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1 11:48:45

创客教育论文

创客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创客教育;具身认知;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01-04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3D技术、开源硬件或软件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对个体创新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同时,也大大地推动着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相遇,为当前全球教育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目前,创客教育不仅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盛行,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创客教育的战略价值,比如国务院总理提出的“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基础教育将进入“创客”式学习新时代,中国温州创客教育的飞速发展、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的成立等,极大地推动了创客教育在国内的发展。[1]然而,教育学术界对创客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关于创客教育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对创客教育理念的探讨各执一词,那么本文在深入分析前人对创客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二、创客教育及其教育理念

1.创客教育的定义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结合碰撞的产物。2015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项目专组认为创客空间是未来2~3年采用的中期技术,具有促进教育真正发生变化的潜力。[2]然而,由于创客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创客教育概念及其教育理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祝智庭等人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持,融合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等教育思想”。[3]郑燕玲提出“创客教育旨在让学习者借助技术工具与资源能够将学习过程与创造过程相融合,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全面发展”。[4]郭伟、钱铃等人基于三种不同的教育背景提出了创客教育课程说、创客教育过程说、创造教育综合说,共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杨现民等人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综合性的定义,他指出创客教育是在一种深度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坚持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真正让学习者体悟到“创造中学”的乐趣,最终形成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6]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创客教育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创作主题以及创作团队,利用创客空间提供的一切学习资源进行设计、自制、开源、分享创意作品并使之产品化的学习过程,其最本质的核心特征是“做中学,学中做”相互转换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创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创作需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自学,或与创作团队交流探讨解决方案,不断地明确学习内容,并将汲取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进而完善创意作品,最终达到最大量的知识内化。因此,学习者在整个知识内化过程的具体路径并非事先预设好的,而是需经过不断的反复调整,具有生成性的螺旋式前进的学习过程。

2.不同形式的教育理念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起源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提到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7]由此,衍生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体验教育,亦即从活动中学,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发展,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注重学习者作为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是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从创客教育的实质出发,它强调学习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在探究、体验、实验、检验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与体验教育的教育观不谋而合。

除了创客教育具有体验教育的理念外,它也强调激发学习者的创作灵感,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早在1998年我国中央教育研究院就已提出创新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虽创客教育在具体实施上与创新教育的形式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学习者的开创性个性。[8]而且,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不用顾虑教师、家长、考试、升学等外在压力,可拥有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将自己富有创意的想法亲自动手付诸实践使之作品化,并与其他创客伙伴分享创意作品,期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自然主义教育倡导者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主张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和保持儿童善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让儿童在无禁锢、无拘束中成长。[9]那么,创客教育中“学中玩”的快方逃正是从实质上还原孩子固有的“乐趣”,解放孩子的天性。作为教育者,需要为学习者构建利于学习者创造的学习环境,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呵护而非扼杀学习者的创作兴趣和创造灵感。

另外,有些学者从宏观层面上认为创客教育也体现了教育整合观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学科知识之间以及技术与教育之间两方面的深度融合。[10]其中,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侧重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研究的问题通常涉足多维度、多方面的背景知识,那么对学习者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趋势,创客教育正体现了这一点。总之,创客教育关注的不只是学习者单纯进行学科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学习过程中涉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时,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深度联结的教育本质。

三、具身认知――第二代认知科学

1.具身认知的起源与概述

具身认知,又名第二代认知科学,这一词来源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合著的《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11]由于以表征计算为基本假设的第一代认知科学严重忽视甚至无视身体和环境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无法解释认知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实现承诺的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认知科学遇到的问题。那么,相较于自身存在严重缺陷的传统认知科学,第二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则否认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等同于计算,其中心原则是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并存在于环境中,认知过程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目前,具身认知受到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已俨然成为认知科学的研究热点。对于什么是具身认知,国内外很多学者根据本领域的深入研究纷纷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一书,从具身认知的心理学角度强调认识过程是身体的表现,身体是知觉的主体,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它让我们与世界产生关联。[12]对于身体、认知、环境三者关系,Lakoff和Johnson在具身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基本思想,即心智是身体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并且认为身体和环境在认知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11]对于这一点,著名认知科学家瓦雷拉也从认知理论的生物学角度出发,表明认知所依赖的主体经验是来源于具有各种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这些感觉运动能力本身植根于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情境中,同样强调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3]与此同时,我国著名的心理研究学者叶浩生总结性提出了具身认知三个方面的中心含义:第一,认知过程的进程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第二,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第三,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14]

2.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具身认知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他们对具身认知的解释和理解共同体现了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即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在认知过程中,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构造、神经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还涉及身体的体验、经历等主体经验层面,表明具身认知具有涉身性。同时,大脑、身体与环境是个动态的统一体,认知过程中的身体与情境时刻保持对话状态,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进化发展的情境性过程,表明具身认知具有情境性。[15]并且,认知过程中的认知内容并非机械性的、线性的、预设好的,而是身体与环境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互、相互耦合自组织生成的,进一步表明具身认知具有生成性。

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虽作为认知科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但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从教育教学理论角度来看,强有力地批判了传统认知理论规束下的传统教育教学的本质观,即有组织的教学内容、书面的学习计划以及预期的学习结果。其次,从教学实践上,它反对传统认知视域下的教师遵守既定方法对官方知识或法定课程进行程序性的灌输与控制,学生负责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机械性的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两个行为均严重面临着身心分裂的危机。最后,从教育探索改革创新层面上讲,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极大地唤醒了教育相关研究人员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本质的反思,更重要的是给研究新兴起的创客教育的实践者提供一个更加切合的视角,深入探索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四、基于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谈创客教育

