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3:05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 低成本 景观设计 实例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某镇新城区的华侨城片区,南侧为华侨城文化中心广场,人文优势独特;西北面临近西枝江,西南面临近黄排河,形成两江交汇的滨水景观,自然环境优美。地块成正方形,总用地面积:1114000平方米,景观用地面积93214.1平方米。

设计理念

创造清新、闲逸、雅致的绿色家园。 从整体概念出发,基地融入周边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关注社区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共生。运用最大化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手法,让居民享受生命的绿色氧吧,体现生态人居特点;在人文设计层面,以尊重地域情感的思路演绎现代岭南风格化社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达到景观效益最优化。

设计原则

场地集中化、多功能化、高效利用空间的原则。为提高用地效率, 设计中将社区活动广场集中化、多功能化, 减少利用率低、装饰性强的硬质广场, 充分利用活动空间, 使其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形成居民聚集休闲的共有空间, 促进邻里交流, 增加社区的活力。

多层次景观和立体景观意境设计原则。利用丰富的自然地形来塑造大量的软质环境, 柔化软硬质景观的边缘空间, 减少无谓的装饰, 用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地形塑造代替景观构筑物。开放空间多运用疏林草地, 注重边界的处理, 设计点景树, 用野花代替人工草地, 形成有景深的开阔空间。

低成本的设计原则。低成本并不是提倡廉价或劣质。低成本的前提是保障景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关键是合理分配资金, 如在满足居民公共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关键场地, 突出景点设计特色; 合理选择材料和植物树种配置等。

总体设计

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顺应建筑所构成之院落格局,创造性的使用虚轴和实带的手法,将景观结构归纳为两轴、两带。两轴---为社区主要的两条活动轴,社区的主要活动均安排在这两条活动轴上。两带---一条为公共活动空间的虚带,另一条为沿着主园路的交通带,在实轴和虚带上布置若干节点,运用绿色走廊加以串联,形成绿色的项链,形成别具特色的串珠式空间。空间的通达性、流动性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图1-2)。

图1总平面图

图2 景观空间结构

主题定位与园林景点雅名的精巧构思,提升社区品质。本小区为现代岭南风格化社区,依据建筑空间的布局形成若干有主题的现代小庭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题名的意境营造手法,将物质空间的美景,借助题名咏诗来画龙点睛。赋予各组团各景点以不同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组团景观,体现艺术化的景观环境设计,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深度感受艺术、诗意栖息。

图3 景观分区图图4 景点分析图

比如丹霞园区绿荫剧场(图5),以地形的变化展现开阔的下沉草地的景色,一派碧草绿茵的景色,故起名雨润绿茵,在下沉草坪东角设立丹霞亭成为视觉底景,同时也可以透过建筑眺望远处的的山峦,同时亭子也成为雨后绿茵滴翠品味生活的好去处。图5 绿荫剧场效果图

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设计中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拥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在建筑所围和而成的景观轴线上,布置了主要的活动场地,如乐喧池(图6)、太乙广场等,集中活动场地有利于社区人气的提升,在两条景观带上,布置了如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区、休闲遮荫带等,形成动空间,在这两条动轴之间,又巧妙的设计了以静为主的休闲健身步道,形成动静相间的布局形式,达到劳逸相间的健康空间。

图6乐喧池效果图

借助中国古典园林组景的常用手法,即对景、借景、框景、藏景、题景等手法,对空间进行编排,产生虚实、高低错落、看与被看、引导与暗示、疏与密、空间的对比等,随着人在空间中的视点移动,产生移步换境的景观感受。全园游线空间序列如一首交响诗,迂回曲折,波动起伏。随着游路深入,掩映开合,旷奥交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步移景换,目不暇接。如:主入口组团,进入小区后,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具有岭南特色的景墙,上面刻着小区的主要景点名称,背景林是岭南当地有特色的植物,沿着园路,绕过景墙,视线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开放草坪,草坪上点缀具有具岭南乡土文化的雕塑,吸引人们的注意。视线穿过草坪后面的背景林,隐约可见后面活动广场上老人、小孩的身影。视线沿着活动带从开放的阳光草坪进一步绵延下去,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景观设计实现低成本的途径

