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人工智能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06

纺织人工智能

纺织人工智能篇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以及来自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领导;全国27个示范园区、试点园区的园区和企业代表、地方协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媒体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在致辞中指出,在我国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发展中,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说,产业转移不是设备简移,而是要升级。升级就要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其实质是要提升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即纺织未来的目标是转移升级、智能制造、生态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步伐,为中国纺织做出贡献。

2017产业转移工作:一个抓住、两个把握、三个突破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作2016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

报告中谈到,2016年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及结构调整总方针指导下,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开。2016年产业转移呈现出纺织产业转移由东、中西、外三级互动向东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轮驱动发展;转移升级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主旋律;政策导向仍然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环境压力、成本要素压力、产业转移地区兼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对此报告中指出,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要被赋予新的概念、内容和形式。在转移中完成升级,在升级中实施必要的转移,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配置全球市场资源,努力提升供应链效率,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转移决定要素方面,将更加突出资本、管理、科技、人才等因素的作用,在新型发展环境下,特别要注意柔性化生产(智能化)以及大数据的价值作用,打造特色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同时,报告还提出了2017年产业转移工作总的思想:“一个抓住,两个把握,三个突破”,一个抓住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两个把握是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把握园区可持续发展内力,三个突破是在服务对接模式上有突破,在智能、绿色园区建设上有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新突破。

智能制造与生态发展加速产业转移升级

面对我国纺织产业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生态发展方面所面对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与会嘉宾们为探寻产业转型升级可行性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智能制造在纺织中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就谈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规划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即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他说,纺织智能制造能够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并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在互联互通的制造模式下协同生产,从而实现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和绿色制造。他同时强调,纺织在智能制造应用的同时不能忘了人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作《智能制造与产业转移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转型升级》主题演讲时也指出,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与成本的多重压力,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经济将难以维系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没有竞争力,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让工业制造能够有效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等需求,特别时为纺织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绿色生态是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就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与绿色发展问题谈到,产业转移是一个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移。其中成本要素是转移的一个重要动力。当前,成本驱动的转移在逐渐变弱,产业转移应该有新的动力,智能制造和生态发展成为更重要的动力。园区作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应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园区。生态与绿色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生态是指资源与环境的状态,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园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绿色是一种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可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产品层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二是绿色的5化原则建设绿色工厂,为绿色制造体系奠定基础;三是以品牌企业为龙头,规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实际上,行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早已不乏对智能与生态的探索者。近年恚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绿色”、“智能”两条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打造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沭阳针织业在“经济冷环境”下出现了“热”发展的“沭阳现象”。而“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推出,则是为我国纺织产业开展“智能产业园区”建设和以智能制造园区推动纺织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纺织企业家管理协会还在同期举办的研讨会上宣布,决定将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尉犁工业园区、黑龙江亚布力服饰创意产业园区、四川三台工业园区、江苏盐城纺织染整产业园、河南西平产业集聚区、新疆巴楚工业园区列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授予云南保山轻纺产业园、四川屏山县工业园区、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湖北川东中部轻纺服装之都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

纺织人工智能篇2

在十年的工作当中,刘智玉组建了乌斯特中国区的纺织技术团队,通过对乌斯特客户进行乌斯特仪器的纺织应用技术培训,解决客户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纺织应用技术疑难问题,帮助客户优化纺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益;同时负责乌斯特公报在中国市场的取样测试、数据处理和的相关工作,对广大客户提供应用技术支持;负责乌斯特公司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教育,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纺织技术专业人才;负责乌斯特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将该认证引入到了中国;推动乌斯特与国内知名纺织专业大学的多方合作,配合支持乌斯特中国技术中心的各项产品研发工作;负责与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的合作,参与国家纺织品技术质量标准的优化工作,积极推动中国纺织行业的标准建设与国际接轨;为纺织技术部在中国的初创、发展和壮大及乌斯特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客户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在领导员工上,刘智玉除了将专业知识系统地传授员工外,还用心辅导员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员工面前,刘智玉处处以身作则,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工作态度上,刘智玉对她所负责的工作有极强的责任心,即使在时间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她仍能按时优质地完成任务。刘智玉以她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业绩,使她在乌斯特公司的同事中享有很高威望。在与客户和其它外部业务伙伴(如高校、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中,刘智玉也总是能以自己出色的专业素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赢得合作伙伴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谈到刘智玉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乌斯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运营总裁蒲小平博士评价道:“刘智玉具有深厚的纺织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具有丰富的纺织行业经验,对工作兢兢业业,高度负责,爱岗敬业,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领导经验,是我公司不可多得的业务骨干和核心管理人才。”

