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9-20 17:16:21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1

水产养殖保险,是对投保人或投保组织在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水域污染等造成经济损失时,按合同约定条款进行经济赔偿的保险。由于水产养殖保险在操作中费率厘定困难、现场勘险定损繁琐、赔付率高,商业保险涉足经营意愿不强,普遍需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和补助。近年来,四川省渔业主管部门动员和引导保险企业就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水产养殖保险开展情况2010年开始,四川省陆续有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其中,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2010年开始在四川成都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试点,到2013年,保费突破2000万元。2016年,该公司陆续在乐山市等地拓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2018年全年的水产养殖保险保费收入突破4000万元。单从全省水产养殖保险数据反馈的赔付比率来看,只能说收入与赔付基本持平,尤其是该公司在乐山的保险收入,自业务开展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正因有了水产养殖保险的有力支撑,当地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有力促进了地方渔业经济的发展。2018年底,四川省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水产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2个市18个县(市、区)启动了水产养殖保险共保模式试点。截止至2019年10月,已投保近1.2万多亩,收取保费245万余元,为养殖户提供了近6000万元的风险保障。由于处于试点阶段等多种原因,规模较小,但据统计累计赔付金额约100万余元,简单赔付率不到50%的数据,与单纯的商业保险运行模式和其他地区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相比较,目前四川“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的共保模式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是比较成功的,该模式值得全面推广。

(二)主要做法一是积极落实保险政策积极争取将水产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切实为养殖户分担养殖风险。2017年,四川省财政厅出台了农业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对符合农业产业政策、适应当地“三农”发展需求的农业保险给予一定的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同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渔业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有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渔业特色农业保险,对地方财政给予参保农户保费补贴的,四川省财政按规定对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奖补,切实提升渔业抗风险能力。”至此,水产养殖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凡是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地方,四川省财政厅都将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2019年7月,四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四川副省长尧斯丹再次强调,各地要抓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共保模式2017年11月,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中航安盟财险公司签订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共保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互助保险与商业保险在水产养殖保险领域的“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共保模式正式进入四川。四川省水产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开展养殖保险,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统筹资源推动,协调各方配合,狠抓责任落实,切实组织实施好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三是全力做好保险试点技术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关于印发水产养殖保险技术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农渔技学〔2018〕2号)精神,指导试点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为养殖户和保险机构提供相关公益性技术服务,包括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发动、风险管理技术服务、查勘定损技术支撑等,探索建立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运行模式。四川省水产局牵头组建了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专家服务团队,在养殖户参保前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保险机构制定保险条款;在养殖户参保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督导养殖户建立养殖日志,排查事故隐患;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时给予养殖户减灾技术指导,并对事故进行查勘定损指导。四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省级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工作动态等。同时,会同各级地方渔业主管部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结合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提高广大水产养殖户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支持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积极性。从四川水产养殖保险实践情况看,保险为养殖户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因财力有限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水产养殖户还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风险意识不足、投保意愿不强,部分养殖户投保出险后道德风险高,地方渔业部门及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较少、经验不足,个别商业保险机构之间为了利益恶性竞争、出现高额赔付时单方面毁约,给养殖户造成不少负面影响,重建信任、恢复业务建设过程艰难等,客观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四川水产业在保障市场水产品供给、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9.01万公顷,另有稻田养鱼面积31.22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50多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40多亿元。但是,四川水产品总量供给不足,水产养殖分散粗放,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四川提出了“川鱼振兴”计划,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全省乡村振兴大会提出要发展川猪、川鱼等“10+3”特色农业产业。“10+3”农业产业是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的核心主体,是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路径。“川鱼”作为“10+3”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和新环境。2019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川委发〔2019〕21号),明确了加快建设川粮油、川鱼等“10+3”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意见》强调,“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实现“10+3”产业全覆盖。”可以说,全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有了更加坚强的政策保障,对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保险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广的市场空间四川水产品年均需求量在200万吨,其中需从省外购入约50万吨,供给能力明显不足,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是四川水产当前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四川提出了到2022年实现总产量210万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和进出平衡的目标任务。池塘、水库等养殖水面是四川深挖潜力的主要对象;全省现有待开发的宜渔稻田资源1100万亩、其中冬(囤)水田600万亩,适当改造后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良好设施。为保障这些养殖设施、养殖基地安全有序稳产增收,必须要有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驾护航,必须要建立起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可以说,随着“川鱼振兴”的全面推进,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规模将越来越大、效益将越来越好。

三、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对策建议

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要紧紧抓住“川鱼振兴”带来的机遇,加强前瞻性谋划,创新工作方式法,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健全完善符合四川渔业特色的养殖保险制度体系,切实为“川鱼振兴”保驾护航。

(一)抓住机遇做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要聚焦“川鱼振兴”,紧密结合省情农情渔情,制定好“川鱼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特别是要把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要求明确细化,并将有关责任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到本地区“川鱼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中。

(二)健全完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要紧紧抓住全省推进“10+3”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与财政、银保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把水产养殖保险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有关补助机制、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体和媒介,动员和组织保险管理机构和保险企业,大力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宣传,让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养殖户真正认识到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主动地推动、参与养殖保险。

(四)加强保险指导及推广工作各级水产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组织水产专家、保险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各地推进养殖保险,协助解决推进养殖保险工作中的难题。

(五)规范和完善水产养殖保险产品要组织保险企业认真总结,加强案例分析和研发,细化保险勘察理赔流程和标准,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的共保模式,让水产养殖保险更接地气,适应不同地区养殖户的需求,进一步为“川鱼振兴”保驾护航。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2