由于具身认知自身具有的特性从本质上深刻地批判了传统认知领域下的教育观带给教育教学的种种弊病,因此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青睐。有学者认为具身认知理论具有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对课程与教学的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6]给传统教育观视学习为一种“离身”的精神训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7]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探讨了未来学习环境的构建理念,[18]还提出具身认知是教学设计理念的新取向。[19]那么,对于正席卷全球教育变革的创客教育,同样受到了第二代认知科学在理论层面上的极大影响,蕴藏在创客教育背后的种种教育理念,不管是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还是体验教育、创新教育、快乐教育、教育整合观,具体地体现了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下面将从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的三大特性,深入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1)涉身性。以“做中学”为核心教育思想的创客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动手实践、亲身参与,忘情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在新型技术支撑下的创客空间里,一群志趣相投的创客可基于兴趣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自发组织创客团队,利用创客空间中一切资源,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实现创作。在此期间,每位学习者可根据需要随时与团队中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协作、分享经验,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身体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受压抑和备受压抑的地位,强调学习者在创客空间中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交流、分享,尽情绽放学习者创作的天性。由此可见,创客教育在本质上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涉身性。

(2)情境性。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不是一个脱离场景的过程,著重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的体验教育。那么,在信息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情境,或者是学习者绘制的不能轻易转变为现实产品的设计图,都可以通过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比如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等,来满足学习者在创作认知过程中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情境的需要,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内化和外显,提高学习者创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对此,研究创客学习空间建构的学者认为,创客学习空间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灵活性等特点,旨在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创建适宜的情境以及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作灵感,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显示了具身认知的情境性。

(3)生成性。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创作主题,在创作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协作完成。整个创作学习过程并非传统教育模式那样,教师按年级分别授课,按课程内容分章节或单元教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学习者按部就班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学习者在创作期间遇到的问题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交叉融合,需要学习者凭借创作兴趣的驱使与对知识的渴望进行跨学科跨领域自学,也需要学习者与环境中一切学习资源不断交互耦合,从而解决创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因此,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是根据创作需要或实践需要不断扩大,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不断内化,并使之应用于创作实践中加以外显,这正体现了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的认知过程生成性的特征。

由此可见,从教育理论层面上讲,具身认知是创客教育理念的内核与本质,创客教育是具身认知的具体表现,换句话,亦即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深深融入到创客教育的学习者主体、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方面面;反过来,创客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根本特性。因此,在创客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应的教育机构,可以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创客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等。

五、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了创客教育的概念及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教育理念,比如“做中学”教育思想、体验教育、创新教育、教育综合观等等,再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管创客教育的理念在形式上有多复杂,都集中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的三大特性。然而,文章中讨论的创客教育、具身认知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在学术界的研究仍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创客教育也就近两年引入国内的。因此文中有些关于创客教育的概念定义可能存在些争议,但也正是有了这些争议才能促使一个研究领域慢慢向真理靠近。

参考文献:

[1]《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5.

[2]NMC地平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黄淑敏,陈木朝,吴杰锋,焦建利.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42.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4]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5]郭伟,钱玲,赵明媚.我国教育视域下创客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5(8):107-112.

[6]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7]John,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97.

[8]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10-34.

[9]卢梭.爱弥儿(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1.

[10]刘杭,陈芳芳.创客教育的理念、空间建构与趋势展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2-14.

[11]Lakoff G 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9:3-36.

[1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智)F・瓦雷拉\(加) E・汤普森\(美) E・罗施著,李恒威\李恒熙\王球\于霞译.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

[15]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2).

[16]张良.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32,67.

[17]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4-114.

[18]王靖,刘志文,陈卫东.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具身认知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71-78.

创客教育论文篇2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但目前还没有人给创客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创客文化遇见教育,就是创客教育;也有人认为创客教育就是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作者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将创意变成实物。创客就是将个人创意变成人工制品的那些人,主张将创意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从教学方面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可以看见的创意作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文本中。

第二,做中学。创客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通常是先向学生布置创意作品这个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边做边学。

第三,持续分享。创客都是一群热爱分享的人。在创客教育中通常采取让学生说出、写出和做出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小组和全班分享活动。

第四,协作学习。创客一般不是单打独斗的,而喜欢在一起互相切磋,相互协作。

第五,跨学科。创客教育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完成的作品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宜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

第六,运用信息技术。创客活动一般都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采用开源软硬件、程序设计、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

二、师范教育实施创客教育的意义

1.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创新教育上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创客教育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系之上,其中的项目学习法、DIY 教育、体验教育、快乐教育以及构造论等方法立足于培养学习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这就倒逼师范教育加大课程建设、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

2.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学科融合,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创客式学习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会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探索和创新。学生完成的创新作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可能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创客教育的项目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和班级,实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和协作学习的开展。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往往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这就促使目前的师范教育改变传统的分科授课制,积极逐步实现跨学科的教与学,从而促进和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3.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创客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创客教育情境下学生往往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知识,有助于学生积累新的就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创客教育情境下并不限于利用特定的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而是需要根据创造的需求主动寻求资源与工具加以综合利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创客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的部分环境。比如,学生学习效果反馈诊断系统、家校共育系统、角色游戏与学科知识融合所形成的程序动画系统等等,创客教育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参与真实的教育产品制作以及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地锻炼其创业就业能力。

三、创客教育模式融入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1.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完成自身提升

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创客教育。教师一定要从关注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和思维的教学。创客教育也不是少数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课程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基本教学素养。

2.加快创客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

开展创客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关键。一是要做大做强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针对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选择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项目导师,选派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二是扩大校外兼职教师和荣誉教师队伍。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担任创客项目的指导老师,建立创客教育校外专家库,使创客教育能够打破时空和专业的限制,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3.主动完善整合课程建设