刘智玉并没有停留在她目前已取得的成绩上,她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参加在职MBA班的深造,她还以开放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结果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主动与公司内部的导师沟通,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她的战略视野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纺织人工智能篇3

市场格局倒逼智能化变革

“国内由于原料和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对机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做高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对机器的水平和档次与原来铺摊子的模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今年设备销售数量比以往有所减少,但是附加值都有所提高。”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这样说。

王树田分析,过去那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品已经不多,高端产品销售情况相对较好。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企业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稳定性,这些都要求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尽可能减少人工数量,因此自动长车、自动落纱设备销售情况良好。

对纺织行业影响最大的棉花问题,使棉纺企业受国内外棉价差异过大的影响没有改观,棉纺行业整体利润下滑,限产、停产现象突出。不同类型的棉纺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大方向是求变、求新、求突破三种思路。

在当前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高速、高效、可靠性高等特点的纺纱机械更受市场认可和青睐。今年国内棉纺机械市场精梳机、细纱长车增速较快;带集聚纺细纱长车、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及粗细联系统比重加大;具有高速高产、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喷气涡流纺进口较多,受到更多关注,随着该设备对原料多元化的适应,适纺品种增加,部分替代了环锭纺纱线,市场还有较大空间。

市场种种反馈,直指机械智能化。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国家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将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列入类标志性重大智能成套设备之一。

织造业虽实现了无梭化,但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为减少用工成本,高速、机构简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开发推广智能化织造设备是国产织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配合先进的凸轮装置和多臂机、电子提花机和通丝,自动穿经机、分绞机和接经机等制造准备机械,智能织造车间、全流程智能型自动化织造生产线等成套型设备将解决工序间物流、信息流、工序转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纺织品质量。

由于这样的大趋势,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靠低档产品、扩张规模为经营主要模式的企业遭到洗牌,榆次和胶南地区产业集群的一些企业就在此轮洗牌中消失。“和纺织大行业一样,强的企业愈强,资源向强势优秀企业集中。”王树田说。

分行业需求千江入海

今年以来,化纤机械总体需求呈下行趋势,化纤设备市场随着化纤行业整体投资的逐步回归理性,市场销售状况将趋于常态。近年来化纤机械在大型化、连续化、柔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细化与节能、经济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是系列化及系统化、专业化与精细化、专一化与多功能、持续化及持久化、高新技术融入及知识产权先导,发展趋势是工程技术低成本化。

针织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给针织机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促使针织机械不断朝着高速度、高效率、智能化、高精度、多样化、差异化、实操作、易维护,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的方向发展。今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提升针织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趋势。针织工艺和设备方面在近年取得重要进展,针织机械生产效率在提高,电脑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应用拓展。细针距、多路数、高转速、大筒径仍然是普通纬编大圆机的发展主流,智能化针织圆纬机则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选针技术及与之配套的CAD、CAM技术。

国产电脑横机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机器结构和主要配件差异不大,近来销售受冲击最大的也是电脑横机。这使得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特殊功能电脑横机,提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与功能。

经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产经编设备和技术的加速提升密切相关,相对于梭织技术,针织行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音。经编产品小到蕾丝花边、提花网袜,大到风力叶片、高铁列车,从内衣、床品到建筑、医疗、航空航天材料,都少不了经编面料的贡献。在针织行业中相对于纬编技术,经编技术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技术升级、更新设备已成为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印染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的水平,实现产品质高低耗和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染整装备重点推进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化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形成多车间级和工厂级的综合信息管理控制系统。

不难看出,纺织各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千江汇流,直指一个大目标:智能化。

困境中并不绝望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同时还是纺织机械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一些速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纺织整机和零部件,更是依赖进口。目前,内地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部分国产纺机的产品在技术上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但是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普遍不强。