宁德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福州与温州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一、宁德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优势 (一)宁德市水产养殖资源优势明显。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新兴港口城市,宁德市的海岸线长达878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26.4%;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1/3;全市浅海、滩涂面积1244平方公里,海域资源丰富、水质肥沃、生物种类繁多,拥有海洋生物600多种,其中鱼类100多种,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具有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宁德市水产养殖业无论在福建省还是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水产业总产值54057亿元,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1.5%上升到2006年的41.5%;2006年全市普通养殖网箱数近28.6万口,占全国海水养殖网箱数量的近一半;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1350公顷,渔业总产量73.83亿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吸纳了20多万人的就业,还带动了全市渔需物资、海陆交通、电讯、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兴起。 (三)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的增加,转向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随着新的养殖技术和品种的不断推出,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县项目入户蕉城。 (四)沿海四县(市、区)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加工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宁德市水产品加工水平有所提高,冰鲜大黄鱼、鳗片、虾仁、章鱼头和藻类等系列产品加工份额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逐年提高。2006年水产品出货值6.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出货值的10.9%。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为农产品出口的首位。先后注册了“官井洋大黄鱼”、“二都蚶”、“鳌江紫菜”、“安瑞蛏”等10多个商标,并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益。 二、宁德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情况 (一)银行贷款积极支持水产养殖和加工 1.贷款投入不断增长。2006年宁德沿海县市农信社累计投入贷款4.09亿元,支持渔业养殖和海洋捕捞、深水作业,贷款余额约1.5亿元。一是大力支持海洋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先后投入贷款5000余万元,重点支持了三沙、沙江、长春等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新增海带、紫菜、海蛎养殖8000多亩。二是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养殖大户,因地制宜地支持“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渔业专业化生产。着重支持大黄鱼、对虾、紫菜等贝藻蟹类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三是大力支持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海产品加工业,提高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贷款方式不断创新。一是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针对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成本上升,农户养殖资金需求逐年增大,而养殖户想贷款却无相应的抵押物的状况,宁德市农村信用联社率先推出了海域权抵押贷款,利用养殖户持有的海域使用权证,将养殖的虾塘作为抵押物,在向发证机关办理抵押后,由农信社评估抵押物价值,据此办理贷款。2006年,霞浦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14户共80万元,贷款余额40万元,有效化解了养殖户资金“瓶颈”难题,增强了养殖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是组建村级担保公司。以霞浦县石湖村为例,该村浅海滩涂广阔,具有发展海带养殖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石湖”牌海带产品远近闻名,目前全村752户、3066人,有八成劳力从事海带养殖与捕捞生产,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基地。2007年6月,由该村农民出资成立了霞浦县石湖农业发展担保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00万,股东195人,并按股金6倍以内的比例给村民提供贷款担保。目前已发放贷款120笔,金额400万元,其中单户农民获得的最大贷款金额为6万元。 (二)民间融资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由于银行信贷支持的力度与水产养殖业的资金需求不对称,使水产养殖业资金需求主要通过民间融资。从需求来看,1997年以来宁德市海水养殖规模开始急剧扩张,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大。但是直接给予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仅有农村信用社,部分养殖户通过住房抵押贷款等方式从商业银行获得少量信贷资金间接投入水产养殖。据测算,宁德市2006年大黄鱼养殖产量4.1万吨,按养殖1年约8~9两的成鱼每斤9元左右的成本计算,需要投入流动资金10亿元,再加上网箱等固定成本投入,以每口1000元投入计算,全市28.6万口网箱约需投入3亿元,资金总需求达13亿元。从供给看,2006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对养殖业的贷款投入为4亿多元,加上养殖户以个人房产抵押获得的贷款,按个人住房贷款总额8%测算,约有2~3亿元,养殖户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支持为其资金需求总额的50%左右,近一半以上依靠自身积累和民间融资。从单笔贷款金额来看,水产养殖需投入资金较大,而农村信用社只对养殖、捕捞等提供小额信贷支持,一般不发放大额贷款。 三、金融支持渔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障碍分析 (一)养殖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规模急剧膨胀和依靠数量型增长的过程。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生产方式传统、养殖品种单一、经营分散、结构不合理和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信息滞后、缺乏各种有效保障等因素,制约了养殖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渔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没有形成真正的高中低档品种与多种生产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格局;同时,过度的养殖与开发及污染,导致海域环境质量下降,加大了信贷投入风险。随着沿海工业和海水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张,沿海人口骤增,大量生活垃圾、工业废水不断由陆地排入海中,导致海域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产业化水平较低。#p#分页标题#e# 水产品转化能力薄弱,精、深加工项目少,金融扶持难,水产品加工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因养殖产品的加工仍停留在低档次的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出口基础薄弱,产品受制于国际贸易壁垒或达不到国际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严重制约着水产品出口创汇和养殖业增效。2006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10.02万吨,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3.57%,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12.98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15.3%;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全市共有水产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23家,比重不足10%。2006年全社会渔业总产值83.12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55.91亿元,占67.23%,水产养殖仍以买卖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有待延伸。产业化服务水平低。一是销售体系不健全。营销基本是渔民自发行为,养殖户、经销户之间恶性竞争普遍存在,部分不法商贩造假、掺假,影响了行业声誉。二是政府管理不到位,科研、防疫卫生、市场信息等科技服务投入力度不足。三是行业自律组织匮乏。专业协会、商会局未能起到协调行业的作用。 (三)水产养殖业自然风险大。水产养殖业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一旦遭受损失往往得不到任何补偿。如2006年的“桑美”台风给宁德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受灾面积5.34万亩,经济损失11.9亿元。对银行信贷也产生了连带影响,据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统计,因“桑美”台风直接受灾贷款户5563户,直接经济损失4.03亿元,受到影响的贷款1.8亿元,预计贷款损失0.42亿元。 (四)水产养殖业担保难问题突出。一是养殖户缺乏足够的抵押品,信用和保证贷款成为农信社的主要贷款方式,使小额信贷的资产风险和贷后跟踪管理成本加大。据调查,农户因找不到担保人和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支持的占72.44%以上。二是虽然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海域权证抵押和农村担保公司的尝试,但仍然没有普及推广。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养殖户的信用评价体系。农信社信贷等级评定方法对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善的评定办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五)渔业保险缺失。专业性渔业保险和渔业相互保险等新型保险机构尚未建立,渔业及相关海洋产业保险法规不完善,险种少、保障低。而渔业和养殖业属于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一旦遭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往往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基本得不到补偿。 四、拓宽融资渠道,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面对水产养殖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抢抓机遇,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信贷投入机制,努力挖掘资源潜力,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实施金融创新战略,增强信贷支持能力 1.推动小额信贷创新。一是管理创新,通过贷款成员自发地组成小组和中心,对小额信贷进行民主管理,以降低小额信贷的管理成本。二是业务创新,增加贷款额度、灵活掌握小额信贷的期限,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贷款环节。三是完善定价机制。要针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担保抵押状况、市场情况以及资金供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贷款定价,在实现金融机构盈利的同时,强化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创新抵押方式。要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将海域权证、船坞产权、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住宅作为有效抵押担保物,进一步丰富担保手段和担保物品种,使渔民和渔业加工企业的资产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同时,建议产权机构要加快发证确权,抵押登记部门要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办证费用。为银行创新信贷业务提供空间。 3.创新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根据水产养殖业的结构特征和布局调整方向,实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实行差异化的业务授权、客户准入、方式准入和产品准入条件。适度下放和扩大基层银行信贷审批权限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合理界定信贷员的责任,对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信贷资产沉淀,不应过多追究信贷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对增加信贷规模、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拓展与培养优质客户资源的信贷人员给予奖励。 4.创新服务手段。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要充分依托科技手段,积极发展银行卡事业,通过增加POS机、ATM机,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和个人支票等业务,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积极创新和拓展适合农村的各类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二)确立金融支持重点,促进水产养殖业优化和升级 1.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要从现有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中,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2.支持渔民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要按照“绿色水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重点支持渔民引进和开发名、特、稀、优品种,如大力发展养殖滩涂鱼、石斑鱼、尖刀蛏、波部东风螺等本地珍稀品种;积极支持渔民开展多元化养殖,降低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比重,实现养殖结构科技化和环保化。 3.支持创立水产养殖业“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在水产养殖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按照“区域品牌”标准,对符合品牌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和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创立品牌。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1.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一是以农信社为载体,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增资扩股,取消县联社一级法人,以设区市为单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使农信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二是增强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功能。要在开展经营性业务试点的基础上,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增加信贷品种,增设基层网点,改变目前县域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较少的状况。#p#分页标题#e# 2.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通过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组建服务“三农”的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机构,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流向农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加快保险体制改革,要针对水产养殖业和渔民需求,积极开发低费率、高保障、手续简便,等适合海洋养殖业的险种。探索推进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模式、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形式和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渔业保险试点,鼓励和支持保险业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创新业务。 4.积极推进农村担保体系建设。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担保模式,在农村设立村级信用担保机构,组建由财政、村民和企业共同出资的农业担保中介机构,为农户和农业生产提供担保服务。 5.建立与水产养殖业相适应的信用评级制度。要根据水产养殖户的情况和特点,遵循易行、实用及便捷的原则,从借款人的环境、品德、信用、资产、能力等方面对养殖户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已收集到的信息尽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 要进一步摸清民间融资规模、特征及活跃程度,加快研究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对民间融资的利率、期限、金额、交易方式等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规范,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水产养殖业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如设立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养殖业融资损失的补偿;也可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银行加大对水产养殖业贷款品种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对支持水产养殖业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以及担保一定比例的风险资本,以降低银行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营者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不断变多。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这样,畜牧养殖业专业户在面对风险时的应急管理能力才能体现出来。其次,在畜牧养殖业专业户制定以利益为经营目标时,需要面对市场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