设计创客团队的角色体验实验课程,引导团队的组建、协作与分享。角色体验实验课程以创客项目为依托,引入实际项目的方式和流程,以项目开发过程中分工的不同来设定角色,设计学习情境,充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菜单式创客课程,提升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缺乏选择性和多样化一直是当前师范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创客教育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教育,提倡学生根据兴趣各展所长。例如机器人项目、程序设计项目、3D打印项目等等,将上述课程以菜单的模式提供给学生,供他们选择,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

4.努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或贡献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如同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言: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文化,正在变革出新的教育学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教育领域,不久的未来,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作为师范教育,理应积极顺应时展的要求,积极适应创客教育本质上所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微课、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

创客教育论文篇3

我有幸拜读了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的博文《创新思维能教吗?》这一话题起初是王教授的一位学生向他提出的,王教授分别从回答“能教”“不能教”“创新是不能教的,而只能培养”三个层面给予了诠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由此可见,此问题是一个很难从一个层面来精准解答的难题。但在文末看到王教授“对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实践”后,我马上联想到了目前火热的“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王教授所提出的五大教学目标不正是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吗?

“互联网+”“STEM+”“创客时代”的来临为新时期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构与重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会,也为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变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STEAM教育提供了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而创客教育则是在深化项目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二者看似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创客教育,还是STEAM教育,都强调基于项目学习、问题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跨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注重动手,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并都强调玩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最终实现玩、做、学、创合一。学生在学习STEAM教育课程和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学生创客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创客教育课程还是STEAM教育课程都有别于传统课程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创客教育不但强调造物,更需要创客们去“智”造,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他们会在“智”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创新思维。

由此可以看到,通过创客教育能够把学生的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通过从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能够实现从培养学生的单一学科素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转变,最终实现从培养学生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转变。因此,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实践。由此可见,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能够丰富王教授的创新思维培训课程。

创客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学习环境;创客空间;创客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27-04

【作者简介】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课程教学处副主任,高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

一、学校创客空间与创客课程

1.学校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Neil Gershenfeld教授于2005年创立的Fab Lab。[1]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创客空间”可以看作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有着不同经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共享资料和知识,以创作他们想要的物品”[2]。

学校的创客空间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具有明显的区别。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所以,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3]因此,学校的创客空间建设是要通过变革学习环境,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具有创新个性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创业者。学校创客空间建设还必须要与学校的创客课程建设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创客教育落地生根。

2.创客课程。

创客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创客教育的抓手。要使学校创客教育具有普适性,就不仅仅是以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实施,还要进入学校的课程,这是构筑学校层面创客教育的基石。笔者认为,高中学段创客课程是融合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目标,关注实际制作的课程。在此定义下,高中创客课程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分享课时,也可以给予学生学分。

二、学习环境

自从夸美纽斯提倡并组织实施班级授课制以来,学校学习环境的模式几无变化,旧的物理空间架构延续至今:一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依照旧的思维方式设计空间和摆放设施;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空间做出变化和调整。创客教育的到来,更显得这些学习环境的滞后。创客教育的到来,必将带来学习环境的变革。

校园学习环境创设是教育、技术、社会、空间设计的交叉点,这四者的汇聚,能够产生激动人心的、全方位的校园互动模式。从微观层面上看,创客空间建设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校创客教育开展提供所必需的物理环境。[4]中观层面上看,学校需要建设与创客空间配套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运营资金、技术支持乃至项目支持,缺少了这些中观环境的建设,创客教育很有可能回到传统的技术教育的老路上去。宏观上看,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在大的社会环境下的学校的创客空间建设,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可以为学校的创客教育提供专业技术、奖励激励、项目孵化等学习环境。

三、物理空间环境的建设

国外研究者Strange和Banning认为:物理环境的特征,包括布局、位置、空间的分配以及各种器具和设施的应用从理论上说存在各种可能性,可以使一些学习行为更容易发生。[5]这为创设物理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新形势下学生的变化使得课堂空间的使用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具有同质性,他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接受相似的教育。但是现今创客教育更多时候是混合学习: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创客精神的感召下走到了一起。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有更多的新技术融入学习空间。学校的创客空间应该具有以下三种样态。

1.必需的物理硬件设备。

Arduino是创客课程的主要实施平台,因此,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Arduino套件供学生借用。其他的硬件平台,主要用于小组学习或教师演示。小型、安全的木材、金属、塑料加工器械,方便学生从电子世界步入物理世界。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满足学生的“造物”意愿,采购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不同类型机器的机会,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工作台主要为两类,一类具有稳定、坚固、防火的特点,用于焊接和放置3D打印机这类需防止震动的设备,另一类异形工作台,具有轻便、容易移动和可组合的特点,可以拼接成圆桌、条桌等不同形状,也可折叠来释放空间。最后,各种创客视频、书籍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环境[6]。

2.利于讨论与分享的学习环境。

空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的视角,物理空间都能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利用校园的物理空间传达非语言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更有效果[5]。创客空间里要采用柔和的室内照明,让学生在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开展创新。室内家具的颜色最好采用柔和、富有想象力的色系,如粉色、黄色、淡蓝色等。室内桌椅的布置最好是环形布局,以便学生更容易开展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创客空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就是作品展示区,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创客作品,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触动。

3.去中心化的布局。

成功的学习空间可以归纳出如下的几个原则:灵活性,空间设计具有快速配置的能力,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活动;舒适和去中心化,空间要适合协同学习和合作的知识建构。去中心化设计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通常课桌和椅子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学生可以随时用笔记本电脑或实验设备学习,教室里面配有电脑投影屏幕,四周配有白板,提供一个公共的思维空间[7]。

