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内部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1 17:08:20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1

关键词:医院;审计整改;整改机制;整改模式

审计结果客观反映了医院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制度缺陷、经营风险等问题,但审计的最终效果和价值体现在整改上,只有积极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实效。本研究主要就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扎实推进整改,提高整改质量和整改效率进行探讨。

1构建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目的

1.1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审计整改的规定和要求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整改要求列在“审计结果运用”章节,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单设“审计整改”章节,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当组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审计整改联席工作机制,明确整改任务与职责。”《“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1.2是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需要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18号)都要求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将内审目标定位为“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内部审计部门只有不断将问题、建议与整改一起推进,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制度,才能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缺陷,促进医院完善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2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2.1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取决于隶属层次,取决于领导体制。当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副院级领导分管,一般由纪委书记、总会计师或副院长分管。医院纪委书记分管不符合纪委书记专职化、聚焦主责主业要求,总会计师、副院长分管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在组织架构方面,部分内审部门设在财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或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却浮于形式,很难得到医院高层领导的重视。内审独立性有所缺失,主要原因是许多医院仍沿用行政治理机制,尚未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

2.2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历程说明在医疗卫生领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参与到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许多医院内部审计建设仍然滞后。医院领导、内审部门、整改部门对审计价值的认识不足,影响了整改态度。医院领导往往重上级审计整改,轻内部审计整改;内审部门往往重审计业务实施,轻整改追踪落实;整改部门主观上对整改存抵触情绪,对整改持被动态度a

2.3审计整改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对内审部门和整改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职责不明确,致使内审部门监督整改不到位,整改部门落实整改不到位。对审计整改的规范性管理不足,整改制度不健全,整改流程不明确,致使审计整改在操作上缺少制度遵循和流程规范。对审计整改落实的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多部门联动的综合促改机制。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缺失,触及不到相关人员根本利益。

2.4未构建有效的审计整改模式

审计整改未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未建立有效的整改模式,影响了整改质量和效率。内审部门对整改效果的确认凭工作经验,缺乏整改质量验证;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缺乏后续追踪;对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系统性、复杂性问题缺少管控。整改部门整改方法简单,不从根子上找原因、寻对策,整改形式重于实质;对多部门联合整改的问题,在整改分工上有推诿现象;不善于总结归纳,建章立制少,未形成长效机制;多点对点整改,少以点带面整改。

3构建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几点思考

机制一般包含组织、人员、职责、制度、运行方式等因素,结合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分析,构建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包括强化权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建立模式等内容,尤其要建立PDCA模式与MDT模式联合使用的审计整改模式,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框架,详见图1。

3.1强化审计整改权威

3.1.1强化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医院内部审计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提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负责。”据此,医院党委书记或院长分管审计。设立独立内审机构,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组织新模式,建立审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医院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下设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于审计委员会之下'3.1.2明确审计整改领导责任,审计整改的主体是被审计对象。上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医院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分管相关业务副院级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问题发生部门负责人定为整改责任人。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总结提交院长办公会、党委会或审计委员会,在院级层面研究、部署、推进、总结审计整改,把院领导重视贯穿审计整改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

3.2提高审计整改认识

3.2.1医院领导。审计整改“治已病、防未病”,医院领导要将其作为推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抓手和完善医院治理的有效手段。对上级审计整改,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对内部审计整改,深刻领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上级审计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整改。3.2.2内审部门。审计的权威和作用受审计结果是否运用及运用程度的影响'审而不改,等于没有实施审计;整改不彻底,降低了审计实效。审计人员要勇于履职尽责,不怕得罪人;完善审计整改机制,研究审计整改方法,做好审计整改协调;总结审计发现的共性典型问题,开展审计宣教,以审促防。3.2.3整改部门。审计不是挑毛病,而是促进和帮助被审计部门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揭示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及时作出预警,遏制问题发生苗头,减少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审计查出的问题经过取证、沟通、反馈等标准化作业流程,问题定性依据清楚,整改部门要自觉认领,立行立改。