2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分析

2.1技术风险

畜牧养殖业的技术风险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疫病防治以及饲料的科学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畜牧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禽类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有了相应途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疫病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降低或其他结果的出现。由于禽类和畜类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力在不断下降,导致自然环境的大程度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十分密切。

2.3市场风险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展惠民工程。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都得到巨大的进步,网络营销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平台。努力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深市场各畜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市场作为风险影响畜牧养殖业专业户的经营和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策略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畜牧养殖专业户应当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别,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3.2加强风险分析

对风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评估,由于风险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和持续性等特质,所以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规避、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多方求证通盘考虑,为做好风险规避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极力减少风险给畜牧养殖专业户带来的利润损失。

3.3政府积极引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大,政府的调控措施和经济形势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畜牧养殖业的风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利用对于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调控给予畜牧养殖业养殖专业户一定扶持,这样有利国家对于减小贫富差距计划的实现。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大融合,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对待风险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风险和利益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然后,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分析自身与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提升国民经济的实力。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4

江西省上高县的养殖户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养殖鳙鱼,2001逐渐形成产业化养殖,可是直到2006年,养殖户们一直被资金不足所困扰。2006年以前,上高县的养殖户一般都是经营二三百亩的水面,一年也就几万元的收入,很多人都想找机会扩大规模。鳙鱼养殖投入大,如果经营1000亩的水面,承包费、鱼苗费、饲料费等加起来要投入70多万元,养殖户看到好的养殖水面也只能徒叹奈何。

闻德辉是上高县的老养鱼户,效益不错,为人热情,很有威信,经常会有一些朋友请他担保从信用社贷款。后来闻德辉想,一个人毕竟能力有限,如果很多人为一个人担保,那贷起款来一定会容易得多。他打算成立渔业合作社,让养殖户们互相帮忙。

一两个人出现了问题,由大家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就会减小,闻德辉的想法得到了养殖户们的认可,他们成立了渔业合作社,有100多位养殖户加入了联保,每名社员缴纳至少1000元的股金做风险担保。同时,合作社根据养殖户贷款额度的不同,提取其中的2%~4%作为风险基金,如果哪个养殖户效益不好,还不上贷款,就用这些钱来应急。养殖户若要申请合作社贷款,必须自己投入项目资金总额的50%以上,再把承包水面合同书拿到合作社作抵押才可以。

养殖户李美财早就看上了万载县的一个水库,打算承包下来,但是资金上有困难,就希望能通过合作社联保贷款。他找到曾合作过的李水生和李禄启,三人联合,筹措50%的资金没有问题,然后再向合作社争取联保。

这三人凑了65万元,合作社为他们担保贷款40万元,信用社规定年底必须归还贷款。可正当他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赶上了2007年大旱,当地农户的农田灌溉都成问题,更别说养鱼了。结果,养了一年,鱼才长到两斤多。一般来说,鳙鱼个头越大,卖价越高,1.5公斤左右上市比较理想,可李美财他们的鱼才1公斤,再加上2007年年底鳙鱼行情不好,他们就不愿意把鱼卖掉。可是贷款还是要还,几个人好不容易凑了25万元,合作社动用15万风险基金帮他们还上了贷款。

由于还款及时,2008年,经过渔业合作社担保,信用社又贷给了李美财他们25万元用于生产。

像李美财这样的情况通过合作社的风险担保一般就能解决,可万一养殖户有什么大的风险,那贷款怎么还呢?

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合作社要求养殖户抵押水面承包合同,未还清贷款之前,在特殊情况下,合作社有权支配水库里的所有水产品。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建立了监管小组,从养殖户放鱼苗到整个成长过程进行监督。

在销售方面,渔业合作社将有实力的经纪人吸收进来,统一收购,帮助社员们销售,并且价格比售出价格更高。

养殖户通过渔业合作社联保解决了资金紧缺的问题,很多人开始大着胆子走出上高县,仅一年多时间,养殖户们的养殖范围扩大到了湖南省和湖北省,养殖水面也从9万多亩扩大到了25,6万亩,合作社社员平均收入比建社前增加了10万元。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5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6-0068-05

一、引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形成与挑战

唐人神集团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致力于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30年。集团位列全国饲料、肉类前10、11强,跨入我国制造业500强。2011年3月集团在深交所上市。饲料销售是唐人神集团的主业。201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69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利润总额9.18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饲料销售收入为95.24亿元,占集团销售收入的94.59%,饲料销售利润为8.69亿元,占集团利润总额的94.63%。目前集团在全国拥有51家饲料子公司,2614名饲料营销员。庞大的营销体系有助于稳定提升饲料销售业绩,但行业地域性限制和终端养殖户的天然弱势成为饲料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受制于运输成本,饲料销售区域性极强,通常同一销售商覆盖半径不超过50公里,加之品牌众多,经销商林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二是生猪养殖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风险集中、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低、自身资金少、缺乏合适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主业发展受限的同时,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方面挑战,使集团必须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2011年9月,唐人神集团出资1亿元创新设立湖南大农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称“担保公司”),与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相匹配,专门为养殖户购买“骆驼”牌饲料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经过近4年反复探索和实践,确立了“担保公司+合作银行+养殖户”(以下称“合作三方”)的产业链融资模式(以下称“唐人神模式”),在合作三方之间构建了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了共赢发展。截至2015年3月末,累计发放担保贷款2.87亿元,覆盖养殖大户1610户。本文重点研究在全产业链模式下,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得以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有效构建的机理。