合理的目标定位

项目开始前期, 设计师根据项目性质、建筑风格、市场定位等, 已经提出适宜的目标定位, 在低成本设计的前提下, 目标锁定为创造自然、简约、舒适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尊重地域情感的现代岭南风格化社区景观。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设计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社区成本主要投入在中心重要组团节点上,在重点设计区域,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而在一些非主要通过性空间上弱化处理,减少石材的使用,以此降低建造成本。

低成本材料的使用

利用本土材料和乡土树种进行景观场地营造, 可有效地降低成本造价。按市场上通用材料规格进行设计, 可减少材料的损耗。项目在扩初设计阶段时,设计师主要运用水泥砖、预制混凝土块、压模水泥、卵石等材料, 进行色彩运用、铺装手法的变化, 将最常见的材质通过巧妙的搭配, 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宅间广场运用彩色混凝土压模方式, 结合砖的变化, 形成美观的铺装图案; 汀步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预制块, 显得朴实敦厚; 游步道使用洗石米镶嵌卵石, 混合不同的铺装方式, 形成规则而富有韵律的变化, 与自然绿化呼应, 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于社区内的消防通道,采用隐性做法,在200厚砾石与种植土混合物基础上填土铺设草皮,从而减少硬质铺装。主园路基础采用毛石垫层,取代一般做法中的混凝土结构层,节约成本。道路采用分级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主干道宽为2.5m;入户干道宽为2m;游园步道宽为1.5m,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即可,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硬质铺装的使用,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的投入。

以软景为主的景观设计 微地形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空间

本项目主要是以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设计时,以中小型苗木为主,点缀较大冠幅乔木,保证苗木的生长空间,从而减少建造成本。设计中充分考虑有效地利用地形, 在中心景观区和较开阔的地方进行微地形处理, 稍稍起伏的地形上种植不同高度的植物, 可形成丰富的景观变化, 使整个空间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微地形的处理有利于排水, 可以有效地节约土方量和减少景观构筑物,以达到低成本的目的。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景观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空间,我们通常用长宽高或者大小来进行表现,它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可观存在。而所谓的景观空间,即景观园林中具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它由一种或多种景观元素构成,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停留或使用,更好的满足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景观空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环境为载体,通过艺术化设计,实现景观空间在尺寸比例、功能结构、平面布局形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展现更突出的美学艺术,以达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环境审美要求,丰富人们休闲生活活动的目的。景观空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空间的分类,根据参考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1)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如院落)、半公共空间(如厕所)和私密空间(如卧室)。(2)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划分,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如广场)、半开敞空间(如廊架)和封闭空间(如密林),这是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的最常见形式。这三种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敞空间空透、敞开、给人一种敞亮、明朗的感觉;而半开敞空间可以给人一种依靠,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封闭性空间,则让人觉得聚气、沉闷和有压迫感。(3)根据空间的态势来划分,可将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如溪流)和静态空间(如湖面)。动态空间形象、流动,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感,而静态空间在形成视线焦点方面则比较有优势,能够缓解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2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对景观园林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对各个要素的设计都要考虑人们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确保景观空间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容量及常用人群等。要充分的对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更好设计和利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2.2绿色健康原则

绿色健康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更要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原则。这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为空间设计不能以牺牲园林生态来实现,比如说,为了追求更大的景观空间而缩减或直接省略掉绿化植被,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的原则的。另外,就是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低碳环保的设备与材料。

2.3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空间设计是对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设计,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园林植被、路径、水景、建筑、山石等等,因此,在对这些景观要素进行融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使景观园林空间给人一种内容丰富却又不显杂乱之感。

2.4功能多样化原则

假山、花圃、指路牌、解说牌、座椅等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基础设施,景观园林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体,因此,在对园林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审美上和使用上的需求。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设计

3.1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地形是影响整体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的骨架基础,而我国地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优势突出,有些地形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对地形优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在设计时,不应对原本地形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地形的特征优势,根据地形的自然形态设计出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如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形,由于比较开阔明朗,那么在空间设计上可选择廊架或广场等开放式空间;而如果是坡度较缓的地形区域,就不适合设计成硬质活动的空间,可以考虑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这样可以为游人带来更好的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而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虽然说存在着不利于游人活动的特点,但是却具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3.2植物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也是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软质元素,对于空间艺术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空间艺术的设计关键在于根据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设计中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对于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进行艺术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设计,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空间艺术的设计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次,由于植物存在着季节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也是各有千秋的。此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主题选择植物,比如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为了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常绿松柏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道路园林景观,采用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之感。另外,植物种植方法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只有合理选择,才能更好的进行空间艺术打造。

3.3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水可谓是一个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景观元素,也是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充分的利用水的流动性,在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时,可以让空间在动态和静态之间自由切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

3.4建筑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建筑是一个中要的服务性设施,也是景观园林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由于建筑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艺术设计中也会组成不同的空间艺术形态,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常常可以成为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的功能特征来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点,合理的空间艺术设计对于景观园林的品味与环境空间使用情况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类型的特点,遵循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元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景观空间要素的优势,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和统一,设计出内容、形式丰富的景观空间艺术形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岩岩.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J].艺术科技,2013,8:255.

