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会议纪要范文

时间:2023-09-24 18:32:21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1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以会议纪要为主要公文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版权所有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容易和会议记录相混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文体性质上看,会议纪要是正式的公文文种,而会议记录只是会议情况的记录,只是原始材料,不是正式公文。

其次,从内容上看,会议记录无选择性、提要性,会议上的情况都要一一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有选择性、提要性,不一定要包容会议的所有内容。

其三,从形成的过程和时间方面看,会议记录是随着会议的进行过程同步产生的,而会议纪要则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后通过选择归纳、加工提炼之后才能形成。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性地反映会议的基本精神,以便与会单位统一认识,在会后贯彻落实。会议纪要基本上是下行文,但与会单位不一定是召集会议机关的下属,有时是协作单位,所以它作为下行文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会议纪要有时要向上级机关呈报,有时向同级机关发送,有时向下级机关下发。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它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会议纪要的撰写者,不能更动会议议定的事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定。除此之外,撰写者也不能对会议内容进行评论。总之,会议纪要必须忠实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形成的决议。会议纪要的纪实性特点,使得它具有凭证作用和资料文献价值。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会议纪要,多年后还会作为人们确认那段历史的依据。

2.概括性

但是会议纪要并不是把会议的所有内容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它要有所综合、有所概括、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在一个会议上,与会代表的话题涉及面是宽泛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这些内容全部进入会议纪要,不现实也不必要。会议纪要重点说明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议程,与会者有哪些主要观点,最后达成了什么共识,形成了什么决定或决议,就可以把会议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不必像记流水帐一样事无巨细一律照录。所以,会议纪要需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之后通过概括整理才能写出,而不像会议记录那样随会议的进行自然而然地产生。

3.指导性

除凭证作用、资料作用之外,多数会议纪要具有指导工作的作用。它要传达会议情况、会议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展开工作,落实会议的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

会议的内容和目的不同,产生的会议纪要性质也有所不同。有人按会议类型的名目来称呼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分为办公会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经验交流会纪要、学术会议纪要等等,这种分法重复了会议名称,对写作来说并无太大意义。我们根据会议是否作出决定或决议,是交流为主还是研讨为主,将会议纪要分为决策型纪要、交流型纪要、研讨型纪要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纪要,其写法是很不相同的。

(一)决策型纪要

以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或者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称为决策型纪要。这种会议纪要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会议上确定的工作重点,对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的安排,都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或执行。这种会议纪要的内容有些类似于指示和安排工作的通知,只是发出的指导性意见不是由领导机关作出的,而是由会议讨论议定的。这样的会议纪要,除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外,还常常会有一些工作分工,每个与会单位除完成共同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会议确定自己承担的那些工作。如《关于改革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的会议纪要》,就议定了成立北京铁路管理局,下设北京、太原、天津、石家庄四个铁路局,不再设铁路分局。确定山西煤炭运输主要由北京、太原及相关的郑州铁路局承担,有一些具体的分工,并对各方如何协调工作进行了安排。由于最后议定的事项是与会单位的共识,这样的指导性公文落实起来应该是比较顺利的。

(二)交流型会议纪要版权所有

以思想沟通或情况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属于交流性会议纪要。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统一思想、达成原则共识或树立学习榜样为目的,而不布置具体工作,有明显的思想引导性,但没有明显的工作指导性。一些理论务虚会、经验交流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样的会议纪要,往往多处采用“会议认为”的说法来表达会议在原则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或者将会议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以及与会单位的评价、态度作为主要内容。

(三)研讨型会议纪要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完善监督管理措施,整合纪检监察干部力量,合理配置纪检监察资源,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以下简称“驻在单位”)的反腐倡廉建设,促进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实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对乡镇、开发区和县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以及法院、检察院的全面覆盖。

具体目标是:

(一)改革领导体制。县纪委监察局对派驻机构直接领导,派驻机构的工作直接对县纪委监察局负责。

(二)强化监督职能。派驻机构受县纪委监察局的委托,行使纪律检查、行政监察职能,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三)理顺工作关系。分离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使派驻机构和驻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完善机制制度。健全完善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增强派驻机构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的权威性。

(五)全面统一管理。派驻机构人权、事权、财权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工作统一安排、装备统一保障。

三、机构设置和编制

(一)机构的设置与撤销。按照“性质相关、地域相近,归口设置、精简机构,整合力量、强化监督”的原则,在全县设置六个派驻纪检组(监察分局)(简称“派驻机构”)。

全面实行统一管理后,县直驻在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自然撤销,纪检监察干部职务自然消失,各单位党组(党工委、党委)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一名兼职纪检监察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业务工作,负责协调联系和县纪委监察局以及派驻机构的纪检监察工作;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直机关工委、县国土局和乡镇(区)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及其纪检监察干部职务予以保留,具体负责本地、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业务工作,负责协调联系和县纪委监察局以及派驻机构的纪检监察工作;垂直部门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仍保持原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县纪委设置派驻(巡察)办公室,负责对派驻纪检组(监察分局)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负责组织实施对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开展巡察工作;负责委局机关、派驻机构及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设置派驻第一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县目标办、县教育局(体育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局(新农合中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档案局等单位及其所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教育局。

