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7 16:57:30

创客教育的意义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1

[关键词] 创客文化;STEAM教育;创客教育;科技馆;非正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1-49-5

Discussion on Maker Culture and Maker Education in Science Museum

Zhang Na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 ways of STEAM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maker culture and maker education informal education context as well as in informal education context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maker culture,this thesis makes a tentative declaration of maker education concept. It is proposed that maker education in the broad sense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makerspac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an exploration o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maker education in informal education context,particularly in science museums’makerspaces is undertaken,aiming at introducing the core of maker education in sciencemuseums’makerspaces,and getting involved in STEAM scenarios.

Keywords:Maker Culture;STEAM education;Maker Education;Science museum;Informal Education

1 创客运动--STEM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是一场技术和创新的革命,实现了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创客运动与儿童天性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能力高度契合。在创客运动推动下形成的创客文化,强调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质,为实现这一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即创客教育应运而生。作为创客运动前奏的开源运动,促使3D打印、机器人、微处理器、可穿戴计算机、电子纺织品、智能材料和新的编程语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工具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人都可以接触到这些先进工具,甚至可以在线免费获取,并分享给他人。这种技术工具的普及促成了DIY文化的复兴,“随手可得”的新工具大大增强了创客的信心,在新工具的辅助下,创客跃跃欲试,将脑中的创意转化为手中的实物产品,满足感不言而喻。

目前创客教育仍停留在概念阶段,其实现路径有待探索。与创客教育概念最为接近的是堪称美国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教育,堪称美国的“素质教育”,与创客教育相同,STEAM教育也是在创客文化中形成的。STEAM教育的前身是STEM教育,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公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此后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1]。2011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周立大学G.Yakman将STEM教育扩充为STEAM教育,其中A包含美术、语言、人文、形体艺术等领域,不仅将教育的关注点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更强调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STEM教育用课程项目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带入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掌握工学或设计方法,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同时以数学和科学作为基础。STEAM教育在STEM课程的设计原则中融入了艺术,鼓励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2]。STEAM教育是一种可持续的,与经济和社会相适应的框架,用以转变、维持、创造和发展教育元素、项目和机构,使其包含多学科实践,以使之适应全球社会经济世界。这种框架是参与式的动手做实践,以实物为基础,外延丰富,将教育、产业、政府和社区在发展更好的公民教育这一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科学和技术,通过工程和艺术得到诠释,且完全基于数学元素的基础上”。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同源,都是在创客文化的作用下兴起的新型教育模式。

鉴于创客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初开展新项目,计划在4年内在1 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旨在培养新一代系统设计师、生产创新者。2015年9月,国家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未来5年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元素,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比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3]。可见,政府在学校正规教育引入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决心。

2 正规教育中的“STEM教育+创客教育”

关于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学者已做出相关探索。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教育专家高震于2014年合作创立了群体创新空间理论(Group Innovation Space-GIS,中文名“集思”),集思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物理化学习模型,以松散群体参与创新活动为特征,提供想法到实现所需的材料、设备和设施,并具备社交功能。可持续发展的集思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初学者设计的课程、鼓励创新的制度、丰富的项目、各类项目导师、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创新者、负责的管理者和专业设备设施操作者等要素。该理论关注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提出二者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在该理论关照下,又设计了GIS的五级创新者养成路径(初学者--消费者--制造者--创新者--导师)和面向STEM的创客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科技制作、3D打印和三维建模、开源硬件、多元模式的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科学学院任友群教授在2015年10月16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辨析》主旨报告中对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并区分了广义的创客教育(创客培养)与狭义的(数字化)创客教育之区分,并分别与STEM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对比[4]。

上述研究均致力于探究如何在学校正规教育的STEM课程中融入创客教育元素,具有将创客教育课程化的趋势,且突出强调数字化教育,忽视了STEAM教育中的“A”,即人文学科这一要素。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和创客文化冲击下,教育模式的变革。广义的创客教育,即创新素养和创客精神的培养,属于科学素养的子范畴,不仅局限于正规教育,与强调跨学科性教育的STEAM教育相比,注重学习者自身素质养成的创客教育更趋近于非正规教育建构主义的内涵。因此,对创客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应局限于学校的课程教育,而应回归创客文化的规约,在创客空间等非正规学习空间中探究创客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若将学校正规教育中上述新型教育模式表述为“STEM教育+创客教育”,那么在创客空间非正规教育环境中则可对应地表述为“创客教育+STEAM教育”,后者是科技馆、图书馆、创客空间等非正规学习环境中值得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

3 非正规教育中的“创客教育+STEAM教育”

2012年美国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该计划致力于支持教育者和社区,特别是服务设施欠缺的地区,促进当地年轻人体验意义丰富的创造和学习过程。从成立以来,该计划卓有成效地为年轻人制造了机会,在创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增强创意能力,培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领域的学习兴趣。以“每个孩子都是创客”为愿景,该计划以课程或项目的形式对美国青年人创新精神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5年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了麦穗创客教育(MESIS),以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自然、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创客的创新能力、数理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探索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创客教学特征,开发匹配的教学模式、特色课程、教学工具以及配套服务系统。麦穗创客教育学年课程体系包括机械总动员、电子入门、软件入门、足球车、让小车动起来、智慧生活、音乐摄影、机械臂机器人等[5]。

可见,在非正规教育机构,创客教育也常常伴随与之同源的STEAM教育,复合形成“创客教育+STEAM教育”模式。究其缘由,创客教育强调的创新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式的学习思维能力,但能力的培养无法脱离基础知识的学习。创客教育可谓是一种基于基础学科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离开具体的学科背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非正规教育机构中的创客教育应是基于STEAM情境的创客教育。在日前召开的创客教育培养促进计划会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李象益认为,创客教育应摆脱培训色彩,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问题,探索找到自己的答案[6]。