[2]邱梦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J].江西建材,2014,18:182.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山东枣庄东湖龙城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六重园林及五重绿化”为设计理念,通过统一性、对称感的空间布局,配合魅力十足的细部艺术雕刻,以简约的线条代替复杂的花纹,采用景观空间的布局,使建筑与景观相互呼应,彰显庄重典雅的园林景观风情!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有利于生活条件的改善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其目的为人服务,要求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只有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的改善居住条件。 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要不断提高,良好的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亮丽迷人的风景,优雅的环境氛围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户外活动及社交的场所,这样既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又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合理设计, 还有利于改善居住周围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景观设计大多以绿化植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居住区的周边空气, 减少了尘埃及噪音,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合理地配置绿化植物,还具有改善小环境区域气候的作用,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惬意。

3、有利于景观空间的美化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对植物进行生态合理布置,别出心载的水体及景观的点缀, 使之与整个居住区的整体氛围相互协调。合理地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分割,对园林植物进行层次化设计,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层次美,使整个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更加优雅动人。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地域文化性原则

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应该结合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点,并且还需要对居住区建筑规划及相关文化营销策略进行分析,设计出规范、合理的居住区园林景观。

2、舒适性原则

设计园林景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便利。设计出具有舒适性的园林景观尤为重要。针对居住区所在区域的生活习惯,在设计上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结合地域植物的特点,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让居民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3、整体性和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设计需要结合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提出统一性和整体性的设计方案。需要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考虑,让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在植物选取上、风格设计的体现上,需要展示出多样性,以此呈现出设计上的创新。想要使植物多样性选择得以实现,需要做得适地适树,保证植物与整体环境特点相符合。

三、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性

东湖龙城景观设计所选用的植物是生态景观的构成元素,也是居住区的观赏对象。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树种选择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在配置植物群落时注重营造富于高低层次变化的“五重绿化”,突出“草低、乔遮、花灌点缀”的绿化特点,达到立体式结构的植物群落种植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体的生态效益。

2、观赏性

东湖龙城的景观设计讲究功能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特点。空间环境的景观设计立足于实用、经济的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景观的观赏价值。绿化植物选择以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的落叶树种为主,搭配适量的常绿树种,追求“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绿化格局。东湖龙城在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意向上注重表现季相变化,伴随着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植物叶色、花色与姿态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3、老年人活动空间

东湖龙城的老年人活动空间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两个组成部分。老年人活动空间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要防止大量人流与车辆的穿行,使老人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动态活动区在建造时注意地面平坦与防滑处理,保证老人健身活动时的安全。选择绿荫遮蔽处布置座椅,避免选用冬凉夏热的材料,为老人营造良好的休憩空间环境。静态活动区充分利用乔木与花冠围合形成的空间,布置花架、凉亭等园林小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营造温馨、舒适的小环境。

4、儿童活动空间

儿童游乐场选择远离小区主干道、阳光充足的开敞空间。满足儿童喜好游戏的天性,又保证儿童玩耍时的安全性。场地基址的选择尽量与儿童偏好聚集的区域相吻合,周围尽量少种植遮挡视线的乔木,便于家长的照看与呵护。游乐器具摆放的位置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当吵闹的儿童游乐场所应当尽量避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东湖龙城景观环境通过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儿童创造了欢乐的天堂。

5、多功能复合空间

日益丰富的户外活动导致居民对社区环境功能的要求多种多样,而且户外空间活动形式亦不是一成不变,因此需要促进多种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 东湖龙城将组团绿地、公共活动空间与商业步行街通过游步道与景观节点联接形成一个整体,以“六重园林”的空间布局规划,将分散区域的使用功能串联起来,共同构成集生活、休闲、运动、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的居住区景观空间,进而实现空间景观化。