设置派驻第二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县建设局、规划局、建管局、旅游局、县房产局、县交通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招管办(招投标中心)、县环境保护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市容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等单位及其所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交通局。

设置派驻第三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经委、县商贸委、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统计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审计局、县招商局、县扶贫办等单位及其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财政局。

设置派驻第四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农委(新农办)、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局、县科技局(科协)、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残联等单位及其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公安局。

设置派驻南部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双凤开发区、双墩镇、岗集镇、三十头镇、吴山镇、下塘镇、杨庙镇、陶楼乡、北城办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北城办。

设置派驻北部纪检组〔监察分局〕,负责水湖镇、庄墓镇、朱巷镇、造甲乡、义井乡、罗塘乡、左店乡、杜集乡等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水湖镇。

(二)机构的编制安排与人员配备。每个派驻纪检组〔监察分局〕确定编制5人,一般配备4--5人,县纪委监察局根据工作需要在编制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作微调。其中:设组长1人,副组长兼监察分局局长1人,分别按照正科级、副科级领导干部配备。县纪委派驻(巡察)办公室机构设置、干部配备按照长发〔2008〕50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纪检监察员配备按照中纪发〔2009〕9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6个派驻机构共需30个人员编制,其中派驻乡镇的2个纪检组(监察分局)的10个编制从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中调剂解决,委托水湖镇代管,不占水湖镇的编制总数;派驻县直单位的4个纪检组(监察分局)的20个编制,长发〔2008〕50号文件已调剂解决11个,余缺的9个行政编制从县直单位调剂解决(司法局1、人事局1、民政局1、财政局1、农委2、水务局1、林业局1、畜牧水产局1)。

四、工作职责

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按照县纪委监察局的授权开展工作。派驻机构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职能,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认真履行监督检查权,重点监督检查驻在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二)监督检查驻在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三)突出重点,强化对驻在单位涉及“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的监督。

(四)督促检查驻在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抓好本单位以及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协助县纪委派驻(巡察)办公室对驻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开展巡察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驻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遵守党的纪律、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

(六)开展案件调查。经县纪委监察局授权,初步核实驻在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政纪的案件;负责调查驻在单位副科级以下干部违纪政纪的案件。

(七)受理、举报。受理对驻在单位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

(八)承办县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工作权限

(一)派驻机构负责协调驻在单位对党员、干部经常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提出维护党纪的要求。驻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对本地、本部门及所辖单位、所属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派驻机构按照分工负责制,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指派人员列席驻在单位召开的党委(党组)会议和行政领导会议,研究全局性工作部署的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研究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会议,研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评先评优、评定职称的会议等,对权力运行和决策实施监督。

(三)驻在单位向上级机关报送和向所辖单位、所属系统印发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监察工作的相关文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及整改报告,干部任免、奖惩、选聘文件,实行政府统一采购项目的方案,建设项目招投标方案及预决算执行情况等重要文件材料,必须及时向派驻机构报送。

(四)驻在单位及所辖单位、所属系统发生的重大事故、突发性事件、违纪违法案件;收到的有关对驻在单位及所属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的检举、控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及其它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派驻机构报告。驻在单位任免和调整、奖惩干部,必须事先书面征求派驻机构的意见。

(五)对驻在单位及所辖单位、所属系统一般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有违纪行为,但情节轻微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有权对驻在单位党组织、行政领导班子提出处理建议。涉及反映县管干部的违纪问题,及时向县纪委监察局报告。

(六)派驻机构对所负责工作采取的措施,提出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建议,有关党组织、部门和个人必须执行;对处理不当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有权提出改变或纠正处理的建议。

(七)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协调驻在单位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指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可集中乡镇纪委书记对所负责片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重大问题进行督查、交叉检查,对发生的案件集中调查。

(八)派驻机构开展督促检查、集中巡察、办信办案工作,在了解情况、查阅资料时,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配合,及时如实提供。

(九)除以上权限外,派驻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条规,对驻在单位的其他工作,可提出相应建议,驻在单位无正当理由的应当采纳。

六、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是县纪委监察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开展工作直接向县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县纪委监察局要建立健全派驻机构内部管理、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统一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在宣传教育、查处案件、专项检查、重大事项监督等工作中,县纪委监察局根据情况,统一调配派驻机构力量。派驻机构每季度向县纪委监察局报告一次工作,年底书面报告整体工作情况。派驻机构领导成员年终向县纪委监察局写出书面述职述廉报告。

(二)县纪委派驻(巡察)办公室负责负责指导协调派驻机构的日常工作,并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负责派驻机构干部的任免、交流、廉政档案、干部档案等事宜的管理和廉政勤政情况的考核;县纪委机关职能室要加强与派驻机构的业务联系和督促指导;机关党组织和工会负责派驻机构组织生活和职工活动。

(三)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关系。派驻机构是监督主体,代表县纪委监察局行使职责,负责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驻在单位及所辖单位、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以及管辖范围内的党员、国家公务员、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是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地、本部门及其所辖单位、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派驻机构建立健全分工负责、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相互协作等制度,加强与驻在单位的工作联系,同时也要主动接受驻在单位的监督。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增强监督意识,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国土局和各乡镇、区纪检监察组织在同级党政组织和县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派驻机构对其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

