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01 17:22:12

水产养殖的优势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1

20*年以来,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的领导下,我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以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全面加快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至20*年底,全市申报产地认证养殖基地40个(其中瘦肉型猪养殖基地30个,肉鸡养殖基地1个,肉鸭养殖基地1个,鳖类养殖基地2个,白鸽养殖基地3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乌鳢养殖基地1个,草鱼、鲤鱼养殖基地1个),申报产品认证30项。全市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165万头,无公害肉牛养殖2万头,无公害肉鸡养殖1235万羽,无公害肉鸽养殖295万羽;无公害水产品放养面积11.1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量4.95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我市养殖业健康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产畜牧部门把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首要任务

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领导,20*年全市水产畜牧工作会议后,市委副市长宾能松亲自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水产畜牧局局长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并成立了全市无公害养殖产品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我局成立了“贵港市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20*年-20*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资金达560多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有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市各级水产畜牧部门把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己任,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不管是否属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有无项目经费,都要求全面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抓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如港北、覃塘两个区非项目区,两年共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示范基地32个,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产品认定6项。二是市水产畜牧局无公害产品领导小组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县市区、各养殖基地、养殖大户指导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把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早部署、早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每年春节过后3月份,我市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无公害标准化工作,制订各项措施,确定重点无公害建设基地。如20*年5月份,我市便组织申报无公害养殖地6个,至12月底,全年共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31个,产品认证27项,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二、以优势养殖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是我市优势养殖产品,在我市养殖业中占了81.50%的比重,优势产品养殖20*年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7.30元,优势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市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与发展优势产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提升我市优势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年,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瘦肉型猪养殖基地86个,养殖小区47个,申报产地认定30个,推广无公害瘦肉型猪养殖16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率的52.82%,项目县(市、区)占生猪出栏率的63.2%,。桂平通过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使黄沙鳖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占全市养殖量的93.5%。白鸽养殖我市居全区首位,港南区是我市养殖白鸽最多的县(区),通过两年时间推广,无公害白鸽养殖占港南区白鸽养殖的96.5%,占全市白鸽养殖的91.3%。通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力地促进我市优势产品养殖的发展,优势产品养殖占全市养殖业的比重也提高到87.60%,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确保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养殖企业对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20*年至20*年,我市组织了65个养殖单位到自治区参加无公害培训班学习。我局20*年内编制了2500多份技术标准资料和法律法规文件摘要,分发到各有关养殖单位;组织举办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请自治区等有关专家讲授有关养殖业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养殖业生产技术标准等。同时,与各县市区水产畜牧局一起组织工作组,深入养各殖企业、乡镇、村屯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知识讲座167期,讲授、宣传无公害生产的内容、意义和生产技术规范,受训人数达12000人次,使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了解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和培训,营造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良好氛围,全市绝大多数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主动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了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源头监管,净化养殖业投入品市场

为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源头上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我局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兽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配合上级部门定期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和猪尿样,严历打击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20*年我市先后对85多个饲料店、兽药经营店、167个猪场进行抽检,共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猪尿样1500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投入品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广大养殖户逐步形成了使用高效、低残留的优质安全养殖投入品的良好习惯,所申报的养殖基地没有检出使用违禁药品的现象。

五、强化无公害基地薄弱环节,完善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

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往往是无公害养殖基地、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在无公害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是无公害基地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充分利用水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有利条件,为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并定期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伪狂犬、细小病毒、鸡瘟、鱼常见病等进行疫病监测,确保养殖安全。二是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做好或完善档案记录制度,并使之形成制度化,保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质量有可追溯性。

六、继续做好已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的监督,确保无公害水产畜禽产品质量

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表明申报前所申报单位(养殖户)已符合无公害产地条件,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但对其监督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为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我市要求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单位(养殖户),继续定期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无公害养殖培训班,继续学习有关无公害养殖知识;同时,每年将年内无公害生产情况向辖区水产畜牧主管部门汇报。我市、县(市区)水产畜牧部门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这些单位(养殖户)进行检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我市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单位(养殖户),在产品销往广东、海南等地的产品检测中,没有发现质量问题,确保了无公害品质。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2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存在问题 自身优势 发展对策发展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陆地耕地面积的逐步萎缩,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食品已成为各海洋国家的一个新的共识和发展格局。由于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资源的衰退,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一国际海洋管理制度的实施,渔业生产已逐步从捕捞为主转变成为以海水养殖为主。工厂化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厂化海水养殖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朝阳产业。

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中等经济发达水平国家行列,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动物蛋白,而是增加了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这类优质产品的需求,而水产品正是符合了这一需求的健康食品。与此同时,观赏休闲渔业将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补充。水产养殖的发展将在不同程度和空间上满足消费者“吃出品位,玩出高雅”的生活需求,并成为现代社会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实现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18.1%,曲折率之高,居于全国之首,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于陆地面积。这里区域优势明显,气候宜人,鱼、虾、贝、藻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发展海水养殖前途广阔。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总产量从1989年起就跃居世界首位。然而近几年,由于海水养殖业受到无序竞争、品种退化、水域污染等严重影响,整个行业处于低谷。特别是2006年11月,上海多宝鱼药物残留事件的报道,更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目前,海水养殖业完全进入了谷底,不少企业纷纷倒闭,行业前景堪忧。

经过近十年的精心经营,厦门铁路实业公司东山水产养殖基地已经成为福建省工厂化养殖的龙头企业。无论在养殖规模、品种或在养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均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但是面对日益恶化的大环境,公司同样处在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关头,可谓挑战与机遇同在。笔者就当前公司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二次创业,引发几点思考。