二、创新: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的三方构建

唐人神模式操作流程为:需求发掘(饲料营销员初筛有贷款需求的养殖户,向担保公司推荐)――担保考察(实地察看初筛客户,独立全面评估风险,对合格者提供全额担保并提交银行审核放贷)――银行复审(对大额贷款再次实地考察,自主决定贷款)――贷后管理(以担保公司为轴心,饲料营销员协助现场监督回收,合作银行自主参与)――代偿追索(养殖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担保公司先行代偿,并行使追索权利)。以下详述合作三方各自风险分担及其运作机理。

(一)担保公司

根据三方合作协议,担保公司收取养殖户3%的担保费并承担的100%贷款风险。银行贷款到期后若养殖户无力偿还,担保公司将先行全额代偿。担保公司风险分担的底气源于:

1. 信息充分对称。唐人神深耕生猪市场近30年,谙熟市场布局及走势,尤其其庞大的营销机构积累了包括区域饲料销量、养殖户经营状况等“大数据”,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信誉度良好、猪场环控达标、养殖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养殖规模大(母猪100头以上)、饲料需求量大、饲养效益好的优质养殖户。信息对称本质上是风险“过滤”,唐人神集团对此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打消了银行因风险识别困难而难以直接介入的顾虑,得以大幅跟进养殖信贷市场。

2. 收益覆盖风险。从集团角度来看,担保贷款推动饲料销售利润大幅提升,可以有效弥补担保公司代偿损失,达到此亏彼盈、盈多亏少的效果。2011年以来,随着担保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集团饲料销售收入和利润平均增幅分别达22.55%和28.04%,2014年集团饲料销量突破200万吨,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比双双达到95%,同比分别增长3.95%和3.08%。担保公司也实现了良好盈利,担保收入和利润4年来平均增幅分别达462%和176%,2014年分别为890万元和105万元(见图1)。调查显示,推荐了担保贷款的饲料子公司的销量增长率比集团饲料平均增长率高10%。尽管近三年因生猪价格低迷,代偿偶有发生,但风险可控。截至2015年3月,累计代偿72户,发生额1125万元,占累计担保额的0.44%。代偿后实际收回725万元,占代偿发生额的64.44%,预计后续可收回380万元,代偿损失率为1.78%。

3. 风险控制措施。担保公司配备专业风控团队并严格落实以下措施:一是操作性强的反担保。包括:道义担保,贷款20万元以下的养殖户提供1―2个道义担保人;生猪质押担保,贷款前签订生猪收购合同,养殖户承诺无力还贷时,由集团按市价收猪还贷;其他抵质押担保,如林权、猪场股权、养殖水面经营权、养殖栏舍使用权及土地使用权等。二是贷款资金实物支付。养殖户贷款资金直接进入担保公司在银行设立的资金池,养殖户按用料进度在贷款额度内从饲料子公司提料,担保公司分次将养殖户贷款资金划入饲料子公司,保证贷款资金封闭运作、专款专用。三是建立贷款风险基金。2014年末基金余额为2106万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贷款户按贷款额10%交纳,贷款发放时即扣划,支付贷款本息后返还,2014年末余额为1300万元;另一部分由饲料子公司按以下标准交纳:(1)按贷款额的10%交纳,以明确饲料子公司及营销员推荐贷款的责任。如贷款本息按期归还、用料达标,续贷时可免交,2014年末余额为216万元。(2)按贷款额所对应饲料销量等级从利润中提取,销量正常则每万元贷款每月提取20元,销量下降则提取100元,2014年末余额为590万元,以激励提升饲料销量。四是提取风险储备金。担保公司按规定足额提取各项风险储备金,其中,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按担保余额的1%提取,2014年末余额为599万元。若发生代偿,先行扣划贷款风险基金,风险储备金次之。五是贷款大户重点监控。对贷款10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饲料子公司派驻1名专业人员,实施用料指导、疫病防治等驻场服务和风险预测、资金流监测、到期还本付息等贷后管理。

4. 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保障。唐人神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对生猪养殖环节的风险处置极具优势与便利。如养殖户无法归还贷款,根据协议,集团可以回购养殖户生猪加工出售抵偿所欠贷款,或行使先前抵押的猪场使用权,派驻专人继续养殖,以盘活抵押物并产生新的现金流偿还贷款。全产业链模式强化了对养殖户的契约约束力,防范了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了贷款归还履约率。

(二)合作银行

对养殖户所发放的贷款,无论从协议约定还是实际代偿来看,由于担保公司100%兜底,只要担保公司及其后盾唐人神集团经营正常,合作银行几乎不承担贷款损失风险,仅丧失了以该项资产获取高收益的机会。其风险分担机理如下:

1. 低风险低收益。截至2015年3月末,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累计回收贷款本息8787.31万元,其中本金7972万元,利息815.34万元,没有发生一笔逾期付息或不良贷款。按三方合作约定,养殖户贷款利率按1年期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5%执行,即2014年11月22日前执行6.9%,之后央行两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目前执行6.15%,分别比该行涉农贷款平均利率、该区域其他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低1.63 、2.08个百分点。据测算,若按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平均利率计收利息,对养殖户担保贷款则少收293.8万元。对于合作银行而言,承担较低风险与获得长期、稳定但较低的收益是基本对称的。

2. 多方合作博弈。合作利益的分配既是妥协的结果,又是达成妥协的条件,从而形成合作三方利益链。唐人神集团作为大型优质企业,明显处于市场优势地位,是众多银行的争夺对象,在选择合作银行时,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作为贷款终端消费者的养殖户处于利益链弱势方,为了使合作循环运行,担保公司代养殖户进行议价,通过公开、竞争、透明的招标运行机制遴选合作银行,形成能被各方接受的贷款市场利率,从而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使合作三方利益趋于合理均衡。