3.3完善审计整改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3.3.1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和整改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是监督审计整改,包括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台账,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目标,规定整改期限,推进整改进度,核实整改情况,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后续审计。整改部门的职责是落实审计整改,包括认领问题,分析查找问题产生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总结整改情况并上报,建立健全制度,再造业务流程,确保改到位、不反弹。3.3.2健全审计整改工作制度9包括审计整改方案审核备案、问题台账、整改销号、整改落实核查、整改效果评价、整改总结报告、整改不到位追踪、后续审计、整改结果内部通报、整改追责问责等系列制度,并建立相应工作流程,使得审计整改有章可循,提升审计整改的制度化和规范化。3.3.3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在一个组织内部,通过各部门及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能产生一个部门或单个要素不能达到的内部协同效应m。建立内审部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质量考核等监督部门审计整改联席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审计整改督导力度,由内审部门牵头,联合部署审计整改、检查整改进展、评估整改效果。强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组织人事部门将整改情况作为对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质量考核部门将整改结果纳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审计整改追责问责,纪检监察部门对整改过程中不负责任、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4建立审计整改模式

3.4.1审计整改PDCA循环模式。PDCA循环按照“计划(Plan)—执行(D。)_检查/确认(Check)—总结/处理(Ac-tion)”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往复,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推动质量持续改进[41。医院等级评审的制定及条款设置均遵循PDCA循环原理,实行医院等级评审以来,PDCA是医院目前最重要、最普及的质量管理工具。基于PDCA循环构建审计整改PDCA循环模式,每一问题的整改都遵循PDCA循环,内审部门和整改部门都按照4个环节各自推进,遗留问题转人下一轮PDCA循环,直至问题整改到位。也可理解为,每一整改部门是小环,内审部门是大环,小环推动大环,大环引导小环,将审计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审计整改PDCA模式见图2。3.4.2审计整改MDT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是由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围绕某一病例的某一疾病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诊疗方案的临床诊疗模式[5)。目前,医院应用MDT模式逐步深化,从疾病诊疗延伸到管理领域,“行政MDT”[61概念被提出并实践,有效解决单个行政部门无法处理的系统性问题。医院管理较复杂,审计发现的有些问题是部门管理存在漏洞导致,集部门之力就能解决;但有的问题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及临床科室,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此类问题往往是管理难点,不易整改到位。针对此类问题,基于MDT诊疗模式构建审计整改MDT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打破以部门为单位的行政单元,组建项目团队,定人、定职责、定计划、定任务、定目标、定制度,实施标准化程序,高效推进审计整改。审计整改MDT模式本质上体现PDCA理念,内审部门“成立MDT审计整改项目、督导项目运行、考核项目完成”和MDT项目组“制定最佳计划、实施有效管控、科学总结检讨”的运行模式都遵循了PDCA循环程序,审计整改MDT模式见图3。3.4.3审计整改PDCA模式与MDT模式联合使用。审计整改PDCA模式适用于审计发现所有问题的整改,是审计整改遵循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流程。审计整改MDT模式适用于审计发现系统性复杂性问题的整改,是审计整改PDCA模式的补充,并借助项目管理和PDCA循制定整改方案(P)图2审计整改PDCA循环模式实施整改(D)图3审计发现问题整改MDT模式环工具提升MDT模式管理水平PDCA循环管理模式及MDT管理模式的理念使审计整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审计整改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吕晓敏,傅黎瑛.谈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下内部审计重构[J].中国内部审计,2015(7):36-39.

[2]陈赞.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创新思路[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6):91-93.

[3]臧芝红.价值增值视角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的内部协同效应[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5):89-90.

[4]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陈威,赵红,王娜,等.医疗机构推广多学科诊疗案例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4):302-306.