“大而不强”,表现在机械制造能力不强,先进装备的研发能力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足。在研发投入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国内企业纺织机械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

这样的局面需要同时也将促使智能制造对纺织机械的加速变革。

“2013年,困难还是挺困难,只是不一样的困难。”王树田这样说:“有些企业有自己的技术储备,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有些企业原来就是铺摊子,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卖,也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就无力应对,今年消失了相当多这样的企业。”

什么机器都卖得出去的非理性市场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王树田认为,纺织机械行业很难出现所谓的“触底”,因为纺机要面对的市场领域很多,总是各个行业此起彼伏,各有长短。比如基本建设的物品少了,经编、产业用的需求就少了;房子盖得少了,装修家用就少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纺机行业。

总体来看,在智能化的大潮中,大家都在调整,找准自己的定位。市场份额究竟能有多大,每个行业都在算这笔账,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窝疯地发展,行业正在变得更为理性。

纺织人工智能篇4

而转型的三个关键点就在于——“纺机企业要对纺织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与国外纺机技术的差距;增加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不断提高纺机设备效率、节能环保省工的能力。”

市场需求倒逼机械换代

“近几年来,使用国产纺机的企业比例明显比前几年增多,这证明我国纺织机械制造水平提升很快,并且与国际间的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这样说:“传统纺机设备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小,而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的纺机装备销量在大幅增长。”

纺机设备需求变化一方面反映出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同时也是目前纺织行业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涨的必然选择。未来5—10年,这种需求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目前,纺机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资本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新阶段,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系列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标准,纺机行业将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化、新产品率的不断提高。强化管理以提高纺机产品装配的精度,以纺机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及集群产业链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减人增效对纺织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至关重要,是拉动纺机市场需求的支撑点。

国际上先进的棉纺企业,现今能把万锭用工降低至50人以下的,都已采用细纱机长车配集体落纱及细络联作为主要加工手段。因此,配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正适合当前纺企减少用工、摆脱用工难、提高效率的需求,清梳联、细络联、粗细联、粗细络联则将是未来棉纺机械设备技术升级发展的方向。不仅棉纺设备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纺织企业对其他纺机设备的需求也是如此。

如机电一体化的高速剑杆织机、智能型喷气织机、智能化针织圆纬机、电脑横机、高性能经编机、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成套设备、具有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能力的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成套设备及产业用纺织品设备,都是当前企业急需的纺机设备。

各类纺织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不同,据纺机协会统计显示,化纤设备近两年国内市场持续旺销,特别是化纤长丝设备,订单已经排至2014年。从长远角度看,化纤设备仍有增长的空间。目前因棉花资源紧缺,企业在不断寻找和发展棉花的替代品,而能够替代棉花的除了开发天然纤维外,就只能依靠化学纤维。因此,随着化纤品种的不断扩充,化纤设备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满足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要求,模块化成套型的化纤设备市场潜力较大。

无边化市场里的技术升级

当今的市场是已无边界化的市场,为了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纺机企业需要实行优化设计、精细制造、择优配套,行业内技术的相互借鉴移植,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前沿技术,提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敏感度。

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缩短与国外先进纺机产品的差距,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对不同厂家的同类设备进行性价比、质量等方面的比对,与用户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征询对纺机设备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为技术进步增加原创动力。

“在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装备的技术革新、升级换代。纺机企业必须在产业链、价值链中通过品牌、科技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王树田如是说。

目前,国产纺机设备在材料制造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通用设备在电控系统的耐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进口设备在电子控制、精密设备方面具有优势。如各种纺纱变频器、自动络筒机等高端装备,稳定性和耐磨性,适应环境性均比较好。要寻找新思路提升半精纺行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紧缺的压力,研发节能降耗、效果显著的设备或装备,替代或改造落后设备,降低能耗。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快从制造向创造的改变,开发具有差别化功能和在线检测、计算机网络诊断及自动化控制功能的纺织机械装备,实现传统纺机装备的升级换代。

