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5 17:18:56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学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指导思想和革命胜利的实践,要坚持“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破除消极等待思想、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破除小进则满思想、树立创先争优意识,破除畏首畏尾思想、树立敢于担当意识,破除狭隘封闭思想、树立包容合作意识,破除急于求成思想、树立蹄疾步稳意识,破除坐而论道思想、树立真抓实干意识”。

一是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导致有些工作推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我们要时时以最新的理论来武装头脑,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谋划工作,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保持活力。

二是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实际工作中,如果干事拖拉不进取、思想上保守不更新、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只能导致个人或单位的工作被动。所以,在充分学习、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

三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要在思想上清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不良认识。在工作中要树立勇于担当、大胆负责、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意识,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创新解决困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全力投身工作,真正把好思路、好政策和好举措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2

结合当前热点形势,小编为你整理了《党史学习心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党史学习心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范本。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最终是要把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和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勇担使命的具体行动。我将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基础上,坚持“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担负起带队伍、促发展的岗位职责。一方面,带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党史、悟原理、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开展谈心交流,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

学习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历史,要坚持“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破除消极等待思想、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破除小进则满思想、树立创先争优意识,破除畏首畏尾思想、树立敢于担当意识,破除狭隘封闭思想、树立包容合作意识,破除急于求成思想、树立蹄疾步稳意识,破除坐而论道思想、树立真抓实干意识”。这既是对全体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新时挥模范作用的“基准线”,必须要一以贯之,坚决落实。一是学习党史,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在学院财务工作中,我们有时对最新政策、大政方针的学习还不深不透、浮于表面,习惯于用老经验、惯性思维、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只知道生搬硬套、不知道用活政策,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导致有些工作推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我们要时时以最新的理论来武装头脑,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谋划工作,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保持活力。二是学习党史,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实际工作中,如果干事拖拉不进取、思想上保守不更新、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只能导致个人或单位的工作被动。所以,在充分学习、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为学院师生服务。三是学习党史,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要在思想上清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不良认识。在工作中要树立勇于担当、大胆负责、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意识,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创新解决困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全力投身工作,真正把好思路、好政策和好举措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3

【关键词】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学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多个会议,出台多项意见,高度重视高校党建、群团和宣传思想工作。学团组织是高校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最前沿阵地组织,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理应主动担当、敢于发声、强化引领,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和校院两级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的队伍体系建设,把关注重心聚焦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上。学团组织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强责任,抓队伍,守阵地,必须把牢主心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抓好“老本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立足赢得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和大学生骨干在教育、引导、吸引、凝聚青年学生方面的优势,全面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上的交锋日益复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青年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分众的特点,学团组织、学团工作队伍自身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单调、方法不活,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给学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探索与经验

(一)以教育引导深化学习,重在高扬旋律、增强导向力,凝聚思想共识。以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和社会主义理想情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和学风建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典礼仪式的教育引导功能,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生表彰会等仪式教育。强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的学团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抓好了形势政策课、党课团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载体阵地。

(二)以文化浸润固化认同,重在熏陶感染、增强影响力,汇聚精神动力。将主流意识形态贯彻到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形成系列性的论坛、讲坛、报告会等校园学术文化品牌活动。以先进的典型引路,把典型教育的示范引领融入校园文化,开展“十佳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班团体和研究生“学术之星”、优秀班团干部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汇聚起强大、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以实践养成升华行为,重在行为养成、增强战斗力,促进知行合一。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学生在知、信、行、成中把爱国情、报国志与强国行统一了起来,让青年学生在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新征程、新使命

(一)把握精神内涵,领会高校育人使命,用自信自觉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着力推进先进理论灌输,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扎实推进“四进四信”活动。深刻领会高校育人使命,发挥学团组织的独特优势,推动一、二、三课堂的互动互补,做强第二课堂主阵地,努力抢占意识形态高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度自觉依靠创新来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推动力,坚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贴近时代变化,通过不断强化探索与实践,努力在学校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示范引领、走在前列。

(二)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创新话语风格,与时代特点和青年风尚相融合。保持与青年学生的紧密联系,走进课堂、宿舍、网络和家庭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关切他们成长成才的核心诉求,切实回应学生关注、困惑的各类理论与实际问题。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将“中国梦”融入校史文化、励志文化、时尚文化,激发校园正能量,形成彰显青年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确保学生对教育内容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话语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新鲜语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实践载体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和引领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三)增强阵地意识,拓宽创新方式方法,与网络社会和高校实际相结合。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按照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的要求,掌握舆论阵地主动权,用心打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载体,打造接地气、有人气的宣传平台。构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空间,用新的传播媒介来推进理论武装和价值凝聚。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开发,培养和锻炼一批网络文化建设精英团队,在校园内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构建网络育人新形态,积极探索网络化时代育人革新,协同学校多部门联合启动“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形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形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13.