[6]陈利坚,郭航远.医院行政多科室合作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6,20(5):60-61.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不健全的内部环境。其一,组织机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结构、组织结构并没有规范性的决策机制以及监督执行机制,导致在执行中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其二,风险意识问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产生的行为因素也不够规范,也没有遵循相关制度来实施。

(2)不全面的控制活动。其一,职务控制不够全面,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的业务没有严格区分,导致工作人员在执行期间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收支管理问题,在收入与支出问题上,不仅没有完善的管理票据,在使用期间,没有对该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导致资金流失现象。其三,预算管理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在实际管理中,采用的编制方法、支出与实际脱离。

(3)障碍性的信息沟通。其一,内部信息问题,内部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其二,信息处理问题期间存在较大阻碍,导致在决策期间,容易形成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严谨性。

(4)问题性的资源管理。资产在管理期间,不仅对资产没有进行统一监督、保管,对资金进行检查期间,也没有严谨的制约制度,导致日常的管理中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资源在管理中存在相应的问题,要利用相关的制约制度予以改变。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

(1)外部环境存在的障碍分析。如,竞争机制的缺失,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公众主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存在的垄断现象比较明显。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垄断地位中提高了效率,但降低了实施的成本,从而加强了内部管理动力。如,内控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不仅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根本形式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执行力度也没有相关制度进行制约。

(2)内部环境存在的障碍分析。如,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领导阶层对内控认识不足,形成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如,内部监督不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各个部门之间是单独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仅对内部审计形成的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完成监督职责,内部检查机构在各个环节监督期间,受人情关系的影响,也降低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如,绩效考评激励不足,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绩效考评机制忽视了成本与结果的输出,在整个绩效考评中,不仅没有规范利用,执行的体系也不够科学,在激励执行期间,也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决对策分析

(1)完善内部环境。一是加强管理者的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中,要加强管理者对该工作的重视。管理者在该单位发挥重要作用,管理者的思想变化与行为影响着实际的经济运行。所以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使管理者在执行与发展期间,能针对存在的内部问题进行解决。管理者在整个内部单位中担任控制者、推动者的角色,因此在内部控制期间,管理者就要及时与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完善整个单位的内部环境。二是设置合理岗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对有效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条件,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实施做好保障。三是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是整个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它与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紧密联系。首先,应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文化水平,培养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业务能力和努力工作的新观念。而且,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使财务人员能对单位中的工作规划、合同签订以及信息数据等进行监督。其次,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了解当代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

(2)完善风险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以保障该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期间,要根据单位的风险分析法、现代经济学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法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要实现自我评价,应利用SWOT分析法来实现,不仅能够建立有利的发展目标,还能降低单位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大,如,社会公众表达的不同意愿等,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发生。

(3)建立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法律体系建设中,不仅要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根据我国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应形成一套自我管理体系,不仅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意识,还要对内部控制中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审计。对人事单位中的各个岗位还要实施严谨的绩效考评,并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以实现有利的控制检查对策。

(4)加强信息沟通。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合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时效性,从而促进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实施。在信息沟通制度建立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要加强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利用单位中的办公系统,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分享。其二,要保持与上级单位的良好沟通,例如: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等,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及时上报并解决,从而保证单位信息在处理与应用期间的有效性。

(5)加强内部监督。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并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实施保障。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降低控制期间存在的风险。还要加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审计,并实现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是监督过程中的特殊形式,它能根据相关意见提出合理依据,并实现良好的监督作用。

四、总结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3

关键词: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建设

一、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目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机关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其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导致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只是简单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并且未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机关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整体下降。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够

在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部门单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虚于形式,未根据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真正的效用。

(三)财务基础工作较弱

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在审批会计凭证、资金支付等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持,使得财务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同时,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未对会计凭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使得后续的审核工作难度增加,并且资金记录过于简单,未对其作详细的解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单位资金预算工作的开展,使得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占用资金、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阻碍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内部控制制度未完善

当前,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岗位配置混乱,出现一人多职、兼职不相容的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二是财务资金审核工作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资金的审核大多数都是在事后进行,未做好事前与事中的审核管理。