1 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1.1 品种引进相对滞后

近几年来,工厂化海水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更新较快,而我们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特别是在新品种技术开发、饵料的配方、防治病害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确与发达省份和优秀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公司传统主打品种牙鲆鱼育苗质量逐年下降,加之病害防治能力差,影响了养殖的成活率。鲽类、鳎类、鲷类等新品种的开发起步较晚,斑类育苗技术虽有新突破但还不稳定,总之,还难以形成新品种和技术层面的优势。

1.2 市场适应能力偏低

一方面是养殖产品相对单一。这几年,公司的效益来源主要依靠牙鲆鱼这一传统项目,其他新品种有的正在试养过程中,有的批量有限,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品种单一,每年的6―9月份就成了销售空档,经营上入不敷出,经常出现周期性的资金短缺,甚至影响了正常生产。另一方面是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前几年,牙鲆鱼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此,公司也逐渐形成了“重养不重销”的惯性思维,这样,产品的销售实际上逐步被中间商所控制,价格、规格、数量全部由中间商说了算,市场信息的获取比较被动,市场引导生产只能是一个概念,难以付诸实施。

1.3 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高投入是工厂化海水养殖的一大特点。目前,生产基地的成本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海上取水用电和设施维修每年约耗资400万元左右;二是鱼类、贝类养殖饵料成本逐年攀升,进口鱼粉、鲜杂鱼、藻类及加工成本每年需耗费400万元;三是工资成本逐年提高,工厂化养殖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工、专业人员每年的工费工资(含生活费)也需300万元。除此之外,用于周期性季节性防病治病用药,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也有近200万元的支出。如此一方面各类成本逐步上升,而销售价格因竞争激烈又逐年走低,极大地打压了利润空间,公司经营步履维艰。

1.4 管理体制严重制约

实践证明,水产养殖最理想的管理模式是家庭式或家族式的。而纯国有化的公司在经营上还是受到了种种限制,体制上还不可能实现股份化,管理上还不能实现承包化,科技开发还不能实现协作化。企业经营机制、投资机制等方面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需要付出比民营企业更多的管理和经营成本,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2 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

尽管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以上四大问题,但同时也有着以下五大优势:

2.1 基础设施优势

东山养殖基地地处东山岛最南端的宫前湾,这里环境独特,海洋资源丰富。基地有鱼类、贝类工厂化养殖场3座,工厂化养殖车间10个,工厂化养殖水面3万平方米;拥有鲆、鳎类周期育苗300万尾,周期养成40万尾的生产能力,斑类周期育苗200万尾,周期养成15万尾和鲍类周期育苗1000万粒,养成500万粒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规模较大的海水养殖工业化基地。

2.2 品种储备优势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目前已储备皱纹盘鲍亲本6000余粒,去年春季以来已育出1000多万粒鲍苗。大西洋鲆、漠斑牙鲆、半滑舌鲆、塞内加尔鳎四个新品种的亲鱼也正在培育之中,最长两年之内就能发育成熟。同时在皱纹盘鲍、鲆类、斑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方面已经逐步成熟。今年美洲黑石斑、半滑舌鲆、塞内加尔鳎、江鲽等几个新品种渡夏成功,将为下一步养殖品种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管理能力优势

几年来,公司力图将铁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与水产养殖的特性结合起来,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基地特点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新路子,通过认真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公司推出“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思路,即公司主要管理基地工厂化车间和内部虾池的生产经营,海上吊养、虾池等生产主要与农户合作,由农户管理,按合同实行“虚拟经营”,弥补了公司管理上的缺陷。目前公司基地的生产布局日益合理,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管理效益日趋显现,各级管理干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4 品牌资源优势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创办水产基地这几年,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但无论是在东山,还是在山东,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厦铁”这一品牌还是越叫越响,这一方面凭的是国企的实力,另一方面凭的是诚信,因此无论南北方的同行都愿意与厦铁合作,甚至在困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实为难能可贵。去年以来,有两家山东的优秀企业先后与公司合作进行三个新品种鱼苗的中养,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对公司而言,不仅优化了品种,而且还缓解了资金紧缺的困难。

2.5 国企机制优势

在纯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国企的体制的确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然而在整个行业步入低谷或遭受类似强台风袭击这种天灾,许多私营企业纷纷倒闭之时,国企抗风险的能力和优势就凸现出来。国企所确定的经营机制一般也较为科学、合理和人性化,其运行也更为顺畅,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述五大优势所形成的综合优势,是任何一个民营企业都难以比拟的,这是公司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关键所在。

3 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食有鱼,而是吃活鱼、吃好鱼。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公司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3.1 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强与水产行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以黄海、南海研究所为主),尽可能寻求一些技术层面的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力优势和信息优势,借“脑”发展,加快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在巩固现有的牙鲆、石斑鱼、皱纹盘鲍等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美洲黑石斑、半滑舌鲆、塞内加尔鳎、大西洋鲆、老虎斑、东星斑等名、优、特、珍、稀品种,逐步形成新的主营产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根据基地的区位特点,多养适合南方养殖的、高附加值的各种斑类品种,在南北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南南合作,实现反季节养殖,接力式养殖,把区位、气候、资源优势发挥好。