深化结构调整 引领行业发展

纺机企业提供的纺机产品与配套服务已成为纺织机械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以来,众多纺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行业的组织结构遵循市场优胜劣汰规律进行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产品配套水平。

一批中小企业的精深加工形成了以专用件和配套件为支撑,专业分工社会化协作,上下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产品、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为主机配套和生产维修服务的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做到品种多样、规格齐全、质量上乘,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先导产业,其主要需求来自于产业链各行业的投资,未来纺机行业的增速缓慢回落将成为常态。而随着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趋势的更加明朗化,纺机市场将更加关注那些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用工,提升纺织产品质量的节能减排型机型。

同时,高端纺机市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潜力。柔性、网络、绿色及智能制造将成为纺机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方向。纺机研发应继续突出高速高效、节能减排、减少用工、数字智能等性能特色,以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减少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合理化配置机制。

“国产纺机设备不但要做到价廉物美,还要以优良的性价比引领纺机业的发展。纺机企业要将技术、资源、渠道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优势。”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这样说。

纺机协会表示,纺机行业到2015年的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年均增速7%,国产纺机产品市场份额达到80%;产品结构方面,主要纺机产品30%以上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其中纺纱机械、化纤机械等主要产品达到50%以上,主要专用基础件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实现产品出口占全部销售额的20%。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达60%以上,行业盈利能力、运行能力、偿债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推进行业技术进行和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及方法,纵深进行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纺织技术装备,构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行业制造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可靠性。

纺织人工智能篇5

值得一提的是,被日本福岛县早稻田一所高中录取的这个Pepper机器人,能使用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据开发出这款机器人的软银公司称,他在正式入学后说自己没想到能够被人类的学校所录取,并承诺要好好学习。

笔者这厢刚要惊叹国外机器人的研发水平,结果却发现,上周,我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测试样机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亮相。据了解,这台名叫“佳佳”的机器人不仅形象美丽端庄,而且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与身体动作匹配以及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在中国制造亟待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很多行业倾向于使用机器来替代人工进行一些工作,纺织业也是如此。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台电脑织机平均工作效率是传统手摇织机的2.5倍,如果企业配备1000台电脑织机,就可以减少4000名员工,仅“织片”一道工序就可以节约近八成劳动力成本。

一台智能化纺织机器人能顶上数个工人,这样的机器人不仅有利于节省人力,而且将大大提高纺织业操作精度,提高劳动效率。青岛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因纺织车间生产环境高温潮湿,条件较为恶劣,用工问题已成为纺织行业的瓶颈。用机器人作业取代人工作业,已成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该公司制造生产的“机器工人”将走进生产车间“织布”,进而推动纺织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

无独有偶,在机器换人方面做得较为成熟的吴江盛虹集团,用了3年时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仅通过生产物联网,就可以将所有生产指令在总控室直接下达。

而在吴江盛虹集团的包装车间,只见机器设备在运转,却难得遇到一个工人,30多个机器人迅速敏捷地搬动包装,丝饼从落筒、输送、储存、检验分类、包装到码垛,全部自动化。

纺织人工智能篇6

本文就已开发成功或正在设计、研制、开发的智能型纺织品作了介绍,其中包括光响应类纺织品、热调节类纺织品、结合电子技术类纺织品,并对智能纺织品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

智能 纺织品 研究进展

一、概述

所谓智能纺织品是指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能力或兼具反应能力的纺织品。其中,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能力的纺织品主要指光导纤维纺织品以及导电纤维纺织品;对外界刺激兼具反应能力的纺织品主要指形状记忆纺织品、变色纺织品、防水透湿纺织品、蓄热调温纺织品以及吸湿放热纺织品。由于这类纺织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及信息,对己开发成功或正在设计、研制、开发的智能型纺织品作简要介绍,期望引起同行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关注。

二、各类智能纺织品

(一)光响应类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主要由自发光纤维所制得。自发光纤维,是一种刚刚兴起的功能性纤维,目前仅在日本、美国有小批量的生产,一般是在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加入少量的蓄光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铅和一些稀土元素,平均粒度在2μm~3μm)。产品经光线照射10min~20min,即可持续发光8h~10h,颜色多种多样,有黄、绿、蓝等。如美国Beaverindustries和Glo~Tech两大公司就分别以Glosafety和Glo~Tech商标名出售其自发光产品。