二、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如何做好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先是强化机关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其执行主体的作用,为机关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然后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做好示范作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按照内部控制度进行。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机关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依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次就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要求管理人员按照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执行管理工作;最后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并且合理配置岗位,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避免管理混乱的问题发生,可以通过制度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以此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做好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具体是从预算和计划两个方面进行:(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同时,要严格按照业务权限对财务内控人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其工作职责,规范化其管理程序;(2)强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计划性和可行性,做好审批工作、费用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机关单位执行和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增强内部监督管理

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增强内部监督管理。这是由于机关单位如果仅仅只是依赖于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很容易存在管理漏洞,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全程的监督,为机关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机关单位的发展。

三、结束语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4

关键词:行政机关 会计监督 职业素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极大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规范及完善。会计监督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在市场经济的中的竞争力,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十分必要。

一、我国行政机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进行会计监督,监督内容为会计资料、会计行为、单位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能行使国家监督权的部门包括财政部、审计部、人行和纪检监察部等。

2、机关内部的监督

行政机关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是在机关内部,会计人员、单位管理人员、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关于单位内部各类资产使用及管理的监督。其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的监督、会计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以及对单位内部资产使用及管理情况的监督。

3、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监督

相关单位和人员对会计行为具有监督权,如行政机关内部负责人、会计人员、社会中介结构、政府有关部门的国家监督等均可以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

4、公众的监督和检举

行政机关内会计行为受公众的监督和检举,单位内部公众、外单位及外界公众均具有监督权和检举权。

(二)行政机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机关内部管理松散,监督机制缺乏协调性

行政机关内部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报销凭证与实际消费内容不符、多开发票、虚开发票、燃烧费及车辆修理费等内容管理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对国有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会计工作透明度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或者公众监督,会计核算控制手段严重缺乏,对于超出预算的经费支出把关不严;不同监督机构之间缺乏沟通,致使出现了多头、分散或者重复性的监督管理的现象或者是无人监督管理的现象。以上现象的出现均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关,不解决管理问题,不仅国家资产浪费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还容易引起被监督部门及人员的抵触情绪。

2、行政机关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行政机关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监督工作基础工作薄弱。机会单位负责人或者管理阶层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工作缺乏足够的支持,紧靠会计人员的监督无法形成权威、有效的监督效果,同时也给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若不健全机关内部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不仅会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失控,还可能被不法分子钻孔,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3、会计监督人员整体水平有待于提升

行政机关内部的经济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漏洞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欠缺、业务水平欠缺所造成的。机关单位领导阶层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法律观念淡薄、诚信出现危机等现象,严重阻碍了行政机关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行政机关会计监督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行政机关应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出适合本单位使用的会计监督制度,将会计监督纳入到法制化的新高度。明确单位内部各阶层的职责,实行财务问题问责制。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承担人,出现财务问题时,除追究直接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外,还应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以此来引起单位领导阶层对会计监督的重视力度。为推进会计监督的法制化建设,行政机关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会计机构,为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首先应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杜绝制单、审核等各项财务管理内容由一人完成,将制单与审核工作交由两人分别完成;明确审批程序,财务负责人确认票据、手续、印章等齐全、无误后才可审核通过;其次,明确大型经济业务的执行程序。行政机关的大型经济业务应由决策人和实施人分别独立的实行自己的职权,避免权力集中和各行其是的情况发生,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经济业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三,明确财产清查范围。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向内容是财产清查,这是会计人员在编制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需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在进行财产清查时,应对各项财务进行清算和盘点,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最后,做好会计资料的内部审核。会计资料的审核是会计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应在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从事会计资料审核的工作人员,或制定专人进行该项工作。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行政机关领导阶层应对会计入职人员进行严格把关,按照岗位指责需求选拔人才,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对其进行岗位调离处理。

三、结束语

行政机关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监督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协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及业务能力不高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为提高行政机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应尽快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地位,加强其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杰峰.新形势下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