3.2 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养殖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要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首先加强对育苗技术的研究,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努力培育有市场潜力、一般企业难以育成的优良品种,增强苗种体质,为苗种的销售和养成打好基础。其次,强化科学管水,提高供水质量,确保氧气供应,位鱼苗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再次,加强对饵料配方的研究,针对不同的鱼种,不同成长期的特点,投喂营养平衡配方科学的饵料,在严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养殖饲料的转化率。第四,加强对鱼、鲍病害的研究,特别是病害的预报与预防工作,严格控制药物,严禁使用超标药物,实施无公害生产,提高养成率,为社会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绿色食品。最后,加强科学养殖,合理安排养殖密度,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养殖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重视细节,善待每尾鱼,为打造企业品牌夯实基础。

3.3 加强多方合作,不断完善产品销售链,优化产业结构

在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供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带动并促进养殖的发展,是公司在当前形势下自我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无论是东山丰富的海上水产资源,还是工业化养殖南北、南南优势互补的一些项目,都为水产品的加工、储存包装、运输乃至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厦门市在水产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政策,加强与厦门市海洋渔业局,厦门市水产集团公司的联系,努力寻求合作,使公司基地在生产组织,水产集团公司在水产品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并逐步从松散型合作向密集型合作发展,使公司的基地成为厦门市水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厦门市“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看准时机,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就一定能把这一产业链接续起来,发展下去,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3.4 坚持发挥优势,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潜在资源

东山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地理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各地有较高的知名度。随着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度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渔业已成为可能和时尚,因此充分利用东山这一地域优势、基地的养殖规模优势、品牌资源优势和品种多样化优势,同时对一些设施稍加改造,就完全可以和厦门以及东山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接,实现旅游、休闲一体化,既满足不同层次旅游爱好者的兴趣和要求,又能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整体效益。

4 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厦门铁路实业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认真研究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4.1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把水产行业的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专业人才各个环节,大力吸纳紧缺人才,稳定核心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水产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复合型高科技人才队伍,加快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过程。

4.2 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坚持“科技兴业”的指导思想,整合科技资源,巩固既有水产技术优势,重点构筑核心技术优势,做好技术储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无公害养殖,逐步形成“厦铁”这一品牌效应,以名、优、特、新产品品牌赢得市场。

4.3 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

从繁育、养成、加工、贸易、管理、收入、结算各环节的衔接配合入手,将品种超前谋划,过程控制与销售结算有机结合起来,缩短管理链条,推行场一级的生产管理模式。落实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内部项目责任成本核算管理,把各级管理者和骨干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及个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提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把企业做优,资产做实,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4.4 实施企业文化战略

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管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同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培养专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增强凝聚力的核心工程,打造品牌优势的塑形工程,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的育人工程,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进而把公司做大、做好、做强、做久,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3

作者:陈发鸿 林捷 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科技创新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可以由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来实现。前者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后者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说明。如图1所示,图中X和Y分别表示不同的产品,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X、Y两种产品,AB和A′B′分别为技术进步前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组合。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可能性边界由AB外移到了A′B′,同样的资源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其中M′点的两种产品组合(x′,y′)要比M点的产品组合(x,y)多得多。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经济增长是要靠要素投入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一切非资源因素所起的作用)推动的。从理论上说,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而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正因为科技进步可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所以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必须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化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尤其重要(二)科技创新应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显重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技创新也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技创新都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的改善,不同的技术路线的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环境与经济后果。我们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某个经济社会生产的物品分别用国内生产总值和环境质量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不同性质的技术变革会使曲线的移动产生不同的后果。我们用两个图形来表示,以便作出比较。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处于AB位置,单纯考虑经济增长忽视环境后果的科技创新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到CD位置。对两条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技术变革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质量的下降作为代价的。显然,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科技创新模式。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仍然处于AB位置,考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到EF位置。EF曲线与AB曲线相比较可见,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中,GDP的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同步完成的。这种科技创新的模式和技术路线是我们所倡导的。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目前,我国渔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促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需求,保护广大渔民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和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水域的丧失说明了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水产养殖业的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受到冲击。虽然水产养殖业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慢慢下降,但是它的一些作用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二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要彻底改变土地有价、资源廉价、环境无价(偿)的观念,对自然水域滩涂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护,发展水产养殖要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失纳入渔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水产养殖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二)创新产业布局,培植区域优势品种区域优势主导品种,具有地方特色明显、养殖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化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强等特点,做大做强主导产品,使之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是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水产养殖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培植区域优势品种,是我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水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不但能够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而且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培育区域优势品种,优化渔业区域优势布局,要认识到,量大并不等于就占主导、占优势,如果不提升产品质量,区域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带建设就将成为空谈。要立足开发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好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养殖品种,形成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无公害养殖基地、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三)创新养殖技术,开展健康养殖革新传统养殖生产方式,推行高效、生态、优质的健康养殖方式,是加快水产养殖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关键环节。1.开展水产养殖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种质是水产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的生产资料。解决人工养殖条件下水生动物的疾病问题,主要遵循两条技术路线:一是让养殖环境条件满足水生动物的生理生态要求,二是培育和选择适应于高密度集约式养殖条件的养殖品种。因此,必须选育和改良适应于各种养殖模式的养殖品种,使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配套。选育和推广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水体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以及水生动物药残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合理搭配品种结构,实行科学放养许多现行的水产养殖模式多数是从追求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品种搭配不合理,养殖生产方式单一,结果非但达不到所追求的高产高效,反而造成了养殖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可持续的科学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结构搭配科学,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各种养殖品种有机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3.对原有的养殖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发展设施渔业养殖设施是开展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养殖设施的结构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要开展健康养殖,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行的养殖设施结构进行改造。新型的养殖设施,除了具有提供鱼类生长空间和基本的进排水功能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水质调控和净化功能,使养殖用水能够内部循环使用。这种养殖设施既能极大地改善养殖效果,同时又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4.研发高效饲料和科学合理的投喂技术饲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开展健康养殖,保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研发高效饲料,特别是进行绿色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开发另一方面,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料投喂技术和加强养殖品种摄食行为学的研究。5.实施科学管理和病害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水产养殖中健康管理和病害防治技术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而病害防治主要方法包括生态防治、免疫防治、药物防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健康管理。恰当的鱼类健康管理要以环境、营养、经济和其他因子为目标来预防鱼病而不是注重治疗鱼病。(2)研发微生态技术,调节水质环境。微生物生态技术和微生物制剂将成为健康养殖中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3)研发水产疫苗,消除药残隐患。(4)采用现代制药先进技术,研制无公害鱼药(绿色鱼药)。(四)创新科技推广机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我国渔业科技和教学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研究成果,但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仅占一小部分。为什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关键是缺乏转化机制。我国的渔业推广系统是从原苏联学来的“三独立”类型,即:教学、科研、推广独立。这种体制的弊病在于推广单位的科技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改革开放后,原有的渔业科技推广方式已不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需求,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最后一道坎”的难题。但是,随着我国连续几年开展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专家培训、技术员入户、示范户带周边户、养殖户帮养殖户”等形式,这一难题有了新的答案。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新时期一种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方式,它以提高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结合新型渔民培训工作,采取入户指导、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有效破解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的“最后一道坎”的难题。(五)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渔业循环经济就是在渔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渔业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渔业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与传统渔业经济相比,渔业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渔业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渔业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增长往往是简单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渔业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渔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4

