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0:40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1

一、适用范围

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施工现场。

二、应急救援体系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区城建规划局主管我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期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设立区建筑工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防汛领导小组”),作为我区应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

防汛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由区城建规划副局长担任;设副组长1名,由区建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设三个分组,分组长分别由区建管处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区质监站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

防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管处,负责我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运行管理,具体承担建筑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业务及抢险救灾的救援力量及资源、技术保障和抢险方案的实施。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区建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防汛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落实我区防汛指挥部下达的防汛工作任务。

2、及时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向全区建筑工程有关单位贯彻部署本年度我区防汛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全区建筑工程有关单位开展防汛工作。

3、决定启动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并负责具体指挥、部署、实施和督查。

4、有效协调、妥善解决事故的善后工作。

(三)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在防汛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全区建筑施工工地汛情灾害的预防、宣传和应急处理。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落实抢险成员单位救援物资、设备的日常储备,保障救援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防汛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4、落实防汛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三个分组设置及职责

1、抢险救灾组

职责:

(1)组织贯彻实施防汛领导小组关于抢险的各项决策和命令;

(2)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在抢险过程中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制定处理方案,上报防汛领导小组选择和决策;

(3)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决策,随时协调和控制具体抢险行动;

(4)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防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指示传达到各分组和各防汛抢险突击队,并做好与“110”、“119”、“120”等单位的联系。

2、技术保障组

职责:

组织召集应急技术专家,负责现场抢险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方案实施,为防汛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调度各组协调工作。

3、救援力量及资源保障组

职责:

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决策,合理编排抢险物资、设备及人员,负责调集抢险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具体实施抢险救灾方案。

(五)防汛抢险突击队设置及职责:

组建10支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具体负责汛期险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

(1)汛期险情发生后,根据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抢险指令,各抢险突击队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赶赴现场,在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各抢险突击队队长负责对各自的人员、机械设备进行清点,将清点情况向各分组长和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和机械设备未缺失的情况下,按照指令撤离抢险现场。

三、预警预防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降低汛情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信息来源

1、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或险情发现人员报告的信息。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得出汛情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险情信息。

3、对天气形势进行监测分析得出汛情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险情。

(二)信息分析

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预警信息或采取应急救援准备。

(三)报告

1、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第一时间向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和区应急办报告。

2、当各种信息显示即将发生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时,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向全区建筑施工工地预警信息。

(四)预警预防行动

预警信息后,防汛领导小组及下列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参与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关注势态的发展。

2、各建筑施工工地加强值班、职守,并采取防范措施。

3、各抢险突击队和各建筑工程的救援力量开始值班待命。

四、应急响应

(一)报告程序

1、汛期灾害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单位应立即向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立即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抢险自救,并随时报告事故的后续情况,同时立即与“110”、“120”、“119”等部门联系。

2、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同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与所在街道有关部门一起查勘事故情况,并向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是否启动预案的建议。

3、事发地所在街道有关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将信息报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应急办,并随时续报现场相关动态信息。

(二)应急处置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报告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并执行命令,同时上报区应急办。

2、根据应急救援所需资源情况,由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通知三个分组和各抢险突击队;各单位按照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原则立即采取行动。

3、成立现场指挥部,由防汛领导小组组长或其指定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召集相关专家对险情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的决策建议,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区政府支援。

4、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联系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医院等部门,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工作。

(三)应急终止

1、防汛领导小组根据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2、应急状态终止后,有关部门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及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五、保障措施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建筑工程应急救援单位(以下简称“各应急单位”)之间建立应急通信和联系方式,确保通信畅通。

2、各应急单位应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

3、各应急单位应将可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救援力量的数量、专长、通讯方式和变动信息报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已备应急时调用。

4、各应急单位应将保障救援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宣传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各应急单位应按照本单位防汛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建筑工程汛期灾害安全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建筑工程汛期灾害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定期检查本单位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状况,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培训

1、区建筑工程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积极组织防汛应急预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确保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职责和救援工作程序。

2、各应急单位对其本单位救援力量相关救援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由各自单位开展培训。