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去中心化的第一步就是不设置讲台。创客空间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也承担创客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是站在讲台后面,而是和学生坐在一起。创客空间无需讲台,只要配备移动投影仪即可,在演示和讲述以及学生创客演讲的时候拿上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实现其功能。

创客空间建议配备笔记本电脑。首先,笔记本电脑具有便携的优势,创客们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其次,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物理空间感的的隔阂,便于多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尤为重要的是,笔记本电脑的无线接入、蓝牙接口等功能为控制创客设备提供了便利。

四、学校资源环境的建设

学校环境的创设需要把整个校园作为一个与学习经验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空间统筹安排,也就是校园是学习空间连续体。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内发生,还可以在校园的任何角落发生。校园的每一个位置都有可能支持创客学习,无论是创客空间、实验室、艺术教室、走廊、剧场还是庭院。在这个连续体中,包含着不同的空间形式、共同体成员和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8]。

创客教育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或许只需要一个创客空间就可以满足课程的开设。但是伴随实践与学习的深入,有些项目需要更多的加工器械,要用到通用技术的大型车床、切割机、线锯等设备;有些项目需要开展科学实验,要用到物化生的实验室;而创客展示活动要用到剧场、庭院、带灯走廊等场地。所以,创客教育学习环境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融入整个学校的学习资源。

1.创客空间从房间走向校园。

创客空间要形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思路。一所学校需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符合创客教育理念的物理空间,用来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这是基础。但是一个物理的创客空间在创客教育开展中会不断暴露不足,前文中已经提出,大的创客概念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在实践中必须融入不同学科的内容。于是,信息技术的机房可以满足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开展创客实验提供环境,剧场、报告厅是创客演讲的舞台,校园里公告栏是创客项目征集的宣传区。

基于“把生活带入学习,把学习带入生活”的理念,就要把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创客学习、创作的场所。例如,把楼梯装饰成琴键,可以踩出音乐。当创客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校园的各个场所都有创客的痕迹,都融入了创客的文化,我们才可以说创客在学校落地生根了。

2.建立配套的学习资源补充制度。

学习资源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是强调实践的学习方式,购买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传感器、开发板等硬件对学校提出了较高的经费要求,还需要用到很多耗材,需要不断更新和添置。学生个性化的创客作品设计也需要单独采购个性化的器材。没有经费,创客教育难以为继。学校的创客课程需要“可流动的”资金支持,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资源建设、补充制度,为创客学习创设一个温床。

为了有“可流动的”的资金支持,可以建立项目孵化制度。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建立了创客教育基金,为学生项目设计提供孵化基金。运行机制为,学生在创客课程中提出项目计划,撰写项目申请书,创客师生小组对学生项目进行审核,一部分项目进入立项项目池,由创客教师指导完成,而一部分比较优秀的项目则予以经费支持。如果项目成功完成,通过比赛获得奖金或用其他方式产生盈利,则返还基金。如果项目未能够完成,则需要提交项目情况说明书,无需返还。基金“只赔不赚”,旨在给学生的创客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指导教师队伍,融入各方资源。

学习环境建设还包括师资建设。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缺乏,这不仅仅因为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校来不及配置专门的岗位和教师,更因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跨学科教育,尚未有对口师资的培养,因此,做好“师资队伍”这个环境建设是搞好创客教育的条件之一。

教师来源的多样化,是创客教学的必然需求。创客教育的特点在于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教材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学生的创客项目不同,对教师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教育特点之下,单一来源的教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锡山高中创客教师的来源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等学科教师,高校教师和学生,学长团等三部分构成,学校还引入家长和社区资源以充实教师队伍。在实践中发现,把高校学生和学长团引入教师队伍,为创客教育带来了一股独特的课程推动力。大学生进入师资队伍,他们一方面汲取了高校的新鲜技术,另一方面与高中学生不断进行着思维碰撞,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中学生。学长团则由刚刚完成创客项目且成果斐然的学生担任。他们在创客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更有突破难点的经验,而且与学生年龄相仿,在日常的交流中毫无障碍。

五、社会资源环境的建设

学习环境建设包括了教育、社会、空间和技术等四个维度。教育维度包括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相关的理论基础等,它是所有维度的核心和目的。其中,社会维度包括与学习空间开发相关的资金、管理、应用和社会因素,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空间、技术和社会因素能够相互促进。空间变化使得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而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使得空间更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9]。创客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需要社会因素的学习环境的建设。

1.企业参与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

学校的创客教育的环境建设还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将极具经济和技术活力的高科技企业引入,学校的创客教育就能具有不息的动力源泉。学生的创意如果进入企业车间,开展加工与开发的实践,其精细程度会有质的提升。公立学校的经费管理非常严格,而企业如果进入学校设立创客专项公益扶持资金,就可以突破经费的难题,为学生的创客环境建设注入活力。同时,企业更注重实用的技术开发,学校的创客教育引入企业的技术力量,可以更好地从实践的角度获得提升。

2.社会机构参与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

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也需要社会机构的介入。创客教育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学会等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的关注。全方位社会力量的介入,让创客教育拥有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协会等科技部门,通过项目引导,技术、资金支持的方式,为学校的创客教育注入力量,包括组织学校之间的创客活动交流。教育主管部门也发挥了区域的引导作用,例如常州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校际之间的比赛、教研活动,构筑了创客教育的地域高地。再如,各类学会通过组织研讨活动、举办专项比赛等形式推动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此外,还有营利性社会机构的参与,他们则通过技术培训、器材销售等方式营造创客教育的社会环境。

六、总结

当前,育人理念与现实处境正处于相互摩擦、碰撞之时,学校的创客课程开发正处于萌发、生长的阶段,其中的一个实施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寻到支持创客课程在学校落地的有效途径。创设支持创客课程学习的学习环境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

开设创客课程的学校要从微观层面的创客空间建设,到中观层面学校学习环境的建设,到宏观层面的融入更多资源的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从学习环境的视角来统筹创客课程资源建设,让创客教育真正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Gershenfeld N. Fab: 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From Personal Computers to Personal Fabrication[J]. Las Vegas Business Press,2007.