从2007年第一台开源桌面3D打印机RepRap问世开始,创客运动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3D打印机制造商MakerBot诞生,激励着整整一代的创客,为其打开了桌面制造的新时代,其影响力堪比30多年前第一台个人电脑带给人们的冲击[7]。3D打印机成了创客空间的标配设备,是世界各地制汇节(Maker Faire)的重头戏。不少科技馆也抓住了3D打印这一创客标志性设备,将3D打印引入展厅、工作坊、开放性实验室等空间中进行展示或开展教育活动。

中科馆在展厅里引入了3D打印设备,开展“3D模型设计与打印”创客教育活动。利用科技馆现有的3D打印机,带领观众设计并打印出自己的创意模型。由于3D打印过程较慢,该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在30分钟左右。在辅导员介绍了软件的使用方法后,主要的时间交给观众进行3D模型的设计与打印。主要是通过向观众介绍如何使用3D模型制作软件Meshmixer与3D打印软件UP,了解三维模型的设计过程与打印过程。最后让观众自己发挥创意,利用Meshmixer的模型库进行拼接、改进、设计属于自己的模型并最终打印出来[8]。

上海科技馆设计师摇篮展区的“3D打印世界”展项运用现代展示设计理念,并融合了最新3D打印、三维立体扫描、多媒体互动展示等技术,展现了从实物信息采集、3D模型设计到快速3D打印成型的全过程,让观众在近距离感受3D打印技术神奇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个性化纪念品制作所带来的乐趣。除了在打印区可清晰观看两台不同成型技术和材料的3D打印机打印过程外,还可以在三维扫描区通过工作人员对实物扫描的操作演示,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模型。“3D打印世界”分成三维扫描区、3D互动建模区、3D打印体验区和3D打印产品陈列区四个区域,在占地不足1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展示了3D打印技术的各个方面,运用实物陈列、图文展示、视频播放等手段对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发展趋势及全新应用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9]。

4 创客教育概念探析

在创客运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地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上千家创客空间,特别是在中国,从2011年国内第一家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成立以来,创客空间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经过概念的升级,诞生了众创空间这一概念,整合了已有的创客空间和类创客空间。这些新成立的创客空间大多建立在高校、图书馆、科技馆等政府公益机构之中,依托母体的教育资源和聚合平台,开展创客活动。目前阶段这些创客空间虽已建立,但如何在其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创客活动,建立健全的机制,激发创客的热情,促进创客作品的市场化输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建立在公益性机构中的创客空间中开展活动,要考虑到母体的教育职能,无论是学校的正规教育,还是图书馆、科技馆的非正规教育,创客空间都需要与之协调,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些都促成了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创客运动对创客教育的需求。

《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将创客分为了零―创客,创客―创客,和创客―市场三阶段。零―创客:创客的起点千差万别。但都有共通之处,他们受灵感的驱使,产生从购买产品到动手真正制作产品的冲动。从零到创客,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学习必要技能和获得生产制造的必要方法。创客―创客:这一阶段的一大特点是相互协作和接触其他创客专家。在这一阶段,创客同样为现有平台做出了贡献。此阶段强大的驱动力在于技术革新和自我表达和创造欲。创新和与他人分享的欲望催化了创客-创客的交流和知识技能的流动。创客―市场:从工作坊到数字化群体,发明创新的浪潮源源不断,知识由此流动并聚集。一些发明和创造可以吸引更加广泛的受众,这些杰出的作品从众多创客产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商机。尽管大部分创客创造产品的初衷并不含有商业动机,但少数转化为商品的创客作品影响力也不容小觑[10]。

本文认为广义的创客教育就是在创客发展的上述三环节中给创客以帮助与指导,开展创客培养工作,促成创客的自我养成:在零―创客这一阶段,培育潜在创客,开展创客挖掘,在创客―创客阶段,提供去中心化的创客交流平台,开展创客培养,在创客―市场阶段,在众创空间生态链中帮助创客产品从创客空间顺利进入下一加速器环节,对创客产品成果进行筛选和加速转化。由此可见,创客空间的内核是创客教育,要彻底、充分地实现上述三环节的创客教育目标,单一的创客空间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更大的资源聚合平台,并将创客空间升级为包含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加速器的众创空间平台。

5 广东国际创客中心对广义创客教育的探索

2015年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首个省级国际创客中心――广东国际创客中心,落户广东科学中心,立足广州大学城的科技人才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和区域产业需要,进一步延伸广东科学中心的平台服务功能,共同建设“创客发掘工程”“创客苗圃工程”“成果转化加速器工程”和“互联网+工程”的线上线下一体的创客生态四大体系,大力推进教育与创业引导、创新与产业结合、加速成果转化[11]。

其中“创客发掘工程”“创客苗圃工程”“成果转化加速器工程”有力地展示了广义创客教育在零―创客,创客―创客,创客―市场三个成长阶段中给予创客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落实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还践行了广义的创客教育,并且融入了STEAM的情境,形成了面向STEAM的广义创客教育格局,这三个子工程的内涵如下:

5.1 创客发掘工程

面向广州大学城的学生,通过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生态创客孵化基地,秉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采取教育、交流、支撑、孵化一体的创客教育模式,培养引导,使潜在创客建立学习兴趣,通过创客空间、创客课程教育,向广大学生普及创客知识,推广创客文化,并通过开源硬件等创客工具和产品的系列入门课程,使广大学生具备创客的基本技术技能,养成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最终激发创意实现,解决实际问题。

5.2 创客苗圃工程

对于怀揣创新思想、项目的创客们,通过“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全程孵化链条,打造成为集“创客服务、孵化器、产研对接”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创客服务平台。执行严格的准入门槛,通过项目路演、专家评审等方式选拔优秀大学生、草根创业人士和创业团队进入,为其提供免费的办公空间、工作设施和网络设施;提供项目的发展前景评估;为创业者提供从创客教育、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本融合、孵化加速服务等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服务。