(五)派驻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对驻在单位及所辖单位、所属系统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或对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失察或发现后不纠正、不查处,对县纪委监察局部署的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派驻纪检组长、监察分局局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不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造成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出现问题的,由派驻机构报请县纪委监察局同意,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七、日常管理

实行统一管理后,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及其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招考录用、考察任免、年度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按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派驻纪检组长、副组长、监察分局局长、派驻(巡察)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副科级纪检监察员人选由县纪委监察局商县委组织部提名,共同考察,再按程序报县委研究决定。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县纪委监察局商县委组织部按照有关程序办理。派驻机构人员应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交流,由县纪委监察局商县委组织部统筹考虑,按有关规定执行。派驻机构负责人定期向县纪委监察局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情况由县纪委监察局考核,并送县委组织部备案。

(二)派驻机构人员的编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及党团组织关系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其中,派驻乡镇的2个纪检组(监察分局)10个乡镇行政编制委托水湖镇代管。

(三)派驻机构的办公用房由办公地点设在单位负责安排解决;开办费、办公设备由县财政统一解决(每个新设派驻机构预算10万元,不含公务用车购置);派驻机构含派驻乡镇的2个纪检组(监察分局)的人员工资、津补贴、工作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由县纪委据实编制呈报部门预算,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县财政状况逐年增加,在县纪委财政账户内单列管理。

(四)各派驻机构人员享受县纪委机关同等职级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派驻机构编外聘用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按照《县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规范管理。

八、组织领导

对全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面实行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改革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财政、编办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解决改革工作中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作经费等重要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做好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工作,积极支持统一管理工作。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和各派驻机构人员要顾全大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3

一、纪检监察机关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中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办案领导机制。近年来,我区在查办大要案过程中,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办案工作情况,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叶建青任组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勇为副组长,公安、检察、法院、政法、审计、司法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勇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吴茂发、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邹裕明,区委常委、公安分局长刘向东三人为副组长,法院、检察、区纪委分管案件的领导为成员的区反腐败协调小组。纪委、公安、检察、法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办案,定期分析办案工作情况,对一些重点案件的查处,亲自组织,直接指挥。分管领导全力以赴,尽职尽责,集中精力抓案件。对上手的案件精心组织,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查处,采取成立区委专案组的形式,加强对办案工作的领导,成效非常显著。

(二)建立办案协作机制。为进一步发挥各执纪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出台了《区反腐败协调小组关于加强执纪执法机关协作办案的意见》,形成了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办案协作机制。一是明确案件管辖范围。区纪委定期召开由公安、检察、法院等组成的办案工作联席会议,及时了解和调度各执纪执法机关办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互通情况、资源共享。并明确在案件查处中,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中共党员、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公安机关主要负责查处非纪检监察对象涉嫌经济犯罪的行为;检察机关主要负责查处非纪检监察对象涉嫌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协调配合。根据案件需要,在执纪执法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参与办案,进行联合办案。需要对与案件直接有关的或同案的非党员、非监察对象进行询问时,提请公安检察机关协助调查。如我们在调查区林业系统有关问题时,发现某林场存在滥砍乱伐、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问题,调查组根据发现的问题要求森林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协助,查清了非法所得20多万元的违法犯罪事实,结果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明确案件移送的条件和程序。区纪委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被调查对象已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处理;公安、检察、法院依法查处犯罪案件过程中,对涉嫌犯罪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前,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前,法院在一审判决后,书面函告纪检监察机关,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处理。

(三)建立办案人才储备机制。区纪委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一起从单位中一共选出16名办案人员,从基层纪委或区直部门选出30名陪护人员,组成办案人才库,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办案力量不足、抽调人员难的问题,较好地提高了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

二、纪检监察机关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区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并且已经开始在做相应的工作,但由于办案中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片面思想,即使是在案件查办当中发现了不属于自己单位管辖范围的案件,有些部门也很少将发现的线索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移交给该管辖的机关。

(二)协作衔接不紧密。区纪委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在前期调查、立案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针对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与刑事司法脱节的问题,根据要求,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执纪执法机关协作办案的意见》,确立了案件移送、信息通报、疑难复杂案件联合协调处理及备案审查等多个制度。这些机制和制度建立,对实现纪检监察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促进执纪执法资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及时准确地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衔接机制执行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三)信息沟通不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在信息通报、协作配合、制约监督等方面各自都掌握一定的信息,遇到案件时,都是层层汇报、临时解决,只有信息到了纪委、公安、检察、法院等执纪执法机关“一把手”这里,认为需要一起来协商时信息才会通畅。