(三)演习

区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习,各应急机构要积极参加汛情灾害安全事故的演习工作,采用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等形式进行演练。通过演习,检验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的了解程度,及时发现本部门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资源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各应急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确保一旦启动预案,能及时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七、附则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

本预案所称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是指辖区范围内建筑工程在汛情灾害期间发生或可能发生下列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下(不含3人)或重伤10人以下(不含10人)的一般安全事故。

(1)深基坑坍塌;

(2)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倒塌;

(3)整体模板支撑体系坍塌;

(4)多、高层建筑外脚手架倒塌;

(5)在建建筑工程倒塌;

(6)临建设施倒塌;

(7)其它建筑工程汛情灾害安全事故。

2、各建筑工程应急救援单位(简称“各应急单位”)

各应急单位是指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防汛抢险突击队、各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

(二)一般以上安全事故的处置

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由防汛领导小组参照本预案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事故的前期处置工作,执行上级应急救援领导机构的有关决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配合上级作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预案管理与更新

1、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进行评估、修订,预案正文部分的修订须报经区城建规划局批准。

2、下列情况应对预案进行修订: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生变化。

(2)行政机构或有关单位、部门职责发生变化,需对组织结构与职责作相应的调整。

(3)应急救援或演习结束后,经总结评估,或对其他案例进行总结,认为需要修订的。

(四)奖励与责任

1、防汛领导小组对在应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对于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拒不执行本预案,,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违反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

(六)预案实施时间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 重大事故 类型 诱因 应急管理

建筑业长期事故高发率引起了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对施工现场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视。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反映出企业对事故的应急管理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施工企业从业人员防范意识普遍较差。因此,系统的研究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特点、诱因,以及如何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成为建筑施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类型和诱因

建筑施工是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建筑产品一般具有高、大、深等特点,施工中露天及高处作业相对较多,施工周期比较长;目前大量施工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强度较大,建筑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是特殊的、复杂的生产过程,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众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

建筑工程项目面临着来自施工技术、项目自身规律和特点、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往往是诱发工程项目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事故的诱因、种类、发生的位置等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出建筑施工中最常发生的事故,分别是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机械和设备事故电、火事故、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下面根据事故的类型具体分析其诱因。

1.1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主要部分,由于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繁多,材料和构件本身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一旦施工工艺不当或者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就会导致事故发生。诱因主要有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打闹、向下抛掷物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等。[1]

1.2 坍塌事故包括深基坑边坡和沟槽边坡坍塌、墙体(围墙、挡土墙、临街围挡等)坍塌等。主要诱因包括如下:基坑坍塌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指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墙体坍塌事故主要诱因是墙体的设计不合理、将围墙做挡土墙、挡水墙以及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砂石的支撑墙;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挖土;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等。

1.3 机械和设备事故包括车辆、机械倾翻事故、塔式起重机倾倒事故、检修设备的爆炸事故、违章操作事故。诱因主要有机械设备未安装说明书安装、未安装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调整,未安装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运作等。从近年来伤害事故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塔式起重机是主要危险源,主要由于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

1.4 电气事故包括多人触电事故、破断高压线路和地下电缆事故、电动设备因故障或断电导致中途停止事故等。施工现场用电频繁,诱因较多,如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潮湿作业未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未设防雷接地等。

1.5 火灾事故包括电气线路自燃、电火花、电焊火花、烟火、雷电以及周边火灾蔓延等。其诱因主要包括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规范;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1.6 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缺氧和有毒气体环境作业中毒等。此类事故往往造成群伤,其诱因主要包括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施工现场采用的材料中存在许多可燃性、爆炸性和有毒性、腐蚀性的材料;施工场地自身的原因,如坑探施工过程中会有各种有毒气体(CO、CO2、NOX、SO2、H2S等)及大量粉尘;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等。