[2]陈奕全.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5

论文关键词 检察机关 参与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是广义上社会管理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更是创新动力之一。检察机关参与的社管理创新是内部管理和管理外部社会的形式和内容创新的综合与统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它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一)作为国家机关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参与国家管理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再通过国家机关等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进行管理。人民检察院是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代表人民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她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民赋予了她依法进行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权利,同是赋予了与之相应的义务。国家运用政策和法律的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等;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监督法律的依法运行等,其行使职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干预社会生活的过程。因此,检察机关无须也无法回避参与社会管理的事实,认为只有行政机关才进行社会管理其实是某些个体的社会错觉。

(二)作为国家机关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活动中有必要与时俱进

首先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形势相对复杂,国内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政府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如何度过危机,如何迈过难关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成了解决系列问题的良方之一。用新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从宏观上讲,整个社会都发生新的变化或变革,检察机关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其外。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并与之相协调的客观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检察机关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能,这个看似单一的职能,其内涵和外延所涉及的点多面宽线长,问题多,挑战大。一是承担的社会任务更加繁重。随着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性增强,人口结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越来越突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关系更难协调,检察机关执法风险加大,社会维稳压力更大等 。二是法律监督难度加大。目前社会管理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管理主体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对接困难,导致社会管理交错断层缺位现象并存,所以职务犯罪问题突出,在这相对混乱的局面下,监督也成了大难题。三是打击职务犯罪效果不很理想。尽管近些年查处职务犯罪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离党和政府的要求太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差距太大,震慑效果相对有限。如何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和巩固反腐效果,防止社会不公进一步加剧,也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四是行政权力日益扩大,却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而司法的独立性却正在下降。检察机关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受制于同级政府,同级监督力度正逐步减弱。如重庆打黑案中检察环节曝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检察机关的司法公正性正在受到影响。五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弊端。如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公、检、法、司等部门各司其责,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交流不畅,缺乏联动机制,效率不高。从微观上看,上述一系列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旧的方法和手段已证明效果不佳,新问题的出现在倒逼检察机关必须积极参与创新,寻求新的突破。

第三是检察机关对内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也需要更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好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必将推动工作积极有序开展,反之变然。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外在要求,也是其本身科学发展内在的要求,检察机关的内部管理也需要有新的突破,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如上下级管理问题。上级对下级的“抓紧”与“放松”到何种程度最佳;省直管县是今后发展方向,那么由此而带来的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关系如何处置最佳,等。二如机关内部管理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关效率,提升班子和队伍战的斗力,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如何加强内部监督和沟通与信息分享,等等。三如检察机关的人事权和财政权的管辖问题。是同级管辖好还是上提一个级别的好,即检察机关的人事权与财政权是由上级党委和政府管辖还是同级管辖。这虽然是检察机关内部管理以外的问题,但是,它却是制约检察 机关内部管理创新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检察机关同级监督乏力的深层原因。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一)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检察机关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是由人治转向法治的重要标志。法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治理国家、调控社会的主要方式,以法治国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标志,在当今民主法治的国家里,检察机关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声望和权威,她的每一个动作必将在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检察机关能不能摆脱困境、能不能应对新的问题、事业能不能有新的突破、能不能像发达国家的一样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创新,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和不二的法门,它必将有力地促进检察工作大踏步前进。检察机关的每一个创新性成果,必将推动我国民主法制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能丰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检察机关一些新的好做法,对其他的国家机关也将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某县纪委受检察院“阳光检察”的影响推行“阳光纪委”,对部分案件公开处理,社会效果很好。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人民群众强烈要求

当前,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一些问题,也是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呼声很大,迫切希望要高质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应对人民群众的呼声,除了有积极的态度以外,还需要有新的路子。人民群众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的希望寄托在检察机关身上,其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当下全国检察机关认真参与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新技术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希望与期待的重要举措。回顾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在创新领域的一些动作,如职务犯罪审查批捕上提一个级别、进一步深入打击职务犯罪等等,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老百姓的社会诉求得到了重视,人民群众满意提高。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是检察机关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没有改革创新,检察机关将前途暗淡