6、观赏空间的人性化营造

东湖龙城的景观空间设计应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营造静态观赏空间与动态观赏空间。景观环境中的山石、植被、建筑以及园林小品等,组成静态的观赏空间。而流动水体以及道路系统上步移景异的景象展现,使得原本静态的景物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居住区空间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错落有致,形成生态和谐的美好景观环境。

6.1静态观赏空间

东湖龙城的静态观赏空间集中展现在人流密集、视野空阔的公共空间,如居住区的出入口广场、中心绿地空间、中心广场、道路的交汇点等等。静态观赏空间注重表现景物的数量、形态、色彩、气味等等外在的直观特征,并且通过应用对景、框景、夹景、借景等艺术手法充分提升景观视觉效果与艺术感受。静态观赏空间是景观环境最直接、最基本的艺术表达形式与意向载体。

6.2动态观赏空间

东湖龙城的动态观赏空间设计是在静态观赏空间的基础之上,将居民在行走或是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观赏视角变化而形成的焦点转换的效果。在行进过程中,辅以感官性和视觉性的艺术创造,以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或沿着水景延伸的方向,借助具有向导性作用的的道路规划,通过凉亭、花架、景观泳池等园林小品来体验景象空间序列的变化,从而实现景观设计在平面上的分割组合、互相交织和空间上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结束语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透景;设计原则;组织形式;形式美;光影;意境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的范畴之内,是指对建筑室内空间中供人们共同使用的空间设计。包括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餐饮娱乐建筑等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将传统园林中的“借景”、“透景”、“对景”、“框景”引入室内设计中,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达到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在设计中,将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相结合。香山饭店的设计,融入传统园林中的“借景”、“框景”、“透景”等造景手法,使整个空间通透,耐人寻味。而苏州博物馆更是借鉴苏州古典园林风格,设计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和“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使新馆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成为苏州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性建筑。

透景所遵循的设计原则

如今,园林造景手法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各种室内空间,使室内公共空间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餐饮、娱乐、购物等基本功能的需求,更重视对人们心理和生理的体验,将“透景”运用到室内空间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一、功能性原则,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在室内空间中 “透景”手法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合理的划分空间,使整个空间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又不失整体;另一个方面就是使整个空间通透、明亮,扩大室内空间,造成景中有景意境,提高室内空间的观赏价值,使室内空间不再只是满足人基本的物质需求。

二、艺术性原则。在现代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中透景窗、隔断等物体在造型上的美观,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三、以人为本,生态化的设计原则。生态以人为本,设计更是以人为本。这是室内设计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对理想生活更高意义的追求。室内空间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物质环境,身在其中能够体验到人文化设计的感受,是人们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室内设计是否具有人文艺术表现力,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普遍适应需求,是否能实现设计者的理想目标,已经成为当前评价室内设计好坏的重要原则和标准之一。①

透景的组织形式

室内设计中透景的表现形式和园林中的表现形式相似,或是以透景窗、门洞的形式来连接室内外的环境,或是以隔断的形式来划分空间,加之合理的运用色彩和灯光,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沟通,进一步将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营造出一定的意境空间。

在空间组织方面,运用“透景”使室内外空间相互穿插和渗透,空间的形态丰富多变。透过透景窗、门洞看到一连串的空间,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又起到了扩大室内空间的作用,从而产生深远的空间美感,达到小中见大、移步异景的空间效果和心幽境纯的意境。

透景所体现的形式美

理论上讲,形式美指事物外在表现形式给人的审美感受,它与物品的外观、

在园林造型、色彩搭配、大小比例、图案纹样、光泽质感、节奏韵律以及它的各种不同风格有密切关系。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对事物的美的抽象形式的感知和创造。②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空间的美感上。合理的空间安排、巧妙的空间利用,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空间的组织安排和联系。贝聿铭所设计的香山饭店中就是运用“透景”手法,将入口大厅和餐饮空间联系起来,使大厅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同时加强整个空间的通透、深邃和整体感,以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对空间美感的需求。

透景对室内光影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光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诸多设计中,创造性的光影成为设计师得心应手的手段。室内设计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其空间设计和安排、内表面的处理、家具陈设品的选择配置、室内装饰美化等等还取决于室内照明处理及光影效果的设计。③例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勒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设计的博物馆,整个建筑坐落在水体中,建筑物本身与水中的倒影交相呼应,屋顶采用通透轻盈的设计,当阳光照射屋顶,透过屋顶方格,会漏出斑驳的光影,使室内空间蒙上一层神秘、模糊、诗意的画面。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恰到好处的光影环境的应用不仅能表现出设计师的灵魂和整个室内空间的氛围,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创造出流动的空间,产生无尽的意味。