依托近郊区位、交通便捷和基础良好的优势,面向省城长沙市和港澳等国际市场,加大投入,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扩大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体,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以兴建畜禽专业化市场为突破口,引进资金、技术和投资商,形成以市场带基地,以加工带养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以加强疫病防治和药残监控为保障,注重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行绿色技术,实行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效益提升和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和谐格局,努力实现生猪品种良种化、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进入市场组织化。

二、战略目标

到2012年,全县出栏肉猪240万头,饲养奶牛1万头,水产品产量达2.0万吨,养殖业产值达30亿元。

三、主要措施

1、依据我县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合理布局

①以双江、暮云等为大围子猪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加强大围子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向周边乡镇供应约围、长围等优质二元猪母本,生产内三元商品猪,供应本地市场;以黄花、路口、福临、干杉等乡镇为外来良种猪制种和生产基地,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扶持扩建现有五个种猪场。在安沙建一个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种公猪站),开展优良种公猪配送服务,并完善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网。全县统一进行种猪测定,建立系谱档案,生猪生产实现规范化、优质化,依托种猪场向周围乡镇供应长大、大长二元杂交母本,生产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②建设高效生猪养殖带。以春华、路口、白沙、金井、开慧、福临、双江、青山铺、高桥为重点区域,发展高效生猪养殖业。这些乡镇历来就是长沙县养殖业发展最为稳定的地域,广大农民在生猪饲养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积极性高。加上养殖业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建立产业协会、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示范户和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实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工程,解决养好、卖好的矛盾,积极开展生猪保险服务,提高养猪农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实现产业联动,良性发展。

2、大力引导和扶持规模养殖,集约化发展。

养殖业历来是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越来越重视,连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进行标准化生产,因为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规模养殖户在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应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栏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以及帮助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问题,解除规模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3、全力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产品增值。

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养殖业附加值,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和提高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各类冷藏冷却肉品和加工品,促进肉类产品的消费,促进肉类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系列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培养集养猪、饲料、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促进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把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机械紧密结合,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

4、建设山塘水库水产精养基地

长沙县是省会近郊县,近几年垂钓休闲渔业发展较快,全县养殖水面实际放养率达93.6%,要充分利用省会近郊信息便捷,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渔业产业。

加大水产种苗基地建设。长沙县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其制约因素就是缺乏种苗基地。种苗基地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不愿投资开发,宜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投入,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县7个鱼苗孵化场的建设,新建一个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融入现代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和优良服务,促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5、加大依法治牧工作力度,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5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发展现代渔业,优势得天独厚。我区渔业资源丰富,水产苗种繁育基础较好,发展现代渔业具备扎实的基础。

(二)发展现代渔业,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区渔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已是农民增收重要渠道之一。

(三)发展现代渔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水产品因符合安全、营养、环保的消费潮流,倍受青睐,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更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切实增强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理清思路,明确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渔)民增收为目的,以资源开发、特色渔业、水产品加工、品牌发展、休闲渔业五个方面为重点,大力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拓展渔业生产功能,做大做强优势水产品生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进程,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渔业经济保持8%增长速度,其中鲍鱼、海参等名贵品种的水产品产值占养殖品种比例不断提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基本普及。

三、科学规划,调整优化现代渔业产业结构

根据我区渔业资源的特点、海域状况和生产条件,全区渔业生产分为三大养殖海域,重点建设六大基地。

(一)三大养殖海域

我区水产养殖区域有垦区、滩涂、浅海三种海域,以后海、南日、东峤垦区为主发展池塘养殖,实行虾蟹贝轮混养;以平海湾、南日岛、埭头镇滩涂海域为主发展紫菜、牡蛎养殖;以南日、石城等浅海湾内海域为主发展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品种以鲍参为主,以湾外海域为主发展海藻(海带、龙须菜、紫菜)兼顾牡蛎养殖,其中平海湾大力发展鲍藻间养。