三、纪检监察机关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中的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好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由区纪委监察局牵头,政法、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制度。一是通过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区纪委监察局通过联席会议,通报一段时间以来查办的党员及行政监察对象违纪案件情况;公安机关通报查办纪检监察对象违法犯罪案件的情况;检察机关通报查办的公职人员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案件的情况;法院通报民事、行政案件中,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或工作失职等情况。二是通过联席会议加强学习,消除认识分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联席会议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听取业内富有经验办案人员的高见,增加见识。三是通过联席会议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分析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原因和规律、查办案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重要信访件的解决方法和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方案,还可以积极探索执纪执法机关加强协作办案的新途径。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协作难。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大协作办案力度,对协作查办的案件,应确定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涉案主要对象进行控制、突破的单位为案件主办单位。在对被调查对象采取纪律措施期间,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组织领导,公安、检察依照其职能予以配合。比如:2008年7月,区纪委在查处东馆镇系列案件时,发现镇财政所刘某某有严重的经济犯罪问题,区纪委与区检察院联系,将刘某某移送给检察进行处理。纪委在移送案件材料时,应将移送函、案件移送登记表、复制的调查材料,移送给相关的公安、检察、法院。法院、检察院对犯罪的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依法作出判决或作出不起诉决定,应及时将判决书(裁定书)、不起诉决定书副本送达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法院对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的违法案件的移送,要将有关行政处理决定书,民事、行政案件判决书副本等法律文书提供给有关纪检监察机关。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纪律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浙江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__市构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在《__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党风廉政承诺制度(试行)》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严治党,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提高市直机关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承诺对象。市直各单位中层干部,重点是中层正职和主持工作的副职。(三)工作目标。通过加强教育和对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干部队伍,不断推进市直机关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二、承诺内容1、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2、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规范用权,依法行政。4、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遵守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纪律规定和要求;不参与、色情、封建迷信和等违法违纪活动。5、严格廉洁自律。不接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赠送的礼金、礼券、礼卡及其他支付凭证或物品;不利用职务之便向下属单位或服务对象借钱、车辆、电脑等物品;不参加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出资的国内外考察、旅游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三、检查考核(一)程序1、公示。年初,承诺人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并在一定范围内(本单位或本系统)予以公示(样张见附件一),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年度中新调整的承诺对象也要及时签订承诺书和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2、督查。在日常工作中,由单位党组织或纪委(纪检组)对承诺遵守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3、述廉。一年一次在本单位或本系统会议上就所承诺的内容进行对照检查。也可结合工作述职同时进行。4、评议。在本人述廉的基础上,组织本单位全体人员、下属单位领导及服务单位代表对评议对象进行廉政情况评议。群众评议一般一年一次,安排在年终或翌年初进行。5、考评。由考核组对考核对象一年来遵守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累计任职时间不满半年的中层干部,可不列入考核)。并结合举报、督查、述廉、评议等综合情况对被考核对象进行评分定档,报经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同意。在党委(党组)指导下,向本人反馈考核情况。(二)评分对承诺人进行100分制考评,其中考核70分,民主评议30分。另设加分项目和“一票否决”项目。考核:由单位考核组根据承诺人一年来在党风廉政教育、党风廉政责任制、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打分。民主评议:由参加评议人员分别对承诺人进行评分,取平均值。上述二项的合计分值,加上加分分值,作为承诺人一年来的最终考评得分。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90分的,为良好;70-79分的,为合格;60-69分的,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本年度本人及所在处室在[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 ,更多原创!注:]勤政廉政方面受到省、市、本单位(系统)表彰的,分别加6分、4分、2分。因违法违纪受纪律处分的,一票否决,定为不合格。(三)方法1、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承诺公示与平时督查、年终考评相结合,述廉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也可将整个考核工作与民主评议党员、公务员年度考核结合进行。2、成立由党委或党组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有本单位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有关干部参加的考核组,负责考核工作。如果与民主评议党员、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结合进行的,可不单独成立考核组。3、市直机关纪工委将视情对各单位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四、结果运用实施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党风廉政承诺制,是加强机关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把考核结果纳入中层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与选拔任用和奖、惩挂钩。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要给予精神鼓励,并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基本合格的,要进行诫勉谈话,予以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并取消当年职务晋升和评先资格;对不合格的,要促其引咎辞职或予以组织处理。五、其他1、各单位可参照本制度,建立相应的承诺制度。2、本制度由市直机关纪工委负责解释。3、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共__市直属机关工委

(20__年7月21日)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站所(单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牢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的防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站所(单位)监督机制建设,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党纪党规,站所(单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基层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得到认真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得到坚决惩治。同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履职,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公道正派、勤政为民、高效廉洁。

三、监督形式

基层站所(单位)结合各自的特点组织开展内部监督,以党支部为单位设立监督委员会;学校、卫生院统一设立监督委员会。

四、基本任务

(一)组织监督检查。围绕站所(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党组织、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对站所(单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决议的情况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实施监督。

(二)组织学习教育。协助党组织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定期组织站所(单位)党员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廉政准则》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政纪教育;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

(三)实施重点监督。对站所(单位)重大决策、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对发展党员、行政执法等方面进行监督把关。协助“一把手”抓好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纠正不正之风问题。

(四)积极建言献策。经常听取、收集、梳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本级党组织或站所(单位)进行反馈。对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督促采纳并实施,对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个人,提出表彰和奖励建议。

(五)提供案源信息。主动提供本站所(单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协助处理不廉洁问题。

(六)执行报告制度。每月向镇纪委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集中交流一次工作情况,年底向党组织书面报告工作。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七)组织民主评议。根据相关要求,组织对本站所(单位)领导班子及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述职述廉和公开质询等活动。