作者简介

牟子元(1987―),男,民族:汉,籍贯:山东寿光,职称:青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主任科员,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共青团工作。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4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全党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政党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习型政党的根基。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以有效的学习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一)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一是树立全员学习的理念。从个人层面讲,全员学习就是全体党员都要参与学习,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权利和责任。看做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从组织层面讲,全员学习就是全体党组织都要善于组织学习,确保学习范围的全覆盖、无缝隙,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当成人生常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学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贯穿一生,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力,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是树立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理念。将学习和工作看做互不分离的组成部分,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理念,把工作过程看做是学习的过程,将学习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完备的制度作保障。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保证集体学习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通过制度设计创造学习光荣、厌学可耻的良好氛围,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把学习当作奖励和晋升的机会,健全和完善学习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学习力的提升。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基础。一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千部应该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发动者、组织者、指挥者和第一实践者,必须率先垂范,树立爱学习、善学习的榜样。二是拓展学习内容。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当前。要重点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要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广泛学习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知识及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三是创新学习方式。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要探索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学习、千部脱产培训轮训等方式,同时结合新的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法。党的基层组织则应多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手段,不断丰富完善创建抓手,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二、建设服务型政党,提升全党的服务力

服务力是政党的根本核心,是服务型政党发展的生命力,是党的政治价值的集中体现。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以有效的服务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增强服务理念。一是树立“权由民赋、权为民用”的意识。同志多次强调“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被人民所选择、受人民所托付、行人民之权力、谋人民之幸福的政党。执政权力意味着“责任、服务、奉献”,服务是党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执政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党的领导、执政、管理都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牢记服务宗旨,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树立人民主体地位的观念。无论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还是直接为人民提供服务,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确保政策、决策符合民意,确保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二)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拓展服务渠道。通过建立多种服务平台和服务载体,拓展执政为民的渠道。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掌握民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二是提高服务能力。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让老百姓享受服务、感受关怀、感到幸福。

(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方式和重点不同。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出台重大决策部署的方式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政府中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借鉴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经验,增强政府中党员的服务意识,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发展功能,努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城市社区、农村中的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的作用,通过服务来凝聚群众。

三、建设创新型政党,提升全党的创新力

创新力是政党应对变化、创造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是创新型政党的根本。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求全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永葆先进性和创造活力。

(一)增强创新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紧跟时展步伐,把培养创新意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开展工作,积极创新。党的十提出的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践行。

(二)突出创新重点。一是理论创新。要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围绕社会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二是实践创新。要以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重点,努力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三是制度创新。要积极大胆而又慎重有序地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既注重制度的发展、创新和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切实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

(三)建设创新型党组织。这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有效依托。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要突破过去根据单位和党员人数设置党组织的简单模式,探索根据行业、社区、人员成分的不同特点设置党支部。二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对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党员,采取多种方式实行分类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新的党组织工作平台,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三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要突破党组织仅仅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的观念藩篱,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党组织活动。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实现党群互动。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5

【关键词】 基层工会 树立意识 创新发展

引言

中国工会十五大明确指出: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相结合,自觉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增强工会工作为经济发展、为中心工作服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会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基层工会应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企业的本质属性,把澄清模糊认识、形成职工共识、提高思想意识有机统一起来,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时展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基层工会工作意识,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基层工会要树立大局意识,找准位子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党政中心开展工作既是党对工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不发展,维权无基础;企业不兴旺,职工没希望。工会会员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工会组织必须要有旗帜意识。旗帜决定方向,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旗帜下,准确把握工会的本质特性。工会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广大职工服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心工作服务。要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企业党政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要深刻分析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新特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努力探索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找准工会工作的位子。作为工会会员要有大局观就是要支持改革、投身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为发展加油、为党政分忧、为企业和谐,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确保党政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基层工会要树立维权意识,扩大影响

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工会组织要强化维权意识,从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好干部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保障权利。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把从工会自身的性质和肩负职责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突出维权,在依法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制度、机制上开拓创新。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利用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和谐建设,要切实在努力打造和谐团队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通过多想、多干、多协调发挥作用。比如:在征集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时,真正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能否不加任何限制,积极的去思考、去对待和把握,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如实展现干部职工所想所思;如实解答干部职工关于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见,不避重就轻,畅通信息渠道。这不仅仅是考验一个工会组织是否真正在为广大职工办事;而且考验工会组织是否真正起到了党政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否真正为党政与干部职工之间建立了一个经常性对话的平台,让党政与职工的答复或意见得到沟通,实现双方共赢。如果把征集干部职工的意见当作一个形式,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工会组织依法维权的目的不是搞对抗,而是把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即树立了党政威信,又把干部职工的想法和愿意表达出来,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依法维权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会、关注工会、用实绩扩大工会在会员中的影响力。

三、基层工会要树立服务意识,凝聚人心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是工会职责之所系,使命之所在。要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真诚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使工会各项工作抓在点子上,干在关键处,站在最前列。树立服务科学的发展意识,融入中心促发展;树立服务职工的群众意识,贴近职工办实事;树立真诚服务的工会意识。破解难题抓创新;使工会的服务意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得到升华。工会要因服务而温暖,因服务而有力;服务要因真诚感动,因用心而精彩。要在服务中确立工会组织的地位,在服务中突出工会组织的宗旨,在服务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在服务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在服务中让职工对工会有“家”的感觉,取得令各方都很满意的效果。