色彩和材质的选择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对空间意境的营造方面。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白色给人以纯洁、黑色给人以凝重等,在室内设计中要根据室内空间的性质和主题来选择和搭配合理的颜色。

材质的选择也要根据室内空间的性质。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结合材料的特点与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来表达空间的主题。

透景对室内空间意境的营造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追求的境界是情景交融,而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正是产生这种意境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将其运用到室内环境中不仅能创造出更丰富环境和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还能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所谓的空间意境是指空间形态产生的艺术精神内涵和社会文化内涵作用于人的审美意识,而形成符合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空间情感内涵。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根据室内空间性质的不同来选择材料、造型、色彩,采用不同的光影效果来烘托室内的气氛,创造出与室内环境协调一致的意境空间,从而营造特定的氛围。还以让.努维勒设计的博物馆为例,自然光透过方格,随着阳光不同时段的变化,产生流动的空间,使整个空间环境充满神秘、梦幻,让人们产生一种漫步仙境的意境空间。这就是该博物馆的独特之处,也是光影创造的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外化”,片面的将西方的建筑设计曲解为一种装饰和形式的设计,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思考:怎样结合本国和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开创具有我们本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设计。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园林艺术的发展更是源远流长,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基础上,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保护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这才是人民大众所期待和向往的,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如何将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应用到现代的生活中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注释:

①空间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J] 周源 大众文艺理论 2009年20.

②设计美学概论[M] 曹耀明 编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

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城市建筑屋顶的设计目的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建设田园城市,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环境效益。总所周知,植物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缓和周边小气候,营造城市环境中动植物共栖空间,然而在长期的观念中,认为地面的植物种植环境效益远远大于屋顶植物的种植,这种观念的盛行,导致环境恶化进一步加深。(2)社会效益。公共的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能够拓展游憩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风采,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美化城市视觉景观。(3)经济效益。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有利于增加建筑的节能效应,减少屋面泄水,建筑屋顶结构层的保护。

2、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和分类

2.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功能性原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满足游人的使用功能。(2)整体性原则。关注环境景观统一整体的空间艺术。(3)生态性原则。了解周围景观的自然环境,并与人工环境结合,因地制宜进行设计。(4)安全性原则。保证建筑的结构、防水,注意乔灌木的防风措施,屋顶景观使用安全。(5)经济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降低建园所需费用,最大限度地为业主省钱。同时要坚持艺术性和以人为本原则。

2.2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分类

按照城市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住宅建筑屋顶景观。住宅建筑屋顶景观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达到观赏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协调,比如墙面的绿化,种植一些食用性的蔬菜等。(2)商业建筑屋顶景观。主要是通过步行道的设计,使商业建筑与屋顶景观连为一体。在商业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以种植设计为主,增加一些娱乐设施,使屋顶景观充满商业气息。(3)办公建筑屋顶景观。种植一些名贵的花草,设计反应企业相关文化的小品,缓解员工疲劳,使办公空间更人性化。(4)医疗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绿色植被,缓解病人病情。(5)宾馆建筑屋顶景。

3、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只有通过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好各种要素,满足客户的需求,制作出合适的方案。

3.1自然法

自然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转移注意力。目前,大部分城市建筑布局相对方正,起伏变化小,没有遮拦物,显得平庸无奇,因此可以设计观赏性的雕塑和植物,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实现空间的视觉延展。对建筑空间分隔,通过木质棚架,小乔木或灌木进行分隔。(2)营造园中园。对空间进行不同效果的安排,给人一种连贯的景观和谐的绿洲效果。空间之间的过度也要使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园中园。(3)巧妙用“孔”。“孔”在我国传统的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加了空间的深邃感,对空间有着连贯性作用,适合屋顶景观的视觉审美。(4)借景。借用周围的环境衬托主题景观,把各种有利的景观引进建筑屋顶的设计,通过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手段,丰富景观的层次,满足观赏需求和视觉感受。同时可以通过障景手段,丰富景观视觉效果。