(八)建立工作台账。认真记录工作台账,收集整理站所(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原始材料,包括图片、文件、影像等工作资料。

(九)完成镇纪委和本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履行职权

(一)行驶“五权”。一是知情权。有权了解本站所(单位)、本级党组织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参与权。参与本站所(单位)、本级党组织“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和工作过程,列席有关会议。三是审核权。对党务、政务、财务及办事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对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票据审批、公务接待等进行审核把关。四是建议权。对站所(单位)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决策、决定提出修正意见;对不称职的党员干部向组织提出撤换或罢免建议;通过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向本级党组织或站所(单位)提出合理建议。五是调查权。在镇纪委的领导下,对、举报问题进行调查,协助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初核。

(二)担当“五员”。一是宣传员。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对党委政府决定、决策及时向本站所(单位)党员干部、职工进行解释和宣传;宣传教育党风党纪、政风政纪。二是信息员。经常听取和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反馈。同时,及时把党组织的决策、决定向党员、群众通报、传递。三是监督员。对党务、政务、财务、事务,特别重大事项、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四是助理员。协助抓好班子建设、作风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五是调解员。定期排查和分析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掌握、快疏导,对一些内部矛盾,党员、群众之间的一些不和谐及时做好调解,促进工作团结。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层站所(单位)监督机制建设是构建具有行业特色惩防体系重要举措。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高度,强化责任,把加强基层站所(单位)监督机制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镇纪委将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协调沟通。各基层站所(单位)要与镇党委、政府加强沟通,及时商讨基层站所(单位)设立监督组织相关事宜,特别是人员的选定。镇纪委将及时衔接,共同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6

二、请示(一)请示的含义及特点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上行公文。请示具有以下特点:

1、请示事项一般时间性都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2、应一事一请示。3、一般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4、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二)请示的分类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分为三类:1、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主要用于下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3、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三)请示的写作要求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三、通知(一)通知的含义及特点通知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等使用的一种公文。通知通常是下行文或平行文。通知具有以下特点:

1、执行性。通知的事项一般是要求下级机关予以办理或执行。有时也用于不相隶属的同级机关。2、时效性。通知的事项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容拖延。有的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如:会议通知。3、广泛性和灵活性。通知的应用不受等级限制,一切机关、单位、团体都可用通知来告知、传达某种意向或事项。在所有公文中,通知的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二)通知的种类从性质和内容上划分,通知大体可以分为布置工作的通知、性通知、转发、批转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知照性通知、事项性通知。性通知:国家机关(或废止)有关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和有关重要文件时使用。此类通知一般简短精炼。转发性通知:一般在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公文,需要下属单位知晓或执行时使用。批转性通知:是批准下级机关的公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的公文。知照性通知: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件事情、交待有关事项、不需要办理或执行时使用的通知。会议通知:以召开某次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的通知。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事宜及有关要求等。任免通知:是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达,而不宜用任免命令时使用的公文。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时使用的一种通知。由通知原由、通知内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是一种下行文,有较强约束力。一般性通知:除上述各类通知外使用的关于一般事项通知,一般由基层单位,内容具体、单一。(三)通知的写作要求1、通知是下行文,具有较强的执行性。通知事项应写得清楚明白,易于执行,使受文单位能正确理解并准确执行。2、通知的语言要求准确。当通知对象为平级时,应注意缓和语气,用告知性语言。3、注意转发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区别。转发性通知一般是在转达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时使用;批转性通知是批准下级机关公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未经“同意”或“批准”的公文不能批转,可用“批复”等形式处理。转发、批转性通知的标题要注意简洁,避免“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标题出现。4、会议通知应注意其时效性。根据其受文范围,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形式,函送时一般应注明“会议通知”、“急件”等字样。

四、决定(一)决定的含义及特点决定是行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指令性公文。决定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上级对下级机关或所属部门使用的下行文,并且只限于对某些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不适用于对一般具体事务性工作的安排。(二)决定的分类决定使用范围较广,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部署重要工作决定。它是为实施某一时期的战略计划、某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或布置某次重大活动作出安排的公文,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具体的要求和步骤,便于下级机关执行。2、处理具体事务决定。它是对日常工作作出安排,处理具体事项的公文,如批准有关条约、文件,设置或撤销机构,决定会议的召开等。这类公文,要求条理清晰,用语简沽,没有遗漏。3、表彰或处分决定。它是国家机关对有突出贡献或犯有较严重错误的人作出公开表彰或严肃处理时使用的公文。无论是表彰的事迹还是处分的事项,都应该写得言简意赅,抓住重点,切忌铺陈。前者要善于从受表彰者的事迹中提炼出精神境界,后者要善于总结错误的性质及危害。两者均要以事实为据、法律为准。4、任免决定。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进行干部任免所使用的公文,写作任免决定要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任免程序,务求严密、准确,对任职机关、任免人职务和姓名、要严格审核核对。对同一人员既有任职,又有免职时,一般先写任职决定,后写免职决定。(三)决定的写作要求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构成。2、正文。一般由决定依据、事项、结语三部分构成。依据是制发决定的原因、目的或背景。有的决定内容简单,可略去不写,对大家不熟悉或事关重大的工作的决定,则应讲清楚、讲透彻。决定事项是决定的主要部分,要写明决定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态度鲜明、行文干脆、不拖泥带水,一般是分条列项地写。内容较少,也可采用篇段合一式。结语写希望和要求,是对决定事项的强调或补充。有时也可不单写结语部分而将其内容纳入决定事项中。3、日期。会议通过的决定,通常在标题之下加括号注明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和时间。由领导人签发的决定,则在正文之后写明发文机关和时间。