[2]Hackerspace [EB/OL]. http:///wiki/Hackerspace#cite_note-2.

[3]付志勇.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5).

[4]OBLINGER D. Lead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rooms to Learning Spaces [J]. Education Quarterly,2005(01).

[5]STRANGE C, BANNING J. Educating by Design: Creating Camp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Work[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2.

[6]谢作如.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7]GRAETZ K, GOLIBER M. Desig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ces: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New Frontiers[M]//Nancy Van Note Chism, Deborah J. Bickford.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Space in creating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w Direc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3.

[8]陈向东,许山杉,王青,等.从课堂到草坪――校园学习空间连续体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创客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空间; 高校创客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77

1研究背景

2015年5月,李克总理在给来自清华大学创客空间的同学的回信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正如李总理所言,创客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创新,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国内高校最早的创新教育平台最早始于清华大学,2013年由清华美院服务设计研究所与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师生们发起的系列创新设计与实践工作坊开启了高校创客活动的先河。

2文献综述

以“创客”为核心关键词进行搜素,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内与之相关的文献数量在2015年呈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爆发性增长趋势。从百度指数来看,“创客”这一词的媒体关注度较2015年有所回落,但是呈现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图 1“创客”的百度搜索指数2011―2016年

数据来源:http://indexbaiducom/?tpl=trend&word=%B4%B4%BF%CD。

而“创客教育”一词则是在2016年3月之后才开始逐渐被大众所关注。从学术界的关注度来看,“创客教育”“创客空间”的关注度比较高,2016年每百万期刊论种有近50篇都是以这两个关键词命名的。图2以“创客”一词为核心的知识知识脉络检索趋势

数据来源:万方数据库。

目前,国内关于创客教育的研究大多数是站在理论的角度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黄兆信认为创客教育离不开创客空间,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创客空间。王德宇则认为学校应该给创客提供开放式的资源管理,包括场地、材料、导师、设计服务等来支持学生的创客活动。美国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构建组织松散的、完全开放的创客教育空间;二是将创客教育有意识地整合于常规课程之中;三是开设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郑燕林,2015)。

3高校创客教育现状

本文将以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探究高校中创客教育发展的现状。在中国高校中,高校创客空间、创客实验室等一些机构是进行创客教育的基础载体,本文将从创客空间入手来探究创客教育的开展现状。

作为国内高校创客联盟中的领军组织,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空间成立于2013年9月,目前已经举办了超过80场活动。这个创客空间最初以学生创意社团起家,致力成为一个“专注于创客培养,项目孵化的校内科创类社团”。

该创客空间目前呈现以下三种特色:一、低门槛。正如同其网站上slogan所宣称的一样:“动手造万物,人人皆创客”,越来越多的零基础同学开始加入创客空间的日常活动中来。其官网的数据数据来源 http://wwwthumakercn/blog/?page=2显示,清华创客空间已有超过700名注册会员,1/3来自非工科专业。二、技术与设计结合。从2013年的会员分布情况来看,来自清华美院的学生以高达30%的占比居于首位,其余的学生则来自与电子、经管、软件、化工等其他各个院系。美院学生精于设计,理工类学生长于技术,这二者的结合能加速创意变为作品的进程。三、日常活动丰富。创客空间表本身的属性之一就是给创客提供交流分享的场地。活动的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其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技能培训、头脑风暴、嘉宾分享、创客马拉松这四大基本类型。其中的技能培训会在每周五晚上开展,内容涵盖编程、电子、机械、设计等各个方面。

而从学校层面,也对创客教育开展了行动。2016年4月,清华大学将“创新创业”专业首次纳入辅修专业,包括智能硬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器人、智能交通三个专业,分别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院联合开设,课程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这体现了从学校层面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普及,能够给潜在的学生提供创客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在高校创客教育中迈出了重要性的一步。

而北京师范大学也成立了创客教育实验室,团队中的7名学生成员都来自该校的教育技术学院,通过查询其官网http://makerbnueducn/可以发现:2016年该网站共更新了不到十次信息,分别是为期5天的“开源创意机器人制作”活动的新闻报道、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新闻稿、某创客教育公益活动和某创客教育论坛落幕的新闻稿,剩下的则是Mixly_Arduino 新版本的声明。相对于清华创客空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说,北京师范大学的创客实验室则显得略微冷清。

综上来看,国内高校中的创客教育体系还亟待完善。对于部分高校而言,仅仅是随着“双创”的热潮提出来在学校建立创客空间、试试创客教育的理念,但是能够真正将创客教育付诸实践并且取得不菲成果的却很少。

4相关建议

总体来看,国内高校的创客教育发展水品参差不齐,对比发达国家的创客教育,中国的高校创客教育存在以下需要改善的几个方面。

41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创客教育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有在该领域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自己作为创客的经验以及乐于分享的精神,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一起研究。而STEM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当未来的创客教育走向STEM教育的方向时,对于创客导师的要求就更专业化、综合化了。

