式。另类的发展思路不仅使华孚色纺赶超了强劲的对手,也奠定了华孚色纺在当今色纺纱行业的“霸主”地位。的时尚元素,指引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受到了国内外品牌服装设计师的认可,成为色纺趋势的引领者。

与此同时,华孚色纺每两年更新一次标准色咭,并制作成一套利用色彩语言设计的、制作精良而实用的产品工具书,对外传播华孚色纺的色彩理念。

经过数年的发展,华孚色纺作为色彩引领者的地位得到了认可。2004年,在第84届世界流行色大会年度评选中,华孚色纺所的色咭获得了唯一的年度纺织品色彩大奖。次年,华孚色纺被授予了“中国色彩行业应用示范企业”称号,并作为国际流行色委员会的中国提案合作企业,首次以色纺纱为载体提交了中国色彩提案。

华孚色纺由此奠定了自己在色彩行业的江湖地位,华孚色纺的品牌也开始享誉海内外。

除了要做色纺趋势的引领者,还要做色纺时尚的风向标。

2010年,华孚色纺首次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举办“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挖掘色纺时尚生活方式,这是华孚色纺为打造“华孚色纺,快时尚源动力”品牌形象而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一,首次以色纺纱产品为表现载体,开启色纺纱面料时尚设计之先河。

在此后的数年里,华孚色纺在不断明晰自身品牌定位的基础上,推进“快时尚”供应链整合,持续向客户推广华孚品牌和新型色纺纱产品,开展个性化产品服务,努力推进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在丰富色纺行业产品线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如今,华孚色纺生产的色纺纱已经成了行业国际品牌,是H&M、ZARA、GAP、POLO、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名牌服饰的首选纱线。

实际上,任何品牌的背后都需要质量的支持。而在这一点上,华孚色纺从来没有忽视过。

质量是华孚品牌的立命之本。华孚色纺独创了“6A质量管理体系”、A+质量理念,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实施质量战略,坚定质量文化。

华孚色纺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各产品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并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标准。

针对原料、半成品与成纱质量标准,华孚色纺每年都会结合新棉上市特点修正原料检验标准,根据分类生产特点与需求,合理调整配棉方案与工艺路线,同时及时修订散纤维染色与色纺纱线生产对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断优化成纱物理、外观及牢度等各项检测指标。

内部产品标准方面,在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企业《质量手册》的基础上,按照产品、基础、方法、人员、设备、原料、环境和化学品控制等分类,细化制定和实施了若干个标准,相应进行作业指导书的优化工作,并按照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从原料到生产过程控制及成品出库,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做到员工操作有章可循,发现问题能及时反馈,对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纠正。

此外,华孚色纺还把质量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绩效指标来进行考核,考核涉及面广,所占的权重大,并于每月底进行考核。为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华孚色纺还实行了质量否决制,即不管其他工作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在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等荣誉时都实行一票否决。2012年,华孚色纺还获得“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

以色纺趋势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华孚色纺把趋势引领、时尚先锋、环保先行、科技创新的品牌形象深深印在广大客户的心中。

战略兼并的扩张

纵观华孚色纺的发展过程,战略兼并是华孚色纺主要的扩张手段,而这与大多数纺织企业从小厂做到大集团的发展过程截然不同。

从2000年并购缙云棉纺厂开始,到借壳飞亚股份成功上市,再到如今下属企业分布在浙江、长江、黄淮、新疆以及越南等五大板块,这一切的扩张,大部分都是华孚色纺通过战略兼并实现的。

2000年4月17日,华孚色纺以2180万元整体收购了缙云棉纺厂,并于5月30日成立了浙江缙云华孚纺织有限公司。从此拉开了华孚十年并购的序幕。

两年之后,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选址浙江上虞,动工兴建华孚色纺工业园,致力打造新型纱线研发型生产基地,并成为了华孚色纺研发生产基地及投资、研发、生产、物流、采购的管理总部所在地。

如果说此前,华孚色纺并购只是奠定产业基础的话,那么从2004年开始,华孚色纺开始上演“蛇吞象”的好戏,颠覆了行业竞争格局。

2004年4月,华孚色纺并购余姚华联,华孚的历史由此向前延伸60年;同年10月,华孚色纺并购宁海华联,华孚借此成为业内做色纺纱最早的企业。

“这两个企业生产规模都在10万锭以上,通过优势企业兼并,壮大了华孚的实力,颠覆了行业竞争格局,使华孚逐渐成为色纺纱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内人士表示。