五、议案(一)议案的含义及特点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根据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议案”只能由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有“议案”提出权的人和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属于相应国家权力机关职权范围内审议的事项。(二)议案的分类议案根据提请审议的事项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法律案。提请人大制定某项法律、法规或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议案。2、预算案。由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议案。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方能批准执行。3、质询案。各级人大代表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质询而向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由大会或常委会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由这些部门负责给予答复。4、罢免案。各级人大代表认为同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不称职,建议撤销其领导职务时提出的议案。5、重大决策案。涉及到须经人大批准的重大决策事项、机构建立等有关事项。6、其它事项的议案。(三)议案的写作要求议案的开头部分可简明扼要地阐述提出议案的目的或原因,也可直载了当地提出需要审议的事项。议案由于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或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更要强调主题鲜明。议案要周密详尽,针贬要有要有握,说理要透彻明晰。一般说来,议案的字句需要反复斟酌,通篇考虑,起草议案的难度也较大。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字句为议案之大忌,应予以坚决删除。

六、会议纪要(一)会议纪要的含义及特点会议纪要是概括反映会议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一种公文。会议纪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综合性。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和各种会议材料整理而成,注重真实客观、准确全面,但它又不是对会议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分析、综合会议情况的基础上锤炼而成。2、形成的灵活性。可采取发言记录式,即按顺序将每个发言人的主要意见归纳整理出来,或按内容性质分类写,每一类有相对独立的小中心,或者将两种形式综合使用。3、作用的限定性。只对与会单位、与会人员有约束力,要求共同遵守、执行会议议定事项。(二)会议纪要的分类1、根据会议性质不同,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其它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用来传达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要求参会各方和有关人员遵照实施。其它会议纪要指专题工作会议形成的纪要。这类纪要,有的起通报情况的作用,使有关人员了解会议的基本情况和精神;有的传达会议精神,是有关方面开展工作的依据。2、根据纪要写法的不同,可分为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综合型会议纪要三种。决议型会议纪要只记载会议决议或协议的事项。情况型会议纪要对会议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传达会议的有关信息。综合型会议纪要需要全面概括会议进行情况、讨论的结果和会议的主要精神。它在全面反映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综合,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三)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标题常写成会议名称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议事纪要》,或者事由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紧急会议的纪要》。正文由会议组织情况及会议议定事项或会议主要精神两部分构成。组织情况部分常采用概述式写法,简述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记录人、中心议题等。会议议定事项是纪要的主要部分,要写明研究的工作、作出的决定、布置的任务、将要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如果是记述会议的主要精神,则侧重于对材料的提炼和概括。突出会议的中心和主旨,以及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如果会议涉及的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写法,写明会议研究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一致意见和作出的各项安排,如果会议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篇段合一式,概述会议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写作会议纪要,首先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纪要写成之后,需经过会签手续,其次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意图,对会议材料作出高度概括。纪要的篇幅不宜太长,语言简明扼要,往往采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这样的句式。再次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不应停留在一般的泛泛而论之上。

七、函(一)函的含义及特点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是上下级、平行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间在日常公务联系中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函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范围广。机关之间的日常公务联系,不便使用其它公文文种时都可使用函行文。2、格式灵活,使用简便。除了公函较为郑重外,人们在纯事务性工作联系时使用公务便函,这类便函不大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可用机关信笺缮写,也可不编列发文字号,使用起来极为简便,使用过后自行失效。3、行文多向性。一般公文只有一个行文方向而函则既可平行,又可上行、下行,同时还可向不相隶属机关或单位行文。(二)函的分类按照函的行文方向划分,可分为去函和复函;按文面格式划分,可分为公函和便函;按其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商洽性函、询答性函、请求批准性函。商洽性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时使用。如商调函,联系参观学习的函,查询有关人或事的函,洽谈业务来往的函等。询问性函。向去函机关询问有关问题或简述某一涉及对方机关权限范围事项的处理意见,需对方机关给予答复时使用的函。请求批准性函。是向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答复性函。在答复对方来文所询问的问题和事项时使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一般性请示往往也用答复性函,也叫复函。(三)函的写作要求公函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成文日期组成。便函可不用标题。去函标题可只标明“……函”。复函则应写明“复函”。函的正文要以其用途来确定写法。商洽性函和询问性函的正文,应把商洽或询问的问题(事由)等写得清楚简明,以便得到对方的支持帮助。请求批准性函和答复性函正文与请示、批复的写法大致相同。请求批准性函结尾可写上“请批准”、“请予审批”、“请予支持为荷”。答复性函结尾可写上“特此函复”、“特此批复”、“此复”等,有的也可不用结尾语。函在写作时应注意:主题突出,开门见山,紧扣主题,词章严谨。同时应正确区分函与相关文种的界限,有些“函”与“请示”、“批复”、“通知”、“报告”有一定交叉,但不能用“函”来代替“请示”、“批复”。另注意便函的底稿存档,由于便函使用起来方便,很多单位不注意留存,所以办文时应注意底稿存档。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7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产生于会议后期或者会后,属纪实性公文。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情况、会议记录和各种会议材料,经过综合整理而形成的概括性强、凝炼度高的文件,具有情况通报、执行依据等作用。任何类型的会议都可印发纪要,尚待决议的或者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写入纪要。会议纪要是一个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文种。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纪实性。会议纪要必须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内容,任何不真实的材料都不得写进会议纪要。