5.3 成果转化加速工程

创客中心计划与企业共同建设各类主题创客营,如:为充分推动创客创新思维、学习和实践,拟与英特尔等知名芯片公司积极合作开展创客创新支持,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与英特尔公司完善的硬件生态以及国际影响力,共同在创客研发材料支持、创新课程、创业指导等方面为硬件创新创客提供完备的支撑,面向创客业界启动招生;为推进中国科学院的先进技术向生活、艺术的转化,进一步促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拟与珠宝、艺术、礼品等产业,共同面向艺术领域的创客提供艺术辅导、创意交流、创业支持,积极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互动等领域内科技与艺术结合项目的策划和落实工作。与众筹平台合作,实现创客项目从创意期到孵化期、上市期的无缝结合,以网上网下市场销售、虚拟孵化和战略投资,推动相关创新产业的发展。

6 结论

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适用于学校正规教育,也适用于科技馆的非正规教育。把与创客教育同样诞生于创客文化的STEAM教育作为参照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创客教育的内涵。通过概念的比较与辨析可见两种教育模式联系密切,且互为补充。“创客教育+STEAM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环境下理想的教育模式。广义的创客教育是科技馆等非正规教育机构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科技场馆已对创客教育进行了尝试,广东科学中心建立的众创空间打破了科技馆通过展项和科普教育活动等传统的科技传播方式,不仅局限于科技馆单一主体,更联合了具有创客教育经验的中国科学院创客学院,为科技馆的众创空间嵌入了创客教育的强大内核,其下设的三个子工程有力地印证了广义创客教育的内涵,并融入了STEAM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情境,对科技馆创客空间中的创客教育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侯威.美国竞争力计划――布什政府科研与教育发展新蓝图[J].世界教育信息,2006(5):7-8、61.

[2] Jolly,Anne.“STEM vs.STEAM: Do the Arts Belong?”.Education Week: Teacher.March,2015.

[3]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0.

[4] 任友群.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辨析[A].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2015-10-16.

[5] 麦穗创客教育宣传[EB/OL].2015-7.

[6] 董鲁皖龙.创客教育应摆脱培训色彩[N].中国教育报,2015-12-15.

[7] 克里斯・安德森.萧潇译.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8] 唐剑波,李沫,赵荃.科技馆展厅内的创客教育尝试[A].中国科普研究所、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普研究所、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6).

[9] 上海科技馆设“3D打印世界”[EB/OL].中国3D打印门户网http://.cn/news/show.php?itemid=1392013-09-18.

[10] Anderson,Chris. 20 Years of Wired: Maker Movement [J]. Wired Magazine. May 2, 2013.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2

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性展开研究,以此探究运用伦理功能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德育教育;伦理功能

1引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承载的德育要求和任务。这与高校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的办学定位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双创”战略的成败。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缺失必要的能力素质,基于这一现状,研究运用伦理功能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对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大学生创客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最显著的缺陷是伦理教育的缺失。甚至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局限于具有盈利性质的商业活动,导致大学生创客群体逐渐将创新创业实践曲解为资本逐利的当然方式,忽略了其蕴含的道德价值,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1创新精神的缺失

德育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极为关键,可以说是否具备创新精神直接决定创新创业的成败。目前,我国大学生创客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精神,虽然拥有良好的创客意识,但真正敢于进行创新、敢于挑战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很多大学生创客虽然具备了良好的创客项目概念,但却不敢突破传统,难以把想法转化为实际。部分高校开展的德育教育课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创客创新意识的培养。流水线式、教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有效地表达出来,同时也缺乏分享的平台和机制,更别说开展相关实践了。

2.2社会责任的缺失

社会责任是大学生创客实践的最终价值体现,也同样反映在创客项目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创客项目需要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致力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促进科技进步,并服务于社会。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创客并没有形成这一思想意识。在如今利益社会中,大学生创客更加追求利益的最快化和最大化,其创造的目标在于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忽略了履行创客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还有部分大学生创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不诚实守信、不遵守社会道德、不遵守法律的现象,这些现象也都进一步表明了当前大学生创客群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2.3道德观的缺失

创客的人格指的是优秀的创客所需要具备的道德素质、思想品质和伦理规范。大学生创客群体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阻碍着项目的开展和达成。这就要求大学生创客具备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品质,敢于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和解决困难,进而证明自我、突破自我,实现预定的目标。同时,创客的道路还需要脚踏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成最终目标。而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创客并不具备创客人格。开展大学生创客群体的伦理教育既不可能脱离一般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应混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探究和构建创新创业的伦理教育体系,加快创新创业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社会舆论和政策法规,带动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创客群体的伦理问题,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进而探索大学生创客个人、社会、学校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3运用伦理功能改进大学生创客群体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客德育教育工作还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创客存在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格。而这些问题都将阻碍创客前进的脚步。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挥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伦理功能来实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来塑造大学生创客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创客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所有大学生创客都需要具备的,而在目前的大学生创客德育教育中,还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创客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他需要通过一定的外界环境刺激,潜移默化的帮助大学生创客群体养成创新意识。基于这一点特性,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创客的创新意识才会不断地提高。同时,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围绕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块,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只会限制住大学生创客的思维,应该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发散大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大学生创客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

3.2培育大学生创客群体的道德诚信精神

创业道德指人们在创业过程中调整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主要功能是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秩序,为其提供道德保障。结合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将创业道德的内涵概括为: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服务社会等。诚实守信是创业道德中最重要的内容和要求,是大学生创客实现成功的道德基石。这就要求大学生创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诚信守法、信守承诺,不因外界压力而放弃内心操守,导致行为失范。做到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不弄虚作假,在市场竞争中不投机取巧,在创新创业宣传中实事求是,在资金筹措中规范合法。在创业伦理教育中,更加关注大学生创客个体与市场经济的道德本质,深入分析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使大学生们认识到创业伦理不仅是商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也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业伦理与人类最普遍的伦理道德要求是一致的。