42创客教育的载体定位不明确

不同的高校类型不同,因此创客教育的开展模式与创客活动的载体也应该是不同的。对于诸如清华大学这样的以理工科为强势专业的高校来说,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创办一个创客空间是较为合适的。但是对于一些文科类院校来说,以成立创客空间的方式来开展创客教育并不理想。因此可以考虑在未来与合适的理工类院校互补,取长补短。对于一些因为各种条件而无法运营校内创客空间的学校,可以请业内人士给学生做培训,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创客类的竞赛,有利于真正的创客爱好者拓宽眼界,提高动手能力。

43资金支持不到位

创造的前提是要拥有一些基础的开源硬件设施,比如开办一个创客空间得配备基础的设施:如Ardunio学习套件、3D打印机等。除了这些成套的基础设施成本之外,还得考虑创客空间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如果资金不到位,那么创客空间便很难持续地运作下去。对于一些资金不足但是又想赶上这波“创客教育”热潮的学校来说,开设创新创业的辅修专业将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综上,中国高校目前的创客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赶在“人人皆创客”的这股浪潮之下,创客教育的普及成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创客教育在高校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必然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不同的高校只有充分结合本校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才能走好创客教育这条路。

参考文献:

[1]明月辉影响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6):126-128

[2]王德宇,杨建新,李双寿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浅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5):33-39

[3]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4

[4]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3):21-29

[5]胡小勇,龙西仔,冯智慧美国创客教育新

进展:案例与趋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6(6):3-6

[6]About Maker Ed[EB/OL].http://makeredorg/about-us/who-we-are/[EB/OL].

创客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39-0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创客运动逐步链接各个产业和社会大众。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理应是创客队伍的主力军,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率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应在创客精神、意识、能力培育方面承担更多的使命。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育人本质,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把厚植创客文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因工程,研究探索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充分发挥文化持久、强大的育人功能,培育一大批大学生创客,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才竞争实力,助推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创客文化的内涵

创客是一类具备较强创新、交流、共享意识,积极寻找和迎接挑战并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创客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和价值实现。创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精神自由,思想独立,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受过往经验束缚。二是包容兼收,博采众长,乐于交流合作、借鉴分享,擅长钻研挖掘,并学以致用。三是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富于挑战,执着于创新。

创新精神和意识是创客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创客文化最核心的要素。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创客精神的内核,主动设计搭建路径、项目和平台,全面优化环境,形成学生想创新创业、能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培育群体性创客文化。

二、创客文化培育的指导思想

(一)学校主导

培育创客文化,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广纳各方智慧和经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创客文化培育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政校企行等不同主体、校内不同部门及教育教学、服务保障等不同环节的协同功能,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各类资源,实施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客文化培育。

(二)学生主体

人才培养是学校存在的逻辑起点,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对接,与学生发展愿景对接,鼓励个性的发展张扬,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与管理,及时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加入创客行列,成为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主动创造者和实践者。

(三)教师主动

教师资源是培育创客文化的关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弘扬创客精神,及时更新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客文化。

(四)多元结合

培育创客文化,要引导政校企行等形成合力,要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要“学、研、创”贯通,要鼓励先行先试。

三、创客文化培育的路径

(一)建设创客文化载体

1.营造创客文化环境氛围。一是在学校核心文化中注入客文化元素。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等代表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师生共同的愿景,是一所学校内涵、特质、层次、品位的重要标志。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等核心文化中注入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教化和引导,浸润创客文化。

二是在校容校貌中注入创客文化元素。在校园建筑、雕塑、景观、校标、地标、活动标、装饰、服饰等自然物中,注入创客文化元素。建设星光大道,建设科创园、创业咖啡馆等创新创业核心区,展示创客典型及言论实例,形成局部主题文化。在学生学习活动实践场所展示创新创意作品,注重表现形式的选择,使之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营造和渲染创客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提高对创新创业和创客的重视程度,组织各类创客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借助板报、橱窗、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宣扬创客先进典型和企业家精神,表彰奖励大学生创客精英,让崇尚、尊重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以及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成为校园核心理念之一,让学生利用心理暗示和自我规劝实现自我激励,让创新创业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高校群体创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

2.丰富创客文化滋长的物质空间。一是开辟创客空间。开辟创客车库、创业咖啡馆等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平台,让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成为社交空间、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的集合,滋养创客文化。

二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依托科创园、校内外各专业工程实训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等,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教研室、培训室、咨询室、创业模拟实训室等创客服务区,建设创业孵化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创新工厂等创客实践区,为大学生创客提供支持,推动大学生创办企业和良好运营,滋养创客文化。

三是创办创客社团。鼓励扶持创客类社团创办和建设发展,支持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大学生创客群体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点面带动,培育群体性创客文化。

四是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建设创客活动校外基地,与区域知名创客空间合作,组建各类创客联盟,广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繁荣创客文化。

(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对于创客教育的宗旨,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创客的教育”,旨在培养创客人才;二是“创客式教育”,旨在应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传统教育,使受教育者拥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发展[2]。

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以创客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用创客教育撬动高职教育创新。实施“四融入、两覆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将创客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将创客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将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覆盖所有院部和专业,通过引导激励,开启创业梦想,激发创业热情;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演练,促进创业实践,实现创业理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育创客文化。

1.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一是优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优化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允许学生根据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量智”与“性智”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提升整体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能力[3],进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将学术前沿、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专业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生有效创意和高效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提升参与创客活动的学生比例,将创客教育由面向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转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式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群体意识。分类分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程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需求,开设丰富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潜质和前景的群体或项目团队进行专门化教育与针对性指导培养。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情境学习和实践体验教育理念,倡导“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充分利用各类创客空间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组织探究性、启发式学习,强调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发展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组织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组织开放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实践,让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在真实的创客项目中感悟创客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发展优势潜能[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创客教育与信息获得、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定期推送信息,开展政策宣传、指导服务和论互动活动,让信息和知识在传递者与被传递者之间共同拥有、碰撞、传播和扩散,增加创新或创意的流通性及衍生性。