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会带来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积极的处理事故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事态的严峻性、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此时要做出适时、正确的处置比较困难,但又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处理程序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防范意识是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起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施工单位要积极开展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施工人员对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的常识和防范意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建筑专业知识培训,并且本身工作流动性大,也缺乏必备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必须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成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之前,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指导方案,是一个标准化的、透明的应急反应程序,是及时迅速响应并实施救援工作的基本保证。预案的编制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的原则。首先成立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事故的应急行动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需要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调查研究,有针对的收集各种资料,包括适应的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企业之前的安全记录和事故情况,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事故的情况等,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危险源、评估相应的危险度,并对企业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应急资源的需求和不足,然后分工负责,组织编预案。为了保证预案的科学合理性,还要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应急预案批准后,企业所有应急机构要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和训练,应急预案的实践和修订更新等。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

由于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所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方为了自身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明显不足,虽然明知施工施工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预防施工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认清形势,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安全施工生产的投入,并且应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将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应对事故的专业化水平。事故发生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施工现场正常工作,弥补事故所正常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被耽误的工期,必须建立善后修复机制。施工管理人员要抓住机会,利用事故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活教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日益成熟。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建筑施工业的具体实际,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配套的也必须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的力度,培育专业化的执法监督队伍。目前的施工风险主要是由建设施工方承担,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没有明确各自的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导致施工方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责任,与其所获得的利益不平衡。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重新划定建设工程的各方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目前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导致一系列的人员伤亡现状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和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和全面推进我国建筑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3]

参考文献:

[1]董大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蒋勇.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J].建筑安全,2005(6).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3

[论文摘要]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 Keywords] construction key, risk factors,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is what people don't want to happen, which is a kind of events. Bu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hide many may cause accident risk factors. Clearly the accident happened to find out the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nt to understand and control can lead to the accident happened risk factors is necessary and the ke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is not happe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void or reduce lies in ensuring the safety accidents, to that of the security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ives,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e expected goal.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廖品槐主编,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1.1 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1.1.2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1.1.3 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2.1.1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2.1.2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2.2.1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2.2 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2.3 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3.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3.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4.1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4.2 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2.4.3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2.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建筑 安全 管理

一、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应急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6

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以下从管理重要性、管理目标、管理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1.1管理重要性。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工业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因此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并且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加强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工艺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但是由于工业建筑的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与隐患。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2管理目标。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的支持。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的生产劳动,还有作业人员不受到伤害。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常常是工业噪声、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的场所,这导致工业建筑在产生污染的同时,还会使得自身的使用寿命受到污染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并且这也对于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应当在充分重视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配合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效果。1.3管理要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工作要点集中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合理地借鉴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且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工业建筑的有机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2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从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狠抓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并且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技能。2.2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是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因此这意味着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才是完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为工作的关键所在,并且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应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2个方面着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另外,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来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为工业建筑的绿色使用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才能确保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在平时组织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当对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维护工业建筑周边地区的生态和谐,最终从整体上对工业建筑布局进行全面的优化。2.4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对于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合理转移事故风险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购买工程保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将事故风险部分对外转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白,安全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由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购买工程保险才是极其必要的。另外,工业企业在合理转移事故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能够为工业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降低做出切实的努力。2.5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内容。这一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并且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首先对建筑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工艺建筑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业建筑周边的环境。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工业建筑管理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支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13,2(04):45-4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3]曹银鸽.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2013(02):56-58.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一个露天、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多变、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的生产场所。因此抓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浅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规范和强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国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程,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等等。而项目部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审查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文明卫生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门卫制度、治安保卫制度等。

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项目经理作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与班组、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分解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明确各自职责,一级保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才能充分保证施工现场不出事故。

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按规定配足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筑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并组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总、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应以总包单位为主,分包单位参加成立联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同时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 号)第十三、十四条的规定配足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持《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上岗。

三、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和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七个专业性要求较强、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环节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来指导施工。编制由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编制,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而审批是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持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公司技术负责人必须持有《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公司技术负责人在审批前应先经公司安全管理机构、技术质量、财务和工会等部门对方案进行会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目的是用来指导施工,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因此在编制时应紧密结合工程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尽可能细