3.3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艰苦奋斗、不懈拼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话题。中华民族依靠这种精神缔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立志成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但是,近年来艰苦创业教育末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主性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养尊处优的心态,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忽视艰苦创业教育凸现的问题。开展艰苦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懂得艰苦创业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只有强化艰苦创业教育,才能有效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这是德育教育的伦理功能之一。培养大学生创客的社会责任极为关键,只有大学生创客养成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保证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少走歪路,提高其社会价值。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需要高校积极的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创客在公益活动中体悟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4加强实践教育,塑造大学生创客的优秀人格

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言传身教的工作,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身教的意义要更大于言传。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积极的、常态化的互动,同时能够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普遍注重于道德理论的教条式灌输,在教学的过程中倾向于机械的照本宣科,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过多的理论灌输使得课堂氛围趋于单调枯燥,比较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甚至是抵触情绪,最终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预期目标。实践表明,创业教育的意义并不只是帮助学生实现老板梦、致富梦,它更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面对各种严峻挑战能力的有效切入点。将创新创业伦理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中,不仅可以增强其内容上的实践性,而且可以带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的改革和完善,使之成为提升德育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2]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

[3]吴小龙,李德平.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教育对策[J].学枝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3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工业产品设计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1.创客什么是“创客”?“创客”这个词来源于英语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随着3D打印、激光切割等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学兴起了创客空间,中学的创客空间也在逐步增加。2.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碰撞”的产物,创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组织、模式与方法。2016年2月,谢作如、吴俊杰等创客、创客教育的20多位专家对创客教育的定义进行了研究,最后一致认为:创客教育是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素质教育,强调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

二、中职校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工业产品设计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工业创意产品的设计创作与操作步骤,体现产品创意设计思路,工程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虽然学生对产品的创新设计、功能特点、整体造型都有整体把握,但学生很多好的创意作品不能转变为产品。学生的创意始终终结于图纸、渲染效果图的表达,对功能和结构等细节缺乏现实的验证。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化为真实产品,让学生体验创意中的快乐。

三、创客教育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创客教育值得推崇的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合作分享的理念。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将创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尝试将创意转化为产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在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尝试“在创造中学习”的学习方式,渗透创客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创客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实现创意产品化。创客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不再是基于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升各方面能力。

四、创客式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实践

1.成立创客中心,进行创客训练,提升学生能力

成立创客实训中心,配备有基本的教学条件以及高精度桌面式FDM3D打印机、工业级三维扫描仪、低功率激光切割机、微型锯床、车床等现代化加工设备,配备专业教师利用“创客理念”以项目为导向,提高教学过程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前期“培养阶段”重点是“领进来”进行基础培养,让学生明白创客没有学科的限制,学习是以产品设计为方向,通过项目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后期“创新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参与各种开放的贴近实际市场的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或设计类的比赛,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客技能并使其成为全能型人才。

2.创客教育与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有效衔接

工业产品设计的创客教育并不是脱离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Inventor软件建立模型,利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新技术实现创意产品化。例如在《创意台灯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以“仿生”为设计元素,开展创意设计,学生团队设计海豚、大象、章鱼等多种台灯造型,再通过激光雕刻技术、3D打印、数控加工等技术完成了产品制作,成功地将创意转化为了产品,产品还能通过技能节等各种活动展示了作品,扩大“大众创新”在校的影响度。近两年,学生团队参加全国“领跑未来”国际学生创客活动,从产品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图纸输出、产品制作、展示等十多个小时的拼搏,取得了总冠军。

3.利用专业优势,开放创客中心,延伸课外创客教育

创客中心的课外课程特设“能动手、快上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实战为驱动指导学生熟悉产品的制作加工、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参与设计竞赛,建立“传帮带”的创客团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开发产品,如笔筒、创意笔架、茶杯垫、弹弓等,许多学生在看到成果后都愿意多再制作一些用于展示或送人。创客中心的课程特色鲜明,内容新颖,动手实践突出,深受学生的好评。将创客运动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创客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结合,还需要很多探索与研究,协调各方面资源,完备实训条件,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合作教学;学校教师更应将创客教育常态化,以项目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项目到实践中,让教学过程更加趣味化,更有深度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创客教育中中小学的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21-22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4

[关键词]创客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道路,造就了独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办学理念、育人氛围和精神状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90年代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高职教育“三改一补”的发展方针,即“三改”改革改造职业大学、部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专科学校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一补”就是选择重点中专学校进行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根据需要作为补充。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继承和发扬注重技能技术培养的同时,学习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成功经验,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开放包容,融合发展,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与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注重数量到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到特色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建校时间短,学校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不厚,校园文化建设还有诸多不足,但也有自身建设的优势所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充版”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校园文化建设在留有中专校较好的做法和模仿普通高校的方式方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创新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源软件、开源硬件与3D打印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政府的推动,创客运动在国际上得以蓬勃兴起,创客文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高职院校应紧紧把握创客文化的精神内涵,借鉴吸收创客文化的合理内核,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创客文化分析