三是改革评价办法。完善大学生学业和创客行为的考评机制,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入学分,制定实施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转换和累计制度、成绩互认制度及能力资格认证制度,促进学生创新型学习。强化创客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效度评价中,把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教师深化教学改革。

2.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学生活动。在各类大学生活动中,大力宣扬勇于尝试、敢于冒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心理认知,营造宽容人和激励人的环境,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创新。

依托创新社团、创客空间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等开展创客活动,定期邀请创客典型、大学生创客群体和领军人物等走近普通学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客论坛、创意众筹、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享和创客节、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分享实战经历和成功经验,开展经验交流、模拟创业和互助学习,激发热情,启迪思想,培育企业家精神和首创精神,培育主动探索和合作互助分享精神,打造创客文化生态。

组织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让学生在参赛、观摩中学习提升,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创客精神,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培育创客文化。

3.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成果转化工作。提升创客教育和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与资本,引导学生将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紧密结合,对有潜力创客团体和较好市场前景的创客项目,提供完备的创业辅导、技术指导、投资融资、市场推广等支持。加大创客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介优秀成果,及时推进商业孵化,帮助创客们快速实现产品的小批量生产等市场转化工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并通过宣传、奖励,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创新。

四、促进多元融合渗透

创新应是各创新主体、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的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5]。高职院校培育创客文化,要注重开放融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让创客文化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自然流动,与其他文化系统中的要素融通,通过各种文化主客体交互式影响,使原独立的创客文化脱离隔离封闭的状态,拓展创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文化的融合

吸纳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现代工业文明)、境外文化精髓,融入创客文化。提炼创客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创客文化与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合,培育各具特色的专业创客主题文化。打破专业或学科边界,促进跨学科、跨专业创客文化之间的融合。创客文化与产业、行业、企业文化融合,为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奠定基础,强化文化积累。

(二)人员的融合

优化创新创业人员结构和项目团队结构,吸纳教师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校外优秀人员走进校园,促进创新创业链上多角色创客的融合。一是支持学生跨校、跨年级、跨专业和跨学科交流。二是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研习,联手实践创新,促进师生融合、共同成长。三是组织企业家、成功创客与学生交流切磋。

(三)行为的融合

一是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专业教学及创新活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课程与思维训练课程等相结合。二是创新创业理念、精神、创意与实证实用相结合。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企业生产研发活动相融合。四是校校、校企、校行、校地、校所等广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五、加大创客文化培育保障力度

结合政策指引,建立健全创客教育服务保障体系,整合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创客文化的培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施创新创业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通过优化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创客文化。

(二)加大师资培育力度

1.更新理念。创客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人员资源的管理者,学习实践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调控者,实践质量的提升者,创新创业的合作者[6],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教学改革意识,为不同的创客项目调配各种资源,促进拥有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偏好、不同能力方向的学习者加强交互协作。

2.提升能力。创新创业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必须成为广博与专深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成为兼具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创新式教育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组织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究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育技能。通过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团队建设、进修访学、学术活动以及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要利用横向课题研究、社群活动等,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热情,成为双师双能式优秀创客型师资。

3.优化结构。依托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室,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负责学校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依托各专业研究室和合作企业,组建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导师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与竞赛活动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就业指导中心,组建一支由知名企业家、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咨询、诊断、策划与培训服务,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援助。依托教务、学工、就业指导等部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团队,负责学生日常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整体提升保障水平

1.加大创客活动资金保障力度。将创客活动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设立大学生创客项目津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助力学生创业项目的推介、孵化、产业化等。通过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客基金。对接金融机构,对接成熟企业,提供资金借贷、融资支持,为创客教育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撑。

2.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场地支持。广泛开辟创客空间,整合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实训设备、图书信息、校园网及数据库等优质教学、科研、生产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区,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便于学生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积极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客校外创业搭建平台。

3.整合共享市场资源。内外联动,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支持,汇聚高校智力资源、政府政策平台、企业创新资源等创新要素,和校外各种资源对接或互换,将学校建成区域重要的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地和创客活动中心,共享创客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和设备,支持创客活动。通过推动各级各类创客组织广泛合作,扩大学生创客的活动空间,共享创新创业资源。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培育,既依赖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改革的结合,也有赖于创客教育、创新创业管理、创客空间等创客资源、生态体系的日趋完善;既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认同与思维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及环境的营造,只有这样创客文化才能真正融入主流文化并进而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力量。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79-183.

[2]杨现民,等.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5.

[3]钱学敏.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31-236.

[4]庹飞.陶行知教育思想观照下的现代高职教育[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4.

[5]宋刚,唐蔷,陈锐,等.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28-33.