3. 收益叠加效应。合作银行自2012年8月参与产业链担保融资之后,收获了综合叠加效应。一是有效拓展信贷市场。截至2015年3月末,累计投放合作担保贷款2.21亿元,贷款余额1.37亿元,同比增长76.63%,占该行全部贷款余额的43.7%;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成功进入信息不对称市场,成为其对外开展业务的宣传名片。二是派生稳定的存款沉淀。包括按用料进度分次放贷进入资金池的资金以及担保公司按贷款额20%交存的保证金等, 2014年末余额5818万元,占该行存款余额的23.49%。三是节约信贷交易成本。目前合作三方的市场交易行为实现了组织内部化,形成对合作银行成本较低的交易环境。如合作银行对贷款20万元以下的养殖户免予实地考察,贷后管理、代偿追索均由担保公司负责。20万元以下贷款笔数占47.3%,减轻了合作银行对分散养殖户的信用考察成本和风险监督成本。四是获得央行支农再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契合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唐人神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为央行精准支农提供了良好平台。央行支农再贷款的注入以及较低利率,减轻了合作银行成本传导压力,有利于促成合作三方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截至2015年3月,合作银行累计获得央行支农再贷款3.7亿元,余额1.75亿元,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54.8%;支农再贷款利率(3.1%)比合作银行平均存款利率低1.5个百分点,从而使合作银行对养殖户利率优惠后仍有3%以上的利润空间。2012―2014年合作银行支付央行支农再贷款利息后,担保贷款净利差分别为3.39、3.28和3.37个百分点。

(三)养殖户

养殖户是生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最底端,风险不确定性最大,包括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疫病防治风险、外源融资风险、生猪售卖风险以及法律诉讼风险等。如何有效降低养殖户整体风险,使其积极参与产业链融资,成为促成并扩大三方合作的主旨所在。

1. 重点缓解外源融资风险。根据信贷配给理论,由于养殖户自身缺陷,过去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仍然难获贷款。但自三方合作以来,养殖户从融资中直接受益:一是贷款可获得性显著提升。据统计,共有1610户养殖户获得1728笔担保贷款,累计金额2.87亿元,其中68.2%的养殖户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贷款能帮助养殖户获取规模利润。在猪场、人工投入等固定成本衡定情况下,规模经济效益取决于变动成本。养殖户融资后将腾出饲料资金购买更多种猪、仔猪提升养殖规模,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机会更大。以平均每头出栏肉猪养殖成本800元计算,担保贷款相当于扩大35.88万头养殖规模,平均每户增加223头出栏肉猪,44%的养殖户迈上2000头出栏肉猪的规模养殖台阶,即使以最低肉猪价格10元/公斤计算,扣除贷款利息后,担保贷款使每个养殖户平均增收5.46万元,抵御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更加关注长期收益。二是融资成本处于可承受的合理区间。养殖户担保贷款成本包括银行利息(6.15%)和担保费用(3.0%),若不通过唐人神担保贷款渠道,养殖户独立申请银行抵押贷款利率为12%以上。如前所述,唐人神着眼于扩大合作和平衡各方利益,充当了分散弱小养殖户的贷款议价人,合作银行在担保公司100%代偿等条件下让渡部分利益,使得养殖户贷款财务成本有效外溢。三是代偿缓冲机制效果明显。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养殖户经营困难,或贷款期限与养殖周期不完全匹配导致养殖户流动资金紧张,可由担保公司先行代偿,占全部代偿的98%。养殖户再通过展期或续贷继续获得资金扶持,渡过难关,避免未到出栏期生猪被收还贷或冻结抵质押资产而无力翻本的情况,赢得价格反弹的机会,可持续性养殖得到保障。

2. 有效规避不可抗力风险。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即属于此,是养殖户面临的最大风险。剔除养殖水平与规模、疫病防控等相关因素外,由市场自动调节形成的“猪周期”,决定着养殖户赚钱或赔本的基本格局。而科学养殖可以规避不可抗力风险,唐人神科学的数据和宏观的视野有利于对生猪市场形势的把握,能帮助养殖户增强对猪价周期的认识,指导养殖户遵循市场价值规律,适时适度收缩或扩张养殖规模,有效规避养殖“羊群效应”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3. 降低或防控关联性风险。帮助养殖户降低其他可控风险以抵消部分不可抗力风险,使整体风险下降,从而使合作更具可能并扩大规模。一是疫病防治风险。养殖户与唐人神集团合作,使用“美神”种猪和“骆驼”牌饲料,能享受免费驻场专业疫病防治技术指导,降低养殖损失。还可购买生猪保险规避疫病风险。二是生猪售卖风险。卖猪难也一度困扰规模养殖户。要实现出栏肉猪成本效益最大化,通常养殖时间不超过150天、体重不超过110公斤,全程料肉比不超过2.3∶1。唐人神按市价优先回收出栏生猪的兜底合同,解决了养殖户及时出栏销售特别是价格下跌时恐慌性抛售难题。三是法律诉讼风险。正常代偿需求养殖户,可以获得担保公司给予的还款缓冲期,仅赖账不还且退出养殖市场的养殖户,才面临资产冻结、抵押物处置等法律诉讼风险。从合作实践来看,此类风险仅有1例,涉讼金额20万元。

三、结论:唐人神模式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一)可持续: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动态合理均衡

唐人神模式创新了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总体实现了市场机制下的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目标。从三方合作中显而易见,没有任何一方没有承担风险,也没有任何一方未从中获利。市场参与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中各担其责、各得其所。唐人神集团杠杆撬动信贷资金,将众多分散养殖户牢牢收归其市场麾下,饲料销售放量增长,利润大幅提升;合作银行借助大型企业集团的实力与增信,拓展了常规市场之外的信贷业务,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收获了多重综合效益;长期信贷配给受限的养殖户不再是银行的“弃儿”,他们作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利益链上赢得了重新定位和适当份额。抗风险能力得到市场考验。本轮周期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且难以左右,近三年价格一直低迷,毛猪每公斤最低不到10元,比2010―2012年高价位下降近10元,唐人神模式经受住了价格波动、疫病灾害、信用风险导致的代偿冲击。合作三方行为模式大致成型并仍处于动态调整优化之中。现有风险分担格局既是参与各方反复博弈的阶段性结果,也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合作的深入,不断实施帕累托动态改进。激励与约束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在,交流、理解与妥协以及风险、收益与均衡,是长期合作共赢的基石。

(二)可复制:财务可持续、流程标准化下业务全覆盖

唐人神模式复制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上所述,唐人神模式的管理运行机制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已趋成熟并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为复制扩大业务覆盖面提供了可行操作范本和可靠运行机制。受担保公司注资额影响,目前担保贷款仅限湖南省内,担保业务也仅覆盖到其1/7的养殖户,尚不能跨省开展业务。但2014年省外饲料营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36%提高至58%,省外饲料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省内担保贷款的成功探索以及省外担保业务的发展需求,推动唐人神在财务可持续、流程标准化下加快该模式省外复制步伐。2015年唐人神集团拟将担保公司增资至3亿元,将杠杆撬动15亿元担保贷款,将业务范围扩大覆盖至其全国养殖户。此外,唐人神产业链融资模式也可复制于生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如饲料原料采购、猪肉制品终端销售等。