2015年年初,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别提出了“创客”一词。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在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蓬勃兴起,创客运动遍地开花,创客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但对什么是“创客文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hris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描述了创客利用互联网、开源设计、3D打印等,将想法变成产品,进行创新创造,变革制造业,推动新工业革命。并进而指出人们只要拥有创意、梦想与激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创客,“如果你喜欢烹饪,你就是厨房创客”“如果你喜欢种植,你就是花园创客。”[2]创客心无旁骛,专心专注于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制作,创客身上体现出的是执着的做事态度和永不停息追求创新的精神。这种创客精神提倡自强进取与个性开放,协作分享与融合创新,重工尚器与民智国强[3]。“创客精神”的特质是勇于创新冒险、忠于兴趣爱好、执着探索实践、乐于分享互助,是创新创业的生动典范和有力载体[4]。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创客文化”,McCall将“创客文化”定义为:致力于个人制造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形成社群并不断壮大的景象;对于其制作的作品,可以是技术装置、开源硬件或软件、时装、家庭装饰,乃至任何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作品[5]。Silverlindtner认为创客文化是在新环境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或者亚文化,它不仅和开放的网络科技和数据有关,也和实体的东西有关,例如硬件设计、传感器和网络设备,这些设备是数据与实体的桥梁。FiacreO’Duinn认为创客文化是通过动手创造的学习;是一种科技、艺术及公民科学的集合体;是结果和过程的共享。创客们追求自由和开放,不希望有过多的制度制约,强调产品的内在价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境下产生的创客文化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国内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创客文化是一种培育“众创”生态、促进“才-富”对接、“唤醒”科技的年轻文化[6]。丁大琴在分析车库文化、硅谷文化、DIY文化和黑客文化等创客文化源头的基础上,将创客文化的内核归纳为实践、创新、创业、风投、创意、动手、开源和分享十六个字[7]。综合已有的论述,结合我国创客运动的实际,我们不难得出创新创造创业、开放协作分享、既激情梦想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等为创客文化的典型特征所在。

三、创客文化助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职业性”,将创客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打造优秀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制度文化建设,鼓励创新创造创业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保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将创新创造创业融入制度文化建设,激发和规范师生的激情与活力。首先,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创业的制度政策,包括教学课时安排、技术成果转化及收益分成、孵化资金的设立等,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等原则意见细化为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为教师创新创造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把创新创造创业的业绩合理换算成学业成绩计入总学分,建立和完善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另外,学校层面要整合资源,盘活实验实训室、图书馆、创业孵化中心的设备、场地等资源,由学校就业创业中心牵头、审批,与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单位沟通协调,建立课余时间开放使用的制度。

(二)物质文化建设,实现开放协作共享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物质载体,是高职院校各种客观实体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设施设备、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给人以最直接、最直观的印象[8]。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应将开放协作共享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自身特色,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育人氛围。首先,引入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打上区域地方文化发展印迹,培养众多理解、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学生,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紧临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楞伽八景”移入校园,以八座桥名对应之,加上树立名人雕塑、悬挂名人名言等,塑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设立“吴商文化研究中心”和“范成大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其次,打破部门、二级单位等校内条块界限,以建设项目为中心,联合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人才,综合研究、集成创新,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及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网络线上线下资源,促使师生转变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组织师生创客群体,引导建设创客社团。对现有创业类社团、学科专业类社团、文体类社团进行整合归并,对现有的场地、设施设备利用改造,创建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平等参与的师生创客社团,学校创客社团要主动走出去,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组建的创客空间积极对接,寻找交汇点,合作共享,提高水平,推动学校创客文化的发展。

(三)精神文化建设,倡导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9]。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尚德蕴能,日精日新”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育厚德之人,练强技之才”等校训都彰显了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价值导向,将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和尚德强技追求卓越融入到校训之中,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突显出职业性特点。以校训为统领,首先,要持续强抓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既是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推动者、示范者、引领者,发挥校内外专家、“匠人”的积极作用,通过岗位培训、以老带新,打造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的师风,以促进学风。其次,要在内部各二级教学单位,设计悬挂、张贴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标示、能工巧匠和杰出校友图片,在教师的教育示范下,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营造独具匠心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高靓.高职教育已成高等教育半壁江山[N].中国教育报,2016-6-29(01).

[2]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5.

[3]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4]蒋蕙.高职“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6(7):72-73.

[5]温雯.“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J].福建论坛,2015(8):94-97.

[6]王丽平,李忠华.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6(1):72-73.

[7]丁大琴.创客及其文化历史基因探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8):22-28.

[8]贺继明,蒋家胜.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2.

[9]张志强.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5):37-40.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5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化浪潮席卷21世纪,教育领域也深受影响。该时代下的创客教育以其独有的特质,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抓手。因此,通过对“低头族”时代下K-12语文创客教育实践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了解“怎样应用创客教育”与“如何提高语文创客教育的实践水平”,使创客教育发挥其应有价值,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头族;K-12;创客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低头族”时代K-12语文创客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10345004。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技术革新,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逐步成为“低头族”的一代。学校教育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和冲击下遇到了重重挑战。K-12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的成长是人的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此,该如何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免对电子产品的过于依赖,因技术化的使用而导致自身异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旨在克服技术决定论下的盲目崇拜所造成的人的畸形发展,将传统学习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等,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学习方式中,提升学习效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关于“低头族”的研究

(一)“低头族”的概念、定义

“低头族”作为对当今青少年一代的群体特征描述,被人们赋予以下定义。从词汇建构来说,“低头族”英译为Phubbing,是一新兴合成词汇,由phone(电话)和snubbing(冷落)构成。“低头族”泛指那些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顾及(冷落)其他人或事物的一群人或一种社会现象(Macquarie,2012)。随着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陈一,2004)。如今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这类“低头族”。

(二)“低头族”的社会影响

“低头族”不只是一种符号标签,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有研究者发现,“低头族”的出现,会影响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有损身心健康,导致思维懒惰,加剧心理困扰(王滋海,2013)。也有研究表明,这会造成人们从众心理、攀比和虚荣心理等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胡玲娜,2014)。国外研究则指出,“低头族”现象产生后对儿童和青少年个人行为和成就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Sandra L.Hofferth & Ui Jeong Moon,2011)。甚至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彼此之间的发展差距将会拉大,这会导致新的不平等(Mei Lick Cheok & SU Luan Wong,2015)。