当前,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存在一些误解。如,提起反腐大家就会想到XX纪委,“越反越腐”,查处职务犯罪是“抓小放大”,检察机关隐性拓权影响其他机关……我们承认其他机关部门的重大作用,更要看到检察机关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必要的改革创新,可以说整个检察机关的前途暗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其存在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如,地方检察院因为人事权和财政权的问题受制于地方党委和政府,独立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困难重重。某县要求检察机关以县委为中心,为县委服务。然而几年后,该县从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30多人被判刑,原检察长也受到了处分。要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取得大众的支持,改变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检察机关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大力查处职务犯罪,必须在社会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有这一切,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的手段来实现。所以说,改革创新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存亡的大事,这句话放到检察机关身上,也同样适用。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6

[关键词] 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对策;股权结构;激励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23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48- 02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也随之产生了重要的发展和进步,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管理工具,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如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应对与解决。本文就以“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来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此有贡献性作用。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涵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盈利目标、保护自身资产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经营运行效率以及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切实实施和落实而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性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它是整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指导性组成和约束性因素,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运行管理中提高效率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并切实执行企业激励机制的保障性因素。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着诸如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我国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企业中,大股东往往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会因此受到影响和制约,这就使得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其长效的机制性保护作用。根据在企业内部股权的占有份额的不同,大量资金会用于大股东倾向的项目,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和运营时会带有决策性特点,不利于其经济效益和科学配比的追求和实现,从而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也使得在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下,整个企业在权力制衡机制上很难做到有效性和及时,往往是那些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凭借自己的股权优势来进行股东大会的控制,通过挑选亲信进入董事会的方式来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用,机构相当于形同虚设,影响并制约了其有效机制运行中的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信息和管理被少数人控制和操纵,并将企业权利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牢牢控制于少数人手中。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很多股利分配往往是以个别大股东为准,没有以全体股东或者是整个企业为准,这就在严重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出现了权力不平衡和不制约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决策和执行时缺乏科学化和合理性。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失董事会功能。我国现代企业的董事会中绝大多数董事来源于企业内部,而董事往往是从股东中选举出来的,控股股东自然是会通过推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来加入董事会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其掌控企业的目的,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内部董事会功能的真正作用发挥不出来,甚至出现了董事会被架空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层出不穷。在实际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也有些企业会通过聘请独立董事的形式来加强企业经营与管理,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所谓的外部董事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此外,企业中的大多数董事多为委派,其本身对于资本市场中的财务信息缺乏重要性认识,加之董事长与总经理往往会合二为一,这就使得董事会对于经理阶层的监督、控制职能被大大削弱,从而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合理和缺失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更谈不上机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在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影响其有效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如何对其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激励,尤其是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对违反企业经营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进行约束和惩罚,才能使得整个企业得到长足和有序发展。不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忽视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脱钩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动力不足和激励不够的问题,而是应该将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得到有效应用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3 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并给予认真执行和落实,那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关于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如下:

(1)优化我国企业内部股权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的弊端。由于我国现代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股权结构比较单一且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就使得以投资主体为代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企业中具有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权力垄断系统的形成,加之缺乏制约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少数人凌驾于内部管理控制之上的现象严重。因此,要彻底改善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中的问题就需要对企业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进行有步骤、有次序的引导,真正建立股份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与督促的有效机制,切实完善内部管理控制的力度和有效性,削弱权力垄断体制或是制度的形成,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基础,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基础上的合理健康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正常公平的委托关系,从而形成具有能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控股权市场经营体制和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的权力和利益,共同为企业利益的最终实现而努力。

(2)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制度,使之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的核心性手段和措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董事会制度可以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纽带性的协调职责和作用,因此,只有做到董事会保持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内部经营者的工作原则,才能使得它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的核心性手段和措施。那么,在实际的贯彻和落实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构建并落实完善董事会机制,为董事会真正赋予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优化董事提名机制,形成有效的董事会责任追究与免责机制,使得其能真正发挥独立履行权利并有效承担责任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合理、有效、负责”的原则从人员配置上给予董事会成员相对独立性,真正实现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目的,实现自评他评的有效结合与统一,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核心性作用,严格执行权责利划分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3)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要高度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激励与制约,通过建立适时的监管系统,加强对企业员工与管理者的监管,并严格责任追究和惩罚制度的执行。对于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机制也要切实发挥其作用,提高其工作和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用责任分级管理制,激发每一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其职责和权利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通过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来进行激励和制约,将考评结果体现在下一年度的薪酬、岗位安排等各项工作中,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的是要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建议,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和健康发展。总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这个体系中保证良好的协调关系的建立和实施才能规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2] 孙宏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2(1).