变色纺织品是一种能随环境和温度而自动改变颜色的纺织品,在阳光下鲜艳夺目,在绿荫下柔和自然,在室内朴素淡雅,其原理是纤维和纺织品采用光敏染料染色。如士兵穿上它,在树林里变成绿色,在草原上变成草黄色。在近红外夜视仪、激光夜视仪、电子形象增强仪、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等器材和侦视技术面前会产生错觉,不易被敌方发现,以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目的。

(二)热调节类纺织品

温度调节方面主要可分为凉爽功能纺织品、保温功能纺织品和自动温度调节纺织品三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1、凉爽功能纺织品

凉爽功能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杜邦公司用于生产cool-max织物的四沟道(Tefrachannel)聚酣纤维,它具有优良的芯吸能力,是将疏水性合成纤维制成高导湿能力的纤维。可将皮肤上的汗用芯吸导到织物表面蒸发并冷却,有实验证明在30min内,湿度的去除百分率,棉织物为52%。而cool-max为95%。

2、保温功能纺织品

目前这种类型的纺织品主要包括积极保暖和积极产热两方面的功能。Toyobo和Mizuno两大公司正在联合推广一种“breath-thermo”产品,属于一种包含有交联聚丙烯类的涤纶纤维。所应用的这种化学物质还因为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经常被用做医用干燥剂。

Tomy公司的“Warmsensor”机织物包含有特殊的陶瓷粒子,结构由吸收、绝缘、隔热三层组成。与普通机织物相比,其内部温度要高出2℃~3℃,Asics公司已将其用于运动内衣、内衣、滑雪服中。由Maldemnills生产的“Porlatech”是内置锂电池的服装。其中热盘可以连续维持5h,以保持服装内的温度。Goldwin公司目前已开始向市场推广这类产品。

在1998年冬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200名瑞士运动员和300名记者就穿着了Descent的“Mobilethermo”夹克,这种夹克内置了加热体系。从而保证了内部温度控制精确性。Mitsubishirayon公司生产的“Thermocatch”热绝缘体系属于聚丙烯睛纤维。但是其中心为具有光热转换功能细微的陶瓷粒子。其表面为氧化锑。据报道在普通的纤维中仅仅混入10%该纤维,就可将服装内的温度提高2℃~8℃,快干、良好的导电性能也是其突出的功能。

与Descente一道,Unitika公司也成功生产出一种产热纺织品So1ar&microtype,它是在聚酰胺纱的截面中加入ZrC而形成的,与普通的聚酰胺产品相比,至少可以将内部的温度提高2℃。这些纺织品可用于运动服装。用65dtex/15f和130dtex/32f纱所制成的服装,在1998年的奥运会上,已经被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国家队运动员穿着。

3、自动温度调节纤维及其纺织品

自动调温纤维和纺织品既不同于传统纤维和纺织品,也不同于其他高保温纤维和纺织品,它是一种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的、以改善舒适性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材料。关于温度调节智能纺织品最重要的就是outlast纤维。它是70年代末80年代韧,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空间研究项目的成果,其技术的关键就是应用了一种微胶囊包裹的相变材料—PCM,它是一种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可改变自身聚集状态的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微胶囊的形式加入到纺织纤维的基质中。当到达相交温度时,相交材料通过不连续的升温来防止服装内温度波动范围过大。相变过程的能量贮存于PCM中以提高其热容量。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又会释放出其贮存的能量。

(三)热适应性与可逆收缩性纤维及其纺织品

vigo等将聚乙二醇与各种纤维,如:棉、聚酯或聚酰胺共混物结合,使其具有热适应性与可逆收缩性。所谓热适应性,是赋予材料热记忆特征:温度升高时纤维冷却;温度降低时纤维发热。热记忆效应源于结合在纤维上的相邻多元醇螺旋间氢键的作用,温度升高时,氢键解离,系统趋于无序,线团松弛,过程吸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氢键使系统更为有序,线团压缩,过程放热。所谓可逆收缩性,是指形状记忆功能,湿态时收缩,收缩率可35%,干态时恢复到原始尺寸。如压力绷带,在血液中收缩,伤口上所产生的压力会止血,绷带干燥时压力消除。