三、关于“创客”的研究

(一)“创客”的相关内涵

“创客”,是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3D打印技术等开源硬件平台而为人们所熟知,是教育领域的新思潮、新宠儿。就其内涵来说,有学者认为,“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现在用于指代利用网络、3D打印以及其他新兴科技,把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李凌,2014)。资深创客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指出:“创客是指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而创客空间是指配备创客所需设备和资源的开放的工作场所,创客在创客空间里完成其产品(Anderson,2012)。”

(二)“创客”的基本理念

面对“创客”引领的新的“学习革命”,对其基本理念的把握是不可或缺的。有学者提出,自我深度开放的理念是其内在固有属性,表现出具身实践与创新理念的结合体,追求开源、共享、创新的文化范式;同时,将深度学习融合其中,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张春兰,2015)。有学者另辟蹊径,认为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景下,“创客”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祝智庭,2015)。有学者对上述思想予以深化,认为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智慧、构造论是“创客”背后的核心理念(杨现民,2015)。大洋彼岸的美国,则是承袭杜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学生通过独立或协同的创造过程建构自己的经验与生活的同时,强调生成有创意的学习产品(Martinez & Stager,2013)。

(三)“创客”的教育实践应用

“创客”的教育实践应用,表现形式多样。在国内,编程类、媒体制作类软件在中小学STEAM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多以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为主:北京的吴俊杰老师研发了“人工智能”“Scratch 编程”课程;广州吴向东老师和武汉毛爱萍老师依托Scratch软件,研发了“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温州谢作如老师依托Arduino、Scratch软件开发并实施了“互动媒体技术”课程,建设“DF创客空间”;郑祥老师从虚拟机器人到Arduino,从Scratch到AppInventor,在机器人和移动编程方面的教学已经颇有收获。在国外,诸如Arduino、BeagleBoard、树莓派、pcDuino、Edison等开源硬件平台投入使用,涌现出一些典型的学习者、教师、活动、课程、项目作品范例,如西尔维娅・托德与她的“创客秀”;特雷西・科勒和她的四年级地区学校挑战赛等。开源硬件的发展加快推动了创客教育的普及,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则提升了创客教育的实施效率。

四、关于创客教育的研究

(一)何为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的理念的思想(祝智庭等,2015)。创客教育提倡“基于创造的学习”,强调学习者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造过程(郑燕林等,2014)。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傅骞等学者则认为“创客教育是指为解决中小学教育体制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而将创客理念引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实施一系列P于创新动手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但因各方学者各执观点不同,对其定义和适用边界至今还未有明确的定论。基于此,笔者也尝试给出综合性的定义: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秉承“合作创新、体验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传统教育具有深深的工业化烙印,是典型的基于知识的教育;创客教育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

(二)国内外创客教育的发展

作为创客运动的发源地,美国的创客教育在全球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目前,全美已有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创客空间,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与高校相比,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起步较晚。大约在2013年前后,创客运动开始席卷全美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开展创造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杨现民,2015)。纽约市的玛丽蒙特学校建设的创客空间――设计教育中心(Design Education Center,DEC)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联邦教育部的“通过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进行创客”项目(Making through the 21st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21st,CCLC)则是专门针对K-12阶段学生的暑期活动,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学夏令营等多种形式进行创客教育的实践,并将实施重心放在如何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有机融合这个领域。

在我国,创客教育虽兴起较晚,但却在不断探索前进。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城市的各大高校成为我国创客教育实践的领跑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华创客空间。除高校外,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像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纷纷建设起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创客空间。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创客教育将为K-12教育的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带来时代性的变革。但目前创客教育的研究大都指向整个教学,探讨的是技术革新中各种形式的学习在大范围教学中的应用,类型结果也都是大方向的、笼统化的,没有针对具体学科展开研究,没能起到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此外,我国专门针对K-12教育阶段中具体某个学科的创客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尚显不足。

故如何将创客精神贯彻到教育领域,打造一支“创客”级优秀教师队伍,真正使得“低头族”利用课堂内外的移动平台和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将碎片时间黄金化,培养未来的教育“创客”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众多学者对创客、创客教育的概念、基本理念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创客教育的分科教学实践还未有深入研究,研究力量相对较弱,未形成规模化的实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创客教育的实践现状,不断发掘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创客教育有效性的增强这一方面作进一步探究、实践,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机制,使“创客教育”这种模式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期望为当代教师创建一个开放、积极、合作的课堂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傅骞,王辞晓.当创客遇上STEAM教育[J].教育科学文摘,2014(06):97-98.

[3]杨现民,李冀虹.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4]阮士桂,郑燕林.美国K-12在线学习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及其启示[J].F代远距离教育,2015(01):74-80.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6

关键词 创客教育;创客型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022-03

1 引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在2015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该计划中最受关注领域被认为是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计划为创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创客教育在“互联网+”的有力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当然,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创客教育需要将自身的特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新形势下的新方式、新途径,从而促进我国创客教育的发展。

创客型教师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客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创客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重视力度,努力探寻创客型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培养适应创客教育发展的创客型教师,以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2 创客教育及创客型教师

创客教育 由于创客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关于创课教育的内涵,国内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官方统一的界定。祝智庭教授等人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1]。杨现民教授等人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2]。

从以上专家给出的解释,可以看出创客教育是把创客精神融入教育领域并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

创客型教师 创客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创客型师资队伍,创客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创客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创客型教师的内涵。王怀宇等专家认为,创客型师资是指服务于教育,能够利用资源将创意转换为作品并将其转换为课程的教师[3]。虽然关于创客型教师还没有一个官方的统一界定,从以上专家解释不难看出,创客型教师必须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开展日常的创客课程,并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