[3] 张素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11(15).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7

(一)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现阶段在建设项目的常规管理中,风险管理还没有被列入正式的议事日程,在建设项目的各种文件和制度中,对风险的关注还仅仅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层面。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公共投资性质,更注重采用行政手段去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对风险的专门考虑就显得不突出,很少有人做出尝试让所有员工都能够充分通过自我意识察觉到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管理制度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尽管部分规章的制定事实上已经直接或间接考虑到了风险问题,不过这与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有显著差异的。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这对于规范公路建设的风险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三)风险管理机构问题

在集团和公路建设项目两级中,建立各自的风险管理机构,是一个理想化的选择。但是在一些集团现行的机构设置中,还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不过,任何管理机构的设立,都应当考虑一定的条件,如果某项管理职能还没有足够强大时,或者由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不理想时,没有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风险管理监控问题

在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的情况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也只能处在初级阶段。从公路建设项目来看,无论是风险管理的机构、制度、流程、人员,还是其他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很难认识到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的重要性。但是,从发展的视角看,这种问题同样是不能忽略的。

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对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需求

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外部需求看,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有较长周期的复杂过程,可能与许多外部机构发生联系。目前,来自监管部门的风险仍比较大,比如发改委的项目审批、规划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的审查、审计机关或者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等都存在某些风险。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与集团有关部门由于业务的局限性而无法识别风险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及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和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需求看,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以及具体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出现某些比较大的偏差,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可行的应对方案与措施,以矫正偏差,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符合既定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三、基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实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解决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问题就是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制定、实施和修订制度以及考核实施等环节,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可能需要在一个具体业务领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获得一定经验后再进行制度的全面建设,这样更有可行性。有时需要引入专家的力量,保证相关制度的高质量。同时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往往需要关注许多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这决定了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制定不应仅仅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事情,也需要整个集团的支持和协调。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建立相关机制,将个人的风险和单位的风险捆在一起,激发员工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热情。

(二)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作为一种积极的改革模式,全面地推行高水平的风险导向审计,往往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为这个机构的设立提供支持,但是,不应当取代该机构。这个机构行使风险管理权利,和内部审计机构行使风险管理监督权利,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是不同的职能。

(三)重视审计人员配备

从表面上看,增加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直接产生多少经济效益,这是许多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原因。内部审计机构经常消除隐患于无形之中,其作用是无法明确计量的。更何况,内部审计对舞弊的威慑力是无法直接看到效果的,因此,不能因对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认识而忽略内部审计的作用。风险管理或者风险导向审计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它对内部审计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方面,既要考虑数量,还要注意质量。