(四)结合电子技术类纺织品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故本文只简要介绍三种。

1、带传感器的导电纺织品

意大利pisa大学将聚吡咯涂层在莱卡纤维表面制成的织物,在受到外力拉伸后产生伸缩,聚毗咯的导电性能产生变化,记录和分析电信号的变化,可探测出手指运动情况(见图1)。

图1 智能手套的电信号输出

2、音乐茄克

飞利浦公司和levis公司合作生产,包含—个简易的网络系统,依靠埋入衣料内的光纤将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连接起来,并且通过置入织物的软键盘,实现对手机和播放机的控制,在衣领内有一个微型麦克风和一对可随意调节左右声道的立体声耳机,可以与外界对话和收听广播。可见,纺织面料把织造技术与柔性触模界面技术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也设计成为了服装的一部分。

3、智能衬衣

智能衬衣(如图2所示模型)可被作为连接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媒介,与织物一体化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或显示监控环境和人体生理的一些重要指标,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建议合理的运动量,同时,智能卡记录了穿着者的训练计划,能够感知穿着者的疲劳程度,或建议你继续运动,或建议你改天再训练。当婴儿或老人佩带时,如果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形,可以及时提醒父母或看护人员,以避免意外发生。高级智能服装将集成无线遥控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温度传感器和保暖材料。情感服装具有测试人的情绪的功能。根据人的情绪,服装将发生颜色的变化或释放香味。该服装甚至能够记忆你曾经度假的地方,营造环境的气氛、声音甚至气味。躺在智能医用床单上的病人可以听音乐、看vcd、上网或读书。

图2 智能衬衣模型

三、开发与展望

智能型纺织品是继功能纺织品之后出现的又一种类型的高科技纺织品。它在增加服装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劳动条件、满足某些特种行业和特种场合的需要等方面正在和必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能增大产品附加值,引起人们的兴趣,促进消费,有助于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和振兴。智能型纺织品的开发不仅需要纤维、纺、织、染、整、剪、裁、缝的紧密配合与协作,更需要多学科的互相渗透、交叉相融合:愿更多的纺织行业和其他有关行业的产、学、研人员投入到这一崭新的领域里来。

参考文献

1.李青山,王庆瑞.智能纤维织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纺织科学与研究,2002;13(4):8~11

2.r.r.mather,王潮霞.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新纺织,2003;(3):32~34 

3.周小红,练军.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上海纺织科技,2002;30(5):11~13

4.魏征.防护服用新型智能纺织品.中国个体防护装配,2002;(5):27~28

5.陶肖明,张兴祥.智能纤维的现状与未来.棉纺织技术,2002;30(3):139~144

6.贺昌城,顾振亚.智能型纺织品.针织工业,1999;(4):48~52

纺织人工智能篇7

智能制造亮点纷呈

纺织装备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上的集中体现,2014年在这一领域亮点纷呈。

棉纺行业中纺纱是重要的工序。陕西华燕公司研制出新型涡流纺纱机,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采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质量在线监测等功能,可以在线控制纱线张力,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清洁。该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涡流纺纱机技术的垄断,提高了国产化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针织行业中电脑经编装备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速度一直低于机械装备。江南大学开发了具有高动态响应的经编集成控制系统,突破了控制系统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梳节高速横移、电子送经、大容量动态花型数据的高速传输,并具有质量在线监测功能。

服装信息化取得新进展

服装行业企业数最多,直接面向消费市场。近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扭转了“服装制造技术含量低”的误解,信息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红领集团的MTM运营支撑平台应用于男西装个性化定制,已经运行多年,取得喜人的效果。平台运用工业化手段制造个性化产品,将传统服装企业的效益提高2倍以上,经过升级改造,2014年8月正式上线运营,并开拓了大量国际业务,而在其后台则有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制造系统支撑。

上海嘉纳公司开发了服装三维测体试穿系统,包括三维测量及人体数据处理、三维服装设计系统、三维虚拟试衣平台和虚拟服装走秀系统,可以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并已作为产品应用到多家服装企业和相关院校。