2)创客型教师的特征。作为创客型教师,他们的职责是负责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经过仔细地分析与归纳,笔者认为创客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客型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特征,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前提,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为。要不满足于已有现状,对未知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努力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性。

②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作为创客型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广博渊深的社会科学、边缘学科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要不断建构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快速发展的创客教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③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创客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向学生展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让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并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将具有创新性的意识转化为现实。

④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需要教师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紧跟时展前沿,不断学习吸收新鲜事物,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明白自己既是教学者,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

⑤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为创客型教师,本职工作还是教学,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创客教师工作的根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主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并将这种创造能力发挥出来,为今后学生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我国创客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创客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我国许多学校的创客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很难满足现有的创客教育发展需要。经过分析归纳,可以发现我国创客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教师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创客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胜任创客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意识,就很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培养和教育学生[4]。然而,现实情况是在许多学校的创客型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没有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导致创客教育的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失去创客教育的意义。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在创课教育发展进程中,学校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客型师资队伍建设[5]。

这首先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上。学校对创客教师的考核形式单一,更多地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全方位地考核出创客教师的真实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许多学校对教师的相关创新缺乏奖励,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客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教学效果。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7

(一)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以往所有哲学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性思想也不例外。马克思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主的唯心主义主体论和以费尔巴哈为主的旧唯物主义主体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己的主体性范畴。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理念作为一切的最高根据,是一切无所不包的“主体”、一切客体存在的创立者。在他看来,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不过是理念的化身,无论是理论活动还是实践活动,只是绝对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自我意识(客体)也只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由于这种绝对观念的“主体”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制约,因而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但只不过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费尔巴哈则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只是把“现实的人”看作是感性的对象,看作是一个感性的实体,即自然存在的人。这种抽去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仅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这样的人是非历史的、不是真正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人。这两种主体性的观点虽然是对立的,但是方法论上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不懂得实践,不能从实践的观点来理解事物、现象和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P499)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理解主体性的途径,从实践唯物主义高度,建构了主体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同于费尔巴哈式的感性肉体的存在,也不能等同于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行动中的“现实个人”。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1](P16“2)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P525)主体性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彰显出来的,离开了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性。同样,只有当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一定的特性在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时,才可称之为主体性,而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化关系也就是实践的关系。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最本质的关系,作为联系主体与客体的桥梁,既是主体性产生的内在源泉,又是主体性发挥外在表现。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观点与实践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主体是外在的表象和内在实质的统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对象世界的实际作用中生成、呈现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对客体能动的认识和改造是理解主体性的关键。一方面,这就说明了主体性范畴只有从主体和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才能得到真实、科学的规定;另一方面,这种对象性活动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或曰认识能动性和实践能动性,“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2](P477)这种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不是依附对象,不是消融于对象之中,而是在客观规律和对象规律的制约下,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把握客体本质属性和实践的“求真”活动,是科学性与价值性,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主体性。

(二)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特征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主体性的内涵,有必要对主体性的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1.主体性体现了对象化活动的特征主体和客体都是对象性存在物。主体性“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的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1](P209)主客体关系因对象性活动而建立,正是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生成、确立和建构起来,而这种对象性就是实践活动。“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P163)因此,主客体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不仅在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3](P16)

2.主体性体现了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主体性不仅仅体现了对象化的实践活动,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着主客体的相互改造。这种相互改造是通过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来的。自觉性是相对于自发性而言的,自发是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状态。人的自发性是指人的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行为动作,“是人没有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4](P76)对自发性的这个概括性的界定,实际上是以自觉性为尺度所作的否定的说明。真正的主体性是以自觉性为标志的,首先表明的是人的精神、思想或认识的状态,进而还表明在某种精神、思想或认识支配下人的实际存在、行动或实践的状态。因此,自觉性应包括意识的自觉性和理性的自觉性。作为主体的人首先对自身的行为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意识,即要知道自己首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自觉地主动的接受客体,还要对自身的主体身份和主体地位有自觉地意识性。其次,对于作为主体自觉性的更高要求的是理性的自觉。只有理性的认识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的自觉不仅仅只是认识的自觉,而且是对于如何实践的自觉。只有通过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的理性自觉才能避免感性实践的不确定性。能动性是主体的人在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时,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认识客观对象,把握客观对象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对象的一种主观积极性。正如所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2](P477)作为主体的人,他所具有的能动性应当通过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从思想到行动、从行动到行动的完善等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如果说能动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那么,创造性的实质则是对现实的超越。所谓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对象世界的超越,“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1](P162)现存的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而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世世代代创造的结果。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为历史所“创造”的同时又“创造着”历史,同时也是对自身实现着变革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5](P535)没有革新、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也就没 有价值。创造性越大,价值也就越大。

二、价值与价值主体性的本质内涵

(一)价值的内涵很多学者在谈论价值时,往往注意到了满足需要的属性,即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认为从主体需要出发形成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但是现存的世界不会主动满足人的需要,人必然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能动的满足和创造,犹如马克思所言:“人们……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6](P40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P501)人正是通过实践活动,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体现了实现目的的能动性,体现了人对人自身、使之“人作为人”的超越性,因此,所谓价值,“虽然不排除满足需要的含义,但它并非只是这样一个表示这类直观意义和简单含义的概念,本质上它是一个表现人的主体性、超越性和目的性的范畴,它并不表达别的什么意思,而仅仅意味着人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那个目的之物和超越之物”,[7](P1)因此,价值是在一切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形态和产物,彰显着客体的主体性运动。