但真正使华孚色纺产生质的飞跃是并购飞亚集团,这打通了华孚色纺进入以资本为纽带的快速发展通道。

2007年底,华孚色纺通过协议的方式受让飞亚集团100%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控制进而借壳飞亚股份的目的。2009年初,原飞亚股份更名为“华孚色纺”,这标志着华孚正式跻身上市公司行列,成为色纺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业界认为,华孚色纺并购飞亚,成绩令人瞩目:迅速实现了产业升级,并成为在收购后一年内迅速扭亏为盈的上市企业。

基于此,华孚色纺被证监会评为当时十五个优秀的并购案例之一,华孚色纺是其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并购案例。

事实上,谈判并购飞亚股份并成功借壳上市的同时,华孚色纺也在大规模布局新疆战略转移。

2006年,华孚色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完成对当地棉纺企业纵横棉业的收购,成立新疆华孚纺织有限公司,正式吹响向新疆进军的号角。这也是华孚在长期筹划后的一着大棋,可谓“谋定而后动”。

2009年,华孚色纺加大发力新疆,阿克苏华孚色纺工业园、六孚工业园、奎屯华孚工业园相继奠基。如今,华孚在新疆已形成纺纱45万锭,拥有棉花加工能力20万吨,8万亩棉田、13家轧花厂。

除了在新疆布局外,华孚色纺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2013年,华孚色纺正式宣布斥巨资在越南设立子公司,并于2014年12月底首期6万锭生产线正式上线。

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篇8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提到“纺织”两个字,也许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排排机器,穿着工作服检查进度的女工在其中穿梭着的画面。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进入纺织工厂工作对于许多女性来讲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机器、技术的运用,大批纺织工人下岗,让很多人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于是,这一曾经很“热门”的专业,成为许多考生不愿报考的“冷门”专业。这就造成在许多大学,绝大多数纺织工程的同学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调剂到该专业的尴尬局面。但令人欣慰的是,原本一些以纺织为特色,在更名热潮中淡化原来纺织特色的院校,最终在发现本身特色后,又重新把“纺织”这一关键词置于校名之中。

纺织工程属于工科门类下的轻纺类,同其他工科类专业一样,纺织工程专业在大一、大二这两个学年主要课程为公共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目的是为大三开设的专业课打基础。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会有一些纺织类专业课程,包括纺纱学、针织学、非织造学等,主要内容是介绍各种棉纺机械的运转原理,纺织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织物的织造和结构。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会有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同学们选择: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针织与服装、纺织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纺织品与贸易、纺织现代技术应用。这五个方向各有特色,例如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一般是打算继续深造同学的首选,因为其理论性较强,纺织现代技术应用等适用于打算毕业后到纺织企业技术部门工作的同学。不同学校该专业设置的方向有所不同,如果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作出选择,专攻某一领域,将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设有纺织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在全国有近70所,包括各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东华大学,其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求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学子可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选择纺织技术设计方向、针织与服装方向、纺织品设计方向、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纺织国际贸易方向、纺织产业管理与评估方向等六个专业方向;武汉纺织大学,其纺织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青岛大学,其纺织工程专业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纺织新技术、新工艺与纺织质量控制,计算机在纺织上的应用,纺织品贸易与营销。此外,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纺织工程专业也较有特色。

从就业方向看,纺织工程专业就业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是考取公务员。招收纺织工程专业的岗位大多是海关检验类,难度很大,考取人数只占少数。第二是到纺织厂技术部门工作,这类工作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在校期间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第三就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到外贸公司从事与纺织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一般要求英语水平较好,掌握日语、韩语等小语种者优先录用。让很多认为纺织工程是“冷门”专业的人大跌眼镜的是,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毕业生不一定非要通过考研来使自己脱颖而出,大多数纺织企业只要求大学生本科甚至是专科学历即可。纺织工程专业在南方的就业形势明显要比北方好,如果大家在毕业后想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妨以南方为就业主场去闯荡一番,那里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在等待着你。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虽然说从名字去认识专业,并不一定能读出所有专业的真谛,但真正弄懂专业名称关键词所指,对专业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从名字看,“非”,即“不,没有”的意思,“织造”,就是“纺织”的意思。那么综合而得,可以看出来非织造既与传统纺织息息相关,同时又脱离于传统纺织。换个更简单的说法,纺织一般的原料是纱线,而非织造就是“没纱线”的意思。最开始的非织造主要是不织布、无纺布等,注意看都有个“布”字。而现在是非织造材料,材料的领域要远远大于布了,这个也是非织造飞速发展的结果。