(二)六大基地

1、工厂化育苗养殖基地。重点扩大鲍苗繁育生产面积,年育鲍苗3亿粒以上,着重于繁育技术创新和推广;夏季育苗设施兼作鲍鱼度夏养殖。

2、名特优养殖基地。以南日、埭头等乡镇为基础,建设好3万口网箱养殖鲍鱼、海参等优特品种养殖基地。

3、海藻养殖基地。以兴化湾为重点,大力发展紫菜生产;以南日岛、平海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海带、龙须菜生产,着重于量的增长。

4、牡蛎养殖基地。着重抓好埭头镇兴化湾海域的3万亩牡蛎自然海区附苗基地和平海湾、兴化湾牡蛎养殖基地,巩固水产品产量。

5、水产品加工基地。以现有加工企业为基础,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渔业附加值。

6、生态休闲渔业基地。要积极开发南日海岛及三大湾的休闲观光渔业,扶持“水乡渔村”建设,发展以突出渔业文化特色的休闲渔业,实现一、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拓展渔业结构内涵和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石城、平海等一批渔港功能,大力发展渔港服务业,延伸渔业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集“生态观光、商贸服务、休闲健康、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滨海宜居生态小渔村;利用岛礁增殖恢复渔业资源的功能,开发游钓型休闲渔业。

四、完善措施,建立促进现代渔业发展长效机制

(一)依托科技,加快创新。一是帮助培植主导产业,使渔业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二是加大对渔业养殖户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新模式,使全区80%以上养殖户掌握一至两项水产养殖实用技术;三是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及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四是巩固完善基层水产技术队伍体系;五是做好院地合作工作,帮助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与大中院(校)联系工作,积极对接科技成果。

(二)注重质量,打造品牌。加大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建立稳定、通畅的国际化合作渠道,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把南日鲍产业链做精做长。加快培育我区知名品牌,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引导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申报我区优势水产品如牡蛎、紫菜、海带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推进分级包装和产地标识、无公害标识和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等制度;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QS认证,申报名牌商标,鼓励水产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把无公害水产品等优势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对于通过申报获得证书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经济奖励,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三)激活机制,加大投入

1、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开发和经营,形成一定规模的区财政给予适当项目补贴。

2、鼓励以集资合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壮大龙头企业。

五、加强领导,努力创造现代渔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成立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加快现代渔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办、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海洋与渔业局,由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订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搞好现代渔业招商引资,推动现代渔业的发展。

(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2、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机制,各金融部门应向重点水产养殖大户、特色户提供贷款,着力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将从年至2015年逐年加大对水产养殖疫病测报、环境监测、渔业信息、技术引进及技术培训等经费的投入。

4、鼓励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宜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生产,对新开发的水产养殖项目,优先给予扶持

5、积极招商兴办“三资”和联办水产养殖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或合作条件,在按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间,给予免征地方所得税的优惠。

6、加快发展保鲜加工,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争取用5年时间在主要渔港和水产品集散重点区域,建设多功能的速冻和冷藏设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集资兴建中小型冷库,发展社会化服务;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快鱼糜系列制品、保健食品、海洋生物药品等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推广单体冻结、小包装、软包装等先进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满足群众对水产食品多样化的需要。

(三)齐抓共管,加强检查考核。从今年起,将现代渔业发展纳入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定期检查督促,通报情况,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局面,促进我区渔业快速发展。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6

1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舟山是中国唯一一个依岛建市的群岛型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独具特色。通过分析可知舟山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发展特点和行业问题。

1.1行业整体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经营模式还相对传统、粗放,高技术含量的养殖模式发展相对缓慢。据调查,舟山地区约82.5%的水产养殖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养殖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所占比重达72.4%,而现代化养殖模式所占的比重仅为27.6%,行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于国内渔业生产发达地区。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劳动力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1.2养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大多介于45~60岁,从业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老龄从业者在养殖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生产活动基本处于一种粗放模式状态。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安全隐患。舟山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82.4%,而高中以上学历仅占7.6%,而且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吸引力的逐年下降,年轻劳动力大多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1.3水产养殖生产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舟山政府主管部门开始逐步从养殖户手中收回水产养殖滩涂用地,用于工业厂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用地,当地水产养殖业面临养殖范围缩小的问题。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每年夏季的台风、春季的冰冻和秋季的高温天气和冬季的寒潮都会在渔业生产区域频繁发生,同时还会不定时地爆发病害、赤潮等不可控制性事件,台风等强烈天气对水产养殖业的破坏力非常大,经常会带来养殖设施毁坏、养殖产品逃脱等灾后问题,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当地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基本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大多采取任由其发展的态度,不会科学地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去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自然风险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风险中的主要风险。

1.4从业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且不稳定随着渔业资源的逐年退化和国家政策的逐渐倾斜,舟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由以前的渔业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局面缓慢过渡到以造船业、航运业等重工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加上水产养殖业从业者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明显较低,而且工作场所大多在郊区或者滩涂等环境较为艰苦的地方,所以舟山当地的年轻劳动力很少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只有河南、安徽、山东等劳务大省的很少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到达舟山后会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生产,但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这些农村劳动力又开始大量返流回乡,水产养殖业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1.5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舟山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建港条件和快速发展的港口业,促使舟山当地市场经济逐步向国外企业开放,市场上水产品的价格调节机制也日益变得灵活,各种水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养殖人员大多以传统的养殖户为主,他们在经营观念、市场意识及竞争理念等方面缺乏历练,不能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对于市场行情的把握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性的思考,很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导致水产品因产能过剩而导致价格急剧下滑,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经济损失。