(三)可推广:类似产业链的适应性特征与启示

唐人神模式的创新思路和运行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形成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下的市场主体多赢格局的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弱势领域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常适用于具备以下特征的产业链:一是存在类似“企业+农户”这种“大而数量少、融资易+小而数量多、融资难”的产业链组织结构.包括:有处于产业链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具有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经营能力、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承担着产业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调度和枢纽运作,控制或影响产业链的运行方向;有规模偏小、分散经营、自有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薄弱、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的众多上下游中小企业。二是产业链集群度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充分。三是核心企业有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结成“信用共同体”,并将产业链信息、信用、信贷金融资源进行整合的需求。推广运用的方法,不外乎核心企业出资设立担保公司,撬动金融资本,借此做大做强产业链。当产业链高度整合后,不仅限于设立担保公司,还可以设立财务公司等,将担保、融资服务产业内部化。

(四)可调控:减少通胀、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

生猪生产与市场供应既关乎物价稳定,又与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唐人神模式促使生猪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交易成本内部化转变,能进一步优化养殖规模结构,使之由分散走向集中。据统计,我国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猪场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40%。金融支持的规模养殖使得行情波动时退出意愿较低,在行情低迷期间支撑作用更强,同时,规模养殖户对未来的科学预期影响生产决策,进而影响行业的产能及产量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逆周期”操作对原有猪周期形成了一定的对冲作用,降低猪周期的波动幅度,当规模养殖进一步发展壮大,能有效稳定生猪市场和价格。金融对生猪养殖的有效支持,是对生猪市场调控的经济手段,先于冻肉收储、能繁母猪补贴等被动滞后应对措施,让市场决定价格,有利于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现央行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作强,刘春华,孙一昕.农业产业链下的信息、信用与信贷链接:东营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4,(1).

[2]程永娟,孟枫平.农业产业链融资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6

关键词 肉牛;规模养殖;现状;疫情;风险评估;措施;宁夏泾源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96-02

泾源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东麓,气候湿润,水草资源丰富,是天然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养牛传统。一直以来,养牛业以粗放散养为主要方式,牛群结构、品种单一化,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0%左右。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养殖业在农业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而肉牛养殖在草畜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优质泾河清真牛肉成了主打品牌。

自从泾源县被自治区确定为肉牛生产基地以来,县政府大力推进肉牛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进程后,生产模式和规模也逐年更新扩大,逐步向小、中、大型养殖公司、园区迈进。肉牛扩量初具成效,据2012年末统计,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存栏9万头,年增长10%。而基层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不足30人,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村级防疫员文化程度普遍低,工资报酬低,流动性太大。除了要负责23万头牛的防疫任务外,还要负担11万只羊、16万只鸡的防疫工作,加之在防疫注射疫苗后副反应较大,有些养殖场和散养户畜主不愿配合,给现有的防疫人员增加了更大工作量和压力。通过春秋季集中免疫后县兽医实验室免疫抗体监测,养殖场、园区存栏牛口蹄疫免疫抗体低于70%的较多,保护率也未能达标,存在很大疫情隐患。

以千头良种肉牛育肥公司、百头肉牛饲养园区为模式更新了传统单一粗放散养模式的草畜产业县,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抵御口蹄疫疫情风险的能力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动物防疫自然成为产业链上重中之重。这些公司、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体系规范运行,将成为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泾源县大、中、小3种类型共20个肉牛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14项考核指标打分测评,依照积分进行了疫情风险评估,呈现红色预警信号的场10个,呈现黄色预警信号的场6个,借此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业务部门亦将尽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甚至消除养殖场疫情风险,真正达到扩量提质增效的目的,使这一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现将评估分析报告总结如下。

1 肉牛规模养殖现状

1.1 养殖规模化发展,防疫程序欠到位

政府部门努力加大扩量、提质、增效工作力度,新的规模养殖场仍在促建。但是,养殖场的申报审核及评估程序不严格,致使大部分养殖场布局不合理,其中有4家千头肉牛养殖公司建厂于距交通公路主干线不足10 m的地方;百头肉牛养殖园区有13家建在距村庄不到300 m的地方;目前还有几家园区的防疫合格证尚未发放;园区内无消毒设备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形如虚设,无消毒及无害化处理记录,致使粪便堆积如山,卫生条件极差。

1.2 养殖场各项制度还不完善

19家养殖场管理人员毫无养殖技术和经验,文化层次较低,对已建立起来的制度不执行。闲杂人员随意出入饲养棚;消毒池、紫外线灯未曾启用;无生产台账或记录不全;个别场主对新补栏的牛未经隔离观察、也没有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就进行混饲。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条件,甚至没有粪便发酵池,致使粪便堆积如山,卫生条件差。

1.3 兽医与治疗药品不足,免疫跟踪监测效果较差

2 风险评估

2.1 积分规则

(1)制度建立6分。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报检制度,每少1项减0.3分,每有1项执行不到位减0.5分。

(2)程序化免疫25分。牛O型、亚I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每少免1项减8分,免疫过期1项减3分。

(3)免疫记录免疫记录4分。详实、规范、真实4分。

(4)消毒10分。消毒设施有2分,无1分;消毒记录有2分,无1分;是否定期消毒,是3分,否2分,消毒记录符合要求,是3分,否1分。

(5)抗体监测10分。抗体水平是否合格,是10分,否5分,每低于标准3个百分点减1分。抗体检出率低于30%不得分。没有监测但免疫确实记录完整可靠得满分;没有监测但免疫确实记录完整可靠性存异酌情减分。

(6)检疫报检6分。调入调出动物是否报检,是6分,否3分。

(7)周围情况5分。周围1 000 m无同类动物养殖得5分;500 m无同类动物养殖得4分;500 m有同类动物养殖但免疫及时确实得5分;500 m内有同类动物养殖,免疫及时确实得3分;500 m内有同类动物养殖,没有免疫得0分。

(8)畜禽隔离3分。调入动物隔离3分,发病动物隔离2分,对传染性强的发病动物扑杀3分。

(9)生物安全措施6分。生产区生活区分离2分,进料通道与出粪通道分离1分,有病畜隔离区3分。

(10)无害化处理6分。死亡动物是否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是6分,否3分。

(11)疫情报告3分。是3分,否1分。

(12)疫苗储存管理6分。是否按规定储存,是6分,否0分。无储存设备的是否在乡镇兽医站领疫苗并及时使用,是6分,否0分。

(13)卫生及饲养管理8分。卫生为好4分,一般2分,差1分。

(14)生产记录2分。记录完整规范,是2分,否1分。

2.2 风险预警标志

积分90分以上为绿色,风险较小;70~90分为黄色,有风险;70分以下为红色,风险较大。通过各养殖场分值表(表1)可以看出,20个养殖场出现绿色预警信号的有4个,黄色预警信号的有6个,红色预警信号的有10个,各占总数的20%、30%、50%,存在很大疫情风险。作为千头、百头肉牛生产基地,疫情风险意味着经济效益将会蒙受巨大损失,产业链被切断。养殖场肉牛饲养周期较短,应在口蹄疫基础免疫1个月后再强化免疫1次,使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保障安全生产。

3 应对措施

一是以动物防疫为抓手,严格动物进出场检疫报检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养殖场动物基础免疫和跟踪监测服务,做好动物流通环节的堵源和灭源工作[1-2]。二是严格项目申报程序,杜绝先投产后审批办证造成的不良后果。三是实行县、乡两级业务部门联合监管服务。四是对养殖场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兽医法律法规培训,使其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动物免疫工作[3-4]。

4 参考文献

[1] 郭爱珍,胡长敏,曹永强.水灾后肉牛疫病防控技术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12(17):30-31.