(二)价值主体性的内涵在马克思价值视域中,价值是在主客体的关系中深刻地体现着主体性内容和尺度的东西。既然主体性只能在对象化的活动中来体现,那么,价值主体性也只能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寻找。主体是价值存在的尺度,主体性决定着价值的属性。主体性的内涵有多丰富,价值主体性的维度就有多丰富。同时,马克思曾经指出:“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1](P209)这说明,价值主体性是通过价值本身的特性反映或昭示出来的主体性内容,也就是说,是主体在确立产生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中所显示出来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也是作为现实活动中的主体按照自身的能力、需求、尺度所彰显出来的改造客观世界和客体与自身的特性。而主体总是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8](P166-P167)因此,我们可以说,价值主体性的发挥也要坚持两个尺度:一个是社会性的外向尺度,即价值主体性的发挥既要以现实的社会发展为前提,受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又要指向现实社会的要求和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个是个人本性的内在尺度,作为主体的人是一切价值存在的尺度,也是一切价值的归宿,即价值主体性的发挥既要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又要以个人的价值诉求为归属,满足人的本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及其当代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9](P46)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逻辑前提,以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为本质,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目的的价值实践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题中应有之义”。[10](P5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就是主体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在以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为准绳的前提下,所彰显出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的发挥要坚持科学性与主观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自在性与为我性的统一。

(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的当代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彰显出深切的人学关怀特质马克思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在批判、继承费尔巴哈关注人和价值的人本主义传统基础上,把“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归宿,弘扬主体在现实历史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彰显了人学关怀。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1](P163)而只有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1](P163)因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1](P46)而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1](P295)全部历史就是为了使人作为人,为了实现自身而作准备的(发展)历史,把价值主体性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极大的彰显了作为主体人的意义,这个主体的人是以实践活动的维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12](P33)因此,从实践的维度考察价值主体性并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一方面肯定了人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根据是实践的活动。另一方面明确,人的命运是他自己的实践活动造成的,而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发挥自身的能力,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的实践活动真正成为革命性的活动,真正发挥人类在实践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彰显人的主体性。

创客教育的意义篇8

[关键词]创客教育;综合素质;创客空间;创客教育课程

一、创客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创客教育就是要学习者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也就是自主创新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创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实施创客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随着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各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创客教育,将其中的体验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其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第二,实施创客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专业学科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客教育项目中包含了多种学科专业,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专业知识上就会得到提升,继而就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第三,实施创客教育可以进一步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挫折。创客项目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不仅需要多人配合,还需要进行不断修改、调试,项目失败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因此通过创客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也能够正视成功和失败。第四,实施创客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创客教育,让大学生自主研发创新一个项目,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职业过程,从而感知角色变化,继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五,实施创客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二、创客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创客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大学生创客教育以兴趣为主,以自我实现为创新动力。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对社会实践充满兴趣,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更是不在少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表达的意愿逐渐提高。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成败得失上,情绪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客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创客活动,让大学生以自我实现为主。要告诉大学生:成功并不是创客活动的目的,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创客活动的价值意义。第二,大学生创客教育拒绝填鸭式教学,追求体验式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受到影响。传统的书籍、课本等知识渠道的使用率逐渐降低,基于网络信息的知识渠道使用率随之提升,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复杂化,其学习需求发生了改变,如果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的追求,加强教学实践性,展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创客活动。

三、创客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打造高校创客文化氛围

环境和理念对于任何一个事物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创客教育也是如此。高校想要开展创客教育,首先就要认识到高校创客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作为一项严密、烦琐的系统工程,只有保证创客教育的每个关系之间都得到全面协调配合,才能够真正将创客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打造高校创客文化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理论知识是主要内容,通过知识信息的传递来完成实际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感悟过程,极容易造成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而创客教育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和协作力,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创客文化。比如,某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习惯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吸收到创客活动中蕴藏着的丰富经验,最终让学生在创造中得到真正提升。

(二)建立优质创客空间,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对于创客教育而言,共享性、交流性是其必备的内容,因此在建立创客空间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这两个特点,只有建立优质创客空间,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创客人才。首先,高校要成立创客空间,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学科的特色,利用专业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高科技园区等实验基地平台,搭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校园众创平台。其次,高校要积极和其他学校、企业对接,通过合作建立创客空间,实现资源共享。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发起了高校创客联盟,成功推动了创客教育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化,如广州、北京地区的高校创客联盟。在建立创客空间时,高校还要加强与社会创客空间进行合作,以此让校园创客空间和社会创客空间可以互相补充,推进产业的全面整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出智慧型校园。比如,基于O2O模式的网络创客社区,就是一种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时服务的创客平台。

(三)设置创客教育课程,完善创客教育体系

想要让创客教育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就要将创客文化和创客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设置创客教育课程,完善创客教育体系。首先,要对创客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内容选取上要展现出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形成融合性、先进性、交叉性的课程体系,将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其次,要对创客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要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实践教育为核心内容,积极开发创客实训课程以及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龄段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大一学生可以开展入门级的基础必修课,以创客教育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面向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选修课,选修课内容以专业基础为主,但内容上适当拔高难度。面向大四学生开设一些创新类高级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解决专业工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难题。以某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了三项创客教育课程,分别为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硬件计算机,并且为这三个创客教育课程制定了专门的课程框架,通过校本开发的方式,展开校本创客教育课程。

(四)加强创客教育师资力量,实现教学互动

创客教育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创客教育活动的最终成败,因此高校在开展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创客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以此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首先,高校要培养教师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除了必备创客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信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其次,高校要不断拓展创客教师队伍,除原有师资力量之外,还可以聘请校外具有创客实战经验的专家,以兼职教师、课外辅导教师的身份,开展不同的创客教育。最后,高校还要建立形成严格的教师考评机制,让考评项目贯穿创客教育的每一个过程,以此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某师范大学为例,该校从目标定位开始到结果评价,都确定了具体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做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适当鼓励。不仅如此,该校还会定期举行培训大会,为校内教师提供学习创客教育理论知识的机会,还会在会后组织教师互相探讨,从而保证教师真正吸收所有的知识内容。

四、创客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上一篇: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范文 下一篇:农业技术专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