2舟山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舟山水产养殖业要想实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首先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舟山政府在以下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和支持。

2.1积极推进教育建设和人才引进工程人才是第一资源,舟山必须把人才引进工程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竞争问题,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建立对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定期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利用市场指导行业生产,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生产,不看市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海洋类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当地劳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引导,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认识水产养殖业,消除他们对水产养殖业的偏见,引导他们到水产养殖行业部门中工作。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应该为雇员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服务和子女受教育服务,从而吸引年轻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

2.2发挥资源优势,创建市场推进机制舟山政府部门应认真领悟国家“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积极发挥良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调整渔农业结构,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渔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点来抓,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引进和改良优良品种,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家水产品储运加工基地,政府应增加渔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资金,推进公共财政向渔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做好海洋渔业产业[1]。同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银行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等途径为水产养殖业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相关工商主管部门应完善市场价格管理机制和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对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对于投机倒把等严重影响水产品市场价格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引导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切实保障水产品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2.3增加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舟山地区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是以滩涂养殖、围塘养殖等为代表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养殖综合效益较低,而且占用土地面积较大。面对海涂滩地面积逐渐萎缩的局势,舟山水产养殖业必须尽快推进水产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大力鼓励发展以网箱养殖、大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化养殖模式,积极争取更多的渔业结构调整资金,发展一批饲料加工、网箱生产、种苗繁育和病害防治等涉渔新产业。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渔业,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现代人的视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渔业[2]。政府应鼓励渔民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同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成果转让、专利购买、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舟山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抓好现代渔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转变。

2.4建立并完善行业服务体系舟山水产养殖业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国外和国内水产养殖业发达地区较为滞后。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遇到依靠传统养殖经验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很难找到相关的技术服务与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涵盖苗种、饵料、技术、信息、加工、运销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在海洋科技创新中的基地作用,通过产、学、研联合的组织方式,企业和科研单位、水产院校合作,建立企业科技中心,开展先进渔船、渔具和渔法研究,推进技术改造和进步互补共进[3]。同时,政府应在环境检测管理、灾害预报、市场价格管理、民事纠纷处理等方面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定的服务与支持,加强海上联合执法,减少各类海上事故的发生,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渔区社会稳定。保险服务体系发展的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农民涉足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实施政策性水产养殖互助保险项目是尽量降低养殖风险给渔民带来巨大损失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顺应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制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制度尽快出台。

2.5创建区域品牌,加快对外贸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不能清楚分辨出水产品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了高品质水产品的销售市场。虽然舟山拥有一个部级水产品品牌和多个省级品牌,但是总体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4]。政府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渔农村龙头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减少直接从事渔农业的渔农民数量,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宣传并鼓励广大水产养殖户自主组建养殖加工企业或者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有能力的生产经营团体,建立自主品牌,广泛发展水产品储备运销和精深加工,切实解决水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政府应重视水产品的出口质量,组建业务能力较强的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落实全程监督措施,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辟中东、南美、东欧等新市场,鼓励广大中小水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提升舟山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舟山水产品出口外销。

3小结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7

1、生产方式的调整。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追求大自然人文景观的心情愈来越强烈,我们要充分发挥渔业真山真水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旅游娱乐垂钓为一体的渔业生产新模式,在发展养鱼生产的同时,结合开发旅游项目,建立以垂钓,美食,观赏和游览为主要内容的游览小区和综合娱乐场所,吸引各层次游客前来钓鱼、食鱼。

2、布局结构的调整。在整体布局上,要在做好资源分析和水域分类的前提下,进行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区域化的渔业生产特色。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实行重点扶植,优先发展;对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及时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资源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在生产布局上,可实行区域多元化品种组合,发展若干各具特色的养殖项目,使生产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种水产品各自发挥优势,克服单一型品种的缺点,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在多元化品种组合中,即使一些品种市价下跌造成亏损,也可由另一些高回报品种的盈利来弥补,使生产经营者始终可以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这样也便于其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使整体的养殖品种组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同时,严格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切实加强区域动态管理。

3、养殖方式的调整。注重养殖方式的合理选择,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目前的主要养殖类型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江河溪流及湖泊养殖、网箱与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方式有多茬养殖、轮捕轮放、反季节养殖、夏花鱼苗当年养成、半流水(微流水)养殖、生态养殖等。养殖者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同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防止水域污染,减少病害发生,加强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项目结构的调整。实行经营项目综合开发,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在强化渔业第一主导产业地位的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向二,三产业延伸,走出一条资源配置最佳化、生产结构多元化的现代渔业发展路子。要多行业互相渗透,诸业并举,积极发展渔农、渔工、渔林、渔副、鱼畜、鱼贸等综合经营,拓展渔业生产领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主副业配套经营,改单一效益为多元效益。

二、推进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稳步进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渔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抓住机遇,把调整渔业生产机构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为调整渔业生产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制定规划,提出调整方案和实施意见,落实具体政策措施。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都要积极支持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保证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科技兴渔发展。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当前我省的水产科技无论是在研究成果还是推广应用方面都不能满足渔农自主调整结构对科技的迫切需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从宏观上讲,一要改革水产科研体制,使水产科研机构直接为渔业、渔农服务;二要尽快增加水产科研的投入,保证结构调整中所需技术研究的顺利进行;三要大力提高水产科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把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及时向渔农推广。水产科研与推广工作应切实转变“重产量、轻质量”的偏向,把优质高效放在首位,加速优质新品种的培育、储备和推广,尤其要加强水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品种与质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社会消费水平的日益上升和市场需求,并促进渔农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