概括性。会议纪要必须精其髓,概其要,以极为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会议的内容和结论。既要反映与会者的一致意见,又可兼顾个别同志有价值的看法。有的会议纪要,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说理。

条理性。会议纪要要对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分类别、分层次予以归纳、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条理清楚。

三、会议纪要的种类

议决性会议纪要。是对领导层经过集体讨论所形成和议决性意见进行阐述的纪要。它具有政策性、理论性、指导性等特点,行政约束力很强,具有明确的指示性。

学术性会议纪要。这类纪要属讨论型的会议纪要,它既可以按发言人的先后顺序纪要整理,也可按问题类别进行整理。有的纪要还要注意表达清楚问题分歧的焦点。学术性纪要不具有法定的行政权威和约束力。

四、会议纪要的写作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正文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五、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要正确地集中会议的意见。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一般不写入纪要。但对少数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也要注意吸收。

(二)例会和办公会议、常务会议的纪要,重点将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和决定事项逐条归纳,做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三)会议纪要用“会议”作主语,即“会议认为”、“会议确定”、“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等。

(四)会议纪要写成后,可由会议主办单位直接印发,也可由上级领导机关批转。有的会议纪要还可由会议主办单位加按语印发。

会议纪要与诀议的区别

会议纪要与诀议虽然都是会议的产物,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三:

1、会议纪要内容可轻可重,讨论事项可大可小;诀议内容一定是单位或部门原则性的重大问题。

2、会议纪要可以反映会议上不同观点或几种同时存在的不同意见;诀议则只能反映多数人通过的统一观点或意见。一份会议纪要可以同时写出不同方面互不关联的几项决定;而一份诀议只能写某一方面、某一问题的诀议。

3、形成过程不同。会议纪要是将会议内容、形成经过整理、撮其要点,记其重点并条理化,作为与会者共同遵守、执行的依据;而诀议则是经过一致通过的程序。

机关单位会议纪要篇8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前提

特邀监察员作用发挥的好与不好,群众监督的力度大与不大,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认识特邀监察员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使我们逐渐认识到特邀监察员工作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中的重要地位。

一是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是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纪检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是对党内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主要职能机关,肩负着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和查处违纪政纪案件的主要职责,必须经常和及时了解、掌握党风政风情况,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畅通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和监督的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履行好纪检监察机关的两项职能,切实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也正基于此,特邀监察员工作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去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特邀监察员工作在监察工作中的地位。从我市的情况来看,自93年建立特邀监察员制度以来,全市特邀监察员队伍从建立之初的15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62人。当前,我市的特邀监察员已经成为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强化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

二是实行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监督的迫切需要。聘请特邀监察员是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发挥派和各届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既体现了我党与各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也是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腐败现象有所滋生和蔓延,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切实加大对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监督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而建立健全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派和各界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就成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是实行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是发挥各界人士在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参谋咨询和桥梁纽带作用的有效途径。特邀监察员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特邀监察员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分布面广,代表了社会的各行业、各阶层;其次是具有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且敢说敢为;第三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能及时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特邀监察员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听取和吸纳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和批评,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维护党的领导,促进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做好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关键

特邀监察员工作已成为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由一名常委、副局长具体分管,由监察综合室负责日常联络协调,承办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具体业务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为特邀监察员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已形成纪委常委和监察局班子成员在各自分工范围内对特邀监察员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纪委书记和监察局长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我们还深深感到,要做好特邀监察员工作,仅有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社会各界,向各级领导宣传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为此,我们坚持做到了:

第一、积极争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重视、支持。我们经常报告特邀监察员的工作情况和所发挥的作用,主动汇报开展特邀监察员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对特邀监察员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市监察局每次召开特邀监察员聘任大会,均邀请相关市级领导到会讲话,对特邀监察员工作提出要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邀监察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金河同志亲自参加每次特邀监察员工作会,征求特邀监察员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并对特邀监察员反映的问题亲自过问,批示办理。市政府分管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同志也坚持每次特邀监察员工作会议都到会讲话并提要求,在抓好特邀监察员工作中都起到了带头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市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开展。

第二、积极争取各级统战部门和特邀监察员所在党派、团体和单位领导的重视、支持。市委统战部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在推荐考察特邀监察员,扩大特邀监察员工作的影响力,总结工作经验及主动协助、支持、指导监察机关开展特邀监察员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每次聘请特邀监察员过程中,我们与市委统战部一起征求特邀监察员所在党派、团体及单位的意见,使这些党派、团体和单位的领导对特邀监察员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特点和所发挥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从而做到了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特邀监察员参与行政监察工作。