化、周密,确保万无一失。例如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设计时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同时对材料的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在重视国家规定的七项专业性要求较强项目的安全时,千万不能忽视一般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例如施工临时用电、夏、冬季季节性安全措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小型机具使用时的安全技术措施等,这些也可能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环节。

四、抓好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工作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如果要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只有加强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素质,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主要有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每班班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安全教育、变换工种工人安全教育等。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做细、做实。有些安全管理人员为了方便,在办公室坐上几天,把整个项目的安全教育记录全做好了,工人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结果是害人害己。也有些进行了教育,却未能做好记录,把自己所做的成绩一笔抹杀了,出了事故还要承担未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五、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危及职工的不安全因素是随着作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要达到有效防止事故的目的,必须通过安全检查的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检查要求一周一次,公司对项目部的安全检查要求一月一次。检查的关键在于严、深、细、实。检查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能力,在检查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走过场,要能找出所有的事故隐患,否则将失去安全检查的意义。检查到的事故隐患要安排专人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不心慈手软,要坚决停工整改。隐患整改后还做好复查工作,防止有未整改完毕的隐患存在。

六、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定期组织演练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能及时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预防的思路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和定期组织演练,能保证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及时出动,有秩序、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因此项目部要认真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掌握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使用。

同时还要对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和保养,保证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七、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和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缴纳保险费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工期长、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建设方、施工方、供应商、分包方等)均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如质量事故、设备事故、伤亡事故、火灾事故或自然灾害等。这些事故既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进行,又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效益。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人员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得到有效救治并保障他们能得到经济上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八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顺应了现代社会文明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和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为建筑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八、结论

总之,抓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负责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要发展,经济效益要提高,劳动条件要改善,事故要下降,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大众科技,2009.

[2]田树茂,杨志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检查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initiated discuss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heck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施工安全事故涉及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但是只要我们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

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施工人员长期露天作业,受气候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

1.2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可靠性差。

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施工过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落后于施工过程,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隔层不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1.3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80%以上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知识。比如,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如果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佩戴安全带无关紧要,结果往往因此导致自己甚至对他人造成安全事故。

1.4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质量不合格。

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年久失修或带“病”作业,加上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容易造成事故。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使用一些破旧的安全网和伪劣产品,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5建筑物的多样化决定建筑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

建造不同的建筑物,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

2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和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七个专业性要求较强、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环节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来指导施工。编制由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编制,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而审批是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持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公司技术负责人必须持有《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公司技术负责人在审批前应先经公司安全管理机构、技术质量、财务和工会等部门对方案进行会审。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目的是用来指导施工,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因此在编制时应紧密结合工程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尽可能细化、周密,确保万无一失。例如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设计时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同时对材料的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在重视国家规定的七项专业性要求较强项目的安全时,千万不能忽视一般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例如施工临时用电、夏、冬季季节性安全措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小型机具使用时的安全技术措施等,这些也可能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环节。

3加强培训,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对工人进行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的人员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必须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教育工作,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能及时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预防的思路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和定期组织演练,能保证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及时出动,有秩序、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因此项目部要认真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掌握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使用。

4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及布置

多数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带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要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对整个生产作业区和工人生活区统一安排,整体部署,切忌边施工、边设计、边安装。为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策划水平,将各种宣传、警示标语、安全防护设施、危险源标识和控制措施等管理与技术资源都纳入策划范围,并深入到每个单项工程和施工作业的现场中去。在工程开工前,按照策划内容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布局方案。只有布局合理,才能为日后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危及职工的不安全因素是随着作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要达到有效防止事故的目的,必须通过安全检查的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检查要求一周一次,公司对项目部的安全检查要求一月一次。检查的关键在于严、深、细、实。检查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能力,在检查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走过场,要能找出所有的事故隐患,否则将失去安全检查的意义。检查到的事故隐患要安排专人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不能心慈手软,要坚决停工整改。隐患整改后还做好复查工作,防止有未整改完毕的隐患存在。

6建筑施工后期安全管理

6.1建筑工程施工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6.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筑企业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7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大众科技,2009.

2、田树茂,杨志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上一篇:水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医院财务监督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