3.2轴线法

通过轴线的设计,使得城市屋顶景观显示出典雅的气氛,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在植物设计中,注意规则的联系,使整体布局有强烈的图案性。(1)对角线设计。运用对角线,使空间的设计呈现景观的最大化,增加视觉的拉伸感。(2)折线设计。可以增加曲径通幽的意境,扩大场所空间的利用率,扩展空间视觉,使小空间有大感受感觉。

4、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常用构景要素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常用构景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面铺装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背景下,采用拼图、材质搭配的手法,提高环境的识别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地面反射强度,同时满足排水、防滑等要求。(2)景观设施设计。需要设计单独的景观设施,例如座椅、健身设施等,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景观构筑物设计。屋顶景观环境中的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整体配置与构建的设计规划。(4)景观小品的设计。在景观小品设计要体现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提升环境的品质,达到公共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完美统一。(5)景观植物设计。景观植物设计满足艺术美和观赏性,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遵循的科学植物配置。(6)光环境设计。通过对光环境的设计来营造景观环境氛围,结合环境特征,进行主题塑造,同时也要注意对水体的设计。

5、结语

前人利用通过理论分析、资料收集和后期的资料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建筑屋顶设计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其景观生态效益是城市景观发展的关键,如何利用区域环境优势,进行独特的设计,将屋顶景观塑造成城市的生态保护屏障,更加关注人性化设计,关注艺术性设计,尊重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点,体现科学性设计,将是未来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向。

作者:陈鸿 单位: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管窥[J].建筑设计,2015.06.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6

在中外建筑遗产中,城市外部空间景观的建构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大体可以分为规整对称及自由灵活两种主要类型,如规则严整的凡尔赛宫和自由流畅的苏州园林。与此相应,城市外部空间景观的建构方法,亦可分为规则设计法与自由设计法两种。前者的关键之处是轴线与节点的安排和组织。后者则指在自由随意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中建构景观时,要充分利用环境自身的独特之处,运用建筑设计和规划手段,使人工景观与原有环境特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达到和谐完整的统一效果,求得某种环境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这其中首要问题是对环境原有特征的理解和抽象,同时,地形的高度变化及人在空间的感受使这两种设计方法具有四维度量关系,能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具体设计手法。

城市外部空间景观建构的这两种方法是对立统一、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具体应用时,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综合运用两种手段,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景观轴线的合理安排,它决定了整个城市外部空间景观的总体框架和组合序列,使得各个景点的细部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可行性。现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

例1:大连东北部某小区环境设计

小区内的建筑围绕连接南、西两个车行主入口的小区车行路均衡布置成相对独立的四个小组团,具明确的南北与东西轴线关系,基地环境的对称特征很突出。在设计时采用了规则设计法,景观体系由北向人行主入口至南向车行主入口的主要景观轴线及与东西向车行路相接的四个次要景观轴线构成。在主要景观轴线上,以人行尺度为标准来组织景观序列,人行主入口处的叠水喷泉为景观起始,随地势高差变化所形成的台阶、花坛构成景观过渡,中心休闲广场内的喷泉、舞台则成为主要景观轴线上的景观高潮和小区的景观中心,最后以南向主入口作为景观结束,很好完成了景观建构的各个部分。次要景观轴线则以车行尺度为标准来组织景观序列,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四个景点,衬托主要景观轴线。整个小区的环境特征主次分明、和谐统一,体现了规则设计法的基本内容。(图1)

例2:大连西北部某小区环境设计

小区由连接东、西两个主入口的中心广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没有明确的轴线对称关系。中心广场北部平直,南部弯曲。在设计时采用了自由设计法,以廊架将基地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圆形,西部矩形,很好地结合了基地的形状。在景观组织上,东、西主入口间布置一系列景点,形成东低西高的主要景观轴线和沿小河、廊架布置的次要景观轴线,二者共同组成中心广场的景观体系。主要景观轴线以东部主入口处的建筑、花坛作为景观起始,经道路、花坛的过渡,到达东部广场上的雕塑,形成第一个景观高潮,再以廊架上的门厅作为东部的景观结束和西部的景观起始,经引导性树列所形成的景观过渡之后,到达第二个景观高潮――圆形廊亭,最后以西部的主入口完成景观结束。景观建构的各个部分节奏清晰、韵律强烈。次要景观轴线则以小河、廊架串连起各个景点,呼应主要景观轴线,共同形成中心广场的景观体系,突出环境原有特点,创造小区独特的景观特征,实现了自由设计法的建构理想。(图2)