电子商务激发新活力

2014年纺织品服装电子商务异常活跃,成为最具活力的商业渠道,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上半年服装家纺网络零售总额为2770亿元,占全国各类商品网络零售总额的25%,同比增长39.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6.4%,远远高于传统渠道10.4%的增速。

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服装个性化定制业务也逐步走向实际应用。无锡吉姆兄弟公司建立了衬衫定制的移动网络平台,客户通过智能手机选择衬衫款式、面料、颜色等,并上传本人正面和侧面的两张照片,便可在两天内收到适合自己尺寸的衬衫。

管理信息化提升新水平

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过多年的应用,逐步向综合集成方向发展,并延伸到设计、工艺和生产环节,更加具有行业特点。

湖南忘不了公司开发了包括服装设计、工艺数据库、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了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还包括了数字化工艺培训系统,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企业设计、生产和经营业务,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山东岱银集团针对其主要产品竹节纱研制了专用CAD/CAM系统、竹节纱参数检测仪器和工艺参数管理软件,建立了工艺参数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竹节纱的设计、生产与质量检测的自动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015: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新挑战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即将,纺织工业相关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纺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等主要领域。为此,未来必须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纺织信息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大数据 纺织企业多年来对业务数据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同时,积累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多种来源的数据信息,产生了即时分析海量信息并产生价值的迫切需求。未来几年,纺织骨干企业要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比如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服装的大规模定制,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智能制造 这是今后纺织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几年将开发以人机智能交互为特征、面向各道纺织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一方面努力提高单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网络化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进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在线监测,形成智能化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云计算 在云计算技术日益成熟,应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开发商将大量利用云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资源优化共享、使用安全可靠的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从而使云计算模式不仅可以成为软件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而且还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 作为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基础,物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纺织服装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纺织生产在线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对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准确跟踪、仓储和物流系统的及时监测、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追溯等。RFID也将应用于多种智能设备,如粗细联输送系统、服装吊挂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同时又可以灵活机动的方式随时随地使用数据,优化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用户终端多元化、便携化,效果最为立竿见影,已经催生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应用。例如扩充了ERP的应用场景,借助于移动化特性可实现传统管理软件难以实现的创新应用。

纺织人工智能篇8

9月9日,盛泽镇党委副书记、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上半年盛泽工业开票销售314.48亿元,同比增长7.39%;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猛增22.09%,达到29.7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飙升23.89%,达到13.9亿元。”展现了纺织巨擘――盛泽镇的强劲发展势头。

三张名片:成为第一纺织大镇

盛泽最抢眼的三张名片是:“丝绸古镇”、“纺织名城”、“面料之都”。

盛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纺织重镇,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是其生动的写照。镇上的居民,“娘胎里就听到织布声”。在盛泽镇五龙路口,有清道光年间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先蚕祠”;盛泽有一座古桥,叫白龙桥,桥东侧写着“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的对联,意思是――风把织机的声音吹得很远很远,晾晒的布匹高高扬起,像飞卷的浪花一样。说的就是100多年前盛泽的丝绸织造的繁盛场面。盛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丝绸第一镇”。

何为“纺织名城”?不仅在于企业之多,产量之大,产业之集聚,更关乎产业趋势之引领,执产品集散流通之牛耳。盛泽目前拥有各类企业2500多家,13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400万吨纺丝能力,30亿米印染后整理产能。拥有东方市场、南极电商2家上市公司,拥有恒力、盛虹、鹰翔等国内知名大型纺织企业集团,拥有“盛虹”、“福华织造”、“德尔”、“ 桑罗”、“恒远”5只中国驰名商标,“盛泽织造”和“绸都染整”2只集体商标为江苏省著名商标。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盛泽镇先后被国家科委评为“部级丝绸星火密集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中国纺织名镇”。

“面料之都”则剑指创新,将昔日的荣光延续至今日的辉煌――盛泽获得的时尚面料最多,累计已经获得1000多块时尚面料,被中国纺织界称为“时尚面料之都”。如今,盛泽已不满足于国内称雄,而是要走出国门,做世界的“面料之都”。今年8月底的米兰三年展国际博览会上,专门为盛泽办了一场“秀”,这是中国面料首次享受这样的待遇。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吴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建龙在米兰激情展望:“本次‘面料之都’秀米兰,必将成为推动盛泽丝绸文化复兴、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推动盛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动力。”