机关内部管理问题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取代传统记账与算账模式,利用科学技术计算、分析并控制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了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发展。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日常工作的效率,还控制了企业的内部费用,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如何科学地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面对的核心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概述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控制企业的内部信息。会计信息化管理中的内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首先,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控制好财务人员的人数,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职能的集中化发展。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能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其次,强化财务数据控制力度,提高信息准确度,保证信息真实性。第三,实施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开展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算机软硬件安全对企业具有较大影响,相关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对会计信息处理内容及形式产生的作用。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及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及审核运算,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一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会计相关软件进行操作,而且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销售预测等均采用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必须重新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对会计档案产生的影响。传统会计档案主要采用纸质方式存储,在会计信息化应用下,实现了信息化处理,可以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档案储存和修改等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实际应用质量较高。第三,对财务人员日常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记录工作中的简单内容,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要经常核算,还要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所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其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四,控制重点发生了转移。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后,开始从原始数据输入向会计信息输出控制、计算机控制及人机交互操作等转变,尤其是原始数据输入。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操作系统下,电子数据如会计报表等必须由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输出数据的质量与输入数据的正确度密切相关。如果输入数据出现错误,由于计算机目前尚不具备自动识别功能,只能得到错误结论,所以控制重点发生了变化,必须保证输入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基础管理方面:第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制定管理制度和机制,导致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时缺少约束,实际工作效率低下。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制度存在较多的执行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第二,企业财务人员职责不分。部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后配备了计算机维护人员,但由于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职责,未能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重新分配人员职责,人员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情况较严重,容易产生财务风险问题。第三,企业内部监督不严格出现了越权和操作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质量。第四,计算机维护风险。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内部控制主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操作,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日常运行中必须实施计算机维护。但是从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只有等到计算机出现问题后才进行维护,会计信息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产生了较大风险。第五,档案管理风险。会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资料也储存在计算机中,没有利用纸质方式备份,对企业档案管理造成了较大风险。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适应会计信息化系统与软件的更新需求。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积极学习先进内容,从会计基础信息化向系统开发发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质量。然而,现阶段,很多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工作中难以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内容,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成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对自己要求较松散,职业化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违法乱纪行为,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

(三)出现了会计数据失真问题。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企业信息数据的质量,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会计信息化只是辅佐企业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将企业全部财务信息都进行信息化处理。部分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处理业务数据,不仅削弱了对数据的控制力,还容易对内部组织造成重大影响。从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分析,虽然实现了数据自动化处理,但也产生了很多数据失真的问题,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必须加强对数据的控制,合理应用会计信息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四)会计核算模块联系不紧密。企业进行最终的会计核算时,必须要实现总账、工资及固定资产等各个模块的联系,将多个模块结合起来实施核算,利用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控制好企业转账与查询等内部操作,进而优化内部环境,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但是受软件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模块结合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影响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能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此外,还会出现子系统搭建在基础数据上等问题,加大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质量的措施

(一)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指导财务人员的工作,还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制定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流程,要求财务人员进行日常工作时,必须按照制定的内部流程规范操作,避免出现越权或不当操作等问题。第二,加强企业机房管理。机房是企业的重要基地,只有做好机房管理,才能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禁止工作人员长时间离开岗位,避免对企业内部操作产生影响;构建完善的机制,加强机房管理,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第三,将责任分配到人。进行日常工作时,要求每位操作人员做好登记,主要登记姓名、日期、工作内容等。此类操作不仅可以加强对财务软件操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还可以使操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了违问题。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水平。财务人员是影响内部控制的直接因素,系统安全不仅与系统自身质量有关,同时也与财务软件操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因此,企业必须定期组织人员培训,系统学习先进内容,在长期培训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素质,维持系统的长期运行。此外,还可以结合工作情况,制定奖惩机制,利用科学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加强对自身的约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薪资报酬。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留住优秀的会计信息化及系统管理人才,避免系统故障及人员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三)加强控制,合理分配职责。会计失真问题的产生与财务人员权责不分及控制力度不强具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行,合理分配责任,加强内部控制,结合企业会计信息化特点及财务人员的工作习惯,强化内部控制,实现职责分离,加强职责追究。会计信息化实施后,只有实现职责分配,才能形成相互约束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人员任务,提高数据质量。此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的精确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计算机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消除不良隐患。其次,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尤其是与企业相关的档案资料,避免因非法操作引起的数据失真问题。最后,及时更新并维护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必须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积极做好数据记录,提高系统安全。此外,利用计算机储存重要数据时,还要做好纸质备份,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保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对会计信息化管理质量造成影响。

五、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难度较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而且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较多的人员、设备及体系等问题,对会计工作的进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质量,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S

参考文献:

[1]张再贤.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6,(18).

[2]牛蕾.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3]金永利,楚京京,李晓清.会计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5,(6).

上一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案范文 下一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