例3:大连鞍子山海上乐园

这是一块填海造地形成的长方形基地,南靠铁路线,北、东、西三面伸入大海,地势平坦,呈现出明显的规整对称的空间环境特征,适于采用规则设计法进行设计。但建筑自身的功能组成又要求其布局灵活,需要按照外部空间环境的不同特点,采用自由设计法进行设计。面对这种矛盾,在设计中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规则设计法与自由设计法来解决具体问题。椭圆形的车行路将基地分成南、中、北三部分,主要景观轴线东西向布置在中部,次要景观轴线位于南、北两部分,垂直相接于主要景观轴线,形成均衡对应的景观体系。主要景观轴线以东部圆形广场为景观起始,沿中心大道布设游乐、桥梁、水面等景点,形成景观过渡,以中心广场构成主要景观轴线的景观高潮和全园的景观中心,其后的球幕电影院及大片草坪和半圆广场作为景观结束,空间开合变化丰富,景点合理有序,统率作用突出,规则设计法效果良好。次要景观轴线上南、北景观与主要景观轴线呼应,布局自由灵活,或绕湖而建,或依山而营,建筑体量大小不一,因地而异,均以突出环境原有特点、构建基地不同景观为目的,是自由设计法成功运用的体现。整个基地根据不同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特点,在建构景观时综合运用了两种设计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图三)

以上三个实例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城市外部空间景观建构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是基本的设计与规划手段,同时亦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作者单位: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13-03

一、引言

风景园林学是保护、规划、设计和可持续管理人文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学科[1]。在世界性的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空间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风景园林的中心课题。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生态理念,在掌握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并引导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实施。20世纪后半叶,不少学者提出了面向园林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生态分析模型。不断发展的景观生态学及其指数方法大量应用在景观分析中,从而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景观结构与动态过程,并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规划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风景园林的规划与分析离不开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建立现代风景园林专业。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环境生态危机的涌现,风景园林专业逐渐受到重视,社会需求大幅增加[2]。中国的风景园林专业属于工学和农林学科领域,在教育方法上比较重视空间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设计制图方面的训练,缺乏对于空间信息处理技能的基本训练,而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也未能与蓬勃发展的风景园林教育有效结合。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与自然方面的问题,处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因此掌握一定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显得尤为迫切。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考虑纳入相应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对于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有益的探索。

二、“数字地球”与3S技术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

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三、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

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4,5]。

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

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六、难点与展望

在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面临基础薄弱、师资和设备场地不足等问题。当前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空间信息技术课程极少,个别院校即便开设有GIS课程,多以理论为主,上机实践操作较少,难以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产生实质的影响。尽管在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项目中,运用遥感与GIS分析方法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空间信息技术教学毕竟是新事物,目前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积累和相应的教学研究,只能是边尝试、边总结、边推进。

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主讲教师不仅是园林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专家,还要熟悉3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技能。目前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缺乏.虽然高校中不乏GIS、RS等专业的教师,但这些老师不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所开设课程难以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常导致学生听课后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应大力引入擅长GIS、RS操作,并有实际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经验的专业老师,解决这方面师资不足的问题。

教学空间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因此,该部分教学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上机设备,还需购置相应的教学用软件。只有通过增加这方面的教学投入,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才能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深,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风景园林学科将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必须根据社会情势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笔者相信,师资问题和硬件问题都将获得解决,通过不断的探索,必然能够完善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2010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0,(4).

[2]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6-17.

[3]许浩.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C].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2005,(10):221-225.

[4]王浩,苏同向,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中国园林,2008,(1):16-18.

[5]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11):59-62.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o buil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firstly described the “Digital Earth”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3S Technology,and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skills.The purpose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are:to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data,and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ability of obtaining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s,as well as certain database skills.Focusing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ree modules,including the basic module,data processing module and spatial analysis module,which are combined with corresponding course. This paper finally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of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solving measures.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8

初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与建筑物的相结合,园林造型比较简单,建筑物是主体,园林仅充当建筑物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庭园、庄园、别墅等单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区、保护区、大地景观等区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

一、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

2 景观设计要素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2 明确的功能要求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

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3.6 生态的设计原则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二、空间及其构成要素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三、空间的形式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四、空间的封闭性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上一篇:传承非遗的目的范文 下一篇: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