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渔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渔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渔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结构调整的主体———渔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渔农素质,对于推进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为此,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渔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二要组织渔农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管理、竞争的能力;三要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渔农的综合素质。

3、积极引进优良鱼苗,大力推广名特优新养殖新品种。不断增加新品种的养殖种类,扩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和价格,促使农民向这一养殖模式转化,推进专业化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4、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行水面承包经营。不能吃大锅饭,要改变经营方式,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抓住城乡开发机遇,创新经营制度,盘活存量资产,搞活资源渔业。

5、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我省渔业信息化步伐,围绕水产品市场行情、供求趋势以及渔业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等方面,制定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完善信息制度。同时,组建专门信息机构,配备专业信息人员,购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建立自上而下辐射全省各地的渔业信息网络,形成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国家与地方渔业信息体系,为渔农进行渔业生产和结构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服务保障。

6、加强渔政管理工作。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渔业法规。要做好禁渔区、禁渔期执法检查工作,保护渔业资源。要强化渔业环境监测工作,维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渔需物资商品,净化市场,保护渔民切身利益,为顺利实施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保驾护航。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8

关键词:渔业;现状;发展;对策

1陇南渔业生产发展、资源现状与分析

1.1水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及利用

1.1.1水资源、水面积资源较为丰富陇南市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境内有嘉陵江主要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900余条,三级支流2 900余条。年径流量261亿m3,占全省总径流量的44%。地表水(山泉、溪流)106亿m3,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丰富。

市内分布有主要河流、水库、湖泊、塘坝、池塘、沼泽滩涂等资源27.6474万亩,水产养殖可利用资源面积5.0434万亩,占各类资源面积的18.20%。在可利用资源中,水库7座水面面积3.52万亩,荒滩、沼泽1万亩,池塘2 324亩,湖泊2 150亩,塘坝760亩。可利用资源中已开始养殖开发的2.8 265万亩(其中水库3.52万亩,池塘2 324亩,塘坝300亩,荒滩、沼泽地400亩,网箱总体积8 000m3),占可利用资源量的56%。

1.1.2水产养殖主要生物资源种类多全市境内现有鱼类种类(包括引进品种)62种(其中土著鱼44种,占全省种类的66%,其中经济价值的有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中华倒刺巴、野生鲫鱼、野生黄鳝等10多种。引进种类18种,养殖比重较大的有草鱼、鲢鱼、建鲤、团头鲂、澎泽鲫、异育银鱼、黄桑等);主要珍稀水生动物有:大鲵、文县鱿螈、山溪鲵、野生甲鱼等。

1.1.3气候、水温资源优越陇南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大多数河谷地带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从水温特性看,有丰富冷水源、温水资源、热水源,可养殖冷水、温水、热带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

1.2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陇南现有人工池塘2 324亩,适宜水产养殖增殖的水库7座,总水面面积3.52万亩;现有水产苗种繁育场4个,苗种培育基地一处,全市苗种场年可孵化鱼苗300万尾,生产鱼种200万尾。已建成的网箱养鱼5处18户,拥有钢质框架网箱总体积8 000m2。大鲵人工驯养繁育点两处,现有亲鲵饲养池、稚鲵孵化池、幼鲵饲养池6 000多平米。甲鱼工厂化养殖场一处。

1.3水产业社会经济状况

全市从事水产业的从业户共660户,其中养殖户460户,捕捞户80户,水产品营销户120户,从业总人口3 300多人。

1.4发展水产业的潜力及优势

水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是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就省内和西北地区范围内比较,我市光热资源、水资源、水温类型、生物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79个乡镇,具备发展水产业的资源条件。

1.4.1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我市水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水产业机构不断设立和完善,水产养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水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市现有水产技术推广、渔业行政执法机构11个。同时,省政府批准了文县大鲵保护区,建立了文县大鲵保护站(编制4人)。

1.4.2适宜生产绿色水产品我市地处长江流域上游,境内多高山,工业设施少,除少数矿产资源大县个别区域污染严重外,大多数区域水质洁净、无污染、水体物理化学指标适宜水生动物生长,是生产绿色水产品的理想场所。

1.4.3具备一定的区域优势我市地处甘、陕、川交界地带,向西北水产品可销售到兰州、西安、天水,向南、向东靠近九寨沟等省外市场和市内280万人口,市场前景广阔。

2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陇南渔业的发展速度缓慢,渔业比较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低,究其存在原因有:

2.1渔业的政策扶持、投资力度明显减少

渔业在我省本来是一个弱质产业,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因此加大对渔业的支持和投入显得非常重要。但近年来陇南渔业和全省渔业一样,政府扶持力度明显不够,陇南九县(区)除二、三县享受了小型规模项目扶持外,其他县近年都没有争取到任何项目。地方财政给渔业投资比重得不到提高,没有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2.2养殖的总体规模小,渔业产值低,没有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近几年来,池塘面积始终徘徊在2 000~3 000亩,一些池塘被城市建设占用,没有得到恢复再建,一些池塘水毁后无力恢复,一些池塘因缺水被用来种田,新开挖池塘费用较高,没有项目支持,大多数养殖户没有能力开发开挖新池塘。水库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水库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管理能力跟不上,网箱养鱼利用规模在8 000m3,大银鱼移植增殖还处于初始阶段,捕捞产量低。2005年全市渔业产值1 450万元,始终处于弱小产业地位。