可能如此解释还是会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不如我们来看看非织造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吧。首先是卫生用品,如婴幼儿所用的尿不湿,女生最喜欢的面膜纸,医疗中广泛运用的防护服、口罩等;其次是家居用品,最典型的是红地毯、窗帘、桌布、擦拭布(擦车布、高级的镜头布);再次还有农用的塑料布、纺粘布、过滤材料、包装袋等。总而言之,非织造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样、生产效率高、原材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和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说起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它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与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科技相结合,综合纺织、塑料、造纸、化学、印刷等技术与装备。在大学期间,主要课程包括非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除了坐在教室里的理论学习外,社会实习、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非织造产品的材料与结构分析、非织造材料设计与检测、非织造工程及项目实习、非织造生产与装备的认知实习、贸易与营销实习、生产实习等都必不可少。

与纺织工程相比,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显得小众一些,开设的院校不多,有特色的有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纺织工程专业注重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则偏重于材料,作为轻纺类的另一分子――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与设计更紧密相关。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参赛者们以巧思妙想和缝纫技术让一块块原本普通的布料,在剪剪裁裁、缝缝补补之间就成为一件又一件既时尚又新潮的衣服,让观看的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化普通为神奇的奇特之处。而这样的巧思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也同样拥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正是从事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服装材料与功能防护服装开发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与成衣设计人才。但现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又不仅仅是拥有设计才能、躲在设计室工作的艺术家,还必须是了解服装产业经济、服

装市场营销、商检和贸易、品牌管理与运作,成为服装行业贸易的实干家。正是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兼有艺术性和实干性,所以既招收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也招收普通类的考生。招艺术类的侧重艺术设计,招普通类的偏向行业管理。无论是哪一类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起来要便利一些。

从主要课程来看,也是设计与实干的结合。成衣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人体工程学、立体裁剪、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设计、工业纸型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与童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从整体到不同人群的服装设计入手,传授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厂设计、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商品企划学等课程则着重培养该专业学子的经营、管理能力。待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材料性能与结构实验、款式设计实践与样板技术实习、成衣工艺实习等工程技术环节就将学生从象牙塔引向社会实践,使所学与未来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如此多方向的课程,有时直让本专业学子吐苦水。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习的特点,就业也有明显的区分。一部分人会选择坚守设计师的梦,专注于画结构图或做设计。但由于我国目前服装行业的特点,需要设计人员的较少,因此大部分人会从事服装贸易工作,我所在学校该专业80%的同学从事服装外贸跟单工作。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专科,学制三年)

随着纺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纺织机械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清梳联合机、精梳机和分部传动悬定粗纱机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机电一体化的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也实现产业化。正是在纺织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面向纺织及机电类企业,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与大多数专科专业注重产学结合相似,该专业前期先进行工程制图与CAD、机械零件加工、电工电子基础与实践、纺织机械分析与维护、纺织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实训、PLC与变频器技术应用、机电控制系统调试与检修、纺织设备分析与维护、机电设备管理等课程学习,再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

由于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色,因此虽然是针对纺织设备,但在开设院校里,大多将其归于机电系或机械系。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该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机电系成员之一。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该专业属于机械工程系。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专科,学制三年)

纺织品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出厂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检验,上个环节合格才能流入下一个环节。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将检验与贸易两个环节打通,培养具备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纺织品商品检验理论知识、具备纺织品检验技能和进出口谈判技能、掌握纺织品贸易及纺织品质量管理知识、外语水平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检验与贸易两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关性,又较为独立。因此,有些开设院校在学习后期分为纺织品质量检测与管理和纺织品贸易与管理两个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质量检测方面主要学习分析与检测技术、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品检测实务、纺织品染整等课程,而贸易方向则要学习营销实务、纺织品贸易操作实务、染整跟单、纺织英语等课程。本专业大多面向商检及第三方检测公司、纺织印染企业就业,但质量检测方向主要从事纺织材料检测、纺织品质量检测、生态指标检测等相关技术岗位工作,而贸易方向主要从事纺织品生产跟单、贸易跟单、纺织品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

上一篇: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范文 下一篇:农业产业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