“三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以来,作为主体产业的盛泽纺织业一度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诸多困难。一轮大浪淘沙后,有32家纺织企业关停,占总数的1.3%,加上风险暴露的企业,总计达100多家。如此严峻的形势摆在了盛泽镇决策者的面前。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仔细分析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后,盛泽镇决策者冷静地找到了答案:这些倒闭的企业并非是受纺织主业的拖累,倒闭的主因是由于“三跨”影响。“所谓‘三跨’,一是跨行业投资,企业主通过抽调流动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从事纺织以外的‘陌生’产业;二是跨地区投资,企业把战线拉得过长,受投资环境影响,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三是跨大步投资,企业的负债率太高,陷入资金链危机。”盛泽今年的开工率75%,盛泽镇领导看到了这个问题,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既“三化”措施:

一是传统产业的高新化,鼓励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去产能和技术改造相结合。近两年淘汰了2万台比较旧的无梭织机,今年的开机率上升到90%以上。增加了智能化设备,从前道纺丝开始,用机器人。

二是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织机上安装软件,老板在手机上就能看的哪台设备出现了断头、停机等。此外,还有财务管理软件、库销软件等。企业还大量采用互联网手段进行销售。盛泽目前拥有3个大的信息平台,中国绸都网、宜布网、云纺城,提供原料价格、网上销售等信息服务。

三是绿色化生产。改变原来高污染的形象,污水全部接到处理厂,取缔10吨以下的煤锅炉,10吨以上的采用脱硫处理。所有涂层企业,其设备安装尾气吸收装置。盛虹、恒力等企业还通过了欧洲绿色企业认证。盛泽成为省级创新质量安全基地,国内首届环保面料设计大赛也在盛泽举行。

从去年10月开始,专注做纺织主业的企业,无论是企业产销情况还是产品盈利能力,同比、环比都呈上升趋势。

智能化布局:为盛泽工业4.0加速

近年来,盛泽镇政府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鼓励和倡导企业不断创新,减少用工、,实现高效。记者在京奕的工厂里,看不到传统纺纱厂流水线上密密麻麻的纺织工人,看到的是涡流纺纱机滚下一锭锭纱线,一旦纱线出现断头,机器臂自己接上。

京奕集团董事长陈克勤介绍,这些涡流纺纱机纺纱速度可达每分钟450米,是传统纺纱机的20多倍;每万锭用工为9人,是国内同类企业的30%。“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黑灯工厂’,让机器代替人工,生产车间甚至不用开灯就能生产。”

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是丝绸纺织产业的通病。经过分析研判及实践,盛泽得出了“发展智能工业是推动盛泽纺织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样的结论。重点企业引智纳贤,形成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以点带面,从而实现纺织产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

恒力作为盛泽的龙头企业,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德国巴马格熔体直纺聚酯卷绕设备和日本TMT加弹设备,生产的超细旦丝、半消光丝、超亮光丝等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盛虹的生物质纤维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京奕、世祥、鑫凤等大中型企业也相继引进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和细纱机,令盛泽的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年产能在短期内突破了10万吨。

博雅达、永康达、百达、新吴4家企业在织造方面投资引进的自动穿棕穿口技术,节约用工达到300人,盛虹集团在化纤方面投资的自动包装线减少用工350人。佳力高纤投资的自动包装线节约用工70人。巨联环保研发了有机废气回收自动控制系统,永康达喷织打造的金色快车GE系统。

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吴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建龙表示,盛泽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大的面料生产基地和品质最好、档次最高的面料采购基地,所以必须要放眼世界,用3到5年的时间“脱胎换骨”,真正叫响“中国面料看盛泽”。

有宏观经济专家评价,“中国面料看盛泽”“中国丝绸第一镇”是盛泽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号角。盛泽的丰富实践,无疑是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

上一篇:市场经济竞争性范文 下一篇:煤矿安全作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