[2] 仲全治,姬学谦,林永涛.一起屠宰食用炭疽病牛肉疫情的防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4):80-81.

[3] 张清锋,高长山,林福丽.一例肉牛场综合症感染防治[J].河南农业,2007(22):24.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7

存货作为企业生产制造或销售过程中供血、造血及升值的关键的基础物料,在企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水下养殖业企业的存货很多是在水中,难以直接观测,存货的计量与确认容易受到人为操纵,此类企业存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其存货项目审计会面临诸多不可控的因素,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审计风险。本文通过对“獐子岛事件”的思考,对水下养殖业存货项目的审计风险进行了总结,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关键词:

存货;水下养殖业;审计判断;审计风险

一、引言

存货作为企业生产制造或销售过程中的基础物料,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水下养殖业企业的存货更是具备普通企业存货所没有的特点,这类企业存货通常品种繁多,生产周期长,而且生物资产往往占据很大比例,生物资产的生命受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大。一旦出现灾害,存货将面临减值,而减值准备的计提往往受到很大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且此类生物资产往往是在水中,难以直接观测,存货的计量与确认容易受到人为操纵,此类企业存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其存货项目审计将会面临诸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带来审计风险,需要审计人员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综观资本市场中的财务造假,从“银广夏”、“蓝田股份”、到“万福生科”、“绿大地”,大都与存货有关。2014年10月,“獐子岛”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又突然出现“黑天鹅事件”,对价值近8亿元人民币的扇贝计提减值。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此次事件中进行了监盘,然而,所计提减值的存货位于海下直接造成了监盘的难度,不恰当的监盘过程将难以对此次事件作出合理保证,同时会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笔者希望通过对“獐子岛事件”的思考,总结獐子岛公司存货项目特点及对其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尝试性地提出应对相关风险的方法。

二、獐子岛公司存货特征

獐子岛公司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獐子岛的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较大,2012年这一比例为49.77%,2013年这一比例为50.50%,2014年由于“獐子岛事件”的发生,这一比例下降为34.99%。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存货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从表一中不难看出,獐子岛的生物性资产在2012年和2013年占存货总额的比例基本维持在80%左右,2014年由于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这一比例有所降低。此外,在其年报中披露的营业收入来源来看,水产养殖业是第一大收入来源,按产品分类,虾夷扇贝是最大收入来源。然而,獐子岛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将导致风险,公司其它海珍品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对其经营业绩形成重要支撑。因此,优势产品的变动将会影响到獐子岛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獐子岛公司采用的“野生野长”底播增殖方式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如底质、水文环境(水深、水温、盐度)、敌害、台风、风暴潮、冷水团、养殖容量、自然灾害等环境胁迫因子,均会对养殖区域的养殖产品带来重大影响,影响到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目前,我国A股市场中,主营业务涉及水下养殖的公司主要有6家,分别为獐子岛、东方海洋、壹桥海参、国联水产、大湖股份、好当家。观察图1中2014年行业内各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企业的存货占到了总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一比例最低的是壹桥海参,其存货也占到了总资产的14.14%,整个行业这一比例的平均值则达到了29.41%,远远高出了A股市场存货占总资产比例的平均值。因此,不难看出水下养殖业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

对于水下养殖业企业,由于水产养殖都要经过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的生产过程,生长周期较长,导致其存货周转较慢。由表2可以看出,2014年水下养殖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119.55%,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358.14天。较长的存货周转天数导致企业的资金被存货长期占用,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受到限制。从2014年水下养殖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行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并不是十分良好。此时如果管理层有较大的业绩压力,那么管理层很有可能会通过造假来提升业绩。水下养殖业企业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而且存放地点特殊,对其真实性、存在性、完整性的识别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观判断,很难掌握百分之百完整的信息,因此存货往往是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重要项目之一。基于以上分析,与水下养殖业存货项目相关的事项应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关注。而獐子岛在2014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巨额减值,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由于其存货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将面临相关审计风险。本文下一部分将重点对注册会计师对獐子岛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

三、“獐子岛事件”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一)獐子岛三季报计提大额减值2014年10月31日,獐子岛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司根据2014年秋季存量调查报告发现的底播虾夷扇贝灾害损失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2014年9月30日)的存货进行了相应账务处理。獐子岛公司同日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预计盈利修改为预计亏损,原因为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其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其抽测结果,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