创客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工程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53-02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的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创新创意的作品。创客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永无止境地追求创新的精神,这一精神无关乎性别、是否创造出物化的制品,只关乎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目前创客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地参与到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努力发展创客教育。

一、创客教育的含义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提倡以创新为导向,以兴趣为纽带,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协作,为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搭建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推动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创客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客教育及创客精神的逻辑图如图1所示,其通过培植众创文化,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人们,然后通过实践,提高国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因此创客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能够促进国民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创新精神,在高校开展创客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这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

创客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学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在开源、科学、工程、数字或者电子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创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间、实验室、工坊等。创客教育其理论包含了最新的创新教育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它融合了最新的教学法,即项目式学习法,配合学生体检式教学,并结合DIY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客运动的开展,营造众创文化。创客教育的开展其核心是培养创客精神,创客精神的发展促进个体的个性开放,自强进取努力创新;促进社会的协同发展,融合创新,共同分享;促进国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共同发展,因此发展创客教育是时代的选择,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发展需要。

二、促进工程训练创客教育基地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号召,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创客”教育,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发展的创客教育模式。而各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在校大学生工程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公共大平台,具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稳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开展“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最理想场所之一,因此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变成发展创客教育的基地,引入创客教育,是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来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第一,开展边玩边做边学(learningbydoingandplaying)的创客教育,推行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始工程实训课的同时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传统的工程实训课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学习自主加工一个零件,而这个零件是事先所讲例题的内容或者说加工方法与教师所给出的例题是相类似的,这样教学内容比较呆板,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目的。另外,由于课时的压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加工方法之后就没有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意想法的实现,这也是传统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地方之一。所以,引进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新理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兴趣为纽带,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一起,通过场地、资源、创意成果等全方位开放式管理,分享各自在创客活动中的得与失,以促进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各能力的协调发展。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训课,因而这里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这无形中创造成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交流平台,而这正是发展创客空间、推动创客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開展以兴趣为纽带,注重将学生的创意、想法快速现实化,在工程实训中心有场地、有师资、有设备,还有做出原型的加工工具,这些也都是促进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开阔的场地、丰富的资源、开放式的管理平台,以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交流中心的条件,以兴趣为主导,积极发展创客教育。

第三,开发新课程,把创客教育的新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以丰富的内容开展一系列系统的课程。从工具使用、结构认知、电子技术、编程技术、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深入,通过技术、管理、商业等不同角度建立全面的认知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融合,要注意学科的交叉整合,为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发新课程要注意层次化,开发适合零基础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课,以及适合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的专业课,形成从工具的认识使用、结构认知、电子技术、编程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不同专业学科的交叉整合,形成一系列的综合化、层次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第四,通过与国内外创客团队的不断学习与交流,逐步建设一个在区内外具有较好示范辐射作用的创客教育平台。加強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一些优秀的创客教育教师,作为创客运动的发源地,美国最先开展创客教育,许多高校开设了创客空间,如面向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等。现如今我们应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建设创客空间,引进创客教育优秀导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另外,应积极主办各种创客赛事,促进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营造创客嘉年华的气氛。注重成果展示和交流,包括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不同学科的交流等,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三、营造创客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第一,整合校内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并联合校外企业,成立校内外的创客联盟创造中心。创客教育应该是有不同学科的交叉、不同专业学生的交互学习的过程,应倡导一个资源共享、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为创客者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创客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技术培训、设备使用等,通过校企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快速发展创客教育。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引进一些创客教育导师。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创客教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导者,还应该是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的变换,变成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小小创客空间。这样高要求的专业素养,需要对教师进行创客教师的培训,培养专业型创客教师。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有一些生产制造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是一大优势,然而还需要引进一些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创客导师,包括国内外的、企业里的一些优秀的创客,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共建创客空间,发展创客教育。

第三,创客嘉年华活动。积极主办各类创客作品比赛,包括一些创新设计制造的比赛,努力宣传,营造众创文化,实现创造的现实化以及成果的展示。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提倡不同学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参与,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把知识转变成现实,加强创客之间的共享与合作,创造创客嘉年华活动,使创客教育蓬勃发展。

第四,创客教育文化建设,营造创客教育氛围。在校园里加强宣传创客教育的活动,打造一些创新制作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促进合作交流,共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在校园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创客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精神风貌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创客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社会发展、人民的和谐健康有重大意义。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创客教育的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张茂聪,刘信阳,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6(2) 

[3]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4]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 

[5]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6]王卓.浅析《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的途径与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35) 

创客教育论文篇8

年初,李克强总理到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亲自为创客“添柴”。紧接着3月,“创客”一词“闯”进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理的关注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大地上,创客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引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星之火。刚刚在深圳举行的MakerFaire制汇节,其火爆程度足以说明大众对创客如火的热情。人们对创客教育的关注度也在迅速升温。仅半年时间,创客教育相关的全国性会议接连召开,教育创客空间更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相继落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客运动的发展和创客文化的普及。

缘何我国政府竭力倡导创客运动?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战略意义?本期,上海海事大学的魏忠副教授以广阔而深邃的视野,宏观分析了创客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及其将给教育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创客文化如何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中扎根?普遍的共识是对青少年开展创客教育。但创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又应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很多想参与进来的校长和教师都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国内创客教育先行者、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用自己从机器人教育到创客教育转轨的实践经历,梳理了我国创客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参与其间的深刻体会。深谙创客文化精髓的深圳柴火造物吧叶雨老师,则希望让学生通过利用开源硬件等工具参与造物,去相信“世间的很多东西,我都是有能力、有可能去改变的”。刚留学归国的詹娜老师,结合国外教育见闻在本期写下了她对创客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她认为“有效服务于学生的思考”是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并呼吁不应将创客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技术教育或学科教育,而应让文化课老师甚至学校领导也变成教育创客,以推动更深入的教育创新。特级教师吴向东也从学习理论发展的高度阐明,创客教育反映了人类的学习从知识传承到知识创造的诉求,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在创造中学习。教师们应该多设计综合性的真实情境与复杂问题,推动创客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普及。

创客教育,这场由信息技术学科引发的边缘革命,现在断言其能否成功,尚为时过早。不过,创客教育先行者、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认为,忽视教师的实践权利是很多设计很好的教育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而创客教育则能够赋予教师实践的权利,让教师成为教育创客,参与创客课程体系的建设,这将成为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重要的实践力量。

上一篇:施工工法范文 下一篇:图书馆信息范文