2.3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

陇南渔业养殖品种虽然比较丰富,但中高值鱼的比例仍然比较小,养殖品种仍以鲢鱼、草鱼为主,团头鲂、鲫鱼、鲤鱼、黄鳝、甲鱼等中高价值优质鱼的产量不足10%。许多名优新特品种引进后,难以扩大养殖,养殖品种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渔业产值很难提高。

2.4渔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不配套

一是一些县水产品推广行业有责无权、有职无责、有人无为、管理松懈,工作无人问津,没有把水产技术推广当做一项公益性事业去发展。加之渔技推广工作较艰苦、待遇较低,水产科技队伍得不到加强。二是苗种供给体系不完善,原有的武都鱼种场、徽县鱼种场、碧口渔场已由于孵化设施老化废弃、缺水,池塘条件得不到改善、鱼种场权属改变等原因形同虚设,失去苗种繁育功能。苗种供给只能依赖周边省份和市县水产站租池育种解决,品种和质量上难以满足本市渔业生产需要。三是营销体系不完善,本市缺乏水产品批发环节,养殖户自养自卖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四是信息体系不完善,由于没有必要的场所、设备、资金,信息服务能力差,不能很好的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五是渔业病害测报和水质监测体系不完善,陇南市县渔业技术推广站虽然建立了渔业病害测报体系,但没有检测仪器设备,养殖品种病害测报仅凭感官和经验,缺乏直接依据,更谈不上水质检测。

2.5现有渔业资源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利用

根据渔业资源统计结果显示,陇南现有水库面积3.32万亩,稻田3.20万亩,可供渔业利用的河滩、沼泽13.90万亩。目前,利用程度还很低,河滩、沼泽 的利用面积还不到400亩。另外,还有可供开发养殖的土著鱼类十几种,这些土著鱼在外省市场价格高、销路好、但目前仅仅开发形式限于捕捞这种消耗资源的方式,没有对其进行人工驯化养殖。

3陇南渔业发展对策

3.1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建设

今后渔业发展应以实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以“四水”渔业发展为主,即以水产养殖为核心、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水上观光、休闲、“渔家乐”等多种综合渔业模式。重点突出一个带,抓好两个片,利用好7座水库,在9县(区)“三江一水”沿岸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逐步实现养殖苗种良种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发科学合理。加快优势产业建设,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优势产业,提高水产品竞争力。应加大力度推进,抓出实效。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根据发展基础,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进一步做好优势产业的区域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布局调整。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把渔业列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十一五”渔业规划,即重点抓好白龙江干流沿岸渔业,突出名特优新产品养殖的同时抓好生态养殖。“抓好两个片”即南部片武都、文县、康县、宕昌县、以发展冷水鱼类和其它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北部片成县、徽县、两当县、礼县、西和县以发展池塘、塘坝大宗鱼类养殖为主。把具有发展渔业的基本条件县(区),各有侧重,努力形成一县一品或几县一品的发展格局。

3.2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发展

我市水产业发展一个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不大、水平不高、链条不长。做大做强水产业,必须紧紧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抓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发展一批现代化水产养殖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扶持,加大技改力度,壮大一批优势企业。二是要抓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适应市场需求。三是要抓品种战略,开拓产品市场。四是要抓机制创新,增强企业的活力。要积极引导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为农户搞好服务,确保农民增收,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机制。要大力发展水产品专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3突出抓好渔业科技创新

加快水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化科技加快改造传统水产业,应提升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要健全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水产原良种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改造市级重点水产苗种基地和重点县的水产苗种繁育场建设,提高苗种基地的综合供种能力。到2010年,争取建成省级良种场3个,市县重点苗种繁育场10个。最大限度地满足渔业生产的良种需要。二是要组织推广重大关键渔业技术。要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和重大养殖技术推广行动,切实加强对优新种苗、节本增效、加工转化、保鲜包装、监测检验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促进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养殖、标准化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要创新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技术推广示范、病害防治、质量安全等公益职能,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水产苗种场、涉渔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开展多元化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逐步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养殖技术推广体系。

3.4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管理

应全面推进无公害的标准化养殖。一是要加强渔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应在生产环境、鱼类品种质量、养殖与加工技术操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组织修订渔业标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渔业质量标准化体系。要加强渔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应用,指导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二是要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应建立健全全市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置必备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效能。在水产品主产区,重点建设水生动物病害监测站,提高对水产生动物疫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要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列行监测制度、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加大水产品药残、重金属监测力度,特别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水产品认证。三是要加强渔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深入开展水产品投入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渔药、饲料和生产经营劣质水产苗种等违法行为,净化水产品物化供给市场,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3.5渔业问题,既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资源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要建立健全鱼类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制度。组织开展渔业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研究,制定渔业资源增殖计划,积极争取投入,加大向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的放流力度,不断增加放流品种,加强鱼类产卵等天然渔业资源繁育保护区建设,促进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二是要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品品质,减少和避免生态环境的影响。坚持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河流的水利枢纽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排污治理,加大对污染事故调处力度,提高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渔业损失。三是要加强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完善现有的保护区管理,对已经批准建设大鲵等水生珍稀动物保护区要进行清查整顿,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对没有设立保护区,但有保护价值的渔业资源区域,要建立渔业资源保护监测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及时抢救收集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3.6突出抓好渔政执法管理

上一篇:土壤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