第三、积极争取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领导的重视、支持。我们每年都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让特邀监察员参与各项行风评议、执法监察等工作,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的领导加强联系和沟通,并及时向他们通报工作情况。通过这些工作,不少部门和区县的领导十分关注特邀监察员活动,经常批阅特邀监察员反映的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建议,并积极支持特邀监察员的各项工作。

第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支持。每次特邀监察员聘任大会,我们都邀请《XX日报》、XX电视台、电台等市内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会议情况。在工作中我们还及时报道特邀监察员参与行风评议、执法监察等工作的情况,并要求各区县监察局也都采取多种形式,对特邀监察员工作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提高特邀监察员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从而使全市上下,社会各方面重视、支持特邀监察员工作。

三、政治上的信任和关心是特邀监察员大胆积极工作的有力保障

特邀监察员工作毕竟是兼职工作,特邀监察员对行政监察工作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疏到认同的过程。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对特邀监察员做到政治上的信任和关心,为他们更加大胆的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特邀监察员列席参加纪委全委会以及全市廉政工作会等一些重大会议,了解当前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以增强他们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同感;二是授予必要的工作职权,如为特邀监察员颁发的工作证上明确:特邀监察员在本市范围内,有权依法对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或个人了解和询问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从而使特邀监察员在执行行政监察任务时,具有与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同等职权;在行风评议中,我们以特邀监察员为主体组成评议组,由特邀监察员担任各评议组的组长、副组长,市监察局、市纠风办授权评议组全权负责对全市各纠风重点部门和行业的行风建设,进行综合调查评议,在评议过程中,各评议组可以决定召开各个方面、层次的会议,调阅被评议单位的有关工作资料,要求被评议单位就纠风评议涉及的相关问题作出说明,并责成被评议单位进行整改,视其落实整改的情况提出其行风评议是否是合格的建议等。三是对特邀监察员队伍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市纪委、监察局积极主动地向有关组织和部门推荐,十多年来,在我们的特邀监察员队伍中成长了一名副厅级干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及一大批在各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的干部,这对调动特邀监察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是发挥特邀监察员作用的根本途径

特邀监察员有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等众多的优势,但参与纪检监察工作毕竟是兼职的。多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特邀监察员的这些特点,组织他们紧紧围绕全市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密切联系自身所在岗位工作实际,积极投身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联系面宽、影响力大、战斗力强的群体优势,较好地达到了聘请特邀监察员的目的。

一是发挥参谋咨询作用,为改进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特邀监察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在列席参加市纪委全委会、全市廉政工作会、各类座谈会以及平时工作中,他们都注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紧密联系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都敢于讲真话,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他们先后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公路“三乱”,医药行业不正之风,违规招投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等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市监察局开展特邀监察员工作十二年多来,特邀监察员通过座谈会、专题征求意见会、书面等形式共提出各类建议200余条,提供各类信息720余条。

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位特邀监察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通过行风评议、参与人大政协工作、问题调查、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纪检监察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和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让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和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同时,特邀监察员充分发挥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及时将收集掌握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信息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较好地发挥了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如去年我们一位特邀监察员在了解到“部分领导担任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时,及时与我们进行了沟通,我们会同组织部对此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通过特邀监察员的纽带作用,增进了党政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提高了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促进了党政机关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推动了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通过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会议和重要的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双重监督作用。特邀监察员除参加每年的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市纪委全委会、监察局长开门办公会、纪检监察工作会及各种研讨会、工作情况通报会等会议外,还参与了一些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活动。据统计,市监察员共聘请特邀监察员5批、88人次,他们共参与各种专项检查900余人次,接待来信来访320件次,转呈群众来信106件次,参与办案27件。特别是在近三年的行风评议活动中,特邀监察员在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参加了对市级交通、卫生、国土、教育、质量技术监督、地税、国税、工商、农行、电力、电信等二十多个部门的行风评议及复评工作,反映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呼声,使评议工作客观公正,对监察对象进行了有效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特邀监察员还代表党派和人民群众对监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如在0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集中纪律教育和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纪委、监察局都特别注意听取来自特邀监察员的意见,特邀监察员们也针对我们工作和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意见向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反映,建言献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推动了我们的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项工作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纪检监察工作也面临各种新形势、新情况,去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聘请特邀监察员。这标志着国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特邀监察员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予以肯定,这也是我们继续开展好特邀监察员工作的有利条件和机遇。今年九月,我们适应新形势完成了第五批特邀监察员的换届工作,在第四批特邀监察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队伍,由上批的15名增加为22名,同时加强了特邀监察员的考察聘任工作,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各派、市级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选任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和代表性的同志加入到我们的特邀监察员队伍中来,保持了特邀监察员队伍合理的结构层次。这批特邀监察员分别来自民革、民盟、民建、农工、九三学社等派、工商联及共产党员代表;来自学校、医院、科研、文化、教育、卫生、法律服务、民营企业和党委、政府部门等行业,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到82%,平均年龄42岁,是一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特邀监察员队伍。

上一篇:作风建设个人剖析材料范文 下一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