(二)獐子岛公司内控存在缺陷对于“獐子岛事件”,相关部门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发现其经营过程中存在表3及表4中所示的多项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但并未查出其在此次大额计提减值的事件中存在信息造假的行为。证监会的调查结果虽然并未发现獐子岛存在造假,但是从其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獐子岛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存在发生管理舞弊的机会。对于獐子岛公司这样一个存在业绩下滑压力,又有发生舞弊机会的公司,其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对其内控上的薄弱环节要进行重点关注,在取得足够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三)“獐子岛事件”中存货监盘存在风险“獐子岛事件”中对獐子岛公司实施审计的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华”)。笔者对大华“关于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监盘、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专项说明”(以下简称“专项说明”)中公布的“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监盘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点:1.审计人员进行监盘的时间受限专项说明中提到,大华于2014年10月18日、10月20日、10月25日对獐子岛公司2011年度、2012年度底播虾夷扇贝的部分海域的盘点情况进行了监盘。整个监盘过程只有三天,而獐子岛公司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显然大华仅仅用三天时间进行水下存货监盘将大大减弱监盘结论的可靠性。但大幅增加监盘时间也是不实际的,因为獐子岛自己发现问题时已经是十月中旬,而十月底前就要披露季报,因此留给大华进行监盘的时间受到严重限制。另外,即使时间上没有限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存货的监盘。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权衡成本和监盘的可靠性,最终确定实施监盘的时间。2.审计人员进行监盘的地点选择受限专项说明中提到,整个过程中,獐子岛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是组织盘点工作,制定盘点程序,并按照程序的规定在指定的海域进行下网、起网、点数、测标及称重等,并保证盘点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这里大华缺乏主动权,监盘的地点完全由被监盘单位选定,这样就给被监盘单位留下的内部操作的空间,獐子岛完全有能力将监盘的地点选在对自己有利的海域。那么由注册会计师选择进行监盘的海域是不是可行呢?在当前的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一般情况下对海水养殖方面的知识是不熟悉的,所以如果由注册会计师随机选定监盘海域,那么其选定的海域也未必是具有代表性的。无法确定被选海域是否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监盘的结论就会存在错误的风险,从而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3.进行监盘的审计人员组成受限专项说明中提到,参加盘点人员有盘点船只的船长及船上作业人员、公司的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盘人员。这里监盘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獐子岛公司的人员,大华没有邀请其他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监盘,此时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掌握一些航海的知识,否则一个对航海知识一无所知的审计人员根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到达预定海域。如果审计人员连这一点都无法准确判断的话,那么其得出的监盘结论将说明不了任何问题。4.参与监盘的审计人员知识受限专项说明中提到,监盘人员主要工作包括:观察实际盘点时是否按事先选定的点位下网、起网;对采捕上的虾夷扇贝的计数、测标、称重是否正确,盘点数据是否正确、完整地记录在盘点表中。监盘,从字面上理解即是看着(监督)别人盘点。审计人员此时如果不懂虾夷扇贝是如何进行计数、测标、称重的,那么审计人员就真的只是看着,最终是被监盘单位说是多少就记录多少。这样监盘的意义显然就变得微乎其微。5.不同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标准存在差异专项说明中提到,大华在“獐子岛事件”中得出的监盘结论是:本次监盘海域1,498.39亩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011年度1.95公斤、2012年度2.33公斤,獐子岛公司2014年秋季存量调查报告中相同海域平均亩产分别为2011年度1.10公斤、2012年度2.14公斤,二者数据相比较,差异不大,基本吻合。在大华给出的监盘结论中,笔者发现对于2011年的亩产,大华测量的数据和獐子岛公司的数据相差了近1.8倍,大华给出的结论是“二者数据相比较,差异不大,基本吻合”。这里注册会计师显然运用了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对于1.8倍的差距其他会计师极有可能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这里是否存在审计判断偏误是值得探究的。

四、审计风险总结与应对

通过对“獐子岛事件”中大华对獐子岛公司海下存货监盘整个过程的分析,笔者初步得出注册会计师在对水下养殖业企业的存货进行监盘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由于考虑成本效益和盘点地的特殊性,监盘的时间和人员数量受到限制;(2)注册会计师缺乏水下养殖的专业知识,很难合理设定抽查范围,只能听从被审计单位安排;(3)注册会计师不是专业航海员,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到达了指定位置;(4)注册会计师不懂水产计量规则,可能被一些专业术语所误导,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针对上述风险,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安排实地盘点的时间;(2)学习水下养殖业的相关知识;(3)掌握一定的航海知识以确定到达预定抽样点;(4)聘请或咨询相关领域专家辅助审计工作。另外,在“獐子岛事件”中,还存在苗种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对其进行审计时还应该对其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测试,评估其在采购环节对苗种数量、质量等的把控程度,评估采购中采购业务员与养殖户之间存在的利益交易的可能性。只有当期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室切实有效时,当时采购的相关凭证和发票,以及对提供苗种养殖户进行走访询问,才能有效证明其存货的存在性,否则注册会计师将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

五、启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水下养殖企业谋求上市,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要想上市势必会出现造假,而由于水下养殖业企业的特殊性,其存货项目将会成为这些企业造假的重要渠道。注册会计师在对此类企业的审计中需要对存货项目引起特别重视。在大华对獐子岛存货的监盘过程中存在一些审计风险点,这些风险点的存在将会导致审计失败。虽然此次“獐子岛事件”未被查出存货项目造假,但是这种审计风险是实际存在的。最后,通过对“獐子岛事件”的思考,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实行行业专门化,提高对特殊行业的审计能力,从而能更好地鉴别客户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搜集适当的审计证据。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篇8

一、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动物养殖技术缺乏体系性和层次性

当前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动物养殖技术的理论,但是这些研究知识只是阐述了对技术的一般性综述,如对动物养殖情况、动物产品等方面的介绍,没有对动物养殖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更缺乏实验类型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充分运用实践中。

(二)动物养殖专业人员不足,水平较低

动物养殖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动物养殖人才,但是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专业化发展不足,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从事动物养殖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化的理论水平,也未能吸收和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以提高动物养殖质量,控制养殖风险。而对于有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过低,人员由于工资福利问题而大量流动。同时针对专业人员的责任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并不明确,动物养殖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三)养殖过程缺乏指导与政府支持

动物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资金和实验基地的投入,但是动物养殖企业往往并不具备动物养殖技术研究的资金和实力,这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或贷款。然而政府并未充分重视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其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制度对养殖技术提升都缺乏足够重视,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能对重大动物疫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这些因素限制了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动物养殖技术逐渐落后于市场的需求,也使得动物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滞后于其他国家。

二、动物养殖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一)合理选择动物品种,减少动物养殖风险

要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动物养殖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动物养殖品种的选择,要针对当地的经济特征、地理因素和生物状况进行选择,特别是针对市场的需求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品种,避免养殖不熟悉的品种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要提高养殖技术的科技化、自动化,促进养殖技术的集约化发展,引进更加安全的动物养殖技术,为珍贵的动物品种配置保险,减少动物养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二)利用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养殖模式发展

要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利用市场推动养殖技术研究和运用。动物养殖企业必须要从市场营销角度促进人们更新对动物产品的认识,开发多样化的动物产品,重视对产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推动动物养殖产品的市场化需求,从而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动物养殖企业还应当从市场需求发展来看,推动技术的市场化发展,由重视对动物某方面应用的创新到多方面应用技术的创新,从高质量、绿色环保的角度推动技术的发展,重视产学研综合养殖模式的发展,利用生产推动技术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发展。同时要重视对新产品研发技术的提高,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疾病防治技术、培养优良品种为目标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综合提高养殖技术,强化疾病监测预防技术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动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养殖技术的市场化发展,对于动物养殖业中的中小企业要利用多种渠道取得资金支持,特别是要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以促进技术的运用,同时要改善专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升专业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主动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资金和人员等方面为养殖技术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在养殖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改善管理观念,构建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建设和完善养殖安全防御系统,推动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其中质量检测制度是保证动物产品合格的基础,强化疾病预防技术是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方法的研究防止动物传染病,通过饲养管理方式,促进整个兽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强化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保证场区和加工设备的卫生,做好风险防御工作保证动物养殖整体环境的提升。

三、总结

上一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下一篇:旅游消费者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