四、基层工会要树立创新意识,激发活力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工会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足于成熟的工作,满足于上级布置的工作、缺少有意识的、创新型的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等待我们去迎接、去化解。如果没有一点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锐气,没有一种敢担责任、敢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凡事引经据典,一旦遇到具体难题要突破时,往往缩手缩脚。凡事总想出处,上级文件没有明确、上级领导没有点头的,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终的结果是问题摆在那里,工作难有起色,搞得暮色沉沉,我们的工会工作怎么能赢得尊重?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的确存在风险,但只要凡事出于公心,不是头脑发热、盲目蛮干,而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探索创新,即便一时遭受挫折,组织也会宽容,职工也会理解。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发展工会工作,才能增强工会活力。

在新的形势下,工会工作树立创新意识,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与企业发展同步,与职工群众贴心,与时代脉搏合拍。要防止面面俱到、克服急功近利。努力做到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胸怀宽一点,干劲足一点,手笔大一点;工会工作要尽量克服低水平简单重复,坚持“跳出工会看工会、走出工会干工会”,直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会工作的突破口;措施上不断有新改进,积极动脑做加法,反对僵化保守做减法,坚持工会上的严要求、高标准、快节奏;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凡是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权益,有利于工会工作的,都要鼓励去干,及时去干,果断去干,放手去干。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会真正办成“职工之家”。

五、结语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6

一、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在师德修养方面争先创优,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光荣感;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面对学生,要保证一颗平常心和赏识的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工作中争创“三个一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先锋战士。通过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历次学习,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使我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并提醒自己,务必真学实做、踏实苦干,立足岗位,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本色。

二、在教育观念方面争先创优。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认识问题,往往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至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起到一种先入的决定作用。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课题实验研究,敢于研究,争取出研究成果,每学期争取上两节教研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树立良好作风,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党员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分散主义,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严守党的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坚持党性原则,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严守党的群众纪律,增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时,要认真分析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部分人的利益与那部分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与多数人的利益的关系,把各种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坚持维护全局和根本利益,同时又照顾和尊重个人和局部利益。我们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主动自觉地想,认真深入地想,经常不断地想;想想自己为党做了什么,为人民群众作了什么?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奉献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只有这样经常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党员的活力。二是应实事求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评估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纵向比,也横向看。尤其应注意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己,以宽阔的视野来谋划工作,并付诸于行动。回顾自己几年来所作的工作,有时想自己也努力奉献着,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一些优秀教师比,自己的成绩就显得微小,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去工作,以争取新的突破。

三、在知识结构方面争先创优,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党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地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更有利于集思广益。平时我们要加强深入实际,听一听他们的呼声、意见和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

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四、在教学艺术方面争先创优。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7

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带来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入侵,长期接触形形的网络文化,对于政治洞察力不强的大学生增加了判断是非难度,引发了政治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模糊,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导向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的导向性为高校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二、网络文化多元性对高校创新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跨民族和国家界限并超越时空、具有极大包容力的多元文化的文化。网络文化既包括古代的和传统的成分,既有现代的因素,也有后现代的影响;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既有科学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落后的文化;既有高雅的文化,也有通俗的文化。这种多元性的文化结构,使创新人才培养从线性的单一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创新思维。网络文化的多元并存的必然结果是激烈的竞争,激发人的智力创造,这必将进一步激发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热情并加大其前进的步伐。

三、网络文化时效性对高校创新人才的知识素质培养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不同层面的网民在网络中按照各自的需求而获取信息,形成了一种包含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体系。网络文化的时效性,使得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最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四、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高校网络文化是大学、师生、信息、文化四位一体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文化环境下实施创新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将发展的新知识通过网络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1.利用马克思主义网站,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马克思主义网站是宣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利用现有马克思主义网站,在互联网上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传播给大学生,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具有健康的政治素质。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网络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大学生对网上的知识接触的越多,视野就越宽,也就促使他们构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广泛地吸收相关的学科知识,不断实现知识更新,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网络文化及时提供给大学生的是海量的知识与问题,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从过去被动进入主动的学习与思考状态,促进认识上的突破创新。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篇8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要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而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推动思想的大解放,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辩证的统一过程。而实践永无止境,所以,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永无止境。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从解放思想本身看,是一个长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不断变化。实践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发展是解放思想的目的。相对于实践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方法、方式也会变成僵化的东西,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因此,解放思想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必须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二、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倡导“三种精神”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一些陈旧的观念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解放思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倡导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理清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是倡导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积极倡导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创业精神,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社会进步,以创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要倡导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动机。因此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造,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解放思想、服务于民、创新发展的理念,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创业环境,我们的各项事业才会不断进步。

三要倡导创优精神。创业、创新、创优是循序渐进的三部曲,而创优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效益最高的具体体现。大力倡导创优精神,重视、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单位创优、战线创优、部门创优,对成绩优异者予以重奖,对敢为人先者给予保护,树立起创业进取者有功、创新发展着功大、创优领先者是功臣的舆论导向,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上一篇:纳米技术出现的影响范文 下一篇: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